<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健康教育心理健康論文范文

2024-05-01

健康教育心理健康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班級心理委員制度是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委員在心理健康知識宣傳、心理健康活動組織、心理危機預警等方面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分析心理委員制度現實意義,了解心理委員制度現狀的基礎上,針對目前高職院校心理委員制度在選拔、培訓、管理考評、職能發揮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探析心理委員制度優化策略。

[關    鍵   詞]  高職院校;心理委員;制度;優化機制

一、心理委員制度概述

2001年,教育部發布《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導的意見》,依據文件精神,各高校開始設立大學生心理咨詢機構。為滿足復雜形勢下大學生日益增長的心理咨詢需求,解開不少學生對心理咨詢的認知誤區,解決學校心理咨詢無法面面俱到等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不足,2004年天津大學首先設立心理委員制度,隨后這一制度得到迅速發展和推廣。

心理委員制度是指“在學校班級內專門設立負責心理健康教育的班委成員的制度”[1]。具體來說,就是以學校心理咨詢中心為基礎,成立以學生為主要成員的心理委員隊伍,即在班級中任命心理委員,專門負責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前,心理委員制度已成為繼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專業心理咨詢以外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三大載體,在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大學生心理互助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二、高職院校建立心理委員制度的現實價值

(一)心理委員制度可以進一步完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體系,提升心理危機干預的有效性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隊伍是完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體系的一個重要抓手?!督逃哭k公廳關于加強學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廳〔2021〕10號)中明確提出: “高校要健全完善‘學?!合怠嗉墶奚?個人’四級預警網絡,依托班級心理委員、學生黨團骨干、學生寢室室長等群體,重點關注學生是否遭遇重大變故、重大挫折及出現明顯異常等情況?!盵2]建立心理委員制度,形成“學校、學院、班級、宿舍/個人”四級心理預警防控體系,心理委員能夠及時發現危機個案,關注重點學生,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靈活性與時效性。

(二)心理委員制度可以彌補學校心理咨詢老師的配備不足,改善心理咨詢工作的結構

教育部文件中明確規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的配備按師生比不低于1∶4000[2],但大多高職院校都存在缺少專職心理教師的問題,所以建立心理委員制度,加強心理委員隊伍建設,可以有效彌補心理咨詢教師人數不足的問題。通過建設和培養心理委員隊伍,形成“心理委員—輔導員(班主任)—心理中心”體系,使心理咨詢工作結構更加立體化,更有利于開展各類心理健康工作。

(三)心理委員制度可以拓寬學生尋求幫助的途徑,滿足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需求

相較于心理老師,多數學生還是傾向于把心中的問題與困惑向同伴傾訴,心理委員對班級學生的幫扶具有內在優勢。首先,心理委員來源于學生,能夠及時了幫助。其次,共同的生活經歷和相似的情感體驗,使心理委員和同學之間更易接納彼此,產生情感共鳴。再次,心理委員開展心理輔導不受時空限制,可以在任何場所、任意時間進行溝通。最后,經過系統培訓的心理委員面對學生可能出現的人際交往、情緒問題等可以有的放矢地采取相應措施。

(四)心理委員制度能夠提高學生自我成長的能力,發揮助人、自助的作用

高職院校通過規范有效的程序和選拔標準選拔一批得力的學生作為班級心理委員,他們在參與心理工作和幫助他人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我能力。學習心理輔導知識和技能,是促使學生自我覺察、自我認知。心理幫扶的過程,也是學生自身不斷充實和自我成長的過程,在自我成長的同時,達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三、高職心理委員制度現狀分析

高職院校目前積極推行并不斷完善心理委員制度,在班委成員中設立心理委員,并定期進行培訓,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發展,已有一定成效,然而現階段該制度在選拔、培訓、管理、考評和職能發揮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有待優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選拔機制不夠規范

許多高職院校在心理委員選拔機制方面還存在缺陷。在選拔制度方面,缺乏相應的選拔標準來實現心理委員隊伍的專業化,沒有明確心理委員的選拔要求、選拔過程及選拔特點等。在選拔方式上,主要有自薦、直接任命或班內民主選舉,這種方式選出的心理委員很難認定學生的性格特征、心理狀態能否勝任心理委員崗位。此外,一些高職院校班級的心理委員由班長或團支書兼任,這易造成職能混淆,不利于心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在選拔人員的條件上,因為心理委員崗位的特殊性,對候選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可現實情況是有一些心理委員本身就存在較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很難勝任心理委員的崗位。

(二)培訓機制不夠健全

目前,很多高職院校雖然設置了班級心理委員,但心理委員培訓機制并不健全,培訓缺乏系統性、針對性。主要表現在:培訓形式上過于單一,主要是學校心理老師的報告講座或知識講授;培訓時間短、效果差,由中心老師開展的團體輔導較少;缺乏案例分析、技能提升、工作坊等形式豐富的培訓方式。培訓內容上,重心理健康知識的講解和心理委員職責的培訓,輕專業技能的培訓,存在培訓內容重復、理論較多、實踐操作及心理倫理培訓欠缺等問題。培訓組織上,缺乏系統性,隨意性較多,部分院校重視低年級心理委員培訓,忽略了高年級心理委員培訓,針對不同年級、不同特質的心理委員開展的培訓工作較少。

(三)管理和考評機制不夠完善

由于高職院校是三年學制,而且大三學生一年基本在校外實習,很大一部分院校在管理上更傾向于重視大一年級心理委員而輕視大二、大三心理委員,造成心理委員管理上表現出間斷性強、持續性弱的特點。再加上心理委員分屬不同院系,各院系間對心理委員的管理和考核機制不夠統一和完善,心理委員的工作不能得到院系的支持和關注,影響了工作熱情。所以,要建立完善的心理委員考核機制,制定可以量化的評價指標體系。

(四)心理委員職能發揮不夠充分

高職院校中,學生普遍認為心理委員是掛職干部,不管是院系還是學生,都存在對心理委員崗位職能認識不夠、對心理委員的認可度較低的情況,這也導致心理委員缺乏主動服務意識。部分心理委員缺乏主動探索精神,開展活動方式單一;部分心理委員角色定位不清、職責不明,不知如何開展工作;一些心理委員除了參加過心理委員培訓,基本處于歸隱狀態。這些因素都影響到心理委員職能的充分發揮,使心理委員制度難以真正有效地發揮作用。

四、心理委員制度優化策略

(一)規范心理委員選拔機制

1.完善心理委員選拔制度

鑒于絕大多數高職院校缺乏相應的選拔制度來實現心理委員隊伍的專業化這一問題,有必要確立和完善心理委員選拔制度,明確心理委員的選拔標準、選拔時機、選拔過程、人數設置與任用期限等形成專門的制度體系。比如,在選拔時機的選擇上,一般在新生入校一月之后,這時學生生活、學習有所適應;在人數設置方面,明確規定60人以下的班級設立一男一女兩名心理委員[3]。

