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職業教育與珠寶市場營銷論文

2022-04-21

今天小編給大家找來了《職業教育與珠寶市場營銷論文(精選3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

職業教育與珠寶市場營銷論文 篇1:

職教新使命:打造區域經濟核心競爭力

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體戰略,這將帶動我國經濟的再次騰飛。作為與經濟社會發展最密切的職業教育,應該踏準中國經濟發展的節奏,在發展方向、辦學宗旨、專業結構、課程設置等方面與當地產業結構升級緊密對接,在成為區域經濟核心競爭力的同時,完成自身的轉型。

富士康內遷:為什么是河南

2010年7月,當富士康蘋果手機項目決定落戶鄭州時,不管是富士康總裁郭臺銘還是河南省政府,都長舒了一口氣。

富士康“西進北上”的內遷醞釀多年,河南也經歷了兩到三年乃至更久的守候。早在2007年,鄭州市政府就成立了一個級別很高的“富士康科技集團鄭州投資項目協調推進領導小組”,小組由時任市長趙建才擔任組長,多位副市級干部擔任副組長,各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小組成員。那一年,富士康的內遷已初成趨勢,在河北廊坊、遼寧沈陽和營口等地相繼投資建廠,但河南未能分羹。

之后的競爭更加激烈。2010年,由于“富士康12連跳”事件的發生,內遷開始提速——富士康要把深圳廠區的40萬員工逐漸削減至10萬~15萬。于是,各地方政府部門紛紛拋出橄欖枝,給出諸多優惠條件,以爭奪中國這個巨型的、標志性的企業,而富士康也急需找到比深圳和沿海更合適的地方。根據此前國內各家媒體的報道,天津、武漢、成都、重慶均出現在“富士康北遷西進”一詞中。

同年8月,塵埃落定。在鄭州,一個占地面積達10平方公里、計劃用人30萬的富士康工業園開始建設。這是一個巨無霸級的工業園區,面積是富士康大本營深圳龍華園區面積的4倍多,它將達到日產蘋果手機20萬臺的生產能力,年出口額130億美元。隨著富士康和配套企業的入駐,以及物流、餐飲等服務業的發達,將誕生一個人口規模達50萬的“新城”,而學校、醫院和公交系統等基礎設施也將隨之完善。

僅僅兩年之后,富士康項目達到甚至超過了河南政府當年的預期。2012年7月,鄭州海關發布數據,上半年河南省外貿進出口總值217.1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84.6%,進出口增速躍居全國第3位。

如果去掉富士康在河南的蘋果手機代工項目數據,可以發現,河南省其他產品的出口形勢并不樂觀。公開報道顯示,上半年,富士康集團在河南的下轄企業進出口總額達104.3億美元,占全省進出口額將近一半,為48%。如果去掉富士康的因素,河南全省外貿進出口增長為2.5%,其中出口僅增長1.2%。

富士康的到來,不僅吸引了50余家相關配套企業落地河南,被稱作“全球第二大電子代工企業”的新加坡偉創力等也紛紛示好。這種示范帶動效應,現在正在逐漸放大。河南省統計局在針對上半年經濟運行的分析中指出,“產業集聚區建設和招商引資繼續對經濟增長形成強力支撐作用,在全省形成了一大批新的經濟增長點?!?/p>

招商引資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基本國策,正是由于招商引資,才帶來了中國經濟持續30年的高速增長。也正因此,各地政府對外企尤其是世界500強趨之若鶩。富士康則是河南省近年來招商引資中的最大亮點。那么,為什么在這一輪競爭中,富士康選擇了落子中原?

在當初的競爭中,各地開出的優惠條件可謂大同小異,比如土地供應、服務保障、稅收優惠等,但河南省還有一個其他地方并不具備的優勢——人力資源?!盀槭裁囱睾.a業能到河南來,為什么富士康最后選擇了河南?因為我們是人力資源大省,1億人,是我們最大的優勢?!痹谝淮螘h上,河南省委書記盧展工作出這樣的解釋。

作為一個代工帝國,富士康需要的工人數目可謂龐大,而這些人必須是熟練的技術工人。在草簽協議時,河南方面就鄭重作出承諾:三個月內為富士康一期工程招聘員工10萬人。而事實也正是如此——在很短的時間內,河南省教育廳就組織了全省百余所高中職學校、共計2.5萬多名學生去深圳富士康實習。

只有河南有這樣的底氣,而這是一個厚積薄發的結果。

為使全國第一人口大省變成人力資源強省,解決河南1億人口的就業壓力問題,早在2003年,河南就開始重視職業教育。2007年,河南不斷加大力度,2008年,實施了為期5年的職業教育攻堅計劃。同年,河南省與教育部簽署了共建國家職業教育改革試驗區協議,這為中部地區職業教育又好又快發展打開了一扇探索之門。

2009年,河南省政府又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簽署了《共同推進河南全民技能振興工程備忘錄》,確定未來3~5年通過省部共建模式,推動在全面提升勞動者職業能力和加速技能人才培養方面實現新突破。這是全國第一個技能振興省部共建協議。

2010年,河南省政府更是以“1號文件”的形式直指職業教育。文件中,不僅列明“新政”,還將職教攻堅各項任務一一細化,分別劃定給省教育廳、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等12個相關部門具體承擔……

一系列的舉措,使河南職業教育風生水起,形成了全國聞名的“河南模式”,為河南的長足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技能人才支撐:2009年,河南省中等職業招生73.1萬人,首次超過普高招生規模;中職畢業生的就業率自2003年始,已連續6年超過95%;全省18個省轄市中,已有17個省轄市規劃建設職教園區,14個省轄市的職教園區已經開工建設。

一個標志性的數字是:截至2009年年底,河南職業教育在校生突破200萬人,規模位居全國第一。

正是這樣的大手筆,才增強了河南“大招商、招大商”的競爭力,才吸引了富士康的到來。事實上,富士康與河南省勞動力一直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在深圳富士康的40萬員工中,有10萬員工來自河南,這10萬人中,大部分是從河南中高職學校畢業的學生。在進入河南之前,富士康至少在幾十所河南高中職學校中訂單培養人才,這些學校與富士康有著極為密切的實習關系。

在職業教育越發達的地方,招商引資越是活躍,職業教育已經成為地方招商引資的金字招牌。這種現象,不僅僅在河南,在全國其他地方也已開始顯現。

在富士康的布局中,重慶基地是其重要的一環,這里將打造全球最大的筆記本電腦基地,未來將需要30萬技術人才,而發達的重慶職業教育,為富士康提供了足夠的人才儲備。在富士康先期招聘的10萬員工中,75%為大專和中職學歷者,15%為農民工,本科和研究生以上學歷者占10%,大部分員工來自附近的上百所職業院校。

