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體育德育健身論文

2022-05-06

下面小編整理了一些《體育德育健身論文(精選3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德智體相輔相成、全面發展,是教育之真諦。學校體育與德育和智育密不可分,而我們往往注重體育強身健體的基本功能,忽視了體育的德育和智育功能,這就造成我們對學校體育的地位和作用缺乏全面而準確的定位,不能形成體育與德育和智育之間的整合與統一,致使體育長期生存在德育和智育的夾縫之中。

體育德育健身論文 篇1:

中小學學校體育滲透德育教育的路徑研究

【摘要】  本文通過梳理中小學學校體育和德育之間的關系,以體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運動隊訓練,體育比賽,早操和課間操等融合德育教育為路徑,提出了加強中小學體育課程改革,舉辦多種多樣的校園體育競賽,加強體育教師德育教育的文化素養以及通過多媒體,網絡平臺等全方位的對學校體育的德育功能進行宣傳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  學校體育 德育教育 路徑

黨的第十八大中首次提出“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并強調了品德在人一生中發展的重要性;黨的十九大又一次提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教育公平,發展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發表重要講話中提到我們國家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讓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其歸根到底就是立德樹人。為了更好的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根本任務,德育教育在當今中小學中占據重要地位,同時,德育也是教育部門對于學校的考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德智體美勞五個維度中,體育與德育是并肩發展的,習近平主席也在講話中強調“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增強體質、享受樂趣,錘煉意志,健全人格,體育教育是立德樹人的教育實踐抓手”。本文是對中小學體育教育如何與德育融合以及促進路徑進行研究探討。

一、學校體育與德育教育

1.德育與德育教育

廣義的德育指所有有規劃的,有目的的對社會群眾在政治、思想與道德等方面加以影響的活動,包括社區德育、社會德育、學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狹義的德育專指學校德育,即教育者有意識地培養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動。德育教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與體育、智育、美育等相互聯系,密切協調,對學校工作和學生健康成長成才具有重要的動力,導向和保證作用。2019年教育部推出了《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在指南中明確的指出了德育的目標,即培養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增強國家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教育學生認同,理解和擁護國家政治制度,了解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文化自信,引導學生準確把握和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和實踐要求,養成良好道德品質、政治素質、法治意識和行為習慣,形成積極樂觀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質,促進學生內在素養提升和全面發展,為學生終身成長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除此之外,工作指南還明確劃分了小學低年級,小學中高年級,初中階段以及高中階段的學段目標,內容,實施途徑以及具體的要求。

2.體育和學校體育

體育是一種復雜的社會文化現象,它是以智力和身體活動為基本手段,根據人體生長發育、機能提高和技能形成等規律,達到增強體質與提高運動能力、改善生活方式與提高生活質量的一種有意識、有目的、有組織的社會活動。學校體育是指以在校學生為參與主體的體育活動,通過培養學生的體育態度、興趣、習慣、知識和能力來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的道德和意志品質,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學校體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目的性、計劃性、組織性較強的體育教育活動過程。參與體育運動可以為人們帶來非常多的好處,為此,國家也制定了很多促進青少年參加體育活動的的政策和計劃。比如國務院印發的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青少年體育“十三五”規劃等,國家教育委員會頒布的學校體育工作條例(2017修訂)總則第二條指出學校體育工作的基本任務中包含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增強組織紀律性,培養學生的勇敢、頑強、進取精神。其任務與德育教育的目標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同的。

二、學校體育與德育教育的關系及融合路徑

學校體育的目的及任務和德育教育的內容是息息相關的,可以說體育運動是最好的實踐來幫助中小學生生來促進道德品質的完善。德育的所包含的內容:民族精神,理想信念,道德品質,文明行為遵紀守法,心理健康等五個方面的教育都可以在學校體育教育中實現。

1.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中的德育教育

中小學學校體育最直接的實施途徑就是體育課的教學,也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老師通過在體育課上多種多樣的體育活動讓學生們增強身體素質,培養體育精神。體育運動中所展現的體育精神無處不在,在實踐中表現為熱愛自己的祖國,敢于拼搏,敢于奮斗,不畏艱難、追求理想和卓越,公平的與他人競爭、自信樂觀,頑強的團結協作能力等多個方面,在體育課教學中將體育精神與德育教育的愛國主義,民族精神和理想信念的教育相融合效果會事半功倍。