2.規范心理委員選拔程序

心理委員選拔方式不同于其他班干部,需要學校制定統一的選拔辦法,由各院系進行專門選拔,再由學校培訓上崗。首先,院系負責人要高度重視選拔工作,在選拔之前應該介紹崗位的職責、工作內容等,讓學生充分了解之后再競選。然后,心理委員選拔過程應嚴格遵循自愿報名、綜合考察、培訓上崗的程序。認為自己有能力且可以勝任心理委員崗位的學生都可向輔導員或班主任報名。在綜合考查階段,班主任或輔導員按照標準,可通過筆試、面試和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心理委員的勝任力特質進行考核,確保心理委員的個人素質與崗位需求高度匹配。心理中心對選任的心理委員開展培訓,合格者持證上崗,不合格者加強培訓或淘汰。通過一系列規范程序選拔心理委員,就是對選拔出的心理委員及心理委員職位的肯定,從而減少中途脫落和消極怠工的可能性,便于心理委員更加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

3.明確心理委員選拔標準

心理委員的選拔需要特別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還要突顯心理健康工作所需要的專業素質。一些學者對心理委員勝任力特質進行了研究。易思佳在心理委員勝任力模型的研究中,提出組織能力、自我認知、工作動機、團隊合作、性格特質、工作態度與專業知識七個勝任力因子[4]。宋傳穎等指出心理輔導員的勝任力結構包括工作素養、個性特質、自我成長[5]。一般認為,樂群性、穩定性、較強的觀察力、溝通能力和組織能力、較高的自我效能感、助人特質、責任意識、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等可作為心理委員選拔的參考標準。各高職院校也可以編制適合本校心理委員勝任力特質問卷以及選拔標準作為指導文件。

(二)健全心理委員培訓機制

1.拓寬心理委員培訓形式

傳統心理委員培訓形式單一,僅限于學校心理老師的報告講座或知識講授,雖然有其重要作用,但難以達到效果。所以應拓寬培訓形式,創新多元培訓方式,如案例教學、團體輔導、情景劇、電影賞析、角色扮演、拓展訓練等,靈活多樣的培訓形式,可以激發心理委員學習的熱情,在有限時間里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消化,提高實戰能力。比如,設置案例場景,讓心理委員親身體驗,深入了解當事人的情緒狀態;在特殊案例中,如何明晰職責邊界,注重倫理守則等。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一般應以小班化、精細化培訓為主。

此外,在互聯網+教學的背景下,慕課(MOOC)、微課等新型教學方式突破了傳統培訓的時空限制,依托互聯網使學習更加便捷,更易實現,同時網絡課程教學單元模塊化的特點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依托全國高校心理委員研究協作組而建立的高校心理委員工作平臺,通過心理委員的角色與定位、心理委員的會談技巧等14個專題的心理委員培訓,開展全國高校心理委員MOOC認證,進一步拓寬心理委員培訓的途徑。

2.豐富心理委員培訓內容

心理委員崗位的特殊性和工作的專業性,對心理委員培訓內容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培訓內容應該包括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職業認知、倫理道德等方面。專業知識主要涉及心理學基礎知識、心理咨詢理論、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癥狀及鑒別方法、常用心理測試工具的使用等;工作技能主要有心理咨詢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術、心理危機干預方法、團體心理輔導技術;職責認知主要是使心理委員明確工作職責、清晰角色定位;職業道德主要有基本職業道德規范、態度和價值觀,尤其是保密原則。培訓內容還應該提高針對性,全面回應學生的心理新需求,把學生傳統需要如學習壓力、人際困惑、情緒問題等和新型需要如性心理困惑、網絡心理等結合起來。

3.優化心理委員培訓組織

心理委員的培訓工作應該具有連續性、系統化、專業化特色。高、低年級的心理委員應該要注重連續性,班級心理委員一旦被選定,就要積極主動地參加一系列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無特殊情況不得缺勤。而針對不同年級的心理委員,培訓的側重點應該有所不同。如大一以入學適應性教育、學習心理、自我認知、戀愛心理、學業規劃等方面的培訓為主;大二以人際關系處理、情緒控制、人格完善等培訓為主;大三重點開展就業、創業心理培訓等。培訓期間,分層組織,嚴格考勤,規范考試,最終總成績由考勤、調查報告、結業考試三部分構成,頒發結業證書,全方位提高每一位心理委員的理論水平和實操技能。

(三)完善管理和考評體系建設

1.規范心理委員的管理

有必要將心理委員的管理科學規范化。組織管理方面,心理委員一旦確立,任期直至畢業,原則上不輕易更換,否則會影響到心理工作的整體運行,包括心理培訓的連續性被中斷、同學間已建立的良好信任遭到破壞等。工作歸屬上,心理委員屬于班干部成員,但因其崗位具有特殊性,應由心理中心和院系班級共同管理。心理中心負責業務管理和培訓指導,輔導員(班主任)負責日常管理。

2.優化考核評價機制

對心理委員的考核應從多方面進行。從心理委員參加培訓情況、班級心理活動開展情況和日常心理工作完成情況等方面加強考核,建立學校、學院、班級多重考核模式。建立班級心理委員工作考核方案,將客觀心理工作完成指標與心理委員的自評,班級學生對其心理工作的評價以及輔導員、心理中心的評價結合起來。

(四)健全激勵機制,充分發揮心理委員職能

在充分優化考核評價機制的基礎上,還要創建高職院校心理委員隊伍的激勵機制,通過良好的激勵策略,發揮心理委員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表現突出的心理委員進行表彰獎勵,可以通過頒發“優秀心理委員”榮譽稱號、班干部加分中設置較高分數、發放獎學金、榮譽證書等方式,激發其對心理委員工作的熱情和責任感,防止出現懈怠心理,促進心理委員隊伍充分發揮崗位職能。同時,鼓勵心理委員參評由全國高校心理委員工作研究協作組舉辦的“全國百佳心理委員”評選活動,形成部門級、校級、國家級三個不同等級的激勵機制。

參考文獻:

[1]詹啟生.心理委員工作手冊[M].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08.

[2]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學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EB/OL].http://m.moe.gov.cn/srcsite/A12/moe_1407/s3020/202107/t20210720_545789.html.

[3]陀檸瑜.班級心理委員系統構建的實踐探究:以武漢音樂學院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9(26):143-144.

[4]易思佳.高校心理委員勝任力模型構建與問卷編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14.

[5]宋傳穎,秦啟文.高校朋輩心理輔導員勝任力的結構探索及問卷編制[J].蘇州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9):94-100.

