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文章的結構和順序

2022-08-04

第一篇:文章的結構和順序

搞定文章的邏輯結構和邏輯順序:文章精彩不用愁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分享了文章的邏輯結構,也就是你寫作一篇文章是用演繹推理還是用歸納推理來架設文章結構的,這就是兩種不同的文章邏輯結構。有了這個前提后,寫作才變成了有的放矢的事情,而不是天馬行空亂寫一通,文章才會有清晰的思想、貫穿如一的主題和引人深思的寫作效果。在這一篇文章里面,我再談談文章的邏輯順序。一篇文章,邏輯結構嚴謹、邏輯順序清晰,那么你的文章精彩自不必說。文章的邏輯順序分為時間順序、結構順序和程度順序三種。在具體的寫作過程中,每一個章節,每一個思想組,都會涉及到一些邏輯順序。比如,按照演繹推理寫作時,文章結構就是“問題—原因—對策”。在“問題”的這一個思想組里面,一般作者都會羅列多個問題,所以要進行適當的時間空間組合。在時間順序里邊,你要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或者采取行動步驟的順序,進行文章布局。它是一種前因后果的關系,以時間先后次序羅列出來,讓讀者閱讀時有一個清晰的時間概念。這是時間順序問題。有時,作者對某個課題研究深透,在行文中,某個思想組出現多個過程步驟,有的甚至多達8~9個之多。其實,條目太多了會顯得累贅和啰嗦,一般不要超過5個主題,多了讀者不好記憶,也不好理解。再說,多過5個主題就會產生重復的羅列。所以,可以把相同的主題進行組合歸納。比如,把各個主題歸納為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在外部因素或者內部因素這個思想組,再拆分的若干個小主題。把部分歸納成整體和把整體再拆分為部分,也就是先把一個思想組進行匯總組合,再在大主題下面拆分成若干個小主題進行論述,這就是結構順序問題。最后說說程度順序,也就是,按重要性程度來進行排列。一般來說,這種重要性包括宏觀的和微觀的,主要的和次要的,外部的和內部的,上行的和下行的。文章布局時,你應該是把涉及國家層面的、宏觀的、主要的、外部的、上行的放在前面,行業層面的、企業層面的、個人的、次要的、內部的和下行的放在后面,按程度主次和重要性之分來進行排列。這樣得出來的文章順序結果,讓讀者閱讀起來感到條理清晰,觀點明確。這是程度順序問題。這一篇文章中我們分享了文章邏輯順序最重要的三個方面,即時間順序、結構順序和程度順序,寫作時要注意恰當運用。掌握了文章的邏輯結構和邏輯順序,你寫文章來是不是更有底氣、更有信心呢?相信你在這樣的情形下寫出的文章,一定是人讀人愛,花見花開,一定更精彩,更受讀者歡迎。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第二篇:文章的基本要素(主題、材料、結構、語言和表達)

文章的基本要素

第一章 主 題

一、主題的概念和特點

文章的主題是作者在說明問題、發表主張或反映生活現象時,通過文章全部內容所表現出來的基本觀點或中心思想。

“主題”一詞源于德語詞thema,原指樂曲中的主旋律,即樂曲的核心,后來被移植到文章理論中。日本把“thema”譯為主題,我國在20世紀翻譯外國文學理論時從日本引進?,F在已成為一個比較通用的寫作術語。我國古代文論中所說的“意”、“旨”、“道”、“義”、“理”、“志”、“主旨”、“題旨”、“主腦”等,其涵義與“主題”基本相同。

當然,在不同類型的文章中,“主題”有不同的含義:在記敘文中,主題是作品對所記述的人物和事件的基本看法。在議論文中,主題是作者對所論述問題的基本觀點或中心論點。在應用文中,主題就是作者在文章闡述過程中對問題的客觀科學的解釋。所以,主題在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稱謂:在文學作品中稱“主題”或“主題思想”,在記敘文中,常稱“中心意思”或“中心思想”;在論說文中,常稱“中心論點”或“基本觀點”;在應用文中,常稱為“主旨”。 文章都應該有明確的主題。因為任何人寫文章都有目的性,都要通過所使用的材料或宣傳某個主張,或闡明某個問題,或抒發某種感情。而這些都是作者在文章中所表現的主題。當然,不同體裁的文章在表現主題的方法上不盡相同,或直接提出(如議論文),或曲折展示(如文學作品),但不論表現方法如何,主題思想都應該是明確的。

魯迅先生的《一件小事》,雖然篇幅短小,但其中卻包含了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明確的寫作目的和意圖。魯迅先生絕不是單純地為了把他所見到的這件小事告訴讀者,而是要通過這件小事來歌頌勞動人民的優秀品質,表現自己深刻的自我剖析的精神,從而使人們認識勞動人民的偉大,教育與自己一樣的知識分子。這就是作者的寫作目的,同時也就是這篇文章的主題。

二、主題的形成

(一)主題的作用

主題是文章的主腦和靈魂,在文章中起著統帥的作用。明代學者黃子肅說“意者,一身之主也。”清代戲劇理論家李漁說:“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腦,主腦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事實上,一篇文章質量的高低、價值的大小、作用的好壞,關鍵就是看它的主題正確不正確、深刻不深刻、新穎不新穎、指導意義大不大。沒有主題,文章不過是一個沒有靈魂的軀殼。

主題作為一條主線貫穿于全文的始終,它不但體現著文章的政治方向和思想傾向,而且統帥著全文的人物、事件和細節,也決定著文章的層次、結構和表達方式。清代學者王夫之說:“無論詩歌與長行文字,俱以意為主。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主題是文章的“綱”,綱舉才能目張。

具體地說,主題在文章中的統帥作用表現在:

第一,要圍繞主題安排材料。寫作時,要根據主題表達的需要選擇材料,并確定各個材料的詳略程度和表達次序。如果文理不順,行文無序,或雜亂堆砌,就會造成主題不突出,以至淹沒主題。

第二,要圍繞主題安排結構。元代程端禮說:“作文,以主意為將軍,轉換開闔,如行軍之必由將軍號命”。(《程氏家塾讀書分年日程》)“轉換開闔”指的是結構布局,就是“行軍”的路線。文章怎樣在開頭點題,怎樣在中段充分論證、表述主題,怎樣結尾,各層次之間怎樣起承轉合等等,都要聽從主題的調遣。

第三,要圍繞主題遣詞造句。文章是表情達意的工具,所以,主旨是最主要的東西。語言文字是用來傳達、表現這個主題的,只有根據主旨需要來調遣才不至于流散雜亂。清代袁枚講,主題象“主人”,文辭只是“奴婢”、“兵衛”,不能“主弱奴強”,那樣它就不聽調遣了。只有把詞語變成了作者手中的“精兵”,用的時候才能做到“指揮若定,心到字從,文筆生輝”。

(二)主題的產生

主題不是附在事物表面的現象,而是包含在事物內部的精髓。確立主題是綜合運用多種能力的思維過程,它要求作者的思想認識與生活素材和工作實踐在相當高度、深度上和諧地結合,反復地求索以至形成主題??梢娦纬芍黝}要具備客觀的生活、工作實踐與主觀的思想感情兩方面的條件。

首先,主題具有客觀性,它是全部材料思想意義的集中概括。主題是從材料中“提煉”出來的,正象金屬是從礦石中提煉出來的一樣。若沒有礦石,拿什么提煉出金屬來呢?毛澤東同志從認識論的高度,深刻地指出:“只有感覺的材料十分豐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實際(不是錯覺),才能根據這樣的材料造出正確的概念和論理來。”(《實踐論》)可以說,材料是形成主題的基礎和依據。材料是第一性的,主題是第二性的??偸窍扔胁牧?,而后由此形成主題,但主題一旦產生之后,又反過來對材料起統率作用。

材料所能顯示的思想意義是客觀的,一定的材料只能“提煉”出一定的主題。有時,材料的思想意義可能是多方面的,自然允許從不同的方面去確立不同的主題,即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這種“選擇”是有限度的,它不能超出事物所確有的“蘊含”的范圍。所以,從根本上說,材料對主題的形成起著制約和規定的作用。

其次,主題又具有主觀性,作者的思想、世界觀對于主題的形成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文章的主題雖然來源于現實生活,產生于全部材料之中,但它的形成又自始至終地受著作者思想感情及世界觀的影響和制約。因為,主題作為一種思想觀念的形態,它雖然是現實生活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的產物,但是這個反映卻并非消極的、被動的,象“鏡子”一樣對于客觀事物的摹擬和照像,而是積極的、能動的反映和表現。主題,是客觀事物和作者思想感情相感應的結果,是主觀和客觀相統一的產物。

僅僅具有豐富的材料,并不能決定一切,材料只是一塊“璞玉”,決定性的東西是“眼力”,是“琢磨”,否則,再好的材料,也會被寫“歪”,寫“壞”。同一個材料,不同作者所作出的判斷和評價不盡相同或截然相反的情況,是屢見不鮮的。一般來說,一篇文章的主題所能達到的高度,都是和作者在思想和世界觀上所實際達到的高度相一致的。

再次,主題還是作者對客觀事物由感性認識通往理性認識的“飛躍”的產物。沒有對事物的深刻、完整的內部規律的認識,就沒有主題。

毛澤東同志在《實踐論》中指出:“要完全地反映整個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質,反映事物的內部規律性,就必須經過思考作用,將豐富的感覺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論的系統,就必須從感性認識躍進到理性認識。”

所謂“去粗取精”,就是要摒棄事物那些粗糙的、偶然的成分,只選取那些反映事物內部規律的“精要”的材料,即材料“典型性”問題。

所謂“去偽存真”,就是要舍掉那些虛妄的、惑人的假象,只留下那些能反映事物本來面目的確切的材料,即材料的“真實性”問題。

所謂“由此及彼”,是通過事物的外部聯系在比較中去探尋事物的內部規律,即思維的“聯想性”問題。

所謂“由表及里”,是透過事物的表面現象在鉆研中去把握事物的本質特征,即思維的“深入性”問題。

所謂“改造制作工夫”,就是經過頭腦這個“加工廠”的作用,運用分析和綜合的方法,通過對事物“連貫”起來的思索,從而達到由物質到精神,由感性到理性的那個“飛躍”。

主題的提煉,又叫煉意,就是作者對客觀事物(或問題)由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認識,最終確立文章表達意向的過程。準確地達到對事物全體的、完整的、內部規律的認識。抓住了事物的本質,就是抓住了主題。

