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高等學校畢業論文范文

2023-04-10

高等學校畢業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高?!W生管理 體系 層次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高校傳統的學生管理體系正在發生一系列深刻變化,現代大學制度的理念在高校中得到了較好體現,民主管理、依法治校、教授治學、學術自由的文化氛圍越來越濃,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也經歷了一個不斷探索、創新、發展的過程,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面對社會環境和經濟環境的變化,以及學校辦學規模的擴大、生源結構多樣化、教育收費、學生的價值取向、心理、家庭經濟狀況、就業等情況的變化,高校原有的學生管理體系顯得不能完全適應,出現了如學生網癮、晚歸、校外住宿、考試作弊嚴重、安全穩定等一系列問題,究其原因,既有客觀方面的因素,也有主觀方面的因素。從高校內部來講,需要思考的是高校應該健全—個什么樣的學生管理工作系統?這一系統內部各主體的功能和職責應如何發揮?各主體之間協調與配合應如何加強?進而推進高校學生工作的有效運行。

一、學校層次

決策的成功是最大的成功,決策的失誤是最大的失誤。在高校學生管理體系中,學校是學生管理體系中具有整體性、戰略性的一個主體,是學生管理體系中的宏觀層次。其決策主要通過學校黨委會、校長辦公會、校學生工作會等方式形成決策。從一定程度上講,高校學生管理的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校級層面的決策。從目前高校學生管理的情況來看,學校決策的主要內容是建立科學規范的學生管理體制和機制。—所學校的學生管理工作是否高效,特色是否突出,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是否科學,是否符合實際,是否能激發人的主動性和能動性。規范有序、關系暢通、注重人本精神、凸顯現代大學制度的學生管理體制和機制,不僅可以營造高雅濃厚的校園文化,造就在知識、人格、內心世界方面都比較完美的人,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管理隊伍的熱情和主動性,確保學生工作的有效開展,進而推動學校和諧穩定發展。反之,不僅會影響學生的素質,還會損害學校的管理水平和形象。

二、職能部門層次

職能部門是高校學生管理體系中的第二個主體,具體包括高校的學生(處)工作處、校團委、后勤集團等相關部門。這一層次是高校學生管理的中觀層次,具有承上啟下的紐帶作用,其主要職責是組織各學院貫徹落實各項規章制度,檢查督促其制度的實施,職能部門與學院、學院與學院之間的協調,以及校級層面各種活動的組織開展。如果這一主體運行不佳,責任不明確,關系不協調,溝通不到位,學生管理就會陷入混亂狀態,從而影響到學生管理工作的正常運行。

在管理中,職能部門尤其需要注意三個方面的工作。第一,要在明確分工的基礎上加強配合協調。有分工無配合和有配合無分工都會造成政出多門的現象發生,學院開展工作無所適從,管理效益降低。第二,作為職能部門,一方面要貫徹好、落實好各項學生管理的規章制度,并保證其正確執行,另一方面要加強制度執行過程中的指導和監督,對制度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偏差應及時糾正,對不符合實際的制度要及時修改和調整,對做得好的典型要及時吸收和推廣,對學院和學生反映強烈的問題要及時解決,對出現的新問題要及時研究,從而形成一套科學、良性的制度體系。第三,考慮到職能部門的工作性質既有別于政府行政部門的特殊性,又有與其相同的一般性,因此,健全服務體系、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水平、注重人本管理、是各職能部門做好學生管理工作的前提。

在制度落實、日常管理等諸多方面,職能部門要多視角思考問題和處理問題,既要站在維護學校穩定和發展的大局上,又要考慮到學院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接受程度;既要統籌兼顧,科學謀劃,創新管理,又要實事求是,加強調研,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思想僵化,按部就班,不調查研究,以部門利益為中心,各自為政,不注意協調配和,不主動發現、分析、解決問題,而是待問題出現后才消極、被動地去處理,其結果是表面上問題解決了,但由于影響這些問題的因素沒有消除,最終將造成問題反復出現,并形成惡性循環。

較過去相比,當前高校內部學生管理工作出現重心向學院下移現象。從管理學視角看,其目的主要是考慮學院與學生聯系較為密切,重心下移可提高學生管理工作的針對性和及時性,充分發揮學院和師生的主動性。但問題是工作重心下移后,其責任與權力、激勵與約束并不一致,學院承擔的是更多的責任,而一些關鍵性的工作如人事權、分配權、財權等仍保留在學?;蛘呗毮懿块T,其結果是院級層面工作量增大,難度加大,制度難于落實,嚴重影響學生管理工作的正常運轉。

三、學院層次

學院是學生管理體系中的第三個主體,是學生工作的具體組織者和學校各項規章制度的執行者,在學生管理中具有職能部門無法替代的作用。從全國情況來看,目前高校中院級學生管理的機構、人員、方式基本一致,機構有學院基層組織(院黨委、院黨總支)、院團委、院學生會等;人員主要由專職和兼職組成;方式基本都是以學院為單位進行管理。面對新形勢,學院在學生管理工作中,應著重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強思想教育。思想決定行動,無論是學院管理、班主任管理還是學生自我管理,首先要從做好人的思想工作人手。在工作中,要遵循人本理念,尊重學生,關心、愛護學生,充分信任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和調動學生自我管理的作用。第二,抓隊伍建設。學生工作做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工作隊伍的素質、責任心和工作狀態。在院級層面,建立以“學院團委書記、輔導員、班主任、學生會骨干”為主體的四支隊伍是做好學生管理工作的關鍵。第三,培養學生主體意識。在學院管理過程中,要改變傳統那種學院主動、教師主動、學生被動的管理方法,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功能。第四,規范管理。作為院級層面,要在執行好國家和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的前提下,積極探索、創新符合本院學科專業特點的學生管理制度;既要嚴格制度的執行,又要考慮到學生是受教育者,突出人性化管理,做到以人為本。對于違紀學生要以批評教育為主,不能歧視,更不能簡單地推出校門,推向社會。第五,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目前在學生工作中,普遍存在著輔導員與輔導員、班主任與任課教師、班主任與科研人員在投入與產出方面的比較,從目前情況看,高校學生工作屬于高風險職業,一旦學生出事,他們不僅要面臨著處理、承擔責任等約束,還要耗費大量的休息時間和精力。此外,學生工作者在職稱評定、報酬等方面與上課教師相比存在較大反差,在待遇、報酬、認可度等方面往往與付出不對等,致使多數老師都不愿意承擔學生工作,學生工作難于安排。因此,建立有效的學生工作激勵機制,提高他們各方面的待遇,不僅能提高學生工作者的積極性,體現其工作績效的

