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體育德育健身論文范文

2023-09-23

體育德育健身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從萌芽和探索、快速發展、內涵發展3個階段回顧了我國高等教育社會體育專業的發展歷程;從辦學院校數量、學校類型、地域分布,以及與其他4個體育本科專業的比較概述了社會體育專業的發展速度和規模;指出我國社會體育專業在人才培養目標與規格、課程設置、實踐教學3個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了其產生的原因,提出了相應的改善對策;并基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建設世界體育強國和后奧運戰略的大背景,從專業的拓展空間、專業發展的主要矛盾,以及國際化視野3個方面對社會體育專業的發展前景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社會體育;本科專業;人才培養;高等教育;中國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pectation for the student cultiv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major of sport for all in China

ZHOU Ai-guang,YANG Zhong-wei,CUI Ying-bo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Science,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China)

Key words: sport for all;higher education major;student cultivation;higher education;China

為了滿足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各類人才的需求,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在高等院校設置了社會體育專業,開始培養本科社會體育專業人才。經過十幾年的努力,我國高等教育社會體育專業有了長足的發展,現已成為5個體育本科專業中發展最快的專業。然而,規模的迅速擴大,也帶來了人才培養質量的各種問題,嚴重影響了社會體育專業的科學發展,亟待認真反思與應對。

1社會體育專業發展的歷史回顧

20世紀90年代,隨著我國經濟的騰飛,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頒布,群眾體育蓬勃興起,全民健身運動蔚然成風,“花錢買健康”成為人們的共識。為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全民健身運動的需求,國家急切需要培養一批社會體育的專門人才,高等教育社會體育專業應運而生?;仡櫸覈鐣w育專業的發展歷程,大致可以分為3個階段。

1.1萌芽和探索階段(1993~1998年)

20世紀90年代初期,為了適應經濟社會對不同類型體育專業人才的需求,我國部分體育院校開始調整專業設置,積極探索創辦社會體育專業。1993年天津體育學院率先創辦了社會體育專業(???;1994年原國家教委批準試辦社會體育本科專業。之后,一些體育院校和普通高等院校的體育學院(系)相繼開辦或積極籌辦社會體育專業。通過幾年的探索與實踐,初步形成了社會體育專業的辦學框架,為國家教育主管部門批準設置社會體育本科專業奠定了基礎。

1997年原國家教委召開專業論證會,對設置社會體育專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了論證,在總結試辦階段經驗的基礎上,1998年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修訂中將社會體育專業正式列為本科專業,并對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要求、課程設置等作了相關規定,社會體育專業成為了我國高等教育5個體育本科專業之一。

1.2快速發展階段(1999~2007年)

1998年《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頒布后,各院校進行了新一輪本科專業結構調整,擴大招生數量,社會體育作為體育類的新辦專業布點范圍和辦學規模迅速擴大。布點院校的數量由1999年的20余所,猛增到2007年的188所,成為體育本科專業中增長速度最快的專業。同時,布點院校的類型也從單一的體育類院校擴展到師范、綜合、工科、農業、林業、醫藥、財經、民族等各種不同類型的院校。在短短的10年中,社會體育專業由一個新辦專業一躍成為體育本科專業中的主干專業。

為了辦好社會體育專業,各辦學院校十分重視加強溝通與交流。2001年,在首都體育學院召開了“第一屆全國社會體育專業辦學經驗交流會”,而后又在沈陽體育學院、西安體育學院、燕山大學、天津體育學院、湖北大學和華南師范大學舉辦了“全國社會體育專業建設研討會”,對社會體育的內涵、專業定位、培養目標與課程設置、專業發展等問題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討。

2002~2007年期間,華南師范大學先后主辦了3屆“社會體育國際論壇”,搭建了社會體育學術交流的平臺,加強了國內外社會體育領域的交流與合作,積極引入國內外先進的辦學經驗,豐富了我國社會體育專業辦學的理論與實踐,對我國社會體育專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04年由華南師范大學牽頭編寫,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第一批社會體育專業系列教材,加強了社會體育專業的課程與教材建設。通過各辦學院校的不懈努力,社會體育專業的辦學規模迅速擴展,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逐步清晰,辦學條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部分院校的辦學特色開始顯現出來。

1.3內涵發展階段(2008年至今)

1998年以來,我國高等教育擴大招生帶來了人才培養質量的一系列問題。為了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提高教學和人才培養質量,2007年教育部與財政部聯合發出了《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和《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的文件,旨在通過實施“質量工程”對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各類專業進行規范和指導,從而克服由于擴招帶來的弊端,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作為質量工程的重要一環,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于2008年1月啟動了全國高等院校體育本科專業規范的研制工作。2009年7月,由華南師范大學牽頭負責的社會體育專業規范研制組初步完成了研制工作,在已經完成的《全國高等院校社會體育本科專業指導性專業規范》(草案)中,對社會體育本科專業的培養目標、培養規格、知識體系、課程體系、實踐教學、辦學條件等提出了指導性意見。同年,華南師范大學作為理事長單位,聯合國內社會體育專業的辦學院校,成立了中國高等教育第一個社會體育專業的學術交流團體——“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體育專業委員會社會體育研究會”,旨在通過增進交流,促進社會體育專業的健康發展。社會體育研究會積極發揮學術團體的功能,在社會體育專業的辦學特色、人才培養質量、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為各辦學院校提供了交流的平臺和信息服務。2010年9月,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體育專業委員會社會體育研究會舉辦了第4屆“社會體育國際論壇”,加強了與國內外學者之間的交流,擴大了我國社會體育專業在國內外的影響?!百|量工程”的實施,社會體育專業規范的研制和社會體育研究會的成立標志著社會體育專業已經進入了注重人才培養質量的內涵發展階段。

2社會體育本科專業的發展規模

2.1社會體育本科專業的數量、類型、地域分布

據統計,在2010年招生計劃中我國有216所高等院校招收社會體育本科專業[1]。在我國大陸除了青海省外,其他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均有布點院校,表明了社會體育專業辦學分布廣泛,且越來越受到辦學院校的重視。由于目前各院校開始注重辦學質量,嚴格把關,所以近年來辦學規模發展趨緩。2010年我國招收社會體育本科專業的高等院校區域分布情況見表1。

