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技術

2023-03-09

第一篇: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技術

“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新型節能技術”重點專項2016年度項目(編制大綱)

“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新型節能技術”重點專項

2016年度項目申報指南

項目申報全流程指導單位:北京智博睿投資咨詢有限公司

— 1 —

依據《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以及國務院《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中國制造2025》和《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等,科技部會同有關部門組織開展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新型節能技術專項實施方案》編制工作,在此基礎上啟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新型節能技術專項2016年度項目,并發布本指南。

本專項總體目標是:以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實施煤炭消費減量替代,降低煤炭消費比重,全面實施節能戰略為目標,進一步解決和突破制約我國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新型節能技術發展的瓶頸問題,全面提升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新型節能領域的工藝、系統、裝備、材料、平臺的自主研發能力,取得基礎理論研究的重大原創性成果,突破重大關鍵共性技術,并實現工業應用示范。

本專項重點圍繞煤炭高效發電、煤炭清潔轉化、燃煤污染控制、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工業余能回收利用、工業流程及裝備節能、數據中心及公共機構節能7個創新鏈(技術方向)部署23個重點研究任務。專項實施周期為5年(2016—2020)。

按照分步實施、重點突出原則,2016年首批在7個技術方向啟動16個項目。每個項目設1名項目負責人,項目下設課題數原則上不超過5個,每個課題設1名課題負責人,課題承擔單位原 — 2 —

則上不超過5個。

各申報單位統一按指南二級標題(如1.1)的研究方向進行申報,申報內容須涵蓋該二級標題下指南所列的全部考核指標。鼓勵各申報單位自籌資金配套。對于應用示范類任務,其他經費(包括地方財政經費、單位出資及社會渠道資金等)與中央財政經費比例不低于1:1。

1. 煤炭高效發電

1.1 新型超臨界CO

2、CO2/水蒸汽復合工質循環發電基礎研究(基礎研究類)

研究內容:研究煤粉在超臨界環境下化學能釋放、能量傳遞及轉換機理,揭示燃燒室內壓力、溫度及成分的時空分布規律;研究超臨界CO2及CO2/水蒸汽混合工質的熱力學性質、流動特性、傳熱特性及膨脹做功規律;開展適用于超臨界CO2及CO2/水蒸汽復合工質的汽輪機通流結構對熱耗的影響研究;開展新型發電系統集成優化、運行特性與控制方法的技術基礎研究。

考核指標:獲得超臨界CO2及CO2/水蒸汽復合工質的燃煤高效低污染發電原理和方法;完成概念設計,系統效率超過50%。

實施年限:5年 擬支持項目數:1—2項

1.2 超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研發與示范(應用示范類) 研究內容:開發超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爐內氣固流動與傳

— 3 —

熱、超超臨界水循環安全性、熱力系統及水系統交聯優化等關鍵技術;開展鍋爐概念設計方案、分離器、換熱床等關鍵部件的研究及整體匹配;開發SO

2、NOx、顆粒物等污染物超低排放技術;開展超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機組的動態特性、自動控制及仿真研究;完成超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本體設計及研制;建設660MW等級超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機組示范工程,完成168h連續運行。

考核指標:鍋爐效率≥92%;供電煤耗<300gce/kWh;SO2排放≤35mg/Nm3,NOx排放≤50mg/Nm3,顆粒物排放≤10mg/ Nm3。

實施年限:5年 擬支持項目數:1—2項

經費配套:其他經費與中央財政經費比例不低于1:1 2. 煤炭清潔轉化

2.1 低變質煤直接轉化反應和催化基礎研究(基礎研究類) 研究內容:研究低變質煤的有機組成和礦物質特性、特征顯微組分分子結構及其對直接轉化過程與產物的影響機理;揭示煤直接轉化過程反應途徑及產物定向調控機制;研究煤炭直接轉化制燃料及化學品過程中硫、氮、鹵素、堿金屬及重金屬遷移規律;研發直接轉化氣液產物提質加工新技術,液體產物制取高品質液體燃料及化學品定向催化轉化機理及高效催化劑。

考核指標:建立顯微結構和分子結構相結合表征低變質煤直接轉化特性的方法,形成煤直接轉化新型反應器、新工藝、新型 — 4 —

催化劑的技術基礎。

實施年限:5年 擬支持項目數:1—2項

2.2 煤熱解氣化分質轉化制清潔燃氣關鍵技術(共性關鍵技術類)

研究內容:開發高比例低階煤高溫熱解制備氣化焦新技術,研究其礦物組成、灰渣特性及氣化性能,開發氣化焦新型固定床加壓氣化技術及裝備;開發低階碎煤定向熱解生產高品質焦油及富氫熱解氣的工藝,完成反應器優化與工程放大;開發熱解、焦化煙氣高效干法脫硫及低溫脫硝技術與裝備。

考核指標:建成百噸/日級新型氣化焦加壓固定床氣化裝置,出口煤氣低位熱值≥11MJ/Nm3;建成10萬噸/年以上工業規模定向熱解裝置,焦油收率大于葛金分析收率的80%,焦油含塵≤1.0%;煙氣脫硫效率≥95%、脫硝效率≥85%,在百萬噸/年級熱解、焦化裝置中應用。

實施年限:3年 擬支持項目數:1—2項

2.3 煤轉化廢水處理、回用和資源化關鍵技術(共性關鍵技術類)

研究內容:研究煤化工過程廢水處理與利用的新途徑;研發高濃度有機廢水制水煤漿技術;研究低損高效酚萃取劑,開發酚

— 5 —

氨的協同脫除過程強化方法及脫除工藝;開發生物與化學協同、催化氧化深度處理難降解有機物技術;研發高性能、長壽命適于含鹽廢水濃縮的膜材料、工藝及裝備;研發適于高含鹽廢水的COD降解及重金屬脫除、分質結晶分鹽技術與工藝。

考核指標:脫酚萃取總酚脫除效率≥94%;膜濃縮倍率≥10倍,清洗周期3個月以上;結晶鹽品質達到工業鹽國家標準(GB/T5462)。

實施年限:3年 擬支持項目數:1—2項 3. 燃煤污染控制

3.1 燃煤PM2.5及Hg控制技術(共性關鍵技術類) 研究內容:開展PM2.5前驅體多相吸附、反應機理研究,研發改性吸附劑控制PM2.5形成的關鍵技術;研發基于細顆粒團聚機制的PM2.5控制關鍵技術和設備;研發基于氧化劑、催化氧化的單質汞高效氧化技術及裝備;開發可再生的高效汞吸附劑及其在線活化制備技術、噴射裝置與控制系統;開發PM2.5與汞的聯合脫除關鍵技術;在300MW及以上燃煤發電機組實現應用。

考核指標:PM2.5排放濃度≤5 mg/Nm3;Hg的脫除率≥90%。

實施年限:4年 擬支持項目數:1—2項

3.2 燃煤污染物(SO2,NOx,PM)一體化控制技術工程示 — 6 —

范(應用示范類)

研究內容:研發低氮燃燒與新型SNCR、SCR組合協同脫除NOx技術并進行示范,同時開展SCR脫硝協同脫除PM2.5技術的研究;開展燃煤SO2和NOx前置氧化與協同吸收技術的驗證及完善,研發大規模強氧化物質產生裝置及配套設備,開發同時脫硫脫硝吸收技術;開發燃煤PM2.5和SO2一體化吸收控制技術并進行工程示范,在深度脫除SO2的同時,提高PM2.5的捕集效率。

考核指標:在燃煤工業裝置中進行污染物一體化控制工程示范,煙氣中PM排放濃度≤10mg/Nm3,SOx排放濃度≤35mg/Nm3,NOx排放濃度≤50mg/Nm3。

實施年限:4年 擬支持項目數:1—2項 申報要求:企業牽頭申報

經費配套:其他經費與中央財政經費比例不低于1:1 4.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

4.1 基于CO2減排與地質封存的關鍵基礎科學問題(基礎研究類)

研究內容:研究加壓富氧燃燒、化學鏈燃燒反應過程特性,載氧體表界面轉化與體相晶格氧傳輸機理;研究CO2地質封存與驅油、驅氣、采熱過程中的多尺度多相流動與熱質傳遞機理及熱力學性質;研究CO2捕集封存利用系統的能量集成優化方法。

— 7 —

考核指標:獲得加壓富氧燃燒、化學鏈燃燒過程基礎理論;建立CO2在不同封存與地質利用條件下的基礎物性數據庫。

實施年限:5年 擬支持項目數:1—2項

4.2 基于CO2高效轉化利用的關鍵基礎科學問題(基礎研究類) 研究內容:探索CO2高效轉化制備液體燃料與化學品的反應新途徑與機制,研究CO2雙鍵活化、表面微觀反應、固體催化材料構效關系;研究CO2轉化過程中反應/傳遞強化原理和方法;研究礦化反應機理和動力學、微觀離子遷移規律、礦化反應強化機制。

考核指標:獲得CO2制液體燃料和化學品的新工藝、新方法;CO2礦化效率≥80kg/t非堿性礦。

實施年限:5年 擬支持項目數:1—2項

4.3 二氧化碳煙氣微藻減排技術(共性關鍵技術類) 研究內容:篩選耐受煙氣的高效固碳藻株,利用代謝組學等手段解析相關耐受與高產機理;降低微藻固碳養殖系統成本;研究微藻固碳系統與環境因子的交互作用機制,優化養殖工藝,實現病蟲害的動態防控和連續穩定養殖;開發微藻廢水養殖技術。