在江西,新余市是一個經濟并不發達的小城市,但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新余就開始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經過多年的發展,新余至今已有各級各類職業教育機構50多所,在校生9萬多人,被教育部譽為職業教育的“新余現象”。

在招商引資中,新余市大打“職教牌”,而這一招也果然靈驗。賽維、瑞晶、贛鋒鋰業等一大批新能源、新材料企業紛紛落戶開發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企業莫過于賽維。這家2006年才入駐新余的太陽能多晶硅片研發生產的光伏企業,經過6年的發展,如今已經成為中國最年輕的500強企業。

賽維公司總裁佟興雪說:“當初之所以選擇到新余落戶,原因之一就是看重新余有這么多家職業院校。我們雖是一家高科技企業,但同時也是一家制造企業,需要大量職業院校培養的技能人才?!?/p>

在各地的招商引資團隊中,已經不乏職業院校的身影。2010年5月,青島市組團到韓國招商引資,一個分團很引人注目。這個分團的成員全部來自教育界:他們中有的來自大學,有的來自中學,更多的是來自職業院校。青島市教育局副局長李振江是這個分團的帶隊人,對韓國之行,他感觸很深:“以前招商引資,根本沒有教育的事情,可現在不一樣了。國外企業在一個地方投資,除了一些硬件之外,更重視當地的人才培養情況?!?/p>

在江蘇省江都市,近年來,日清紡、中海運、中材國際、首鋼首泰等一批世界500強、“中字頭”“國字號”企業紛紛布點。而在這些大項目落戶的背后,江都的人才資源優勢,無疑成為吸引這些項目的重要“投資軟環境”。

不久前,美國PCC集團董事長、首席執行官馬克到江蘇省江都市考察。出人意料的是,這家世界500強企業的“大老板”,在了解投資政策、交通環境的同時,把江都職教集團也列入了考察行程。雖然美國PCC集團的投資項目還未正式啟動,但與其合作的企業誠德集團,已經向江都職教集團“訂購”了一個班的學生。

在廣東,這一現象更加明顯。2011年,當一汽大眾攜133億巨資尋找合適的生產基地時,增城和佛山展開了激烈的爭奪,而一汽大眾最后選擇了佛山。一個重要的理由是,佛山有開設汽車專業的職業院校,而且各類實訓基地設施完全,能夠提供所需要的大專以上的高技能人才?,F在,一汽大眾的到來,帶動了世界500強的零部件供應商紛紛落戶佛山。隨著佛山2013年項目建成投產,首期產能將達到30萬輛,將拉動上下游產業鏈2000億元的工業總產值。

佛山市一位負責人說:“我們是后來加入競逐一汽大眾項目的,第一輪還沒有我們。我們的鋁型材市場、紡織市場、鋼鐵市場、家具市場、家電市場、職業院校,一汽大眾全部都看過,后來他們自己還靜悄悄考察過,我們都不知道?!?/p>

轉型:在區域發展中找到“回家的路”

從職業教育成為招商引資金字招牌的現象,可以引出一系列的思考:為什么這種現象不僅僅出現在經濟發達地區,也出現在以前相對落后的中西部地區?為什么富士康等眾多企業離開深耕多年的沿海,實行大規模內遷?為什么地方政府對職業教育顯現出比以往更高的熱情?……

作為整個教育體系中與經濟社會發展關系最直接、最密切的職業教育,要找到這一系列問題的答案,就需要從中國經濟發展的脈絡中去搜尋。

當前,中國經濟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前所未有的重視。區域發展失衡,一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短板。多年來,雖然國家一直在加大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政策力度,但地區間差距擴大的趨勢并沒有根本改觀。因此,在2010年公布的“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今后5年要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一條主線,要實施區域協調發展總體戰略。

中央黨校經濟學部主任趙振華對此作出解讀:“建國60多年來,國家的區域經濟政策發生過幾次大的變化。第一次是在改革開放之前,那時候國家區域經濟政策的重點在中西部地區。第二個階段是在20世紀80年代、90年代改革開放之后,國家區域經濟政策的重點在東部地區。東部地區用了將近20年的時間發展起來。但現在中西部地區相對落后,所以在20世紀末期,中央提出了西部大開發戰略,隨后又提出了中部要崛起,東北老工業基地要振興。事實上,從西部大開發戰略提出以后,就意味著國家在21世紀要實行的是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戰略。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了,經濟發展方式隨之就轉變了?!?/p>

要使區域協調發展,就必須優化產業布局,實行產業轉移。在過去的幾年間,江蘇、浙江、廣東等東部省份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如紡織服裝、食品飲料、建筑材料、電子信息、家電、家具等,開始了前所未有的大遷徙,目標是安徽、河南、湖南、湖北、四川、貴州等中西部地區。

對于東部地區而言,今后將專注于促進產業結構提升,通過龍頭企業引進形成產業集群,逐步培植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通過這樣的梯度轉移,逐漸把新興產業培育成我國經濟發展的先導性和支柱性產業。

為推進產業轉移,2011年國家公布了18個主體功能區,也就是重點開發區域,由此,中國的經濟增長從主要依靠東部地區“單一推動”向各大區域“多級推動”邁進,在各個區域之中,開始出現了諸多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地方政府以極大的熱情迎接這一輪產業轉移大潮的到來,招商引資成為各地政府的重頭戲。但在投資者的眼中,土地稅收等優惠政策,已不再像以前那樣具有吸引力,他們更關注的是當地的人力資源,他們希望自己的企業能夠可持續發展。

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富士康要離開深圳遠赴河南——這與其說是一個企業的決策行為,不如說是國家經濟發展轉型的必然,富士康是在有意無意中踏準了中國經濟發展的脈搏。

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么現在職業教育如此受到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視,甚至在各地出臺的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中,對職業教育專門辟出章節進行大段闡述,并出臺一系列措施,推動職業教育的大發展。

就職業院校而言,一個明顯的變化是,當學校領導接受媒體訪談時,對當地的經濟發展方向、產業結構、企業特點,以及每年參加高考的人數、落榜生多少等都如數家珍。

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大步推進,各種扶持政策的出臺,使得以往遙遠的企業真真切切地來到了家門口。一些勞務輸出大省,再也不會為富余勞動力找不到就業門路而犯愁,轉而擔心勞動力的不足。今年8月,在河南,為完成協助富士康招募20萬人的計劃,甚至發生了很多技校學生“被實習”的新聞,引起輿論大嘩。

中國職業教育發展30多年,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與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它對經濟的拉動已經成為看得見、摸得著的現實。

