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高等藝術院校后勤管理論文范文

2023-10-07

高等藝術院校后勤管理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新時代教育背景下高職院校傳統的教育管理手段缺乏創新性,普遍存在模式單一、管理集中、管理手段不夠先進等特點,這對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是一個不容小覷的阻礙因素,因此,高職院校需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管理創新,可通過結合當代社會的創業理念,為創新型高職人才的培養模式構建有效的管理路徑。

關鍵詞:社會創業視角;高職院校;管理模式創新;現狀;對策

作者簡介:許玲(1981-),女,南昌理工學院講師,泰國國立發展管理研究院管理學在讀博士,研究方向為工商管理。

基金項目:江西高校教學改革研究省級重點課題“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創業型人才培養路徑研究”(編號:JXJG-17-25-1),主持人:許玲。

我國傳統教育管理的單一模式已不能有效地對現代高職院校進行管理,為了深入挖掘有效的高職院校管理創新模式,高職院校需結合社會創業視角及其相關理念進行創新性管理研究。

一、高職院校管理創新的重要意義

高職院校作為培養社會創業人才的教育基地,應將傳統的管理方式結合現代化特點進行轉型并創新,在管理創新過程中,管理實踐技術與管理結構是最不可或缺的創新內容。管理創新實質是結合現代化條件開展的生產性活動,高職院校的管理創新研究目的在于提高院校辦學效益,培養應用型理實一體化高素質學生,高職院校的管理創新是有效的教育創新路徑,有助于推動學生就業發展[1]。新時代的高職院校發展逐漸趨向于現代化,社會創業視角下的高職院校管理創新為社會創業發展與社會企業提供了全新的理論模式[2],因此高職院校需要結合社會創新和發展趨勢尋找規律總結經驗,及時創新管理教育模式。

二、我國高職院校管理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傳統模式下的管理方式不利于高職院校管理,崗位過多、分散,產生的小集體過多,審批環節層層疊疊,在工作上容易造成指令傳達不明確和意見反饋不及時,在思考問題上考慮不周到,循規蹈矩,容易造成工作失誤,獎勵機制單一,沒有辦法調動工作積極性,這些都在不同的程度上使工作效率低下。

(一)管理理念與時代特點不同步

首先,表現為與市場需求脫軌。由于高職院校辦學目標是培養學生成為應用型專業人才,因此高職院校需要將市場與社會發展趨勢,作為課程安排、專業定位以及管理模式創新發展的重要考慮因素,充分結合社會環境和發展規律進行高職院校管理創新[3]。就目前來看,高職院校面對的就業與生源兩個市場,如果要想就業市場與生源市場都得到興旺發展,最重要的因素在于自身人力資源,而管理模式決定著人力資源的質量。然而與現實相反的是,盡管許多教師對市場重要性已有深刻的理解,但由于許多因素如課時安排、專業設置等方面的條件制約,在指導學生發展方面沒有很好地發揮市場導向作用,使得專業課程與實際社會需求脫軌,進而導致學生無法順利就業。

其次,高職院校對學生的教育管理過于注重管制而忽略服務?;谏鐣摌I視角來看高職院校對學生進行管理,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提高個人素養、強化專業知識,但由于許多高職院校辦學時間較長,對于傳統的觀念和教學模式進行徹底改革相對而言困難較大,因此在實際管理方面存在傳統觀念不能與時代環境和學生實際融合等問題,如高職院校教育管理通常以管制為表現形式,缺乏對學生思想上與學習上的引導服務,過于固守成規,不懂創新。

最后,高職院校缺乏過程管理意識。其原因在于管理者不夠重視對學生的實踐教育工作,僅是將理論知識和觀念一味地灌輸于學生,這是對提升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制約[4]。

(二)管理手段不夠現代化

第一,表現在規范性方面。缺乏規范性的管理手段是高職院校教育管理最大的缺陷所在,尤其體現于管理制度建設和執行的滯后。管理制度是高職院校管理工作開展的繩索,許多高職院校為了有個較整體的教育體制,在教師的職能與管理工作層面都有相應的制度,然而真正貫徹落實到位的卻甚少。例如某學院《學籍管理規定》中有一條明確寫明只有在輔導員或學生家長來教務處辦理異動手續之后學生才能離開學校,但事實是許多輔導員或家長在學生已經離開學校之后才來補辦異動手續。由此可見高職院校制定的規章制度只是表面條理[5],沒有嚴格按照所頒布的規章制度實行,執行力缺乏,不到位。

第二,表現在手段的靈活性方面。作為綜合性教育基地,高職院校需要結合院部和系部實際專業的分化情況進行教育規劃制定,但由于各學院有不同的院部分化,再加上不同的院校其地理位置也不盡相同,所以學生的質量和個性特點有著較大的差距。因此,高職院校展開教育和管理活動時需要根據學生專業、出生環境、家庭背景、生活城市、種族情況進行科學性的區分對待。以新疆學生作為案例,新疆學生常年的生活環境是干旱少雨,招收新疆學生進入高職院校時應充分考慮到學生可能對潮濕的環境較為不適,同時在短時間內新疆學生無法完全習慣其他地方的飲食、生活,使得剛進校門出現“被孤立”現象,為避免此類情況出現,高職院校應創新原有的管理模式。

(三)管理機制不健全

其一,表現在運行機制方面。高職院校的運行機制大致包括工作推進機制、監督反饋機制、決策機制、評價機制和調控機制等。但實際上,大多數院校為了方便各二級學院有一個統一的管理,是以建立統一的規章制度進行教育環節管理,例如高職院校行政部門管理人員在進行年終獎的核定時,通常采用的核定方式是根據行政部門核定的教師總人數和教師的論文發表情況、授課量、職稱職務情況進行衡量,而缺乏對教師實際崗位的難易程度和工作量的考量。高職院校管理機制的不健全很可能導致整個院校的管理出現“亂碼”,進而影響高職院校管理創新。

其二,體現在激勵機制方面。激勵機制是提高管理工作者和師資隊伍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目前高職院校激勵機制的建設不夠完善,基于社會創業視角的管理機制創新需要動員高職院校領導與全體師生,尤其是正處于轉型時期的高職院校,加強激勵機制的正確制定。