編輯 薛直艷

健康教育心理健康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經過20多年的發展,黑龍江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已逐漸走上規范化、專業化的發展道路,現階段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課程設置及教學難以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對社會資源的利用;心理健康教育隊伍的職業性、專家化水平不高。

[關鍵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歷史

一般來說,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幫助受教育者克服心理障礙,消除心理困惑,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改善受教育者的人際關系,提高受教育者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其教育內容包括解除心理困惑、排除心理壓力、預防心理疾病、開發潛能等等。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對該教育活動的稱謂不盡相同。

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則更強調對受教育者潛能的開發和發展性研究,比傳統意義上的心理咨詢、心理輔導和心理衛生等名字擁有更加豐富的內涵和外延,內容更加豐富廣泛,體現了時代發展的新要求。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大陸興起,是社會主義建設發展的客觀要求,同時又是高等教育與心理科學自身建設的需要。其契機是1984—1989年,大量留學人員歸國,宣傳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心理咨詢活動。1985年6月,北京師范大學成立了大陸第一個心理測量與咨詢服務中心,之后,清華大學、上海同濟大學等高校也陸續成立心理咨詢中心。到1986年底,全國有30多所高校建立了心理咨詢中心[1]。

1.黑龍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發展歷史

黑龍江省高校開展現代意義上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始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概括起來大致經歷了以下三個發展階段:

1.1發起實驗時期

1988年,哈爾濱師范大學經黑龍江省教育委員會批準,招收了心理學專業的學生29人,這是我省第一屆心理學學生,這些學生后來大多成為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教師。

1991年4月,哈爾濱師范大學心理學專業的學生成立了名為“心苑”的心理社團組織,主要對大學生進行心理輔導。聘請省內心理學、醫學等學科專家作為顧問。主要專家有省心理學會理事長哈爾濱師范大學的吳萬森教授、哈爾濱醫科大學一院神經內科主任銘煥斌教授、東北林業大學生理心理學家王明義教授、黑龍江大學犯罪心理學家孫汝廷教授等。

在此影響下,黑龍江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等高校陸續開始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也先后以多種形式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1.2調整規范時期

2002年7月,為進一步有力推動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針對我省高校實際,經省委高校工委、教育廳策劃,對我省高校學生心理咨詢專業委員會做出戰略調整。專業委員會正副主任委員由工作較好的院校主管領導擔任,一線專家及骨干教師擔任正副秘書長及常務理事,專業委員會的工作形成了領導搭臺、專家唱戲的局面,極大地提高了專業委員會的地位和影響力,有力推動了全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展開。

調整后的專業委員會在堅持科學研究的宗旨下,重點推進了事關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局的三項工作。即,編一本教材(2005)推動教學和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建一個網絡平臺(龍江高校心理網)加強工作交流與宜傳;實施“百師工程”(即在2004-2005年兩年時間內,在全省高校中培養100位有國家心理咨詢師職業資格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員)。

2008年起,黑龍江省教育廳組織開展“龍江五月陽光行動”,在全省高校范圍內每年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活動。2009年,黑龍江省再次組織省內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教師,編寫并出版了一套六本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教材。并且在威海召開黑龍江省高校學生心理咨詢專業委員會第七屆年會,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

1.3推廣應用時期

2007年1月19日,第十屆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在哈爾濱工程大學隆重召開,來自全國各地各高校的800多名代表及國內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專家齊聚冰城,這是迄今為止國內最大規模的一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學術交流會。

2008年5月22日,四川汶川地震,哈爾濱工程大學應用心理學研究所所長、學生工作處處長金宏章教授接到教育部指示,作為全國高校心理咨詢專家組成員前往災區開展相關工作。5月27日,應四川省高校心理咨詢專業委員會請求,經教育部同意,由40多名高校教師組成的黑龍江省高校第一支災后心理援助志愿隊,趕赴四川地震災區。對赴四川災區的英國救助兒童基金會、四川大學和中國電子科技大學實施點對點協助支援工作。

2012年1月9日上午,由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大學生心理咨詢專業委員會、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委員會和黑龍江省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專業委員會主辦、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承辦的“2011全國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學術年會暨表彰大會”在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培訓中心報告廳隆重召開。

2.黑龍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現狀

2.1黑龍江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機構設置及工作隊伍情況

黑龍江省74所高校,目前全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設置專門心理健康教育機構的有55所,占74.32%。機構隸屬關系較統一,有83.63%(46所)隸屬學生工作部,其它設置在團委、就業處、心理學教學科研部門、校醫院等。但機構名稱不統一,有叫心理咨詢委員會的,叫心理教研室的,叫研究所的,叫工作室的,更多的稱為教育中心、輔導中心或咨詢中心。有專用咨詢室和工作地點的學校共51所,占68.91%。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機構中專職人員少,編制不確定,在53所已配備專職心理健康教育崗位的高校中共有專職人員152人,平均約3人,兼職人員主要由學生工作干部、兩課教師、心理學教師、醫務人員等組成。

心理健康教育專兼職教師全部通過國家心理咨詢資格認證。專職從業人員中學歷層次較高,但專業背景復雜,第一學歷為教育學或心理學專業的不足50%。沒有人在國外以學位形式獲得心理咨詢教育的培訓。

2.2黑龍江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現狀

黑龍江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主要有:心理問題的預防與治療、心理發展輔導與訓練、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和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及科研等。

目前,黑龍江省74所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學校中有61所(82.43%)對新生采用UPI等測量工具進行心理普查并為在校生建立了心理檔案,57所學校實際開展個別咨詢與輔導,每年接受此項服務的學生約占學生總數1.5%;53所學校(71.62%)開展電話熱線服務;64所學校(86.48%)建立有較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網絡和心理危機干預體系。

發展性心理輔導與訓練方面的工作主要是通過開設專題講座、團體輔導、就業指導等方法來實施的。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主要通過舉辦心理健康宣傳日(周、月),指導學生社團等方式落實的。74所高校都在每年的5月25日左右舉辦心理健康宣傳日、周、月活動,有36所學校定期編輯發行心理健康刊物。

開設心理學及心理教育課程的有67所(90.54%),但課程名稱、內容、教材五花八門,包括普通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大學生心理學、成功心理學、健康心理學等。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必修課的學校45所(60.81%),其中24所(53.33%)使用省教育廳組織編寫的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教材。

2.3黑龍江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研情況

黑龍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堅持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校園為宗旨,積極開展科學研究活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不斷提高并逐步形成特色。哈爾濱醫科大學創立的“三位一體”、“四個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黑龍江大學提出的“四個一”工作模式、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倡導的“3595”心理健康教育思路、哈爾濱工業大學“本土化”咨詢理論的研究以及哈爾濱理工大學利用校園網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嘗試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最近三年,74所學校開展和承擔有關心理教育方面的科研項目200余項,其中由哈爾濱工程大學牽頭組織,金宏章教授為首席專家的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順利通過驗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平均每年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1000多人次,共發表學術論文200多篇,編寫教材50余種。通過廣泛的學術交流,各校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內容、方法、途徑等方面達成了共識。

3.黑龍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經過近20多年的探索與實踐,黑龍江省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現已基本形成了領導重視與支持、專業委員會業務組織指導、骨干院校帶頭、職能部門檢查督辦、全省共同推進的工作格局和良好的工作局面[2]。但是,根據2005年教育部、衛生部、團中央聯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來看,黑龍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仍然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3.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

