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高職院校高職教育論文范文

2023-09-26

高職院校高職教育論文范文第1篇

應對創業型經濟的挑戰推進高職院校創業教育改革

編者按:由于近些年來社會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再加上黨的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以及“以創業帶動就業”作為國家發展戰略提出以來,創業教育及其研究似乎“暴熱”起來,不僅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極力倡導高校要實施創業教育,也受到了研究者們的追捧,一系列關于創業教育問題的研究成果相繼問世。連續幾年來,教育部在每年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上一再突出強調高校要重視開展創業教育,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也明確提出,“職業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會,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推進創業教育”。然而,綜觀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研究的已有文獻,似乎都把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作為唯一出發點,利用創業教育的一般理論,闡明意義,分析現狀,剖析成因,提出設想,未能跳出就教育談創業教育的思維,得出的相關結論不僅大多雷同,也未能澄清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一些基本理論問題??梢哉f,相關研究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動因(或說社會背景),那就是創業型經濟的興起、發展及其對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影響。正是基于這種考慮,本期我們邀約了相關青年學者,主要基于創業型經濟發展背景,針對已有研究中的薄弱環節,著重探討了創業型經濟背景下的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問題,并試圖厘清人們對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若干認識。

摘要:基于創業型經濟發展背景,通過辨析關于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若干認識,指出:人們的認識偏差是造成高職院校創業教育落后的重要根源;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尤要重視培育企業家精神;要以政府為主導,強勢推動高職院校創業教育;高職院校創業教育要體現高職的特色,并提出若干具體設想。

關鍵詞:創業型經濟;高職院校;創業教育

作者簡介:陳春琳(1978-),女,江蘇南通人,碩士,江蘇技術師范學院教師,主要從事創業教育研究;董仁忠(1969-),男,苗族,湖南懷化人,江蘇省職業技術教育科學研究中心科研人員,職業技術教育學專業博士,主要從事職業教育研究。

基金項目: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2009年度課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背景下的職業教育行政制度變革研究”(項目編號:D/2009/01/045),主持人:董仁忠;上海第二工業大學科研啟動基金“構建技術本科院校發展與勞動力市場良好互動關系的制度設計”(編號:XQD208032),主持人:張晉。

發展創業型經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為了應對創業型經濟發展的挑戰,也為了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問題,近年來,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社會各界賦予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太多的期待,關于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研究也日漸增多。然而在現實中,存在著諸多阻礙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發展的因素,高職院校創業教育成效不佳,人們對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問題的認識存在諸多誤區。本研究中,通過辨析人們關于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若干認識,力圖更好地達致對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科學認識。

一、相關制度的缺失還是認識上的偏差

黨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以創業帶動就業”的發展戰略。這足以說明創業問題已經引起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創業問題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為了貫徹落實這一發展戰略,教育系統深入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國家及教育行政部門也已經出臺一系列相關的政策法規。然而,目前包括高職院校在內的高校創業教育不僅非常落后,未能滿足社會各界的需要,而且大學生創業也沒有達到人們的預期,相關的創業政策未能有效發揮其推動大學生創業的價值。那么,造成這一切的根源是什么?主要是因為相關制度的缺失?還是由于人們認識上的偏差?

筆者以為,人們認識上的偏差是導致高職院校創業教育不盡如人意,高職畢業生創業成效未如人們預期的主要因素和深層次原因;也正是因為認識上存在偏差,所以才導致相關制度的設計不到位、缺位問題嚴重。集中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盡管創業問題引起了黨中央的高度重視,但創業問題還沒有真正引起包括各級地方政府領導在內整個社會大眾的廣泛認同和理解,漠視創業及創業教育的觀念仍占據社會的主流;二是人們尚未能準確、深入地掌握創業及創業人才培養的規律,不管是相關創業政策的出臺還是創業教育的實施,都缺乏對大學生創業及高校創業教育規律的科學認知?,F階段創業政策存在的諸多問題一定程度上可以歸結為“認識上的偏差”所致,比如創業政策扶持對方少、收益面小;創業政策缺乏整合和階段細分;創業政策的制定缺乏對需求端的考慮;創業教育政策缺乏,對創業教育的投入遠遠不能滿足創業教育的需要,創業教育政策的創業導向不強;創業企業金融支持力度不夠、創業政策各地不一。而人們之所以出現認識上的偏差,其原因不外乎三個方面:一是總體來看,中國傳統文化并不鼓勵創業和創新,“學而優則仕”、“成則為王,敗則為寇”等傳統觀念已經作為一種文化深深地烙印在人們心中,一定程度上造成人們鄙薄創業及創業教育的心理;二是包括各級領導在內很多人的思維尚停留在計劃經濟時期,以為創業及創業教育是解決就業問題的權宜之計,沒有真正體認到創業及創業教育對發展創業型經濟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價值;三是由于創業型經濟及創業教育在中國發展的歷史較短,經驗不足,人們對創業及創業教育的規律和特點尚缺乏深入研究,未能準確地把握創業及創業教育規律。

因此克服人們認識上的偏差,轉變人們在創業及創業教育問題上的陳舊觀念,確立起科學的創業觀和創業教育觀,既是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實踐的首要前提,也是一項需要伴隨創業教育始終的基礎工程。具體來說,可以采取如下主要舉措:首先,大力表彰、宣傳成功創業的典型以及創業教育的先進事跡,在全社會形成鼓勵創新、認同創業和允許失敗的社會心理氛圍;定期舉辦創業計劃大賽,加強校園創業文化建設。其次,加強各級領導對創業型經濟發展特點、規律及趨勢的學習,通過媒體等多種途徑宣傳創業型經濟和創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創業對個人和社會的價值。再次,加強關于創業、創業型經濟和創業教育的系統研究,深入探究創業及創業型經濟發展的規律、特點和趨勢,認真總結、分析創業教育的經驗和問題。

二、掌握創業技能還是培育企業家精神

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相結合的發展道路,是高職院校的辦學指導思想,這已成為人們的共識??捎捎谌藗儶M隘地理解“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以為就業就意味著通過求職找到現成的工作崗位,一直以來,高職院校是根據高職生所學專業,針對特定職業崗位設定目標而培養人才的。高職院校實施創業教育則對這一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挑戰。它不僅要求高職院校深入思考如何融創業教育于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之中,而且在高職院校要確定什么樣的創業教育目標問題上,到底是強調個體掌握創業技能還是培養企業家精神?這是必須做出的重要選擇,也是關系到高職院校創業教育成效的關鍵問題??刹还苁菑南嚓P研究還是從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實踐來看,創業教育目標問題仍是一個頗具爭議的問題,人們通常更強調功利性目標,注重個體對創業技能的掌握,而相對漠視培養學生創意創新素養等非功利性目標,忽視培養企業家精神。

