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直腸癌患者的護理

2022-08-13

第一篇:直腸癌患者的護理

直腸癌患者的護理個案

引言:大腸是消化系統的最后一部分,長約1.5米,由結腸和直腸組成。直腸癌是乙狀結腸直腸交界處至齒狀線之間的惡性腫瘤,是消化道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僅次于胃癌。人工肛門手術或腸造口術是指因治療需要,在患者腹壁上先做一個開口,將一段腸管拉出腹腔外并將腸管開口固定在腹壁上,用于排泄糞便,糞便可收集于貼于開口處的特制塑料袋內,因此,人工肛門是重新構建的一個排出糞便的人為腸道開口。

一、病史介紹:

主訴:于5個月前在無明顯誘因下出現血便。

現病史:患者,劉桂英,女,78歲,于2014年10月4日08:15入院,入院時測T:36.5℃,P:72次/分,Bp:115/65mmHg,體重:43kg。主訴:于5個月前在無明顯誘因下出現血便,為暗紅色血性液體,量約10~30ml,無里急后重感,無腹痛腹脹,便血間歇性發作,無嘔血黑便。為求進一步治療,門診擬“直腸占位”收治入院。入院后完善相關檢查,腸鏡示:直腸占位。病理示:直腸腺癌。肝膽胰脾B超示:膽囊結石。腹部增強CT示:肝臟未見明顯轉移性病灶,直腸占位。血常規、凝血四項、大生化、肺功能測定、心臟彩超均未見明顯異常。

既往史:患者于9年前因結腸癌行手術治療。

二、病理生理及手術方式:

直腸癌發病原因通常有三個方面:直腸慢性炎癥;飲食與致癌

1 物質;遺傳因素。臨床表現常會出現:

1、排便異常,即直腸刺激癥狀;

2、糞便反常,如血便、粘液便或膿血便、糞形變細等;

3、梗阻癥狀,為直腸被癌腫梗阻,有排便困難,伴有腹脹腹痛等。大體分型可分為:腫塊型,也稱菜花型,向腸腔內生長,預后相對較好。潰瘍型,多見,向腸壁深層生長并向周圍浸潤,易發生出血、感染或穿孔,轉移較早。浸潤型,癌腫沿腸壁周圍浸潤,使腸腔狹窄,預后較差。檢查及診斷的方法有:

1、直腸指檢,是診斷直腸癌最直接和主要的方法;

2、腸鏡,是診斷腸癌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可直接取組織做病檢;

3、大便隱血試驗是高危人群的初篩方法及普查手段。直腸癌的處理原則主要是手術治療,臨床根據腫瘤的位置、大小以及患者身體狀況決定手術方式:腫瘤距肛緣5cm以上的患者可以行保留肛門的手術,即直腸癌經腹前切除術(Dixon術);當腫瘤距肛緣5cm以內的患者行不保留肛門的手術,即直腸癌經腹會陰聯合切除術(Miles術);當腫瘤有遠期轉移或患者年老體弱、不能承受根治性手術時,只能行姑息性手術,即Hartmann術。

三、治療方案:

輔助檢查:直腸鏡、病理檢查、B超、腹部增強CT

治療方案:直腸癌根治術,但因術中發現腫瘤已侵犯腸壁全層及骶前

筋膜,如果分離腫瘤,易導致致命性大出血,故實施姑息性結腸造瘺術,給予止血、抗炎、營養等補液治療,留置導尿管、胃管、盆腔引流管。

四、護理診斷:

P1:焦慮——與恐懼癌癥、手術及術后康復有關。

護理目標:患者情緒穩定,積極配合治療、護理。

護理措施:

1、向患者介紹相關的疾病知識,詳細解答患者所提出的問題,盡量滿足患者的要求,消除緊張焦慮情緒。

2、舉例手術成功病例,以增強患者的安全感、信任感和治療信心。

3、正確評估引起患者焦慮的原因,將自我調節情緒的方法教給患者,如散步、與人交談、讀書、聽音樂,囑家屬多陪伴并給予心理支持。

P2:疼痛——與手術切口有關。

護理目標:患者主訴疼痛緩解。

護理措施:

1、解釋疼痛原因,予以心理護理。

2、協助患者半臥位休息,減少切口張力。

3、指導家屬協助分散注意力。

4、保持病室環境安靜舒適。

5、必要時遵醫囑使用藥物止痛。

P3:排尿異常——與手術留置導尿有關。

護理目標:尿管已拔除,拔除后小便能自解,留置尿管期間未發

生尿路感染。

護理措施:

