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張家界導游詞講解范文

2023-10-03

張家界導游詞講解范文第1篇

張家界導游詞范文一:

朋友們:相信大家對天門山并不陌生。1999年11月舉行的世界特技飛行大獎賽,完成了人類首次駕機穿越自然溶洞的壯舉,天門山的名字一下子走進了世人的視野。多少人希望能一睹天門山的風采,今天,你們終于如愿以償!

天門山距張家界市區南側約8公里,山頂南北寬1.93公里,東西長1.96公里,面積2.2平方公里,海拔1518.6,它以發育較齊全的巖溶地貌區別于武陵源的砂巖峰林景觀,是一座四周絕壁的臺形孤山。

天門山東漢時稱嵩梁山,三國時因山壁洞開一門,吳王孫休認為是吉祥之兆而更名為天門山,并拆武陵郡置天門郡。天門山是大自然的杰作,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它經歷海相沉積上升為陸相沉積,形成高山,并經受億萬年風雨剝蝕,尤以三迭紀燕山運動為最甚。白堊紀末,大規模的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使天門山進一步抬升,分別被兩條斷層峽谷切為孤山,使高山與谷地拉開極大高差,幾公里之內高差達1300多米,從而造就了天門山孤峰高聳、臨空獨尊的雄偉氣勢。

天門山氣象獨特,門洞奇絕,植被豐富,歷史悠久,是歷史文化與佛道文化的神秘載體,是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完美結合。

為了加快張家界旅游開發的進程,天門山正處在規模的開發建設中。有的景點尚未正式開放;世界最長的天門山索道以及天門山寺正在籌建之中。

(天門洞)在天門山1264米高的絕壁之上,生出一個南北洞穿的天然門洞,洞底至洞頂131.5米,寬37米,縱深30米。洞北面頂部邊緣,有倒垂的龍頭竹,它的根像龍頭,樹葉像鳳尾,因此又叫鳳尾竹。東側是高約200多米的溝槽,有泉水從上面飄散,落下點點梅花雨。據說誰能張口接下48滴梅花雨,便可羽化成仙。天門洞口,經常能看到巖燕飛舞,山鷹盤旋。隨著天氣的變化,天門洞有時候吞云吐霧,有時候明朗似鏡,構成循環往復、瞬息萬變的氣象景觀。

那么,天門洞是怎樣形成的呢?地質學家覃功炯先生認為是漏斗溶蝕作用的結果。他認為,天門洞東側地形微向西傾,西側地形微向東傾,向斜的核部正對天門洞道。東西兩壁為兩條走向320度左右節理所切,同時有一條走向40度的節理在天門洞處與其相交。洞頂的兩處巖溶漏斗也對巖溶過程起了重要作用。雨水落下后,地表水順地面斜坡向漏斗流動,一部分涌入土中的水,順著地層的層間裂隙朝著向斜的核部匯集下流,長期不斷的溶蝕過程使局部崩塌,最終使兩組溶洞并為一體,形成了天門洞。

但是,也有人對此產生異議:天門洞照此理形成,為什么洞的底座是一塊巨大的平臺,這些巖石能平展展地崩出洞外嗎?所以說,天門洞的形成至今還是未解之謎。

(天門山寺)天門山寺最早建于唐代,古稱云缽庵、靈泉院、嵩梁堂,明代時,因擇址不當而屢遭風摧又常遭水荒,才將天門山寺從東部山頂遷移至此。以前這里古木參天,濃蔭蔽日。古寺門楣上刻有天門仙山四字,大門兩邊的對聯是:天外有天天不夜,山上無山山獨尊,傳為李自成部將野拂撰書。進門為大佛殿后面有觀音堂,兩邊六間平房,最后一棟是祖師殿,規模宏大。民間概括為三進堂、六耳房,磚墻鐵瓦鍋如壙。山寺原建筑十分講究,飛檐翹角,雕龍畫鳳,并塑有佛道神像菩薩等。還有大鼓一面,千斤大鐘一口,一座七級石塔和一個大化錢爐。據碑刻記載,自清乾隆至民國五年的163年間,天門山寺共修葺過七次,香火曾盛極一時,湘鄂川黔邊境十多個縣的信徒絡繹不絕,都來這里進香拜佛?,F天門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大規模地修復天門山寺,昔日的繁華又將重現。

(龍頭巖)這叫龍頭巖。以前在石塌上安有石雕的可以轉動的龍頭。龍頭巖面臨百丈懸崖。據說過去有不少香客為表示求神拜佛的誠意,手抱龍頭繞懸崖轉一個圈,只要心誠,保你無事。后來,龍頭被人掀下懸崖,現只能看到安放龍頭的石坑。龍頭巖是觀日出去海的最佳觀景臺。明代岳州知府李鏡有天門山唱和詩詠贊:

小山歷盡到高峰,萬仞天門咫尺通。

仰望蓬萊紅日下,遠瞻廬阜白云中。

蒼崖突兀松杉古,曲經迢遙馬跡空。

欲造最高峰上立,飛騰須是仗天風。

(赤松峰金水池)這個小水池,長約1.3米,寬0.6米,深僅幾公分,無論怎樣干旱,池水終年不涸,據說這是遠古時期神農皇帝的雨師赤松子煉丹的金水池。北面絕壁下有一形如丹灶的山峰叫丹灶峰,峰頂時有云霧繚繞,像灶膛升起的青煙,相傳是赤松子煉丹用的灶。前人有詩:荒煙杳露處,昔有仙人處。遺跡留丹灶,還疑常來去。丹灶峰下有雷洞和電洞,傳說赤松子煉丹,除了用金水池的水,還要借助雷、電才能達到一定的火候。

(野佛藏寶處)天門山有許多稀奇古怪的事兒,說不清道不明,其中有四大古謎,代代相傳,沒有人破解。一是天門洞開之謎,二是鬼谷子顯影之謎,三是山頂翻水之謎,四是野佛藏寶之謎。傳說這大櫸樹下就是當年野佛藏寶處。清光緒《永定縣鄉土志》天門山篇有這段文字明季野佛自夾山寺飛錫此山。野佛為闖賊余黨,事發,削發為僧,竟逃天誅。

(鬼谷洞)相傳李自成部將野拂當年上山時,帶了100多人馬和許多金銀財寶,雇乘九只木船逆澧水秘密潛入大庸境內,神不知鬼不覺上了天門山。野拂這次出家,并非真正要立地成佛。而是每日枕戈待旦,拔劍登壇,準備有朝一日恢復中原、掃平寰宇。但形勢急轉直下,農民軍土崩瓦解,清廷建立,野拂終于憂患成疾而逝。據說,臨死前,他將帶來的財寶全部分散秘藏于天門山中幾個秘密去處。并用毒酒將藏寶民工全部毒死。數百年來,不知有多少江洋大盜、香客和天門山的神秘僧人都借故上天門朝拜,實際上是為偷窺地形,尋找寶藏,但都空手而歸。財寶究竟藏在哪里?始終是個謎。

站在這里遠望300米開外的百丈絕壁上,有個倒梯形的山洞,洞口有樹,并有瀑布向洞外飛灑,飄渺如煙。相傳戰國名士鬼谷子曾在洞里面壁學《易》,潛心練功,創立聞名天下的鬼谷神功。又藏有武林秘笈《天門三十六量天尺》,后人就叫此洞為鬼谷洞。鬼谷子是戰國時期縱橫術的創始人。其主要著作《捭闔策》被稱為奇書,是研究從政治上、外交上運用聯合或分化手段搞垮對方的學問。史學界評論說,一部戰國亂史就是從鬼谷洞演繹出去的,足見鬼谷子其人了得。清人羅福海有《鬼谷洞》詩一首:桃花流水去飄然,笑入云深訪洞天。隱逸流多埋姓宇,縱橫術竟出神仙。道書壁上文留篆,丹決爐中火化鉛。滿耳恍聞鈞奏樂,一條瀑瀉萬峰巔。得鬼谷神功真諦的山腳西溪坪、官黎坪一帶,是有名的硬氣功之鄉,氣功大師趙繼書曾多次隨國家領導人出訪歐洲各國,為祖國贏得了榮譽。

從古到今,闖蕩鬼谷洞的勇士不知多少,都沒有探出個名堂來,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天門山南麓赤松村有位退伍軍人李光玉曾先后六次縋索下洞考察,一次探洞時他偶爾用相機拍到了鬼谷子面壁學《易》的頭像。這是一個側面像,五官輪廊,清晰可辨,與至今流傳甚廣的鬼谷子畫像有異曲同工之妙。鬼谷子的影像如此維妙維肖,是偶然還是巧合,抑或是上蒼有意的安排,又成為天門山的一個難解之謎。

