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一個時代一首金曲

2022-08-10

第一篇:一個時代一首金曲

時代金曲 歲月流歌

中國近現代的流行音樂,最早出現在上海,20世紀30年代,以《天涯歌女》《夜上?!窞榇?,一方面反映了上海一片繁華之景,燈紅酒綠的城市風貌,也反映了門戶大開后,上海在西方文明的影響下,演奏樂器和音樂風格的變化,《天涯歌女》的伴奏是中國傳統樂器,比如簫,笛等,《夜上?!穭t以西方管弦樂器為主。30年代后,隨著九一八東北淪喪和七七事變華北淪喪,出現了大量的抗戰歌曲,這個時期代表作有《旗正飄飄》《長城謠》,主要是鼓舞士氣,激勵著被壓迫的人民群眾護家衛國。我們的《義勇軍進行曲》也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戰爭過后,我們新中國成立后,大力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時候以各種民樂為代表為新時代歌功頌德的歌曲就出現了,代表作《瀏陽河》,49到76年,那些《讀毛主席的書》《大海航行靠舵手》《俺是公社飼養員》這些政治意味比較強的歌,很明顯的體現了時代特色。80年代的音樂相對前一個時期,更加豐富。一方面,宣傳主流意識形態,歌頌社會主義的像《我為祖國獻石油》依然很流行。另一方面,香港,臺灣流行曲進入內地,大家都熟悉的鄧麗君也是這個時候進入內地的,不過,剛開始的時候,她的歌被評價為靡靡之音。但是,很快就走遍大江南北,擋不住人民群眾的熱情,我小時候我爸經常買磁帶,印象中第一首就是《小城故事》。還有,大陸以崔健,黑豹樂隊為代表的搖滾開始出現,代表作《一無所有》《無地自容》。搖滾反映了人民控訴或者說宣泄的需要,80年代也是各種思潮風起云涌的時代。香港主要以張國榮為代表,臺灣主要以鄧麗君和劉文正為代表,這兩個人都是小清新,走的也是文藝清新路線,劉文正的校園民謠像《鄉間的小路》《外婆的澎湖灣》一時廣為傳唱。很快,出現了一個特立獨行的人,羅大佑,當時在80年代,臺灣經濟一片繁榮,怎么會出現了他這么奇怪的人,羅大佑的代表作《未來的主人翁》創作于1984年,當時真的是讓人不能理解。但是,很可惜,30年后,歌詞里那個想要避免的世界已經全部實現了,“我們不要一個被科學游戲 污染的天空 我們不要被你們發明 成為電腦兒童。”他這位臺灣音樂教父被評價為,在一個新時代剛剛開始的時候,他已經把這個時代的挽歌寫好了。他的歌很多都是這樣,另一首很有趣的歌,是《皇后大道東》,政治映射很強,當時香港97回歸的時候,有人請他作曲,他的《東方之珠》差不多是滿足了官方需要,但是《皇后大道東》卻反映了香港人民對未來的恐慌。我也是最近才知道,當年的香港回歸,并不是像我們學習的那樣,什么實現了祖國統一的夢想這些豪言壯語,也許真的有點兒一廂情愿吧。當時的香港,經濟繁榮,城市文明很發達,雖然地方小,但是在國際上地位還是挺高的,雖然被英國殖民統治,但是確實很發達。97回歸,很多人對未來都是不知所措,不僅在歌曲中,在李碧華的作品中也體現出,香港人民的97“末世感”。這些都是政治,不是我們可以控制的,但是香港地位的變化也是一個挺有意思的話題。80年代末,大陸的搖滾暫時謝幕了,這時以高曉松,老狼為代表的校園民謠開始登上舞臺,90年代初,這些記錄校園愛情,(主要是初戀),校園友誼的歌曲,也是最初的原生的愛情歌曲,和友誼歌曲。代表作《戀戀風塵》《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鋪的兄弟》。90年代初,一個重要的音樂思潮就是以《好人一生平安》為代表,呼喚大家都去做好人,來歌頌人性人情美的方式來表達時代的溫情。之后的大陸樂壇也出現像那英,毛寧,楊鈺瑩為代表的優秀歌手。90年代后,香港樂壇主要以陳奕迅,王菲為代表,陳奕迅是在商業環境下發展的文化歌手。同時期,臺灣主要是以周杰倫為代表。新世紀之后,大家就比較熟悉了。

第二篇:音樂案例《一首歌引出的一個劇》

一首歌引出的一個“劇”

——談音樂戲劇化表演活動的實踐與思考

【內容提要】

音樂戲劇化表演活動,作為小學音樂教學中一項綜合性音樂創作活動,已越來越受到廣大音樂教師的重視。但現階段由于教師在活動中的組織、引領與指導還不夠到位,常常使活動變成了走過場,而沒有達成應有的教學目標。本案例通過介紹一次開展得比較成功的音樂戲劇化表演活動,來闡述教師應如何在活動中進行組織、引領與指導,總結了活動成功的原因。并且就現階段在開展音樂戲劇化表演活動中的問題和難點進行了探討。

【主題闡述】

正如愛因斯坦所說:“要是沒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有創造力的人,社會的向上發展就不可想象”。越來越多的音樂教育家認為音樂創作學習對發掘和培養人的創造思維有著特殊的意義。音樂戲劇化表演,屬于音樂創作活動中的一種,是將學生熟悉的歌曲、樂曲或者喜愛的劇目配上學生自己創編的歌唱、器樂演奏和動作進行表演,有音樂、有情節、有角色(《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這種活動是學生們非常喜歡的,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并且,在活動中學生能獲得一種全面、豐富、綜合的音樂體驗。

