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題庫

2023-06-06

第一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題庫

中華文化傳統知識競賽題庫困難填空

1、螞蟻想搖動大樹。比喻不自量力。該成語是蚍蜉撼樹

2、京劇中的“大花臉”屬于生旦凈末丑中的( 凈 )

3、「人間四月天」這出電視劇描寫的男主角是哪一位詩人 答:徐志摩

4、我國著名的 三大石窟是指位于甘肅的( 莫高窟 ),位于山西的( 云岡石窟 ),位于河南的( 龍門石窟 )。

5、所謂的“六詩”之說出自《周禮·春官·大師》,指的是(風)、(雅)、(頌)、(賦)、(比)、(興)。

6、“七月七日長生殿”的下句是( 夜半無人私語時 )。

7、什麼場合,狀況可以用「弄璋之喜」來祝賀他人 答:生子

8、儒家經典中的“三禮”是指《儀禮》《周禮》和___《禮記》____。

9、科舉制形成于唐朝

10、翻譯莎士比亞全集,享譽海內外,著有「雅舍小品」是誰答:梁實秋

11、我國創作婦女詩最多的詩人是李白

12、中國蘇州園林之四大名園( 滄浪亭)、獅子林、( 拙政園) 、( 留園 ) ,集中了江南園林建筑風格,它們分別代表了中國歷史上四個不同時代的建筑風格,其中獅子林代表(元 )代的建筑風格。

13、清末4種揭露小說《官場現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老殘游記》、《孽?;ā返淖髡叻謩e是 ( 李寶嘉 )、 ( 吳研人 )、( 劉鶚 )、 (曾樸 )。

14、金陵十二釵是指 林黛玉 ,(薛寶釵 )( 王熙鳳),史湘云( 賈迎春 )(賈探春 )( 賈迎春)( 賈惜春 )(秦可卿)( 李紈 )( 妙玉 )( 賈巧姐 )。

15、火把節是(彝)族的傳統節日。

16、《竇娥冤》是元代著名劇作家關漢卿的代表作。

17、重慶、武漢、南京夏天炎熱,被稱為長江沿岸的三大火爐城市。

18、蘇州有四大名園: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分別代表了宋、元、明、清四個朝代的園林建筑風格。

19、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20、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

21、第一部神話集:山海經

22、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是:春秋

23、《春秋》三傳分為:左傳 公羊傳 谷梁傳

24、元雜劇的四大悲劇是關漢卿的《竇娥冤》 馬致遠的《漢宮秋》 白樸的《墻頭馬上》 鄭光祖的《倩女離魂》

25、中國三大國粹:京劇 中醫 中國畫

26、巴金“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27、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是屈原

28、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神話小說是西游記

29、戰國四大名將是白起,廉頗,王翦,李牧 30、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田園詩人是東晉的陶淵明

31、三皇五帝中的三皇是伏羲、燧人、神農,五帝是黃帝、顓瑣、帝嚳、堯、舜

32、《詩經》的第一首詩名叫什么?(《關雎》)

33、請說出“建安七子”中的三位詩人: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玚、劉楨

34、杜甫的詩名“三吏”是哪“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

35、請說出“初唐四杰”(王勃、駱賓王、楊炯、盧照鄰)中的三個。

36、說出李世民的“三鏡名言?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37、《三國演義》中的“三絕”指的是(曹操 )、(諸葛亮)、(關羽)三位人物。

38、我國明朝時編寫的一部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書是《 永樂大典 》。

39、“既望”是指農歷每個月( 十六 )這一天。而每個月的初一叫做( 朔 )。

40、古代刑罰名目繁多,其中將腳砍掉的刑罰叫(刖),割去膝蓋骨的刑罰叫(臏)。

41、中國古代第一部國別體史書是《國語》

42、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是《春秋》

43、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史記》

44、第一部斷代史是《漢書》。

45、中國的古籍基本裝幀方式是線裝,標準的線裝書是在書籍右側扎( 4 )個孔進行裝訂。

46、“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逑”指(配偶)。

47、哪一個古代帝王的陵寢墓碑是無字碑?(武則天)

第二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1、由“提筆忘字”談漢字傳承。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電子產品也“飛入尋常百姓家”,越來越多的人癡迷于鍵盤鼠標,丟掉了筆桿子,逐漸形成了提筆忘字的尷尬局面。這也是諸如《漢字英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等節目取得高收視率的根本原因。漢字承載了中華文明的文明和智慧,不論是方正的楷書、雋秀的小篆,還是遒勁的草書,其兼具象形和表意的特點及蘊含的思想和內涵,即便是再發達的科技也無法模擬和取代。漢字正是在國人的提筆書寫中得以傳承,文明正是在方方正正中得以張揚,在那一筆一劃中流淌著老祖先的文化血液。在過于追求高效便捷的時候剝奪了人們在書寫漢字的過程中靜心思索的機會,文化與文明的傳承的斷層問題,才是我們真正要迫切關注的。

2、中國式圣誕節背后的思考。12月

24、25日是西方平安夜、圣誕節。不難預期,在中國各大城市,以青年為主體的集體狂歡又將上演。一些城市也提前發布出行安全提示,不少學校也禁止學生參與狂歡。對西方人來說,圣誕節意味著宗教、歷史與傳統。他們的圣誕夜和我國的大年夜一樣,是合家團聚的時候。不過,中國的圣誕節,廣場喧囂、情人約會、K歌喝酒、逛街購物血拼、商家炒作,成為經典主題。面對這種傳統節日受冷落、西洋節日受熱捧的現象,一些學者憂心忡忡,甚至貼上西方文化滲透或國人數典忘祖的標簽,對其口誅筆伐。日前,湖南岳陽籍作家張一一就發表《強烈呼吁把“圣誕節”趕出中國》文章,稱當代年輕人不應盲目地跟風隨俗、崇洋媚外,而應當自尊自愛、充分重視中華民族自己的傳統節日。個人認為,重視自己的傳統節日無可厚非,但如果對洋節“趕盡殺絕”亦大可不必,還是應該取其糟粕、學其精華。對于圣誕節這個“洋和尚”,現今呈現在公眾面前的無非就是“狂歡”,沒有思想內涵,而只是學到了怎么娛樂,是一個越來越具有中國特色的改良版。年輕人把此當作交往聚會的好理由,商家把此當作牟利營銷的新平臺,兩者一拍即合,引爆“圣誕狂熱”。不僅如此,面對商家愈來愈火爆的圣誕促銷,面對年輕人愈加青睞的圣誕情節,我們需要的不是壓制而是引導。一方面,充分挖掘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提振文化自信,過好自己的“中國節”;另一方面,也要以一種更加開放包容的心態去看待洋節,引導年輕人購物有度、狂歡有度,更多的是學習,圣誕節的宗教、歷史與傳統意義,合家團聚。讓自己在中式圣誕節里“玩”出自己的特色和風采。

3、余秋雨

只要歷史不阻斷,時間不倒退,一切都會衰老。老就老了吧,安詳地交給世界一副慈祥美。假飾天真是最殘酷的自我糟踐。沒有皺紋的祖母是可怕的,沒有白發的老者是讓人遺憾的。沒有廢墟的人生太累了,沒有廢墟的大地太擠了,掩蓋廢墟的舉動太偽詐了。

還歷史以真實,還生命以過程。

——這就是人類的大文明。

【媒體評語】余秋雨以歷史文化散文而名世。他憑借自己豐厚的文史知識功底,優美的文辭,引領讀者泛舟于千年文明長河之中。首部散文集《文化苦旅》依仗著作者淵博的文學和史學功底,豐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藝術表現力所寫下的這些文章,不但揭示了中國文化巨大的內涵,而且也為當代散文領域提供了嶄新的范例。(騰訊娛樂評)余秋雨的藝術理論著作,也備受學術界重視和尊崇。從收受深圳豪華別墅事件、“首富”事件、青歌賽是非、“故居門”、“大師”事件、“含淚”事件、“私通”事件到“捐款門”,余秋雨一直是公眾關注的焦點,一直處于輿論的漩渦。(新華網評)余秋雨的一系列“文化散文”中,始終貫徹著一個鮮明的主題:對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問。一個民族的歷史,是這個民族共同的精神財富,是這個民族的民族特性中正面因素和負面因素糾結而成的“沉淀物”。(人民網評)

4、靜坐寒窗苦守,動輒行者無疆。他是長江邊的艄公,溯流而上行一段苦旅;他上高山下的愚叟,舞起雙臂鏟除文化的劣根;他是高明的外科醫生,剜除傳統中的千年病灶。九萬六千平方公里,滿滿的是他探求文化根源的腳印。游歷歐洲十國,不變的是他永無止境的文化反思。千萬里溯源之路,十余載文化苦旅。秦漢烽煙、魏晉霜雪,在他的筆下再生;唐詩平仄,宋詞韻律,在他的手里跳動。靜看歷史千層浪,最是智慧余秋雨。“不臨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淵,不知地之厚也。”他一直在行走,走遍中國,又走向海外。為深刻理解中華文化,他追根溯源;為全面剖析傳統思想,他游歷世界。他結束了中華文化盲目自信的歷史,他為國人打開了真正的開放之門。

5、【作文運用】

我眼中的余秋雨——作為我們的生命基座,中華文明也傷痕累累,卻如何避免了整體性的崩坍?這種避免付出了多大的代價?哪些代價是正面的,哪些是負面的?過去的避免能否擔保今后?——余秋雨余秋雨對中國文化是愛的,甚至這“愛”前的形容詞是我所不敢貿然添加的。他總是用內疚的口吻細細地來詮釋自己的愛,小心翼翼地流露自己的恨。他對文化的重現表現出欣喜若狂的態度,他對文化的沉寂表達過沉重的悲傷。 我們不得不欽佩他的“外人”的立場。因為對事對人的評價,置身其中又能自拔者是少之又少的,而他就是其中一個。他的文間有一股很大的氣撐著,讀過之后,才發現一個人要做出這樣的工作是何等艱辛。它讓你感到自己仿佛一個跳出三界躍出五行之人,再回過頭來看凡事,一目了然,沒有任何的模糊,清晰透明,讓人沉醉之中又保持著一份獨特的清醒,以辨是非。他又會以一種善良的心態告訴人們,自己剝光顯露的思想,像久釀的麥酒,有著濃濃的無窮回味。

《文化苦旅》是他對中國文化的態度,虔誠而矜持,它也是所有文人和文化考究人思想的一種文字凝聚?!兜朗克分校何液煤?足以讓所有讀者為之振奮而隨之吶喊呼應。郁達夫說過:“沒有偉大的人物出現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命之群,有了偉大的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換言之:沒有燦爛文化相伴的民族,是世界上最愚昧的生命之群,有了燦爛文化相伴而不知研究、珍惜、保護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有了余秋雨對文化孜孜不倦地愛,我們可以驕傲地說,我們不是愚昧的生物之群,也不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肚暌粐@》是他的又一部力作。就像他在自序中說的那樣:路段荒草迷離、戰壕密布、盜匪出沒。吉普車的車輪緊貼著地面一公里一公里地碾過去,完全不知道下一公里會遇到什么,所知道的只是一串串真實的恐怖故事。他把生死置于身外,同鳳凰電視臺的主持人及工作人員遠涉伊拉克、伊朗、希臘等十多個國家之后,沉重的心伴著沉重的筆出爐了這部沉甸甸的文集,有血有淚。里面有面臨死亡所發出的挑釁,這還不是我們引以為豪的,因為它的真正價值已經超出了我們生命的價值,他覺得值得。他沒有退縮,更沒有后悔,亦沒有任何怨言。他用動情的筆觸勾勒出許許多多幅名畫家都無法描繪的畫面,他用寬廣的胸懷包容別人因妒忌而對他的攻擊。做完這一切之后,他的心情是如波濤般澎湃的,但是,他累了。 在文壇上,他是一個很有爭議的人。但是,從他今天對文壇的影響來說,他勝利了。雖然,謾罵聲甚至咒罵聲不絕于耳,但是,我始終相信令人徹骨折服的人必定會引起爭議的。我對余秋雨是愛的。愛他的大氣,愛他的難以言表的沉穩,愛他留給國人的文化遺產的大仁。同時,我又感到很幸福,因為他給了我一個為文字作祭奠的理由?!督栉乙簧分?,他真的封筆了,而我也要收筆了,我要好好想想誰能借給他這樣一生,又有誰借的起呢?

6、余秋雨

(二)“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行,何由考之?冥昭瞢闇,誰能極之?”總是忘不了第一詩人屈原在渾濁天地之初吶喊而出的《天問》。 文化,那是中華民族古老而不竭的智慧在廣袤的中中華大地上吸日月之華,集博大精深,而后凝固成的精華。當它凝固并準備滴落的一瞬間,它希望砸中的是一個有擔當,有思想的人,而這個人恰恰是他——- 他是誰?他是長江邊的艄公,他是溯流而上人類文化的旅者。他冒著生命危險,穿越人類文明曾經輝煌的故地。道士塔,莫高窟,沙漠。所到之處,他奮筆疾書,無不欣喜的寫道:“這里正是人類文明的奠基之處。”;他滿懷向往,帶著考究,以學者的姿態走遍歐洲大大小小的濕漉漉的街道,無限感慨的說:“這里有多少處曾是茫?;脑?”尤其到達羅馬,這座聞名遐邇的城市之都,他這樣寫道:“羅馬的偉大,在于每一項建筑都有意氣昂揚的姿態,每一種和諧都使時間和空間對視。”是的,歐洲十國,文化千載,都在和他對視,都在引發他對自己本土文化的深思。他是誰?為何千里而來,無限感慨而去? 他是誰?他是高明的外科醫生,剜除千年傳統文化的病瘤,他梳理中國文脈,為著文化的宏大構架不會崩塌。“最不符合邏輯的地方,一定藏著最深刻的邏輯。”他在《圍啄的雞群》中以“伽利略”遭文化小人圍攻的現象,直刺心冷麻木的中國看客,徑挖民族的劣根。“一個赤字方能繼續探索藝術的意義。”帶著沉重的命題,他走過眾多的國家。路上風景一直在變,不變的詩他永無止境的,對上下五千年文化的反思。故他自名為“文化苦旅”。他是誰?為何悄然而來。留下厚厚文字而去?他是誰?靜坐寒窗苦寫,動輒行者無疆。 “君子不器”“君子中庸”他寫了如此多的君子之道,警示那么多人放下心頭包袱,做一個“有體溫,有彈性,不極端,不作態的平常人。”而這恰恰是中國文化的核心。 他是誰?一頭挑著中國千年文化,一頭挑著世界萬年的文明的虔誠的行者。 秦漢烽煙,魏晉霜雪,在他筆下再生;唐詩平仄,宋詞韻律,在他手里跳動。他一直在行走,走遍中國,又走向海外。國人眼里的,滿滿的都是他探求文化的腳印! 心有所系,他心里揣著的是中國千年文化的康健與延續! 余秋雨!一個響當當的名字,當代文化的引領者!他用那份心有所系成就了自己的文風,讓我們走近他,走進他的作品,接受文化的滋養。

7、低俗風盡吹,我們如何自潔?2014年10月15日,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強調,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不要沾染了銅臭。這可說是給低俗文藝的當頭棒喝。一個終日審丑的民族,注定是一個低俗的民族,經濟物質再豐富,也仍是低能兒。而低俗文藝作品,的確在當下中國泛濫。低俗的東西一旦形成氣候,就會反過來更劇烈地影響受眾,讓久居鮑魚之肆而不問其臭;受眾的審美能力下降,又會迫不及待地需求低俗的作品。這是一個可怕的惡性循環。

8、“賈玲‘惡搞’花木蘭,低俗還是幽默?”素材多維解讀2015年6月27日,喜劇演員賈玲在東方衛視《歡樂喜劇人》節目《木蘭從軍》小品中,身穿古裝、嘴啃燒雞走上舞臺,將巾幗英雄花木蘭“惡搞”成貪吃、不孝、胸無大志的傻大姐形象,因貪生怕死而不敢奔赴前線,被父親騙去從軍。節目播出后,立即引起不少網友和觀眾的不滿。中國木蘭文化研究中心隨后發公開信,認為花木蘭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一個縮影,節目中將她惡搞成貪婪自私的傻大姐形象,嚴重傷害了木蘭家鄉人民甚至全國人民的感情,嚴重違背了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要求賈玲和劇組公開道歉。隨后,就“賈玲該不該道歉”一事,網友掀起輿論狂潮,7月18日,賈玲發表《辜負大家,對不起!》的長篇微博致歉,表示“花木蘭是受人尊敬的巾幗英雄”,顯然拿她來演繹成一個喜劇作品是不合時宜的。”同時,節目組官方微博也發表聲明,決定暫時停播當晚的《歡樂喜劇人》節目,待改進提升節目質量后再播出。值得玩味的是,“嚴重傷害了木蘭家鄉人民甚至全國人民感情”的賈玲,卻在這之后得到了大部分網友的支持,他們甚至發起了“賈玲保衛戰”,吐槽木蘭文化研究中心“小題大做”“借機炒作自己”,反對賈玲道歉。(多維解讀)角度一: 惡搞有度,應抵制低俗惡搞。當前的綜藝節目為了迎合觀眾的口味,對傳統文化進行重新解構,這從商業角度來看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惡搞應該有個度,這個度是衡量娛樂化節目的標桿。是惡搞還是糟蹋,節目制作者要把握好這個度。對自然和歷史的敬畏是民族存在的根本,一旦這種文化傳承基因消失了,整個民族尊嚴就會受到威脅。角度二:以事實為基礎,“上綱上線”要不得。一些網友發起“賈玲保衛戰”,反對道歉,是因為文化藝術不能只發出一種聲音,百花齊放就有些“不合時宜”,即使有時會“有違公德審美習慣”。而大部分網友持反對態度,恐怕就與木蘭文化研究中心的所為有關了,讓大家反感的,并非“花木蘭能不能被惡搞”這件事,而是這種先亂扣帽子,后咄咄逼人的態度。在一個多元化的社會,在一個人人可以發聲的時代,這種態度所體現的狹隘、蠻霸和自大,與開放的網絡環境格格不入。角度三:接受多元化,也是維護傳統的一種方式?;仡欀袊鴼v史,傳統被破壞殆盡的時刻,恰好是個人經濟、言論的權利空間消失殆盡的時刻。從這個意義上看,維護惡搞的權利,才是真正能夠長久地維護傳統的方法。而那些通過打壓個人來維護傳統的方式,往小了說,是尋找一種存在感,追求利益;往大了說,維護的是偽傳統,會阻礙我們的文化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9、人與人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的和諧、美滿:貴和尚美。貴和尚美作為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在傳統節日中常有流露,傳統節日是人們期盼和諧思想的具體體現。如:通過團拜、探親等儀式活動密切了與周圍人的關系;通過節日化裝的巡游、節日鑼鼓的敲打、節日競賽的開展,釋放內心的情感、期望,加強村落社區成員之間的情感依賴和精神交流,從而使這里的人際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秩序更加安定。節日也調節了民族與民族之間的關系。一方面,通過節日,一個民族可以用和平的方式向其他民族展示自己的強大,弘揚本民族精神;另一方面,不同民族的人聚在一起慶祝節日,能增進民族認同和文化認同。

10、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天人合一。中國傳統節日根植于中國古代的農業社會文明。幾乎每個節日都是一個節氣,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農業生產實踐中總結大自然的運行規律而逐漸產生的。在節日的選擇上體現了人順應自然的理念,讓民眾依照自然節奏、適應氣候周期的規律進行農業生產,而對節日的慶祝體現了人們祈盼農業生產的風調雨順。這一點很好地闡釋了中國傳統節日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另外,在節日中,人們非常注重人與自然的親近。如:在春天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在清明踏青娛樂,端午節劃船競賽,中秋節仰望天空中的明月等等。這些節日活動都可以讓人們親近大自然,感覺到“天人合一”的氛圍,使人們更加注重自身與大自然的和諧。

11、中國傳統節日還具有協調人際、增強成員凝聚力的道德功能。傳統節日中包含著各種禮儀、儀式,這些禮儀、儀式實際上是一種道德約束。而這些約束又會體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成為人們生活中倫理道德的一部分。所有的人都要遵循此種倫理關系,遵守其內含的道德要求。