1、術前指導患者床上大小便。

2、導尿及更換引流袋時注意無菌操作,妥善固定導尿

管,保證有效引流。

3、給予會陰護理每天兩次。

4、觀察尿液的顏色、性質、量的變化。

5、術后第48~72小時開始間斷夾閉導尿管,定時開放,

訓練膀胱功能。

6、可進食時,告知病人多飲水,預防尿路感染。

P4:自我形象紊亂——與人工肛門有關。

護理目標:對自我形象的改變有正確的認識,言語行為表現出對外

表改變的接受。

護理措施:

1、將病人安排在人員較少的病房。

2、鼓勵病人表達自己的想法看法,從中正確評估引起病人形象紊亂的原因。

3、多與病人溝通,鼓勵親人給予足夠的支持,以增強自信心。

4、鼓勵盡早自己動手,學習造瘺口的護理方法,促進其心理康復,提高重返社會的信心,盡快接近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P5:有皮膚完整性受損的危險——與長期臥床,軀體活動受限及人

工肛門流出的腸液、糞便對周圍皮膚刺激有關。

護理目標:病人全身皮膚完整無破損,人工肛門周圍皮膚清潔干燥。

護理措施:

1、保持床單位清潔、干燥,隨時更換污染的衣物、被服。

2、定時翻身,避免拖拉病人,鼓勵早期下床活動。

3、指導病人和家屬正確使用便器。

4、使用造口袋時,應定時清洗更換,排便后要先用清水擦洗,再用鹽水棉球洗凈造瘺口周圍皮膚并擦干,然后涂氧化鋅軟膏保護皮膚,以防出現皮炎。

P6:活動無耐力——與切口疼痛、體質虛弱有關。

護理目標:病人可在幫助下下床行走。

護理措施:

1、患者禁食期間遵醫囑補充水、電解質,予以營養支持。

2、鼓勵患者早期床上活動,以促進腸蠕動,防止腸粘連。

3、拔除導尿管后協助下床活動。

P7:知識缺乏——與缺乏人工肛門的護理知識有關。

護理目標:病人學會人工肛門的自我護理技術以及選擇適當飲食調節大便的方法。

護理措施:

1、指導病人正確使用人工造口袋,做到及時清洗、更換,造口周圍皮膚溫水擦凈后涂氧化鋅軟膏保護。

2、進食易消化食物,避免太稀或粗纖維過多的食物,減少豆類、洋蔥、大蒜等產氣太多的食物;注意飲食衛生,不吃生、冷、硬的食物,少食多吃,防止消化不良;生活飲食規律,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3、指導病人掌握勞動強度,避免因腹壓過大引起結腸粘膜脫出。

4、要求病人出院后按時復查,若發現人工肛門狹窄或排便困難,及時就診。

P8:潛在并發癥:切口感染——與手術創傷,切口污染有關。

護理目標:病人切口愈合良好,無感染癥狀。

護理措施:

1、每日監測體溫變化。

2、保持傷口敷料干燥,觀察切口愈合情況,換藥時嚴格無菌操作。

3、做好造瘺口的護理,避免流出的腸液、糞便污染腹部切口。

4、遵醫囑予以抗炎、營養治療。

五、傷口造口的護理:

1、加強對造口的護理及觀察,造口開放前,周圍用凡士林或生理鹽水紗布保護;開放后,及時清潔造口分泌物、滲液和保護造口周圍皮膚,更換敷料,避免感染。觀察造口腸粘膜的色澤、造口腸段有無回縮、出血或壞死等。

2、避免造口狹窄,術后由于瘢痕攣縮,可引起造口狹窄,應觀察病人是否出現腹痛、腹脹、惡心、嘔吐、停止排氣、排便等腸梗阻癥狀。為避免造口狹窄,可在造口拆線、愈合后,可定期擴肛,以松弛肛周肌肉,保持通暢。方法是:戴手套用食指伸入肛門內約4cm,每次1~2分鐘,每日1次,插入手指時,切勿粗暴過深,防止腸穿孔。擴肛時,可張口呵氣,防止增加腹壓。

3、預防腹瀉便秘:術后觀察病人排便情況,進食高蛋白、低脂肪食物,開始要稀淡、易消化食物,以后逐漸增加纖維素和維生素多的蔬菜,過度至正常飲食,同時要注意飲食衛生,防止引起腹瀉,

6 如大便干結,囑病人多活動、多飲水,可進食蜂蜜,必要時用溫鹽水灌腸,保持排便通暢。

4、預防腸粘連:術后早期鼓勵病人在床上多翻身、活動四肢,2~3天后病情允許下,協助病人下床活動,以促進腸蠕動的恢復,減輕腹脹,避免腸粘連?;顒訒r注意保護傷口,避免牽拉。

六、排便功能訓練:

囑患者開始時每天3~4次去廁所做排便動作,隨著時間的延長,排便次數可減至每天1~2次,逐漸在大腦皮層形成定時排便的興奮灶,腸道功能適應了新的環境,人工肛門的括約肌功能建立,這樣就可像正常人一樣排便。