成就感,還能激發其對學生工作進行創新。

四、師生層次

師生是學生管理工作中的第四個主體,主要由團委成員、班主任、輔導員、學生構成。從某種意義上講,班主任、輔導員是最為重要的一個主體,因為,他們與學生接觸最密切,也是最了解學生情況的。因此,在學生工作中,這類主體除了需要認真履行崗位職責外,最為重要的是對學生工作要有愛心、責任意識、奉獻精神和敬業精神。在工作中,第一,要時刻想到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愛就搞不好管理。要充分掌握學生的性格特征、思想狀況、需求和興趣愛好,尊重學生的意愿和選擇,尊重學生作為主體的權利、個性、隱私與尊嚴等,耐心細致、潛移默化地開展工作。第二,要消除居高臨下的姿態,把學生當作朋友一樣平等對待,真誠交流,使學生在民主的氛圍里自覺、自愿地接受管理,形成合理的管理體系。第三,要長善救失,準確了解學生的優點和缺點。避免對學生要求過高,對優點視而不見,吝惜表揚,缺少鼓勵,對缺點喋喋不休,膨脹批評,這些都是不可取的。要尋找問題學生身上蘊藏的閃光點和教育的著力點,努力做好他們的轉化工作。第四,充分發揮^格的力量感化學生。實踐證明,教師良好的人格魅力是做好學生管理工作的前提。凡是成功的教師,無論他是大學、中學、小學的教師,無不以人格之光燭照學生的心靈,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人格。因此,不論是班主任,還是輔導員,都要努力加強自身修養,在德、才、識、能等方面不斷錘煉自己,塑造完美的人格,以提高自己在學生心目的良好形象。

對于學生,一方面學校要強化學生責任意識和競爭意識的培養,可通過社會實踐能力的鍛煉,使學生認識和體驗到社會的多樣性,提高辨別能力。另一方面作為學生本身要充分認識到自己已經是一名大學生,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代表著當代年輕人的形象和人格。因此,在學習和生活中,大學生要努力提高自身在政治上的自辨能力、文化上的自學能力、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和體魄上的自健能力,要多參加學校、學院和班級等集體活動,通過這些活動,消除目前大學生自我封閉突出、溝通能力偏低的現象,從而提高自身的交往能力,增強其團隊意識和集體意識,促進自己成才。

五、家長層次

在高校學生管理中,學生家長往往存在著兩種傾向,一種傾向認為,孩子的管理屬于學校的事情,學校應該義不容辭地承擔起學生的管理工作;另一種傾向認為,孩子從小都是在自己身邊長大的,到大學離開自己后,擔心他們不能適應大學的學習和生活。其實,這兩種傾向都有其片面性。高校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場所,擔負著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生活等管理任務,但是,學生的成人、成才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學生家長的配合與支持,即使學生在大學里讀書學習,也需要家長的積極配合,這是由學生與家長之間的親子之情決定的。因此,作為學生管理體系中的第五個主體——學生家長,在學生工作體系具有更為重要的作用。不論是學校、職能部門,還是學院、班主任和輔導員,在日常的學生管理工作中,都要把家長這一主體充分融入到學生管理體系中,作為與學生聯系最密切的班主任、輔導員應盡早通過學生家長獲得學生在思想、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和身體狀況等方面的基本情況,以便進行個性化管理。同時讓學生家長了解掌握學校管理學生的相關制度,以及學生在校期間的優點、不足之處、異常行為等,目的在于讓學生家長主動、有針對性地配合學校共同做好學生工作。家校溝通與交流的方式可以多樣化,如電話、信函、走訪、聯誼活動等。

[參考文獻]

[1]楊進:以人為本的高校學生管理模式研究[J]知識經濟,2009(3)

[2]劉召等:“四位一體”:高校和諧學生管理體系的再思考[J]科學與管理,2009(1)

[3]靳潤奇:高職學生家長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作用[J]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5)

(責任編輯:張瓊芳)

高等學校畢業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高等學校;財務制度;會計制度;關系

為了進一步規范高等學校財務行為,加強財務管理和監督,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促進高等教育事業健康的發展,國家財政部和教育部根據《事業單位財務規則》和國家有關的法律制度,結合高等學校的特點,聯合制定了新《高等學校財務制度》,并從2013年1月1日起執行。另外,為了適應中國公共財政體制改革,更好的規范高等學校的會計核算,保證會計信息質量,財政部根據《會計法》、《事業單位會計準則》,結合《高等學校財務制度》制定了新的《高等學校會計制度》,并從2014年1月1日起執行。

在實務操作中,有很多人將這兩個制度混為一談,其實,這兩個制度既存在一定的聯系,又有很大的區別。

它們兩者之間的聯系之處有:一是《高等學校會計制度》是結合《高等學校財務制度》制定的;二是這兩個制度都是國家財政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三是這兩個制度的內容、標準、對象相互兼容,為保證高等學校財務活動的合法性、規范性和有效性而設立的管理制度屬于財務制度;為保證高等學校會計信息的完整性、及時性和準確性而設立的管理制度則屬于會計制度。兩者之間有少量的交叉,但又各有側重。

它們兩者之間的區別之處有以下六點:

一是兩者的概念不同?!陡叩葘W校財務制度》是關于對高等學校財務行為進行管理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陡叩葘W校會計制度》是關于對高等學校會計核算應當遵循的具體原則以及采納的具體會計處理方法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

二是兩者遵循的原則不同?!陡叩葘W校財務制度》的基本原則是: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財務規章制度;堅持勤儉辦學的方針;正確處理事業發展需要和資金供給的關系,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系,國家、學校和個人三者之間的關系?!陡叩葘W校會計制度》的基本原則是:貫徹落實財政科學化和精細化管理要求,系統核算和反映高等學校預算及其執行情況,夯實財政管理和政策決策的信息基礎;密切配合公共財政體制改革,與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政府收支分類、財政撥款結轉結余管理、國有資產管理等改革政策有機銜接,完善財政改革和政策執行的制度體系。

三是兩者要求的目標不同?!陡叩葘W校財務制度》的目標是為了進一步規范高等學校的財務行為,加強財務管理和監督,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促進高等教育事業健康發展?!陡叩葘W校會計制度》的目標是為了規范高等學校的會計核算,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

四是兩者履行的職責不同?!陡叩葘W校財務制度》是指科學地運用管理知識、技能、方法對高校的所有經濟行為進行規范性管理的活動,主要體現在事前管理上,重在“管理”?!陡叩葘W校會計制度》是指以資金的形式對高校所有的經濟行為進行連續地反映、監督和參與決策的工作,主要體現在事后核算上,重在“核算”。

五是兩者具體的內容不同?!陡叩葘W校財務制度》是為了加強對高校財產、物資的管理和預算執行全過程的監控,防止弊端產生的規范、措施,如預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結轉結余管理等?!陡叩葘W校會計制度》是財政部為了高校更好地使用資金,統一規范高校的會計核算原則及賬務處理方法,如資產的賬務處理原則及方法、負債的賬務處理原則及方法、凈資產的賬務處理原則及方法、收入和支出的賬務處理原則及方法等。

六是兩者沒有完全相結合。雖然《高等學校會計制度》是結合《高等學校財務制度》制定的,但兩者之間存在著矛盾之處:

(1)《高等學校財務制度》單獨設章規范高等學校成本費用管理,即《高校財務制度 》第56條:高等學校應當根據事業發展需要,實行內部成本費用管理;第59條:成本核算是指按照相關核算對象和核算方法,對高等學校業務活動中發生的各種費用進行歸集、分配和計算;第60條:費用按其用途歸集,主要包括教育費用、科研費用、管理費用、離退休費用和其他費用。但是,《高等學校會計制度》根本未提及成本費用的核算。

(2)固定資產折舊的計提存在著差異:《高等學校財務制度》第58條:高等學校應當在支出管理基礎上,將效益與本年會計年度相關的支出計入當期費用;將效益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會計年度相關的支出按照有關規定以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等形式分期計入費用。也就是說,當購建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時,不一次性計入購入當期支出,而是根據資產的使用期限將購買費用分期進行攤銷計入使用年度?!陡叩葘W校會計制度》規定 在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時,其賬務處理方法:借記“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科目,貸記“非流動資產基金——固定資產”、“非流動資產基金——無形資產”科目;同時,按應支付的金額,借記“教育事業支出”、“科研事業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經營支出”等科目,貸記“財政補助收入”、“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銀行存款”等科目。在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或無形資產攤銷時,借記“非流動資產基金——固定資產”、“非流動資產基金——無形資產”科目,貸記“累計折舊”、“累計攤銷”科目。從以上會計分錄可以看出,《高等學校會計制度》中沒有規定將資產的使用效益與使用的會計年度掛鉤進行分攤費用,而是在購建時將費用一次性計入了當期費用。

綜合以上分析,新《高等學校財務制度》和新《高等學校會計制度》它們兩者之間雖然有著一定的聯系,但它們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制度,明確這兩個制度之間的關系,有利于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客觀公正地評價高等學校的財務管理水平和財務管理能力,比較容易區分財務管理方面和財務核算方面的責任,對高等學校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和規范財務核算行為有著現實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 2013年1月1日起執行的新《高等學校財務制度》.

[2] 2014年1月1日起執行的新《高等學校會計制度》.

[責任編輯 陳鳳雪]

高等學校畢業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投資項目評估》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和應用性都很強的課程,因此,針對目前《投資項目評估》教學中存在的教學內容安排不合理、教學方法單一和教師實踐經驗缺乏,提出了合理安排課程內容、靈活應用各種教學方法、提高教師的實踐和科研能力等解決辦法。

關鍵詞:投資項目評估;教學改革;教學方法

投資項目評估是實現投資決策科學化、民主化、規范化的重要工具。投資項目評估學是經濟學的重要分支學科,它作為一種投資決策技術,是工程經濟學的重要組成內容,是銀行等金融機構在為本單位挑選合格的貸款項目時所采用的方法的依據。該課程是高等學校工程管理和經濟管理類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之一,集專業知識與社會實踐于一體,可以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的實業投資分析技術,為企業培養具有投資評價能力和從事項目決策的人才。近年來,在《投資項目評估》課堂教學中,存在著學生上課時精神不集中、出席率低和看其他書等現象,因此,必須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手段,引導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一、《投資項目評估》課程的內容與特點

《投資項目評估》課程主要講解投資決策的基本理論,具體包括投資項目評估學的研究對象,投資項目評估的產生和發展,投資項目評估與可行性研究,貸款項目周期與項目評估,投資項目的概況和項目建設必要性評估,市場分析與生產規模分析,建設和生產條件評估、技術評估,項目壽命期和投資估算,總成本費用、銷售收入與稅金及附加、利潤總額的估算,財務效益評估概述及指標,貨幣時間價值,國民經濟評估概述及指標,項目的費用與效益,國家參數與調整,社會效益概述及基本方法,不確定性分析,項目方案必選的方法與應用范圍,項目的總評估和后評估。