考核指標:培育耐受高濃度CO2的高效固碳藻株3株;戶外連續1個月微藻(干基)產能達到25g/(m2 •d);建立微藻年固碳能力萬噸級示范。

— 8 —

實施年限:4年 擬支持項目數:1—2項 5. 工業余能回收利用

5.1 工業含塵廢氣余熱回收技術(共性關鍵技術類) 研究內容:研究含多相、多尺度塵粒的煙氣在高溫復雜流動工況下的分離、團聚、附壁及傳熱特性,研發含凝結性塵粒煙氣自濾凈化與余熱回收工藝和方法;研發高含塵煙氣的防積灰、防磨損、防腐蝕連續余熱回收利用新技術與新裝置,形成超大拓展表面凈化與換熱部件的制造能力;研發含低濃度、亞微米級塵粒煙氣的深度凈化和高效換熱耦合工藝,實現高溫煙氣凈化與換熱一體化的技術與集成裝備,對集成技術系統進行工業示范。

考核指標:凈化后氣體塵粒排放濃度:含凝結性塵粒煙氣≤50 mg/Nm3,高含塵煙氣≤30 mg/Nm3,低濃度亞微米級塵粒煙氣≤10 mg/Nm3,余能回收率≥70%,工業示范裝置考核運行時間≥200h。

實施年限:3年 擬支持項目數:1—2項

5.2 低品位余能回收技術與裝備研發(應用示范類) 研究內容:研發工業余熱用壓縮式高效超級熱泵,在典型工業流程中獲得熱輸出應用;開發適合于流程工業以及煤電行業余熱綜合利用的高效吸收式熱泵,并形成低溫高效余熱吸收式制熱典型示范;研發低溫熱能品位提升的化學熱泵,實現余熱品位的

— 9 —

提升與高效利用,并形成熱輸出示范系統;形成低溫位余能網絡化利用的整體技術解決方案。

考核指標:壓縮式熱泵的COP≥6.0,形成100 kW級熱輸出的應用示范;吸收式熱泵COP≥1.75,形成≥500kW熱輸出的工程示范;化學熱泵的系統熱效率≥25%,形成50kW級熱輸出示范系統。

實施年限:3年 擬支持項目數:1—2項

經費配套:其他經費與中央財政經費比例不低于1:1 6. 工業流程及裝備節能

6.1 流程工業系統優化與節能技術(共性關鍵技術類) 研究內容:研究鋼鐵等冶金過程中連續、半連續和非連續工序之間的匹配技術及優化組合節能工藝;研究化工等高能耗工業過程的能質強化傳遞規律及低能耗反應/分離工藝;研發流程工業中高效能量傳遞與轉換單元設備;研究冶金、化工、建材等行業多產品、多過程間耦合節能技術、網絡化能量調配及排放物協同治理節能技術,開展工業節能支撐技術及潛力評估研究,并實現工業示范應用。

考核指標:與現有的先進工藝相比,新型工業用能裝備能量利用率提高10%以上;節能型工藝應用于冶金、化工、建材等行業,較傳統工藝系統節能10%以上,污染排放物減少15%以上。

實施年限:4年

— 10 —

擬支持項目數:1—2項

6.2 工業爐窯的節能減排技術(應用示范類)

研究內容:研究滿足多工藝目標、大負荷調節比要求的工業爐窯熱過程與工藝優化技術,形成物質流與能量流匹配的節能管控平臺;研究滿足寬閾度負荷變化、多品種交叉生產等復雜工藝要求的工業窯爐燃燒控制與NOx、SOx及粉塵控制和脫除技術,形成高能效低排放爐窯的工業示范;研究工業爐窯的氣、固排放物質的凈化分離與利用技術,實現排放物資源化利用的工業示范。

考核指標:示范爐窯比目前國內同類先進爐窯的用能效率提高15%以上,NOx、SOx及粉塵等排放優于國家相關排放標準,連續考核運行時間≥2000h;排放物資源化利用率≥95%。

實施年限:4年 擬支持項目數:1—2項

經費配套:其他經費與中央財政經費比例不低于1:1 7. 數據中心及公共機構節能

7.1 數據中心節能關鍵技術研究(共性關鍵技術類) 研究內容:研究數據中心高功率密度信息設備的新型高效冷卻技術,開發標準化、模塊化的冷卻設備,完成規?;瘧檬痉? 研發用于高功率密度電源的新型高效液體冷卻技術,完成應用示范;研發高效可靠直流供電與分布式儲能技術和設備,實現應用示范;建立數據中心節能標準及評價準則,研究綠色數據中心建

— 11 —

設標準和運維規范。

考核指標:全年平均PUE≤1.25;不間斷供電系統效率≥98%。

實施年限:4年 擬支持項目數:1—2項

7.2 公共機構高效用能系統及智能調控技術研發與示范(共性關鍵技術類)

研究內容:開發公共機構低品位熱能高效回收與利用技術及裝置;開展公共機構高效圍護結構系統集成研究;研發不同類型公共機構照明調控模式、方法和控制系統,開發新型高效采光裝置;研究基于能耗監測數據的公共機構用能設備智能管理與能源調度技術,開發協調各種用能設備的集成控制系統;研究公共機構超低能耗建筑技術標準,建立公共機構節能評價標準和評價體系。

考核指標:用能系統集成低品位余熱利用率(以環境溫度25℃為基準)≥40%;建筑能耗在GB 50189基礎上降低25%;照明系統單位建筑面積功耗在GB 50034基礎上降低40%以上;公共機構用能設備系統智能管理與控制技術應用10家以上;建設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項目30家以上。

實施年限:5年 擬支持項目數:1—2項

— 12 —

第二篇: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行動計劃(2015-2020年)..[大全]

國能煤炭[2015]141號

國家能源局關于印發《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行動計劃(2015-2020年)》的通知

各省、區、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能源局、煤炭行業管理部門:

為貫徹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和新一屆國家能源委員會首次會議精神,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的通 知》(國辦發〔2014〕31號)和《關于促進煤炭安全綠色開發和清潔高效利用的意見(國能煤炭〔2014〕571號)要求,加快推動能源消費革命,進一 步提高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水平,有效緩解資源環境壓力,特制定《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行動計劃(2015-2020年)》,現印發你們,請按照執行。

國家能源局

2015年4月27日

1 附件

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行動計劃(2015-2020年)

煤炭是我國的主體能源和重要工業原料,近年來,煤炭工業取得了長足發展,煤炭產量快速增長,生產力水平大幅提高,為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但煤炭利用方式粗放、能效低、污染重等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未來一個時期,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仍將占主導地位。為貫徹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和新一屆國家能源委員會首次會議精神,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的通知》(國辦發〔2014〕31號)和《關于促進煤炭安全綠色開發和清潔高效利用的意見(國能煤炭〔2014〕571號)要求,加快推動能源消費革命,進一步提高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水平,有效緩解資源環境壓力,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落實《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按照源頭治理、突出重點、高

1 效轉化、清潔利用的發展方針,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驅動、科技支撐、法律規范、社會參與的原則,加快發展高效燃煤發電和升級改造,實施燃煤鍋爐提升工程,著力推動煤炭分級分質梯級利用,推進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實現煤炭清潔高效利用。

二、主要任務和行動目標

加強煤炭質量管理,加快先進的煤炭優質化加工、燃煤發電技術裝備攻關及產業化應用,穩步推進相關產業升級示范,建立政策引導與市場推動相結合的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推進機制,構建清潔、高效、低碳、安全、可持續的現代煤炭清潔利用體系。主要目標:全國新建燃煤發電機組平均供電煤耗低于300克標準煤/千瓦時;到2017年,全國原煤入選率達到70%以上;現代煤化工產業化示范取得初步成效,燃煤工業鍋爐平均運行效率比2013年提高5個百分點。到2020年,原煤入選率達到80%以上;現役燃煤發電機組改造后平均供電煤耗低于310克/千瓦時,電煤占煤炭消費比重提高到60%以上;現代煤化工產業化示范取得階段性成果,形成更加完整的自主技術和裝備體系;燃煤工業鍋爐平均運行效率比2013年提高8個百分點;穩步推進煤炭優質化加工、分質分級梯級利用、煤礦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的示范,建設一批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示范工程項目。

三、重點工作

(一)推進煤炭洗選和提質加工,提高煤炭產品質量

2 大力發展高精度煤炭洗選加工,實現煤炭深度提質和分質分級;開發高性能、高可靠性、智能化、大型(煉焦煤600萬噸/年以上和動力煤1000萬噸/年以上)選煤裝備;新建煤礦均應配套建設高效的選煤廠或群礦選煤廠,現有煤礦實施選煤設施升級改造,組織開展井下選煤廠示范工程建設。嚴格落實《商品煤質量管理暫行辦法》,積極推廣先進的煤炭提質、潔凈型煤和高濃度水煤漿技術。