著名歌劇《白毛女》的主題確立,對我們是很有啟迪的。“白毛女”原是一個流傳在晉察冀邊區的民間傳奇故事:幾個干部下鄉開辟工作,起初群眾發動不起來,召集大會,沒人參加,群眾都說到娘娘廟給“白毛仙姑”燒香去了。干部們研究了這種情況以后,認為是地主存心破壞減租減息運動,利用農民的迷信思想搗鬼,于是就日夜暗中進行調查。一天夜里,終于發現一個白發破衣的女人偷取了廟里的供果跑了,干部們立即跟蹤追到一個山洞里找到了她。她才講出了自己的身世:她是一個貧農的女兒,還是在抗戰前,地主用高租重債逼死了她的父親,糟蹋了她,又把她遺棄了。她懷著深深的傷痛和仇恨,逃進深山野洞,一直苦熬了好幾年,因為吃不上鹽,見不上陽光,以致全身發白。我們的干部把她救了出來,使她在太陽光下,在人民的政權下,重新過著真正的“人”的生活。這個故事傳到延安后,開始有的同志認為這只是一個沒有意義的神怪故事;有的同志認為可以做為一個“破除迷信”的題材寫宣傳“無神論”;也有的同志認為應該把“反封建”和“反迷信”兩種主題處理在這一個材料里。經過了對這個故事的仔細研究,作者們才抓取了更積極的主題意義——“舊社會使人變成鬼,新社會把鬼變成人”,顯然,這個最后的提煉、確立的主題是正確的、深刻的,它揭示了事物的真正本質。

文章的寫作過程中,對搜集到的大量材料,要從中提煉出具有一定高度、一定深度的主題,就應該堅持唯物論的反映論。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主題是從材料中提煉出來的,要想提煉好主題,首先要做到反復實踐,注意調查研究,深入掌握第一手材料。要寫出一篇好的文章,就不能脫離工作的實踐。其次,要認真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水平。只有提高了自己的思想水平,充分理解和掌握黨的方針政策,才能寫出好的文章。再次,還要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我們去調查了解工作中的某一個問題,有人這樣反映,有人那樣反映,這種種反映很可能是互相矛盾的。我們就要根據材料和已有的經驗,再對照黨的方針政策,進行全面的的分析,辨別哪些是真實的,哪些是虛假的,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然后進一步綜合,以馬列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材料進行本質的分析,從中找出具有代表性,最能體現其本質規律的主題來。

三、主題的要求

確立主題,應該做到正確、集中、鮮明、深刻。

(一)正確

所謂主題正確,就是要求主題能夠正確地概括和揭示事物的本質,符合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則,符合客觀事物的真實情況,符合科學規律,而不是歪曲的、主觀的、片面的。對于應用文來說,正確性還應該包含著針對性和全面性相結合的要求,即文章的立意既要針對實際工作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根據黨和國家的政策、法規,提出切實可行的原則、措施,又要防止一種傾向掩蓋另一種傾向,把話說滿、說過頭。要盡量避免“法立弊生”的現象出現。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求作者的思想認識正確,要求作者站在正確的立場上,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做指導來觀察事物,認識問題。

(二)集中

所謂集中,主要是指主題的簡明與單一。一般說,就是一篇文章的目的性要單純。一篇文章不宜同時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中心,只能有一個主題,作為文章的核心,全文都要圍繞這個核心,把它說深說透。因為一篇文章的容量有限,不要希冀在一篇文章里說明或解決許多問題。

主題要集中,還指文章的范圍要小一些。著名語言學家王力說:“論文的范圍不宜太大”,“范圍大了,你一定講得不深入,不透徹”(《談談寫論文》)。這兩句話很對,要集中筆力于一個問題或一個方面。古人有所謂“小題大做”法,就是提倡從小事情中發掘出深刻的道理;還有所謂“寬題狹做”法,就是從寬泛的范圍中選取一個方面立意,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應用文要求“一文一事”,主題單一,議論文也是如此,一篇議論文只能有一個中心論點,其余的分論點都是為了論證中心論點,為中心論點服務的。

(三)鮮明

所謂鮮明,就是要求主題是非分明,具有明確的傾向性。作者贊成什么,反對什么,愛什么,憎什么,都應該態度明朗,毫不含糊。

主題直接反映了作者的立場和世界觀。作者對寫進文章中的敵我、是非、美丑等事物和問題性質,應表示出強烈的愛憎和明確的態度,不能含糊籠統、模棱兩可。只有這樣,才能把正確而深刻的思想性充分地表現出來,傳達給讀者。當然,文體不同,主題的表現方式可以不同。一般來說,議論文和說明文,主題比較直接地顯露出來,而記敘文和一些文學作品常常運用隱蔽、暗示和含蓄的手法,間接表達主題。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含糊其辭,曖昧不明,或者說沒有鮮明的主題。

主題鮮明,對應用文來說更為重要。應用文的寫作目的,從根本上來說是為了辦好事情。因此,哪些事該辦,哪些事不該辦;事情該這樣辦,或該那樣辦,都應該說得明白無誤,不留歧義。

(四)深刻

所謂深刻,是指主題要揭示事物的某種本質,反映事物的內部規律,不停留在對事物表面現象的羅列和敘述上。文章最好能“見人所未見,發人所未發”,寫出“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筆下俱無”的意思來。否則,人云亦云,便是古人所謂的“庸人思路”,是斷然寫不出有新意的文章來。

元人陳繹曾《文說》云:“師初先生曰:凡作文發意,第一番來者,陳言也,掃去不用;第二番來者,正語也,停止不可用;第三番來者,精語也,方可用之。”這就是說防止平庸,就要多思,要三思而后才能提筆寫作。另外,深刻的主題不能憑抽象的推論與無限拔高,而必須將其蘊含在具體生動的富有鮮明個性的材料之中。要使文章主題深刻,作者必須對攝入的生活現象有深入的感受,有透辟的認識,有獨到的見解。

文章的主題不但要深刻,而且要新穎。主題的深刻和新穎是一致的。沒有創見,雷同化,一般化,就不可能深刻。所以,主題應該富有獨創性,別開生面,使人耳目一新,努力寫別人沒有涉足過的事物或沒有涉及過的問題。對同一件事或同一問題,我們如能從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去觀察思路,也可能悟出新意。當然,在追求主題新穎的時候,決不能離開客觀事物固有的本質,執意標新立異,以致牽強附會。那么會弄巧成拙,反而不妙。

四、主題和標題

主題和標題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但主題又不同于標題。標題是文章的名字、題目。它是文章的名稱和基本標志,有了名稱,就把這篇文章同那篇文章區別開來了。我國最初的詩文是沒有標題的,隨著文人寫作的興起,文章的獨立,標題就成為文章的有機的、重要的組成部分,人們便精心設計標題,講究標題藝術。俗話說“題好一半文”,古人說,題是“額”,目是“眼”,“未窺其題目,未辨其指歸”。這就是說,文章的題目一般都指示了全篇的意向。它雖然不是主題,但大多反映出了文章主題的總趨向,與主題有關聯。論說文的標題經常直接揭示主題,如《為人民服務》等,文學作品的標題經常暗示主題,如《青春之歌》等。應用文的標題和主題的關系較復雜。有的標題和主題沒有明確的關系,象標明文章內容的,標明時間、地點、背景或范圍的,標明文章體裁的等等??傊?,不管什么題目,一般都應受主題制約,在一定程度上揭示著主題。但二者關系比較復雜,寫作時一定要圍繞主題構思文章,而不是圍繞題目去作文。

與主題相關的概念還有課題和論題。

課題是指研究或探討的主要問題,一般指科學論文和說明文的研究和說明的對象。課題不同于主題,它一般只概括反映文章內容的性質和基本范圍,而不指對這些問題的觀點、態度和評價。對這些問題的觀點、態度和評價是主題。主題是對具體對象研究論證的結果。

同一課題,可以寫出表達不同主題的文章,比如,同是“西部大開發”這個課題,可以表達不同的主題:其一,“西部大開發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意義”;其二,“西部大開發重在觀念的轉變”;其三,“西部大開發首先是人才開發”等等。

論題是議論文中作者所要論證的問題,即議論的對象。從范圍看,論題比課題具體;從寫作過程看,它是作者所要論證或證明的問題,而不是停留在研究討論階段。論題不同于論點,不表示作者對事物的明確認識。論題的作用是規定和限制議論的范圍、對象和重點,決定著議論展開的方向和途徑。論題的選擇是議論文寫作的第一步,其選擇得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文章的價值,同一課題,不同的作者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提出迥然不同的觀點。比如,同是《談讀書》的論題,可以提出“開卷有益”的論點,也可以提出“開卷未必有益”的論點。

第二章 材 料

一、材料的概念和意義

材料,就是作者為了一定的寫作目的,從生活中搜集、攝取以及寫入文章之中的一系列具體事實或理論根據。

在文學創作中,人們把作家在現實生活中積累起來的未經集中提煉和加工的原始材料叫素材;而把經過作家加工、提煉、補充后成為塑造形象、表現主題的一組完整的生活材料稱為題材。題材是包括人物、環境、情節在內的用來表現主題的一組完整的生活現象。相比較而言,材料這一概念比素材、題材有更廣泛的意義,在一般文章中,只要進入作者的視野,被積累占有,不管作者寫進未寫進文章中的生活事實或理論依據都被稱為材料。

材料是構成文章的基本要素之一,它是寫作的物質基礎,是文章內容的最主要的成分,是主題的載體。寫文章必須首先占有材料。如果說主題是文章的靈魂,那么材料就是文章的血肉。古人說,夫立言之要在于有物。要想使文章“言之有物”,就象蓋高樓大廈一樣,使其矗然屹立,就必須具備堅實的物質基礎。材料作為文章的血肉,只有使文章骨架豐滿敦厚,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否則文章必然干枯,難以成立。

