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納稅評估docdeflate

2023-07-01

第一篇:納稅評估docdeflate

納稅評估局(籌)提升納稅評估質效

Xxx納稅評估局(籌)把納稅評估工作,作為推行稅源管理專業化工作的重點,認真組織,精心實踐,積極探索納稅評估新舉措,充分發揮了納稅評估依評促管,依評增收的作用。

一、 健全制度,完善機制,實現納稅評估規范化。建立建全納稅評估實施工作中的疑點確定、稅務約談、調查核實和評估案件移交等制度,統一印發了《納稅評估工作規范》,對評估實施各環節的適用情形、工作方式、業務流程、結果處理、文書制作、工作時限及評估資料的整理歸檔等具體要求分別進行明確,進一步規范和推動納稅評估工作的深入開展,建立納稅評估定期報告與通報制度,將納稅評估作為一項重要職責列入目標考核,通過組織納稅評估質量檢查和抓好各項考核與評選工作,實現評估工作的規范化。

二、 人機結合,典型引導,因地制宜開展專項評估和行業評估。通過對稅務征管信息系統存儲的信息資料進行歸納和分析,確定評估疑點,并與稅務約談相結合,根據納稅人提供的有關納稅申報資料、財務報表,通過指標測算、對比分析、摸底調查,對評估對象的各項涉稅指標進行比較和分析,以確定納稅人申報稅款是否真實。

三、 部門聯動,通力合作,完善“四位一體”新機制。加強計財、征管、稅政、稽查等部門的協作配合,進一步完善稅收分析、納稅評估、稅源監控和稅務稽查“四位一體”的良性互動機制,充分發揮各部門在加強稅源管理中的作用。

四、 加強交流,輻射帶動,充分利用評估成果。注重納稅評估成果的推廣應用,著力做好交流與培訓工作。精選各單位具有代表性的納稅評估案例及成效較為顯著的專項評估工作經驗,作為學習的對象,在全局范圍內推廣交流,從整體上提升了全局納稅評估質量和水平。

第二篇:增值稅納稅評估部分方法及行業納稅評估指標(試行)

增值稅納稅評估部分方法及

行業納稅評估指標

(試行)

第一部分 增值稅納稅評估部分方法

一、稅負對比分析法

稅負即稅收負擔率,是應納稅額與課稅對象的比率,它比較直觀地體現了一個企業實現稅收的能力和負擔水平。行業內全部企業的應納稅總額與課稅對象總額之比,即行業稅負。

行業稅負反映了行業內企業的總體負擔水平。行業中單個企業的稅負在一定時期內對行業稅負的背離,造成企業稅負與行業稅負的差異。而稅負對比分析法是稅務部門對企業稅負背離行業稅負進行有效監控的方法之一。它是通過企業稅負與行業稅負的對比,對稅負異常的企業圍繞關聯指標展開分析,以發現企業稅收問題的一種方法。

稅負對比分析法的適用范圍很廣,基本上對所有行業均可適用。 模型:

稅負差異率=(企業稅收負擔率-行業稅收負擔率)÷行業稅收負擔率×100% 稅負對比分析法屬于綜合分析法,影響因素較多,涉及稅基的多個方面。因此,用該法發現企業稅負異常時,應結合其他分析方法進行多角度分析。

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1)季節性因素。企業生產經營受季節的影響變化,本期進入銷售淡季,造成應稅銷售收入降低,同時,為銷售旺季準備生產,購進貨物大幅增加,造成購銷失衡等。(2)政策性因素。出口企

業本期出口銷售額占銷售總額的比例突然增加,直接免抵稅額增加,應納稅額減少,稅負降低。(3)價格因素。受市場競爭影響,企業經營的貨物價格本期大幅度下降,增值額減少,稅負降低。(4)經營范圍發生較大變化等特殊情況。

二、工業增加值評估

(一)應納稅額與工業增加值彈性評估模型與評估方法

1.應納稅額與工業增加值彈性評估模型

應納稅額與工業增加值彈性系數?應納稅額增長率 其中:

工業增加值增長率應納稅額增長率?當期應納稅額?基期應納稅額?100%

基期應納稅額當期工業增加值?基期工業增加值?100%

基期工業增加值

工業增加值增長率? 2.評估方法

工業增加值是指工資、利潤、折舊、稅金的合計。一般情況下,應納稅額與工業增加值彈性系數為 1 ,對彈性系數<1的,可根據造紙行業一定時期的發展狀況,確定一定區間作為預警值。彈性系數小于預警值,則企業可能有少繳稅金的問題。應通過其他相關納稅評估指標與評估方法,并結合納稅人生產經營的實際情況進一步分析,對其申報真實性進行評估。

(二)工業增加值稅負評估模型與評估方法 1.工業增加值稅負評估模型

工業增加值稅負差異率=〔本企業工業增加值稅負÷同行業工業增加值稅負〕×100%。其中:

本企業工業增加值稅負=本企業應納稅額÷本企業工業增加值

同行業工業增加值稅負=同行業應納稅額總額÷同行業工業增加值

2.評估方法

應用該指標分析本企業工業增加值稅負與同行業工業增加值稅負的差異,如低于同行業工業增加值平均稅負,則企業可能存在隱瞞收入、少繳稅款等問題,結合其他相關評估指標和方法進一步分析,對其申報真實性進行評估。