七、指導病人正確使用人工肛門袋:

1、人工肛門袋的選擇及安放:根據病人情況及造口大小選擇適宜的肛門袋。清潔造口及其周圍皮膚并待其干燥后,除去肛門袋底盤外的粘紙,對準造口,緊貼周圍皮膚,袋口的凹槽與底盤扣牢,帶囊朝下,尾端反折,并夾閉。

2、人工肛門袋的清潔:當肛門袋充滿三分之一的排泄物時,及時更換清洗。清潔皮膚后,擦干后涂氧化鋅保護皮膚,防止局部炎癥、糜爛;同時觀察造口周圍皮膚有無濕疹、充血、水皰、破潰等。

八、體會:

通過學習了直腸癌患者的護理,了解了很多有關人造肛門的相關知識,知道它給患者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如果患者不能有效的進行自我護理,那么手術僅成功了一半,如果患者能自我護理造口,

7 她的尊嚴也能得到維持,也是患者康復后再投入社會生活的關鍵,所以我們要鼓勵患者自行掌握造口的護理方法。

第二篇:直腸癌患者護理查房

參加人員:外一科全體

護士長:大家好,由于這段時間直腸癌的病人較多,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一下直腸癌病人的護理措施。直腸癌是從直腸乙狀結腸交界處至齒狀線之間的癌腫,是消化系統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病率高,在我國占全身癌腫的第三位。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但近年來有年輕化趨勢。男女比例為2-3:1。直腸癌以中下段多見。占70-80%,多能通過直腸指診發現。早起治療愈后較佳。下面由責任護士***進行一下病例介紹。

***:

患者、***、男性、72歲,主因間斷性膿血便2個月于3月11號9:02分入院,入院時測T:36.7 P:70次/分 BP:140/80mmhg R:18次/分,測血糖10.42mmol/L,由于血糖高所以對病人給予胰島素皮下注射等治療,血糖正常后于3月21號17:00進行直腸癌根治術?,F術后第4天病人現禁食水、保留導尿、抗炎補液等對癥治療。

護士長:請**說一下直腸癌的病因。

田華: 直腸癌的病因尚不清楚,但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1、飲食因素

高蛋白、高脂肪、低纖維素飲食與直腸癌的發病有密切關系。

2、直腸腺瘤癌變

腺瘤可分成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及混合性腺瘤三類。其中絨毛狀腺瘤癌變率高。家族性多發性腺瘤也被視為癌前期病變,若不治療其惡變率幾乎達到百分之百。

3、直腸慢性炎癥刺激

潰瘍性結腸炎和克隆病等由于腸黏膜破壞,潰瘍修復增生,肉芽組織形成過程中發生癌變。血吸蟲病蟲卵在直腸黏膜沉積,引起血吸蟲性腸炎,其發生癌變也高于正常人。

4、其它

如遺傳因素、既往大腸癌、乳癌病史等。

護士長:請***說一下直腸癌病人的分型及分期 ***:

分型:

(一)大體分型可分為三類:

1、腫塊型又稱菜花型預后較差。

2、潰瘍型 多見,占50%以上,轉移較早。 3浸潤型 少見,轉移早愈后差

(二)組織學分型:以腺癌最多見占75-85%,粘液腺癌次之占10-20%愈后較腺癌差。其它還有未分化癌、鱗狀細胞癌,未分化癌預后最差。

(三)轉移途徑主要有四種:

1、淋巴轉移 這是直腸癌的主要轉移途徑。

2、直接浸潤 直接浸潤周圍臟器。

3、血行轉移 癌栓通過門靜脈進入肝臟,其次還可以轉移至肺、骨、腎等處。

4、種植轉移 癌細胞可脫落直接在腹膜種植,較少見。

根據Dukes分期原則將其分為四期 :

A期:癌腫限于直腸壁內。

B期:癌穿透腸壁漿膜或侵犯臨近組織,尚能整塊切除。

C期:C1期癌腫鄰近腸旁淋巴結轉移;

C2期供應血管根部和系膜切緣附近淋巴結轉移,尚能根治。

D期:伴有遠處淋巴結轉移或肝、肺、骨、腦等處轉移。

護士長:請***說一下直腸癌的臨床表現及診斷直腸癌的輔助檢查

***:

(一)臨床表現

直腸癌早期可無癥狀,隨著癌腫的逐漸增大,可產生一系列癥狀。

1、直腸刺激癥狀 :可出現便意頻繁、腹瀉、里急后重、排便不盡、便后肛門下墜感等刺激

癥狀。

2、癌腫破潰感染癥狀: 只是直腸癌最早期的癥狀

3、腸壁狹窄癥狀:可出現腸梗阻癥狀如大便變形變細、陣發性腹痛等

4、其它 : 直腸癌晚期浸潤其它器官及組織時,可引起相應的癥狀。

(二)輔助檢查

1、直腸指診

2、大便潛血實驗

3、內窺鏡檢查

4、鋇餐劑檢查

田建平:由于該病人直腸指診是腫瘤距肛緣約5厘米所以適用“經腹會陰聯合切除術”該術式適用于腫瘤據肛緣7cm以下直腸癌。該方法切除范圍大,徹底,治愈率高,但手術損傷大,同時做人工肛門,術后病人終身要用肛門袋,一些病人難以接受。術后化療以5-氟脲嘧啶為主。