材料是形成主題的基礎。也就是說,主題是在材料的基礎上形成的。我們動筆寫文章,總是要反映一種思想或認識的。正確的思想和認識,不是主觀臆造或道聽途說的,而是來自現實生活的,是從材料中提煉出來的。人的頭腦就好比一座“加工廠”,把現實生活中的原料或半成品,經過加工、制作、上升、飛躍為思想及理論,然后借助語言把它們表現出來。離開了現實生活,沒有任何原料或半成品,頭腦這個“加工廠”就只能是停工待米,制作不出任何正確的思想、理論、意見、辦法等“成品”來。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寫出文章來也正是如此。例如,我們要寫一篇企業的經濟活動分析報告,如果沒有掌握這個企業的干部和工人管理企業和進行生產的具體情況,更不知道這個企業歷年來的發展變化,怎么能在報告中進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呢?所以說,要寫好一篇文章,就必須占有一定的材料。

材料還是表現主題的支柱。動筆之前,主題要從材料中提煉;在寫作過程中,主題又靠材料來表現。我們常說的“擺事實,講道理”,事實就是材料,道理就是主題。不擺事實,道理就說不清。材料單薄的文章,即使主題正確,也不會產生感人的力量。記敘文,尤其是文學作品,主題是依靠題材支撐的。例如《誰是最可愛的人》這篇通訊的主題在于表現志愿軍戰士的高貴品質。為了表現這個主題,作者選取了三件事:一是松骨峰或叫書堂站戰斗;二是馬玉祥從烈火中搶救朝鮮兒童;三是在防空洞里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的戰士的一席感人肺腑的談話。這三件事就是這篇通訊的題材。作者就是通過這三件事,有力地表現了志愿軍是“最可愛的人”這樣一個主題。議論文,論點是通過作為論據的材料得以論證的。離開了翔實而充足的論據,任何正確的論點都難以得到證明。應用文經常使用具體生動的事例、準確無誤的數據和圖表來說明主題。假如一篇經濟活動分析報告,只提出了分析和推理的結果,而沒有借助于大量的核算、計劃、資料、市場信息等有關材料進行分析說明,那么,這篇經濟活動分析報告只能成為徒具概念的一紙空文了。

二、材料的種類

材料是多種多樣的,它的種類,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加以區分。從材料表達的內容來看,可以分為理論材料和事實材料;從材料獲取的途徑來看,可以分為直接材料和間接材料;從材料形成的時間來看,可以分為歷史材料和現實材料;從材料本身的性質來看,可以分為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從材料的認識價值來看,可以分為典型材料和一般材料。

第一、理論材料和事實材料

理論材料就是經過歷史和現實實踐檢驗并造成一定影響的人類思想成果,即道理和觀點。這類材料的真理性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經過確切證明了的科學材料,一種是約定俗成為人們所公認的材料。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科學原理、公理定式、法理政策、諺語箴言、名人名言等到。正確的理論材料,是幾千年人類經驗的總結,是人類的寶貴文化遺產,也是當今人類發展的基礎。

事實材料,又稱實證材料。事實勝于雄辯,事實材料是文章中最有說服力的部分,因而即使是純理論性的文章和一般議論文,也不能完全沒有事實作根據,事實材料是文章的基本材料。事實材料可以分為經驗材料、實驗材料、調查材料、統計材料等。

理論材料一般只起依據作用,寫文章一般應以事實材料為核心,這是我們必須注意的。

第二,直接材料和間接材料

直接材料就是作者在現實生活中直接采擷的,有親身感受的材料,即感性材料,直接材料的來源一般有兩個渠道,一是作者平時從實際工作中觀察和積累;二是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實地調查。調查和觀察是不同的,它是為某一寫作目的有計劃地進行的。只有占有大量的翔實的第一手材料,才有可能形成對客觀事物比較正確的概念和認識,才具備了寫好文章的基礎和前提條件。

間接材料,是作者通過查閱書籍、報刊及其它資料獲取的材料和別人轉述的材料。我們每個人的時間,經歷和生活范圍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都直接經歷和體驗。借助書刊、雜志,我們可以吸收前人的成果,間接地獲取信息和經驗。無論是理論書籍,還是單位和部門的文字材料,如計劃、工作總結、內部簡報等都是可以攝取的間接材料。

第三,歷史材料和現實材料

歷史材料就是事物產生、發展的歷史情況?,F實材料就是目前的具體情況。事物的發展都是有它的過程,既有它的現狀,也有它的產生、發展的歷史軌跡,這兩者是不能割裂開來的。馬克思曾經說過,在政治經濟學中,任何時候都決不能僅僅依據一年的統計材料就得出一般規律,常常需要引證六七年來的平均數字,也就是說,需要引證在現代工業經過各個階段(繁榮、生產過程、停滯、危機)而完成必然的周期這一段時期內的平均數字。我們現在撰寫文章不光是需要現實材料,還要掌握了解一些歷史材料,比如寫一篇企業工業總結,要了解黨在各個歷史時期的方針、政策;了解企業歷年來的生產經營情況、市場供應情況。如果要評價一個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高低,就不能只看其現狀如何,要把歷年各項經營指標、完成利稅的水平加以對比,這樣才能使人們全面地了解這個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

第四,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

正面材料是指思想觀點正確,能反映客觀規律和本質的材料,反面材料則是指寫作過程中,從反面來論述正確觀點時使用的那些違背客觀規律的錯誤的思想觀點和事例。任何事物都是辯證統一的,有正確的一面,也有錯誤的一面,真理總是伴隨謬誤而行的。所以,寫文章既要掌握正面材料,又要收集反面材料,以便于在文章中通過對比展開議論,這樣會把問題的各個方面考慮得更全面,更透徹,避免片面性和簡單化,使正確觀點更鮮明。同時,對謬誤的批判,也可以提高人們的“免疫力”,還可以使文章的內容更加豐富。

第五,典型材料和一般材料

典型材料是指那些最具有代表性,能說明事物具體情況,深刻反映事件本質的材料。這類材料既是“個別”的、具體的,同時又能反映同類事物的共同特點,具有普遍意義,它是事物共性和個性的統一體。如寫論文若沒有典型材料的剖析,往往會流于空泛,不能加深人們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一般材料是指能反映事物全貌的材料。一般材料具有全面性和總體性。它不是指那些沒有價值,失去意義的材料。如果說典型材料突出表現的是“點”,那么一般材料所要突出表現的就是“面”。運用一般材料,能使讀者對事物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在寫作中,應把典型材料和一般材料結合起來,這樣就能做到“胸中有全貌,手中有典型”,深入反映事物的本質。

以上介紹的是材料的不同種類。在實際寫作中,我們占有的材料常常是兼類的,一個材料是直接材料,可能同時也是典型材料,又是正面材料、現實材料、事實材料。這是我們從不同的認識角度對材料進行分類的結果。

三、材料的采集

采集材料,也就是占有、積累材料,這是寫作的首要階段。

取之愈博,發之愈精,有了豐富的材料,我們才有可能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所以,在采集材料的過程中要盡可能體現一個“多”字,無論是哪種類型的材料都不能放過,正所謂“韓信點兵,多多益善”。馬克思為了寫資本論,花了40年心血,他研讀和摘錄過的書籍達1500多種。毛澤東為了寫《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親自到湖南五縣進行32天的實地調查,積累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沒有大量的、豐富的材料為基礎,就寫不出好文章。

采集材料的方法主要有三種:

(一)觀察體驗

所謂觀察,就是指用眼睛科學地、準確地察看社會現象和自然景物。這就是說觀察活動不僅要用感官注視,同時還要積極思維;不僅要“觀”,而且要“察”。實際上,觀察是在語言和思維的參與下所進行的一種積極的思維活動。所謂體驗,就是主觀感受。觀察只是攝取生活的一種手段,只有通過親自體驗才能正確認識、準確反映事物。

觀察體驗是直接從生活中采集材料的一種簡便易行的方法。對于寫作者來說,周圍的人和事,現實社會中種種現象和問題,只要留心觀察、及時捕捉、深刻體驗、觸發感受,就會獲得很有現實意義的寫作材料。法國雕塑家羅丹曾說:“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在改革開放的洪流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中,不細心觀察體驗,就談不上發現。所以,必須注意觀察體驗,并善于積累。觀察要力求準確深入,那就不僅要看到事物的現象,而且要看到事物的本質;不僅要看到事物的外貌,而且要看到事物的底里;不僅要看到事物的現狀,而且要看到事物的成因;不僅要看到事物的過去,而且要看到事物的將來。我們要培養自己觀察體驗的能力,養成觀察體驗的習慣,要在生活中做一個“有心人”,為寫作積累更多的材料。

(二)調查研究

所謂調查就是為了了解情況而進行的實地考察。研究就是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質及其規律。調查研究的過程,正是搜集、積累、分析、整理材料的過程。調查研究可以幫助我們正確認識事物,發現平日不易發現的問題的真諦,以便解決問題。我們不論是寫學術論文,還是寫調查報告、工作總結、新聞報道、經濟信息等等,都要通過調查研究來采集具體、真實、生動有力的材料??梢?,調查研究是采集材料的重要方法。

調查研究常用的方法有開調查會、個別訪問、現場觀察、親自實踐等等。在調查研究中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應該切實做好調查前的準備工作,不打無準備之仗。要學習好黨的方針政策,搜集、查閱有關書面材料,力求對調查的對象、內容有個初步的了解,以便考慮并制定出調查的方法、步驟和綱目。

其次,在調查研究中要有“甘當小學生”的精神。調查研究的過程,首先是向群眾學習的過程。如果顛倒了個人與群眾的關系,自以為高明,把群眾看作是材料的“提供者”,那是根本得不到真實材料的。 再次,要注意調查的方式方法。開會要采用討論式。個別訪問,要避免“你說我記”、“我問你答”的生硬方式,應采取促膝談心的辦法。問題要提得明確、具體,要抓具體情節、抓問題實質、抓思想活動;要深入發掘,不要草草收兵。調查的“面”應盡可能地寬一些,對現場要親臨其境,獲得一些親身的感受;適當參加一些勞動和實踐活動,以加深自己的體驗。

調查研究,要注意把調查和研究緊密結合起來。調查和研究是人們認識過程的兩個密切相聯的階段。調查只能得到豐富的感性認識,經過研究才能上升到認識的理性高度,因此,“研究”應該貫穿在“調查”的全部過程之中。對調查得來的材料,在寫作思想的指導下隨時用科學的方法進行認真的研究。經過認真的對比研究,剔除那些思想意義不大的,或者不太真實的材料,或是內容有些重復的材料,按照一定的準則,將材料歸納為幾個類型。歸類時,如果感到某些類型的材料還不足,或者某些材料還有不清楚的地方,應再次進行調查研究。