職業教育已經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助推器。全國政協常委周漢民認為,“首先,職業教育直接培養生產和經營一線所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大量的‘金邊藍領’人才是區域經濟發展形成持續競爭力的必要條件。其次,職業教育極大地加快了區域生產技術的應用和更新速度。再次,職業教育機構可根據地區經濟發展需要靈活地調整教育服務內容,更易于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區域內人力資源與供給結構的動態平衡,促進區域經濟和諧發展?!?/p>

更有學者測算,我國職業教育在整個教育層級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約占51.69%。2011年,職業教育對重慶全市經濟增長的總體貢獻率達6.81%。同年,職業教育對江西新余市GDP增長的貢獻率已高達14.1%。

從各級政府到職業教育界,一個共識已經形成:抓職業教育就是抓經濟發展,職業教育應該成為區域經濟的核心競爭力,這是當前及今后我國職業教育需要擔當的重大戰略使命。

國家經濟在轉型,職業教育也必須隨之轉型,但當前的職業教育現狀卻不容樂觀。

教育部副部長魯昕指出,“雖然現在中、高等職業教育規模分別占到了高中階段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規模的一半,但職業教育仍然是中國教育體系當中的薄弱環節?!?/p>

在這個薄弱環節中,一個重要的問題是,職業教育對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乏力。有專家指出,由于以往忽視對區域經濟的研究,我國的職業教育對本地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非常欠缺。很多職業技術學院針對當地產業發展所需要的技能類專業不足,多是一些市場營銷類專業。很多專業課程體系與崗位技術標準不對接、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仍在普遍采用。這些問題都導致了我國職業教育失衡嚴重,直接影響了當地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步伐。

“實際上,我國的職業教育已經忘記了為什么出發”,滁州職業技術學院職教研究所所長張健表示,職業教育是要為當地培養“技能型人才”,而我們在學科化的路上走得太遠,背離了自己出發時的目標,模糊了自身的辦學定位和追求,與職業教育的根本宗旨漸行漸遠。由于沿襲學科化的辦學模式,在這一軌道上慣性滑行太久,許多人已麻痹了探索的神經,消磨了創新的意念,窒息了改革的欲望,找不到“回家的路”,已成為普通高等教育的“跟班”和“隨從”。

職業教育必須盡快轉型,除了國家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的需要,還來自于自身生存的需要。由于生源減少,不僅僅職業院校之間競爭激烈,一個必須正視的事實是,職業教育體系之外的力量也已經加入進來。

為了爭取生源,也為了學生就業的需要,很多普通高校已經修正了培養“精英”的培養方向,目光開始下移,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而68所211、985高校的網絡教育學院,以及全國廣播電視大學系統開展的現代遠程教育,更是把培養應用型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技能人才作為首要的目標。兩者都依靠互聯網開展學歷教育,這給網絡時代長大的年輕人提供了學習的便利,受到他們的歡迎。

在教學中,與行業企業密切結合的職教傳統也為遠程教育所借鑒。這些學校與國家很多大中型企業建立了廣泛深入的聯系,并依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職業需求優化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已從單純注重學科理論體系、簡單沿用全日制本科課程體系,向注重應用性、職業性、技能性方向轉變。

由于培養目標的趨同,使生源更加緊張。僅2010年,68所高校的網絡教育本、??圃诩畬W生就達989萬人,而電大系統在開展遠程教育的8年中,就累計招生458萬人,畢業學生達238萬人。事實上,一些省市級電大除了繼續招收電大學生外,已經舉辦了很多職業院校,而很多縣級職業教育學校,已經成為這些網絡教育學院和電大的學習中心。

促進產業升級,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同舞共飛,為解決長久以來職業教育存在的痼疾,為職業院校的再發展提供了一個良機。從教育部出臺的規劃中,從一些學者的研究中,這條“回家的路”已經逐漸清晰。

2011年8月,《關于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發布,這是教育部針對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戰略出臺的一個重要文件?!兑庖姟诽岢?,職業教育要適應區域產業需求,明晰人才培養目標。要圍繞區域發展總體規劃和主體功能區定位對不同層次、類型人才的需求,合理確定中等和高等職業學校的人才培養規格,注重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在培養目標、專業內涵、教學條件等方面的延續與銜接,形成適應區域經濟結構布局和產業升級需要、優勢互補分工協作的職業教育格局。

《意見》要求,要發揮職教集團作用,促進校企深度合作。要引導和鼓勵中等和高等職業學校以專業和產業為紐帶,與行業、企業和區域經濟建立緊密聯系,形成教學鏈、產業鏈、利益鏈的融合體。

“最重要的是專業要對接產業?!蔽髂洗髮W教授朱德全表示,未來我國職業教育首要的是“專業系統”要圍繞“產業系統”轉。

具體而言,專業與產業協同發展首先要實現三對接,即專業結構對接地方產業結構,專業設置對接企業崗位需求,課程標準對接職業標準。其次,要構建“雙覆蓋雙傾斜”的區域專業布局。雙覆蓋要求城市職業教育專業覆蓋三產重點產業,高等職業教育覆蓋全市主要行業;雙傾斜要求縣鄉職業教育專業傾斜三農優勢產業,中等職業教育傾斜區域支柱產業。再次,要施行“市場主導型專業設置模式”,各職業院校應緊密圍繞當地政府公布的人才需求預測報告、地方政府發展戰略規劃、地方經濟產業規劃來設置專業,并根據市場的變化及時調整專業。

所有這些,對已經發展30多年的中國職業教育而言,是一個老問題,更是一個新問題。那些以向外輸出勞動力為主的省份,需要將目光收回,重新審視腳下這片土地;那些已經成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支撐的職業院校,需要對新落戶的企業需求進行深入研究,甚至對以前從未聽說過的專業開始重新布局。

對接:亦步亦趨的跟隨

順德樣本:一校一品

珠三角的外源型經濟曾經造就了昔日的“廣東奇跡”, 但近年生產要素高成本時代的到來,又令珠三角的外源經濟失去了昔日的比較優勢:大量出口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受到越來越多的反傾銷調查,技術壁壘、環保壁壘、知識產權保護等成為許多企業產品出口的障礙。

珠三角的經濟轉型迫在眉睫。廣東“十一五”規劃明確提出:優化提升外源經濟,要積極調整引資方向,把引進技術與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產品質量統籌協調起來,把招商引資的重點從資源勞動密集型企業轉向技術含量高的高新技術主要產業、重化工業和現代服務業。

支撐珠三角經濟發展的職業教育由此開始了轉型。其核心是,職業教育要對接產業、服務產業、提升產業。要隨著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而“動”,跟著產業調整升級而“走”,圍繞企業技能型人才需要而“轉”,適應市場需求變化而“變”。最終目的是使職業教育成為區域發展的“動力之源”。

