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感動中國2007年觀后感

2023-06-30

第一篇:感動中國2007年觀后感

2007感動中國人物事跡

2007感動中國人物事跡,推薦詞和頒獎詞(資料來自央視網站,加以整理) 2008年02月17日 星期日 22:21 NO 1: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錢學森

事跡:他是浙江杭州人,1938年在美國獲博士學位,1950年開始爭取回歸祖國,受到美國政府迫害,歷經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國。1958年起,錢學森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制的技術領導職務,為中國火箭和導彈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

1965年,錢學森正式向國家提出報告和規劃,建議把人造衛星的研究計劃并列入國家任務。在實施人造衛星研制計劃中錢學森在許多關鍵技術問題的解決上貢獻了智慧。

錢學森對科學技術的重大貢獻是多方面的,他以總體、動力、制導、氣動力、結構、計算機、質量控制等領域的豐富知識,為組織領導新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的研究發展工作發揮了巨大作用,對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迅速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推薦詞集錦:感動中國推選委員閻肅,對錢學森老人這樣評價:大千宇宙 浩瀚長空,全納入赤子心胸。驚世兩彈 沖霄一星,盡凝鑄中華豪情,霜鬢不墜青云志。壽至期頤 回首望去,只付默默一笑中。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杜玉波,在推薦錢學森老人的時候這樣寫:輾轉回國,錢學森展現了中國科學家的硬勁;力學、噴氣推進、航天技術,錢學森展現了一位科學家在研究上的牛勁;東方紅衛星、神舟飛船、嫦娥奔月,錢學森給中國航天事業打了足夠的底勁;今天,這位中國航天之父所開拓的事業正闊步向前,沖勁十足!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陳章良,在推薦錢學森老人的時候這樣寫:他不僅以自己嚴謹和勤奮的科學態度在航天領域為人類的進步做出卓越的貢獻,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態度詮釋了一個科學家的人格本質。

頒獎詞:在他心里,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5年歸國路,10年兩彈成。開創祖國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荊斬棘,把智慧鍛造成階梯,留給后來的攀登者。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范。

NO 2:李劍英 英雄試飛員

事跡:李劍英,河南鄭州人,空軍上校軍銜,歷任飛行員、飛行中隊長、領航主任等職。

2006年11月14日,李劍英在完成訓練任務駕機返航途中,遭遇鴿群撞擊,發動機空中停車。此時,飛機高度194米,跳傘就能保住自己的生命。從鴿群撞擊點到飛機墜毀點2300米跑道延長線的兩側680米范圍內,分布7個自然村,居住著3500口人。當時飛機上還有800多公升航空油,120余發航空炮彈,1發火箭彈,還有易燃的氧氣瓶等物品,如果跳傘后的飛機失去控制,墜入村莊,后果不堪設想。16秒的時間內,為了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和國家財產,他先后三次放棄了跳傘逃生的機會,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迫降。迫降過程中,飛機受到高出地面水渠護坡阻擋,爆炸解體,李劍英同志壯烈犧牲。在16秒時間里,他用生命寫出了人民軍隊愛人民的優美贊歌。

李劍英曾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2006年12月6日,空軍黨委為他追記一等功,并追授“空軍功勛飛行人員”金質榮譽獎章。

推薦詞集錦: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陳小川,在推薦李劍英的時候這樣寫到:李劍英說過這樣的話:“老百姓對我們那么好,我們要常懷感恩之心。”正是軍人的沛然正氣與感恩之心,塑造了一位真正的英雄。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任衛新,對李劍英這樣評價:生為國生,榮為國榮,碧空長劍,英雄不死。永恒的十六秒,他用軍人的生命譜寫了熱愛人民熾烈的壯歌。

頒獎詞:煙籠大地,聲震藍天。星隕大地,魂歸長天,他有22年飛行生涯,可命運只給他16秒!他是一名軍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傾斜。飛機無法轉彎,他只能讓自己的生命改變航向。

NO 3:鐘期榮 胡鴻烈 香港教育界的傳奇夫妻

事跡:兩位均已89歲高齡,香港樹仁大學創辦人。1987年胡鴻烈獲委任為第六屆的全國政協委員。1993年第八屆開始,他連續兩屆獲委任為全國政協常委。

胡鴻烈及鐘期榮夫婦青年時代已經是民國司法外交界的青年才俊, 1953年兩人學成回香港后,一直是執業律師。因感于許多年輕人沒錢上大學,1971年他們自資創辦樹仁學院,犧牲了自己的青春和健康,為香港社會培養數以萬計的人才。

35年來,胡氏夫婦為學校拼盡心力,生活非常節儉。胡鴻烈更不惜以遲暮之年,回律師樓工作,出入法庭打官司,為學校大樓掙工程費。據估算,兩人創立樹仁學院,奉上畢生積蓄估計至少4至5億元。

1979年,胡博士獲邀回大陸,出席中國國慶三十周年紀念,獲鄧小平接見,成為第一位踏足內地的立法局議員,并在1987年獲委任為第六屆的全國政協委員。

推薦詞集錦:感動中國推選委員陳淮,對鐘期榮、胡鴻烈兩位老人這樣評價:作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作好事,始終不渝的作好事,把一件好事做到終生!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王曉暉,在推薦兩位老人的時候這樣寫:他們的信仰觀照了許多社會無力的角落,當我們每個人都去彌補社會缺位的時候,其實也彌補了更多缺位的人心。他們為百年樹人,更樹仁義于百年。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王振耀,在推薦兩位老人的時候這樣寫:我想到了中國的武訓。胡鐘夫婦本為青年才俊,意氣風發,但感于貧困學子,即拋家舍業,投身教育,一座樹仁學院就是一座豐碑,永遠感動中國。

頒獎詞: 賢者伉儷,本可錦衣玉食,卻偏偏散盡家產,一生奔波。為了學生,甘為駱駝。與人有益,牛馬也做。我們相信教育能改變社會,而他們為教育做出楷模。

NO 4: 孟祥斌 為救落水者犧牲的年輕軍人

事跡:男,28歲。第二炮兵某旅機要參謀。

2007年11月30日上午,孟祥斌帶著妻子葉慶華和女兒到市區購物。11時20分左右,在經過通濟橋時,一名輕生女青年從10余米高的橋上跳下,孟祥斌一邊沖向橋邊,一邊脫掉身上的衣服,不顧江水寒冷,跳水救人。

10分鐘后,前來救援的摩托艇漸漸靠近了他們,孟祥斌用盡最后一絲力氣將女青年托出水面,交到救援人員的手中,自己卻再次沉入水中。13時40分,被打撈起來的孟祥斌被送往醫院急救,但是卻沒能挽留住他年輕的生命。

12月4日,在孟祥斌的葬禮上,浙江金華市近3萬名群眾自發從四面八方趕到金華市殯儀館,為舍己救人的英雄孟祥斌送行。

孟祥斌1997年12月入伍,山東齊河人,愛學習、肯鉆研,曾當選第二炮兵工程學院第七次黨代會代表。

推薦詞集錦:感動中國推選委員彭長城,對孟祥斌這樣評價:我們常常無時無刻地追問自己人生的意義,也許意義不在于追問,而在于行動。而孟祥斌用縱身一躍放大了自己生命的價值。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紀寶成,在推薦孟祥斌的時候這樣寫到:真的仁者視他人的生命如自己的生命,真的勇者愿為他人的生命付出自己的生命。

頒獎詞:風蕭蕭,江水寒,壯士一去不復返。同樣是生命,同樣有親人,他用一次輝煌的隕落,挽回另外一個生命。別去問值還是不值,生命的價值從來不是用交換體現。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給我們一個溫暖的啟示。