按照教育部對2010年招生院校的分類,216所招收社會體育本科專業的高等院校涉及體育、師范、綜合、工科、財經、民族、農業、林業、醫藥、藝術等10種類型,其中,師范、綜合、工科3個類型所占比重位居前3位,合計為81.48%。由于體育類院校的總體數量較少,在辦學數量上排名第4,但是體育類院校的社會體育專業辦學比率在所有不同類別的辦學院校中最高。綜合和工科類院校雖然具有依托其他基礎學科辦學的優勢,但也存在辦學歷史較短,缺乏社會體育專業辦學經驗等問題。2010年我國社會體育本科專業布點院校的類型見表2。

2.2社會體育本科專業與其它體育類本科專業辦學規模的比較

目前我國社會體育本科專業的布點院校和招生人數,在體育教育、運動訓練、社會體育、民族傳統體育和運動人體科學5個體育本科專業中發展最快。2001~2009年期間,我國體育專業本科布點院校由243所增加到650所,增長1.67倍,其中社會體育專業由31所增加到210所,增長5.77倍,在體育專業中的所占比重也由2001年的12.76%上升到2009年的32.31%[2]。這一期間,社會體育本科專業布點院校的增長速度呈現為2003~2007年最快,2008年以后明顯放緩,辦學規模呈現趨于穩定的特點。

招生人數的穩定增長既反映該專業的發展速度,又反映社會對該專業的需求程度。2001年,在體育教育、運動訓練、社會體育、民族傳統體育、運動人體科學5個體育本科專業中,除了體育教育專業外,其余4個體育專業招生人數均大于上一年的招生數。然而,2008年只有社會體育專業的招生人數大于上一年的招生人數,這說明了社會體育本科專業生源充足,社會對社會體育專業的人才需求潛力大。

3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中的問題及其原因

由于社會體育專業辦學歷史短,辦學規模增長快,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3.1培養目標和規格

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體現人才培養的定位和標準,是人才培養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中居核心地位。社會體育本科專業究竟應該培養什么樣的人才,許多辦學院校并沒有清晰的認識,主要存在兩方面的問題:(1)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不清晰。主要表現在人才培養方向針對性不強,造成人才培養類型劃分不明確,如對技術型人才與管理型人才、研究型人才與應用型人才等并沒有明確的劃分。(2)人才培養規格與社會需求相脫節。主要表現在,培養規格對知識和技能水平的要求不明確,不能充分體現行業崗位的技能要求,并且與相關的國家職業標準的要求不相吻合。

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中的問題造成了人才培養方向的偏離。究其原因,主要是辦學院校對社會體育的快速發展和人才需求變化缺乏深入的認識,培養目標和規格具有明顯的滯后性。1998年教育部的專業目錄中對社會體育專業培養目標的表述是“培養具有社會體育的基本理論、知識與技能,能在社會體育領域中從事群眾性體育活動的組織管理、咨詢指導、經營開發以及教學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3]。然而,在我國社會體育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這一目標已經不符合我國社會體育本科人才培養的實際情況。尤其在我國高等教育已經步入大眾化教育的時代,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定位欠準確,培養領域的定位過于籠統和寬泛,培養方向和類型的描述不夠明確。同時,由于高校擴招導致許多院校過分追求辦學數量,在開辦社會體育專業時對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認識不足,對培養目標和規格缺乏充分的分析和論證,造成了部分院校陷入辦學困境。

3.2課程設置

課程設置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是提高社會體育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條件。目前,我國社會體育專業課程設置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課程設置沒有充分體現專業特色,課程體系的邏輯性、合理性不足。(2)沒有形成相對統一的專業基礎課程和核心課程,各類課程的分布不協調。(3)課程比例不合理。學科性、理論性課程的比例偏高,而應用性、技能性課程的比例偏低。(4)實踐類課程的種類和學時明顯不足,實踐教學的比例偏低。

造成課程設置問題的原因較多,主要概括為以下幾點:首先,人才培養方案的“頂層設計”存在缺陷。頂層設計(Top-down)最初是工程學概念,是指自上而下、自高端至低端層層系統推進的設計方法,被廣泛地應用到信息科學、教育學、社會學等領域[4]。頂層設計的關鍵在于頂層核心理念和頂層目標,由于許多院校的社會體育專業培養目標和規格的定位模糊、不準確,直接導致課程體系出現偏差,這是造成課程設置問題的主要原因。其次,辦學條件的限制。社會體育專業尚屬新辦專業,許多院校的辦學條件較差,教育資源不足,影響了課程開設和教學質量,如專業教學場地設施及器材嚴重不足,專業教師和課程資源不足等。再者,一些院校對社會體育專業特色缺乏足夠的認識,使課程的專業特色不夠突出,造成了課程設置與體育教育專業區分度不大。

3.3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是社會體育專業教育的重要環節,而目前實踐教學是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的薄弱環節,致使畢業生就業時無法滿足用人單位的工作技能要求。實踐教學中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1)校外實踐教學資源不足,造成實習基地建設存在較大困難。(2)實踐教學形式比較單一,欠缺見習、課程實踐、社會服務實踐等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形式。(3)缺乏將行業專業人士納入到實踐教學體系中的有效機制。(4)缺乏實踐教學考評體系。

目前我國多數院校在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比較注重于對學生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和專項技能的培養,而忽略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的專業能力與就業崗位能力要求存在較大的脫節。造成實踐教學薄弱的主要原因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社會體育本科人才培養的定位不準確,致使對實踐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二是實踐教學條件不足,特別是校內實訓場所的缺乏和專業教師行業崗位經驗的不足,嚴重限制了實踐教學的開展。

