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公墓申請報告范文

2022-05-30

由于報告格式復雜,內容要求簡要明確,很多人對寫作報告,甚是感到苦惱。非常需要一份正確的報告格式范文。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公墓申請報告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一篇:公墓申請報告范文

建設經營性公墓申請材料及流程

(1)建立公墓應當選用荒山瘠地,不得占用耕地,不得建在風景名勝區和水庫、湖泊、河流的堤壩以及鐵路、公路兩側;(2)符合各區縣公墓設立的總體規劃;(3)經區縣規劃局同意選址;(4)經區縣國土局同意使用土地。

1. 2 (1)建立經營性公墓的申請報告;(2)城鄉建設、土地管理部門的審查意見;(3)建立經營性公墓的可行性報告;(4)公墓建立規劃平面圖;

2. 3 申請流程:

(1)申請人向區縣民政局提出申請; (2)區縣民政局核驗材料,受理申請; (3)送區縣發改局申請立項后報區縣國土局、規劃局審核; (4)報區縣政府同意; (5)送市民政局初審; (6)報省民政廳審批。

1《《中山市經營性公墓建設申請表》》 2《可行性研究報告》

3《公墓建設用地《土地使用證》以及通過招標、拍賣、掛牌等公開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證明材料》

4《城市規劃部門出具的《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 5《環境保護部門審核同意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6《涉及林地的,須提供《使用林地許可證》》 7《公墓建設規劃設計圖》 8《建設公墓資金信用證明》

9《公墓選址鄰近村莊的,須提供村民代表大會表決同意意見書》

10《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出具的《企業名稱預先核準通知書》或營業執照復印件》

11《法定代表人身份證》 12《公司章程(合作協議)》 13《授權委托書》

第二篇:社會公墓建設項目可研報告

目錄 第一章 總論 1.1 項目概況 1 項日名稱 2 項目建設單位 3 項目建設地點 1.2 項目建設單位概況 1.3 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依據 1.4 主要研究結論 1 主要結論概述 2 總投資與資金籌措 3 財務評價結果

4 主要技術經濟指標第二章 項目建設背景及必要性 2.1 項目背景 2.2 項目建設必要性 第三章 市場預測及分析 3.1 項目定位

一文明消費的功能

死亡本是一種自然現象,但受綿延已久的靈魂不滅觀念的影響,中國人相信人死后多變成鬼,鬼是要害人的,所以田野、林間山地出現的墓地,都給人以壓抑感和恐懼感。殯葬是一個民族、一個地方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制約規范著人的行為,人們在祭、掃墓時,往往自覺不自覺地夾雜著一些潛意識的、迷信落后的東西;嚴重地侵蝕了人的心靈,不利于社會的進步?,F代公墓的出現較好地解決了亂埋亂葬這種有礙觀瞻、大煞風景的行為。另外,現代公墓環境幽雅、莊嚴祥和,使祭掃者得到熏陶,心靈得以凈化,行為受到約束,自覺告別不文明、不健康的消費、悼念方式,如送鮮花代替燒紙錢就是很好的例證,可以說,現代公墓對喪葬消費起著導向的作用。 二綠化觀賞的功能

歷史上無論是皇家陵墓還是平民墓地,都比較重視綠化,一座陵、一塊墓地,往往就是一片樹林,外國公墓更是如此?,F代人物質生活條件好,要求高,在喪葬上也希望故去的親人安息在像公園一樣的墓地中,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精神上的安慰。特別是以荒山瘠地為主建立的公墓,若綠化美化做得好,不但不會產生污染,還是對環境保護做出貢獻。公墓是人文景觀,一草一木、一亭一碑無不體現著設計者的獨具匠心和審美情趣。隨著時光的流逝,墓地早已失去了最初的功能,像法國的拉雪茲神父公墓、俄羅斯新外女公墓等都以優美的自然環境、獨特的藝術風格成為著名的旅游景點。中國的現代公墓起步晚、時間短,完全可以用現代的眼光,把公墓建設納入到城市規劃中,努力增加公墓的文化、藝術品位,努力營造墓地的可親性,使其成為一個可供人游覽的融自然與人文一體的紀念公園。

三歷史文化的功能

墓地是古代文化的遺存,是人類歷史的見證。無論是山間的孤冢,還是城市郊野的墓群,都不僅是生命終止時的最后定格,也是記錄墓主所生活時代的若干信息的寶庫。一代代墓地的積累,給人留下了無窮的遐想和回憶,形成了獨特的人文景觀。由于戰亂和時代變遷,記錄人類活動的很多資料已湮滅無聞,給后人研究造成很大不便。幸虧有了墓葬這種古人有意無意留下的遺產,才使我們能夠完整地考察、解讀文明時代人的思想、生活、生產和習俗等。幾十年、幾百年后,現代公墓也將成為歷史的遺跡,我們的子孫后代若要研究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價值取向或習俗演變,很可能也要借助于墓地這一實物形態。