已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機構的大學中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活動與服務,但是,各校情況不平衡,區域特征明顯,差距在逐漸拉大。36所高職高專院校中,有專用咨詢室和工作地點的學校只占38.88%(14所),有獨立心理健康教育經費的只占22.22%(8所)。從心理咨詢室建設上看,僅有不到10學校心理咨詢室的硬件建設具備國內高校先進水平,配備有專業設施,只有20多所學校設立有心理健康教育網站(網頁)。專業設施配備投入不足,咨詢與治療的模式、手段單一化,工作時間安排不合理,教師激勵措施不到位,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

3.2課程設置及教學沒有達到統一要求,難以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我國的教育目標所提出的一個本土化的概念,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與操作還有待統一與規范。2010年省教育廳組織編寫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教材,2012年頒布了黑龍江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建設標準,要求各高校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列為必修課、32學時、2學分。但目前各校并沒有認真執行,開設心理教育課程情況比較復雜,所用教材五花八門。甚至有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學科教學,局限于心理學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健全的心理素質這一根本問題。

3.3心理健康教育隊伍的職業化、專家化水平不高

高校的心理咨詢機構基本上還是一個隸屬型機構,存在著缺乏相對的獨立地位及機構設置不規范等問題(全省只有黑龍江大學的心理健康教育機構是獨立核算的副處級單位),從業教師在高校中身份模糊,絕大多數從業者是兼職人員,且教師素質不高,專業背景多種多樣,第一學歷專業為心理學或教育學的只占到不足五成,由于缺乏專業的訓練,大多數心理教師對自己的角色發揮效果和工作能力并不感到滿意。

3.4心理健康教育對社會資源的利用不夠,削弱了工作結果的實效性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與社區部門、醫療機構、社會團體的溝通合作,全省高校中與??漆t院建立有心理患者轉診制度的不到20%。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這本身力量就不強大的隊伍,卻又處在封閉狀態中,信息上互相保守,技術上互相封鎖,工作上是守株待兔。這種狀況導致大學生的心理發展缺乏足夠的社會支持[3]。

參考文獻:

[1]朱亮.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歷史、現狀及發展研究[D].合肥工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2]金宏章等.推進黑龍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職業化進程與專業化水平的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進展》.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培養大學生職業能力的心理教育模式研究”(1253xs17);黑龍江省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培養大學生職業能力的心理健康模式研究”;東北林業大學教育教學研究項目“培養大學生職業能力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作者簡介:王昕(1969-),女,籍貫:哈爾濱市,副教授,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呂彬江(1968-),男,籍貫:哈爾濱市,副教授,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健康教育心理健康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隨著國民經濟水平穩步提高,思想、文化、道德素質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人逐步關注心理健康問題,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廣大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視的一部分。近幾年,農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廣泛關注,筆者認為,重視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存在地區差異,農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同樣非常重要,本文就農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著的一些問題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進行了簡要闡述。

【關鍵詞】農村學校 心理健康教育 問題 對策

一、農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設狀況

1.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設與否

目前,諸多農村學校表示學校有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并沒有獨立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農村學校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素質教育、品德教育,顯而易見,農村學校對于心理健康教育認識不清。然而心理健康教育與之不同,心理健康教育則是培育良好的性格品質、開發智力潛能、增強心理適應能力、激發內在動力、維護心理健康、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教育。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是全體學生。而大部分農村學校的老師會以學習成績作為評判是否心理健康的標準,認為學習成績優良的學生不存在心理問題,而將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歸為存在心理問題,需要心理健康教育。這也看出老師們都將重心放在成績上,只要成績上去了,其他心理素質、心理壓力應對等心理健康教育并不重要,更沒有必要單獨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認為一方面分散了學生們學習的精力,另一方面也給任課老師增加教學負擔。這樣片面的認知、歪曲的觀念,則會導致學校、老師對于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一無所知,長此以往,可能是一個惡性循環的過程。

2.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情況

在農村的學校中,幾乎很少有專業的心理健康老師,即使學校設有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也是由教授其他科目的老師代教學,然而這些老師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專業的知識儲備,可能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中,將心理健康教育學科化。心理健康教育在途徑和方法上本應是靈活多樣的,并且具有針對性,然而農村學??赡芤彩琼憫栒?,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課程,但有些過于片面的強調課程,機械地向學生灌輸心理學相關的名詞、概念、原理,將心理健康教育課上成了心理學常識教學課,這樣不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無利,反而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引起學生們對于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反感,影響學生們的心理健康發展。

3.學校對于學生心理的掌握情況

農村學校幾乎沒有專業的心理健康老師,即使學校設有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也是由教授其他科目的老師代教學,然而這些老師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專業的知識儲備,可能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中,將心理健康教育學科化。心理健康教育在途徑和方法上本應是靈活多樣的,并且具有針對性,然而農村學??赡芤彩琼憫栒?,開設了心理健康課程,但有些過于片面的強調課程,向學生機械灌輸心理學相關的名詞、概念、原理,將心理健康教育搞成了心理學常識教學課,這樣不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僅不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反而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引起學生們對于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反感,影響學生們的心理健康發展。

二、有效開展農村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對策

1.確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地位

對于農村學校,應科學的認識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對象、內容,應該及時的打破陳舊的觀念,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學生的重要性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與傳統課程的區別,必須全面地了解學生,而不是以傳統的應試教育加以評判,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成績,更要關注學生們的身心健康成長。學校是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如果一個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觀念存在偏差,那么當學生遇到心理問題時,則會無從尋求幫助,難以得到解決,從而會逐步影響學生們的心理健康發展。因此,教育管理部門也可定期開展教師培訓、心理健康教育座談會,更加有效的幫助農村學校建立正確的心理健康教育觀念,正確的確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地位,促進心理健康教育良性發展。

2.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是教育活動直接的體現者和從事者,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實施者。搞好師資隊伍的建設,提高廣大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及相關知識技能是保障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開展的重要條件?!币虼?,學校應強大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師資隊伍。但是,考慮到農村學校的實際情況,一方面,學??梢赃m當的挑選有志于心理健康教育事業的老師,落實好心理健康教育老師的專業培訓工作,學習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轉變教育觀念等。其次,加強每一位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識,鼓勵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教學中,這樣也可以優化學科教學,也讓學生們感受到心理上的關懷。再而,學校在建設師資隊伍的同時,也要明確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工作職責,優化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力量。

3.運用恰當、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內容和方法

“教師是教育活動直接的體現者和從事者,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實施者。搞好師資隊伍的建設,提高廣大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及相關知識技能是保障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開展的重要條件?!币虼?,學校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然而考慮到農村學校實際情況,一方面,學??梢蕴暨x有志于心理健康教育事業的老師,落實好心理健康教育老師的專業培訓工作,學習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轉變教育觀念等。其次,加強每一位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識,鼓勵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教學中,這樣也可以優化學科教學,也讓學生們感受到心理上的關懷。再而,學校在建設師資隊伍的同時,也要明確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工作職責,優化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力量。

三、總結

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他們的健康成長離不開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國,農村學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上起步相對較晚,但值得肯定的是人們開始關注心理健康教育。在社會的高速發展下,農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也出現了一些實際性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們與時俱進,多關注,多研究,為學校、家庭、社會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供更多切實、有效的解決途徑。相信我們農村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家的合力配合下發展的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劉宗發.內陸農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N].西南民族學院學報,2002.