在我們的新教材中也安排了這樣的一些音樂戲劇化表演活動,然而面對這樣的音樂創作活動,教師和學生都可能會產生一種畏難的情緒,因為,音樂創作活動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充滿著神秘感,有點高不可攀和無從著手的感覺。于是我們經常把這樣的創編活動處理成即興的歌表演,教師在創編表演活動前對學生說“同學們下面我們就分成小組來進行表演吧”,接著學生們自由地跟著音樂,按音樂作品的內容邊唱、邊表演動作。然后,教師點評,活動就結束了。這樣的創作表演活動由于教師的引領和指導不到位,成了匆匆而過留于形式的活動,既不可能深入,也不可能豐富,當然就激發不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更談不上培養和發展學生音樂創造性思維和能力。

因此,如何激發起學生們的創作和表演的熱情,觸發學生們的創作靈感;如何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音樂創編(或改編)、劇情創編(或改編)、動作創編,最終讓學生進入角色和情境來創造性地來表現音樂作品,是值得我們音樂教師去思考的一個課題。 【案例描述】

上學期我在三年級開展了一次,以《小烏鴉愛媽媽》為主題的音樂戲劇化表演活動,目的是通過教師有效的組織和引領,能讓學生們以歌曲內容為基礎,創編出更為豐富的故事場景、情節和人物,并以小組形式進行表演。整個創編活動的預設是兩課時。

1 為了激發學生們參與活動的興趣,我這樣引出活動主題:大家都被《小烏鴉愛媽媽》的故事感動了,如果我們能把這首歌曲中的故事情節表演出來,那么,一定會感動更多的人,讓大家都來向小烏鴉學習今天,我們就來演一演《小烏鴉愛媽媽》的故事!

為了保證活動有序地開展,我首先向學生介紹活動的組織形式:現在一個小組就是一個小劇團,每個同學都是小劇團里的演員,先請每個小組推選出一個“小團長”?!?ldquo;小團長”,可以起到調解活動中的矛盾、組織大家參與活動、與老師進行溝通等作用】

創編活動的第一個環節是引導學生進行角色分工,并進行簡單的表演指導。師:“這個故事里出現了哪些人物呢?”(生:小烏鴉和烏鴉媽媽)“兩位同學扮演小烏鴉和烏鴉媽媽,那么,其他同學可以扮演什么呢?”(生:烏鴉媽媽的家、野菊花等)“太好了,“野菊花”還可以唱起來、跳起來……”接下來是分組進行排練,教師巡回指導。

創編活動的第二個環節是組織小組進行展示表演,并請學生點評各組的表演。師:“你們覺得每個小組在表演中,特別有創意或感動你的地方是什么?”(生:第2組的同學手拉著手圍成的烏鴉窩真象!、第1組同學把外衣脫下來當被子蓋在烏鴉媽媽身上,我覺得很感人?、最有趣的是兩個同學扮演成了小蟲子在地上爬,后來被小烏鴉拖走了。……)

創編活動的第三個環節是指導學生在前一次表演的基礎上,對人物、情節、音樂等方面進行再一次的創編。師:“第三組的小朋友又為這個故事創設出了新的角色——小蟲。老師覺得這個故事發生在樹林里,當小烏鴉去給媽媽找食物的時候,它還會遇到誰呢?我們還可以增添一些新的故事情節和角色,不過增添的角色應該和故事的情節有聯系。”(生:老師我覺得小烏鴉可能會遇到小黃鶯、小蝴蝶,它們讓他去玩……)“故事里的對話可以用我們學過的曲調或者自己編的曲調唱出來,就象我們在音樂劇中看到的那樣就更棒了。因為故事內容更豐富了、角色也增加了,所以我們八個小組合成四個表演大組來進行表演。”【教師提供給各組一些道具,有小菊花、柳條、小烏鴉和老烏鴉頭飾等,目的是增加表演的趣味性和可看性】

創編活動的第四個環節是各個表演組上來表演以及師生共同的點評。我先請學生們對各組的表演進行點評,讓他們說說表演中哪些地方有創意或者哪個角色表演得好。接著我點評每個小組創編表演中的亮點,并提出一些可以改進的建議:第一組的烏鴉媽媽表演得真象,她看到天晚了小烏鴉還沒回來,就焦急地說:“小烏鴉!天這么晚了你在哪兒?快回來吧!”;第二組改編的歌詞最有創意。烏鴉媽媽病了,小烏鴉急急忙忙去找烏鴉醫生,他遇到了小伙伴找他玩,小烏鴉唱道:“我的媽媽年紀大呀,躺在屋里飛不

2 動呀,吃不香來喝不下呀,我要去找鳥醫生。”;第三組還用畫外音的方式引出故事——從前,有一棵高大的樹上住著烏鴉媽媽和它的孩子,她每天都要飛很遠的地方去找蟲子給她的烏鴉寶寶吃,小烏鴉長大了!烏鴉媽媽老了……;第四組在小蝴蝶勸小烏鴉去玩的一場戲里,大家批評小蝴蝶用了《勞動最光榮》中的“青青的葉兒,紅紅的花,小蝴蝶貪玩耍……”用得真好。老師覺得為了和故事的主題更貼近些,歌詞可以改成“不愛媽媽不愛家,我們大家不學它”。 請同學們根據大家的意見,再去改進和完善自己組的表演。

這次創編活動最后的呈現方式是:在班隊活動課組織了一次主題為“媽媽愛我,我愛她”的表演活動?;顒尤〉昧吮容^理想的效果,學生們在表演時都很投入,很好地達成了預設的教學目標。 【案例分析與思考】

這次以《小烏鴉愛媽媽》為主題的戲劇化表演活動,教師在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并且在教學活動中層層推進,一步一步地去引發學生進行創編和表演。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們的表演熱情和創編能力超出了教師的預設,比如:“兩位同學表演兩條在地上扭動的小蟲” 、“用畫外音講述烏鴉媽媽喂養小烏鴉的故事” 、“用歌曲《勞動最光榮》引出小蝴蝶和小烏鴉的對話”等等。這次教學活動的成功之處在于:

(一)較好地體現了音樂教育的審美、情感、創造相結合的價值觀;

(二)讓學生們體驗了探索、實踐、合作、創造的自主學習方式;