NO 5:方永剛 把忠誠獻給最壯麗的事業

事跡: 男,44歲,中共黨員,海軍大連艦艇學院政治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研室教授。方永剛入伍20多年來,以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立足本職崗位,深入學習、積極傳播、模范踐行黨的創新理論,在黨的理論武裝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貢獻。

方永剛熱愛本職,兢兢業業,在軍校教員崗位上忠實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他把業余時間全部用在了刻苦學習和研究黨的創新理論上,正是憑著這種水滴石穿的精神,從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學發展觀,黨的創新理論每前進一步,他的學習研究就會跟進一步、深入一層,不斷推出研究成果。他先后出版16部政治理論專著,完成10項國家和軍隊重點科研項目,發表100多篇學術論文,榮獲全軍院校育才銀獎、全軍政治理論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

方永剛作為遼寧省國防教育講師團成員、大連市委講師團成員、沈陽軍區聯勤部客座教授,先后為部隊和地方黨政機關、社區、企事業、干休所、學校等單位作輔導報告1000多場,從軍隊到地方、從城市到鄉村、從北國的漠河邊防到南疆的海防哨卡,都留下他傳播創新理論的足跡,被官兵群眾譽為“平民教授”、“大眾學者”和“科普專家”。

2006年11月,被確診為晚期結腸癌的方永剛,仍然以頑強的毅力與病魔抗爭。他堅持從醫院回到學院,為學生上完最后兩節課,還躺在病床上完成了對3名研究生的學期教學和畢業論文寫作輔導任務。

方永剛真學、真信、真情宣傳、真誠實踐黨的創新理論,用生命的激情詮釋了一名軍校教員的敬業奉獻精神和高尚師德師風。

推薦詞集錦:感動中國推選委員陸小華,對方永剛這樣評價:有人說,理論是灰色的。他作為一個理論工作者,以他的實踐和人生告訴人們,理論是彩色的,生命之樹常青。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陳小川,在推薦方永剛是這樣寫到:他從古今中外的歷史中,思考中國的今天和未來,他是偉大理論的真誠播火者,他所傳播的理論和他的道德人品一起,贏得了青年一代。

頒獎詞:一個真正的戰士,在和平年代也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一個忠誠的戰士,在垂危的時候,不會忘記自己的使命,他是一位滿懷激情的理論家 ,更是敢于奉獻生命的實踐者。在信仰的戰場上,他把生命保持在沖鋒的姿態。

NO 6:李麗 湖南張海迪

事跡:女,45歲,衡陽人,1歲患小兒麻痹癥,童年從未站起來過;40歲時再遭厄運,車禍讓她下半身完全癱瘓,從此與輪椅為伴。

在多舛的命運里,她不僅沒有怨天尤人,還選擇了一條向社會傳播愛心之路。

她創辦了“李麗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網站“麗愛天空”,長期從事公益事業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先后義務深入省內外100多個學校、企業、社區、監獄開辦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講座,聽眾達10萬余人次;幫助近百名厭學孩子重返校園、數十名中學生戒除網癮,為近萬名學生樹立自信。4年多時間里,她的善行使得20多萬人獲得心靈的洗禮。她還成了很多服刑人員的“偶像”,被人們譽為“感恩天使”、“湖南的張海迪”、“中國的海倫•凱勒”。

推薦詞集錦:感動中國推選委員王振耀,對李麗這樣評價:我們從李麗的事跡中感到了愛的力量。李麗也證明這樣一點,一個人無論多么平凡,無論多么孱弱,只要孜孜不倦,奉獻愛心,就一定能夠促成社會的良好道德風尚的廣大。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于丹,在推薦李麗的時候這樣寫:孱弱的身體,強大的心靈,這個座標對太多健康的軀體是一個提示,讓我們更多自省,看到真誠與善良的心靈力量是無邊的。

頒獎詞:殘疾打不垮、貧困磨不壞、災難撞不倒,堅強和她的生命一起成長。身體被命運拋棄,心靈卻唱出強者的歌。五年時間,溫暖八萬個冰冷的心靈,接受、回報、延伸,她用輪椅為愛心畫出最美的軌跡。

NO 7:閔恩澤 2007年國家科學技術大獎獲得者

事跡:男,84歲。石油化工催化劑專家,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煉油催化應用科學奠基人。2008年1月,經國務院批準,他成為200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兩位獲獎人之一。

閔恩澤1955年在美國學成后沖破重重阻礙回國。60年代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為中國自主開發了微球硅鋁裂化催化劑,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滿足了國家的急需,為我國煉油催化劑制造技術奠定了基礎。70年代,在特殊的政治條件下,他沒有忘記科研工作,領導了多種催化劑等的研制和開發,也均投入生產和應用,使我國煉油催化劑迎頭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實現了我國煉油催化劑跨越式發展。

1980年以后,他指導開展己內酰胺磁穩定床加氫研究,使我國裂化催化劑生產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滿足了我國煉油工業的發展和油品升級換代的需要。

閔恩澤院士是德高望重的著名專家,為我國石油化工工業培養了大批科技人才,凝聚了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團隊,近年來,他進入綠色化學的研究領域,把催化劑科學技術擴展到了應用于生物質資源的加工利用。2001年起,他指導的生物柴油生產和應用的研究已經取得長足進展。

從60年代,閔恩澤已經多種疾病纏身,并被發現有肺癌,切除兩片肺葉和一根肋骨。但是他沒有放棄中國的石油催化事業,一直堅持工作并不斷取得突破進展,至今仍工作在科研第一線。

推薦詞集錦:感動中國推選委員陸小華,對閔恩澤這樣評價:歸國五十多年,奠基中國煉油催化應用科學,以知識報效國家,一生成果難數,開發生物柴油推動綠色化工,憑貢獻樂享人生。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任衛新,在推薦閔恩澤的時候這樣寫:青春投學,愛國有志;耄耋赤子,報國有恒。成就卓著,貢獻卓絕,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頒獎詞:在國家需要的時候,他站出來!燃燒自己,照亮能源產業。把創新當成快樂,讓混沌變得清澈,他為中國制造了催化劑。點石成金,引領變化,永不失活,他就是中國科學的催化劑!

NO 8: 陳曉蘭 堅守醫德無私無畏醫生

事跡:陳曉蘭,女,55歲,原上海一家地段醫院的理療科醫生。近年來,陳曉蘭一直從事醫療器械行業打假,被她揭露的各種醫療器械達20多種,其中8種假劣醫療器械被查處,因此被央視評為2006年度“3•15質量先鋒” 。

在她與假劣醫療器械10年的斗爭中,為了取得一手證據,她曾假扮病人,冒著危險 “以身試針”。在她的推動下,國家專門多次下發文件,取締和查處了七種一度使用很廣的偽劣醫療器械和治療方法,曾受到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的肯定和獎勵。

目前,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已經正式聘請她為“食品藥品安全社會監督員”。

推薦詞集錦:感動中國推選委員彭長城,對陳曉蘭這樣評價:她只是一個弱女子,卻挑起了維護醫療環境純潔的大任,屢遭報復,陷入困窘,依然堅持,無怨無悔,最終推動主管部門出臺多個法規性文件。她所作的對得起作為一位醫生的良知。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于丹,在推薦陳曉蘭的時候這樣寫到:一個弱婦女子冒著生命危險揭露行業潛規則,她代表了這個社會核心價值的方向。

頒獎詞:雖千萬人,吾往矣!曾經艱難險阻,她十年不輟,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對生命負責,在這個神圣的崗位上,良心遠比技巧重要的多。她是一位醫生,治療疾病,也讓這個行業更純潔。

NO 9:謝延信 細心侍奉亡妻家人33年

事跡: 男,55歲,河南焦作煤業(集團)鑫珠春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機電科工人。

