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公司產品發展戰略規劃

2023-01-28

第一篇:公司產品發展戰略規劃

農產品公司發展規劃分析

行業前景:國家支持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對食品安全日益重視,以及加快推進城鎮化,將擴大行業發展空間,并催生整合機會,這是公司農批市場發展的大邏輯。

競爭優勢:農批市場進入壁壘高,而公司具有領先的規模優勢、成功的政府合作和異地擴張經驗,以及管理、技術優勢形成的強大市場競爭力,是國內農批市場的絕對龍頭,能夠最大化的分享行業發展和整合成果,有望持續提高市場占有率。

戰略定位:聚焦農批主業之后,公司戰略愈趨明晰:建立多層次的、全國性的農產品流通的網絡大平臺, 其外在表現為:以實體市場為支撐,以網絡市場為平臺,達到實體和網絡的有機結合和協同支持,實現實體市場向網絡平臺的延伸和網絡功能向交易品種的滲透。 商業模式:在網絡化戰略推動下,公司的商業模式開始逐漸由重資產實體市場擴張,向輕資產網絡化布局的平衡性過渡,將有助于提升公司的盈利水平,提速盈利增長。

預測與建議:農產品因其行業特性和業務發展,擁有的大量土地和物業成為其防御性價值的體現。而農批主業和網絡平臺效應則是公司未來業績快速增長的主要來源,公司具有良好的成長性和長期投資價值。

面臨挑戰:主要有兩點,一是農超對接對行業有持續但緩慢的侵蝕;二是異地擴張中可能存在政策博弈因素。

1、行業前景: 政策催生行業發展與整合機會

1.1 政策支持三農,行業發展受益

趨勢上,支持三農,促進民生發展,以及提高消費在經濟中占比將成為政策導向。而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功能定位主要有三個:一是作為農產品流通渠道上的關鍵環節,連接生產和消費兩端,提供交易場所,組織交易活動;二是承擔生產端促進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消費端保障城市食品安全和食品暢通供給的任務;三是促進農產品在全國范圍的周轉流通,平衡不同農副產品在區域間的消費需求和價格。

因此,在政策導向支持下,農批市場自身具有與之契合的功能定位,行業將迎來更為樂觀的發展前景。

實際上,我們從近幾年先后出臺的政策也可以看出, 國家對于農批市場的建設與發展一直都是予以支持的:

首先是2006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其中在“加強農村現代流通體系建設”中提到“積極推進農產品批發市場升級改造”, 隨后商務部決定從 2006 年起在全國實施“雙百市場工程”:“力爭用三年時間, 通 過中央和地方共同推動以及重點市場、 重點企業示范帶動, 完成全國一半左右( 約2000 家)農產品批發市場升級改造, 使農產品流通成本明顯降低, 流通環節損耗大幅減少。”2009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用專門章節闡述“加強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提出要“加大力度支持重點產區和集散地農產品批發市場、集貿市場等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大型糧食物流節點、 農產品冷鏈系統和生鮮農產品配送中心建設。” 這種政策上持續性的支持體現在農批市場建設與發展的各個方面,如提高規范化水平、提供土地和資金支持、加大補貼力度等,體現了農批市場在流通領域中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認可,而這為優勢龍頭企業提供了更好的發展機遇。

另外,新土地政策和農業生產規?;瘜⒂行Т龠M農產品質量等級化和和標準化,為公司交易模式創新和網絡化、信息化建設提供了良好契機。

1.2 城鎮化提升市場空間和市場建設的規范水平

我國城鎮人口增速始終高于全國人口增速,大量新增人口不斷涌入城市,未來數年,我國的城鎮化具備快速發展的空間和可能性,最新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積極穩妥的推進城鎮化,提高城鎮發展質量和水平”,預計我國城鎮化率每年將提高1%左右,到2020年達到55%。城鎮化加速將從至少三個方面利好行業和公司發展:

(a)提高農產品的消費需求和市場的交易規模:城鎮人口增速加快,規模上升,從而提高對農產品的消費需求,拉動批發市場建設規模擴大和交易量增速提高; (b)提升農產品已有市場商鋪的租售價:農產品在全國主要城市擁有 21家實體市場,伴隨著城市的長期發展和城鎮化步伐加快, 許多市場都已成為或將成為城區一部分,提高了其稀缺性價值,這將從商鋪售價和租價提升的角度,最終體現在業績的增長上;

(c)城市規劃利于農產品的行業整合和異地復制:從未來市場發展角度,由于城市快速擴張,很多城市已將農批市場視作城市基礎設施,并納入到城市發展整體規劃中,這樣可以有效遏止農批市場的低水平重復建設和惡性競爭?;谝巹澋拈L期性和穩定性,政府傾向于提高市場建設規模,并選擇資質良好,實力雄厚的大型農批市場作為城市“菜籃子” 的經營主體,實際上是提高了準入門檻。一批低標準、小規模、臟亂差和妨礙城市整體建設的的農批市場將被限制發展甚至關停,這種趨勢為農產品行業整合和快速異地復制提供了良好機會 。

1.3 對食品安全的重視利于行業的有序競爭與整合

公司經營的農批市場,屬于農產品“分散—集中—分散” 流通環節上的核心,我國大約 70 %的農產品要經過批發市場進入終端消費,其更適合成為食品安全監督的標的。

經過多年的快速擴張和規范發展,以及超前的戰略布局,農產品公司已成為行業標桿。當前,國家對食品安全重視程度日益提高,隨著2009年6月1日正式實施的《食品安全法》逐步推廣深入,農產品更有機會成為政策指令上通下達的示范單位,也就更有機會獲得政府政策的傾斜支持。

事實上,因食品安全問題而獲得政策傾斜支持和主導市場整合的機會已經發生在農產品下屬市場中。比如上海農批市場曾經出現“瘦肉精”事件, 但由于市場建立有良好的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在很短的時間內查出問題源頭, 獲得政府信任,在后續發展中也得到大力支持;再如2008年成都兩家批發市場出現食品安全問題,當地政府隨即限制兩家市場發展,并最終關停,而農產品成都市場具有較好的軟硬件設施,而且響應政府號召,引入先進的豬肉滑軌交易和電子結算,因此,政府主動把一些大的經營戶介紹給成都市場,并給予較多的補貼政策。

相信,隨著中央和各地方政府對食品安全的重視度提高,有可能合力催生農批市場的整合,在食品安全監控、追溯、檢驗檢疫等方面擁有領先技術和經驗的農產品,將擁有更多的發展和整合機會。

小結: 國家支持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加快推進城鎮化、以及對食品安全問題日益重視,將擴大行業空間,規范行業競爭,催生整合機會,這是公司農批市場發展的大背景和大邏輯。

2. 競爭地位: 農批業務龍頭, 競爭優勢突出

2.1 市場規模領先

公司1989年成立并開發了深圳布吉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1997年上市后,借助國資背景和政府力量,先后進行了20多次收購和新建市場,低成本整合了業內大批資產質量高、發展前景好的優質市場。

公司2010年已在各地擁有實體和虛擬市場25家,在市場規模、成交額等各指標上均遠超其他農批市場。

2.2 管理優勢明顯

連鎖化、標準化經營 :公司在長期發展過程中逐步實現連鎖化、標準化、規范化經營,形成了可復制的優秀管理經驗,通過連鎖模式植入到各批發市場經營管理之中 。

不斷成熟的技術手段:在公司的發展歷程中,農產品人率先推進電子結算模式,采用 RIFD 射頻識別和滑軌交易技術,自主研發一體機并且運行良好,建立業內領先的檢驗檢疫技術并申報專利,另外,公司還開創海吉星標準,打造高端品牌,并開始探索網絡一體化的電子商務平臺,交易技術不斷成熟。

強大的異地擴張能力:公司多采取農產品控股、地方國資參股的合作模式,以地方已有市場為依托,輸入優秀管理經驗滾動開發的同時,申請土地建設新市場,從而實現市場的升級和規模擴張在此過程中,與地方政府的合作關系更趨強化,而良好的口碑也更增強了農產品的擴張能力。

后續擴張依然迅猛:公司未來將保持每年2-3家市場的擴張速度,實現市場規模體系的外延發展,不斷鞏固規模優勢。

2.3 制度激勵良好

公司擁有較為優秀且穩定的管理團隊,管理人員擁有多年的市場管理經驗;并且公司具有較強的“造血” 功能,能夠為有志于進入農批行業的年輕人提供良好的職業發展平臺。在我們對公司的長期跟蹤中,也深刻感受到農產品人的專業、敬業。

農產品是由深圳國資委控股, 而公司同時也擁有多層次的、有效的管理激勵措施從制度層面保障了戰略的有力執行、管理能力的充分發揮和盈利的確定性釋放。

股權激勵:根據2005年股權分置改革方案,公司除國家股外的其他法人股股 東將其擁有的農產品 2620.43 萬股(占總股本的 6.76% )按照 3.5 元 / 股的價格出售給公司管理層,參與公司股權激勵約束計劃的公司中高層管理人員及業務骨干共 232 人。因滿足激勵條件,2620.43 萬股股份已于 2008 年 8 月 25 日 過戶完畢,并于2008年11月25日上市交易,其中,公司董事、監事及高管人員所持股份自過戶 之日起6個月之后(2009年2月25日按證監會的有關規定每年解凍 25% 。

2009 年4月22日,公司公告以資本公積金按10轉增7的比例轉增股本,公司 高管及業務骨干持股數同比例增加至 4455 萬股。我們根據 2009 年 12 月 7 日最新披露的高管持股情況計算,主要(原) 高管合計持有的 2038 萬股中, 已減持421萬股,減持比例約為 20% 。