正是在這種轉型中,出現了獲得教育部高度評價的“順德樣本”。

在很多地方,職業教育存在著一個痼疾:各部門因利益紛爭而使資源分散。而位于珠三角中心的佛山順德區,其職業教育的一個重要特點,是通過政府統籌來解決這個問題。在順德,職業學校和技工學校統歸教育部門管理,政府把勞動、交通等部門與職業教育相關的資源和技能培訓全部交給教育部門,其他職能部門不得另起爐灶。為此,政府還成立了一個職業教育領導小組,專門對資源進行統籌和協調。

所以,順德的職業院校大多身兼數“職”,實行 “一套人馬、兩塊牌子”的辦學模式,不僅招收全日制職校生,還開展多種類型的社會培訓和多種層次的學歷教育。這使得職業教育的資源利用效益最大化,避免了部門間的重復設置和無序競爭。

當政府解決了“多龍治水”問題后,接下來就是學校的動作——與地方產業的對接。

順德的“王牌”產業非制造業莫屬,但順德下轄的10個鎮和街道,在制造業領域各有側重,形成了一個個投資活躍、配套完善的產業集群,如陳村鎮是全國知名的壓力機械生產重鎮,樂從鎮擁有華南地區最大的鋼材、塑料和家具市場,等等。順德職業學校緊扣當地“一鎮一品”的經濟特色模式,打造出了自己的特色專業,從而形成了“一校一品”、對接產業的發展格局。

龍江鎮家具加工產業發達,對設計、創意的需求日盛。龍江職業技術學校開設了家具設計與制造專業,開創了全省甚至全國的先河。隨后,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在高職層面上也開設了該專業,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的“我的時尚盒子”“花枝招展”等20多件參展作品,曾現身米蘭國際家具展。

倫教街道是國內著名的珠寶首飾加工基地,當地的鄭敬詒職業技術學校則借助這一優勢開設了首飾設計專業。學校又與周大福集團創始人、香港知名企業家鄭裕彤先生加大合作力度,寶石鑒定專業也應運而生。大良鎮是順德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服務業發達,李偉強職業技術學校就開設了美容、美發以及公共營養專業。

每一所職業院校還根據全區或各鎮的產業結構變化,不斷調整專業設置及培養目標。位于樂從的陳登職業技術學校,響應順德“工業立市”的戰略,最早所辦的專業主打機電類,之后根據對樂從的市場調研,調整成以財經為主。當發現物流、營銷成為市場的新興需求時,就增加了市場營銷、物流等專業。當學校通過對340多家企業的大規模調研,了解需求后,又增設了當地人俗稱為“小老板”的商貿應用技術專業,并在市場營銷專業的校本教材中,加入了家具、鋼材、塑料這些地方元素,以培養符合當地企業需要的人才。

為了滿足當地經濟發展的需求,順德主管部門還對職業院校的專業設置先后進行過兩次大規模的調整。調整后,順德職業院校專業發展呈現出主次分明、內容新穎、緊貼市場、適度超前的特點,使專業設置進一步適應了市場發展的需求。

目前,順德區職業教育共有34個專業,其中省級重點建設專業10個,僅次于廣州市。為使專業與地方經濟、行業和企業緊密相連,每所學校還成立了專業指導委員會,由學校和行業協會、企業一起來研究決定專業的設置及發展目標。

順德的職業教育不但對接產業,而且介入到當地的城市化進程中。在順德農村向城鎮化過渡的階段,農村勞動力轉移及進城務工人員的培訓工作迫在眉睫。順德各職業院校急政府之所急,舉辦了電工、焊工、叉車工、電梯工、起重機操作工等各類培訓班。這些培訓不僅解決了企業的用人之急,也為轉崗、待崗農民提供了再次就業的平臺。

順德區政府負責人曾講過這樣一句話:“我們的職業教育發展到今天,已經與現代產業升級密不可分,已經成為技能人才的‘儲備池’、產業升級的‘孵化器’。這是我們最大的軟實力?!?/p>

正是由于順德政府及職教界的“先見之明”,才有了中國最大的家電制造基地,才引來了美的、格蘭仕、康寶、海信、科龍等知名家電品牌。所以,當幾年前順德經貿招商團遠赴日本,面對日本汽配巨頭“你們能否提供合格工人”的疑問時,招商團的回答不容置疑:“能!”

湖南經驗:深度融入產業鏈

沿海產業在升級,內陸地區也在奮起直追。2007年,長株潭城市群獲批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根據規劃,到2015年,長株潭將以“超級城市”的形態出現,從而帶動湖南省的城市化進程,進而成長為中部地區經濟崛起的“引擎”。

兩型社會的建設,一靠科技進步,二靠與兩型產業相關的高技能、高素質人才。然而,湖南的職業教育是因廣東等沿海地區各類外企、私企的興辦才應運而生。因此,當兩型試驗區獲批后,一個突出的問題是:長株潭地區職業院校培養的技能型人才不少、質量也不錯,可是絕大部分畢業生都“孔雀東南飛”,到珠三角、長三角地區就業,留下來參與當地經濟建設的人才少之又少。

2008年,為服務兩型社會建設,湖南省有關部門經過深入調研,提出了“對接產業、行業,推動職業教育深度融入產業鏈,有效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發展方針。從此,長株潭地區各職業院校開始“眼睛向內”,尋求教育與地方產業的對接。

素有“江南煤都”之稱的婁底市,是湖南最重要的煤產地之一,但這里的采煤技術一直比較落后,技術人才缺乏,傳統的采煤技術,加之落后的設施、設備,導致這里煤礦安全隱患不斷。

婁底還是“中國十大農機專業市場”,農機產業卻處于分散經營、單一作戰、管理無序的狀態。婁底也是農業大市,但農業產業化一直比較落后。

針對婁底經濟發展的以上特點,近幾年來,地處該市的婁底職業技術學院,果斷對學校專業結構進行調整,將原來一些專業特色不明顯,并與當地人才需求不一致的法律事務、藝術表演和國際貿易等專業取消,全新組建了與當地煤炭、農機和農業等產業緊密對接的專業群,由此,煤礦開采技術、煤礦管理、礦山機電、農機、園林技術、畜牧家禽、農業經濟管理等專業相繼誕生,目前這些專業都已成為學校的熱門專業,畢業生供不應求,為地方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最近幾年,隨著北汽控股、廣汽菲亞特等大型汽車廠商相繼落戶長株潭地區,汽車產業成為株洲市的新興產業。2005年成立的株洲職業技術學院在建院之初,系部簡單設置為機械系、信息系、電子系、經貿系,沒有突出專業建設重點與特色。2008年,該院作出調整,初步形成了以汽車制造與裝配專業為引領的汽車制造專業群,以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為引領的汽車售后服務專業群,形成了對接整個汽車產業鏈、覆蓋汽車前后市場的特色專業體系布局。這樣一來,專業設置更具針對性,該校學生的就業問題從根本上得到解決,畢業生供不應求。