三、投入產出法

投入產出法,就是根據企業評估期實際投入原材料、輔助材料、包裝物等的數量,按照確定的投入產出比(定額)測算出企業評估期的產品產量,結合庫存產品數量及產品銷售量、銷售單價測算分析納稅人實際產銷量、銷售收入,并與納稅人申報信息進行對比分析的方法。

投入產出法主要適用于產品相對較為單一的工業企業。由于測算、分析側重的內容和角度不同,不同的行業適用的投入產出測算指標和模型不同,以及投入產出表現形式的不同,分析的方法也不盡相同,如按其表現形式可分為投入產出比、單位產品定耗的分析;按其側重面的不同可分為原材料投入產出比、廢料的產出及再利用率、單位產品輔助材料(包裝物)耗用定額的分析等。

(一)投入產出比模型:

測算應稅銷售收入=(期初庫存產品數量+評估期產品數量-期末庫存產品數量)×評估期產品銷售單價

評估期產品數量=當期投入原材料數量×投入產出比

問題值=(測算應稅銷售收入-企業實際申報應稅銷售收入)×適用稅率(征收率)

應用中該模型的分析重點是:根據已確定的行業或產品的投入產出比及企業評估期原材料的耗用數量,測算出產品生產數量,與企業賬面記載產品產量相比對,同時結合產品庫存數量及銷售單價等信息進行關聯測算,并與企業實際申報的應稅銷售收入對比,查找企業可能存在的問題。

(二)單位產品定耗模型的應用

測算應稅銷售收入=(期初庫存產品數量+評估期產品數量-期末庫存產品數量)×評估期產品銷售單價

評估期產品數量=評估期原材料或包裝物耗用量÷單位產品耗用原材料或包裝物定額

問題值=(測算應稅銷售收入-企業實際申報應稅銷售收入)×適用稅率(征收率)

該方法是通過單位產品耗用原材料定額指標,評估產品實際產量和銷售額,進而評估出納稅人是否存在有隱瞞銷售收入的問題。單位產品耗用原材料定額可以根據產品配方中的定額直接確定。單位產品定耗既可以是單位產品耗用原材料定額,也可以是單位產品耗用輔助材料和包裝物定額等。分析應用時要靈活運用,關聯分析,及時查找企業可能存在的線索和問題。

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1)注意測算分析和實地調查相結合。對測算分析結果,必須深入調查,從企業倉庫保管、庫存明細賬目、輔助材料、包裝物耗用等多方面印證、分析,查找線索;(2)注意模型中指標的計量單位,特殊情況下必須進行單位換算,以免出現錯誤;(3)對農副產品收購、廢舊物資收購等企業可利用該法關聯分析收購發票開具的真實性。

四、能耗測算法

能耗測算法主要是根據納稅人評估期內水、電、煤、氣、油等能源、動力的生產耗用情況,利用單位產品能耗定額測算納稅人實際生產、銷售數量,并與納稅人申報信息對比、分析的一種方法。其中耗電、耗水等數據可從電力部門、自來水公司等取得核實,相對較為客觀。

該分析方法廣泛應用于工業企業。對賬務核算不健全、材料耗用情況難以估算,但可從第三方取得客觀能耗信息的小規模企業或個體工商戶同樣適用。

評估模型:

評估期產品產量=評估期生產能耗量÷評估期單位產品能耗定額 評估期產品銷售數量=評估期期初庫存產品數量+評估期產品產量-評估期期末庫存數量

評估期銷售收入測算數=評估期產量×評估期產品銷售單價×適用稅率(征收率)

問題值=(測算應稅銷售收入-企業實際申報應稅銷售收入)×適用稅率(征收率)

此法就是根據生產耗用的電力、水、煤、氣等能量耗用定額指標,測算產品產量,進而測算其銷售額和應納稅額,與申報信息進行對比分析,查找企業納稅疑點和線索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1)正常的企業非生產性(辦公照明、空調使用等)用電占比例很小,可以忽略不記。但對差異額較大的,應分析是否存在隱瞞產量,少計銷售收入的可能,是否存在將電轉售其他企業或用于非應稅項目等情況,少計其他業務收入或多抵進項情況;對需要由電費推算用電量的,應考慮扣除企業繳納的基本電費。(2)應加強同當地電業管理部門、自來水公司等單位的聯系,核實企業用電、水量等數據的真實性。同時,要求納稅人申報時向主管稅務機關提供電力、自來水發票復印件;或利用金稅工程中供電系統的抄稅信息核實。(3)在實際分析中,應選取企業生產經營中最具客觀實在性、企業不易人為改變、不易隱瞞、便于收集、納稅評估可操作性強的指標。對能耗指標的分析應用,應充分考慮企業生產設備、生產工藝、工人熟練程度等因素的影響。指標的運用不可生搬硬套,應因地制宜,根據當地實際選用或增設輔助指標,確定科學、合理的參考系數,多個指標并用,便于發現問題和疑點。