筆者以為,創業教育是企業家精神教育,在確定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目標問題上,高職院校創業教育要更加重視培育企業家精神,并以此來指導高職院校創業教育課程教學工作??梢詮娜齻€方面對此進行解釋:從創業型經濟要求來看,創業型經濟即企業家經濟(德魯克語)。企業家在創業型經濟中的作用至關重要,他(她)是獲取利潤,并愿意為此承擔風險的人;是能開拓市場,獲得新需求,創造新顧客的人;是一批別出心裁、獨具匠心、與眾不同的人。企業家之所以能成為創業型經濟發展的原動力,就是因為他們具有企業家精神,具有較強的機會意識、創新精神和冒險精神。德魯克認為創新和企業家精神是可以通過教育和培訓有意識地去培養的。[1]而更好地服務創業型經濟發展,是高職院校實施創業教育的基本原則,也是高職院校實施創業教育的重要依據,因此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尤要注重培育個體的企業家精神。從個體的創業選擇來看,要視創業為個體一生的選擇,創業教育是針對全體學生的教育,而不是僅僅面向那些準備一畢業就創業的學生的教育。實際上,由于種種因素的限制,一畢業就創業的學生畢竟只占少數,大部分選擇創業的學生往往是在工作一段時間,要么掌握了一些創業資源,要么發現了一個更好的創業機會,從而決定選擇自主創業。據《2008-2009年度中國百姓創業致富調查報告》,企業雇員是創業者的主體,占樣本總量的38.84%,其次才是農民創業者。[2]因此高職院校創業教育不應只是關注個體對創業技能的掌握,尤其要激發和培育全體學生的創業欲望、創業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一句話,培育企業家精神應成為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重要目標。此外,重視培育個體的企業家精神并不意味著創業技能不重要,促使個體掌握基本的創業技能是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重要內容,尤其對于那些準備畢業后就決定創業的學生。然而,總體來講,一方面由于高職生在基礎教育階段沒有接受過創業教育,創業創新意識普遍比較淡薄,另一方面高職院校普遍缺乏培養創業技能的基本條件,具有創業實踐經驗的專業師資奇缺,創業教育實習實踐基地嚴重不足,以及相關投入不足,因此對于高職院校來說,注重培育企業家精神就成為高職院校創業教育比較可行的選擇。

企業家精神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學者們對企業家精神的認識也不盡一致。借鑒企業家精神研究已基本達成的共識,結合分析高職生的特點,高職院校創業教育要確立以培養高職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為核心、著重培育企業家精神的目標,可以分解成如下具體內容:培養高職生搜尋、發掘創業機會的能力(或通過產生新想法和組合必需資源來尋找機會的能力);提升高職生的創新創業意識;教會高職生預測、判斷事情的能力;教育高職生在實現個人價值自我實現的同時,關注社會公平和經濟倫理;引導高職生學會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進行大膽決策,科學管理企業。這是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主要目標。某種程度上說,高職院校創業教育應以創業意識和創業通識教育為主。然而,在創業教育實踐中,還需要把這一目標與掌握創業知識、提高創業技能相結合,細化成不同階段創業教育的課程教學目標,進而融入到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實踐各個環節之中。

三、以需求為導向還是強調政府的主導

一般來說,高職院校要實施創業教育,高職生及其家庭首先必須有接受創業教育的社會需求。然而,目前來說,社會大眾(包括高職生)接受創業教育的主觀意愿普遍不甚強烈,對創業的認同度普遍不高。這不能不說是當前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實施不力、效果不彰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創業型經濟的發展已成必然趨勢,并且由于社會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從而在客觀上對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又存在著迫切的需求。于是就有一個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到底要不要發展以及如何發展的問題?;蛘哒f,是選擇以需求為導向,等到未來社會大眾開始認同創業并愿意接受創業教育的時候再重視并實施創業教育;還是直面創業型經濟的發展對創業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以政府為主導,制定強有力的創業政策,來吸引人們接受創業教育,激勵人們自主創業?

筆者以為,亟待以政府為主導,加大政府干預力度,制定強有力的創業政策,進而推動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發展。主要基于如下理由:一是從社會公共產品理論的視角來看,中國的高等職業教育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要實現為個體帶來較大收益的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還很遙遠,主要還是一種側重于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掌握的職業準備教育,它也重視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外部性較強,因此說,高等職業教育是一種準公共產品,在理論上準公共產品供給應采取由政府和市場共同分擔的原則。[3]而如果視高職院校創業教育也為一種社會產品的話,那么這種產品則比一般意義上的、針對現成職業崗位的高等職業教育產品具有更強的正外部性,因為它不僅能解決高職畢業生自身的就業問題,而且通過創造新的就業崗位,能在更大程度上促進社會就業問題的解決以及和諧社會的構建。更重要的是,從長遠的眼光來看,高職院校創業教育還具有促進創業型經濟的發展,完善經濟和社會結構,改善社會大眾生活水平的戰略價值。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講,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尤其需要政府在政策、管理和投入等領域加大干預的力度。二是研究者比較分析西方各國高校創業教育時發現,政府的重視是推動高校創業教育發展的重要經驗。以英國為例,不僅相繼設立了一系列由政府支持的大學生創業項目,而且政府出資建立了創業教育的管理和研究機構。1987年,英國政府就提出并實施“高等教育創業”計劃;1998年,英國政府啟動了專為18歲至25歲在校大學生設計的“大學生創業項目”;1999年,英國政府撥??罱⒘擞茖W創業中心來管理和實施創業教育;2004年,英國政府設立了英國大學生創業促進委員會(簡稱NCGE),開展創業教育研究。為了促進創業教育,支持大學科技成果轉化,以英國政府為主導,還設立了一些基金,比如“大學挑戰基金”(1998)、“科學創業挑戰基金”(1999)、“高等教育創新基金”(2001)等。[4]由此可見,英國政府為高校創業教育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盡管由于國情、政情存在顯著差異以及經濟發展水平不同,中國高校創業教育不可能照抄照搬英國的經驗,但是英國政府強力干預高校創業教育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鑒。在市場經濟發達國家,政府尚能做到如此。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而言,政府更有理由充分發揮其在高職院校創業教育中的作用。因此可以說,政府的角色定位,決定著我國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未來;政府的主導作用發揮與否,決定著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成敗。

批判借鑒國外經驗,結合分析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及高職畢業生創業的現狀與問題,政府的主導作用應主要體現如下:首先,制定、完善和整合關于大學生創業的環境、服務、扶持和優惠等方面的政策,為包括高職畢業生在內的大學生成功創業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其次,從中央到地方,成立專門的高校創業教育管理機構,建立健全高校創業教育管理體制,統籌管理其行政區域內的高校創業教育工作,對不同類型高校實行分類指導。再次,制定和完善創業教育政策,主要包括加大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投入,規定創新創業課程為高職生必修課程,制定高職院校創業創新課程標準,制定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師資培養聘任制度,以及建立健全高職院校創業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等,引導構建高職院校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最后,設立專門的高校創業教育研究機構,加強包括高職院校在內的高校創業教育研究,為制定創業教育及大學生創業政策提供科學依據。

四、遵循一般規律還是體現高職的特色

要辦什么樣的高職院校創業教育,高職院校如何實施創業教育,是事關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發展前途的重大問題。從當前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實踐來看,人們似乎缺乏對高職院校創業教育規律和特點的清醒認識,沒有形成自身的獨特模式,其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特色和優勢未能體現;從已有的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研究文獻來分析,研究者們似乎更愿意引用國內外一流高校的做法及創業教育理論的普適性觀點,未能充分地結合高職院校的特點進行探討。一句話,當前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實踐及其相關研究遵循一般規律有余,而體現高職院校的優勢和特點不足。那么是不是可以因此斷定,高職院校創業教育本無特色或優勢可言,或者說,高職院校實施創業教育和其他高校沒有什么區別?