1973年,劉延信與同村姑娘謝蘭娥喜結良緣,第二年7月,謝蘭娥去世前,囑咐丈夫要好好照顧自己的爹媽和智障兄弟。此后,劉延信付出了33年的忠貞與孝心,成就了一個大孝至愛、感天動地的謝延信(劉延信后改姓為謝)。

1979年岳父患重度腦中風,再也沒有站起來。一老,一癱,一傻,一幼,家庭的重擔全部壓在了謝延信的肩上。

謝延信老了,病倒了,但他的意志沒有垮、孝心沒有變、責任沒有失、良心沒有丟。他隱藏起最沉重的哀愁,擔負起讓希望生生不息的重任。

推薦詞集錦: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杜玉波,對謝延信這樣評價:這個人對愛情忠貞,對老人孝順。謝延信,人如其名,信守一生。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陳淮,在推薦謝延信的時候這樣寫到:家庭是什么,是人世間最可信賴的社會細胞。謝延信作到的不僅僅是孝,這是對家庭親人的忠誠,我們這個社會需要的就是這種忠誠。

頒獎詞: 當命運的暴風雨襲來時,他橫豎不說一句話,生活的重擔壓在肩膀上,他的頭卻從沒有低下!用33年辛勞,延展愛心,信守承諾。他就像是一匹老馬,沒有馳騁千里,卻一步一步地到達了善良的峰頂。

NO 10:羅映珍 700個日夜喚醒沉睡愛人

事跡:女,27歲,中共黨員,從1998年9月起在云南省臨滄市永德縣小勐統鎮計生服務所工作。

羅映珍的丈夫羅金勇是云南省永德縣公安局民警。作為一名警察的妻子,羅映珍模范遵守社會公德,積極弘揚家庭美德,不但熱心本職工作,而且熱愛公安事業、關心支持緝毒工作。多年來,她以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當代女性的奉獻之歌、正氣之歌、愛心之歌。

2005年10月1日,羅金勇與妻子羅映珍回家探望父母,途中羅金勇臨危不懼與3名毒販進行了殊死搏斗,因寡不敵眾身受重傷,成了"植物人"。從那以后,羅映珍肩負起了照顧丈夫的責任,不離不棄,精心呵護,無怨無悔。羅金勇在醫院接受治療期間,羅映珍在醫院附近租了一套房子,省吃儉用,每天全身心地守候在丈夫身旁,和丈夫說話,并含淚寫下了600多篇愛的日記,用日記呼喚著丈夫意識深處的覺醒。

現在,羅金勇已從深度昏迷的植物人狀態中蘇醒過來,能眨眼,能開口講"你好"、"是"、"累了"等幾個簡單的字,并在特殊的體位下能喝水。見證了這個奇跡的人們都說,是羅映珍的堅持和愛,喚醒了沉睡的丈夫。

2006年,她被評選為感動云南十大人物。2007年,全國婦聯、云南省婦聯分別授予羅映珍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臨滄市公安局還授予羅映珍二級警司警銜。羅金勇及其妻子羅映珍的先進事跡經全國各大新聞媒體宣傳報道后,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社會各界紛紛伸出關愛和援助之手,積極支持好警嫂羅映珍。

推薦詞集錦:感動中國推選委員劉姝威,對羅映珍這樣評價:誰說久病床前無賢妻?羅映珍用行動告訴我們:愛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王曉暉,在推薦羅映珍的時候這樣寫:苦難磨勵愛情的堅強,愛情總因苦難而顯光芒。她不僅喚醒了丈夫,也喚醒了許多人在這紛雜時代中對內心情感最深處的拷問。

頒獎詞: 把愛人從沉睡中喚醒,是生命的奇跡,還是心靈的力量?她用一個傳統中國女人最樸素的方法詮釋了對愛人不離不棄的忠貞。甜蜜不是愛情的標尺,艱難才能映照愛情的珍貴。 感動中國特別獎:嫦娥一號研發團隊

事跡: 我國首顆繞月探測衛星嫦娥一號取得圓滿成功,這是我國科技自主創新取得的標志性成果,是中華民族在攀登科技高峰征程上實現的又一個重大的跨越。在這項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航天工程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嫦娥一號”衛星研制團隊平均年齡不到30歲。

更難能可貴的是,在這宏大的系統工程中,所有的一切都是利用中國自己的技術、自己的產品、自己的設計、自己的條件完成的。“嫦娥一號”,是完全的“中國制造”!

感動中國評委對于嫦娥團隊的評價語

這是一支年輕的隊伍,平均年齡僅30歲。副總指揮34歲,副總設計師37歲,總體主任設計師36歲。這是一群航天才俊,為達到“精確變軌,繞月飛行,首飛成功,一年壽命”的探測工程目標,他們針對月球探測衛星的新特點,集思廣益開拓進取,短短三年多來先后攻克了軌道設計、月食問題、數傳定向天線研制、衛星熱設計、導航與控制分系統設計、測控數傳分系統設計、紫外月球敏感器、數管分系統設計等一系列技術難題,拿下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這是一只高度團結的隊伍,統一決心、統一意志、統一目標和統一行動。這是一支不負眾望的團隊,11月7日,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當嫦娥一號衛星以超出設計預期的精準度進入環月工作軌道的那一刻,舉國歡慶、全民振奮。中國人千年奔月的愿望終于夢想成真。“我們期盼成功,因為你們的衛星打多高,我們的頭就能昂多高”。中國航天人再一次以自己的心血和汗水雄辯地向世人昭示,中國人民有志氣、有信心、有能力在攀登現代科技高峰的征途上不斷譜寫新的華章。中華民族完全能夠屹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

推薦詞集錦:最崇敬他們,創造驚天動地的偉業

最熱愛他們,平均年齡不到三十歲

大江后浪推前浪,

豐田新穗趕舊穗。

好日月,好社會,崛起振興

靠的就是這新一輩

(閻肅)

少年壯志當拿云。一個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團隊,十年磨一劍,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來的飛天之夢。從此,仰望星空,嫦娥不再寂寞;環顧宇宙,驕傲在心中蕩漾。輝輝中華,泱泱大國,開始展示一個文明古國應有的大氣與輝煌。(陳章良)

嫦娥是中國美麗的傳說,嫦娥一號是中國強大的現實。神話成真的設計者們飛揚著青春,飛揚著激情,飛揚著智慧,飛揚著報國志,飛揚著強國夢。70后、80后們證明他們已經接過承載著中華復興使命的接力棒,以超越前人的速度雄心大展,劍指未來。嫦娥一號是中國航天科技創新的轉折點,更是中國航天人完成代際交接的里程碑。(王曉暉)

一個千古不變的奔月夢想,幾代中華兒女的不懈追求,時間推移到公元2007年,嫦娥飛起,一個民族的心也一起飛騰。壯哉嫦娥,圓我中華千年飛天夢想;壯哉中華,崛起神州,飛騰世界。(紀寶成)

中國人對于奔月的夢想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但是,真正將這一夢想變為現實的,是當代的航天功臣們。他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中國人插上了飛天的翅膀!(劉姝威)

他們同舟共濟,眾志成城的團結合作,是“嫦娥”成功奔月的強大動力;他們知難而進,百折不撓,求真務實,科學嚴謹的工作作風讓嫦娥的舞姿如此精準完美;他們“一切為了祖國,一切為了成功”的航天精神永恒地鐫刻在浩瀚無垠的太空。(杜玉波)