《投資項目評估》是一門實用性和操作性很強的科學,在重視理論教學的基礎上還必須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針對課程涵蓋的內容多、涉及的知識面廣、實踐性強等特點,要重視對投資項目評估理論知識的教學。在課堂教學上,應精心設計教學思維模式,引導學生跟隨教師理念,精講與簡述相結合,每堂課都做到重點突出、難點分解,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對當堂課的主要內容悉數掌握;要加強對投資項目評估的操作性教學,在教學實踐中,應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靈活地運用理論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

二、《投資項目評估》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課堂教學是當前高等教育的主要手段,教師給學生講授較多的、較為系統的知識。但這種方法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少量的實踐教學也不能使學生對投資項目評估的相關知識熟練掌握,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

(一)教學內容安排不合理

按照經濟管理類專業教學計劃的安排,要求在一學期32學時之內講完《投資項目評估》課程的全部內容,教師要滿足教學內容的要求,完成教學任務,只能采取按部就班式的理論知識教學法,結果是只能流于知識性的介紹和理論性的概括,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以教師為主體的填鴨式教學,不但使學生感覺枯燥無味,還束縛了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學生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锻顿Y項目評估》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對投資項目的財務效益評估、國民經濟效益評估和社會效益評估具有非常重要的實際意義,必須將理論與實踐聯系起來。在實際講授中,由于時間有限,先講理論,再聯系實際,學生對理論學習的知識還沒來得及消化,就立刻進入實際應用環節,有些難以把握;在講授實際應用時,教師仍進行系統講解,方法過于復雜,影響了學生對實際應用的理解。

(二)課程教學方法單一

《投資項目評估》課程的教學方法主要是傳統的以課堂為中心的封閉式教學,只局限于固定的教學模式。教師把講授知識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每堂課都是先復習上一節課內容,再講授本節課內容,實施滿堂講。在教授課程的過程中,只注重老師的“教”,而沒有重視學生的“學”,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殊不知教學相長,教師在教授課本知識的同時,應更注重講授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獨立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堂上老師與學生缺乏交流,學生只是一味地記課堂筆記,而沒有進行個人思考;在考試命題中,注重死記硬背,學生只要將學過的內容背誦下來就能得到高分,忽視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不到發揮;在實踐教學中,還是主要依靠教師講授,沒有讓學生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而由教師代勞,不利于增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鍛煉動手能力,結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三)教師實踐經驗缺乏

《投資項目評估》課程對教師教學水平要求很高,并且要具有系統的專業知識,要根據社會經濟形勢的變化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投資政策的變化,對教學內容及時進行調整,從現有教師所掌握的知識水平看,還不能滿足知識迅速更新換代的要求。原因在于大部分教師缺乏實踐經驗,在講授《投資項目評估》課程之前,沒有經過相關的培訓,也沒有參與投資項目評價的實戰經驗。還有一部分教師是從學校到學校,從學校畢業后就直接從事《投資項目評估》的教學工作,只是從理論上進行講授,不清楚投資項目評價的實際情況,無法讓學生有直觀的感性認識,在實際教學中只能照本宣科,教學內容空洞乏味,無法達到教學要求。由于缺乏在企業或金融機構的實際工作經驗,使教師的實踐能力先天不足,指導學生實習進行動手能力訓練時的效果欠佳。

三、《投資項目評估》課程教學改革的辦法

針對上述《投資項目評估》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主動思考,發現問題;以教師為主導,提倡循循善誘,重在引導。從而使師生雙方主動介入其中,使學生能熟悉投資項目評估的基本理論和知識,掌握投資項目評估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術。

(一)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投資項目評估》課程的應用性非常強,從該課程所學到的知識和方法技能對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有著較大的影響和幫助。在教材內容的選擇上,應體現時效性要求,不斷地更新教學內容?!锻顿Y項目評估》課程的實際操作性強,其中的項目建設背景分析、項目必要性分析、項目建設地點的選擇、技術的論證和經濟分析都與社會實踐密切相關,應結合國內外教材體系和投資項目的實際為學生教學增添新的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培養目標和本課程在整個課程體系中的位置,并針對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合適的教學模式,如采用通俗直白的語言、圖文并茂的課件和人人動手的操作等方式,使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锻顿Y項目評估》課程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課程,需要綜合運用多門課程的知識,如在進行項目財務評價時就要用到財務會計學、投資學的一些原理和指標,因此,還應考慮不同專業學生對課程的要求,安排教學內容和前后課程?!锻顿Y項目評估》課程的內容具有較強的系統性,內容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如項目市場分析是生產規模確定的基礎,技術評估是經濟分析的前提,項目基礎財務數據的估算是財務效益、國民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評價的基礎,所以,要在幾個章節的內容都介紹完之后,再進行歸納總結才可以得出全面的認識。

(二)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

基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原則,在《投資項目評估》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突出啟發性,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抽象的理論變得生動而易于理解。采用案例教學法,將案例教學融入理論講解當中,根據教學內容和目的選擇真實客觀的案例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選擇有針對性的案例深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教師應在具體授課前精心準備,引導學生參與、分析和討論,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讓他們學會解決實際問題的辦法。采用情景模擬教學法,教師提供一些投資項目的具體案例,通過現場情景模擬的方式,讓學生觀看課堂演示或獨立操作,訓練學生實際操作的能力,使之形象地理解案例的真實信息,達到項目演練過程與理論知識介紹同步進行,合理組織教學內容。采用討論式教學法,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圍繞問題進行討論,展開思維活動,開闊思路,例如,對于“投資項目壽命期估算”一節,介紹完自然壽命期、技術壽命期和經濟壽命期的概念之后,可以讓學生展開討論,應選擇哪一個作為項目的壽命期,可以讓學生展開分組討論,各抒己見,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獨立活動的能力。