12、從2008年開始,我國的公休假進行了較大調整。其中最大的亮點就是把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這三大傳統節日列為法定節假日。同時還將春節放假日期提前至除夕。在圣誕節、情人節、愚人節等洋節日日益沖擊我國的傳統節日文化之時,國家從制度層面上確立了傳統節日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具有特殊的時代意義。中國傳統節日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和文化內涵,是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的文化載體。它的重要的現實價值需要我們從全方位的角度進行挖掘和開發。中國傳統節日是傳承民族文化的有效方法。中華民族各種傳統節日均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濃郁的民族特色和多彩的風俗習慣,堪稱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鑄造“民族魂”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人們利用節日定期進行傳統的表演與傳統的教育,使傳統在民眾生活中得到延續和加強。傳統有時隱藏在生活的背后、隱藏在人們的思想深處,人們要選擇具體特殊的時間將它呈現出來。通過各種習俗活動,讓人們在耳濡目染中自覺理解、接受傳統,從而實現傳統文化的傳遞與繼承。要充分發揮傳統節日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傳統節日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毋庸置疑,傳統文化節日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是對人們特別是青少年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我國的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歷史文化沉淀,是一種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有著特定的文化內涵,洋溢著濃厚的東方文化色彩,是我國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體現,承載了豐富的民族情感。另外,傳統節日文化往往與特定的歷史人物聯系在一起,蘊含著豐富多彩的文化資源,成為對人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素材。如清明節與愛國忠臣介子推,端午節與愛國詩人屈原等等。通過這些素材,有利于民族文化精神的普及、延續和發展,有利于培養青少年的民族心理認同和自豪感。傳統節日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時機。思想政治教育學認為,越是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越應該是無聲無息的,非教條的,潛移默化的。這樣更容易讓人們接受。所以我們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性原則,講求工作的方法和藝術③。如果我們以傳統節日為契機,把思想信息寓于能給青少年帶來快樂體驗的活動之中,在節日文化中是滲透思想信念教育,就能有效地改變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多采取空洞的說教而容易引起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局面,取得較好的教育效果。青少年是一個思想活躍、易于接受新事物的群體。由于受各種思潮和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導致青少年道德品質退化、理想信念淡化,所以抓住傳統節日這一有利時機對青少年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很有必要。傳統節日有利于對青少年進行親情倫理教育。隨著當今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和人們生活壓力的增大,家人的相互交流減少,父母與子女間的代溝以及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存在往往導致情感上的隔閡甚至家庭矛盾的出現。也有很多獨生子女由于習慣父母的溺愛而只知索取不知回報,漠視父母的感情付出。中國傳統文化重視人情倫理,重視家庭關系,傳統節日生活中的人倫傳統是其中的核心傳統。在傳統節日中,幾乎每個節日都有回歸家庭的主題。傳統節日為家庭成員提供了周期性團聚和交流情感的的機會,家庭內部關系的和諧在節日習俗中得到特別的強調。因此,充分利用傳統節日文化資源讓青少年感受家庭中的親情,體驗并珍惜幸福的家庭生活十分必要。傳統節日有利于對青少年進行和諧人際關系教育。我們都知道,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個人生存和發展必不可少的條件。和諧融洽的交往氛圍有利于青少年提升道德水平,增強適應社會的能力,促進身心健康發展。而節日正好提供了各種人際關系顯露的平臺。以傳統節日為依托,通過節日活動引導青少年學會關愛他人、了解社會,學會正確處理與老師、同學以及社會上的各種人之間的關系,是一種可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所以我們又可以把傳統節日作為青少年構建和諧關系的紐帶。傳統節日文化的發展能夠增強民族凝聚力,有利于促進社會的安定團結、維護祖國的統一。

13、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王安石

1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15、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16、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清明>>

17、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唐.王灣《次北固山下》

18、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19、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宋.辛棄疾《青玉案》 20、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椗?--唐.杜牧《秋夕》

21、余秋雨在德國租房被拒的啟示。余秋雨在寫《追尋德國》那篇文章的時候,為了解德國、體驗生活。他找了一處出租房子,房東是一位德國老人,和藹可親。房子在五樓,樓道一塵不染,垃圾不用送到下面,放在門口就有清潔工定時取走。余秋雨感覺挺好,就想和老人簽長期租房合約。老人笑了笑說;“不,年輕人,你還沒有住,不會知道好壞,所以應該先簽試住合約,有了切身體驗,再定下一步是否長住。”余一聽有道理,最后和老人簽了5天的合約。第5天到了,余秋雨想和老人談長租的時候,發生了一點意外,他不小心打碎了一個玻璃杯。他很緊張,可是當他打電話告訴老人的時候,老人說:“不要緊,你又不是故意的,這個玻璃杯很便宜,明天我再拿來一個。”余秋雨很高興,告訴老人想簽長期合約。余秋雨隨后把碎玻璃和其它垃圾掃入垃圾袋,放在了外面。過了不久,老人來了,進屋之后,沒等余秋雨說話,老人問;“那玻璃杯碎片呢?”余秋雨趕緊說:“我打掃完放在門外了。”老人一聽連忙出去,打開垃圾袋看完之后,臉色陰沉地進了屋,對余秋雨說,不再租給他房子。余秋雨感覺不可思議,就問:“是不是因為我打碎你最喜愛的玻璃杯,惹你不高興了?”老人搖了搖手說:“不是,是因為你心中沒有別人”。老人拿了一支筆和一個垃圾袋,同時帶上笤帚和鑷子,來到外面,把余秋雨裝好的垃圾倒出來,重新分類。老人挑得非常仔細,過了不久,把所有的玻璃碎片裝入一個垃圾袋里,在上面用筆寫上:“里面是玻璃碎片,危險!”然后把其它垃圾裝入另一個垃圾袋里,寫上“安全”。余秋雨在旁邊看著,從頭到尾除了敬佩,他不知道說什么。此后若干年,余秋雨不斷提起這件往事,每次都是感嘆連連,“我們心里有別人嗎?”德國老人的行為,確實讓人敬仰!中華民族素以和善著稱。“上半夜為自己想、下半夜為別人想”,這是國人為人處世的行為準則。然而,在市場經濟中,我們一些人這種思想早已拋到了九霄云外。他們見利忘義、損人利己,一切向錢看,“心中只有自己唯獨沒有他人。”對照德國老人,他們又是何等的遜色„„

22、弘一法師說得好:“臨事先替別人想,論人先將自己想。”“人間勢與福,有始多無終。”人在世時多做好事、寬以待人,遺愛人間,必為后人所懷念。有個僧人走在漆黑的路上,因為路太黑,被行人撞了幾下。他看見有人提著燈籠走過來,旁邊有人說:“這個瞎子真奇怪,明明看不見,卻每天晚上提著燈籠。”僧人被那個人的話吸引了,等那個打燈籠的人走過來的時候,便上前問道:“你真的是盲人嗎?”那個人說:“是的,我從生下來就沒見到過一絲光亮,對我來說白天和黑夜是一樣的。”僧人迷惑啦,問道:“既然這樣,你為什么要打燈籠呢?是為了迷惑別人,不讓別人說你是盲人嗎?”盲人回答:“不是的,我聽別人說,每到晚上,人們都變成了和我一樣的人,因為夜晚沒有燈光,所以我就晚上打著燈籠出來。”僧人感嘆道:“你的心地多好呀!原來你是為了別人啊!”盲人回答道:“不盡然,我為的也是自己。”僧人更迷惑了,問道:“為什么呢?”盲人答道:“你剛才過來有沒有被人碰撞啊?”僧人說:“有呀,就在剛才,我被兩個人不小心撞倒了。”盲人說:“我是盲人,什么也看不見,但我從來沒有被人碰撞到。因為我的燈籠會既為別人照了亮,也讓別人看到了我,這樣他們就不會因為看不見而撞到我了。”在一般人看來,盲人點燈是一種愚蠢的行為。但智者卻偏偏是那個點燈的“盲人”。在漆黑的夜點一盞燈,不僅是為照亮別人,也是為照亮自己。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助人者善自助。一事當前,做到“心中有別人”,是一種操守、一種品位、一種境界;今天,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我們多么需要這種精神啊!

23、每有患急,先人后己。——陳壽《三國志·蜀志》

24、好事須相讓,惡事莫相推。——王梵志《全唐詩補逸》

25、謊言像一朵盛開的鮮花,外表美麗,生命短暫。

26、最好的滿足就是給別人以滿足。——拉布

27、你要記住,永遠要愉快地多給別人,少從別人那里拿取。——高爾基

28、如果你想快樂一小時,打個盹;如果你想快樂一天,去釣魚;如果你想快樂一年,繼承一筆財產;如果你想快樂一生,幫助別人。

29、當你學會了,嘗試去教人;當你獲得了,嘗試去給予。 30、君子貴人賤己,先人而后己。——《禮記·訪記》

31、人家幫我,永志不忘;我幫人家,莫記心上。——華羅庚

32、不妄求,則心安,不妄做,則身安。

33、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 ——《管子•牧民》

34、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

35、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36、茍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37、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38、烈士之愛國也如家.——葛洪《抱樸子•外篇•廣譬》烈士:有抱負.有作為的人.

39、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40、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41、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42、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43、精忠報國.——《宋史•岳飛列傳》

44、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于今日》

45、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46、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論語•里仁》

4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秦伯》

48、志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49、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50、志當存高遠.——諸葛亮《誡外生書》

51、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

52、有志者事竟成.——《后漢書•耿弇列傳》

53、志小則易足,易足則無由進.——張載《經學理窟•學大原下》

54、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晁錯論》

55、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石成金《傳家寶•俗諺牧民》

56、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57、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子罕》

58、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論語•衛靈公》

59、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論語•微子》

60、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6

1、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

6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司馬遷《報任安書》 6

3、不為窮變節,不為賤易志.——桓寬《鹽鐵論•地廣》 6

4、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齊書•元景安列傳》 6

5、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李世民《賜蕭瑀》 6

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 6

7、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氣歌》 6

8、名節重泰山,利欲輕鴻毛.——于謙《無題》

69、粉身碎骨渾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間.——于謙《石灰吟》 70、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7

1、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鄭燮(xiè)《題畫•竹石》 7

2、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象》 7

3、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第三十三章 7

4、不怨天,不尤人.——《論語•憲問》

75、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孟子•告子下》

76、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孟子•告子下》

77、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7

8、以修身自強,則名配堯禹.——《荀子•修身》 7

9、能勝強敵者,先自勝者也.——《商君書•畫策》

80、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8

1、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 8

2、眼前多少難甘事,自古男兒當自強.——李咸用《送人》 8

3、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李清照《烏江》 8

4、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朱熹《答鞏仲至》

85、修辭立其誠.——《周易•乾•文言》言語應該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 8

6、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魚父》 8

7、失信不立.——《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88、輕諾必寡信.——《老子》第63章 輕易向別人承諾的人一定很少講信用. 8

9、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 ——《論語•學而》 90、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91、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論語•為政》可:可以立身處世. 9

2、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 9

3、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果:果斷 9

4、一諾千金.——《史記•季布欒布列傳》

95、記己有恥.——《論語•子路》用羞恥之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9

6、無羞惡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孫丑上》

97、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離婁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為,別人才會侮辱他. 9

8、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孟子•盡心上》:不知羞恥的那種羞恥,才真的是不知羞恥啊! 9

9、知恥近乎勇.——《禮記•中庸》

100、人必其自愛也,而后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諸.——楊雄《法言•君子》 10

1、人有恥,則能有所不為.——朱熹《朱子語類》倦十三 10

2、五刑不如一恥.——呂坤《呻吟語•治道》

10

3、士皆知有恥,則國家永無恥矣.——龔自珍《明良論二》

10

4、矢志愛國。愛國是中華民族最根深久遠的傳統美德。是否愛國是中國人道德體系中衡量一個人一生的最根本的標準。每個人的一生可能有很多缺點錯誤,但不能不愛國,不愛國就失去了做人的起碼資格。愛國之心不僅體現在祖國困難當頭之際,也不僅體現在血與火的征戰中,而更多體現在祖國的發展建設中。作為高中生要培養愛國精神,樹立報國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應該成為當代中學生發自內心的吶喊,有這一強大的動力,你就不會光是埋怨自己笨而學不懂;就不會只是恨自己基礎差而學不好;也不會因自己聰明而淺嘗輒止;更不會因自己稍有進步而驕傲自滿。高中生只要有為祖國爭光而拼博進取的報國之志,就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個人的潛能,成為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10

5、立志勤學。立志勤學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歷代受到共同推崇的美德。“志不強則智不達”、“業精于勤”、“凡事勤則成懶則敗”、“勤能補拙”、“學問勤中來”、“業崇惟志、業廣惟勤”等等古代名言都說明立志勤奮是一切成功的階梯。正處在學習知識階段的中學生,立志和勤學是相輔相成的。有遠大的志向抱負,能為勤學苦讀提供強大的動力;勤學苦讀,能為實現自己遠大志向抱負提供知識基礎。失去志向抱負,學習的勤奮刻苦難以持久;離開勤奮學習,志向抱負只是美麗的泡影。今天勤奮苦讀不必再像前人那樣“囊螢照讀”、“鑿壁借光”,也用不著再像古人以蒲草為紙、畫灰練字,但勤學立志的傳統美德決不能丟。條件優越,但如果放松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很容易消蝕意志、流于懈怠。所以中學生一定要用勤學立志的傳統美德激勵自己,奮發蹈碩,刻苦磨練,待之以恒。以堅韌不拔的意志和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毅力去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考上理想大學,擔負起報效祖國的重任。

10

6、謙虛禮讓。謙虛禮讓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崇尚奉行的美德,它反映著一個人的素養和品質,也體現一個人的內在美和內在力量。古人說:“滿招損,謙受益”,“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虛己者進德之基”(謙虛是道德修養取得成效的基礎),“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等等。這些格言說明謙虛是自我修養努力求學的動力,禮貌是健全人格所應具備的品質。今天,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更強調競爭精神,鼓勵強者,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排除謙虛禮讓。事實上、競爭不僅是經濟實力的競爭,也是人的素質的競爭、道德品質的競爭。驕傲自滿、盛氣凌人、舉止粗野的人,雖然也會取得一時一事的成功,但在競爭中同樣難以站得住腳,即使一時得志,但終歸難于持久。所以作為一個中學生特別是高中生,從現在開始就應注重謙虛禮讓。謙虛,表現在對待學習知識技能的態度上,就是永不自滿,不斷追求,不恥下問;表現在對待同學的態度上,就是不高傲輕慢,不論家庭貧富。成績優差,平等對待。以禮相處。禮讓表現在與同學交往上則是文質彬彬。和顏悅色、平心靜氣、說話有分寸、有禮節,克已讓人,寬容待人。能做到以上各點,你就一定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獲得學習的成功,取得做人的成功。 10

7、崇尚節儉。中華民族歷來崇尚儉樸、反對奢侈,把節儉看成是道德的全面體現和根本。古人說:“儉則約,約則百善俱興;侈則肆,肆則百惡俱縱。”“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約,而敗于奢靡。”這些名句都說明一個道理:“節約是一種能治國、治家、修身的美德,浪費奢侈是敗國、敗家、毀身的禍胎。”目前不論是經濟高度發達的西方國家,還是處于貧困狀態的發展中國家,都把節約作為一種美德發揚光大。聯合國還為世界專門設立一個勤儉日——每年的10月31日。如果說古人倡儉為的是守節保身、慮的是得失禍福,那么今天的學揚勤儉節約傳統有更崇高的目的。首先我們國家還有困難,需大家分憂解難,故要勤儉節約;其次儉樸的生活是錘煉意志的爐火,是磨頓節操的硯石,它促你自立,助你成熟。今天發揚勤儉節約傳統美德,并不是要求同學們像過去那樣吃糠咽菜、穿補丁衣,而是要同學們從國情和個人家庭條件出發,實事求是地適度消費,從每一個人節約一分錢、一粒糧、一度電、一滴水做起,即便家庭條件再優越,也不能成為學校的“大款”。學生中的“貴族”。當然真正做到節儉并不容易,“顧人之常情,由儉人奢易,由奢入儉難。”同學們從一時一事做到節儉并不困難,但長期保持節儉習慣,特別是生活條件變化越之后仍能保持節儉習慣,則需要有充分的自覺性和頑強的毅力,需要不斷批項自警。

10

8、慎獨律己。這是我國傳統美德中一切美好行為的基礎。“慎獨”出自古代典籍《禮記》中,“莫見乎隱,莫見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意思是說最隱蔽的東西最能看出人的品質,最微小的東西最能顯示人的靈魂。所以有道德的人在獨自一人時,總是小心謹慎地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古人教人修養品德時,都從慎獨功夫做起,既看到它在人的行為中的重要性,又看到它的難處。因為許多人平時能遵守一定的道德準則,往往是由于某些外在因素制約,如紀律約束、別人的監督、害怕受到懲罰等。在別人看不見、聽不到的情況下能做到慎獨律己的確是一個艱苦自我修養過程。所以從學生時代就要自覺進行這一修養的磨練,時時在意,處處留心,在每件小事上一點一滴地約束自己的言行。做到獨處時仍然行為端正,遵紀守法,遵守公德,嚴于律己。只要堅持不懈進行慎獨律已自我修養,必將促進自己人格的高大和完美。

10

9、屠呦呦

傳承中醫學文化。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開創性地從中草藥中分離出青蒿素應用于瘧疾治療而獲得當年的諾貝爾醫學獎。這是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首次獲得諾貝爾獎。1968年,中藥研究所開始抗瘧中藥研究,39歲的屠呦呦擔任該項目的組長。經過兩年的研究對象篩選,并受到中國古代藥典《肘后備急方》的啟發,項目組將重點放在了對青蒿的研究上。1971年,在失敗了190次之后,項目組終于通過低溫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在接下來的反復試驗中得出了青蒿素對瘧疾抑制率達到100%的結果。在沒有先進實驗設備、科研條件艱苦的情況下,屠呦呦帶領著團隊攻堅克難,面對失敗不退縮,終于勝利完成科研任務。青蒿素問世44年來,共使超過600萬人逃離瘧疾的魔掌。未來,屠呦呦希望通過研究,讓青蒿素應用于更多地方,為更多人帶來福音。

110、閻肅

傳承軍旅文化。敢問路在何方》《我愛祖國的藍天》《唱臉譜》《團結就是力量》„„這些被置于藝術殿堂寶座的藝術作品,都出自著名文學家、詞作家、劇作家閻肅之手。1950年,20歲的閻肅來到西南青年文工團,并于195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式成為一名文藝兵。自那時起,閻肅就常常跑基層,慰問廣大官兵,把官兵們的生活點滴作為自己的創作素材,很多作品都是在連隊的馬扎上完成的。為了創作歌劇《江姐》,閻肅來到重慶渣滓洞體驗生活,反銬雙手,戴上腳鐐,并坐上老虎凳來真實感受當年共產黨員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2016年2月12日與世長辭,閻肅的夫人說,昏迷期間,閻肅只有聽到自己寫的歌時才有反應,甚至會流淚。在閻肅心中,他的作品里飽含著的對兵、對民的深情,正是他內心最真實的寫照,即使昏迷,也依舊共鳴不絕。他永遠是一個兵,一個人民的優秀子弟兵。

1

1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傳統文化首先應包括思想、文字、語言,之后是六藝,也就是禮、樂、射、御、書、數,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的書法、音樂、武術、曲藝、棋類、節日、民俗等等。傳統文化是我們生活中息息相關的、融入我們生活的,我們十分享受它而不知的東西。中華傳統文化應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后語等;傳統節日(均按農歷)有:正月初一春節(農歷新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四月五日清明節、清明節前后的寒衣節、五月五日端午節、七月七日七夕節、八月十五中秋節、臘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種民俗等;包括傳統歷法在內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以及生活在中的各地區、各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1