(三)較好地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為什么這次活動能取得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呢?總結和思考了這幾年的音樂教學,我覺得以下幾點是非常重要的:

一、 音樂戲劇化表演活動需要前期積累

音樂戲劇化表演活動的前期積累包含兩個方面:

(一)讓學生積累與音樂戲劇化表演有關的知識和內容。從一年級開始我就利用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等時間,根據學生的興趣和年齡特點,給他們安排了欣賞音樂劇(或音樂劇改編的電影)、童話劇,如:《小熊請客》、《綠野仙蹤》、《水晶鞋與玫瑰花》、《音樂之聲》、《貓》等劇目。通過欣賞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并且讓他們積累了比較豐富的有關音樂劇方面的知識,開闊了學生們在這方面的視野。

(二)讓學生積累戲劇表演方面的經驗。我采用排演音樂劇和片段模仿表演的形式來激發學生對戲劇表演的興趣,并掌握了一些基礎的表演技能,如:二年級時我們排演了音樂童話劇《小熊請客》。對于《綠野仙蹤》等一些表演難度較大的經典劇目,就采用片段模仿表演的方式來體驗和學習。并且,在平時的歌唱教學

3 和欣賞教學中創造機會讓學生進行各種創編和表演,請全體學生來參與,讓能力強的學生帶動能力弱的同學,讓學生們在表演中張揚自己的個性,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所以,學生們對這樣的表演活動是非常喜歡、非常投入的。

通過這樣的活動不僅讓他們學到了一些戲劇表演技能,而且,還獲得了一些表演的經驗。所以,有了這些積累才使得學生們在這次開展的的音樂戲劇化表演活動中,很容易地根據故事和人物進行一些簡單的創編,并能大膽地進行表演。

二、音樂戲劇化表演活動要給學生留足空間

為什么音樂戲劇化表演活動要在創編和表演方面給學生留足空間,教師應該怎樣做呢?

(一)教師在指導音樂戲劇化表演活動時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一個“合格的導演” 。這里所謂“合格的導演”就是:既要有到位的指導,幫助學生們較準確地了解自己要演什么?激發起他(她)的表演激情;又要留有空間不能指導過度、包辦太多,從而束縛了學生們自己的創作表演思想,變成機械的模仿教師或迎合教師的想法。

(二)教師的指導要層層推進,由易到難、由單一到豐富。由于,我們面對的不是專業演員而是小學生,對他(她)們的指導如果是“一步到位式”的:也就是教師在活動開始前就講透、講全,那么,留給學生創編的空間就變小了,學生的表演也會因教師一下子灌得太多、太滿,而讓創編和表演的起點變得很高,學生們反而無從入手了。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把活動一層層地推進,對學生一點點提要求、一步步啟發,在層層推進的過程中逐步提高學生的創編能力。

在這次活動中,教師就分了三個層次來進行指導:首先,指導學生進行角色分工和簡單的分角色演唱并加動作表演;接著,指導學生圍繞主題創編出新的劇情、人物以及人物對話,使表演內容更豐富。并啟發學生用已學過的歌曲旋律或自己創編的簡單旋律唱出人物對話,使之更符合音樂劇的特點;最后,指導每個表演組總結第二次的表演情況,取長補短進行再一次的排演。

三、師生共評能促進音樂戲劇化表演活動的深入和完善

評價能激發學生參與音樂戲劇化表演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加強學生的音樂審美體驗、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教師的點評要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在音樂戲劇化表演活動中,小學生很難準確、全面地去評價自己的和別人的表演。因此,學生們參與表演和看表演都需要教師及時的指導和點撥,教師的點評就要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以激發學生的創作激情、引

4 發學生的思考、引導學生有目的地進行創編。例如:在學生們第二次創編表演之后,教師著重點評了每組創編表演中的亮點——畫外音的運用、烏鴉媽媽喂養小鴉的故事等等。目的是引導學生用多種方式來表達情感、用細節來創造性地表現主題,進一步開闊學生們的創編思路,學習用更多的戲劇表現手段來深入主題、豐富主題。

(二)要積極鼓勵和引導學生參與評價。教師要在活動中積極鼓勵和引導學生參與評價,

讓學生以正確的態度去挖掘、發現、欣賞別人的長處,汲取別人的優點來完善自己的表演。例如:第一次活動每個表演組都在全班同學前,和著音樂伴奏,邊唱邊表演了一遍之后,我請學生們評價“每個小組在表演中,特別有創意或感動你的地方是什么?”在第二次表演之后讓學生評價“表演中哪些地方又有創新或者哪個角色表演得好?”評價他人的過程,也是向他人學習的過程,教師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孩子擁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和一種追求不斷創新的思想。

四、游戲化的組織形式使音樂戲劇化表演活動既有趣、又有序

游戲永遠是孩子們的最愛,而且,只要是游戲它就一定有游戲的規則。要開展好音樂戲劇化表演活動,既需要興趣、也需要規則。這次創編活動教師就采用了游戲的組織形式。教師讓每個表演組模擬成一個“小劇團”,負責的同學做“小團長”,“小團長”請學生自己來推選,當大家意見不統一的時候,有的組采用舉手表決的方式、有的組采用“石頭、剪子、布”的方式,最終孩子們會用游戲的規則來很好地解決他們的問題。由于是學生們自己選的“團長”,所以,在接下來的活動中,大家都比較配合“小團長”的工作。當幾個孩子爭著扮演同一個角色時,“小團長”就會幫著協調,小組里有什么問題他解決不了時,他也會馬上來與老師溝通。

活動中有些規則可以讓學生們定,有些就需要教師來定,這樣才能更好地組織和引領學生參與活動。比如:這次創編活動,教師在第一次分組排演時安排7—8人一組,因為這時學生們的表演還比較簡單、人物少,如果人多了有些孩子就會沒角色可演,比較容易亂;第二次表演時,教師把兩個表演小組合并成一個大組,全班分成了四個大組,這樣既滿足了表演所需的人員,而且,兩個小組的負責人集中在一個大組中了,這樣可以合作管理。 【問題討論】