四教育紀念的功能

就絕大多數人而言,不管是英雄人物,還是普通百姓,一生都或多或少地都為社會留下了精神、物質財富。墓地是他們人生的歸宿,也是他們的紀念形式。無論是倘徉在巍峨壯觀的大禹陵、黃帝陵,莊嚴肅穆的烈士陵園,還是默默無聞的普通公墓,我們都能強烈地感到生命的短暫,心靈受到震撼,思想得以升華。每一個地方都有值得紀念、緬懷的名人和普通人,如果把其墓做好,通過墓碑來體現他們的貢獻和價值,適當地加以宣傳和策劃,不但可以起到紀念的作用,而且可以昭示激勵后人更加珍惜生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增強使命感和為后代留下財富的榮譽感、責任感。 當然,公墓的上述功能能否真正發揮出來,關鍵在于經營者能否高屋建瓴,站在歷史的高度,用以人為本的思想,把它作為現代城市的組成部分來管理、建設,把其作為生命的另一種形式來對待,才能體現出現代公墓歷史與現實價值,才能實現質的飛躍。

所以綜上所述藍田縣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更應該加強精神文明的發展應該把這個關系到藍田及西安城市形象以及藍田及西安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的重要議題盡快來實施。 3.2 市場預測

第四章 建設地點及建設條件 4.1 項目區概況 。

本項目位于陜西省西安市藍田縣湯峪鎮貴人岔(緊鄰環山路)

1 地理位置藍田縣位于秦嶺北麓,關中平原東南部,是古城西安的東南門戶,縣 縣境東西長 64 公里,城距西安 22 公里, 南北寬 55 公里,總面積 1969平方公里,轄 29 個鎮,519 個行政村。G40 高速、312 國道和 10

7、101 省道過境。

2 自然資源狀況藍田縣地貌地形復雜,南部為秦嶺山地,中西部藍川、白鹿塬相間,北部是華胥橫嶺。海拔 418—2449 米。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宜林、宜牧、宜糧。農業資源極為豐富。藍田縣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目前已發現金屬、非金屬礦 38 種,已探明儲量的有 21種,高嶺土礦儲量 6000 萬噸,高品位石灰石礦儲量 1.2 億噸,優質花崗巖儲量 8 億立方米,藍田玉儲量 100 萬立方米。探明地下熱水四處、已開采利用三處,礦泉水 16 處,經地礦部門評審鑒定,達到國家飲用天然礦泉水標準。

3 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經濟以農為主,產小麥、玉米、棉花、薯類、豆類等。中藥材有天麻、五味子、黨參、柴胡、杜仲等。林產有油桐、漆樹等,輞川白皮松是名貴樹種之一。礦產有玉石、鐵、鎢、白云石、石棉,尤以玉石有名。藍田玉、金川牛為主要特產。2010 年藍田縣全年 GDP 為 70.18 億元,同比上期增長 12.8,實現連續三年漲幅超過 10。根據規劃,藍田北部的工業園區將成為拉動藍田經濟的重要板塊,到 2013 年,入區企業實現技工貿總收入 35 億元, 到 實現工業總產值 30 億元。 2020年,入區企業實現技工貿總收入 62 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 60 億元。同期藍田 GDP 總值將達到 125 億,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現在增加150。 4.2 項目建設條件 1 土地資源

藍田縣屬于陜西省西安市郊區縣,地處秦嶺北麓,關中平原東南部, 縣城距西安 22 公里,是古城西安的東南門戶, 全縣總面積總面積 1977平方千米,全縣耕地面積 76 萬畝,林地面積 163 萬畝,荒山荒坡面積 50.4 萬畝,最低海拔 418 米,最高海拔 2449 米,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本項目占用的為貴人岔(尖嘴山)片區,土地使用問題已經完全得到解決。 2 交通條件

312 國道貫通全境,藍田—小商塬二級汽車專用線已建成通車,省道縣道四通八達,縣鄉公路形成網絡,投資 3.4 億元的西藍(西安—藍田)高速公路縮短了藍田和西安的時空距離,全縣實現了川塬地區鄉鄉通油路,山嶺地區鄉鄉通砂石路,全縣村村通路的目標。 3 其他基礎條件

目前全縣市話容量達 10000 門,出局對纜 12000 線對,農話交換點達 25 處 8528 線,全縣農市話戶達 10659 戶,市話普及率、農話普及率分別達到每百人 11 部和 0.76 部。346 個行政