12、“折騰”名著還是羞辱傳統文化?在足球場搭建“倒塌”的大觀園, 四位“寶玉” 輪番上場,“薛蟠”說起了上海話,奇異的服裝造型? ?大型全景舞臺劇《紅樓夢》在第九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上首演。這出號稱投資2 0 0 0 萬元人民幣的劇目, 對原著內容進行了顛覆性的改編,舞臺表演上也是標新立異。然而,如此費盡心機的“藝術創新”,引來的卻是眾多批評的聲音,再一次引發了關于改編名著的諸多爭議。近年來,重新解讀傳統經典成為一種熱潮,以至于有人寫詩批評說:“江湖代有才人出, 揚名立異爭朝夕,重拍風起遍地坑,名著新注亂失蹄。”確實如此。而且,遭劫的不只是《紅樓夢》,我國四大名著都不同程度地被顛覆被“折騰”。四大名著,不僅是我國的文化財富, 也是世界文化遺產,其中許多人物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內涵,雖然不至于說動一字就能影響名著的價值,但亂改、Q化、惡搞名著的行為,無疑是在糟蹋名著,是在丑化我國的文化經典。時下,解構名著, 顛覆正史,戲說人生,制造流行之風,令人深思。據介紹, 舞臺劇《紅樓夢》融合了話劇、舞蹈、歌曲、戲曲等多種藝術形式,該劇聚集了近3 0 位影視、戲劇、歌舞明星,演員陣容堪稱不凡。然而,由于這樣的《紅樓夢》與曹雪芹的《紅樓夢》相去甚遠,與觀眾心目中的《紅樓夢》相去甚遠, 觀眾根本不買賬——“那衣服好像布袋戲啊!”“簡直是自娛自樂的惡搞啊!”以至于演出開場時上座率為七成,到曲終入散時,只剩兩三成了。(多維品讀):1.我們要尊重傳統,宏揚傳統。文學名著是我國古典文化的精華,我們要尊重它們,宏揚其特有價值。任意顛覆名著、折騰名著、惡搞名著更是不應當的。這樣不僅嚴重損害了“四大名著”的形象,也敗壞了名著在青少年心中的形象。對待名著,我們要像六小齡童所說的那樣:“名著可以改編,但是要有底線,不能瞎改。”2.惡搞不得人心,觀眾自有評論。隨意“創新” “惡搞”的大型全景舞臺劇《紅樓夢》到底是不得人心,“以至于演出開場時的上座率為七成,到曲終人散時,只剩兩三成了”。3.我們要力克浮躁,放遠眼光。目前之所以會出現這種任意顛覆名著、折騰名著、惡搞名著的做法,與一些人受錢的操縱, 目光短淺有極大的關系。文藝界和出版界都要力克浮躁,將目光放得更長遠些,把經典名著看做撫育我們成長的精神食糧,不要為眼前的利益所誘惑,把改編名著僅僅當成純娛樂、純商業的行為。文學界和出版界應該守土有責,多一份歷史責任感,多一份文化擔當,做個無愧于歷史、無愧于良知的守望者,弘揚傳統文化,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1

13、2014年9月9日,習近平在視察北京師范大學時說:“我很不贊成把古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腦子里,使之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據報道,2014年9月上海市中小學開學時,拿到一年級上學期語文課本的家長和老師驚訝地發現,語文課本比原來薄了很多,不僅刪掉了舊版本中的8首古詩,7個單元45篇課文也縮減為6個單元40篇課文,篇幅總量減少了30%,識字量和寫字量分別比原來減少了16%和45%.據介紹,舞臺劇《紅樓夢》融合話劇、舞蹈、歌曲、戲曲等多種藝術形式,該劇聚集了近30位影視、戲劇、歌舞明星扮演主角,演員陣容堪稱不凡。然而,由于這樣的《紅樓夢》與曹雪芹的《紅樓夢》相去甚遠,與觀眾心目中的《紅樓夢》相去甚遠,觀眾根本不買賬—“那衣服好像布袋戲啊!”“簡直是自娛自樂的惡搞啊!”以至于演出開場時的七成上座率,到曲終人散時,只有兩三成觀眾。 1

14、鹿乳奉親:周郯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雙眼疾,思食鹿乳。郯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親。獵者見而欲射之。郯子具以情告,乃免。詩曰:親老思鹿乳,身掛褐毛皮。若不高聲語,山中帶箭歸。周郯子,品性至孝。剡子父母年老,且雙目都患有眼疾。父母需要鹿的乳汁洗眼,郯子就披上鹿皮,前往深山里去,偽裝在群鹿中間,于是取鹿乳來供養雙親。打獵者看見他,以為是鹿而欲射之。剡子便將實情告訴他,才得幸免。有詩說:父母親老人想吃鹿乳,剡子身披鹿皮想混入鹿群取鹿乳。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只麂(jǐ)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1

15、退避三舍:誠實守信是一種品德,屬于道德修養的范疇??鬃诱f“:言人而無信,其余終無可”。他認為恪守信用是一個人最基本、最起碼的品德和生活的準則,如果連這點都做不到,其他的品德就更成問題了。我們的古人在誠信的各個方面給我們留下了許多佳話,是一筆彌足珍貴的道德遺產,對于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教育具有借鑒意義。矛盾紛爭講誠信,踐諾前言退三舍。晉國公子重耳流亡至楚國,楚成王以正式的諸侯之禮盛情接待,對重耳說:“以后公子一旦回到晉國,不知用什么來答謝寡人?”重耳回答說:“美女寶玉,君王已經有了,至于羽毛皮革玉帛,貴國多得很。假如我能托君王庇護,回到晉國繼位,晉楚兩國倘兵戎相見,交戰時我將下令晉軍后退三舍(一舍為30里),以此報答君王今日的恩惠。”后來重耳回到晉取得了君位,當晉楚發生沖突時,晉軍果然后退了90里,兌現了當初的諾言。

1

16、在現代人的生活中,端午節只是為了吃一次粽子,中秋節似乎只是為了吃一塊月餅,春節似乎只是一個長長的假期,濃濃的傳統文化氛圍已蕩然無存了,有誰會去關注曾經屈原留給我們的感動,有誰會在房前插一枝艾草,喝一碗雄黃酒;中秋時節有有誰去關注那輪孤獨的圓月,似乎月亮的光輝都被明亮的煙火奪走;春節期間,有能有多少人記得許多美好的習俗,而現在本是祝福與希望象征的"壓歲錢"卻被有濃厚金錢味"紅包"取代,許許多多人都說:過年沒年味了。這些都是我們十分重要的傳統文化節日,它們現在都沒人冷落成這個樣子,其他傳統文化的處境更是不堪設想。唉!我聽見傳統文化在哭泣,這哭泣聲中有失望,有無奈,還有的是對我們的期望。當聽到韓國人成功的將端午節申請他們的文化遺產時,我想每一個中國人都震驚了,在震驚的同時,我們感到更多的是疑惑,好好的端午節,我們的傳統節日,怎么就成了他邦異族文化遺產?我們于是開始反思,我們何時認真的對待過傳統文化,只有在別人將我們的文化遺產搶走,我們正在失去的時候,我們還猛然的省悟,自己做的真的是不夠呢!面對這愈來愈多的傳統文化消失的現象,我們想到了保護,正如最近才頒發的新的節假日條例,將清明,端午貨物中秋等傳統節日列入其中,以后,在這些節日里就會有一天的假期,我只希望保護能起到效果,而不是傳統節日變成了純粹的假期。在我看來,保護不是挽救我們傳統文化的根本辦法,而更在于發展。在于人們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只有發展了才更有生命力,只有發展了才能長久不衰。但是發展是合理的發展,如果是盲目的隨心所欲的發展我們的傳統文化,我想著只能加速他的滅亡!傳統文化不會因為個人的保護和發展而繁榮,他需要的是大家的力量,是社會的力量,眾人的保護和發展才能給傳統文化注入更多的生命力!多么希望傳統文化不會再哭泣,而是在于現代文化的碰撞中微笑前進!真的希望在端午節的時候,我們能再一次聆聽屈原的心聲,感受精神的力量,傳承美好古老的又在發展的習俗!真的希望中秋時分,家人團聚,天下共賞一輪圓月,體味濃濃的親情!真的希望過年的時候,鑼鼓敲起來,人們動起來真正感受除舊迎新的喜悅„„

1

17、昆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單,共有19個申報項目入選,其中包括中國的昆曲藝術,中國成為首次獲此殊榮的19個國家之一。發源于江蘇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的昆曲(分南曲和北曲)被稱為“百戲之祖,百戲之師”,許多地方劇種,像晉劇、蒲劇、上黨戲、湘劇、川劇、贛劇、桂劇、邕劇、越劇和廣東粵劇、閩劇、婺劇、滇劇等等,都受到過昆劇藝術多方面的哺育和滋養。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簡稱“昆腔”,是中國古老的戲曲聲腔、劇種,清代以來被稱為“昆曲”,現又被稱為“昆劇”。昆曲是中國漢族傳統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也是中國漢族傳統文化藝術,特別是戲曲藝術中的珍品,被稱為百花園中的一朵“蘭花”。昆曲早在元末明初之際(14世紀中葉)即產生于江蘇昆山(屬太倉州)一帶,它與起源于浙江的海鹽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陽腔,被稱為明代四大聲腔,同屬南戲系統。明朝中葉至清代中葉戲曲中影響最大的聲腔劇種,很多劇種都是在昆劇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有 “中國戲曲之母”的雅稱。即時,無錫昆曲社對昆曲起到了繁榮推廣的作用。昆劇是中國戲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體系的劇種,它的基礎深厚,遺產豐富,是中國漢族文化藝術高度發展的成果,在中國文學史、戲曲史、音樂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昆曲的伴奏樂器,以曲笛為主,輔以笙、簫、嗩吶、三弦、琵琶等(打擊樂俱備)。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獨特的體系、風格,它最大的特點是抒情性強、動作細膩,歌唱與舞蹈的身段結合得巧妙而和諧。在語言上,該劇種原先分南曲和北曲。南昆以蘇州白話為主,北昆以大都韻白和京白為主。

1

18、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它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而且在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獨放異采。漢字在漫長的演變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一方面起著思想交流、文化繼承等重要的社會作用, 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造型藝術。 近代經過考證,關于中國文字起源,一般認為在距今約5000、6000年左右中國黃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時期”,已經創造了文字。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繩汕仰韶村發現而得名的。近40余年,又陸續有許多發現。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字,概括起來有三大類型,即表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漢字則是典型的在表形文字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表意文字。 象形的造字方法即是把實物畫出來。不過畫圖更趨于簡單化、抽象化,成為突出實物特點的一種符號,代表一定的意義,有一定的讀音„„ 我們的漢字,從圖畫、符號到創造、定型,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隸、楷、行、草,各 種形體逐漸形成。在書寫應用漢字的過程中,逐漸產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獨一的、可以獨立門類的書法藝術。從夏商周,經過春秋戰國,到秦漢王朝,二千多年的歷史地發展也帶動了書法藝術地發展。 這個時期內各種書法體相續出現,有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簡帛朱墨手跡等,其中篆書、隸書 、草書、楷書等字體在數百種雜體的篩選淘汰中定型,書法藝術開始了有序發展。

1

19、夸父逐日:追求真理、理想信念、獻身精神等。 120、神農嘗百草:開拓創業、勇于實踐、不斷探索等。 1

21、精衛填海:矢志不渝、持之以恒、敢于奮斗等。

1

22、堯舜禪讓天下:可以論證出于公心、選賢舉能、欣然讓位等。 1

23、大禹治水:奉獻精神、公而忘私、勇于實踐等。 1

24、伯夷、叔齊不食周粟:眷戀故園、忠貞氣節等。 1

25、周文王禮遇姜子牙:禮賢下士、起用人才等。 1

26、周公吐哺:當政者心懷天下、延攬賢士等。 1

27、周成王桐葉封第:言而有信、謹言慎行等。

1

28、曹劌論戰:知彼知己,審時度勢、一鼓作氣等。

1

29、管仲、鮑叔牙之交:人的誠摯友誼、信任、彼此關懷等。 130、董狐的直筆:耿直仗義、不畏權勢、實事求是、忠于職守等。 1

31、晏子使楚:不卑不亢、聰明機智、維護人格國格等。 1

32、趙簡子與中山狼:不辨敵友、忘恩負義、以怨報德等。 1

33、勾踐臥薪嘗膽:忍辱負重、奮發圖強等。

1

34、魯班發明鋸子:類比思維、觸發靈感、造福后世等。 1

35、孫武操練女兵:嚴于律令、整軍經武效果驚人等。 1

36、西門豹治鄴:破除迷信、革故鼎新、興利除弊等。 1

37、商鞅變法:改革求新、富國強兵、動機與效果背反等。 1

38、鄒忌諷齊王納諫:進諫納諫、廣開言路、勇于接受批評等。 1

39、孫臏、龐涓斗智:氣量之寬窄、智謀之高下等。

140、孟嘗君養士:重視人才、招賢納士、一技之長皆有用等。 1

41、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突破傳統、努力學習引進等。

1

42、孟子母親擇鄰而居:正確引導子女、重視環境對人的影響等。 1

43、馮諼孟嘗君狡兔三窟:居安思危、深謀遠慮、留有后路等。 1

44、莊子談庖丁解牛:得其要道、掌握規律、應刃解難等。

1

45、李冰修都江堰:功在當代、澤及后人、科學技術的重大作用等。 1

46、扁鵲見蔡桓公:病須早治、諱疾忌醫、后患無窮等。 1

47、蘇秦懸梁刺股:立志自強、勤奮刻苦、持之以恒等。 1

48、田單以火牛陣攻燕:不屈不撓、智勇抗敵、創新開拓等。 1

49、由“提筆忘字”談漢字傳承。曾幾何時,寫一手漂亮字是很多人心向往之的一項技能。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電子產品也“飛入尋常百姓家”,越來越多的人癡迷于鍵盤鼠標,丟掉了筆桿子,逐漸形成了提筆忘字的尷尬局面。這也是諸如《漢字英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等節目取得高收視率的根本原因。這些節目的熱播,再次喚醒了人們對于漢字書寫能力的重視。也在一定程度上恰恰揭露了漢字書寫在現代快節奏生活中的低存在感。我們也應當承認電子輸入較漢字書寫具有快捷、方便、易存儲等優點。但是漢字承載了中華文明的文明和智慧,不論是方正的楷書、雋秀的小篆,還是遒勁的草書,其兼具象形和表意的特點及蘊含的思想和內涵,即便是再發達的科技也無法模擬和取代。漢字正是在國人的提筆書寫中得以傳承,文明正是在方方正正中得以張揚,在那一筆一劃中流淌著老祖先的文化血液。21世紀的今天你還記得怎么寫信嗎?一張手寫的便條、留言,遠比短信、微信、郵件更真摯感人?!墩f文解字》有云:“書者,箸也,以手執筆,著于竹帛。”當今各種智能輸入法層出不窮,在過于追求高效便捷的時候剝奪了人們在書寫漢字的過程中靜心思索的機會,文化與文明的傳承的斷層問題,才是我們真正要迫切關注的。

150、中國式圣誕節背后的思考。12月

24、25日是西方平安夜、圣誕節。不難預期,在中國各大城市,以青年為主體的集體狂歡又將上演。一些城市也提前發布出行安全提示,不少學校也禁止學生參與狂歡。對西方人來說,圣誕節意味著宗教、歷史與傳統。他們的圣誕夜和我國的大年夜一樣,是合家團聚的時候。不過,對大洋彼岸的中國人來說,這個節日在被接納多年后卻華麗的演變成了“狂歡節”,與以團聚氛圍的圣誕主旨相去甚遠。中國的圣誕節,廣場喧囂、情人約會、K歌喝酒、逛街購物血拼、商家炒作,成為經典主題。面對這種傳統節日受冷落、西洋節日受熱捧的現象,一些學者憂心忡忡,甚至貼上西方文化滲透或國人數典忘祖的標簽,對其口誅筆伐。日前,湖南岳陽籍作家張一一就發表《強烈呼吁把“圣誕節”趕出中國》文章,稱當代年輕人不應盲目地跟風隨俗、崇洋媚外,而應當自尊自愛、充分重視中華民族自己的傳統節日。個人認為,重視自己的傳統節日無可厚非,但如果對洋節“趕盡殺絕”亦大可不必,還是應該取其糟粕、學其精華。對于圣誕節這個“洋和尚”,現今呈現在公眾面前的無非就是“狂歡”,沒有思想內涵,而只是學到了怎么娛樂,是一個越來越具有中國特色的改良版。年輕人把此當作交往聚會的好理由,商家把此當作牟利營銷的新平臺,兩者一拍即合,引爆“圣誕狂熱”。不僅如此,面對商家愈來愈火爆的圣誕促銷,面對年輕人愈加青睞的圣誕情節,我們需要的不是壓制而是引導。一方面,充分挖掘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提振文化自信,過好自己的“中國節”;另一方面,也要以一種更加開放包容的心態去看待洋節,引導年輕人購物有度、狂歡有度,更多的是學習,圣誕節的宗教、歷史與傳統意義,合家團聚。讓自己在中式圣誕節里“玩”出自己的特色和風采。 1

51、何為忠孝仁義?何為信禮智勇?現在只有在臺北的大街看路牌才能見到它們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要維護的那個軼序不再回來,也切斷了我們與"忠孝仁義"的關聯。"信禮智勇"好歹還是一個各社會通用的生存哲學和基本要求。但我們嫁接了西方的價值理念在儒家的詞語外殼下,內涵不再。古人曾把道德修養視為人生的終極追求,不過,在全球化的今天,個人奮斗、快樂、自由通通比道德來得重要,現在的孩子還有很多別的事要忙。

1

52、【四書五經】 從前,作為書生15歲之前便要把四書五經爛熟于心,幾乎都是群"拜經教"他們對經典的了解,足以讓今天的古代文學博士生絕望。1912年1月19日當國民政府第一任教育總長下令"小學堂讀經一律廢止"的時候,這是一個解放思想的壯舉,作為后果,近一個世紀后,已經沒有多少人回答得出來什么是四書五經了。孩子對以《大學》、《中庸》、《論語》、《孟子》《易經》、《尚書》、《詩經》、《禮記》、《左傳》為代表的古代中國的支柱思想體系,一頭霧水?,F在,舒乙在北京創辦了一家現代私塾館,專門教授四書五經。

1

53、【任俠之氣】 何為任俠,是"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義之所當,千金散盡不后悔,情之所鐘,世俗禮法如糞土,興之所在,與君痛飲三百杯"是"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v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是荊軻、是聶政、是專諸、是李白、是一飯之恩的漂母、是救過伍子胥的漁女。不過,今天他們都在風中消散。再不見獨行萬里為曾允朋友一諾的男人,再也沒有了"拼將一生休,盡君今日歡"的女子。高曉松在他《青春無悔》的文案里這樣幽幽地寫道。 從小就被教導明哲保身,不要相信別人,何來的狂狷豪邁之氣?何來風流灑脫的風骨?從來沒有過年少輕狂,青春就是不完整的青春,讀再多的金庸古龍也不管用。

1

54、國學大師黃侃的孝順故事。國學大師黃侃,雖放浪形骸,卻奉母至孝。黃侃自幼喪父,由生母和慈母將他撫養長大。1908年,生母周氏病重,黃侃回到家照顧了六個月,母親去世后,黃侃大慟,吐血不止。當時,清政府嚴捕革命黨人,黃侃被迫逃亡日本,但思母不已,便請好友蘇曼殊畫了一幅《夢謁母墳圖》,這幅畫成為他的隨身寶物,一刻不離。對慈母田氏,黃侃也是非常孝順。他在京鄂間千里來來去去,都是侍母而行,每次奉母出行,必隨身攜帶一口棺材。這口棺材是其父黃云鶴留給慈母的,本為黃父當年準備自用的,但因棺材太小,就留給了慈母。慈母去世后,黃侃悲痛欲絕,按照古禮服喪。以后,每逢生母、慈母生日、忌日,黃侃必率全家設供祭祀,傷慟不已。適用角度: 孝道

親情

1

55、勤奮堅持——岳云鵬 2015年夏,電影《煎餅俠》炒熱了一首《五環之歌》,讓更多的人記住了“岳云鵬”三個字??墒呛孟癫]有人知道,這個連初中文憑都沒有的人,在成功的道路上,他吃過的苦,也許比我們很多人吃過的米都要多。他出身貧寒,老家是河南濮陽農村,家里孩子多達7個,他排行老六,有五個姐姐和一個弟弟,以至于13歲之前,他連一件新衣服都沒有。從他14歲輟學打工,到30歲登上春晚舞臺,為了出人頭地,為了證明自己,他當過保安、廁所清潔工、后廚、餐館服務員等,嘗盡人生冷暖和酸苦。2003年年末,岳云鵬經過一個熟客的介紹,嘗試跟著郭德綱學相聲。他對相聲一竅不通,最基礎的《報菜名》功夫活兒也不知道,只能在小劇場干雜活,每個星期也只有50元生活費。后來,當他看過一些相聲大師的視頻后,才突然領悟到,如果自己堅持學相聲,也許在60歲后能成為藝術家,但服務員卻不能做到老。有了這個信念,他開始發憤圖強,每天在小劇場打雜之余,專心看別人表演,模仿說學逗唱的基本功夫。雖然咱起步晚,但是咱皮厚不怕苦。這大概是岳云鵬那時候的心態了吧。因為文化程度低,識字少,還要通過大聲念報紙來練習普通話,所以他比別人學的更加艱辛,付出的太多了。盡管如此,2005年他初次登臺的時候,由于太緊張,經驗不足,毫無笑點,甚至被觀眾轟下臺,以至于后來的半年多里,郭德綱再沒讓他上過臺。有了那次慘痛的失敗,很多老團員都建議郭德綱“炒”了他,岳云鵬壓力大到夢話都是:師傅,別趕我走,我喜歡相聲,我會努力的„„郭德綱欣賞他的努力、勤奮、踏實,放話鼓勵他:“我就是讓他給我掃地,也不會讓他走!”直到2009年,作為“編外人員”5年多的小岳岳,終于正式成為郭德綱的弟子。郭德綱安排他四處表演,他在一次次的登臺中,迅速的成長起來。終于,他登上了春晚的舞臺!適用角度

堅持

機遇

逆襲

付出與回報

腳踏實地

1

56、據《資治通鑒》記載,狄仁杰為相本是一位叫婁師德的人推薦。他為人溫仁寬恕,從不對人講,包括狄仁杰在內的人都不知道。狄仁杰“頗輕師德”多次想把他排擠在外。武則天發覺后,問狄仁杰:“師德賢乎?”狄仁杰等答:“為將能僅守邊陲,賢則臣不知。”又問:“師德知人乎?”狄仁杰答:“臣和他一起共事,未聞其知人也。”武則天曰:“朕之知卿,乃師德所薦也,亦可謂知人矣。”狄仁杰嘆曰:“婁公盛德,我為其所包容久矣!吾不能窺其際也!”