五、工時(工資)耗用法

工時耗用法是指在單位產品耗用生產時間基本確定的前提下,按照納稅人在一定時期耗用工時總量,分析、測算該時期內的產品產量及銷售數量或銷售額,并與申報信息對比分析的方法,工資耗用是生產耗用工時反映在貨幣上的金額表現。該方法主要適用于單位產品耗用工時或者工資基本穩定,工資或工時記錄完整、核算規范的工業企業。

由于工時在納稅人的賬面不反映,不易于收集。工時往往反映在工資上。這部分工資僅僅指生產一線工人的工資,即生產成本中的直接人工成本部分,可以在會計核算健全的納稅人賬簿、憑證中直接反映。

評估模型:

評估期產品產量=評估期生產人員工時總量(工資總額)或某一主要生產環節工時總量(工資總額)÷單位產品耗用工時(或者工資)

測算應稅銷售收入=(期初庫存產品數量+評估期產品產量-期末庫存產品數量)×評估期產品銷售單價

問題值=(測算應稅銷售收入-企業實際申報應稅銷售收入)×適用稅率(征收率)

該方法主要是通過生產耗用的工時或者工資測算產品產量,進而測算其銷售額和應納稅額,并與申報信息進行對比分析,查找納稅疑點和線索。

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1)企業的生產工時(工資)標準或者關鍵生產環節工時(工資)標準應相對穩定,相關數據應易于收集和計算;(2)參考當地同行業或規模、效益相近企業的生產工時(工資)標準,便于稅企雙方工時(工資)標準的共同認可;(3)生產工時總量(工資總額)的所屬期要與生產產品的所屬期配比。

六、設備生產能力法

設備生產能力法是指主要生產設備在原料、動力和人員等正常運轉下產出的能力??煞譃樵O計生產能力和實際生產能力。設計生產能力指按照國家標準生產或引進的設備,經過國家有關部門審驗、認可的標準性生產能力。實際生產能力是指設備在實際運轉時的生產能力。在一般情況下,設備的實際生產能力與設計生產能力有一定出入。隨著各個行業國標、強制性國標及行業管理標準的出臺和完善,設備的實際生產能力越來越接近設計生產能力。

設備生產能力法就是按照納稅人投入生產的單位設備生產能力,測算、分析納稅人的實際生產量,進而核實應稅銷售收入,并與納稅人申報信息對比、分析是否存在涉稅問題的方法。該方法主要適用于一些特定的行業,如造紙業、水泥制造業、微粉、發電等行業。該方法與其他分析方法結合使用,效果會更好。

評估模型:

評估期產品產量=評估期若干設備的日產量或時產量×評估期正常工作日或工作時

測算應稅銷售收入=(期初庫存產品數量+評估期產品產量-期末庫存產品數量)×評估期產品銷售單價

問題值=(測算應稅銷售收入-企業實際申報應稅銷售收入)×適用稅率(征收率)

該方法通過設備生產能力、生產耗用的時間測算產品的生產量,進而測算其銷售額和應納稅額,并與申報信息進行對比分析,查找涉稅疑點和線索。

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1)設備生產能力可從隨機文件中得到。隨機文件包括產品說明書、合格證、裝箱單等。產品說明書對了解和掌握納稅人的設備生產能力較為重要;(2)實地查看時要注意正確區分設備的規格、型號、數量和生產能力;(3)設備生產能力一般有幅度,要結合企業實際情況進行掌握。

第三篇:納稅評估案例

1. 案例分析

A市某區國稅局利用計算機系統對2005年1至10月份轄區內納稅申報情況進行納稅評估篩選,系統提示發現該市某酒類銷售有限公司2005年稅收負擔異常且應納稅額變動與銷售變動配比變動率為“-1”,綜合疑點系數較大,被列為當期評稅對象。

在評稅分析過程中發現該企業存在如下異常問題:

1.2005年8-10月企業實際稅負率為8.91%,而參照稅負率為1.96%,實際稅負高于參照稅負,且超過了偏差限制度;但通過測算2005年1-10月稅收負擔,發現該企業2005年1-10月稅收負擔為1.6%,仍低于參照稅收負擔率。

2.2005年10月份銷售收入為444790.60元,應納稅額為17710.22元,2005年9月份銷售收入為175235.04元,應納稅額為29789.96元。銷售收入增長率為153.8%,而應納稅額減少40.55%。

評稅人員對企業的經營情況進行調查了解,并對其報送的增值稅納稅申報表、申報附列資料、發票領用存月報表、發票使用明細表及企業財務會計報表進行認真的分析。通過分析認為造成數據異??赡艽嬖谝韵聨追N情況

1. 10月份少記商品銷售收入

2. 2.商品已入庫,貨款未付清,進項稅額已申報抵扣;

3.由于所經銷的商品是日常消費品有可能贈送他人,未做銷售收入;

4.由于貨款暫未收訖,未做銷售收入。針對上述疑點對該企業的財務人員及法人代表進行了約談。

約談中,評稅人員通過對企業財務人員及法人代表宣傳稅法,并介紹評 1

稅工作的目的和意義,使企業有了比較清醒的認識,積極配合評稅工作。經財務人員的自查,確認由于資金周轉困難有隱瞞銷售收入滯后申報及視同銷售貨物的情況,具體違法事實如下:

1.2005年1-9月漏申報商品銷售收入7113.54元,應繳增值稅1209.30

元。

2.2005年10月1號憑證商品銷售收入4634.16元,10月2號憑證商品

銷售收入256002.85元,應繳增值稅44308.29元。

3.庫存商品用于贈送他人按零售價計5870.00元,應繳增值稅997.90元。

4.庫存商品用于集體福利按成本價計18601.88元,應作進項稅額轉出

3162.32元。

5.銷售給某大酒店因貨款暫未收訖未做銷售收入計38260.00元(含稅),應繳增值稅5559.15元。

綜合1-5點該企業共自查補申報稅款55236.96元。

通過本案例,我們可以看到,進行納稅評估工作要對企業的實際生產經營情況充分了解,同時,要充分靈活地利用納稅評估中的各種指標,通過分析,發現稅收疑點和問題,為后期工作提供有價值的線索。

2.案例分析

某工藝品廠主要生產銷售銜縫制品、工藝品等,產品絕大部分銷售給外貿出口(進出口)公司,并開具6.8%的稅收(出口貨物專用)繳款書。2002年產品銷售收入19204431.34元,2003年產品銷售收入17457922.09元,但應納增值稅均為零。連續兩年稅收零負擔的異?,F象引起了當地國稅機關的高度重視,被列入當期納稅評估重點對象。經評估分析,疑點不能排除,進行約談舉證環節。

針對連續兩年零稅負現象,企業總帳會計陳述如下:該企業主產品為銜縫

制品,每年上半年為生產、銷售淡季,下半年才陸續組織生產,故前期組織生產用原材料購進大,進項稅額留抵大,至2003年10月末尚有2.16萬元留抵稅額,尤其是受今年非典的嚴重影響,產品壓庫滯銷較大,1—8月份僅實現銷售收入304.6萬元,影響應納增值稅額的實現。另外,近幾年來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工費等成本增大,而銷售價格又提不上去,為拉住客戶,虧本也做,故出現進銷倒掛現象,幾年來企業未有稅金實現,稅額的實現將體現在以后。

由于該企業的財會人員系從事財會工作多年的老會計,也較熟悉稅收政

策,僅靠約談、理論分析難以發掘其問題,評估人員要求其舉證,并調閱了相關帳冊及憑證。發現如下疑點:

一、產成品無明細帳。產品收、發、存財務上僅有匯總帳,無分品種的分類明細帳,而矛盾的是每筆出庫憑證的附件卻有詳細品種,企業卻無法提供分品種的結存明細帳。

二、無半成品帳。根據銜縫制品的工藝流程和特點,月度之間應該有已完工的半成品被子、墊等,但財務上未設半成品的明細帳,卻有半成品購進和發外加工。

三、原材料大多為購進的半成品。查看其提供的進項發票,大多數是半成品被子、墊等品種,直接原材料很少,說明該企業自備工序簡單,主要依賴外部協作。

四、原材料、半成品供應商主要系關聯企業。通過舉證檢查,我們發現原材料、半成品主要由另一個企業提供,而另一企業的法人代表與該企業系同一人,也主要從事同類同品種銜縫被生產,相互之間存在價格上、供應上的關聯關系。

五、另一關聯企業系民政福利企業。另一福利企業與該企業經營品種相同,互為購銷關系,該企業間接出口的大部分產品均系另一福利企業提供。

恰好當期該企業正在申請稅收(出口貨物專用)繳款書多繳稅款退稅。針

對這一突破口,評估人員明確指出,該企業財務核不夠健全,內部財務管理各環節缺乏相互制約措施。從財務管理的角度分析,股東財富最大化或企業價值最大化是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投資與決策都必須保證資金的獲得和有效使用,確保保值增值。尤其是作為一個有著多年財務工作年限的老會計,更應知曉該道理。在該企業存在的疑點問題調查清楚之前,不能給予退稅。

面對退稅申請難以被批準的現實和疑點無法合理解釋的情況,在強大的政策攻勢面前企業會計終于道出了“苦衷”:

一、內部管理各環節混亂,導致生產、倉庫、供銷、財務上銜接不暢,原始數據和資料難以準確及時采集和共享,各自為政而保其目標任務的完成現象較嚴重。因而造成財務核算被動,倒臵為以銷為帳,原始明細資料不全而無法詳細核算,故無產成品明細帳。

二、在產品、半成品合在一起核算。事實上,部分半成品還可以對外出售,但為了簡化,人為與在產品混在一起核算,并將大量已發出未及時開票記收入的產成品掛在產品(生產成本借方余額)中。

三、該企業的設立是有隱情的。因為稅法規定,民政福利自營出口或銷售給外貿公司出口的貨物不得享受增值稅先征后返的優惠政策。為達到能享受優惠政策,便變通設立了該企業,基本上平價進出給該企業銷售給外貿公司,達到了既變通享受了優惠政策,稅負又為零的目的。

四、產成品實際上系福利企業所生產。兩個關聯企業實為兩塊牌子一套班子,倉庫、工人、設備、場地共用,只是人為將產成品根據該企業開具發票量的多少分配到兩個企業帳務上去。購進的應該是產成品而非半成品,違反了稅收(出口貨物)專用繳款書開具的規定。

五、人為調節購銷而遲做、少做收入。由于間接出口的外貿產品,結算形式大多是貨先發出,待外貿公司通知其開具專用發票、專用繳款書以及付款時方開具發票入帳反映收入。再加上發出產品須經外貿公司質量全檢,方能確定