2.運動隊訓練與競賽中的德育教育

中小學組建各項目運動隊,如團體項目中的籃球,排球等能夠幫助培養中小學生的規則意識和團隊協作的運動,在訓練和競賽中遵守項目制定的競賽規則,按照比賽規則進行訓練,并在訓練中學會互幫互助,團結友愛的道德品質。在大型比賽中,儀式感是貫穿整個比賽的始終,在賽前通過升國旗奏國歌來培養開場比賽的儀式感,例如跆拳道推崇“以禮始,以禮終”禮儀規范,運動員在進入道場后,首先要向國旗和教練行鞠躬禮來表示對祖國的熱愛,對國旗的尊重以及對教練的尊敬;在比賽中,乒乓球運動員會按照比賽規定擦汗,休息以及出現意外球時向對手說抱歉并舉手示意;在比賽后無論輸贏與對方教練運動員進行握手,頒獎典禮穿著代表自己學校的服裝。在每一項體育比賽中,通過儀式感學習和形成良好的道德修養,集體榮譽感以及不畏艱難的意志品質。

3.早操和課間操的德育教育

當今社會中小學生課業壓力以及升學壓力較大,同時學校對于體育課的不重視導致學生身體素質逐年下降,關注中小學生身心健康也是德育的一個重要內容。每周一早晨升國旗,奏國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通過早操和課間操加強中小學生身體素質教育。固定時間的清晨慢跑,課間做,通過這些活動微微出汗之后分泌的多巴胺對于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緩解學業壓力和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都有非常好的促進作用,常年有運動習慣的學生也會更加的自信樂觀,堅持和勇敢。

三、促進校園體育與德育融合的建議及措施

1.加強中小學課程改革

各中小學需要對學校體育的課程的內容,結構進行改革,并在教學目標的方向上提出具體的要求。首先,對體育課內容中的每一個運動項目增加德育教育內容,增加課堂中比賽的時間,根據德育的內容對比賽規則進行創新,多增加身體素質的訓練以及團體項目的學習,以增強學生身體素質,團結互助,磨練意志品質為目標。其次,為效果達到最佳,學校需要提升體育課在中小學課程中的地位,從時間上與語文,數學,英語等課程相等。此外,中小學校園需要積極營造體育運動的氛圍,鼓勵中小學生多多參與運動,讓中小學生在運動中體驗和感受集體凝聚力,遵守規則,在潛移默化的環境下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并形成了良好的體育氛圍和體育文化的傳播。

2.舉辦多種多樣的校園體育競賽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各中小學應該要舉辦各種校園體育競賽,如大型的校運會,單項比賽,團體比賽等。通過多種形式的比賽實踐讓學生能夠有更多的機會去感受體育文化和體育精神。并在實踐中培養學生公平競爭,團結友愛、拼搏奮斗,熱愛集體的優良品德。

3.加強體育教師德育教育的文化素養,充分發揮體育教師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體育教育與德育教育結合的益處已毋庸置疑,中小學校體育教師在體育課中是發揮主導作用的人,因此,對體育教師理論知識,德育教育的學習以及文化素養的提升和培養必不可少,體育老師也應該要以高標準來要求自己,不僅僅只專注在在體育課所包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上,還要增加對德育內容的理論知識學習,對如何在體育課中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能來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進行課程創新,不斷探索新型的體育課程道路,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體育教師在德育教育中的主體作用。

4.通過新媒體,網絡平臺全方位的宣傳學校體育的德育功能

新媒體的運動可以更好的促進學校體育德育功能的發展,各中小學利用學校的微信公共平臺,網站。宣傳欄,黑板報,橫幅等在中小學的校園里對學校體育的德育功能進行全方法的宣傳,也可以定期的對學校校內有體育特長的同學進行宣傳和報道,展現身邊同學的體育精神風貌以及體育運動所帶來的樂觀,積極向上和優秀的道德品質。除此之外,各中學??梢远ㄆ谘報w育明星進校園進校開展體育活動,利用體育明星的奧運精神和體育精神擴大體育在校園的影響力,促進學校體育的發展。通過建立學校體育文化特色標示,如學校吉祥物,學校隊服等文創用品,將體育文化深入每一名學生的生活,將體育精神與校訓結合起來,提出相關口號,促進學校體育德育功能的進一步發展。

[ 參  考  文  獻 ]

[1]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

[2]學校體育工作條例(2017修訂).

