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煤炭產業競爭策略研究論文范文

2023-11-14

煤炭產業競爭策略研究論文范文第1篇

黑龍江省煤炭資源豐富, 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 產業集群的現象相繼出現, 在一些沿海、沿江地區已初具規模。在黑龍江省, 以雞西、鶴崗、七臺河、雙鴨山四大煤城為主的煤炭精深加工和煤化工產業集群已見雛形, 培育和發展有競爭優勢的煤炭產業集群是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重要內容, 大力發展煤炭產業集群對黑龍江經濟的發展, 提高區域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運用GEM模型對黑龍江省煤炭產業集群目前的競爭力進行量化研究, 并對黑龍江省發展煤炭產業集群的優勢和劣勢進行了細致深入的分析, 為如何培育和發展煤炭產業集群提供了思路。

二、GEM模型構建

(一) GEM模型的介紹

加拿大的兩位學者帕德莫 (Tim Padmore) 和吉博森 (Hervey Gibson) 總結多年研究產業集群的經驗對波特的鉆石模型進行改進, 在1998年提出了一種分析產業集群競爭力的模型—GEM模型。GEM模型包括三對六大因素:“資源”和“設施”合稱為“因素對Ⅰ”—基礎 (Groundings) , “供應商和相關輔助行業”和“公司的結構、戰略和競爭”合稱為“因素對Ⅱ”—企業 (Enterprises) , “本地市場”和“外地市場”合稱為“因素對Ⅲ”—市場 (Markets) 。而GEM模型正是這三個“因素對”名稱第一個字母的縮寫。這六大因素的關系可以通過蛛網圖聯系起來, 見下圖1:

Tim Padmore和Hervey Gibson認為每個“因素對”里的因素都具有互補作用, 即良好的“資源”可以彌補“設施”的缺少, 完善的“供應商和相關輔助行業”可以彌補“公司的結構、戰略和競爭”的缺陷, 而需求不足的“本地市場”可由需求旺盛的“外部市場”彌補, 反之亦然。

(二) GEM模型的量化

GEM模型評價集群競爭力, 是通過對影響集群競爭力的各個因素的量化進行的。量化過程主要有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步, 對影響集群競爭力的六個因素賦值, 每個因素可賦值1到10分。每個分值代表不同的意義, 各分值的意義見表1。賦值過程, 是一個建立在評分者對相應標桿有充分了解基礎上的主觀評定過程。這些標桿信息可以從各種信息渠道, 如政府相關部門、行業協會等收集到。然后將各因素下評價指標所得分數乘以其相應所占權重, 然后相加, 得出6個因素的得分。每個因素的得分也是在1-10分之間。

第二步, 進行“因素對”的計算和轉換, 計算3個“因素對”的分值。因素對的分值= (D2i-1+D2i) /2, i=1, 2, 3。D2i-1和D2i表示各個因素的得分, 它們所代表的“因素對”是兩個可以相互替代的因素 (或者基本上可以相互替代) 。如需求旺盛的“外地市場”能夠彌補“本地市場”需求的不足, 而良好的“供應商和相關輔助產業”也能幫助以大量小規模企業為主的集群取得成功。

第三步, 計算“集群線性分值”和最終結果。集群線性分值 (LINEAR CLUSTER SCORE) =∏i=1, 3 (因素對分值i) 。

最后做兩次轉換, 第一次轉換是將集群線性分值轉換為各個“因素對分值”相乘, 這樣轉換表現了“因素對”之間的相互關聯性 (即只要有一個或者兩個“因素對分值”較低, 就有可能使整個集群競爭力最終的分值較低) ;第二次轉換只是一個比例上的轉換, 目的是使得最后得分的滿分為1000。因此, GEM模型集群競爭力的量化表達式為:

通過對GEM最終得分的分析, 可對一個集群的競爭力作出較為合理的評價。

下面用層次分析法確定指標權重:

首先, 本文采用層次分析法 (AHP) 對黑龍江省煤炭企業集群競爭力進行分析, 結合煤炭產業集群的研究需要, 本文構建了層次結構模型, 將集群競爭力分解為6個方面共計32個項指標。

黑龍江省煤炭產業集群競爭力包括:資源、設施、本地市場、外地市場、供應商和輔助行業、企業結構競爭和戰略四項指項。見表2

其次, 構造判斷矩陣。在綜合文獻研究的基礎上, 主要是采用問卷調查法。根據回收的問卷, 按照同一層次指標對準則層相對重要性進行兩兩比較, 依據Satty所建立的“1-9比例刻度法”為每項指標打分, 得到如下判定矩陣陣 (以A-Bi層為例) :

再次, 進行單排序向量計算及一致性檢驗。運用Matlab軟件對上述矩陣進行運算, 得出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值為λmax=6.1912。對應的特征向量為:

w= (-0.6972, -0.2140, -0.3994, -0.4665, -0.2567, -0.1585) T, 根據一致性指標公式C.I.= (λmax-n) / (n-1) 計算得出一致性指標C.I.=0.03824, 當矩陣階數n=6時, 查表可得隨機一致性指標R.I.=1.24, 一致性比率C.R.=C.I./R.I.=0.0308<0.1, 可見該判斷矩陣結果通過一致性檢驗。根據公式W= (x1/∑xi, x2/∑xi…, xn/∑xi) 對特征向量w做歸一化處理, 得到B層各指標權重值W= (0.3180, 0.0976, 0.1822, 0.2128, 0.1171, 0.0723) T。B-Ci層的計算過程與A-Bi完全一致。檢驗指標顯示, 各結果都滿足一致性檢驗。如下表3

最后, 計算組合權重并做總排序一致性檢驗。前面的計算得到了各評價指標在各自判斷矩陣中的權重, 但對于總指標的評價還需要計算各指標的組合權向量, 并做一致性檢驗。

計算公式為:Wi (k) = (W1 (k) , W2 (k) , W3 (k) …Wn (k) ) T=PI (k) *W (k-1) , 其中Wi (k) 表示指標i對目標層權重的大小, Pi (k) 是指K層中各指標權重, W (k-1) 指K層指標對其上層指標影響權重。

根據組合權重一致性檢驗公式對組合權重進行一致性檢驗, 得計算結果:

C.R.=C.I./R.I.=0.0605/1.0657=0.0568<0.1故有整體滿意的一致性。見表4。

計算各因素對的得分情況如下:

基礎:PAIR SCORE (資源, 設施) = (A+B) /2= (7.3784+6.1940) /2=6.7862

市場:PAIR SCORE (本地市場, 外地市場)

企業:PAIR SCORE (供應商和輔助行業, 企業結構、競爭和戰略)

在集群競爭力的量化表達式GEM=2.5[πi=1, 3 (D2i-1+D2i) ]2/3中, 如果一個集群的六個因素的得分都是5分, 那么它的GEM得分為250, 表明該集群競爭力為國內平均水平;如果所有因素的得分都是10分的話, 則該產業集群競爭力得分是2000分也就是最高分了, 表明該集群的競爭力是世界頂級的。黑龍江省煤炭產業集群從總體得分情況看, 424分說明集群競爭力高于國內平均水平, 落后于其他省份的發展水平, 與世界水平相比更是相距甚遠。這6個二級指標的平均得分約為6.53分, 表明僅有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實力, 但總體上競爭優勢并不明顯。只有資源和外地市場2個指標超過6.53分, 表明在資源和外地市場方面具有一定的競爭力。但是在其他4個指標中均低于6.53分, 表明在設施、本地市場、供應商和輔助行業、企業結構、競爭和戰略方面是該集群的弱項??偟膩碚f得分與預期的基本相符, 這說明黑龍江省煤炭產業集群正在形成, 還不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三、基于GEM模型的黑龍江省煤炭產業集群優勢分析

(一) 因素Ⅰ“基礎”:資源與設施

“基礎”得分為6.7862, 僅次于“市場”的得分。其中“資源”因素的得分7.83分比較高, 這主要是由于黑龍江省煤炭資源豐富, 在全國占有重要位置。省內78個市縣中有47個賦存煤炭資源, 已經開發的有28個市縣, 主要分布在雞西、鶴崗、雙鴨山及七臺河等東部煤炭基地。全省目前累計探明的資源儲量246.9億噸, 占東北三省總儲量的73%, 居東北地區首位且優質的動力煤和煉焦煤主要集中在這里。