(空中園林)請大家留意,游道兩邊有許多裸露出地面的石芽和石林,高高低低,形態各異,像是列隊歡迎我們的到來。這是天門山巖溶地貌的又一顯著特征。山頂有多處成片的石芽和石林,分布于密林中間,形成獨特而又原始的空中園林,它們像一座座迷宮,又像是樸朔迷離、變化萬千的八陣圖。游人穿行其增,情趣無限。民間相傳,誰要是能順利地穿過這些迷宮,也就能暢通無阻地闖過佛家所謂的四十八道眾生關。朋友們,不妨現在就試一試,我祝大家的人生之路暢通無阻。

(李娜小木屋)這棟七字形木屋,就是著名歌唱家李娜的房子。1997年5月,李娜唱罷一曲《青藏高原》;不久就突然消失了。新聞媒體到處找不到她,原來她上天門山來了。住了幾天之后她被這神奇的天門山吸引了,震撼了,很快作出兩個決定:一是正式把戶口遷到天門山所在的張家界市永定區;二是在天門山頂上為自己修棟房子。1997年6月6日,李娜正式成為永定區的市民。聽說李娜要在天門山修屋,老百姓高興極了,二話不說,把一根根木材、一匹匹磚瓦從山下,從懸崖峭壁上抬到了1500多米高的山頂上,一個月后小屋便建成了。李娜在她窩里,又作出了讓世人震驚的第三個決定:出家!不久,李娜神不知鬼不覺地在山西五臺山剃度學佛,并改名釋昌圣。離開天門山之前,李娜特別為侍候她近一個月的看山人胡大嬸獻唱了一首《嫂子頌》,接著又放開歌喉,面對群山溝壑演唱了她的助手為她量體裁衣創作的高三個半八度的《天門山》,以此告別她的第二故鄉放父老鄉親。

《天門山》

走近你,為那亙古不變的誓言,

走近你,為那遙遠如初的夢幻,

是什么讓我的心如此安寧,

我終于看見了天門山......

朋友們,關于李娜為什么要出家,為什么要在天門山安家?這不是三言兩語說得清的,還是由你自己去破譯李娜的這個人生之謎吧。

(吊索溶)傳說當年鬼谷子第一次上天門山就是從桿子坪經老道灣,從懸崖峭壁吊索上到山頂,然后才下鬼谷洞的。在這懸崖之下,至今還殘留著一串鐵鏈子。

(俯視天門)站在這里可以俯視面向北面的天門洞,以及天門山公司正在修建的通天大道。1999年11月世飛賽期間,中央電視臺6號機組正是在這里拍攝飛機穿越天門驚人場面的。這兒距天門洞垂直高度200多米。

(原始次生林)天門山與張家界一樣,同屬國家森林公園,植被非常豐富。山頂保存約500畝原始次生林。據考察,這里天然分布著維管束植物134科、353屬、532種。其中95%是闊葉林。屬國家保護的珍稀樹種有珙桐、香果、連香、金皮槭、血皮槭、杜仲、紅榧、銀雀等。在這片原始次生林里,沿這條游道走,我們就會發現許多珍稀樹種。這是血皮槭,樹干表層的皮層血紅色,秋冬季節,稍老一些的樹,表層的樹皮大塊大塊裂開,附在樹干上,薄薄的像抖開的鱗甲。這一片是鵝耳櫪。鵝耳櫪是地球植被種類的新家族,1998年由中南林學院林原旺教授在天門山首次發現,被國家林業部門的權威機構命名大庸鵝耳櫪。這是株被稱為鵝耳櫪王的千年古樹,需兩人合抱。鵝耳櫪樹質堅硬,可做農具家具,可提取拷膠,種子能榨油,渾身是寶。

(珙桐灣)珙桐被稱為植物活化石,是世界上極其珍貴的樹種,尤其在海拔1500多米的高山之巔成群落分布更是罕見,但在天門山、八大公山發現了規模很大的珙桐群落。眼前這一片珙桐有100多株,所以這里又叫珙桐灣。珙桐花像鴿子,六月花開時,樹枝上像站滿展翅欲飛的鴿子。林間還有天麻、黃蓮、當歸、七葉一枝花等珍貴藥用植物。1984年,林場工人在這一帶發現過頭上只長一只角的獨角獸,全身麻灰色,有小牛一般大。山上還兩次發現米猴,身長約10-13厘米。史載:米猴,又名哈吧猴,此猴體小,可藏于袖內。

(靈泉院即云缽庵遺址)靈泉院背靠云夢山,坐東北朝西南,原建筑兩進三間,背風向陽,環境非常幽美。唐末五代時,處士周樸歸隱于此。1975年在遺址前的古樹下,挖出龍首帶銘文的七星銅劍,銘文為天門山玄帝祖,一起出土的還有四個銅菩薩,經鑒定系唐代文物,屬國家一級文物。玄帝應為道教,據傳天門銅劍是唐肅宗李亨時,旦子和尚所藏,為鎮山之寶。旦子和尚據傳是天門山佛寺的第一任住持,由此可佐證天門山本有佛道一體的先例,市內普光禪寺則是佛儒道合流的典型。

(云夢絕頂)云夢絕頂東、西、北三面都是萬丈絕壁,邊緣有三個天然以觀景臺。在這里俯視,張家界城區的房屋街道,仙人溪兩邊的溝壑群峰都歷歷在目。還有西北面的朝天觀三姊妹峰,以及更遠處的永順、慈利、沅陵境內的群山也清晰可見。真有一覽眾山小、澧水瘦如腸的感覺。雨后初晴,在這里觀云海將是一大享受。那不停翻滾著的云團,猶如排空巨浪,洶涌澎湃,給人以一種征服高山的豪邁和遠離的塵世的超脫。

(周樸墓)周樸是五代后晉處士,慈利人。他學識淵博,為躲避當時的戰亂,隱居天門山靈泉院,以耕讀為娛。當時割據南方的楚王馬殷、馬希范父子,慕其才學,多次請周樸出山,都被他婉言謝絕,后老死天門山。他的墓被一圈天生的環狀石牙包圍著,前面有三臺石砌的弧形拜塌,塌后是墓。周樸墓是山上的重要古跡。周樸在天門山著有《靈泉詩集》行世。其中有一首詠天門山靈泉院的詩:

華亭參后最幽玄,一句能教萬古傳。

猿抱子歸青嶂外,鳥銜花落碧崖前。

雖知物理無窮際,卻恐滄溟有盡年。

為抱五湖云外客,何妨來此老林泉。

(大櫸戀石)櫸木是現代建筑裝修材料中的首選材料,十分珍貴。這棵大櫸長在一座兩米見方的大石上,幾條碩大虬曲的樹根,頑強的從巖石頂部伸向四周,然后插入地下,樹根與大石緊抱之狀,堪稱奇觀,也發人深思,于是,有人便給它取了個大櫸戀石的名字。櫸木在日本被奉為神木。

(山頂涌水之謎)這里是個方圓約半畝,深1-2丈的天堰,平常無水,長滿樹木花草,可說不準哪一天,天池里突然涌出一股泉水,溢出天池,從天門山頂飛下萬丈絕壁,形成壯麗奇特的瀑布景觀。瀑布先急后緩,漸漸而成細沙,時間一般約15分鐘,有時長達半小時。飛瀑時,嘯聲如雷,地動山搖,10里之外的城區市民們便奔走相告,爭睹奇觀。

關于天門山涌水,地質學家覃功炯另有一番解釋。他在天門山進行一個多月的考察研究后,認為是一種自然的巖溶泉水涌水現象--從地質特征來看,由于天門洞處于一個向斜的核部,加之兩邊的地形都比洞頂地面高,洞頂有2個巖溶漏斗,終年有細流不斷涌出。降雨時地表水順兩邊山坡流向漏斗,暴雨時地表水夾泥沙較多,可能一時將漏斗底部堵塞而發生積水現象,以至有一個滲入、淤積、疏流的過程。一旦經過了這些過程,各方面匯集而來的地表水,包括巖溶漏斗中和積水向向斜翼部滲入的地下水都將從洞頂傾瀉而出,于是這洞頂涌水的奇觀就發生了。

但是,覃先生之說仍有些牽強,因為天門絕頂涌洪水,基本上是五荒六月大旱發生,以上所舉實例,都是在中午太陽如火的時候發生。因而說,天門山頂涌水之謎等于沒有被人破解。

天門山的四大古謎等待著有識之士去破譯!

張家界導游詞講解范文第2篇

一、 為什么要學習禮儀?