筆者以為,高職院校突出強調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由此也決定高職院校實施創業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高職院校創業教育既要遵循創業教育的一般規律和原則,也要體現高等職業教育的特色,緊密結合高職院校的既有資源和辦學定位培養創業者。這是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取得錯位優勢的關鍵要素,也是培養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與研究型大學、教學研究型大學以及其他教學型大學相比,不管是從培養目標、培養模式、專業設置還是服務面向來看,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具有其不同于其他高校的優勢和特點,由此也決定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必須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辦出自己的特色,而不能照抄照搬其他大學的創業教育模式。從培養目標分析,高職院校緊密圍繞以提高高職生的就業創業能力為主線,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這類人才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結合更為緊密。這為高職畢業生創業提供了可能。從培養模式來看,與其他類型高校相比,產學研相結合是其突出特點,高職院校具有相對豐沛的行業企業資源,有利于高職生進行創業實習實訓的實踐,豐富創業經驗,提高創業能力,培養創業精神。從創業類型來看,由于創業往往是大多數高職畢業生的無奈選擇,也由于高職畢業生的知識能力結構不利于高端創業,還由于高職畢業生的經濟條件也相對較差,無法進行較大的創業投入,因此高職畢業生創業大多屬于生存型創業。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側重于圍繞生存型創業進行創業教育設計。從服務面向來看,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是高職院校的重要使命,其專業設置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吻合度相對較高,這不僅有利于發揮自己的專長,選擇創業機會,也有利于高職畢業生就地創業,減少創業成本。綜合如上分析可以得出的結論是,高職院校創業教育,既要遵循高校創業教育的一般規律,也要充分利用高職院校的優勢,體現高職院校的特點。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彰顯高職院校特色,也才能真正實現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可持續發展。

探索有特色的高職院校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應該成為高職院校創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方向。為了構建有特色的高職院校創業人才培養模式,亟待采取如下主要舉措:首先,要全面總結各地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先進經驗,提煉各地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典型模式,并組織學習、推廣高職院校創業教育一些好的做法。其次,教育部可以在全國遴選若干所不同類型的示范性高職院校進行創業教育試點,給予重點支持,以求更好地探索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模式和規律。再次,國家要專門出臺文件,引導各地高職院校在綜合考量其自身資源、辦學優勢、地域特點以及學生意愿的基礎上,自主選擇創業教育的內容和形式,確定創業教育重點。最后,要把創業教育作為重要的硬指標(或特色項目)納入到評價高職院校的指標體系之中。

參考文獻:

[1]轉引自牛長松.英國高校創業教育研究[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9:29.

[2]寒冬創業,給點信心就燦爛——《2008-2009年度中國百姓創業致富調查報告》發布[J].職業,2009,(9).

[3]董仁忠.職業教育供給:在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選擇[J].教育學報,2009,(5).

[4]牛長松.英國大學生創業教育政策探析[J].比較教育研究,2007,(4).

特約編輯董仁忠

高職院校高職教育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隨著社會進入“互聯網+”時代,云計算等新技術的出現,讓會計工作的運作模式發生巨大改變,這應引起所有會計人的重視與思考。文章針對“互聯網+”時代的會計發展,從高職院校會計教育的角度進行論述并給出建議,望有助于各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推動會計行業的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高職;會計教育

一、引言

2015年3月5日,第十二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自“互聯網+”概念提出以來,它迅速融入人們生活和社會產業的方方面面,為傳統產業注入新的活力。同時,傳統會計行業不可避免地受到“互聯網+”的沖擊,迎來新一輪的改革。

二、“互聯網+”時代下會計發展的現狀

(一)“互聯網+”時代下高職院校會計教育面臨新挑戰

1.新技術新需求衍生新產業?!盎ヂ摼W+”時代下,網絡、電腦、手機等這些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工具和環境,在不斷更新升級,因此,我們的生產、生活、工作、學習、娛樂等方式每天也都在發生巨大的進步和改變,隨之衍生多個新產業,比如通信中的微信、交通中的嘀嘀打車、金融中的網上銀行和支付寶等。這些新興產業改變了我們的交易方式,使面對面的服務轉為后臺操作,將以往的線下服務轉化為線上服務,使實時記賬和財務咨詢服務成為新產業、新交易方式的必需品?!盎ヂ摼W+”為會計的發展帶來新的活力,為財務會計實現質的飛躍提供平臺。高職院校會計教育必須適應時代發展,改革會計教育模式,創新會計教育方法,培養社會所需的人才。

2.新政策帶來的新使命。國家提出的“供給側改革”、“中國制造2025”、“一帶一路”倡議,使國家產業得到升級,導致機器換人、騰籠換鳥、電商換市的局面。比如,中國全自動水餃生產線的出現,改變了就業崗位,為了使人才供給端與社會需求端協同發展,教育要主動適應,改革創新,培養新的技術技能,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培養復合型人才,否則我們會計人員將無立足之地。

3.新需求引發的新要求。我國當前高職會計教育的大概現狀是:專業教育水平不高;產業發展快,教育改革慢,供需錯位,導致學生就業難、企業招工難的矛盾就業結構。目前,高端財務、金融人才缺口較大,企業招聘不到想要的人才,高校培訓不出社會所需的人才,特別是國家在實行“營改增”政策后,由于員工專業素質不高導致企業效益下降現象非常多。加之財務機器人的出現,對會計行業人員從業的沖擊無疑是巨大的?;诋斍案呗毥逃默F狀和會計從業環境的現實,我們在會計教育中要重新確定新的辦學定位:會計專業教育要精,崗位能力培養要通,讓學生從核算型向管理型發展。高職會計教育如不適應新產業、新使命、新要求的嚴峻挑戰,必將被新時代所淘汰。

(二)會計行業轉型發展新趨勢

1.“互聯網+”時代推動會計信息化。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基于互聯網發展而推出的企業財稅融合平臺越來越多,越來越便利,如ERP、金稅系統、電子交易平臺、電子發票、發票管理系統、無紙化報銷、電子會計檔案等。大數據在會計上的應用便捷快速,極大地為企業提高工作效率,節省人力成本?,F在,我們可以通過平臺登錄進行網上報稅納稅的工作,通過相關軟件進行資源共享,利用平臺實現會計工作,利用財務軟件APP如云上實訓、會計工廠、懶人記賬等實現隨時隨地無紙化的智能做賬。新技術、新軟件在會計上的應用,對財務工作實現描述性分析、診斷性分析、預測性分析,快速地對已發生事項進行財務分析,找出相關因素并提供決策,對未來可能發生的情況及概率進行預測。