4完善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的對策

4.1做好頂層設計,力求準確定位

針對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許多辦學院校開始從社會和市場的需求出發,不斷思考培養目標和規格的準確定位?!芭囵B什么類型的人才”和“培養什么層次的人才”應該作為人才培養頂層設計的核心問題。在培養類型上,辦學院校應當針對我國社會體育的發展現狀和需求,以培養健身指導的“技術型人才”為主。因此,首先應當把學生的“健身運動和休閑運動指導能力”作為社會體育專業的培養目標,并兼顧培養學生的“體育健身和休閑業經營管理能力”。在培養層次上,要更加貼近社會和市場的需求,培養目標應當定位在培養“應用型人才”。在培養規格上,辦學院校應當緊密結合培養目標,突出社會體育專業的特點,體現“專業基礎知識、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三個方面,強化實踐能力。應當明確要求社會體育專業的學生要有一定的專長,做到“一專多能”,達到“幾會”,即“會咨詢”、“會技術”、“會指導”、“會組織管理”、“會經營”、“會社會調查”等。通過專業教育過程,使學生把專業知識轉化成實際工作技能,以滿足就業工作崗位的技能要求。

4.2充分體現專業特色,合理規劃課程設置

在遵循培養目標和規格的基礎上,課程設置結構要合理,重點要突出。在課程結構上,學科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方向課程、專業拓展課程和實踐類課程的比例要符合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尤其要重視社會體育專業核心課程的改革與創新,加大核心課程的資源配置和建設力度,強化實踐類課程建設,注重創新能力培養,增加實踐類課程的類型和學時,改進課程實施方式。專業知識、運動技能、指導方法、經營管理和職業技能的基本內容要體現在社會體育專業的課程之中。通過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做到掌握基礎知識,練就一項運動技能,學會健身指導方法,了解經營管理策略,職業技能達標。同時,在課程設置中還應當高度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4.3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搭建實踐教學平臺

實踐教學是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應當始終貫穿以職業技能需求為導向,專業知識技能與崗位技能需求相結合,強化實踐教學提高學生技能的指導思想。而強化實踐教學的核心任務是搭建實踐教學平臺,其中包括校內實踐平臺和校外實踐平臺。在校內可以構建“教訓結合”的實踐教學模式?!敖逃柦Y合”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將知識傳授和技能培養有機的結合起來,強調課程實踐,校內實踐平臺可以通過建設校內實訓基地的方式實現。在校外可以構建“學企結合”的實踐教學模式?!皩W企結合”是指與企業建立聯合培養機制,提高企業對實踐教學的積極性和參與度,讓學生充分體驗和學習工作技能。在實踐教學方式上,應采取多種途徑,通過見習、客座講學、實地參觀、賽事實踐等活動,加深學生對工作技能的認識,提高學生的知識轉化能力。同時還應當把獲得社會體育指導員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或相關資格證書作為人才培養的規格之一,以強化學生的職業技能意識,引導教師在教學中注重應用性知識和技能的培養。

5社會體育人才培養的展望

5.1社會體育專業發展前景廣闊

在“無與倫比”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我國競技體育實現了歷史性突破,位居金牌榜第一位。北京奧運會后,胡錦濤總書記審時度勢地提出了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的宏偉目標。然而,長期以來競技體育與大眾體育發展不均衡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致使我國大眾體育成為建設體育強國的一塊短板,2008年國家體育總局的調查數據表明,2007 年我國16歲以上的城鄉居民(含學生)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比率為28.2%[5]。要實現建設體育強國的宏偉目標,體育人口應在年滿20歲的成年人中達到45%以上[6]。因此,建設體育強國戰略為我國社會體育提供了廣闊的前景,也為服務于社會體育的高等教育社會體育專業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這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是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的必然。尤其是目前我國正致力于發展全民健身事業,加大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的建設力度,加快體育產業的發展,這些都預示著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大批社會體育專業人才。

5.2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任重道遠

我國經濟社會和社會體育的發展需要大批社會體育的人才,而培養適應我國社會需要的社會體育人才是高等教育義不容辭的責任。目前,我國大眾健身蓬勃興起,健身休閑產業迅速發展,社區體育初見端倪,體育社會公共服務保障體系急待構建,社會體育已具備了發展的內部和外部條件,將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期。然而,一方面社會體育的發展需要大批的社會體育人才,另一方面培養的社會體育人才不能夠適應我國社會體育發展的需要。這一矛盾凸顯出我們在社會體育辦學方面還存在著很多問題,社會體育專業的人才培養任重道遠,需要我們面對新情況,思考新問題,解決新矛盾。因此,以實施“質量工程”為契機,加快社會體育專業由“規?!毕颉百|量”的轉型,從而實現培養高質量的社會體育專業人才的目標。

5.3社會體育專業辦學的國際化視野

21世紀是改革開放的世紀,是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世紀,是文化交流國際化的世紀。我國社會體育專業在由規模向質量,由外延向內涵轉變的時候,也必然要走國際化之路。我們要進一步拓展國際化視野,加強社會體育專業領域的國際交流,通過各種不同形式與國外社會體育學術機構建立教學、科研的合作關系,不斷汲取發達國家和地區成功的辦學經驗和先進的辦學理念,盡快提高我國社會體育人才的培養質量,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培養出更多的社會體育人才,為由體育大國走向體育強國邁進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陽光高考[EB/OL]. http://gaokao.chsi.com.cn/zsjh/

index.year=2010,2010-10-20.

[2] 王瑩. 新中國高等院校體育學本科專業結構論[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0.

[3] 教育部.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1998年頒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規定(1998年頒布)》[EB/OL].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2010-10-20.

[4] 紀大海. 頂層設計與教育科學發展[J]. 中國教育學刊,2009(9):20-22.

[5] 國家體育總局. 2007年中國城鄉居民參加體育鍛煉現狀調查公報[N]. 中國體育報,2008-12-19(6).

[6] 周愛光. “體育大國”與“體育強國”的內涵探析[J]. 體育學刊,2009,16(11):1-4.