2011年6月,國內首家湘繡藝術學院在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掛牌成立。這是一項創舉,旨在以現代職業教育方式對接傳統湘繡產業,培養湘繡人才。這種新的對接,不僅快速培養了一批新時代高素質“繡女”,而且為職業教育發展尋找到了新的土壤。

2011年12月,湖南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正式上線,該平臺由湖南現代物流職業技術學院牽頭建設。目前,平臺用戶已發展到2000戶,并以每天200戶以上的速度在增加。這標志著,職業教育不僅已深深融入物流產業鏈,并且開始以信息技術引領物流行業的發展。

經過專業調整,如今的長株潭地區的職業院校,已基本形成一所職業院校以一兩個專業大類為主、每所職業院校對接地方一定優勢產業的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株洲打造職教城的創舉。2008年,規劃5700畝、總投資達100億元的株洲市職業教育園區建設啟動,其定位是“城市名片、兩型典范、發展引擎”,致力打造“中部地區職業教育創新之都”,逐步奠定“北有天津、南有株洲”的全國職教格局。

該職教城建成后,條件成熟的職業院校將整體搬遷,同質同類院校將合并,高職院校與中職學校將聯合辦學,專業也將進一步整合,對接軌道交通、機械制造、化工、冶煉等支柱產業,重點扶持相關專業建設,以增強職業教育服務地方產業的能力。

以主要高職院校牽頭,整合相關學校、企業,成立職業教育集團,實現集團化辦學,是長株潭地區職業教育對接地方產業的另一亮點。2008年7月14日,由湖南現代物流職業技術學院牽頭組建的長株潭地區第一個職教集團在長沙掛牌,目前,該地區已有多家職教集團相繼組建。這些職教集團基本對接長株潭主要優勢產業、支柱產業、特色產業、新興產業,也涵蓋了基礎產業和重要經濟區域。如今,長株潭地區以職業教育為引領,教育和產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局面已基本形成。

作者:柳園 張韋韋

職業教育與珠寶市場營銷論文 篇2:

實施“五化”同步戰略 助推校地高質量發展

摘   要:   201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提出了“四個著力”,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視察湖北,提出了“四個切實”,從“四個著力”到“四個切實”,始終貫穿“質量”“效益”“綠色”等核心思想,體現在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與實踐中,學院必須進一步明確新時代高等職業教育的總體要求、目標任務和使命擔當,開展產教融合、工學結合,實施“五化”同步戰略,助推校地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   高職院校;產教融合;服務地方;高質量發展

今年四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提出“四個切實”要求,對新時代湖北改革發展指明方向。七月,中共十堰市委出臺《關于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大力推動十堰高質量發展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為全市做好新時代各項工作做出了頂層設計和戰略規劃。學院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的中心工作,必須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市委《決定》為引領,科學謀劃學院發展、強力推進各項工作。

一、提高政治站位,謀劃科學發展,以新作為確立學院高質量發展之路

1.深刻認識新時代對技術技能資源供給的新要求

從無論是近些年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工程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興起,還是產能過剩的鋼鐵、煤炭、水泥等行業大量職工的轉崗培訓,都對高職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高職院校作為技能人才的搖籃和技術資源供給方,其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能力,無疑對現代化強國、強市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 深刻認識新時代對高職教育發展的新要求

首先,全國高職教育創新行動計劃和優質校建設工程已到了“收官”時期,成功入選能占領國內乃至國際職業教育的制高點,將獲得更多高等職業教育優質資源以及數以億計的專項資金支持。其次,中國特色高等職業教育“高水平院校、高水平專業”建設計劃啟動,推動建設一批當地離不開、業內都認同、國際可交流的高職學校,為學院沖刺教育部“雙高”計劃提供了機遇。再次。國家提出以高層次、急需緊缺的專業技術人才和創新型人才為重點,實施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和先進制造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對技術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迫使我們必須充分認識新時代對高職教育發展的新要求,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學院的發展與改革中去建功立業。

3.深刻認識新時代對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

推動十堰市高質量發展《決定》中明確提出了“五個高質量發展”的建設目標。作為由地方政府舉辦的高職院校,服務地方發展義不容辭、責無旁貸。新時代要求我們必須主動適應產業發展變化,了解并掌握新興產業的前沿科學技術與知識;必須緊密結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推動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必須緊密結合新產業、新技術、新崗位的需要,及時精準實施專業群與地方產業對接;必須緊密結合地方產業轉型升級需要,開展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與改革。只有這樣才能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扛起應有的使命擔當、作出應有的貢獻;也只有這樣學院的才能步入快速發展的通道。

二、聚焦地方發展,“五化”同步發力,為服務十堰強市戰略提供有力支撐

為了適應新時代對高等職業教育的要求,迎接教育部高職教育創新行動計劃和優質校建設工程驗收,主動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精準對接地方產業轉型升級,必須深入實施“五化”同步發展的戰略,即“本土化、一體化、精準化、智慧化、國際化同步發展的戰略。

1. 實施“本土化”戰略,推動校地高質量發展

實施“本土化”戰略,就是將學院生源、就業重點逐步轉移到十堰本地,重點落實好專業群對接產業、服務產業工作。爭取用三至五年的時間,實現學院生源的70%來源于十堰本地,學院70%的畢業生在十堰本地實習就業。同時出臺激勵措施,大力引導專業教學團隊融入地方、服務地方。比如,建筑、藝術設計、旅游等專業教學團隊,要在全市鄉村振興、精準扶貧中發揮作用,主動參與地方鄉村振興的旅游項目建筑規劃、設計與實施工作,打造鄉村旅游精品基地;環境專業教學團隊在鄉村振興、生態農業觀光、環境治理方面要有所作為,為鄉村振興、環境保護與治理尤其是南水北調核心水源地的水資源治理提供最有力的智力支持;智能信息教學團隊要在鄉村振興中發揮人才和信息技術優勢,為農村發展鄉村旅游、農產品銷售打造信息化的服務平臺;經貿類專業教學團隊要在農業產業發展提供市場營銷、電子商務培訓,搭建農業產業化的電子商務平臺;制造類專業教學團隊應著重在全市中小企業技術革新、工藝改造等方面開展合作,提供技術服務支持,如此等等,以推動專業群與地方產業的高度融合,為地方產業轉型、農村精準扶貧貢獻知識財富。