中國是文化禮儀之邦,漢字和禮儀是中華文化的兩大瑰寶,也是人類文化的瑰寶。禮儀教化出了幾千年優秀國民。“禮”字,最早見于《尚書·舜典》,后在《老子》、《論語》中被廣泛使用。也就是說在西周(公元前500年)以后才廣泛使用。其在古代被解釋得較含糊,其主要含義有禮法、禮節等級社會的典章制度;傳統習慣、規定社會行為的規范之意,越到后來,“禮”字的含義范圍就越小,單成了“禮貌、禮儀”之意。

禮者,敬人也。這是孔子對禮儀思想的高度概括。有人說“有效地工作請從學會表達和尊重做起。”學禮儀就是學做人,禮儀是做人的修養,做人之道,溝通之道,人際交往之道。學禮儀就是要內強素質外塑形象——現代人的處事根本,行為規范。

二、禮儀的含義和內容。

禮儀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由于受歷史傳統、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時代潮流等因素的影響而形成,既為人們所認同,又為人們所遵守,以建立和諧關系為目的,普遍遵循的行為準則或規范的總和。

由于禮儀是社會、道德、習俗、宗教等方面人們行為的規范,所以它是人們文明程度和道德修養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是禮貌、禮節、儀表、儀式等的統稱。

禮儀也是人類文明的結晶,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體現的宗旨是尊重,既是對人也是對己的尊重,這種尊重總是同人們的生

1 活方式有機地、自然地、和諧地和毫不勉強地融合在一起,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工作中的行為規范。這種行為規范包含著個人的文明素養,也體現出人們的品行修養。禮儀范疇:個人禮儀、家庭禮儀、社交禮儀、公務禮儀、商務禮儀、服務禮儀等。

三、講解接待禮儀的含義和作用。

講解禮儀是講解員向觀眾提供服務的標準規范做法,它的特點: (1)運用追求目的性。講解員是旅游景區第一線的工作人員,每天接待著全國各地的大量游客,他們的氣質形象,工作態度,講解質量,服務水平將直接反映旅游景區的管理狀況,對景區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講解服務理念既以人為本,提倡個性化講解(如一位戰史館的男講解員)和規范化講解。

(2)操作追求群體性。儀容、儀表、禮儀接待整齊劃一。 (3)形式追求藝術性。講解服飾(體現本館特色)。

講解禮儀作用:提高文明素養、規范講解行為、促進理解溝通,美化講解形象。

四、講解禮儀的基本規范。

講解員修飾儀容的基本規則和要求,規則是:美觀,整潔,簡單,得體.這里面包括:(1)女不留披肩發,男不留光頭;面部--容光煥發,畫淡妝,盡量彌補自己不足的缺陷;指甲--不留長指甲,不修飾指甲;首飾--可以戴小巧精致的首飾,但不超過兩種;個人衛生--三勤五忌,三勤指勤洗澡,勤換衣褲,勤漱口;五忌指忌吃刺激性氣味強的東西蒜,蔥,臭豆腐,韭菜,蘿卜;著裝得體,

2 美觀,大方,服裝式樣不能太怪異,太暴露.(2)儀態:一個人行為舉止中的姿態和風度.姿態是指個人身體呈現出的樣子,風度則是一個人內在氣質的外在表現.姿態和風度是儀態美的基本要求.包括站姿,坐姿,走姿.手勢.表情.

1、談話姿勢:談話的姿勢往往反映出一個人的性格、修養和文明素質。所以,交談時,首先雙方要互相正視、互相傾聽,不能東張西望、看書看報、面帶倦容、哈欠連天。否則,會給人心不在焉、傲慢無理等不禮貌的印象。

2、站姿:站立是人最基本的姿勢,是一種靜態的美。站立時,身體應與地面垂直,重心放在兩個前腳掌上,挺胸、收腹、收頒抬頭、雙肩放松。雙臂自然下垂或在體前交叉,眼睛平視,面帶笑容。站立時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在一些正式場合不宜將手插在褲袋里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識地做些小動作,那樣不但顯得拘謹,給人缺乏自信之感,而且也有失儀態的莊重。

3、坐姿:坐,也是一種靜態造型。端莊優美的坐,會給人以文雅、穩重、自然大方的美感。正確的坐姿應該:腰背挺直,肩放松。女性應兩膝并攏;男性膝部可分開一些,但不要過大,一般不超過肩寬。雙手自然放在膝蓋上或椅子扶手上。在正式場合,入座時要輕柔和緩,起座要端莊穩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亂響,造成尷尬氣氛。不論何種坐姿,上身都要保持端正,如古人所言的"坐如鐘"。若堅持這一點,那么不管怎樣變換身體的姿態,都會優美、自然。

4、走姿: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動作,走姿是一種動態的美。"行如風"就是用風行水上來形容輕快自然的步態。正確的走姿是:輕而穩,胸要挺,頭要抬,肩放松,兩眼平視,面帶微笑,自然擺臂。

5、握手禮:握手是一種溝通思想、交流感情、增進友誼的重要方式。與他人握手時,目光注視對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左顧右盼,不可戴帽子和手套與人握手。在正常情況下,握手的時間不宜超過3秒,必須站立握手,以示對他人的尊重、禮貌。握手也講究一定的順序:一般講究"尊者決定",即待女士、長輩、已婚者、職位高者伸出手來之后,男士、晚輩、未婚者、職位低者方可伸出手去呼應。若一個人要與許多人握手,那么有禮貌的順序是:先長輩后晚輩,先主人后客人,先上級后下級,先女士后男士。

6、表情:在客人面前微笑服務是最基本的要求,是對自己職業熱愛的表現,是尊重人的表現。笑得時候以露出6到8顆牙齒為標準。在 表情中還有一樣我們不能漏掉,那就是什么?對,眼神。古語中有心有靈犀一點通,或者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指的都是眼神,所以我們在講解過程中,要想和觀眾很好的交流,離不開眼神。那在場的有人說,我又不是演員,我就不會和觀眾眼神交流,別讓我給交流錯了,拋個媚眼什么的,那不是起反作用了嗎?大家別著急,現在我們不妨試一試,首先拿一本書,用書擋住眼睛以下的部位,放上一段音樂,然后對著鏡子來傳情達意。

介紹禮儀:先介紹主人,后介紹客人??腿擞袃炏攘私鈾?。

4 引領禮儀:一般站在領導、客人的左前側。 會議主席臺座次

主席臺座次排列,領導為單數時,主要領導居中,2號領導在1號領導左手位置,3號領導在1號領導右手位置;

宴席座次

宴請客人,一般主陪在面對房門的位置,副主陪在主陪的對面, 1號客人在主陪的右手,2號客人在主陪的左手,3號客人在副主陪 的右手,4號客人在副主陪的左手,其他可以隨意。 乘車的座次

小轎車1號座位在司機的右后邊,2號座位在司機的正后邊,3號座位在司機的旁邊。(如果后排乘坐三人,則3號座位在后排的中間)。中轎主座在司機后邊的第一排,1號座位在臨窗的位置。

如果由主人親自駕駛,以駕駛座右側為首位,后排右側次之,左側再次之,而后排中間座為末席,前排中間座則不宜再安排客人。

合影座次

安排與主席臺安排相同。

六、會議室

(一)

座次排序基本規則

以右為上(遵循國際慣例)

居中為上(中央高于兩側)

前排為上(適用所有場合)

以遠為上(遠離房門為上)

面門為上(良好視野為上)

總而言之,觀眾、客人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我們靠他們吃飯,在任何時候,我們的心理都要有這樣的理念“客人是對的”我們要不斷的提升服務意識,樹立紅色旅游景區講解員良好的服務形象。

張家界導游詞講解范文第3篇

黃帝還以他懲罰邪惡,首次統一中華民族的偉績而載入史冊。據說黃帝活了118歲。有一次,在他出巡河南期間,突然晴天一聲霹靂,一條黃龍自天而降。它對黃帝說:“你的使命已經完成,請你和我一起歸天吧。”黃帝自知天命難違,便上了龍背。當黃龍飛越陜西橋山時,黃帝請求下駕安撫臣民。黎民百姓聞訊從四面八方趕來,個個痛哭流涕。在黃龍的再三催促下,黃帝又跨上了龍背,人們拽住黃帝的衣襟一再挽留。黃龍帶走了黃帝之后,只剩下了黃帝的衣冠了。人們把黃帝的衣冠葬于橋山,起冢為陵。這就是傳說中的黃帝陵的由來。但是也有人說,黃帝死后就安葬在橋山。