(三)閱讀集錄

我們除了從現實生活中采集大量豐富多彩的寫作材料外,還可以從浩如煙海的書報雜志中集錄、剪裁大量的文字資料,這是采集材料的又一條重要途徑。 要集錄,必先閱讀。要學會利用圖書館,查閱與本專業有關的書刊;同時要學會使用工具書和專業資料索引、年鑒等,這些都有助于指導查閱。

集錄資料有兩種方式。一是摘抄。要建立專用卡片或筆記本、活頁紙等編號分類,科學集錄。一般來說,可記新穎的論點,精辟的論據,巧妙的論證方法,或精美的語言、格言、警句等,凡是與自己寫作有關的內容,都可以摘抄下來,以備應用。摘抄時要注意:抄錄包括標點符號在內的原文,并注明出處以備查考。二是寫讀書筆記。讀書筆記,既有書的內容,又有自己的見解。所以既要記錄內容要點,又要寫下心得體會。特別要及時捕捉在讀書時所產生的稍縱即逝的思想火花,即靈感,它很可能成為產生新的發現的契機。當然,寫讀書筆記既可以品評文章,也可以探討事理、抒發感慨。我們要養成“不動筆墨不看書”的好習慣,為寫作積累更多的材料。

四、材料的選取

在采集到的大量材料中,我們只能有選擇地使用。如果材料選擇不當,必然會影響文章的質量。

選取材料,貴在一個“嚴”字。采集材料,我們提倡“以十當一”,多多益善;選取材料,則要“以一當十”,以嚴為上。

有的作者占有較多的材料,但寫作時不忍心割愛,往往以自己占有材料的優劣為取舍標準,以自己的偏愛為選取尺度,這樣形成材料堆砌,文章松散、臃腫以至淹沒了主題。白居易在《與元九書》中曾說:“凡人為文,私于自是,不忍于割截,或失于繁多”。我們應極力避免這種現象。 那么,應當根據什么原則選取材料呢?

(一)選取能表現主題的材料

選材之本,在于緊扣主題。各種不同的材料,所包含的思想各不相同。選材要完全服務于表現主題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把主題表現得鮮明、突出。有助于表現主題的材料要盡量鋪開,充分發揮;與主題無關或關系不甚密切的材料,再生動也不要選用,“忍痛割愛”,不讓過“卡”。否則,材料蕪雜,枝蔓叢生,就會“繁花損枝,膏腴害骨”了。

(二)選取真實準確的材料

選擇材料,必須強調真實、準確。所謂真實,一不是虛假的,不是憑主觀臆想編造的,而是“實有其事”;二不是偶然的、個別的現象,而是反映了客觀事物的本質即內部規律性的。所謂準確,就是事實須確鑿無疑??煽繜o誤,在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等要素乃至具體細節上都來不得半點差錯。對第二手材料更要多方印證,防止誤會巧合,以假當真。

當然,在這個問題上,一般文章和文學創作是不完全相同的。前者要求“生活”的真實,后者則要求“藝術”的真實。文學作品中能寫的事實現象,可以是生活中雖未發生但“可能”發生的東西。即便如此,離開生活基礎的胡編亂造也是不允許的。

(三)選取典型的材料

典型材料,就是指那些能夠深刻揭示事物本質,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和強大說服力的材料。

通過“個別”反映一般,通過“典型”反映“共性”,這是所有文章寫作反映現實生活和客觀事物時的一條共同規律。一篇文章的內容既然不能什么都說,不能“包羅萬象”,那么,就有一個選材應當典型的問題。典型材料既反映事物的共性,同時又具有獨特的個性,它的概括力強,思想意義深刻,不僅能代表一般,而且能指導面上的工作。因此只有選擇了典型的材料,才能有力地表現主題,說明問題。典型材料是能夠以一當十的材料,但不一定都是“大事”,有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同樣能反映事物的本質,那么,這“小事”同樣可以是典型材料。選材時就要注意選這些能“小中見大”的典型材料。

(四)選取新穎生動的材料

材料新穎、生動,才能表現出新穎、活潑的思想,才能吸引人、感動人。“新”的含義,一是指新出現的,有新價值的事物,如當前的政治體制改革、市場經濟、企業競爭、人才需求等等,都是頗具新意的材料;二是指從熟視無睹或廣為人知的材料中發掘其深刻的意義。我們要善于從新穎的角度發掘出材料的不同意義,給人耳目一新之感。蘇軾說:“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對一個材料從不同方位去看,狀貌也各不相同,寫作時能如此移步換形,各臻其妙,就能別致新穎,給人以更多、更豐富的新鮮營養。

五、材料的使用

選材的目的在于用材。材料使用得好,可以有力地表現主題;使用不好,則會相應地削弱主題。

使用材料,重在一個“活”字。材料吃得透,運用就靈活。使用材料時要掌握集中、強烈地表現主題的原則,在此前提下,靈活調遣。

一般地說,使用材料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順序得當

要從表現主題的實際需要出發,把選出準備使用的材料重新梳理排隊。全文分幾個部分,每一個部分用幾個材料,哪個先寫,哪個后寫,都要事先安排好?;蚋鶕牧系妮p重;或遵循時間的先后;或考慮事件內部的邏輯聯系等等,恰當地安排材料的先后順序。不能顛前倒后,順序不清。

(二)詳略適宜

材料的使用不能平均放置力量,應該從表現主旨著眼,求得整體和各個局部之間的和諧統一。如果平均用力,不分詳略疏密,就不能取得好的表達效果。一般來說,需從全文著眼,重要的材料宜詳,次要的材料宜略;具體的材料宜詳,概括的材料宜略;“新”材料宜詳,“舊”材料宜略;人所難知者宜詳,人所易知者宜略。

(三)敘述生動

同樣的材料,不同的人運用,結果可能很不一樣,其原因就是各個作者駕駛語言的文字功力不同。有了好的材料,還要有深厚的文字功力,才能使材料展示出它的魅力,充分發揮它的作用。因此,要想寫好文章,把材料用活,平時就要加強寫作技能的練習。

第三章 結 構

一、結構的概念和意義

“結構”一詞,原是建筑學上的一個術語,它指的是建筑物的內部構造、整體布局。后來借用到寫作學中,用以表現一篇文章布局的藝術。因此,所謂“結構”,就是文章內部的組織構造。

如果說主旨是文章的靈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結構就是文章的骨骼。日本作家小林多喜二曾說:“正如‘結構’兩個字的字面含義同蓋房子一樣,不管你的材料多么優良,不管你的目的多么高尚,如果蓋得不好,搖搖晃晃,結果是毫無用場的”。這就很形象地說明了結構在文章中的重要意義。占有了材料,確立了主旨,僅僅只解決了文章的思想內容問題,那還不成其為“文章”。材料,只能解決“言之有物”的問題;主題,只能解決“言之有理”的問題;而結構,解決的是“言之有序”的問題。所以,古今中外的作家,對于“結構”問題都無例外地予以高度的重視,執著地追求“結構美”。列寧在寫《新的任務與新的力量》一文時,先后一共制訂了七種不同的結構方案,直至找到正確的、嚴謹的方法為止??梢哉f,“結構”是文章表達,即表現形式的一個最重要的問題。結構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文章內容的表達,不在結構上下一番功夫,是很難寫出好文章的。

文章一般都可分為開頭、中段和結尾三個部分,這就是文章構成的基本形式。布局一篇文章,一般都要先考慮這三部分的構成方式、內容及結構技巧。元人齊夢符對這三部分要求作了形象而又具體的表述,曾有“鳳頭、豬肚、豹尾”之說,就是說:“起要美麗,中要浩蕩,結要響亮”,這是很符合內容對結構的要求的。古人都以這種結構和諧的文章為好,而視“壽星頭、馬蜂腰、水蛇尾”的文章為劣作。古人這些生動形象的比喻,給我們潛心作文,精心構思指出了追求的目標與方向。

文章的結構,實質上是一個如何認識和反映客觀事物的問題,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通過作者的構思,在文章中有層次的反映。因此,結構是作者思路的再現,它體現了作者由認識事物、掌握其規律性,一直到構思成文的全過程。一篇文章結構的嚴謹,是和作者思維的嚴密性、認識事物的深刻性分不開的。

二、結構的原則和要求

(一)結構要服從表現主題的需要

文章的結構是千變萬化的,但是,萬變不離其宗,結構離不開表現主題這個宗旨。安排結構的過程即是使材料和主題統一的過程,因此,層次的確定、段落的劃分,材料的詳略,敘述的先后,以至于如何開頭,如何結尾,如何過渡照應等等,都必須根據表現主題的需要來進行安排。

(二)結構要符合事物的內部規律

文章是客觀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本身都是有其內在聯系和固有規律的,所以在安排結構時應該努力反映事物的規律性。對事物的規律性的認識越深入,越透徹,反映出來的結構也就越是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劉勰曾提出“總文理”和“總綱領”,就是要求作者在安排結構時,首先要表現文章的主題。抓住了文章的主題,也就是抓住了事物的綱領,然后才能“驅萬涂于同歸,貞百慮于一致;使眾理雖繁,而無倒置之乖,群言雖多,而無棼絲之亂。”(《文心雕龍·附會》)可見,文章的內容盡管復雜多樣,而在布局謀篇時,都必須緊密圍繞主題確定材料的主次詳略,先后秩序以及相互聯系。同時,結構安排的各個環節,也必須緊扣主題,為表達主題思想服務,這是安排結構的首要原則。

議論文開展論述的順序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說明文的結構形式是綱舉目張,層次井然,這些特點都是以反映事物的內部規律和相互聯系為依據的。而記敘文一般都按照事件的發生、發展和結束的過程來安排結構。有些記敘文雖然運用“倒敘”、“插敘”手法,使順序發生變化,但也只是局部的變化,從整體上看,依然符合事物的發展規律。

(三)結構要適應不同的文種特點

文章有各類文體,結構要服從于不同文體的特點。只有適應文體的特點,精心設計結構,妥善安排材料,才能更好地反映文章內容。

議論文是運用概念和判斷進行推理,在結構上就應通過論據對論點進行合乎邏輯的論證。記敘文偏重于記事寫人,記敘事物的發展變化,就必須要隨著時間和空間的推移而進行。因此,在敘述時,就應以事物的發展過程,時間的先后及空間位置的變化為順序來安排結構。說明文主要是說明具體事物和抽象事理的,其結構就要根據事物、事理的情況進行安排,說明功能和用途的文章,要分清主次。至于總體報告一類的應用文,其結構多表現為“概況、做法、經驗”等幾個組成部分,以適應解決問題的需要。

