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中華人民食品安全法新

2023-06-06

第一篇:中華人民食品安全法新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以下簡稱《食品安全法》)將于6月1日起實施。這是我國食品安全法治進程中的一件大事,對于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各級農業部門要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建設和諧社會的高度,認真學習貫徹《食品安全法》,進一步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推動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再上新臺階。

一、充分認識實施《食品安全法》的重大意義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直接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關系國民經濟健康發展與社會和諧穩定,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面臨的重大問題。我國歷來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決定和部署,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以下簡稱《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等法律、行政法規,為加強食品安全工作提供了較為完備的政策依據和法制保障?!妒称钒踩ā返某雠_,進一步完善了我國的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對于全面加強和改進食品安全工作,依法規范食品生產經營活動,切實增強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規范性、科學性、有效性,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具有重大意義。

當前,我國食品安全總體狀況不斷改善,食用農產品總體上是安全放心的,但與消費者不斷提高的要求相比,提升食品安全水平的任務還很艱巨。我國食品生產經營主體數量龐大、經營分散、環節很多;質量標準體系建設起步較晚,風險評估和檢驗檢測能力有待提升;食品安全監管體系需要健全,執法監管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大。針對存在的問題,《食品安全法》按照預防為主、科學管理、明確責任、綜合治理的指導思想,進一步明確了食品生產經營者作為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義務,規范了食品標準制定和食品檢驗工作,對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從根本上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提供了體制機制保障。

農業部門是《食品安全法》確定的食品安全監管部門之一,承擔著從農產品生產環節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責任。各級農業部門一定要從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促進農業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出發,充分認識《食品安全法》出臺的重大意義,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進一步增強使命感和緊迫感,認真學習《食品安全法》,堅決貫徹《食品安全法》,將法律規定的各項職責不折不扣地落到實處,確保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和人民身體健康。

二、認真學習掌握《食品安全法》的精神

食品安全法是規范農產品生產經營和農業執法的一部重要法律。各級農業部門要以《食品安全法》的頒布實施為契機,切實加強《食品安全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學習宣傳力度。要把兩部法律的學習列入干部培訓計劃,作為公務員培訓的重要內容;加強對執法隊伍的培訓,確保執法人員準確理解、全面掌握兩部法律。要采取多種形式把法律條文和精神宣傳到村、到戶、到人,進一步增強農產品生產經營者特別是廣大農民依法生產經營的自覺性,為法律的貫徹實施打牢基礎。在學習宣傳中,要著重把握好以下三個方面:

一要充分認識全程全面監管的新理念。針對實踐中存在的生產經營者責任意識淡薄,監管工作職責不清、協調不夠,存在監管漏洞等問題,《食品安全法》確立了“全程全面監管,生產經營者負首責、地方政府負總責、各監管部門分工協作,社會參與和監督”的監管理念,對加強和改善食品安全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農業部門要按照上述監管理念的要求,在同級政府的統一領導下,依法強化食用農產品生產環節的質量安全監管,認真做好與其他監管部門的協調配合,引導生產經營者形成重質量、重信譽、重自律的意識,暢通社會監督渠道,促進形成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長效機制。

二要準確把握農業部門執法職責?!妒称钒踩ā访鞔_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管理適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乳品、轉基因食品的安全管理優先適用相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從而進一步明確了農業部門的執法監管職責。農業部門要按照《食品安全法》要求,全面履行《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賦予的各項職責,依法強化食用農產品生產環節質量安全監管,切實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錯位。

三要認真領會《食品安全法》的新要求?!妒称钒踩ā吩跇藴手贫?、信息公布兩方面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相關制度作了必要調整,明確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統一制定、公布,食品中農藥殘留、獸藥殘留的限量規定及其檢驗方法與規程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國務院農業行政部門制定;國家食品安全總體情況等重要的食品安全信息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統一公布,農業行政等其他監管部門依據各自職責公布食品安全日常監督管理信息。農業部門要全面把握《食品安全法》的新要求,將認識統一到《食品安全法》的規定上來,認真做好與有關部門的配合與銜接。

三、切實加強法律執行工作

法律的生命在于執行。認真執行、全面落實《食品安全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既是農業部門的重要職責,也是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關鍵。各級農業部門要進一步提高對《食品安全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執行工作的認識,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扎扎實實推進制度建設,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

一要加快完善配套制度?!妒称钒踩ā泛汀掇r產品質量安全法》的一些制度規定和原則要求,需要出臺或修訂相關配套制度予以落實。農業部門要按照法律規定,抓緊清理有關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及時修訂、廢止與《食品安全法》及其配套行政法規不一致的部門規章、規范性文件或者提出修訂、廢止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的建議。要針對部分行政法規不適應形勢發展的實際,認真配合立法機關加快《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農藥管理條例》的修訂進程,抓緊出臺《農業標準化管理辦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管理辦法》、《動物檢疫管理辦法》等配套規章,將法律的規定進一步落到實處。

二要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針對當前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和隱患仍然比較突出的實際,各級農業部門要認真落實國務院關于食品安全整頓工作的部署,圍繞食用農產品生產環節,以當前風險高、隱患大的農產品和農業投入品為重點,深入開展2009年“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暨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年活動”。加強農資市場監管,保持對制售假劣、違禁農業投入品行為的高壓態勢,從源頭上控制禁用藥物和有毒有害物質流入農業生產領域。加強農產品生產監管,嚴厲打擊違法使用甲胺磷等五種禁用高毒農藥行為,嚴厲打擊違法使用瘦肉精、三聚氰胺、硝基呋喃類、孔雀石綠等有毒有害物質的行為。同時,還要創新農業執法體制機制,深入推進以農業綜合執法為重點的農業執法體制改革,著力完善農業執法信息共享和協作機制、檢驗檢測機構與執法機構間的聯動機制,加強農業執法裝備建設,強化執法隊伍管理,不斷提高農業部門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的能力和水平。

三要加強調查研究。調查研究是不斷加強完善法律執行工作的基礎和前提。要動員和組織各方面力量,認真研究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有關的政策、法律和技術問題,把握規律性、增強針對性、注重實效性,為解決實際問題提供充分的理論儲備和技術保障。要加強對法律法規實施工作的評估和研究,針對新情況、新問題,及時提出改進執法、完善立法的意見和建議。

四、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

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關鍵還是要從生產抓起。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低、標準化生產難度大是影響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重要原因之一。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在加強標準制修訂工作的同時,加快農業生產方式轉變,大力推進標準化生產。這是《食品安全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明確要求,也是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治本之策。

一要切實加強對廣大農民群眾的指導和服務。農產品質量安全,歸根結底要靠以農民群眾為主體的農業生產者來保證。只有將安全控制措施內化為廣大農民的自覺行動,農產品質量安全才能從根本上得到保障。針對當前農民群眾中存在的質量安全意識不強、標準化生產技術欠缺等問題,要在繼續開展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的同時,加快建立健全農業投入品安全使用制度,加大農業技術推廣力度,制定農民群眾看得懂、會使用的農產品生產技術要求和操作規程,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和技能培訓,將科學施肥、合理用藥的知識和技術交到農民群眾手中。

二要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示范帶動作用。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發展農業標準化生產的有效載體,有利于將千家萬戶分散經營的農民組織起來,通過組織化催生規?;?,通過規?;龠M標準化。

要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標準化生產方面的示范帶動作用,切實加強對它們的指導、支持和服務,督促其依法建立農產品生產記錄制度,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體系,為農民提供有針對性的生產技術服務。

三要積極發展優質安全農產品品牌。農產品品牌是農業標準化、產業化的重要標志。積極發展農產品品牌,有利于增強農產品生產者的榮譽感、責任感,并通過市場激勵機制提高其從事標準化生產的自覺性、積極性。近年來,農業部門在發展優質安全農產品品牌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認證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5萬多個,對推進農業標準化、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今后,要繼續把農業品牌化和農業標準化結合起來,在嚴格準入條件的基礎上積極發展優質安全農產品品牌,在促進農民增收的同時,為消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優質農產品。

五、切實加強部門間協調配合

《食品安全法》強調各監管部門要加強溝通、密切配合,并從相互通報信息、會同處理問題等方面提出了原則要求。農業部門要按照上述要求,加快建立完善與其他監管部門在風險監測和評估、標準制定、食品檢驗、信息發布和事故處理等方面的協調配合機制,努力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監管的無縫銜接。對農業部門牽頭的事項,要在認真征詢有關部門意見的基礎上,抓緊制定工作方案、規程并嚴格落實;對農業部門參與的事項,要按照牽頭部門的要求做好有關工作,并積極主動提出工作建議。要及時向有關部門通報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和風險評估結果等食品安全信息,吸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的專家參加相關農業投入品的評審委員會,建立衛生、農業部門間農獸藥殘留相關標準制定工作機制,配合衛生部門做好現行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整合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處置工作。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決定》和今年中央1號文件及全國農業工作會議、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會議精神,全國無公害農產品暨農產品地理標志工作會議于5月13日在蘭州召開。會議回顧了2008年全國無公害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工作進展和取得的成效,總結了推動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經驗,分析了當前面臨的新形勢,提出了推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的目標任務和主要措施。

本次會議經農業部批準、由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組織召開。農業部總經濟師張玉香到會并做了重要講話。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副局長徐肖君、甘肅省領導到會致辭。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主任陳生斗做了題為《扎實推進無公害農產品和地理標志工作努力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工作報告。

張總經濟師在講話中指出,無公害農產品定位明確,其主要任務是解決農產品的生產無害化和消費的基本安全問題。要通過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從源頭入手,推行標準化生產,實現食用農產品產地安全和產品安全。張玉香強調,無公害農產品事業要大力推進,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要繼續深入實施。重點要深化和拓展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要在標準制定、例行監測、專項整治、產品認證的基礎上,狠抓無公害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示范和推廣,進一步發揮無公害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示范帶動功能、市場準入功能和質量追溯功能。

張玉香指出,無公害農產品發展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抓好無公害農產品事業仍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和過程,加快發展和擴大總量規模是無公害農產品工作的主線和主基調,當前的工作重點是加快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進程,以“菜籃子”和“米袋子”為抓手,突出抓好重點產業、規?;氐恼w認定和認證,要和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優勢農產品產業帶、“一村一品”、農業產業化等項目緊密結合起來,積極爭取財政、發改等部門的支持,將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產品認證、標志推廣、執法監管所需經費納入各級財政預算。力爭通過8—10年的時間,使我國的食用農產品無公害生產面積從目前的30%提高到70%以上。

關于農產品地理標志工作,張玉香指出,農產品地理標志工作要在資源保護、產業升級、品質提升、品牌樹立和促進農民增收方面狠下功夫,為農業區域經濟發展和優勢地域品牌培育提供支撐。重點是要在科學規范鑒評的基礎上,把歷史悠久、品質優良、影響力大的品種和產品先行加以登記保護,為區域特色農業和區位優勢經濟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資源支持、品種支持、技術支持、品牌支持和市場競爭優勢支持。