EVA 考核:所謂 EVA( 經濟增加值)是指從企業稅后凈營業利潤中扣除包括股權本和債務的所有資本成本后的經濟利潤。它蘊涵的基本思想是:只有投資收益超過資本成本,投資才能為投資者創造價值。EVA 能夠更加客觀地評價企業的業績, 在指導企業目 標設定、戰略評估、資源分配、財務規劃及預算、管理改善、價值提升等方面,具有其他管理工具無法比擬的優勢。

公司已經對旗下二級市場經營者引入EVA評價體系,將其年薪水平與企業創造的經濟增加值相結合。條件成熟時,將全系統員工的薪酬與經濟增加值結合起來,通過對標管理,重點挖掘系統內市場的潛力,提升市場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

管理層持股:公司或以新成立的農產品交易中心公司作為試點,考慮農產品控股,主要管理團隊成員參股的模式,從而將各方利益趨同化,有利于管理團隊積極性的發揮,實現業績較快增長。

小結:農批市場的穩定增長和高進入壁壘, 公司領先的規模優勢、成功的政府合作和異地擴張經驗,以及管理、技術優勢形成的強大市場競爭力,使其成為國內農批市場的絕對龍頭,并有望持續提高市場占有率。

3.戰略定位:搭建農產品交易的網絡大平臺

農產品本質上是一個以農批市場為經營單元的連鎖企業。其戰略目標是:建立多層次的全國性的農產品流通的網絡大平臺,公司有意在3年內構建完成網絡平臺的雛形。

3.1 戰略支撐點

擁有足夠數量和質量的實體市場,是公司網絡戰略的有效支撐。因此,農產品的市場擴展目標是:2-3年時間后,在全國主要中心城市經營30家左右具有競爭優勢的現代化農批市場。而做大做強市場已有交易品種和開拓新交易品種( 如凍品、 花卉、 糧油等)也是提升實體市場競爭質量的有效方式。 公司到2010年擁有實體市場 20 家,其中,2009 年下半年,公司分別在柳州、銀川、長春、蚌埠、昆明等地新簽約 5 家大體量的新市場,并以合肥市場為基礎,新建1263畝(可能增至2210畝)新市場。公司有意加快低成本擴張速度,未來將保持每年2-3家市場擴張速度(如華北、 西北等地區的布點等),而已有市場如長沙、南昌等都將有新增土地獲批,用于后期開發。

3.2 戰略實現前提

一定程度的電子結算覆蓋率是該戰略的前提條件。公司正在加快推進各市場的電子結算,因為各市場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只有通過電子結算, 才能及時有效的傳輸和歸集,從而真正發揮協同效益。

我們此前判斷, 2009 年是公司電子結算加速啟動元年, 事實確實如此, 根據我們對總部和各主要市場的調研,快速推進市場主要交易品種的電子結算及提高覆蓋率,是各個市場的重要任務之一。其中,上海、南昌、長沙和成都重點去推, 2009 年實現電子交易金額同比增長 30% 。

3.3 戰略的后臺體系

統一且高度協同的結算、 數據和客服中心等后臺體系, 是網絡戰略的核心要素。結算中心已經在總部層面成立,意在歸集市場的資金流,從而實現資金的統籌集中利用,獲取財務協同;

數據中心將于2010年初成立,意在歸集市場的信息流,進行分析和再處理后,對客戶實施有償使用和提供增值服務,提高客戶粘性,從而為之后提高傭金率打基礎;

客服中心已經成立, 意在加強信息傳遞的暢通性、 規范性和價值性, 提高客戶滿意度和服務壁壘。

4 .商業模式: 輕與重的平衡 網絡化戰略的外在表現是:以實體市場為支撐,網絡市場為平臺,達到實體和網絡的有機結合和協同支持,實現實體市場向網絡平臺延伸和網絡功能向市場品種滲透。

在此戰略推動下,公司的商業模式也逐漸開始由重資產實體市場擴張,向輕資產網絡化布局的平衡性過渡。

4.1 重資產擴張

農產品商業模式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異地擴張中的低成本拿地,從而為后續業務經營首先確立成本優勢。

公司在快速擴張中沉淀了大量的低成本土地和商鋪資產,體系內現有20個綜合性實體農批市場,一方面,部分現有的批發市場面臨搬遷和改造,另一方面,公司仍在繼續進行外延擴張,公司的土地和商鋪價值是動態增加的。

農產品單個市場的土地除工業用地外,一般至少有7%的商業用地配套,而公司旗下的福田和銀川 兩家市場是 100% 商業用地,成都市場有22%住宅用地,南寧市場 30% 商業用地。工業用地用于開發市場交易大廳或商鋪,然后用于向市場內經營戶出售或出租;商業用地可用于開發住宅和臨街店鋪。而上述用地全部能以工業用 地價格獲得。農產品由于經營批發市場,土地和商鋪價值均是通過租金來獲取,但此前由于長租約和固定租金的限制,其資產價值遠遠沒有得到應有體現。

未來而言,依據公司戰略,傭金收入和網絡附加值收入是其主要的盈利來源。 對于市場配套的住宅和臨街店鋪,公司將考慮引入市場化競拍機制進行出售或出租。對于市場中不適合傭金制的品種,可能會出租該部分商鋪。租金和租期上, 公司可能學習小商品城的模式,通過短租約和滾動提租方式,使土地和商鋪資產價值得以體現。

由于各個市場土地用途差別較大,我們此處并未計算公司 的 RNAV ,但顯而易見的是,部分重估農產品土地和商鋪價值是有意義的,這也為對公司 的投資提供了良好的安全邊際。

4.2 輕資產布局

公司網絡化布局的戰略內涵, 本身就是輕資產的發展取向。 農產品將在春節前完成子公司 —— 農產品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的工商注冊, 并正在籌建上海翰吉斯市場管理有限公司。前者作為構建虛擬交易平臺的基礎,后者作為公司實施管理輸出的窗口。

交易中心公司:該公司注冊資本8000萬,2009年8月開始籌備,預計春節前成立。公司未來擬將發展成熟的柳糖、昆糖,以及新成立的合肥棉花網,新收購的廣西繭絲網,打包置入其中,打造統一交易平臺上的多產品交易,作為網絡交易平臺的基礎,追求客戶 、資金、信息等的協同,也為實體交易品種向網絡平臺的引入提供機會。伴隨著公司的成立,公司未來也將大力開發新交易品種,包括糧油等大宗商品、生鮮、花卉等非標產品。

翰吉斯市場管理公司(籌):公司正與世界最先進的農批市場 —— 巴黎翰吉斯國際市場進行戰略合作,投資建立該管理咨詢公司,將國際和國內最先進的農批市場經營管理技術相結合,用作公司學習 融合國際經驗,并進一步對外進行管理輸出的的平臺。

公司管理層預見未來國內農批市場將普遍存在的管理問題,為公司的管理輸出提供了較大的市場空間,公司將可在不需要較大資金投入的情況下,即能獲取管理收益。另外,與翰吉斯合作,也為公司未來業務成熟后,進行國際化擴張埋下伏筆。

上述兩家子公司都是明顯的輕資產發展模式。我們認為:土地和商鋪等重資產的效益得到有效實現,而輕資產發展的效益獲得具體效果,將實現公司輕重資產的平衡發展模式,從而綜合提升公司 的 ROE 水平和盈利增速。

5 .業務架構: 市場梯次發展, 電子結算加速推進

公司共有三項主營業務,包括農批市場、農產品加工生產養殖和市場配套服務。

5.1 農批業務在公司業務體系中占主導地位 其中農產品批發市場是毛利率高且穩定的業務,也是公司的核心業務,貢獻了公司50%以上的收入和80%以上的毛利額。

從毛利率看,公司農批市場毛利率自2002年開始逐年提升,近年也基本保持穩定,體現出市場良好的運行基礎和穩定的交易。

從收入看,由于業務結構問題,2004 和 2005 年民潤超市收入占比較大,2006 年開始,公司超市業務由于經營不善而逐漸退出,農批業務的收入占比迅速提升, 目 前穩定在 50% 的水平,由于公司業務歸核于農批市場,未來占比仍有提高空間,而高毛利業務占比提升,也提高了農批市場的毛利貢獻率。

5.2 農批市場增速良好,潛力巨大

對于公司的農批市場體系,可以分為以下幾類:成熟期市場、成長期市場、 新開市場、在建(新簽約)市場和電子網絡市場五個部分。

5.3 電子結算將加速推進

2008 年,公司所有交易額中,電子化結算的覆蓋率約為 20% ,綜合傭金率不到1.5% 。從長期的角度看,基于公司的戰略取向和現實的背景條件,整體市場實現 70% 的覆蓋率和 2.5%~3% 合理傭金率水平,是現實的,公司也正在加速推進電子結算。

現實的背景:電子結算作為先進的結算模式,為國際大型農批市場普遍采用,并借此實施傭金制,國內有一定交易規模的如廣州、寧波和上海的主要農批市場, 已經實施電子結算和傭金收費模式,推行電子結算和傭金制是大勢所趨。 現實的利益:推行電子結算,符合客戶、公司和政府等各層面的利益。并且,傭金是流通環節的利潤再分配,未必會提高交易雙方的交易成本。

現實的條件:首先,農產品在推行電子化結算過程中,已經獲取了行之有效的經驗和技術;其次,農產品在各個區域市場擁有對商戶的較強控制力,推行難度小;再次,平湖市場是公司在深圳實現由租金轉向傭金制的契機,且對于現有市場和新開市場具有較強的示范作用。最后,民潤和海吉星問題解決后,“歸核化”戰略基本完成,公司領導層有精力加速推進電子化結算,這本身也是“網絡化” 戰略必然要求。

傭金成長空間:公司目前仍處于電子化結算和傭金制模式形成初期,因此傭金收取比例較低,屬于讓利推廣階段。按照國際慣例,農批市場交易傭金率在 3-5% ,傭金覆蓋率不低于總交易額的80%,國內部分非農產品體系的農批市場如寧波、 上海的市場已經達到3-4%,我們強烈看好傭金收入的成長性。 可以預期,隨著電子化結算的不斷推進,公司業績將有加速增長趨勢,且成長質量更高、持續性強。

6.風險分析: 農超對接與政策博弈6.1 農超對接: 侵蝕行業空間?