[3]《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2019.

[4]季瀏,馬德浩.新時代我國學校體育改革與發展2019年(第39卷)第3期Vol.39,No.3,3-12,2019.

[5]張鐵民,王靖涵.青少年體育精神培育與實施路徑選擇(J)2016年第4期.

[6]李儲濤.身體德育:學校體育的德育起點.上海體育學院學,2012(6).

[7]馬瑞,俞繼英.美國青少年體育精神教育的特點及啟示[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7(6).9.

[8]彭蕾.學校體育德育功能的實現「教育與管理」2016(7).

[9]德育與德育教育,百度百科.

[10]學校體育,百度百科.

作者:白德勤

體育德育健身論文 篇2:

略論體育的德育和智育功能

摘 要:德智體相輔相成、全面發展,是教育之真諦。學校體育與德育和智育密不可分,而我們往往注重體育強身健體的基本功能,忽視了體育的德育和智育功能,這就造成我們對學校體育的地位和作用缺乏全面而準確的定位,不能形成體育與德育和智育之間的整合與統一,致使體育長期生存在德育和智育的夾縫之中。從體育的視角認識德育和智育,發揮體育的德育和智育功能,注重體育與德育和智育的整合與統一,推動素質教育的發展,是學校體育發展的正確選擇。

關鍵詞:體育 德育 智育 功能

德智體全面發展是我們必須堅持的教育方針,然而,當下我國的學校教育卻存在嚴重的德智體發展不平衡。德智體是辯證統一的,體育是具有多種教育功能的綜合性教育方式,除了強身健體的基本功能,體育還發揮著德育和智育的功能。我們往往只注重體育強身健體的功能,而忽視了體育的其他教育功能,這就不利于貫徹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實現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發揮體育的德育和智育功能,注重體育與德育和智育的整合與統一,是學校體育發展的需要,也是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需要。

一、重視體育,發揮體育的綜合教育功能

人類對體育之重視歷史悠久。始于公元前八世紀的古希臘奧林匹克運動會,折射出古代人類體育的成熟與輝煌;中國古代“禮、樂、射、御、書、數”六藝的教育,“射、御”之藝已是當時正規的體育課程。有識之士歷來重視體育。啟蒙思想家嚴復甚至認為,一個民族即使民智不開,而擁有優良體質,仍能抵御列強侵略以保種報國。著名教育家、南開之父張伯苓在南開大學初創之際即明確提出,教育一事,旨在造成完全人格,德、智、體三育并進而不可偏廢。毛澤東青年時代尤重體育,他認為:“體者,載知識之車而寓道德之舍也”,“德智皆寄于體,無體是無德智也”。他積極倡導國人“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救國救民從體育始。

體育在學校教育體系中歷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現代教育尤其如此。與其他教育方式相比,體育有其突出的特點。第一,強身健體是體育的本質功能, 體育主要是通過“做”和“行”達成教學目標、完成教育任務,它不是停留在口頭說教和思想意識的層面,而是注重知、情、意、行的高度統一與及時反饋;第二,競爭是體育運動的突出特點,體育具有競爭性;第三,體育既有個體性,又有集體性,集體性與個體性相統一;第四,體育在學校教育中是開設時間最長、覆蓋面最廣的課程;第五,體育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課程,具有明顯的跨學科特色,發揮著多方面的教育功能;第六,體育關乎學生的身心健康,是為學生的學校生活打下堅實的健康基礎,而體育意識和體育習慣的養成,又對學生將來的生活和事業影響最經常、最持久。