2.“互聯網+”時代要求會計管理化?!盎ヂ摼W+”時代的來臨為企業管理會計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更加方便企業對財務數據進行整合、分析,是會計行業轉型發展的內在動力。隨著財務機器人的出現,企業需要會計人員更多的是參與管理工作。2017年11月修訂的《會計法》不僅取消會計從業資格證,還將管理會計相關內容納入其中,明確管理會計的法律地位,使其地位上升一個臺階,是順應會計科學發展、推動中國會計工作轉型的必然選擇。

三、新時代會計人才培養的方向

(一)重新定位培養目標

為了順應“互聯網+”時代會計行業發展需要,響應國家政策,高等院校必須擔負起培養國家、社會所需的高端全能型財務人才的重任,從源頭解決中國高端全能金融、財務人才缺失的問題。因此,高校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既要通過理論教學內容,又要通過實踐教學內容,加強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重新定位培養目標,分別從培養目標、核心技能、就業領域方面進行調整。

1.培養目標。隨著會計行業轉型發展的新趨勢——信息化、管理化,對于人才培養的目標,應實現從培養傳統會計核算人才到培養財務管理分析決策人才的轉變,從原先熟練單一技術技能人才向能動的復合技術技能融合人才轉變,根據社會發展需要,注重培養學生未來的稅務規劃、戰略規劃和風險管理能力。通過財務模擬平臺的練習操練,讓學生學會從整體發展的角度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同時,高校要與當地有實力的企業合作,建立高端管理會計人才的實踐培訓基地,使在校學生能夠參加實踐培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實踐能力,學以致用。

2.核心技能。結合調整后的人才培養目標,對于核心技能的要求應進行相應的調整,才能實現我們目前的人才培養目標,由原先的以出納結算、會計核算、會計監督、稅費繳納、審計監督、財務管理為核心技能培養學生,向管理會計七大領域的工具和方法、信息化工具軟件應用、大數據分析與利用為核心技能培養轉變,與時俱進。

3.就業領域。由于“互聯網+”時代下產業的升級與發展,帶來的就是會計行業的顯著變化,對應的就業領域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由中小企業、中介機構、代理記賬公司為主向財務共享中心、財務軟件公司、財務外包公司、云代賬公司等衍生拓展,拓寬學生的就業領域,降低失業率。

(二)科學重構課程體系

面對“互聯網+”時代下的會計改革需求,為提升財務人員的管理能力,我們需要強化管理會計實務、企業內部控制、戰略管理基礎、財務管理等課程。為適應互聯網帶來的技術沖擊,我們應開設輔修課程,如互聯網金融、互聯網交易,在出納實務中講解支付寶、網銀、微信等支付工具與賬務處理、資金預警等內容,在會計電算化中增加管理信息系統的內容。

(三)重新探索實踐教學

目前會計實踐教學的現狀是:重核算輕管理、重線下輕線上、重紙質輕電子、重規范輕創新、重單項輕綜合。在“互聯網+”時代下,我們要革新思想,進行實訓任務與技能的轉變,不再是單一的人工進行線下手工實訓操作,要引進新軟件與平臺,進行模擬仿真的綜合訓練,如會計工廠真賬實操實訓、云上實訓、網中網實操平臺、管理會計工作室、VBSE跨專業綜合實訓,讓學生實踐不再局限于課堂,實現課前、課中、課后的無障礙教學模式。

(四)創新會計課堂教學

“互聯網+”背景下,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的共享資源交流教學技能,分享經典案例,不斷更新知識結構。對于學生來說,“互聯網+”時代下的會計教學,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教學內容。將互聯網融入傳統教學,學生利用互聯網自主搜索知識,教師也可利用微課、慕課、智慧職教等教學平臺,在互聯網上分享高質量的教學實踐資料和教學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種模式下,課堂教學不再單單是教師的舞臺,學生可線下操作鞏固知識完成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邵娟.“互聯網+”下的會計改革與發展問題研究[J].財會學習,2016,(07).

[2]張樂.“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會計信息化教學探討[J].科技經濟導刊,2017,(14):168+276.

[3]米雯靜.“互聯網+”背景下會計信息化教學研究[J].教育經濟,2018,(06).

[4]鄧寶玲.大數據環境下高校會計信息化建設研究[J].財貿與財稅,2018,(04):77-79.

[5]李晨.基于“互聯網+”背景下會計改革和發展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18,(07).

高職院校高職教育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在新課標教育教學改革的引導下,高職院校舞蹈課程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也進行一系列的改革創新。因此高中舞蹈教師通過使現代化教學工具和教學手段,來開展舞蹈理論與實踐教育,能夠有效推動學生在舞蹈課程中的自主學習,提升舞蹈教學的專業性與創新性。本文主要對高職院校的舞蹈教育現狀進行探討,并提出舞蹈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發展策略。

關鍵詞:高職院校 舞蹈教育 發展空間 思考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舞蹈教育開始成為高職教育教學的主要課程。因此高職院校舞蹈教育要根據教學大綱、學生學習的要求,進行相應教學內容和教育形成的創新,才能培養出符合國家需要的舞蹈人才,以贏得更廣闊的舞蹈教育發展空間。本文主要針對當下高職舞蹈教育的狀況,對舞蹈教學展開一系列的改革創新。

1 高職舞蹈教育具有的重要意義

高職院校對學生進行的舞蹈教育,是舞蹈理論與動作實踐結合的教育。因此舞蹈教學對高職學生的重要意義,不僅在于傳授學生基礎的舞蹈理論,而且能夠對學生形體塑造產生巨大影響。首先從高職舞蹈教育的理論傳達方面來看,教師會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狀況,選擇適合學生發展的舞蹈教學內容,進行相應的理論指導與動作示范。而這種舞蹈理論內容的教育,能夠培養學生健康的學習心理。學生在學習舞蹈教育理論,并結合舞蹈理論進行動作練習后,會達到一種身心的放松與愉悅,從而幫助學生舒緩心情與心理壓力。其次,高職院校舞蹈教育能夠塑造學生形體,提高學生在舞蹈鍛煉中的身體協調性,并增強學生舞蹈學習中身體的靈敏度與柔韌程度。所以高職舞蹈教育能糾正學生不良的身體狀態,培養學生正確的坐姿與站姿,以及在舞蹈鍛煉中的優雅態度。這種集思想、心理與身形于一體的舞蹈教育形式,符合學生對于舞蹈學習的身體及心理需求,最終建構起學生良好的心理態度與行為習慣。因此高職院校教師對學生的舞蹈教育,在學生身心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

2 高職院校舞蹈教育的現狀分析

2.1 高職舞蹈教育個體間差異性較大

高職舞蹈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為高職學生舞蹈能力參差不齊,個體間舞蹈理論與動作實踐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其中有部分學生在中小學參加過舞蹈訓練班,且有一定的形體與舞蹈動作基礎。而另外一部分學生則完全沒有接觸過舞蹈,其存在著身體僵硬、舞蹈練習中肌肉協調性不強等問題。因此對這些舞蹈基礎存在差異的學生而言,對他們進行統一的舞蹈理論與舞蹈動作教學,會使得學生出現舞蹈學習的困難問題。所以在高職舞蹈教育過程中,教師應根據不同學生的舞蹈功底差異,制定針對性的教學措施,以保證舞蹈教學與學習的質量。

