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財政支出績效評價論文

2022-04-24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論文(精選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摘要:自2009年我國全面引入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發展迅速,在多個城市或地區進行了試點。但在實施過程中仍存在很多問題,在中國經濟不斷發展,財政支出不斷擴大的背景下,財政支出績效評價作為一種較為全面的評價手段,研究其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及解決方法尤為重要。

財政支出績效評價論文 篇1:

完善事業單位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的思考

【摘要】 伴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以及我國公共財政體系的逐步確立,加快事業單位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完善成為我國財政管理以及事業單位改革所面臨的關鍵任務。本文探討事業單位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構建的重要性,重點分析事業單位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改善措施,以促進事業單位提高財政支出管理效率,明確財政支出責任,提升事業單位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

【關鍵詞】 事業單位 績效評價 財政支出

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日趨成熟和完善,我國事業單位財政管理體系也逐步得以確立和完善。事業單位的財政管理體系的重點和中心是加強財政支出管理,提高財政支出效益。我國加快公共財政改革的方向就是將私人部門的效益管理觀念與方法引入到行政事業單位的財政支出管理當中,加強對財政支出環節的績效管理,通過建立和完善績效評價體系,加強對財政支出活動的績效評價,以判斷財政支出是否符合利益相關者的預期。事業單位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是根據預算部門和財政部門所設定的績效目標,使用合理的、科學的績效評價方法、評價標準以及指標體系,對事業單位財政支出的效果和產出進行科學的、客觀的評價。健全和完善事業單位績效評價體系對于提高對事業單位的績效管理,改善整個事業單位的財政支出管理工作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事業單位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1、缺乏健全的制度保障和法律約束條件

從實施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工作的國外經驗來看,這項工作效要想得到有效實施必須保證制度化、法制化以及常規化。而我國事業單位開展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尚處于摸索階段,缺乏健全的制度保證,關于財政支出管理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健全,財政資金管理主要還是依靠地方財政部門制定的具體的財政支出的績效評價方法,具有較大的主觀隨意性,存在違背法律法規的行為,制約了財政支出管理的效益和效果。事業單位開展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是為了提升事業單位的工作效率,加強對事業單位財政資金使用的監督和管理,因此,財政績效評價體系必須具有完善的、完整的法律依據,缺乏健全的制度和法律保障,會極大地限制事業單位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的實施和推廣,不利于對財政資金使用開展科學的、合理的績效評價。

2、績效評價的主體單一

當前事業單位在開展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的過程中,其推動力主要來自于財政部門。因此,開展事業單位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主體較為單一。財政支出的項目和財政支出的領域以及財政資金使用的目的各不相同,因此,依靠單一部門對財政支出資金進行評價工作十分繁瑣,任務十分繁重,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可靠性以及公正性也會大打折扣。另外,事業單位在開展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時,評價活動分散,缺乏統一的指標、方法、組織程序和評價標準,這容易造成事業單位財政支出方面的績效評價工作流于形式。

3、績效評價方法缺乏科學性、合理性

事業單位開展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具有工作量大、技術性強等特點,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性過程,對于事業單位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方法的科學性與合理性要求較高。但是,我國事業單位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重點是對專項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進行評價,缺乏完善的、科學的、統一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事業單位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缺乏科學的評價方法,事業單位各項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指標的設定缺乏規范性和系統性,對評價指標數據的設置也缺乏科學性和嚴密性,沒有做全面的、體系的研究和調查。另外,事業單位財政支出評價指標的設置內容比較單一,導致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結果并不能夠滿足不同評價結果使用者的需要,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沒有實現綜合評價和客觀全面評價的要求。

4、缺乏完整、統一的評價指標

目前許多行政事業單位在財政支出的績效評價工作中側重于加強對財政資金使用項目的支出行為的審核,檢查其是否符合相關的政策以及法律規定,財政資金的使用是否具有合法性,缺乏對財政資金使用的綜合績效評價,沒有對財政支出資金的經濟性、有效性以及效率性進行評價,忽視了事業單位財政資金使用的內外因素的綜合評價與分析,造成事業單位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的評價標準不夠完整和全面。另外,我國事業單位在設計績效評價的指標體系時沒有考慮不同事業單位財政支出項目的性質、目的等不同,造成事業單位績效評價體系缺乏一定的適應性,事業單位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沒有充分結合事業單位具體財政資金使用情況,無法做到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客觀、公正。