“設施”包括硬件設施和軟件設施。“基礎”中“設施”的得分排在第三位。黑龍江省位于中國的最東北部, 北部和東部與俄羅斯相望, 南部與吉林省接壤, 西部與內蒙古自治區毗鄰。以哈爾濱為中心交通運輸四通八達, 鐵路和公路通車里程分別達4500和46000多公里;黑龍江、松花江和興凱湖等水運網, 里程約6800多公里, 航空運輸也有了新的發展。省內各主要煤礦均有鐵路相通, 煤炭外運甚為方便。為黑龍江省具有良好的硬件設施。在軟件設施方面:一是黑龍江省煤炭產業集群的發展擁有良好的政策環境。黑龍江省出臺了《黑龍江省東部煤電化基地發展規劃》, 旨在把東部地區建設成為以煤電化產業為主的重要經濟增長板塊;二是在科研方面, 以黑龍江龍煤集團、中煤黑龍江煤炭化工集團、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大專院校, 以及煤炭科學研究總院、黑龍江省電力科學研究所等科研機構為主體的科研體系, 為煤炭產品的創新提供了有力保障;三是集群內行業協會的發展, 有效地促進了行業間的交流合作。例如:2009年11月13日, 黑龍江煤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正式掛牌成立。其宗旨是“整合資源、優勢互補、聯合創新、合作共贏”, 目標是整合技術創新資源, 引導創新要素向黑龍江省煤炭產業集聚, 保障科研與生產緊密銜接, 實現創新成果快速產業化, 提升黑龍江煤炭產業核心競爭能力。另外中央政府也加大了對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扶持力度, 自實施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以來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二) 因素Ⅱ“企業”:供應商與相關輔助行業和企業的結構、戰略和競爭

“企業”這組因素的得分為5.78分是三組因素中最低的, 這主要是因為與煤炭相關的企業發展參差不齊, 彼此之間的合作不是很密切, 產業鏈條短所致。但是“供應商與相關輔助行業”在煤炭產業集群快速發展的同時, 在利益的推動下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以煤炭開采加工為龍頭, 向下游延伸到煤電、煤鋼、煤化工等許多行業。黑龍江省42個產業部門都與煤炭有較強、一般或較弱的關聯:煤炭開采和洗選業、電力、熱力的生產等與煤炭產業具有較強的直接依賴關系。依賴關系一般的就有26個, 占總產業部門數量的61.9%。這說明煤炭工業是一個向前向后關聯很強的產業, 相關產業聯系復雜。

(三) 因素Ⅲ“市場”:本地市場和外地市場

從得分情況來看, “外地市場”因素得分為8.07是最高的, 其中對“外部煤炭需求市場及其增長水平”和“外部煤炭市場的進入壁壘”評分較高。建國后, 黑龍江省初步發展成為全國重要的煤炭生產基地。“一五”時期, 重點投資新改擴建的315個工業企業中主要是煤炭企業。1957年, 黑龍江省已經形成了煤炭工業體系, 主要有雞西、鶴崗、雙鴨山和七臺河等4個煤炭采掘工業城市。煤炭產品不僅可以滿足黑龍江省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還能大量調往省外。2008年在煤炭的調出省份排行中, 黑龍江省位于第5位。

年調出量4000萬噸左右, 調入1500萬噸, 凈調出2500萬噸。黑龍江省與遼寧省和吉林省在地理位置上的鄰近, 兩省越來越多的依靠黑龍江省煤炭的調入。隨著對煤炭需求的不斷增加, “外部市場”的得分高也是合情合理的。另外黑龍江省的邊境線較長, 可發展與俄邊境貿易。近日, 中俄以“貸款換能源”的合作模式簽訂了長期煤能源合作協議, 其中涉及探礦、礦井建設以及煤開發方面的合作, 必將帶來新的發展機遇。這說明煤炭產品在國內外市場前景廣闊。

四、基于GEM模型的黑龍江省煤炭產業集群劣勢分析

(一) 人才缺乏

“勞動力素質”和“勞動力成本”對應GEM模型的“資源”因素。在“資源”因素中“勞動力素質的得分最低”, 而“勞動力成本的得分居第二位”所占的指標權重將近1/3??梢缘贸鰟趧恿λ刭|過低使勞動力成本相對低廉。從反方面可以得出黑龍江省煤炭行業缺乏高層次的復合型、專業技術型以及專業技能操作型人才。隨著黑龍江省東部煤電化基地建設項目的實施, 專業技術人才的緊缺問題日益凸顯, 已成為制約煤炭行業發展的“瓶頸”。最缺乏煤礦開采技術、礦山機電、地質測量等方面人才。黑龍江科技學院曾經開展過“科技開發與人才需求”的調研, 結果顯示黑龍江省煤炭工業專業技術人才嚴重短缺。據有關數據統計, 我國縣以上國有煤礦工程技術人員僅占職工總數的12.6%, 有96%的煤炭企業缺乏機電人才, 88%的煤炭企業缺少采礦人才。煤炭行業工作條件艱苦, 安全性低, 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不愿意或很少從事煤炭方面的工作, 由于追逐個人利益也造成了行業人才的流失。黑龍江省與其它沿海城市相比, 經濟落后, 所處位置偏遠且冬季寒冷許多自然氣候原因, 也導致黑龍江省煤炭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和科技人員嚴重匱乏, 企業缺乏高學歷人才和技術骨干, 缺乏學術和創新帶頭人。

(二) 投融資體系不完善

資金支持是煤炭產業集群產生的物質基礎, 金融機構的支持是產業群發展的重要保證。煤炭屬于資本密集型產業, 礦井建設、煤炭深加工都需要龐大的資金支撐。煤化工行業更是資金和技術密集型行業。黑龍江煤炭企業的資金來源主要是信貸資金, 使用資金受到多方面的限制。銀行給煤炭企業貸款的原則是由總公司統一貸款, 統一歸還, 只有在總公司批準授權的額度范圍內, 分公司才可以辦理貸款手續, 造成總公司不缺錢, 分公司缺錢但不是法人, 不能辦理銀行貸款;未劃入集團的存續企業有法人資格但信用等級不夠, 很難從銀行借到款, 形成信貸資金供求錯位, 資金到位率不高。由于礦區經濟環境差, 各家商業銀行信貸限制, 煤炭企業發展得到資金的支持很困難?;鶎友胄腥鄙俦匾刹僮鞯呢泿耪吖ぞ?。自再貼現上收到省會中支后, 削弱了金融機構對煤炭企業短期流動資金的支持力度。另外企業自身也有原因, 省內主要煤城經濟規模不大、企業信用意識差、信用等級較低, 使得投融資體系的建立也存在著諸多問題。

(三) 技術創新能力與創新效率不高

創新能力與創新效率不高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開采水平低、生產技術落后導致煤炭產品深加工程度不夠, 從而使資源回收利用率低。我國國有大型煤礦的機械化綜采、綜掘率分別為58.78%和15.03%, 全國平均采煤機械化水平還不到45%;據統計, 目前我國煤炭資源的平均回采率為40%, 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60%~70%。更為嚴重的是, 目前約占我國年煤炭產量35%的鄉鎮及個體煤礦, 平均回采率只有15%~20%;煤炭資源綜合回收率僅為30%左右, 其中大中型煤礦為40%~50%, 小型煤礦只有10%~15%。黑龍江省擁有不同規模的煤礦企業2000余家, 煤炭資源綜采率、回采率、資源綜合回收率以及原煤入選比例等, 大部分都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更低于國際先進水平。 (2) 創新體制和觀念落后。由于計劃經濟的思想在技術創新活動中仍根深蒂固, 企業很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低水平、重復開發現象嚴重, 科技含量和效益都比較低。 (3) 創新動力不足。由于開發煤炭新產品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成功率又很低、往往要很長時間才能看到效益, 與中小企業現時得利的希望恰恰相反。中小企業盡量不投資或少投資造成了創新動力不足。沒有創新的愿望導致投入水平低, 投入水平低導致創新資源短缺, 進一步加大了創新難度, 創新難度加大導致企業創新的動力與能力隨之下降。 (4) 煤炭企業科研成果轉化率較低。專利成果轉化率低, 造成大量專利成果閑置的根本原因在于研發、生產與市場脫節, 研發成果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產業集群區內企業自主技術創新能力的薄弱, 導致集群難以應對各種形式的變化和危機。