三、我國高職院校管理問題的歸因

(一)缺乏對管理重要性的認識

第一,高職院校管理人員水平高低起伏。從年齡視角來看,現階段高職院校行政管理工作者要么年逾半百要么“初出茅廬”,極少有而立之年的青年人[6];盡管年逾半百的資深管理人有著較豐富的經驗,但由于他們的觀念普遍較為墨守成規,缺乏創新思維,使得新時代高職院校管理方式得不到創新,而偏年輕的管理者雖然具備相應的創新能力,且專業知識充足,但缺乏管理經驗也是阻礙高職院校管理得到改善的因素。

第二,管理結構不夠合理。盡管新時代已然到來,但金字塔型的“集權結構”管理模式還主導著許多高職院校行政管理,該管理結構的權力過于集中,管理幅度小,層次繁多,不僅不能提高高職院校的管理水平,更甚者可能導致官僚作風的現象出現[7]。一般而言,“集權結構”的管理金字塔模式頂端站立的是高職院校領導班子,負責整個院校的行政工作和科學研究,具有充分的決策權和行使權,因此,領導班子的觀念直接決定著院校整體發展走向和管理水平,領導班子觀念稍有偏差,就意味著學院的發展有不利情況出現,因此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二)缺乏高職院校管理理論研究

自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期,戰略管理就已經出現,重點應用于商業領域,戰略管理的研究和思想構建與高職院校本身的定位有著很大的關聯,戰略管理思想能針對高職院校辦學目標和人才培養方向,并根據資源整合進行方案或目標的制定,關系到高職院校管理效率和人才培養質量。戰略管理的研究需要重點研究戰略制定和實踐,應充分保持這兩個部分是以平衡的狀態同步進行的。高職教育和院校管理本身就無法做到一夜間徹底轉變思維和方式,需要經歷研究和實踐過程制定有效的管理策略。

(三)缺乏與社會創業理念有機結合的思考

創新高職院校管理模式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構建符合當代學生個性化特點的管理環境,然而當前大多數高職院校管理模式和理念過于陳舊,缺乏與社會創業理念有機結合的思考,進而導致管理方式效率低下,無法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四、基于社會創業視角的高職院校管理模式創新策略

(一)構建與社會創業理念相結合的高職院校管理創新的基本框架

實際上,對高職院校當前的管理模式進行創新,指的是優化高職院?,F有的資源配備,以保證高職院校管理模式的層層效率,實現不同層次的管理目標。從管理內容的創新視角上來看,高職院校的管理創新不僅包括學校內部的管理創新,例如財務管理、人事管理、后勤管理、學生管理,還包含社會管理,是一種需要從管理方式、管理體制上得到創新的結構調整[8]?;诖?,結合社會創業理念構建符合高職院校管理創新的基本框架很有必要。

如上圖,核心部分是微觀層面的管理創新部分,該創新部分包括院校教學和社會組織的創新,微觀層次的管理創新是一種改革傳統高職院校管理模式的管理策略,突破了過去完全非盈利的辦學原則,提出高職院校的辦學理念須充分結合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雙平衡線,是高職院校站在社會創業視角下進行內部管理創新的核心目標[9]。此外,與學校達成合作協議的企業要積極給予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建議,為高職院校的管理創新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當然,以企業為基礎的社會創業觀點引領高職院校管理創新勢必涉及到高職院校的財務管理、人事管理、學生和后勤等管理一系列變化,以形成與社會創業理念同步的管理創新機制相配套[10]。

高職院校管理創新基本框架中的宏觀層面主要領導對象是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主導的高職院校教育和管理機制的創新包括實現政府和學校的分管機制,是給予高職院校更大的辦學自主權的體現,宏觀層面的管理創新意味著高職院校逐漸脫離行政化管理模式,使得高職院校的管理創新更具活力化和特色化。

(二)構建符合社會創業理念的制度化管理手段

高職院校制度化管理手段指的是建立完整有效的教育和管理規章制度,作用于創新高職院校管理手段,實現制度化,進而提高教育水平和人才質量?;诖?,規范的質量監管制度以及鮮明的人才培養制度需要得到建立健全,規范的質量監管制度有助于培養優質的創新型人才、維護校園的穩定發展;鮮明的人才培養制度制定首先需要調整專業,針對具有特色的有潛力的專業重點發展,加強該專業的完整性,為高職院校打造獨樹一幟的“品牌形象”,尤其需要注重公共課的辦學情況,不可盲目跟從其他院?;虮究圃盒5慕逃龣C制[11]。除此之外,針對各制度激勵機制和優化策略需要給予相應的創新,包括學生管理制度、人事分配制度、財務管理制度等,有助于提高學生與教師的積極性,進而為新時代環境下的學生提供優質的就業保障。

(三)創新符合社會創業理念的信息化管理方式

將信息化管理方式應用于高職院校教育管理中可通過這三點實施:首先,構建專屬本院校的信息化管理平臺?;谏鐣摌I視角的高職院校管理創新實則是對教學管理的創新,因此,需要基于院校教學定位思考進行信息化平臺管理模式建設;其次,構建專屬某系部或某專業的教學資源庫,需要根據專業特點打造完善的教學資源庫,包括多媒體課件、學習資源庫、授課視頻、教學實例庫等,致力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專業技能與創新意識[12];最后,建立專題網站,開拓管理知識的宣傳。該項目是針對高職院校管理者和師資隊伍執行的,各個部門需建立專屬本部門的專題網站,及時吸取學校最新消息,掌握學校思想動態和教育方向。

(四)創新高職院校管理人員的激勵機制

創新激勵機制包括內外部的機制創新,內部激勵機制是保證教學實現社會需求的前提條件;外部激勵機制主要制約的是有利益關系的對象,包括教師、學生、合作企業、甚至院校本身。首先是教師的激勵機制包括兼職與專職教師,高職院校教師激勵機制的優良程度決定著教師的晉升空間以及工作績效[13];其次是學生的激勵機制,學生來高職院校學習是付了學費的,在具備優質的教育管理制度下進行學習的學生獲得知識與能力的收獲是必然的;另外,企業與高職院校有著合作關系,企業的崗位需求和學生所受的教育有必然關系,培養學生的最終目標是使其能夠成為應用型人才,在企業中發揮個人特長。最后高職院校由于希望能夠提高自身水平、具備其他院校沒有的辦學特點,需要不斷的提升自我,進而提高競爭力。

如何建立“創新型”高職院校,需從構建管理創新的理念上著手,創新型管理方式的構建本質上是對現有的高職院校管理組織進行轉型,也是高職院校微觀層面的教學改革,為創建可持續的高職院校管理模式,需基于社會創業視角進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市場動態、社會需要的人才標準,進行針對性的管理模式創新。

參考文獻:

[1]王偉康.關于高等學校教學運作機制的構建問題[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15(6):9-11.