不可回避的是,農超對接對農批市場行業是一個侵蝕。但應該認識到: ( 1 )基于市場專業化分工特點,農產品“生產上的分散——向農批市場集中——向下游分散零售” 的模式短期無法改變,加之農超對接產品的適用性問題,農超對接對行業空間的擠壓雖是趨勢性的,但同時也是非常緩慢的。 ( 2 )農批市場空間巨大,而農產品公司在行業中的市場占有率仍有較大提升可能;

( 3 )農產品構建的網絡交易大平臺,超越了簡單的實體批發市場概念,擴大了交易品種和創新了 交易方式,有助于抵消不利影響。

6.2 政策博弈: 阻滯異地復制?

目前批發市場行業仍處于無序競爭狀態,另外,批發市場本身是比較容易產生地方保護主義的領域,因此,公司實體市場外延擴張中,可能面臨地方政府非市場化操作的干擾,從而帶來一定政策風險,比如,公司轉讓壽光市場股權一度成為市場關注熱點。

壽光事件的主要影響在于可能打擊市場對農產品異地復制的信心。 但我們認為:農產品自 2001 年開始異地擴張以來,一直保持較高的成功率,來源于多方面的優勢包括: 國資背景、雄厚資金,先進管理和技術優勢,持續累積的品牌效應,市場和客戶資源的沉淀和網絡協同等。

退出壽光市場,只是一個包含其它因素的個案,并不會影響公司的異地擴張速度。恰恰相反,基于對“擴張機遇期” 的判斷,公司發展正呈現加速擴張的趨勢,2009下半年先后簽約 5 家體量較大的市場,并大幅擴建合肥市場,進一步證明了其優異的擴張能力。

至于外延擴張風險的應對上,我們認為:

( 1 )公司并非盲目追求實體市場量的增加,而只是依據戰略考慮,在主要中心城市布點,對應的政府市場化、規范化程度較高,可以一定程度規避政策風險;

( 2 )公司加快推進“網絡化”戰略,可以使其業務發展減少對實體市場外延擴張的依賴;

( 3 )公司擬成立咨詢公司的管理輸出模式,也能較好的平衡各方利益關系,進而減弱外延擴張風險。

第二篇:農產品業務發展規劃

農家福公司農產品業務發展規劃

年中國主要農產品的產量再創新高,總量達到211828.25萬噸。農產品交易規模持續增長,全國大宗農產品電子交收額超過10萬億元,其中農村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2500億元,生鮮農產品電商達到1391.3億元,平均每年增長超過50%,預計生鮮農產品2018年將超過1500億元。農產品電商正成為電商領域的新的"藍海"。歷經20多年的發展,我國電商繼圖書、服裝、3C三大電商熱潮后,現已進入第四輪電商熱潮,即農產品電商時代。農產品電商蘊藏著巨大的商機,以阿里巴巴、京東、蘇寧為首的電商知名平臺紛紛跨界打劫進入農業圈,以期搶占未來的市場。2012年5月19日順豐優選悄無聲息上線;6月,淘寶農業頻道上線;7月,京東開通生鮮頻道;8月,聯想控股成立佳沃集團拉開了各行跨界征戰農業的序幕。

一、公司農產品業務現狀

作為安徽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農家福公司搶抓時代發展機遇,順勢而為,以農資連鎖為依托,以農業技術服務為抓手,以新型農戶聯誼會為紐帶,借助“互聯網+農資農品”項目,積極探索“互聯網+聯誼會+農產品”發展新模式。自2016年以來,相繼開發了農家福生態富硒雞蛋、壽州粉皮、“兩優817”生態大米、臨泉三粉、小市香菜籽油、六白豬肉等系列農特產品。2017年10月“農家?;ヂ摼W綜合服務平臺”正式上線運行?,F已擁有注冊會員2082人,線上銷售10萬元多元。

二、優劣勢分析

1.“農家福”品牌優勢

一是“農家福”品牌在廣大農村地區有一定知名度;二是涉農品牌聯想度高。

2.農資銷售渠道和服務網絡優勢

我公司深耕農資市場已近17年,現有連鎖店1000余家,成立新型農戶聯誼會18家,會員1300多人,輻射土地面積30多萬畝,這為公司開發農產品資源與構建銷售渠道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社會資源優勢

因為業務關系,公司與省農委以及商務廳溝通交流較多,和他們建立良好的關系,這為公司爭取涉農政策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4、供應鏈優勢

公司的主營業務是農資產品銷售,而這也是農產品供應鏈中必不可少的一環,通過農資產品切入農產品供應鏈能更好的管控產品質量,增加客戶粘性。

(二)劣勢:

1.公司資金緊張,資金投入有限。

2.公司雖然對農產品業務進行近兩年的摸索,受制于定位不清晰,產品資源無優勢,質量無法把控等因素制約,農產品業務經營管理尚未走上正軌。

2.銷售渠道、客戶資源與產品資源有限,難以上量。(目前公司線上只建立了“農家?;ヂ摼W綜合服務平臺”一個渠道,線下也主要以集團內部客戶為主。)

3.農產品運營管理缺乏專業人才,運營管理模式尚在摸索當中。

4.相關配套設施缺乏,如倉庫、配送車、深加工設備等。 5.組織管理形式不正規,未設立獨立電子商務公司或農產品公司,給人一種不正規、不規范的印象,不利于對外宣傳。

三、總體思路

按照“突出特色,整合資源、量力而行、穩步推進”的工作思路,找準市場定位,細分市場,實行差異化營銷策略,聚焦特定客戶群體。深度梳理與挖掘地方特色農產品,提煉產品的核心價值、獨特賣點及文化內涵,并從品質、功能、外觀、包裝、品牌等方面進行整體規劃,打造一批特色鮮明、市場知名度高、發展潛力大的地方特色農產品。進一步整合政府(公共服務中心、扶貧驛站、鄉村電商網點)、合作社、種養大戶、電商平臺等資源,加強產銷銜接,通過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建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根據公司實際情況,將有限資源投入到某一地區某幾款產品打造上,探索運營模式,培育品牌與市場,待農產品業務達到一定銷售規模后,再總結經驗,向其他地區推廣,最終實現省內主要農特產品區域全覆蓋。

四、發展目標

(一)近期目標(1-2年內) 實現運營團隊專業化、正規化,終端產品優質化、精品化,銷售渠道多樣化、扁平化,銷售規模達到100萬元以上,并建立公司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間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打造可持續發展的農產品運營模式。

(二)中期目標(3-5年內)

延伸農業產業鏈,完善運營模式,促進銷售渠道進一步下沉到村,嫁接農資產品銷售;完善農產品業務相關配套設施,實現農產品深加工,提升農業價值鏈,打造有農家福特色的農產品品牌,實現銷售規模達到1000萬元以上。

(三)遠期目標

在農產品行業獲得較高的知名度和認可度的基礎上,獲得投資機構的資金投入,進一步升級智能技術平臺,優化線下渠道和供應鏈體系,開發自有的物流系統,搭建從縣到鎮再到村的縣鄉村三級電商供應鏈系統,實現公司整體或者農產品業務上市。

五、市場定位及競爭策略

農產品市場競爭十分激烈,由于公司實力有限,只能將有限資源用在特定的產品和細分市場,采取小而專的經營策略。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農產品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優質優價正成為新的消費動向。因此通過訂單農業,向種田大戶或農業合作社定制或者聯合種植優質農產品,通過加工包裝后,實行優質優價策略(優質大米、雜糧等),將優質農產品通過特定渠道推向城市高端客戶群,吸引其成為公司忠誠客戶,為公司帶來穩定的高額利潤。

另一方面,由于高端客戶雖然是公司獲取利潤的主要來源,但是畢竟市場規模有限,難以支撐公司銷售上規模,所以需要開發新系列的農產品。常規的土特產品市場上供貨渠道較多,競爭非常激烈,為避開競爭“紅海”,建議選取地方上獨有且知名度不大的土特產品進行開發,通過設計加工、品牌包裝、宣傳推廣等手段,提升土特產品的檔次和風味,以獨特產品定位快速搶占市場。

六、發展規劃

(一)農產品經營資質完善計劃

目前公司營業執照經營范圍已涵蓋農產品業務,只能滿足 線下實體經營需要。如進一步拓展線上銷售和集團大客戶業務,必須辦理《食品生產許可證》、《食品流通許可證》、《食品經營許可證》等證件。

(二)銷售渠道拓展計劃 1.線上渠道拓展計劃

目前公司農產品線上銷售渠道僅有微信商城——農家?;ヂ摼W綜合服務平臺(微信商城),客戶資源十分有限(主要公司員工和集團內部客戶為主),如果想進一步拓展客戶,必須拓展線上銷售渠道。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一是在京東、淘寶、蘇寧易購等開設線上平臺,并在設專人作為客服。二是與地方商務部門和貧困戶對接,結合當地的扶貧政策,通過包裝、策劃、宣傳把當地貧困戶的農產品變為商品,在地方公共服務中心和鄉村服務網點平臺的線上銷售。三是與線上生活日用品社區自提店合作,通過其線上平臺將公司常規農產品銷售到城市小區。