一、如何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指導能力

音樂戲劇化表演活動的開展給音樂老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如何指導學生表演?如何使活動更有序?如何使活動更有吸引力?如何點燃學生的表演激情?都需要教師有

5 較強的專業能力和教學經驗。而這些能力都要通過一定的戲劇表演的學習和實踐才能獲得,所以,教師在這方面的能力還有待提高,平時要有意識地、主動地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去加強和完善自己在這些方面的能力。

二、 如何提高學生在音樂方面的創編能力

在音樂戲劇化表演活動中,比較容易進行的是劇情、動作、歌詞等方面的創編,而創編旋律對于學生來說是非常困難的。在本次活動中沒有一個表演組創編出旋律,這主要是因為,即使是創編一首短小的音樂作品,也要掌握相應的音樂基本要素、表情手段及記譜方式等基礎知識。還需要敏銳的音樂感知記憶和理解能力,以及對音樂的濃厚興趣。這些對于小學生來說是比較困難的,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一步步去培養和積累,比如:經常在教學中安排一些由節奏創編到旋律創編的活動。打破音樂創作的神秘感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發學生的音樂創作興趣。

三、如何合理安排活動時間

在音樂課堂教學時間里開展音樂戲劇化表演活動,需要經過“創編劇情、創編動作、創編音樂、分組排練”等過程,因此需要較多的時間,而我們的教學時間又很有限,于是在教學中經常會遇到因時間不夠而使得活動開展不夠到位,教師評價不能及時等問題。所以教師要進一步合理安排活動時間,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表演機會。有些分組排練的過程需要安排在課外進行;還可以進一步拓展活動空間,與其它學科進行合作,比如:本次排練的音樂劇《小烏鴉愛媽媽》,就安排在主題為“媽媽愛我,我愛她”的班隊活動課中進行表演,這就為學生們搭建了一個表現自己的舞臺,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們的表演熱情。

音樂戲劇化表演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體驗多種角色、調動多種感官,激發了他們的想象和創造靈感,因為,在活動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包含著“創新”的空間,有角色表演的創新、故事情節的創新、音樂的創新。這樣的活動不僅大大地激發了學生們對音樂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們的綜合藝術能力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有效地發掘和培養了學生們的創造性思維。 參考文獻:

1.曹理 何工 著《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M] 上海音樂出版社 2.金亞文.《小學音樂新課程教學法》.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版

3.章連啟 譚天靜 張亞紅 合著《中小學音樂新課程教學法》 [M] 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4.5 .

6 4.哈雷 《 讓兒童音樂劇走進小學音樂課堂》[J] 兒童音樂 2002年12期 41-42 7

第三篇:一個新時代的新時代

十九大以來,我們國家迎來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這是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時代,是中國制造轉向中國創造的時代,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迎著轟轟烈烈的世界第六次產業革命的高潮,我們可以這么說:一個新時代的中國,把世界引領到了一個新的時代,所以,這次我演講的題目是《一個新時代的新時代》。

第六次產業革命,是一個完美的產業革命。不僅提升了新技術的產業規模,而且,解決了人類勞動的前途與模式。這次革命對我們來說,既是一次挑戰,更是一次機遇,我們應該把握世界變革大勢,更好地以開放促改革

總書記強調,“縱觀世界,變革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是浩浩蕩蕩的歷史潮流?,F在世界各國都在加快推進變革,特別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當今世界處于大變革時期。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進行,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舊的矛盾解決了,新的矛盾還會產生。以開放的思維和胸襟,引入外部活力,有助于解決改革進程中的各種難題。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品質革命”一詞非常亮眼。李克強總理在部署2018年工作時指出:“全面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推進與國際先進水平對標達標,弘揚工匠精神,來一場中國制造的品質革命。”“品質革命” 蘊含兩層意思。一是指出“中國制造”大而不強的事實,二是指明“中國制造”破繭成蝶的路徑。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建設質量強國的戰略目標,為“中國制造”啟動“品質革命”提供了政策動力。經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工匠精神也成為中國制造業對標全球先進制造行業的自覺意識。大而不強的“中國制造”必須通過“品質革命”的洗禮,才能實現新技術時代的“精品制造”,為中國實體經濟提供更強更持久的可持續發展動力。中國經濟已經從高速度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只有通過“品質革命”,中國經濟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破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這是中國在強烈的對世界進展的局面發力,這是中國要居于世界前列的最佳時機,這是中國要引領世界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所以,我們今天所進行中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崛起,不是在散步式的前進,而是在大踏步式的前進。在這個偉大的事業面前,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要為此事業貢獻一己之力。

作為檔案局的一員,雖然我們只是推動社會主義前進道路上微不足道的一員,但我們人有自己的責任擔當。我們在練就過硬的業務本領的同時,也要培養自身的責任意識,為檔案事業科學發展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另外,要按照黨組織的統一部署,結合我局實際,全面建立和完善各項制度,通過兩學一做教育實踐活動制度化、常態化的要求,全面提升黨組織的戰斗力,增強黨員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還要開展學習課程,全面深刻理解和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為我黨“兩個百年目標”、為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努力奮斗,以優異成績建功十九大。

最后,祝愿全世界的勞動者平安幸福,祝祖國繁榮昌盛,祝一切善良與和平永存。

第四篇:一個時代的剪影

——《高考1977》觀后感

0805010108

文學院

廖連連

15170057810

什么是知識分子最害怕的事?