在礦區、港口等煤炭集散地以及用戶集中區,建設和完善區域煤炭優質化配送中心、大型現代化煤炭物流園區和儲配煤中心,合理規劃建設全密閉煤炭優質化加工和配送中心,通過采用選煤、配煤、型煤、水煤漿、低階煤提質等先進的煤炭優質化加工技術,提高、優化煤炭質量,形成分區域優質化清潔化供應煤炭產品的格局,實現煤炭精細化加工配送。到2020年,重點建成海西等11個大型煤炭儲配基地和30個年流通規模2000萬噸級煤炭物流園區。

(二)發展超低排放燃煤發電,加快現役燃煤機組升級改造 逐步提高電煤在煤炭消費中的比重,推進煤電節能減排升級改造。

根據水資源、環境容量和生態承載力,在新疆、內蒙古、陜西、山西、寧夏等煤炭資源富集地區,科學推進鄂爾多斯、錫盟、晉北、晉中、晉東、陜北、寧東、哈密、準東等9個以電力外送為主的大型煤電基地建設。

3 認真落實《煤電節能減排升級改造行動計劃》各項任務要求,進一步加快燃煤電站節能減排改造步伐,提升煤電高效清潔利用水平,打造煤電產業升級版。

(三)改造提升傳統煤化工產業,穩步推進現代煤化工產業發展

改造提升傳統煤化工產業,在煤焦化、煤制合成氨、電石等傳統煤化工領域進一步推動上大壓小,等量替代,淘汰落后產能。以規?;?、集群化、循環化發展模式,大力發展焦爐煤氣、煤焦油、電石尾氣等副產品的高質高效利用。以現代煤氣化技術促進煤制合成氨升級改造,開展高水平特大型示范工程建設。

適度發展現代煤化工產業,通過示范項目建設不斷完善國內自主技術,加強不同技術間的耦合集成,大幅提升現代煤化工技術水平和能源轉化效率,減少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在示范取得成功后,結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綜合利用的原則,統籌推進現代煤化工產業發展。

重點在煤炭資源豐富、水資源有保障、生態環境許可、運輸便捷的地區,根據生態環境、水資源保障情況,布局現代煤化工示范項目。堅持規?;?、大型化、一體化、園區化、集約化發展。禁止在《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確定的限制和禁止開發重點生態功能區內建設現代煤化工項目。嚴格控制缺水地區項目建設。

新建現代煤化工示范項目的主要技術指標應明顯優于首批示范項目的水平,大氣污染物和污水排放要符合最嚴格的環保要求,

4 廢渣全部無害化處理或資源化利用,推廣應用廢水制水煤漿、空氣冷卻等節水型技術,實現關鍵技術和裝備國產化。

(四)實施燃煤鍋爐提升工程,推廣應用高效節能環保型鍋爐

新生產和安裝使用的20蒸噸/小時及以上燃煤鍋爐應安裝高效脫硫和高效除塵設施。在供熱和燃氣管網不能覆蓋的地區,改用電、新能源或潔凈煤,推廣應用高效節能環保型鍋爐,區域集中供熱通過建設大型燃煤高效鍋爐實現。20蒸噸/小時及以上燃煤鍋爐應安裝在線檢測裝置,并與當地的環保部門聯網。

加速淘汰落后鍋爐。到2017年,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基本淘汰10蒸噸/小時及以下的燃煤鍋爐;天津市、河北省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基本淘汰35蒸噸/小時及以下燃煤鍋爐。鼓勵發展熱電聯供、集中供熱等供熱方式,以天然氣(煤層氣)、電力等清潔燃料替代分散中小燃煤鍋爐。

提升鍋爐污染治理水平。10蒸噸/小時及以上的燃煤鍋爐要開展煙氣高效脫硫、除塵改造,積極開展低氮燃燒技術及水煤漿燃燒技術改造示范,實現全面達標排放。大氣污染防治重點控制區域的燃煤鍋爐,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達到特別排放限值要求。開發推廣工業鍋爐余熱、余能回收利用技術,實現余熱、余能高效回收及梯級利用。

到2020年,淘汰落后燃煤鍋爐60萬蒸噸,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的燃煤鍋爐設施,基本完成天然氣、熱電聯供、

5 潔凈優質煤炭產品等替代;現役低效、排放不達標鍋爐基本淘汰或升級改造,高效鍋爐達到50%以上。

(五)開展煤炭分質分級梯級利用,提高煤炭資源綜合利用效率

鼓勵低階煤提質技術研發和示范。開展單系統年處理原料煤百萬噸級中低溫干餾制氣、制油為主要產品路線的大規模煤炭分質利用示范,促進我國煤炭分質利用和提質技術水平的提高。

逐步實現“分質分級、能化結合、集成聯產”的新型煤炭利用方式。鼓勵煤-化-電-熱一體化發展,加強各系統耦合集成。在具備條件的地區推進煤化工與發電、油氣化工、鋼鐵、建材等產業間的耦合發展,實現物質的循環利用和能量的梯級利用,降低生產成本、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2017年,低階煤分級提質關鍵技術取得突破;2020年,建成一批百萬噸級分級提質示范項目。

(六)加大民用散煤清潔化治理力度,減少煤炭分散直接燃燒

擴大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區范圍,逐步由城市建成區擴展到近郊,禁燃區內禁止使用散煤等高污染燃料,逐步實現無煤化。大力推廣優質能源替代民用散煤,結合城市改造和城鎮化建設,通過政策補償和實施多類電價等措施,逐步推行天然氣、電力及可再生能源等清潔能源替代散煤,形成多途徑、多通道減少民用散煤使用的格局。農村地區綜合推廣使用生物質成型燃料、沼氣、

6 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減少散煤使用。

加大先進民用爐具的推廣力度。民用優質散煤、潔凈型煤等清潔能源產品,需配套先進節能爐具。制訂民用先進爐具相關標準,建立民用先進爐具生產企業目錄,擬定購買先進爐具的地方補貼政策。加大宣傳力度,充分調動使用先進爐具的積極性。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珠三角限制銷售和使用灰分大于16%、硫分大于1%的散煤。制定更嚴格的民用煤炭產品質量地方標準。加快修訂優質散煤、低排放型煤等民用煤炭產品質量的地方標準,對硫分、灰分、揮發分、排放指標等進行更嚴格的限制,不符合標準的煤炭產品不允許銷售。推行優質、低排放煤炭產品替代劣質散煤機制,全面禁止劣質散煤的銷售。

(七)推進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減少污染物排放

加大煤矸石、煤泥、煤礦瓦斯、礦井水等資源化利用的力度。推廣矸石井下充填技術,推進井下模塊式選煤系統開發及其示范工程建設,實現廢棄物不出井;支持低熱值煤(煤泥、煤矸石)循環流化床燃燒技術及鍋爐的研發及應用;鼓勵開展煤礦瓦斯防治利用重大技術攻關,實施瓦斯開發利用示范工程;有條件的礦區實施保水開采或煤水共采,實現礦井突水控制與水資源保護一體化;推進煤炭地下氣化示范工程建設,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煤炭地下氣化發展路線。開發脫硫石膏、粉煤灰大宗量規?;眉熬毣眉夹g,積極推廣粉煤灰和脫硫石膏在建筑材料、土壤改良等方面的綜合利用。建設與煤共伴生的鋁、鍺等資源精細

7 化利用示范工程,促進礦區循環經濟發展。

積極開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研究和示范;鼓勵現代煤化工企業與石油企業及相關行業合作,開展驅油、微藻吸收、地質封存等示范,為其它行業實施更大范圍的碳減排積累經驗。

到2020年,煤矸石綜合利用率不低于80%;煤礦瓦斯抽采利用率達到60%,在水資源短缺礦區、一般水資源礦區、水資源豐富礦區,礦井水或露天礦礦坑水利用率分別不低于95%、80%、75%;煤礦塌陷土地治理率達到80%以上,排矸場和露天礦排土場復墾率達到90%以上;煤炭地下氣化技術取得突破。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標準體系

積極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修訂,明確限制類、淘汰類煤炭利用技術。加快制定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技術和裝備標準。完善煤炭及轉化產品質量標準。研究建立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先進技術遴選、評定、認證及推廣機制。建立專家庫,制定認證準則。根據相關標準對煤炭清潔利用技術進行評選,發布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先進技術目錄。

提高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項目建設標準。通過項目建設規模、能源轉化效率、綜合能耗、新鮮水耗、資源綜合利用率、污廢產排率等具體指標進行調控和引導,促進集約化發展,防止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

8

(二)依靠科技驅動

加強基礎研究和技術攻關,積極推進將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重大科學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納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計劃,將示范技術列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積極組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科技研發中心、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創新平臺,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創新體系,培育一批技術創新能力強、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融研發、設計、制造、服務于一體,具備核心競爭力的煤炭清潔高效技術和裝備研發企業。加快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專業人才隊伍。

(三)加強國際合作

充分借鑒世界先進經驗,高起點、高標準地引進先進技術與管理模式,并組織消化、吸收和再創新。支持優勢企業積極參與境外資產并購和項目開發建設,加強與境外制造企業和研發機構合作,充分利用境外資源和市場,提高我國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技術、裝備和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鼓勵在國外建設大型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商業化項目,帶動我國技術服務、重大裝備、人才勞務向國際市場輸出,豐富合作層次,提升合作水平。