[2]竇秀敏.基礎教育中健康課程的開始及健康教師培養的必要性[J].中國學校衛生,2004,25(1):67-68.

[3]歐陽榮華.教育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

[4]陳家麟.學校心理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5 .

作者簡介:陳尚楠(1993-) 女,漢族,江蘇揚州人,碩士研究生在讀,揚州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研究方向:應用心理學學校心理。

健康教育心理健康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民族地方高校文學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和禮儀品質教育是在一定的現實基礎和理論基礎上提出來的,研究這一問題有著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文學教學;心理健康教育;禮儀品質教育;現實依據;理論依據;意義

一、現實問題的提出為民族地方高校文學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和禮儀品質教育提供了現實的依據

就普通高校的現狀來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和禮儀品質缺失的問題是十分嚴重的。邢臺學院《中國傳統文化與當代大學生禮儀品質教育研究》課題組以本院為基地進行了調研。100%的學生認為大學生開設禮儀品質教育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據相關調查表明,由于現在的大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還有相當一部分是留守兒童,父母的過于溺愛或長期離家在外導致相當一部分學生存在心理問題,有的心理失衡,出現抑郁、狂躁等癥狀,甚至出現自殺的傾向。這個問題在高校是普遍存在的。[1]就河池學院的實際情況而言,河池學院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處于桂西北這一老少邊窮山區,經濟欠發達,環境相對閉塞,周圍也沒有其他的高校,學生交流的面狹窄,視野不夠開闊,這些對學生的見識以及融入社會的能力和與人交往的能力都是有一定影響的。他們家鄉的禮俗和社會的要求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導致他們的禮儀品質有偏差。從學生的生源來看,多數學生來自少數民族地區,而且相當一部分學生來自于貧困家庭、單親家庭或留守家庭,長期的貧困或缺乏關愛,造成了相當一部分學生有敏感、自卑的心理。據河池學院教育學、心理學教師組成的課題組對河池學院歷年的新生進行的心理問卷分析看,不少同學對自己的前途命運感覺渺茫,讀書的目的不明確;有部分同學有自卑心理,缺乏自信甚至有自殺的傾向。而且這種趨勢呈現出波浪式逐年增長的趨勢。[2,3]而在禮儀的系統性學習,禮儀品質的培養方面,河池學院的學生也是缺乏的。根據近幾年的用人單位反饋,學生往往不是知識素養不夠,而是禮儀素養不行。就目前河池學院開設的課程來看,沒有全面推開禮儀課程的教學,禮儀課僅在中國語言文學系、經濟與管理系的部分專業中開設。全院性的禮儀培訓僅僅是在就業指導這一環節中進行。而禮儀素養的提高,禮儀品質的形成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是在不斷地滲透中潛移默化地形成的個人的品格。突擊培訓的禮儀實際操作,往往是一種表層的應對,并不是發自內心的氣質使然?;谶@些現實存在的問題,就如何對教學進行改革成為了必須思考的問題。

二、文學的功能及教育部的精神的契合為民族地方高校文學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和禮儀品質教育的理論的依據

文學,是一種將語言文字用于表達社會生活和心理活動的學科。文學的作用是多重的,涉及面是寬廣的。而長期以來文學學科的知識性定位、教學的理念基本上是將重點定位為作家與作品知識的學習方面。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把德育、智育、美育等有機地統一在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中?!边@就為多學科的交叉滲透找到了依據。教育部《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明文規定:“教師要結合教學工作過程,滲透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瘪R加爵事件后就如何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教育更是引起了高校的關注和重視。2011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設標準(試行)》,文中明確規定“高校所有教職員工都負有教育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的責任”;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同時,中共中央頒布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也指出:“開展必要的禮儀、禮節、禮貌的活動,對規范人們的言行舉止,有著重要的作用?!弊鳛闀r代風向標的高校率先注重培養大學生的禮儀品質教育應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事實證明,大學生掌握了交際的技巧、推出自己的手段和方式可以減少他們挫敗的幾率。而在就業形勢和市場競爭日益嚴峻的今天,那些專業素質、禮儀素養、心理素質好的學生競爭力自然較強,因此,各學科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三、將心理健康教育及禮儀品質教育滲透到文學課程教學之中,形成多學科滲透的教學模式意義深遠

1.涉及面、受益面廣。文學教育主要分學校教育階段課內的文學教學活動和課外的文學活動兩大類型。就河池學院而言,文學課除漢語言文學專業,英語語言文學專業外,還有面向全院開設的《大學語文》,新聞學、對外漢語、漢語言文學(文秘方向)開設的《中國現當作家作品選讀》、《古代文學作品選讀》等。申報該課題,組合了所有文學課的部分教師以及心理學教師、高級禮儀師參與,應該說人員構成是合理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主干課程就有《中國現代文學》、《中國當代文學》、《古代文學》、《外國文學》;特色課程有《廣西新時期文學》;選修課程有《影視文學》、《唐詩宋詞研究》、《二十世紀西方經典》等;英語語言文學專業有《歐美文學》;面向非文學專業開設的有《大學語文》。在課內的文學教育這一塊就有很大的空間。結合河池學院的實際,河池學院有很深的文學寫作傳統,除了教師在課堂教授之外,還可以組織課外的讀書活動以及寫作活動,河池學院文學社眾多,學生的寫作熱情很高,河池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還是區一級的寫作人才培養基地,全院參與文學社團的各系部的學生也不少。這些都是很好的研究和實踐條件。

2.充分發揮了文學課程的優勢。事實上,文學、心理健康、禮儀品質教育這三者可以說是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就民族地方本科院校而言,學生的構成較為復雜,他們來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庭、不同階層、不同民族,他們的教育背景和教育程度以及生活習慣、興趣愛好等都不盡相同。學習禮儀可以使他們學會更好地克制自己的情緒,形成與人為善的品格,妥善地處理與家人、同學、老師的關系,為將來走上社會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和禮儀風范。良好的人際交往,正常的心態以及獲得的成功對建立健康的心理機制是很有幫助的,而文學課的生動、直觀可以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在相輔相成中達成好的聯盟。心理研究專家也指出“文學治療”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是很好的一種治療方式,文學治療是指被療者主動參與文學創作或文學欣賞等審美實踐活動,緩解或消除自身心理壓力或偏差,解決心理困擾,從而有效恢復內在精神生態系統的平衡,促進身心健康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4]近些年,高等院校將“心理劇”創作與表演作為一項重要的學生課余活動,也就是基于文學的這一功能,從這幾年河池學院開展的情況來看,學生以文學的形式呈現河池學院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經過舞臺的演出確實使得部分學生的心理壓力得到釋放、排解,觀看的同學得到共鳴。而從人的心理接受角度來說,利用生動形象的文學教學將心理健康教育、禮儀品質教育滲透在文學課程中應該是一種既合理,又容易被接受的方式。

參考文獻:

[1]穆廷云.當代大學生禮儀素質調查[J].文藝生活,2010,(2).