2.2 高職舞蹈教育的教學內容過于陳舊

舞蹈教育是一種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育,但從當前高職舞蹈教育的教學內容方面來看,教師仍舊以教學大綱為指導,通過“講授式”舞蹈教學方式,來進行特定舞蹈內容的傳達。教師基本對學生展開“口傳身教”,對學生啟發式教學非常少。學生也只是按照教師的指導進行模仿,舞蹈課程學習的主動性與參與意識不足。因此這種過于固化與陳舊的教學內容,不僅會引起學生厭煩與懈怠的情緒,還會造成學生舞蹈學習的呆板情況,從而致使學生舞蹈理論與動作實踐的脫節。

2.3 高職舞蹈教育的教學方式單一

當前高職舞蹈教育仍舊為“講授式”教學,教師主導著整個舞蹈課程的進行,而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相應的舞蹈知識。而且在舞蹈課程學生人數較多的情況下,教師只會按照教材大綱的要求,來完成教學內容與實踐動作的示范,而不會引入課外舞蹈內容或其他新穎的民族舞蹈知識。因此高職舞蹈教育的教學方式,缺乏課程導入、課堂交流與舞蹈實踐等環節,學生在舞蹈教育的學習中,理論知識學習多過于舞蹈實踐學習。這就造成學生在舞蹈教學中的學習積極性較差,舞蹈學習缺乏與其他學生互動交流的意識,最終影響學生審美修養提高與未來發展。

3 高職院校舞蹈教育發展空間的創新探索

3.1 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高職舞蹈教育模式

在高職院校舞蹈教育過程中,教師要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舞蹈教育模式,來完成整個舞蹈教學計劃的制定。首先教師應在教學大綱的指導下,對學生進行舞蹈知識與實踐能力的考察。然后根據學生的心理與身體發展需求,進行舞蹈教育課程的規劃與安排。因此教師應在高職院校舞蹈課程的教學中,對學生進行鼓勵教學與理解教育。這種以“賞識教育”為核心的教育內容的制定,旨在構建教師與學生之間平等的關系。其次教師應為學生創設寬松的舞蹈學習環境,以幫助學生順利完成舞蹈動作的學習。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軟件,播放舞蹈教育或動作指導的視頻,以引導學生展開舞蹈動作的訓練。對于學生舞蹈課程的學習表現,教師要時長對其給予肯定,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學習舞蹈的信息。而在學生出現舞蹈動作錯誤的時候,教師也要耐心對其進行指導,并鼓勵其努力戰勝困難,從而獲得自身舞蹈理論與動作實踐的提升。

3.2 借助于多樣化教學內容與方式展開舞蹈教育

高職舞蹈教育教學的主要培養目標,是通過舞蹈理論與舞蹈動作實踐的教育,幫助學生實現心理素質與身體素質的提升,最終培養出符合國家需要的舞蹈人才。在高職學生的舞蹈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多樣化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的構建,來激發學生舞蹈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實現規定的舞蹈教育目標。首先舞蹈教學內容的選擇方面,教師可以在舞蹈教材的指導下,選取新穎的課外教學內容或民族舞蹈內容,進行相應舞蹈理論與舞蹈動作原理的傳達。而在高職舞蹈教學方式的選擇方面,教師可以在舞蹈教學的不同階段,設置差異化的舞蹈教學形式,以提高學生的舞蹈參與度,來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廣泛的互動交流。例如:在高職舞蹈教育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利用PPT課件或舞蹈演示視頻進行導入,以引導學生理解舞蹈的內容及意義。然后再通過舞蹈動作與背景音樂結合的模式,進行舞蹈課程的教學。之后可以設置舞蹈內容與動作的討論環節,幫助學生交換舞蹈學習的看法。最后教師對學生的舞蹈學習進行點評,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指導與示范??傊?,通過多樣化教學內容與方式的結合,不僅能夠實現舞蹈理論與實踐的融合,而且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舞蹈學習效果。

3.3 引入舞蹈教學的美感教育以提升學生審美素養

教師對學生的舞蹈教育教學,不單單是舞蹈理論與舞蹈動作的教育,而且是一種藝術修養與審美素養的教學,是提升學生思想品格與外在氣質的教育。因此高職院校舞蹈教育的教師,要具備美學、心理學、音樂和舞蹈等多方面修養,才能完成對學生的舞蹈示范與指導。在對高職學生展開“美感式”舞蹈教學時,需要從每一個舞蹈方面進行美感指導。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跳古典舞或民族舞的過程中,要指導學生頭、眼、手臂、身體和腳的擺放位置,從而形成一種具有美感體驗的舞蹈表現。因此只有教師在舞蹈教學中融入美育內容,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藝術品位與審美素養。

4 結語

高職舞蹈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要根據舞蹈知識的結構與實踐內容,并結合學生舞蹈學習的實際需要,展開以學生為主體的舞蹈內容教育及美感教育。通過設置多樣化與差異化的舞蹈教學內容與教育模式,來引導學生深化舞蹈內容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舞蹈水平與審美素養。

參考文獻

[1] 倪佳.高職舞蹈教學中的多元化教學方法[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4(9):27-28.

[2] 丹纓.關于高職院校舞蹈互動式教學模式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4(3):172.

高職院校高職教育論文范文第4篇

作者簡介:魏大喬(1962- ),女,江蘇南京人,江蘇健康職業學院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德育教育。

摘 要:新時期正確認識和把握高職院校德育教育新的內涵,是進一步加強和創新學校德育教育的基本前提。高職院校的不斷增加,擴招學生的不斷增多,對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德育教育顯得越來越重要。必須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有關文件精神,努力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實用型人才。

關鍵詞:高職;德育教育;新內涵

一、高職院校在校大學生思想道德現狀分析

(一)在社會轉型期,高職院校相當一部分學生存在道德困惑,道德素質下降

價值觀念多樣化使高職院校大學生面臨道德價值取向的困惑。一些大學生的道德認知模棱兩可,個人知行難以統一。調查顯示,有近半數的大學生感到“有些事好壞難辨”以致無所適從。不少人一方面對社會上的道德現狀表示不滿,另一方面又明確表示為了個人和小團體的利益需求,將放棄自身道德追求,實用主義態度明顯,道德取向也呈現多元化。

主體意識增強導致過分看重個人利益,社會責任感淡化。調查發現,有60%左右的高職院校大學生已經把諸如“為國家作貢獻”、“增強事業責任心”等排除在自己的就業和工作動力以外,他們基本上都將與個人利益有關的因素視作就業和工作的主要動力。隨著社會現代化程度的提高和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個人意識充分張揚,個人利益備受重視,這本無可非議;但現代社會,也更強調社會責任感、尊重他人和團隊合作,高職院校不少大學生對個人和對自我的過分強調,已顯得不是十分健康,很容易滑向功利主義,落入不擇手段、唯利是圖的泥潭。