2.線下渠道拓展計劃

一是對原“優美購”平臺線下零售店進行篩選,選擇經營理念、商業信譽、形象較好的零售店進行合作,代理銷售公司農產品。二是通過公司農資業務子公司業務人員拓展線下渠道,給予其一定拓店獎勵,以提高其積極性和主動性。三是積極拓展集團大客戶。重點開發學校食堂、政府及企事業單位食堂、餐飲機構等。

(三)農產品資源優化方案 1.農產品精品打造計劃

通過對現有農產品資源進行梳理,篩選出一到兩個有一定競爭優勢、能保證穩定供應的農產品,集中資源,重點打造。一方面通過包裝與宣傳推廣,提高知名度和美譽度;另一方面發掘其產品功能,形成差異化賣點,提高產品附加值,走精品路線。

2.優質農產品培育計劃

通過農資產品試驗示范,與種植戶建立溝通渠道和初步信 任,通過田間種植技術指導、全程跟蹤服務、無公害化藥肥供應、產品質量追溯等手段確保農產品綠色優質,通過不斷的宣傳推廣,配合優質的售后服務,提高產品知名度和美譽度,最終將該農產品打造成知名品牌。

(四)可持續發展運營模式探索計劃

1.“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鄉村電商扶貧驛站+貧困戶”模式

一方面通過與各地商務部門以及扶貧部門合作,收集鄉村電商扶貧驛站的農產品信息,篩選后,選擇合適的農產品在公司京東、淘寶等線上平臺銷售。另一方面在中石化易捷便利店以及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食堂等開設貧困戶農產品專柜,通過包裝、策劃、宣傳把貧困戶的農產品變為商品,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兩條腿走路, 全力幫助貧困戶銷售農產品。讓貧困戶安心做自己擅長的種植、養殖,銷售工作由公司來負責。

2.訂單種養引導模式

通過公司線上銷售平臺收集市場需求信息,再對收集的信息進行梳理分析,形成指導性意見,引導農戶根據市場需求種養優質農產品,公司可以采取訂單種養,到期收購的方式,讓農戶的農產品不僅能賣出去,還能賣上好價錢。

3.公司合伙人加盟模式

“未來不再有公司,只有平臺;未來沒有老板,只有創業領袖;未來不會再有員工,只有合伙人。”從阿里巴巴、華為、小米,再到傳統行業萬科、海爾。這些企業再一次印證合伙人制將是未來企業發展的核心法則。由于公司在省內各地沒有農產品業務基層服務與銷售組織,這極大的制約了業務發展,因此可通過招募公司農資業務人員或加盟店成為合伙人,借助其當地的人脈和社會資源,結合公司的品牌及管理經驗、銷售渠道等優勢,分享成果,分擔風險,進一步做大做強公司農產品業務。

第三篇:重慶市特色農產品發展布局規劃

編制說明

特色農業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重慶具有發展特色農產品得天獨厚的優勢和條件。為加快我市特色農產品的發展,培植特色產業,全面提高農業整體素質和效益,根據全國農業資源區劃辦公室《關于編制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2006~2010年)的通知》精神,本著突出重點、分類指導、求實創新、加速發展的原則,結合我市農業發展實際,編制本規劃。

本規劃以資源為基礎,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農民收入為目標,以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為核心,依據我市近年來農業結構調整和優勢農產品布局現狀,選擇在國內外市場具有競爭優勢或潛在優勢的特色農產品,確定優勢產區,明確主攻方向、發展目標和建設重點,實施扶優扶強戰略,集中力量進行重點培育,促進各類生產要素向優勢區域、優勢產業和特色產品集聚,形成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特色農產品產業區或產業帶,從整體上提升全市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本規劃在《重慶市優勢農產品發展布局規劃》的基礎上,“十一五”期間,優先發展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場前景的16個特色農產品,進行優勢區域布局,建立標準化示范區,為我市特色農產品良種繁育、標準化生產及加工銷售一體化運作起支撐性和示范性作用,對特色農業發展起基礎性和指導性作用。通過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與重點產品示范區建設,做大做強特色名牌產品,全面提升特色農產品的品質和生產水平,提高特色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

本規劃的編制,得到了農業部、市委和市政府領導的重視,得到了市級有關部門、各區縣(自治縣、市)及有關專家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特色農產品是指具有特定的生產區域、特殊的產品品質、獨特的市場優勢,并具有一定生產傳統和產業基礎,經過扶持和培育能夠盡快形成適度生產規模,在國內、國際市場具有較強競爭力,能夠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競爭性農產品。我市光熱水土資源區域性特點明顯,物種資源豐富,具有發展特色農產品的獨特優勢和潛力。通過近年來的結構調整,特色農產品已有一定發展,并逐步成為深化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改善人們生活、切實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突破口。同時,日益融合的國內外市場對發揮比較優勢和做大做強區域特色農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實施統籌區域發展戰略為全面推進我市特色農產品產業帶建設提供了新的契機。

一、戰略地位

實施特色農產品發展布局規劃,形成科學合理的農業生產力布局,加快發展特色農產品,是農業結構調整的“切入點”,是推進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的“突破口”,是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能力的“關鍵點”,是增加農民收入的“新來源”,對提高全市農業整體素質和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發揮地區比較優勢和統籌區域發展的有效途徑

整合資源,優化農產品區域布局,適應新階段農產品優質化、專用化和多樣化需求和農業提效增值的需要,科學發展特色產品和產業,逐步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農業主導產品和支柱產業,有利于進一步發揮地區比較優勢。在發展優勢農產品的同時,加大特色農產品的開發,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有利于統籌區域發展。

(二)是區域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舉措 我市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光、熱、水、土資源豐富,物種資源多樣,孕育了大量的名、優、稀、珍品種資源,具有發展特色農產品的優勢和潛力。按照“調高、調優和調出效益”的原則,充分利用資源,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產品,培育特色農產品產業帶和產業群,促進農業結構優化升級。

(三)是保護和提高區域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手段

發展特色農產品,建立特色農產品標準化示范基地,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和生產條件,增強特色農業發展后勁,有利于提高區域土地產出能力,有利于提升我市農產品綜合效益和競爭力,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穩定、健康、持續發展。

(四)是農民收入的新增長點

發展特色農業,建成規?;奶厣r產品生產基地,帶動加工、儲藏、保鮮、運輸等相關產業發展,延伸產業鏈,形成區域性支柱產業,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增加就業機會,促進農民增收。

(五)是區域經濟增長與生態環境協調推進的有力保障

發展特色農產品,推進農業生產規?;洜I、標準化生產,加快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農業發展,促進農業與環境的良性循環,走節約、清潔、安全的農業可持續發展道路,實現農業又快又好地發展。

二、發展現狀

(一)資源概況

我市地處四川盆地向盆邊山地過渡地帶,幅員面積823萬平方公里。地質構造分屬川中緯向構造帶、川黔南北構造帶、川鄂湘黔隆褶帶、大巴山弧構造帶,農業資源有利于發展特色農產品。 1氣候資源適宜

重慶位于北緯28°10′~32°13′之間,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具有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冬暖春早、降水充沛、水熱同季的特點。年平均氣溫17~18℃,無霜期325~345天。海拔350米以下的丘陵地區10月上旬至中旬的氣溫可保持在18℃左右,秋季氣候資源有利于許多作物生長。年降水量1000~1200毫米,平均每畝耕地擁有降水資源600~2000立方米,是典型的雨養農業區。 2土壤肥沃出產豐富

全市擁有315885萬畝耕地(市國土局2004年末),空間分布為: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區占5563%(其中水田和旱地分別占全市水田和旱地總面積的6596%和4724%);500~800米的低山區占259%。901%的水田集中分布在800米以下的丘陵低山區,254%的旱地分布在800米以上的山區。全市耕地土壤共有8類,其中水稻土占448%;紫色土占309%;黃壤占143%。水稻土肥力水平高,且多分布于水熱條件良好的丘陵低山區。紫色土多分布于500米以下的丘陵地區,是飼料(麥、玉、苕)、油料、果樹、桑樹、蔬菜等作物的主產區。黃壤集中分布在海拔800~1500米的中低山地區。 3立體農業特征明顯

全市山地面積占幅員面積的7284%,丘陵占2003%,緩丘平壩占713%。山地集中分布于東南部和東部,丘陵集中在西部,中部則為山丘交錯地帶,緩丘平壩零星分布于各次級河流沿岸的階地及石灰巖地區的溶蝕盆地。地勢呈現東南高而西北低的特征。長江流經的地區為全市的低地,海拔73~180米,與東部、東南部山地的頂峰相差2000米左右。顯著的立體地貌特征,為特色農產品發展提供了優越的環境條件。 4草資源富集

全市草地資源集中分布在東部和東南部的秦巴山、武陵山和大婁山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區,為草食牲畜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全市草山草坡面積3237萬畝,其中可利用草地2874萬畝,占幅員面積的233%。全市人工種草面積達1608萬畝,年產草量400萬噸以上。各種農作物秸稈年產量達1400萬噸。全市各類草資源理論載畜量達1545萬個羊單位。 5水資源豐富

全市水域面積3812萬畝,占幅員的31%。境內除長江、嘉陵江、烏江三大河流外,尚有涪江、渠江、綦河、大寧河等流域面積在3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次級河流10條,轄區總水量達到4005億立方米。在水域面積中,河流占56%,湖泊、水庫、坑塘共9695萬畝,占254%。三峽水庫形成后,重慶境內將增加60多萬畝水面。 6生物資源豐富

據不完全統計,全市動物資源有800多種,其中,國家

一、二級保護動物30多種,比較名貴的水產有10多種,畜禽類有豬、牛、羊、雞等40余種。植物資源有4000多種,其中,有維管植物2000多種,栽培植物近千種。

(二)現實基礎

我市特色農產品豐富,生產初具規模,產業化步伐加快,近年來進一步調整和優化品種品質結構,特色農產品向區域化、規?;彤a業化發展,成為我市農業和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有力地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產品競爭力增強。