第二篇:16年感動中國觀后感

16年感動中國觀后感

今天,我觀看了“XX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我看了之后,心里深受感動。

在今年的感動中國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支月英。

支月英是江西省宜春市奉新縣澡下鎮白洋教學點教師。1980年,江西省奉新縣邊遠山村教師奇缺,時年只有十九歲的南昌市進賢縣姑娘支月英不顧家人反對,遠離家鄉,只身來到離家兩百多公里,離鄉鎮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學,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師。36年來支月英堅守在偏遠的山村講臺,從“支姐姐”到“支媽媽”,教育了大山深處的兩代人。

感動中國評選委員會給支月英的頒獎詞是:你跋涉了許多路,總是圍繞著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給孩子們的都是甜。堅守才有希望,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絢爛了兩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辮。

我看完后,心里有說不出的感動,以及對這些偉大人物的敬佩。如果沒有這些默默為社會奉獻的人,如果沒有這些舍己為人的人,如果沒有這些不求自身幸福,只求他人幸福的人,我們的社會將沒有了生機,沒有了希望。這些偉大的人,我敬佩你們!我要學習他們樂于助人、無私奉獻的精神。

16年感動中國觀后感

難得今天晚上看了感動中國,因為這個節目每年只會播出一次。每年的這個節目我都會看,那些杰出的人物有太多的地方值得我們去學習,今年的感動中國也很感人,從朱亞光到楊善洲再到阿里木,他們的點點滴滴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看到胡忠,謝曉君夫妻二人拋棄一切帶著孩子來到偏遠的福利院,我們有誰能夠做到,是他們告訴孤兒:雖然我們是無依無靠的,但我們是腳踩在地上的人。是他們讓孤兒有了家的溫暖。讓我們由衷的對他們表示敬意和贊美。我相信這就是愛和信念的支持吧!醫者專家吳孟超更是醫者仁心,用行動用仁愛感動著世人。而和我們同樣年歲的劉偉-無臂鋼琴師,他用事實告訴我們:努力就會有結果,只要你邁出第一步,邁出你自己,就邁向了成功。人民公仆楊善洲在晚年退休后毅然決然回到云南老家去

種樹,是他用60歲以后的生命建成了上千畝的綠色王國。

張平宜,一個臺灣的富家女,沒有人會相信她在老營盤這個麻風病貫行病區扎了根。她用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來幫助這些連小學都沒有畢業的孩子們,也告訴了我們要學會感恩珍惜一切。最美媽媽吳菊萍用自己的雙手挽救了一個生命,善良是人的本能,我們拒絕袖手旁觀。

看到一個一個楷模的所作所為,讓我們有了前進的動力,更是我們學習的典范。讓我們大家爭做白芳禮,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白芳禮們會出現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 16年感動中國觀后感

生活處處都有感動,也許那感動與世長存,也許那感動只是一瞬間,或者那感動是平凡的小事。感動帶給人們一次次心靈的深觸?!陡袆又袊穾Ыo我們一次感動的饕餮盛宴。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感觸最深的是陶艷波母親。她那一抹感動深深觸及了每一個人的心靈……

陶艷波只是一個平平凡凡的母親,她本應該和丈夫兒子幸福安康的度過下半生,然而,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她的兒子被查出先天性的失聰,這給還沉浸在幸福中的陶艷波一次沉重的打擊。但是,她沒有放棄自己的兒子,她堅信,她的兒子一定能開創輝煌。于是,她每天跟兒子一起上學,成了兒子一生的同桌。小學,初中,高中,乃至大學……陶艷波辭掉了工作,就這么,好像回到了那個時代。陶艷波每天做隨堂筆記,遇到聽不懂,不理解的題便追著老師,一直追到了辦公室,請求老師給她再次講解一遍。晚上,陶艷波便細心地翻開筆記,給兒子講題,有時甚至要講好幾次才能讓兒子聽懂。三十多歲的她,鬢發已經泛白,皺紋悄然爬上了她的臉頰。因為過度的操勞,導致陶艷波的秀發變得脆弱,最后一塊塊的脫落,使得陶艷波不得不戴上假發。身體也未老先衰?,F在,兒子在她的堅持之下,不負眾望,考上了一所好大學。

陶艷波,她只是一個母親,卻有如此強大的毅力,也是因為愛子心切。為了自己的兒子,她哪怕放棄一切,放棄了容顏,健康。就手把青春埋葬在這里,但是陶艷波認為是值得的。她不問前方是否如履薄冰,是否將她百般摧殘,她所顧慮的,所希望的,就是兒子將來的幸福與健康。他的四周寂靜下來,你的心完全沉沒。除了母愛你一無所有,但也要橫下心和命運爭奪。十六年陪讀,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讓他聽見這世界的輕盈,也聽見無聲的愛。

我們的母親也許沒有這么讓人感動,我們自己也許也不會那么命運多舛。但是請不要忘記,感動不需要轟轟烈烈,驚天動地,也許是生活中積累的一點點小事開始,那一抹感動,雖然清淡,但在紙上一點點積累起來,也是濃厚的。

第三篇:感動中國2007人物簡介

關于《感動中國2007人物評選》的匯報

《感動中國》2007人物評選獲獎人:

1.錢學森 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

2.閔恩澤 國家科學技術大獎獲得者

3.謝延信 細心侍奉亡妻家人33年

4.鐘期榮、胡鴻烈 香港教育界的傳奇夫妻

5.陳曉蘭 堅守醫德無私無畏醫生

6.羅映珍 700個日夜喚醒沉睡愛人

7.李 麗 身殘志堅的湖南張海迪

8.李劍英 英雄試飛員

9.孟祥斌 為救落水者犧牲的年輕軍人

10.方永剛 把忠誠獻給最壯麗的事業

集體獎:

特別致敬:“嫦娥一號”研制開發團隊

1.錢學森 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

浙江杭州人,1938年在美國獲博士學位,1950年開始爭取回歸祖國,受到美國政府迫害,歷經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國。1958年起,錢學森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制的技術領導職務,為中國火箭和導彈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

1965年,錢學森正式向國家提出報告和規劃,建議把人造衛星的研究計劃并列入國家任務。在實施人造衛星研制計劃中錢學森在許多關鍵技術問題的解決上貢獻了智慧。

錢學森對科學技術的重大貢獻是多方面的,他以總體、動力、制導、氣動力、結構、計算機、質量控制等領域的豐富知識,為組織領導新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的研究發展工作發揮了巨大作用,對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迅速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2. 閔恩澤 2007年國家科學技術大獎獲得者

男,84歲。石油化工催化劑專家,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煉油催化應用科學奠基人。2008年1月,經國務院批準,他成為2007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兩位獲獎人之一。

閔恩澤1955年在美國學成后沖破重重阻礙回國。60年代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為中國自主開發了微球硅鋁裂化催化劑,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滿足了國家的急需,為我國煉油催化劑制造技術奠定了基礎。70年代,在特殊的政治條件下,他沒有忘記科研工作,領導了多種催化劑等的研制和開發,也均投入生產和應用,使我國煉油催化劑迎頭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實現了我國煉油催化劑跨越式發展。

1980年以后,他指導開展己內酰胺磁穩定床加氫研究,使我國裂化催化劑生產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滿足了我國煉油工業的發展和油品升級換代的需要。

閔恩澤院士是德高望重的著名專家,為我國石油化工工業培養了大批科技人才,凝聚了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團隊,近年來,他進入綠色化學的研究領域,把催化劑科學技術擴展到了應用于生物質資源的加工利用。2001年起,他指導的生物柴油生產和應用的研究已經取得長足進展。

從60年代,閔恩澤已經多種疾病纏身,并被發現有肺癌,切除兩片肺葉和一根肋骨。但是他沒有放棄中國的石油催化事業,一直堅持工作并不斷取得突破進展,至今仍工作在科研第一線。