黃帝陵區約4平方公里,山水環抱,林木蔥郁。參觀者到達橋山山頂,首先看見路立的一塊石碑,上刻“文武百官到此下馬”。陵前有一座祭亭,亭中央立一高大石碑,碑上刻有“黃帝陵”3個大字。祭亭后面又有一塊石碑,上書“橋山龍馭”4字。再后面便是黃帝陵。黃帝陵位于山頂正中,面向南,陵冢高約4米,周長約50米,陵前40米處有一約20米高臺,其旁一石碑上書有“漢武仙臺”四字。此臺系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劉徹巡游朔方歸來時,祭奠黃帝,祈仙求神時所筑。

黃陵下的軒轅廟里面尚有一些建筑、古柏和石碑等文物??邕M廟門,左邊有一棵巨大的柏樹。相傳此柏為黃帝親手所植,故稱“黃帝手植柏”,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了。廟門北有一過廳和一碑亭,碑亭里陳放著47塊石碑。最北邊坐落著大殿,大殿前還有一株高大的古柏,叫“掛甲柏”。據傳,這是漢武帝掛金甲印烙所致。大殿雄偉壯麗,門額上懸掛有“人文初祖”四字大匾。大殿中間有富麗堂皇的黃帝牌位,其周圍殿墻下還有一些陳列品。

張家界導游詞講解范文第4篇

(一)分段講解法

所謂“分段講解法”,就是將一處大景點分為前后銜接的若干部分來講解。也就是說,在參觀一個大的、重要的游覽點之前,先概括地介紹此游覽點的基本情況,包括歷史沿革、占地面積、欣賞價值等,使游客對即將游覽的景點有個初步的印象。然后,導游人員再帶團順次參觀,邊看邊講,將旅游者導入審美對象的意境。如介紹杭州西湖時,一般先從其概況、傳說、成因開始講起,繼而帶出“一山、二堤、三島”、“西湖新舊十景”等具體景點的講解,旅游者邊欣賞沿途美景,邊傾聽導游員有聲有色、層次分明、環環相扣的講解,定會心曠神怡,獲得美的享受。

(二)突出重點法

突出重點法就是導游講解時避免面面俱到,而是著重介紹參觀游覽點的特點和與眾不同之處的方法。一處景點,往往內容很多,導游人員必須根據不同的時空條件和對象區別對待。做到輕重搭配,詳略得當,必要時出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并著力從以下幾個方面把握其脈絡。

1、突出大景點中具有代表性的景觀

大的游覽景點,導游人員必須根據這些景點的特征,進行重點講解。如去花港觀魚的游覽,主要是參觀紅魚池和牡丹園,并加以重點介紹,不僅能讓旅游者了解景點全貌,還能使他們領略公園的園林藝術和花卉知識,從中得美的享受。

2、突出景點的特征及與眾不同之處

旅游者在游覽過程中會發覺很多同類的東西,如同樣的園林建筑,同樣的佛教寺院,俗話說: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即使是同一佛教宗派的寺院,其歷史、規模、結構、建筑藝術、供奉的佛像也各不相同,導游人員在講解時必須講清其特征及與眾不同之處,才能使游客避免枯燥乏味的游覽,增加知識情趣,提高旅游興趣。

3、突出旅游者感興趣的內容

旅游者來自各個層面,興趣各不相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即大家出來旅游都是為了尋找快樂,如導游人員能對他們背景有所了解,認真研究游客的喜好,努力做到投其所好,便能博得大多數游客的青睞。

突出旅游者感興趣的內容就是要提高講解層次,吸引旅游者注意力,如介紹建筑,僅僅講其布局、特征往往覺得很抽象。如果能引經據典加以比較,就會顯得層次豐富,內容厚實,因為建筑的外表不僅是房屋或辦公場所而已。一幢漂亮的建筑其造型本來就是“凝固的音樂”,反之,不講設計的幢幢高樓就會變成“水泥森林”。導游員只有將其豐富內涵介紹給游客,才能使游客嘆服。

4、突出“„„之最”

對于某一景點,導游人員只要根據實際情況,介紹這是世界(中國、某省、某市、某地)最大(最長、最古老、最高、甚至可以說明最小)的„„因為這也可以說是景點的特征,就能加深旅游者的興致,有時在講解一個景點時也要避輕就重,如杭州飛來峰,洞窟巖壁上分布著五代到宋、元時期的石窟造像338尊,導游人員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擇其重點,將“最大,最早,雕刻最細賦”的三處佛像細述,其余概述即可。

(三)觸景生情法

“觸景生情法”就是見物生情、借題發揮的導游講解方法。在導游講解時,導游人員不能就事論事地介紹景物,而是要借題發揮,利用所見景物制造意境,引人入勝,使旅游者產

生聯想,從而領略其中之妙趣。如旅游者到西安旅游,當下飛機從咸陽國際機場前往市區的時候,途中,看到一座座陵墓,導游人員便即景生情地講道:“中國的景觀各有特色,北京看墻頭,桂林看山頭,上??慈祟^,到了西安大伙兒看的就是各種各樣的墳頭”,一席話說得非常形象,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觸景生情法的第二個含義是導游講解的內容要與所見景物和諧統一,使其情景交融,讓旅游者感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如當旅游團在參觀海南三亞亞龍灣景區時,導游人員結合電影《一聲嘆息》的場景,給他們作了生動的描繪,旅游者望著無垠的海灘,蔚藍的天空,從影片中的人生感悟生活中的人生,發出了很多的聯想。

觸景生情貴在發揮,要自然、正確、切題地發揮。導游人員要通過生動形象的講解、有趣而感人的語言,賦予沒有生命的景物以活力,注入情感,引導旅游者進入審美對象的特定意境,從而使他們獲得更多的知識和美的享受。

(四)虛實結合法

虛實結合法就是在導游講解中將典故、傳說與景物介紹有機結合,即編織故事情節的導游手法。就是說,導游講解要故事化,以求產生藝術感染力,努力避免平淡的、枯燥乏味的、就事論事的講解方法。

虛實結合法中的“實”是指景觀的實體、實物、史實、藝術價值等,而“虛”則指與景觀有關的民間傳說、神話故事、趣聞軼事等。“虛”與“實”必須有機結合,但以“實”為主,以“虛”為輔,“虛”為“實”服務,以“虛”烘托情節,以“虛”加深“實”的存在,努力將無情的景物變成有情的導游講解。如講解杭州斷橋時,結合白娘子和許仙在斷橋上“千年等一回”的故事,一定會顯得更加風趣生動。再如一座雷峰塔本來顯得很平常,由于民間故事的介入,白娘子、許仙、法海等人物穿插其中,導游人員一加喧染,就會激起旅游者的極大興趣。當然,導游人員在講解時選擇“虛”的內容要“精”、要“活”。所謂“精”,就是所選傳說是精華,與講解的景觀密切相關;所謂“活”,就是使用時要活,見景而用,即興而發。

總之,講解每一個景點,導游人員應編織故事情節,先講什么,后講什么,中間穿插什么典故、傳說,心中都應有數。加上形象風趣的語言、起伏變化的語調,導游講解就會產生藝術吸引力,受到旅游者的歡迎。

(五)問答法

問答法就是在導游講解時,導游人員向旅游者提問題或啟發他們提問題的導游方法。使用問答法的目的是為了活躍游覽氣氛,激發旅游者的想象思維,促使旅游者與導游人員之間產生思想交流,使旅游者獲得參與感或自我成就感;也可避免導游人員唱獨角戲的灌輸式講解。

1、自問自答法

導游人員自己提出問題,并作適當停頓,讓旅游者猜想,但并不期等他們回答,只是為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促使他們思考,激起興趣,然后做簡潔明了的回答或做生動形象的介紹,還可借題發揮,給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導游人員在講解六和塔時,講到塔的高度、外觀層數時就可用自問自答法,這樣定會大大加強導游效果。

2、我問客答法

導游人員要善于提問題,但要從實際出發,適當運用。希望旅游者回答的問題要提得恰當,估計他們不會毫無所知,也要估計到會有不同答案。導游人員要誘導旅游者回答,但不要強迫他們回答,以免使其感到尷尬??腿说幕卮鸩徽搶€是錯,導游人員都不應打斷,更不能笑話,而要給予鼓勵。最后由導游人員講解,并引出更多、更廣的話題。

3、客問我答法

導游人員要善于調動旅游者的積極性和想象思維,歡迎他們提問題。旅游者提出問題,證明他們對某一景物產生了興趣,進入了審美角色。對他們提出的問題,即使幼稚可笑的,

導游人員也絕不能置若罔聞,千萬不要笑話他們,更不能表示出不耐煩,而是要善于有選擇地將回答和講解有機地結合起來。不過,對客人的提問,導游人員不要他們問什么就回答什么,一般只回答一些與景點有關的問題,注意不要讓他們的提問沖擊你的講解,打亂你的安排。在長期的導游實踐中,導游人員要學會認真傾聽旅游者的提問,善于思考,掌握他們提問的一般規律,并總結出一套相應的“客問我答”的導游技巧,以求隨時滿足旅游者的好奇心理。