知識分子最怕生活在不理智的年代,所謂不理智的年代,就是伽利略低頭認罪承認地球不轉的年代,也拉瓦錫上斷頭臺的年代,是茨威格服毒自殺的年代,也就是老舍跳進天平湖的年代。

——王小波《知識分子的不幸》

1976年以后,當人們從那場無比瘋狂和荒誕的“大騙局”中恍然清醒之后,表現文化大革命主題的電影就如雨后春筍,層出不窮,其中也不乏許多經典之作,如陳凱歌的《霸王別姬》、田壯壯的《藍風箏》、張藝謀的《活著》、姜文的《眼光燦爛的日子》等等,人們都從不同的視角沉重的畫面攝深入的表現那代人的生活,引人反思。王海洋的《高考1977》浩海如煙的電影中實在算不上是一部經典之作,電影表現出明顯的理想主義色彩,意蘊內涵不足,情節也相對粗糙,男女主角的形象也不夠生動和豐滿,但是不能否認電影的主題價值,電影別出心裁的將聚焦點放在鄧小平拍板恢復高考的1977年——關閉了十一年的高考閘門首次開啟 ,這一年的高考凝聚了太多人的希冀,承載了太多的青春的夢想,這是一個民族對知識的渴求,更是我們祖國和民族的拐點。

電影敘述的是東北某農場的知青青年在1977年前后發生的事情。70年代的青年和現在的青年很不一樣,他們更單純、更熱情、更守紀律,更愛國,但同時也更倒霉,因為他們成長在一個不理智的年代,在他們的人生剛剛開始飛揚的時候,被一種極大的盲目的狂熱情緒所感染,紛紛離開學校上山下鄉,到農村去到祖國最艱苦的地方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他們的內心滿懷崇高感和自豪感,很多年輕人做了巨大的自我犧牲。后來才發現原來這種犧牲毫無價值。那時候他們還是孩子,在農村條件艱苦物質匱乏,他們想家想爸媽想讀書,可是回家遙遙無期。知青青年在日復一日的單調艱苦的勞動中被折磨的失去了所有的希望,他們的內心孤獨而苦悶,直至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他們猶如在絕望的黑暗中看到了曙光。電影中的很多關于友情愛情和親情的情節,都蘊藏著各種活生生的人性情愫,彰顯出人性復蘇的光輝。

故事的結局是歡喜的,帶著理想主義的色彩,所有的矛盾沖突都在互相理解中悄然冰釋,農場里的大多數知青青年如愿以償考到了自己理想的大學,結束了那種暗無天日的勞作生涯,開始了新的生活。雖然故事發展中也又幾處沉重的筆調,如張國強的絕食抗爭,小根寶的死亡,潘志友的棄考等,但是在那場巨大民族悲劇的大背景下,整個民族都為那個嚴重的歷史錯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相形之下,個人的這些犧牲似乎太微不足道了。我想這是導演有意將那段歷史的悲劇色彩淡化了,把那段心酸的歷史變為回憶中的暖色,畢竟30過去了,時間給了那段歷史一個公正而深刻的認識,他們那代人獨有的奮斗,

思索,烙印和選擇也逐漸顯露其深刻的意義,回望那段時光,原來承受過的苦難沉淀為豐富的閱歷,他們那代人成為了中國社會建設的中流砥柱。

那段歷史已經永遠的過去了,現在所有的青年都擁有了接受教育的權利,社會對知識分子也越加重視。就如汪曾祺所說:中國的知識分子始終是善良的。除了已經死掉了的,大多數人都還在努力的工作,認真的生活,一來他們要證實自己的價值,人活著總要做點事,二來是對生他們養他們的祖國依然深懷感情,但是要恢復年輕時天真的熱情恐怕是很難了,他們對世事看透了看淡了,對現實多少是疏離的,受過傷的心總是怵的,人的心,是脆的。對于這段歷史,我們是不能忘記的,它時刻提醒著當政者,為政必須謹慎,更重要的是它引起我們的反思,如果一個國家的命運如果僅僅掌握在一個或者幾個人手中,那么這個民族是危險的。所幸我們的社會已經清醒的意識到了這一點。

對于一個幅員遼闊而又歷史悠久的國家來說,道路難免曲折,但是前途始終是光明的,因為這個母體中有一種創造的新生力量洶涌滌蕩,吐垢納新。這是我們深刻樂觀的基礎。

第五篇:一個時代的俠骨柔腸

《 光明日報 》( 2011年10月20日 13 版)

作為全國政協常委的霍達積極參政議政。

霍達說:“一個有責任感的作家,給自己的定位應該是:社會的良心,時代的秘書。”

1971年,畫家王為政為愛妻畫像。

伉儷情深

霍達與冰心先生

她著一身家常便服,隨性、樸實、爽朗。說話時,整個人都會變得抑揚頓挫:時而低眉斂目,柔聲細語;時而一板一眼,繪聲繪色;說到不平處,橫眉怒目,聲音也高了八度,仿佛隨時會拍案而起。

一位有著充沛激情和正義感的女作家——這就是我對霍達的第一印象。

故人故事:活在文學中

提起霍達,人們首先想到的是《穆斯林的葬禮》。這部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被冰心老人譽為“奇書”的小說,問世20多年來,數十次重印,達數百萬冊,至今暢銷不衰。在信息多樣化時代,顯示出純文學的強盛生命力。

《穆斯林的葬禮》中的眾多人物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們的原型是誰?那位在玉的長河中沉浮一生的韓子奇,那位以短暫生命贏得無數讀者的深深憐愛和感嘆歔欷的韓新月,那位用文弱書生的雙肩撐起愛的天空的楚雁潮……他們和作者有著怎樣血肉相連的關系?20多年來,不斷有讀者向霍達詢問這樣的問題,有的甚至在信中說:“天兒涼了,代我向韓子奇一家問個好吧!”

這些看似“癡情”的問題,讓霍達無比欣慰,她卻不能滿足讀者這真誠、樸素的要求。因為對于小說創作而言,虛構不僅難以避免,而且往往是必須的,誠如魯迅所說,“模特兒不用一個一定的人,看得多了,湊合起來的”。 生活中的原型只是素材,不能等同于藝術形象,如果一切都是現成的,作者只是記錄下來,那豈不是太無能了?如果原型、素材比小說更生動、更精彩,還要小說干什么?霍達決心把故人故事留在心底:“韓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韓新月、楚雁潮……這些人物,都是已經完成了的藝術形象,在讀者心中活了起來,就讓他們在你們心中繼續活下去吧!”