3.謝延信 細心侍奉亡妻家人33年

男,55歲,河南焦作煤業(集團)鑫珠春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機電科工人。

1973年,劉延信與同村姑娘謝蘭娥喜結良緣,第二年7月,謝蘭娥去世前,囑咐丈夫要好好照顧自己的爹媽和智障兄弟。此后,劉延信付出了33年的忠貞與孝心,成就了一個大孝至愛、感天動地的謝延信(劉延信后改姓為謝)。

1979年岳父患重度腦中風,再也沒有站起來。一老,一癱,一傻,一幼,家庭的重擔全部壓在了謝延信的肩上。

謝延信老了,病倒了,但他的意志沒有垮、孝心沒有變、責任沒有失、良心沒有丟。他隱藏起最沉重的哀愁,擔負起讓希望生生不息的重任。

4.鐘期榮 胡鴻烈 香港教育界的傳奇夫妻

兩位均已89歲高齡,香港樹仁大學創辦人。1987年胡鴻烈獲委任為第六屆的全國政協委員。1993年第八屆開始,他連續兩屆獲委任為全國政協常委。

胡鴻烈及鐘期榮夫婦青年時代已經是民國司法外交界的青年才俊, 1953年兩人學成回香港后,一直是執業律師。因感于許多年輕人沒錢上大學,1971年他們自資創辦樹仁學院,犧牲了自己的青春和健康,為香港社會培養數以萬計的人才。

35年來,胡氏夫婦為學校拼盡心力,生活非常節儉。胡鴻烈更不惜以遲暮之年,回律師樓工作,出入法庭打官司,為學校大樓掙工程費。據估算,兩人創立樹仁學院,奉上畢生積蓄估計至少4至5億元。

1979年,胡博士獲邀回大陸,出席中國國慶三十周年紀念,獲鄧小平接見,成為第一位踏足內地的立法局議員,并在1987年獲委任為第六屆的全國政協委員。

5.陳曉蘭 堅守醫德無私無畏醫生

陳曉蘭,女,55歲,原上海一家地段醫院的理療科醫生。近年來,陳曉蘭一直從事醫療器械行業打假,被她揭露的各種醫療器械達20多種,其中8種假劣醫療器械被查處,因此被央視評為2006“3·15質量先鋒” 。

在她與假劣醫療器械10年的斗爭中,為了取得一手證據,她曾假扮病人,冒著危險 “以身試針”。在她的推動下,國家專門多次下發文件,取締和查處了七種一度使用很廣的偽劣醫療器械和治療方法,曾受到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的肯定和獎勵。

目前,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已經正式聘請她為“食品藥品安全社會監督員”。

6.羅映珍

女,27歲,中共黨員,從1998年9月起在云南省臨滄市永德縣小勐統鎮計生服務所工作。

羅映珍的丈夫羅金勇是云南省永德縣公安局民警。作為一名警察的妻子,羅映珍模范遵守社會公德,積極弘揚家庭美德,不但熱心本職工作,而且熱愛公安事業、關心支持緝毒工作。多年來,她以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當代女性的奉獻之歌、正氣之歌、愛心之歌。 2005年10月1日,羅金勇與妻子羅映珍回家探望父母,途中羅金勇臨危不懼與3名毒販進行了殊死搏斗,因寡不敵眾身受重傷,成了"植物人"。從那以后,羅映珍肩負起了照顧丈夫的責任,不離不棄,精心呵護,無怨無悔。羅金勇在醫院接受治療期間,羅映珍在醫院附近租了一套房子,省吃儉用,每天全身心地守候在丈夫身旁,和丈夫說話,并含淚寫下了600多篇愛的日記,用日記呼喚著丈夫意識深處的覺醒。

現在,羅金勇已從深度昏迷的植物人狀態中蘇醒過來,能眨眼,能開口講"你好"、"是"、"累了"等幾個簡單的字,并在特殊的體位下能喝水。見證了這個奇跡的人們都說,是羅映珍的堅持和愛,喚醒了沉睡的丈夫。

2006年,她被評選為感動云南十大人物。2007年,全國婦聯、云南省婦聯分別授予羅映珍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臨滄市公安局還授予羅映珍二級警司警銜。羅金勇及其妻子羅映珍的先進事跡經全國各大新聞媒體宣傳報道后,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社會各界紛紛伸出關愛和援助之手,積極支持好警嫂羅映珍。

7.李麗 湖南張海迪

女,45歲,衡陽人,1歲患小兒麻痹癥,童年從未站起來過;40歲時再遭厄運,車禍讓她下半身完全癱瘓,從此與輪椅為伴。

在多舛的命運里,她不僅沒有怨天尤人,還選擇了一條向社會傳播愛心之路。

她創辦了“李麗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網站“麗愛天空”,長期從事公益事業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先后義務深入省內外100多個學校、企業、社區、監獄開辦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講座,聽眾達10萬余人次;幫助近百名厭學孩子重返校園、數十名中學生戒除網癮,為近萬名學生樹立自信。4年多時間里,她的善行使得20多萬人獲得心靈的洗禮。她還成了很多服刑人員的“偶像”,被人們譽為“感恩天使”、“湖南的張海迪”、“中國的海倫·凱勒”。

8.李劍英 英雄試飛員

李劍英,河南鄭州人,空軍上校軍銜,歷任飛行員、飛行中隊長、領航主任等職。

2006年11月14日,李劍英在完成訓練任務駕機返航途中,遭遇鴿群撞擊,發動機空中停車。此時,飛機高度194米,跳傘就能保住自己的生命。從鴿群撞擊點到飛機墜毀點2300米跑道延長線的兩側680米范圍內,分布7個自然村,居住著3500口人。當時飛機上還有800多公升航空油,120余發航空炮彈,1發火箭彈,還有易燃的氧氣瓶等物品,如果跳傘后的飛機失去控制,墜入村莊,后果不堪設想。16秒的時間內,為了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和國家財產,他先后三次放棄了跳傘逃生的機會,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迫降。迫降過程中,飛機受到高出地面水渠護坡阻擋,爆炸解體,李劍英同志壯烈犧牲。在16秒時間里,他用生命寫出了人民軍隊愛人民的優美贊歌。

李劍英曾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2006年12月6日,空軍黨委為他追記一等功,并追授“空軍功勛飛行人員”金質榮譽獎章。

9.孟祥斌 為救落水者犧牲的年輕軍人 男,28歲。第二炮兵某旅機要參謀。

2007年11月30日上午,孟祥斌帶著妻子葉慶華和女兒到市區購物。11時20分左右,在經過通濟橋時,一名輕生女青年從10余米高的橋上跳下,孟祥斌一邊沖向橋邊,一邊脫掉身上的衣服,不顧江水寒冷,跳水救人。

10分鐘后,前來救援的摩托艇漸漸靠近了他們,孟祥斌用盡最后一絲力氣將女青年托出水面,交到救援人員的手中,自己卻再次沉入水中。13時40分,被打撈起來的孟祥斌被送往醫院急救,但是卻沒能挽留住他年輕的生命。

12月4日,在孟祥斌的葬禮上,浙江金華市近3萬名群眾自發從四面八方趕到金華市殯儀館,為舍己救人的英雄孟祥斌送行。

孟祥斌1997年12月入伍,山東齊河人,愛學習、肯鉆研,曾當選第二炮兵工程學院第七次黨代會代表。

10.方永剛 把忠誠獻給最壯麗的事業

男,44歲,中共黨員,海軍大連艦艇學院政治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研室教授。方永剛入伍20多年來,以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立足本職崗位,深入學習、積極傳播、模范踐行黨的創新理論,在黨的理論武裝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貢獻。