陳生斗主任通報了無公害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的最新進展和主要成效。一是無公害農產品總量規模持續擴大。截至2008年底,全國有效獲證無公害農產品達41249個,獲證單位18952個,產品實物總量2.2億噸,占食用農產品商品量的25%左右。全國共認定無公害農產品產地44915個。其中種植業產地29871個,面積3905.51萬公頃,占全國耕地總面積的30%。二是農產品地理標志工作全面啟動。2008年在制度建設、產品登記、體系隊伍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登記工作已經步入了規范化和常態化的推進軌道。已評審通過和公示六批共153個產品,其中133個產品已獲得農業部審批頒證,地域保護面積167.5萬公頃,年產量180.4萬噸。三是獲證產品質量穩定可靠。在2008年部里開展的“助奧行動無公害農產品監管專項檢查”活動中,抽檢產品合格率為99.2%。分布在27個省份的299個獲證無公害奶產品三聚氰胺檢測全部合格。四是支撐體系不斷完善。目前全國共委托無公害農產品檢測機構176家,產地環境檢測機構154家。2008年全國共培訓無公害農產品檢查員師資120人,培訓內檢人員4256人。

陳生斗指出,隨著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工作的不斷深入,數量規模的快速增長,無公害農產品在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帶動農業標準化和規?;l展、推動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建立,特別是在促進農民增收和引導健康消費方面的示范帶動功能作用日益顯現。

陳生斗回顧總結了近年來無公害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事業發展過程中所取得的寶貴經驗和采取的有力措施:一是堅持政府推動,實施區域整體環評;二是創新機制,一體化推進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三是因地制宜,積極爭取扶持政策;四是強化立法,拓展職能,堅持依法推進無公害農產品事業持續發展。

會議明確了2009年無公害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工作總體要求,要堅持“數量與質量并重,認證與監管并舉”,在穩步擴大總量規模的同時,要將嚴格把好質量關貫穿到無公害農產品工作的全過程,確保獲證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維護品牌公信力。2009年要著力做好六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強化基地建設和申請主體培育,擴大總量規模;二是加強認證審核和證后監管,提升質量安全水平;三是推行市場準入和質量安全追溯管理,發揮功能作用;四是加強體系隊伍建設和人員培訓,提高能力素質;五是深化改革創新,探索工作推進機制;六是強化宣傳和技術服務,提升品牌公信力。

月3日,農業部部長孫政才應邀在中共中央黨校作專題報告,系統闡述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有關問題。孫政才指出,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是中央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局出發,針對新世紀農業農村發展的新情況、新問題、新變化、新任務而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順應世界農業發展普遍規律、立足國情的必然選擇,是統籌城鄉發展、協調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必然要求,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是未來較長時間內統領我國現代農業建設的重要指導思想。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異常嚴峻,農業農村經濟也遭遇日益明顯的沖擊,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重視農業。農業部門將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各項部署,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圍繞穩糧、增收、強基礎、重民生,進一步強化惠農政策,加大工作力度,千方百計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千方百計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不斷開創農業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為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作出應有貢獻。

孫政才的報告分四個部分,分別闡述了國外發展農業現代化的主要做法和經驗、我國農業現代化的探索、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總體思路、當前值得關注和研究的幾個問題。

在介紹國外發展農業現代化的主要做法和經驗時,報告指出,農業現代化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其內涵和標準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等不斷更新和演進。農業現代化就是要用現代化的科學技術、生產資料和管理方法來改造傳統農業,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在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過程中,由于各國國情不同,包括人地關系、經濟實力、工業化程度等等,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方式、道路、時間也不盡相同。發達國家的農業現代化因自然資源稟賦、經濟社會條件不同,在起步時期出現了不同的技術路線選擇,起步階段技術路線不同,最后基本上是趨同的。發展中農業大國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做法各有特色,值得引以為鑒的一個突出問題是土地制度問題。土地是農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在農民未取得穩定的就業和收入保障之前,保留農民的土地權利,讓農民在城鄉之間“雙向”流動,有助于防止無地農民集中城市,產生嚴重的社會問題??v觀世界各國農業現代化歷程,盡管背景不同、特色各異,但仍有許多共同特點可循,有許多經驗值得學習和借鑒。比如:始終堅持農業的特殊地位,立足國情選擇發展模式,高度重視農業科技進步,不斷加強農業物質裝備建設,大力發展產加銷一體化經營和社會化服務體系,越來越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建立健全農業支持保護體系,注重拓展農業功能、強調可持續發展。世界各國的農業現代化實踐也告訴我們,發展中人口大國農業現代化,必須妥善處理好土地問題和農民轉移問題;全球化條件下進行農業現代化的人多地少大國,必須處理好農業開放和保護的關系,特別需要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在回顧我國對農業現代化的探索時,報告指出,長期以來,我們黨和政府為實現農業現代化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和積極的探索?;仡檹慕▏跋Φ狞h的七屆二中全會以來幾十年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我們黨對農業現代化的理論認識在不斷深化,實踐經驗在不斷豐富,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取得了重要進展。比如,農業基礎設施不斷加強,農業現代要素投入水平明顯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農業生產結構優化升級,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穩步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快速推進,農業組織化程度逐步提高。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農業農村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可以簡單總結為5個歷史性變化。一是農產品供給形勢發生歷史性變化,主要農產品產量和人均占有量大幅提高,依靠自己力量穩定解決了13億人的吃飯問題。我國糧食、油料、蔬菜、水果、肉類、禽蛋和水產品等產量連續多年居世界第一。二是農村經濟結構發生歷史性變化。農林牧漁全面發展,鄉鎮企業異軍突起,農村二三產業不斷壯大,農村經濟結構由以農業為主轉變為農業與非農產業協調發展。三是農村體制機制發生歷史性變化。確立了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農產品市場全面放開,全面取消農業稅,對農民實行直接補貼,與我國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農業支持保護政策體系初步形成。四是農民生活水平發生歷史性變化。農民收入從長期停滯不前到持續較快增長,農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并向全面小康邁進。五是農村面貌發生歷史性變化。農村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社會事業加速發展,農民素質顯著提高,農村社會保持穩定和諧。這些重大成就和顯著進展,歸根結底在于我們黨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持把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堅持農業基礎地位,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堅持保障農民物質利益和民主權利,從而極大地調動了億萬農民的積極性,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社會生產力,極大地改善了廣大農民物質文化生活,并為整個國家的改革發展穩定奠定了堅實基礎,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連續出臺了6個中央1號文件,基本形成了新時期“三農”政策體系、制度框架和長效機制,這一系列重大政策舉措,從城鄉工農協調發展的角度深化了對農業現代化的認識,加快了農業現代化步伐,糧食連續五年增產,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正處于歷史最好時期之一。認真總結這幾年的發展,可以說,新時期農業農村發展呈現新局面是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偉大勝利。當前,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但農業依然是國民經濟最薄弱的環節,農村依然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大的難點,農民依然是最需要關心和支持的群體。我們必須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快改造傳統農業,堅持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實現農業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提供有力支撐。

在闡述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總體思路時,報告指出,我國推進農業現代化,不僅要順應世界農業發展的普遍規律,借鑒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借鑒與我國發展條件相近的發展中國家的經驗和教訓,又要從國情出發,走一條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形成有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推進方式和模式??傮w來說,就是要立足我國基本國情和農業發展階段,遵循農業現代化建設的一般規律,以保障農產品供給、提高農民生活水平、促進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現代科學技術、現代物質裝備、現代產業體系為支撐,以穩定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發展產業化經營、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為保障,充分發揮市場的基礎性作用、農民的主體作用、政府的支持保護作用,全面提高農業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將傳統農業逐步發展成農工貿緊密銜接、產加銷融為一體的現代產業,推進我國農業又好又快發展,進入世界農業發展的先進行列。

報告著重從四個方面闡述了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總體思路。首先,要立足國情,科學把握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基本要求。在實踐中要著眼于國情特色,突出工作著力點,明確具體措施要求,科學把握七個方面:一是從我國人多地少、農業資源緊缺的實際出發,必須始終堅持立足國內生產實現糧食等主要農產品基本自給的方針,切實保護資源,加強農業基礎建設,著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二是從我國農戶規模小、經營分散的實際出發,必須始終堅持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不動搖,現有土地承包關系要保持穩定并長久不變。要推進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加快農業經營方式轉變,不斷滿足農業生產力發展的新要求。三是從我國農村生產力水平低、生產方式較為粗放的實際出發,必須加快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全面提高農業物質裝備水平,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著力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不斷提高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質量。四是從我國農業比較效益低的實際出發,必須繼續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穩定完善強化強農惠農政策,建立完善農業支持保護體系,調動各級政府重農抓糧和廣大農民務農種糧的積極性,努力構建支持農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五是從我國破解城鄉二元體制任務艱巨的實際出發,必須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形成城鄉發展規劃、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勞動就業和社會管理一體化新格局。六是從我國農產品市場與國際市場融合日益加深的實際出發,必須擴大農業對外開放,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保障國內產業和供給安全,增強農業國際競爭力。七是從我國農村地域廣、農業發展不平衡的實際出發,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因地制宜、循序漸進,積極探索建設現代農業的多元模式。不搞一刀切,不搞齊步走??梢哉f,這七個方面,既有生產力方面的特色,又有生產關系方面的特色。其次,要深化改革,積極完善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體制保障。重點是圍繞保護和調動農民積極性,建立健全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糧食等主要農產品供給的長效機制,抓好改革創新和制度建設工作。要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要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要進一步深化農業管理體制改革,要加快建立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制度。第三,強化基礎,扎實推進農業現代化重點工作。主要是穩定發展糧食生產,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大力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進一步擴大農業對外開放。第四,統籌兼顧,堅持正確的政策取向。關鍵是要處理好各種利益關系,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形成合力。要采取的政策取向是“穩定制度、強化責任、保護資源,補貼農民、投入農業、獎補大縣,理順價格、提升科技、健全法制”。

在分析當前值得關注和研究的幾個問題時,報告指出,現階段,我國正處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加快轉變、農村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加速轉型的關鍵時期,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產品有效供給、農民持續增收面臨著一系列新問題新挑戰,需要我們深入研究,積極探索,堅持不懈加以解決。報告就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和今年中央1號文件精神,結合農業農村經濟工作實際,重點深入分析了八個方面的問題,分別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問題、農民持續增收問題、農民工就業問題、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問題、農業科技進步問題、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問題和強化農業支持保護體系問題。

報告最后簡要介紹了當前農業農村經濟形勢。孫政才指出,2008年,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戰勝來自國際國內、自然界和市場等多方面的嚴峻挑戰,實現了持續穩定發展,取得了極為難得的好成績,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亮點,為國家成功辦好大事、妥善處置難事,有效應對金融危機、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作出了重大貢獻。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持續擴散蔓延,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減速,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穩定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集中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農產品價格下行壓力加大,一些農產品市場萎縮,二是農民工就業困難,三是優勢農產品出口受阻,四是鄉鎮企業和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困難加大,五是農民增收難度加大。這些困難和不利因素相互作用、相互迭加,加上上年基數較高,使得保持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面臨的形勢異常復雜,任務十分繁重,難度明顯加大。特別需要強調的是,在糧食連續5年增產、農業農村經濟形勢好的時候,切不可放松農業;在全力應對金融危機、促進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任務繁重的時候,切不可忽視農業,必須明確,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重視農業。在充分估計困難與挑戰的同時,要看到農業農村發展還有許多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中央及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政策和投入力度加大等。今年,中央連續第6年發出指導農業農村工作的1號文件,出臺了一系列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政策措施,進一步加大了投入力度。農村改革30年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農業農村經濟的持續較快發展,也為有效應對各種挑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目前,南方早稻生產開局良好,北方夏糧形勢好轉、贏得了抗災奪豐收的主動權,春耕備播進展順利,農業各項工作穩步推進。農業部門將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和壓力,努力鞏固和發展農業農村經濟好形勢,力爭今年的農業生產,特別是糧食生產有一個好收成,力爭農民收入持續增長。

9月4日—5日,農業部副部長高鴻賓到北京市、河北省調研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工作。他深入田間地頭,考察投入品生產經營企業,查看批發市場,督查當地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落實情況。高鴻賓強調,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重大,背負千鈞,各級農業部門一定要抓好農產品投入品監管、生產過程監控和市場準入,各類農產品生產企業、行業協會要切實增強質量安全意識,加強行業自律,讓老百姓吃得更安全、更放心。

“一定要把好批發市場這最后一關!”