[2]馮晉樣.中外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比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25.

[3]芮杰明.超一流的智慧——現代企業管理的創新[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6:101-102.

[4]嚴中華.高職院校管理創新理論與實踐指南:基于校企雙主體教學企業構建與管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58-61.

[5]李兆敏.企業家驅動型管理創新過程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16:33-34.

[6]Birkinshaw J, Hame G, Mol M..Management innovation[J]. AiM WorkingPaper Series,2015(7):12-14.

[7]李曉光.質量管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73.

[8]楊德廣.高等教育管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210,262.

[9]黃崴.教育管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10]郭揚興.現代大學制度建設新取向[J].教育發展研究,2016(1):86.

[11]洪源渤.共同治理[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5.

[12]尹曉敏.利益相關者參與邏輯下的大學治理研究[J].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4:75.

[13]約翰·S·布魯貝克.高等教育哲學[M].王承緒,等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7.

高等藝術院校后勤管理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高等職業院校是實施高等職業教育的實體,是我國高等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高等職業院校辦學定位的科學與否,事關我國高等教育事業健康發展的大局。高等職業教育的屬性分析是高等職業院校辦學定位研究的邏輯起點,理解與把握好高等職業院校辦學定位的內涵是科學定位的基礎,高等職業院校只有在辦學的各個方面彰顯高等職業教育的本質屬性,才能全面實現其辦學定位,彰顯高等職業教育的本質屬性是實現高等職業院校辦學定位的路徑選擇。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院校;辦學定位

目前,高等職業院校辦學定位不清晰,盲目攀高,追求專升本。究其原因,除了提升辦學層次與辦學待遇實現正局級這些表象,深層次的是高等職業院校沒有認識到高等職業教育的本質屬性,沒有科學理解與把握其辦學定位的內涵,誤認為定位于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就低人一等,而要改變這種認識就得先科學認識高等職業教育的屬性及高等職業教育培養什么樣的人才開始,正確認識高等職業教育的屬性是其辦學定位研究的邏輯起點,高等職業院校在高等教育系統分類中的位置是其辦學定位的本質內涵,處理好辦學類型、辦學層次與辦學水平關系是把握高等職業院校辦學定位內涵的關鍵,在辦學過程中彰顯高等職業教育的本質屬性是實現其辦學定位的路徑選擇,也是能否實現其辦學定位的核心所在。

一、高等職業院校的辦學定位研究的邏輯起點:高等職業教育本質屬性分析

高等職業院校的辦學定位研究的邏輯起點是高職教育本質屬性的分析,高職教育本質屬性的分析是高等職業院校的辦學定位中一個最基本、最簡單的質的規定。高等職業教育的本質屬性是能夠決定所反映的高等職業教育之所以是高等職業教育的屬性,是與其他教育相區別的屬性??梢詮膬蓚€方面來分析高等職業教育的本質屬性:一個是與普通教育的區別分析來看;另一個是與初等、中等職業教育的區別來看。

(一)與普通高等教育比較分析高等職業教育的本質屬性

職業的本義是“操一技之長而借以求適當之生活”,高等職業教育是指在一定文化和專業基礎上給予受教育者從事某種職業所需的高等專門化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的比較,高職職業教育具有職業性、實用性與實踐性等三個本質屬性。

1.高等職業教育的職業性。職業教育的職業性是指職業教育培養生產、服務、技術、管理一線需要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應用性人才,注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具有以職業為導向、為就業服務的特點。高等職業教育不同于培養理論基礎較為深厚的學術研究和工程設計人才的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職業教育是一種培養以就業或轉業、提高為目標指向的專門人才教育,主要以學生的謀生就業為目的,是以某一或某一類職業為指向的教育,直接為生產與服務一線培養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屬于一種終結性教育。職業性是職業教育的本質屬性,背離了職業性、不具備職業性的“職業教育”將不能再發揮職業教育應有的功能,最終將走向異化與失真,而異化與失真的職業教育已發生質的變化,不再是本真意義上的職業教育,在高等職業院校的辦學過程中,背離了這一本質屬性的軌跡就說明高等職業院校所辦的就不再是高等職業教育。從此意義上說,職業性是職業教育的質的規定性,是職業教育活動區別與其他類型教育活動的本質規定。職業教育要準確及時反映和適應職業對人的知識、能力與素養的要求,要為個體進入工作崗位作一般性準備,要為個體從事哪種職業作具體性準備,要為職業地位和角色作準備?!奥殬I學校是專為畢業以后得飯碗的……職業教育是搶飯碗的教育”,職業教育是“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的教育,是為學生取得某種某種社會職業資格,為學生就業和走向勞動力市場打下堅實的基礎的教育,是培養職業人的教育。

2.高等職業教育的實用性。在職教史上,職業教育的實用性的基本內涵是教育與社會生活密切聯系,發展實業,造就農工商人才。職業教育培養的是實踐應用型專門人才,是各行各業所需的技術、管理人員、技術工人和城鄉勞動者,雖說其培養目標有相應的專業理論知識,但主要還是動手能力與和各行各業的專門操作技能。這一培養目標決定了職業教育內容的實用性,職業教育講有用之學,學有用之學,其教學必須與實踐緊密結合,而這一切都體現了職業教育的實用性?!敖逃瓘膶嵱枚?,也以實用為目的”,“一切教育無不以生活為指歸”。任何教育都具有實用性,不存在無實用性的教育,不同類型的教育的實用程度是不一樣的,有些教育的實用是直接的,有些教育的實用是間接的;有些教育的實用程度較高,有些教育的實用程度較低。相對于普通高等教育而言,普通高等教育更多的是間接實用,實用程度較低,而高等職業教育則是直接實用,實用程度較高。從職業教育的起源來說,職業教育就一直強調其實用,我國職業教育起源于清末民初的實業教育,實業教育是生利的教育,而不是分利的教育。因而,高等職業教育理應凸顯實用性,實用性是其固有的本質屬性之一,職業教育具有實用性。