(四)結構要巧妙新穎,富于變化

社會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事物是復雜多樣的,因此,反映客觀事物的文章結構式樣也應是多姿多彩,富于變化的。一篇好的文章,從內容到形式,都有它的特點,有它的“個性”。文章的結構就應該表現出每篇文章獨特的個性,即矛盾的特殊性。

把文章的結構看成是凝固的、一成不變的“程式”是錯誤的。文章的結構總是和文章內容相結合、相搭配的。內容一變,結構即變,從來都沒有萬古不變的結構模式。古人說文章“定體則無、大體須有”,即死框框是沒有的,通常的格式還是可尋的,只要作者孜孜以求,初可模仿學步,繼則勇敢走自己的路,力求創造,力求出新,就能寫出好文章。

文章結構的要求,簡單地說,就是嚴謹、自然、完整、統一。

嚴謹,指的是結構的周嚴縝密,無懈可擊。思想是嚴密的,沒有掛一漏萬顧此失彼的情形;組織是嚴密的,沒有顛三倒

四、破綻百出的毛病。對事物的來龍去脈,因果聯系反映得準確清楚。

自然,指的是結構的順理成章,行止自如。沒有人工雕琢的痕跡,更不是牽強附會的拼湊,象蘇軾說的那樣“當行于所當行,當止于不可不止”。全篇格局渾然天成。

完整,指的是勻稱飽滿,首尾圓合。它沒有缺頭少尾、主干不全的情況,也沒有七零八落、殘缺不全的弊端。全篇文氣連貫一氣,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統一,指的是結構的形式和諧,通篇一貫。它渾然一體,決無前后割裂之感;格調一致,并無上下乖異之病。文章各部分均衡勻稱。

三、開頭和結尾

文章結構的內容,主要包括三組環節(六個方面),即開頭和結尾、層次和段落、過渡和照應。

清代戲劇理論家李漁說:“開卷之初,當以奇句奪目,使人一見而驚,不敢棄去,此一法也。終篇之際,當以媚語攝魂,使之執筆流連,苦難邃別,此一法也。”開頭結尾的特殊位置,使它們對文章主題的揭示,對文章整體結構的完美,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開頭,往往是文章的第一句話或第一段話,它顯示了事件的發端、故事的緣起或問題的提出、矛盾的產生。好的開頭應該新奇脫俗、引人入勝。結尾,又稱“收筆”,是文章的總收束,是全文內容發展的結果。結尾應當點明題旨,畫龍點睛,對全文起著定局、回應、深化的作用。

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并沒有什么固定的模式,但是有一原則必須遵循,這就是開頭一定要有利于開展主題,要有利于作者開展思路,結尾要綰結全文,給人以簡明的印象,發人深思,正如古人所說:“起句當如爆竹,驟響易徹;結句當如撞鐘,清音有余。”

開頭和結尾大致可歸納為平實簡明和形象含蓄兩大類型。所謂平實簡明,即筆法樸實無華,表意簡潔明朗,開頭“落筆入題”,結尾“卒章顯志”,簡捷明快地直接展開和深化主題。所謂形象含蓄,多是運用文學筆法,或渲染鋪陳,或描寫抒情,或由遠及近,或引而不發,開頭重在引人入勝,借題發揮;結尾重在弦外之音,言外之意。一篇一章究竟采用何種寫法,應根據文章的體裁、內容等具體情況而定。白潤生在《寫作趣聞錄》中的《文章的開頭和結尾種種》一文中,列舉了開頭和結尾的一些形式,可供參考:

開頭:一是交代寫作動機,二是揭示全篇內容,三是開門見山的點題,四是利用精彩事例,五是交代寫作背景,六是引用神話傳說,七是進行議論抒情,八是引用名人言語,九是進行景物描寫,十是提出設問號啟后。

結尾:一是提綱挈領作結論,二是承上啟下題點明,三是要嘎然而止筆利落,四是由此及彼轉筆鋒,五是言猶未盡誘人思,六是有意重復打烙印,七是問已問人辨是非,八是引經據典回味濃,九是發出號召激斗志,十是抒發感情意遠深。 古人云:“大匠能誨人以規矩,不能使人巧。”以上談的只是開頭和結尾的一般性原則,變化則全在自己的妙用。也就是所謂“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了。

四、層次和段落

(一)層次

結構布局時,要把一堆雜亂無章的材料組成一篇井然有序的文章,首先需要圍繞主題,形成文章的層次,并要加以有機地排列、組合與連貫。層次,就是指文章中思想內容的表現次序,是作者在表述主題的過程中形成的相對完整、相對獨立的思想單位,又叫“意義段”、“邏輯段”或“部分”。

層次,或者是事物發展的一個階段,或者是事物矛盾的一個側面,或者是中心論點的一個分論點。安排層次是作者思想脈胳的直接體現,因此,在結構諸要素中,層次居于核心地位。

文章中劃分層次的形式,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縱式。即按照縱向進程的順序劃分層次,各層次之間是延續和承接的關系??v式層次,又有以下三種形式:

(1)時序式。按時間的順序安排層次。 (2)遞進式。按事件的發展演變過程安排層次。

(3)邏輯式。按事理的內在聯系安排層次,如從屬關系、因果關系、總分關系、分總關系、總分總關系等。

2.橫式。即按照橫向展開的順序劃分層次。各層次之間是依次展開的并列關系。橫式層次,又有以下兩種形式:

(1)條款式。按問題的性質分為條款安排層次。

(2)部分式。把一個完整的主旨劃分成若干部分來安排層次,每一部分分別從不同的角度來反映整體思想的某一側面,幾個部分合起來反映主旨思想的全部。

3.縱橫混合式。即將縱式和橫式兩種層次安排形式結合起來,或是先縱式后橫式,或是大層次為縱式,縱式里面包含著橫式,或是橫式當中包含著縱式。這種形式往往以時間為“經”,以空間為“緯”,一“經”一“緯”,相互關聯,既在縱的方面注意了時間的連貫性,又從橫的方面照顧了空間的平列性,縱橫交錯,使文章層次分明。

4.總分式(或叫分總式)。文章的幾個部分是總說和分說的關系??傉f是為了概括或總結全文,分說是為了展開內容,逐項、逐條論述有關問題。這種有總有分,總分結合的劃分層次的方式形式也是多樣的,有先分后總式,有先總后分式,有總分總式,還有分總分式等。 總之,劃分層次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寫作中,要根據文章內容的需要靈活使用。

(二)段落

段落,是構成文章的最小單位。它具有“換行”另起的明顯標志,是文章的思想內容在表達時由于轉折、強調、間歇等情況所造成的文字的停頓,也稱“自然段”。

一篇文章,不僅要劃分層次,而且要劃分段落。層次和段落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二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系。

層次著眼于思想內容的劃分,段落著眼于文字表達的需要。二者之間的關系,有時是一致的,即一個段落就是一個層次;有時層次大于段落,一個層次由若干段落組成;有時段落大于層次,即一個段落之中包含了幾個內容有別的層次。 段落是為了表達內容的,所以劃分段落要以文章內容的需要為依據,文章分段的原則是

1.注意段落的單一性和完整性。單一性,是指每個段落只表達一個中心意思;完整性,是指一個中心意思要在一個段落中說完,而不要分到兩個以上的段落中去。

2.注意各段內容的內在聯系。一篇文章的段落不論如何劃分,都要以層次的明確性和連貫性為依據,使每段均成為全篇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做到“分之為一段,合則為全篇”,不可隨便移易。

3.注意整體的勻稱,做到輕重得當,長短合度。段落的長短當然要以內容的多少來定,不必強求一致,但也要防止過長過短。

五、過渡和照應

過渡和照應是使文章氣血貫通、脈胳分明的一個重要手段。過渡,是指上下文之間的銜接、轉換;照應,是指文章前后內容上的關照、呼應。

文章在什么情況下需要過渡呢?

(一)論述問題“由總到分”或“由分到總”的轉折處需要過渡。 如毛澤東同志的《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一文,由總述轉入分述時,用了一個過渡句:“中國社會各階級的情況是怎樣的呢?”逐次分析了各階級的狀況之后,總收一筆,由分而合:“綜上所述,可知„„”由此引出結論。這些過渡文字使上下緊密相聯,起到了很好的總上啟下的作用。

(二)文章內容由一層意思轉換為另一層意思的交接處,一般需要過渡。 如在某市財政局2002年上半年總結中,第一部分概述了工作基本情況后,用了一個過渡句:“上半年,我們主要抓了以下幾項工作„„”所抓工作敘述完畢后,又用了一個過渡段:“今年是治理整頓的關鍵一年,為了圓滿實現全年財政工作的目標,確保財政收支平衡,下半年,在搞好正常業務工作的同時,我們要扎扎實實抓好以下工作„„”

(三)敘述與議論、順敘與插敘等相轉接的地方,也往往需要“過渡”。 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關于佛山市大規模引進先進技術的調查報告》,在論述了佛山交通便利、經濟發達,是著名的僑鄉之后,用了一個過渡段:“上述三點,無疑是佛山得天獨厚的優勢。然而,過去在‘左’的思想束縛下,這些優勢未能得到發揮,反而成為沉重的包袱”。下面就插敘了一段佛山過去工業技術落后的情況。

過渡一般有三種形式:

用關聯詞語或轉折詞語過渡。一般將過渡詞語放在句子或段落的開頭。常用的過渡詞語有:由此可見、總之、因此、綜上所述、總而言之、然而、可見、但是等。

用句子過渡。即在需要過渡的層次或段落之間,安排一個起承上啟下作用的句子,即過渡句。常用“對于這個問題”、“我們認為”等等。

用段落過渡。即在需要過渡的層次或段落之間,安排一個起承上啟下作用的段落。

照應是使內容相互呼應。文章前面說過的后面要有著落;后面準備提到的前面要有伏筆或暗示。前呼后應,文章的結構就顯得緊湊,層次也就更為分明。

照應的方式,一般有兩種;