“全國大中城市的農產品批發市場100%納入質量安全監測范圍”是國務院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目標中第一個“100%”的要求,也是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工作的首個“硬指標”。9月4日,高鴻賓在考察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時強調,批發市場是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最后一道關,作用至關重要,一定要抓好市場準入和抽查監測,替老百姓把好這最后關卡。

新發地是北京市交易規模最大的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交易量在全國同類市場中名列首位,是北京市名副其實的“大菜籃子”、“大果盤子”。新發地批發市場董事長、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會長張玉璽介紹說,為切實把好質量關,新發地制定了嚴格的準入制度,對進入市場的車輛實行嚴格的系統登記,同時在交易廳內設置先進的檢測設備對各類產品進行快速檢測,并保留具體數據,確保從新發地出去的農產品都是安全的、放心的、可靠的。

考察中,高鴻賓對身為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會長的張玉璽提出了殷切希望。他說,在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工作中,要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要通過自身的公信力和號召力,加強行業自律,這是響應黨中央國務院號召的具體體現,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食品安全需求的客觀要求,也是企業自身發展壯大的內在需要。

“有了這個追溯標識,老百姓多放心啊!”

在北京市朝陽區水產科技園,高鴻賓詳細了解了科技園水產品的生產銷售情況,特別是養殖過程中的飼料使用和產品追溯等。園區經理張文介紹說,園區產品已建立質量安全責任可追溯體系,打上了北京市農業局統一監制的‘水產品質量追溯標識’。

“怎么證明這個產品是你們生產的?”高鴻賓問。

“通過農業局的食用農產品追溯系統就能確認。您看,在追溯標識上有三種查詢方式,利用網站、電話和短信都能認定產品是這兒生產的。”張文解釋說。

“哦?那我得試試。”高鴻賓馬上拿出手機撥打了查詢電話010-95155555,并按照電話提示輸入了產品追溯碼。當聽到產品確認信息時,高鴻賓高興地說:“要力爭我們所有的農產品都打上這樣的標識,老百姓有了這個東西多放心啊!”

張文坦城地說,開始確實不太理解追溯體系的作用,覺得工作量大、成本高,但把帶追溯標識的產品投入市場后,不僅價格賣得好,銷售量也大了。

隨后,高鴻賓來到北京市朝陽區格林萬德農業有限公司考察蔬菜安全生產情況。他仔細詢問了蔬菜生產加工、農藥殘毒快速檢測等情況,并查看了生產紀錄。當得知該公司生產基地全部按照無公害蔬菜國家標準執行時,高鴻賓對工作人員說,一定要搞好標準化生產,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監管,堅決不讓不符合質量安全標準的農產品進入市場。

據悉,農業部正大力推廣農產品追溯制度,已在8個省市試點推行,重點是要建立農產品生產檔案,做好農產品生產各個環節的記錄,進入流通的農產品要有包裝和標簽等。

“保障質量安全是投入品生產經營者的第一責任。”

9月5日,高鴻賓分別到河北廊坊農標普瑞納(廊坊)飼料有限公司和中牧連鎖(廊坊)飼料獸藥經營點等地考察。

“今天的飼料是明天的食品”是農標普瑞納公司的核心理念。該公司隸屬于世界500強美國嘉吉公司,在飼料行業中享有很高聲譽。在加工車間,高鴻賓重點詢問了飼料產品的安全及衛生控制情況。公司政府事務及業務發展總監黃菊輝說,普瑞納嚴格遵循行業最高標準,在生產中牢牢抓住原料把關、添加劑使用和生產加工控制三個關鍵點。例如,對每批原料都要進行檢測分析,然后將相關數據輸入全球聯網數據庫,確保原料的質量安全。

在中牧連鎖(廊坊)飼料獸藥經營點,高鴻賓認真翻閱了購銷臺賬等經營記錄。他指出,連鎖經營、統一配送對于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十分重要,各地要大力推進。

高鴻賓強調,農業投入品的生產經營直接影響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保障質量安全是投入品生產經營者的第一責任。抓農產品質量安全要以源頭治理為重點,嚴把農業投入品關,落實農業投入品安全使用制度,嚴格執行農藥間隔期和獸藥休藥期的規定。

據了解,投入品檢查是此次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的重點之一。近期,農業部將以禁用獸藥為重點,開展獸藥專項檢查;以“蛋白精”等違禁化學物質為重點,開展飼料專項檢查;以禁用農藥為重點,開展農藥專項檢查,依法嚴厲打擊違法生產、經營甲胺磷等五種禁用農藥行為。

針對此次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專項工作,高鴻賓指出,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是一場特殊戰役。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更要注重標本兼治,建立長效機制,以專項整治為契機建章立制,與日?;A性工作結合,不斷滿足人民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日益增長的需求。

9月4日,農業部已會同國家發改委、公安部、商務部、國家質檢總局、國家工商總局、海關總署等6部委聯合展開行動,組成5個督查組,分赴吉林、重慶、河南、廣東、陜西等5省市,督查當地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工作開展情況。

農業部總經濟師、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司長張玉香一同考察

從整體上看,中國的飼料質量安全水平是有保證的。非法添加違禁藥物的現象逐年下降。飼料中違禁藥物的檢出率為0.64%,同比下降0.11個百分點。商品飼料中瘦肉精檢出率已連續5年為0,當然小的飼料廠確實存在一定問題,我們將進一步加強嚴管。2008年9月20日開展的飼料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共對36932批次的飼料原料和產品進行了三聚氰胺檢測,合格率達到98.25%。[04-08 15:37]

[高鴻賓]農業部在保障飼料質量安全方面主要做了五項工作:一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體系。在國務院1999年頒布《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后,制定并發布了《飼料添加劑和添加劑預混合飼料生產許可證管理辦法》及《飼料衛生標準》,為促進飼料行業發展、加強監督管理提供了全面、具體的法律依據。二是設立各項飼料行政許可,規范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生產行為。通過對飼料添加劑和添加劑預混合飼料實行生產許可證和產品批準文號管理制度,企業的生產條件、人員狀況、質量管理得到很大提高。三是飼料質檢體系建設得到明顯加強。[04-08 15:39]

[高鴻賓]四是開展飼料質量安全監測。2008年,全年共完成抽樣檢測樣品24888批次,檢查飼料生產、經營和使用企業(店、戶)15118個,重點對湖南、河南等地區生豬養殖重點地區的養殖場(戶)進行了瘦肉精和萊克多巴胺拉網式監測。五是嚴厲打擊各類違法行為。飼料質量安全專項整治行動中,全國累計出動專項整治執法人員37萬人次,檢查飼料生產企業3.6萬家(次)、經營店11.8萬家(次)、養殖場2萬個(次),查處違法違規飼料生產企業413個、經營店706個、養殖場戶323個,取締無證生產飼料的黑窩點256個,查封、銷毀、無害化處理問題飼料6931.84噸,44起涉嫌犯罪的案件被移送公安機關立案查處。[04-08 15:42]

[網友 yiyi7911]前不久廣州又發生了瘦肉精中毒事件,為什么這么多部門就管不好一個瘦肉精?農業部采取了哪些措施來防范這類事件的發生?[04-08 15:44]

[高鴻賓]瘦肉精,學名鹽酸克倫特羅,是一種用于治療支氣管哮喘的人用藥。因其對動物具有促生長、增加瘦肉率等作用,一些唯利是圖的商販將其用于生豬養殖,對豬肉產品的質量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廣州市發生瘦肉精中毒事件后,農業部迅速組成調查組趕赴廣東、湖南兩地協調督導相關部門對事件進行調查處理,同時要求各地嚴厲打擊非法生產銷售和使用瘦肉精行為,進一步加強對飼料生產企業和生豬養殖場戶的監管工作。近期又派出6個督導組赴湖南、河南等12個省就飼料和養殖環節監管進行督導。[04-08 15:45]

[高鴻賓]為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農業部門將加大力度,切實加強飼料等投入品和生豬養殖的監管。一是把好飼料生產關,取締 “三無”飼料企業,加強對飼料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全程監管,嚴防瘦肉精流入飼料生產環節。二是把好生豬養殖關,指導養殖場(戶)落實質量安全生產制度,建立健全養殖環節使用投入品記錄制度,依法查處在養殖環節添加使用瘦肉精的不法行為。[04-08 15:48]

[高鴻賓]三是把好養殖環節監測關,擴大監測覆蓋面,增加抽檢頻率,提高監測水平,在重點生豬主產區進行拉網式監測。四是推動生豬主銷區和主產區瘦肉精等違禁藥品共同監管的聯動機制,建立健全信息通報、執法聯動和舉報獎勵制度,提高畜牧獸醫基層隊伍執法水平,實行溯源監管。五是加大曝光違法生產、銷售和使用瘦肉精案件,如實公布瘦肉精等違禁藥品的查處結果。六是加強與衛生、商務、公安、食藥、工信等部門的配合,分段管理,各負其責,無縫對接,把好每一個環節,形成打擊瘦肉精的合力。[04-08 15:48] 日,農業部召開奶站整頓和飼料整治視頻會,總結前一階段奶站整頓和飼料整治工作,部署下一階段重點工作。農業部副部長高鴻賓在會上指出,各級農業和畜牧獸醫部門要對當前奶站監管和飼料安全形勢有全方位的清醒認識,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鞏固深化專項整治成果,全力以赴做好今后一個時期生鮮乳和飼料質量安全監管各項工作,加快構建生鮮乳和飼料質量安全保障長效機制,全面提高生鮮乳和飼料質量安全水平。