體育德育健身論文范文第2篇

不同文獻對“民間傳統體育”的解釋不盡相同, 2007年, 涂傳飛先生在代表作《民間體育、傳統體育、民俗體育、民族體育的概念及其關系辨析》中對“民間傳統體育”予以一分為二地辯證分析, 2008年, 陳紅新先生在借鑒此文獻的基礎上撰寫了《也談民間體育、傳統體育、民俗體育、民族體育的概念及其關系辨析———兼與涂傳飛等同志商榷》。到了2009年, 涂傳飛先生發表了《民間體育、傳統體育、民俗體育、民族體育概念再探討》, 指出民間體育、傳統體育、民俗體育和民族體育既互相聯系, 又各不相同, 民間體育是由勞動人民所創作的體育娛樂活動, 傳統體育寄托著濃郁的傳統文化色彩, 像太極拳、劍術、岳家槍等, 民俗體育則濃縮一種風俗習慣, 如端午節賽龍舟, 民族體育體現了各民族不同的體育文化活動, 像蒙古族的賽馬、安代舞, 新疆的賽乃姆, 安塞腰鼓, 漢族的斗秧歌以及苗族人民喜歡跳的蘆笙舞等。

2 如何運用民間傳統體育帶動農村全民健身

2.1 不斷完善農村體育服務體系

運用民間傳統體育帶動農村全民健身, 必須重視優化農村體育服務體系, 遵循三大特征, 第一, 將“農民”作為服務對象, 以“發展民間傳統體育, 推動農村全民健身”為目標;第二, 構建集約型農村體育服務體系;第三, 保持農村體育服務體系的階段性和均衡性。這樣方能提升農民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 避免資源浪費, 逐步提高農民的體育技能與素養, 縮小城鄉體育教育差距, 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

2.2 加強傳統體育教育

在農村地區推廣民間傳統體育, 理應全面普及傳統體育的文化理論知識, 結合當地風俗習慣與地理優勢, 為農民組織各種有趣的民間傳統體育活動, 如“斗秧歌”、“打太極”、“賽腰鼓”、“摔跤”、“賽馬”、“賽龍舟”、“民族歌舞會”等, 讓村民在參與快樂的競技活動中逐步加強對民間傳統體育的了解, 繼承優秀傳統因素, 發揚民族精神文化。江蘇省某村子就鼓勵全體村民積極參與“太極拳”訓練, 讓村民在練習和比賽過程中認識到太極拳是中國拳術之一, 始創于清代 (1644—1911) 初期, 乾隆年間, 山西武術家王宗岳用宋代周敦頤《周子全書》中闡發《易經》太極陰陽的哲理以解釋拳理, 撰寫《太極拳論》, 太極拳因此得名。太極拳最早傳習于河南省溫縣陳姓家族中, 陳氏太極拳的創編人為明末武癢生陳王廷。迄今為止, 太極拳演變為陳氏 (陳王廷所創老架及陳有本編創的新架) , 楊氏 (楊露禪) , 吳氏 (吳鑒泉) , 武氏 (武禹襄) , 孫氏 (孫祿堂) 等五個流傳廣泛的派別。20世紀50年代以后, 中國體育界新編了簡式太極拳, 八十八氏、四十八式、二十四式太極拳及太極拳競賽套路等。各式太極拳的風格、姿勢雖不相同, 但是套路結構和動作順序大致不差。運用傰、捋、擠、按、采、挒、肘、靠八種基本方法, 稱為“太極八法”。共同點略為:靜心用意, 呼吸自然;中正安舒, 輕柔勻慢;動作弧形, 圓活完整;連貫協調, 虛實分明;輕靈沉著, 剛柔相濟。這樣有助于塑造村民剛柔并濟的性格和堅忍不拔的民族精神, 提高村民的人文體育素養。

2.3 構建農村體育俱樂部

國家應協同地方政府和村委會擴展農村地區的體育運動空間, 設置傳統體育俱樂部, 引導村民練習自己最喜愛的體育項目, 以此培養他們良好的體育功底, 讓他們全面認知體育精神和傳統體育文化。此外, 村委會管理人員可以經常在俱樂部和村民們一起參與傳統體育鍛煉, 了解村民的心聲和意見, 在共同提升體育技能的同時發展自身的傳統人文素養與交際能力, 村民可以在參與體育俱樂部活動的同時獲取各種文化知識, 相互切磋體育技能, 增強自身的溝通能力與社交能力, 進而實現發展民間傳統體育, 推進全民體育健身活動的目標。

結束語

在農村弘揚民間傳統體育, 構建文明新農村, 必須重視不斷完善農村體育服務體系, 加強傳統體育教育, 構建農村體育俱樂部。

摘要:我國于2002年頒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期體育工作的意見》, 明確指出構建新農村體育服務體系, 發展民間傳統體育, 推進全民體育健身活動已成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目標之一。本文將淺論民間傳統體育與農村全民健身, 并提出個人見解。

關鍵詞:民間傳統體育,農村,全民健身

參考文獻

[1] 楊磊.甘肅省農村傳統體育運動隊訓練管理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 2013 (01) .[1]楊磊.甘肅省農村傳統體育運動隊訓練管理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 2013 (01) .

體育德育健身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初中體育;德育教育;教學研究

引 言

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旨在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對學生開展德育教學,就要將德育教學和學科教學融合起來,將德育滲透到學科教學中。在德育和各學科教學融合的過程中,體育德育教學效果比較突出。但是,部分體育教師對德育教學缺乏全面而深刻的認識,導致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出現了不少問題,而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德育教學的進一步發展,還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

一、初中體育德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部分體育教師對德育內涵的認識有待提高

初中體育教師雖然認識到在課堂上滲透德育內容的重要性,但是對德育內涵的認識存在偏差。部分體育教師把德育教學片面地認為是道德說教,需要與體育教學分開單獨進行教學,這反映出其對德育內涵缺乏全面而深刻的認識。教師對學生過多地進行理論說教,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使其產生排斥心理,導致德育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在體育課堂上進行德育滲透,體育教師需要通過一定的載體傳遞教育意圖,即結合具體的體育項目進行[1]。