[2]羅之勇,劉雪珍.桂西北大學生生命意義感與自殺態度的調查研究[J].學術論壇,2012,(5).

[3]劉雪珍.桂西北高校新生心理健康的調查及教育對策[J].民族教育研究,2012,(3).

[4]曾洪偉.文學治療的新階段與新景觀[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2).

作者簡介:農迎春(1972-),女,壯族,課題主持人,河池學院中文系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作家作品研究以及《中國現當代文學》、《大學語文》、《公關禮儀》等的教學;李琨(1965-),女,課題組成員,河池學院中文系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作家作品研究以及《中國現當代文學》、《大學語文》、《影視文學》等的教學。

基金項目:河池學院2012年教改課題(編號:2012EA007)

健康教育心理健康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西藏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對策要開展各級各類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開發教材貼近學生心理實際問題;重視促使班主任成為心理健康教育主力軍;開展行之有效的心理評價激勵策略,最終確保西藏地區的中小學生都能夠正確認識自己,做一個勇于挑戰自己,重視民族團結的人。本文分析了西藏地區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現狀,總結了西藏中小學學生心理健康實施過程,提出了西藏中小學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策。

關鍵詞:西藏;中小學;心理健康;現狀;對策

西藏地區一直以來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打造“和諧校園,和諧發展”為目標開展相應的促進民族團結的心理輔導活動,在具體的工作過程中收獲了很多經驗,下面就針對具體做法與各位同仁共享。

一、 西藏地區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現狀

1. 中小學生人際交往的特殊需求

西藏牧民高中生在地域、文化、語言、風俗習慣等方面造成一些西藏牧民高中生既渴望交往又不善交往或不愿意交往的心理特點,他們強烈要求得到別人的理解與尊重,但他們與人溝通欲望不強烈,人際交往能力相對較薄弱,造成自我封閉心理的產生。也就是說,西藏牧民高中生渴望得到關愛但是又不愿意講這種情緒主動表現出來,融合成為不愿意融入班級集體的觀念和行為。

2. 民族自尊感帶來的特殊心理

西藏牧民高中生的文化背景與漢族學生不同,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西藏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藏族文化與漢文化也有交融,但是目前西藏學生往往不會很快理解這種文化的融合性,他們民族觀念強,心理較為敏感。其實這種民族認同感有正面反應,主要表現在能夠對本民族有歸屬感,行動時能夠更好地考慮到民族發展的問題,進而努力學習。但同時,過強的民族認同感使得西藏牧民學生會過分強調本民族的文化,把自身作為“群體”的組成部分來思考、行動時,會從“民族”當中將自己抽離出來,卻是集體認同,使得在校內容易行為極端。

二、 西藏中小學學生心理健康實施過程

1. 發現問題

只有及時發現問題,才能夠更好地解決問題。對班級內的學生特別是藏族學生要善于觀察,一旦發現不平常的表現就要聯系家長,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平時每個學期要進行一次心理問題調查問卷,評估學生的心理狀態。

2. 探究原因

探究原因才是解決心理問題的根本之道,否則急病亂投醫是不可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當前,中小學階段是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危險年齡”,生理上的迅速成長打破了心理諸因素之間的平衡,針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干預工作必須要認真分析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根本原因,應該從源頭方面進行控制。

3. 制定目標

對于出現心理問題的學生,必須要制定長期的心理干預計劃,因為學生的心理問題往往會出現反復,因此教師必須要制定出較為詳細的干預目標。(1)總體目標。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咨詢和輔導。(2)近期目標。近期目標的制定重點要解決學生需要解決的迫切性心理問題。例如:厭學、憤恨等心理,并找出合理的方法與求助者進行適當的溝通。(3)遠期目標。遠期目標的制定要更具有規劃性,要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傊?,針對西藏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指定的目標就是要利用現代心理科學的成果,針對學生心理發展中出現的問題,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或矛盾,使其處于心態平和、情緒穩定、思維靈活、愛憎分明、舉止適度的這樣一種有利于正常成長的態勢之中,成為一個心理健康的人。

4. 方法綜合

對于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干預,應該選擇多種方法進行綜合化地干預。例如:心理健康課程引導、同伴互助引導、運動控制療法、活動體驗法、自我調控法、家長心理互動等都可以開展,并根據學生心理狀況的嚴重程度進行近期和長期的不同化方法規劃設計??傊?,心理健康教育法的作用指教育法內在生命力的外部表現,是其內在功能作用于教育實踐所引起的實際效應,通過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能夠保證將心理問題求助者的問題從根本上解決,避免出現不良心理引發的一系列教育失敗現象。

案例:“帕巴拉格列朗杰”的心理健康輔導

本次案例研究選取的求助人為“帕巴拉格列朗杰”,年齡12歲,某初中一年級,藏族,男生,無家族疾病史,主要問題是:厭學,并有棄學傾向。

1. 求助人的表現

剛入學時性格活潑開朗,小學階段成績優秀。但是入校一段時間后與漢族學生特別容易起沖突,一點小事就爭吵,甚至動手。通過與其母親的談話得知:回家后不愿意與父母溝通,甚至不想繼續上學,有棄學的心理表現,學習成績直線下降,甚至表明一學習就會頭痛。

2. 制定目標

近期目標:走入學生心理,了解更為深層次的厭學原因;

遠期目標:讓學生融入班集體,彰顯積極向上的一面,努力學習,提高成績。

3. 解決方法

(1)經常性談話。每周進行1-2次心理談話輔導,爭取孩子的信任,了解內心。通過傾訴了解到該名學生不適應突然改變的學習環境,特別是面對漢族學生的時候總是感覺自己是與眾不同的,因為初中知識點較多,很多漢族學生成績很好,自己小學成績優秀但是到了初中有所落后,內心更是不甘心。在這種不甘心的情況下,一些極小的事情他都認為是對自己的嘲諷與攻擊,為了保護自己,他就做出了更為激烈的反應。

(2)活動型治療。每周組織1-2次彰顯藏族優勢的文體娛樂活動,體育類活動內容包括:射箭、馬術等。文娛類活動包括:藏族舞蹈表演、藏族歌曲表演等。通過活動讓藏族學生的自尊心得到保護,重塑自信心。