(六)制造懸念法

導游人員在導游講解時提出令人感興趣的話題,但故意引而不發,激起旅游者急于知道答案的欲望,使其產生懸念的方法即為制造懸念法,俗稱“吊胃口”、“賣關子”。

制造懸念是常用的一種導游手法。通常是導游人員先提起話題或提出問題,激起旅游者的興趣,但不告知下文或暫不回答,讓他們去思考、去琢磨、去判斷,最后才講出結果。這是一種“先藏后露、欲揚先抑、引而不發”的手法,一旦“發(講)”出來,會給旅游者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而且導游人員可始終處于主導地位,成為旅游者的注意中心。

制造懸念的方法很多,例如引而不發法、引人入勝法等都可能激起旅游者對某一景物的興趣,激發遐想,使他們急于知道結果,從而制造出懸念。如游覽杭州西湖三潭印月,只見三個石塔矗立在盈盈碧水之間,塔高2米,每個石塔中間各有5個小孔,導游人員講道:每到農歷八月中秋,人們在塔中點上蠟燭,洞口蒙上薄紙,燭光倒映在湖中,形成了“天上月一輪,水中影成三”的綺麗景色,可以看見32個月亮(也有說33個月亮)。當旅游者在思索三潭五孔倒映水面總共也只有30個月亮,此時導游人員再點破:天上一個,水中一個(手中還有一個月餅),不就成了32(33)個月亮?旅游者在恍然大悟之余,一定會贊嘆前人構思之妙趣。

制造懸念是導游講解的重要手法,在活躍氣氛、制造意境、提高旅游者游興、提高導游講解效果諸方面往往能起到重要作用,所以導游人員都比較喜歡用這一手法。但是,再好的導游方法都不能濫用,“懸念”不能亂造,以免起反作用,使旅游者以為你在故意賣弄。

(七)類比法

所謂“類比法”,就是以熟喻生,達到類比旁通的導游手法。導游人員用旅游者熟悉的事物與眼前景物比較,便于他們理解,使他們感到親切,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導游效果。

類比法分為同類相似類比和同類相異類比兩種,不僅可在物與物之間進行比較,還可作時間上的比較。

1、同類相似類比

將相似的兩物進行比較,便于旅游者理解并使其產生親切感。如將北京的王府井比作日本東京的銀座、法國巴黎的香榭麗舍大街;參觀蘇州時,可將其稱作“東方威尼斯”;講到梁山伯和祝英臺或《白蛇傳》中許仙和白娘子的故事時,可以將其稱為中國的羅密歐和朱麗葉等。

2、同類相異類比

這種類比法可將兩種風物比出規模、質量、風格、水平、價值等方面的不同。例如,在規模上將唐代長安城與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相比;在價值上將秦始皇陵地宮寶藏同古埃及第十八朝法老圖但卡蒙陵墓的寶藏相比;在宮殿建筑和皇家園林風格與藝術上,將北京故宮和巴黎附近的凡爾賽宮相比,將頤和園與凡爾賽宮花園相比等,不僅使游客對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有較深的了解,而且對東西方文化傳統的差異有進一步的認識。

3、時代之比

在游覽故宮時,導游人員若說故宮建于明永樂十八年,不會有幾個外國旅游者知道這究竟是哪一年,如果說故宮建成于公元1420年,就會給人以歷史久遠的印象。但如果說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前72年、莎士比亞誕生前144年中國人就建成了面前的宏偉宮殿建筑群,這不

僅便于旅游者記住中國故宮的修建年代,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還會使外國旅游者產生中國人了不起、中華文明歷史悠久的感覺。又如,導游故宮,導游人員一般都會講到康熙皇帝,但游客大都不知道他是哪個時代的中國皇帝,如果導游人員對法國人說康熙與路易十四同一時代,對俄國人說他與彼得大帝同代,還可加上一句,他們在本國歷史上都是很有作為的君主。這樣介紹便于游客認識康熙,他們也會感到高興。

要正確、熟練地使用類比法,要求導游人員掌握豐富的知識,熟悉客源國,對相比較的事物有比較深刻的了解。面對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旅游者,要將他們知道的風物與眼前的景物相比較,切忌作胡亂、不相宜的比較。正確運用類比法,可提高導游講解的層次,加強導游效果,反之,則會惹游客恥笑。

(八)畫龍點睛法

用凝煉的詞句概括所游覽景點的獨特之處,給旅游者留下突出印象的導游手法稱之為“畫龍點睛法”。導游人員在講解中以簡練的語言,點出景物精華之所在,幫助旅游者進一步領略其奧妙,讓他們獲得更多更高的精神享受。如,旅游團游覽海南后,導游人員則可用“椰風海韻春常在,請到天涯海角來”來贊美海南風光;游覽絲綢之路時,可用“西風古道,沙漠情韻”來概括,游覽青島時又可以“藍天、綠樹、紅瓦、沙灘、碧海”五種景觀來敘述。講解山水時,又可以‘黃山歸來不看山,九寨歸來不看水’來贊賞,這種畫龍點睛的介紹方法,使游客在游覽中得到了知識的啟迪,獲得了美感欣賞。

(九)知識滲透法

導游員在講解景物或事件時,可以介紹一些對游客理解講解對象有幫助的相關背景知識和材料。如導游員在蘇州帶旅游者參觀拙政園前,可先進行中國園林的分類背景知識介紹:“在中國,園林分為三大類: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寺廟園林。拙政園屬于私家園林。中國園林一般包括水、植物、建筑和假山4個要素。大多數的私家園林在江南是因為江南多水和適宜造假山的湖石。”

(十)科學成因介紹法

導游員對景觀的認識從地理、環境、氣象、水文等科學的角度進行講解??梢詽M足旅游者求知的欲望,使他們對景觀的認識從現象上升到更高的層次。如,從地質角度解釋西湖的形成;從光學原理解釋海市蜃樓應光線折射所致。

(十一)引用法

引用法就是引用旅游者本國本土的諺語、俗語、格言等進行講解。這不僅能增強講解的生動性,而且能起到以一擋十的作用。分為明引、意引、暗引。

張家界導游詞講解范文第5篇

(一)融洽關系

在導游活動中,導游人員的幽默不在于理智,而在于情緒。真正的幽默是從內心涌出。導游人員與旅游者大都是初次接觸,互相比較生疏。為了融洽關系,給他們以信賴感和親近感,導游人員就主動與旅游者交談,但有時講了一大堆客氣話,仍消除不了客人“敬而遠之”的陌生感,而有時只講幾句幽默風趣的話,卻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一位導游人員在初次與旅游者見面時,作自我介紹說:“初次為大家服務,我感到十分榮幸。我姓馬,‘老馬識途’的馬。今天,各位到我們這兒旅游,請放心好了,有我一馬當先,什么事情都會馬到成功!„„”客人們都樂了,初次見面的拘謹感一掃而光,主客關系一下變得融洽起來。

(二)調節情緒

在導游過程中,導游人員如果把幽默作為一種興奮劑,那么旅游者低落、冷淡、不安的情緒就會得到有效的調節。例如:一架客機失事后的第二天,一批旅游者將飛往那架飛機失事的所在地,客人們都有一種恐懼、不安的情緒。候機時,大家都沉默寡言。這時,導游人員微笑著對大家說:“請各位放心。我是大家的‘護身符’,今天陪大家一同前往,保證一切順利。請允許我在此向大家透露一個信息,我干了十多年導游,坐過幾十次飛機,還沒有一次從天而降的經歷。”客人們一聽,都笑了??梢?,幽默而機智的寬慰,比生硬、笨拙的勸說更有效得多,一下就使客人增添了精神力量。

在導游講解時,幽默還能增添游興。如一位導游人員在陪同一批美國旅游者游長江三峽,在介紹神女峰時幽默地說:“瞧,那就是神女峰。神女一般來說是羞于見外國人的,尤其是美國人。今天,她被各位朋友真誠的向往和純潔的友誼所感動,特意現身于大家見面。上帝保佑,你們真幸運啊!”客人都高興得跳了起來。

(三)擺脫困境

在導游過程中,導游人員難免會遇到一些使人局促、尷尬的窘境。如果隨機應變,恰到好處地說出帶幽默意味的話,就會解脫困境,得到輕松。歡樂例如:一個旅行團隊要回國了,在道別時,他們請陪同的導游人員講話,導游人員表示只講兩句,可一下講了十來分鐘。一位客人半開玩笑地說:“先生,你說只講兩句,怎么講了這么多?”一時,賓主都頗尷尬。但這時,導游人員反應很快,他笑著說:“開頭一句,結尾一句,中間忽略不計,一共不是兩句么?”幽默、機智的“滑頭”話,把自己從困境中解脫出來,客人們也都笑了。