3.高等職業教育的實踐性。職業教育的實踐性是指職業教育過程注重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注重實踐教育,強化技能訓練,培養職業能力。與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等職業教育與經濟聯系更為密切,直接面向企業一線與生產服務一線,其教育過程自然就需要與生產實踐結合得更緊密。高等職業教育是工業社會的產物,是一種工業教育,其經濟功能決定了它與企業、行業的關系最為密切,效果最為直接,作用最為明顯。高等職業教育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實施產教結合既是職業教育的本質特征,又是職業教育的特色體現;實施產教結合既是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成功經驗,又是國際社會職業教育發展的基本模式與發展趨勢。

(二)與初等中等職業教育比較來分析高等職業教育的本質屬性

從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歷程來看,職業教育具有層次性。清末的實業教育分設乙種、甲種實業學校。1922年學制中的職業教育系統有初等、中等與高等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一樣,職業教育也存在復雜的層次性。職業教育的層次一般可以分為初、中、高等三個層次,初級職業教育屬于職業意識層面的教育,是職業萌芽的教育;中級職業教育是完成義務教育后第一次教育分流進行的;而高等職業教育則是高中后進行的,屬于高等教育范疇的。與初等、中等職業教育比較而言,高等職業教育具有高等性這一個本質屬性。隨著社會的發展職業教育的層次逐漸高移,高等職業教育還會分化與發展成不同的層次的職業教育,理應也存在本科、碩士、博士層面的職業教育,從高等職業教育內部分化與發展來看,高等職業教育還具有層次性。

二、高等職業院校辦學定位的科學內涵:高等職業院校在高教系統中位置分析

(一)高等職業院校辦學定位內涵分析

高校辦學定位有宏觀、中觀、微觀定位,對高校發展最重要的是中觀定位,即高校在高教系統中的定位,其實質是高校系統的分層問題,主要體現在辦學的類型與層次上。在國際上,對高教系統的分層問題研究較為權威的是聯合國教科

文組織1997年制定的《國際教育標準分類法》,根據該分類法將高等教育(第三級教育)從低到高分為序號5(???、本科和碩士研究生段)和序號6(博士研究生)兩個等級(層次);序號5分為5A和5B。5A是理論型,按學科分設專業,相當于我國的普通高等教育;5B是實用性、技術型,相當于我國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按照《國際教育標準分類法》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屬于實用性、技術型的5B類教育。根據《國際教育標準分類法》,高等職業院校既可以是??茖哟蔚?,也可以是本科層次的,還可以是研究生層次的。在國內,早在1898年嚴復在《論治學與治事宜分二途》中認為,實用人才的培養與學術人才的培養應該用兩種不同的教育途徑,培養辦事之人不必皆由學。蔡元培用“治學”和“治術”來區別當時的兩類高校,認為“治學者可謂之大學,治術者可謂之高等專門學?!?。大學是培養學者,全面提高人的學術素養的,而高等專門學校是造就高等職業技術人才的?!皟烧哂行再|之別,而不必有年限與程度之差……以此等性質之差異,而一謂之‘大’,一謂之‘高,取其易于識別,無他意也”。王明倫把培養高等人才作為高等教育分類的依據,從現代社會生產的過程和目的方面,將高等人才分為將客觀規律轉化為科學原理的學術研究型人才、將科學原理轉化為工程方案或圖紙的工程設計型人才和將工程方案或圖紙轉化為產品、服務物質財富的技術應用型人才,與此對應高等教育就可以分為培養學術型人才的學術教育、培養工程型人才的工程教育與培養高技術人才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學術教育、工程教育、職業技術教育只是不同人才類型的教育,并不是層次高低的教育。

(二)高等職業院辦學定位內涵把握

在認識高等職業院校辦學定位的科學內涵,即在高教系統中的位置后,還有必須需要處理好高等職業院校的辦學類型、辦學層次與辦學水平之間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深入科學認識高等職業院校的辦學定位。在現代社會中,國民教育體系是由正規學校構成的國民基本教育制度和體系,一般包括學前教育、小學教育、初中教育、高中階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層次,類型分為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梢?,職業教育是一種教育類型,不是一個教育層次,更不是一種低水平的教育。職業教育是基于職業能力,以市場需求為主線、以就業為導向的一種教育類型,不是短學制、低級教育的概念,不能停留在本科教育之下層次,更不是低水平教育的代名詞。辦學類型是根據不同分類依據或分類標準將教育分成的不同的類別,它反映教育系統內教育的分工和協作關系。辦學層次主要指人才培養的層次。辦學水平是指教育在同類型、同層次教育所構成的群體中所達到的高度,是在同類同層次學校之間的比較,不同類型不同層次學校之間不具有可比性,在同類同層次中有特色、效果好,就是高水平的教育,就是一流的教育。高等職業院校只要在同類型同層次中有特色、效果好,就是高水平的高等職業教育,就是一流的高等職業教育。

三、實現高等職業學院辦學定位的路徑:彰顯本質屬性

彰顯高等職業院校的本質屬性是實現其辦學定位的路徑選擇,也是能否實現其辦學定位的關鍵所在。職業性、實用性、實踐性與高等性是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本質屬性,彰顯其本質屬性是辦好高等職業院校的核心所在。否則,高等職業院校不再實施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脫離高等職業教育的軌道,無法實現高等職業院校的固有功能,辦學定位將會錯位,甚至失位,不能培養出高等職業技術應用型人才。高等職業院校需要在各個方面彰顯這些屬性,職業性主要體現在專業設置上,實用性主要體現在課程設置上,實踐性則主要體現在人才培養模式上,高等性主要表現在人才培養的規格與素質方面。

(一)按照社會需求靈活設置專業,凸顯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職業性

高等職業教育是根據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的實際需要培養既有一定專業理論知識,又有較強實踐能力的實用性人才。其專業是與職業群對口的職業型專業,專業設置與就業緊密結合。因而,高等職業院校的專業不能僅維護學科體系的完整性設置,要針對職業崗位或崗位群來設置,要以市場為導向,面向行業經濟發展與區域地方經濟發展,根據職業發展與職業能力發展的需求動態設置與調整專業。強調專業的應用性、技能性,克服一般學科專業單一、基礎較差等問題。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發現新學科與交叉性學科設置適當的專業,以增強專業設置的社會適應性,按照社會需求靈活設置專業,凸顯高等職業教育的職業性。