(四) 中介組織、行業協會缺位

近年來, 黑龍江省通過對第三產業發展的扶持, 促進了一些中介機構的形成。但除了部分律師、審計、會計等事務所和人才市場外, 一些中介機構和行業協會也沒有發揮其作用。能幫助企業、政府、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一種協作關系的技術轉化中介組織簡直太少, 而且能使不同行業的相關企業間建立合作與交流的網絡行業聯系中介也嚴重短缺。由于中介的作用沒有得到正常發揮, 黑龍江省煤炭產業集群的發展也將受到一定的阻礙。

五、總結

黑龍江省煤炭走產業集群的路線, 就要利用自身的優勢, 改善自身的劣勢。引進、培養和留住人才;簡化投融資審批手續, 讓企業有權進行投融資決策, 減少對各種資本流入煤炭企業的限制把投融資行業推向市場, 有了資金才有條件進行技術創新;中介組織、行業協會和政府的積極參與才能利于煤炭產業集群的發展, 有利于集群競爭優勢的發揮。

參考文獻

[1].苑春光, 代少軍.黑龍江省煤炭產業的產業關聯及波及效應分析[J].中州煤炭, 2010 (7)

[2].中國能源網www.chin5e.com

[3].彭曉英, 張慶華, 張潤濤.黑龍江煤炭企業融資效率的模糊評價[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 2007 (6)

[4].人民銀行哈爾濱支行課題組.對黑龍江省煤炭行業可持續發展及金融支持的調查與思考[J].金融調研, 2005 (12)

[5].張鳳武.煤炭企業科技進步系統及其評價研究[D].阜新: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2002

[6].張繼磊.黑龍江省煤炭企業技術創新動力系統評價研究[D].哈爾濱:黑龍江科技學院, 2009

煤炭產業競爭策略研究論文范文第2篇

煤炭產業作為我國的能源基礎性產業, 對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能源體系支撐作用。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知識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 正確了解和認識我國煤炭產業競爭力在國際經濟中的地位和發展狀況, 把握和提升產業競爭優勢, 規避和改善產業競爭力的缺陷與不足, 對提升我國煤炭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在產業競爭力評價的定量方法中, 無論是灰色綜合評價[1]、模糊綜合評價[2], 還是神經網絡評價[3], 都涉及到因素權重的確定問題。目前, 權重的確定或者無法避免主觀性[1,2,3], 或計算過于復雜[4], 或計算量太大。本文結合煤炭產業競爭力實際情況, 建立煤炭產業競爭力評價的指標體系, 在此基礎上利用客觀賦權法中探索性數據分析—投影尋蹤法, 并結合遺傳算法建立了遺傳—投影尋蹤評價模型, 運用該模型對我國煤炭產業的國際競爭力評價進行了實證研究。

2 遺傳—投影尋蹤評價模型

投影尋蹤是用于處理分析高維觀測數據, 尤其是來自非正態、非線性的高維數據的一類新興探索性數據分析方法[8]。利用計算機把高維數據投影到低維子空間上, 通過使某個投影指標極小化, 尋找出能反映高維數據結構和特征的投影, 以達到分析處理高維數據的目的。投影尋蹤方法分為以下3個步驟。

綜合投影特征值Zj的構造:構造樣本j的投影特征值Zj。設由m個樣本的規范化后的數據為xij (i=1, 2, …m;j=1, 2, …n) , 則樣本j綜合線性投影特征值Zj構造為:undefined。式中, xij為樣本j指標i規范化后的值, ai為投影方向矢量a的分量, a= (a1, a2, …, ai, …am) 為m維單位矢量, ai∈[-1, 1]。確定綜合特征值Zj的關鍵是尋找反映高維數據特征結構最佳投影方向的分量ai, 因此構造一個投影指標函數Q (a) 是作為最佳選擇投影方向的依據。當指標函數達到極值時, 就找到了最佳投影方向。

投影指標函數Q (a) 的構造:為了構造用于分類的投影指標函數, 引入類間距離和類內密度兩個概念:定義類間距離:undefined;定義類內密度:undefined;構造投影指標函數:Q (a) =s (a) ×d (a) 。在以上各式中, a為投影方向;undefined為n個樣本的綜合投影特征值Zj的均值, 即undefined;rjk為樣本j和k的綜合特征值Zj、Zk倆倆之間的距離, 即rik=‖Zj-Zk‖, 其中 (j, k=1, …, n) ;R為密度的窗寬, 一般取值范圍為undefined。式中, rmax為rjk (j, k=1, …n) 的最大值, m為指標個數。一般可取R=m, f (R-rjk) =1;反之, 則為0。

優化投影方向:評價模型建立的關鍵是找出能夠反映系統特征的最佳投影方向。從上述分析可知, 投影指標函數Q (a) 取得最大值時所對應的方向a就是最佳投影方向矢量, 故優化目標函數可設計為:undefined;約束條件:‖a‖=1。在滿足約束條件的情況下, 求解出Q (a) 最大值, 同時也就找到了最優投影方向a。優化投影方向的方法很多, 可采用遺傳算法進行優化[9]。

3 實證研究

3.1 指標體系構建

產業競爭力評價涉及的因素眾多, 評價指標既有定性的又有定量的, 且各項指標的權重并不一致。評價指標體系是決定評價結果是否科學的基礎。本文通過對現有文獻的深入研究[5,6,7], 同時遵循全面性、系統性、動態性和可操作性的指標體系構建原則, 歸納出煤炭產業競爭力評價指標見表1。

3.2 數據處理

本文選擇全球11個主要產煤國家為評價對象, 原始數據見表2[7]。由于評價指標的數值具有不同的量綱和數量級, 無可比性, 需要做規范化處理。在供應商評價指標體系中, 主要有極大化指標 (越大越優型) 和極小化指標 (越小越優型) 。利用極差變換公式, 各類指標規范化公式為:極大化指標:undefined;極小化指標:undefined。

3.3 綜合評分計算和評價結果

根據前述的投影尋蹤模型, 對全球11個主要產煤國煤炭產業競爭力進行了綜合評價, 得到產業環境、產業貿易、產業結構和企業行為的分類投影方向和城市總體綜合投影方向參數 (表3) 。根據投影方向參數計算得到煤炭產業競爭力評價分類綜合特征值和總體綜合特征值 (表4) 。從表4可見, 全球11個主要產煤國煤炭產業國際競爭力最強的是美國和澳大利亞 (綜合特征值大于2) , 排在中間位置的是中國、俄羅斯、加拿大、南非、波蘭和德國 (綜合特征值介于1和2之間) ;煤炭產業國際競爭力較弱是烏克蘭、印度和巴西 (綜合特征值小于1) 。

4 對策建議

正確評價我國煤炭產業競爭力, 對認清我國煤炭競爭力與國外主要產煤國之間的差距與不足, 進而采取相應措施, 提升我國煤炭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結合評價結果, 提出以下提升我國煤炭行業國際競爭力的對策建議:①提高煤炭產業地位, 將煤炭產業劃入第一產業, 推進政府職能由行政職能轉變為致力于建立健全市場機制為主, 建立煤炭企業發展良好的宏觀環境。②建立適度集中的寡頭壟斷煤炭市場結構。就我國煤炭產業目前的狀況而言, 需要一個以促進有效競爭為目標的適度集中的寡頭壟斷型煤炭市場結構, 依靠市場競爭來淘汰劣勢企業, 減少過度競爭造成的資源浪費, 依靠政府管制的推力扶持優勢企業, 提高煤炭產業的市場集中度。③加快大型煤炭企業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 加大科技開發資金的投入, 完善技術創新激勵體制, 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 促進礦區人才流動。④改變傳統管理體制, 實施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新型管理體制, 組建國家煤炭行業管理機構, 加強行業管理, 完善行業法規和質量標準, 強化安全監督機構, 把煤炭安全生產工作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姚平, 梁靜國.我國煤炭企業效率測算[J].煤炭學報, 2008, (3) ∶473-477.

[2]王新宇, 俞書偉.基于系統模糊優選模型的煤炭企業競爭優勢評價[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02, 22 (6) ∶126-130.

[3]徐君, 杜文, 曾旗.基于BP神經網絡的煤炭企業可持續發展評價[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 2005, 40 (3) ∶375-378.

[4]WU Li-yun, YANG Yu-zhong.Grey Comprehensive Judgment on CollieryTransportation System[A].Progress in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C].Beijing:Science Press, 2004∶2006-2011.