(四)完善政策支持

各有關方面要積極落實現行與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相關的稅收優惠政策,并在此基礎上,研究出臺更加有力的支持政策。積極引導各類社會資本進入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相關領域,鼓勵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實施煤炭清潔高效技術的運行和改造。

9

(五)強化監督管理

強化煤炭利用項目的能效、污染物排放等運行指標實時監測和信息公開;加強煤炭經營監督管理及環保、質檢、工商等部門的聯合執法,建立商品煤質量標識系統,嚴厲打擊配煤環節摻雜使假行為。加強煤炭利用項目的運行監督和管理,加大環保設施建設和運行監管力度,確保煤炭利用技術和裝置污染物在線監測的真實、準確。

(六)做好組織實施

各地區要加大政策落實力度,在各自職責范圍內進一步細化和分解目標任務,根據本地區本行業實際情況,研究出臺相關實施細則和扶持政策,狠抓落實,強化監管,確保取得實效。

第三篇:煤炭開發利用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附件1

中國種業知識產權聯盟協議書

一、序文部分

(一)締約方基本信息(排名不分先后)名稱: 住所地:

名稱: 住所地:

名稱: 住所地:

名稱: 住所地:

名稱: 住所地:

名稱: 住所地:

名稱: 住所地:

名稱: 住所地:

名稱: 住所地:

- 12 -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

名稱: 住所地: 法定代表人:

名稱: 住所地: 法定代表人:

名稱:

名稱:

名稱:

名稱:

名稱:

名稱:

名稱:

名稱:

名稱:

住所地: 住所地: 住所地: 住所地: 住所地: 住所地: 住所地: 住所地: 住所地: 3.【轉化促進】建立種業知識產權電子交易平臺,為專利、品種權、種質資源、生物材料提供展示推介、價值評估、競價拍賣、質押融資等綜合服務,促進會員知識產權轉化運用。

4.【維權救助】促進聯盟會員守法自律,針對重點侵權案件提供維權救助,參與國際知識產權談判和爭議解決,維護聯盟會員合法權益。

5.【國際交流】收集和推介國外知識產權信息與技術,診斷權利邊界,幫助會員充分利用公共知識,組織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推進實施我國種業“走出去”戰略。

6.【協作增進】建立聯盟知識產權協作機制,推動會員之間的知識產權轉讓、交叉許可和對外協同實施,促進知識產權向產業技術體系集聚,實現增值共贏。

7.【交流培訓】舉辦知識產權培訓、研修、交流活動,提升意識、增強能力。

8.【政策建議】組織專題研究,就種業知識產權問題向相關部門提出政策建議。

9.【其他職能】根據會員需求,提供相關信息和咨詢服務。

(三)組織機構

1.【理事會】理事會為聯盟決策機構,理事會由全體會員組成,由會員指定代表參加理事會活動。

2.【議事規則】理事會做出決議,應由出席理事會2/3以上理事通過,理事會決議事項包括:

(1)制定和修改聯盟章程;

(2)選舉產生常務理事;

- 5 (3)收集和整理各自代表的部門意見,并向理事會反映;

(4)其他職責。

8.【秘書處】聯盟設立秘書處,秘書處為聯盟常設執行機構。聯盟秘書處設在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知識產權研究中心。 9.【秘書處職責】秘書處行使以下職能:

(1)負責聯盟日常運行,作為聯盟對外承擔責任的主體,代表聯盟與相關部門簽訂任務書等文件,聯盟對外簽署的其他文件可由相關聯盟成員就具體事項,共同出具授權委托書,委托聯盟秘書處簽訂;

(2)負責聯盟信息平臺、知識產權管理系統、轉化交易平臺的籌建和運營,為會員提供相關信息和服務;

(3)負責制訂聯盟年度工作計劃、起草年度工作報告及其他相關文件資料、報告;

(4)負責籌辦和承辦聯盟活動;

(5)負責處理聯盟其他日常事務。

(四)會員

1.【會員資格】聯盟會員包括我國種子行業具有民事主體資格的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

2.【入會條件】申請加入聯盟的,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

(2)在中國境內有經常住所;

(3)具有民事主體資格,能夠獨立享受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

(4)擁護聯盟的宗旨,遵守聯盟的章程、制度。 3.【入會程序】加入聯盟的申請和審批程序為:

- 7 7.【會員除名】會員如有嚴重違反本章程的行為,經常務理事會表決通過,予以除名,并向全體會員公示。

(五) 費用

1.【經費來源】聯盟運行所需經費主要以資助、贊助等方式籌集,聯盟不收取會員會費。

2.【經費管理】聯盟制定《聯盟項目管理辦法》、《聯盟經費管理辦法》作為聯盟協議的附件,對聯盟爭取的項目及項目研發經費、政府資助資金等進行管理,聯盟經費由理事會委托秘書處依托單位設立獨立帳目進行管理,接受理事會的監督和聯盟成員共同認可的第三方的審計。

3.【服務費用】會員除享受聯盟為會員提供的公共信息外,會員定制專門信息、咨詢服務時,由會員承擔相應的成本費用。 4.【活動費用】聯盟組織培訓、交流等活動的相關費用,由自愿參加活動的會員各自負擔。

(六)附則

1.【罰則】任何協議方違反本協議約定的義務,經聯盟理事會決定,可從聯盟中除名,并由聯盟秘書處代表聯盟追回其承擔聯盟研發項目資金,給其他聯盟成員造成經濟損失的,應承擔賠償責任。 2.【處理】聯盟成員被除名時,其不再享受本協議約定的聯盟成員權利,但仍應承擔保守聯盟及聯盟成員技術秘密的義務;對已經許可聯盟其他成員在聯盟項目中使用的知識產權,相應聯盟成員仍有權按原有條件繼續使用;對其已投入聯盟的各類資金不予退還。 3.【爭議解決】因履行本協議而引起的任何糾紛應通過相關各方

- 9

名稱: 法定代表人:

年 月 日

名稱:

名稱:

名稱:

法定代表人:年 月 法定代表人:年 月 法定代表人:年 月

名稱: 法定代表人:

名稱:

名稱:

名稱:

年 月 法定代表人:年 月 法定代表人:年 月 法定代表人:- 1213 -

第四篇:合理利用信息技術打造化學高效課堂

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要求教師根據社會發展需要,從學生的自身特征出發,以學生習慣和喜歡的學習方式和方法,能夠高效地實現教育教學目標的教育教學活動。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信息技術在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方面所起的作用已經被人們所公認,信息社會的教育需要信息技術?;瘜W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基礎自然科學,合理利用信息技術可以通過形象逼真的動態效果將課本中的一些反應現象、物質的組成結構以及一些變化規律直接表示出來,具有很強的直觀性和形象性,從而創建化學高效課堂,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一、合理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信息技術具有集音、像、動畫于一體很強的表現和再現功能,可以將教學內容十分形象、具體、生動地表現出來,能夠使所表現的教學內容十分接近真實,具有其它教學手段所不可比擬的優勢?;瘜W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制成課件,使教學內容能夠生動形象的表現出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組建化學高效課堂,促進學生有效學習。例如:在學習“有機合成材料”這一部分內容時,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制成課件形象地表現出鏈狀結構的高分子材料和網狀結構高分子材料結構上的不同,學生對于形象表現出來的知識興趣很高,并且很容易理解,再讓學生討論裝食品用的聚乙烯塑料袋應如何封口?電木插座破裂后能否熱修補?然后再通過展現有關合成材料廢棄物給環境帶來影響以及治理情況的有關圖片和錄像,當學生在大屏幕上看到大量的塑料垃圾不斷地被排到自然環境中,破壞土壤,污染地下水源,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學生無不惋惜,心靈深處受到強烈震撼。教師引導學生分組討論“使用塑料的利與弊”,使學生深刻理解有關合成材料的有關知識。信息技術形象生動,感染力強,能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從而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興趣盎然的情境下去接受知識,有助于發展學生的觀察力、形象思維能力,促進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二、合理利用信息技術,將課本知識重新組合,組建化學專題復習課 信息技術擴大了課堂的容量,,這是傳統的教學中是根本不可能的。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不但能增大教學容量,加大訓練密度還能減輕師生抄題、擦題等無謂的負擔,讓學生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去探究發現。無論是授新課還是復習課,都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在利用信息技術的過程中,教師把大量信息短時間傳遞給學生,并使之容易接受,理解,記憶,就需要清晰的條理。這時候的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的內在聯系,組合有關復習內容,如何將其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為學生造成一定的情境,使學生主動地、有效地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以達到我們的教學目的。如在復習制取氣體裝置時,我們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將幾種制取氣體的裝置分門別類活靈活現地展現出來,然后比較它們的使用注意點、從而使學生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倧土晻r,利用多媒體梳理知識點,進而有針對性的加強練習,使學生弄懂了制取氣體的實驗裝置的原理和方法,提高了學生分析理解的能力。這樣通過信息技術把化學教材中,具有很強的聯系性的知識組合在一起,便于學生溫故而知新,同時把一些重點和難點知識用圖片的形式突出出來,創建了化學高效課堂,促進了學生有效學習。