(三)提高教師的實踐和科研能力

《投資項目評估》課程本身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教師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因此,在授課前學校應有計劃地安排教授該課程的教師參加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自身的素質。擴展教師的知識面,讓教師深入到投資項目評估的實際工作中,參與相關投資項目的評價,身臨其境地進行操作實驗,深入到項目運作的生產、經營和管理第一線,整理實務資料,增強對投資項目的感性認識,用實踐經驗收獲、豐富理論知識,提高教學水平和業務水平。教師應積極參與評估實務和科學研究,了解有關投資項目評估實際活動的發展和變化,探索先進的科學成果和最新的研究動態,對理論知識進行必要的修正和更新,使教師的教學和科研水平不斷提高。還可以通過激勵機制,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開展科研成果獎勵,使教師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和科研工作中。加強對教師的計算機知識培訓,利用專用性強的軟件,如EXCEL、SPASS、SAS等進行財務效益評估,通過實際模擬運算讓學生親身體驗項目評估的實質。引進國內外優秀人才,鼓勵年輕教師出國研修,到企業或金融機構從事投資項目評價工作,提高教師的自身業務素質和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 許藝萍,賀藝.啟發式教學在“公差與測試”教學中的應用[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0,(11):109.

[2] 關松立.“公共項目管理”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實踐[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0,(10):141—142.

[3] 周昭安.啟發式教學在高職高專經濟學課程中的應用[J].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5):80.

[4] 張貴友,董浙云.基于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投資項目評估課程的教學思考[J].高等農業教育,2010,(6):43.

[5] 趙海林.投資項目評估實踐性教學探討[J].中國成人教育,2008,(12):169.

[6] 張曉萍.案例教學在投資項目評估課程中的應用[J].經濟師,2006,(6):132.

高等學校畢業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成本核算、成本預測、成本計劃、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有機構成了高等學校成本管理系統。健全高等學校成本核算模式,從而加強高校內部管理,提高辦學效益,保持高??沙掷m發展,壯大自身實力,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高等學校 成本核算對象 屬性 分類 核算方法

在市場經濟環境中, 隨著高等學校辦學體制,辦學機制、經費來源多元化發展,高等學校辦學成本核算就必然要成為高等學校財務核算的重要內容。 成本管理也就日益成為實現高等學校財務管理目標的主要手段之一。成本核算、成本預測、成本計劃、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也就有機地構成了高等學校成本管理系統。健全高等學校成本核算模式,從而加強高校內部管理,提高辦學效益,保持高??沙掷m發展,壯大自身實力,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一、 高等學校成本核算對象的性質及分類

成本核算對象,是在成本計算過程中,為歸集和分配費用而確定的費用載體。就一般而論,“高等教育”不能作為一種“產品”籠統地進行成本核算。高等學校成本核算對象就必須要按照其社會屬性劃分。高等學校成本核算對象從其社會屬性出發,可分為公共產品成本、可交換產品成本和教育教學服務成本三大類。

高等學校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其成本核算從作用上可分為管理成本和運作成本。管理成本是指確保高校正常運作所必需的管理費用。包括開展管理工作所必需的人員費用和條件費用。運作成本是指確保高校實現其固有的社會功能所必需的條件保障費用。包括實驗場所及儀器設備、圖書資料、教室和體能運動場所、宿舍、食堂、醫療及交通等硬件設施的折舊與維護費用;還包括這些硬件設施能很好地為教學、科研和師生服務的人員(含教師)及相關費用。

高等學校的支出分為兩大類,基本建設支出和日常消耗性支出?;窘ㄔO支出屬于資本性支出,屬于資本成本。資本成本的支出構成了學校辦學的基本要件,其主要構成是高等學校的校園及校舍建設,實驗室及基礎設施的建設費用、圖書、文物、展品及館藏資料的購置。資本成本的支出形成了高等學校的固定資產。資本成本需要在高等學校若干個辦學周期中攤銷。日常消耗性支出是指那些能夠帶來即時或短期收益,并且需要經常補充或更新的消耗性物品采購或人員薪金及其相關補貼的支出。其主要構成是水電費、辦公費、通訊費、交通費、差旅費、修繕費、材料及低值易耗品采購費、對家庭及社會補助支出等。

二、 高等學校成本核算對象確定的原則

根據高等學校運行屬性和管理要求來確定高等學校成本核算對象是高等學校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則。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等教育經費由國家包下來的情況逐漸發生改變,多種渠道的學校自籌經費在高校經費投入結構中的比重呈上升趨勢。繳費上學已為社會所普遍接受。因此,成本核算的任務,必須分清成本發生的社會屬性。

公共產品成本通常應由公共財政負擔。正確核算公共產品成本,有利于政府對公共財政投入的績效評估。體現高等學校的辦學業績及高等學校的社會貢獻率。

可交換產品是高等學校作為經濟主體參與經濟建設的最直接成果??山粨Q產品的轉讓行為屬于商業活動。高等學校通過可交換產品的轉讓,取得了經濟收入,為學校注入了經濟活力。使高等學校面向社會自主辦學具有了經濟基礎,是高等學校動員社會資源,提高辦學質量和辦學效益的重要途徑。也使高校獲得新的生機和活力的源泉,是高等學校融資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正確核算可交換產品成本,有利于高等教育建立市場運行機制,有利于高等學校根據辦學成本自主制定教學、科研等活動的開支標準和融資戰略。

教育教學服務成本是高校為培養學生在整個學習期間所消耗的直接或間接的全部活勞動以及物化勞動的總和,是高等學校成本核算的主軸。按照成本受益分攤原則,教育教學服務成本的主要承擔者是受教育對象。正確核算教育教學服務成本,在當前猶為重要。有利于政府正確地進行教育經費預算,為政府制定財政撥款和規范學生收費標準提供政策依據;有利于提高學校的成本意識和辦學效益意識,規范高等學校經費開支標準和經費籌措的基本原則。從根本上抑制高等教育收費的不斷上升趨勢,解決高等教育的公平問題,推動和諧社會的建設。