高鴻賓說,9月21日以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農業部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衛生部、國家工商總局和國家質檢總局等部門,在全國開展了奶站清理整頓和飼料專項整治工作。目前,各項工作都取得顯著成效。

第一,奶站清理整頓實現了三項任務。一是生鮮乳質量明顯提升,各種摻雜使假的違法行為得到有效遏制。據對北京、河北、內蒙古、黑龍江、山東、河南等6個奶業主產省份生鮮牛乳的質量檢測結果,所抽檢的660批樣品三聚氰胺含量全部符合衛生部等5部門公告規定的臨時管理限量標準。所檢樣品總體質量安全狀況良好。二是奶站登記工作順利完成,所有奶站100%納入監管范圍。三是規范行為,建章立制。按照國務院頒布《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農業制定了《生鮮乳生產收購管理辦法》《生鮮乳生產技術規范(試行)》等配套規章和規范性文件。會同國家工商管理總局制定《生鮮乳購銷合同示范文本》;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制定《全國奶業發展規劃》。第二,奶農利益得到有效保護。農業部會同財政部對內蒙古、河北、遼寧、山西、山東、河南6省區發放奶農臨時救助補貼資金3億元。同時,協調有關部門研究扶持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奶站標準化改造、奶牛良種場建設和生鮮乳質量監測及監測體系建設等政策措施,推動中央奶業扶持政策的出臺。北京、河北、內蒙古等14個省(區、市)相繼出臺奶業扶持和奶農救助政策,據不完全統計,各地財政已投入近8億元,幫助奶農和乳制品加工企業渡過難關。第三,飼料專項整治完成各項任務。截至目前,全國累計出動飼料專項整治和執法人員36.93萬人次,檢查飼料企業、養殖場(戶)25.04萬個,取締非法生產蛋白飼料的黑窩點238個,立案調查違法企業和養殖場(戶)278個,查獲沒收、封存和銷毀不合格產品3682.19噸,向公安機關移交違法案件27起。共對2.27萬批次飼料樣品進行了三聚氰胺檢測,合格率為97.61%,比去年下半年提高7.91個百分點。

高鴻賓強調,在充分肯定奶站整頓和飼料整治各項工作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的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生鮮乳和飼料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艱巨性、長期性和復雜性。

各級農業和畜牧獸醫主管部門要本著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明確責任,加強配合,加大工作力度,狠抓關鍵環節監督管理,保障生鮮乳和飼料質量安全。一要加強組織領導和責任落實。確保領導到位、指揮靠前、保障有力、抓出成效。各地要抓緊將監管工作和責任細化分解,逐一落實。二要全面開展飼料質量安全排查。要繼續保持高壓態勢,深入開展飼料質量安全整治工作,嚴厲打擊違法違規飼料企業,保護遵紀守法企業的健康發展。三要加強奶牛疫病防控工作。重點加強奶??谔阋?、結核和布病的防控力度。抓好檢疫監督,加強奶牛調運的檢疫監管。強化疫情監測和報告。四要構建生鮮乳和飼料質量安全監管的長效機制。要盡快完善質量標準體系,加強建立生鮮乳和飼料質量追溯體系,加強生鮮乳和飼料等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盡快健全檢測和執法隊伍。五要強化協作配合。各級農業和畜牧獸醫主管部門要密切與衛生、工商、質檢、工業和信息化、公安等部門的配合,形成強有力的溝通協調機制。搞好聯合執法、跨區行動,認真查處跨區域、跨部門的大案要案。六要加強輿論和信息工作。建立統

一、科學、權威、高效的生鮮乳和飼料質量安全信息發布制度。要正面引導輿論,堅決制止各種不實炒作。各地要依法及時曝光各類在生鮮乳和飼料中摻雜使假違法行為,積極引導質量合格乳制品的消費,增強消費者信心。 4月1日,農業部在湖南長沙召開全國無公害農產品工作座談會。農業部副部長高鴻賓在講話時強調,農產品質量安全直接關系到農產品的有效供給、農民增收、政府公信力和國家的整體形象,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就是保民生,抓民心,必須要有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決容不得半點摻雜使假和違規亂來。

高鴻賓指出,今年是鞏固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成果的第一年,要從長遠入手建立行之有效的長效機制,通過長效機制的建立,依法管好農產品質量安全,依法維護好廣大農產品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利益。

高鴻賓說,我國從2001年“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啟動實施以來,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大幅度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制建設取得重要成果,安全優質品牌農產品尤其是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總量規模迅速擴大,社會影響力和認知度大幅度提升,農產品的質量可靠,公眾可以放心食用和消費。

高鴻賓強調,無公害農產品的認證和管理是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措施,是事關廣大老百姓健康的民心事業。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各級農業部門一定要堅持“數量與質量并重、認證與監管并舉”,積極穩妥發展,不斷擴大覆蓋面,提高品牌影響力;要從源頭入手,加強檢測監管,實施全程控制,對不合格的予以強制取締;要加強隊伍能力建設,培養一批懂管理、會審查、善監督、能服務的人才隊伍;要努力提供服務,加強對農民培訓,引導農民進行標準化生產,為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全面提升奠定堅實基礎,提供強有力保障。

人民網北京4月8電

4月8日下午,農業部副部長高鴻賓在接受“大力發展畜牧業、做好動物疫病防控、促進農民增收”訪談時稱,從增加農民收入角度看,發展畜牧業是非常有潛力的一個產業,農業部在畜牧業生產監測方面主要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將采取重要舉措加強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建設。

高鴻賓談到,畜牧業一直是農業農村經濟的主導產業,是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200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4761元,比上年實際增長8%。其中來自畜牧業的純收入398元,比上年增長18.6%,在農村家庭經營純收入中增幅是最大的。從增加農民收入角度看,發展畜牧業還是非常有潛力的一個產業。

從當前畜牧業發展形勢看,畜產品價格下行壓力較大,生豬、奶牛養殖效益有所下滑,但這些困難和問題是暫時的。比如3月份的數據,仔豬19.62元/公斤,活豬是11.27元/公斤,豬肉是18.82/公斤,同比下降幅度都挺大。仔豬下降45.7%,活豬下降了33.3%,豬肉下降了26.7%。但從長遠角度看,還是有利可圖的,還是有潛力的產業。

高鴻賓介紹說,針對當前主要畜禽產品價格下跌的情況,農業部在畜牧業生產監測方面主要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加強畜牧業統計監測預警工作;二是強化數據分析和形勢研判。 三是加強監測預警信息的發布。

高鴻賓認為加強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對于提高畜禽的良種化水平,改善畜禽生產功能非常重要。農業部對此也采取了重要措施: 一是加強畜禽良種場建設;二是組織實施好生豬和奶牛良種補貼政策;三是指導各地畜牧主管部門進一步規范種畜禽市場,嚴厲打擊非法銷售假冒偽劣種畜禽的行為,維護生產者、經營者和廣大農民的合法權益。

針對豬價一直下跌、生豬生產過度下跌狀況,農業部配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有關部門聯合制定并下發了《防止生豬價格過度下跌調控預案(暫行)》。這對于避免生豬生產大起大落、保障豬肉產品有效供應和穩定農民養殖收益,將會起到積極作用。

同時,在談到保證生鮮乳質量安全問題時,高鴻賓稱目前是我國奶業監管最嚴格時期 消費者應該有信心。去年三鹿事件之后,農業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農業部從去年11月至今在全國開展了4次大范圍的生鮮乳質量安全監測,對30個省一季度的質量監測,抽檢2259個生鮮乳收購站、1114個運輸車,抽查的三聚氰胺抽樣檢測全部合格,生鮮乳質量安全狀況良好。

高鴻賓還介紹說我國不斷加強防控禽流感,近期不會暴發大規模疫情;農業部將開展新型高致病性豬藍耳病活疫苗試用工作,切實加強飼料等投入品和生豬養殖監管打擊"瘦肉精"。( 農業部副部長高鴻賓今天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情況時表示,大中城市的農產品批發市場要100%納入監管范圍是個不能含糊的硬指標。目前全國省會城市和地級市的676個農產品批發市場當中,已經納入農業部門監測的有479個,占71%,比開展專項整治之前提高了15個百分點。還有29%年底要全部納入。

高鴻賓強調,農業部門要努力在年底之前擴大監管范圍,做到100%。所謂監管,就是這些農產品批發企業要全面地建立各項制度,包括管理的責任制度、檢測制度、臺賬和記錄制度、產品質量報告制度。最重要的是要全程監管,建立一個農產品全程監管的追溯制度。

據悉,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19日下午在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舉行“百家農產品批發市場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倡議活動”,向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所有會員及全國所有農產品批發市場從業人員發出倡議:積極響應國家開展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的總體部署,自覺投身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嚴把農產品質量安全批發“閘門”,保證人民群眾農產品消費安全。高鴻賓在活動中強調,在規章制度建設方面,每個農產品批發市場都要做到“四有”。

高鴻賓說,農產品批發市場一頭連著生產,一頭連著消費,是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一個關鍵環節,地位非常突出,責任十分重大。批發市場必須把企業自身發展目標與所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統一起來,加強農產品質量監管長期性、根本性的制度建設。每個市場都要做到四有,即要有管理責任制度、檢測制度、經營臺賬記錄制度、不合格農產品報告制度。

30日從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行動”視頻會議上獲悉,農業部要求各級農業部門深入總結奧運食品安全保障經驗,以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針對當前存在的突出問題,采取切實措施,創新方式方法,落實各級責任,全面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

農業部部長孫政才強調,各級農業部門按照統一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實現了供奧農產品數量充足、品種豐富、品質優良、安全可靠,圓滿完成了奧運會、殘奧會食品安全的有關保障工作。其中的經驗、做法值得借鑒:監管責任全面落實,監管水平明顯提升,源頭治理堅決果斷,檢驗檢測及時有效,尤為可喜的是,形成了一些管長遠的制度,農業標準化實施步伐進一步加快。

孫政才強調,各級農業部門要充分認識當前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極端重要性、緊迫性和艱巨性,一手抓農業生產發展,一手抓農產品質量安全,千方百計確保農產品總量平衡、結構平衡、質量提升。近期著重抓好五方面工作:

一要全面清查隱患,加強風險評估,著力解決突出問題。

二要加強體系隊伍建設,提高執法水平,嚴格實施全程監管。以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為重點,圍繞農產品從“農田到市場”全過程鏈條,突出農獸藥殘留和有毒有害物質監控,加強產地環境、投入品使用、生產過程、產品質量全程監管。

三要加快標準體系和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加強認證監管和技術研究。推進質量標準體系、檢驗檢測體系、農產品認證體系和科技支撐體系建設,提高標準的針對性、實用性、配套性和科學性。

四要轉變生產經營方式,加快農業標準化實施進程。以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為重點,將實施農業標準化與農業產業化項目、標準化示范縣建設項目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緊密結合,加快標準推廣應用,提高標準化種養比重。

五要加強組織領導,切實落實責任,將領導責任、管理責任、監督責任落到實處。 次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視頻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全面貫徹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認真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部署進一步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促進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高。