[5]范中啟.煤炭產業競爭力評價模式實證研究[J].中國礦業大學學報, 2006, 35 (6) ∶824-828.

[6]李克榮, 劉傳庚, 魏振寬.論當前我國煤炭產業的主要問題[J].管理世界, 2001, (6) ∶190-191.

[7]范中啟.中國煤炭產業競爭力評價模型及提升路徑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 2009∶27-30.

[8]Diaconis P, Friedman D.Asymptotes of Graphical Projection Pursuit Regression[J].Ann Statist, 1984, (12) ∶793-815.

煤炭產業競爭策略研究論文范文第3篇

一、區域紡織產業的發展特點

(一) 產業基礎與區域發展的優勢比較顯著

浙江紹興的紡織產業在全國比較有名, 主要是由于其產業鏈比較完整、生產規模較大, 并且在市場上的銷量為首位。目前已經形成了由化纖、印染、織造以及服裝等完整的產業鏈, 并配套了紡織機、印染助劑以及各種技術服務與軟件等。近年來紹興的紡織產業發展比較迅速, 其產業發展規模較大, 從2010年-2014年其產業的總產值在不斷的上升, 峰值達四億元左右, 在我國紡織產業的發展中, 其具有較大的產業基礎與區域發展集群優勢。

(二) 塊狀經濟特色明顯

浙江紹興紡織產業已經由各區塊的特色紡織產業組成, 并且形成了龐大的區域紡織產業群, 其主要有三個紡織生產基地:紹興紡織產業基地、嵊州領帶產業基地以及諸暨市襪業產業基地。同時, 還有大多數紡織品生產基地, 例如紹興縣楊汛橋經編、楓橋服裝、夏履無紡布等。每個地區的生產產品不同, 具有較強的地方特色, 將其形成區域發展模式, 成為紹興紡織產業經濟發展的特色。

二、區域紡織產業中存在的問題

(一) 紡織產業的分工地位較低

紹興紡織產業基本上是以生產鏈的形式進入到市場中的, 與國外發達國家的紡織產業相比, 紹興紡織產業重點放在紡織成品的生產過程中, 其屬于產業價值鏈中的最底層。并且在其他環節方面相對較薄弱, 例如, 在化纖原料、紡織機械等方面主要是依靠進口, 受到國外的影響較大。同時, 在服裝設計以及品牌運轉方面, 缺乏創新與先進技術的支持, 其品牌效應較低。加上我國勞動力成本在逐漸上升, 導致紡織產業的競爭優勢消失。這些因素制約了紹興紡織產業市場競爭力的提升, 其產業分工的地位比較低, 對其競爭力的提高具有阻礙作用。

(二) 區域發展的集體效率較低

紹興紡織產業主要是以區域集群的方式來發展, 在產業規模、市場的占有率以及新品種的開發等方面在全國均占有較大的比重。但是紹興紡織產業區域集群的集體效率較低。區域內各個企業之間的競爭較大, 然而對紡織新品的開發投入較小, 產品市場的周期明顯縮短。從而導致整個紡織產業區域發展逐漸僵化, 對外界的發展情況無法及時作出反應, 對區域產業的競爭力水平具有較大的影響。

(三) 加進口關稅及國外再工業化的雙重擠壓

當前, 國外較多的國家其棉纖維的加進口關稅售價比我國更低, 這便使得生產中低檔的棉紡織產品已不存在優勢。這樣一來, 紡織產業只得生產高檔、新型的產品。此外, 美國、英國等國家提出了“再工業化”的振興經濟戰略方針, 將制造業重新轉移回了本國。這些措施對我國紡織產業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壓力。

(四) 缺乏品牌建設, 產品質量管理水平低

大多數紹興的紡織企業過分重視短期的利益, 即使具備先進的生產設備, 但是在人力資源上面沒有投入較大的資本, 尤其是對新品的研發力度不夠, 對產品質量管理不夠重視。其存在優質設備配置, 中等產品以及低廉價格的現象, 不僅無法獲取較大的經濟效益, 還對企業的健康發展具有較大的影響。同時, 粗放式的發展模式, 導致其品牌效應低下。

三、提升區域紡織產業競爭力的策略

(一) 對產品進行整頓, 確保產品品質

現階段, 浙江紹興紡織產業的發展, 應適當減少中低端產品的生產, 需加大不同層次與用途的高端產品的生產力度, 全面促進紡織產品朝著“高”“特”“精”“優”的方向發展。其中, “高”指的是產品具備高強度、高模量、耐高溫、高摩擦因素等高性能;“特”指的是產品具備的特殊結構與用途, 適用特別的人群, 能適應特別的環境等;“精”是指產品具備精細、精致、精美等優點;“優”則是指產品具備全面指標、較長的耐用周期, 安全可靠等優異的品質。從而可以提高其紡織產品的品牌效應, 提高其競爭優勢。

(二) 創新技術, 促進產業鏈的延伸

紹興紡織產業要想處于市場競爭中的重要地位, 就需要不斷創新設計與生產技術, 融會新型的工藝、裝備以及軟件系統等, 并通過采用交織生產新型品種、使用高性能的纖維資源等方式, 以品種多、交貨快的優勢迅速占領市場。另外, 紡織產業還應促進產業鏈向前及向后進行延伸:向前延伸指的是對紡織纖維的原材料及相關輔料投入高度關注, 并重視這些材料的品種、規格, 安全性、可靠性, 加工工藝、設備、運輸、保存及配送等多個方面;向后延伸則是指對最終紡織產品的設計、加工、運輸、市場給予關注。其中, 產品的最終市場為整個紡織產業的設計及生產信息的來源與重要依據, 應受到高度關注。紹興區域紡織產業需要大力研發出新品, 加大創新力度, 提高生產技術, 以便生產出質量更優的產品。

(三) 形成紡織產業創新技術戰略聯盟, 不斷延伸至服務行業

浙江紹興的紡織產業為獲得長遠、有序的發展, 還需有機結合“政、產、學、研、用”等要素, 以此為指導方針, 在當地政府的領導下, 將紡織企業作為發展主體, 緊密結合產、學、研, 圍繞最終產品的開發及市場應用來開展各項創新工作。通過結合整個產業鏈, 使紡織產業成為一個大的整體, 進而形成以合作發展戰略為中心、以技術創新為動力的聯盟整體。紡織企業不可對自身產能進行盲目擴大, 應嚴格遵循市場經濟準則, 在確保行動統一性的基礎上, 形成良好、有序的競爭環境。此外, 考慮到經濟發達國家的制造業不斷向服務業延伸, 且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紹興紡織產業在發展時也可借鑒這一經驗, 將制造業做強, 使其在國際上產生引領效果, 并通過延伸至服務行業, 形成一套完善的制造服務業體系。

(四) 加快產業集群的建設, 對能源節約報以高度重視

對紡織工業聯合協會近年來在建設產業集群方面具有的協助經驗進行分析, 產業集群應充分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其一, 對于公路、電源、水源、自來水廠、郵政、電話站及信息光纜等基礎設施, 需進行統一的部署與實施工作;其二, 做好物流運輸系統、銀行、公共交通、行政管理、火災預防等方面的社會服務工作, 并時時供應紡織產品的原材料、配件及器材等;其三, 充分轉變傳統落后的觀念, 將紡織制造業的集群園區與民眾居住區相結合。另外, 在實際生產運行過程中, 紡織產業還應高度重視能源的節約, 通過降低電能與水能的消耗, 減少污水、有害氣體的排放, 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

(五) 充分發揮出行業協會的作用

在市場機制中, 其價格機制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 適當的價格競爭可以有效的促進產業資源的優化與合理配置, 然而不合理的價格競爭就會對產業資源的優化與合理配置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紹興紡織產業的區域發展中, 具有較多的中小型企業, 其中存在較嚴重的價格競爭問題, 嚴重阻礙了紡織產業的健康發展。為了有效的提高紹興紡織產業的綜合競爭力, 需要充分發揮出紹興紡織行業的協會作用, 需要規范企業的行為, 提高行業之間的自律。對行業自律制度進行完善與改進, 以便加強對企業的行為進行監督, 規范市場價格, 從而提高紹興區域紡織產業的競爭力。

四、總結

作為我國一項重要的國民經濟支柱型產業, 紡織行業在增加稅收、解決勞動力就業問題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過對紹興紡織產業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紹興紡織企業就需要整頓紡織產品, 創新技術, 通過形成紡織產業創新技術戰略聯盟, 加大產業集群的建設力度, 提升自身的區域競爭優勢, 確保在新形勢下得到穩定、長足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菲.紹興出臺政策安排8億元扶持紡織業[J].紡織服裝周刊, 2009, 25 (5) :16.