(二)德育滲透的隨意性較強

在初中體育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要有計劃、有目的。然而在實際體育教學中,部分教師認為學生只要參與體育課堂學習,就能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質,無須特意進行德育滲透,導致德育滲透的隨意性較強,德育內容有時與教學內容不相符,教學效果較差[2]。

(三)過分追求德育教學效果

很多體育教師掌握了非常多的德育內容,幾乎每堂體育課都能和德育聯系起來,似乎體育教學可以承載所有的德育內容。但是,從德育教學在體育課堂上的具體開展情況來看,不是所有的體育教學內容都能進行德育滲透。教師在體育課堂上過分追求德育教學效果,容易忽視體育教學的主要目標,影響體育教學實效,出現本末倒置的問題。

盡管在體育課堂上適合進行德育滲透的內容比較多,但是教師要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接受程度,合理選擇比較重要的德育內容進行滲透。而在實際教學中,很多體育教師沒有對德育內容進行恰當的歸類整理,所選擇的德育內容缺乏系統性,使德育教學雜亂無章,缺乏針對性,從而影響了德育教學效果[3]。

(四)應試教育影響德育教學的開展

在中考指揮棒的影響下,體育教學中出現了中考考什么,體育教師就教什么的現象。從初中二年級開始,體育教師在每堂課上都要帶領學生進行體能訓練,體育教學內容單一。到了初三階段,只重視增強學生的體能,把工作重心放在了提高學生的體育成績上。

二、提高初中體育德育教學效率的方法

(一)對教師進行德育教學方面的培訓

部分體育教師對德育內涵的認識不足,這與教師平時較少接觸德育知識有很大的關系。體育學科不同于語文、政治和歷史等人文學科,大部分體育教師把教學重點放在了體育競技和運動項目上,對德育關注相對較少。還有部分教師缺乏豐富的德育知識,也很少接受相關培訓,無法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因此,學校要帶頭對教師進行德育培訓。

例如,學??裳埖掠虒W方面的專家、學者到學校講座,給教師講解德育理論知識,提高體育教師對德育的認識,同時交流德育教學經驗。學??梢苑峙螌處熯M行德育培訓,這一方面可以避免大規模人員培訓影響正常教學工作的開展,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培訓質量。學??梢悦績扇苓M行一次培訓,在培訓之余,邀請教師觀看培訓點學校的體育課,并提出意見和建議,進而促進學校之間教師的合作交流、教學資源的流動共享,從而提高德育教學質量。

(二)歸納、整理德育教學內容

針對德育教學內容缺乏系統性和層次性的問題,教師在備課和業余時間要對體育課上涉及的德育內容進行系統歸納和整理,從而使德育教學工作能夠有序、正常開展,進而保證德育教學效果。筆者認為,德育教學內容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一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團結友愛等道德情操;二是遵守課堂紀律、不遲到、不早退、講文明、懂禮貌等品質素養;三是頑強拼搏、團結合作、自信、公平、規則意識、勇敢堅強等體育精神。

(三)結合不同學段學生的學情合理選擇德育內容

不同年級的初中生在個性、認知和心理等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他們的思想道德水平、行為能力不同,因此在開展德育教學時,教師要避免“一刀切”,而要全面考慮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觀察不同年級的學生在行為和思想上的微妙變化,根據學生的學情合理選擇德育教學內容。

例如,由于初一學生剛從小學升入初中,學生之間、師生之間比較陌生。在學期初,教師就可以通過體育教學將團結合作、互助友愛的德育內容滲透到教學中,以此加強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讓學生盡快熟悉新班級、新同學,提升學生的班級認同感。初一學生的紀律性比較差,教師可以通過列隊形的方式增強學生的紀律意識,并讓學生意識到遵守課堂紀律的重要性。另外,初中階段的文化課的學習難度與小學相比明顯增加,很多剛升入初中的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初中知識,容易產生畏難和焦慮心理。教師在體育課上可以適當滲透不怕困難、頑強拼搏的德育內容,幫助學生克服焦慮心理,增強學生學好文化知識的自信心。

初二學生與初一學生相比,自尊心更加強烈,叛逆心理和爭強好勝心更加明顯,情緒上容易沖動、愛出風頭,不服從教師的管教。針對這個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教師可以向學生滲透謙虛、理性、節約等德育內容,同時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幫助學生應對青春期身體和心理的變化,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

受中考的影響,初三學生容易過度重視學習成績,從而產生焦慮心理。對此,教師在體育課上要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引導教育,幫助學生正確看待學習成績,使其保持健康心理,從容應對中考。

結 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道德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體育教師應全面認識德育內涵,積極探索在體育教學中合理滲透德育的有效策略,從而在提高體育教學成效的同時,做好德育教學工作,促進初中體育教學的改革與發展。

[參考文獻]

劉麗萍.初中體育課程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優勢與方法初探[J].華夏教師,2018(27):78-79.

馬凌波,楊清風,張中印.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程中不同維度的德育滲透對學生的影響效果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7,25(11):22-24.

馬凌波,楊清風,張中印.立德樹人視域下初中體育課堂德育滲透效果的縱橫比較研究[J].運動,2017(11):52-54.

作者簡介:吳乾輝(1976.6-),男,福建詔安人,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

體育德育健身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小學體育;德育教育;策略

引言

在新一輪課改的不斷深入,在教學根本目標的確定性指引的前提下,我國的小學體育越來越重視有關對學生德育方面的教育,因此教師在傳授體育知識的同時,也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這也符合了我國對于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因為教師在整個社會上是應該備受尊敬的,因此學生首先從尊重老師開始做起。然后對德育教育不斷的在體育教學中不斷的滲透,因為小學生的價值觀并沒有完全的確定性形成下來,因此對于小學體育老師來講,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學的理念。

1當代小學生道德水平現狀

1.1小學的日常生活中,對于道德觀念的認識比較薄弱

的小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因為缺少價值觀的約束,并不懂得誠實守信的重要性,因此會出現一些缺乏誠實守信的常識。比如將別人的東西寄來而不還或者是其他違反學校的規定等等,這都是因為小學生還沒有形成行誠實守信的教育理念,因此小學生的道德水平是需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的對其進行道德上的教育和引導。