一、提高思想認識,進一步增強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關系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關系社會的和諧穩定,關系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

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重大。黨中央、國務院對此高度重視。自2001年實施“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以來,各級農業部門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領導下,認真貫徹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狠抓農產品產地環境凈化、生產過程控制和市場準入管理等,大力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檢測、認證體系建設,積極創建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示范基地和農業標準化示范縣(場),我國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合格率達到90%以上。2006年,《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頒布實施,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進入到全面依法實施監管的新階段。

目前我國農產品質量總體上是安全放心的。但是去年以來,個別地區發生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以及例行監測結果表明,與城鄉居民日益提高的消費需求相比,與技術性壁壘日益加劇的國際貿易形勢相比,我們的工作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各級農業部門一定要深化認識,不斷增強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進一步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確保國家食物安全的必然要求。民以食為天,確保國家食物安全,是我們農業部門的根本任務。保證食物安全,既要數量上安全,確保糧食等農副產品充足供應;又要質量上安全,確保食用農產品優質放心,安全可靠。數量是基礎,質量是保障,兩者缺一不可。隨著消費者生活水平的提高、質量安全意識的增強,農產品質量安全要求會越來越高。只有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才能保證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有效消除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不利因素。我們一定要從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來認識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進一步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是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的必然要求。農產品生產和消費,一頭連著消費者,一頭連著生產者。如果農產品質量安全缺乏保障,不僅會損害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同時也會危及農業的穩定健康發展,影響農民增收。一些地方因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而嚴重影響某個產業發展的教訓非常深刻。產品質量是產業發展的生命,切實加強質量監管,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是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業增長方式轉變,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的緊迫任務和重要途徑。

———進一步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是提高我國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必然要求。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開拓國內、國際市場,質量安全是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根本保證。在國內、國際農產品市場競爭中,我們既要發揮我國農產品生產成本價格低的優勢,又要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打造質量、品牌等方面的優勢。只有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才能將我國農村勞動力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將產品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不斷增強市場競爭力。

———進一步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是落實農業部門監管職責的必然要求。按照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的規定,各級農業部門肩負著加強農產品生產、經營監管和公共服務的重要任務。我們要以貫徹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為契機,認真依法履行職責,積極轉變職能,深入研究新時期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新思路、新舉措,推動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整體提升。

做好新時期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需要我們進一步創新理念,開拓思路。要著重強化“三個結合”:一是加強監管與推動自律相結合。一方面要切實依法行政,加強監管;另一方面要強化宣傳教育,提高農業生產和農民組織化程度,促進農業生產經營者自覺自律。二是強化農業部門職責與加強部門間協作相結合。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涉及多環節、多領域、多部門,既要切實把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作為各級農業部門的重要職責來強化,在農業部門內部形成合力,整體推進;同時又要主動與公安、衛生、工商、質檢、食品藥品等部門溝通,密切配合,共同推進。

三是加強部門職能和落實地方政府責任相結合。既要充分發揮農業等部門的職能作用,又要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屬地管理責任,逐級落實到各級地方政府的工作中去。

二、突出重點,依法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

進一步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要以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為根本,以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為目標,科學把握形勢,認真總結經驗,探索發展規律,進一步突出重點,抓住關鍵,以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加強行動”為抓手,逐步建立管理、服務、監督、處罰、應急為一體的監管工作格局,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監管水平,讓老百姓吃上健康營養、質量安全的放心農產品。

(一)抓好全程管理,強化重點環節。要強化生產源頭管理。開展農產品產地環境安全評價和監控,劃定農產品禁止生產區域,推行產地編碼制度。切實加強農業投入品監管,規范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和使用,這一點十分重要。

加強生產過程監管。在重點地區、重點品種和加工企業推行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突出抓好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縣(場)的創建工作,實施良好農業操作規范試點。推行產地準出制度。啟動建立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員制度,推動生產記錄和企業自檢制度建設。嚴格市場準入管理。農產品銷售企業要加強檢驗工作,禁止不符合質量安全標準的農產品進入市場銷售。積極推行農產品包裝和標識制度,抓好產品認證和標識管理,嚴格執行轉基因食品、液態奶等農產品標識制度,啟動無公害農產品強制性認證試點。指導農產品銷售企業建立健全進貨檢查驗收制度,建立經營記錄。發揮農產品批發市場責任主體作用,落實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和報告制度,推進農產品生產者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與批發市場開展產銷對接活動。

(二)抓好綜合服務,提高主體素質。要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經營等技術培訓,提供信息、市場、管理等綜合服務,提升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誠信守法意識和質量觀念,讓農民知道什么能用、什么不能用。要以《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實施為契機,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切實提高農業和農民的組織化水平,以此將分散的農戶納入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監管的范疇,推進農業規?;?、標準化、品牌化。充分發揮農業科研教育機構和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的作用,支持他們深入基層開展培訓和指導,提高生產者的質量安全知識和技能。

(三)抓好監督監測,消除質量隱患。實行例行監測與監督抽查相結合,日常監管與專項檢測相結合,進一步強化監督抽查和專項檢測,加強對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的監測。監測范圍重點是生產基地、批發市場、超級市場等場所;監測品種重點是蔬菜、畜產品和水產品等鮮活農產品,禁用限用農藥、獸藥、飼料添加劑以及肥料等農業投入品,監督抽查的結果要依法向社會公布。有條件的縣級以上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對主要農產品批發市場派駐質量抽檢員,開展抽查檢測,監督指導農產品批發市場建立檢測制度,向農業部門報告質量安全信息,及時發現并清除農產品質量安全隱患。

(四)抓好案件查處,加大執法力度??h級以上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認真組織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檢查,加強對大案要案的查處,公開曝光一批違法單位和個人。開展農資執法檢查,嚴厲打擊違法生產、銷售國家明令禁止的農藥、獸藥和其他有害化學物質的行為。開展農業生產用藥執法檢查,檢查農產品生產記錄和自檢制度落實情況,對違法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農藥、獸藥和其他有害化學物質的行為,要依法嚴厲查處。開展農產品執法檢查,對不符合質量安全標準的農產品,要堅決查封、扣押,嚴肅處理相關責任人員,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五)抓好應急處置,建立應急機制。要把建立應急機制作為提高農業行政部門應急管理能力的一件大事來抓。按照“應急與預防并重、常態與非常態相結合”的原則,落實工作責任,制定應急預案,細化操作手冊,健全應急管理制度。各地農業部門要盡快根據《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農業部門操作手冊》,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應急管理機制。對發生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和有關農產品安全的不實之詞,一定要快速反應,有效處置,堅決防止事態擴大和蔓延。

三、加強組織領導,全面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各項措施

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要求緊迫,任務艱巨。各級農業部門一定要認真貫徹《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切實履行職責,加強領導,明確責任,通力協作,全面落實各項措施。

一要明確責任,狠抓落實。各級地方農業部門要按照屬地管理的要求,主動向當地政府匯報,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統籌安排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各項工作,切實承擔起法定監管職能。抓緊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制度和行政追究制度,明確各相關機構及領導的責任,落實監管任務和監管重點。

二要完善制度,規范程序?!掇r產品質量安全法》頒布后,農業部制定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機構、農產品包裝標識、農產品產地環境和農業標準化等方面的配套制度,并陸續印發實施。近期,我部又相繼發布了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應急工作方案、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建設等文件。各地要結合本地區實際,抓緊制定頒布地方配套法規和制度,健全管理制度。

三要健全機制,增強合力。農業部門內部各系統必須加強合作,形成權責統

一、運行高效的工作體制和機制。要充分調動農業行政、執法、檢測、科研、教育、技術推廣等各方面的積極性,統籌安排,形成合力。要以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為目標,整合現有資源,加快構建技術服務網絡、檢驗檢測網絡和行政執法網絡,形成全方位監管的工作體系。要切實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協調,努力形成部門內各盡其職,各負其責,部門間相互支持,合力監管的工作局面。

四要加大投入,保障運行。近年來,各地政府根據本地情況,不同程度地增加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經費,但與工作需要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各級農業部門要按照《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要求,積極爭取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經費納入本級政府的財政預算,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對現有經費,也要優化資金使用結構,加強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五要深入宣傳,加強引導。要充分發揮電視、廣播、報刊、網絡、手機短信等新聞媒介的作用,采取人們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的形式,宣傳農產品質量安全基本知識,倡導安全生產,放心消費,引導農業系統乃至全社會形成全力推進質量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圍。要依法履行監測信息發布職責,規范信息發布。宣傳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取得的成效,正確引導輿論,增強群眾消費信心。

春節即將來臨,農業部已經派出督導組赴各地檢查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各地要迅速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檢查,確保節日期間農產品消費安全,讓廣大人民群眾度過一個歡樂祥和的節日。月13-14日,全國畜牧站長工作會議在福建省廈門市召開。農業部副部長高鴻賓到會并作了重要講話。農業部畜牧業司副司長王宗禮、獸醫局副局長張弘、草原監理中心副主任劉連貴、中國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中心副主任李明出席會議。全國畜牧總站站長谷繼承作了工作報告,黨委書記何新天作了總結講話。福建省農業廳黨組書記檀云坤到會致辭。全國畜牧總站副站長鄭友民、沙玉圣、葉長冮和福建省農業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林少雄等出席會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黑龍江省農墾總局畜牧、草原、飼料、奶業技術推廣部門負責人,有關新聞媒體,共140多人參加了會議。

會議的主題是“深化改革,創新機制,加強建設,促進發展。”主要任務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全國農業工作會議和畜牧獸醫專業會議精神,總結2008年畜牧業技術支撐工作取得的成績和經驗,分析面臨的形勢,部署2009年工作。

會議指出,2008年是我國畜牧業成功應對嚴峻挑戰,在困境中實現發展的極不平凡的一年。各級畜牧部門有效應對南方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四川汶川大地震、三鹿奶粉事件、全球金融危機等影響,保證了畜牧業持續穩定發展,肉、蛋、奶總產量分別比上年增長了6%、4%和8.5%。各級畜牧技術支撐機構在行政主管部門的領導下,充分發揮了參謀助手和技術支撐作用,為促進畜牧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高鴻賓副部長在講話中充分肯定了畜牧業技術支撐體系在過去一年中取得的突出成績,特別是在應對罕見的自然災害和行業突發事件中做出的重要貢獻,再次強調了畜牧業技術支撐體系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分析了體系面臨的新形勢,提出了具體的工作要求。他指出,畜牧技術支撐機構是畜牧業技術推廣的主渠道、主力軍;是落實國家各項畜牧業扶持政策的重要抓手;是行政部門的得力助手參謀和重大應急事件的快速反應部隊。在各級畜牧獸醫行政部門的關心、支持下,畜牧業技術支撐體系在改革中發展,在發展中提高,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高鴻賓副部長強調,目前我國畜牧業正處在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畜牧業發展的內外部環境正發生著深刻變化,畜產品生產市場波動進一步加劇,供給敏感性進一步增強,質量安全風險進一步加大,人們消費需求水平進一步提高。各級畜牧技術支撐機構要站在轉變畜牧業發展方式、保障畜產品有效供給和質量安全、建設現代畜牧業的高度,強化責任,充分發揮畜牧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中的重要依托作用。