[2]王超.從比較優勢與競爭優勢理論分析我國紡織業的競爭戰略[J].產業與科技論壇, 2010, 14 (4) :24.

[3]何雄明.紹興紡織產業集群分析[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 2011, 32 (5) :37.

[4]孫琪.我國紡織服裝業提升國際競爭力的路徑選擇——以浙江寧波為例[J].經濟問題, 2012, 27 (7) :163.

煤炭產業競爭策略研究論文范文第4篇

2008年,全球服務外包保持平穩增長,其中,離岸外包發展迅速,以超過20%的速度增長。全球服務外包轉移方市場未來還將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歐、日本,這三個地區轉移的服務外包總量約占全球的95%左右。預計2009年全球IT服務外包市場規模將達到4 322億美元,其中美國占40%,日本占10%。日本是世界軟件生產大國,其產值一直穩居世界第二,但目前日本離岸軟件外包的總規模僅為其軟件服務市場的1%左右,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其軟件服務外包市場發展的潛力巨大,吸引了很多國家積極爭取其外包業務,使得對日軟件外包競爭更加激烈[1]。

我國企業在對日軟件外包產業中的競爭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國際承包商之間的競爭,印度和中國是直接的競爭對手,日本是一個利潤非常豐厚的市場,印度人一直在努力打入這個市場;二是中國本國的承包商之間的競爭,全國各大軟件園,服務外包基地競相爭取對日軟件外包業務;三是為了獲得更大的利潤,中國的軟件外包企業將向上游擴展業務,這會導致和日本本土發包方之間產生競爭。因此在擴大對日軟件外包業務的同時,我們必須對制定出相應的競爭策略,防止惡性、無序競爭,與參與各方在競爭中求發展,采取多種商業模式并存,實現共贏的局面,以保持并獲取更多的市場份額和經濟效益,這對我國軟件外包企業的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

1 對日軟件外包產業的商業模式分析

1.1 日本進入

日本是發達國家中軟件外包比重最高的國家。21世紀,日本先后頒布了三項重大國家戰略,形成一個前后銜接、循序漸進的戰略體系,從“e-Japan”到“u-Japan”再到“i-Japan”,隨著時代的變化,日本的信息化建設也實現了“三級跳”。這又大大的推動了日本軟件業和軟件外包的發展[2]。

隨著日本軟件離岸外包的快速發展,中國已成為日本軟件離岸外包的主要發包地。日本軟件企業早已不滿足于把軟件外包給中國的企業,而是在中國建立自己的軟件企業來承接自身的業務,如表1所示。日本對華加快軟件研發中心建設,在緩解其軟件開發人才不足的同時,希望通過研發中心在中國的落戶,加強與中國企業的聯系,擴大其在華的軟件市場。

日本企業在華投資建立研發中心來承接母公司業務的模式有著很大優勢:第一,軟件產品的質量可以保證。一般來華直接投資建立公司的都是日本的大公司,有著深厚的軟件開發和管理實力。第二,外包業務量充足。這些日本的大公司在本土有著龐大的客戶資源,作為一級發包商,其業務量源源不斷。第三,軟件產品的實施過程在自己的掌控內,如客戶有任何需求,可隨時修改,以及時滿足客戶的要求。第四,適應日本的文化和管理模式。在華的日資企業能夠按照日本企業的開發管理模式,嚴格執行項目管理所涉及過程和文檔的次序和樣式,開發人員也能按照示例代碼和對具體技術實現細節的要求完成任務。

而這種模式也有它的劣勢:日資企業在華的規模和數量都是有限的。日本國內的客戶絕大多數以定制應用軟件為主,加上日本越來越多的制造業在華投資,對內嵌式軟件需求量不斷增多。這些業務單靠日資企業是不可能消化掉的,而對龐大的市場,這些企業精力和資金都是有限的,他們需要關注的是高端業務,仍然會將一些中低端業務分包出去。

資料來源:筆者根據各公司網站介紹整理而得。

1.2 尋求國外合資伙伴

我國軟件外包業發展十余年,如果單靠自己的力量來發展狀大,提高技術管理水平,是不會有今天這番場景。中國國內市場的IT服務需求一直在上升,國外軟件巨頭基于開拓中國國內市場的需要,也會不斷向中國企業注入資金和技術,進而幫助中國軟件企業提升技術和服務水平,有利于中國企業增強在國際外包市場的競爭能力。由于中國對日軟件外包企業不斷的努力,也吸引了不少日本企業的關注,如表1所示。2002年4月,日本NTT數據公司、NEC和日立軟件等三家公司共同向我國著名的軟件公司——大連華信計算機技術有限公司進行了投資[1]?,F在的大連華信已經是中國軟件外包業務規模最大的公司之一,作為國內最早一批進入日本市場的軟件企業,大連華信在對日軟件外包業務領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并與NEC、NEC軟件、NTT DATA、日立軟件、新日鐵系統集成株式會社等眾多日本知名企業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 尋求國外合資伙伴的優勢在于:首先,我國的軟件企業得到國外大公司的資金和技術支持,能夠快速提高接包水平和擴大外包的規模。其次,穩定的外包訂單。上海晟峰軟件公司發展的主要模式是在投資和業務上與國外大公司整體捆綁,通過不斷引進外資,成立合資的子公司快速推動軟件外包業務發展。公司已與日本著名的NEC、索浪、OBS等大型企業成立多個合資子公司,通過資本紐帶,強化業務合作關系,穩定地得到外包訂單。最后,能夠贏得更多日本客戶的信賴。

1.3 在日本設立分公司

國內軟件企業在承接外包業務上具有一定的依賴性。如依賴外資、合資方的業務轉包或通過在華外資企業承接國外的外包業務,這樣的外包業務技術水平一般比較低,這在一定程序上影響國內軟件企業自身水平的提升。服務外包企業選擇自己到海外市場去開設分公司,直接去建立自己的市場能力,其前提條件是要有足夠的實力[3]。因此,我國政府也積極鼓勵國內企業直接赴日本接收訂單,通過接受技術含量較高的完整訂單可以較大提升企業的研發水平。在這個市場上有實力的軟件企業已經開始積極向海外進軍 ,以爭取更大的利潤空間 ,再結合向上游發展的戰略方向 ,擺脫國內市場上激烈的價格競爭,如表2所示。

資料來源:筆者根據各公司網站介紹整理而得

2 對日軟件外包產業的競爭策略

目前,大部分日本的離岸外包業務仍主要從日本的大型 IT 系統集成商那里分包,中國企業尚未建立起直接、深入和戰略性的客戶關系。中國的企業現在承接的主要是產業鏈的下游業務[4]。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為了保持并提高對日軟件外包的市場份額,我國應采取相應的競爭策略:

首先,同其他承包國之間的競爭要根據各國的情況采取不同的策略。對于中國軟件外包產業,印度同行是個必須跨越的山脊。中國企業有著人才、雙字節語言、文化相連近、時區相近等獨特優勢,在充分利用這些優勢的基礎上大量引進高端軟件技術人才以提高我國企業承接大型項目的能力。兩國的軟件外包企業也存在合作的一面,此次金融危機有可能為中國軟件外包企業并購中小型印度軟件公司、吸收對方先進技術經驗提供契機。印度的軟件公司比較大,在項目的設計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而我國在編碼、測試等方面具有優勢,因此兩國應該各自發揮各自優勢,加強合作,才能共同快速發展。

我國東西部勞動力成本差距較大,可以把低端的作業交給比東部人力成本更低的西部來完成,可以與東南亞各國的低人力成本競爭。日本對華軟件外包注重的恰恰是成本優勢,中國連續多年的高速發展,導致沿海地區的勞動力成本上漲。沿海地區利用自己在對日軟件外包上積蓄已久的經驗來幫助西部地區開展外包業務,從而帶動西部經濟的發展。