(3)心理健康課程。心理健康課程針對“自尊與自卑”進行了心理學的探討,讓該名學生明白過度的自尊其實是因為自卑,而要戰勝自卑需要自己有強大的心理支撐,生活與學習的目標就是最大的支撐,只有掌握了知識才能夠重新認識世界,為父母掙得榮譽,退縮是最讓人看不起的。主要開展形式包括辯論、演講和名人案例分析。

(4)班主任關注。聯系班主任老師在日常學習活動中給予心理暗示,提示他是一名優秀的學生,并在小組分配上盡可能地安排有親和力的學生,給予心理幫扶和指導。

4. 案例分析:通過為期一個學期的心理干預,該名學生的厭學情緒完全轉變,恢復了健康積極的心理表現,同時學習成績上升,自信心樹立了與漢族學生的關系也得到了徹底的改變。但是心理轉變是長期的過程,后期的心理關注還需要注意,課堂表現也要做出詳細記錄,便于及早發現問題,及早進行再次的心理干預。

三、 西藏中小學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策

1. 開展各級各類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西藏中小學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要重視利用各級各類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通過行動與訓練讓心理健康教育能夠直接作用于學生的內心??梢蚤_展的活動形式包括:

(1)心理問題的沙龍談話。談話活動要自由,教師雖然參與其中,但是更多的是傾聽。

(2)校園心理劇編排表演。心理劇就是根據不同的情況來編排表演,讓學生看到解開心扉之后的表現。

(3)藏族文藝節目展示。藏族同學往往擅長歌舞,教師要給他們展示的機會,同時要鼓勵他們表演和傳授,形成同學之間的融洽相處。

(4)藏族文化故事創新。聽藏族同學講民族文化故事,或者是聘請當地有文化的牧民來講文化故事,讓藏族文化背景深入學生的內心,形成民族自豪感,而不是獨立的孤僻感受。

(5)談理想、談感恩的演講活動。演講活動可以經常開展,利用早自習或者是預備操的時間,每次十分鐘,輪流開始就可以,“我的獨特印記”、“我的身體變化”、“我的經歷”、“我的煩惱”、“我的優勢和特長”等都是可以選擇的演講題目。也可以組織大型演講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6)正能量相關辯論活動。辯論會可以組織藏語專場,這樣能夠避免藏族學生語言差異方面所表現出來的自卑問題。

(7)家校大聯歡。組織藏族家庭共同參與家校聯合活動,讓學生與家長共同行動,感受家庭的溫暖,感受漢族同胞對藏族文化的尊敬。

(8)運動療法。體育運動對于糾正心理問題來講至關重要,選擇一些體育運動中心,通過體力運動來使得求助者有心理滿足感,進而能夠積極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而且體育運動的成功能夠帶給求助者自信心。組織藏族同學開展的體育運動項目包括:藏族賽馬,長跑、短跑及快馬折腰、迅跑中拔旗、撿哈達、揮刀斬旗桿、馬上打靶射擊等。登山可以組織全體同學參與。大象拔河,雙方用頸部的力量拖動布帶奮力向前爬。抱石頭,比賽者將石頭捧起,從腋下移到背上,然后按規定范圍抱石頭走。射箭秀,參加比賽的選手,每人射兩箭,一箭射中獻哈達一條,兩箭都射中則獻哈達兩條。體育干預強度要逐步提升,心率保持在130-150次/分。

2. 開發教材貼近學生心理實際問題

藏區的心理健康教材開發要貼近教學實際,貼近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的特點,因此應該嘗試創設校本教材,結合當前藏族學生網絡成癮、抑郁、暴力甚至自殺等現象設立教材,并甄選案例,形成教育格局。按照“主題——模塊”的結構思想來組織,能夠根據不同年齡學生發展性心理輔導取向,將課程的內容與要求歸納為若干個專題,各專題包含若干主題模塊,同一專題中的主題模塊反映了專題的不同角度或側面。在教材開發的過程中必須要多設計訓練的內容,體現心理訓練,心理學知識學習與心理輔導的有機結合。這里的結合是以心理訓練為主,心理學知識學習和心理輔導為輔。

3. 促使班主任成為心理健康教育主力軍

班主任接觸中小學生的機會更多,為了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班主任必須成為主力軍。首先,要對班主任進行相應的心理教育培訓。提高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識和能力,促進全體學校教師積極參與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并保證班主任偶爾與本校心理教師探討如何更有效地教育學生的問題。其次,班主任要針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工作進行深入的學習研究,學習相關的教科研理論知識,重點學習并領會《西藏中小學心理健康綱要》。同時,經常組織研討活動,主要指針對研究重點、難點進行研討,或舉行觀摩課進行研究,或收集資料進行交流等活動。

4. 開展行之有效的心理評價激勵策略

心理來源于意識,而意識是來自于思想,思想受外界思想的影響從而改變了意識的潛意識,心理就會產生不同情緒,再傳遞到大腦分析表現出來。那么,心理受外界思想的影響效果如何,傳遞給大腦后是否有積極的作用影響,就需要開展行之有效的心理評價活動。首先,心理評價活動要真實可信。為了研究心理活動影響效果,應該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心理評價,目前廣泛采用的是HAMD和HAMA調查方法,HAMD和HAMA分別代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和漢密爾頓生活滿意程度,這兩種廣泛采用與醫學治療的評價量表,內容較為容易理解,學生完成評價也較為簡單,數據的統計也比其他醫學評估內容更為容易,教師便于操作,這樣能夠針對厭學、焦慮、抑郁等情況作出很好的測試。而根據測試結果心理輔導教師應該進行心理評估,計劃下一步的心理輔導內容。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與家長的訪談等活動綜合評估學生的心理表現與糾正效果。對于有特殊心理問題的學生,這些心理評價活動可以周期性的開展,第一次了解具體的表現;第二次觀察心理干預中期的效果;第三次,根據第二次的表現情況做出干預調整后,觀察最終的心理情況。如此周密的評價能夠讓學生的心理問題在嚴密的監控下得到根本的解決。其次,心理評價活動要有激勵措施。任何評價活動都不可能將結果完全地公布給學生,善意的隱瞞是為了學生能夠積極性,保持評價結果的激勵作用。教師可以開展學期末評選出“積極向上之星”和“和諧共處之星”的活動。這樣教師通過評價進行激勵,讓學生形成長期的人際關系良好狀態,并以個人魅力形成良好的感染力。還需要注意的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師的評價應該注重情感投入,用充滿真情的激勵語言,熱情地給予褒獎。

綜上所述,西藏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對策要開展各級各類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開發教材貼近學生心理實際問題;重視促使班主任成為心理健康教育主力軍;開展行之有效的心理評價激勵策略,最終確保西藏地區的中小學生都能夠正確認識自己,做一個勇于挑戰自己,重視民族團結的人。

參考文獻:

[1]張國璽.西藏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建議[J].《西藏教育》,2005(10).

[2]何花.西藏少數民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6(12).