在《穆斯林的葬禮》貼吧引起熱烈討論的另一個問題,是何時能把這部書搬上熒屏。讀者甚至討論起角色的分配:當下走紅的影視明星,誰最適合演韓子奇、韓新月,楚雁潮又非誰莫屬?據說,多家拍攝單位都曾找上門來,希望獲得拍攝電視連續劇的授權,并且不惜付出天價片酬,卻一次次被霍達婉言謝絕。

霍達說,她創造了各色人物,也深愛著這些人物。她相信,一千個讀者心中就有一千個韓子奇、韓新月、楚雁潮,一旦化為具體的影像,也許難以符合原先的想象。她不忍看到筆下的“生命”被扭曲、異化,與其如此,不如讓他們仍然以文學形象留在世間。

這個回答似乎讓人意外,卻也在情理之中,這正是霍達一向對于寫作的全情投入與嚴肅態度的延伸?!赌滤沽值脑岫Y》是霍達銷量最大、讀者最廣的作品,如果拍攝成電視連續劇,受眾面必將更加大大擴展,也許會創造一個收視率奇跡,但她并不把銷量和票房等同于文學價值。對于文學,她有著獨到的理念,并以整個人生踐行。

報告文學:吶喊生涯

1988年11月2日,江蘇某縣發生了一起由于鄉干部催糧引起農民喝農藥自殺身亡的事件?;暨_從一份文件中得知此事,春節前夕,她與人民日報記者高寧一起趕赴發生此事的縣里采訪。

當地領導千方百計阻撓:“哎呀,路太遠,要走十幾里山路。車子開不過去……” 霍達堅持:“不管路多遠,我們一定要去!”

一路上,陪同的人一再停車,請兩位記者參觀糕點廠和雨花石廠,她們哪有這個心思?下午5點鐘,那人又說:“縣委來電話了,宴會都準備好了,等著你們呢,咱們得往回趕!”

霍達說:“人命關天,還吃什么宴會?快走吧!”

趕到村子時,天已經黑了。當地干部沒讓她們進村,在村外一間廢棄的空房里,她們終于見到了 死者的妻子,一個普普通通的農婦。她的丈夫因為不配合納糧,遭干部捆綁,不堪受辱,服毒自盡。農婦不擅言辭,只會哭:“我的男人死了,我沒得用了!”這哭喊,道出了她的柔弱無助,丈夫(在當地干部的口中只被稱為“那個男勞力”)是她的全部,死了男人,她就真的“沒得用了”,誰來為她伸冤呢?

霍達把這吶喊寫進報告文學《民以食為天》。

《民以食為天》發表在《中國作家》1989年第4期,《報告文學選刊》1989年第6期轉載。文章關注的是糧食問題。1984年我國糧食大豐收,使高層過高地估計了農村的經濟形勢,過高地估計了“包產到戶”的威力,忽視了對農業生產基本條件的繼續創造,農業投入逐年減少。此后連續4年,糧食產量徘徊不前。一些地方干部為了完成糧食訂購任務,甚至上門搶糧,干群關系緊張。與此同時,許多國家糧食減產,全世界面臨糧荒?;暨_以沉重的筆寫道:“神農氏的子孫在尋找出路,我們已經不再具備„失誤?的資格。”“未來的10年、20年,如果再出現„失誤?,我們連糾正的機會都沒有了!”

文章面世,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也有質疑和抵制的聲音,說此文是“給社會主義抹黑”。

我問“您當時覺得有壓力嗎?”

她答:“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的確,霍達無需害怕,她牢牢把握著行文尺度,大量的采訪調查和一手材料,讓其作品無懈可擊。

霍達另一部引起巨大反響的報告文學,是描寫中年知識分子生存與死亡狀況的《國殤》。促使霍達關注這一問題的人,是與她同住一幢樓的鄰居高建民。高建民是北京市科學技術交流中心工程師,他以首創的“負特征角斜軋理論”,一反沿用百年的西方傳統,獨辟蹊徑,設計出新型低成本、高效率的大直徑與特大直徑的無縫鋼管軋機。1986年,高建民的這一創造發明已申請了國內外專利,一旦得以確認,我國在無縫鋼管的軋制理論和應用上都將躍居世界領先地位。

然而,當他以必勝的信念準備最后的答辯之際,卻查出患有腦部膠質瘤,危在旦夕。手術前醫生問他:“你是要生存質量,還是要生存期?”高建民面臨殘酷的自我抉擇。選擇前者,可以正常工作,但腫瘤隨時可能復發。選擇后者,生存期或許能夠延長,但會喪失工作能力,苦戰多年的研究成果將功虧一簣。死神在拷問一個大寫的“人”,高建民毫不猶豫地回答:“要生存質量!”

這一答案讓霍達震動。她親眼看見手術后的高建民戴著個帽子匆匆奔走,為他的無縫鋼管進行最后的沖刺?;暨_也在與死神搶時間,對這個視死如歸的硬漢進行跟蹤采訪,寫成了《國殤》中這一撕心裂肺卻又慷慨悲壯的章節,沒等到文章發表,高建民就辭世了,年僅45歲。

與高建民接踵而去的,還有著名數學家張廣厚、中國青年藝術劇院演員王振泰、農大講師謝以銓、北師大講師徐志英,一個又一個,英年早逝。很難描述一場場死亡給霍達帶來的沖擊:“我那時還年輕,如果是現在,不光是體力,恐怕在心理上也受不了那么連續的強烈刺激了。”據當年統計,我國中年知識分子的死亡率遠遠高于老年人,我國中高級知識分子的壽命比全國人均壽命要短十年。在祖國經濟騰飛的時候,中年知識分子群體的生存窘況讓她悲憤,她大聲疾呼:“為了我們民族的前途,搶救我們的國寶!” 《國殤》發表后,《新華文摘》立即轉載,當年88歲高齡的冰心老人用“驚心動魄”來形容這部作品。她在病中含淚寫下評論:“《國殤》的作者,聽說是一位女作家,沒有同她見過面,但我佩服她的勇氣,她把半邊天撐起來了!我向她致敬!”