其次,要擴大企業規模,尋求國外合資伙伴。國內的軟件外包企業要進入軟件產業價值鏈的上游,增強承接大型項目的能力,可以通過并購來優化組織結構、拓展服務種類、獲得行業技術、奪取市場份額、實現規模經濟效益。而這種合并收購的范圍不僅在本土企業之間,更要延伸到與日本軟件企業和國際知名外包服務商的合作。國內企業通過并購來整合資源,建立強勢品牌,提升我國整個軟件外包的綜合競爭力。與日本軟件企業合作可以優勢互補,既能保證軟件開發的質量,又能以較低的人力成本來完成項目,為我國企業承接上游業務內容的外包打好基礎。面臨金融危機的不利形勢,國內軟件企業要加快推進行業資源優化配置,緩解我國軟件企業因小而散帶來的惡性競爭問題。

中央政府應和地方政府之間進行有效的溝通,讓不同的城市發揮自己不同的優勢。但關鍵是要形成合力,而不是無序的競爭,要讓各地實現優勢互補,避免重復建設。打造“中國外包”的國際品牌,制定中國的總體外包品牌戰略,樹立中國服務外包業的良好形象

最后,提升我國的接包層次,企業就要實行雙重營銷,在日本設立分公司。由于日本文化的曖昧性,客戶不會清楚地將自己的需求表達出來,而是一級發包商根據客戶的業務特點,邊與客戶溝通,邊進行系統的咨詢、策劃、設計,故海外廠商不可能進入日本的一級發包商序列。要開拓上游業務會與日本本土二級以下的開發商之間將發生較大的競爭,為此政府應鼓勵有能力的企業到日本建立分公司,直接在日本本土接單,會增加日本客戶的信賴,從空間上也更容易溝通。但對大多數軟件企業來說,應先與進入我國的日本公司合作,做面向它們國內分公司的外包定制工作。另外,我國軟件企業在承接規模較大、系統相對完整的項目上經驗還不足,還需要與日本企業合作來共同承接項目,這樣即能保證軟件質量又能比日本企業單獨承接成本要低。這種方式也會使客戶和一級發包商受益無窮。

3 結語

發展對日軟件外包可以提升我國軟件生產管理水平,為企業成長積累資金并有效地促進軟件產業的發展,同時能夠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對我國有著積極的影響。在競爭日益激烈的軟件外包市場中,中國應繼續利用自身的優勢,采用多種商業模式并存的方式,一如既往地拓展同日本的軟件外包合作,以此掌握日本軟件開發的獨特需求,最終確立對日軟件開發中的中國優勢,為中國企業參與日本高端軟件的開發合作奠定扎實的基礎。

這一切都在考驗中國軟件外包企業的真正競爭力:不是成為軟件工廠,而要成為真正的世界級軟件實驗室。

摘要:日本軟件市場存在著巨大的需求與合作空間,而日本軟件業對海外發包一直保持著積極的態度。中國所占據的日本軟件外包業務市場份額遠遠高于亞洲其他的發展中國家。根據對日軟件外包業務的發展現狀,通過分析對日軟件外包產業的商業模式,得出我國應采取的競爭策略以提升我國軟件外包水平。

關鍵詞:對日軟件外包,商業模式,競爭策略

參考文獻

[1]張越.對日軟件外包企業經營問題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07.

[2]王偉軍.中日軟件服務外包新動向與中國的政策選擇[J].世界經濟研究,2007(7):68-72.

[3]課題組.國際服務外包發展趨勢與中國服務外包業競爭力[J].國際貿易,2007(8):19-28.

煤炭產業競爭策略研究論文范文第5篇

1株洲市發展通用航空產業的比較優勢分析

筆者通過對株洲通用航空產業發展的自身優勢進行剖析, 以及對比分析省內外其他地區通用航空產業發展情況, 找出株洲市發展通用航空產業的比較優勢。

1.1株洲市發展通用航空產業的現有優勢剖析

1產業發展政策支持力度大, 通航城市龍頭地位顯現

株洲市享有國家級的六大產業政策優惠;株洲航空產業園在全省通用航空產業規劃中, 被確定為重點園區, 株洲通用機場為重點試點機場, 并明確了“服務長株潭、輻射湖南省”的總體定位。

2航空制造業體系完善, 產業技術資源豐富

株洲擁有中國南方航空工業 (集團) 有限公司 (331廠) 、中國航空動力機械研究所 (608所) 、中航飛機起落架有限責任公司等國有大型航空企業、研究所, 在中小航空發動機、飛機起落架、地面燃氣輪機和航空材料等領域我國占有重要地位, 多項航空技術可轉化應用于通用航空制造領域。

3航空人才隊伍強大, 科技人才儲備充分

株洲市周邊擁有3所高校設立的航空專業學院, 3所航空職業教育學院, 涉及航空研發制造的科研機構89家、國家和省重點實驗室106家以及63家工程技術中心, 以及42萬科技人才大軍。

4低空空域條件較好, 地面空間平臺廣闊

株洲通用機場擁有1000米以下、10公里半徑范圍的低空空域, 并可開辟多條通達周邊機場的低空航線。同時, 株洲市在長株潭城市群中的市域面積最大, 可供開展航空旅游、通勤運輸等通用航空活動的地面空間平臺廣闊。

1.2株洲市與省內周邊地區的競爭優勢分析

根據《湖南省通用航空產業2013-2020年發展規劃》中相關資料顯示, 湖南省現有通用機場僅4個, 分別為澧縣、安鄉、衡陽、道縣通用機場, 根據規劃, 到2030年全省通用機場規劃總數達25個, 其中新增機場21個。環長株潭通用機場板塊布局規劃通用機場13個, 大湘南通用機場板塊布局規劃通用機場5個, 大湘西通用機場板塊布局規劃新增通用機場7個。

在全省通用航空產業布局中, 株洲通用機場、長沙黃花機場、衡陽通用機場被列為重點試點機場。其中, 株洲通用機場功能定位包括:開展通用航空制造業和各種通用航空作業, 打造長株潭地區航空應急救援綜合服務中心, 為私人消費、旅游航空、通航公共服務等通用航空作業提供保障, 服務長株潭城市群、輻射湖南省西南部地區, 滿足國家級“兩型社會”建設示范城市需要。此外, 在株洲市“十二五”綜合運輸交通發展規劃中, 規劃建設炎陵臨時起降點, 主要功能包括空中旅游、空中巡邏、森林防護等。長沙黃花機場功能定位為運輸機場, 劃設通用航空專屬服務區, 主要開展公務航空運營及FBO、MRO等相關配套服務;衡陽通用機場功能定位為通用航空公司基地機場, 主要開展航空運動、私人飛行、航空培訓、農業林作業等。郴州通用機場功能定位為臨時起降點, 支撐湘南地區通用航空服務業發展。

從上述周邊機場功能定位看出, 株洲機場所開展業務范圍及規模大大超過周邊其他通用機場, 將是未來長株潭地區及全省通用機場體系中最重要的產業承載平臺。

1.3株洲市與省外其他地區的競爭優勢分析

通過對我國其他15個省的通用航空產業基地和航空工業集團 (公司) 的官方門戶網站進行資料搜索, 選取陜西省 (西安蒲城通用航空產業園) 、遼寧省 (沈陽通用航空產業基地) 、河北省 (石家莊通用航空產業基地) 、湖北省 (荊門通用航空產業基地) 、貴州省 (安順通用航空產業園) 、江西省 (南昌通用航空產業園) 、四川省 (成都通用航空產業園) 、廣東省 (珠海通用航空產業園) 八個省份城市與湖南省 (株洲通用航空城) 開展對比研究。參與比較分析的八個省份城市均具有一定的航空工業基礎。以西安、沈陽為代表的城市, 其航空工業基礎實力非常雄厚, 通用航空產業發展潛力巨大, 通過分析其核心優勢, 學習和借鑒他們好的做法和經驗;安順、荊門、南昌等湖南省周邊省份城市, 通過分析他們的比較優勢, 為開展株洲通用航空產業差異化競爭策略研究提供依據。

筆者主要從各個城市通用航空產業發展的思路、發展重點、依托機場、依托基地、基地比較優勢、核心優勢等六方面進行比較分析, 發現各個城市的通用航空產業發展各有側重點, 現歸納總結如下:

1依托中航工業集團通用飛機規劃布局, 發展定位很明確

在中航工業集團通用飛機新一輪發展戰略布局中, 珠海作為全國通用航空產業基地的核心, 重點發展大中型通用飛機以及高端活塞飛機, 兼顧大型核心零部件制造;石家莊基地為輕型、小型飛機制造基地;荊門基地以浮空器為主, 同時發展中高端渦槳水陸兩棲飛機。