1.2缺乏團隊意識

小學生在學校的學習過程中,經常會學習學校的規定以及學生的行為守守則。這是因為小學生的自我管理的能力比較差。因為在上學的過程中,并沒有對學生的自我管理進行相關的教育。參與集體的活動中,往往出現過度自私的情況,不配合其他學生的團隊活動。甚至是小學生并不懂得禮貌用語,甚至是用禮貌的行為去交際。是常常會看到學小學生會自己顧自己,比如在集體大掃除的過程中會經常的偷懶或者是不干活。面對老師以及父母面前,也經常不會有禮貌的打招呼。對于在集體團隊的活動中也只會顧到自己的利益,不會顧及到他人

1.3缺乏愛國的熱情的思想

當代的小學生并不懂得愛國教育是有多么的重要。他們所理解的愛國教育,因此學校在教學的過程中。體育老師也應該增強對學生的愛國熱情,積極宣傳國家有關運動方面的愛國主義精神,讓學生不僅將愛國的熱情停留在理論的層面,能夠更加感同身受,運動對于一個學生來講以及對一個國家來講是多么的重要。

2積極引導體育教師在德育方面不斷的進行教育

一個體育老師擁有自身良好的素質以及專業的體育知識,都能夠給學生起到一個良好的示范作用。自身進行德育的教育,能夠使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到道德所帶給人們的積極影響。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教學儀態端正,并且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親近學生,讓學生更加的親近于體育老師,讓學生更加熱愛體育活動,這也對于他們培養體育鍛煉有良好的作用。因此立德樹人,因此對于小學生來講,模仿能力特別強的階段,小學體育老師應該更多去增強自身的道德素質修養,能夠真正讓學生成為一種模仿的榜樣,能夠用自身的德育教育理念去引領學生們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3注重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有關德育的教學策略

學校體育鍛煉應該更多的去增強學生們的心理素質。有教師以身作則,不斷的去增強自身的身體素質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夠使學生們真正理解到教學過程中學習體育的必要性。因此在小學體育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有目的,有計劃的將德育教育納入到自己的課程中來,在不斷的教學目標達成后,也應該讓學生自我總結評價。

3.1加強體育教學活動中的品德教育,對體育教學課堂中的不斷的滲透

在體育的教學活動中應該將體育比賽活動的道德觀念,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的養成。整個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們尊師重教,理文明禮貌,并且聽從課堂紀律等等其他的品德教育。因為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多數情況下都會活潑,因此會出現紀律散亂的情況,這時教師應該注意觀察每個學生的特點。對于表現不好的學生,應該提出批評并指出相應的錯誤,讓其他學生引以為戒。這樣才能夠規整學生們遵紀并且培養他們的集體榮譽感。

3.2提升品德教育在教學活動中的水平

讓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在組織教學活動上進行不斷的提升,要求學生必須遵循課堂秩序,嚴格要求學生按照學校的規定進行上課,這有助于學生能夠在學校中習慣的,養成良好的遵紀守法,這也是小學生自我品德提升的一個方法。

3.4根據體育教學的特點,進行體育相關的教學任務目標的課程講授

因為體育課堂能夠使學生們更加的活躍,從而會造成缺乏自我的理解依靠,老師的比較多一些。因此體育老師應該根據體育教材提出相關的問題,并且在教學活動中針對學生們出現的一些情況,能夠積極的引導,這樣才能夠有計劃,有目的對學生進行體育基礎知識的傳授。

結束語: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重視教育的程度也越來越高,因此教育對于學生的德育教育也應該更加的重視起來。目前的小學階段,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出現的道德素養問題也有很多。教學實踐中由體育老師不斷的以身作則,積極的去引導學生規范相應的活動。因此學校加強對教學活動中德育教育的建設對于小學來講能夠更好的學習到優秀的品德,這也是我國現代化教育的需要,也是全面教育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陳琴. 小學體育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9.

[2]趙超強. “立德樹人”背景下的小學生體育課堂道德行為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9.

[3]馬衛賓. 立德樹人語境下中小學體育開展德育的文本解讀和實踐調查[D].華東師范大學,2017.

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羅陽中心小學 廣東惠州 516000

體育德育健身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隨著新課改教育教學改革的日益完善,初中體育教學模式也發生了顛覆性改變,在這樣的背景下,廣大體育教師也紛紛探究關于科學體育課堂的建構策略,以此來為學生的體育探究快樂交流和健康成長創設一個最優發展平臺。在此過程中,德育逐漸在體育課堂上展示出強大的生命力、發展力和實效力,使體育課堂洋溢著強烈的情感信息和德育滋養?;诖?,本文章對在初中體育課程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學進行探討,以供相關從業人員參考。

關鍵詞:初中;體育;德育

前言

在素質教育大背景下,體育課程成為被重點強調的課程之一,認識這一課程的基礎特點,并以此為基礎來實施相應的教育,最終提升課程教學的實效性,是當下初中體育教師最為重要的教學任務。立足于現階段的教育實踐加以分析,德育教育已經成為當下教育實踐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并且有向各個學科滲透的趨勢,通過深化德育教育和學科教育的整合,能夠更好地提升德育教育的綜合成效。在體育教學實踐中滲透德育教育可以改變德育教育的形式與方法,提升德育教育的趣味性,所以分析研究初中體育課程的特點,并基于特點開展德育教育內容的滲透,這樣可以實現體育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共贏。

1借助肌肉酸痛磨煉學生意志

在體育課堂上,初中生在開展體育運動、體育鍛煉時需要有大量的運動,例如,高強度的長跑運動勢必會引起初中生肌肉的強烈的酸疼感,讓初中生感覺到非常不舒服。而且,對于平時缺乏運動的初中生而言,其運動之后所獲得的肌肉酸痛感越強烈,這也會勢必增加初中生對體育課程的畏難情緒。因此,在實際教學中,為了更好地實現德育在體育教學中的滲透,教師要經常鼓勵初中生利用強大的意志力去克服肌肉酸疼感,將肌肉酸疼感當作一種“意志磨煉” ,讓學生運動的快樂去戰勝肌肉酸疼感。