2. 實施“一體化”戰略,共建共享區域職教優質資源

發展職業教育是十堰產業發展、扶貧攻堅、技能強市,加快經濟轉型的現實需要。盡管有政策、項目支持,全市職業教育實現了長足發展,但是仍然還存在專業融入產業不足、中高職銜接及一體化辦學不優、職業教育資源閑置分散、市場適應性較弱等問題。學院推進“一體化”戰略,既要發揮區域職教龍頭作用,也要統籌協調各級各類職業教育培訓優質資源建設,在中高職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教學與改革、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師資隊伍建設、一體化辦學等方面實現全面、深度合作,以及職業教育改革成果、實習實訓基地、師資隊伍等職業教育優質資源共享。大膽探索創辦以縣(市區)職業學校為主體、彰顯縣域經濟發展特色、對接地方產業、校地合作共建的具有鮮明特色特點的產業學院,鼓勵各二級學院以專業群精準對接縣(市區)產業,把產業學院辦到縣城,辦到鄉鎮,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實現辦學有特色、地方離不開、國際有交流的目標,進而實現中職、高職與應用本科一體化培養,達到錯位發展、協調發展、融合發展的目標。

3. 實施“精準化”戰略,優質供給十堰產業技術資源

精準化,目標是“高質量”,內涵是“十精準”:精準定位辦學目標、精準設置專業、精準確立培養規格、精準確定專業教學標準與課程標準、精準遴選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精準實施教學保障、精準組織教學活動、精準設計學業評價和工作績效評價標準、精準開展技術服務、精準提供終身學習資源。精準定位辦學目標是基礎、是前提,必須辦人民滿意的高等職業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更多更好的技術技能人才。精準設置專業是重點,必須緊跟時代步伐,精準設置同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高度跨界、嫁接和融合的新興產業的專業,搶占新興專業的制高點。精準培養規格是難點,要從培養一般的技術技能人才轉變成培養熟悉“云物大智”技術的技術技能人才,以適應新時代的新變化。精準確定專業教學標準與課程標準是關鍵,高職專業教學標準與課程標準精準與否,直接關系中、高職與應用技術大學本科教育的有效銜接。其他六個精準是方法、是手段,既是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集中體現,也是教師工程實踐能力的具體反映。只有精準,才會有高質量;只有精準才能節約資源,推動實現辦學績效最大化。

4. 實施“智慧化”戰略,高效融入十堰智慧城市建設

按照“國家急需、全國一流、面向專業”的總要求,通過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優質教學資源、提升教學信息化水平,帶動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變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探索基于資源庫應用的學習成果認證、積累和轉換機制;為社會學習者提供服務,增強職業教育社會服務能力,為構建靈活開放的終身教育體系、促進學習型社會建設提供條件和保障。因應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教育變革和創新,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培養大批熟悉“云物大智”技術的技術技能人才和創新人才。要全面推進、加快實施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教學、管理、服務等各方面的應用,高標準、高起點實施數字化建設工程,盡快達成真正意義上的“智慧校園”、“智慧教育”、“智慧服務”目標,努力為師生和轄區居民提供人性化的學習、生活和個性化發展服務。

5. 實施“國際化”戰略,全力助推地方產業走出國門

當前我國正積極推進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國際交流與合作作為重要的建設內容,賦予新時代高職教育新使命。要積極配合國家“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戰略,借助東風汽車公司平臺,在東南亞、中亞、非洲地區的國家助力“一帶一路”汽車產業發展,實現“伴隨東風走天下”的目標,帶動機械制造、汽車制造、信息技術、物流專業發展;借助世界文化遺產——武當山品牌,加強與中國臺灣、香港、澳門等地區以及東南亞、歐美國家聯系,助力十堰市千億級旅游產業發展,帶動學院旅游管理、酒店管理、藝術設計等文化創意專業的發展;借助竹山綠松石產業在我國新疆、西藏以及東南亞、中亞地區國家影響,借力“一帶一路”戰略,大力發展珠寶設計與加工專業,帶動綠松石產業發展,把綠松石打造成為十堰市第四張名片;借助竹溪縣生漆對韓國、日本、菲律賓、俄羅斯等國家的影響,大力發展生漆產業,推動學院陶藝設計與制作專業建設與發展,將校企協同育人上升到國際化人才培養的新層面。

三、強化責任擔當,積極投身實踐,做推動十堰高質量發展自增壓引擎

1. 緊密結合地方需求,推動校地高質量發展

在“五化”同步戰略實施的過程中,充分聚合優秀師資力量,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發揮智庫智囊作用,推進政校行企對接,強化技術成果轉化,努力實現“一個專業引領一個縣域特色產業,一個團隊支撐一個品牌產品”。目前學院已與竹溪縣、竹山縣、茅箭區和丹江口市、鄖西縣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未來五年將在人才培養協作、共建實習實訓基地、構建產學研合作平臺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

2. 科學謀劃職教未來,推動完善十堰現代職教體系

聚焦現代化強市戰略,充分發揮湖北汽車服務職教集團、十堰現代制造與服務業職教集團兩大平臺作用,加大與湖北汽車行業協會、東風汽車公司以及各級各類汽車制造、維修、銷售企業以及相關職業院校、科研院所的產學研合作力度,同時強化、優化與全市中職學校的“3+2”聯合培養,實現生源的50%來自中職、共享優質的教育資源、共育高素質技能人才目標。

3. 顯著增加辦學特色,實現學院高水平高質量發展

作為地方高職院校,我們的命運與十堰的命運緊密關聯,我們的特色與城市的產業特色和地方的區位特點高度相融。在新的形勢下,學院將全心全意致力于擦亮武當山、東風車、丹江水、綠松石4張城市名片,致力于秦巴深度貧困地區鄉村振興,全面優化專業結構,強化專業內涵,彰顯服務績效。將通過教師在本地全年全部技術服務項目中的參與率、相應項目技術成果獲獎率及成果運用對企業(地方)增收貢獻率、學院培訓收入在本地全年全部社會培訓費用支出中占比、轄區居民終身學習本院服務率三個方面五個比例來審視自身社會服務能力,切實展現地方高職的擔當精神和責任意識。

作者:魏文芳

職業教育與珠寶市場營銷論文 篇3:

高職珠寶設計教育的創意創新能力培育初探

[摘要]經過近三十年的快速發展,我國的珠寶產業正處于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型期,急需大量具有創意創新能力的高職珠寶設計人才。文章論述了高職珠寶設計教育必須緊跟市場需求,狠抓創意創新能力培育,通過多種途徑培養出行業所需的珠寶設計類人才。

[關鍵詞]高職 珠寶設計教育 創意創新能力

[作者簡介]陳革(1969- ),女,重慶人,天津職業大學,副教授,主要從事寶玉石設計與加工教學。(天津 300410)