(二)以職業和工作過程為導向設置課程,突出高等職業教育的實用性

課程設置應以職業和工作過程為導向,要適應社會和企業需要,要著眼于學生的就業與創新能力,要根據所從事的職業能力要求來確定,所有課程均要為培養能力服務。高等職業院校指向具體職業或職業群,實用性、技術性、指向具體職業的是衡量高等職業院校是否設置該門課程的主要依據與標準之一。高等職業院校的課程設置以職業需求來展開,職業需要什么內容就加什么內容,職業需求什么課程就開設什么課程。其課程設置強調理論知識夠用為好,理論課程服務于實踐課程,而不像普通高校那樣實踐課程服務于理論課程。

(三)實行產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彰顯高等職業教育的實踐性

高等職業院校必須“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相結合的改革發展之路”,其教學以服務于職業所需的知識能力為主線的,以一線生產的實際需要的實際人才為核心目標,在能力培養中特別突出對基本知識的熟練掌握和靈活應用,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強調實際動手操作能力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培養,強調實踐性、參與性和體驗性的教學目標的實現。要學以致用,要圍繞著一線生產的實際需要設計的教學內容,要提高職業工作能力需求構建的教學內容。教學過程要與實際職業崗位工作過程相銜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構建基本技能訓練、專業技能訓練與崗位綜合訓練相結合的實踐教育教學體系。人才培養要與生產實際密切結合,重視課程設計、實習和實訓等教學環節。強調產學的結合,可以一面在學校學習,一面在企業工作,工學結合,半工半學。要采用產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以彰顯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實踐性,產學結合也是實現高等職業技術院校人才培養的根本途徑。

(四)培養規格與素質要有一定的綜合性與復合性,以實現高等職業教育的高等性

高等職業教育的高等性主要應體現在高等職業院校的培養人才的規格和素質方面,培養的人才必須具備與高等教育相適應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論,掌握相應的新思想、新知識與新技術,必須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具備較強的知識應用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工作問題的能力,是具有一定技術含量的綜合型專業人才與復合型專業人才。同時,教學內容要有一定的前瞻性,也應有一些“高深學問”的研究,因為不同類型的高等教育其“高深學問”的研究與追求旨趣是不同的。高等職業院校是實施高等職業教育的實體,是我國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等職業教育是高層次的職業教育,屬于高等教育范疇,已經成為高教界的共識。高等職業教育不是低水平教育的代名詞,定位于高等職業院校有一定的理論依據,高等職業院校要科學合理定位,安于辦高等職業教育。

高等藝術院校后勤管理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文章針對我國高校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培養中缺乏專業特色的現狀,結合我國發展建設中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的形勢,提出了高等院校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評價指標體系,使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能夠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受到社會歡迎。

[關鍵詞]工商管理專業學生;自主創新能力培養;評價指標體系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強調“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和就業指導服務,把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中求針對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了明確的改革要求。由此,高校探索新的創新機制與培養模式,培養具有創新精神與意識的人才,是現階段高等學校面臨的戰略任務。而目前在全國的本科專業中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缺乏特色,構建出工商管理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學生創新直接關系到否能夠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受到社會歡迎。

一、評價指標的構建

建立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是整個創新能力評價工作的核心和評價目標實現的關鍵。本文通過利用數據庫和大量書籍、雜志、網站等資源,查閱了國內外有關學術文獻及資料,收集了一系列創新能力的評價指標。接下來又通過專家訪談和查閱相關資料,首先確定了四個基本維度,并將以上指標進行分類整理,保證指標之間的相互關聯和邏輯聯系。由此確定了以創新學習能力、創新知識基礎、創新思維能力、創新技能四個基本維度作為一級指標,以指標統計中出現頻率超過5次的創新思維等28個指標作為二級指標的三級評價體系,初步構建了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各指標分析如下。

1、創新學習能力。創新學習能力是評價創新能力的前提條件指標,該項指標可以用發現問題能力、信息檢索能力、知識更新能力、標新立異能力四個二級指標來反映。

2、創新知識基礎。創新知識基礎指標可以用基礎知識水平、專業知識水平、交叉知識水平、創新知識水平四個二級指標來反映,它是創新能力評價的保障條件指標。

3、創新思維能力。該指標可以用直覺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創新想象能力、批判思維能力四個二級指標來反映。

4、創新技能。創新技能由創新活動成果、課題獨特水平、課程設計質量、畢業論文質量四個二級指標來反應。

二、評價指標權重的確定

只有對各級指標賦予一定的權重,才能真正發揮指標體系的作用。本文采用層次分析法進行。采用專家打分法對教育學、心理學、行為學等專業領域內的十位專家進行了問卷調查,通過兩兩比較和對結果匯總分析后得到以下判斷矩陣。

表1 創新能力判斷矩陣

依照表1,依次得出以下四個矩陣

判斷矩陣最大特征根及其對應向量的求法,矩陣每一列歸一化,對歸一化的矩陣按行求和,再歸一化處理,計算特征值。拿創新能力判斷矩陣為例,其他的創新學習能力、創新知識基礎、創新思維能力、創新技能都按此算法得出以下指標權重,如表2。

表2 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權重表

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創新能力評價研究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隨著我國社會需求、教育環境的不斷發展變化,必定會出現一些新的情況,此時需要對一些評價指標做一定程度的修改,需要我們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劉巧芝.創新實踐對大學生創新素質影響的調查與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2(02)

高等藝術院校后勤管理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目前高等職業院校面臨著本科教育所帶來的嚴峻的生存壓力,如何強化自身優勢,做好學生管理的工作至關重要,在新形勢下,這就要求學生管理的工作得到一定的加強。本文在這樣的背景下,從學生管理的角度,根據目前學生管理工作的現狀以及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的特點,提出了新形勢下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管理的一些新思路。

關鍵詞:高職教育;學生管理;以生為本

隨著信息時代的步伐加快,各行各業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高等職業院校也是在本科教育的巨大壓力下不斷地前進。新時代、新形式的條件下,給高等職業院校帶來良好的機遇的同時,同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因此,高等職業院校的教育也應該在新的形勢下與時俱進,根據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制定人才培養計劃,為社會培養和輸送滿意的人才。本文針對高等職業院校目前的學生管理工作的現狀以及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的特點,調整學生管理的模式,探索適合我國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為社會提供更多更好的人才。