5、評價結果難以及時反饋

開展事業單位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改善事業單位財政支出的合理性和科學性,促進財政資金使用效率的提高,防止財政資金使用不當,防止貪污腐敗和違法亂紀行為的發生。但是,事業單位的績效評價工作流于形式,沒有充分地運用績效評價結果,造成事業單位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目的性不強。事業單位對開展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缺乏充分的認識,對財政資金支出的效果、存在的問題以及權利與責任缺乏足夠的重視,極大地影響到了評價結果的權威性,造成財政支出績效難以進一步糾正和改進,給事業單位今后的財政支出工作造成了長期的不利影響。

二、建立事業單位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為了進一步完善事業單位財政支出的績效評價體系,必須重視和加強事業單位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事業單位應該建立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指標體系,從不同的維度和層面加強對事業單位的財政資金使用效果的績效評價。一般而言,事業單位的財政支出指標體系可以從資金管理績效指標、公共性指標、經濟性指標以及財務效益指標等四個維度進行構建。

1、資金管理績效指標

資金管理指標是對事業單位財政資金使用的有效性和規范性進行評價,分析事業單位財政資金的撥付到位情況,財政資金使用結果與預算資金的差額情況,是否存在透支和財務違規等情況。

2、公共性指標

事業單位財政資金使用的公共性指標指的是財政資金的使用是否有助于改善公共服務,實現公共管理效益的提升。公共性指標主要分析財政資金使用的社會效益、可持續發展效果、環境效益、縮小社會差距、增加就業等方面,關注文化、生態、教育、社會公平、正義、治安等。公共性指標反映的是財政資金的公共服務和公共管理目標。

3、經濟性指標

事業單位財政支出的經濟性指標主要是對財政資金的投入產出效益、持續經濟效益、間接經濟效益、直接經濟效益等方面進行評價。其主要體現的是財政資金使用對促進國民經濟發展、提高公共管理效益等方面的作用。

4、財務效益指標

事業單位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財務效益指標主要從財務凈現值率、現金凈流量、財務內部收益率以及實際財務內部收益率等方面進行評價。財務效益指標反映的是財政資金在撥付、管理和使用過程中,能否得以運營增效,能否提升財務效益,最大限度地提升事業單位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

三、完善事業單位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的對策

1、完善事業單位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相關政策法規

事業單位在開展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過程中,由于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保障,造成績效評價難以在法律和制度保障下健康運行,因此我國應該建立和完善事業單位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制度保障和法律法規。法律法規對于推進事業單位績效評價體系的實施具有一定的強制約束力。因此,建立相應的規范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的法規和制度保障,對于完善事業單位績效評價體系具有重要意義,有助于進一步推動我國公共財政體制改革和事業單位財政改革,促進事業單位財政資金使用效率的提升。

2、完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的評價范圍

根據事業單位財政支出的具體特征,應加強對事業單位財政支出的價值性評價,過去重點對財政資金使用的合規性進行評價不利于體現財政支出的目的性和結果導向作用。因此應該加大對財政資金使用的效益評價和公共性評價,將績效預算引入事業單位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當中,這有助于豐富事業單位財政資金使用評價體系的評價內容,拓寬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的評價范圍,保證績效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公正性。同時,應通過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提高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效率,將財政支出的各個環節作為績效評價的對象,實施財政支出的全過程評價,進一步擴大財政支出的評價范圍,保證財政資金使用的最終效益能夠順利實現。

3、健全財政支出績效評價主體

事業單位應該建立專門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實施部門,并進一步完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主體,除進行事業單位內部評價之外,還可以引入主管部門評價,財政部門評價以及社會機構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保障事業單位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制度性、常規性和公正性,保證事業單位財政績效評價對事業單位決策、計劃、管理的監督和制約作用。

4、提高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評價結果的權威性

事業單位雖然開展了財政支出績效評價,但是評價結果對于提升財政支出效益沒有明顯的作用。因此,應該重視加強對績效評價結果的運用,提升績效評價結果的權威性,及時將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結果信息反饋給事業單位財政資金使用的各個部門,從而有效地指導事業單位財政支出管理工作,促進事業單位財政管理水平的提升。

通過完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事業單位能夠更好地適應公共財政改革,提高自身財政資金管理的效率。事業單位完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需要引入科學的績效評價方法,建立科學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對財政支出環節進行科學的、全面的、客觀的評價,將評價結果及時、有效地反饋,促進事業單位財政支出績效水平的提升,提高事業單位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

【參考文獻】

[1] 王立萍:事業單位財政支出績效自我評價的內部控制[J].中國經貿導刊,2010(16).