(四)寓教于樂

獲得知識,受到教益,這是游客較普遍的旅游愿望。在導游過程中,導游人員用幽默的語言進行講解,則能起到寓教于樂的作用。例如:一位導游人員在對一批日本旅游者講游長城的注意事項時說:“長城地

勢險要,要防止摔倒。希望不要在城墻上作奔跑式的跳躍運動。另外,也不是頭也不回一股腦地往前走,一直走下去可就是絲綢之路了。有人走了兩年才走到頭,特別辛苦。”客人們聽了都哈哈大笑起來。如果這位導游板著臉,嚴肅認真地宣布:第一要如何,第二是如何,游客也許會置若罔聞,很難聽得進去。幽默則使旅游者樂于聽,也易于接受??傊?,幽默在某種程度上講是一種力量。當幽默運用適當時,它就能給人以知識、信心和啟發,使人樂觀向上。

正確使用幽默語言既需要一定的天賦,也需要一定的訓練和指導,講笑話的基本技巧要注意三點:一是把握時機,二是夸張模仿,三是優雅敏捷。而且使用幽默也是有禁忌的。

1、勿取笑他人。自嘲,把笑的對象引向自己是可靠無誤的。但決不可取笑他人,尤其是心理或生理上有缺陷的人。

2、適合適宜。首先不要在客人心情不佳、肝火正旺時使用不帶同情心的幽默話,會被誤認為幸災樂禍,或起到火上澆油的作用。其次使用幽默要顧及對象的文化層次。

3、不要重復、預先交底或自己先笑。

張家界導游詞講解范文第6篇

各位游客:大家好!

歡迎各位來到千年學府,岳麓書院。岳麓書院是我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說到古代四大書院,它們是湖南長沙岳麓書院,江西廬山白鹿洞書院,河南登封嵩陽書院,河南商丘應天書院。岳麓書院具有辦學雛形,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末期,名叫智睿二僧辦學。在此基礎上,到了北宋開寶九年即公元976年,潭州(現在長沙)太守朱洞正式創立岳麓書院,距今已經有了1035年的歷史,所以我們書院就素有“千年學府”的美稱,剛剛我們經過前門就看到一塊“千年學府”匾,那塊匾是在1986年,當時是我們建院1010周年也是湖南大學定校名60周年的時候湖南大學長沙校友會贈送給我們的,是對我們書院千年以來辦學發展的高度概括和稱贊。“千年學府”四個字是集唐代湘籍書法家歐陽詢的字所書。我們岳麓書院歷經宋、元、明、清四個朝代,到1903年改為湖南高等學堂,1926年正式定名為湖南大學,所以說早期的岳麓書院是我們現在湖南大學的前身,現在書院也是作為湖大的一個二級學院,她有三個博士點,十一個碩士,和一個本科,到現在還在招生,相續辦學,她可以看作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歷史縮影。所以這也是我們書院與其他三個書院的不同之處,我們是集旅游景點、研究、教學三位一體的。到了1988年,書院被定為全國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對面就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標志碑。等會我們從后面再詳細介紹,大家跟我一起登上赫曦臺。

登上赫曦臺,大家會看到一個岳麓書院全景圖。岳麓書院總共占地面積是31000多平方米,其建筑面積達到8000多平方米?,F在我們先在這個全景圖上簡單介紹我們岳麓書院的建筑物。首先我們現在所處的是2號赫曦臺的位置,剛剛我們經過的是1號前門,前門是1986年為了便于書院管理所建。然后赫曦臺后面就是大門、二門、講堂、御書樓,9號是百泉軒,之后就是教學齋。我們書院整個講解路線就是沿著中軸線,然后經過百泉軒到教學齋,最后通過二門把大家帶到辦學齋。半學齋現在是我們書院陳列館,包括歷史館和人才館,里面都有詳細文字介紹到時候大家可以自己進去參觀。在我們御書樓的后面,這里是屈子祠,屈子祠是祭祀屈原的專祠,這里環境比較優美,大家可以到時候自己去欣賞那里的自然景色,在屈子祠側面,有條走廊,大家沿著走廊出去后門就是愛晚亭,大家也可以自己去參觀。在御書樓的左側是書院的專祠,專門祭祀一些對我們書院建設有重大作用的理學大家包括周敦頤,二程,朱熹、張栻,王夫之,羅典等人,這些都是大家自己參觀的。然后大家還能看到在我們書院主體建筑的左側,有個特殊的建筑,這里就是“文廟”,他始建于明朝正德2年,我們都知道唐玄宗開元27年封孔子為文宣王,所以全國的“文廟”文廟都是為了祭祀孔子,又稱作是“孔廟”,而我們岳麓書院的“文廟”是全國書院中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其他書院大部分都只建立禮殿來祭祀。我們還能發現“文廟”的建筑風格與我們的主體建筑風格大有不同,主體建筑都是白墻灰瓦,而文廟是紅墻黃瓦,我們又知道古代這種金黃色的顏色是皇帝御用的,為什么“文廟”能像宮廷一樣用這種金黃色的顏色,所以看得出來古代中國是一個尊師重教的國家,只有被尊稱為萬世師表的孔子才能像皇帝一樣,用這種顏色。當然了,文廟后方的明倫堂是我們現在書院學生上課的教學場所,是不對游客開放的,大家可以參觀前面的大成殿和大成門,在我們26號照壁后面還有一個孔子行教像,是孔子誕辰2546年,香港孔教學院院長湯恩佳敬立在這里,大家都可以拍照參觀。最后,在這里

42號,是我們書院博物館,書院博物館是把全國各大書院的相關文物放到這里供游客參觀。當然現在還在建設當中。這就是簡單的介紹我們書院,現在我們接著詳細介紹我們書院的建筑,一起感受著千年學府濃厚的文化氣息。

首先介紹我們現在所處的赫曦臺。赫曦臺的來歷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宋乾道三年即公元1167年,那一年,岳麓書院山長張栻邀請南方理學大家朱熹到我們岳麓書院講學。朱熹不遠千里從福建崇安出發到湖南長沙與張栻一起討論理學,史稱“朱張會講”。當時,二人每天早上都會相邀到后面岳麓山上去觀看日出,每當朱熹看到霞光萬丈,太陽升起,他都會拍手說:赫曦、赫曦!赫是紅色的意思,曦是太陽,就是說紅紅的太陽升起來了。所以張栻為了紀念朱熹曾前來講學,就在他們看日出的地方建立赫曦臺,朱熹題名。但是,因為年久失修,現在山頂赫曦臺已經不存在,我們現在所處的赫曦臺是清代乾隆55年,當時我們書院的山長羅典為了豐富學生文化活動,在我們大門之前始建一個戲臺,因為湖南古代花鼓戲比較突出。到了道光6年,山長歐陽厚均偶然在岳麓山發現朱熹曾經題的“赫曦臺”匾,就正式命名此臺為赫曦臺,以紀念朱熹、張栻兩位先賢。在赫曦臺兩個墻壁上,大家可以發現兩個大字“壽”、“福”。我們大家左側這個“壽”是在我們清代乾隆年間書院所舉行的一個宴會上,來到我們書院的一個道人拿著地上掃把沾上地上黃泥兩筆寫成,大家可以看得出“壽”字筆力蒼勁,形似龍和蛇盤繞在一起,有藏龍之意。道人寫過此字就拂袖而去,所以我們山長羅典為了與這個字追求對稱美,就在我們對面墻壁上一筆寫下這個“福”字,福字筆力圓潤,猶如猛虎下山之勢,另外在湖南方言中,福與虎同音,所以這個“福”有臥虎之意。整個兩個字合起來就寓意我們岳麓書院是一個藏龍臥虎之地。而且,把“福、壽”二字,寫到我們書院最前方,代表我們的美好祝福,來到書院的人都是有福有壽之人,回去都能福壽雙全。抬頭我們可以看到上方有很多小方格,正中央是個桃形壽,叫做“團圓壽”寓意福壽無邊無尾,綿延不絕,四周是蝙蝠,取其諧音遍地是福之意?,F在我們下去赫曦臺接著講解。這里是赫曦臺正面,我們都知道唐代末期,三教合一。抬頭看到赫曦臺正中央是道家文化的代表一個八卦圖,在我們后面山上麓山寺是宣傳佛教文化,怎么說這里儒學興盛呢?大家就可以看一下赫曦臺上面的這一副對聯:合安利勉而為學,通天地人之謂才。上聯安、利、勉出自《中庸》: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安、利、勉是三種不同的學習態度,有的人安然自得自己想去學習,有的人為了利益去學,有的人勉強自己去學,但是不論你處于什么樣的目的,只要去學,取得成就那就行。下聯天、地、人出自《周易》: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他也,三才之道也。就是說有關天、人、地的道理,懂得其中兩個方面就是六種人才,但社會所需要的不是其中的一種而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還要懂得人情世故,這樣才是真正的人才。所以此對聯涵蓋我們儒家教育的特點,可以看得出我們書院主要傳播儒學。這就是我們整個赫曦臺的介紹。