三、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可以促進化學實驗教學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化學家傅鷹先生曾說,只有實驗才是化學的“最高法庭”?;瘜W課堂的教學離不開化學實驗,利用信息技術輔助化學實驗,不僅可以增強實驗效果,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而且可以提高課堂效率,促進學生有效學習。首先,在化學實驗過程中,有的化學實驗因時間、空間限制無法在課堂教學中全過程演示,或者實驗現象不明顯,教師可以用信息技術來模擬,以便學生更好地觀察到實驗現象。例如:在研究鐵生銹實驗中,我們可以通過動畫選取不同角度間斷錄像,編輯放映,使學生在幾分鐘內見到鐵制品生銹全過程,從而有利于學生理解鐵的性質。其次,一些實驗錯誤操作的后果,對教師的講解學生理解不是很深刻,我們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來模擬。如:點燃可燃性氣體之前必須檢驗氣體的純度,否則會引起爆炸;用氫氣還原氧化銅試驗中,必須等裝置中的空氣排盡以后才能加熱氧化物,否則也會引起爆炸;實驗室制取氧氣時,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時先撤酒精燈后撤導管,造成水倒流,大試管破裂等等,這些實驗通過現代多媒體技術的模擬,可以讓學生直觀認識其后果,更深刻體會到操作應遵循科學合理性,鞏固操作規程。

總之,在中學化學教學過程中要注重使用現代技術教育技術,增大課堂容量,提高教學效果,但也不能過于依賴多媒體技術,在利用現代技術教育的同時,注意引導學生親自動手、親身去體驗,更好地整合教學資源,讓兩者的優勢互相補充,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化學課堂高效教學的實施。

【內容摘要】

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資源的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環境下的必然選擇。我們利用信息技術打造高效課堂,激發學生對化學學科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課堂的參與意識。改變課堂教學呈現方式,多層次多角度呈現化學課堂的知識信息,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實現教育公平。 關鍵詞 :

信息化

高效課堂

可持續發展

以教育技術的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實現基礎教育向更深層次發展,這必能促進我們課堂教學的高效與多元呈現方式。將信息技術與化學學科教學整合, 一定會改變我們化學學科教學與學習的方式,推進化學教學的信息化,改變傳統的課堂呈現方式,必將能夠使化學課堂更加豐富多彩,對我們構建高效課堂是一個有力的支撐。

信息技術與化學學科的整合,是在新技術條件下的必然選擇,是實施新課程改革的有力技術支撐?;瘜W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結構、性質、組成及變化規律的科學,如果僅靠傳統的教學手段,很難完成教學目標,像原子的結構,分子的運動,化學變化的實質等這些常規教學手段無法展示的內容,如果借助于信息技術,以圖片、動畫等清楚地展示出來,就會使學生身臨其境,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豐富生動的化學教學素材如果借助信息技術手段,一定會以更加逼真形象的方式呈現,這對培養學生對化學產生持久的興趣,增強教學效果都是傳統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同時對我們打造高效化學課堂是有力的技術支撐。傳統的教學模式,無法呈現豐富對彩教學素材,勢必會導致教學內容枯燥無味,學習效率低下,束縛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因此我們在化學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有必要借助信息技術手段,把我們無法顯示的現象,無法描述的內容,用多媒體手段來展示,這一定會使化學課堂更加生動有趣,對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有很大的幫助。隨著時代的進步,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獲取的信息來源更加多元,如果我們不能在化學課堂上很好的利用信息技術,勢必會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造成學生對化學失去興趣,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給我們的教育帶來被動的局面,這是每一個教育者都不希望看到的,因此在化學學科的學習過程中借助信息技術,讓化學課程資源以更加生動形象直觀的展示給學生,使化學課堂變得豐富多彩,成為學生成長的階梯。正是站在這樣的角度,作為一名化學教師有必要掌握好信息技術,充分利用化學課程資源,改變傳統的化學課堂模式,把化學知識以生動直觀的形勢展示給學生,促進學生對化學學科的熱愛,激發他們關注化學、關注生活、關注社會,提高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依據新課標的要求,化學課堂應當讓每一個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去認識多姿多彩、與人類息息相關的化學,積極探究化學變化的奧秘,形成持續的化學學習興趣,增強學好化學的自信心。如果還是依靠傳統教學方法,是難以達到教學目的,也就無法實現打造高效課堂的這一課改理念。運用信息技術與化學學科整合,在實際操作上,我們可以把抽象的化學概念、微觀粒子、化學變化的微觀過程,通過動畫的形式,使靜態變動態,無聲變有聲,抽象變具體,這樣就會把難以理解想象的抽象理論變得生動直觀,并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促使學生更準、更深入地把握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例如:在學習分子和原子一課時,對于分子和原子這些微觀粒子,學生初次接觸,無法想象和感知,只憑我們用語言描述,是不能給學生一個清晰直觀的模型。但是,我在講這一節課時,對于分子和原子的相關知識的處理,采用課件多層次多角度展示分子和原子的結構以及動態變化,提高形象直觀的演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并沒有感到難以理解,很快接受了最為抽象的概念,極大的節省時間,提高了學習效率。這個課堂應用信息技術實例,給了我很大的啟示,信息技術在化學課堂上的恰當運用,會給枯燥的課堂帶來生機,會把晦澀的理論化為淺顯的道理,極大的提高了學生接受新知的能力。作為化學教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調節好學生的學習情緒,使他們認同化學的理念、意識、思想,能夠從化學學習中感受到成功和快樂,促進學生參與到化學的學習過程中去。在次基礎上,教師可以根據教學要求在制作化學課件時,對重點的概念進行字體變形、變色,配置背景音樂、設置文字切換等。恰當運用信息技術來服務化學課堂教學,可節省老師板書時間,增加課堂教學的容量,給學生以藝術的享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恰當利用信息技術,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呈現方式,多層次多角度呈現化學課堂的知識信息,對提高課堂知識信息容量,打造高效的化學課堂具有強有力的支撐。

在高效化學課堂的構建中,我們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教學,挖掘化學課程的有效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充分體現化學學科的自身魅力,讓學生在學習中享受知識帶來的快樂,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去探究新知。運用信息技術教學為學生提供探索、嘗試和合作、交流的平臺。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材,出示自學目標,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例如在講授愛護水資源這節課時,單純從課本知識層面來講,實在沒有多少可講的內容,也不會引起學生的多大的興趣。如果放棄這節課的學習,實在是一次拓展知識面機會的喪失。在化學課程標準中是這樣要求的“逐步樹立珍惜資源、愛護環境、合理使用化學物質的觀念。”我們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積極準備課堂教學素材,拓展課堂教學的信息容量,使這節大家認為沒有精彩的課題上出出彩之處。我們從水資源的現狀入手,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人類所面臨的水資源危機,通過豐富多彩的圖片和視頻,使學生感受到心靈的震撼,意識到水資源危機已經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多媒體展現的西南旱區艱難取水、大地干裂、污水橫流的現象觸目驚心,更能讓學生在內心深處產生認同感。通過多媒體這些鮮活的鏡像,豐富的內容使我們在這節課中有了更多的呈現方式,更有說服力,在學生心中深深埋下印象,從而從小樹立愛護環境的志向。所以我們充分的利用好信息技術,進行合理的整合,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擴大信息時空,提高學習效率。 利用信息技術,對于實現教育均衡性具有相當大的幫助。在現實條件下,完全實現教育的均衡發展,每一名現實都能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這還有一定的難度。但是,我們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使每一名學生享受到優質的教學資源,這樣就可以極大的節約教育的成本,實現教育的公平。由于受資金、師資、體制等條件限制,特別是農村的學生很難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但是信息技術為農村孩子享受同等的教育資源提供了可能。我們在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構建城鄉信息化網絡,實現資源共享。在我們縣,以縣教研網為平臺,把教師的教學資源上傳到公共資源庫內,實現教師之間的共享和交流,同時建立學科教師之間的交流信息平臺——學科教師QQ群,便于教師之間的信息交流和討論。這樣就能夠最大限度的實現城鄉共享教學資源,減小了城鄉教育的差距。同時,我們還可以利用農遠工程,把優秀教師的課堂教學過程直接運用在課堂上,真正實現和優質教育資源的零接觸。還有,我們通過網絡,在互聯網上下載優質課程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以課件的形式展示給學生,這樣對促進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使學生從被動的接受學習轉向主動的探究學習,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都有很大的幫助。例如,在《溶液的形成》課題學習中,學生對溶解過程中微粒的變化情況難以理解,而自己技術有限,我利用網絡下載了一個動畫課件,清晰地展示出溶解過程是溶質分子擴散到溶劑分子中間的一個物理變化過程,這樣將抽象的問題變成了形象的動畫,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 我們只要利用好信息技術,構建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高效課堂,就能充分利用課堂資源,實現教育資源共享,體現教育的公平性,也是我們打造高效課堂的一種有效載體。

應用信息技術,構建起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有效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的意識和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通過信息技術與化學學科教學的整合,激發學生對化學學科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課堂的參與意識。將信息技術積極運用到課堂教學中,為我們打造高效課堂提供有力的支撐,真正實現教育公平,保證教育教學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方法與實踐》,徐曉東,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3 2.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何克抗著,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1年4月;