二、體育的德育功能

重視并發揮體育強身健體的基本功能,不等于忽視體育的其他功能,首先是德育功能。德育為首,五育并舉,學生才能全面發展。就形式而言,德育并非單一的思想政治課或道德教化;就內容而言,德育應包括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治觀念和規則意識教育、心理和健康教育、意志品質的養成教育,以及美育和勞動教育等等?!皩W校體育從內容、形式和方法方面,對學生提供了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條件和可能性”,德育時時可做、處處可為,滲透在其他課程和教育方式之中。德育不能放棄體育這塊陣地,體育亦必須發揮德育之功能。體育的德育功能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指通過體育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以及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體育作為政治社會化的重要途徑,發揮著重要的政治功能。體育的發展不僅僅是一人、一單位的事情,而且是事關民族精神和國家地位、形象的大事,是民族團結、興旺發達的需要,也是不同國家、民族建立聯系和發展友誼的重要橋梁。學生時代是學生形成其政治立場、政治態度、政治情感和人生價值觀的重要階段,應把體育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總體框架之中,通過多種形式,多管齊下,促進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立場、堅定的政治態度,培養學生對國家、民族、集體的責任心和自豪感。例如,通過學習中國近現代體育發展史、中國參加奧運會的歷史等,讓學生了解體育在國家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讓學生懂得勿忘國恥、強身健體、為國爭光;通過讓學生觀看和了解奧運會、亞運會、全運會、世錦賽等各類賽事,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通過體育課、課間操、廣播操、學校運動會、越野賽、體育知識競賽等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通過讓體育愛好者組織起來開展各種活動,培養學生熱心體育、關心國事的習慣……這些活動,可以突破時間、地點、課程的限制,形式新穎,內容豐富,易于讓學生參與和接受,在潛移默化之中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第二,道德教育功能。主要指通過體育培養學生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珍視友誼、團結協作、吃苦耐勞、無私奉獻的精神。體育不是單純的運動和競技,其中蘊含著復雜的道德因素?!帮L格”有時候比“水平”更重要,更有穿越時空的魅力。當我們向體育比賽中的欺詐說“不”的時候,我們維護的是一份誠信;當我們向比賽中扶起摔倒的對手而寧愿自己落后的選手致以敬意的時候,我們堅守的是信仰和尊重;當我們向奧運冠軍嘖嘖稱贊的時候,我們盛贊的不僅僅是金牌的輝煌,還有他們團結協作、吃苦耐勞、甘于奉獻的道德之光……

第三,心理素質和意志品質的錘煉和養成功能。體育是錘煉學生心理素質和意志品質的有效形式。持之以恒、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不怕困難、力爭上游的拼搏精神,比學趕超、不甘人后的競爭意識,可以在體育中得到鍛煉和培養;成功與失敗、榮辱與得失、順利與挫折、歡樂與痛苦、優勢與劣勢、群體與個體、平等與差別、公正與偏袒、合理與不合理、持之以恒與浮夸松懈等等,學生生活中的諸多矛盾和問題,也可以讓學生在體育中得到體驗或調整。這些心理素質和意志品質方面的鍛煉和培養,由于學生的親身實踐和切身感受而收效更為明顯。

第四,規則意識和公平競爭意識的養成。體育顯著的規則性,有利于培養學生遵守規則的意識。各項體育運動和體育競賽都有嚴格的運動和競賽規則,它們是運動和競賽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運動或競賽必須在規則的范導下進行,違背了這些規則,就違背了體育比賽的公平公正原則,就必須接受扣分、亮黃牌、禁賽直至道德和法律的制裁。體育的規則性和競爭性特點,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公平競爭意識。這些都是體育的德育功能的體現。

第五,美育和勞動教育的功能。廣義的德育,應該包括美育和勞動教育。美育是培養學生發現美、鑒別美、追求美、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健康、運動蘊涵著美,健、力、美不可分離,體育中滲透著美育的因素。體育中的動作、形體、力量、節奏、隊形、服飾之美,賞心悅目,能強烈地感染和吸引學生;健、力、美的和諧統一,能有效陶冶學生的情操。所以,應積極挖掘體育中的美育因素,彰顯體育的美育功能。勞動教育也是體育應有的教育維度。體能的訓練,體質的增強,是學生參與勞動的基礎;耐力的提高,吃苦耐勞精神的培養,與從事勞動的要求相一致。反過來說,適當的義務勞動,對學生也有體育訓練的意義。因此,體育與勞動教育也不可截然分開。