補天的人:以文學手段再現這段歷史,在我之前沒有人寫

1982年,鄧小平斬釘截鐵地告訴撒切爾夫人“主權問題不容討論”;1984年,中英發表聯合聲明,宣布中國政府將于1997年7月1日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那“待從頭,收拾舊山河”的民族自豪感,激起了霍達的創作熱情,為香港寫史的念頭就此萌發。在經過長時間的讀書準備之后,1994年,霍達南下香港,開始了歷時三年往返京、港兩地的采訪和調查研究。

這是一塊很硬的“骨頭”。要想在歷史框架下創作小說,首先必須將香港的150年殖民史梳理得清清楚楚。而經過一個半世紀的殖民統治,許多民間資料已散佚流失,要挖掘整理,猶如海底撈針。

霍達初到香港時,十分艱苦。她早晨8點起床,有時走訪到深夜12點才搭上地鐵末班車,回到住處。給家里的電話簡短至極:“我今天沒事,平安。”然后整理資料,準備次日的工作。全部妥當后,往往已是凌晨兩三點,靠四片安眠藥才能朦朧睡去。

香港有句諺語:“有錢到香港,沒錢沒話講。”住在那里,步步要花錢,大把地花錢。一次,丈夫來電:“錢還夠嗎?”

答:“還夠一張機票錢,我得回北京了。”

那邊說:“你箱子旁邊的袋子里,我還放了一萬塊錢。”

就這樣,又可以多采訪幾天了。

不是沒有“借水行舟”的機會。有關部門曾介紹霍達給一位香港富豪寫傳記,不但可以輕松解決在港的房、車問題,還付給天價稿酬:500萬港幣,這在當時——即便是現在,也不算少了。

霍達毫不猶豫地拒絕了。非不能也,是不為也。為金錢摧眉折腰,她不屑于做。“我來香港,是為了寫百年滄桑史,而不是為了錢,否則,回去何以面對江東父老?”

這是響當當的文人傲骨——公爵有很多,貝多芬只有一個。

為了寫這部書,霍達讓自己成為不折不扣的香港史專家。在中英雙方的檔案館、圖書館,她查閱了近千萬字的文獻資料。她對資料的愛護到了“強迫癥”的地步:每份資料都要復印三份,一份傳真回家,一份用快遞寄回家,還有一份隨身攜帶。“即使我飛機失事了,這些史料也不會丟失。”

她靠兩只腳踏遍港島的街頭巷尾,走訪各界人士數百人次。從港島穿越海底隧道,登上九龍半島,翻越大帽山,從吐露港到大埔墟,從林村谷到石頭圍,從錦田到屏山、廈村,她沿著抗英志士的足跡到山村農舍去挖掘史料,記下的采訪筆記無法勝數。

她來到抗英義士鄧菁士生活過的村莊,她的真誠感動了鄧氏家族后裔。村民們捧出鄧氏家譜,拿出百年前使用的油燈,找出抗英斗爭購買槍炮的賬簿……鄧氏家族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對霍達說:“霍老師啊,我們是大清國的棄民。我們真沒想到,你來寫我們來了。”

歷史的碎片漸漸地拼合。然而,小說家的工作才剛剛起步。要把英占香港長達150年的歷史包容在一部小說之中,很難,因為不可能有一個150歲的主人公貫串始終,這是對作家的挑戰。

一個夜晚,霍達在冥思苦想中突然悟到:英占香港的三個階段(第一次鴉片戰爭割占港島,第二次鴉片戰爭割占九龍,以及“展拓香港界址”租借新界)之中,發生在1898年的“拓界”是最后的總結,是三次事件的累積,離今天最近,從談判開始到拓界結束,整整一年。如果在這一年之內作文章,事件緊湊,人物連貫,戲劇性強,符合藝術規律。這一靈感給她帶來難以言喻的興奮,如同找到了“芝麻開門”的鑰匙! 她把手頭的調查研究分為四部分:一是查清香港拓界談判的來龍去脈,以及談判代表李鴻章、許應骙、張蔭桓,英國駐華公使竇納樂的“底細”。二是港英政府在拓界前后的行動,有關的文件、信件,總督卜力、輔政司駱克、警察司梅軒利等人物的籍貫、民族、履歷、性格、愛好……都要做到了如指掌。三是對當時廣東省新安縣(現在的新界)領導抗英斗爭的五大家族,特別是鄧氏家族,對他們的家族史進行調查研究。四是對大清朝廷、兩廣總督衙門以及戊戌變法等相關事件和人物進行縝密的史實梳理。

此外還有一些旁及的領域,比如為了寫一位基督教牧師,霍達研究了香港的宗教史;還有香港的商人、傭人、苦力,當時的建筑、車、船、轎子、服飾、飲食,不同階層人物的生活方式,香港的方言、俗語,等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數。

還原了歷史,她便讓她作品中的主人公一一登場了:京師舉人易君恕、新界抗英義士鄧伯雄、英國牧師林若翰、林若翰的養女倚闌、香港商人遲孟桓,讓這些虛構的人物與真實的歷史人物一起,參與真實的歷史事件。“在歷史的縫隙里進行自己的創造,而又讓別人看起來渾然一體,這正是作家的樂趣所在”。

經歷漫長而艱苦的三年,1997年春,《補天裂》終于脫稿。

香港回歸前夕,《補天裂》在北京和香港同時出版,眾多報刊轉載、連載,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全文廣播,并且在7月1日零時之前,播出該書的部分章節,作為直播回歸儀式的前奏。此后,這部作品獲得第七屆全國五個一工程獎的長篇小說和同名電視劇兩個獎項,十年后又改編、重拍成電視劇《蒼天圣土》。

霍達毫不掩飾自己對這部作品的偏愛,因為它記載了中華民族的苦難史——“以文學形式再現這段歷史,在我之前沒有人寫”。

她至今記得走訪抗英義士故鄉錦田的一個細節。那正是清明時節,細雨如煙,她去尋找一處古跡——掩埋著抗英義士遺骨的“義冢”。錦田平原和周圍的山間開滿了黃白相間的小花,白茫茫一望無際,讓遠方來客的內心悸動不已。

她問當地人:“請問義冢在哪里?”