近年來,每年15%的增長率使我國珠寶行業蓬勃發展。迅猛的成長趨勢,催生了歷年北京、上海、深圳乃至香港、澳門等地陣勢浩大的珠寶交易展覽會。這不僅反映了我國以及國際珠寶的現代面貌,更是珠寶貿易界交流的權威。作為一名教師,也作為珠寶設計教育的實施者,筆者從未錯過一次親臨珠寶展會的機會,并且要求學生也要盡可能地珍惜這種與珠寶企業“零”距離接觸的大好機會。因為我們不僅觀賞的是珠寶散發出的流光溢彩,還要認真思考如何培養出具有創意創新能力的珠寶設計類人才。

一、珠寶設計教育實施創意創新能力培育的背景

(一)珠寶產業的發展進程

我國珠寶行業在改革開放進程中,開始復蘇并飛速發展。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珠寶市場開始復蘇,黃金珠寶成為改革開放后先富起來階層的選購商品,那個時期的消費以重材質和重分量為主要特色,珠寶行業尚處在零散無序的原始態勢。20世紀90年代中期,國內珠寶市場進入多元化消費階段,鉆飾盛行,市場出現黃、白世界,同質化比較突出。

近幾年,我國的珠寶市場正處于個性化創新的發展時期,消費者已經不再滿足于產品的材料成色。開始注重獨特的款式設計、時尚的工藝,它要求珠寶品牌具備足夠的設計創新能力,不斷推出新的產品,以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多方位的需求。生產企業不斷在“創意”及科技方面取得突破。珠寶創意文化在項鏈、戒指、吊墜、手鐲等珠寶鉆飾產品的設計層面,不斷推陳出新,日益拓寬產品線,珠寶產品的加工工藝、技術水平有了顯著提高,在市場上有了越來越強的競爭能力,使我國的珠寶產業逐步從勞動密集型的“中國制造”向知識密集型、資金密集型的“中國創造”跨越。

(二)現階段珠寶企業的人才需求特點

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珠寶企業越來越重視自主研發創新。像豐沛珠寶、寶怡珠寶等業內知名企業,一直堅持設計與工藝同步創新,保持研發帶給企業在競爭中的獨特性與差異性。公司高層認為,具有創意創新能力的珠寶設計類人才是企業成功運營的根本保證,也是企業銳意進取的資本和基礎。

(三)珠寶設計教育進行創意創新能力培育的必要性

珠寶企業對具有創意創新能力的珠寶設計類人才的賞識,反推到我們的珠寶設計教育中,要求市場有什么樣的需求,我們就應提供什么樣的人才。而現在的珠寶設計類教育還普遍停留在為教而教,沒有明確的培養方向。如果我們將學生定位在能夠為行業做出設計貢獻的應用型設計師的話,那么除了開闊的設計思維、嫻熟的制作工藝外,還應樹立強烈的市場意識,引導學生養成關注設計潮流趨勢、自覺進行創意創新訓練的良好習慣。

二、高職珠寶設計教育的創意創新能力培育

(一)高職珠寶設計教育的重點

目前,我國從事珠寶設計教育的高校有六十多所,分為兩大體系:一類是普通高等教育,另一類是高等職業教育。要明確不同教學類型的院校所針對的培養目標是不同的。像中國地質大學、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北京服裝學院、中央美術學院等藝術院校的珠寶設計教育,更側重于藝術修養、藝術創作,注重情感表達,是有引領意義的學院派教育。在這種教育模式下,注重的是培養學生開放的設計思維、較好的動手能力。思維夠不夠開放、能不能創新是學生能否成長為設計師的關鍵。而對于高等職業教育,則會更多地注重學生動手能力方面的培養,同時還要求學生全面了解珠寶成為商品的流程,以及在這個過程中各個環節的具體操作。因此,高職珠寶設計教育的重點應放在技術的培養上,特別是要學生知道現在的珠寶企業都面臨哪些技術難題。讓學生通過研究,了解技術在珠寶制作中的各種表現,并通過技術創新來彌補企業研發的缺憾。這樣,高職珠寶設計人才的培養會更加專業化、更有特色。

(二)高職珠寶設計教育創意創新的本質

在國外珠寶市場,技術運用已經相當廣泛,有很多知名的珠寶藝術家,他們的藝術風格就是靠那么一種、兩種自己研發的獨特技術(制作工藝)來支撐他們產品的特色,甚至作為自己企業形象的標志,使得他人很難仿制,從而實現技術上的創新。他們的產品處處體現著對這些工藝的不同運用,使人們一看到這種特殊的工藝就馬上知道這是哪個企業品牌。例如,意大利的珠寶特色鮮明,講究原料的精挑細選,設計中雖大膽前衛,但決不犧牲經典美學原理,對手工工藝的要求更是精益求精。意大利的設計師與工匠,永遠在追求商業與藝術價值的完美平衡。意大利有2.4萬家首飾作坊,基本都是家族式經營,代代傳承,所有這些首飾作坊絕大多數是中小規模,每一家都擁有自己的品牌。如果你有機會參觀一次意大利當地的珠寶展,你一定會為意大利珠寶的豐富、美麗、精致、經典與前衛驚嘆不止。正如意大利羅馬地區金銀首飾協會主席保羅·包里羅先生所說:“珠寶是一種藝術,如同一個裝滿歷史記憶的盒子,在這個小小的物體上保存著它所屬的時代特征和人們對美麗的夢想和詮釋。所有的創作都源于對美的敏感捕捉?!?/p>

(三)高職珠寶設計教育創意創新能力培育的實現途徑

1.采用“導師+技師雙軌制”的教學方法,長期堅持創意與制作相融合的教學實踐。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導師+技師雙軌制”的教學方法。學生所想的東西在導師的指導下完成創意設計,再由技師來指導制作,制作的過程中遇到什么問題,由學生和技師共同來解決問題。

培育創意創新能力,一方面要認真實踐;另一方面要長期堅持,方能見效。養成關注設計潮流趨勢、自覺進行創意創新訓練的良好習慣,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而是長期堅持的結果。天津職業大學就把創意創新訓練貫穿于三年的高職學習進程中:在第一學期的“工藝美術基礎”課中,要求學生每周完成一幅工藝畫稿;在第二學期的“珠寶手繪”課中,要求學生每周完成一幅珠寶手繪稿;在第三學期的“珠寶電腦設計”課中,要求學生每周完成一幅珠寶電腦設計稿;在第四學期的“寶石磨制”課中,要求學生完成凸面型、刻面型、珠型寶(玉)石各一款的設計與制作;在第五學期的“首飾制作”課中,要求學生完成戒指、項鏈、耳釘、手鐲各一款的設計與制作;在第六學期的“頂崗實習”課中,學生深入到珠寶企業中完成企業交給的具體的設計與制作任務。由此可見,只有經過長期的創意與制作實踐,才能有效地培育學生的創意掌控能力,激勵學生把自己所認識的思想、文化、知識、人物、事件等,通過設計與制作手段進行記錄和表達,以此積累文化素養、創作元素和培養創作能力。