1

57、高淑珍——守護“炕頭課堂”14載。高淑珍,女,河北灤南縣司各莊鎮洼里村一名普通農村婦女。她的兒子王利國4歲的時候得了類風濕,落下殘疾,到上學年齡不能上學。高淑珍心疼兒子,想在家辦個小課堂。細心的她發現附近村莊也有些因肢殘不能上學的孩子,他們對讀書同樣充滿了渴望,于是在家里辦起了學校。1998年4月,她的“炕頭課堂”開講了。老師是女兒王國光,5個孩子、4張課桌、2塊小黑板和借來的舊課本。高淑珍家里響起了讀書聲。“炕頭課堂”一開就是14年。14年間,她接收了近百名殘疾孩子,卻從未收過一分錢。母女二人每天用自行車接送孩子們,中午就在她家一起吃大鍋飯。漸漸地,自行車接不過來了,她一咬牙買了輛舊面包車。有兩個肢殘嚴重的孩子,她怕路上顛壞了,就一直抱懷里。再后來,為讓孩子們少受罪,她索性讓孩子們住在家里,免費吃住讀書。慕名而來的孩子越來越多,高淑珍為多掙幾個錢,每天天不亮就騎著自行車,馱著批發來的日用品趕集,一騎就是100多里地。有時下大雪沒有集市,高淑珍就走街串戶地賣。她說,“我一天出去掙十塊、二十塊,給孩子買點好吃的,我心里頭歡喜,騎著車子都有勁。”

1

58、清明節,是否可以在烈士陵園旁跳舞?本報訊 昨天上午8點40分,市民郭先生路過施洋烈士陵園,陵園內的紀念碑周圍擺滿了花圈和鮮花,現場一片肅穆,郭先生覺得和這種氣氛不相符的是:在紀念碑的一旁,有晨練的市民正翩翩起舞。一名老人證實,早上確實有人在紀念碑附近跳舞。“今天清晨下雨,來的人不是很多,往常要多一些。”對于這事,老人認為并沒有對烈士有任何不敬。在老人看來,烈士的犧牲就是為今天人們過上幸福的生活,“娛樂活動不會打擾烈士,更沒有一絲對烈士的不敬”。而一名王姓大學生對此有不同看法,他說,平時在烈士陵園中鍛煉跳舞沒有問題,但時值清明這個特殊的時間點,是否還應該繼續唱歌跳舞值得商榷,“很多人懷著敬仰的心情來追思,娛樂活動的輕松氛圍與祭掃時的莊嚴肅穆格格不入。”對于這個問題,你怎么看?

1

59、母親節刷屏朋友圈“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昨日是母親節,微信、微博、QQ空間等社交平臺均被各路網友刷屏,“曬媽族”紛紛以曬母親照片來表達對母親的感恩之情。此外,有直接表白送花的,有買禮物陪母親逛街的,有親自下廚做飯犒勞母親的,也有遠隔千里只能道一聲節日快樂的,慶祝方式不一而足,但都表達了同樣一種感恩祝福之情。朋友圈里的孝子固然不該受到批評,但只在朋友圈里做孝子是遠遠不夠的。愛媽媽,就大膽地說出來,用自己的行動去表達。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日是母親節,朋友圈被各種“祝福母親”“我愛媽媽”刷屏。對于在網上刷屏對媽媽表達愛的行為,有網友支持也有人質疑。有的人將其看成一場秀,有的人則點贊稱“跟父母表白不該被嘲笑”。網友笑稱,這年頭,“最孝順”的都在朋友圈里。

160、創造還是毀滅?千百年來,花木蘭一直是受中國人尊敬的一位傳奇人物,因為她又勇敢又純樸。描寫花木蘭事跡的南北朝敘事詩《木蘭詩》被選入中學課本。賈玲在東方衛視一檔競賽真人秀“歡樂喜劇人”節目中,惡搞“木蘭從軍”,小品中賈玲飾演的花木蘭被父親騙去從軍,貪吃膽小,完全顛覆了真實的花木蘭形象。此小品播出后,立即引起眾多網友和觀眾不滿。木蘭故里人民看到后表示不滿,要求賈玲公開道歉。河南知名劇作家、《木蘭傳奇》編劇胡奎明說,花木蘭是整個中華民族的代表人物之一,絕對不允許有人顛覆、詆毀花木蘭形象。著名作家鄭彥英表示,曲解名人既是對他們的一種不尊重,也不利于優秀文明成果的傳承,這種風氣不應該得到提倡和滋長?!稓g樂喜劇人》的制作方和出品方認為,賈玲的小品是對民間人物合理范圍內的再創作,“觀眾看到小品也不會認為‘花木蘭’就是這樣的形象,它的本質是喜劇。”有的影視公司也表示,“惡搞花木蘭”的說法并不妥當。也有網友表示,“相聲小品,娛樂搞笑本應該是關公戰秦瓊的地方,稍有常識的觀眾都能看出來這和篡改歷史,歪曲真相一點關系都沒有。”

16

1、最近,電影《老炮兒》引發了不小的社會關注。片中以“六爺”為代表的老一代人,固守原有的生活方式與道德準則,與以兒子為代表的年輕人之間,產生了激烈的沖突。從為人處事,行為習慣乃至打架的方式,代際之間處處方枘圓鑿。電影終歸是電影,社會更替向前,老一代人與新一代人之間的摩擦與碰撞,在社會的各個層面時有發生。你將怎樣看待這種代際之間的融合?

16

2、刪還是不刪,讓語文左右為難。上海中小學開學在即,提前拿到課本的家長發現,相比舊版,新的一年級的語文課本變薄了很多,不刪除了舊版中的全部8首古詩,7個單元45篇課文也縮減為6個單元40篇課文,識字量和寫字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減少。同時,一年級的識字量從原來要求的353個減少到296個,寫字量從296個減至118個。消息一出,引來廣泛熱議。刪了古詩,有人說“8首古詩誦讀并不難,讀來郎朗上口。很受學生歡迎”;要是不刪,又有人說課本太厚,為什么不減負——那么,教育部門該向左還是向右?有一點是肯定的:語文教育是個動態的過程,誰也不能指望一個學期的課本包羅萬象,更不能指望幾篇課文奠定一個人一生的語文素養。這種過度關注,恰恰也是“語文教育社會化”孱弱的印證。家庭沒有讀詩與朗誦的習慣,剩下的,唯有指望學校語文教育“鐵肩擔道義”高考運用:教材里少了幾首詩歌,并不代表教輔里就沒了,也不代表文學欣賞課里就一并刪了,更不代表家長的手機APP里也消失了。一個時代、一個國家的詩文閱讀傳統與趣味,如果全部承載在幾十頁薄薄的教材上,這是何其荒唐和悖謬。話題擴展:傳承文化、課本外的教育、語文素養。 16

3、《雷雨》遭遇笑場:悲劇成笑點。2014年7月24日下午,北京人藝的楊立新連發五條微博,稱“昨晚《雷雨》成了爆笑場”。事情起因于演出當晚的《雷雨》恰逢人藝常規的“公益場”。讓演員們沒想到的是,他們的表演竟引起學生們的“哄堂大笑貫穿全劇”。很多文化界人士感慨現在年輕觀眾文學素養的失落,對經典缺乏起碼的尊重。

《雷雨》是中國話劇的奠基之作,是一部經典悲劇。觀眾最好的態度是靜靜地欣賞??墒?,現實的浮躁和功利,讓年輕觀眾在藝術修養、文化積累以及價值觀念方面存在種種缺失,也讓他們失去了對話劇好壞的判斷標準。另外,這次“笑場事件”也應引起話劇表演藝術者的反思。演員們的表演或已不符合年輕人的口味,劇組真正需要考慮的是如何消除這種與年輕觀眾之間的代溝,探索一種能夠滿足年輕人口味的表演風格。高考運用:如何對待經典,這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浮躁的心態,讓人們很難在經典中找到興奮點。這時,作為經典的傳播者,就應該調動創新思維,以能夠讓觀眾接受的方式表達經典的內涵。這樣,才能真正綻放經典的光芒。話題拓展:經典、尊重、傳承。

16

4、打撈“失落”的民間故事。一項調查數據顯示,我國青少年喜歡的20個經典動漫形象中只有1個來自中國。孩子們對白雪公主、丑小鴨等西方童話角色往往耳熟能詳,對孟姜女、田螺姑娘等中國民間故事人物卻知之甚少??梢哉f,中華民間故事在當代生活中已嚴重失落。是因為中華民間故事不夠精彩嗎?顯然不是。中華民間故事數量眾多,既有神話、傳說,又有童話、生活故事,這些故事既承載著長期積淀下來的文化傳統,又包含豐富的歷史信息、生產和生活知識,也蘊涵著中華民族的道德情操、人生信念和價值觀念。很少有人知道,中國早就誕生了西方經典童話的原型故事。比如,早在一千多年前,唐人段成式記載的《葉限》中,就包括后母虐待、神力幫助、集會出彩、以鞋驗身、嫁與王公等情節,與《灰姑娘》的故事如出一轍。而清人黃之雋記載的《虎媼傳》,則是典型的“狼外婆”類型故事,它比《小紅帽》的情節更復雜,傳遞的文化信息更豐富,卻鮮為人知。大量散見于古人筆記、野史中的民間故事,運用活潑形象的語言,展開豐富的想象,演繹著感人的故事,謳歌善良、誠信、智慧和勤勞,鞭撻兇殘、自私、虛偽和懶惰,不僅會是童年最難忘的回憶,更能滋養心靈、陶冶情操,在潛移默化中奠定最初的是非善惡觀。故事精彩卻難逃失落,與今人的挖掘功夫欠缺有關。魯迅的《故事新編》是一部“神話、傳說及史實的演義”,在“博考文獻”的基礎上,“取一點因由,隨意點染”。意大利著名作家卡爾維諾則對意大利民間故事進行了搜集和整理,出版了《意大利童話》。所以,挖掘民間故事絕不是“小兒科”!當前許多民間文學專家,往往重研究而輕實踐,不愿意在搜集、編纂故事這樣不算科研成績的事情上花費精力。缺少了學者提供的“原材料”,出版商又多以利潤為終極訴求,于是五花八門、各種版本的《伊索寓言》《格林童話》《一千零一夜》霸占了童書的柜臺,我們自己的民間故事卻愈加罕見。此外,西方童話之所以在我國大行其道,很大程度上在于綜合運用了多種媒體,順應了從口耳相傳到聽覺、視覺、觸覺、生活日用相互影響的時代變化。美國迪士尼公司在這方面用力頗多,他們對民間故事進行的創新性開發,不僅有效輸出了自己的價值觀,也贏得了口碑,賺得了巨額的利潤。相比之下,我國在綜合運用多媒體傳播、開發民間故事方面還缺乏好的做法。為此,中華民間故事的發揚光大還需要社會各方面勠力同心、有所作為。比如,政府有關部門應制定相關政策,引導全社會對民間故事的關注,加大對民間故事傳承、傳播的政策和資金支持。教育部門需在學科目錄和專業設置上提高民間文學的地位,并適當增加民間文學作品在中小學教學中的比重。民間文學專家應充分利用專業優勢,在數量龐大的中華民間文學作品中篩選出一些優秀作品,并進行符合時代精神的改編,形成一些作品集。文化企業則可以此為基礎進行再加工,出版圖書,繪成圖像,錄制音頻,或改編成影視劇、動畫片、舞臺劇等形式,形成綜合優勢。同時,還可充分發揮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作用,組織民間故事講述、表演大賽等,廣為宣傳。至于家長,在為孩子挑選故事的時候,也要對“我們自己的”有更加明確的傾向性。民間故事的“失落”,是中華文化的重大損失,不僅會使我們坐失這一領域的話語權,也浪費了提升文化軟實力的寶貴資源。我們應該面向世界,協同努力,講好自己的故事。打撈“失落”的民間故事,已經刻不容緩,否則將會耕了別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地。

16

5、地名任性改,鄉愁何所期?地名,是寫在大地上的歷史,是歷史文化的活化石。對福州這座有著2200多年歷史的古城來說,很多地名不僅僅是個地理符號,方位坐標,它可能蘊含了一段歷史,講述了一個故事,寄托著一種期盼。(3月25日《東南快報》)其實,對于地名而言,雖然只是一個地方的稱號,但卻在人的腦海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記。情感的認知,思緒的留駐,往往都因為一個熟悉地名在耳畔回響,伴隨人們重新回歸曾經熟悉的自我。正因為如此,一旦某個地方被改名,以一些稀奇、洋氣的名字命名,往往令人頗為反感。即便,為了城市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也應該遵循人們的內心感受,不要讓急功近利思維沖淡了濃濃的鄉愁。眾所周知,一個地方的地名文化,并不是單一的,而是包含了語詞文化和實體文化。與此同時,在地名文化中,我們還能感受到歷史的脈搏,以及民族的融合變遷。一個地名,往往代表了某種歷史典故、人文情懷等等,并不是空穴來風。那么,當地名“變臉”,變得讓人生疏不已,正是對過往歷史與人文價值的淡忘和消解。正因為地名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國務院早在1986年就頒布了《地名管理條例》,很多地方政府也對該條例進行了細化。但由于缺乏明晰具體的操作,沒有懲戒性規定的兜底,并沒有遏止住地名更改亂象。事實上,并不是說地名不能更改,關鍵是要強化制度約束,避免出現隨意胡亂更改現象。在更改地名的時候,應該充分考量公眾的內心感受,不要將公眾內心的鄉愁擱置一旁。比如,某些“白金瀚宮、巴厘島、白宮”等地名,除了暴露出崇洋媚外的思維之外,又有什么效果和意義呢?在這些稀奇古怪的名字背后,無法找到鄉愁的安放之處,對于公眾而言,內心的不適感可想而知。面對該現象,確有必要完善法律規定,以嚴格的問責機制兜底,杜絕地名隨意更改亂象。而且,對于某些具有歷史文化意義的地名,則應該給予重點保護,讓地名成為一種文化標簽。民俗學家馮驥才曾經說過,“城市是有生命的,地名便有了生命的意義,也就是有著和生命一樣豐富和深刻的含義。如果這個地方有其獨有的歷史與命運,地名便是這歷史命運的容器。”那么,面對內心深處沉甸甸的鄉愁,不要再對地名進行隨意更改,真正讓地名最終成為安放鄉愁的最美容器。

16

6、碧艾香滿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細纏五色臂絲長,空惆悵,誰復吊湘,往事莫論量,千年忠義氣,日星光,離騷讀罷總堪傷,無人解,樹轉午陰涼。”長眠于大地的詩人啊,你是否也預料到現今端午的荒涼呢?“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臥獨醒。”的屈原,已不再是那樣光耀后世,他的清高不愿與世皆濁的精神在歲月的長河中漸漸湮沒了,不少人開始不斷追求物質的享受,生活的刺激,在燈紅酒綠中浪費青春,在紙醉金迷中虛度年華,又有多少人解《離騷》之苦,又有多少人會屈原之意?端午節的背后成了是人們玩樂的假期,其真正意義上的文化傳承早已消彌殆盡,有的只不過是閑余飯后的談資罷了。在漫漫華夏幾千年文化中,中國文化的傳承竟也會斷流,是文化的缺失嗎?沒錯,先是端午節被韓國申遺,主權受辱;接著清明時節議紛紛,國人庸俗,難道還要讓中國的文化從此消失嗎?雖說早將傳統節日定為國假,但對其重視程度卻僅僅停留在物質之上,文化的缺失尤為重要。清明節的接踵不正是人們庸俗的體現嗎?親人在世時無暇多盡孝心,天人相隔后,花費無謂的錢財,對逝者價值何在?掩藏背后的不正是拜金主義、攀比之風嗎?更讓人心痛的是,造別墅,造名車后有掀起了紙糊蘋果成祭品的潮流,這些都折射出了社會的病態,難道不正與屈原正直的精神背道而馳,難道還想再上演一次悲劇嗎?文化的傳承早已刻不容緩,對文化的關心與重視不能只是在表面上,要有意地去創新,去培育。當然,創新是以文化內涵為基礎,像紙糊蘋果成祭品,這種行為萬萬不可取,這種所謂的創新更要嚴厲地打擊。其實韓國能夠成功申報江陵端午節成聯合國無形文化遺產,其背后也對它進行了很多地創造性發揮,將它所包含的精神不斷地拓展,為國人所吸收接納,相比之下的我們難道不該慚愧嗎?自己明明不去好好地珍惜愛護自己的文化,當他人成功申遺時再去爭執,一切又有何意義,難道不覺得羞愧嗎?難道我們不該好好地反思自己的文化缺失嗎?難道還要讓春節,元宵等傳統節日都被他國搶去嗎?不!對自己的文化我們要去繼承,但同樣我們也要創新,將與現代文化中的多元融入其中,把文化中的意義傳承下去,這才能有效地保護我們的文化。我相信,不,我堅信,中國的文化不斷地傳承與創新中,定會在歷史的蒼穹中綻放光輝,睡在水中的屈原也會會心一笑吧!