最后,體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尤其是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和習慣?!胺e千累萬,不如培養好習慣?!敝逃胰~圣陶先生也明確指出,教育就是培養習慣。體育是培養學生習慣的重要途徑,要通過體育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比如體育課的穿著、言行,堅持參加體育活動的習慣,持之以恒的健身習慣等等。尤其要通過體育讓學生認識到體育對于人的一生身心和事業發展的基礎性和重要性,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和良好習慣。

三、體育的智育功能

體育的智育功能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

首先,科學適當的體育鍛煉能夠強身健體,為智力發展奠定物質基礎。毛澤東曾深刻指出,身體乃“載知識之車、寓道德之舍”,這一概括非常精當。試問,沒有健康的身體,何來健全的精神和理智?體育所造就的“四肢發達”,為大腦的發展和健康打下了基礎,從而為造就“頭腦復雜”、促進智力發展奠定了基礎,也為學生的學習生活創造了條件??茖W研究和體育實踐表明,體育能極大地促進智力的發展。

其次,體育也需要智力的參與和支持。體育活動和體育比賽不僅僅有體能和技術的要求,還必須有相當的智力參與和支持。例如,體育需要人體解剖學、運動生理學、心理學,以及力學、數學、醫學等多學科的參與,需要體育科學和體育產業的支撐,體育訓練需要科學的方法,體育比賽需要排兵布陣、運籌帷幄等等,方方面面須臾離不開智力。某種程度上講,體育拼的不僅僅是體能和技巧,更重要的是智慧和謀略。至于偏重于益智類的體育活動,如圍棋和國際象棋,其智力水平的要求就更高了。學生參與體育活動,需要了解相關的科學知識,懂得科學的運動方法和技巧,這既是智力的參與,同時也是智力的開發和知識的拓展。

再次,體育本身具有智育的維度,體育本身不排斥智育。體育是一門科學,體育科學的發展需要多學科的支持和參與,需要專業體育人才參與其中,也可以造就一大批人才,是學生成才的重要途徑。同時,體育也是一門知識豐富的學問,它兼跨科學和人文,具有其他學科所不具備的知識和智力資源,是智育的一大源泉。體育是智育的重要途徑,重視體育本身的智育維度,挖掘體育的智育資源,有利于激發學生對體育的熱愛,有利于使學生在體育中開發智力、增長知識。在學校體育中,我們往往忽視了體育本身所具有的智育維度,這不利于體育的發展,不利于多種教育方式的交融和互滲,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結論

正確認識體育的德育功能和智育功能,有利于貫徹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造就更多的優秀人才,服務于國家和社會?!皩嵤┧刭|教育,必須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地統一在教育活動的各個環節中?!怪T方面教育相互滲透、協調發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敝挥小爸T方面教育相互滲透、協調發展”,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對此,我們耳熟能詳,但又缺乏足夠清醒的認識,尤其缺乏堅決有力的實踐。德智體的辯證統一和相互滲透、協調發展,是教育發展的永恒課題,其中許多問題有待實踐的推進,也有待深入的研究。從體育的視角認識德育和智育,發揮體育的德育和智育功能,注重體育與德育和智育的整合和統一,推動素質教育的發展,是學校體育發展的正確選擇。

參考文獻

1、毛澤東 《體育之研究》[J].《新青年》(第3卷第2號),1917,4,1。

2、毛澤東 《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N].《人民日報》,1957,6,19。

3、張偉 張玲玲 《論體育的功能》[J].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2。

4、王榮 《從系統論看學校體育的功能》[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5,2。

5、劉黎明 《學校體育在實施素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四川體育科學,1999,4。

6、牛廣山 劉改英 王學亮 《試論體育與智育的關系》[J].山西體育科技,2000,2。

7、《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1999),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http://www.edu.cn/jywx_9332/20100121/t20100121_443621.shtml.