護士長:現在請劉培說一下直腸癌病人的主要護理診斷與預期目標

**:

1、焦慮、恐懼或預感性悲哀:與擔心可能或已存在的癌癥診斷以及擔心手術和可能需要作結腸造瘺有關。

預期目標:病人能夠心態平穩,面對疾病和現實,積極接受治療和護理

2、自我形象紊亂:與低位直腸癌,需做結腸造瘺,術后終身佩戴肛袋有關。

預期目標:了解直腸癌相關保健知識,并能依從醫護指導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3、社交障礙:與害怕家屬和親朋對對結腸造瘺產生負向反應有關。

預期目標:家屬能夠理解病人所患疾病,并能積極與醫護人員合作,幫助病人適應病后生活。

4、知識缺乏:對腸道惡性腫瘤的早起癥狀及診斷性檢查認識不足,對腸道手術術

前準備缺乏了解,缺乏結腸造瘺術后自我護理知識。

預期目標:了解相關保健知識,并能依從醫護指導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5、營養失調:低于機體需要量,與惡性腫瘤高代謝率有關 預期目標:營養狀況

改善,能夠耐受治療

6、有感染的危險:與Miles術后需要長期留置尿管有關。

預期目標:留置尿管期間未發生泌尿系感染。

護士長:請***說一下直腸癌病人術前的護理措施

1、術前護理

(1)心理護理:

A鼓勵患者訴說自己的感受,暴露自己的心理,我們要耐心傾聽其因疾病所致的恐懼和顧慮。

B、根據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與家屬協商尋求合適時機幫助患者盡快面對疾病,介紹疾病的相關知識及治療進展,介紹手術的必要性,使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能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C、做結腸造口(人工肛門)時醫護人員應耐心解釋結腸造口的必要性,使患者認識到自己不是一個廢人,而是一個基本上能正常工作及娛樂的正常人。

(2)營養支持

A、鼓勵患者進食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的少渣飲食。

B、與家屬交代飲食的重要性,取得合作;注意飲食衛生,防止腸道感染。

C、必要時,根據醫囑給予腸內營養或腸外營養,并做好宣教。

(3)腸道準備

A、傳統的腸道準備:

a、術前三天進少渣半流質飲食,術前兩天進流質飲食。

b、術前三天,番瀉葉6g泡茶飲用或術前兩天口服硫酸鎂或蓖麻油,每日上午一次。術前兩天晚用肥皂水灌腸一次,手術前一天清潔灌腸。 c、口服抗生素,抑制腸道細菌。

d、因控制飲食及服用腸道抗生素,使維生素K的合成和吸收減少,需補充維生素K。

B、全腸道灌洗法:于手術前12-24小時開始口服37度左右等滲平衡電解質溶液,引起容量性腹瀉,以達到清潔腸道的目的,一般灌洗全程需3-4小時,液量不少于6000毫升,年老體弱、心功能障礙、腎功能障礙和腸梗阻者,不宜選用。

C、甘露醇口服腸道準備法:術前一天禁食、靜脈補液,16:00時口服20﹪的甘露醇250毫升(加等量熱水),半小時內飲水2000毫升,達到清潔腸道的效果。但因甘露醇在腸道內被細菌酵解,如在術中使用電刀可產生易引起爆炸的氣體,應予以注意;老年體弱者、心、腎功能障礙者禁用。

(4)協助患者做好各種檢查及手術前常規檢查,做好健康教育。

護士長:該病人現為術后第4天,大家現討論一下對該病人的護理措施

李雙杰:

A、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變化,根據病情每1-2小時監測一次,或根據醫囑給予心電監護, 病情平穩后延長間隔時間

B、由于此病人血糖高,不利于切口的愈合所以我們要隨時監測血糖,異常時及時通知值班醫師處理

C、我們要及時觀察腹部及傷口情況有無滲血、滲液,有異常及時處理

D、鼓勵病人適當活動,預防褥瘡等并發癥

E、該病人有一腹腔引流管,要保持引流管通暢,防止受壓、扭曲,觀察顏色、性質、量并隨時記錄。

F、由于病人年紀較大且手術創傷較大,所以我們要保證其充足的營養并注意液體的滴速

G、腸造口雖是救命措施,但由于對患者身體外形和自尊方面的刺激,患者都不能接受,我們要安慰和鼓勵,并做好解釋工作逐步教會患者造瘺口的護理方法,并詳細說明自我照顧的注意事項。