16

7、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創新。具有5000年輝煌歷史的中國文化,曾對世界文化的推進做出過巨大的貢獻。舉世聞名的四大發明,悠揚悅耳的戲劇,韻味十足的書畫,獨特的建筑,優美的詩詞,這些都是祖先留給我們的豐厚遺產。中國各個時期的科技文化,既保持與發揚了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繼承與發展了前代成就,又借鑒、吸納了異域文化的成果,包容了本國各族的文化,同時又為世界文化和后世文化發展作出了貢獻。今天的中國依然身處于傳統文化的影響之中。今天的文化繼承和發展了傳統文化,但是傳統文化也面臨著在新時代的轉換。只有不斷適應時代的發展,跟隨歷史的潮流,傳統文化才能延續下去并發揚光大。如何才能讓傳統文化立足于現代,讓獨特的中國文化鶴立于世界之林呢?不僅是繼承,而且要贊美地繼承;不僅要發展,而且要創新地發展。只有具有民族性的文化,才具有世界性;只有具有包容性與發散性的民族文化,才能夠創新。作為新時代的中國人,我們有權利也有義務保存本民族珍貴的傳統,將其中的精華奉獻給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讓中國走向世界。 16

8、當初韓國將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列入它的文化遺產時,國內輿論一片嘩然,其中一篇標題《“去傳統化”將文化遺產拱手讓人》的文章這樣寫道:“中國長達一個世紀的‘去傳統化’運動并未導致中國富強,它只造成斷裂的一代——對傳統文化無知的失落的一代„„由于我們對傳統的冷漠,以至我們對傳統的保存遠不如鄰國。我們心有不甘卻怨不得別人,是我們自己把文化遺產拱手讓人。”由此我想起了敦煌窟、敦煌文化,想起了王道士、斯坦因和當時的滿清政府,想起了斯坦因一車車地把那些本屬于我們的敦煌的經卷、書籍、塑像運往歐洲時,我心中泛起酸楚的感覺:那些敦煌的寶貝不是人家搶走的,是王道士甘心用僅值幾個碎銀的東西換走的。這些中華文化的瑰寶就這樣簡單而干脆地流失了!還有《孫子兵法》、《三國演義》、《論持久戰》這些今天的年輕人鮮有問津的經典文化沒有被我們國人吸收,卻被日韓及歐美一些國家拿去研究用以管理人才、資源,運用于商戰之中,反過來再和我們來做生意。這,究竟是文化的不幸還是華夏子孫的悲哀?我們不得而知。 16

9、中國漢字聽寫大會:聽寫的是漢字 追捧的是文化。“書寫的文明傳遞,民族的未雨綢繆”,這句話不僅是節目的宣傳語,也道出了近年來中國人對漢字傳承的危機感。作為節目四位解讀學者之一,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酈波就表示,雖然象形文字古代其他國家也有,但只有漢字維系至今,漢字應該是維系我們華夏文明、延續數千年的最后一個載體。漢字特別依賴于它的書寫情感,就是母語文化情感。不書寫、提筆忘字就導致了母語情感的淡化,短時間內看不出危機來,如果時間放長點,這種淡化對國民的心理、情感、價值的影響是致命的。“總體上講,節目體現出的心靈文化價值遠大于比賽本身價值。人們的漢語書寫能力、應用能力出現了危機,但有危機就有機遇。”曹煒教授認為,繼承和發揚漢字和漢文化,不能僅僅依靠一場比賽來推動,況且,參加比賽的是孩子,但是真正提筆忘字的是成年人。真正的推動力量主要來源于系統的漢字文化教學和對漢字的日常書寫使用,將文字本身的內涵更好地傳承和發揚。詩人余光中在《聽聽那冷雨》中說:“杏花。春雨。江南。六個方塊字,或許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無論赤縣也好,神州也好,中國也好,變來變去,只要倉頡的靈感不滅,美麗的中文不老,那形象磁石般的向心力當必然長在。”

170、一個老人在高速行駛的火車上,不小心把剛買的新鞋從窗口掉了一只,周圍的人倍感惋惜,不料老人立即把第二只鞋也從窗口扔了下去。這舉動更讓人大吃一驚。老人解釋說:"這一只鞋無論多么昂貴,對我而言已經沒有用了,如果有誰能撿到一雙鞋子,說不定他還能穿呢!"這人叫甘地,在印度,被尊稱為"圣雄"。對應議題--樂于助人/胸懷/舍棄/心態 17

1、外經貿部長龍永圖有一次在瑞士上廁所,看見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因為鼓搗抽水馬桶而累得滿頭大汗,過去一打聽,原來是小男孩上完廁所正想沖水,發現馬桶壞了,于是堅持要把馬桶修好才離開。而中國的廁所里卻不能不用這樣語言提醒人們"舉手之勞,何樂不為?"結果北大的廁所里這則語言被改成"舉手之勞何樂?不為!"讓人無話可說。對應議題--公德/規則/素質

17

2、孔子的學說傳到西方,是從400多年前意大利傳教士把記錄孔子言行的《論語》一書譯成拉丁文帶到歐洲開始的。而今,孔子學說已走向了五大洲,各國孔子學院的建立,正是孔子“四海之內皆兄弟”“和而不同”以及“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思想的現實實踐??鬃訉W院,是中國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在世界各地設立的推廣漢語和傳播中國文化與國學教育的文化交流機構??鬃訉W院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給世界各地的漢語學習者提供規范、權威的現代漢語教材;提供最正規、最主要的漢語教學渠道。全球首家孔子學院2004年在韓國首爾正式設立。2015年12月6日從在上海舉辦的第十屆孔子學院大會上獲悉,截至目前,中國已在134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500所孔子學院和1000個孔子課堂,學員總數達190萬人。

17

3、中國傳統文化之筆墨紙硯。文房四寶是中國獨具特色的文書工具。文房之名,起于我國歷史上南北朝時期(公元 420-- 589年),專指文人書房而言,以筆、墨、紙、硯為文房所使用,而被人們譽為“文房四寶”。四寶品類繁多,豐富多彩,名品名師,見諸載籍。四寶以湖筆、徽墨、宣紙、端硯著稱,至今仍享盛名。文房四寶不僅有實用價值,也是融匯繪畫、書法、雕刻、裝飾等各種藝術為一體的藝術品??煞Q筆硯精良,人生一樂。文房用具除四寶以外,還有筆筒、筆架、墨床、墨盒、臂擱、筆洗、書鎮、水丞、水勺、硯滴、硯匣、印泥、印盒、裁刀、圖章、卷筒等等,也都是書房中的必備之品。被中國歷代文人視為至寶的筆、墨、紙、硯,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性符號之一。它們雖然有著各自不同的發展軌跡,但作為書寫繪畫的工具和材料,不僅是中國古代工藝美術的載體和組成部分,也體現著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取材方便和制作精細的筆、墨、紙、硯演繹出如行云流水般的中國書畫藝術,記錄下歲月的斗轉星移。今天,筆墨紙硯沒有因時代的變遷而淡出人們的視野,而是繼續在書法與繪畫中展示著華夏民族的樸質與靈動,凝聚著傳統文化精髓,閃耀著獨特的藝術光芒。筆、墨、紙、硯的相互配合,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中國古代書畫藝術的神韻,記錄著華夏民族的輝煌歷史。隨著時代的變遷,筆、墨、紙、硯不再為現代人廣泛使用,但作為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重要代表,越來越受到收藏者的喜愛。讓我們依次走近筆、墨、紙、硯的世界,去了解它們各自的文化內涵,感受它們不同的藝術魅力吧!中國獨有的文書工具,即文房四寶。筆、墨、紙、硯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時期。歷史上,“筆、墨、紙、硯”所指之物屢有變化。在南唐時,“筆、墨、 紙、硯”特指諸葛筆、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紙,江西婺源龍尾硯。自宋朝以來“筆、墨、紙、硯”則特指湖筆(浙江省湖州)、徽墨(安徽省徽州)、宣紙(安徽 省宣州)、端硯(廣東省肇慶,古稱端州)。毛筆,名氣最大的是湖筆,浙江湖州善璉一帶制作,其它如江蘇蘇州、北京等地生產的,也采用湖 筆工藝,所以也稱湖筆,另外還有安徽產的宣筆、江西制筆,質量各有千秋。材質上分軟毫(以羊毫為主)、硬毫(以紫毫〔紫兔〕、狼毫〔黃鼠狼〕為主)、兼毫 (羊毫和其它硬毫按照一定比例摻雜)等,還有用豬鬃、馬鬃、獾貉的毛制筆的?;漳?,以安徽屯溪、績溪所產為好,著名品牌有“胡開文”、 “曹素功”等等,還有曹素功上海墨廠的產品也很好。墨錠分為松煙和油煙,松煙墨色黝黑,無光澤,多用于工筆畫中渲染一些特定題材用,經水飛精選的松煙質量 較好,不然會夾雜砂釘傷硯;油煙墨光澤好,但墨色不及松煙黑?,F在也有諸如“曹素功”、“李廷圭”、“胡開文”、“一得閣”等書畫墨汁,但都不及墨錠研磨 出來的墨色效果好。宣紙,特指安徽涇縣采用傳統工藝,以當地特有青檀樹皮為主原料生產的高級書畫用紙才可以稱為“宣紙”,而安徽涇縣也 生產其它書畫紙,不過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宣紙,浙江、四川也生產書畫紙,主要是用稻草、竹子、桑樹皮等生產的,雖然平時大家都俗稱“宣紙”,但其實不是宣 紙,和真正的宣紙無法相比的。宣紙和書畫紙都分為生紙和熟紙,生紙吸水性好,適宜寫意畫和書法,熟紙是將生紙經過膠礬處理,不洇水,適合畫工筆畫和書法小 楷,此外還有半生熟紙和經過染色或其它工藝處理過的,比如灑金(銀)、泥金(銀)、萬年紅、瓷青、長纖維、青苔等等;其中宣紙還分“棉料”(檀樹皮比例相 對較少)、“凈皮”(檀樹皮比例較多)和“特皮”(含檀皮比例最高)等。硯臺,名氣最大的是廣東肇慶的端硯(肇慶古時候屬端州),主要品種有老坑、坑仔巖、麻子坑、宋坑、梅花坑等;下發墨最好的是江西婺源和安徽歙縣的歙硯(同一座山脈出產的石料),品種主要有:羅紋、眉紋、金星金暈、魚子、鱔魚肚等等;此外還有洮硯、魯硯、賀蘭硯、松花硯等,澄泥硯也比較有名,但不是自然石硯,是燒制而成。中央電視臺籌拍百集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從眾多的古村落中選取100個以上的傳統村落進行拍攝,圍繞“忠孝勤儉廉,仁義禮智信”等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傳統村落的千百年傳承,講述一個個生動感人的古今故事。 《記住鄉愁》以立體的生動的形式傳遞中華傳統文化和美德,讓這些文化精髓世代相傳。近幾年,一些與傳統文化息息相關的電視節目開始熱播,如漢字聽寫大會、中華好詩詞、中華成語大會等節目,這些節目不僅吸引了各界人士的積極參與,而且收視率也一路升高。這表明,這些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為宗旨的節目得到了社會的普遍認可,人們是關注傳統文化并熱心傳播傳統文化的,這是每個中國人不可推卸的責任。 17

4、別讓搶紅包搶了春節的“戲”。毫無意外,缺少“美猴王”的猴年春晚,已淪落為純粹的紅包春晚。20:

36、21:0

5、22:

12、23:11四輪“咻一咻”,以及“不敬業”的五福紅包,幾乎霸占了春晚的所有黃金時段;微信在繼續“搖一搖”、群紅包的同時,再一次祭出了朋友圈“毛玻璃”的殺手锏,維護自己“紅包界”的江湖地位;QQ“刷一刷”也在除夕夜刷回了自己的存在感。加上360和百度的攪局,在除夕夜,幾乎不到10分鐘,就有一大波紅包來襲,讓人搶得不亦樂乎。與商家的“撒紅包如土”相比,公眾的熱情更是有過之無不及。在尋常百姓家,“咻一咻”、“搖一搖”的“吸睛度”,遠遠蓋過了春晚的小品、歌舞節目。據統計,在20點40分,支付寶春晚第一輪咻一咻的互動次數就達到677億次,是去年春晚紅包全場互動次數(110億次)的6倍,在20點38分,用戶的參與熱情達到頂峰,“咻一咻”峰值達到177億次/分鐘。而微信紅包的數據,也不逞多讓。截止除夕夜晚間22:30,微信用戶一共發送68.4億個紅包,微信用戶一共搖走1.1億個紅包,紅包互動總量8000萬次。公眾的參與熱情可見一斑。

17

5、聚焦傳統文化引發熱烈反響。中央電視臺2月27日在北京召開百集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第一季)研討會。中國現有村莊約60萬個,其中古村落約有5000個,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界定為傳統村落的有1561個。這些村落大多始建于明清時期,有的可以追溯到唐宋時期,部分村落的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百集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從中選取100個以上的傳統村落進行拍攝,實地走訪,真實記錄,一集一村落、一村一傳奇,圍繞“忠孝勤儉廉,仁義禮智信”等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傳統村落的千百年傳承,講述一個個生動感人的古今故事。第一季60集節目于2015年1月1 日起,在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CCTV—4)每晚20點黃金時間首播,目前已播出50多集。節目播出后引發海內外觀眾強烈共鳴。上海觀眾趙韜說,《記住鄉愁》以家族血緣為紐帶維系社群,立規范,建秩序,可供今天大都市中的社區借鑒。深圳觀眾郝麗萍說,《記住鄉愁》是對正在快速消失的中國鄉村及民俗文化史詩般的記錄,很有史料價值。南非觀眾陳一凡說,節目每集或以一個村莊,或以一個家族,上溯祖宗之德之源,平敘當世安詳和諧,深究根源,娓娓道來,展現了一種安詳、和諧、質樸、怡心怡性的鄉村生活。與會專家學者對紀錄片《記住鄉愁》給予高度評價。古建筑學界專家認為《記住鄉愁》是“立體的教科書,現成的博物館”;歷史學者認為《記住鄉愁》呈現了一幅生動的歷史畫卷;民俗學者從《記住鄉愁》節目中看到了一個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化石;社會學家認為,在傳統古村落中留下了許多社會治理、國家治理的寶貴智慧和經驗,對于當代社會來說同樣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17

6、過年回家,傳統文化鋪就的世道人心。春節作為中國人最重視且沒有之一的傳統節日,本身就是個挖掘傳統文化的富礦。這不,網絡中國節就在首頁顯著位置推出春節專題。專題包含春節起源、風俗、文化以及詩詞欣賞。這樣的專題集文化性、趣味性、網絡化于一身,對于弘揚傳統文化,傳播和凝聚網上正能量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掃塵、拜年、貼春聯、爆竹„„農歷新年節日活動安排歷來都是豐富多彩;臘八粥、年糕、餃子、春卷、元宵„„從臘月吃到正月,舌尖上的春節讓人垂涎欲滴;中國、東南亞乃至全世界,春節的節奏席卷大半個地球。祭祖敬老、感恩祈福、祈求豐年,這些莊重禮儀又為春節豐滿著華夏民族延續千年不斷的記憶。春節,不啻是一種集大成者的傳統文化。它火樹銀花,喜氣洋洋,而支撐起春節幸福美滿的關鍵,是需要一個路徑化的前提。那就是“回家”二字。在一則描述中國筷子文化的公益廣告中,兒子在除夕夜如“風雪夜歸人”般敲開了東北雪鄉的家門,原本枯守在電視前的父親極力壓抑自己的興奮,母親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趕緊把早已包好的餃子乘著熱水下鍋。灶臺的熱氣在接著冰花的玻璃窗前翻滾,映襯著紅剪紙的喜慶勁。都看到游子的春運回家路上的萬般艱辛,但春節闔家團聚之后的其樂融融,足以撐起“穿過大半個中國”也要回家的全部勇氣和毅力?;丶?,是帶著使命感的話題。每一個民族對于回家,都有著不同的闡述方式和傳統背景。圣經在《出埃及記》中,描寫摩西按照上帝的指示帶著猶太人回家;好萊塢電影《角斗士》里,古羅馬將軍披荊斬棘的踏上回家之路,因為那里才是他夢中的天堂。而在中國人看來,回家,尤其是在過年回家,則是傳統文化托付到每一個人心中的世道人心。中國人的回家,它緣起于鐫刻在每一個華夏子民那揮之不去的農耕基因。熟稔五谷種植的中國人,通過春耕冬藏來見證著種族繁衍的活動軌跡,而過渡到傳統文化的慧眼中,就成了一花一世界的精彩,仿佛一片樹葉就已足夠烘托出你我回家的各種語境。六祖惠能打禪機時,答眾曰:“葉落歸根,來時無口。”陸放翁干脆更進一步,作出“云閑望出軸,葉落喜歸根”的佳句。于是,回家這個原本簡單的交通往來,在樹與葉的一問一答中,漸漸升華成我們對家園故土無法割舍的朝圣,最終,在春節這個古時奉貢天地、祭祀諸神的節點達到最高潮。在這時,就且看,那數以億計的“八千里路云和月”之過年回家路,它們的壯觀,構成了只屬于中華民族獨有的風景線?;丶业穆非f條,因為能夠走進人心,而顯得殊途同歸。于右任對于歸鄉回家那“葬我于高山上兮,望我故鄉”的魂牽夢繞,你我未必能有境界體會,但這份敬畏,始終保存。因為回家,是相信祖先和故土早已把我們的根留住。當下,不管是陸家嘴的新上海人,還是富士康流水線上的90后,漂泊在外,櫛風沐雨,但談到過年回家,就總顯得“雖千萬人,吾往矣”。畢竟,回家這一夙愿,它無關教育、身份、財富,而是關乎親情、責任、守望。人們總喜歡一言以蔽之地說“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殊不知,這正是傳統文化的地氣所在,也是社會核心價值的草根萌發。喧囂的商業大潮,奔波的南來北往,舶來的圣誕節噱頭不斷,異化的光棍節成了購物狂歡,但始終無法喧賓奪主。包括春節在內的傳統節日,依然歷久彌新,且不斷地與時俱進著自己的風采。當前,打開網絡中國節的主頁,會感受到傳統文化的自信撲面而來。在互聯網語境下,傳統文化依然風生水起,篤定前行,而這也是傳統中國的最美風景。

17

7、光榮綻放-2016十大“70后”歌唱家音樂會。2016年3月18日,光榮綻放2016十大“70后”歌唱家音樂會在北京展覽館劇場隆重舉辦。蔣大為,卞小貞,李谷一,鄧玉華,克里木,楊洪基,吳雁澤,貟恩鳳,柳石明,才旦卓瑪七十歲以上的著名歌唱家完美呈現。這十位為中國文化藝術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歌唱家,他(她)們的作品早已在中華大地廣為流傳,成為一個時代的盛典。方向:文化傳承

執著 中國夢

評價:人生須有一知音,當經典的旋律響起,當熟悉的面孔再現,所有的聽者便像是找回了知音,那知音或許是人也或許是歌,他們把一代人的故事與夢想用歌聲表達,這一唱就是一輩子,也便是一代人的知音,他們是中國音樂界璀璨奪目的光輝,他們用動人的旋律記錄著難忘的時刻,他們每一個人名字都熠熠生輝,他們便是——十大“70后”歌唱家!“80后”寶刀未老,“70后”再現青春。2015年中央電視臺音樂頻道成功舉辦了光榮綻放十大“80后”歌唱家音樂會。應廣大音樂愛好者和電視觀眾的要求,音樂頻道于2016年舉辦了這一場十大“70后”歌唱家音樂會。當晚的“70后”,都已是年邁七旬的德藝雙馨的歌唱藝術家,伴隨著觀眾的期待,他們乘著歌聲的旋律結伴青春而來!當晚十位“70后”歌唱家的年齡加在一起,整整745歲。當我們再次聆聽他們唱響經典的同時,更應該懷著無比的敬意向十位“70后”歌唱家致敬!感謝歲月長河給廣大樂迷帶來的饋贈,這份彌足珍貴的禮物就是一首首給我們留下難忘的歌聲。有一種聲音陪伴我們成長,有一種聲音見證歷史變遷,有一種聲音紀念歲月流逝,有一種聲音永存我們心間!當整個劇場響起同一首歌的時候,我們就是這個新時代的見證人。讓我們記住這個聲音,讓我們向所有“70后”老藝術家們致敬!這份對藝術的執著和對舞臺的敬重值得我們每一個年輕人去體會,去學習,去實踐!他們用生命奏響了共筑中國夢的華美贊歌!