得到卻是漫不經心的回答:“唔知呀(不知道)。”

“唔知呀”——這是霍達在香港采訪初期無數次聽到的回答。對殖民記憶的麻木,對愛國志士的淡忘,對血淚歷史的懵懂無知,使她驚愕而又痛心。她竭盡心血去做的,就是用手中的筆,把“無知”變為“有知”,用一顆赤子之心,喚醒民族的靈魂,補全殘缺的歷史。當她終于找到義冢,肅立在冢前三鞠躬的那一刻,長眠地下的抗英義士在她的心中復活了。

創作談:正直與誠實最重要

霍達在青年時代師從著名史學家馬非百研究中國歷史,最終并未走專門治史的路,而進了文學之門。這是不是一個誤會?霍達說,她至今感謝恩師馬非百,甚至覺得,如果不先下一番功夫讀史,幾乎無以為文。

霍達最喜愛司馬遷的《史記》。她后來寫歷史劇,寫小說,寫報告文學,可以說,無一不是受了太史公的影響和啟發。她也熱愛古典文學,尤愛蘇東坡和辛棄疾。蘇詞豪放,辛詞悲壯,二者均影響了霍達作品的精神氣質。

在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中,霍達喜歡《水滸傳》的張揚個性,喜歡《三國演義》的斗智斗勇,喜歡《西游記》前半部美猴王率性天然的反叛精神,卻不喜歡孫悟空被緊箍咒逼著去遭受九九八十一難,也不大喜歡《紅樓夢》的脂粉氣。

這樣的閱讀偏好,使霍達的作品結構宏大、視野開闊、激情充沛。在她的字里行間,流露著一般女性作家作品中極為少見的俠義色彩和強烈的社會擔當感。常常有讀者發出這樣的感慨:“真沒想到,霍達先生是位女作家!”

小說、報告文學、影視和話劇劇本,霍達均有涉獵,且屢屢獲獎,偶有余興還喜歡賦詩填詞。她用錢鍾書先生的一句詩形容自己的創作體會:“尋詩爭似詩尋我。”這個“尋”,就是尋找最佳表述方式。一件作品總會有一種最佳表述方式,好像已經完成了,埋在地下,你把它找出來。你找它,它也在找你,等待你把它發掘出來。這個尋找的過程很折磨人,也很誘惑人。“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是創作的最佳境界,是使作家驚喜和陶醉的時刻。

什么是作家必備的品質?霍達說:“第一條,天賦,包括與生俱來的感悟事物的能力和正直、誠實的人格。第二條,智慧,指的是豐厚的學養和表達技巧。第三條,韌性,就是持之以恒的追求和刻苦自礪。”

最重要的還是第一條,“作家的赤誠與否是瞞不過任何人的眼睛的,有著卑劣靈魂的人寫不出真善美的好文字。”

作家定位:做社會的良心、時代的秘書

霍達以十年為界,把人生劃分成不同的階段。

上世紀八十年代,她接連發表多部報告文學和長、中、短篇小說,包括《穆斯林的葬禮》。九十年代,她完成了長篇小說《未穿的紅嫁衣》和長篇報告文學《?;辍?,苦心研究、采訪、創作三年,拿出了見證時代的歷史小說《補天裂》。

新世紀,她帶來了什么呢?

在這個“以人為本”的時代,她關注的是民生。從2008年起,霍達把目光投向涉及千家萬戶的住房問題。京城房貴,居大不易。當代中國再沒有一個詞匯,比“房子”更能牽動人心!在拔地而起的樓群前,昔日的胡同宅院已是斷垣殘壁,三三兩兩的“釘子戶”們,懷著焦慮也懷著夢想,在竊竊私語?;暨_以“老街坊”的身份加入其中,傾聽他們的苦衷:幾輩子的老北京,憑什么搬到五環外頭去?開發商賣樓賺錢,憑什么讓我們給他騰地兒?她還以全國政協常委的身份,到拆遷現場調查研究,和有關人員座談,了解真實情況,探討政策得失。這一切,都濃縮、升華為沉甸甸的三幕話劇《海棠胡同》,2010年9月在北京公演。

貼近生活是《海棠胡同》的最大特色。舞臺上,四合院和新樓盤的爭奪,“釘子戶”和開發商的博弈,社會公平和市場杠桿的較量,一切仿佛都發生在我們身邊。該劇由霍達之子王劍男導演,薈集了宋春麗、郭冬臨、郭達、楊立新等明星大腕聯袂主演,觀眾反響熱烈,現場極其火爆。當演到梁德寶迫不得已在拆遷協議上簽字時,觀眾發出喊聲:“不能簽!”當著名詩人蕭穆的故居即將被摧毀之際,由宋春麗扮演的蕭穆遺孀、鼓書藝人蘇宛君擊鼓而歌,為這座老宅子和二百多年樹齡的名貴海棠獻上一曲挽歌,氣氛達到高潮。

霍達說:“無論社會怎么變遷,作為知識分子,都不可能也不應該放棄對祖國和民族命運的憂思,對時代走向的認知把握,對人生和人類前途的關注,這就是„士?的本質。無論到了什么時代,寫作畢竟不只是一個謀生手段,你生產的是精神食糧,總應該弘揚真善美,鞭笞假惡丑。古今中外,凡是優秀的作家,優秀的作品,都必然是民族形象的寫照,時代精神的代言。一個有責任感的作家,給自己的定位應該是:社會的良心,時代的秘書。”

本報記者 吳叢叢

(本版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依法治縣工作計劃下一篇:一個都不能少觀后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