高鴻賓副部長最后提出,當前畜牧業發展機遇十分難得,挑戰空前巨大,壓力前所未有,各級畜牧技術支撐機構要下大力氣抓好自身建設,勇于創新,提高本領,轉變作風,形成合力,努力建設一支政治過硬、技術精湛、作風優良、團結進取的高素質技術支撐隊伍。

谷繼承站長全面總結了2008年畜牧技術支撐工作,分析了新時期體系面臨的發展機遇,部署了2009年重點任務。他指出,2008年是畜牧業技術支撐體系經受嚴峻考驗的一年,經過各級畜牧技術支撐機構的共同努力,在應對重大和突發事件、推進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做好技術支撐與服務工作中取得了顯著成效。他強調,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洗禮,畜牧業技術支撐體系為畜牧業實現跨越發展做出了歷史性貢獻,當前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一是十七屆三中全會進一步為體系指明了發展方向;二是建設現代畜牧業進一步為體系拓展了發展空間;三是創新農業科技機制進一步為體系注入發展活力;四是加強條件能力建設進一步為體系夯實發展基礎。他提出,2009年畜牧技術支撐機構要充分認清形勢,把握發展機遇,全力以赴工作,為畜牧業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技術支撐與服務。一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積極配合完成2009年畜牧業發展的五項重點任務。二要立足本職,扎實工作。切實做好技術推廣、資源保護、良種繁育、質量標準、信息服務、技能培訓、災害防治等七項工作。三要深化改革,理順體制。增強改革信心,明確改革思路,加快改革步伐。四要創新機制,提高活力。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進一步提高畜牧技術支撐與服務的水平。五要提高能力,樹立形象。加強隊伍、作風、條件和應急能力建設,充分發揮職能,樹立良好形象。

何新天書記總結了會議取得的成果,對貫徹落實好會議精神提出了具體要求。他強調要以改革創新的精神,認真落實會議做出的各項工作部署,要進一步理清畜牧業技術支撐體系改革與發展的思路,明確目標任務,緊緊抓住體系面臨的難得發展機遇,正確分析判斷面臨的新形勢,勇于應對各種挑戰和困難,堅定信心,扎實工作,全面完成好畜牧業技術支撐體系今年的各項重點工作任務,為保障畜產品有效供給,確保畜產品質量安全,加快推進現代畜牧業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從2008年12月29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農業工作會議畜牧獸醫專業會議上,農業部畜牧業司司長王智才說,2009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也是推進“十一五”規劃順

利實施的關鍵一年,畜牧業發展任務十分艱巨。各級畜牧獸醫部門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全國農業工作會議精神,堅持走中國特色現代畜牧業發展道路,不斷提升畜牧業對農牧民增收的貢獻率,切實落實各項扶持畜牧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全面推進畜牧業平穩健康發展。

農業部畜牧業司司長王智才做畜牧業工作報告

王智才指出,2009年畜牧業的主要任務是:大力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和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加快現代畜牧業建設步伐;推廣生鮮乳生產技術規程,加強奶站規范化建設和管理;重點查處在飼料中添加與使用違禁藥物和非法添加物的行為,鞏固飼料質量安全專項整治成果;實施重大生態工程項目,加強草原生態文明建設;加強統計監測分析預警工作,保障生豬和蛋雞生產穩定發展。

基本目標是:優化畜種和畜群結構,保障肉蛋奶等主要畜產品有效供應能力穩步提高;標準化規模養殖比重增加3-5個百分點,生產水平進一步提高;生鮮乳三聚氰胺檢測合格率達100%,飼料質量安全檢測總體合格率提高2個百分點,飼料和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明顯提高;草原圍欄面積和人工種草面積各新增1億畝,草原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

重點工作是:

(一) 抓住規模養殖這個關鍵,加快轉變畜牧業發展方式。

要采取切實措施落實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的關于支持規?;曫B的要求,抓規模、出效益、促發展。落實好生豬、蛋雞和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扶持政策,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強化技術服務和養殖生產培訓,提高科學飼養水平,支持適度規模和生態養殖模式發展,逐步使適度規模養殖成為養殖的主體。各地要按照《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2006-2020年)》的要求,在新一輪土地利用規劃編制中,積極協調講畜牧養殖用地納入總體規劃。以養殖小區和規模養殖場為重點,加大畜禽糞污治理投入力度,實現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加強畜禽養殖檔案建立和管理,抓緊督促落實,及時總結經驗加以推廣。要加快推進優勢畜產品區域建設,加快建立一批優勢生產基地縣,實現規模效益,提高市場競爭力。一定要用好生豬調出大縣獎勵資金,發揮穩定主產區生產、保障供應的重要作用。

(二)

抓住良種建設這個根本,提高畜牧業生產水平和效益。畜禽良種是畜牧業發展的根基,是畜牧業生產能力的基礎保障。要穩步推進《中國奶牛群體遺傳改良計劃》的實施,制定并啟動全國生豬品種改良計劃,各地要結合實際制定本區域的改良計劃,結合生豬、奶牛良種補貼項目,推動畜禽品種改良。利用畜禽繁育體系建設等項目,著力扶持代次高、規模大、運行好的種畜禽場的建設和改造,支持龍頭企業加快繁育推廣優良品種,提高畜禽良種質量和供應能力;加快生產性能測定站、種公豬站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實施奶牛、生豬性能測定,為品種選育奠定基礎;加強遺傳資源保護與開發,探索企業積極參與的保護與開發相結合的新型模式,提高優良地方畜禽遺傳資源的利用效率。要加大畜牧法及配套法規的執法力度,規范種禽場審批,整頓種畜禽市場秩序;建立健全種畜禽管理數據庫,開展優良種畜登記工作,逐步實現種畜數據信息網絡化管理;各地要盡快發布省級畜禽資源保護名錄,摸清資源對外合作研究利用基本狀況,嚴格畜禽遺傳資源進出口審批。

(三)

抓住奶站建設和管理這個重要任務,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秶鴦赵宏P于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和《奶業整頓和振興綱要》,是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和法律武器,必須不折不扣地貫徹執行。生鮮乳質量安全管理的責任在地方,監管在基層,各級畜牧獸醫部門要高度重視,形成合力,切實把各項制度措施落實到實處。要合理規劃奶站布局,嚴格奶站市場準入,建立健全奶站監管系統,深入開展奶站清理整頓工作,鞏固一批,提高一批,淘汰一批,建設一批,加快奶站標準化建設進程。要全面開展生鮮乳生產和收購環節質量安全監控,加強對奶站生鮮乳質量安全的監督監測,建立生鮮乳質量安全舉報投訴工作機制,依法嚴肅查處生產和收購不合格生鮮乳的養殖場和奶站,并及時以通報。要加強對奶牛養殖的指導,大力推廣《奶牛場衛生規范》,普及生鮮乳生產技術規程,加大對標準化示范戶、專業大戶、奶業合作社的技術服務,增強科技示范帶動能力,推進生鮮乳收購合同的普及應用。

(四) 抓住專項整治這個有效途徑,確保飼料質量安全。

明年將迎來《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頒布實施10周年,條例修正案有望頒布施行,各級畜牧和飼料管理部門要以保安全、促發展為總要求,積極開展“保障飼料安全,推進健康養殖”為主題的飼料執法年活動,強化執法監管,鞏固專項整治成果。各省級飼料管理和飼料質檢機構要擴大檢測覆蓋面,增加檢測頻率,發現問題及時查處,加強對飼料企業生產經營的監督管理。要以蛋白飼料原料和飼料產品中三聚氰胺檢測為重點,繼續開展飼料質量安全例行監測、飼料中違禁添加物專項監測和反芻動物飼料中牛羊源性成分例行監測,要將自配飼料和養殖環節的飼料產品納入監測,跟蹤監管,嚴把畜產品安全第一關。要對各類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產品逐一分析、排查污染因素,分析安全隱患,進一步健全飼料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制度,采取針對措施,切實做到防患于未然。要盡快完成飼料中三聚氰胺限量標準的制定,為打擊非法添加行為提供技術支持和科學依據。

(五)

抓住生態文明建設這個重要契機,加大草原保護建設力度。要以完善和落實政策引導草原保護建設,加快落實草原承包經營制,規范承包經營權流轉行為;全面開展基本草原劃定工作,推進基本草原保護制度落實;啟動草原生態效益補償試點,多渠道籌集草原生態效益補償資金,建立健全草原生態補償機制。要以重大生態工程項目支撐草原保護建設,爭取啟動《全國草原保護建設利用總體規劃》制定的草原重大生態工程項目。繼續實施好退牧還草、京津風沙源草原治理和西南巖溶地區草地治理等工程項目建設,加強草原鼠蟲害等生物災害的防治,加大禁牧休牧輪力度,推行草畜平衡,逐步恢復草原生態植被,提升草原生態功能。要以生態演替發展規律指導草原保護建設,進一步加強對草原生態系統內在規律的研究,處理好草原全面保護、重點建設與合理利用的關系,把握好牧區經濟發展與生態建設的關系,協調好農牧民生產生活與草原生態保護的關系;進一步加強防災減災、監理監測和信息宣傳等基礎性工作。要以法律法規保障草原保護建設,加強普法宣傳,做好草原法律法規的貫徹落實工作,增強全社會特別是廣大農牧民群眾依法保護利用草原的意識;新修訂的《草原防火條例》將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各地要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做好草原防火工作;要加大草原執法監管力度,著力解決草原承包經營權糾紛問題,嚴厲打擊開墾草原、亂采濫挖等破壞草原的違法行為,曝光大案要案,維護農牧民合法權益。

(六)

抓住監測預警這個新型平臺,加強畜牧業生產形勢分析。監測分析預警工作是謀劃發展、落實政策、調控生產的基本前提。各地要在目前工作開展的基礎上,進一步重視支持,改善條件,改進方法,推動工作順利開展。農業部已從今年10月份開始,按照《防止生豬價格過度下跌調控預案》要求,每月向國務院報送生豬和能繁母豬存欄數,這是一項十分重要、十分艱巨的任務。各地要明確責任主體,按照農業部“百場(廠)千村萬戶”監測計劃的要求,在工作中及時反饋信息、發現問題、交流情況,要科學合理地調整監測村布局,適當增加布點數量,提高數據的準確性。要繼續抓好生豬主產省份專項跟蹤調查,加強實地調研督導,結合生豬檢疫數、屠宰數、種苗生產供應數、飼料生產企業銷售量等數據,對監測結果進行檢驗和印證,提高監測數據的實效性和準確性。要繼續加強統計員隊伍建設,強化技能培訓,提高縣級統計員和村級信息采集人員的業務素質,增加偏遠農村監測點信息員的補貼,充分調動一線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穩定壯大基層畜牧業統計監測隊伍。