[2] 孔雪妹:對我國財政績效預算管理的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10(18).

[3] 邢林:事業單位財政支出績效自我評價的內部控制[J].會計師,2011(9).

[4] 梁勁: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及其改革路徑探索[J].社會科學家,2007(6).

(責任編輯:劉冰冰)

作者:潘賡

財政支出績效評價論文 篇2:

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在實施中的問題和對策

摘 要:自2009年我國全面引入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發展迅速,在多個城市或地區進行了試點。但在實施過程中仍存在很多問題,在中國經濟不斷發展,財政支出不斷擴大的背景下,財政支出績效評價作為一種較為全面的評價手段,研究其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及解決方法尤為重要。

關鍵詞:財政支出;績效評價

一、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內容及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一)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內容

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是指財政部門和預算部門(單位)根據設定的績效目標,運用科學合理的績效評價指標、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對財政支出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益性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評價的內容主要包括:績效目標的設定情況;資金投入和使用情況;為實現績效目標制定的制度、采取的措施等;績效目標的實現程度及效果;績效評價的其他內容。通過收集基礎資料,評價分析資料對評價的主要內容進行打分,形成評價結論,進而撰寫評價報告并提交歸檔。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義

我國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始于2009年,起步晚,且由國外引入,認識不全面,行業發展和學科發展都有待完善。但隨著經濟發展,其重要作用越來越明顯。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財政收入大幅增加,財政支出結構不斷優化,財政支持社會發展和保障民生的能力越來越強。隨著廉政建設的力度不斷加大,如何更好的發揮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作用,如何優化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實施流程,更好的使用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報告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因此研究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在實施中的問題和對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發展現狀

(一)國際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發展現狀

1、績效評價歷史悠久,體系成熟

國外的績效評價源于資本主義發展的自由經濟階段,距今約有800年的歷史,其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大規模應用則始于20世紀初,因而其評價體系成熟,且應用廣泛。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形成了以財務指標為主,非財務指標為輔的評價體系,形成了成熟的績效評價體系。并要求各職能部門均對其公共活動進行評價。

2、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常態化、制度化

國外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由于起步早,因而其評價常態化且制度化。以美國為例:20世紀90年代,美國聯邦政府成立了“國家績效評估委員會”并頒布了《政府績效與成果法案》,要求各政府只能部門設定公共活動的績效目標并進行年度評價和報告,借此提高公共部門的效率和社會責任心,促使決策的有效性。

3、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報告應用明確

財政支出績效評價評價的常態化和制度化使得報告能夠被充分利用。以英國為例:英國將每年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報告作為其未來年度預算的依據,并且,各職能部門必須根據當年秋季的績效評價報告對其未來三年的滾動計劃進行調整。另外,評價的結果也是國會和內閣對各政府部門行政責任考核的重要依據。

(二)我國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發展現狀

1、績效評價起步晚,認識少,發展快

我國財政支出的評價工作,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率先進行該項工作探索的部門主要有國家計委、財政部、審計署、交通部等。財政部專門組織力量開展研究,則是2001年下半年才開始的,統計評價司專門組團對歐美等發達國家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進行了考察,召開了全國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研討會,成立課題組對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重點問題進行了專題研究。但2009年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就開始被全面引入我國,截止到2015年底,短短的6年間各類文獻期刊就達到了30多萬篇,發展極快。

2、財政支出績效評價趨于規范化、制度化

我國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發展很快,2011年4月2日,財政部就發布了《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管理暫行辦法》,對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進行規范,相關的立法也在籌備過程中。此外各地的相關行業協會也紛紛開始成立??梢娢覈呢斦С隹冃гu價發展趨于規范化、制度化。

3、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存在諸多問題

我國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起步晚,而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財政投資的不斷擴大,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要求更為迫切,需求更為廣泛。因此,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還存在許多問題,如評價的體系還不夠完整,相關知識普及不夠,報告應用不夠明確等。