2依托實力雄厚的航空工業基礎, 突出通航產業核心競爭力

西安、沈陽、成都航空工業基礎雄厚。蒲城通用航空產業園以西安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為依托, 按照基地“產業鏈構建、集群化發展”的發展思路發展通用航空產業, 對于全國通航產業發展的示范帶動效應日益顯現;沈陽通用航空產業基地則以塞斯納 - 沈飛項目為依托, 吸引了沈飛集團、中航天宇集團、武漢北冰洋集團、美國賽斯納公司、西銳公司、澳寶紅集團、意大利泰克納姆公司等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落戶基地;強大的航空研發、制造的基礎, 具有實力的飛機運營和服務基地, 以及先天的自然條件助力成都通航產業集群發展。

3依托現有航空工業基礎, 開展通航產業特色發展

南昌、安順、株洲現有航空工業基礎較好, 可以根據自身的優勢開展通航產業的特色發展。南昌的教練機、直升機、無人直升機研制技術較成熟, 有利于通航產業發展農林飛機、教練機等;安順通用航空產業園以貴州航空工業集團為依托, 具備飛機制造、發動機設計的能力;株洲作為國內唯一的中小航空發動機特色產業基地, 主要開展通航發動機研制、維修和售后服務。

2株洲市通用航空產業競爭力培育與提升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 并結合《株洲通用航空產業發展規劃 (2013-2025年) 》中株洲市通用航空產業培育期 (2013-2015年) 的經濟和產業目標以及發展路線圖, 筆者從以下八個方面提出培育并提升株洲市通用航空產業競爭力的建議。

2.1遵循湖南省通用航空產業的整體布局, 實行錯位發展

全面考慮株洲周邊城市通用航空產業的開發情況和功能定位, 按照湖南省通用航空產業的整體布局, 與其他地區實行錯位發展, 促進全省乃至整個中南地區通用航空產業分工合理、布局有致、和諧發展局面的形成。

2.2遵循中航工業集團通用航空產業的整體布局, 開展差異化競爭

在中航工業集團通用航空產業新一輪發展戰略布局中, 株洲必須依托現有航空工業基礎, 充分挖掘中小航空發動機特色產業基地的潛力, 最終形成產業核心競爭力, 與周邊省份城市展開差異化競爭, 搶先占領中南地區通用航空產業發展的高地。

2.3加快機場和航空大道建設, 夯實通航基礎

通用航空產業的發展應以機場為載體, 五里墩通用機場和航空大道的建設已成為株洲市通用航空產業培育期的重點項目。株洲通用機場作為湖南省推薦建設的重點試點機場, 其全面建成運營后將成為全省通航飛行訓練基地和維修保障基地。此外, 株洲通用機場是全國距離城市最近的通用機場, 在長株潭地區有著穩定的公務客源, 所以株洲通用機場還可以發展為服務于長株潭的公務機機場, 發展公務機運營飛行。

2.4以制造業為主, 運營為輔, 做強通航產業

株洲航空產業是在軍工企業、國有大型航空企業、研究所等龍頭單位的主導下發展起來的, 技術基礎雄厚, 有著大量的產業隊伍和技術工人, 這是國內很多城市都沒有的通航制造業優勢。株洲是我國航空發動機研發制造的重要基地, 目前國家航空發動機重大科技專項正在國務院審批, 具有航空發動機研發優勢的株洲有望獲得重點支持, 這將成為株洲提升產業發展競爭力的有利契機。因此, 株洲首先應根據自身的優勢發展通航發動機研制, 包括小型無人機、中型無人機、超輕型飛機、輕型飛機、小型公務機和中型公務機等機型的發動機的研制, 為全國乃至歐美市場提供實用、可靠、經濟的發動機技術和產品;其次, 株洲依托多年的發動機研發生產經驗, 開展國內外主流發動機的維修和售后服務業務, 使株洲航空發動機產業更加豐富、完整;再次, 依托五里墩通用機場的良好條件、山河科技和羅特威等知名企業的整機研發和生產能力, 逐步開展多品牌、多系列的飛機和直升機整機研發和制造業務。由于株洲沒有飛機運營的經驗積累, 而從國內現狀來看, 從事國內通航運營的盈利模式不太好找, 這也是株洲發展通航產業暫時的弱勢所在。

2.5以重點項目為牽引, 提升通航產業整體水平

在項目引進過程中, 應結合本地產業基礎和企業發展的需求, 大力引進具有強勁、效益突出的通用航空產業項目。引進技術水平和成熟度較高的通用航空項目, 有利于提高株洲市通用航空企業科技含量, 提升株洲市整體通用航空產業水平, 且能帶來示范效應, 吸引更多的項目與投資者。在株洲通航產業培育期, 引進的項目要對株洲通用航空產業發展起支撐作用, 項目的落實確實能夠保證株洲通用航空產業盡快步入正規, 并在較短時期內達到一定的經濟規模, 同時為后續的項目引進做好示范作用。例如, 株洲市正在爭取的國家航空發動機重大科技專項。此外, 新一屆政府提出“民生優先”, 因此, 株洲在引進項目方面, 不能脫離百姓生活實際, 要讓老百姓切切實實感受到通航產業給他們生活帶來的變化。例如, 在株洲通用航空產業培育期可以考慮引進農林作業、應急救援、航空作業等公益性項目。

2.6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優化通航產業發展環境

通航項目具有投入周期長, 初期回報率不高的特點。發展通航產業, 應該上升到“株洲力量, 湖南意志”的高度, 由省、市兩級政府出臺相關的扶持政策。一方面, 對重點項目進行扶持。由株洲財政部分出資, 吸納社會資本, 設立“株洲市通用航空產業發展專項扶持資金”, 主要用于重大項目引進、關鍵技術研發、重點平臺建設、貸款利息補貼、專業人才引進與培養等方面。另一方面, 政府要實施財政補貼與稅收優惠。加大通用航空產業的招商融資力度, 在總體規劃、土地使用、綜合性立法保護、建設投資、行政事業性收費減免、財政稅收扶持、航空發展引導專項資金等方面出臺促進通用航空發展的支持和配套政策, 對通用航空從業企業, 在享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相應財政、稅收等政策的基礎上, 還可以享受通用航空產業扶持政策。例如制定緊急公務、搜救、消防、緊急醫療救護、搶險救災、農林航空、資源勘測以及環境保護等服務項目的補貼政策;給予從事農、林航空等社會公益性項目的通用航空企業稅賦優惠政策, 如降低所得稅等稅賦的收繳比例等。

2.7優先發展航空旅游, 促進通航運營業務發展

近年來株洲市旅游業發展迅速, 2013年全年接待國內外旅游者2735.7萬人次, 據有關專業機構調查, 在傳統的旅游人群中, 有1%左右的人認可和接受航空旅游的方式。依此計算, 株洲市每年的航空旅游人次在27萬次左右。這給株洲市的航空旅游項目奠定了很好的發展基礎。因此, 建議株洲通用航空城通過招商引入航空旅游公司, 依托株洲的旅游資源, 可以開發株洲空中環城游、空中工業旅游、短途空中景觀游等多條航空旅游線路。隨著市場成熟, 依托長株潭城市群的豐富旅游資源, 還可以開辟較遠途的空中旅游線路, 如空中看長沙、空中看洞庭湖、空中看衡山、空中看韶山等。

2.8以民企為主導, 打造株洲通航產業品牌

目前, 株洲航空產業已具備一定的基礎, 但多數重點項目主要集中在航空技術研發、航空零部件生產制造等產業上游領域, 且以軍工產品為主, 產業結構相對單一, 軍轉民的市場轉化程度不高, 株洲的優勢暫時還集中在大廠、大研究所。而民用通航的發展, 一定要打造品牌。通航產業的競爭, 最終將會是品牌的競爭。而塑造品牌, 必須依靠民企。株洲可以效仿美國等西方國家, 大力發展民營企業, 并形成民營企業占主導地位的發展模式。以民企創品牌, 推動株洲占據國內通航市場, 并開拓海外市場。

參考文獻

[1]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湖南省通用航空產業發展規劃 (2013-2020年) .

[2]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支持航空裝備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EB/OL].