村通電話,全縣電話進村率達 66,建成移動通訊機站 5 個,移動電話全部并入西安市話網,全縣實現了通信傳輸光纜化、程控化。西北大電網、雙回路,供電充足。全縣實現了村村通電,5 座變電站供出 10 千伏線路 23 條,配電線路 721 千米,配電變壓器 1030 臺,7.75 萬千伏安,年售電量達 1 千億千瓦時。藍田供電分局自 1996 年 10 月推行用電社會服務承諾制度,成立了事故緊急修理班。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合理調整中小學布點。實行三級辦學、分級管理,全縣普及初等教育。1990 年全縣有初、高中 64 所 , (其中職業中學 2 所) 在校學生 23565人,教職工 3162 人;小學 387 所,在校學生 68429 人,教職工 3297人??h城的北關中學、城關中學以及藍關鎮初中,成為全縣教學設施比較完備,教師實力較強,在校學生最多的學校。成人教育也有長足發展,各種職業教育機構,如黨校、工人職業學校(班)、文化職業學校、烹飪技校等日臻健全完善。據 1990 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統計:全縣 6 歲以上的 497044 人中,大學文化程度占 0.62%,高中文化程度占 8.36%,初中文化程度占 33.3%,小學文化程度占 39.9%,文盲半文盲占 17.82%。

隨著黨和國家優先發展教育戰略方針的實施,藍田縣委、縣政府準確把握時局,積極實施quot科教興藍quot工程,教育事業馳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譜寫出了窮縣辦大教育的華章。截止 2012 年 3 月全縣現有高級中學 9 所(其中民辦高中 2 所),職業中學 2 所,初級中學 39所(其中民辦初中 5 所),小學 366 所。在校中小學生 12 萬??h辦成人文化技術學校 1 所、多功能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 1 所及教師進校1 所,基本形成了滿足群眾要求和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教育格局。

所以說,本項目的建設條件完全適合項目的開展,能夠滿足項目建設所需要的各種資源、交通、電力等需求條件。 第五章 建設方案 5.1 項目建設理念

1.符合國家殯葬改革政策和省、市人民政府相關之規定。

2.充分尊重當地喪葬習俗。

3.提煉升華佛教習俗和中國風水文化。

4.充分考慮本項目公益性及用途的特殊性。

5.規劃設計一步到位,公益性配套公墓分期建設。

在全面考慮以上幾方面因素的同時,按布局緊湊、交通便捷、互不干擾、分流有序,并適當考慮改、擴建和分期建設的要求,進行整體規劃和設計。 5.2 建設規模 5.3 建設內容

第六章 企業組織及勞動定員 6.1 生產組織機構

第七章 環境影響評價及環保措施 7.1 環境影響分析

1 建設項目對生態的影響分析

(1)對景觀的影響分析

項目對區域內的景觀格局影響主要有:新建的道路對原有景觀布局進行重新分割;新建的各種人工構筑物增加了區域的人工景觀。這些新的景觀格局帶有強烈的主觀思想,從景觀生態學結構與功能相匹配的觀點出發,結構是否合理決定了景觀功能狀況的優劣,決定了人們對自然法則的尊重程度。

如果人為開發強度過大,人工景觀建設得過多,不注意建筑物與周圍環境相協調,其結果勢必徹底打破原有的景觀格局,從而破壞該區域生態環境的穩定性和完整性。

(2)對植被的影響分析 項目建設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破壞少量植被,從現場踏堪情況分析,除園中道路、人工構筑物建設需對局部植被清伐,由此降低植被蓋度,也改變了地表徑流,可能造成沖、淤、澇、漬等影響;此外陵園山地通過植被類型的局部調整和改造,其正面影響是使區域內物種比例更加合理,提高區域內林地的異質性,從而更有利于自然生態系統的穩定。但引種和林分改造的不恰當,可能導致外來物種的生態入侵、破壞原有植被生態群落。 (3)對動物的影響

陵園施工和營運,噪聲強度和特定日期因祭掃、紀念活動人流量的增加,人類活動范圍擴大,則對動物產生迫近效應,影響鳥類的生活。 2 大氣、水、聲、固廢環境影響分析

(1)水環境質量影響分析

施工期:陵園建設施工過程中會產生一定量的廢土、沙石,如果將這些廢土、沙石直接排入水體,將會堵塞溪流,使水體的濁度和有機污染物增加,污染水體。施工期間,施工營地還會產生一定量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這些生活污水中含有濃度較高的COD、BOD 5 、油脂等,這類污水如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將會導致當地水體質量下降。特別是在古樓水庫邊修建建筑物和道路時,如不加強管理,建筑垃圾很容易被直接拋入水體。 營運期:陵園建成運營后,來賓大多市在逝者忌日或者清明節等特殊的日子前來祭奠,來賓帶來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如果不集中妥善處理,隨意排放,有可能會對區內水體造成污染,而且這種影響是長期的。

(2)對大氣環境質量影響分析

陵園建設施工期,施工作業所產生的粉塵、揚塵是污染大氣的主要污染物,這些污染物對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是短期的,隨著工程的結束完工,這種短期影響也將消失。 大氣主要污染來自停車場附近的汽車尾氣以及來賓祭奠活動燒香所產生的煙氣。