5月18日,2009年飼料質量安全執法年中期總結會在成都舉行。農業部畜牧業司王宗禮副司長、中國飼料工業協會沙玉圣副秘書長、農業部畜牧業司飼料處王曉紅處長、全國各省級畜牧飼料管理部門和相關事業單位負責人共50余人出席了會議。

會議首先對近期開展的蛋白質飼料原料督導工作情況進行了通報。一是指出了目前在監管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飼料相關條例法規的宣傳力度不夠、基層監管不到位、日常監管記錄不健全、監管尺度不合理等問題。二是指出了飼料生產企業發現的問題。主要存在產品標簽標識不規范、生產和實驗室的記錄不健全、企業自檢能力不足、產品留樣的數量和保存時間不能滿足控制品質和溯源的要求等問題。所以在蛋白質原料企業最終產品的檢驗上還需要嚴加監管。三是分析了目前在飼料安全監管中的突出問題和困難。由于目前飼料原料來源廣、品種繁雜、生產經營使用混亂,必須從規范原料使用入手,加強日常監管,并將重點產品納入許可管理。四是通報了在監督檢查中總體指標考核比較好的和不合格的蛋白質飼料原料獲證生產企業。

四川、江蘇、湖南、河北、甘肅等省畜牧飼料管理部門負責人做了發言,分別介紹了各省飼料執法年的進展情況,采取的措施、好的做法、存在的困難及建議。

王宗禮副司長傳達了高鴻賓副部長關于加強飼料監管的批示,結合2008年飼料行業取得的成績,深入分析了當前飼料行業發展面臨的形勢和存在的問題。他指出,目前整個畜牧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一是金融危機對畜牧業的影響很嚴重。二是畜產品安全問題時有發生,影響了畜牧業的發展。三是重大動物疫病層出不窮,給畜牧業的發展帶來不確定因素。目前生豬生產的形勢十分嚴峻,豬糧比價已經跌破了6:1,全國范圍內生豬養殖已經出現了大面積的虧損。奶牛養殖業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奶牛養殖戶也舉步維艱,消費者的消費信心尚未完全恢復,三聚氰胺事件的影響難以徹底消除。在畜牧業不景氣的情況下,為了降低生產成本而在飼料中摻假造假的情況就極易發生,飼料安全出問題的可能性在增大,希望大家一定不要掉以輕心,要增強責任感、緊迫感。到目前為止,飼料執法年行動只能說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王宗禮副司長指出,目前飼料行業發展還存在許多問題。一是企業自身管理存在漏洞,主要表現在飼料原料把關不嚴、實驗室檢測水平低、標識標簽不規范等。二是行業信息渠道不暢,獲取信息不夠及時。三是要加強日常監管。評價一個單位的工作,不能因為出了事件、問題,就對他們的工作全盤否定。要看出了問題后,能否積極應對,及時采取措施,妥善地處理整個事件。這一兩年,河北、遼寧、湖南等省份在飼料安全也確實出現一些問題,但是他們都能積極、主動地妥善處理,將損失降到最小。對他們的工作應給予肯定。四是注重宣傳實效。飼料執法年的宣傳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針對飼料執法年進行宣傳,我們現在要做什么,怎么做的、做的結果跟去年比怎么樣;另一方面以飼料執法年為契機,對違法事件進行公開處理和曝光。

最后,王宗禮副司長對下一步工作提出了要求。他強調,各級畜牧飼料管理部門要按照飼料執法年總體部署,繼續做好做實各項工作。一是對重點地區,重點企業加大監管力度,要加大對飼料原料特別是蛋白原料和反芻動物瘦肉精的監管工作;二是各省管理部門一定要加強督導檢查;三是加強日常監管工作;四是利用飼料執法年的契機,加強飼料安全監管隊伍的建設工作。五是要及時溝通信息,信息報送一定要及時。王宗禮副司長指出,從去年年底到現在,我們從條例的修改以及一些配套辦法做了大量的工作,組織企業代表召開了座談會,就如何提高行業門檻進行了探討。在這個過程中,要依法辦事,循序漸進,正確引導。我們重點要從以下幾方面做:一要完善制度;二要加大飼料企業的整合力度;三要在嚴格審核監管方面加大力度;四要提高飼料安全生產水平。

2月23-24日,農業部畜牧業司在北京舉辦了全國畜牧法執法培訓班。培訓班總結了畜牧法實施以來取得的成績,交流了各地的典型經驗和做法,剖析了當前畜牧法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對下一步貫徹實施畜牧法進行了部署。

畜牧法頒布實施以來,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一是畜牧法宣傳貫徹持續深入。各級畜牧部門通過多種形式宣傳貫徹畜牧法,畜牧主管部門的廣大干部執法水平不斷提高,畜牧生產經營者自覺遵法守法意識明顯增強,畜牧業依法治牧進程穩步推進。二是畜牧業法制建設不斷完善。國務院頒布了《畜禽遺傳資源進出境和對外合作利用審批辦法》,農業部出臺了《畜禽新品種配套系審定和畜禽遺傳資源鑒定辦法》等法規規章,一些地方省份也出臺了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審核發放辦法等配套法規。三是畜牧業執法體系逐步建立健全。按照農業執法“精簡、統

一、效能”的原則,各地不斷強化畜牧法執法工作,不符合生產要求的種畜禽企業和不合格奶站被依法取締,違法違規生產企業受到查處。四是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水平明顯增強。按照畜禽標識和養殖檔案管理辦法的要求,各地積極開展相關監督管理工作,一些省份出臺了畜禽養殖場(小區)備案管理辦法。五是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利用邁出堅實步伐。農業部制定下發了《全國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和利用規劃(2006-2010)年》,成立了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公布了第一批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基因庫、保護區、保種場,加大了對地方畜禽遺傳資源保護與開發的支持力度。六是畜牧業發展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不斷加大。近兩年來,國務院先后下發一系列促進畜牧業發展的文件,2008年中央用于扶持畜牧業的投資達130多億元,畜牧業在農業農村經濟中的地位進一步提升。

培訓班重點講授了畜牧法執法問題,梳理了畜牧法等法律法規賦予的各項法定職責,進一步明確各級畜牧部門必須依法履行的職責;剖析了畜牧執法中存在監督管理弱于促進發展、事后管理弱于事前管理、基層執法弱于省部執法等突出問題;強調了從增強意識、轉換機制、抓住重點環節、保證公平公正等方面,深入開展畜牧法執法工作。

下一步,貫徹實施畜牧法將重點開展以下工作。一要盡快制定和完善各項配套制度。屬于行業內部制定的規章,必須在2009年5月底前全部出臺;配合立法機關制定的規章,要積極促動出臺。二要大力推進畜牧法執法隊伍建設。按照《農業部關于全面加強農業執法扎實推進綜合執法的意見》要求,各地要盡快將畜牧法執法納入畜牧獸醫綜合執法體系,確保各項法定職責得到全面履行。三要扎實開展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和種畜禽生產經營管理工作。繼續做好畜禽遺傳資源調查后續工作,完成對外合作研究利用畜禽遺傳資源的摸底調查工作,加強畜禽遺傳資源的進出口管理工作,組織開展種畜禽生產經營執法專項檢查。四要切實加強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組織對養殖場(小區)備案、養殖檔案管理和畜禽標識管理進行檢查,重點加強飼料等養殖生產投入品,生鮮乳生產、收購和運輸環節的質量安全監管,嚴厲查處生鮮乳中添加任何物質的違法行為。五要繼續鞏固和加大畜牧業發展政策資金支持力度。認真貫徹落實今年中央1號文件精神,加強各項畜牧業扶持政策的宣傳,嚴格項目資金使用監管,加大各項政策的督促檢查力度。不平凡的一年不一般的付出 不尋常的成績

——畜牧業成為2008年農業農村經濟的突出亮點

從2008年12月29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農業工作會議畜牧獸醫專業會議上獲悉,2008年,畜牧獸醫工作克服重重困難,取得顯著成績,有力保障了城鄉居民“菜籃子”產品供應,為實現國家宏觀調控目標做出了重要貢獻。預計全年肉蛋奶產量分別為7275萬噸、2630萬噸和3940萬噸,比2007年分別增長6.0%、4.0%和8.5%,畜牧業產值有望突破1.7萬億元,約占農業總產值比重的34%。重大動物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與前幾年相比,2008年我國重大動物疫病流行強度明顯減弱,發病頻次大幅降低,發病范圍顯著縮小,總體疫情控制在近年來最低水平,有力保障了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

農業部副部長高鴻賓指出,2008年,畜牧獸醫工作經歷了一系列重大和突發事件的嚴峻考驗,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各級農業和畜牧獸醫部門沉著應對,迎難而上,奮力工作,打贏了一場又一場硬仗,強化了行業凝聚力,樹立了行業良好形象。年初,奮力抗擊南方低溫雨雪冰凍災害,迅速恢復災區畜牧業生產;年中,經受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嚴峻考驗,成功實現“大災之后無大疫”;推進助奧安全保障行動,奧運期間全國無重大動物疫情和獸醫實驗室生物安全事件發生,供奧畜產品質量安全得到有力保障;9月份以來,全力應對突發食品安全事件,有效化解奶業和家禽業發展危機??傆^全年,生豬生產快速恢復和穩定發展,畜牧業生產數量、質量和效益同步提升,全年平均養殖效益達到歷史較好水平,工業飼料產量較快增長,草原保護建設穩步推進;獸醫管理體制改革取得明顯成效,參與國際獸醫事物能力顯著增強,動物衛生監督執法工作不斷強化,獸藥行業監管和獸藥殘留監控力度進一步加大,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能力顯著提升,重大動物疫情總體平穩。畜牧獸醫工作成效非常顯著,成為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的突出亮點。

農業部副部長高鴻賓做重要講話

高鴻賓說,我國畜牧業正處于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畜牧業發展內外部環境復雜多變,社會關注度提高,供給敏感性增強,市場波動性加劇,動物疫病和質量安全風險加大。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愈演愈烈,國內經濟發展困難增加,畜牧業發展的不確定性因素較多,保增長、促增收難度加大,畜牧業平穩健康發展將面臨嚴峻挑戰。2009年,動物疫情形勢依然復雜嚴峻,畜產品價格下行壓力較大,奶業整頓和振興任務艱巨,動物產品和飼料質量安全監管難度加大,草原保護建設與利用的矛盾仍然突出,相對落后的畜牧業生產方式與建設現代畜牧業的根本要求還不適應,獸醫管理體制改革和創新仍存在不少制約因素。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現代畜牧業發展道路,切實落實各項扶持畜牧業發展和加強動物疫病防控的政策措施,全面推進畜牧業平穩健康發展,努力實現主要畜產品有效供應能力穩步提高、標準化規模養殖水平進一步提高、飼料和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明顯提高、重大動物疫情穩中有降、草原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的目標。