各品種的開票數量,故亦未能及時記收入,另外,設立的門市部少做收入現象也一定程度存在著。

據此,該企業因上述因素,未及時開票或少做收入,至評估時(11月底)共計178.63萬元,少計增值稅銷項稅額30.37萬元,抵減上期留抵稅額后,實際應納28.21萬多元,已限期入庫。對其購進名為半成品實為產成品的非自產品部分的專用繳款書退稅申請49萬多元,不予審批退稅,并按規定進行了

處罰;對其關聯企業之間有意偷逃稅行為依法移送稽查進一步作關聯檢查。

3.案例分析

XX公司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經營面粉加工、小麥收購、飼料銷售、兌

換,其主產品是面粉,副產品是飼料(麩皮和黃粉)。該企業近兩年連續虧損,主營業務收入為8317950.39元,主營業務成本為8234607.47元,其主營成本利潤率只有1.0%,但其實際運行狀態正常。為此,主管國稅機關將其列入當年納稅評估重點對象單位。

通過評估分析認為主營成本利潤率明顯偏低,企業經營狀況應該是不容樂觀的,但該企業實際情況卻并非如此。其新增應收帳款金額為839368.15元,占營業收入的10%,存貨的周轉狀況較好,期末數為648220.03元,比期初數下降了27.56%。而該企業的應付帳款余額引起了評估分析人員的注意。其期初余額為251151.74元,期末余額為-155156.81元,增加借方發生額406308.55元。

鑒于以上疑點的存在,稅務機關向納稅人下發了《納稅評估約談說明建議書》。納稅人說明理由是:一是受國家宏觀調控影響小麥收購價格高,且工人工資又高,而面粉銷售價格低,導致主營業務成本偏高,主營利潤率偏低;二是企業雖然經營狀況不佳,但農產品加工市場是不斷變化的,企業通過舉債,

仍能維持正常運轉;三是企業下半年為了增加效益,做到了少進多出,導致存貨偏低。對于該企業的說明,明顯存在理由過于籠統,缺乏足夠的數據信息,未能完全排除其存在問題的可能。于是主管局決定對該企業實施實地核查。

評估分析人員首先深入該企業了解其生產工藝流程及產品結構,發現其每單位原料產出的主產品與副產品比大體是3:1。根據這一基本數據,對該企業的銷售明細情況進行了核查,發現其主產品面粉與副產品飼料(麩皮和黃粉)比例偏離了正常的比例關系,副產品飼料(麩皮和黃粉)銷售額占整個銷售額的35%以上,于是把是否少報主產品營業收入作為主要核查目標。經查,該企業的銷售對象均為外地客戶,而沒有本地客戶,且該企業又存在著門市營業部。在對門市營業部進行核查時,從其銷售憑證中查實該企業2004未申報銷售。對未申報銷售的收入進行核實后,發現其配比關系仍存在差距。與其法定代表人溝通,并告知,如果不能說明其中的疑點,根據其成本核算狀況,稅務機關將依據有關稅收法律規定結合副產品飼料(麩皮和黃粉)銷售額核定其主產品的主營業務收入。該企業的法人代表及財務人員只得說明其中一部分副產品飼料(麩皮和黃粉)是從別的同行中購進的,尚未取得發票,款已付給對方,所以應付帳款為借方余額,且已進入了生產成本。至此,評估分析人員的疑問有了答案。

根據評估結論,該企業對少計收入的部分,調增應納稅所得額310000元,其增值稅也按規定進行申報,銷售麩皮成本多結轉116802.97元,調增應納稅所得額116802.97元,不合法票據49298.41元,調增應納稅所得額。面粉成本少結轉15778.21元,調減應納稅所得額。經評估分析確定該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為55942.15元。

第四篇:納稅評估

第九章、納稅評估管理

一、填空題

1、納稅評估管理的具體內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評估對象確定、疑點問題分析、約談舉證、實地核查、評估處理) 2.納稅評估工作按照_______________原則和____________責任展開。(屬地管理、管戶)

二、選擇題

1.納稅評估評估對象的來源:( ABCD ) A、人工經驗判斷

B、零(負)申報、虧損、低稅負申報的納稅人檢索(連續三個月) C、與同行業同類型納稅人上下峰值進行橫向對比檢索 D、其他部門或環節轉入的評估對象

2.篩選評估對象,應參照納稅人( ABCD )等因素進行全面、綜合的審核對比分析。

A、所屬行業 B、經濟類型 C、經營規模 D、信用等級 3.下列哪些納稅人應列為納稅評估的重點分析對象。( AD ) A、重點稅源戶 B、特殊行業的企業 C、零稅負企業 D、納稅信用等級低下的企業

4.稅收管理員應當采取人機結合方式,利用所掌握的信息對納稅評估對象納稅申報的( AB )進行綜合分析,查找并初步判定納稅人存在的疑點項目和問題。

A、真實性 B、準確性 C、合法性 D、有效性

5.通過對納稅人生產經營結構、主要產品能耗、物耗等生產經營要素的( ABCD )進行比較,推測納稅人的實際納稅能力。 A、當期數據 B、歷史平均數據 C、同行業平均數據 D、其他相關經濟指標