(3)聲環境質量影響分析

噪聲源主要來自施工期噪聲和項目投入運營后機動車輛行駛帶來的噪聲。 施工期的噪聲主要來源于各種施工機械和運輸車輛,施工期噪聲對環境的影響是短期的,但是這類噪聲強度較大,據初步調查,區域內沒有聲環境敏感點,所以施工期的噪聲不會對周圍環境有太大影響,而且這種影響會隨著工程完工而消除。 運營期間的噪聲主要來源于石材加工廠的打磨機、來賓的喧嘩聲等。本項目的噪聲強度不大。

(4)固廢影響分析

陵園建設施工過程中會產生一定量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如果將這些固體廢物隨意堆放,不僅影響環境,而且會使水體受到污染,并產生水土流失。 陵園建成運營后,祭拜高峰期時每天垃圾產生大量垃圾,以此帶來的生活垃圾不集中妥善處理,隨意排放,有可能區內環境和水體造成污染,而且這種影響是長期的。 7.2 環保措施是對擬建 1 生態影響減緩措施

保護和優化生態建設對策及措施建議如下:

(1)運用生態原理按照植物生態與造景相結合的原則進行復層結構的植物配置達到喬灌草相結合常綠與落葉相結合陽生與陰生相結合提高植物組合的葉面積系數和綠量使植物群落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保持景觀效果的穩定達到較強的生態性、觀賞性和多樣性以及節約工程投資和養護費用的經濟性。

(2)從景觀角度關注生態問題注重人與景觀的相互作用和協調在生態群落和審美基礎上進行藝術.配置從而達到陵園環境的生態結構優化和整體協調體現陵園生態園林的價值 生態、環境保護、美學、社會公益和經濟等價值。

(3)充分重視和重點實施園區大型景觀林木培養與構建,定位培育大型景觀木或片林,以提升本陵園的生態景觀底蘊。

(4)充分重視強化園區水庫湖景、山澗溪溝、水塘等的水源涵養。力求保障枯水期水庫、水塘等亦能“山明水秀”。對現狀水庫庫區、山澗溪溝、匯水山面等重要水源涵養地帶的植被,應嚴加保護與優化,對不利于水源涵養的各項建設應以避免。

(5)充分重視現狀林相與植物種類的優化。樹種選擇應嚴格選擇地帶性山地森林樹種,保持園區自然植被生態屬性;充分重視和重點實施現狀荒坡荒地的植樹造林,包括對不具景觀林相的低質果園,實施退果還林;充分重視鄉土樹種的合理選擇和利用,避免城市化綠化樹種大量涌進陵園;避免因林相改造性導致的不應有的地帶性植被的轉變和破壞;警惕與杜絕生態入侵的潛在隱患。

(6)充分重視植物生長所需的環境要求,處理好喬、灌、草之間的層次、比例關系,使植物在生長環境上形成一種和諧的物質能量交換,促進植物群落的健康發展,既展示園林三維空間景觀的豐富多彩,又能更好地發揮陵園人工環境的生態效益。

(7)充分重視景區景觀山石的保護與避讓。充分重視對園區各式大小山石的嚴加保留保護,尤其是園區車行主次干道路或建設用地開挖整地或軸線景觀、人行游步道開辟,無論是地面或挖地新顯露者,所遇出露的景觀巖石,尤其巖石群組,凡直徑或尺度在 0.5m 以上,均應嚴加保留保護和因地制宜地環境處理,嚴禁對其破碎作路基鋪墊或作為砌坡材料。

(8)重視景區建筑物的景觀設計與景觀要求。園區各類建筑物,包括亭臺樓榭、園林小品、鋪裝以及服務設施等構筑物的規劃與建設,要求其體量、體態、色澤、質感、風格等,必須與立地及周邊景觀環境有較高的相融與協調,并順應山理與沿襲地方民風民俗文脈。充分利用植物的人文屬性及其生物學、生態學特性,運用景觀學理論,根據功能的需要賦予不同空間以功能意義和感情、文化色彩,營造出具有城市生態園林式陵園特色的空間。

(9)建筑、道路施工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施工現場,其建設會產生一定面積的水土流失。當雨季來臨,必須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否則裸露的表土、松動的石頭不僅產生水土流失,還可能產生地質災害。具體的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應按照建筑、道路工程的水土保持規范要求執行。 (10)在藍田公墓項目的開發過程保護好當地的鳥類資源,不僅對藍田縣生物多樣性保護具有重要意義,而且也可以成為重要的景觀資源。從鳥類的種群的維持和增加角度來講,生態類型的多樣性是非常重要的。為了維護鳥類多樣性,吸引更多的鳥類,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施工期間,盡量保留沿線區域植被多樣性生境,維持溪岸、庫岸的自然狀態,保持生境的連通性;減少對現有林地、果林及農業生態環境的影響力度,以免由于植被生境的變化,而造成鳥類較大程度的遷離,以至導致區域農林蟲害的發生。