2.實施“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學生要親自參與教師承接的設計項目,在校內實訓室中,教師首先要為學生進行示范、講解、輔導,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習一些基本的設計與制作技巧;隨后教師與學生均慢慢轉變角色,還在校內實訓室中,由教師指導,嘗試著讓每個學生獨立承擔設計與制作任務。學生也可以分組參與,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在時間安排上,每周可以配合課程進度安排兩節至四節課,作業可由自習或業務時間來完成。要真正要做到理論和實踐操作相結合,校內實訓室必須做到時間、空間及實訓教學內容的全方位開放。只有這樣,學生才有足夠的實踐機會,體驗自己設計與制作的樂趣,從而獲得創意創新能力。

3.加強校企合作?!安⒋?、互補、競爭、創新”是未來國際創意類專業發展的總體趨勢。要放眼全球去學習,借鑒國內外創意類專業人才培養的先進經驗,并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前已述及,高職珠寶設計教育的重點應放在技術的培養上,特別是要學生知道現在的珠寶企業都面臨哪些技術難題,讓學生通過研究,了解技術在珠寶制作中的各種表現,并通過技術創新來彌補企業研發的缺憾。因此,高職珠寶設計教育特別強調校企合作,了解企業的生產技術和工藝流程,這樣才便于有針對性地進行課程設置及教學改革,使培養的學生在滿足企業所需的同時,也能提高自身的生存發展能力。真實的社會環境不可代替,從對學生布置學習任務到跟蹤檢查學習效果都要企業的積極參與。為了檢驗學生的創意設計能力,企業可把設計任務交給學校,教師可擇優選擇部分珠寶設計方案交給企業客戶方,最終由客戶決定采用哪一個設計方案,一經采用則按比例給參與設計的學生發設計費,用以鼓勵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工藝制作階段,學??梢云刚埰髽I工藝技術工人,教會學生進行各種工藝產品的制作,制作的產品還可以對外銷售。珠寶制作所需消耗材料費用較高,學校一般承擔不起。為了保證高職珠寶設計教育的正常進行,像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番禺職業技術學院、上海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新疆職業技術學院等高職院校的珠寶專業均采取了學校提供場地,引進企業進駐學校,由企業提供消耗材料及加工項目的運行辦法,達成了學生提高創意創新能力、企業實現了人才儲備的合作共贏的校企合作模式。

4.堅持參加珠寶行業展覽會及設計競賽等活動,開闊眼界,強化創意創新意識。在創意經濟的浪潮中,創意產業的發展對于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顯現日益重要的作用。創意產品設計是創意產業的重要環節,涉及產品設計、市場營銷策劃,創新教育、產業管理等多個領域,其中創新教育的發展對創意產業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英國、瑞典、韓國等國的創意產業產值增長率在5%以上,大大超過國民經濟生產總值的增長率。這些國家從教育培訓、政策扶持及提倡創意生活理念方面,幫助公民發展及享受創意。這些國家創意產業的蓬勃發展與它們的設計教育水平的提高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韓國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后,實施經濟轉型,于1998年提出“設計韓國”戰略,在教育和產業方面共同實施設計和創新,韓國已經擁有三星、LG等全球著名品牌,韓國也從制造國家向設計創新國家成功轉型。

我國的珠寶產業要從勞動密集型的“中國制造”向知識密集型、資金密集型的“中國創造”跨越,需要狠抓緊珠寶設計的創意創新教育。為了跟上珠寶時尚的步伐,堅持參加珠寶行業展覽會及設計競賽等活動是珠寶創意創新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環節,這對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是一個“洗腦”的過程。以2009年北京國際珠寶展為例,參展公司以創新的理念設計與制作出許多時尚產品,令意大利珠寶商都心悅誠服。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由我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和國土資源部珠寶玉石首飾管理中心聯合主辦的“2009中國國際珠寶展”,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隆重舉行。國內展商以創新產品拉動內需的理念為本屆展會設計制造了許多個性、時尚,反映2010年時尚潮流的首飾、飾品,全面展現了中國珠寶產業的發展水平,特別是在黃金工藝的創新方面,成就非凡。中國黃金公司將工藝設計美學與投資完美結合,生產制作的財富金條采用先澆鑄后壓制工藝,正面采用大面積噴砂,配以亮光財富金條字樣,產品端莊、大氣;深圳凱恩特公司采用“3D硬千足金”的世界首創技術與意大利K金款式相結合,創造出新的黃金飾品文化,其設計彌補了黃金足金消費群體一直局限于年齡偏大的缺憾。利用該項技術能塑造出立體、生動、惟妙惟肖的造型,生產出上千種千姿百態的黃金飾品;武漢金凰公司首飾從先秦文化的音樂詩歌、建筑美學、上古玄學等文化淵源中汲取靈感,開發出先秦文化系列精品金飾;山東藍天公司為新中國成立60周年特別設計和制作了萬足金“中華第一扇”,扇上是著名書法家李樹芳書寫的毛主席詩詞《沁園春·雪》。天工獎是我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于2002年創立的一項玉石雕刻界的專業評比活動,連續舉辦了8年,是持續時間最長、參加人數最多、范圍最廣、影響最大的專項大獎。幾年來,該展區一直是展會的最大亮點之一。本屆“天工獎”展區的展品特點是:新人作品多,新題材作品多,創新表現形式的作品多。我國著名雕刻大師的新作均參加了展示。

高職珠寶設計教育的創意創新能力培育是一個艱苦的過程,從事此項教育活動的教師與學生必須緊跟珠寶時尚潮流,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參考文獻]

[1]宋懿,劉陽.設計教育與市場的“零距離”接觸[J].中國黃金珠寶,2009,9(105).

[2]楊潤京,張明菲,劉敏,等.如何走出金融危機的困局(二)[J].中國寶石,2009(3).

[3]徐勇剛.寶怡珠寶,以創新為魂,縱情描繪珠寶世界的臻美[J].中國寶石,2009(3).

[4]楊晨光.高校美術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與教學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9(27).

[5]陶學忠.高職創意經濟類人才創意創新能力培育探析[J].教育與職業,2009(29).

作者:陳 革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翻譯研究與翻譯教學研究論文下一篇:新課改小學數學有效教學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