1 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管理的現狀

1.1 重管理,輕服務

學生管理不僅包括對學生的管理,還包括對學生的服務。但是,在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管理的實際過程中,往往忽視了服務學生這方面,單純只是停留在管住學生這一層面。這樣的情況下,教師與學生容易只是形成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關系,學生被要求無條件地服從學校的管理,正處青春期的學生心理以及身心的發展不僅得不到必要的引導,反而受到了一定的束縛,容易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

1.2 重分數輕能力

“高分低能”的現象在各種院校中都有出現,由于我國教育在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轉變中,并沒有完全拋棄應試教育。相反地,應試教育中傳統的能力評價方式依然盛行,在一定的程度上束縛現在學生的自我發展, 容易造成學生管理模式中出現“重分數,輕能力”的現象。導致學生發展不均衡,潛在優勢得不到更好地發揮。

1.3 教育隊伍建設不能夠適應新形勢

目前,隨著學生數量的增多,從事學生管理工作的教育隊伍也越來越多,但是,在整個教育隊伍的整體素質水平還不能完全適應新時期新形勢下的需求,尤其是一些老教育,在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轉變中很難適應,使得現有的學生管理工作參差不齊,不能有效地開展和實施各項學生管理工作。

2 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的特點

2.1 學生基礎弱,自學能力差

由于國家教育結構的調整,高校不斷地擴招,民辦教育也在不斷地興起,高等職業院校為了自身的發展,也在不斷地進行擴招,因此,生源的質量普遍下降,學生的綜合素質比較地,文化基礎比較差,學生整體素質和能力參差不齊,對學習沒有太多興趣,缺乏自我學習的能力和主動學歷的愿望。

2.2 個性鮮明,自我意識強,缺乏獨立性

目前,高等職業院校的在校學生,大多是90后,他們的成長正處于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家庭情況一般都比較好。由于社會環境以及家庭環境的影響,容易形成個性張揚,自我意識強烈的精神品質。但是,與此同時,他們由于對父母過多的依賴,有導致他們缺乏足夠的獨立性。

2.3 情緒調節能力差,容易波動

由于傳統思想的影響,家長以及社會對高等職業院校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偏見,認為高等職業院校不是什么正規的好學校,不能培養出很好的人才,這些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的心里,使他們形成了一定的心里壓力。因此,學生在激烈的競爭中找不到平衡點,容易產生壓抑,造成心理扭曲,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甚至會有暴力傾向。

3 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管理的新思路

3.1 “以生為本”模式

推行“以生為本”的學生管理模式,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在學生管理的工作中服務學生的意識培養,積極引導學生對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盡可能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使其自身優勢得到更好的發揮。具體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首先,樹立“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把學生作為教育工作的主體和中心,將學生管理工作從“重管理輕服務”逐漸轉變到“服務為主管理為輔”的模式,實現“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教育宗旨。

其次,營造“以生為本”的校園環境。校園是學生生活、學習的主要環境,高等職業院校應該加強對校園硬件實施的完善,呈現人性化的特點。此外,還應該注重軟件設備的建設,在校園開展各項文化娛樂等活動,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使得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的發展。

再次,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在學生管理的工作中教師不僅要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和日常管理,還要注重以理服人、以德服人,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的過程中,真正關心學生、尊重學生、服務學生,構建和諧美好的師生關系。

最后,加強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以及自我服務的意識?!耙陨鸀楸尽钡膶W生管理模式中,還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重視學生的自我提高,積極引導學生參加各項校內外的文娛活動,使其綜合素質不斷提高。

3.2 “學長制”管理模式

“學長制”管理模式在學生工作的過程中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減少教師的工作量,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是一種比較全面可行的管理模式。為了使“學長制”管理模式真正為學生服務,應該注重以下幾點:

首先,完善“學長制”管理模式的制度建設。目前,我國的“學長制”管理模式尚處于發展的狀態,相關的制度建設還不夠完善,對于聘用條件、工作職責等都處于正在完善中。因此,為了把學生自主管理服務的工作作為學生管理工作的重心,應該制定和完善“學長制”管理模式的相關制度。

其次,嚴格規范“學長制”管理模式的選聘程序。在不同專業中,選撥優秀的學長,應該通過嚴格正規公平公正的渠道進行選拔,在進行相關的培訓等方可成為學長,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最后,加強對學長的教育培訓。學長并非老師,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距,為了使學長更好地發揮其作用,應該根據學長自身的特點和專業的特點,以及工作的需要進行相關專業的培訓,確保學長能夠順利地開展學生管理的工作,更好地為學生服務。

3.3 “法制化”模式

“法制化”模式是針對目前高等院校中學生的法制觀念普遍低下的情況提出來的。首先,這種模式更多的是一種思維的轉變,主要是引導學生管理工作人員在面對各種問題的時候,樹立“法制化”的管理意識,按照法律的規定來進行解決,推動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管理的法治化進程。其次,各個高等職業院校應該營造法制化的與人環境,將學生法制教育融合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有的放矢地開展。最后,打造法制化的學生管理工作團隊,在新形勢下學生管理工作者應該主動轉變舊觀念,理性客觀地對待新形勢下學生的思想發展,更好地開展學生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 周遠航.以人為本構建和諧高校學生管理模式[J].北方文學,2012(7)

2 王靜.中國高校學生管理模式的歷史考察[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12(4)

(責任編輯 舒丹丹)

高等藝術院校后勤管理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 高等院校學籍管理信息系統是典型的管理信息系統(MIS),是根據普通高等校學籍管理的實際情況而設計的一套應用軟件,其開發主要包括系統前端的應用程序的開發以及系統后臺的數據庫建立和維護兩個方面。該系統的具有界面直觀易操作,后臺數據庫安全和可擴展等優點。采用VB6.0作為開發語言,用SQL作為它的后臺數據庫。介紹高等院校學籍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與開發過程。

關鍵詞: 學籍管理;信息系統;VB6.0;SQL

隨著社會的發展,高等院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學生數量急劇增加,有關學生的各種信息成幾何倍數增長。從這些學生信息中提取相關信息來反映統計教學情況是教學活動對我們提出的要求。傳統的手工管理方式不僅勞動強度高、操作速度慢而且容易發生統計錯誤、數據丟失的現象,已不能適應新的形勢需要,因此迫使我們對傳統學籍管理進行改革。使用計算機手段來進行傳統手工管理方式的改革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因為,計算機的特點就是高速,方便,快捷所以通過計算機可以更好的完成各項工作。特別是在信息化聯網之后,信息在網上可以實現共享,傳遞,使得工作者可以避免重復勞動。