■優化園區綠化建設,重視喬灌草生態環境的綜合建設,使植被的層次多樣化,尤其重視鄉土樹種的選擇和應用,植物種類可以選擇一些當地適生漿果物種;重視灌草叢植被的覆蓋情況和自然恢復;林下的落葉不要清除,創造鳥類棲息、覓食與繁衍多樣性的生態環境。

■加強管理,限制進入森林公園的車輛并禁鳴喇叭,嚴禁游人在陵園內高聲喧嘩,讓鳥類在相對安靜的區域中棲息;嚴禁打鳥、獵鳥的行為。因此,陵園的運營應該追求人與自然保護和諧的理念。

(11)其它綜合對策措施。包括:加強與落實景區防火規劃,嚴格執行森林防火措施,嚴禁在園區內焚燒樹葉修枝和垃圾,嚴禁園區隨意攜入火種與使用火種;加強管理與宣傳,嚴禁游客攀枝、摘苗、林地踐踏等對植被生態有破壞性的不文明行為,以及加強園區生態保護意識宣傳及明牌警示等。

2 其他環保措施

(1)為了避免來祭祀活動燒香影響陵園空氣質量,則應通過管理措施:在各墓區人流相對集中的位置,結合管理用房設置了 個室外焚燒爐,統一由管理員管理,滿足喪屬焚燒香紙的祭拜習俗需要,同時焚燒爐應盡量設置在下風口,以免對園區空氣質量造成影響。焚燒爐周圍的植物多選擇抗煙、吸塵樹種。此外陵園應積極倡導文明鮮花祭拜,逐漸消除傳統祭拜陋習。

(2)固廢防治措施: ① 固體廢物收集方面:設置防滲漏的垃圾收集站,設置果皮箱,由專人撿拾游人亂丟棄的廢物等。

② 固體廢物處理方面:將收集在垃圾站的垃圾進行分類堆放,能綜合利用的固體廢物出售,一般生活垃圾定期清理。

③ 向前往祭拜的來賓宣傳環境保護知識,告示來賓不要隨地亂丟固體廢物。 第八章 勞動安全、消防、節能措施 8.1 勞動安全 1 設計依據和原則

2 不安全因素和職業危害分析 3 設計中采用的主要防范措施 8.2 消防 1 設計依據 2 消防設計原則

3 運營生產的火災危險性類別及消防水源和消防水量 4 消防措施

8.3 節能第九章 項目實施進度 9.1 項目實施計劃 9.2 實施進度安排 1 項目實施進度 2 項目實施進度表 第十章 工程招投標 10.1 概述 10.2 發包方式 10.3 招標組織形式 10.4 招標方式

第十一章 投資估算及融資方案 11.1 投資估算 1 估算說明 2 編制依據 3 編制方法 4 總投資 11.2 資金籌措

第十二章 財務效益分析 12.1 評價依據 12.2 財務評價 1 財務評價參數 2 評價指標 3 財務費用 4 財務效益

5 項目盈利能力分析 6 財務敏感性分析 第十三章 結論與建議 13.1 結論

13.2 建議

第三篇:公益性公墓建設可行性報告

一、總論 項目概況

1、名稱:富堨鎮公益性公墓項目建議書

2、性質:新建

3、地點:富堨鎮富堨村

4、建設單位:富堨鎮人民政府

5、項目負責人:曹雄威

6、 項目投資2010萬元 編制依據

1、《富堨鎮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

2、《富堨鎮村級道路建設總體體規劃》

3、項目建設單位所提供的有關資料

二、項目背景:

富堨鎮地處歙縣縣城北郊。區域面積56平方公里,6個村委會,總人口17054人5366戶,其中農業人口16428人。2014年農民人均收入13675元,鎮政府駐地富堨距縣城7.5公里,城許公路沿富資河橫貫鎮內南北。隨著殯葬改革工作的實施,遺體火化率有所提高,邁出了殯葬改革目標的第一步。但如何解決好死亡人口的遺體、骨灰安葬和處置問題則是殯葬改革最終目標能否實現的關鍵。富堨鎮鎮政府按照歙縣縣委、縣政府確定的生態是歙縣最寶貴的資源和最大的發展優勢,我們必須守住紅線和底線,保護好我們美麗的家園這一要求,努力抓好殯葬整治工作,提升“三沿五區”環境風貌。經過研究認為建立公益性農村公墓是占地面積小、維護費用較低、可循環使用且距離群眾較近方便群眾祭祀。不僅可以解決長期以來死亡人口的遺體及骨灰安葬和處置問題,也可使群眾逐步形成一種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對美好鄉村建設將起到積極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三、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從現在實際情況看全縣死亡人口的遺體及骨灰都實行土葬。將遺體及骨灰土葬的主要原因是“入土為安”的傳統觀念還根深蒂固認為人死后就應該將遺體及骨灰埋葬起來。因此全縣每年的死亡人口都用棺材進行“土葬”使耕地、林地里出現大量墳頭。目前我鎮公益性公墓山嚴重不足,群眾亂埋亂葬及私墓大規格建造勢頭難以遏止,導致“青山白化”山林土地破壞嚴重,給村居建設、環境保護、文明創建、資源開發、經濟發展帶來了極大的阻礙。這不但沒能節約土地和木材,反而使群眾經濟負擔加重也使充滿封建迷信色彩的喪葬習俗死灰復燃,與殯葬改革的本義背道而馳。“土葬”也成為伴隨殯葬改革的老大難問題。解決好遺體安葬和骨灰處理問題,不僅對深化農村殯葬改革有著深遠意義,也是建設新時期美好鄉村的必然要求。解決這一問題,應按照走群眾路線這一要求,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切實解決群眾安葬和處置骨灰的實際問題。建設農村公益性公墓不僅可以解決長期以來農村遺體安葬和骨灰處置的問題也可使群眾逐步形成一種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對美好鄉村建設將起到積極的推動和促進作用,從而徹底解決群眾亂埋亂葬、私墓大規格建造勢頭難以遏止的嚴重問題。方便了群眾祭祀,對破除封建迷信陋習、節約土地,引導群眾樹立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發揮了積極作用。項目的建設是切實必要的。

農村公益性公墓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范圍廣、影響面大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經黨委會會議研究,決定選址富堨村建設富堨村公益性公墓。墓區離縣城約7.5公里。服務范圍為富堨、徐村、中溪等6個行政村一萬多人口。項目的實施對破除喪葬陳規陋習,建立完備殯葬服務設施和殯葬管理服務網絡,反對封建迷信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學的社會風氣,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無論從工程技術上還是從我鎮現實情況都是可行的。

四、工程建設的主要內容及投入

農村公益性公墓建設規劃由富堨鎮民政辦、國土所負責。公益性公墓建設由富堨鎮公益性公墓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領導牽頭。具體實施由富堨村委會負責。項目建設周期1年,貫徹“因地制宜、合理規劃、正確引導、加強管理”等方針,堅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以“綠色殯葬、生態殯葬”為目標,實現生態化、園林化、規范化的公益性公墓建設要求。 建設規模:根據富堨鎮建設規劃,集中建設一所2028座農村公益性公墓。公墓占地面積控制在30573平方米折合46.13畝,其中包括公墓入口大門、香燭、紙錢集中焚化點、公墓管理辦公室、公廁及綠化。公益性公墓每座墓穴占地不超過5平方米含綠化面積,雙人合葬墓穴占地不超過8平方米,墓碑要小型化。

具體的建設內容為:

公墓管理辦公室占地100平方米,主體建筑面積275平方米。

2、公墓入口大門,主入口設計為一座大門。大門高5m、寬10m。

3、香燭、紙錢集中焚化點2方米。

456784千米。 9千米。

10長1200111米。

4330平方米。

面積50平方米。

200平方米。

60%

20000平方米。

6300平障公墓安全。

12、供電及給排水配套建設工程。

公墓按“五個一”的建設標準建設即一個大門、一條道路、一個醒目的標志或標志性建筑、一個規范的名稱、一個明晰的界線。四邊栽種花椒樹、冬青樹、槐樹等組成籬笆墻。建設公墓用為荒瘠地和不宜耕種的土地,用地時統籌安排、

五、階段和進度

工程于二○一五年六月開工,施工期六個月,本年年底前竣工驗收,投入使用。

六、資金預算及籌措 一是投資估算:

本項目投資估算范圍包括公墓入口大門、香燭、紙錢集中焚化點、公墓管理辦公室、公廁、垃圾堆放點、防火隔離帶、供電系統、完善給排水系統,并對空余地、庭院內空地及公墓四周進行綠化、美化、供排水、環衛、供電等設施的施工費用和其它費用等。具體估算標準是:

建筑工程根據相同結構的類似工程決算指標計入。

安裝工程根據有關規定及設備安裝類似工程決算以設備購臵費為基礎,按指標形式計入。

設備購臵按設備生產廠家報價及產品樣本價格計入。 其它費用按有關規定計取。

預計總投資為2010投資構成如下:

1、公墓管理辦公室占地70平方米。擬投資50萬元。

5m寬10m。擬投資85萬元。

香燭、紙錢集中焚化點275萬元。

30平方米。擬投資20萬元。 50平方米。擬投資30萬元。

200平方米。擬投資60萬元。

60%投資230萬元。

通向墓地的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柏油路面寬6米,長約4千米。擬投資665萬元。