三、 高等學校成本核算對象劃分的方法

成本核算對象劃分要合理。劃分得過粗,不能反映實際成本水平,不利于考核和分析成本的升降情況。如果劃分得過細,會出現許多間接費用需要分攤,增加核算工作量,從而增加管理成本。也難以保證做到成本準確。由于高等學校在運作過程中,資源共享,工作交叉,要精確地劃分成本對象是困難的。因此,高等學校成本核算對象的劃分應該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在現階段,對于公共產品成本只能粗略核算。將高等學校中,專門用于從事基礎研究或純學術研究的專項費用支出,全部以公共產品成本的形式歸集。整個公共產品為一個成本核算對象。對于可交換產品,按照研究的目的及預計可產生成果的種類,以研究項目或對外合作項目為成本核算對象。在可交換產品中,除了有明確對外合作的研究項目外,有許多可交換產品的來源可能是某些基礎或學術研究成果。在費用發生的初期,應按項目為成本對象歸集費用。會計年度終了時,對于在可預見的某一時期內,該項目研究是否會產生可交換產品難以預測,其研究的目的及其意義實際上就等同于基礎研究或純學術研究。所歸集的費用并入公共產品成本核算。

教育教學服務成本,是高等學校成本核算中的重頭戲,應予詳細精準核算。教育教學服務的支出耗費,是為了生產教育產品,即為各級各類學生提供教育服務。因此,教育教學成本核算的對象應是學生。

在高等院校中辦學的基本單位是專業,專業是高校內各種資源的鏈接點。專業不同,占有或投入學校的人力資源(教師、教輔人員、行政人員、后勤人員等的數量、質量以及比例搭配)、物力資源(教室、實驗室、教學儀器設備、辦公用房、學生宿舍、運動場館、食堂、水電等)、財力資源(基本建設投入、人員經費、辦經公費、科研經費等)不同。在具體核算成本時,還應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進行分類核算教育教學服務成本。

四、高等學校成本核算的方法

根據區分高等學校成本對象社會屬性原則,高等學校成本核算應設置“辦學總成本”、“公共產品成本”、“可交換產品成本”和“教育教學服務成本”科目?!稗k學總成本”反映高等學校在某一期間內所發生的全部活勞動及物化勞動耗費。其他成本科目反映不同社會屬性成本的耗費情況。其中,“可交換產品成本”按照可交換產品項目設置明細科目分別歸集費用,當可交換產品取得交換價值時,與可交換產品的經營收入配比,計算收益?!敖逃虒W服務成本”按辦學專業設置明細科目分專業核算。

成本項目可以設置為“教學(業務)成本”、“人員經費成本”、“行政經費成本”、“公務成本”、“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維護成本”、“長期資產折舊成本”。其中,“教學(業務)成本”反映各個教學專業授課教師的課時補助費,各個研究項目專項研究費;“人員經費成本”反映直接從事教育(科研)的教師及教輔人員的工資、津貼和各種社會保障費;“行政經費成本”反映直接為教學科研服務而發生的支出。如教師及教輔人員的辦公費、印刷費、差旅費、會議費、培訓費等支出;“公務成本”反映各項間接費用,如水電費、郵電費、招待費、福利費、勞務費、物業管理費、維修費以及學校一級的各項行政經費支出等?!敖虒W(科研)儀器設備維護成本”反映教學、科研設備的維護費、維修費?!伴L期資產折舊成本”反映學校長期資產在使用過程中的價值轉移。

成本費用的性狀表現仍然為“直接費”、“間接費”和“期間費”。凡是具有明確用途指向或專門用于某個專業或某項研究的設施、設備及人員配備所發生的費用,作為“直接費”分別進行歸集。對于公共使用的設備、設施以及為公共服務的人員經費耗費,通過間接費科目進行歸集分配。學校一級管理屋所發生的全部耗費,社會保障經費以及對家庭和個人補助支出,全部歸集于“期間費用”。按一定比例分攤。

由于學校資源所具有的公共性,無論是“直接費”“間接費”或“期間費”都具有歸集和分配的共性。解決費用的歸集與分配問題是高等學校成本核算的難點。在當今以計算機為工具的賬務處理方式上,單純的記賬及計算已不存在任何障礙。如何劃清界限,確定合理的分攤比例及分攤方法就成了關鍵。

筆者認為,高等學校在長期的管理實踐中,已經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成熟的教學工作量計算辦法,可為成本核算的歸集分配提供借鑒的思路。以教學工作量計算辦法為基礎,將從事教輔工作、科研工作、其他從事公共產品生產的相關工作,折算為一定的教學工作量計算人力資源成本消耗;將設備維護及維修費用按實際工作量法攤銷,是可以劃清有關費用的界限的。

五、 高等學校成本核算的組織實施

核算高等學校的成本,其核算主體自然應該是校級財務部門。對于實行分級管理的院校,從學校管理的要求出發,以院系為單位組織內部成本核算,提供內部管理所需的成本信息以考核、控制院系的成本核算,當然也是可行的。但是院系并不構成教育成本核算的主體,它只是學校內部的組成機構,其成本核算也只是學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組成部分,或者說,它是學校為加強成本管理而確立的一個成本中心。在具體的核算組織上,可分為二級進行:院系一級核算教學成本,學校一級核算公共成本及辦學總成本。

教育產品的生產周期是學年,高等學校的成本核算期間應為學年,教育成本報告與其他財務報告分別編制。

高等學校成本核算應貫徹權責發生制的原則,以利于確認收入和費用的歸屬期,避免了收付實現制對成本核算信息的影響。實行權責發生制才能進行跨期費用的預提和攤銷。

配比的原則也應該是高等學校成本核算遵循的原則,其基本含義是:成本費用應與相應的會計期間相配比;成本費用應與相應的成本對象相配比。

高等學校成本核算應遵守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的原則,根據這一原則的要求,凡支出的效益僅與本會計年度相關的,應作為收益性支出,計入本會計年度;凡支出的效益與幾個會計年度相關的,應作為資本性支出,并在幾個會計年度內分攤,分別計入各個會計年度。