三、我國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在實施中的問題及對策

(一)存在的問題

1、對財政支出績效評價認識不足

績效評價全面引入我國財政支出管理始于2009年,但各單位對其認識明顯不足,有些項目單位甚至認為績效評價就是審計。卻不知績效評價和審計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審計工作是審核查計工作。同時,審計報告具有法律效力。而績效評價工作不僅是要財政支出項目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更主要的任務是對財政支出的合理性,效益性提供客觀的依據。而且績效評價報告不具有法律效力,報告只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通過績效評價實現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加強財政支出管理。目前,在很多地方尤其是三四線城市才剛起步,所以一些政府部門和項目部門都不了解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流程和目的,不知道如何配合進行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這就導致在評價過程中,項目單位簡單應付了事。從而制約了評價過程中材料的收集,導致評價結果的準確性無法保證。

例如:在進行W市科技局的自我財政績效評價時,約談各處的負責人及項目負責人根本就不了解績效評價的流程,只能做到問什么答什么,因此信息資料的收集收到了極大的制約。并且,在翻看各任務主體提交的目標和階段目標,以及用以進行績效評價的期中檢查表中,我們發現,大多數任務主體提交的目標和階段目標,以及期中成果毫無關聯,導致無法對投入和產出進行明確的對比。

2、第三方機構缺乏充分授權

(1)財政支出績效評價主要分為兩種:

①自評:作為自評,那么被評價主體與支付主體必然一致。如果兩者一致,那么評價機構就會收到同為被評價主體和支付主體的約束,在評價的過程中無法做到客觀公正。例如:在進行W市科技局、旅游局的自我財政績效評價時,其績效評價報告只能先撰寫征求意見稿,而不是直接給出最后的評價和結論,這就制約了報告的公正性和客觀性。

②第三方評價:如果評價機構作為第三方對被評價主體進行評價,雖然可以保證不受被評價主體的約束,但是支付主體往往是同級或者上級某些部門,同屬行政體系,彼此之間的存在或多或少的利益關系,在某種程度上也很難保證評價的客觀性。

(2)法律

績效評價作為一種衡量辦事效果的手段,其本身就是對財政監督的一個憑據。但這種評價中涉及的主體關系存在一些問題。而法律的執行主體司法機構,作為獨立于被評價主體和評價機構之外的第三方,就能根據法律來約束和規范績效評級中各主體的行為,從法律上保護績效評價的公正性和客觀性。而目前我國績效評價的相關法規還在立法階段。

(3)管理

在該部分的第一點中已經談到了,由于時間和學科背景等原因,被評價主體中的相關人員可能對財政支出績效評價不了解。不了解導致不知道如何配合,也就無法給予相關的充分授權。并且在評價過程中,被評價主體可能存在某些問題,而被評價主體本身為了掩蓋這些問題也可能不給予評價機構充分授權,以隱藏這些問題,從而影響評價的全面性和真實性。例如:在對W市科技局進行評價過程中,其負責人表示有些內容的查看需要權限,不能給我們查閱,只能查看項目相關的批文、任務書、合同,并且借閱時間也不能超過3天。這就導致評價只能針對項目表面,而不能深入項目本身進行調查評價。

3、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目標定位不夠清晰,流程不夠規范,評價指標的制定存在問題

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終極目標在于對項目的效果進行評價,并對下一次項目的實施進行優化。但除此之外,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應該在其實施的過程中有目標,去規范項目的運作和操作流程,對項目的長期運行起到一個規范的作用。而目前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幾乎全部是在短期內對一個項目進行全面評價,而沒有從頭開始對項目進行跟進,因此流程的規范難以保證。并且,在短期內對項目很難有全面了解,因此評價指標的制定也很難合理、全面,從而影響評價的結果。例如:W市科技局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報告,整個項目總支出約5.1億元,但從績效評估到最后出具報告只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且由于數量多,工作量大,評價并沒有對項目資金所流向的主體進行調查,只對科技局本身在項目當中的操作合格性和大概產出進行了評價。極大的制約了評價的全面性。該科技局也并沒有建立績效數據庫,提供往年績效數據進行對比,因此評價指標的制定十分模糊,評價也不夠科學。