(一)開頭與結尾照應,即首尾呼應。開頭與結尾遙相呼應,可給人以首尾圓合、結構嚴謹的感覺,也可使文章的主題更突出。

如《揚長避短、發展地方工業——湖北省沙市工業的調查》(《紅旗》1980年第19期)開頭是:“地方工業,特別是中小城市工業,怎樣揚長避短,發揮優勢?湖北省沙市創出了一條自己的路子。”結尾是:“揚長避短,劣勢可以轉化成優勢,這就是沙市發展工業的結論。”

(二)行文與標題照應,這就要求行文緊扣主題,突出主題,使文章的結構更加緊湊。

如曹靖華的《小米的回憶》,全文共分四段,每一段都與標題的“小米”相回應,喚起了人們對小米親切、溫暖的感情,看到小米的深刻含意,主題脫穎而出。

第四章 語 言

一、語言的作用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人們的思維活動、認識成果只有通過語言才能在人與人之間進行交流。就寫作來說,語言是構成文章的物質手段。文字即書面語言,是語言的符號。如果說,文章的主題是靈魂,材料是血肉,結構是骨骼,那么語言就是細胞,它是組成文章的最小單位,是文章的基礎。離開了語言,任何深刻的思想,豐富的材料,精巧的構思都無法表達。馬克思說:“語言是思維的直接現實”(《德意志意識形態》),思維活動的結果產生思想感情,思想感情借語言表現和抒發,所以思維、語言和文章三者的關系是十分密切的。思想和語言的關系是互為表里,互相依從的關系。辭隨意而生,無新意則無新辭;情依辭而現,無新辭則新意難表。所以,只有深刻的思想與精粹的語言互為表里,才能構成文章。

所謂寫作能力的高低,實質上就是運用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技能技巧。這是寫作的基本問題。具備較強的語言素養,是形成較高寫作能力的重要因素??鬃诱f:“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加強語言的錘煉和運用,做到“意能稱物”“文能逮意”,才能在寫作中得心應手,揮灑自如。文章是語言的藝術,如果語句不通,辭不達意,那還能寫出什么文章呢?因此,我們必須準確而熟煉地掌握語言這個表情達意、交流思想的主要工具。

就形式而言,語言有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之別??陬^語言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廣泛運用的語言。它是原始的,也是最豐富的,但無可否認,口頭語言往往也是比較粗糙的。書面語言則是在口頭語言基礎上進一步予以加工,提煉,因而它比口頭語言更為集中,更為純潔,也更具有規范性。寫作就是要運用書面語言,文學作品也好,應用文也好,都必須如此。人們常把那些有成就的作家稱為“語言大師”、“語言巨匠”,這正是因為他們具有過人的運用語言能力,做到了揮灑自如,曲盡其意,從原始的、豐富的口頭語言中提煉出燦爛的書面語言之花。所以為了寫好文章,充分發揮文章的作用,學習掌握語言,提高語言素養,是十分必要的。

二、語言的基本要求

語言的整體,是由字、詞、句構成的。字、詞、句是表達思想內容的基本因素。在寫作中,對語言的要求原則上就是能準確純熟地使用字、詞、句,具有較高的遣詞造句的文字功夫和辭章修養。

人類的思維包括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兩種,思維的工具是語言。因而,語言也由于思維的不同而分為兩類,一類是用于剖析事理、分析問題,它是理性的,高度概括的;一類用于敘事狀物,描景寫人,是具體的、形象的。一般說來,前者多用于應用文,而后者多用于文學作品。但實際上在寫作時兩者是經常交錯的,相輔相成的,只是有所側重罷了。我們在這里談運用語言的基本要求,是從整體上來說的,是各類文體對語言的基本要求。運用語言的基本要求就是準確、簡煉、鮮明、生動。

(一)準確

語言要準確就是說語言要準確無誤地表達思想感情,反映客觀事物。語言準確主要指用詞要準確,造句要合乎語法,句子要合乎邏輯。

詞是構成文章的最基本單位。只有用詞準確才能正確表達文章的內容,不致發生歧義,產生誤解。在浩翰的詞匯海洋里,每個詞代表著不同的概念,反映著不同的感情,各有各的用處。要避免用詞不當的毛病,必須準確理解詞的意義和感情色彩,詞的應用場合和適用語體,詞與詞的搭配規律和習慣。只有準確地掌握了這些知識,才能準確地選用詞語。

1、精心辨析詞義

漢語的同義詞非常多,要精心辨析同義詞在含義和用法上的細微差別,以便準確地反映客觀事物,貼切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些同義詞,粗看起來,意思區別不大,但細致考究,則含義完全不同。如“優秀”和“優異”,“把握”和“掌握”,“違反”和“違犯”,“保證”和“保障”,“侵略”和“侵犯”等等,必須經過精心辨析,才能準確地使用。

詞的意義是由使用這種語言的人,在長期的語言實踐中約定俗成的。它既有社會的習慣性,又有相對的穩定性,因此,每個詞都有它被大多數人承認的意義和用法。這是辨析詞義時應該注意的。

2、區別感情色彩

在豐富的漢語詞匯中,一部分詞語除了它們的基本詞義之外,還體現出一定的感情色彩,有的體現喜愛、贊許、敬仰的感情,有的體現憎恨、貶斥、厭惡的感情,因此在不同的語言環境里,為了表示不同的思想感情,必須注意詞語的褒貶色彩。如“果斷”和“武斷”,“慈愛”和“溺愛”,“喪命”和“犧牲”等等。

另外,還要分清詞義的輕重。如“侵略”和“侵犯”,“明顯”和“顯著”,“不滿”和“憤怒”這幾組近義詞中,后面的詞都比前面的詞程度要深,分量要重。

3、注意搭配習慣

在辨析詞義的時候,還要仔細區分詞性。根據語法的習慣和規律,某一類詞在句子中只能充當某些成分,只能跟某些類的詞以一定的方式配合使用,如果違反了這些習慣和規則,就會產生不合詞性的錯誤,句子就不通。例如“黑沉沉的烏云和瓢潑大雨傾瀉而下。”這句話有兩個主語,“大雨”可以“傾瀉而下”,但另一個主語“烏云”怎能“傾瀉而下”呢?主語與謂語搭配不當??筛臑閮删?,“烏云”后加“滿天”。

4、注意語序排列

語序是指詞或詞組在句子中的排列組合次序。語序不同,表達的語義也就不同。因此,語序不當,很可能出現歧義,例如,“在故宮博物館里,陳列著兩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這里容易使讀者造成誤解,應該改為“陳列著新出土的兩千多年前的文物”,這才語義準確,語氣順暢。

語言要準確,除了遣詞造句的準確外,邏輯也要正確。有些語句在語法上也沒有什么毛病,可是不合事理。問題在于概念不清,判斷失實,推理不當。這就是邏輯方面的問題。

(二)、簡煉

簡煉,就是用最少的文字表達盡量多的內容,做到“文約而事豐”、“文簡而理周”。

古今中外的作家都十分重視語言的簡煉。劉勰在《文化雕龍·熔裁》中形象地指出:“一意兩出,義之駢枝也;同辭重句,文之疣贅也”。魯迅則提出:“寫完后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杜牧的《阿房宮賦》開頭十二個字:“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把秦始皇統一中國,營造阿房宮的奢華景象和盤托出,內蘊十分豐富。

一般來說,要使語言簡煉,可從三個方面入手:

首先要力戒空談,禁絕廢話,提倡把文章寫得短些,精粹些。語言要簡明扼要,要言不繁。不要穿靴戴帽,拖泥帶水。初學寫作時經常會出現重復羅嗦的毛病,如何才能避免呢?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應該從表達的實踐需要出發,不要片面地濫加修飾詞語。二是寫成后認真讀幾遍,盡量把可有可無的詞語刪去。同一句中有字面相同的詞語,應該酌情刪減或另選一同義詞替換。三是盡可能多用短句,盡量少用或不用那些又長又復雜的修飾語。

其次,說話要含蓄。清人劉大櫆說:“文貴遠,遠必含蓄”。用詞含蓄,讀者才能產生豐富的聯想。如魯迅《為了忘卻的紀念》中有這樣兩段:

“天氣冷了,我不知道柔石在那里,有被褥不?我們是有的,洋鐵碗可曾收到了沒有?„„但忽然得出一個可靠的消息,說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龍華警備司令部被槍斃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彈。

“原來如此„„”

作者的滿腔悲憤,盡在不言中。這就是含蓄之筆,能以少量的文字帶出大量的意思。

再次,適當使用言簡意賅的成語、諺語、歇后語,可以使文章顯得簡煉。

(三)、鮮明

鮮明就是語言要明白清晰,不能模棱兩可,含糊其辭。語言是思想的載體,要使語言表達清晰明朗,思維必須通達順暢。贊成什么,反對什么,還須旗幟鮮明,毫不含糊。

語言的鮮明,特別要注意對客觀事物理解和感受的準確和深刻。要把鮮明的思想內容,熾熱的戰斗精神和嚴肅的科學態度緊密結合起來,要強調遣詞造句的準確性和分寸感,精心斟酌和選擇恰當的字、詞、句。

語言的鮮明,在于把握事物的個別特征,使用具有鮮明個性化的語言,來刻劃典型形象,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把人的音容笑貌,舉止神態描繪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語言的鮮明,還在于自然樸素,明白曉暢,不求粉飾,做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語言艱深晦澀,冷僻深奧,就會失去讀者。

(四)、生動

語言生動,就是要講究文采。古人說:“言而無文,行而不遠”。這里的文就是指文采。濃墨重彩,酣暢淋漓地繪景狀物,使文章有極大的藝術魅力。如果文章干癟枯燥,缺乏美感,就不能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所以寫文章應該注意語言要生動。

要使語言生動,需注意以下幾點:

1、要具體形象

語言是工具,當作者借助于語言來寫人、敘事時,要運用各種表達方式使語言具體化、形象化。寫人則要求栩栩如生,使人如見其形,敘事狀景則要求有聲有色,使人如臨其境。

有時語言的形象化常在一兩個詞中顯示出來,帶動了全句,甚至全段。魯迅先生的小說《藥》里描寫劊子手康大叔用手“撮著一個鮮紅的饅頭”遞給華老栓。這個“撮”字就是一個極其生動形象的詞。“撮”字的本義是用三個手指取物,那個“鮮血還是一點一點往下滴”的饅頭,誰也不會用滿把手去握持,所以,將“撮”換成“拿”、“握”、“攥”、“捏”、“持”等字都不能準確貼切地表示這個特殊動作,唯有“撮”字最能表現特定環境下的動作特征。