過分現實的效益觀念誘發拜金主義傾向。一些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過分強調報酬高低,敬業精神嚴重缺失,職業道德水準下降。調查反映,有近六成的高職院校大學生把“報酬高低”作為今后擇業的最主要條件,一半以上被調查者認為,現在最流行的觀念是“一切向錢看”,而認同“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的大學生所占比例卻少之又少。

(二)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個性問題分析

心理素質薄弱。高職院校的大學生與普通高校的大學生相比,甚或與名牌大學的大學生相比,其心理素質存在明顯差異。前者高考考場上的失敗者居多,多數學生學習成績一般或較差,自卑感較強,一些學生是出于無奈才進入了高職院校的校門。因此,與普通高校的大學生相比,高職院校大學生缺乏明確的奮斗目標,學習的主動意識不強、動力不足,自我定位不準確,對自身的潛力和自我實現意識的認識等相當模糊。

家庭教育缺陷。對一部分高職院校大學生和普通高校大學生的家庭基本情況比較發現,從總體上看,高職院校大學生的父母親文化水平明顯不及普通高校大學生的父母親文化水平。在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家庭中,父母親雙下崗的比例要明顯高于普通高校大學生家庭。相當一部分高職院校大學生由于父母親在文化程度、生活環境和教育方式等方面存在著不同,因而他們得不到必要的、正確的和更好的家庭教育。

二、明確高職院校德育教育目標的立足點

(一)思想上統一認識

確立核心價值觀。在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的競爭中,道德力量正顯示出它的核心地位。社會的發展呼喚道德重建。許多有識之士認為,在21世紀的今天,人們除了應該持有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兩方面的教育通行證外,更重要的還應持有“作為人的道德意識之核心的事業心和開拓心”的第三張教育通行證,否則前兩張通行證也將變得毫無意義和價值。

企事業等用人單位高度重視職業道德。絕大部分企事業等用人單位對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就業的最大希望和要求就是:如何做人和工作責任心的培養。調查結果顯示,用人單位幾乎一致認為,經驗、知識、能力,可以在工作崗位上、在社會實踐中逐步積累和培養,但是一個人的為人品質和工作責任心等這些基本素質必須從學校抓起,逐步形成。因此,我們應當從現代化的視角去全面認識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盡力去實施和提高高職院校德育教育的現實性和有效性。

以發展的觀點正確認識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德育教育和培養。目前高職院校的規模在不斷擴大,高職院校的大學生主流是好的,他們可塑性很強。怎樣看待高職院校大學生的素質,如何有效開發高職院校大學生的潛能?關鍵一點在于要用發展的觀點去正確認識“早慧”和“晚秀”的問題。在社會現實中,能夠進入普通高校,特別是重點大學的大學生,在學生群體中可算“早慧”者,他們的素質是在天賦與環境、個人與環境的交互影響中,以其較早形成的積極反應和自覺自為性而獲得的。而進入高職院校的大學生,由于受到主客觀條件的制約,暫時還未產生積極反應和形成自覺自為性。調查和測試表明,高職院校大學生的智力與普通高校大學生的智力并無太大差異,而主要的差異在非智力因素上。因此,在社會激烈競爭的時代,只有通過有針對性的、循序漸進的德育教育,重視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創造有利于他們發展的培養環境,才能讓一大批“晚秀”者脫穎而出。

(二)實踐中善于把握

針對性和系統性。社會轉型期的道德困惑、家庭教育的缺陷、自身潛能的開發不足是高職院校大學生成長、成才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因此也決定了高職院校在專業技能教育之外,較之一般大學教育面臨著更為繁重的德育教育任務。高職院校的德育教育只有直面現實,提高針對性和系統性,才能收到成效。實踐證明,僅實施和貫徹一般德育教育的目標、內容和方法,收效不大。在世界日趨開放、全球一體化的今天,德育教育也必須與時俱進,豐富德育教育新內涵,將社會道德意識教育、法制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和藝術教育等作為一個大系統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大德育”,并圍繞這一核心運轉,以適應現代化社會的發展需求。

層次性和連續性。社會道德意識教育、法制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和藝術教育既有層次性,又有連續性,相輔相成,系統展開。一般而言,這四方面的教育可按社會道德意識教育→法制教育→職業道德教育→藝術教育依次進行。應將社會道德意識教育和法制教育作為最基本的大德育內容,通過這兩個教育來提高高職院校大學生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增強大學生的人格意識,以保持心理上的健康。以此為基礎,再進行從行為規范到理想追求的道德教育,即從遵守社會公德、樹立職業道德、規范行為的教育入手,推動高職院校大學生向崇尚高尚、追求理想的層次發展;以不侵害他人利益為最基本的準則,到樂于助人再到樂于奉獻,逐層躍進。藝術教育處于大德育的較高層次,進行藝術教育是為了促進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德育教育實踐證明:藝術教育首先是真善美的教育,真善美的教育無疑將激發學生對真善美的追求,所以這也是一種極為有效的道德教育;其次,很多藝術教育都有助于開發人的右腦,左右腦的協同開發,也就是開發人的潛能,這將大大有助于高職院校大學生成為“晚秀”者。當然,如何充分發揮大德育的整體效能,在較大程度上將取決于施教者的知識和能力。

三、實施德育教育,定位新的內涵

(一)遵紀守法、行為規范,實施法制教育

樹立基本的法律意識。通過反復教育,逐步使高職院校大學生自覺地以此來指導、規范、評估自己的行為,從而避免自己在從事某項活動、就業工作或日常行為上違紀違法。

樹立全面履行法律法規義務的意識,這對于法制社會建立來說尤為重要。具體包括:遵守法律、法規和法令的義務;不損害國家、社會、集體以及他人行使權利、自由的義務;維護國家統一、安全、民族團結的義務;積極參加就業培訓、職業教育和各種勞動的義務等。

(二)責任意識、人格健全,實施社會道德意識教育

高職院校大學生即將或已經成人,應該不失時機地進行成人教育和社會道德意識教育。當代青年應具備什么樣的素質,這是成人教育的主要內容。成人的素質要求應從基本要求、責任、任務三個方面來把握,從社會要求和自身人格發展的角度來明確。

社會對大學生的要求是:做“四有”新人,做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好公民,成為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實用人才。

自身人格的健康發展,其最基本的要求是:面對現代社會的挑戰,學會心理的自我調適,保持身心健康發展。世界衛生組織曾提出過一個口號:“健康的一半是心理”,也就是說,人的健康與否應從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三個方面來評價。對于一個即將或剛進入社會的高職院校大學生來說,成人教育及社會道德意識教育的重要任務無疑就是培養健全的人格,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具體地說就是要達到以下四個目標:保持開朗的心境,能排除心理障礙,甩掉精神包袱,持續穩定地保持愉快、滿意和自信的心境;保持正確的自我認識,具有自我反省的自制力,不妄自尊大也不自暴自棄,面對現實,經常保持一種進取心態;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能用尊敬、信任、友愛、寬容、諒解等積極態度與別人相處;保持與社會協調一致,對周圍社會環境能盡快接觸,正確認識,適應能力強。