2借助團體游戲培養集體觀念

從實際情況來說,當下初中生群體多是“獨生子”群體,他們從小備受長輩的溺愛,而且現如今優越的家庭生活環境也極易助長其形成以以我為主的偏激性格,據調查顯示,現階段很多初中生在思想和習慣上很難適應于集體生活,很多學生不合群,孤僻,不能融入于集體,不具備集體意識,長此下去,勢必會遏制其健康發展。因此,教師要借助團隊游戲,讓初中生在相互幫助、相互促進、相互關愛中共同認知、共同進步,讓初中生在團隊游戲中慢慢習得集體生活的基本規則。另外,團隊比賽是推動初中生快速適應集體生活的加速器,在集體榮譽感的促使下初中生能夠在集思廣益、眾志成城中團結一致,個人的自律意識和自控能力也會水漲船高,因而能夠有效促進初中生集體觀念、合作意識、自律意識的整合發展。

3德育融入于教學方式

隨著社會的發展,致使傳統的教學方式已不能滿足體育教學。為此,教師應改變教學方式,應將體育知識與德育教育進行融合,這樣能夠在潛移默化的情況下影響學生,讓其在提高素養的同時,養成良好的品質。在體育課堂上,教師應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引導初中生占據課堂主導地位,以便發揮其優勢,促使其進行有效的學習。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初中生感受教材中的德育精神,以便轉化其思想,有助于達成教學目標,從而養成良好的品質。以初中體育《足球》一課為例,在上課前,教師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設計教學方案,可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這樣能夠將班級成員團結起來,以便共同進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給學生分配站位,這樣能夠將其優勢充分發揮出來,促使其感受足球運動的精神,便于培養團結合作的能力。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將德育與教學方式進行融合,讓學生在吸取知識的同時,感受德育精神,有助于樹立正確的觀念。

4增強教師的自身的德育觀念

體育教師作為體育課堂的組織者,是學生體育活動的引導者,在實際教學中更需要注重深化對德育教育的深層含義的理解。體育教師要對體育教學內容予以更為深入地研究,深化體育教學內容與德育教育的融合,讓學生在得到身體鍛煉的同時也接受了良好的德育教育,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教師在進行體育教育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因材施教地開展體育教學,從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精神開始,培養學生優秀的道德品質。

教師對于學生具有引領作用,初中學生還處在學習階段,身邊環境對于學生的道德品質發展有著無形之中的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自身的道德品質表現,以自身作為學生的道德榜樣,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讓學生形成優秀的道德品質。

5結合學生的實際興趣愛好,提高德育教育的針對性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興趣愛好,提高德育教育的針對性。具體而言,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應積極分析和總結學生的實際興趣愛好,有些同學喜歡打球,有些同學喜歡一些比較安靜的運動形式。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重視此類問題,之后,教師可選擇合適的運行類型,為學生講解不同運動之間的聯系和差別。從德育教學的角度,教師可為學生講解在面對不同運動時,如何平衡自身興趣愛好與體育運動之間的關系,為自身的發展提供有效的德育資源。此間,教師可通過提問具體的問題,與學生共同研討包含在體育運動中的一些有趣的知識或者比賽規則。例如,教師可為學生講解奧運會標志“五環”中包含的人文思想以及“更高、更快、更強”的體育精神,促使學生在此類精神的鼓舞下,可在學習和生活中更有動力,也更能發揮出堅持不懈、艱苦奮斗的精神.

結束語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逐步發展,對于初中生的成長和發展也有了更多的要求,關于初中學生的德育教育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相較于其他的學科,體育更為重視學生身體機能和運動能力的發展狀況,將德育觀念滲透于體育教學中,對于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具有不容忽視的現實意義。因此,體育教師要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通過了解德育教育深入體育教學課堂的實際意義,來明確德育在體育教學各個環節中的作用,讓教師更好地進行德育理念融入。

參考文獻

[1]黃彥.初中體育教學德育滲透途徑[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20,36(04):49-51.

[2]王靜.初中體育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途徑分析[J].新課程(中學),2015(08):12-13.

[3]花美林.探析初中體育教學德育滲透的途徑[J].考試周刊,2014(31):115-116.

[4]黃城文.初中體育教學德育滲透的途徑探析[J].時代教育,2013(08):151+165.

體育德育健身論文范文第6篇

摘 要:體育與德育關系密切。體育教學不僅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術、技能,增強學生體質,而且還具有發展學生智力、陶冶情操、磨練意志、培養學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功能。體育是一門以實踐為主、身心同一參與的活動課程,是進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徑。體育教學中的德育培養是德育工作的補充、延續和具體化。

關鍵詞:大學體育教學 德育培養

學校教育的培養目標是使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大學新課程的理念指出:道德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靈魂,道德教育滲透于學校的一切活動和學生的整個生活中。德育與體育都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在教育活動中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相輔相成、協調發展。在體育教學中存在著許多思想品德教育因素,直接影響著人的全面發展,因此,如何遵循體育教學的特點和規律進行教書育人、寓德于體,有的放矢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一個重要研究課題。

1 大學體育教學中進行德育培養的可行性

大學德育教學內容過于政治化,遠離大學生的現實生活,方法實效性不強,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需要,沒有成為學生成長所需要的重要內容。大學生德育的實踐活動常帶著功利目的,這樣無法使受教育者改善已有的生活和創造新的生活,同時使道德教育正逐漸失去生命力和源泉。毛澤東在《體育之研究》一文中就曾指出:“體育一道,配德育與智育,而德智皆寄于體,無體是無德智也?!痹隗w育教學中對大學生進行德育培養是體育課的重要任務,是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

1.1 體育的內涵與德育相互關聯。體,即身體、體能;育,即發育、培育。體育,既是體能的發育,又是精神的培養。人作為一個有機體的成長,身體的發育和精神的培養是同步進行的,不可分割的。