4、評價報告的應用方式不夠明確

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報告是對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一個綜合敘述,能夠較為全面的反映評價主體項目的績效和問題,優化下一次的項目計劃制定和實施。但當下績效評價報告并沒有起到其應有的作用。很多績效評價本身就是為應付上級部門檢查而做,因此其報告并不能全面真實的反映項目存在的問題,更談不上優化下一次的項目計劃及實施,使得績效評價流于形式。例如:在進行W市科技局的自我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時,當地電視臺進行了電視問政,而該科技局并沒有要求用報告進行公示,也未根據報告對下一年的預算進行安排。

5、評價人員能力有限

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對象多種多樣,現場收集資料和座談會則是了解被評價對象的重要手段。但往往該過程需要相關人員對被評價對象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否則無法全面了解被評價對象的狀況。例如:在進行W市科技局的自我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時,評價人員受所學專業限制,對許多項目的科技含量難以進行準確判斷,而該項目所涵蓋的面又十分廣,包涵汽車制造、人才培養、光電信息技術、生物制藥、農業等多個領域,因而很難準確進行評估。

(二)解決對策

1、法律法規

(1)加快立法進程

雖然我國三四線城市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才剛剛起步,但隨著財政支出規模的不斷擴大,我國的法制化進程不斷加速??冃гu價應加速立法進程,對績效評價中的各方進行充分監督,使得評價規范化的同時,保障評價機構能得到充分授權,從而保障評價的真實與客觀。

(2)績效評價常態化

出臺相應的規定,使績效評價常態化,不僅可以使得績效評價的評價時間更長,也便于對項目的流程規范進行評價和監督,更便于對項目運行的數據進行收集、整理,使得評價標準制定更為客觀準確。

2、管理

(1)成立全國績效評價委員會

成立全國績效評價委員會,不僅可以從行業自身角度規范和完善績效評價過程,進行行業內部監管。還便于業內資料的收集整理,形成數據庫,從而將數據進行橫向和縱向的多角度對比,使績效評價的結果更為客觀、全面。

(2)拓寬績效評價從業的資格,并對其進行培訓

針對專業知識的問題,可以拓寬績效評價的從業資格,使得更多專業人士能夠進入績效評價中,從而使某些專業化程度較高的評價,由相關專業人士來完成。

參考文獻:

[1] 袁志敏.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發展現狀與思路[J].西部財會,2005,04:15-17

[2] 何姣.關于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國際經驗和思考[J].財稅金融,2015,20

[3] 王勤蓉.關于推進財政支出項目績效評價工作的思考[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1,18

[4] 王澤彩;潘石.關于構建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的若干思考[J];社會科學戰線;2006年04期

[5] 齊巖.淺談我國財政支出績效評價[J];河北企業;2010年08期

[6] 白文杰.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內涵解析[J];財務與金融;2010年06期

作者:汪菡丹

財政支出績效評價論文 篇3:

對如何加強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思考

摘 要:現階段,我國財政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加強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建設,本文通過對我國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發展過程出現的問題進行思考,提出相對合理的建議來完善財政支出績效的評價機制。

關鍵詞:財政支出 現狀 建議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加大了對經濟的發展,我國的財政管理事業也取得了空前的發展。但是對于我國快速增長的經濟體制來說,財政資金支出管理的發展還比較緩慢,難以跟上其步伐。加強我國財政支出管理,建立一個科學且完善的績效評價機制,來提高我國財政支出的效益。

一、我國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發展緩慢的原因

1、缺乏專業的績效評價人才。財政支出績效評價不只是簡單的一個評價機構,它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要求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術過硬,對管理方面有很深的見解;而且還要熟悉財政支出信息處理方式的運用,對金融知識也要有所了解,熟悉我國的財政政策并進行實時更新的綜合性高素質人才。國外相對來說對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發展要比我國早,他們在發展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初期,也還是經歷了一個困難的適應過程,目前為止,已經有了較為成熟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專業團隊,能夠很好的處理財政支出績效評價中的各種問題。然而我國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人才非常缺乏,雖然有充足的理論性人才,但是對于實踐操作性人才還是非常欠缺的,而且在很多縣、市級單位部門,因觀念問題和人員素質問題導致了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難以啟動。

2、缺乏先進的信息化評價系統。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是一項數據信息非常龐大的工作,雖然我國的財政部門已經建立了信息統計系統,但是在進行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的時候,數據的收集方面只能通過查閱相關資料來進行,使評價的權威性降低,未能對現有實際數據情況進行收集分析,難以滿足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需要。對于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需要建立完善的績效指標,因此需要收集部門統計年鑒、財務決算、部門工作規劃及工作總結等大量的基礎數據信息,才能制定出較為完善的評價標準值。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如果沒有一個先進的數據收集和信息處理相結合的系統,就難以將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全面落實。