方永剛熱愛本職,兢兢業業,在軍校教員崗位上忠實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他把業余時間全部用在了刻苦學習和研究黨的創新理論上,正是憑著這種水滴石穿的精神,從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學發展觀,黨的創新理論每前進一步,他的學習研究就會跟進一步、深入一層,不斷推出研究成果。他先后出版16部政治理論專著,完成10項國家和軍隊重點科研項目,發表100多篇學術論文,榮獲全軍院校育才銀獎、全軍政治理論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

方永剛作為遼寧省國防教育講師團成員、大連市委講師團成員、沈陽軍區聯勤部客座教授,先后為部隊和地方黨政機關、社區、企事業、干休所、學校等單位作輔導報告1000多場,從軍隊到地方、從城市到鄉村、從北國的漠河邊防到南疆的海防哨卡,都留下他傳播創新理論的足跡,被官兵群眾譽為“平民教授”、“大眾學者”和“科普專家”。

2006年11月,被確診為晚期結腸癌的方永剛,仍然以頑強的毅力與病魔抗爭。他堅持從醫院回到學院,為學生上完最后兩節課,還躺在病床上完成了對3名研究生的學期教學和畢業論文寫作輔導任務。

方永剛真學、真信、真情宣傳、真誠實踐黨的創新理論,用生命的激情詮釋了一名軍校教員的敬業奉獻精神和高尚師德師風。

11.群體 嫦娥一號研發團隊

我國首顆繞月探測衛星嫦娥一號取得圓滿成功,這是我國科技自主創新取得的標志性成果,是中華民族在攀登科技高峰征程上實現的又一個重大的跨越。在這項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航天工程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嫦娥一號”衛星研制團隊平均年齡不到30歲。

更難能可貴的是,在這宏大的系統工程中,所有的一切都是利用中國自己的技術、自己的產品、自己的設計、自己的條件完成的。“嫦娥一號”,是完全的“中國制造”!

第四篇:2021年央視《感動中國》觀后感心得

在我們的身邊,總有這樣一群人,時刻把人民群眾和國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即便是付出生命也無所畏懼,他們的這種無私奉獻,為事業鞠躬盡瘁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那么你知道2021年央視《感動中國》該怎么寫嗎?為了方便大家,一起來看看吧!下面給大家分享關于2021年央視《感動中國》觀后感心得范文大全【5篇】,歡迎閱讀!

2021年央視《感動中國》觀后感【篇一】

“感動你我,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才永恒……!”這一首炙膾人心的歌曲在下午放學時再次回蕩在我的耳邊,不禁令我想起了在星期天晚上所播放的感動中國看完這一部影片后,不禁令我充滿無遐的聯想,在我的心中有著千絲萬縷的感想與體會。

還記得獲獎的人分別有:勇于救助生命的魏青剛、堅持助學的叢飛、勇于為國奉獻的黃伯云、為人們降服務的李春燕、自強自立的洪戰輝、信守承諾的陳健、殘疾而不自卑邰麗華、為國鞠躬盡瘁的楊業功、郵遞員楷模的王順友、為國奉獻的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還有青藏鐵路的建設者們……他們的事跡帶給人們感人至深的心靈沖擊,展示了中華民族樸素而真摯的人性之美。

保家衛國,為國家鞠躬盡瘁的楊業功讓我受益匪淺,盡管他已經離開了我們,到達了遙遠的天堂,但他的事跡與他那光輝英勇的形像將會永遠烙印我的心中,永不遺忘,他是中國軍人的楷模,他為了工作廢寢忘餐,為了工作日夜奔波,為了工作而勞心勞力,他對國家的心血比他的家庭重要多得很,就連在逝世的前一刻,他仍然惦記他的工作,惦記著他曾經無私奉獻過的國家,他是人性中一束束光輝,令我們有這樣的一個司令而自豪。在短短的兩個小時內,足以令我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這是一個最美好的時光,令我的心海如巨浪般澎湃,滔滔不絕,一直在我的耳邊回蕩著,回蕩著……

在這此獲獎者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殘疾藝術家邰麗華,邰麗華2歲時因高燒而成了聾啞人,失去了一個美好的童年,在我們局外人看來是很悲慘,但邰麗華卻度過了這些難關,從不幸的沉淵到藝術的頂峰。她每天辛苦地練習,強迫自己去練,付出了比別人多幾十倍的努力與心血來完成自己理想,她以實際的行動與相對的能力打破了人們對她的可憐與同情,讓群眾對她刮目相看,向他們證明了殘疾人的能力,展現了盡管有缺陷的生命的蓬勃,顯示出一種高尚的品質,向我們表達出了心靈至美與震撼,讓我們感受到了沒有語言的美與魅力,散發出從失中刺眼,令人崇敬的光輝。

2021年央視《感動中國》觀后感【篇二】

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昨晚落下了帷幕。這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讓我們感動,令我們震撼,一個個感人的事跡敲擊著我們心靈最深和最柔軟處,發出動人的感動之聲?!陡袆又袊?,它使許多人熱淚盈眶,它譜寫了真、善、美的樂章。我相信,只要看了《感動中國》,每個人都會有所感悟。2020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候選人之一萬其珍一家,他們的故事使我感動。

看完黃文秀的視頻,我感慨萬分,她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短暫的一生,為老百姓做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踐行了一位共產黨員對黨和人民的莊嚴承諾。鏗鏘誓言猶在耳,壯志未酬淚滿巾。文秀走了,帶著百坭村的扶貧重任和群眾的脫貧愿望、帶著她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群眾的無限深情,匆匆離去。在她短暫的生命里,用青春書寫韶華印記,以信仰鋪設腳下芬芳。雖然她走了,但她永遠活在我們的心里。她用生命照亮的扶貧路,也將激勵著千千萬萬扶貧干部不懈奮斗,繼續前行!作為一名中共黨員,黃文秀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學習。在今后的支教之路上我將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為祖國奉獻自我的青春力量。

黃文秀同志勇挑重擔,體現了共產黨員的初心和本色,我們要學習她身上可貴的精神,努力學習、勤于實踐、不懈奮斗,肩負起新時代賦予的責任和使命,讓青春在為祖國為人民奉獻中煥發出絢麗的光彩!

外國語學院劉明晟同學表示,今天學習了黃文秀同志的先進事跡,讓我極為感動且備受鼓舞。在此向扶貧先鋒致敬,向第一書記致敬。作為一名青年黨員,投身西部熱土,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的地方去,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貢獻一份力量是我的理想和愿望。愿加入西部計劃,同志愿者們攜手共進,以前仆后繼、一往無前的毅力和決心,助力黨和國家打贏脫貧攻堅戰,服務社會,報效祖國,扎根西部,融入基層,深入脫貧攻堅戰主戰場,以為人民謀幸福為己任,初心不改,努力奮斗,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做好扶貧工作,讓國家放心、人民幸福,是所有西部計劃志愿者的追求和目標。我也會在實踐中不斷堅定理想信念,腳踏實地,虛心學習,以飽滿的精神面貌和扎實的工作能力貢獻青春力量。

湖北省建始縣三里鄉大沙河村農民黨員萬其珍一家,四代堅持在河邊為村民義務擺渡,方便了附近兩個縣市、四個鄉數以萬計村民的農耕和出行?,F年69歲的萬其珍是第三代義渡傳人,每天在大沙河上來回擺渡數十趟,已經堅持了16年,并帶動兒子、孫子義渡。

用他們的話說,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輩子做好事就不那么容易了!那需要毅力,需要忍受很多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這就是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善良,正直,樂于助人,堅強,奉獻,吃苦耐勞!我要凈化自己的靈魂,向他們學習!在有生之年,為大家,為社會多做好事,作善事,做一輩子的好人!