1 研究背景

1.1 問題來源

學籍管理對于一個學校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它在高等院校的日常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時也是對學校進行科學管理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偟膩碚f,學籍管理是一個多系列、多因素、多層次的動態管理過程,涉及每一位在校學生和從學校畢業的學生。高等院校學籍管理的特點是:工作量大,任務繁重,工作環節多。長期來,人們都在使用傳統人工管理方式來做管理學生的工資,而手工管理存在著許多缺點,例如:保密性差、工作者工作效率低而勞動強度大等,另外隨著時間的增長,將有大量的文件和數據冗余,這就使得在數據庫中查找、和更新數據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并且還要對數據庫進行維護工作。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用計算機來作學生的學籍管理工作比傳統的人工管理更能體現存儲量大、成本低、壽命長、查詢快捷、效率高、保密性好和安全性高等優點;同時更便于管理和操作。針對上述問題,開發新的學生學籍管理系統,實現高校教務管理工作的現代化和網絡化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有效途徑。

1.2 主要研究內容

根據學校學籍管理所涉及的方面,工作人員可以在學籍管理系統中完成幾乎所有的學籍管理工作,從而大大提高了其工作的效率;另外班主任和學生也可以通過網絡進入系統,并借助此系統很方便地了解自己所需要的各種信息,使教務管理工作和學生管理工作在學生信息實現共享的基礎上達到一致。更重要的是學籍管理系統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和實用性,在以學生為主體的高等院校中,它為整個學校的信息化辦公以及信息管理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并且使學生的學籍管理更加規范化。高等院校學籍系統的目標就是要實現一個人性化界面的學籍管理系統,讓教師通過網絡可以實現成績的查詢,修改,學生學籍的查詢,讓學生通過網絡可以實現學生學籍、成績的查詢等操作。但是如果要對學生學籍進行修改,添加和刪除等操作必須用管理員密碼登陸;若以其他人員身份進入系統,則只可以進行瀏覽、查詢、檢索和排序等常規操作。

高等學院學籍管理系統的功能模塊包括:學籍變更的管理、學生成績管理、學生獲獎學金情況的管理、獎懲情況的管理、學生證的管理,和對這些學生信息數據的統計、分析。操作人員只需要輸入一些簡單的漢字、數字,本系統就能夠十分快捷準確的給予其所需要的各種信息數據。

2 學籍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

2.1 系統設計原則及其特點

系統總體設計應當根據系統工程的設計思想,而本此研究的高等院校學籍管理信息系統是以計算機以及信息化的高度發展作為主要基礎,通過網絡信息共享的方式對學生信息數據進行管理,使得操作者通過瀏覽器查看有關學生及學生所處學院的情況變得異常簡便。因為要通過計算機網絡,而安全問題一直是網絡中信息共享要解決的首要問題。為解決網絡安全問題,在本系統中采用二級安全保障體制,其中:第一級安全保護是依賴于網絡本身所提供的安全保障,網絡對用戶有一個使用權限的規定,而第二級的安全保護則是在學籍管理信息系統的程序設計模塊中設置密碼,通過密碼的控制功能對各個用戶的使用權限加以限制。為了保證數據的權威性和信息的安全性,對于網上信息的使用權限和責任作出規定。本系統的特點包括:實用性強、安全性強、系統的運行速度快、系統使用靈活以及在網上可以實現信息的共享性。

2.2 系統結構設計

以VisualBasic6.0作為開發語言,用SQL作為它的后臺數據庫開發工具并結合關系型數據模型即可開發出一套功能齊全,靈活適用的學生學籍管理信息系統。根據系統構建的目標,按照結構化系統分析與設計的思路,高等院校學籍管理信息系統可分為六個模塊,分別為:1)學生檔案管理系統;2)學生成績管理系統;3)學籍管理系統;4)教學管理系統;5)畢業生管理系統;6)系統管理系統。整個系統總體結構圖如圖1所示:

圖1學籍管理信息系統的總體結構

3 數據庫設計

高等學院學籍管理信息系統的后臺服務器(Server)端用數據庫軟件SQLserver來開發和管理而前臺客戶(Client)端用則用了VisualBasic6.0

軟件開發環境實現界面操作和與后臺數據庫連接的操作。系統涉及到多張數據庫表,并且多張數據庫表之間的存在關聯關系。在進行數據庫中各個表的結構設計時考慮到數據的有效性及規則性等各種設置,避免了以后對各個數據庫表的重復操作和錯誤操作。以幾個數據表的邏輯結構為例:

1)用戶信息表:user

2)學生基本信息表:student

3)班級信息表:class

4)成績信息表:score

4 結束語

高等學院學籍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可以減少手工操作過程的失誤,避免舞弊現象,提高工作效率,使學籍管理更完善,為數據查詢提供準確數據;對學生檔案的管理更方便;提供統計功能。所以本系統具有一定的實用性,有利于利于高校的監督與決策,最終全面提高管理水平。由于本系統調試時間非常短暫,所以要將系統功能做的非常完善是不太可能的,所以該系統只是實現了部分系統功能,因此系統要完善還需要做進一步的整理和充實工作。隨著時間的增長,大部分的數據將會錄入到系統數據庫中,伴隨著本系統的不斷改進,一定能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

參考文獻:

[1]羅斌,Delphifor.Net[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6.

[2]黃立新,某校學生學籍管理系統的設計開發方案[J].電力學報,2006,(03).

[3]ITU-T Recommendation G.8080/Y.1304(2006),Architecture for the automatic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s(ASON)[S].