2、要新鮮活潑 寫文章要力戒那些人云亦云的陳詞濫調,摒棄“學生腔”,才能使讀者讀來興趣盎然,喜聞樂見。

語言要新鮮活潑,首先必須掌握豐富的詞匯。詞匯豐富,行文就能揮灑自如,左右逢源。要適當運用成語、諺語、俗語、文言文、古典詩詞等。這些詞語言簡意賅,適當穿插在文章中可使文章明白曉暢,活潑生動。

其次,要恰當地運用修辭手法。修辭手法是語言新鮮活潑的一個重要因素。比喻、比擬可以使事物更加鮮明,排比、對偶可以使文章更具氣勢,夸張、反問可以渲染氣氛,層遞、反復可以增加力量,等等。

第三,恰當地選擇和運用各種句式。在漢語里,從語氣上區分,有陳述句、疑問句、感嘆句、祈使句等;從語法上看,有長句、短句、肯定句、否定句、整句、散句等。要注意整齊句(對偶、排比等)與散句、長句與短句的交錯搭配,使文章跌宕起伏,擺曳多姿。

第四,要和諧勻稱。語言除掉意義之外,還應該注意聲調的和諧和音節的勻稱,形成抑物頓挫的自然節奏,讀起來瑯瑯上口,聽起來悅耳動聽,可以使語勢通達,語義連貫,語氣順暢。

應該指出的是,上面所講的四點,實際上是分不開的。在寫作實踐中,它們也是經常融合在一起的。只是為了便于敘述,我們才予以分別說明。

第五章 表 達

表達,指語言的的表達方式,就是借助語言文字表達事物和事理的手段。 文章的表達方式主要有敘述、描寫、說明、議論和抒情五種。在應用文中,使用得最多的是敘述、說明和議論。

一、敘述

(一)敘述的含義

敘述是把人物的活動、行為或事情的發生、發展、變化的過程表達出來。它是寫作中運用最廣泛的表達方式。凡是需要交待過程、顯示發展、反映變化的地方,都要用敘述。

人物、事件、時間、地點、原因、結果,這是敘述的六個要素。有時根據內容的需要可以省去原因或結果,但人物、事件、時間、地點這四個要素是必須具備的。

敘述可分概括敘述和具體敘述兩類。概括敘述也叫略敘,是對事件主要過程作扼要介紹的敘述。具體敘述也叫詳敘,是一種再現事件中的主要細節的敘述。在寫作中,二者是經常結合使用的。同為根據表現主題、人物或事件的需要,有些事件可作概括敘述。但是,如果只有概括敘述,而沒有具體敘述,文章就會顯得空泛,流于概念化。如寫一篇調查報告,往往是概述一般情況,然后再舉典型事例加以說明。這“一般情況”就用概括敘述,內容要簡明扼要,而這“典型事例”則用具體敘述,盡量做到具體、詳細。概括敘述和具體敘述結合,就是點面結合,一般與典型結合。

(二)敘述的方法 敘述的方法主要有四種:

1.順敘 順敘,是按照客觀事物發生、發展的先后次序進行敘述。這是最常用的一種敘述方法。用順敘進行敘述,文章的層次、段落和事件發展的過程基本上是一致的。

順敘的優點是首尾圓合,來龍去脈清楚,比較容易為讀者理解和掌握。但經常出現的問題是平鋪直敘,容易寫成“流水帳”。所以,使用順敘時要注意材料的取舍、敘述的詳略,不可平均使用筆墨。

2.倒敘 倒敘,是把事情的結果放到文章的開頭進行敘述;或者把事情發展過程中最動人的一段提到開頭寫,然后再從頭敘述。

倒敘的優點是行文活潑,能造成懸念,所以有人稱其為倒懸。在運用倒敘時,一定要有表達上的需要,決不能為倒敘而倒敘。同時,要注意交待清楚倒敘部分的起訖點,從順敘到倒敘,從倒敘又回到順敘之間,要有明確的界限,過渡自然。否則,就顯得突兀,令人迷惑。

3.插敘 插敘,是在敘述過程中插入的另一段敘述。這段敘述使原來的敘述暫時停頓一下,當插入的敘述結束后,原來的敘述再進行下去。

插敘和倒敘,如果從形式上看,并沒有太大的不同,區分它們要從全文著眼。如僅僅把事件的某個片斷提到前邊,再按事件的發生、發展敘述,那是倒敘;如果全篇是順敘的,插入的一段敘述,只是一個片斷,并不影響全文的敘述安排,就是插敘。

恰當地運用插敘,可以補充介紹人物事件,使文章的內容更加充實,敘述有斷有續,有張有弛,顯得波瀾起伏、曲折有致。而要用好插敘,必須服從表達主題的需要,保證主線突出,不節外生枝,不喧賓奪主。還要注意文章的過渡、照應和銜接。

4.分敘 也叫平敘,就是分頭敘述同一時間內發生的兩件或兩件以上的事。一般是先敘一件,再敘另一件。用俗話來說,就是“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分敘可以把頭緒紛繁,錯綜復雜的事情,寫得眉目清楚,有條不紊。而要用好分敘,除了必須服從表達主題的需要以外,還要把事情發生、發展的起訖時間交代清楚。

(三)敘述的人稱

敘述的人稱,就是敘述的立足點在文章中的表現。對于人物的活動、事件的發展,如果沒有一個確定的立足點,是無法把它們敘述清楚的。

敘述的人稱,有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之分。

第一人稱的敘述,即作者以參加人、見證者的身份出現,以“我”或“我們”的口氣進行敘述。用第一人稱敘述的好處是,能增加文章的真實感、親切感,便于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但是,這種敘述有一定的局限性,它要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凡敘述人看不見、聽不到的內容均不能寫。

第三人稱的敘述,即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場,以局外人、旁觀者的口氣敘述,稱文章中的人物為“他”(或“他們”)。第三人稱敘述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能夠比較靈活自由地反映客觀內容,所以,多數文章都用第三人稱來敘述人物的活動和事件的發展經過。用第三人稱敘述,缺乏第一人稱敘述的那種親切感,也不便于作者抒發感情。為了彌補這些不足,有些作者發揮文章中人物對話或獨白的作用,通過他們的口,講親身經歷的事情,以增強讀者的真實感和親切感。 敘述的人稱是以敘述者的立足點確定的。在有些文章中,可能出現第二人稱代詞(“你”、“你們”),但那并不是第二人稱的敘述。我們只要研究一下敘述者的立足點,就會發現不是第一人稱,就是第三人稱。所以說,第二人稱的敘述實際上是不存在的。

在一篇文章中,敘述的人稱必須統一。如需要轉換時,必須在轉換處交代清楚,要有適當的過渡,以免造成混亂。

(四)敘述的要求

1.頭緒清楚。敘述要反映事物的本質,就必須抓住主要線索,安排好各條次要線索,這樣才能使敘述層次分明,重點突出。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把握所敘的內容的全局,其次要精心構思,合理安排全文的各部分,才能使敘述頭緒清楚。

2.交代明白。敘述時,必須把敘述的各個要素,即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果等交代明白。當然,這些要素,根據文體的不同和表達主題的需要,可以有所取舍,不能生搬硬套。但該交代的一定要交代清楚。同時,交代的方法,可以靈活掌握,或直接交代,或間接說明??傊?,只要能交代明白就行了。 3.詳略得當。敘述必須詳略得當。這就是說,不能主次不分,不能平均使用筆墨,要有重點。在文章的關鍵處,要詳寫,可以鋪開陳述,濃筆渲染,次要的地方,該略寫,或簡略敘述,或一筆帶過。而考慮詳略的原則,是表達主題的需要。所以,處理的好詳略,才能突出文章的重點,更好地表現主題。

二、說明

(一)說明的含義

說明就是用言簡意明的文字,解說事物、剖析事理,把事物的形狀、性質、特征、成因、關系、功用,或把事理的概念、特點、來源、演變、異同等解說清楚。

說明的目的是對說明對象進行解釋和說明,因此,它必須具有嚴密的科學性,實事求是地反映客觀事物,不能帶有說明者的主觀色彩和個人好惡傾向。 說明最顯著的特點是解說性。只有解說,沒有描述,這是說明與描寫、敘述的區別;只有解說,沒有評論,這是說明與議論的區別。

說明在應用文中運用很廣泛。

(二)說明的方法

說明的方法有很多種,常用的有: 1.定義說明

定義說明,是用精煉的語言對事物的本質特征進行概括性的解說。定義說明是以判斷的形式表現的,例如,“人是能制造生產工具的動物”。

定義,分為“被定義者”——即要明確的概念,“定義者”——即用來揭示被定義者的內涵的概念。定義要正確,就必須使定義者與被定義者的外延相等。

2.介紹說明

介紹說明,又叫概括說明,就是用高度概括的語言對事物作比較全面的介紹。介紹說明是一種基本的說明方法,通常用它來介紹人物、地理概況、科技發展情況、書籍內容及名勝古跡等。

3.比較說明

比較說明是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事物作比較,通過比較來說明事物的現象、本質、特征、規律。

比較說明主要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同類事物相比,一種是異類事物相比。但不管用哪種方法,用來相比的事物必須同所要說明的事物有某些相同或相似之處,而且,用來相比的事物應是人們熟悉的,容易理解的。 4.舉例說明

舉例說明,即列舉具體事例說明事物。這種方法可以把復雜或抽象的事物或事理說得清楚、明白。舉例說明要注意選取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事例來說明事物的特征。

5.分類說明

分類說明是根據事物的性質、用途、形狀及關系等,把事物分成幾個類別,然后分別加以介紹的說明方法。

運用分類說明可以把紛繁的事物梳理得清清楚楚,使人易于理解。應該注意的是:給事物分類時要準確掌握分類的范圍和分類的標準。一次分類應按一個標準,不可同時用兩種不同的標準分類,也不能中途變換標準。

6.數字說明

數字說明,就是用數字來說明事物和事理,有許多事物可以從數量方面顯示出它的特征和本質,所以數字說明法應用也很廣泛。運用數字說明要注意數字的準確性。

7.圖表說明

圖表說明,是運用圖、畫、照片、表格、符號以及由符號組成的分式等來說明事物和事理。運用圖表說明,可以化繁為簡,節省許多文字,收到“文約事豐”的效果。

8.引用說明

引用說明就是引用有關的資料、故事、名言、詩詞等來充實說明的內容,或者作為說明的依據。引用得當,可以使文字生動活潑引人入勝,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事物。