2021年央視《感動中國》觀后感【篇三】

鮑峰,是馬鞍山師專的一名思政課教師,同時也是和縣人。在他的同學當中,有幾位是葉連平老師門下畢業的學生,因此很早以前,他就從同學處聽說過關于葉連平老師的先進事跡。幾年前,有一次學校請葉老來校給青年教師作報告,鮑峰也第一次當面聆聽了葉連平老師的講述,知道了他更多的生平故事,為之感動。

鮑峰認為,葉老既是他的鄉中先賢,也是他的同行前輩。學習葉老敬業樂業和奉獻精神,自是應有之義。“葉老在平凡的崗位上,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詮釋了大愛無疆、崇德向善的師德,葉老是我們和縣人的驕傲,也是我們年輕教師學習的榜樣和楷模。”鮑峰表示,葉老關心留守兒童的學業成長和身心健康,自費成立“留守未成年人之家”,把孩子們聚攏起來,無償施教。又把有限的收入掰成幾瓣花,組織學生出外學習參觀,擴大視野,甚至自費發放獎學金,鼓勵孩子們的每一個進步。傾其所有,以個人之力,先后培養輔導千余學生。

“沒有仁愛精神,是難以做到這樣的傾情付出,更別說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鮑峰說。

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鮑峰認為,他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仁愛精神不可或缺,放下身段接觸學生,了解學生,關注他們學習生活情感需要,如此才能贏得學生家長的信任,教學之中也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鮑峰還認為,葉老的精神還表現在淡泊名利的奉獻精神。“教師不僅僅是個職業,更是學生靈魂的引路人。”鮑峰說,“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為學生的人生‘扣好第一??圩?rsquo;,指引他們走好人生的路,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們要有這樣的覺悟,好在有葉老為我們做了榜樣。”

提及對自身的未來規劃,鮑峰表示,他將以葉老的精神為指引,補精神之“鈣”,不斷武裝頭腦,強素質、提本領,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立足崗位查找不足,強化學習,提振精神,不斷加強看家本領,耕好自己一畝三分地和責任田,向葉老看齊,爭當先進模范,立足崗位做貢獻。

2021年央視《感動中國》觀后感【篇四】

“這些天來,細讀各網站、公眾號上有關葉連平的文字,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省優秀教師、當涂縣江心初級中學老師陳宏亮說,為這樣一位耄耋老人不顧九旬高齡,仍然堅持無償家教、無私捐學的責任擔當和矢志不移、不忘初心的教育情懷深深感動。這束微弱但永不熄滅的“鄉村燭光”照亮了鄉村教育的前路和方向,更樹起了教師這一崇高職業的榜樣和豐碑。

陳宏亮認為,和全國道德模范葉連平老師相比,還有許多地方沒有做到,還有許多地方能夠做到。有人說,教育即“成長”,教育是慢的藝術。任周遭環境再喧囂,教師的心必須是寧靜而恬淡的。葉連平老師始終保持一顆寧靜的心,在寧靜中尋找力量,將一生心血奉獻給鄉村教育,把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職業使命和畢生追求。只有教書育人者把心靈歸于寧靜,并堅守這份寧靜,方能尋找到教育的美好和本真。學習葉連平,就要學習他寧靜而恬淡的心境。

敬業是一種對事業全身心投入和不悔追求的信念,是拼搏進取的動力。葉連平老師退而不休,心系教育,將育人工作落細、落小、落實,體現出來的正是盡職盡責的職業操守。而在這一份盡職盡責之中,他也收獲屬于他、屬于孩子們、屬于教育的快樂。辛勤、專注、堅守,這就是敬業的本質,也是教育工作者快樂的源泉。學習葉連平,就要學習他敬業和樂業的精神。

落花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就是葉連平,作為一名老黨員,扎根基層,為農村教育事業無私奉獻幾十載的真實寫照。學習葉連平,就要學習他無私和奉獻的情懷。

陳宏亮表示,正是無數個葉連平這樣的優秀人民教師,他們將一生心血奉獻給鄉村教育,把整個身心都獻給祖國的教育事業,我們的祖國才由當年站起來,走向富起來,如今邁向強起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站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嶄新起點,將在鄉村教育的三尺講臺上,心無旁騖,不改初心,逐夢前行,努力當好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好老師。

2021年央視《感動中國》觀后感【篇五】

近日,“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播出。其中,有這樣一群融入年輪的追夢人,彷徨時,他們用行動描繪堅定;懷疑時,他們用忠誠表達堅信;迷茫時,他們用擔當書寫堅守。他們的事跡深深敲擊著廣大黨員干部的心靈,他們是中國脊梁,是良知,是責任,是偶像。黨員干部要汲取“感動中國”人物的追夢力量,匯聚成“行動元素”,澆筑追夢之路,真正為人民服務。

總有一種力量令人勇往直前。無論是六年堅守扶貧一線,晝夜奮戰超負荷工作的基層干部張渠偉;還是為孩子們劈柴生火、執鞭上課,用扁擔挑起鄉村未來的80后教師張玉滾;還是無畏戈壁寒暑,無懼野地黃沙的兩彈一星功勛程開甲等等,都以心中的追夢力量,匯聚成忠誠擔當、矢志報國的“行動元素”。

將追夢力量化作為民情懷。一切為民者,則民向往之。新時代的追夢人要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利益疾苦記掛在心上,以“民”的心態為民,以“民”的身份想民。正如張渠偉同志,始終懷揣“一枝一葉總關情”的為民之心,“以天下為己任”的為民激情,“位卑未敢忘憂國”的為民熱血,把群眾裝在心里,把扶貧工作扛在肩上。為渠縣143802名(居四川省第二)貧困人口脫貧、130個貧困村脫貧和整縣摘帽貢獻了健康、智慧和熱血。政聲人去后,民意閑談中。黨員干部要真正為群眾謀心謀事,察民情、體民苦、排民憂、解民難。

將追夢力量化作責任擔當。從一名放棄城市就業機會的大學生,到手執教鞭能上課,掂起勺子能做飯,握起剪刀能裁縫,打開藥箱能治病的全能教師。幾十年間,張玉滾用心中的追夢力量詮釋了自身的職業價值和人生追求。張玉滾的一根扁擔,挑起的不僅是學生的課本、文具,更是將孩子們對知識對渴求以及對未來的渴望挑進了大山。張玉滾從平凡到非凡的蝶變,啟示著廣大黨員干部不忘初心、保持本色、強化責任擔當,敬業報國。廣大黨員干部對待工作要始終保持火熱的“溫度”,將“溫情”融入到工作中,保持“滿電”狀態,激情常在線。

將追夢力量化作腳踏實地。每個人都很平凡,但在平凡的人生中,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情,因為我們都是追夢人。正如雪域郵路上的忠誠信使其美多吉,29年如一日往返于1208公里、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的雪線郵路,將來自黨中央的聲音、四面八方的郵件送往雪域的各個角落。黨員干部要將為民辦實事融入到生活的點滴之中,把目光聚焦到人民群眾的需求上,不追求“轟動效應”,多些“細水長流”。腳踏實地,苦干實干,真正把一件件關系民生的事辦出實效。更要從“感動中國”人物中汲取營養,充實追夢力量,追逐理想,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方能成為一個大寫的“人”。

第五篇:2007感動中國人物事跡及頒獎詞

2007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和頒獎詞

錢學森——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浙江杭州人,1938年在美國獲博士學位,1950年開始爭取回歸祖國,受到美國政府迫害,歷經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國。1958年起,錢學森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制的技術領導職務,為中國火箭和導彈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

1965年,錢學森正式向國家提出報告和規劃,建議把人造衛星的研究計劃并列入國家任務。在實施人造衛星研制計劃中錢學森在許多關鍵技術問題的解決上貢獻了智慧。

錢學森對科學技術的重大貢獻是多方面的,他以總體、動力、制導、氣動力、結構、計算機、質量控制等領域的豐富知識,為組織領導新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的研究發展工作發揮了巨大作用,對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迅速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在他心里,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5年歸國路,10年兩彈成。開創祖國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荊斬棘,把智慧鍛造成階梯,留給后來的攀登者。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范。