[4][美]KEVINLONEY,MARLENE THERIALLT.ORACLE8I數據庫管理員手冊[M].李季松、周保太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

作者簡介:

梁德華,男,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異構數據庫集成、查詢優化處理。

高等藝術院校后勤管理論文范文第6篇

教學過程包括教與學兩方面, 職業教育對教師素質的要求通常是很高的, 教師既要熟悉理論, 又要精通技能, 還負有職業道德教育的責任。所以說, 教師素質高低決定了技能應用性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好壞。如何造就高素質的職業教育教師隊伍, 是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首要任務。努力造就一支具有良好政治、業務素質以及結構合理、高效精干、理論和技能功底厚實的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隊伍, 促進優秀中青年人才脫穎而出, 是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目標, 也是確保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在基本條件中, 除要求滿足思想政治、學歷職稱、年齡、身體健康狀況的基本條件以外, 從技能和理論兩方面作出明確要求:首先, 專業技術教師應具有較高的生產、技術的實踐能力和管理能力, 獲得所從事專業中級以上職業資格證書;其次, 長期從事教學工作, 系統地承擔過兩門主干課程的講授工作, 其中一門為基礎課或專業基礎課, 達到學院規定的教學工作量定額并且教學考核優良?;拘纬筛偁幖顧C制, 有利于高素質教師隊伍的培養。在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隊伍建設中, 也突出了“雙師型”教師的培養。但要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數量較多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還需要加大培養力度, 為提高教師“雙師”素質創造一切可能的條件。鼓勵教師報考職業資格證書和鑒定考評員資格證書。勞動準入制度逐步實施后, 職業教育和培訓必須加強“雙證”書教育。

2 產學研相結合, 以教學研究促進教學改革

職業教育教師的專業素質 (包括理論和技能) 的提高, 必須加強產學研結合。在產學研過程中, 能夠學習到具體生產工藝過程、技術訣竅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職業學院須成立產學研領導小組, 確定產學研基地。一方面, 通過產學合作辦學, 校企雙方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 共同進行教材和課程建設。另一方面, 校企合作通過科技攻關和科技產品研發, 促使教師鉆研業務, 提高專業技術水平, 為技能實訓課教學提供更好更生動的素材。要想搞好教學改革, 就必須切實開展教學研究。教師教學水平在教研活動中不斷提高, 對保證教學質量有重要作用。教學研究形式和內容較多, 內蒙古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主要是將教學研究落實到基層辦學單位, 落實到教師, 教師人人要參加教學研究。同時加大教研投入, 推動教學改革, 提高教學質量。教研室是組織教學工作, 進行教學改革和提高教師業務水平的的基層組織, 也是教學研究活動的主體。針對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和規律, 探討和研究教育方法和教學手段;組織教師開展評教、評學活動;開展教育、科學研究, 積極組織教師撰寫教學研究論文和體會, 承擔研究項目;組織教師參加學術交流活動, 了解教學與科研動向及信息;開設相關知識講座, 拓寬學生知識面。實踐證明, 教研室教研活動開展得越好, 教學改革思路越明確, 教師水平提高得越快, 教學質量就越有保證。

3 強化培養實踐能力, 堅持教學督導制度建設

對于職業教育來說, 在整個課程體系中, 應重點建設那些對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培養提高起關鍵或重要作用的課程;在教學思想、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面要進行改革;在教學基礎條件和教學管理等方面, 要投入更多的資金和人力、精力, 才能培養出高質量的技能應用性人才。強化技能教育是職業技術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 而技能培養主要是在實訓基地完成的, 因而必須加強實訓基地建設, 以確保職業技術人才的培養質量。依托企業高起點建設校內實訓基地, 校外實訓基地建設以大城市、科技含量高和管理先進的單位為重點。經過多年來的滾動發展, 校內實訓基地與學院總體發展規劃和所設專業教學科研的實際需要相適應, 集適應性、先進性、仿真性、技術性、綜合性、開放性于一身, 在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應用性人才方面, 將會發揮重要作用。適時變換教學督導形式, 發揮督導最佳效果。按照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管理要求, 高等院??蓪嵭薪虒W督導制。但任何一種制度都不可能一陳不變, 時間久了, 老制度就會失效, 這時必須以新制度取而代之, 教學督導制也不例外。實踐證明, 適時變換教學督導形式, 可發揮教學督導的最佳效果。

4 嚴格教學考核, 實行責任制度

在學校內部, 教學考核一般包括對教師的教學考核, 其中以生評教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考核手段。實行嚴格的教學考核, 促使每一位教師、基層教學管理部門重視教學, 投入教學與教學管理, 增強責任意識, 對于保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實現技能應用性人才培養目標等意義重大??己朔椒ú捎媒虅仗幦粘?己伺c院教學工作委員會定期考核相結合的辦法進行。首先由各系 (部) 自評, 對照考核標準對本系部教學工作進行總結, 形成書面材料報教務處。教務處形成的初步評價結論, 然后進行系 (部) 互評, 院組織總結交流會, 各系 (部) 匯報交流教學工作情況, 并進行互評、打分。在以上工作基礎上排出優秀教學單位名次, 提出獎勵范圍和獎勵標準, 報院長辦公會審批。整個工作公正、公開、公平。教師考核作為年度評優、專業技術職務聘用的重要依據, 突出“以生評教”的比重, 更能體現出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要求各單位必須根據本單位教師考核情況排出名次。并且執行考核結果與工資掛鉤的辦法, 高職低聘者, 待遇同降。對教師的教學進行嚴格考核, 教師增加了緊迫感, 投入教學的精力明顯加大, 教學質量明顯提高。

學院本著對教師負責、對學生負責的原則, 狠抓日常教學質量檢查, 加大教學質量監控力度, 并與課時補貼掛鉤。教學質量檢查采取集中檢查、個別抽查、隨堂聽課、召開學員座談會等形式, 認真記錄檢查結果, 作為教師教學考核的依據。每期結業考試都是實行“教學與出卷、教學與閱卷、教學與考核”三分離, 由于教師認真執行了有關日常教學質量檢查的有關規定, 學員結業考試合格率都超過91%, 保證了教學質量。形成了教學管理、教學過程和學習過程的互遞信息、共同提高的新局面, 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5 結語

教學質量是職業教育的生命線。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 必須在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基礎上, 以教學改革為中心, 以教學基本建設為重點, 以突出技能教育為主線, 加強教育教學質量的保障和監控工作。要想搞好職業教育工作, 必須按照職業教育的規律和特點, 共同探討符合國情和校情的職業教育教學質量保障與監控機智, 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這是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前提。

摘要: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學管理工作不同于普通大學, 職業院校管理必須把骨干教師隊伍建設和多渠道培養“雙師型”教師的工作結合起來, 以加強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強化教研室教研活動和教師教科研工作, 以促進教學改革和提高教師整體水平;以重點課程和高起點實訓基地建設, 來保證實踐教學質量。

上一篇:室內設計創新發展探究論文范文下一篇:中美貿易戰之我見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