1.2 體育教材理論貫穿了思想品德教育。體育教材內容具有鮮明的思想性。如教學目的和任務可以把大學生的體育鍛煉與以后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結合起來;科學鍛煉身體的原則方法可以幫助大學生在困難的環境下堅持體育鍛煉,提高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樹立終身體育觀念和養成良好的運動行為習慣,培養頑強的意志品質。

1.3 體育教材實踐強化了思想品德教育。在體育教學的實踐中蘊涵并體現出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如各種器械體操、跳躍項目可以培養學生的勇敢精神;籃球、排球等群體項目可以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中長跑等項目可以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精神等等。

1.4 體育競賽活動體現了思想品德教育。競賽可以培養學生奮勇拼搏的競爭精神,讓學生認識到個人的努力程度可以影響集體榮譽,有助于學生協調好個人與集體的關系,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的責任感、集體榮譽感、團隊精神等;對體育比賽優勝者的獎勵會帶來精神上的滿足,激發其不怕困難、不怕失敗的斗志,有利于心理素質的培養。

2 大學體育教學德育培養的內容

我國的德育不僅包括道德教育,而且也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世界觀教育、人生觀教育甚至心理教育和環境教育。體育教學最突出的特點是身心同動。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最容易表露自己的思想、性格,所以,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更有機會對大學生進行德育培養。

2.1 愛國主義教育。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可用我國體育健兒勇奪金牌的事跡教育,使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起來,同時提高大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認識,使他們明確健康的身體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物質基礎。

2.2 集體主義教育。體育教學的規范性可以培養學生組織紀律性和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如在隊列、隊形教學中,教師要著重指出,每一個人的不規范動作都會影響全局,教育他們在練習中要刻苦認真,遵守紀律,養成動作迅速、準確、協調一致的作風,培養嚴格的組織紀律性和集體主義精神。

2.3 意志品質的培養。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練習都要承受極大的肌肉疲勞,教師應有意識地讓學生養成吃苦耐勞的心理品質。例如:長距離的耐力跑需要吃苦耐勞,克服困難的精神;跳馬、雙杠需要勇敢、果斷的優良品質和克服困難的毅力等。

2.4 競爭意識的培養。競爭是體育運動最突出的特點,它貫穿于體育教學的全過程。體育教學可以通過開展各種不同形式的體育活動和競賽,調動和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讓學生在體育活動或競賽中發現自己的潛力,從而使學生樹立起強烈的競爭意識和拼搏精神。如在分組接力跑教學中,讓同學認識到勝利和失敗帶來的兩種不同的結果。

2.5 團隊合作意識的培養。在體育教學中有很多體育項目屬于群體行為,例如,籃球、排球、足球、接力、拔河等。在這些活動中,除了需要戰術和技術的要求外,還需要多個主體的協作配合,這樣學生之間會經常發生個人與個人、個人與集體、集體與集體的微妙關系。

2.6 心理調適能力的培養。在跳高、障礙跑和支撐跳躍等項目的教學中,有不少學生從自身素質、技術來看,完成動作應該是很輕松的,而他們就是不敢過箱。這都是心理素質差的結果,所以要有意識地培養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3 大學體育教學德育培養的途徑

學生高尚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下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體育教學活動包括課

堂教學、體育比賽、組織教法、體育教師的自身言行都會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影響著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的發展。因此,學校體育教學活動對學生進行德育培養十分重要,其主要途徑有:

3.1 堅持課堂常規進行德育培養。在體育教學中進行課堂常規教育,是為使課堂教學規范化、制度化,以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體育教學常規要求學生上體育課必須穿運動服裝,按時上課,不遲到,不早退,有事請假,愛護運動器材;從集合、整隊、隊列練習到隊形變換都有嚴密的組織紀律性。

3.2 利用教學內容進行德育培養。在體育理論課教學中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在各種不同條件下堅持鍛煉的意志品質,提高自我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養成終身堅持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在體育教材的實踐教學中可以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道德情感教育。例如接力跑、拔河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中長跑練習中的“極點”出現之際,是對學生進行意志品質教育的良好契機;在傳授技術動作時認真講解、示范并提出要求,注重強調對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

3.3 組織教法進行德育培養。在體育教學中合理運用學生的競爭心理,組織教法對學生進行團結互助、維護集體、頑強拼搏、嚴格服從裁判的教育。如準備活動中“火車賽跑”游戲,既要求團結互助集體配合,又可防止個人英雄主義和投機取巧做法;在投籃、引體向上、舉重物等項目教學中,采用分組比賽,可以培養學生積極上進,為集體榮譽爭光的精神。

3.4 運用心理規律進行德育培養。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在體育運動競賽中進行德育培養有助于學生從集體利益出發,培養個人服從集體、少數服從多數、執行集體決議、自覺遵守集體紀律的好習慣,具備熱愛集體的品質,樹立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

3.5 結合言傳身教進行德育培養。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必須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談吐文明,衣著整潔,講解清楚,重點明確,示范規范,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先要做到,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激勵同學。

3.6 建設良好校園體育文化環境。良好的學校體育環境,會給人一種無形的力量,會激發人們對體育運動的欲望。為了形成良好的體育教學環境,第一,學校要完善各項體育活動制度。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態度,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形成終身體育觀,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第二,增加學校體育經費的投入。建立各種場館,配備各種器材,改善體育教學條件,為學生創造良好的運動環境。第三,加強體育文化建設。積極開辟第二課堂,扶持與建立各種俱樂部,組織豐富多彩的娛樂競賽,利用學校的報刊、廣播,網絡、宣傳欄等,大力宣傳體育精神,營造良好的體育氛圍,發揮體育環境對學生潛移默化的作用,使學生自覺養成一種鍛煉習慣,并向終身體育過渡。

參考文獻:

[1]彭濤.體育教學中貫徹德育應具體化[J].中國學校體育,2000,(5).

[2]邢冰.學校體育教學的德育功能[J].高校理論戰線,2005,(10).

[3]陳立國.在體育教育中進行德育的探索[J].體育文化導刊,2005,(9).

上一篇:醫學生人文精神范文下一篇:鉗工機械論文題目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