一是生產初具規模。特色蔬菜種植面積達150萬畝,產量140萬噸,其中,榨菜面積48萬畝占30%,產量84萬噸約占60%,面積和產量均占全國的1/2;加工辣椒近兩年發展較快,種植面積占16%,2000年全市種植加工辣椒25萬畝,2004年達到18萬畝,2005年發展到25萬畝;魔芋、藠頭、花椒、食用菌、姜、莼菜、草食蠶等特色蔬菜也有一定發展。特色水果種植達137萬畝,產量35萬噸,其中,南方早熟梨面積占493%,產量占60%;名柚面積占292%,產量占263%;檸檬、雜柑、獼猴桃、晚熟龍眼、枇杷、木瓜等特色水果在一些地區也有較快發展。特色糧食種植面積達250多萬畝,主要括加工馬鈴薯、釀酒高粱、菜用玉米、綠豆、蕎麥、白豆、赤豆、葛、能源甘薯,其中,加工馬鈴薯達162萬畝,釀酒高粱405萬畝。名優茶葉62萬畝,產量32萬噸。名優中藥材種植面積29萬畝,產量4萬噸,主要包括青蒿、黃連、黨參、八角、薯芋。特色紡織材料種植面積145萬畝,產量33萬噸,主要是蠶桑、苧麻、黃紅麻。名優花卉15萬畝,以牡丹、臘梅、紅掌為主。特種畜牧產品主要包括榮昌豬、四川白鵝、肉兔、長毛兔、重慶黑山羊、酉州烏羊、麻旺麻鴨、渝西烏雞、南川土雞、蜜蜂等,目前四川白鵝存欄680萬只,年出欄170萬只,肉兔和長毛兔各存欄1000萬只和250萬只,年出欄肉兔1500萬只,兔肉產量15萬噸,年產兔毛1200多噸。特色淡水產品包括胭脂魚、巖原鯉、中華倒刺鲃、鱘魚、大口鯰、優質鯽魚,現有養殖規模13萬畝,產量47萬噸,其中,優質鯽魚養殖面積86萬畝,產量43萬噸。

二是產業化經營進程加快。全市擁有以重慶市渝興食品有限公司、重慶華牧集團、涪陵榨菜集團、魚泉榨菜集團、重慶市長德淀粉開發有限公司、渝東珍優水產品有限公司、重慶市東江水產發展有限公司等為代表的特色農產品產業化龍頭企業200個,其中國家級10個,產值達40億元,惠及農戶110萬戶,平均每戶從中增收300元,種養加、貿工農一體化的產業鏈條逐步形成。萬州宏遠批發市場、石柱黃水黃連產地批發市場為農業部定點市場。一大批特色農產品走出重慶,逐步占領國內外市場。

三是品牌效應初顯。全市有各類特色農產品品牌125個,“涪陵榨菜”、“魚泉榨菜”、“墊江牡丹”等知名品牌享譽全國,“九葉青”花椒為全國四大花椒品牌之冠,“驕王”牌花椒粉、保鮮花椒、花椒精等花椒系列產品被評為綠色食品,“石柱黃連”馳名中外,“榮昌凍乳豬”和“榮昌烤乳豬”在國內外市場的占有率穩步上升,“萬州檸檬”暢銷東南亞及歐美等地。

四是帶動農民增收效果突出。特色農產品的開發,極大地促進了農民收入的提高,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全市種植榨菜的農民達100萬人以上,人均增收達371元,石柱縣加工辣椒年產值達16億元,人均增收200元,江津市農民種植花椒人均收入達到787元。

同時,我市特色農產品發展仍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區域優化布局尚未形成。各地農業結構雷同現狀突出,生產規模小型化,結構調整行政區域化,區域比較優勢沒有得到應有的發揮;

二是整體競爭力不強。特色產品規?;a基地發展緩慢,傳統特色品牌不夠響亮,商品化處理水平低,市場體系不健全,產業鏈延續不夠,龍頭企業規模小,農民組織化程度低;

三是科技創新與應用水平不高。原有特色品種培育更新滯后,新的品種引進嫁接不足,標準化生產技術落后,生產管理粗放,成本高,效益差。

(三)有利條件

1政策環境優越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工作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見》指出:要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建設農產品產業帶,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吨泄仓貞c市委關于統籌城鄉發展加快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的決定》指出:加快發展都市農業、生態農業和山區立體農業,分區域搞好優勢特色農產品的布局?!掇r業部關于加快西部地區特色農業發展的意見》指出:通過發展特色農業,建設一批規?;奶厣r產品生產基地,帶動加工、儲藏、運輸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形成區域性的支柱產業,把獨特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開辟新的就業渠道,增加就業機會,實現農民增收目標。 2資源條件良好

獨特資源優勢是發展特色農產品的前提,我市適宜的氣候條件,特殊的地形地貌以及豐富的資源,發展特色農產品具有較大的優勢。 3市場前景廣闊

特色農業是充分利用特定區域內的農業資源優勢,開發出經濟價值高,相對效益高,品質上具有絕對競爭優勢的特色農產品,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對產品多樣化的需求。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試圖尋找一種更自然有特色的食品,味道更鮮美、口感更好、營養價值更高的特色農產品顯然迎合了這一趨勢,農產品多樣化和個性化市場需求是發展方向。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推進,只有發展特色農產品,才具備市場競爭力,因此特色農產品的國際市場空間將越來越大。同時,許多特色農產品都是重要的生產資料和加工原料,隨著食品加工業、化工業和醫藥保健業的發展,特色農產品需求量將大大增加。

三、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

立足資源優勢,堅持科技創新為先導,以促進產業升級和農民增收為目標,以產業化經營為手段,實施政策傾斜和項目推動,發揮區域比較優勢,統籌規劃,扶優扶強,優化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重點培育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場前景的特色農產品,做大做強一批具有競爭力的特色農產品產業帶區,形成與資源優勢相適應的區域發展格局,保護和提高區域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基礎。

(二)基本原則

市場導向與產業化開發相結合。以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為導向,瞄準現實需求,著眼潛在需求,統籌規劃,重點發展商品率高、開發前景廣的特色農產品,用產業化的理念謀劃發展,延伸產業鏈條,打造特色產業帶。

優化布局與適度規模發展相結合。發揮區域比較優勢,突出區域特色,打造有市場競爭力的特色產業帶、產業區和產業鏈,樹立“量大不如質優,做大不如做強”的思想,在適宜區域生產,適度規模經營,確保產品特性。

科技支撐與可持續發展相結合。加大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推廣先進適用技術,推進標準化生產,提高產品質量。合理開發利用資源,實現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綠色化,推進農村經濟、社會、生態環境協調發展。

突出重點與整體開發相結合。分類指導,整體推進,優先發展優勢比較突出的特色產品,重點建設特色農產品產業帶,分期分批擇擾扶持示范區建設,立足開發整個產業,打造名牌,構建特色產業群體,提高產業的整體素質和效益。

(三)發展目標

1特色農產品的確定

我市特色農產品品種多、分布廣,按照特色農產品“兩特一廣”(特定區域、特定品質和廣泛市場)的基本內涵和特征,堅持“經濟價值高、產業鏈長、市場競爭力強、開發增值潛力明顯、技術成熟、規模相對較大、對農民增收貢獻率高、見效快”的原則,本規劃確定了加工辣椒、魔芋、藠頭、花椒、食用菌、名柚、檸檬、雜柑、獼猴桃、枇杷、木瓜、釀酒高粱、四川白鵝、兔(肉兔、長毛兔)、胭脂魚、中華倒刺鲃等16個優先發展的特色農產品。 2特色農產品的發展目標

到2010年,實現“五個一批”和“兩個提高”,在全市培育一批在國內、國際市場有較強競爭力的特色農產品,打造一批具有重慶乃至西部區域特點、知名度高的特色產品品牌,建設一批特色產業帶或產業區,建成一批標準化示范基地和龍頭企業,帶動一批農民致富,推動我市特色農產品向專業化、規?;?、產業化、集團化發展,顯著提高特色農業的整體素質和效益,提高我市特色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建設16個特色農產品標準化示范基地,培育壯大16個有市場競爭力的特色農產品。

——建成50萬畝加工辣椒、15萬畝魔芋和年產10萬噸食用菌為代表的特色蔬菜產業帶區。

——建成45萬畝名柚、13萬畝枇杷、10萬畝雜柑、6萬畝檸檬和4萬畝獼猴桃等特色水果產業帶區。

——建成100萬畝釀酒高粱等特色糧食產業帶區。

——形成年出欄2000萬只四川白鵝、2000萬只兔等特種畜牧產品產業帶或養殖小區。 ——建成年產2000噸胭脂魚和年產5000噸中華倒刺鲃等特色淡水產品產業帶或養殖小區。

四、區域布局

按照“全面規劃,分步實施,整體布局,重點建設”的思路,對全市優先發展的16種特色農產品進行規劃布局。布局的原則: 一是自然資源優越。資源富集,具有一定的生產傳統、良好的生產基礎和技術條件,原產地和適宜區優先;

二是生態環境良好。環境質量佳,具有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的良好生態環境條件;

三是區位優勢明顯。具有地域性競爭優勢,產地市場初具規模,流通渠道暢通,交通便捷;

四是生產規模較大。集中連片生產,產品商品率高,市場份額較大,競爭優勢明顯;五是龍頭帶動性強。龍頭企業服務半徑能覆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好,與農戶有實質性聯系。 1加工辣椒

重慶歷來是辣椒的主產區和主要消費區,干辣椒曾是出口創匯的主要農產品之一。2005年加工辣椒種植面積25萬畝,加工辣椒總產值在35億元,生產加工辣椒農民收入216億元。