轉過身來,看到我們岳麓書院正式的大門。岳麓書院始建于宋代,舊稱中門,現存大門建于明正德四年并經過清代重修。抬頭看到大門正上方有一塊“岳麓書院”匾,此匾為北宋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趙恒所賜。宋真宗,我們都聽說過他的一句話: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他作為宋朝皇帝,政治上作為不大,但是他比較重視文化的發展,推行文治政策。在大中祥符八年即公元1015年,當時我們岳麓書院有考證的第一位山長周式辦學比較嚴謹,治學出名,宋真宗就召見他,想把他留在京城講學,但是我們山長周式心系岳麓,心系學子,他就婉言拒絕了,宋真宗被他這種精神所感動就親筆御書“岳麓書院”此匾和經書等物,

賜給我們書院,從此我們書院就正式成為古代四大書院之一而聞名天下。在這塊匾下面還有一副我們大門的門聯“惟楚有材,于斯為盛”,是比較有名的。這副對聯是清代嘉慶年間,當時我們重修大門,門人請山長袁名曜題寫對聯,袁名曜說出惟楚有才囑諸生應對,貢生張中階隨口答出于斯為盛,與之聯為流水對,隨后作為我們大門的門聯掛在這里。我們給大家解釋一下:上聯“惟”和下聯“于”作為句首都是語氣詞,沒有實在意義,所以整個對聯可以簡化為楚有材,斯為盛,就是說楚地有人才,而我們書院人才最為興盛。如果大家把惟理解成只有、唯一的意思的話會感覺這話很傲慢,所以給大家解釋一下。另外我們還可以給大家隨便舉一些例子來證明一下:包括明代末期大思想家王夫之,清代魏源、曾國藩、曾國荃、左宗棠、胡林翼,以及我國第一位駐外大使郭嵩燾,之后的唐才常、蔡鍔、陳天華、程潛、毛澤東、蔡和森、李達、何叔衡等人都曾在岳麓書院求學,所以說惟楚有材,于斯為盛也并不為過,正如我們前門門聯的上聯:千百年楚材導源于此就是說千百年來楚地人才都是我們書院培養的。在我們大門門聯下面有一對雙面浮雕的漢白玉抱鼓石,是宋明時期的珍品,這是清道光年間,書院學生、兩江總督陶澍在懲辦貪官曹百萬時抄其家產翻出的隨后轉贈給岳麓書院。抱鼓石正面是“三獅戲珠”圖,寓意吉祥如意,同時三獅代表天地人三才,下面是“梅蘭竹菊”圖,是古代文人鐘愛的四種植物,背面上面是“錦雞芙蓉”圖,寓意錦上添花,下面“鷺鷥清蓮”圖,寓意一路清廉。古代書院培養學生都是想要做官,所以抱鼓石告誡他們一定要為官清廉。如果大家感興趣的可以看一下我們大門兩旁的一副長聯:治無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觀四海潮流千秋講院,學有因革通變為雄試忖度朱張意氣毛蔡風神。上聯說治理國家不分古今,培育人才是急迫的任務,我們千萬不能忽視世界潮流和我們千年學府的講學傳統;下聯說學習有繼承和創新的關系,懂得變通,知道舉一反三才是真正的人才,試想一下朱熹和張栻的治學態度,毛澤東和蔡和森的經世風格,這都是很值得我們思考和學習的,這幅對聯是80年代重修書院的時候,當時湖南師大教授馬積高教授所撰,然后曾曉滸所書。這就是我們大門的介紹。

穿過大門,這里就是我們的二門。岳麓書院二門始建于明代嘉靖元年,因為以前我們大門之后是一個祭祀孔子的禮殿,到了后來建立文廟來祭祀孔子后,就把原來的禮殿改成二門。抬頭看到二門上方有一塊“名山壇席”匾,這塊匾撰者無考證,現在所看到的是集清代湘籍書法家何紹基的字所成。“名山”在中國指五岳,在湖南指衡山,而在這里專指衡山72峰峰尾也就是我們后面的岳麓山,因為衡山是回雁為首、岳麓為尾的。“壇席”,因為古代書院學生上課是沒有桌椅的,他們都是拿著蒲席,席地而坐,“除地為壇,上設席位”表示對老師的尊敬,所以有名山壇席之說。在這塊匾下面有一副我們二門的門聯:納于大麓;藏之名山。上聯出自《尚書》:納于大麓,烈風雷雨弗迷;下聯出自《史記》:藏之名山,副在京師,俟圣君子。這副對聯在這里沒有實在的意義而只是對我們岳麓書院地理位置的概括,就是說我們書院座落在岳麓山腳下。相同的,正如我們二門兩旁的這副長聯的上聯也是對我們書院地理位置的概括,聯為:地接衡湘大澤深山龍虎氣,“衡”是衡山,“湘”是湘江,就是說我們岳麓書院南接衡岳,東臨湘江,“大澤深山”出自《左傳》:深山大澤,實生龍蛇,還是說我們岳麓書院具有藏龍臥虎的氣象。下聯:學宗鄒魯禮門義路圣賢心,“鄒、魯”是孟子和孔子的故鄉,代之我們書院學習的是孔孟儒學,“禮門義路”出自《孟子》:夫義,路也,禮,門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門也,下聯就是說我們通過對孔孟儒學學習來達到契合圣賢之心的目的。在我們下聯的旁邊還有一塊菊花石,只是2001年湖

南大學長沙校友會贈送給書院的。菊花石是瀏陽河的特產,因為其形狀和上面的花紋形似菊花,因而得名菊花石,這塊菊花石距今已有兩億七千多年歷史。然后,在我們二門的后面還有一塊“瀟湘槐市”匾,“瀟湘”就是指湖南,“槐市”在古代是指讀書人聚集的地方,“瀟湘槐市”意思就是說我們岳麓書院是湖南人才聚集,書籍集散的地方。為什么稱之為槐市,這是因為在古代學生們趕考是在三月是槐花盛開的季節,趕考歸來是在八月是槐花落下的季節,所以說槐花的一開一落就決定了他們一生地命運,所以學生們就喜歡在槐樹林里面讀書討論。這塊匾原匾是我們湖南高等學堂學監程頌萬撰寫的,但是因為在抗日戰爭中被炸毀,現匾是中國原民盟中央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楚圖南先生補書。

我們大家轉過身來,就看到我們書院的核心部分,是我們書院中最重要的地方即講學的地方。古往今來,無數的知名學者,時代大師曾前來講學。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講堂最外面的“實事求是”匾,看到這塊匾大家很可能會想到毛澤東,確實這塊匾對毛澤東產生很大影響。怎么說呢?“實事求是”出自《漢書》:修學好古,實事求是。此匾是在1917年湖南工專遷入到岳麓書院辦學,當時的校長賓步程作為校訓寫出的。毛澤東曾在1917—1919年多次在其老師也就是岳父楊昌濟的介紹下寓居岳麓書院,在此期間,他深刻感受到實事求是對他的影響,他豐富并發展了這種思想,使之成為毛澤東思想的精髓,隨后在延安黨校的成立上他把“實事求是”作為黨校的校訓,就是對這種思想的進一步傳承。與匾一起,當時賓步程校長一起把旁邊的一副對聯放上去:工善其事必利其器;業精于勤而荒于嬉,它的對仗并不是很工整,掛在上面就是因為它是一副藏首聯,兩邊首字“工、業”代指當時學校主要學習的內容。登上臺階,我們就步入講堂,講堂又叫“忠孝廉節”堂,因為在講堂兩壁刻有忠、孝、廉、節四個大字是朱熹的手術,后來清代書院山長歐陽厚均刊立的。抬頭看到講堂上方有兩塊匾,第一塊“學達性天”匾,是康熙26年的時候,康熙帝所賜。當年康熙帝一共賜了七塊同樣的匾,分布在宋儒周敦頤、 張載、 程顥、 程頤、 邵雍、朱熹祠堂, 及白鹿洞書院、 岳麓書院。學達性天的意思就是說通過教育、通過學問、通過“養性”達到性、命合一,性與天齊。我們學習并不是賺錢謀利的唯一手段,而是通過學習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這塊匾原匾在抗日戰爭中也被炸毀,我們現在所看的是80年代重修書院的時候集康熙帝的字所復制而成的一塊匾。而我們后面的“道南正脈”匾就是我們書院唯一的一塊保存到現在的原匾,還是乾隆9年所賜的那塊匾,當時乾隆帝賜這塊匾是因為宋朝二程理學由楊時向南傳播后,清朝南方主要有兩大理學文化派別:岳麓書院為主的湖湘文化學派和福建為主的閩南文化學派。乾隆皇帝御賜這塊“道南正脈”匾就是說以我們岳麓書院為主的湖湘文化學派是南方理學中最正宗、最正統的。所以康熙、乾隆所賜二匾一是對我們岳麓書院學生學習目的的敦敦教誨,一是對我們岳麓書院在弘揚傳播理學的作用肯定和地位認可。在我們“道南正脈”匾下方,講堂中間,有個一米高的講臺,這是古代老師講課坐的地方,我們可以發現這個講臺與我們現在的講臺大有不同,就是它上面擺放兩把椅子。為什么擺放兩把椅子呢?這有兩種說法:一是說我們剛剛在前面赫曦臺上講到的“朱張會講”因為這開創中國傳統會講的先河,所以擺放兩把椅子是紀念朱熹和張栻兩位先賢;另一種說法就是因為古代書籍就像我們后面的這個岳麓書院記,古代書籍是沒有標點符號的,所以一個老師講起來比較麻煩,就需要兩個老師,一個講、一個解,通過老師的講解、討論讓學生們學到東西,即是我們現在講解的來歷,所以兩個老師就要兩把椅子。大家往兩邊看,不難發現講堂的兩壁有一副長聯,這是我們書院最長的一副對聯也是最值得我們大