造瘺口開放前護理:用凡士林或生理鹽水紗布外敷結腸造瘺口,防止感染。

保護腹壁切口:結腸造口一般于術后2-3天開放,開放時取左側位,用防水敷料將切口與造口隔開,防止感染。

正確使用人工肛門袋: 預防造口并發癥 :

排除物情況:術后造口排除粘液及少量氣體,當進流食后,排泄物稀薄,排泄次數多,但隨著食物逐漸趨于正常,排泄物將會轉變為固體狀,次數相對減少。 觀察粘膜皮膚縫合線有無分開化膿及對縫線的變態反應等

造口患者不忌口,均衡飲食,多食水果,新鮮蔬菜及酸奶,少食產氣食物。避免一次進食過多。定時進食、多飲水。

護士長:請***說一下對直腸癌病人的健康教育

1、活動與休息:適當活動不要過度疲勞,保持良好體質,利于術后恢復。術后避免 過度活動,以免腹壓增加而引起腸造口粘膜的脫出

2、飲食與營養:鼓勵患者進食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的少渣飲食。

3、腸造口自我護理方法及注意事項

(1)結腸造口者學會造口的護理及人工肛門袋的使用。

(2)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項:詳見腸造口的護理。

4、環境與健康:建議患者戒煙,講述吸煙對自己和他人的危害,保持環境空氣清新。

護士長總結:

大家回答的很好,希望大家在業余時間多多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為病人提供更優質的護理。

第三篇:100例直腸癌患者術后護理體會

王玉平

七臺河市中醫醫院,黑龍江七臺河

154603

直腸癌是消化道常見的惡性腫瘤,其發病率男性僅次于肝癌,女性僅次于子宮癌和乳腺癌[1]。目前,手術是治療直腸癌最重要的手段。直腸癌不同于其它惡性腫瘤有其特殊性,除癌癥本身帶給病人巨大的壓力和痛苦外,病人還要面對身體形象及生理功能排便方式的改變,術后的造口護理也是臨床護理的重點難點之一。因此,做好術后的護理至關重要。我們對2011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我院100例直腸癌病人加強臨床護理、心理護理、健康指導,護理效果滿意,現將體會匯報如下:

1.臨床資料

我科從2011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直腸癌病人100例,其中男65例子,女35例,年齡40-76(平均52.5)歲,臨床癥狀以便血、大便習慣改變為主要癥狀,其中行經腹會陰直腸切除術68例,因直腸癌無法切除而行橋式造口32例。

2.護理

2.1密切觀察病情

2.1.1生命體征的觀察

予以心電監護,血氧飽和度監測,每15—30分觀察并記錄生命體征一次,直至平穩,監測靜脈血電解質。

2.1.2加強呼吸道護理

防止肺部并發癥的有效措施是定時翻身扣背,鼓勵病人有效咳嗽,護理過程中我們對痰液粘稠者予霧化吸入,稀釋痰液,以利排痰。本組100例患者中有4例肺部并發癥的發生。

精品論文 參考文獻

2.1.3觀察腹部切口情況

監聽腸鳴音,注意有無腹痛,腹肌緊張等現象,及時發現出血、感染、腸瘺等并發癥,指導患者盡量左側臥位,注意避免糞便污染腹部切口。

2.1.4加強會陰部傷口處理

術后會陰部墊以一次性尿墊,吸水性好,衛生方便,及時更換,6小時后麻醉清醒血壓平穩后予半臥位,有利于盆腔引流。病人術后拆除會陰部填塞紗布后,用生理鹽水沖洗傷口注意觀察傷口愈合情況。本組4例病人出現會陰部傷口滲血較多,立即報告醫生后,采用紗墊壓迫止血,加快輸液速度,密切監測生命體征,會陰部傷口滲血明顯減少,得以控制。

2.2造口并發癥預防及護理

2.2.1造口處出血

本組出現5例由于毛細血管破裂引起造口處出血。處理方法:可用干棉球或紗布按壓止血,也可用1:1000腎上腺素藥棉或云南白藥敷在造口腸管上,效果較好出血得到控制。如因結扎線脫落,則配合醫生找出出血動脈分支結扎止血。

2.2.2造口部位缺血壞死:

如壞死區淺表局限,一般不需要處理,壞死常自行脫落,造口不會受影響。在實際護理過程中,通過我們嚴密觀察壞死情況,補充腸外營養,應用抗生素,如不向深擴展,待分界明確后,清除壞死組織,靠肉芽組織填充代替。壞死在筋膜以下需立即進行手術。本組1例病人出現造口部位缺血壞死。