3、《基于Internet的學習模式》,余勝泉,《中國電化教育》1998.4

4、 化學課程標準 ,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 2005年

5、教育技術培訓教程 ,祝智庭 ,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5年11月

利用信息技術構建高效化學課堂

摘要:利用信息技術可以開闊學生視野,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創設情境,教學內容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濃厚興趣,也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從新奇到喜愛到主動學,形成一種積極的學習態勢,從而提高了化學學科教學效益。

關鍵詞: 本文來自: 駱駝論文信息技術;化學教學;高效課堂

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實驗科學,在化學學科的教學中歷來強調教學的直觀性、高效性?;瘜W學科的這一特點決定了化學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的重要性,而要在課堂教學中使微觀化教學更生動形象地進入學生的直觀視覺,如果單純靠現有的一些文字、掛圖,甚至投影、幻燈是很難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而信息技術多媒體的運用可以通過視頻、動畫等課件將化學微觀世界直觀的呈現在學生面前,極大的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因此,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是實現中學化學的最優化教學,提高課堂效率,這是當前中學化學教師關注的熱點之一。

一、信息技術可以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對化學的愛好,激發其學習興趣,是每一個教師追求的目標。然而學生的興趣并不是固定的,而要通過外界事物的新穎性、獨創性來滿足學生探索心理的需要。我們利用信息技術圖文并茂、形象直觀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例如在九年級化學滬教版第一章第一節《化學給我們帶來什么》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課件向學生展示我們國家在化學方面的偉大成就,如青霉素的發現、古代的化工工藝等,這樣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而且能為今后更好的學習留下伏筆。像化學課程的發展史及綜述類課,一般都是對本課程的內容進行粗略的介紹,這些內容教師一般要求學生自己閱讀,了解其大概,這樣做不會調動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如果使用信息技術手段,使學生多角度的獲得該門課程的直觀信息,則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對九年級學生而言,化學是一門新學科,有一種新鮮感和好奇感,很多學生對之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但這種興趣僅僅是停留在表面上,作為化學教師如果不能及時抓好“入門”教育,將這種興趣及時加以深化和延伸,學生很快就會失去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運用計算機來輔助教學,以其直觀形象、聲形具備、表現形式多樣,從而能極大地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和直觀性。

二、信息技術的運用可突破化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優化教學

化學中部分知識點抽象性很強,靠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僅教師講解費力而且學生不易接受。如果運用多媒體將微觀抽象的內容以及某些實驗利用圖像、動畫進行模擬,不僅能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其想像空間,形成一個立體的知識網絡,還可以加深學生對事物本質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講授《物質構成的奧秘》一節,物質的微觀結構看不見也摸不著,化學實驗學生所看到的是反應的宏觀過程和結果,但對其反應機理難以理解。通過動畫模擬,則能形象生動地表現分子、原子等微觀粒子的運動特征,變抽象為形象,讓學生直觀地認識微觀世界,更容易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和原理。在講授原子核結構時,我們可以采用計算機制成的flash動畫,向學生展示原子的空間結構和電子繞原子核旋轉情況,這樣可輕松的突破學生認知上的難點,使其求知的欲望高漲。

科學研究表明,我們學習的11%是通過聽覺獲得的,而83%是通過視覺獲得的。在同樣的實驗條件下,視、聽并用時,記憶效率極高。按照巴甫洛夫的說法,在教學過程中應當讓學生“手腦并用”,利用多媒體教學正符合這個理論。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圖形和畫面雖不是語言,但卻比語言更形象、直觀,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可以實現抽象與具體、動態與靜態、微觀與宏觀的交互,使教與學變的易于展開,再加上計算機模擬出的生動畫面,可極大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樣,學生學習時,抽象思維、邏輯思維和語言表達的障礙等在計算機技術的上述功能下被打通了、化解了,從而降低了學習難度,使教學難點得以順利突破。

三、運用信息技術優化化學實驗,彌補不足,提高效率

在實際教學中,有些實驗在現有的條件下是很難做的,即使做了,過程也可能不甚理想,很多實驗(如危險性大、設備要求高的實驗)不能現場操作,這樣就會使某些教學內容抽象、枯燥、說服力不強,造成學生難以理解,達不到較好的課堂效果。因此,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化學實驗教學中,可克服實驗條件的限制,提高演示實驗的可見度,增加演示實驗的時效性,保障演示實驗的安全性,并加強學生實驗操作的規范性。比如以下化學實驗就可以借助計算機進行模擬演示:一是模擬危險性實驗。如濃硫酸稀釋實驗,課堂上一般演示正確的操作,對不正確的操作進行講解時,可以通過多媒體將濃硫酸滴入水中放出大量的熱而使溶液飛濺的現象進行演示,使學生加深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二是模擬實驗設備要求較高的實驗。如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的實驗,大多數學校這個實驗是不能完成的,但我們可以通過信息技術運用動畫模擬,進而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這樣的效果很不錯。當然教學中為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深化,有時需要模擬一些錯誤的操作,如果用真實材料去做,一方面可能存在著危險,另一方面也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這時計算機多媒體的作用就會充分展示出來,通過運用多媒體動畫模擬錯誤操作,既能避免實際操作帶來的危害,又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彌補了實際操作帶來的一些缺憾與不足。

四、運用信息技術優化教學方法

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可根據學生的心理活動、觀察和思維,靈活地加以組合,將指導思想與信息技術整合,將教師、學生、教材、多媒體四要素彼此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教師是未知過程的設計者、指揮者、引導者、幫助者、促進者;學生是感知和信息加工的主體;教材所提供的知識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對象;多媒體是用來創設情境、進行協作學習和會話交流,作為學生主動學習、協作式探索的認知工具。學生通過積極參與、體驗、評價,獲取知識,充分發揮他們的協作性、主動性,使學生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參與,增強學生探究的新區,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的情感體驗,拓展學生知識面,更有利于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恰當地運用信息技術,有助于學生理解概念的本質,促進學生思考,改善學習方式,是優化教學過程、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若教師在使用過程中,能不斷地實踐和總結,使之更有效的運用,一定能構建出高效快樂的化學課堂

巧用現代教育技術 打造初中化學高效課堂

摘要:巧用現代教育技術教學可以將難點知識簡單化,抽象的內容形象化,靜止的內容動態化,以便于學生獲取準確深刻的直觀感知,從而形成完整的理性認識。這樣可以降低難度,

激發學習興趣,增大教學信息量,優化教學過程,突破教學難點,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 課堂教學

現代教育技術把文字、圖像、聲音、動畫集于一體,為傳統教學注入了催化劑,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不僅能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而且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打造高效課堂。下面結合工作中的做法談幾點體會。

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人類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的前提條件。興趣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由新穎、獨特

的情境激發的。作為一名初中化學教師,我們特別重視入門教育,主要做法是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 ,使學生克服感性知識不足 、視野不開闊的缺陷,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例如:在初中化學緒言部分的教學過程中,為了體現化學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特點,我們不僅做了教材中的實驗,增加了“燒不著的手帕”等一些有趣實驗,而且還下載了“化學工業的成就 ”、 “化學與生活 ”、 “化學與國防科技 ”短片放映給學生看 ,使學生產生了對化學知識學習的渴望。他們從圖文并茂的現代教育技術中獲得了“化學是實用的 ”、“化學是有趣的”觀念,好奇心大增,課后提出了這樣那樣的問題,希望老師能夠解答,同時也想主動地探索一些日常生活中各種現象的奧秘 ,對化學學習產生了極濃的興趣。

二、增大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效率

如今提倡減負,不能加重學生的課外學習負擔。然而,減負并不等于降低學習要求,這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極為必要的。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常常是老師講,并利用表格,掛圖,模型等等,課堂容量小、傳遞速度也慢。而多媒體具有信息存儲量大、省時省力、處理問題迅速的優勢,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增大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效率。 復習課最容易使學生產生疲勞感、厭倦感,教師可以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例如,在講授初三化學第一章《氧 氧化反應》的復習課時,不同物質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十分重要。把前面已經做過的實驗重現并進行對比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利用多媒體我們可以把幾個實驗的主要現象部分從錄像帶中剪出來,制作到課件中去,因此,授課時可連續,對比地播放出來,看:鎂燃燒時發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粉末;鐵在氧氣中燃燒時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硫在氧氣中燃燒時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這樣我們不需花費大量時間重做實驗學生也能得到最直觀的感受,從而加深記憶。在這個課件中,各個知識點羅列清楚,教師上課時可以用鼠標”指哪打哪”,每點到哪個知識點,相關的內容就自動展現出來。多媒體課件其中一個優點是可反復性,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反應,返回需要重復的內容。我們還可以把例題解析,堂上練習和答案編到課件里去,讓學生趁熱打鐵,透過練習及時鞏固所學知識。這樣大大縮短了教師的板書時間,加快了學生接受知識的直接性,準確性和深度,一堂課下來,學生始終處于積極思考的狀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創設生動情景,深化實驗教學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許多概念、規律的闡釋都是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上。由