4米。擬投資315萬元。

3千

20000平方米。擬300平方米。擬投資

27512001米。擬投資80萬元。

臵公墓安全。擬投資150萬元。

供電及給排水配套建設工程。擬投資250萬元。 三是資金籌措 富堨鎮公益性公墓及配套設施建設預計投資2010萬元。資金分兩部分,一部分由村民自己籌措,另外積極爭取社會資金支持建設。 四是項目管理 本項目承辦單位為富堨村委會。為做好富堨鎮農村公益性公墓基礎設施建設及環境整治的各項工作,街道決定成立項目建設領導小組負責各項手續的辦理、設計、報批與實施等工作。

1、項目實施嚴格按照“項目法人制、施工招標制和質量管理責任制”的原則進行管理。

2、實行工程質量終身負責制。對項目建設工程質量負主要責任的領導、參建單位的領導人和直接責任人實行工程質量終身追究制度。

3、實行工程監理制。項目建設過程中聘請有資格的監理單位和人員對項目建設進行監理抓好工程進度,提高工程質量降低成本。

4、嚴格按照基本建設程序辦事建設過程中接受計劃、審計等部門和社會輿論的監督,建成后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嚴格的竣工驗收。

5、嚴格項目資金管理。

七、社會效益

建立公益性公墓山減少了土地、木材、資金的浪費。興建公墓山于國于家于己,有百利而無一害。通過農村公益性公墓建設,能有效倡導文明辦喪極大的破除封建迷信的思想。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旅游業對其它產業的關聯帶動和促進資源綜合利用方面的作用日益明顯,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項目完成后,將極大地改善會澤縣的旅游基礎設施,有效提高生態環境的承載力。有利于優化旅游資源布局,調整旅游產品結構,推動旅游業發展。

富政﹝2015﹞108號 簽發人:曹雄威

關于富堨鎮公墓建設項目要求予以立項的報告

縣發改委:

建立公益性農村公墓是占地面積小、維護費用較低、可循環使用且距離群眾較近方便群眾祭祀。不僅可以解決長期以來死亡人口的遺體及骨灰安葬和處置問題,也可使群眾逐步形成一種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對美好鄉村建設將起到積極的推動和促進作用。本項目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公墓山建設、公墓入口大門、香燭、紙錢集中焚化點、公墓管理辦公室、公廁及綠化項目。項目總投資2010萬元 ,現呈報貴委,請予以審核立項。

特此報告

歙縣富堨鎮人民政府 2015年6月23日

第四篇:關于林下開發公墓項目的可行性報告

一.項目提要

1.1項目名稱

雙遼市臥龍墓園 1.2項目建設地點

遼東街勃山村至實驗林場公路北側,實驗林場遼東2—49小班 1.3項目建設單位

雙遼市實驗林場 1.5項目合作單位

雙遼市臥龍墓園 1.6項目建設時間

項目從2011年4月開始至2012年10月投入運營,需一年半時間。

二.項目背景及建設條件

2.1項目背景

當前,我國城鎮人口大量增加,老齡化趨勢日益加劇,而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無可逃避,殯葬服務業也隨之興起。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對喪葬形式和殯葬服務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建立公墓正是順應了這一形勢。

公墓能做到集約用地,減少對耕地、林地的占用,是推動綠色、文明喪葬的一種重要形式,也是提高森林利用率,全方位發展林業產業的需要。而且對群眾摒棄舊的喪葬觀念,棄墳入園,消除森林火災隱患也有積極的引導作用。 2.2市場需求

根據有關數據,市殯儀館每年火化量約6000人,如按1/10進入公墓計,年墓位需求量是600穴,而我市公墓僅有一處,年提供墓位300穴,且墓園已近飽和,遠遠滿足不了需求。 2.3建設條件