煤炭產業競爭策略研究論文范文第6篇

信息服務產業競爭力是一個國家、地區信息化發展, 信息市場狀況, 信息服務企業生產率, 信息服務產品市場占有率等多方面的綜合反映, 是信息服務產業發展狀況的晴雨表。信息服務產業要持續健康地發展, 首先要對信息服務產業競爭力狀況有一個準確、客觀的分析。因此, 筆者在構建信息服務產業競爭力評價體系的基礎上, 對衡水市信息服務產業競爭力和影響因素等方面進行分析, 最終提出提升衡水市信息服務產業競爭力的對策和建議。

1. 衡水市信息服務產業競爭力評價

1.1 信息服務產業競爭力評價體系的構建

筆者根據信息服務產業競爭力的基本內涵與行業特質, 廣泛征求專家及行業人士的意見, 本著系統性、全面性、客觀性和可操作性相結合的原則, 從產業規模與市場績效、信息消費需求等4個方面、3個層次、18個分指標來構建信息服務產業的競爭力評價體系, 力求科學、客觀地反映信息服務產業的競爭力水平。

數據來源:衡水統計年鑒2005—2008

為了得知評價體系各層指標的重要性程度, 筆者運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其權重值 (見表1) 。

1.2 數據收集與整理

以上建立的評價體系有定量和定性兩類指標, 數據分別采取不同的途徑獲得。統計數據通過查閱相關年鑒或經計算得到。調查數據以調查問卷的形式訪問專家得到。

由于評價指標性質不一, 其數據不具備直接可比性。因此必須將指標值轉換成同一標準數值, 消除量綱影響。根據評價指標的性質, 采用最大值方法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 標準化后的數據見表1所示。

1.3 衡水信息服務產業競爭力評價

在確定了指標體系, 獲得得數據并標準化后, 筆者采用線性加權法計算2004—2007年度衡水信息服務產業競爭力指數。評價體系各指標權重記為wi (i=1, 2, …, 18) , 那么, 衡水信息服務產業競爭力指數為:, 各年度產業競爭力指數值見表2所示。

根據分析可以看出, 衡水近幾年信息服務業競爭力持續提升。衡水2004—2007年的信息服務產業競爭力指數由0.833上升到1.117, 總體上處于上升趨勢。2005年以來衡水信息服務業競爭力增長率呈現上升態勢, 且增長幅度逐漸加大。

2. 衡水市信息服務產業競爭力影響因素分析

產業競爭力是諸多影響因素共同、動態作用的結果。衡水市的信息服務產業處于起步階段, 其產業發展的政策環境、法規建設、行業監管以及信息化、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情況等是產業發展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

2.1 產業發展的政策環境

縱觀國際, 信息產業及信息化的發展都是政府推動的, 政府的決策和政策是關鍵因素[1]。國內發達地區為了促進本區域信息產業的發展, 增強其競爭力, 也陸續推出了支持信息產業發展的有關政策, 并且取得了顯著的效果[1]。衡水市為推動本地區信息服務業的發展也相繼出臺了相關的產業政策, 但是政府預算內資金對信息服務產業發展的傾斜不夠, 多元化投資、市場融資機制尚未建立。當前衡水還沒有形成較為健全的產業政策體系, 現有的產業政策不能滿足信息服務業的發展需要。

2.2 法律和制度體系建設

信息服務業的發展除了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科技條件、政策扶持與市場機制外, 還需要法律的支持。近年來, 衡水市信息服務業發展迅猛, 也逐漸顯現出諸多令人深思的法律問題。衡水為加強加快本地區信息業的發展, 提高行業監督管理效能, 除積極貫徹國家和河北省制定的各類信息服務業法規, 還充分利用地方立法權, 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 相繼出臺了一些管理制度, 這些法規在維護信息服務業市場秩序, 規范市場競爭等方面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盡管如此, 現有法規仍然不太健全, 不能完全滿足產業發展的需要。

2.3 信息服務產業監管

信息服務業的行業特質決定了供求雙方信息的不對稱[2], 再加上目前行業自律嚴重不足, 形形色色的欺詐行為頻頻發生;同時, 信息服務企業專業分工和差異化優勢不突出, 低層次重復開發現象嚴重。然而, 由于信息服務市場企業眾多, 違規行為具有一定的隱蔽性, 監管難度較大, 盡管制定了相關法規, 采取了必要的行動, 但假冒偽劣和各種不良信息內容等仍然充斥著市場, 盜版現象依然嚴重, 侵犯知識產權的糾紛屢有發生, 廣大消費者對服務質量心存疑慮, 潛在需求不能轉化為現實需要。

2.4 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信息基礎設施是信息服務業必不可少的技術支撐系統, 是產業賴以發展的基礎條件。截止2008年底, 衡水市固定及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達259.88萬戶, 寬帶網用戶17.16萬戶, 全區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100%, 市區有線數字電視正式開通。由此可見, 衡水市通信網絡規模迅速擴大, 綜合通信能力得到較大增強, 為信息消費提供了堅定的基礎, 但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程度仍然較低, 許多有用的信息資源沒有開發出來, 開發出來的又由于共享程度較低不能得到有效利用, 導致信息資源不足和閑置并存。

2.5 信息化建設狀況

信息化作為一項系統性工程, 不僅要求提供應用性產品, 而且要提供完善的、體貼式的服務, 更要提供全面解決方案[3]。產業和社會發展的信息化需求, 是促進一個地區信息服務業發展的基本要素。目前, 衡水市的信息化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信息化水平有所提高, 但與國內發達地區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 且不同區域間的信息化發展還很不平衡。

3. 衡水市信息服務產業競爭力提升的對策建議

要提升衡水信息服務產業競爭力有關部門就必須挖掘產業競爭優勢, 針對存在的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

3.1 產業政策

在產業政策方面, 政府要根據不同時期信息服務業的發展狀況, 制定相應的信息技術、信息服務市場等一系列相關政策, 根據本區域內信息服務業的特點和發展情況, 制定適宜的財政返還、稅收減免、專項基金等產業扶植政策, 鼓勵有實力、有能力的信息服務組織的形成和發展;鼓勵發達國家或地區的人才、技術、資本、先進管理方法等以多種形式積極進入衡水的信息服務領域, 活躍本地產業的發展;鼓勵具有地區特色的數據庫建設與整合服務行為。促進對信息服務行為或活動的規范化、標準化和安全性管理[4]。

3.2 法規建設

根據衡水市信息化與信息服務業的現狀和發展需求, 在現有國家相關法規的基礎上, 大力借鑒國內外信息服務業相關法規, 主要在信息服務機構管理、信息市場管理、信息安全、信息獲取和信息公開、信息服務人員管理等方面加強研究, 盡快完善適合本地區特點的更為具體的法律法規建設, 真正使信息服務業的發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4]。與此同時, 應加強信息法規、政策的監督執行, 保障河北省信息服務產業在法律的保護下健康、有序和迅速發展。

3.3 人力資源建設

信息服務業是知識密集型行業, 需要多方面多層次的專門人才, 人才隊伍建設是產業發展的關鍵。鑒于河北省信息人才匱乏的現狀, 衡水市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 實施人才開發工程, 著力培養和引進產業發展需要的各類人才。首先, 進行信息服務技術、管理、營銷等復合型人才的聯合培養;同時, 提高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服務水平。其次, 進一步發揮政策優勢, 建立和完善人才引進的各種激勵機制, 積極引進國內外優秀的信息服務業技術和管理人才。

3.4 產業融資

由于信息服務企業的發展主要依賴知識資源、人力資源等, 又由于對“軟資產”沒有一個可靠的計量憑證, 因此, 企業融資不易。為了扶植信息服務業發展, 首先要根據地區財力狀況, 設立扶持信息服務業發展的專項資金, 用來加強對信息服務業重點企業、重點項目的支持。其次要大力發展與融資有關的中介和擔保機構, 為中小信息服務企業提供以融資擔保為主的信用擔保。最后要建立以政府財政資金、機構投資者資金、個人投資基金、產業資本、外國風險資本等多元化的風險投資融資體系[4]。

參考文獻

[1]卓毓榮.我國信息產業的法律需求與立法思考[J].情報探索, 1999, (1) :5-6.

[2]步德迎.我國信息服務業亟須松綁.http://blog.icxo.com/read.jsp?aid=34573, 2006-08-14.

[3]丁耿彪.淺議發展我國信息服務業[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 2003, (4) :3-4.

上一篇:大學教育視角下社會學論文范文下一篇:小型寵物狗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