(三)說明的要求

1.要抓住事物的特點和本質

任何事物都有其獨自具有的某些特點,正是這些特點,使它與其它事物,特別是同類事物區別開來,但是有些事物,僅從現象上說明它的某些特點是不夠的,還需要從本質上作進一步的說明。只有抓住事物的特點和本質,才能解說得清楚而深刻。

2.作者要保持客觀性

在說明時,作者是不能象記敘、議論時那樣發表意見的,作者必須置身事外,使說明絕對客觀地進行,不受個人感情好惡的影響,保證說明的科學性。

3.文字準確、淺顯、詳盡

說明是要把客觀的事物和事理告訴讀者,因此,文字應力求準確、淺顯、詳盡,使人容易理解。

三、議論

(一)議論的含義

議論就是作者對客觀事物進行分析和評論,直接表明自己的見解和態度的一種表達方式。

議論是文章最常用的表達方式之一,在文章中使用十分廣泛。 論點、論據、論證是議論的三個基本要素。

論點,就是在文章中加以闡述和說明的基本觀點,它解決“證明什么”的問題。論點又是有中心論點和分論點之分。中心論點應能統攝分論點,分論點則必須圍繞并服務于中心論點,論點是議論文的價值所在,因此,對論點的要求是:正確、深刻、鮮明、新穎。

論據,就是用來論證論點的根據,是議論的基礎,它解決“用什么證明”的問題。論據可以分為事實論據和理論論據兩大類。事實論據可以是具體事例,也可以是概括的事實、還可以是統計數字之類;理論論據包括數字、社會科學經典著作的一般原理外,還包括那些長期生活實踐中概括出來,被公認的諺語、俗語、典故等。事實論據是構成論據的基本因素,理論論據和事實論據結合使用,才能更加有力地證明論點。對論據的要求是:真實、充分、典型、新鮮。

論證,就是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過程和方法,它解決“怎樣證明”的問題。論證的作用在揭示論點與論據之間的邏輯關系,論證的過程就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也就是邏輯推理的過程,所以,對論證的要求是:要合乎邏輯,正確地使用各種推理形式,合乎相應的推理規則。

(二)論證的方法

論證的方法有立論和駁論兩大類。 1.立論

立論即證明,就是正面論述自己的觀點,并且以確鑿的事實和充足的理由,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

證明,最基本的方法是歸納法、演繹法和類比法。 歸納法是從個別事例推論出一般規律的論證方法。

演繹法是從一般規律推論到個別事物的論證方法。演繹法和歸納法是互為補充的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方法,寫作時它們往往是交錯使用、互相配合的。 類比法是從個別推論到個別的論證方法,即根據已知的事物的本質推論出相類似的事物的本質。

證明方法除上述的以外,常用的還有例證法、引證法、因果論證法、比喻論證法、反證法、排他法等。

2.駁論

駁論就是用事實和道理駁斥對方的錯誤觀點,以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 反駁,可以駁對方的論點,論據或論證。

反駁論點,即證明對方論點是錯誤的。爭論雙方的分歧主要在于觀點的對立,因此,論點是主要的反駁對象。反駁方式有直接反駁法和間接反駁法兩種:

直接反駁法就是用事實和道理從正面直接證明對方論點的錯誤。

間接反駁法則是從側面或反面來駁斥對方,常用的有歸謬法、反證法等。歸謬法又稱引申法,即對錯誤論點做順水推舟式的發揮,以充分顯示其荒謬;反證法是證明敵論在對立中無法成立,從而證明與此論點相對立論點的正確。 反駁論據就是證明對方的論據是虛假的,從而證明其論點也不能成立。需要注意的是,駁倒了論據并不等于駁倒論點。論據虛假,論點也可能是正確的。如果認為對方論點也是錯誤的,則還需進一步論證。

反駁論證就是揭露對方推理論證的錯誤,也就是駁斥對方提出的論據不能得出相應的結論,從而證明對方的論點不能成立。但有時也有論證不合邏輯而論點并無錯誤的情況,要反駁其論點,還需舉出充足的論據來證明其論點的錯誤。 以上幾種反駁方法,在文章寫作中往往是結合起來使用的。反駁,無論從哪個途徑入手,都要抓住要害,深入分析,充分說理。反駁論據和論證,最終還是為了駁倒對方的論點。

第三篇:寫人文章的敘述順序

文章先寫什么,后寫什么,有一定的順序,這就是敘述的順序。 理清寫人文章的順序要注意兩方面內容:作者常常先通過刻畫人物的外貌特征來反映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點,再選取具體事例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質。

閱讀時應注意:

1.抓住人物的外表特征,體會人物的個性和品質。

2.通過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形象。

第四篇:幾種文章的寫作順序區別

答:

一、記敘的順序一般可分為順敘、倒敘、插敘、補敘四種。

順敘是寫記敘文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一般是指按照事件發展的時間先后次序來敘述。采用這種方法,能使文章的層次同事件發展的過程基本一致,容易把事件記敘得有頭有尾,脈絡清晰。順敘的方法可分為以下幾種:一是完全按時間順序記敘。如《老山界》一文,就是按照時間(當天下午——天黑——當天夜里——第二天黎明——第二天下午兩點——兩點以后)的推移,記敘了紅軍翻越老山界的過程;二是以地點的轉換為順序來敘述事件,如《藤野先生》一文,就是從作者到東京開始寫起,再寫到仙臺后與藤野先生相處中的幾件事,最后寫離開仙臺后對藤野先生的懷念與崇敬;三是以事情的內在邏輯聯系為序來敘述事件。如《誰是最可愛的人》中,作者用三個事例,從三個方面歌頌了志愿軍的高貴品質。第一個事例重在表現志愿軍戰士對敵人的無比仇恨,第二個事例表現志愿軍對朝鮮人民的熱愛,第三個事例則展示了志愿軍崇高的精神境界。這三個事例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告訴讀者,志愿軍是最可愛的人。在敘述一個事例時,由于時間變化與空間地點的轉換順序往往是一致的,所以在一篇文章中常常是幾種順敘的方法兼而有之。

倒敘,是根據表達的需要,把事件的結局或某個最突出的片斷提在前邊敘述,然后再從事件的開頭按原來的發展順序進行敘述。倒敘能造成懸念,增強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勝。我們讀過不少倒敘的文章,如《一件珍貴的襯衫》、《一件小事》、《回憶我的母親》、《記一輛紡車》等。使用倒敘方法應注意的是:文章開頭交代了事件的結局后,要轉回到事件的開頭,從起因寫起;在敘述完事件的經過后,還要回到結局上來,這樣才能首尾相合、結構完整。

插敘,是在敘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為了幫助展開情節或刻畫人物,暫時中斷敘述的線索,插入一段與主要情節相關的內容,然后再接著敘述原來的內容。魯迅的《故鄉》中有兩處插敘。一處是當“我”的母親談到閏土時,作者用“這時候,我的腦海里忽然閃出一幅神異的圖畫來。”引出對少年閏土形象的插敘。另一處是對楊二嫂形象的回憶。這兩處插敘使閏土、楊二嫂過去與現在的不同形象及不同生活境況形成鮮明對比,充實了文章內容,深入開掘了主題思想。插敘的內容應能對中心內容起補充、解釋或襯托作用,根據中心內容的需要可長可短,但不能超越表現中心思想的范圍,否則會喧賓奪主、繁瑣累贅。使用插敘時,要安排好與中心內容的銜接,使過渡自然,內容貫通一氣。

補敘,也叫追敘,是行文中用三兩句話或一小段話對前邊說的人或事作一些簡單的補充交代。補敘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機組成部分,文章的關鍵之處。沒有補敘,故事情節上就會出現漏洞,令人不解。如《水滸傳》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綱》一節,敘述在黃泥崗松林內七個販棗的客商劫走了生辰綱??吹竭@里,讀者自然生疑:同一桶酒,販棗客商喝得,為什么楊志等人就喝不得?這時,作者不慌不忙地交代了吳用、晁蓋等七人的姓名,并介紹了使用障眼法、當面吃酒以瓢下藥的經過。這樣,通過補敘使得事件真相大白。由此可見,補敘實際上是在敘述時,故意“藏”去若干片斷,到后面適當的地方再把這些片斷“亮”出來,使讀者恍然大悟。通過這一“藏”一“亮”,造成敘事的波瀾。

二、說明文的順序安排一般有這樣的幾種:(1)假如是說明事物發展變化的進程的,就采用“時間”順序,可由古及今或由今溯古。(2)假如是解說事物的方位、形貌特征的,就采用“空間”順序??捎山斑h,由遠及近,由左往右,由南向北,由低至高等。(3)假如為了闡明某些操作過程,就以“程序”為序,

即按操作行為的先后標明序號逐一加以解說,便于讀者按部就班,準確無誤地進行操作。(4)若說明的目的是闡釋事理,就要采用“邏輯”順序:一般按照因果、主次關系來安排。邏輯順序的具體分數:主——次、原因——結果、現象——本質、特征——用途、一般——個別、概括——具體、整體——局部。典型考題:本文使用了什么說明順序?有何作用?

標準化答題格式:本文使用了__________的說明順序對__________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第一空應該填具體的說明順序,第二空應該填寫具體的事物名稱或說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說明文,但又不能準確表述,可用“事理”、“科學事理”等模糊性的語言表述。)

三、議論文無所謂順序問題。一般看論證的過程。論證是議論文寫作的重要一環,它包含的內容也較多。

①論證的基本類型:立論、駁論。立論從正面論述,駁論從反面論述。我們寫議論文一般以立論為主。

②論證的基本結構層次:三段論式的結構。

提出問題(是什么)→分析問題(為什么)→解決問題(怎么辦)

也即: 引論 本論 結論

常見的論證結構有:

a、總分總式結構 b、對照式結構 c、層進式結構 d、并列式結構

第五篇:磚混結構施工順序(范文)

磚混結構施工順序

1、基礎施工

基礎施工順序

施工放線——基槽開挖——檢查軸線、標高——澆墊層砼——養護——砌條型基礎——地圈梁

2 、主體結構施工

磚砌體砌筑——構造柱、圈梁鋼筋綁扎——構造柱、圈梁模板施工——板模板施工——板鋼筋綁扎——澆筑混凝土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西安游玩攻略大全下一篇:網站主題活動方案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