于時間、器材、觀察條件等因素的限制,很多實驗在課堂上無法實現或難以觀察??梢岳矛F代信息技術對圖形圖像強大的處理功能,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態為動態,將微觀過程進行宏觀模擬,化瞬變為定格分析,變枯燥為生動。 例如,在《質量守恒定律》這節課中,質量守恒定律的含義通過演示實驗,學生是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但為什么質量會守恒呢?由于這個問題需要用到微觀粒子運動的理論去解釋,比較抽象,學生理解就會有困難了。因此,在課件中,利用Authorware的動畫功能,模擬了電解水的微觀變化過程。首先,水分子在不斷運動,通電后,水分子逐漸化分成氫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每兩個氫原子重新組合成一個氫分子,每兩個氧原子重新組合成一個氧分子,氫分子聚集在一起構成氫氣,氧分子聚集在一起構成氧氣。這樣,對于化學反應的實質這一抽象的微觀理論,學生有了直觀的認識。在老師的引導下觀看重播,很容易發現,在整個電解水的過程中,原子的種類,個數都沒有發生變化,從而導出質量守恒的原因。抽象思維的障礙被排除,學習難度自然降低,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樂學情緒。這樣就能達到較理想的效果,學生理解透徹,印象深刻。

四、突破教學難點,掌握教學重點

初中化學一進入微觀物質的教學;學生的直觀印象與抽象思維、直觀感覺和邏輯思維便產生矛盾,如果得不到較好的過渡與遷移,學生的學習就會出現嚴重的障礙,有的似懂非懂,有的甚至如墜入五里云霧,摸不著邊際。因此教學中,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把靜態圖示轉變為動態圖示,把微觀問題宏觀化,把抽象問題形象化,增強了學生對事物的理性認識,解決學習中的重點與難點,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初中化學原子這一節,重點、難點是讓學生建立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這一思想。這些內容很抽象,講述時描述也很困難,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大多數學生理解起來感到吃力。為了化解這一難點,在教學中可增設水電解生成氧氣和氫氣的演示實驗,讓學生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感知水這種物質在電解的條件下確實可以分解生成不同于水的兩種新物質氧氣和氫氣,得出分子在化學變化中是可以分的結論。這一結論是通過實驗現象感知的,實驗現象是宏觀的,但其原理是微觀的,從微觀的原理過渡到宏觀的現象是化學實驗能夠解決的問題,但是怎樣用微觀的反應原理解釋宏觀的實驗現象,化學實驗就難以解決了。由此,運用三維動畫,生動、形象地模擬演示電解水的反應,水分子分成氧原子和氫原子(氧原子用紅色球體表示,氫原子用藍色球體表示),每2個氧原子結合成一個氧分子,每2個氫原子結合成一個氫分子,使學生看到放大了的原子世界和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的過程。由于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擴大了學生的宏觀視野,強化了直觀效果,有效地把教師頭腦中正確的微觀圖像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掌握知識。使接收起來困難的微觀物質教學變得活靈活現、趣味橫生,學起來輕松自如。

總之,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這一輔助教學手段,一方面有利于發揮老師教學中引導、啟迪、設疑、歸納等方面的主導作用,有利于實現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另一方面,它可以將抽象的現象和概念具體化、直觀化、實驗化。事實說明,現代教育技術進入初中化學教學,給學生帶來了勃勃生機,它通過圖像、動畫、視頻、聲音、放大實演現象等方式創設情景,激發興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化靜為動,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能力,確保學生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同步進行,優化了化學課堂教學,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多媒體與化學教學整合初探》 陳紅梅 中學化學教與學 2006年第6期 2.《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學中CAI技術的應用》 王寬 中學化學2006年第7期 3.《論計算機輔助教學與化學教育學現代化》 課堂素質教育手冊 九州圖書出版社,人民日報出版社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效率

鎮江實驗學校魅力之城分校 顏俊

[摘要]:化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展與深入,“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越來越受倡導。在教學中,利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系統能較便利地展現感性材料,激活化學課堂,展示化學的魅力。其方法主要有:利用多媒體,生動展示化學實驗;利用多媒體,活躍課堂氣氛;利用多媒體,化繁為簡,節約時間;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關鍵詞]: 現代信息技術 多媒體 課堂教學

在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的今天,新課程改革的進展如火如荼。新課改的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了一切學生的發展。” 因此,必須改變以往的教師主講,學生負責聽講的傳統教學模式,構建以學生的自主發展、合作探究為主線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自主學習者。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不斷學習現代教育技術,以新知識來武裝自己,以便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

現代教育技術,就是以現代教育思想、理論和方法為基礎,以系統論的觀點為指導,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手段的教育技術。它是現代教學設計、現代教學媒體和現代媒體教學法的綜合體現,是以實現教學過程、教學資源、教學效果、教學效益最優化為目的。

而作為現代化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的現代信息技術,在如今的課堂教學中開始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梢哉f,它是傳統教學工具的補充、發展和改革,從一定意義上講,是教學方法上的一次革命。

進入新課改以來,初中化學教師不斷探索現代化教育技術與化學課程的整合策略。如何巧用多媒體手段,讓課堂“活”起來、“亮”起來?我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了有效的嘗試。

1. 利用多媒體,生動展示化學實驗,放大實驗效果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經常需要借助于各種實驗。許多化學課中教師對課堂思路的設計是圍繞演示實驗而展開的,因此課堂教學中的演示實驗對于學生理解概念、掌握規律來說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從教學論的觀點來說,演示不僅僅為學生提供形象的直觀材料,而且應有效地吸引學生感官和思維的參與。傳統的演示方法,對于儀器裝置比較復雜的實驗,如高錳酸鉀加熱制氧氣、合成氨以及一些帶有燃燒、爆炸等明顯現象的實驗,往往效果是比較好的。但對于一些在試管中發生的細微變化,如產生少量的氣體、產生極少的沉淀,或是體積有變化等,離講臺稍遠的學生,可能就不容易觀察得到。往常,我們都是舉著試管,在教室中走一圈,讓學生看到,但這樣做很花費時間,勢必會影響授課速度,課堂的節奏也容易被打亂?,F在,利用多媒體,我們可以將此類實驗放大投影在屏幕上,這樣,全班同學就都可以清晰地觀察到現象了。例如,通過投影演示電解水的實驗,可以清楚觀察到電極兩端產生氣泡,且可以完整得出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的關系。再如,講微粒之間存在空隙這一概念時,可以用投影演示兩種液體互溶前后的體積變化情況,讓學生很清楚地觀察到乙醇和水互溶后總體積變小的現象。通過多媒體的展示,教師的演示實驗效果更加明顯,學生觀察起來更方便,更容易得出正確的結論。

2. 利用多媒體,活躍課堂氣氛

現階段,我國的化學教學仍然是以課堂正規學習為主。 長期

以來,中學化學教師形成了傳統的教法——"灌輸法"。教師從課本上提煉出相關的知識點,再通過講解和練習來幫助學生弄懂、掌握這些知識點。學生課后的主要任務就是死記硬背和反復做題。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是上課老師講得辛苦,課后學生背得枯燥,乏味。但效果卻沒有想象中的理想。而利用多媒體,可以創設出各種較為直觀的情景,使教學內容形象生動,充滿趣味,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奮點,讓學生積極參與,為整節課構建一種良好的氛圍。

例如,在講述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時,必須要注意實驗的操作順序,否則會導致實驗失敗甚至產生危險。以往的授課方法是,教師講述,學生記憶。“檢驗氫氣的純度以后,先通入氫氣,再點燃酒精燈進行加熱;結束實驗時,要先熄滅酒精燈,待試管冷卻到室溫后再停止通入氫氣。”雖然通過解釋原因,學生可以理解并記憶,但時間一長,單純的語言性記憶就容易被遺忘或者混淆。而借助多媒體,這個問題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解決。

通過Flash視頻,可以再現實驗儀器的組裝過程,并能完整呈現整個實驗的步驟。更為重要的是,該視頻還可以改變實驗的先后順序,并觀察到由此所產生的后果,這是以往的演示實驗所無法做到的。當學生看到開始實驗時,先點燃酒精燈,再通氫氣時,隨著一聲巨響,試管炸裂了。而結束實驗時,先停止通氫氣,再停止加熱時,紅色的粉末又逐漸變黑以后,在聲音以及畫面的多重感官效果的刺激下,就會很容易記住有關于酒精燈點燃和熄滅的先后順序問題。“眼看、耳聽、心記”比單純的機械性記憶所起的效果要好的多。而且,通過視頻展示,也大大節省了教師講述的時間。以往可能要反復強調好幾遍的內容,現在只需要通過視頻播放兩遍,就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課堂的氛圍也更活躍了,學生會感覺到真正融入到了課堂之中,而不僅僅是做為知識的接受者被動地聽課。 3.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在化學教學中,有不少知識點是比較抽象的,對于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比較困難。但通過多媒體展示,創設一定的情景,能讓學生充分感知事物,化抽象為具體,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點燃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例如,在講述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情況時,學生對“電子云”這一概念很難理解,借助動態視頻,就可以在銀幕上看到電子在原子核外一定空間繞核高速轉動的情況,好像“云霧”籠罩在原子核周圍。通過直觀展示,使形象更為生動,示意更加簡明,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促進學生的想象力。