作者簡介:馬濤,劉艷艷,西藏自治區拉薩市,西藏自治區拉薩中學。

健康教育心理健康論文范文第6篇

摘 要:隨著大學生就業難,在就業環境中出現的一些心理狀況和角色轉換進行分析,以及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促進大學生健全人格、減輕心理壓力、提高心理素質,使大學生正確面對就業環境和壓力,調適就業心態,分析角色轉換、認真對待就業的所涉及到的問題。通過心理健康教育不斷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高和完善自己的心理素質,促成其精神健康和身心素質的全面發展,為就業創造良好的壞境。

關鍵詞:就業前 心理素質 角色轉換 心理健康教育管理 重要性

近年來隨著高校畢業生人數的不斷增加,社會就業形勢日益嚴峻。據國家人保部統計,2009年有2400萬人待業,其中應屆高校畢業生達到610萬,加上歷年沒有就業的人員,超過700萬高校畢業生[1]。就業難已成為眾所周知的現實,大學生面臨著巨大的求職壓力。從學習、生活有規律的天之驕子轉變為只有文憑沒有工作經驗的求職者,角色的轉換對其心理造成很大的影響和沖擊。在這樣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對大學生進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正確面對就業壓力,重視就業心態調適,分析角色轉換的必然性,樹立良好就業心理素質,找到合適自己的工作,是校院領導、老師十分重視和需要解決的問題。

1 當代大學生的就業前心理狀況研究

隨著社會的發展,公立和民營院校連續多年持續擴招、專業調整、學科的不斷增加逐漸落于社會經濟發展滯后,使大學生大批的出現,用人單位對只有文憑沒有工作經驗的人員缺乏興趣,再加上大學生就業時存在期望過高,不切實際的心理誤區,表現出易變性、攀比性、功利性,對就業造成了不少問題和困難。據臨床資料統計,在我國,存在一定心理困惑及輕度心理障礙的大學生比例高達25%~30%,存在中度以上心理問題的學生占16.51%[2]。這個數據表明我國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差,這些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就業壓力、人際關系、精神壓力、貧富差距上,而就業壓力引起心理障礙的主要原因。

1.1 大學生期望過高

大學生對自己和社會的期望過高,認為自己有高文憑、高學歷,就業單位也應是高薪職業,從一個單純、滿懷壯志的學子到面對用人單位抉擇,與現實有強烈的反差感,對不定的未來就業環境的轉換和心理、經濟上承受的壓力,使大學生處于困惑、茫然的環境中,也會導致其心理失衡狀態。

1.2 大學生心理素質和承受能力差

在激烈競爭的市場經濟中,許多大學生在就業中會面臨找不到合適自己的工作,與自己的專業不相關及一些價值觀念的裂變,導致大學生心理素質形成強烈反差,有些優秀的畢業生找不到工作,而某些平時表現差或能力一般的學生輕而易舉獲得了熱門就業單位的招聘名額,挫傷了大部分學生就業的積極性,承受能力差,對就業產生恐懼心理,產生心理問題,甚至產生社會分布不均,厭世心理。

1.3 就業中存在不穩定性或趨向功利性

大學生就業難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其就業不穩定,對自己的工作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不能與用人單位提供穩定的工作關系,有很多大學生將初次就業當成跳板,先求穩定,再另謀高就,造成有用人才的流失;而且大學畢業生普遍認為自身利益是就業選擇中的首要依據,社會利益只能作為補充因素[3],以個人利益為主,為個人的心理扭曲想法和社會均衡發展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

2 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重要性

對大學生進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促進大學生健全人格、減輕心理壓力、提高心理素質、提高學生教育管理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使大學生正確面對就業環境和壓力,重視就業心態調適,分析角色轉換、認真對待就業的選擇性和必要性的條件。(1)大學階段是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不良的社會風氣會為他們帶來負面的影響,造成大學生思想和心理上的轉變。因此,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其心理素質,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創造條件。(2)教育實踐證明:在大學生成長過程中,心理素質具有核心的地位和作用。在整個教育體系中,心理健康教育與德、智、體、美一起構成了一個相互制約、相互滲透的辯證統一的完整體系[4]。(3)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引導學生對一些功利心、消極、恐懼、怨天尤人的不良心理進行正確指導,改變大學生的錯誤認知,增強信心,增強心理素質和耐受力。

因此,心理素質在整個素質教育中具有關鍵的作用和能動性,不僅能使大學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還能以良好的心理狀態接受其它方面的教育,以便于在就業和角色互換中提供良好的心理條件和承受能力。隨著社會壓力和就業環境的日益嚴峻,許多大學生產生嫉妒、逆反、逃學、自殺等惡性事件。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學會自我認識、自我調整、自我減壓,減輕和消除自己的心理障礙,正確面對學習和就業,正確對待自己的轉變。

3 學校應正確樹立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注重心理素質培養,正確對待大學生就業前心理素質和角色轉換

我們作為學校的管理者和施教者,在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的同時,還要認清自己的觀念,了解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重視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可從幾個方面:(1)將心理健康教育規劃列入教學計劃中,培養和灌輸大學生正確的心理作用,以平和、穩定的心態面對一切事情,正確的就業意識,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2)重視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訓,在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欄、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種校內刊物上報道或刊登,開展心理健康講座、心理輔導等活動,引導學生自主的學習和參加,學習自我減壓、正確對待挫折。(3)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可功利性,加強對社會的責任心,培養自我管理的才能,正確對待自己的角色轉換的心理過程,更好的將心理健康教育運用到就業和實際工作中去。(4)加強校內和社會實踐,促進對社會經濟發展和就業信息的了解。鼓勵學生多接觸社會,了解社會的經濟發展趨勢,積極參加校內或社會招聘活動,發揮自己的認識性和主觀能動性,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5)讓學生對自己的就業方向和職業生涯進行規劃,激發大學生自身內部的潛力,不斷完善自己,增加自信心,能更好、更積極地面對就業難題,給自己找到合理的定位和工作打下基礎。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是以大學生心理健康需要為起點,是大學生進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對正確面對就業壓力,重視就業心態調適,分析角色轉換必然性的重要前提,也是促進大學生健全人格、樹立良好就業心理素質的必要條件。大學生應不斷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高和完善自己的心理素質,促成其精神健康和身心素質的全面發展,為就業創造良好的壞境。

參考文獻

[1] 曹鳴謙.淺析金融危機影響下的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及就業指導工作對策[J].科技信息,2009,25:101~102.

[2] 耿鐵軍.淺析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就業素質培養中的作用[J].天津市財貿管理干部管理學院學報,2008,1:45~47.

[3] 朱亮.大學生角色轉換與適應障礙的個案研究[J].文教資料,2010,27:223~224.

[4] 付斌,劉東捷,李曉敏.逆商教育—— 提升大學生就業心理素質的有效性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10,5:121~122.

[5] 丁志強,鄒斌.大學畢業生縮短社會適應磨合期應具備的心理素質[J].職業時空,2007,3(11):39.

上一篇:分類企業電子商務論文范文下一篇:學習資源網絡安全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