6.延期申報、延期繳納稅款等批準內容審核,主要核實延期的( ACD )等。 A、延期的真實性 B、延期的合法性 C、批準延期的時間 D、預繳稅款情況

三、判斷題

1.開展納稅評估工作原則上在納稅申報到期之后進行,評估的期限一律以納稅申報的稅款所屬當期為主。(錯)

2.納稅評估的對象為主管稅務機關負責管理的所有納稅人及其應納所有稅種。(對)

3.納稅評估中所涉指標和指標運用方法可以對納稅人說明。(錯)

4. 對實行定期定額(定率)征收稅款的納稅人以及未達到起征點的個體工商戶,可參照其生產經營情況,利用相關評估指標定期進行分析,以判斷定額(定率)的合法性和是否已經達到起征點并恢復征稅。(錯) 5.納稅評估約談的對象必須是企業財務會計人員。(錯)

6.納稅評估分析報告和納稅評估工作底稿是稅務機關內部資料,不發納稅人,不作為行政復議和訴訟依據。(對)

四、簡答題

1.納稅評估的主要數據來源有哪些?

答:上級稅務機關發布的宏觀稅收分析數據,行業稅負的監控數據,各類評估指標預警值;本地區的主要經濟指標、產業和行業的相關指標數據,外部交換信息,以及與納稅人申報納稅相關的其他信息。

五、分析題

請根據甲公司12月份毛益率和銷售額變動率指標情況分析該公司存在的問題。

本期 上年同期

甲某公司毛益率 8% 10% 同行業平均毛益率 14% 10% 甲公司銷售額變動率 22% *

答案:該公司月份的毛益率8%低于同行業平均毛益率l4%,說明甲公司的毛益率水平不正常;銷售額比去年增長了22%,毛益率卻比去年下降了2%,通過配比分析,則進一步表明該公司的毛益率指標不可信,有存在瞞報收入、賬外收入的情況及其他申報收入不實或成本不實等嫌疑。

2、評估人員以2011匯算清繳為切入點,收集企業申報表及其附表、財務會計報表、注冊會計師審計報告及企業所得稅事項備案等資料。結合日常房地產行業管理信息對上述資料進行準確性、邏輯性分析,重點對往來款項、收入、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項目進行分析,查找造成虧損的原因和評估疑點指標。評估人員確定了應付款項變動率、銷售收入變動率、銷售成本變動率、稅金及附加變動率等重點評估指標,并發現應付款項變動率是變化最多、最大的指標。評估人員采取的方法是選擇幾家房產企業進行剖析,相關異常指標列示如下:

(1)F公司疑點。2011其他應付款大幅增加,變動率為1159%。根據日常管理了解的信息,該款項主要是用于籌集主樓的建造成本,并且該公司輔樓與裙樓建造在前,主樓建造在后,兩者建在同一個地塊上,公共部分成本合理是否分攤是評估關注點。

(2)Y公司疑點。2011年往來款項大,且長期掛賬,其應付款項變動率與銷售成本變動率配比差異達14倍;2010年~2011年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變動率為-70%,與銷售收入變動率的44%呈反向波動。同時,會計報表附注披露:Y公司與香港C公司聯合開發雁鳴山莊,2011年9月已銷售完畢,到2011年底尚未結算,Y公司未就此項目所得申報納稅。

(3)J公司疑點。其他應付款6.2億元,數額巨大,且2011年較2010年增長幅度達65%,引人關注。財務費用2423萬元,與經營收入611萬元不配比。J公司無在建項目,對其大額資金往來項目需要進一步評估。

(4)H公司疑點。2011年末應付款項較高,為3435萬元,與當年703萬元的主營業務收入不配比,且變動率為-66%,應重點關注。

請分析這幾家房地產公司可能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一、選擇題(前兩題單選,后四題多選,每題2分)

1.稅務機關在對評估對象實施約談過程中發生下列( D )情形,應直接轉入評估處理環節,并注明“未發現違法行為,審定后歸檔”的建議。。

A.納稅人拒絕主管國稅機關約談建議或不能在約定的期限內履行約談承諾的

B.納稅人在約談說明中拒不解釋評估人員提出的問題,或對評估人員提出的問題未能說明清楚的

C.約談后同意自查補稅,或者選擇以自查補稅代替約談說明,但未在約定的期限內自查補稅且無正當理由的

D.疑點全部被排除,未發現新的疑點

2.納稅評估約談說明時采用當面說明形式的,原則上要有(B)評估人員同時參加,并做好《納稅評估約談說明記錄》。 A.一名 B.二名 C.三名

D.納稅人申請

3. 納稅評估通用分析指標有( AC )。 A.主營業務收入變動率 B.稅前彌補虧損扣除限額 C.主營業務成本變動率 D.營業外收支增減額

3.加強稅源分析與稅源動態監控,按照(ABCD )、時限等對所轄稅源實施結構分析監控。 A.地區 B.行業 C.企業 D.稅種

5.納稅評估評估對象的來源:( ABCD ) A、人工經驗判斷

B、零(負)申報、虧損、低稅負申報的納稅人檢索(連續三個月) C、與同行業同類型納稅人上下峰值進行橫向對比檢索 D、其他部門或環節轉入的評估對象

6.通過對納稅人生產經營結構、主要產品能耗、物耗等生產經營要素的( ABCD

)進行比較,推測納稅人的實際納稅能力。

A、當期數據

B、歷史平均數據

C、同行業平均數據 D、其他相關經濟指標

二、判斷題(每題2分)