優勢區域:石柱、綦江、南川、武隆、巴南、酉陽等6個區縣,最適種植條件為海拔400米以上,溫度18-28℃,光照充足,水源良好,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的壤土、粘土的微酸性土壤的區域。

發展目標:重點開展加工辣椒生產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研發新產品、新工藝,創品牌。到2010年,建成加工辣椒生產基地50萬畝,產量達到42萬噸,面積和產量均比2005年翻一番。 2魔芋

魔芋粉作為添加劑廣泛應用于食品、醫藥、石油、紡織印染及輕工等領域。在三峽庫區、武陵山區海拔600米以上山區大量種植,為全國魔芋主產地之一,產量占全國的1/5。全市魔芋生產面積達10萬畝,年產鮮芋3萬噸,普通魔芋精粉02萬噸,產值約1億元。魔芋適宜生長在海拔800~1200米,排水良好的平壩、緩坡、陰坡,適宜的土壤為有機質含量豐富的微酸的輕質砂土。我市三峽庫區和武陵山區部分地方是魔芋的最適宜地區。

優勢區域:主要布局在三峽庫區的開縣、奉節、城口、巫溪、巫山、云陽等6個縣,武陵山區的黔江、酉陽、彭水、武隆等4個區縣。

發展目標:到2010年,建成魔芋生產基地15萬畝,鮮魔芋產量達到4萬噸。重點開展無病毒魔芋良種繁育,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扶持一批優質魔芋生產、加工企業。 3藠頭

三峽庫區土壤肥沃、氣候溫和,種植藠頭歷史悠久,全市現有種植面積5萬畝,產量約10萬噸。國際市場藠頭罐頭的需求量很大,開發前景十分看好。

優勢區域:墊江、豐都、忠縣、萬州、奉節等5個區縣。

發展目標:到2010年,建成藠頭生產基地20萬畝,鮮藠頭產量40萬噸。 4花椒

我市種植花椒歷史悠久,面積達50萬畝,為全國三大花椒基地之首。江津花椒基地被譽為“中國花椒之鄉”,“九葉青”花椒為全國四大花椒品牌之冠,“驕王”牌花椒粉、保鮮花椒、花椒精等花椒系列產品已評為綠色食品。

優勢區域:江津、巴南、璧山、綦江等4個區縣海拔500米以下的地區。 發展目標:到2010年,建成花椒生產基地100萬畝,產量達到22萬噸。重點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主攻精深加工增值,創建特色花椒品牌,開拓市場。 5食用菌

食用菌菌絲生長最低溫度為2℃,最高溫度為40℃。我市立體氣候優勢明顯,可以終年生產;同時,我市食用菌生產原料資源充足,品種多樣,擁有平菇、金針菇、香菇、蘑菇、雞腿菇、草菇、茶菇、猴頭菇、灰樹花、大球蓋菇、靈芝等十幾個品種,技術力量雄厚。2005年全市食用菌產量達到5萬噸,創產值2億元以上,已成為支柱產業。

優勢區域:武陵山區和東北部山區重點發展高檔真姬菇、白苓菇、滑菇、香菇等,保護性開發野生菌類資源,主城為中心的近郊區重點發展金針菇、蘑菇、平菇、香菇等鮮銷品種,其余區縣重點發展以作坊式菌種生產和庭院為中心的開放式生產,建成食用菌生產和加工的新型基地。重點在石柱、璧山、萬州、涪陵、巴南、北碚等6個區縣發展。

發展目標:培育名優高產品種,改進生產、加工工藝,開發新產品,增強市場競爭力。到2010年,食用菌總產量、產值均翻一番,分別達到10萬噸、4億元。 6名柚

我市柚種植歷史悠久,生態條件得天獨厚。全市海拔400m以下的平壩河谷地區,年均溫17~19℃,年日照時數1200~1600小時,無霜期長達341天,少霜凍,年降雨量1100~1300mm,相對濕度65~80%,土壤以紫色土為主,礦質養分豐富,是我國名柚最適宜生態區之一。我市地方名柚品種多、產量大,以長壽沙田柚、墊江白柚、梁平柚、豐都紅心柚、巴南五步柚、忠縣真龍柚等為代表的名柚種植面積334萬畝,產量72萬噸,種植面積位居全國第三位。

優勢區域:長壽、豐都、梁平、墊江、巴南、忠縣等6個區縣。

發展目標:到2010年,建成名柚生產基地50萬畝,產量14萬噸,比2005年分別增長50%。重點是梁平虎蜜柚、豐都紅心柚、忠縣真龍柚的壯大擴充,加大果大質優長壽沙田柚、優質耐儲墊江柚的選育力度,推廣優質高產栽培管理綜合技術。 7檸檬

我市檸檬有60多年的栽培歷史,萬州出產的檸檬果實在四川全省評比中多次獲獎,萬州區白羊鎮為“檸檬之鄉”。我市的生態條件特別適合種植檸檬,尤其是三峽水庫區建成后,冬季變暖夏季轉涼更適合檸檬生長。

優勢區域:萬州、潼南、江津、合川等4個區縣。

發展目標:到2010年,建成檸檬生產基地6萬畝,產量3萬噸。重點實施品種改良,以尤力克、菲羅兩個品系中的優良品種為主,畝產量由05噸提高到2噸,優質果率由30%提高到80%。 8雜柑

我市柑橘種植條件好,是全世界柑桔最適宜生態區之一。優質雜柑即桔橙、桔柚、橙柚天然或人工雜交,既具桔或柚的剝皮性狀,又有橙、柚特殊風味,鮮果供應期長,具有保健功能,被譽為“2l世紀柑桔的新星”。

優勢區域:江津、萬州、永川、涪陵、長壽、南岸等6個區縣海拔400m以下的長江河谷地區。

發展目標:到2010年,建成雜柑生產基地10萬畝,產量10萬噸。重點進行品種改良,推廣天香、諾瓦桔柚、興津44號、勝山伊予柑等良種,產量提高30%以上。 9獼猴桃

武陵山區、大巴山區的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優越,是獼猴桃生長的適生區,武隆、萬盛、黔江、南川、奉節等山區獼猴桃種植初具規模,是山區農村的主要特色產業,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目前全市獼猴桃面積2萬余畝,產量1500噸以上,產值450萬元。意大利元老獼猴桃公司與重慶恒河果業公司聯手在重慶開發獼猴桃產業,給我市獼猴桃產業快速發展創造了良好機遇。

優勢區域:武隆、黔江、萬盛、南川、綦江等5個區縣。

發展目標:到2010年,建成獼猴桃生產基地4萬畝,產量65萬噸。重點推廣紅陽、海沃特、川獼1號、米良1號等良種,引進意大利的無病毒海沃特新品系,產量提高40%以上。 10枇杷

我市是全國枇杷主產區之一,主要分布在大足、永川、合川、銅梁等地,面積10萬多畝,常年產量25萬噸以上。重慶地區枇杷成熟期為4月下旬至5月下旬,正值水果短缺期,具有明顯的市場優勢。

優勢區域:大足、永川、合川、銅梁等4個區縣。

發展目標:到2010年,建成枇杷生產基地13萬畝,產量6萬噸。重點推廣大五星、龍泉1號、早鐘6號、金圣等良種,產量提高30%以上。 11木瓜

綦江縣是木瓜主產區,農民具有長期種植木瓜的經驗和習慣。全市現有木瓜面積3萬畝,產量3萬噸。

優勢區域:綦江、城口等2個縣海拔800~1500米的區域。

發展目標:到2010年,建成木瓜生產基地8萬畝,產量5萬噸。重點推廣大羅木瓜,提高單產。 12釀酒高粱

釀酒高粱商品率高,高粱籽用于釀酒,秸稈可用于架材、建材、造紙、板材等。我市海拔700米以下的地區光熱水資源豐富,特有的地理、氣候、生態環境,適宜生育期短、見效快的高粱生長,生產出品質獨特的重慶釀酒高粱。與國內其他地區相比,重慶高粱支鏈淀粉含量高、單寧低,釀酒品質好,出酒率高,特別是優質酒率高。目前我市釀酒高粱種植面積405萬畝,產量67萬噸,居全國第8位。近年來通過品種引進和技術創新,推廣高粱再生栽培技術,再生高粱畝產量提高到700公斤以上,最高可達1000公斤以上,成為我市所有的糧食作物中商品率最高、種植效益最好、生產優勢明顯的大春作物。我市旱地資源以及高塝望天田等易旱地資源豐富,為發展釀酒高粱提供了充足的空間。

優勢區域:主要集中在三峽庫區和西部丘陵區的江津、萬州、合川、永川、大足、南川、忠縣、豐都、云陽、墊江、開縣、綦江、榮昌、潼南、渝北、銅梁等16個區縣(市)。

發展目標:主攻單產,提高品質,降低成本,創建加工品牌。到2010年,建成釀酒高粱生產基地100萬畝,產量30萬噸。 13四川白鵝

四川白鵝是我國優良的地方鵝種之一,產蛋性能好,適應性強,抗病力強,遺傳性能穩定,雜交配合力好,是我國鵝類一大優質基因庫,是培育配套系中母系的理想品種,已列入《國家畜禽品種資源保護名錄》。主要分布在重慶市榮昌、永川、涪陵等地區和四川部分地區?,F存欄達680萬只,其中核心種群5萬只,年出欄商品鵝170萬只。

優勢區域:榮昌、涪陵、秀山、南川、永川等5個區縣。

發展目標:加強四川白鵝種質資源保護,提純復壯,到2010年,四川白鵝核心群發展到10萬只,年出欄商品鵝2000萬只。 14兔

我市是全國著名兔毛產地,石柱縣是我國長毛兔養殖第一大縣。全市常年存欄長毛兔250萬只,年產兔毛1200多噸,產值125億元。兔肉以其高營養、低脂肪、肉質細膩的特性深受消費者青睞。肉兔在我市農村廣泛養殖,存欄1000萬只,年出欄1500萬只,兔肉產量15萬噸。