2.2.3造口脫垂:

是眾多造口并發癥中常見的一種。由于患者本身的因素如肥胖,結腸冗長,筋膜薄弱,也可能由于造口過大,位置不當造成,正常情況下適當的切口直徑恰容2指,直徑2—2.5cm。處理方法:給病人心理支持密切觀察脫垂腸管顏色的變化,有無壞死的發生,用高滲鹽水進行脫水,水腫清除后可復位。復位失敗進行手術治療。本組病人出現5例造口脫垂,未發生壞死,用高滲鹽水脫水后復位成功。

2.2.4造口旁疝:

精品論文 參考文獻

指腸造口有關的腹壁切口疝,本組3名70歲以上男性病人出現了造口旁疝,是因為肺部疾病咳嗽腹壓增強引起,我們為其加戴腹帶保護和支持腹壁,治療肺部疾病[2],造口旁疝復位,患者康復出院。

2.3造口周圍皮膚并發癥及處理

2.3.1刺激性皮炎:

臨床表現局部皮膚發生濕潤疼痛,原因,可能造口定位不良,造口周圍回縮等原因,造口糞便。處理方法:護理過程中我們為患者去除原因,清潔皮膚,使之干燥,使用皮膚保護粉,選用合適的造口工具。本組3例病人出現刺激性皮炎。

2.3.2過敏性皮炎:

臨床表現為局部皮膚發紅疼痛出血。處理方法:去除過敏原,嘗試不同造口袋,作過敏試驗,使用皮膚保護膜,可暫時使用不粘貼的造口袋。本組2例病人出現過敏性皮炎。

2.3.3物理損傷:

原因:造口袋使用不當,用力撕脫底盤造成損傷;造口用具質地硬,臨床表現為局部皮膚紅腫、缺損。處理方法:指導病人正確使用造口袋,使用皮膚保護粉,皮膚保護膜。

2.4健康指導

2.4.1飲食指導:

術后3-4天腸蠕動恢復,造口排氣后,可進流食逐漸過度到半流食、普食。一次不能進食過多,飲食要定時,少食多餐,不吃難以消化食物,如干果、油煎食物等,減少食用洋蔥、雞蛋、大蒜、啤酒等產氣太多的食物,注意飲食衛生。

2.4.2自我護理造口指導:

作為護理人員,不僅要使疾病康復,還要幫助病人適應術后排便方式的改變,正視自己的情況,重新在家庭社會生活中進入正常角色。因此,應對患者進行系統的、有計劃的、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術后根據病人身體恢復情況,正確處理,指導病人自我護理造口,有的病人在開始時,拒絕觀察造口或表現冷漠態度,護士應選擇合適的時機,當患者對此表現出興趣時,這是指導的良好時機。為病人精品論文 參考文獻 選擇合適的造口用具,指導患者正向病人詳細講解并發癥出現的原因表現及處理方法,并指導患者重建定時排便習慣。通過對病人的正確指導及有效護理,100例患者術后恢復良好。

2.4.3日常生活指導:

淋?。捍齻谕耆虾罂梢粤茉?。衣著:選擇對造口無直接壓迫的正常衣著,避免穿緊身衣褲。工作:待患者體力恢復后,可以恢復以前的工作,但要避免重舉等增加腹壓的工作,劇烈的運動及粗暴的接觸性運動也要避免。外出時注意將造口用具隨身攜帶。

通過我們的心理護理,臨床護理,健康指導,提高了護理質量,使直腸癌病人積極地接受治療,積極地面對手術,順利度過圍手術期。術后并發癥2014年10月與2011年10月相比減少了80%,同時也使住院時間與2011年相比縮短了5-8天。

參考文獻:

[1]吳在德,吳肇漢.外1.吳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515.

[2]閆莉.老年直腸癌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J].當代醫學,2010(12):106-107.

精品論文 參考文獻

第四篇:97例胃腸癌患者經外周穿刺中心靜脈置管術后并發癥的觀察和護理(精)

97例胃腸癌患者經外周穿刺中心靜脈置管術后并發癥的觀察和護理(一)

【摘要】 目的 觀察胃腸癌患者經外周穿刺中心靜脈置管(PICC)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分析原因并總結護理措施。方法 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97例胃腸癌患者實施PICC置管術的臨床資料,給予相應的預防和護理措施,觀察其并發癥的發生率。結果 患者發生靜脈炎7例,導管移位2例,導管脫出5例,導管堵塞2例,靜脈血栓3例,局部過敏反應18例。結論 PICC置管術后嚴格按照PICC維護指南進行維護,臨床護理中嚴密觀察,做好并發癥的預防和處理,能有效減輕患者的痛苦,延長置管時間,保證靜脈治療的順利完成。 【關鍵詞】 經外周穿刺中心靜脈置管;并發癥;護理