李劍英——16秒內的選擇是犧牲

2006年,李劍英完成訓練任務駕機返航途中,遭遇鴿群撞擊。此時,飛機高度194米,跳傘就能保住生命。從鴿群撞擊點到飛機墜毀點2300米跑道延長線的兩側680米范圍內,分布7個自然村。如果跳傘后飛機失去控制,墜入村莊,后果不堪設想。16秒的時間內,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迫降,壯烈犧牲。 煙籠大地,聲震藍天。星隕大地,魂歸長天,他有22年飛行生涯,可命運只給他16秒!他是一名軍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傾斜。飛機無法轉彎,他只能讓自己的生命改變航向。

胡鴻烈、鐘期榮夫婦——散盡家產培養人才

這是兩位均已89歲高齡的老人,香港樹仁大學創辦人。胡鴻烈及鐘期榮夫婦1953年學成回香港后,一直是職業律師。因感于許多年輕人沒錢上大學,1971年他們出資創辦樹仁學院,培養數以萬計的人才。兩人創立樹仁學院,奉上畢生積蓄估計至少4至5億元。 賢者伉儷,本可錦衣玉食,卻偏偏散盡家產,一生奔波。為了學生,甘為駱駝。與人有益,牛馬也做。我們相信教育能改變社會,而他們為教育做出楷模。

孟祥斌——年輕軍人舍己救人

2007年11月30日,孟祥斌帶著妻子和女兒到金華市區購物。在經過通濟橋時,一名輕生女青年從10多米高的橋上跳下,孟祥斌一邊沖向橋邊,一邊脫掉身上的衣服,跳水救人。10分鐘后,前來救援的摩托艇漸漸靠近了他們,孟祥斌用盡最后一絲力氣將女青年托出水面,交到救援人員的手中,自己卻沉入水中,28歲的年輕生命隕落了。 風瀟瀟,江水寒,壯士一去不復返。同樣是生命,同樣有親人,他用一次輝煌的隕落,挽回另外一個生命。別去問值還是不值,生命的價值從來不是用交換體現。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給我們一個溫暖的啟示。

方永剛——生命保持在沖鋒姿態

入伍20多年來,方永剛先后出版16部政治理論專著,完成10項國家和軍隊重點科研項目,被譽為“平民教授”“大眾學者”和“科普專家”。2006年11月,方永剛被確診為晚期結腸癌,他從醫院回到學院,堅持為學生上完最后兩節課,還躺在病床上完成了對3名研究生的學期教學和畢業論文寫作輔導任務。 他是一位滿懷激情的理論家,更是敢于奉獻生命的實踐者。在信仰的戰場上,他把生命保持在沖鋒的姿態。——生命保持在沖鋒姿態

李麗——用輪椅畫出愛心軌跡

李麗在1歲時患小兒麻痹癥,童年從未站起來過;40歲時再遭厄運,車禍讓她下半身完全癱瘓,從此與輪椅為伴。她沒有怨天尤人,而是選擇了一條向社會傳播愛心之路。她創辦了“李麗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網站“麗愛天空”,長期從事公益事業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她還成了很多服刑人員的“偶像”。 殘疾打不垮、貧困磨不壞、災難撞不倒,堅強和她的生命一起成長。身體被命運拋棄,心靈卻唱出強者的歌。5年時間,溫暖8萬個冰冷的心靈,接受、回報、延伸,她用輪椅為愛心畫出最美的軌跡。閔恩澤——為中國制造了催化劑 閔恩澤1955年在美國學成后沖破重重阻礙回國。60年代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為中國自主開發了微球硅鋁裂化催化劑,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滿足了國家的急需,為我國煉油催化劑制造技術奠定了基礎。70年代,在特殊的政治條件下,他沒有忘記科研工作,領導了多種催化劑等的研制和開發,也均投入生產和應用,使我國煉油催化劑迎頭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實現了我國煉油催化劑跨越式發展。1980年以后,他指導開展己內酰胺磁穩定床加氫研究,使我國裂化催化劑生產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滿足了我國煉油工業的發展和油品升級換代的需要。在國家需要的時候,他站出來!燃燒自己,照亮能源產業。把創新當成快樂,讓混沌變得清澈,他為中國制造了催化劑。點石成金,引領變化,永不失活,他就是中國科學的催化劑!

陳曉蘭——無私無畏堅守醫德

陳曉蘭曾是上海一家地段醫院的理療科醫生。近年來她一直從事醫療器械行業打假,被她揭露的各種醫療器械超過20種,其中8種假劣醫療器械被查處。在與假劣醫療器械10年的斗爭中,為了取得一手證據,陳曉蘭曾假扮病人,冒著危險“以身試針”。在她的推動下,國家專門多次下發文件,取締和查處了七種一度使用很廣的偽劣醫療器械和治療方法,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對生命負責,在這個神圣的崗位上,良心遠比技巧重要的多。她是一位醫生,治療疾病,也讓這個行業更純潔。

謝延信——侍奉亡妻家人33年 55歲的謝延信是河南焦作的一名普通工人。1973年,劉延信(后改姓為謝)與同村姑娘謝蘭娥喜結良緣。第二年7月,謝蘭娥去世前,囑咐丈夫要好好照顧自己的爹媽和智障兄弟。此后,劉延信付出了33年的忠貞與孝心,成就了一個大孝至愛、感天動地的謝延信。1979年岳父患重度腦中風,再也沒有站起來。一老,一癱,一傻,一幼,家庭的重擔全部壓在了謝延信的肩上。謝延信老了,病倒了,但他的意志沒有垮、孝心沒有變、責任沒有失、良心沒有丟。他隱藏起最沉重的哀愁,擔負起讓希望生生不息的重任。當命運的暴風雨襲來時,他橫豎不說一句話,生活的重擔壓在肩膀上,他的頭卻從沒有低下!他就像是一匹老馬,沒有馳騁千里,卻一步一步地到達了善良的峰頂。

羅映珍——用愛喚醒“沉睡”丈夫 2005年10月1日,羅映珍和在云南省永德縣公安局當民警的丈夫羅金勇回家探望父母,途中羅金勇與3名毒販殊死搏斗,身受重傷,成了“植物人”。從那以后,羅映珍肩負起了照顧丈夫的責任,不離不棄,精心呵護,無怨無悔。羅金勇在醫院接受治療期間,羅映珍在醫院附近租了一套房子,省吃儉用,每天全身心地守候在丈夫身旁,和丈夫說話,并含淚寫下了600多篇愛的日記,用日記呼喚著丈夫意識深處的覺醒。

她用一個傳統中國女人最樸素的方法詮釋了對愛人不離不棄的忠貞。甜蜜也許不是愛情的標尺,艱難才能映照愛情的珍貴。

集體獎——“嫦娥一號”研發團隊 這是一支年輕的隊伍,平均年齡僅30歲。副總指揮34歲,副總設計師37歲,總體主任設計師36歲。這是一群航天才俊,3年多來先后攻克了軌道設計、月食問題、數傳定向天線研制、衛星熱設計、導航與控制分系統設計、測控數傳分系統設計、紫外月球敏感器、數管分系統設計等一系列技術難題,拿下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2007年11月7日,當“嫦娥一號”衛星以超出設計預期的精準度進入環月工作軌道的那一刻,舉國歡慶、全民振奮,中國人千年奔月的愿望終于夢想成真。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ipv6在世界的發展情況下一篇:java程序員崗位說明書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