優勢區域:毛兔布局在石柱、萬州、忠縣、奉節、豐都、開縣等6個區縣,肉兔布局在璧山、江津、永川、銅梁、榮昌、大足、綦江、潼南等8個區縣。

發展目標:到2010年,存欄長毛兔500萬只,年出欄肉兔2000萬只。 15胭脂魚

胭脂魚是國家Ⅱ級保護野生動物,為我國乃至亞洲特有。我市在全國最早開展胭脂魚人工馴養和繁育,并率先取得人工子二代繁育成功,我市擁有全國唯一的胭脂魚原種場,是全國最大的胭脂魚繁育基地,年產胭脂魚占全國一半以上。馴化后的胭脂魚適于池塘和水庫放養,個體大,生長快,而其幼魚體態奇特、色彩鮮明、斑紋醒目、游姿優美而文靜,有很高的觀賞性,曾經在世界觀賞魚大會稀有品種大賽中獲得第二名?,F有養殖面積1000畝,年產商品魚50萬噸。

優勢區域:萬州、梁平、長壽、璧山、巴南、合川、北碚、潼南、銅梁等9個區縣(市)。

發展目標:到2010年,年產胭脂魚2000噸,較2005年增長40倍以上。 16中華倒刺鲃

中華倒刺鲃分布于長江上游水系,屬廣溫、雜食、底棲性魚類,是嘉陵江主要經濟魚類,我市可常年養殖。中華倒刺鲃最大個體可達25公斤,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廣大消費者喜愛的名貴魚類。近年來由于過度捕撈、水體污染嚴重等因素影響,野生資源日益枯竭,現市場售價不扉,仍供不應求,具有巨大的養殖開發前景。近年來,我市中華倒刺鲃人工繁殖成功,為該品種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F有養殖面積5000畝,年產商品魚2000噸。

優勢區域:合川、銅梁、江津為中心,璧山、巴南、長壽、涪陵、梁平、萬州、北碚、沙坪壩、渝北、萬盛、潼南、永川、大足、開縣、榮昌、黔江為重點,輻射和帶動全市發展。

發展目標:到2010年,年產中華倒刺鲃10000噸,較2005年增長2倍以上。

五、標準化示范區建設

根據特色農產品的資源條件、區位優勢、現實產業基礎、輻射帶動農戶增收能力以及地方經濟增長能力等條件,“十一五”期間,建設16個特色農產品標準化示范區。

(一)建設內容

1加工辣椒標準化示范區

地點:石柱縣、綦江縣。 建設內容:①良種(苗)繁育、供應體系建設。建種質資源圃、原原種、原種圃,建立優良種苗繁育場、繁育基地,扶持加工辣椒新品種的選育;②示范基地建設。建立加工辣椒生產標準化示范基地50萬畝;③加工辣椒加工產品開發。扶持企業研發新產品、新工藝。 2魔芋標準化示范區

地點:開縣、酉陽縣。 建設內容:①無病毒良種魔芋繁育體系建設;②建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10萬畝;③扶持魔芋加工企業發展。 3藠頭標準化示范區 地點:墊江縣、豐都縣。

建設內容:①良種繁育及推廣;②建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10萬畝,③推行標準化種植技術;④開展藠頭深加工,加工出口藠頭成品5萬噸。 4花椒標準化示范區

地點:江津市、巴南區。

建設內容:①改良品種;②建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20萬畝,推廣高產栽培技術。③加工增值。重點開發保鮮花椒、微囊花椒粉、鮮花椒油、花椒籽油、花椒精、花椒芳香精油、花椒麻精、花椒調味液、花椒香水、花椒祛痘乳等產品。 5食用菌標準化示范區

地點:石柱縣。

建設內容:①高檔食用菌。發展高檔真姬菇、白苓菇、滑菇、香菇等;②食用菌基地。發展市民日常生活需要的鮮銷品種,如金針菇、蘑菇、平菇、香菇等;③菌種生產。作坊式菌種生產以及庭院為中心的開放式生產,并把各類食用菌生產融入生態農業諸多模式之中。其中以農作物秸桿生物循環利用為中心環節。 6名柚標準化示范區

地點:長壽區、梁平縣。

建設內容:①建名柚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20萬畝重點是梁平虎蜜柚、豐都紅心柚的壯大擴充,加大果大質優長壽沙田柚、優質耐儲墊江柚的選育力度;②研究優質高產栽培管理綜合技術,提高效益。 7檸檬標準化示范區

地點:萬州區、潼南縣。

建設內容:①推廣良種,主要品種是尤力克、維爾拉和菲諾檸檬;②建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5萬畝;③改建北京檸檬1萬畝,畝產由032噸提高到15~25噸。

8雜柑標準化示范區

地點:江津市。

建設內容:①建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5萬畝,采取綜合的農業技術措施,使特甲級果由現在的20%提高到60%,畝產由現在的800公斤提高到2500公斤;②推廣良種,以天香、諾瓦桔柚、青見、勝山伊予柑等為主。 9獼猴桃標準化示范區

地點:武隆縣、黔江區。

建設內容:引進意大利獼猴桃新品種、新技術和先進的生產手段,在武隆和萬盛建立高標準的全部采用意大利技術實施的獼猴桃出口優質果品標準化生產示范園500畝。

10枇杷標準化示范區 地點:大足縣、永川市。

建設內容:①推廣良種,以大五星、早鐘6號、白茂木、金圣、解放鐘等為主;②建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5萬畝;③開展枇杷深加工。 11木瓜標準化示范區

地點及規模:綦江縣。

建設內容:①單株選育1萬株,栽植母本園100畝;②建苗圃場70畝;③建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1000畝。 12釀酒高粱標準化示范區

地點:江津市、萬州區。

建設內容:①建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10萬畝;②建設高粱品種改良中心;③建設親本園擴繁基地;④良種制(繁)種基地。 13四川白鵝標準化示范區

地點:榮昌縣、涪陵區。

建設內容:①建年出欄20萬只的標準化示范場2個;②建立四川白鵝良種繁育基地;③白鵝加工。搞好鵝產品深加工,推進白鵝產業化發展。 14兔標準化示范區

地點:璧山縣、石柱縣。 建設內容:①建年出欄20萬只肉兔的標準化示范場1個和年出欄20萬只長毛兔的標準化示范場1個;③建長毛兔原種場和肉兔原種場各1個;④建兔毛專業市場1個,形成產、加、銷一體化經營組織形式,健全自己的銷售網絡,促進大量兔毛就地加工增值。 15胭脂魚標準化示范區

地點:萬州區、梁平縣。 建設內容:①建胭脂魚良種繁育場1個;②建國家級標準化養殖生產示范基地1個。

16中華倒刺鲃標準化示范區

地點:合川市、銅梁縣,建標準化養殖示范場1個(由合川、銅梁等2個養殖小區組成)。

建設內容:①建良種繁育場1個②建國家級標準化養殖生產示范基地1個,年生產中華倒刺鲃商品魚200~400噸。

(二)投資與效益估算

總投資10800萬元,其中需要中央投資2700萬元,地方投資2700萬元,業主自籌5400萬元。

通過特色農產品標準化示范區的建設,培育一批在國內、國際市場有較強競爭力的特色農產品,打造一批具有重慶乃至西部區域特點、知名度高的特色產品品牌,建設一批特色產業帶或產業區,建成一批標準化示范基地和龍頭企業,帶動一批農民致富,推動我市特色農產品向專業化、規?;?、產業化、集團化發展,特色農業的整體素質和效益將顯著提高,特色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將顯著提高。據測算,16個標準化示范區建成后,年新增效益5億元以上,帶動54萬戶農民增收。

六、特色農產品發展的保障措施

(一)建立特色農產品原產地保護制度

特色農產品原產地獨特的資源條件和地理環境,具有不可替代的自然壟斷性,是保證特色農產品質量的前提。盡快研究制定特色農產品原產地保護法規和政策,組織開展原產地區域劃定、原產地命名、品牌標注等工作,實行依法保護,提高特色農產品的知名度和信譽,保證質量和特色。

(二)建立特色農產品種質資源篩選繁育體系

建立特色農產品種質資源保護制度,制訂資源保護和持續利用的長遠規劃,保護特色農產品種質資源的多樣性,建立特色農產品原種保護、良種選育、苗種繁育的技術體系,創新原、良種質量檢測方法。開展特色農產品種質資源研究,摸清其野生近緣種基礎情況,建立和完善特色農產品種質資源數據庫,建立特色農產品種質資源原生態地的自然保護區或生態庫。

(三)建立特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

標準化生產是提高特色農產品質量的重要手段。通過選擇一批產業發展基礎好的重點區域,建設特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改變大而全、小而全的農產品生產布局,擴大專業化生產規模。重點加強小型農田水利設施、良種供應設施、技術服務體系、質量檢測體系和機械化作業服務體系等建設。對特色農產品生產實行全程標準化管理或HACCP質量管理,提高產品質量,創立特色名牌產品。加強標準化生產和管理技術的培訓,逐步推動標準入戶。

(四)扶龍頭促特色農產品產業化經營

龍頭企業是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重要載體。依托特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培育一批從事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等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著力培植具有較強競爭力、帶動力的加工型和外向型農業龍頭企業。積極培育各類市場中介組織,發揮其在技術服務、產品銷售方面的作用,形成“行業協會+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專業農戶”的貿工農一體化經營新機制,促使特色農產品生產從分散的小農經濟向法人農戶經濟轉變,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五)建立特色農產品品質監控體系