4. 利用多媒體,化繁為簡,節約時間

在初三化學的最后幾章,例如食品中的有機物、化學與能源、材料及環境等,內容涉及面廣,知識點比較零碎,有些內容在初中階段只能做深入淺出和適可而止的講解,具體內容要有待高中的進一步學習。這就給教師講好課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如果單純地通過教師的語言講解,那整節課就會顯得非常沉悶和枯燥,而且內容會非常龐雜。而利用多媒體,將授課內容設計、制作成一系列形象鮮明的彩色幻燈片來放映,配合部分視頻展示,不但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化龐雜為簡明,節省時間,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但是,在課堂中使用多媒體,還要注意一些問題,以使多媒體真正為課堂服務,而不是為了為了追求形式,盲目使用。 (1) 多媒體的內容要緊扣教材,突出重點和解決難點。畫面要鮮明、生動、扼要,但不要過于追求形式上的美觀,有的課件為了看起來更吸引人,用了很多動畫或者聲音,但是過多的裝飾,反而容易使學生的注意力分散,不注意授課內容,或者產生審美疲勞,反而起到反效果。

(2) 多媒體的使用要注意“度”的把握。多媒體僅僅是教學的輔助手段之一,必須和板書、講解、模型等各種手段相配合,恰當使用。例如對于一些需要推導過程的計算題,老師在黑板上一步步板書的效果就更好,這樣更容易使學生參與其中,將知識為自己所用。

(3) 多媒體的內容要適量。在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時,要注意信息量的把握,切不可貪多求全,如果一節課展示的東西過多,信息量過大,必然會沖淡中心。要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和教材內容密切相關的內容進行展示,千萬不能本末倒置,為了使用而使用。

通過一段時間的課堂教學實踐證明,多媒體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如果合理使用,就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激活化學課堂,使課堂煥發出勃勃生機,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我們要用于開拓,不斷探索電教媒體與課堂教學如何更好地結合,使化學課堂更具有新時代的活力,充滿亮麗的色彩。

[參考文獻] 1.《化學課堂教學方法指導》 國家新課程教學策略研究組 2.《現代教育技術技術基礎》 國家新課程教學策略研究組 3.《走進新課程》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4.《中學化學教學參考》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第五篇:利用信息技術打造民族地區英語教學高效課堂

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馬蹄學校 孫德鵬

郵編: 734028 摘要:建設高效課堂,是推進素質教育、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保障學生健康成長的根本途徑,也是提升教師教學水平、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必然要求。信息技術的現代化,為民族地區初中英語教學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機遇,民族地區初中英語教學即將出現一個前所未有的巨變。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運用信息、傳遞信息的能力,更好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終身學習打好基礎。通過自主學習給了學生無窮無盡的學習樂趣,學會自主學習,培養學生各方面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生更進一步地融入到學習中,感受學習的樂趣。經過反復實踐構建出符合學科特色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使課堂教學從有效走向高效!

關鍵詞: 信息技術 打造 民族地區 英語 高效課堂

課堂是學校教育主陣地,課堂效果決定教育質量。建設高效課堂,是推進素質教育、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保障學生健康成長的根本途徑,也是提升教師教學水平、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必然要求。信息技術的現代化,為民族地區初中英語教學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機遇,民族地區初中英語教學即將出現一個前所未有的巨變。隨著信息技術與民族地區初中英語教學互相交互、互相整合的“一體化”歷程的逐步深入,展現在世人面前的將是一個浩瀚而又絢麗的前景。一個學校無論多么偉大,如果缺少有核心競爭力的課堂,仍然只能是行走在教育的邊沿上,從改革課堂結構入手,抓結構就是抓根本,把教育的“底線”和“理想”通過結構化的方式,在課堂中實現。結合民族地區具體情況,構建民族地區“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并著手進行實踐研究。

一、運用多媒體技術,優化民族地區英語高效課堂教學結構 多媒體技術對文本、圖形、靜止圖像、聲音、動畫和視頻等信息具有集成處理的能力,使教學手段趨于全方位、多層次,創造一個更適合學生學習的開放的探索式的學習環境。它能加速學生感知過程,促進認識深化,加深理解,增強記憶和提高實際應用能力。教學能照顧絕大多數學生,有對不同層次學生分類指導的初步意識,當堂訓練,矯正比較及時。作業基本體現“三布置三不布置——布置發展學生思維的作業、布置引導學生探究的作業、布置有利于學生遷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業,不布置重復作業、不布置懲罰性作業、不布置超過學生學習限度的作業”的原則,批改準確,反饋及時。我們根據因材施教原則,發揮計算機智能化優勢,設計了導學案題庫練習,題庫存放在服務器上,學生可以自由挑選完成。每單元中的題目都要做對一題后才能做下一題,使學生在練習時要“量力而行”。題型有聽力,閱讀理解,看圖完成對話等,主要考查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二、運用網絡技術,構建民族地區英語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 教師根據選定的教學方法,體現“先學后教、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因材施教”教學原則。通過合理的問題設計,設疑問難,引導通過學生自主思考、合作研討等方式學習的知識與技能,教學關注知識的形成過程,注意知識的結構化、網絡化。讓學生自己觀察、讓學生自己思考、讓學生自己表達、讓學生自己動手、讓學生自己推導、讓學生自己總結”。做到“三講三不講——講易錯點、易混點、易漏點,學生已經知道的不講、學生自學可以學會的不講、講了也不會的不講”等教學思想有所體現。學生課堂自主學習時間不少于20%,課堂小結能突出重點。在實踐中,我們一方面利用多媒體來創設真實的或模擬的英語語言環境,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實踐;另一方面利用網上資源,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運用信息、傳遞信息的能力,更好地培養民族地區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為終身學習打好基礎。

三、以計算機為"工具",拓寬民族地區初中英語高效課堂的學習方式 教師講解語言精練、準確,訓練精當,著眼于知識、能力與方法點撥,能注意學生良好思維方式的形成,注重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講解與訓練體現“三講三不講”“三布置三不布置”的原則,學生課堂自主學習時間不少于40%。課堂小結重點突出,結構性強,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應用。能以教材為本,進行拓展、延伸和探究。民族地區英語課堂和英語教材的無限寬泛,以及計算機作為一種學習工具逐步被學生所掌握,最終必然呼喚并促使英語學習方式的革新。而且也只有學習方式的不斷革新,才能更好地適應和駕馭信息技術與英語教育不斷一體化的英語學習情境,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形成豐厚的英語素養和較強的創新實踐能力。在信息技術與民族地區英語教學的一體化中,以計算機為工具的資料搜集、處理、存貯方法將是"研究性學習"中的重要學習方式。信息技術與民族地區英語教學的一體化,以多媒體信息技術為"中介工具",把英語與語文、數學、動畫、社會、科學等結合起來,實現跨學科的"綜合性學習",發揮各學科的綜合效能,全面提高民族地區學生的英語整體素質。在英語學習上,通過自主學習給了學生無窮無盡的學習樂趣,學會自主學習,培養學生各方面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生更進一步地融入到學習中,感受學習的樂趣。

四、以網絡為資源,搭建民族地區初中英語高效課堂的平臺 以網絡為主渠道深入挖掘教材,注意對教學資源的開發,恰當地選取一些生動、新穎、富于挑戰性的科技前沿問題、生活實際問題、社會熱點問題充實教學內容,并合理地應用在教學中,激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問題、活動訓練題的難度適宜、容量適當,在夯實基礎知識、技能、方法的同時,注重不同層次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方法的提高。英語課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積極開發課程資源,給學生提供貼近學生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內容健康和豐富的課程資源。利用音像、電視、書刊雜志、網絡信息等豐富的教學資源,拓展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積極鼓勵和支持學生主動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利用音像、電視、書刊雜志、網絡信息等豐富的教學資源。使學生動起來,從課堂被動聽講到積極參與課堂學習,從不會學到會學,從會學到學會,每個學習小組中的學困生自覺學習意識增強,得到組員、教師更多的關注和關愛,“有教無類”不再是教師口頭上的承諾。經過反復實踐構建出符合學科特色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使課堂教學從有效走向高效!

今后我們不斷總結成功經驗,在語言學科實施大語言教育觀,即大英語教學、大民族教學協調發展的大語言教育。由于“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在民族地區學校剛剛起步,我們在研究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和困惑,但我們堅信有領導站在教育發展的制高點上為我們把脈,有專家站在教學研究的最前沿上為我們引領,有實驗教師孜孜以求地學習、鍥而不舍地鉆研,我們將不斷豐富研究理念,不斷完善課堂結構,不斷深化研究內容,從而使我們在“高效課堂”教學之路上行走得更快、更遠。

參考文獻:

國家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2001年7月 張軍征等《網絡資源在學科教學中應用的方式》2002年12月 李克東教授《數字化學習──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核心》,電化教育研究,2001,(8)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劉儒德,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師個人介紹

省份:甘肅省

學校:肅南裕固族自治縣馬蹄學校

姓名: 孫德鵬

職稱:中學一級

電話:18793632627

電子郵件:gssnsdp@163.com

通訊地址: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馬蹄學校

郵政編碼:734028 從1986年7月參加工作至今,已經26個年頭。讓我對教師這個職業有了更深的認識,經過多年的教學使我更加熱愛教育事業,也明白了在新時期,更要做到知識的與時俱進,知識與社會發展相同步,使我個人不光在教學水平上有了很大的進步,在科研水平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提高。

工作26年來,先后10篇論文分別在本地教研刊物上發表,并參加了中央民大組織的985課題研究。未來路漫漫,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學習中能越走越好,做到雖老而不失風格!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美術手工制作課程綱要下一篇:某市信訪工作調研報告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