17

8、徐小躍

敦厚沉穩、談吐不凡,精神抖擻又不失儒雅。初次見到徐小躍,記者感受到的是學者的風范。作為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南京圖書館館長、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徐小躍一直致力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教學與研究。“沒聽過徐老師的課就是白上南大”“得遇徐老師,人生幸也”„„這些是南大學生對徐小躍的評價。在南大任教近30年,他的每堂課都座無虛席。徐小躍上課從不用講義,且堅持板書,從右上方開始,豎行書寫,從形式排列到內容,明了而有序。有學生曾連續多日虔誠侍立教室之側,不停上臺為恩師擦拭黑板。在徐小躍看來,板書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心性的呈現。他說:“若受講義之限和PPT之佐,課堂將缺乏變化和生氣,自己也將失去授課時的由心而發。”回憶起與中國傳統文化結緣,徐小躍說:“高考考入安徽大學哲學系后,我開始踏入國學研究領域,之后在南京大學攻讀哲學碩士、博士,博大精深的國學帶給我無盡的啟迪,讓我立志將國學作為一生的追求。”他說,求學的道路上知音寥寥,但生命卻在國學文化的浸潤中越來越豐盈。正是憑借這份執著與充盈,徐小躍在中國傳統文化研究與教學領域頗有建樹,著有《禪與老莊》《羅教-佛教-禪學》等專著,并發表百余篇相關學術論文。

17

9、2010年,徐小躍接任南京圖書館館長。此后,他對國學的傳揚更加盡心:去高校為學生講授國學、與新聞單位合辦《國學玄覽堂》、組織南京圖書館員工誦讀《孟子》等等。徐小躍說:“中國傳統文化的主干是儒道兩家,學習領悟‘孔孟之道、老莊之學’的思想精髓是認識傳統文化的關鍵。”聊起這次在重慶忠縣的核心價值觀百場講壇活動,徐小躍神采奕奕地告訴記者:“忠縣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以‘忠’字命名的州縣城市,因此我講課的內容與‘忠德’有關。”他說,忠德是“教人以善”之德,在多個層面能起到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作用。他希望通過“忠德”的研究與傳承,呼喚“人心向善,止于至善”的信仰追求,并將其內化為實現中國夢的強大動力。

180、在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最大的手工藝品市場,每逢周六下午,頭發已經花白的劉靜蘭手把手地教幾名小徒弟學習剪紙的場面,總能引來很多市民好奇的目光。今年60歲的劉靜蘭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包頭剪紙”的代表性傳承人。她七八歲就開始跟村中的“巧媳婦”郭嬸嬸學剪紙,隨后的五十多年中,她“剪”耕不輟,并形成了獨特的剪紙風格。如今,劉靜蘭已頭頂眾多“光環”: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首批中國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現在我考慮最多的是如何讓更多有興趣的人接觸和學習剪紙技藝,傳授技藝是我作為非遺傳承人的一份責任。”劉靜蘭說。目前,有6名小徒弟在和劉靜蘭學習剪紙,“他們都是小學生、初中生,剪紙需要耐心和靜心,不喜歡剪紙的孩子不一定能坐得住。”劉靜蘭笑著說。“棗核紋”“滴水紋”“月牙紋”“細毛毛”„„在傳習的過程中,劉靜蘭結合自己的剪紙作品,給小徒弟們講解構成剪紙的基本圖案元素。“剪紙的細節部分離不開這些元素的搭配組合,這是剪紙的基本語言。”劉靜蘭告訴她的小徒弟們。“我常帶他們回家觀察我養的花鳥,讓他們先根據自己的感覺畫下樣子來,再教他們如何用剪紙的語言表現細節,他們的聰明和靈性常常給我帶來驚喜。”劉靜蘭說,孩子們天真而豐富的想象力都能展現在剪紙上,“細毛毛”表現細節的老虎、多種元素搭配構成的花朵,他們想到的、看到的都能用自己的剪刀剪出來。 18

1、民惟邦本的民本思想。中國傳統文化注重人的價值,強調以民為本。在長期的政治實踐中,古人逐漸明確了君主的權力來源和政治責任,在執政中注意順民心、重民意,認識到人心的向背決定著一個朝代的強弱、興衰和存亡,先后提出“敬德保民”、“重民輕神”、“恤民為德”、“天地之間,莫貴于人”、“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等民本思想,主張治國須利民、裕民、養民、惠民,對于緩和社會矛盾、維系社會相對穩定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8

2、秋水山莊門樓刷什么顏色引發關注:秋水山莊是杭州西湖畔富有文化內涵和歷史傳說的一處保護建筑。昨天,“秋水山莊”刷爆了朋友圈。刷屏的是兩張照片,拍的都是秋水山莊的門樓。一張是舊照,灰色墻面斑駁,露出微黃色的墻體。門樓上“秋水山莊”四個灰色大字,以白色為底,透過照片就能感覺到歲月的痕跡。另一張照片,應該是最近幾天拍的。最大的改變在顏色,門樓下半截到圍墻一樣高的位置,和圍墻一樣都是灰色;但高出圍墻的部分,涂成了亮黃色,“秋水山莊”四個大字則改成了亮紅色。從以前古樸的歷史感,“突變”成鮮亮的紅黃對比色,很多人說接受不了。秋水山莊“變色”:不要保護性破壞。近幾天,杭州西湖邊文物建筑秋水山莊上演的一出“變色記”,讓市民群眾和專家學者大驚失色。作為文物本體一部分的秋水山莊門樓,在修繕整治中先是被刷上黃色,遭網民“吐槽”太過刺眼后,又在半天內緊急決定蓋了層灰漆。近日,杭州市園林文物局請來文物保護、歷史建筑研究、文保技術及色彩學方面的5位專家,上門為秋水山莊“會診”,論證補救措施及下一步設計施工方案。杭州市政府有關負責人對此也正面回應:在城市環境整治中要慎重對待歷史建筑的修繕,認真落實專家參與的嚴格審核機制,并廣聽民意,更好體現城市文化和特色。秋水山莊為上世紀30年代著名報人史量才以愛妻沈秋水的名字命名修建,是杭州市級文物保護點。按管理方的說法,這次是想“修舊如舊”,按照史料將門樓從灰色恢復為黃色,但選的黃漆顏色太艷、不夠協調,“出發點是好的,但好心辦了壞事”。先莫急著討論是黃色好看還是灰色好看,是梳洗美容還是胡亂毀容,這一事件中值得思索的問題是,管理方對文物建筑“動手腳”,事先并未經過充分論證,也未依法依規向文物行政部門報備方案,更沒有聘請有相應資質的單位來設計和施工。“好心辦壞事”,這個理由聽起來很耳熟。應該說,隨著各級政府和公眾文保意識的提升,文物保護正面臨一個新的問題——重視之后應保護什么、如何保護。一些地方雖加大文物保護投入,但修繕維護卻未按法規要求、未遵循相關規范,在理念和技術層面都達不到應有的水準。也有一些地方盲目追求金碧輝煌、光鮮亮麗,對建筑遺產過度修繕。本意或許是“保養性維護”,結果卻釀成“保護性破壞”。既然文物保護是個“技術活”,就得尊重其內在規律和保護原則,文物保護工程的設計、施工便容不得“任性”妄為。比如“修舊如舊”,具體實施中如何盡可能體現“按原狀修繕”“最小干預”“可逆性”等原則,到底是“修舊如舊”還是“修舊如故”,文物在漫長歷史變遷中究竟恢復到哪一段時期的風貌,凡此種種,都少不了以審慎研究為依據,缺不得嚴謹論證花工夫。如果一定要生硬機械地讓文物建筑恢復到最早的樣子,洗去歲月滄桑印跡,盲目追求光鮮亮麗,結果很可能會像讓百歲老人作10歲打扮那般不倫不類。據統計,全國不可移動文物的數量有76萬多處,其中建筑遺產就有40多萬處。這樣豐厚的一筆文化遺產,應當被尊重、被善待。如何把簡單的“保護”升級為“呵護”,考驗著城市建設者在精細化管理上的智慧。 18

3、光明日報:歷史建筑不能成為“任意打扮的小姑娘”。連日來,位于浙江杭州西湖邊的秋水山莊因刷漆顏色“走紅”網絡。3月31日,杭州市園林文物局邀請專家上門為秋水山莊門樓與外圍墻整治涂料色彩問題進行會商論證。經討論,待可采取的兩種措施方案編制完成后,公示征求社會意見,確保文物安全。 秋水山莊由報業巨子、上?!渡陥蟆房偨浝硎妨坎判藿ㄓ?0世紀30年代,是以其愛妻沈秋水之名命名的一處中西合璧莊園式建筑。1934年,史量才遇害后,沈秋水將秋水山莊捐出。時光荏苒,這一建筑目前為杭州新新飯店3號樓。距今尚不到100年,秋水山莊就承受如此“刷臉”遭遇,實在讓人感慨。事實上,類似發生在歷史建筑身上的種種不堪之事,并不鮮見。最近被曝光的案例是,去年上海一棟位于著名景點外灘的百年建筑被莫名其妙地涂上顏料“刷臉”。如果是以維護為目的,對歷史建筑的刷漆并非不可理解。公眾反感的是,這樣的“修繕”沒有最大限度保持歷史建筑的本貌與真實。至少秋水山莊被涂上大黃色所展現的審美突兀,實在讓人懷疑。更讓人詫異的是,在遭到網友的“差評”之后,秋水山莊管理方“順勢”將原本的黃色刷成灰色,于是便上演了一次“一日兩變”近乎“惡搞”的事件。如此任性,真將秋水山莊當作了可以“任意打扮的小姑娘”。作為杭州市文物保護點,秋水山莊的修繕與維護應該按規定進行報批。但在未履行相關程序的前提下,管理方便對外墻顏色進行多次變更,到底只是無意識,還是因為既有的管理規定執行過于松懈?要知道,這些擅自進行的修繕稍有不當,就可能成為“保護性破壞”?,F實中,一方面是各地屢屢上演的名人故里爭奪戰與刮起的人造古鎮之風,另一方面是對既有文物的保護缺乏熱情,要么動輒為“推土機”讓路,要么“為我所用”進行破壞性“改造”。兩者看似矛盾,但歸根結底,不過都是“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作祟,映射的是文物保護內在價值認知的偏差。在歷史建筑與文物的保護上,“功利主義”思維的破壞還有著更現實的背景,比如“短命建筑”現象。此前有統計顯示,中國建筑的平均壽命不到30年,這不得不讓人思考,我們將如何為歷史留下自己的“百年建筑”與文物?因此,今天強調加強對歷史建筑與文物的保護,實際上存在兩個面向:一方面,既有的文化保護機制與法規如何從產權的優化、責任的落實等多方面進行完善,以提升文物保護的效力;另一方面,新的建筑品質又該如何保障?其實,較之于功利性的文物保護觀,更迫切的是將文物保護的內在驅動力導向對傳統文化與歷史價值的保護。比如,文物保護既要注重保護責任的分配和落實,又要加強文物對應的歷史背景與傳統文化的挖掘與普及。否則,缺乏“歷史真相”支撐的文物保護極容易滑向迷失。今年2月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曾專門部署文物工作,強調對文物要“保護為主,合理利用”。秋水山莊曾經的主人史量才也有一句廣為傳頌的名言——“人有人格,報有報格,國有國格”,對應于此,在文物保護上,我們亟須找到自己的“格”。(朱昌俊) 18

4、熒屏越來越有“文化”:崔永元被曝加盟河南衛視傳統文化節目《成語英雄》將和《中華好詩詞》《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形成新一輪娛樂節目PK。浙江日報:喜看漢字聽寫大賽。中央電視臺舉辦的“漢字聽寫大賽”,得到了觀眾的高度贊賞。這個活動,反映了漢字文化傳承的緊迫感,也讓人們從參賽的初中生中看到傳承中華文化的希望。代表浙江參賽的杭州外國語學校學生陸佳蕾,在激烈的競賽中脫穎而出,榮獲全國總冠軍,可喜可賀!當今越來越多的人使用鍵盤輸入,手寫漢字的能力下降。中國青年報一項調查顯示,現在僅38.9%的受訪者經常手寫漢字;92%的受訪者認為,人們習慣于使用電腦輸入法,是造成提筆忘字的首要原因;89.2%的受訪者贊同在全社會倡導漢字書寫文化。“漢字聽寫大賽”正是順應這種需求,觀眾們跟隨節目進程做漢字聽寫自我檢測,有觀眾在網上曬出自己的聽寫結果,其中不少常用字都被寫錯或忘記。“電腦失寫癥”背后的漢字發展焦慮。“天賦的"賦"怎么寫?”“是"編輯"還是"編緝"?”。本月初,26歲的王婷婷(化名)到一家單位應聘編輯職務,填寫應聘表格時突然犯難,發現自己平時十分熟悉的字,拿起筆在紙上寫時,卻下不了筆。三軍醫大重慶西南醫院神經內科胡俊博士稱,類似王婷婷這樣長期依靠電腦打字、提筆就忘字的人并不少見,這種癥狀被稱為“電腦失寫癥”。(2月3日中新網)必須承認,時至今日,代表現代科技發展水平的電腦幾乎到了無所不能的地步,現在大大小小的辦公場所,人們都在使用它取代傳統的辦公方法,有人甚至還把“無紙辦公”當成一種時尚追求和進步,事實上,這背后卻隱藏著一場可怕的危機。據報道,長期依賴電腦患上“電腦失寫癥”,“失語癥”者數不勝數,也成為困擾現代人類和漢字發展的一道屏障。長期依靠電腦打字,手寫得必然少了,那樣大腦語言中樞長期受不到刺激,提筆忘字不說,更不利于漢字文化的發展和進步。中國文化源遠流長,而漢字是其最集中的體現,可以說幾乎所有文化的發展及流傳都在文字有體現。而今的電腦數量和使用人數已大的驚人,并仍呈急劇膨脹的態勢,而過度使用電腦打字也正成為一種潮流,這就非常值得我們警惕,漢字在冷冰冰的敲擊聲下,早失去了漢字應有的魅力和美感。沒有心情,就沒有藝術,書法是這樣,漢字發展亦然。無論是對名家書法,還是對普通漢字的感受,我們習慣了那個性獨特的一筆一畫的執筆體察,遠勝過那些千孔一面字跡的敲擊感受,電腦打字同書寫的區別就在于它不需要心情,而只強調準確率??陀^地講,電腦打字和書寫之間其實并不矛盾,合理使用還會相得益彰,問題在于時下部分人由于缺乏正確的認識,甚至將電腦功能盲目夸大或妖魔化,將現代科技引向了歧路。 18

5、“電腦失寫癥”帶有深深的時代烙印,是我們在對待現代科技和傳統方式上的失衡,它威脅到我們的漢字文化的傳承,不能否認,電腦確實給人們的生活和辦公環境帶來了不少方便,但萬物發展都有個度,過度依賴必將會得不償失和得到應有的懲罰。

18

6、徐小躍

敦厚沉穩、談吐不凡,精神抖擻又不失儒雅。初次見到徐小躍,記者感受到的是學者的風范。作為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南京圖書館館長、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徐小躍一直致力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教學與研究。“沒聽過徐老師的課就是白上南大”“得遇徐老師,人生幸也”„„這些是南大學生對徐小躍的評價。在南大任教近30年,他的每堂課都座無虛席。徐小躍上課從不用講義,且堅持板書,從右上方開始,豎行書寫,從形式排列到內容,明了而有序。有學生曾連續多日虔誠侍立教室之側,不停上臺為恩師擦拭黑板。在徐小躍看來,板書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心性的呈現。他說:“若受講義之限和PPT之佐,課堂將缺乏變化和生氣,自己也將失去授課時的由心而發。”回憶起與中國傳統文化結緣,徐小躍說:“高考考入安徽大學哲學系后,我開始踏入國學研究領域,之后在南京大學攻讀哲學碩士、博士,博大精深的國學帶給我無盡的啟迪,讓我立志將國學作為一生的追求。”他說,求學的道路上知音寥寥,但生命卻在國學文化的浸潤中越來越豐盈。正是憑借這份執著與充盈,徐小躍在中國傳統文化研究與教學領域頗有建樹,著有《禪與老莊》《羅教-佛教-禪學》等專著,并發表百余篇相關學術論文。2010年,徐小躍接任南京圖書館館長。此后,他對國學的傳揚更加盡心:去高校為學生講授國學、與新聞單位合辦《國學玄覽堂》、組織南京圖書館員工誦讀《孟子》等等。徐小躍說:“中國傳統文化的主干是儒道兩家,學習領悟‘孔孟之道、老莊之學’的思想精髓是認識傳統文化的關鍵。”聊起這次在重慶忠縣的核心價值觀百場講壇活動,徐小躍神采奕奕地告訴記者:“忠縣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以‘忠’字命名的州縣城市,因此我講課的內容與‘忠德’有關。”他說,忠德是“教人以善”之德,在多個層面能起到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作用。他希望通過“忠德”的研究與傳承,呼喚“人心向善,止于至善”的信仰追求,并將其內化為實現中國夢的強大動力。

18

7、在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最大的手工藝品市場,每逢周六下午,頭發已經花白的劉靜蘭手把手地教幾名小徒弟學習剪紙的場面,總能引來很多市民好奇的目光。今年60歲的劉靜蘭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包頭剪紙”的代表性傳承人。她七八歲就開始跟村中的“巧媳婦”郭嬸嬸學剪紙,隨后的五十多年中,她“剪”耕不輟,并形成了獨特的剪紙風格。如今,劉靜蘭已頭頂眾多“光環”: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首批中國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現在我考慮最多的是如何讓更多有興趣的人接觸和學習剪紙技藝,傳授技藝是我作為非遺傳承人的一份責任。”劉靜蘭說。目前,有6名小徒弟在和劉靜蘭學習剪紙,“他們都是小學生、初中生,剪紙需要耐心和靜心,不喜歡剪紙的孩子不一定能坐得住。”劉靜蘭笑著說。“棗核紋”“滴水紋”“月牙紋”“細毛毛”„„在傳習的過程中,劉靜蘭結合自己的剪紙作品,給小徒弟們講解構成剪紙的基本圖案元素。“剪紙的細節部分離不開這些元素的搭配組合,這是剪紙的基本語言。”劉靜蘭告訴她的小徒弟們。“我常帶他們回家觀察我養的花鳥,讓他們先根據自己的感覺畫下樣子來,再教他們如何用剪紙的語言表現細節,他們的聰明和靈性常常給我帶來驚喜。”劉靜蘭說,孩子們天真而豐富的想象力都能展現在剪紙上,“細毛毛”表現細節的老虎、多種元素搭配構成的花朵,他們想到的、看到的都能用自己的剪刀剪出來。 18

8、節儉

季文子出身于三世為相的家庭,是春秋時代魯國的貴族、著名的外交家,為官30多年。他一生儉樸,以節儉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過儉樸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樸素整潔,除了朝服以外沒有幾件像樣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車馬也極其簡單。見他如此節儉,有個叫仲孫它的人就勸季文子說:“你身為上卿,德高望重,但聽說你在家里不準妻妾穿絲綢衣服,也不用糧食喂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飾,這樣不是顯得太寒酸,讓別國的人笑話您嗎?這樣做也有損于我們國家的體面,人家會說魯國的上卿過的是一種什么樣的日子啊。您為什么不改變一下這種生活方式呢?這于己于國都有處,何樂而不為呢?”季文子聽后淡然一笑,對那人嚴肅地說:“我也希望把家里布置得豪華典雅,但是看看我們國家的百姓,還有許多人吃著粗糙得難以下咽的食物,穿著破舊不堪的衣服,還有人正在受凍挨餓;想到這些,我怎能忍心去為自己添置家產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而我則妝扮妻妾,精養糧馬,這哪里還有為官的良心!況且,我聽說一個國家的國強與光榮,只能通過臣民的高潔品行表現出來,并不是以他們擁有美艷的妻妾和良驥駿馬來評定的。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議呢廣這一番話,說得仲孫它滿臉羞愧之色,同時也使得他內心對季文子更加敬重。此后,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簡樸,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里的馬匹也只是用谷糠、雜草來喂養。 18

9、孝

閔子騫(公元前536-前487),春秋時魯國人。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閔子騫是春秋魯國人,是孔子的學生。閔子騫的母親很早就死了。他與弟弟跟父親生活。后來,父親又娶了后娘。后娘也生了兩個兒子。自此,后娘疼愛親生兒子。對閔子騫兄弟卻不盡心??墒情h子騫對后娘始終很尊敬。有一年冬天,天氣特別寒冷。后娘拿出四件新棉襖給弟兄四人穿上。后娘的兒子在屋外高興地玩著,而閔子騫卻凍得發抖。這天,閔子騫趕著車跟父親外出干活,這時天上飄起了大雪,陣陣寒風刺骨,閔子騫冷得渾身直打哆嗦,兩只手都凍僵了,馬韁繩也掉到了地上,父親跳下車,拾起韁繩,自己趕起車來,兩人重新又上路了。走了不遠,閔子騫凍得有點坐不住了,一陣寒風過來,閔子騫搖晃著栽下馬來。父親忙過來扶起閔子騫,只覺得他兩手冰冷。父親問:“孩子,你怎么這么冷啊,你不是穿著新棉衣嗎?”閔子騫說:“爸爸,我就是冷啊,冷得受不了啦!”父親拉起閔子騫的棉衣,覺得它很薄,他從衣縫中看去,原來里面是蘆花,父親終于明白為什么新棉衣不暖和的原因了。“孩子,你受委屈了!”父親將閔子騫摟進懷里,掉轉車頭,駕車往家奔去。一回到家,父親喚出后娘和兩個小兒子,他摸了摸兩個小兒子的棉衣,又厚又暖和。父親生氣地對后娘說:“我娶你是為了照顧好我們的每一個孩子,可是你卻如此偏心,竟然虐待我前妻的孩子,你走吧!”閔子騫見父親要休掉后娘,忙向父親懇請留下后娘:“娘在我家,只我一個人受凍,如果娘離開我們家了,我們兄弟四人都要受凍了。”后娘聽了此話,很受感動,慚愧地低下了頭,并且表示以后再也不偏心了。父親見后娘有悔改之意,也就原諒了她。從此,后娘對閔子騫就像對親生兒子一樣,一家人和睦相處,十分幸福。閔子騫從此以“孝”著名,他的老師孔子也很贊賞他,說閔子騫上孝父母,下愛兄弟,一舉一動都合情合理。