參考文獻

[1] 戚業國.高校培養成本應當實行“陽光核算”.中國教育新聞網

[2] 徐洪民.高校辦學成本核算及其分擔與控制初探[J].高教探索,2006(4)

高等學校畢業論文范文第5篇

中國是一個考試古國,又是一個考試大國。[1]無論是古代延續千年之久的科舉考試,還是現代“年輕”的高考,它們都由政治經濟環境促成,體現了教育的政治經濟功能??荚嚺c人類社會共始終,并隨社會生產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而發展,不斷擴大和改變其社會功能。[2]21世紀,知識經濟成為了這個時代的主旋律,人才的競爭是發展的焦點,教育的作用顯得空前重要。為了在新的經濟格局中獲得或保持優勢地位,世界范圍內各國都進行了旨在提高國家競爭力的教育改革。我國也正在對在中國社會扮演重要角色、地位異常重要的“高考”進行著改革,以實現人才觀念上的突破,引導社會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2010 年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指出: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招生以統一入學考試為基本方式,結合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擇優錄取。2013年11月,《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進一步明確指出:逐步推行普通高?;诮y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這些無疑為“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以下簡稱“學業水平考試”)進入高考錄取提供了政策依據,也為高考改革指明了方向。然而,目前關于學業水平考試的諸多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研究。筆者試圖就其產生的必然性、其與高考的適切性、其功能的多樣性等方面作一些探討。

一、學業水平考試產生的必然性

(一)學業水平考試由高中會考演變而來

學業水平考試并非橫空出世的新生事物,它是在總結普通高中畢業會考制度經驗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從發展脈絡上看,雖然學業水平考試發端于2004 年,是山東、廣東、寧夏和海南四省區啟動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之后的,但它可以追溯至1985年首次在部分省市試點開始的高中畢業會考。

會考的實質是一種學業水平考試,其初衷是為了衡量普通高中學生學業是否達到畢業標準,反映普通高中教育教學質量、辦學水平,以及規范辦學行為。高中畢業會考制度的實施,曾經對于深化高中教育改革、普遍提高高中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起到過積極作用。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會考與高考制度越來越不配套。尤其是在會考權力下放后,各省在會考實施中遇到了許多難以解決的問題,會考成為了一種形式、一種負擔,并在部分地區出現了教育質量下滑的現象。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與新課程改革相配套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應運而生,它是為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而實施的一個重要課程評價制度,其考試性質、內容與功能也被賦予了全新的內涵。

(二)學業水平考試是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

究其本質來說,學業水平考試在中國的發展源于素質教育改革的推動,而其最根本的原因是在知識經濟時代需要為我國的民族振興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在世紀之交初期,我國的教育領域開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改革。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為廣泛和全面的一次教育革新,黨中央國務院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都高度重視,并提出了“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和“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其重要任務之一就是“整體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國民素質和民族創新能力”[3]。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教育部于2004年開始推動新一輪高中新課程改革,此次改革是建國后基礎教育領域的第八次課程改革,目的以素質教育為核心,旨在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增強整個國家在知識經濟時代的競爭力。

為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課程評價方式的改革也成為了必然要求。與此同時,作為整個教育風向標的高校招生考試改革也進入了新時期。于是,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受高中課程改革和高校招生改革兩股力的共同作用,學業水平考試最終取代了高中會考制度?!督逃筷P于實施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將學業水平考試定位為: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是在教育部指導下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實施的國家考試,是依據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行的終結性考試,旨在全面反映高中學生在各學科所達到的學業水平。其功能闡述為:其結果是衡量學生是否達到畢業標準的主要依據,是反映普通高中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是高校招生錄取的重要依據,也是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進行普通高中課程管理,督促學校認真執行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規范教育教學行為的重要手段。[4]

二、學業水平考試與高考的適切性

(一)高考改革勢在必行

對高考進行改革是中國這個考試的古老國度邁向教育現代化的歷史抉擇??荚嚻鹪从谖覈鴮π姓賳T的選拔,后被廣泛運用于學校對學生學業的評價。在我國社會發展進程中,考試一直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建立于1952年的高考,是我國高等學校招生考試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適應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國情而建立的招生考試制度。[5]盡管高考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曾經一度中斷,但在1978年又得以恢復。

在我國,高考是高校選拔新生、激勵中小學生努力學習、指導中學辦學方向的重要手段。然而,當人類社會進入21世紀,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全球化、信息化、數字化成為了這個時代最明顯的特點。毫無疑問,對社會發展起決定因素的人的要求也隨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培養創新性人才成為了各國社會發展與參與國際競爭的需要。在這個時代背景下,由于高考不利于創新性人才選拔,以及愈演愈烈的片面追求升學率對基礎教育產生負面指揮作用的弊端也凸顯了出來,高考到了非改不可的程度。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推行初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和“逐步推行普通高?;诮y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等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措施。這是我國教育考試招生制度系統性、綜合性最強的一次改革,將顯著扭轉應試教育傾向,為培養創新性人才起引領作用。

(二)學業水平考試與高考的掛鉤

理論上,學業水平考試與高考是分工明確的兩類考試:學業水平考試是為了衡量和反映高中學生所達到的學科水平,是基于高中新課程標準的標準參照考試,也是水平考試;高考是為了選拔進入高等學校的新生,是常模參照性的選拔考試。[6]學業水平考試與高考在性質上存在差異,正是這種差異性使它們具有互補關系。高考可以測量新課程標準的部分培養目標,如知識與技能,而對于其他培養目標,如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測量顯得比較困難。所以,學業水平考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這些不足,兩者有效結合才能完美實現新課程的培養目標。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明確指出: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招生以統一入學考試為基本方式,結合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擇優錄取。事實上,在擁有2000 多年考試文化的我國,人們對于考試作為選拔人才的主要手段已經深度認同,一旦考試選拔人才的功能得不到凸顯,自然得不到社會各界的重視。[7]大眾最為關心的問題是,這個學業水平考試成績有什么用?如何與高考掛鉤?如果掛鉤過“軟”,學業水平考試缺乏動力,起不到應有的作用,最后會不會流于形式;如果掛鉤過“硬”,又會使學業水平考試成為“小高考”,加重學生負擔,淪落為高校招生考試的附庸。