作者:靳茂春

體育德育健身論文 篇3:

中學體育進行德育滲透的教學方法研究

摘要:以中學體育進行德育滲透的教學方法研究為主題,對中學體育如何進行德育滲透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展開了深入淺出地分析與探討,為中學體育教師開展德育和體育相結合的課內外體育教育教學實踐活動提供方法論,同時,也為更有效地促進中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方法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中學體育 德育滲透 教學方法

德育滲透是國家對各學科教學的基本要求,更是對體育教學培養身心素質全面發展人才的迫切要求。根據我國學校體育教學進行德育滲透所需理論與實踐指導的實際需要,本課題以中學體育進行德育滲透的教學方法研究為主題,對中學體育如何進行德育滲透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展開了深入淺出地分析與探討,為中學體育教師開展德育和體育相結合的課內外體育教育教學實踐活動提供方法論,同時,也為更有效地促進中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方法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一、中學體育進行德育滲透的基本情況調查分析

1.學生調查情況

通過課題調研了解表明,學生對體育教師在教學中加強思想教育持不認可態度的達到了35.27%,主要表現在體育教師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中有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和要求不夠上。學生對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能夠對學生嚴格組織紀律和學習要求的持不認可態度的達到了20.31%,主要表現在體育教師對思想品德教育所采用的針對性教學方法和手段較少上。學生對體育教師在課內外言行舉止認為不好的達到了28.10%,主要表現在有少量女體育教師和多數男體育教師平時不太注意言談舉止和為人師表,有喝酒、抽煙、不文明語言等不良行為與習慣上。學生對體育教師關心愛護學生持不認可態度的達到了33.82%,主要表現在體育教師在課內外對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關心不夠,甚至有的教師對學生不理不睬,表現出很冷淡的態度。

2.教師調查情況

通過對部分體育教師和體育特級教師的訪談調研,他們認為,對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能夠通過為人師表的感染力和潛移默化的影響力來教育學生持肯定態度,并同時認為,有部分體育教師對學生能夠做到言傳身教;能夠通過主題形式教育來組織教學和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能夠通過榜樣的力量來教育學生;能夠結合國家大事來組織開展教學活動,都產生了通過德育滲透達到身心全面發展的良好教學效果。

二、中學體育進行德育滲透的教學原則

1.遵循體育文化傳承的教學原則

在體育教學中,注重充分挖掘中國民族傳統文化、中外體育文化內涵,以及體育運動特有的思想品質教育功能進行直接和間接地德育滲透,正確處理好體育教育與德育教育之間的辯證關系,否則,就會降低體育教學的主要功能,并影響強身健體教學的實際效果。

2.遵循體育精神激勵的教學原則

在體育教學中,注重利用體育運動特有的頑強拼搏;超越進??;友誼第一,比賽第二;更高、更強、更快等體育精神力量和體育正能量來激勵學生更好地發展身體,增強體質,將體育精神力量化作學生學習、生活的內在動力。

3.遵循體育思想教育的教學原則

在體育教學中,確定體育思想教育主題,有的放矢地組織教學。在課前,明確一個體育思想教育的主題,使整堂課的設計與安排,必須考慮體育思想教育的因素,借助體育教學的特殊方法和手段來對學生實施思想品德教育和強身健體的教育。

4.遵循體育教學藝術的教學原則

把體育與德育相結合的體育教學活動視為一門體育教學藝術。注重做好課的設計、準備和活動安排工作,為思想品德教育創造條件。

5.遵循體育教師為人師表的教學原則

用體育教師的人格魅力來感染學生,用體育教師的敬業思想來引導學生。體育教師要真正做到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就要具備職業道德素養的基本要求,才能使體育教學進行的德育滲透達到預期的即“育人又育體”的教學目標和效果。

三、中學體育進行德育滲透的教學方法

1.傳承教育法

(1)教學思路。堅持“學習體育文化,傳承人類文明”的教學指導思想。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奧林匹克文化、中國體育傳統文化和體育精神的傳承教育。