190、傳統美德包含如下內容:仁、義、禮、智、信、孝、悌、忠、廉、恥、勤、勇、敬、恕、謹、儉、忍、友、慈、和。這些內容概括了中華民族崇尚的社會生活規范,它包括一個人和自己、和事務、和他人、和社會、和自然相互交往的一切原則,我們說的核心價值觀的指向就是傳統美德。2013年5月22日-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指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十八大倡導的核心價值觀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一脈相承,同根同源,是我們追求幸福、追求成就、追求發展的必由之路。而時下一部分人,在利益驅動下,做人做事與核心價值觀背道而馳,結果只能害人害己。

19

1、李時珍:用堅持譜寫中華傳奇【獲獎名片】醫學泰斗【評價】1.穿上草鞋,背起藥筐,遠涉深山曠野,遍訪名醫宿儒,你就是以這樣謙遜的姿態和輝煌的成就為中華歷史寫下一部傳奇!2.一介農夫,懷揣著執著上路,走進大山,風雨兼程,親嘗百種藥草,揮就一部影響世界的不朽醫典,而他的名字也同《本草綱目》一起刻入歷史的記憶?!绢C獎詞】身如逆流船,心比鐵石堅,堅定的信念伴你步入醫學圣殿,不懈的努力帶你翱翔成功之巔!【事跡】李家世代業醫,但由于民間醫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紳的欺侮。因此,父親決定讓二兒子李時珍讀書應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頭地。李時珍不屑于空洞乏味的八股文,打算放棄科舉做官之路,專心學醫,于是向父親求說并表明決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鐵石堅。望父全兒志,至死不怕難”。李月池最終同意了兒子的要求。李時珍認為,“讀萬卷書”固然需要,但“行萬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既“搜羅百氏”,又“采訪四方”,深入實際進行調查。李時珍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后人為此寫了“遠窮僻壤之產,險探麓之華”的詩句,表現他遠途跋涉、四方采訪的生活。李時珍每到一地,就虛心地向各式各樣的人物求教,其中不乏農民和漁夫。李時珍為了了解藥物,并不滿足走馬看花式的調查,而是“羅列諸品,反復諦視”。例如他在寫到白花蛇時為了真實細致地了解這種劇毒蛇而置危險于度外,到處尋找,終于在捕蛇人的幫助下目睹了捕蛇、制蛇的全過程。李時珍搞清了藥物的許多疑難問題,并編著了中國藥物學的空前巨著——《本草綱目》。

19

2、當敦煌的瑰寶出現在大英博物館,當《孫子兵法》、《三國演義》的讀者更多的是外國人——作為華夏子民,我們應該為此欣喜還是悲哀?當我們的經濟實力受到世人的矚目,而中華優秀文化卻在不自覺中流失,我們是該喜還是該憂?當然我們也知道,過去的文化是少數人的專利,只有那些熟讀《四書》《五經》的達官貴人、文人墨客才配談文化,而那些種地耕田的下里巴人向來是見不著也想不到這樣的陽春白雪的。在孔儒之風居于正統的時代,文化的分量重若磐石,讀書人的行頭也似乎比別人高雅尊貴了許多。幾千年的文化血脈流傳下來,中國人可以自豪地說,我來自一個文明的國度,一個賁張著文化的國度,所以,文化成了時下許多人的寵愛,成了當今社會中的一種風氣或潮流。于是,這樣的文化幾乎可以填滿這個國家的坑坑洼洼。無論如何,文化都是一個高尚的字眼,崇尚文化更是一個民族的幸事,但果真國民的素質就高到連天上飄的,地上爬的,水中游的都是文化的那個境地了嗎?如此“文化”的泛濫并不能見證這個國家和民族的富強和優越,反倒是體現出了它的荒唐和無知。

毋庸置疑,改革開放后的中國在各個領域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思想解放的確帶來了文化的活躍和激蕩,國門打開的確帶來了文化的四面來風八方有雨。也正是在這樣的文化環境中,新舊文化的矛盾,中西文化的碰撞,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的比較,文化的守成和文化的變革都積極地不可避免地涌現出來。西方的生活方式、社會文化的東進也慢慢縮小了東西文化之間的距離,這在青年一代身上體現的尤為明顯。我們所見所聞之處,80年代后期出生的人開始相信圣誕老人了,開始在麥當勞必勝客里面過生日,可他們中很多人不知道毛筆該怎么拿,沒讀過線裝書,沒見過長命鎖,沒上過八仙桌,他們可以把不知從哪個角落里找出來的珠算盤當車推著玩。在他們的記憶中,不曾有過這些傳統的東西的印象,因此,它們是沒有質感的,是蒼白無力的。這些祖先傳下來的東西,浸濡著華夏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對于他們來說是陌生甚至是不可理解的。于是,今天的年輕人開始忽視甚至放棄這些國產的文化,他們更崇尚西方文化,他們西裝革履,操一口流利的英語滿世界跑,卻懶得抽出一天的時間去祭奠一下自己的祖先。傳統文化在中國已然式微,它的缺失已成為一個沉痛的現實。雖然傳統文化不盡是好的,難免有一些糟粕,但其精華絕對是大大超過流毒的,不然中華文明何以在其他的幾大古文明早已折經斷脈的時候依舊熠熠發光?但最可嘆也是最可悲之處,是我們漠視的文化卻被人家視若珍寶。當初韓國將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列入它的文化遺產時,國內輿論一片嘩然,其中一篇標題《“去傳統化”將文化遺產拱手讓人》的文章這樣寫道:“中國長達一個世紀的‘去傳統化’運動并未導致中國富強,它只造成斷裂的一代——對傳統文化無知的失落的一代„„由于我們對傳統的冷漠,以至我們對傳統的保存遠不如鄰國。我們心有不甘卻怨不得別人,是我們自己把文化遺產拱手讓人。”由此我想起了敦煌窟、敦煌文化,想起了王道士、斯坦因和當時的滿清政府,想起了斯坦因一車車地把那些本屬于我們的敦煌的經卷、書籍、塑像運往歐洲時,我心中泛起酸楚的感覺:那些敦煌的寶貝不是人家搶走的,是王道士甘心用僅值幾個碎銀的東西換走的。這些中華文化的瑰寶就這樣簡單而干脆地流失了!還有《孫子兵法》、《三國演義》、《論持久戰》這些今天的年輕人鮮有問津的經典文化沒有被我們國人吸收,卻被日韓及歐美一些國家拿去研究用以管理人才、資源,運用于商戰之中,反過來再和我們來做生意。這,究竟是文化的不幸還是華夏子孫的悲哀?我們不得而知。

一個民族的文化程度在一定意義上反映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經濟發展水平。真正的文化是那些啟人心智、誨人不倦地能促進人類自身進步和社會發展的精神食糧,而不是那些穿鑿附會、沽名釣譽的佯裝高尚甚至傳播封建迷信違法亂紀的有著不軌行徑的渣滓。一個民族不需要泡沫文化和虛假文化。泡沫和虛假文化無法重塑精神理念,建構人格品質。文化不是越多越好,寧缺毋濫是定義文化的道德底線。文化的嬗變只能說明真正的文化的缺失,它的貧乏已影響到精神文明的建設,制約人們的社會道德和職業道德水平的提高。中國傳統文化的許多內涵是我們終其一生也領悟不完,參透不了的。也許它的某些雜質是該舍棄的,也許它的某些內容尚不能給我們的經濟建設提供及時的智力保障和支持,但我們可以揚長避短,可以把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有機和諧地結合起來,共同服務于我們的建設事業。

19

3、中國傳統文化豐富多彩。比如:中國結、武術、毛筆、硯臺、宣紙、墨汁、造紙術、印刷術、火藥、指南針、臉譜、京劇、空竹、油條、油茶„„我喜歡空竹,因為悠悠球是空竹的后代。我也喜歡指南針,因為它能為我們指引方向,并且還容易帶。我也喜歡油條,因為油條外焦里嫩,雖然有點油膩,還有脂肪,但是味道很好。我也喜歡油茶,因為油茶是由很多花生芝麻等很香的東西合制而成,又營養又豐富,并且還可以泡油條。兩樣一起吃,那味道簡直美多了,簡直就是天下絕味!但,我最喜歡的還是中國的印刷術,因為20世紀的人真強!竟然能把一個字變成幾個、幾十個、幾百個、幾千個,甚至幾萬個,簡直太神奇了 19

4、勤儉、廉正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漢唐時期的文景之治、貞觀之治的勤政、勤儉帶來了國力的強盛、經濟的繁榮,與前朝秦隋的窮奢極欲導致覆亡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古人云:“節儉樸素,人之美德;奢侈華麗,人之大惡”,表明中華民族對勤儉與奢侈鮮明的善惡態度。不為金錢或物質所惑,不為權勢所動,終身保持廉潔、清正的節操,這就是廉正。明北京保衛戰中的于謙,“要留清白在人間”。他為人間留下了兩種清白,其一是為民族為國家不計個人安危的“清白”之心;其二是平時嚴于操守,廉正不茍的“清白”之風。由于北京保衛戰有功,他受到賞賜還加官進爵,但都被他堅決推辭,后遭讒陷抄家時卻是家徒四壁。于謙的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不僅贏得世人崇敬,于今天也深有啟迪。從他身上可以看到中華民族傳統的勤儉、廉正美德得到升華。作為優良的道德傳統,勤儉和廉正在今天更要發揚光大。這就要求我們從一點一滴中學會勤儉,培養廉正的美德。

19

5、全球化大環境下,華夏傳統即將遺失?最近,社會公眾明確地感受到了一次華夏傳統的即將遺失,并同時引起了一系列的新的反思,就是在新的全球化大環境中,在西方生活方式和西方文化隨著經濟強勢席卷而來的時候,是否也要把我們的傳統文化和傳統生活方式一并改變?中國文化曾經有它的從容和優雅,也曾經在歷史上寫下輝煌不朽的一筆。“中國在公元前3世紀到13世紀之間保持一個西方所望塵莫及的科學知識水平”,中國的科學發明和發現“往往遠遠超過同時代的歐洲,特別是15世紀之前更是如此”。近200年間,中國飽經滄桑,特別是新中國誕生前,世界列強對中國的蹂躪,無休止的戰亂**,帶來至今難以撫平的創傷。在瀕臨外憂內患的重重危機中,我們幾乎是身不由己地對傳統文化進行了清理和反思,并對其賦予了太多的批判和指責。

19

6、不得不清點:我們的傳統文化和傳統生活方式還剩下幾許?1900年2月10日,梁啟超寫下了激揚一代中國人的巨作《少年中國說》,“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而今天,梁啟超曾寄望的少年具有的希望、進取、日新、破格、好行樂、盛氣、豪壯、造世界、“常思將來”、“常覺一切事無不可為”的氣質都在這一代身上依稀地看見??墒?,代價是他們身上的中國傳統日趨稀薄,他們身上的特質與個體不復存在,中國味淡不可聞。古人曾把道德修養視為人生的終極追求,不過,在全球化的今天,個人奮斗、快樂、自由通通比道德來得重要;現在的孩子還有很多別的事要忙。初始的風雅在父母們的雞毛撣子和考級的壓力下,已經被扭曲,再也保持不了它們唯美的形狀了。90年代生人開始相信圣誕老人了,開始在麥當勞必勝客里過生日。他們不知道阿福,沒放過風箏,沒見過長命鎖,沒上過八仙桌,沒爬過大門檻,所以,傳統的東西在他們看來,是沒有質感的,是蒼白的。到哪里才能找回我們丟失的傳統?怎么樣才能寫出一篇《新少年中國》,而不僅僅是《少年全球化》?

19

7、傳統文化面臨的壓力:西方文化的如浪沖擊和我們知識分子的試圖擺脫。李約瑟曾經提出一個意義十分重大的課題:“為什么近代科學沒有發生在中國?”這個問題也曾經被許多中國知識分子思考著。李約瑟有一些很著名的觀點:近代科學之所以沒有在中國產生,一是中國沒有具備宜于科學成長的自然觀;二是中國人太講究實用,一些發現滯留在了經驗階段;三是中國的科舉制度扼殺了人們對自然規律探索的興趣,八股文扼殺了學生探索自然的興致,思想被束縛在古書和名利上,“學而優則仕”成了讀書人的第一追求。實際上,這種影響至今依然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我國社會中,強烈的官本位意識對科學和創新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19

8、楊振寧在講到中國本土為什么還沒有人獲得諾貝爾獎的時候,也明確指出:“中庸之道對于科學發展不是最好。中國為何沒有得出歐幾里德的幾何定律,在于它所揭示出的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科學精神與中國倡導中庸、不太允許標新立異的文化傳統相背離,這種文化機制不利于培養標新立異的科技人才。”我們自己的知識分子,也幾乎得出了同樣的結論:倡導中庸之道的中國文化傳統,不利于培養標新立異的科技人才。

19

9、[懸鵝示眾]明時,周新擔任司法按察使后,一天,有人給他送來一只烤鵝,他堅決不受,但送禮人已經搶先出門了。于是,周新叫家人把烤鵝掛在屋子后面,以后凡是送禮者,他就讓家人領著去看那只已經風干了的烤鵝。從此,再沒人自討沒趣了。

200、[立檄拒禮]康熙19年,于成龍改任直隸巡撫。大名縣縣官遵循舊習,在中秋節前給他送了一份“中秋禮”。于成龍嚴詞拒收,還特地頒布了《嚴禁饋贈檄》,通報了大名縣縣官的送禮行為,并明令所屬官員,今后如果發現逢年私送者,“決不寬恕”,

20

1、棒打送禮。南北朝時,南朝的中書通事舍人顧協,雖位高權重,但為政清廉。他曾說:“送禮納賄,必然徇情枉法,吏治怎能清明?”有一次,他以前的一位門生因有事相求,送禮向他行賄。顧協怒不可遏,責令將這個門生重打二十大板,趕出了門外。

20

2、厚謝婉拒 宋時,劉溫臾在朝中身居要職,一個自稱他門生的人送給他一車糧草,劉溫臾推辭不掉,當即答謝回贈他一套華麗的衣服,其價值高于一車糧草的數倍,那人見達不到送禮行賄的目的,只好將糧草拖了回去。

20

3、朱元璋的故鄉鳳陽,還流傳著四菜一湯的歌謠:『皇帝請客,四菜一湯,蘿卜韭菜,著實甜香;小蔥豆腐,意義深長,一清二白,貪官心慌?!恢煸敖o皇后過生日時,只用紅蘿卜、韭菜,青菜兩碗,小蔥豆腐湯,宴請眾官員。而且約法三章:今后不論誰擺宴席,只許四菜一湯,誰若違反,嚴懲不貸。 20

4、季文子出身于三世為相的家庭,是春秋時代魯國的貴族、著名的外交家,為官30多年。 他一生儉樸,以節儉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過儉樸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樸素整潔, 除了朝服以外沒有幾件像樣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車馬也極其簡單。見他如此節儉,有個叫仲孫它的人就勸季文子說:“你身為上卿,德高望重,但聽說 你在家里不準妻妾穿絲綢衣服,也不用糧食喂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飾,這樣不是顯得太寒酸,讓別國的人笑話您嗎?這樣做也有損于我們國家的體面,人家會說魯國的上卿過 的是一種什么樣的日子啊。您為什么不改變一下這種生活方式呢?這于己于國都有好處,何樂而不為呢?”季文子聽后淡然一笑,對那人嚴肅地說:“我也希望把家里布置得豪華典雅,但是看 看我們國家的百姓,還有許多人吃著粗糙得難以下咽的食物,穿著破舊不堪的衣服,還有 人正在受凍挨餓;想到這些,我怎能忍心去為自己添置家產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而我則妝扮妻妾,精養糧馬,這哪里還有為官的良心!況且,我聽說一個國家的國強與光榮,只能通過臣民的高潔品行表現出來,并不是以他們擁有美艷的妻妾和良驥駿馬來評定的。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議呢廣這一番話,說得仲孫它滿臉羞愧之色,同時也使得他 內心對季文子更加敬重。

此后,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簡樸,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里的馬匹也只是用谷糠、雜草來喂養。

20

5、中華民族是一個兼容并蓄、海納百川的民族,在漫長歷史進程中,不斷學習他人的長處,并轉化成自己的東西,形成自己的民族特色,是中華文明的一大特征。我們今天強調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并不代表固步自封,而是要博采眾長,不斷完善自身,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信念。

20

6、北京高考改革方案:彰顯傳統美麗。“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于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總書記曾指出,“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從2016年開始,高考語文分值由150分增為180分,英語考試將推出高考歷史舞臺,將實行社會化考試,滿分為100分??紙鏊賹懀罕本┦懈呖几母锓桨赶蛏鐣?,將語文分值增值30分,宣布英語考試從此退出高考歷史舞臺,并實行社會化英語考試。語文是國學,是一門學習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的學科,打破語文英語兩種分值相同、“地位平等”的局面,語文分數的提升,恰恰說明了國家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寓意學生要學好本國文化并傳承好本國文化。

20

7、匹夫有責。對家庭負責、對族人負責、對國家和民族負責、為看不見摸不著的社會風氣負責„„.這是古人肩上的N座大山。而今天,我們既沒有為別人奉獻的義務,也沒有權利向別人索取,只能為自己負責?!洞髮W》開篇就說"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在今天成為鏡花水月,顧炎武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在和平時期更像是一句空談。于是,我們堅持不長大,看日本漫畫,聽Twins,玩PUPA或HelloKitty,穿滿身口袋的闊腳褲,口號是"我喜歡,有什么不可以"„„咄咄逼人的自由泛濫,讓責任感處處失守。而年方10歲的那一撥孩子,耳濡目染的是這一代人放任自流、無限延長的青春期,他們怎么會知道責任感是何物呢? 20

8、端午節。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系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一個“王”字,還要佩帶五顏六色的香囊。每適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干凈,在廚房里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關于端午節,還有一個傳說: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了貴族子蘭等人的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沅、汀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投汩羅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汩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

20

9、秦九韶生于南宋時期,擅長數學、天文、文學和工程問題等,在數學研究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其代表作《數學九章》是我國13世紀數學成就代表作之一,書中的一次同余式和高次方程的解法比西方歐拉和霍納等數學家早500多年。它繼承了我國數學算術法的突出特色,理論聯系實際。秦九韶創造的一些算法,如多項式求值法,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好的算法。

210、司馬遷

盡管你也曾悲傷,為一個堂堂太史令竟淪落成階下囚而哭泣;盡管你也曾孤獨,在不見天日的高墻鐵柵內,沒有一個人去撫慰你心中的傷痛;盡管你也曾委屈,在受盡宮刑的時候,還要忍受別人的冷嘲熱諷;你也曾絕望,在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下,你不知這樣的日子何時是盡頭,但是,你沒有墮落,沒有倒下,而是堅強地、勇敢地站了起來!為了自己的理想,又重新提起筆,著成了流芳百世的《史記》,被近代文學家魯迅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你的堅持鑄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一代宗師。

211、范欽,一個真正的文化智者!是他將我們斷殘零落的精神史攢聚起來,為我們的建構了一個精神的家園在歷史中他能輕常人之所重,而重常人之所輕,在別人迷戀仕途之時,而他卻在那個年齡將搜羅藏書融進了生命。歷史中和他同時代的人中也不乏藏書者,而殘存下來的,流傳至今仍然為我們所景仰的、瞻仰的則只有范欽所建立的天一閣這所藏書樓,其他的都隨著歷史而退出了舞臺。而范欽卻依舊堅定,這和范欽的為人、氣度是分不開的。也正因為范欽有一種超越意氣、超越嗜好、超越才情,才有了他藏書樓超越時間的意志力!亦有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保留和傳承。