胃腸癌患者因為手術創傷大、術后禁食時間長、靜脈高營養及術后化療,需要長期靜脈輸液。經外周穿刺中心靜脈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因其避免了外周靜脈的反復穿刺、留置時間長、安全性能較高的特點,在臨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隨之而來的并發癥也頻頻發生,給患者造成很大痛苦和負擔。在臨床護理中如何對PICC置管術后并發癥進行觀察及護理,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科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采用德國貝郎公司生產的經外周中心靜脈導管(單腔2

57、18G)為97例胃腸癌患者實施PICC,其中男70例,女27例,年齡27~76歲。經頭靜脈置入6例,經貴要靜脈置入73例,經肘正中靜脈置入18例。置管長度為40 cm,置管天數5~37天。

1.2 并發癥的觀察

置管后在置管登記本上詳細記錄置管患者的姓名、床號、病案號,及性別、年齡,置管日期、時間,置管肢體,靜脈名稱,置入長度,穿刺次數以及置管人員,置管天數,拔管時間,拔管原因。置管后為置管患者做好健康教育,囑患者注意不要劇烈活動穿刺側肢體,輸液時抬高穿刺側肢體,做握拳松拳動作以利靜脈回流,夜間睡眠時可將穿刺側肢體放于頭旁。每日輸液時觀察PICC置管是否通暢,有無回血堵塞,詢問患者輸液時有無不適,如是否疼痛,察看肢體是否腫脹。每周

一、四進行換藥時觀察穿刺點是否發紅,有無膿性分泌物。觀察穿刺部位周圍血管有無變紅,是否可觸及索狀物。觀察穿刺側肢體有無腫脹、皮膚青紫、皮溫降低等靜脈回流受阻情況。如果出現異常,立即進行處理,并詳細在護理記錄單上記錄。

2 結果

經過統計,97例PICC置管術后并發癥發生例數為:靜脈炎7例,穿次點感染0例,導管相關血源性感染0例,導管移位2例,導管脫出5例,導管堵塞2例,靜脈血栓3例,局部過敏反應18例。

3 護理

3.1 靜脈炎的處理

PICC置管后早期由于導管的刺激,可能出現機械性靜脈炎,靜脈化療時由于化療藥物的高滲透壓和pH值的高低也可引起化學性靜脈炎。依照美國靜脈輸液委員會制訂的靜脈炎的分級標準:1級,穿刺部位周圍血管變紅,無水腫,無可觸索狀物,可能出現疼痛,無外滲。2級,沿血管出現發紅,有水腫,無可觸狀物,疼痛,無外滲。3級,沿血管變紅,水腫,可觸索狀物,疼痛,無外滲。根據以上分級判斷靜脈炎,如為

1、2級,這時應采取保守療法,局部熱敷或干/濕敷;稀釋藥物濃度,減慢輸液速度;鼓勵患者睡前做握拳松拳動作,休息時上抬手臂,觀察癥狀是否緩解。

3.2 導管移位

導管移位的原因為:肢體過度活動,胸腔壓力的改變,不正確的導管固定,更換敷料的方法不妥等導致導管移位。臨床表現為靜脈輸液時流速減慢,無法抽到回血,輸液時某個部位疼痛。本組2例患者均為頭靜脈置入導管移位到頸外靜脈,癥狀不明顯而未作特殊處理。

3.3 導管脫出

導管脫出的原因為:患者肢體過度活動,更換衣服時意外帶出,敷貼松動導管脫出,更換敷貼時拖出導管。處理方法:檢查外置導管長度,能否回抽回血,輸液是否順暢來決定是否拔管。本組中有2例患者為全胃切除術后因疼痛輾轉反側導致導管脫出,2例為脫衣服時不小心帶出,1例為下床排尿時扯出。5例患者導管脫出程度不同,脫出長度最長為25 cm,導管置入長度最短為15 cm,但經妥善固定未再繼續脫出而順利完成靜療。

3.4 導管堵塞

導管堵塞大部分是因為帶管離院,長期不輸液血液凝固而致,也有因輸液畢肝素液封管方法錯誤而導致。本組2例均為血液凝固而致導管堵塞,處理方法為:應用三通管將肝素鈉或肝素稀釋液10 ml(50 u/ml)進入導管進行溶解并反復回抽,若不能清除堵塞,應更換溶栓劑反復抗凝,直到堵塞清除,再用肝素鈉液20 ml采用脈沖方式正壓封管。帶管離院患者根據情況酌情加大肝素鈉的濃度,可到625 u/ml來抗凝。