(2)教學方法??蓪ⅰ巴粋€世界,同一個夢想”,以及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精髓等許多內容作為教材。①在課的設計時,選擇一個體育文化教育的主題,如《發揚奧運精神,努力強身健體》;②根據教學大綱和教學進度,選擇一個教材,并確定本次課的教學目標;③緊扣體育文化和體育精神教育的主題,結合教材性質和特點,選擇有助于培養學生體育精神的教學方法;④進行教學場景設計,制作符合青少年特點和奧林匹克文化或新奧運會文化元素吻合的彩圖和道具來烘托教學氣氛并為育人創造條件。

2.主題教育法

(1)教學思路。堅持“主題指引方向,健身明確方向”的教學指導思想。在教學中,緊緊圍繞一個正能量的體育思想教育主題,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2)教學方法:①在課的設計時,選擇一個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題,如“強筋骨,增知識,調感情,強意志”;“參與比取勝更重要”;“生命在于運動”等;②根據教學大綱和教學進度,選擇一個教材,并確定本次課的教學目標;③緊扣體育思想教育主題,結合教材性質和特點,選擇有助于培養學生體育思想品質的教學方法;④進行教學場景設計,制作符合主題需要的彩圖和道具,圍繞教學主題來達成育人目標。

3.明星榜樣法

(1)教學思路。堅持“明星榜樣力量,激發體育能量”的教學指導思想。注重在教學中,通過對優秀的中外某體育明星個人事跡的學習和模仿,開展“學習體育明星,爭當健康之星”的比、學、趕、幫、超競賽活動。

(2)教學方法:①把全班分成4~6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選擇一名在德、智、體等方面都表現較為出色的學生代表來擔任小組長;②教師向每位小組長提出注意的問題和基本的要求,尤其是要求他們必須嚴于律己、以身作則,起好表率和模范帶頭作用,在教師的統一領導下開展各項活動,因為,這對能否產生教學效果至關重要;③教師向全班或每個小組宣布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要求,然后,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進行體育活動;④在教學中,教師也可扮演學生的角色和學生打成一片,隨時隨地參與各小組的活動,并進行教學指導和監督。

4.為人師表法

(1)教學思路。堅持“身正為范,德高為師”的教學指導思想。注重在課內外,體育教師在思想、人格、氣質、語言、儀態、儀表和精神面貌等言行舉止上對學生產生積極或消極影響的教育作用。通常,當體育教師表現出嚴謹的教風和雷厲風行的舉動時,學生也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并加以效仿。

(2)教學方法:①穿著得體的運動服裝和運動鞋。精神要十分地飽滿,帶一種嚴肅而不失活潑的神態,步入教學場地,首先給學生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②在教學中,教師要嚴以律己、以身作則,語氣要謙和、平穩??诹钜纱?、響亮。舉動要迅捷、穩重。處理問題時,要有條有理、有勇有謀。做動作時,要有力度、有神采,有時要有剛有柔;③在教學中,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自己的言行之中,去感化和影響學生,做到不說粗話、臟話,舉止文雅等。

5.表揚與評比法

(1)教學思路。堅持“表揚先進,鞭策后進”的教學指導思想。通過開展評優創先活動,可以起到激勵和鼓舞學生體育學習的作用。

(2)教學方法:①在教學中,對表現較好的小組和個人,應及時地加以表揚,使他們能看到自己的進步,以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思想覺悟;②通過開展比、學、趕、幫、超的體育學習競賽活動,在課的結束部分,評選出表現出色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頒發用自己制作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流動小紅旗,以此進行精神獎勵;③下次課再次評比,依此類推。

綜上所述,應根據實施素質教育和各學科德育滲透的教學要求,結合體育運動的特點來開展對中學生有針對性的思想品德教育。還要探索中學體育教學與德育教學相結合的傳承教育法、主題教育法、明星榜樣法、為人師表法等多種德育滲透的教法。在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中,也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常用的思想品德教育方法,作為《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進行德育滲透教材教法的必要補充,以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孫輝.體育教學進行德育滲透的探討[J].首都教育學報,2015,(05):5.

[2]孫輝.體育教學實施思想品德教育的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2.

作者:孫輝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學校藝術教育論文下一篇:急診醫學教育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