家思考的一副對聯。我們給大家解釋一下,大家右邊我們上聯說的是:是非審之于己毀譽聽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數陟岳麓峰頭朗月清風見別離太極悠然可會,意思就是說事情的大事大非要由自己去決定,別人的閑言碎語讓他們去說吧不要管,一個人的成功、得失,不僅要靠個人的努力,還要有機遇,如果機遇不到,就是你不能成功的話,那么你就登上岳麓山上去感受那徐徐的清風和皎潔的月光,這樣你就會有一種豁然開朗、蕩然于胸的感覺,一切榮辱得失都能置之身外,這是我們做人的態度、做人的境界。下聯:君親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賢道何以傳登赫曦臺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歸,意思就是說我們應該時刻考慮到要如何報達國家和父母的恩情,要考慮怎么樣讓老百姓安身立命過上幸福的生活,要考慮怎么把圣賢之道傳承下去,怎么做呢?那么你就登上赫曦臺上,因為古代赫曦臺是在后面山頂上的,去感受那衡云湘水,這樣你就知道了。所以這副對聯和我們儒家文化所宣揚的那種“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思想是相契合的。對聯原聯使我們書院乾隆年間山長曠敏本所撰,但抗日戰爭也被炸毀,現聯是湖南書法協會主席顏嘉龍先生補書。在講堂里面還有一塊比較重要的碑文《岳麓書院學規》,這是我們書院清代乾隆十三年山長王文清撰寫的,距今已經有了200多年歷史,可以看做我們書院教育的精髓,江澤民主席來視察期間就盛贊學規現在很多內容對于現代教育有很大的借鑒意義?!对缆磿簩W規》全文217個字,正文108個字,正文主要有18條,從修身和治學兩個方面來教育學生,教育后人的,我們來一起學習一下:時常審問父母;朔望恭謁圣賢;氣習名矯偏處;舉止整齊嚴肅;服食宜從儉素;外事毫不可干;行坐必依齒序;痛戒訐短毀長;損友必須拒絕;前面9條是從我們的衣食住行各個方面,包括交友,以及尊敬父母、尊敬長輩、尊敬老師,平時生活簡單樸素,行為舉止整齊嚴肅等各個方面教育我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行為規范,這是道德規范約束的。然后不可閑談廢時;日講經書三起;日看《綱目》數頁;通曉時務物理;參讀古文詩賦;讀書必須過筆;會課按刻蚤完;夜讀仍戒晏起;疑誤定要力爭。這9條是教育我們學習態度、學習內容、學習方法的。學習態度:不可閑談費時,去浪費時間,隨后學習方法,古代書院主要學習:經書三起、綱目數頁、時務物理、古文詩賦,然后學習方法:看書的時候多動筆,考試的時候按時完成,無論晚上工作、學習到多晚,早上一定要早起,不能懶,在生活、工作、學習中有疑問,一定要敢于爭辯,不能人云亦云。所以整個《岳麓書院學規》18條從修身和治學兩個方面,對學生和孩子都有很強的教育意義。好了,我們往后面接著走。

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就是我們的御書樓。御書樓是岳麓書院中軸線上最后的建筑,也是書院唯一的一個三層建筑,是最高的建筑,所以可以看出她地位的重要性。道家思想: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就是說三衍生萬物,這里御書樓建為三層就是可以看得出書籍知識的重要性。古代書院主要有三大功能:講學,就是我們前面的講堂;祭祀,就是我們旁邊的專祠和文廟;第三就是藏書,我們的御書樓。我們岳麓書院最早具有藏書樓是在宋咸平二年即公元999年,當時只是被稱為書樓,古代又稱尊經閣,。到了康熙26年,湖南巡撫丁思孔,在他主持下重修岳麓書院就建御書樓于現在的地址,因為當時藏書多為皇帝所賜。古代書院藏書主要有三個來源:古代皇帝所賜,地方官員、鄉紳所贈,岳麓書院自己所編。但是到后來戰爭中日機轟炸,所以藏書與御書樓一起全部被日軍炸毀。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御書樓是1986年重修書院時仿照宋朝建筑所建,是湖南大學古代圖書館,上面“御書樓”三個字是集朱熹字所成。里面現在藏書有6萬余冊,大都是為了書院老師學生研究所購買。因為游客較多,現在御書樓不對游客開放,只是

作為書院師生研究所使用。在御書樓兩旁有兩座亭子,我們大家左邊是“擬蘭亭”,擬是模擬、仿照的意思蘭亭就是浙江紹興王羲之所說蘭亭序的蘭亭,當時建造擬蘭亭的時候對面是一口井,在井上建造此亭,所以亭子名為“汲泉亭”,這是兩個亭子名字的來歷。因為御書樓不對游客開放,所以我們現在向左到百泉軒。

百泉軒因為他地處岳麓山清風峽谷口處溪泉薈萃之地而得名。百泉軒在古代使我們歷代山長住宿和辦公的地方,現在也是作為我們院長會見一些重要賓客的場所。百泉軒正堂懸掛“斯文一派”匾,意為:我們岳麓書院文化自成一派。百泉軒的對面是時務軒,時務軒是紀念事務學堂的,內有梁啟超親筆手寫:事務學堂舊址。時務軒旁邊我們看到的亭子里面有一塊“麓山寺碑”,它是公元730年,唐代湘籍書法家李邕撰寫的,因為此碑集書法、篆刻、文筆三絕,因而被世人稱為“三絕碑”。大家自由參觀時可以去拍照,現在我們往前走去教學齋。

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教學齋,其齋名源自《禮記》:建國居民,教學為先。我們這邊的教學齋和對面的半學齋在古代是學生們住宿的地方,類似于現在的宿舍,現在是作為書院旅游服務部和書院研究所所使用的。公元976年書院創建時,我們就有一個基本的教育規制:講于堂,習于齋。就是說平時講課在講堂而學生們自習是在齋舍,可以看得出來這個齋舍的重要性。在教學齋外面有一副對聯:業精于勤漫貪嬉戲思鴻鵠;學以致用莫把聰明付蠹蟲。意思比較簡單,這個蠹【du】蟲是一種啃書的蟲,諷刺那種死讀書的書呆子。我們走進去可以感覺這里面環境優美,空氣清香。前面是我們書院的編鐘展演館,編鐘是仿照1978年湖北隨縣戰國曾侯乙墓出土的編鐘仿制而成,大家可以自己進去參觀休息。

好了,我們往對面半學齋繼續參觀。半學齋在前面赫曦臺也講到,是我們現在書院陳列館包括歷史館和人才館。歷史館是介紹我們書院從唐代末期智睿二僧辦學到我們現在湖南大學的歷史沿革與發展的,人才館介紹我們書院在宋明清和近現代兩個時期所培養的一大批人才的介紹。因為里面都有詳細的文字介紹,我們講解時間也有限,所以大家可以自己參觀,之后可以出門往右去參觀文廟。

祝你們旅游愉快!謝謝!再見!

上一篇:綜合實踐活動開展范文下一篇:質控科年工作計劃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