提高質量安全水平是增強特色農產品競爭力的關鍵措施之一。推行市場準入制度和產品質量追溯制度,加強對生產過程、生產投入品和產品質量的監控、監測,全面提高特色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一是完善特色產區動植物疫病蟲害防治體系,建設非疫病生產區,提高對危險性疫病蟲害的防范和控制能力;二是強化農產品、農業投入品、農業環境質量、藥物殘留等綜合性監督檢測機構建設,提高檢測水平和服務能力;三是加快制定和完善特色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地方標準和行業標準。

第四篇:關于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的建議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印發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的通知》(發改經貿[2010]1304號)和山東省發展改革委關于印發《山東省“十二五”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的通知等文件,建成一批規?;?、專業化、現代化的跨區域農產品冷鏈物流配送中心,建設肉類、水產品、果蔬等國家和省里重要農產品冷鏈物流基地。

該項目的建設將帶來以下幾個方面的意義:

1、推進“兩區同建”,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促進農業增產增效和農民持續增收,提高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切實降低農產品產后損失和流通成本。

2、可獲得國家、省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100-400萬元的投資補助或貸款貼息。

3、有利于我縣爭取服務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及專項規劃項目資金。

建議:

一、建議由分管領導召集服務業發展局、財政等部門進一步研究、部署具體的工作方案和實施辦法。

二、建議服務業發展局制定戰略發展規劃,并對上搞好溝通匯報,以便為爭取規劃、資金奠定基礎。

第五篇:渠溝鎮農產品深加工產業發展規劃

農產品深加工是以農、林、牧、漁產品及其加工品為原料所進行的工業生產活動。加快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重中之重。發展農產品加工,對增加農民收入、延伸農業產業鏈條、提高農業的整體效益和繁榮城鄉市場、帶動小城鎮建設、促進勞動力就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為促進農產品加工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按照鎮政府的“一統三分”戰略要求,結合我鎮實際,特制定渠溝鎮農產品深加工發展規劃。

一、產業現狀

(一)現實基礎

近幾年來,渠溝鎮以“三個依托、三個優先發展”為指導和“一主兩翼”發展思路,以農民增收為核心,將農產品深加工列入渠溝鎮經濟發展的四大支柱產業之一,突出基地開發抓特色、產品開發抓龍頭、市場開發抓中介、依靠科技上檔次,通過建基地,育龍頭,重質量,樹品牌,抓服務,創環境等一系列舉措,渠溝鎮特色農產品基地建設步伐加快,農產品深加工招商引資成效明顯,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數量不斷增加,企業規模不斷壯大。目前,渠溝鎮建成特色農產品基地

1.2萬畝,培育綠色無公害農產品品牌3個,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41家,已初步建具有一定規模的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其中:市級龍頭企業5家,需要進一步發展農產品深加工企業。

(二)發展優勢

1、政策優勢。一是中央實施中部崛起、西部開發、新階段扶貧開發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和重大項目給農產品深加工帶來了政策機遇。2009年,中央明確提出了“扶持農業產業化經營,鼓勵發展農產品加工,中央和地方財政增加農業產業化專項資金規模,重點支持對農戶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二是國家農業部、科技部把以發展農產品深加工,延長農業產業鏈列為今后的工作重點,給農產品深加工帶來了項目機遇;三是渠溝鎮堅持“三個依托、三個優先發展”的指導思想,按照“一主兩翼”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農產品深加工,加大投入力度,加大支持力度,給農產品深加工帶來了產業機遇。

2、環境優勢。隨著市委、市政府戰略目標的提出和推進,渠溝鎮發展規劃的建設實施,加上農產品深加工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再加上渠溝鎮交通運輸四通八達,便捷的交通條件、良好的區位優勢為渠溝鎮農產品深加工提供了重要的交通條件和市場開發條件。

3、市場優勢。隨著居民消費能力、消費觀念和消費結構的變化,安全、營養和方便的農產品將成為新的消費趨勢。隨著市區共建戰略的推進,渠溝鎮蔬菜不僅可以直接供應給各大超市,還可運輸到四周的各個省市。我鎮農產品加工業基地及市場中心建設的加快,將為我鎮發展農產品深加工業提供更加廣闊的市場。

二、發展戰略

(一)指導思想

按照市區的戰略部署,堅持“三個依托、三個優先發展”的指導思

想,按照“一主兩翼”和“圍繞品牌建基地,圍繞市場抓加工”的發展思路,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化體系,把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作為城鄉對接的主攻點和促進農民增收的活力源,努力把渠溝鎮農產品原料基地區、加工集群區和產加研一體化的現代食品加工業示范區。實行更加優惠的支持政策,圍繞主導產業,加大招商引資,著力科技進步,努力建設一批標準化原料基地,培育一批精深加工龍頭企業,創建一批農業名優品牌,不斷提高農產品的綜合效益和競爭力,力爭用5-10年的時間把渠溝鎮打造成農產品加工業高地和農產品物流中心,為全鎮新農村建設和區域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做出貢獻。

(二)基本原則

1、市場導向原則。瞄準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立足市場對農產品及其加工品的需求, 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實現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市場優勢和經濟優勢方面轉化。

2、產業化經營原則。發展壯大農產品深加工龍頭企業,培育一批市場競爭力強的新型市場主體,促進農產品深加工企業與原料基地緊密結合,支持發展標準化產業基地,支持發展農村合作組織,支持發展生產營銷大戶,以企業帶動農戶增收。

3、科技創新原則。加大技術攻關和技術創新力度,重視引進、開發應用高新技術、設備和工藝,加快企業技術改造,不斷培育和提高企業的自主研發能力,著重發展精深加工,提高產品質量、檔次,推動農產品深加工業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4、可持續發展原則。堅持高標準、嚴要求,采用先進工藝和技術,

推行清潔生產,保護生態環境,努力實現速度與結構、效益、后勁相統一,推動經濟、社會、生態協調發展。

(三)規劃目標

近期目標。目前全鎮實現農產品深加工業企業產值達5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1家(通用食品有限公司,坐落于淮北市相山區鳳凰山工業園內,至今年年底資產總額達4000萬元左右),市級重點龍頭企業及市級農業產業化合作社共達到5家(安徽省大昌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淮北市中捷農產品合作社、淮北市真棒特農民專業合作社、淮北市春風園蔬菜農民專業合作社,淮北市相山區渠溝鎮鐘王食用菌農民專業合作社),農產品品牌達3個(,品牌有劉樓村的“保旺牌”鐵桿山藥、郭王牌“鐘王牌”食用菌、油坊村的“相渠牌”綠葉菜)。對農民收入的貢獻率達35%,到2015年,全鎮農產品深加工業企業產值達5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3家,培育市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9家,培育農產品品牌5個,全鎮農產品深加工轉化率達到45%以上,對農民收入的貢獻率達到40%。

三、保障措施

(一)著力加強組織領導。牢固樹立“培育龍頭企業就是培育市場主體,扶持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民”的觀念,切實將發展農產品深加工納入各級各部門的重要工作日程。 一是充分發揮規劃對產業發展的引導和指導作用,調動社會各界參與和支持農產品深加工業發展的積極性,開拓發展空間,創新發展機制。二是扎實推進規劃的組織實施。各部門在資金、技術、人才、政策、環境等多方面為農產品深加工業

發展創造條件,特別在落實扶持政策方面加大檢查和督辦力度,促進農產品深加工業的持續穩定發展。

(二)著力原料基地建設。一是把調整農業結構和發展農產品深加工業結合起來,按照區域化、專業化、標準化的發展思路,立足地方特色,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突出綠色有機無公害基地建設重點,以農產品深加工企業為龍頭,大力發展“一村一品”、產業基地,建立一批與加工企業相配套的原料基地。二是抓好農產品市場的建設,按照“統籌城鄉、區鎮對接”的思路,建立渠溝鎮農產品市場交易中心以及與其他市場相適應的農產品交易市場網絡。三是按照“民辦、民營、民受益”的原則,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推進示范社建設。四是建立區域性服務中心,加大農業科技推廣和應用力度,提高農產品加工原料的質量。五是進一步建立完善“企業+基地+農戶”的運行模式,積極推進土地流轉,鼓勵和支持企業自辦產業基地、企業與農戶聯辦基地和農戶之間聯辦基地,大力發展訂單生產,促進農產品深加工企業與農民建立起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聯結體,鞏固和完善現有農產品深加工企業運行模式,逐步建立起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和與基地連接機制,實現企業、農民互利共贏。

(三)著力品牌培育。一是加大農業品牌的創建和爭取力度。進一步加大綠色有機無公害食品品牌的申報認證工作力度,不斷增加全鎮農產品品牌數量。充分發揮全鎮已有農產品品牌的作用,現有的品牌有劉樓村的“保旺牌”鐵桿山藥、郭王牌“鐘王牌”食用菌、油坊村的“相渠牌”綠葉菜。二是加大對農產品品牌創建的獎勵。爭創省、

市名優品牌,擴大再生產爭創綠色有機無公害食品品牌進行以獎代補。三是完善質量安全體系,提高農產品品質。加強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檢測體系建設,逐步建立全過程動植物檢疫、農藥(獸藥)殘留檢測、環境質量監測和產品質量控制,確保加工業原料的質量安全。加強產品生產、儲運、銷售全過程的質量和衛生安全監督,嚴格執行質量和衛生標準。把推行農產品及其加工產品的質量標準與建設各類農產品加工基地結合起來,逐步建立標明農產品的產地、質量、標準的等級標識制度。

(四)著力招商引資。龍頭企業是產業化的引擎和核心。要通過招商引資加快市場主體培育,壯大現有企業實力,不斷推動全鎮農業龍頭企業壯實力、上水平。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公司成立十周年祝賀詞下一篇:公司的財務部工作職責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