1.在一個內,發現評估對象在以前納稅評估時已被發現并得以糾正的問題再次發生的,評估人員制作《納稅評估擬辦意見書》,并注明“轉稽查部門進一步檢查”的意見。()

2.開展納稅評估工作原則上在納稅申報到期之后進行,評估的期限以納稅申報的稅款所屬當期為主,特殊情況可以延伸到往期或以往。(

)

3.納稅評估的對象為主管稅務機關負責管理的所有納稅人及其應納所有稅種。(

)

4.納稅評估中所涉指標和指標運用方法可以對納稅人說明。(

X )

5. 對實行定期定額(定率)征收稅款的納稅人以及未達到起征點的個體工商戶,可參照其生產經營情況,利用相關評估指標定期進行分析,以判斷定額(定率)的合法性和是否已經達到起征點并恢復征稅。(

X )

6.納稅評估約談的對象必須是企業財務會計人員。(

X )

7.納稅評估分析報告和納稅評估工作底稿是稅務機關內部資料,不發納稅人,不作為行政復議和訴訟依據。(

)

三、簡答題(每題10分) 1. 簡述納稅評估基本流程

采集信息 確定評估對象 案頭分析 約談舉證 調查核實

結果處理

2. 簡述納稅評估結果處理

提請其自行改正

對納稅評估中發現的計算和填寫錯誤、政策和程序理解偏差等一般性問題,或存在的疑點問題經約談、舉證、調查核實等程序認定事實清楚,不具有偷稅等違法嫌疑,無需立案查處的,可提請納稅人自行改正。需要納稅人自行補充的納稅資料,以及需要納稅人自行補正申報、補繳稅款、調整賬目的,稅務機關應督促納稅人按照稅法規定逐項落實

移交稽查處理

發現納稅人有偷稅、逃避追繳欠稅、騙取出口退稅、抗稅或其他需要立案查處的稅收違法行為嫌疑的,要移交稅務稽查部門處理

提交上級

發現外商投資和外國企業與其關聯企業之間的業務往來不按照獨立企業業務往來收取或支付價款、費用,需要調查、核實的,應移交上級稅務機關國際稅收管理部門(或有關部門)處理。

3、納稅評估與稅務稽查的區別

(1).兩者的實施主體不同。納稅評估的實施主體主要是基層稅務機關的稅源管理部門及其稅收管理員,重點稅源和重大事項的納稅評估的實施主體也可以是上級稅務機關。而稅務稽查的實施主體則是按照國務院規定設立的并向社會公告的稅務機構,即省以下稅務局的稽查局。

(2)兩者的屬性不同。納稅評估不是行政執法行為,而且目前也不是法律所規定的程序,它只是稅務機關為提高自身工作質量和優化納稅服務所開展的一項內部管理手段和方法,對于涉稅違法行為,它提供的是一種預警和告誡,是在稽查查處與日常管理之間建立一個較寬的緩沖帶,將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可能的違法風險降低到最低程度。與稅務稽查的打擊性相比,納稅評估更多地體現服務性。稅務稽查不僅是一種行政執法行為,也是稅收征管法所規定的一種法定程序,它側重于對涉稅行政違法行為的打擊和懲戒,帶有明顯的打擊性

(3)兩者的職能不同。納稅評估與稅務稽查雖然在促進收入增長、監督稅收征納、雙方稅法遵從方面有著共同的職能,但是在其他職能上,兩者還是存在較大差異的。通常而言,納稅稅務稽查還具有懲處職能、教育職能,即對納稅人的違法行為進行處罰并教育其他的納稅人守法,這兩大職能是納稅評估所不具備的。而另一方面,納稅評估則具有較強的服務職能,這又是納稅評估所不具備的。

(4)兩者的程序不同。稅務稽查具有嚴密的程序規定,并且在每一個程序中,都必須向納稅人、扣繳義務人送達規定的稅務文書,如檢查前應下達稅務檢查通知書,調取賬簿前應下達調賬通知書等,這些文書都是法定的。納稅人通常不能拒絕這些文書,并且需要按照文書的要求履行相關的義務。如果程序有誤或缺少規定的文書,稅務稽查就可能歸于無效,稅務機關將在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中承擔不利的法律后果。納稅評估雖然也有一系列的程序要求,但是這些程序都是內部性程序,不是法定程序,在整個過程中也沒有法定的文書。納稅評估過程中的文書除《詢問核實通知書》、《納稅評估建議書》外,其余均為稅務機關內部使用文書,《納稅評估建議書》也只是對評估對象的建議而不是法定文書。納稅人不僅可以不接受這些建議書,而且也可以不按照建議書的要求進行相關的處理。

(5)兩者的實施形式不同。納稅評估的最基本原則就是案頭評估,即稅務機關一般是通過案頭信息與數據分析發現納稅人在稅收義務履行方面存在的疑點,然后要求評估對象做出解釋或說明,直至疑點消除,原則上只能在稅務機關內部進行。當然在案頭評估不能有效排除疑點時,稅務機關也可以進行實地調查。稅務稽查既可在稅務機關內進行調賬檢查,也可依法進入涉稅場所進行實地調查取證