3、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結果的利用不足。首先需要保證績效評價的有效性,才能保證績效評價能夠得到充分的運用。但是我國的財政支出的績效評價很多時候被忽視了,績效評價結果的運用過于形式化,導致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權威性降低,使績效評價工作無法深入的開展。主要的原因是我國缺乏完善的評價記過應用管理方法,致使評價記過運用的目的和范圍不夠明確。對于財政支出績效評價記過反映出來的財政收支和工程質量方面的問題,未能進行全面的分析處理。

4、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我國為了能夠完善財政管理、深化財政改革、保障資金效益以及提升管理水平,在財政管理和財政改革的基礎上開展績效評價機制。雖然財政部門也相繼制定出了關于績效評價的相關規定,對其進行了一定的約束,但實際上這些規定還未到達法律的層面,對績效評價活動無法進行有效的法律約束和責任追究,缺乏有效地績效評價工作的法律法規,難以保障我國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順利進行。

二、對加強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建議

1、加大對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宣傳力度。要想全面落實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首要任務就是要對其政策進行大力的宣傳讓財政部各部門以及所有工作人員都知道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重要性。必需加大重視財政支出結果,通過有效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監督和制約,建立責任機制來對各個預算單位進行合理的管理,并且還要建立完善的績效評價管理機制,保證財政支出的效益。財政部門要通過各種形式來大力宣傳財政支出績效評價,保證績效評價的深入改革和施行,提高各部門和單位對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所包含的意義的正確認識。

2、加強對財政支出績效評價人員素質的培養。由于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所涉及的范圍很廣,而且其技術性也是非常的高,必須要有專業知識過硬的績效評價人才方能勝任。財政部門需要加強對績效評價人員的素質進行進一步的提高,對財政支出方面的法律法規進行學習,保證他們在進行績效評價工作的時候能夠做出較強的綜合性的分析和判斷,但是我國的績效評價人員的專業素養還不能夠滿足我國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的需要,不能高效率地對績效評價工作進行處理,影響我國績效評價的質量。為了保證績效評價工作的質量、促進評價工作的順利發展,財政部門一方面要加大對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機構和人員水平的要求來提高績效評價的水平;另一方面需要加強對績效評價人員的綜合素質進行培養,全面提升績效評價人員的素質,保證我國財政支出績效評價事業進一步落實和發展。

3、建立有效的績效評價結果運用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冃У脑u價結果是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更加深入利用的手段,但是我國財政部往往卻忽視了評價結果的重要用途,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是績效評價結果卻是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首先,需要建立明確的規章制度,來對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結果運用情況進行適當的獎勵和懲罰。其次,是要對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結果進行信息披露,通過財政部門通報來對績效評價結果運用良好的部門進行鼓勵,并且還要對不足的地方提出改進的建議。增強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結果的透明度,加強對績效評價結果運用激勵和約束的建設。

4、加強績效評價法律化的建設。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想真正的落實,還要加大法律法規對其的保障,用法律的手段來對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進行規范。對于法律法規的建立主要需要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財政部門須盡快建立績效考評機制,將績效考評的結果作為安排下一年預算的依據,將績效考評與預算相結合,增加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的權威性。同時各級財政部門還要制定出明確的績效評價的實施辦法來對績效評價的實施步驟以及評價的標準進行規定,保證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能夠順利地進行,為以后制定完善的法律條款打下基礎。另一方面,我國須加快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的步伐,來滿足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需要。有了明確的法律條款,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才能有序規范地進行,保證評價工作按照法律所規定進行,使之更加法制化。

總結:

財政部要想對財政支出進行更加完善的管理,必須要加強對績效評價機制的建設。財政部門需通過提高績效評價人員的培養,建立合理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并且要對績效評價政策的宣傳來保證評價工作的落實。我國還應當頒布有效的法律規定來確保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 盧靜. 論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之構建[J]. 現代財經. 2005.(4).

[2] 張雪娥. 完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幾點建議[J]. 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1(10).

(作者單位:靖邊縣財政局 陜西靖邊縣 718500)

作者:任婧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全程電子商務研究論文下一篇:銀行賬戶管理改革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