3.5 靜脈血栓

靜脈血栓形成的原因有三個方面:(1)血液的高凝狀態;(2)靜脈內膜損傷;(3)靜脈血流遲緩。

如果疑似血栓形成,應立即進行血管造影或多普勒超聲檢查,確診后,與血管外科聯系,可不急于拔管,先進行溶栓治療,溶栓期間要做好患者的護理工作。(1)心理護理:護士應主動與患者交流,減輕其緊張恐懼心理,并講解靜脈血栓發生的過程及溶栓治療的必要性、安全性以及注意事項,使患者對治療心中有數,保持良好的心境,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2)患肢的護理:急性期患者絕對臥床休息7~14天,抬高患肢20°~30°,以促進血液回流,每日測量患肢、健肢同一水平臂圍,觀察對比患肢消腫情況,并觀察患肢皮膚顏色、溫度、感覺及橈動脈搏動,做好記錄及時判斷效果。(3)注意出血傾向,監測患者血常規、血小板、出凝血時間、凝血酶原時間。(4)預防肺栓塞的形成。本組病例患者均采用肝素鈉2 500~5 000 u皮下注射q12h,靜脈輸入血栓通0.45 g qd,復方丹參40 ml qd,7~10日后彩超顯示血栓已溶解后拔除PICC置管。

3.6 局部過敏反應

PICC置管后有些患者皮膚會對敷貼黏膠產生過敏反應,表現為敷貼黏貼處紅疹、瘙癢。處理方法為:為患者更換透明敷貼或使用無菌紗布覆蓋,局部使用抗過敏軟膏涂搽。

4 討論

PICC是經外周靜脈插入中心靜脈導管,是靜脈輸液的安全可靠通道〔1〕,由于具有降低頸部和胸部插管的嚴重并發癥如:血胸、氣胸;感染發生率低,穿刺率高而應用越來越多,但臨床中我們發現,PICC與CVC(中心靜脈置管)相比較,靜脈炎和血栓形成的幾率要大一些,機械性、化學性靜脈炎是PICC的常見并發癥,其發生率為2.6%~9.7%〔2〕,本組病例靜脈炎的發生率是7.2%。本組7例中有3例為1級靜脈炎經過如此處理后癥狀消失,2例為2級靜脈炎行保守治療無效后改用喜遼妥局部涂搽后癥狀緩解,順利完成靜療,2例2級靜脈炎處理無效提前拔管。據文獻報道,應用金黃散蜂蜜調和外敷治療PICC置管所致的靜脈炎效果好于50%硫酸鎂濕敷。張愛琴等〔3〕研究結果證明,PICC置管后使用電熱墊可預防靜脈炎的發生。靜脈血栓的形成主要與患者血凝異常有關,我們在操作中發現血液凝結快的患者,通常會提醒醫生在置管后靜脈應用血栓通而預防血栓形成。而由于嚴格按照操作規程置管,定期進行置管處換藥和靜脈輸液管理,穿刺點感染和導管相關血源性感染發生率為零。對于無菌敷貼引起皮膚的局部過敏反應,發生例數較多但癥狀輕微,一般經更換紗布或透明敷帖后癥狀緩解。此外,為置管患者做好健康教育,加強對置管的保護,可以減少導管脫出等并發癥。所以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嚴格按照PICC穿刺步驟進行置管,置管后嚴格進行導管維護,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嚴密觀察和積極處理并發癥,可有效減輕患者的痛苦,延長置管時間以保證靜療的順利完成。 【參考文獻】

1 宋葵,戴雪松.PICC在腫瘤患者應用中的護理問題與對策.中華護理雜志,2007,42(8):742-744.

2 鄭春輝,王鳳,陳強譜.經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的并發癥及防治.中華護理雜志,2004,39(9):700-702.

3 張愛琴,曹鳳,劉勤彩.PICC置管后使用電熱墊熱療預防靜脈炎的觀察.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25(4):59-60.

第五篇:80歲以上高齡結直腸癌合并腸梗阻患者治療體會

龍源期刊網 http://.cn

80歲以上高齡結直腸癌合并腸梗阻患者治療體會

作者:曾永堅 曾永華

來源:《中國實用醫藥》2013年第10期

【摘要】我院從2000年3月至2009年6月手術治療24例高齡(80歲以上)老年梗阻性腸癌患者,術后并發癥6例次(25%),其中切口感染3(12.5%)例次, 切口裂開2 (8.33%)例次, 肺部感染1(4.16%)例次。平均住院時間50 d。隨訪22例, 隨訪率

91.67%, 術后

1、

3、5 年生存率分別為45.83%、29.16% 和16.67%。結論高齡并不是結直腸癌伴梗阻患者手術治療的禁忌,加強圍手術期處理,可提高手術成功率、降低手術并發癥的發生。

【關鍵詞】高齡;腸癌;梗阻、手術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中班植物區角教案下一篇:走班制教學的利弊

熱門文章

直腸癌手術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