(6)兩者的約束力不同。由于納稅評估并非法律所規定,也不是稅收行政執法行為,因而其結果不能對納稅人產生直接的法律效力,如果納稅人采取不配合、不接受的行為,稅務機關除了可以采取稅務稽查等進一步的管理措施之外,不能運用行政權力,特別是不能采取稅收保全或者行政強制執行措施。但是稅務稽查就不同了,納稅人不僅必須接受稅務機關依法進行的稽查,而且還有配合和協助的義務,否則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如被課處行政罰款等等

(7)兩者適用的原則具有很大的差別。納稅評估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對納稅人的假設和懷疑基礎上的,特別是首先假定納稅人對稅法的不遵從,在納稅評估中可以大量使用推理,也無需證據,甚至還可以猜測就可以得出結論。但是稅務稽查就不行了,在稅務稽查中,稅務機關不能使用假設和推理,更不能猜測,一切都必須憑證據說話,在沒有證據或證據不充分的情況下,都不能對納稅人下結論,特別是不能認定納稅人違法。

第五篇:提高納稅評估

冀州市國家稅務局關于

全面提高納稅評估質量的工作指導思路

1、成立納稅評估指導小組,科學確定評估對象。指導小組由征管、稅政部門人員組成。每月初在對各部門數據全面分析的基礎上,根據有關情況和上級要求,科學確定本月擬評估的對象。進一步提高選案準確性,發揮分局的主觀能動性,一般情況下,縣局下發指導性的評估方向(如行業)和評估對象;對分局下發評估對象,如需自行確定,應將評估對象及時上報縣局,縣局審核后以縣局任務形式下發。

2、 建立各分局交叉評估制度,評估結論集體復議制度,避免自管自評,避免隨意定案,避免前評后沖。

3、每季度分局上報案例分析不少于1篇,城區2篇。各分局每季度開展一次案例分析講評或評估經驗交流會??h局每半年召開優秀案例講評會,對優秀案例進行評選。對優秀案例的評估人員,每戶次獎勵元。在衡水市局被評選為優秀案例的,每戶次獎勵元。

4、 加強評估績效考核和評估質量通報工作。市局每季度通報一次評估工作質量,每半年進行一次評估績效考核及講評。

5、 評估有問題面、評估收益率、戶均補稅額列入季度、年終考核,促進評估選案的針對性、時效性及評估質量的提高。

6、 簡易評估,為提高評估工作效率,分局可對零(負)申報企業、輔導期商貿企業轉為正式一般納稅人的評估、非防偽

稅控扣稅憑證抵扣稅額比例異常企業和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實行簡易評估程序。

7、 推進專業化評估。我局結合自身實際,在不增設機構的情況下抽取各分局精干力量,實行專業化評估。評估中允許由責任人評估本責任區管戶,也可交叉評估。我局評估管理部門在實施行業評估或專項評估時,可對評估人員統一調配使用。為方便與稅務稽查的交接,納稅評估在轉入實地核查環節后,應做好相關證據的收集固定工作。實地核查情況可反映在稽查用“檢查記錄”和“詢問(調查)筆錄”中。對納稅人約談后疑點尚未排除且涉嫌嚴重偷騙稅的,評估部門在進行實地核查時可約請稽查部門選派人員共同參加。

8、 我局設立納稅評估案件審議小組,審議小組由主管局領導任組長,評估管理部門負責人、具體分管人員、專業評估部門負責人、各管理科負責人為小組成員。納稅評估審議小組一是對上一階段評估效果,接受匯報與點評,二是對評估人員認為需要移送稽查的評估案件進行集體審議。

9、 實行復評制度。復評人員由縣局統一抽調,縣局每季度選擇部分已評對象進行抽查,對疑點清晰,但評估措施不到位,評估效果不佳的,進行復評。復評結果予以通報。對評估措施不力、敷衍了事、問題明顯沒有采取措施的加大責任追究力度。每戶處罰元。

10、 原則上納稅評估應單獨補申報,不得并入當期正常申報。

11、 加強評估績效考核與評估質量通報。由評估管理部門牽頭組織。

1、抽查評估工作開展情況。評估工作開展情況以案頭抽查方式進行考核,主要包括:(1)工作流程及文書使用是否規范、合法;(2)評估資料是否完整、準確,管理規范、歸檔及時;

(3)評估無問題戶或問題較小戶的評估分析是否充分;(4)評估稅款是否及時入庫、是否督促納稅人調賬、整改;(5)評估案件是否按要求移送,移送案件準確率。

2、通報評估工作質量。評估工作質量情況以指標方式進行通報,主要包括:(1)評估有問題面:當期評估有問題戶占當期納稅評估總戶數的比例。(2)戶均補稅額。每戶納稅評估平均補稅額。 (2)評估收益率:評估環節查補稅款占本轄區納稅人當期入庫稅款的比例。納稅評估收益率一=(納稅評估補申報稅額+滯納金+罰款)/本轄區納稅人當期入庫的稅額。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最美中學生作文1000字下一篇:人口出生性別比xingbe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