筆者認為:可以將學業水平考試改革與高考改革配套進行,積極推進學業水平考試與高考改革的整合;以《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的“逐步推行普通高?;诮y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為指導思想,探索在高校招生錄取中科學、合理地使用學業水平考試成績。

三、學業水平考試功能的多樣性

嚴格意義上講,學業水平考試是相對于各類入學選拔考試而言的一種達標考試,是教育評價的組成部分,為教育評價提供了基礎性數據,用以評定學生學業水平,診斷學生學業質量,問責學校辦學質量和學區教育管理績效。

在我國,學業水平考試是隨著高中課程改革推進而建立起來的一項教育考試制度,其產生背景直接源于素質教育改革。它具有引領高中新課程改革的導向功能、衡量學生是否達到高中畢業標準的鑒定功能、規范學校教育教學行為的監管功能。同時,學業水平考試在高考改革中還具有一項新的功能,即將其成績作為高校招生錄取參考依據之一的選拔功能,這是中國的學業水平考試被先天賦予的特殊使命。

無論何種考試,它都屬于一個社會的體系,必然反映了那個社會的主要特征。由于我國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產生的背景比較特殊,該考試從一開始就與高校招生相聯系,而不單純只是測量學生對新課程各學科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普通高中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最高階段,其價值取向和辦學水平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的質量,其保障的是整個基礎教育的水準,政府必須把握和控制基礎教育人才培養目標、標準和方向,對教育教學質量進行有效監控。因此,為實現國家高中教育質量監控提供可靠信息是學業水平的核心功能,而為高考提供參考依據是輔助功能。

四、學業水平考試命題的標準參照性

學業水平考試是依據國家課程標準,測試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判別學生是否達到學業標準要求和課程修習水平的標準參照考試;而高考是一種具有極強選拔性的常模參照考試,為高校招生服務,兩者的性質不一樣。由于我國真正的學業水平考試尚處于起步狀態,加上受到高考的影響,導致許多人對學業水平考試命題的認識不夠到位。

學業水平考試命題遵循的基本原則是:以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方案和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為依據,對課程標準要求應該有較強的覆蓋,難易要適度,以防止“地板”或者“天花板”效應;從促進學生全面和健康發展的目標出發,學業水平考試要能夠考查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學科素養和學習能力。標準參照性是學業水平考試命題的核心。在我國特定的社會環境下,學業水平考試與高考的掛鉤使得學業水平考試命題極其復雜。一方面,學業水平考試命題的難度要嚴格控制,確保學業水平考試不走樣,保證其標準參照考試的本質;另一方面,不能為了保證幾乎所有學生合格而矮化了學業評價標準,應堅持按課程標準命題。學業水平考試命題要切實保障其質量,以發揮學業水平考試對普通高中教育教學質量進行管理和監控的功能,使其能夠對高中學生學業水平和綜合素質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以及為高校招生選拔提供參考作用。

五、學業水平考試與綜合素質評價的交融性

綜合素質評價與學業水平考試是在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發布后,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21世紀創新型人才的背景下相繼提出的兩個概念。綜合素質評價是由素質教育逐步演化而來,作為一種新型的發展性評價制度,其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避免“以分取人”“一考定終身”的簡單做法;而學業水平考試是新課程改革的直接產物,是一種標準參照性考試,其目的是從制度層面保證和推動基礎教育改革的深入,扭轉“應試教育”的錯誤傾向,追求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學校的辦學特色。

這兩個概念發展的不同步導致了它們存在較多的交融。綜合素質評價涵蓋了學業水平考試的八個學習領域,但是綜合素質評價不能取代學業水平考試,因為綜合素質評價主要采用質性評價和過程評價,而學業水平考試是量化評價;學業水平考試也不能替代綜合素質評價,因為學業水平中包含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分散在各個學習領域,綜合素質評價中的道德素養很難在學業水平考試中得到描述。因此,引入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是當前高考改革的兩大亮點,前者顛覆了選拔性考試一元學業評價的傳統格局,后者填補了非學業的素質多元評價空缺。[8]

學業水平考試在中國的出現主要是為了配合高中新課程改革和高校招生考試改革,它既是對基礎教育改革成果的鞏固,也是高等教育自身進行科學合理選拔人才的需要。因此,我國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從一開始就肩負著不同的使命,既要檢測高中新課改后的教育質量,又要為高校招生提供依據??傊?,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是一次醞釀已久的改革嘗試,對整個新課改的成敗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也應該意識到,像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樣,學業水平考試作為一種新的考試制度正在逐步完善中。

參考文獻:

[1] 劉海峰.高考改革的理論思考[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83.

[2]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EB/OL].(2013-11-16)[2014-02-12].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3-11/16/c_132892941.htm.

[3] 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EB/OL].(2014-01-01)[2014-02-13].http://baike.baidu.com/View/486181.htm?fr=Wordsearch.

[4] 《教育部關于實施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指導意見》[EB/OL].(2012-10-29)[2014-02-11].http://blog.163.com/zhangky_2002/blog/static/2855612

201292904710839/.

[5] 劉海峰.高考改革的教育與社會視角[J].高等教育研究,2002(5):33~38.

[6] 李欣.中美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多維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206.

[7] 董凌波.近五年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研究綜述[J].教學與管理,2013(1):82~84.

[8] 喬麗娟.關鍵性突破推動高考改革上新臺階[N].中國教育報,2006-11-29(6).

上一篇:學生本科畢業論文下一篇:高等學校學生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