(三)明確職責,愛崗敬業,實施職業道德教育

高職院校德育教育的中心任務就是加強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就是要運用多種方法去調動、激發每個大學生熱愛自己的職業和專業,明確工作的意義和職責。

盡管職業道德具有多樣化的趨向,但其構成的要素大體可從四個層面上加以歸納,相關的教育也可由這四個層面切入。

明確就業目的。教育高職院校大學生從個人來說是為了保證企事業單位及自我的生存和發展;從企事業單位來說則是為大眾服務和為了國家和民族戰略目標的實施,后者與前者緊密聯系,相輔相成。

確立價值理念。教育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后應把企事業單位當做自己的家一樣來愛護,并為之奮斗,以使之取得優越的競爭地位和發展空間。

把握基本規范。高職院校大學生應努力做到:盡職守責;禮貌待人;積極主動。恪守基本規范,履行價值理念,實現就業目標。

樹立自我評價觀念。教育高職院校大學生樹立敬業精神,形成“以遵守職業道德為榮,以違背職業道德為恥”的理念。這種自我評價理念的確立,是職業道德規范得以有效推廣、執行的保證。

(四)全面發展、培養綜合素質,實施藝術教育

高職院校德育教育應當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高職院校大學生,作為一個已脫離了“應試”、“升學”指揮棒的大學生群體,他們中必定會出現一批“晚秀”者。真正的藝術教育將滿足他們的個性情感要求,并使之豐富和高尚,從而激勵他們個性化的創造性表現,充分發揮其潛能,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有用之材乃至棟梁之材。因此,對于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德育教育之藝術教育顯得更為重要和特殊。

藝術教育是一種較為特殊的人格素質教育。為了達到教育的目的,必須改革傳統的居高臨下和由外而內的教學態度和方式,應結合高職院校大學生的特點和藝術教育的特殊性,從多個層面上開展立體式的藝術教育:從課內到課外,從顯性到隱性,從表層到深層。其內容大致包括:藝術課、課外藝術活動、校園文化建設和校園人際關系等。藝術課是高職院校藝術教育的核心內容,作為以課堂教學為主的教育,其成效的高低大多離不開教師自身的藝術素質和傳授水平;課外藝術活動是藝術教育的重要層面,是課堂藝術課的必要補充和生動實踐,與藝術課相比,這類活動的內容更活潑、更適合高職院校大學生的身心特點,組織形式也較靈活,更能激發大學生的藝術興趣和創造活力;校園環境是物化了的校園審美氛圍,屬于表層的、顯性的藝術教育內容,美化的校園環境成為大學生個性情感棲息與生長的處所,具有獨特的教育功能;校園人際關系——從審美的角度來看人際關系,應是一種真誠的對話關系。在這種關系中,心靈的溝通和情感的交融將成為可能。在校園的一切人際關系中,這種審美性最充分地體現了學校教育的功能,這是一種深層次的隱性的藝術教育——它是在整個精神上造就人,成為綜合性地培養大學生完整人格的文化搖籃,并且以無處不在、潛移默化的方式,發展著高職院校大學生愛的心靈,理解人并努力與他人溝通的自覺意識和行為?!?/p>

責任編輯:黃 杰

高職院校高職教育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高職院校是我國教育體系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培養應用型高級技能人才,只有做好禮儀教育,方可以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促使高職學生道德修養水平不斷提升。目前,全社會已經十分關注高職院校禮儀教育,進行了一系列的努力,但是依然存在著諸多的問題,需要及時采取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高職院校;禮儀教育;對策

在職業教育中,禮儀教育是重要的一個組成,其能夠促使人才競爭力得到顯著提升。我國在相關的公民道德建設綱要中也明確提出,在公民道德建設中,需要充分重視禮儀教育。而學校在系統道德教育開展,具有一系列的優勢,需要充分發揮作用,提升禮儀教育的成效。

一、高職院校禮儀教育現狀

1、高職院校學生禮儀基礎不好。調查發現,部分高職院校的學生有較強的自我表現意識,很難考慮到其他人,不能夠以謙卑、合作的心態與人交往,禮儀修養不夠。在傳統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下,往往以成績為標準來評價學生,不關注學生的言行舉止及品行素質等。特別是大部分高職學生入校時沒有較高的文化課成績,且不注重紀律及禮儀學習,偶爾會出現一些不文明及低素質現象。

2 、各個院校沒有充分重視禮儀教育?,F階段,很多高職院校并沒有充分重視禮儀教育,依然將學生專業知識的傳授和專業技能的提升作為工作重點。部分院校雖然開設了禮儀課程,但是卻沒有合理安排,施行大班化教學,有超過100人的學生共同學習。設置的部分禮儀課程,無法實踐,僅僅依靠講座教學方式,且教學課時較少,禮儀教育的教學效果受到影響。

3、教師自身素質需要進一步提升。研究發現,現階段禮儀教師師資隊伍參差不齊,很多并不是專業出身,而是其他行業轉過來,沒有接受過相應的禮儀培訓,僅僅依靠自學來獲取禮儀知識,沒有深入認識禮儀知識。通過教學存在著較強的隨意性,內容不夠系統,不能夠有機結合理論與實踐,且沒有正確引導學生學習禮儀的目的,進而導致部分學生存在著片面的認識;部分教師在開展禮儀課程教學過程中,僅僅傳授一些理論知識,沒有充分重視學生的實踐應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就找不到禮儀學習的樂趣,厭倦學習。

二、高職院校禮儀教育的對策思考

1 、充分重視學生禮儀教育。高職院校通過向學生傳授系統的禮儀知識,規范開展禮儀教育,具有很大的價值和作用。學生的思想道德內涵能夠得到豐富,還可以幫助其對自身行為進行規范,完善儀表儀容。一個人如果接受了系統的禮儀教育,不僅可以規范外在行為,還可以提升內在素質水平。因此,在高職院校禮儀教育中,需要在課堂中積極引入禮儀教育。新生入學之后,就需要有機結合禮儀教育與規范管理,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校管理中,約束自己的行為,養成文明健康的行為習慣。在初級階段內,主要是養成道德行為規范,之后才開始學習儀態訓練,而魅力訓練則是高階段的內容。經過三年的持續訓練,必然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禮儀素質。此外,禮儀課程有著較強的實用性,學校要結合不同專業的需求,對禮儀教材合理選擇,對禮儀培訓室科學構建,并且完善配套用具設施等。

2 、對高職院校教師禮儀修養大力提升。禮儀教育的開展,不僅需要在課堂及教學計劃中加入本方面的內容,促使高校德育體系得到完善。還需要改革教育理念,構建一支具有較高水平和素質的教師隊伍??梢詫I的禮儀課教師引入進來,也可以邀請一些實踐經驗比較豐富的校外人士,兼職開展禮儀教育工作。要針對性的將教師安排到企業之中接受鍛煉,定期經常的鼓勵教師接受針對性的培訓,培養雙師型教師。要知道,高校教師不僅僅需要傳授知識,其言行舉止也會在很大程度上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學生。