212、清廷派駐臺灣的總督劉銘傳,是建設臺灣的大功臣,臺灣的第一條鐵路便是他督促修的。劉銘傳的被任用,有一則發人深省的小故事:當李鴻章將劉銘傳推薦給曾國藩時,還一起推薦了另外兩個書生。曾國藩為了測驗他們三人中誰的品格最好,便故意約他們在某個時間到曾府去面談??墒堑搅思s定的時刻,曾國藩卻故意不出面,讓他們在客廳中等候,暗中卻仔細觀察他們的態度。只見其他兩位都顯得很不耐煩似的,不停地抱怨;只有劉銘傳一個人安安靜靜、心平氣和地欣賞墻上的字畫。后來曾國藩考問他們客廳中的字畫,只有劉銘傳一人答得出來。結果劉銘傳被推薦為臺灣總督。沒有耐性的人,必定缺乏堅毅持久、克服萬難的精神,自然成就不了什么偉大的事業。我們希望將來能有所作為,首先便須磨煉自己的耐心和毅力。

213、陳世恩是神宗皇帝萬歷己丑年中的進士。他的弟弟最喜歡游蕩,天天很早的出去,很遲的回來。他的大哥屢次的規勸弟弟。弟弟不肯改過。陳世恩說:“這個樣子,徒然損傷了兄弟間的友愛,是沒有益處的。”于是陳世恩就每夜親自守著大門。必定要等到他的弟弟回來了,又親手下了鎖,并且問他的弟弟身上冷不冷,暖不暖,肚里餓不餓。體恤他弟弟的神氣,完全在說話里和臉面上表現了出來。這樣的好幾夜,他的弟弟就此悔悟,不敢再很晚回家了。

214、唐詩宋詞

走進唐詩宋詞,其實就是走進一個神奇迷人的王國。那是一個人類精神之花全面盛開的季節。我們的大師從一張薄薄的書頁上站起來,沿著字里行間向我們走來,一襲古裝,長發飄飄,風姿萬千:古樸雄渾的子昂,清朗雄健的王之渙,閑靜談遠的孟浩然,飄逸豪放的李白,沉郁頓抑的杜甫,清揚暢麗的白居易,奇詭璀璨的李賀,精巧艷麗的溫庭筠,凄婉優柔的李煜,閑雅清婉的晏殊,豪放曠達的蘇軾,雄放流暢的陸游„„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恍惚之中,我也成了一名典雅的古代儒生,微風拂動我頭上淡藍色的逍遙巾。我坐上一輛古舊的馬車,“吱吱呀呀”而去,驛道兩邊是一片火紅的楓葉,把我的雙也映照得微紅,叫我怎能不停下車來望上幾眼?“小令樽前見玉簫,銀燈一曲太妖嬈。歌中醉倒誰能恨?唱罷歸來酒未消。” 夜色已深,打更人在窄窄的街衢上越走越遠,而紅樓之上酒興正濃。簫是那精精致致的玉簫, 燈是那華華貴貴的銀燈,音樂就在身邊流淌著„„ 獨愛唐詩宋詞,獨愛其中所展示的一個個古雅的詩歌意境,獨愛一個個不羈的靈魂??膳c之攜手同游,可與之相對品茗。無論是“千樹萬樹梨花開”的“胡天八月”,還是“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渭城客棧,無論在“花市燈如晝”的元夜,還是在有“暗香盈袖”的黃昏,或笑、或泣,或長歌、或短嘆,或無語徘徊、或滔滔不絕,都是那么令人難忘。

215、勤儉、廉正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漢唐時期的文景之治、貞觀之治的勤政、勤儉帶來了國力的強盛、經濟的繁榮,與前朝秦隋的窮奢極欲導致覆亡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古人云:“節儉樸素,人之美德;奢侈華麗,人之大惡”,表明中華民族對勤儉與奢侈鮮明的善惡態度。不為金錢或物質所惑,不為權勢所動,終身保持廉潔、清正的節操,這就是廉正。明北京保衛戰中的于謙,“要留清白在人間”。他為人間留下了兩種清白,其一是為民族為國家不計個人安危的“清白”之心;其二是平時嚴于操守,廉正不茍的“清白”之風。由于北京保衛戰有功,他受到賞賜還加官進爵,但都被他堅決推辭,后遭讒陷抄家時卻是家徒四壁。于謙的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不僅贏得世人崇敬,于今天也深有啟迪。從他身上可以看到中華民族傳統的勤儉、廉正美德得到升華。作為優良的道德傳統,勤儉和廉正在今天更要發揚光大。這就要求我們從一點一滴中學會勤儉,培養廉正的美德。

216、中國人不要讓文化哭泣。當“大唐第一古惑仔” 堂而皇之地登上大雅之堂時,那“秀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的豪邁與“天生我材必有用” 的自信終化為泡影,飄散,飄散。

217、當“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的孔明先生被冠以“中國最虛偽的男人”的名號時,我看到歷史那雙哀怨的眼睛,我聽到文明在嗟嘆。余光中說,用了千年的文化,還是覺得不夠用??晌覀?,卻連傳承的文化都無法守住。在新加坡,孔子被奉為“至圣”,人們競相朝拜 外國人甚至稱“21世紀的文化是中國幾千年前的儒家文化”??稍趪鴥?,我們又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孔子是懷抱理想的狗?甚至有北大教授公開宣稱:“一個姚明,一個章子怡比一萬個孔子都有效!”這是怎樣的悲哀!拿他們和孔子作比較,本身就是對傳統文化的曲解和褻瀆。韓國改首都“漢城”為“首爾”,究其原因不過是“漢城”聽起來容易被誤認為是中國的城市??晌毅筱蟠髧?,傳承了幾千年的龍圖騰,僅僅因為英語翻譯意為兇猛的、殘忍的,就有教授蠢蠢欲動,想要篡改龍龍圖騰。我們是龍的傳人,又怎能允許如此數典忘祖的行為發生?驕傲無知的現代人,我們在消去貧窮的同時,又失去了什么?黃繼光被石子絆倒堵住了敵人的槍口?董存瑞被炸藥包上的雙面膠粘住了來不及跑掉?劉胡蘭面對敵人的刺刀,甩甩頭發說: “我愛拉芳”??種種惡搞,不僅是對歷史的侮辱,更是對文化的踐踏與摧殘!一個不能守住自己優秀文化的民族,必將匍匐于其他民族的腳下!漢服成人禮漸成趨勢的思考。6月3日,西安杜陵原上,一場名為“君子盛宴”的漢服成人禮在驕陽下進行。參禮人員均身著漢服,通過進位、上香、就座、賓盥、加冠(加笄)、醮子、取字、醴辭、聆訓、三謝禮等儀式,再現古代漢民族成人禮。不同聲音:有人認為,倡導漢服文化,很大程度上是小資、白領們追求個性化的另類“作秀”。在傳統文化悄然滲入百姓生活的今天,回歸潮背后“形式主義”的影子若隱若現。傳統文化的保護,無須穿漢服這種形式的“返祖”。許多家長和學生對“漢服成人禮”也有反對之聲。家住廈門市石亭路的王阿姨認為,千萬不要搞這樣形式主義的成人禮,僅靠古裝來弘揚傳統文化不可取,還會加重學生負擔。陜師大文學院教授朱鴻認為,世界上好的東西都可以用,不要管是誰的,地域觀念太強不行。泱泱大國要包容,不拘小節,美國沒有美服,德國也沒有德服。陜西師大教授邢繼燕稱,年輕人多是“嘗鮮” 不甚關注其文化內涵。從漢家禮儀、漢服婚禮等活動來看,年輕人主要以“嘗鮮”的心態參與其中,相對忽略背后所承載著的文化底蘊。她指出,傳統服裝只是傳統文化的“皮層”,浩瀚典籍才是傳統文化真正的“內核”。倡導漢服文化應與現代社會的生活方式相融合,既要有積極的內容,更要有科學的形式。而身著古代服飾,將繁文縟禮照單全收的形式主義則使傳統文化喪失了其本身的意義。廈門大學歷史系教授顏章炮認為,仿古禮給學生辦“冠禮”和“笄禮”,未嘗不可,只是在形式上不必照搬古代儀式,應該根據社會發展賦予新的內涵,明確舉辦成年禮的目的、意義,強調學生到了18歲,應有社會責任意識,承擔社會義務。如能達到這種目的,應給予尊重。 西安民俗專家王智認為,在全球化飛速發展的時代,許多族群都開始出現“身份”認同危機,各個族群都試圖通過不同的方式來尋根。漢服熱、讀經熱所引發的“傳統文化回歸”對中國社會不無裨益。當然,“漢服”也不應成為中國人回歸傳統的“不二選擇”。專家名人建議:可穿漢服出席重要場合。西安電視臺編輯陳曦說,作為中國主體民族的漢族大體自清順治二年,即公元1645年開始失去著裝自由。相比絢麗多姿的少數民族服飾,曾以衣冠而自豪的漢族人不免會陷入無盡的歷史惆悵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現代化的步伐越來越大,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情況,才有民間回歸傳統的呼聲。”張志云認為,全球化和本土化本來就是一對矛盾,重要的是如何處理好全球化和本土化的關系。目前全世界服裝基本趨同,但韓國、日本人在一些很隆重的場合,穿的是自己傳統的服飾,這樣就很好地處理了全球化和本土文化的關系。張志春說, 近年來,隨著我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有很多重要的大規模的祭典活動儀式逐步開始恢復,在這些傳統的祭典儀式上,漢服是比較合適的款式。在體育、文化活動中,包括大學生本科、碩士畢業的學位服飾,漢服都可以介入、融入,甚至可以取代以西方學位服為主體的款式。

218、章金萊:傳承西游文化是一輩子要取的“真經”。27年來,由六小齡童扮演的孫悟空形象深入人心,至今沒有任何一部影視劇的重播率打敗86版《西游記》,這部400年經久不衰的神話文學名著以巨大的魔力,影響了全球。然而,在傳統文化日趨遭到漠視的現實情況下,西游文化也避免不了被淡化甚至曲解的命運,脫下戲服的六小齡童心急如焚,用了17年才完成孫悟空角色的他,深知西游文化是不可多得的一塊璞玉,它所闡述的“拼搏進取、不屈不撓、永不言敗”的人生信念正是中華民族的魂魄。如今六小齡童是中國西游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他說前半生自己更多地在傳承中國猴戲藝術,后半生則應該更多地傳承中國的西游文化,讓更多人在《西游記》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這就是他這輩子要取的“真經”。 考場速寫:一代猴王章金萊曾說過:前半生自己更多地在傳承中國猴戲藝術,后半生則應該更多地傳承中國的西游文化,讓更多人在《西游記》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這就是他這輩子要取的“真經”。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中國人,我們真的不能“因為走得太遠,卻忘記為什么而出發”。我們應把學習認識傳統文化作為責任和義務,既“放眼未來”,又要向古代賢士學習文化精髓,只有“把根留住”,才能像一艘戰艦堅不可摧地馳騁在世界的大洋。

第三篇: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麻城市第三小學

六(3)班鄧姝銳

“愛國”這個詞從古至今一直在世人口中常常提起。周恩來為中華之山崛起而讀書的信念堅定不移,毫不猶豫。華羅庚本在美國有著優越的生活條件,卻為了祖國社會主義建設毅然放棄在美國的優裕生活,用一顆愛中華的赤子之心做出了令世界矚目的突出成績,為祖國爭得了極大的榮譽。趙一曼負傷被捕后,面對日本特務的殘忍暴行,依然堅貞不屈地將秘密守口如瓶……

正因為這些偉人的愛國的堅心,帶動了中華兒女,我們的祖國日益壯大,繁榮富強!今天,我們依然帶著一顆報效祖國的心好好學習,好好努力。

新中國成立之前,有一次特別的旅途——長征!記得是1928年四五月的井岡山,毛澤東和朱德率領的兩支部隊勝利會師,從此長征的艱難險阻便拉開了序幕。在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人的領導下,紅軍在長征中克服了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重重困難。終于在1935年的10月,這長征才結束,他們憑著這種精神創造了人間的奇跡。

我們日益壯大的祖國令世界矚目。我們是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唯有做的便是好好學習,了解祖國的華夏文明,優良傳統。

孔融懂得分享與謙讓,成為了許多孩子值得學習的榜樣,黃香敬愛父親,冬天為父親暖被,夏天為父親驅蚊,孝心感動了街坊鄰居……這不正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嗎?

古人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為現代人的生活迷茫指引了方向,陸游的“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告訴我們遇到困難不要心切,困難后面一定會有出路,朱熹的“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告訴我們知識是要慢慢積累的;孔子的“溫故而知新”告訴我們學習的知識要復習一遍。

中國的傳統文化,華夏文明無可替代。倉頡造字,漢字的起源就此開始,經歷了歲月的磨練,漢字也在慢慢演變。傳統與歷史無法改變,但未來我們可以創造,讓我們做好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傳統文化進校園

我們中國是文明古國,有很多值得炫耀的文明利文化。近年來,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潮興盛不衰。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要素可以概括為:第一,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是中國人內在精神生活形式,包括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習慣等;第二,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往往也以外在物態形式來表現,涉及人們衣食住行的風習利行為規范等;第三,中國傳統文化具有在中華民族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的獨立特征,這和民族性的文化實際上已經成為了多元素的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小時候,覺得這些方塊漢字、押韻詩歌就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了。覺得傳統就是在夕陽西下時面對楊柳感慨萬千,就是在中秋節散座裕石凳對月當歌,就像無憂無慮的童年一樣,安閑而又恬靜。等進入了學堂,我才發現傳統文化并不是這么簡單的,傳統文化是多方面的,她早已融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融入到了中戶名族的記憶最深處。

傳統文化并非單純的四個漢字,那是種精神上的東西,需要不斷剖析。而世人尤其是學生對她的忽視卻令人心痛,學校開設有關選修課,無人問津;我們卻津津樂道于超女超男,甚至端午節成了韓國專利,也只是幾個人站出來捶胸頓足!

第四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文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華夏兒女的根,滋養著民族之魂,引領我們千千萬萬華夏兒女在五千年的歷史中應對各種挑戰、天災人禍以及外來侵略,適應形勢的各種變化,創造了中華民族特有的物質使文明和精神文明,也出現了無數偉大的人物。

今日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人口最多,正在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在社會主義大國。今日的中國是東方雄獅,是初升之日。是騰飛的巨龍!以勢不可擋的姿態,在世界的舞臺上展示千年文明古國的大國風范。

“中華者,中國也。親被王教,自屬中國,衣冠威儀,習俗孝悌,居身禮儀,故謂之中華。”中華民族廣博深厚的精神是我們民族世世代代生存繁洐發展的思想基礎,是我們民族的精神支柱,維系全體人民的精神紐帶,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寶貴精神財富。

歷代以來,中華民族涌現了一大批具有濃厚愛國主義情懷的仁人志士。“精忠報國”的岳飛,“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爾樂”的范仲淹;明代抗擊倭寇的戚繼光;清代從荷蘭殖民地者中誓死守衛,和敵人同歸于盡的鄧世昌;在國家民族危亡之際用筆作抗戰,喚醒民族的魯迅、老舍等人。

新中國成立以后,一大批海內外中華兒女為建設祖國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兩彈元勛”鄧稼先,“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榮獲“2010國家科技最高獎”的師昌緒„„他們為新中國的建設作出了不朽貢獻,作為祖國未來接班人的我們,應該從小樹立愛國意識,銘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這些偉人為榜樣,努力學習,為祖國更美麗的明天作貢獻。

作為禮儀之邦的中國,崇禮重德,尊師重道是傳統美德。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教導我們首先要注重個人的修養,同時培養和諧的家庭氛圍。這樣,國家就會長治久安,人民就能生活幸福,安居樂業。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五千年的歷史沉淀讓中華文明散發著悠久的韻味,有著聞名于世界的科學技術,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

先祖給我們留下的這些寶貴精神財富足以讓我們受用終生。傳承這些傳統文化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不僅要傳承這些文化,更要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文化創新和發展。讓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在我們心中生根發芽。讓我們共筑中華民族共有的美好精神家園,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第五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有道德的人” 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方案

為了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印發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和蘭西縣教育系統《關于開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有道德的人”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方案》的通知精神,結合我校實際,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教育部《關于印發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精神為指針,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學習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為途徑,著力解決教育辦學思想、工作作風、師生行為存在的問題,努力提升辦學水平和辦學效益,提升教育教學質量,開創我校教育工作新局面。

二、目標任務

1.讓學校形成穩定的可持續發展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模式,使學校形成具有鮮明的素質教育特色學校。

2.讓教師在中華傳統文化學習教育中,打造出師德高尚,具有人文素養的德才兼備的教師隊伍。

3.讓家長伴隨學生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每個家長都成為懂教育、會教育的優秀家長。

4.讓學生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中,養成良好的道德規范,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1 每個學生都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三、工作原則

1.堅持正確教育方向原則,達到培養優秀人才目的。 2.堅持內化教育與外化教育相結合原則,做到知行合一。

3.堅持以德為先,以德促智的原則,實現立德樹人任務。

4.堅持長期教育和反復熏陶原則,實現立德樹人任務。

5.堅持以家庭、學校、社會三結合原則,形成教育合力。

四、活動內容

(一)貫徹落實《弟子規》的學習、踐行活動。 1.利用早晨中午課前15分鐘的時間全校學生誦讀《弟子規》。積極開展弟子規德育成長日記教育活動。

2.每班每周設二節國學課,每月召開一次以國學為主題的班隊會。

3.舉行“讀經典、唱經典、寫經典、演經典”等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把國學經典文化貫穿于教育教學之中,貫穿于師生的工作、學習、生活之中。

4.推行“孝信雅行”教育活動。

(1)以孝為先,開展感恩教育。

利用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日為重點,在學生中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活動和道德體驗活動,凸顯教育

2 的實踐性和生活化特征,引導學生認知傳統、弘揚傳統,增進愛祖國、愛家鄉、愛他人的情感。

利用“三八”婦女節、母親節、父親節等節日開展“感恩父母 踐行孝心”的實踐活動。

以勞動節、教師節、中秋節、重陽節為契機,組織開展“感恩老師”、“感恩社會”、“關愛長輩”的教育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行孝感恩、尊重他人,從而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2)以雅為標,開展文明禮儀教育。

以“禮儀、禮貌、禮節”為主要內容,開展“校園禮儀講座”、“文明禮儀知識大賽”等系列活動,培養學生養成謙虛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遵紀守法、言行合一的禮儀規范。

(3)以信為本,開展誠信教育。

以發誠信倡議、講誠信故事等多種形式,將誠信教育引向學生家庭,并廣泛開展“爭做誠信少年”系列活動,積極引導學生從小養成誠信美德。

(4)以樂為懷,開展特長教育。

通過開展音樂、體育、美術等特長教育活動,發展學生的特長,讓學生能學有所長,德識長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激發學生正確的人生理想,挖掘學生潛在的才能,培養他們文化、藝術、體育等多方面的興趣愛好。

3 5.以美為品,開展美德教育。

從學校的實際出發,積極為學生營造學習傳統文化的氛圍。完善圖書室、班級圖書角;利用板報、櫥窗宣傳、弘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營造“以人怡人、以文塑人、以文化人”的濃郁氛圍。

(二)開展以“八德”教育為載體的教育活動 1.落實“八德”教育內容:立志、孝親、尊師、友學、長善、救失、守法、謹行。

2.落實“八德”教育模式。

(1)利用班隊會對學生進行“八德”教育,解決學生內在道德問題,實現“知”的教育。

(2)深入開展“八德”外化教育模式:一個特色、兩個課時、三個活動、五個校園道德環境建設、六個道德禮儀、十個道德文化。主要解決學生言行外在道德養成教育問題,實現“行”的教育。

3.圍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進行校本課程開發。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納入課程內容,結合學校和學生實際,結合地方課程、班團隊活動,結合德育研究,逐漸研發自己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

4.打造良好師德師風隊伍。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積極開展對教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培訓,打造出一支業務精湛、為人師表、愛崗敬業、嚴謹治學的教師隊伍。

4 5.利用家庭教育提高家長素質。一是發放《致家長一封信》,向家長說明學校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目的、意義和作用,取得家長的理解和大力支持;二是做好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互動。讓家長參與學校傳統文化教育活動,學會教育孩子的方法,培養子女成才。

五、領導組織

組 長:由國義

副組長:郭朝有

組 員:于海波 王小明 王世文

郭樹山 郭立忱 蘭西縣紅星鄉中心校

2015年9月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宅基地糾紛調解協議書下一篇:政教處副主任崗位職責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