該項目臨近市殯儀館、臥龍墓園,交通便利,具備區位優勢,而且墓園就建在林地內,松柏長青,還便于開展樹葬等新式葬儀,符合現時人們對環境的要求。 2.4建設規模

本項目建設規模3.0公頃。除去林地、建筑設施面積后,可利用面積為2.5公頃,計劃建墓位25000穴。 2.5項目建設期及進度

本項目建設期為一年半,其中采伐還林、圍墻、辦公樓等工程1年(2011年4月—2011年11月),2012年主要是園內綠化、美化工程及墓穴建造,預計10月份建成。

三.主要規劃方案

公墓主要建筑設施有圍墻、大門、辦公樓等,園內適量點綴假山、雕塑等園林小品。

墓位設計依托地勢,依次排列,可按民族、宗教等不同劃定分區。

四.環境影響評價

4.1對環境影響 項目對生態環境無任何影響。其園內與外部隔離,并設立紀念品焚化爐,避免遺物亂丟亂放。少量的生活廢水也可內部消化。 4.2對林木影響

林間空地建造墓穴,保持合理距離不會對林木生長造成影響。

五.投資建設及管理方式

5.1投資方式

項目建設以招商引資形式進行,林場提供林地使用權。規劃設計及建筑設施均由臥龍墓園投資。

5.2經營管理

臥龍墓園是經省民政廳批準的公立墓園,具備合法手續和開辦資質,負責公墓的規劃設計、基礎設施建設及后期的經營管理,林場不參與管理事務。

六.社會和經濟效益預期

6.1收入分配

墓園投入運營后,林場和臥龍墓園分別提取實際利潤的40%和60%,即按純利潤四六開。 6.2社會效益

項目建成后,將極大緩解我市公墓墓位供不應求的狀況,為廣大喪戶安葬親人提供理想場所。有力推進我市殯葬改革工作。同時也帶動林業產業發展,充分利用森林資源,最大限度的發揮森林的生態效益。 6.3經濟收益 根據目前墓位的市場價格測算,公墓運營后年銷售額約為400萬元,利潤在240萬元左右,根據合作協議,林場可提取分成96萬元,經濟效益極為可觀。

關于雙遼市實驗林場、雙遼市臥龍墓園

合作建設林下公墓項目

可 行 性 研 究 報 告

雙遼市實驗林場 雙遼市臥龍墓園 2010年12月28日

第五篇:關法村公益性公墓建設可行性報告

一、公墓建設的必要性

(一)項目建設的背景(基本情況)

關法村位于金龍鄉北面,轄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30戶1861人,距金龍鄉政府所在地12公里,歷史文化悠久,資源豐富,人杰地靈。

(二)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目前,我村尚無公益性公墓,導致耕地、林地被大量占用,群眾亂埋亂葬,占地土葬情況無法遏制,全縣殯葬改革工作推進困難,給本村經濟建設、環境保護、文明創建、資源開發及社會發展帶來了極大的阻力。因此,建設公益性公墓,對解決本村居民死后骨灰安臵問題,杜絕本村群眾亂埋亂葬,減輕群眾負擔、倡導綠色殯葬和生態殯葬,推進殯葬改革工作尤為重要。

(三)項目建設意向及規模

為了進一步深化殯葬改革,改善殯葬環境,倡導節地葬法,根據村支兩委會議研究通過,結合本村人口數量及公墓建設平均死亡率(6‰),以20年為一個周期,本村公益性公墓擬選址建在關法村下關組,距鄉駐地14公里。該公墓墓區占地面積200畝,可容納6000個墓穴,服務范圍為大竹村8個組1861人。

二、項目實施情況

關法村公益性公墓規劃由金龍鄉社會事務辦、國土資源管理分局、村鄉建設管理站負責;建設由金龍鄉殯葬改革工

作領導小組負責牽頭;具體實施由關法村委會負責;金龍鄉殯葬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協調指導。

三、目標要求

以“綠色殯葬、生態殯葬”為目標,實現生態化、園林化、規范化的公益性公墓建設要求。

四、實施方案

(一)主要內容

1、選址:按照“布局合理,規劃超前、節約土地、保護生態、方便群眾、相對集中”的原則,公墓選址在關法村下關組百墓墳,占地面積200畝。

2、配套設施:停車場、管理房、墓地綠化、墓地道路建設、集中焚燒地、集中祭祀臺、宣傳欄等建設工程。

(二)初步技術方案

1、墓地占地面積:骨灰入土安葬的單人墓或雙人合葬墓占地面積不得超過1平方米;遺體入土安葬的墳墓占地面積(只針對國務院殯葬管理條例規定的10個少數民族),單人墓占地面不得超過4平方米,雙人合葬墓不超過6平方米。鼓勵采用花葬、樹葬、草坪葬等不留標志的節地葬法和環保葬法。

2、墓碑高度不得超過60公分,寬度不得超過40公分。

(三)項目推進階段和進度

1、準備階段:本村公益性公墓用地的規劃和征用。2014年6月至7月,完成項目規劃、設計、立項批復、地形圖測繪(含電子文檔制作),做好公墓建設宣傳動員工作和到戶

征地測量工作。

2、實施階段:建設本村公益性公墓及其配套充設施。2014年8月至11月,完成本村公益性公墓及其配套設施的建設。

3、驗收階段:2014年12月,鄉社會事務辦對本村新建公墓進行初步驗收,鄉初步驗收后報縣民政局驗收。

(四)資金籌措

關法村公益性公墓及其配套設施建設,預計投資20萬元,資金來源分三部份:一部份由村委會向上級申請補貼;一部份由村籌集;一部份向社會積極爭取投資。

(五)社會效益

興建公益生公墓,于國于家于已有百利而無一害。通過建立本村公益性公墓,可以有效倡導文明辦喪,杜絕亂埋亂葬現象,破除封建迷信,確保殯葬改革工作順利推進,減少本村土地、木材及群眾資金的浪費,解決本村群眾死亡后骨灰安葬問題,為本村死者提供安葬的固定場所。

關法村村民委員會

2014年6月17日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管理規章制度范文下一篇:高考作文遷移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