3、對傳統的禮儀教學方法大力創新與改革。禮儀課的開設,主要是幫助學生們塑造形象,提升人際交往能力,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與操作性;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對學生存在的不良行為習慣有效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下,對知識過分看重,言行素質遭到了忽略,那么為了提升訓練效果,在教學過程中,就需要綜合運用一系列的教學方法,包括情境模擬、項目化教學、形體訓練等。借助于多媒體技術,綜合采取多種教學資源,如圖像、聲音、動畫等,也能夠產生較好的學習效果。在制定教學計劃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職業能力培養需求,充分調研市場,結合現存的問題及使用教材,對教學計劃科學制定,適當增加實踐教學的比例,大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4 、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為了提升禮儀教育的成效,可以將校園活動的載體作用給充分發揮出來,以便激發學生參與積極性與主動性,擴大影響范圍。如可以將禮儀知識競賽給定期開展下去,以便促使學生能夠系統掌握禮儀知識,禮儀演講、禮儀辯論、禮儀小品等,都是不錯的形式;學生們除了能夠對禮儀知識更好的掌握之外,通過比賽,其實也開展了禮儀實踐。此外,結合學校具體情況,也可以將校園禮儀協會及禮儀隊構建起來,對于校內各類活動的禮儀事宜積極承辦,以便在實踐中不斷的學習和提高。要將學校校園內部的走廊標語、墻壁海報及宣傳櫥窗等利用起來,對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大力宣傳,營造良好的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促使學生的禮儀素質得到進一步提升。

三、 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禮儀教育的開展,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需要注意的是,禮儀教育的開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長期努力,且引導學生們注重小事,慢慢積累,學習禮儀知識,并且將其運用到實踐當中,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獲得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金鑫.高職院校禮儀教學現狀研究及策略分析[J].電大理工,2014,5(10):123-125.

[2] 張杰.高職院校學生體育禮儀教育的缺失與模式構建[J].銅仁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5(19):66-68.

[3] 周慧.高職院校商務禮儀課程教學模式的探討[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0,5(10):144-145.

高職院校高職教育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的快速發展,高職院校英語教育專業的課程體系已經不再切實的符合社會和國家的發展需要,因此要對高職院校英語教育專業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和構建,本文是在基于當前高職院校英語教育專業課程體系現狀的基礎上,結合高職院校教育的特點,提出相應的高職院校英語教育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策略,以期望能夠促進高職院校英語教育專業課程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高職院校;英語教育專業;課程體系;策略

【作者簡介】李娟(1982-),女,陜西乾縣人,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高職英語教學。

一、高職英語教育專業課程體系的主要問題

高職院校的英語教育專業主要是為了給社會和國家輸送專業型、應用型的英語人才,它更加注重對學生的英語語言技能和交際能力等知識的傳授與培養,強調社會所需要的語用能力和英語交際能力。但是在實際的高職英語專業課程體系中,往往因為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再符合社會發展的新要求。所以英語教育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的不合理容易導致人才培養的方向失準,影響他們以后的就業和發展。高職英語教育專業課程體系主要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種:

1.課程設置不夠規范合理。高職英語教育專業課程設置中,英語精讀、泛讀、聽力、語法、語音、翻譯等占大比重,這些課程的焦點在于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的發展與提高,但是在高職院校英語教育專業,它們的目標是培養英語教育類的人才,所以在教育領域的課程開設較少,讓學生無法真正的認識到所學的“教育類”課程也是極其重要的。這樣的課程設置不夠規范合理,因為過于注重英語語言知識理論和技能的培養,卻忽視了教師應有的素質培養,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以及未來職業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2.教學與實踐緊密度不強。高職院校英語教育專業的學生的生源較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學生來說學習基礎較為薄弱,整體的素質偏低。所以在實際的學習環境中容易出現不重視教學實踐的現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注重對學生書本知識的傳授與引導,卻忽視了實踐教學,這樣容易導致所培養出來的學生在實際教學方面能力的不足。在高職院校英語教育專業課程體系中,很多學校將實習實踐活動安排到學生畢業的那一年,這樣容易造成學生沒有足夠的實踐去精心實踐,嚴重影響了他們的綜合素質的提高。

3.教學法課程內容較為傳統、過時。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法課程中所設置的教學內容大部分還是停留在培養學生傳統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還有學生的“三字”技能上,這樣的教學內容脫離了實際的中小學的需要,內容過于傳統,所以應該根據實際的需要,實事求是,設置與時俱進符合各個中小學階段需要的教學法課程內容,體現英語教育的時代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高職英語教育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策略

1.明確英語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要構建好高職院校英語教育專業課程體系,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確英語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根據教育部頒發的《高職院校英語教育課程教學大綱》可知,高職院校英語教育專業的學生的培養應該以應用型、實用型為主,理應根據各大高職院校的辦學特色來培養人才,但是它在課程設置和安排等方面并沒有明確的提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學能力,所以我們要明確英語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只有這樣才能有清晰的方向去構建英語教育專業課程體系,既要幫助學生打好英語語言知識的基礎,還要促進學生在教育領域方面相關專業知識的掌握,培養他們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

2.優化課程設置。通過上述我們提到的高職院校英語教育專業課程體系的現狀,我們可以知道當前的英語教育專業過于注重英語語言基礎知識的課程安排,忽視了教育方面的專業培養。因此,我們一定要優化英語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不可以過于偏重英語語言知識與技能課程,而是要均衡,要基于培養人才目標的基礎上,根據社會發展和市場的實際需求來優化英語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比如增加實用性的實踐課程,完善課程設置,如必修、選修課的課程比例等。做好高職院校英語教育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幫助學生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的發展,以保障他們以后進入到社會崗位之后不容易被淘汰,擁有專業的知識與素養。

3.完善教學與實踐相融合體系。在高職院校英語教育專業課程體系中,由于時間等多種原因的關系,我們高職院校英語教育專業的學習中,過于注重理論教學的培養與學習,而忽視了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因此做好高職院校英語教育專業課程體系構建,就應該要納入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做到教學與實踐相融合,這樣可以切實的提高學生的實際語用能力和教學技能的培養。比如學??梢约訌娕c地方中小學的實習基地建設,實驗室建設等。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高職院校英語教育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理應要以學生為基礎,以社會需求和市場需求為導向,培養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不可以在課程設置上過于偏重英語語言知識的傳授,而是要均衡英語知識與教育知識技能的學習。加強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相結合,從各方面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獲得扎實的英語語言知識和教育教學技能知識,從而提高他們的就業競爭力和職業技能。

參考文獻:

[1]姚喻舒.高職英語教育專業課程體系構建[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6,36(02):136-137.

[2]田晨旭.高等??茖W校英語教育專業職業技能訓練體系建構研究[J].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5,28(02):154-158.

[3]馮冰清.高職院校英語教育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策略[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8,39(03):86-91.

上一篇:數學教學興趣培養論文范文下一篇:光纖傳輸技術有線電視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