高鴻賓強調,2009年,要集中力量抓好6項重點工作。一是確保畜產品有效供給。主產區重點抓政策落實、抓效益提升、保護基礎生產能力、促進生產平穩增長;銷區要做好產銷銜接、努力挖掘生產潛力,確保大中城市“菜籃子”畜產品供應。二是加強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把春秋集中免疫和日常補免有機結合,以中小規模養殖場為重點,以畜禽流通環節為關鍵,以邊境防控為突出環節,切實做好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深化獸醫管理體制改革,完善獸醫工作機制,強化獸醫隊伍建設,加強獸藥質量和獸藥殘留監控,加快獸醫科技進步,全面參與國際獸醫事務,提升動物疫病防控綜合能力。三是確保畜產品質量安全。繼續保持高壓態勢,加大專項整治力度,要按照“全程監管、重點監控、及時處置”的原則,采取堅決有力的綜合措施,把各項工作提升到新高度。四是強化奶站監管。深入貫徹落實《乳品質量安全監管條例》和《奶業整頓和振興規劃綱要》,繼續深入開展奶站清理整頓,合理規劃奶站布局,加大對標準化奶站建設的扶持力度,規范奶站管理,確保生鮮乳收購秩序有明顯改善。五是加大草原保護建設力度。按照“保護是根本、建設是關鍵、利用要科學、補償要到位”的原則,逐步完善草原家庭承包制,嚴格執行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輪牧制度,繼續實施好退牧還草等重大工程項目,推廣應用配套生產技術,實施草原生態補償試點工作,通過典型帶動、逐步推廣,實現連片治理、全面改善。六是強化畜牧獸醫綜合執法。創新體制機制,合理調配力量,加強整合,探索建立職責清晰、運轉高效的執法體制機制;按照執法和服務并重原則,提高畜牧獸醫執法和公共服務水平。

第二篇: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對食品生產企業的生產條件、管理規范、人員要求、規章制度作出了明確的規定,特別從滿足全過程監管和建立可追溯制度的角度著眼,要求企業建立臺帳和生產過程的記錄。為了幫助企業建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的要求相適應的一系列制度措施,福建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組織部分企業和質監系統的有關人員,共同編制了《福建省加工食品生產企業質量安全管理通用規范(試行)》。本《規范》共九章,對食品生產企業的廠區衛生、采購管理、添加劑使用管理、生產過程控制、倉儲管理、出廠檢驗、不安全食品召回等環節提出了基本的質量安全管理要求。

參與本《規范》編制工作的食品企業有:廈門銀鷺食品有限公司、信華食品(漳州)有限公司、漳州市美味食品有限公司、漳州市同發食品工業有限公司、福建紫山集團有限公司、福建長富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廈門古龍罐頭食品有限公司。參加編制的企業管理人員有:雷益聚、湯明華、李燕秋、何惠強、洪長城、高海燕、張民坤。

第一章

總則…………………………………………………(1) 第二章

廠區衛生要求………………………………………(2) 第三章

采購管理……………………………………………(3) 第一節

供應商管理……………………………………(3) 第二節

進貨質量控制…………………………………(4) 第三節

進貨臺賬………………………………………(5)

第四章

食品添加劑使用管理………………………………(6) 第一節

食品添加劑使用管理責任人制度……………(6) 第二節

使用管理………………………………………(6) 第三節

食品添加劑使用臺賬…………………………(7) 第五章

生產過程控制………………………………………(8) 第一節

人員要求………………………………………(8) 第二節

場所衛生維護…………………………………(8) 第三節

設備及工器具維護……………………………(10) 第四節

生產過程控制及記錄…………………………(10)

第六章

倉儲管理……………………………………………(12) 第一節

倉儲要求………………………………………(12) 第二節

原輔料管理……………………………………(12) 第三節

成品管理………………………………………(13) 第四節

成品臺帳………………………………………(13) 第七章

出廠檢驗……………………………………………(14) 第一節

出廠檢驗要求…………………………………(14) 第二節

自行檢驗………………………………………(14) 第三節

委托檢驗………………………………………(15) 第四節

結果判定處理…………………………………(15) 第五節

檢驗記錄及檔案管理…………………………(15) 第八章

不安全食品召回……………………………………(17) 第一節

風險分析………………………………………(17) 第二節

召回實施………………………………………(17) 第三節

召回報告………………………………………(18) 第四節

記錄與檔案……………………………………(19) 第九章

附則…………………………………………………(20) 表1

場所清潔消毒記錄表…………………………(21) 表2

供應商評價表…………………………………(22) 表3

合格供應商匯總表……………………………(23) 表4

到貨通知單……………………………………(24) 表5

采購物資檢驗/驗證結果通知單………………(25) 表6

采購物資出入庫臺賬…………………………(26) 表7

進貨臺賬………………………………………(27) 表8

配料記錄表……………………………………(28) 表9

內部學習培訓記錄……………………………(29) 表10

外出學習情況登記表…………………………(30) 表11

從業人員健康檢查檔案………………………(31) 表12

不合格品處置記錄……………………………(32) 表13

機器設備維修清洗保養卡……………………(33) 表14

投料記錄表……………………………………(34) 表15

領料單…………………………………………(35) 表16

成品出入庫臺賬………………………………(33) 表17

產品銷售臺賬…………………………………(37) 表18

抽檢產品留樣記錄……………………………(38) 表19

委托出廠檢驗登記表…………………………(39) 表20

成品檢驗報告單………………………………(40) 表21

食品安全風險分析記錄表……………………(41) 表22

不合格品銷毀記錄表…………………………(42) 表23

食品召回措施報告……………………………(43) 表24

食品召回階段性進展報告……………………(44) 表25

食品召回總結報告……………………………(45) 第一章 總則

1、為進一步落實全省加工食品生產企業的安全管理責任,規范生產加工行為,保證加工食品質量安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以及《食品企業通用衛生規范》(GB14881)等有關標準,特制定本規范。

2、本規范適用于福建省內的加工食品生產企業(以下簡稱企業),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的質量安全管理可參照執行。

3、企業應加強自律,不斷強化責任意識、法制意識和安全意識,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實本規范要求,保證食品安全。

4、企業可在本規范基礎上,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進一步補充、完善,形成本企業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其內容應包括但不限于本規范的要求。

5、企業可結合自身規模、產品類別、組織結構及人員配置等實際情況,合理分工,確定本規范中清潔消毒、采購物資查驗、食品添加劑使用、生產過程管理、出廠檢驗以及臺賬記錄的登記、保存等相關工作的責任部門、責任人員,確保落實到位。

6、企業可根據產品類別、質量控制要求等實際情況,適當調整各類記錄表單,但應體現本規范記錄表單中所要求的內容、要素。

7、鼓勵企業采用先進技術手段,記錄本規范要求記錄的事項。 第二章

廠區衛生要求

1、廠區內不得有煙塵、粉塵、有害氣體、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擴散性污染源,不得有昆蟲大量孳生的場所(如垃圾場、牲畜棚、污水溝等)。

2、廠區內主要路面應采用便于清洗的混凝土、瀝青或其他硬質材料輔設,路面平整,不積水,不起塵,其他裸露地面應綠化。

3、廠區應合理布局,生產區與生活區嚴格區分、有效隔離,生產區內不得飼養家禽、家畜。

4、排污(水)管道應通暢,廠區內垃圾、污物收集設施應為密閉式,并定期清潔,不孳生、集聚蚊蠅,不散發異味。

5、廠區應保持清潔衛生。垃圾、污物應定點存放,做到日產日清。

6、廠區應定期或在必要時進行除蟲滅害,防止鼠、蚊、蠅、昆蟲等集聚和孳生。對已發生的場所,應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和消滅,防止蔓延,避免污染食品。

7、使用各類殺蟲劑或藥物,應采取措施,防止人員中毒及造成食品、設備、工器具污染。

8、對廠區環境進行清潔應有記錄(見表1)。 第三章

采購管理 第一節 供應商管理

1、企業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將采購物資分為A、B兩類。A類包括主要原料、食品添加劑及與食品直接接觸的包裝物等,其余為B類。

2、對A類物資的采購,應進行供應商評價;對B類物資的采購,可不進行供應商評價,但每批應有進貨查驗記錄。

3、評價內容(見表2)應包括:

(1)索證。采購食品原料,應索取供應商營業執照、食品生產許可證或食品流通許可證、近期產品質量合格檢驗報告(原則上應為半年內由有檢驗資質的第三方出具);采購食品添加劑和與食品直接接觸的包裝物,除索取工商營業執照和近期產品質量合格檢驗報告外,還應索取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 (2)樣品評價。包括感觀評價、圖片評價、小樣檢測等。

(3)現場評價。必要時(如采購物資連續出現不合格或質量不穩定時),應對供應商進行現場評價。

4、食用農產品的合格供應商應有近半年內由有檢驗資質的第三方出具的產品質量合格檢驗報告,其他原料的合格供應商還應持有有效的營業執照和食品生產(流通)許可證(食品生產許可證僅針對已納入生產許可證管理產品),否則不得列為合格供應商。

5、經評價符合條件的,報企業負責人批準后,確定為合格供應商,并建立名錄(見表3)。

6、每年應對合格供應商至少進行一次評價,評價內容包括質量安全穩定性、物資交付及時性、服務情況以及相關資質證明文件的有效性等。

7、經評價合格的,保留作為下一合格供應商;不合格的,取消供應商資格。 第二節 進貨質量控制

1、采購物資進廠后,應存放在指定地點,并做好標識。

2、倉管員確認到貨名稱、規格、數量后,填寫《到貨通知單》(見表4)報品管部進行檢驗/驗證。

3、對采購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除查驗產品合格證明文件外,食品原料(不包括食用農產品)還應查驗其食品生產許可證,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還應查驗其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不得使用未取得生產許可證的實施生產許可證管理的產品;對無法提供合格證明文件的,應當依照食品安全標準進行檢驗。

4、經檢驗/驗證合格的采購物資,由品管部出具《采購物資檢驗/驗證結果通知單》(見表5),通知倉管員予以入庫;倉管員填寫《采購物資出入庫臺賬》(見表6),并按批次(編號)掛牌標識。

5、經檢驗/驗證不合格的采購物資,應做退貨或讓步接收處理。讓步接收的,其不合格項目不得涉及質量安全指標,且應經質量負責人批準。

6、對生產急需、來不及檢驗而須先投入使用的采購物資,由生產部根據生產需要提出申請,企業負責人批準后予以緊急放行,倉管員填寫《采購物資出入庫臺賬》并加備注。緊急放行物資應單獨堆放,按批次(編號)掛牌標識并加掛“例外轉序”標識牌。

7、品管部仍需按食品安全標準,對緊急放行物資進行抽樣檢驗。檢驗不合格的,應立即通知生產車間停止使用,庫存部分報質量負責人批準后,作退貨/讓步接收處理。所生產的成品、半成品,應予以封存,待檢驗合格后方可出廠銷售或轉入下道工序;檢驗不合格的,應采取返工、銷毀等方式處置。 第三節 進貨臺賬

1、企業應建立進貨臺賬(見表7),如實記錄每批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的名稱、規格、數量、批次、供貨者名稱及聯系方式、進貨日期等內容。

2、企業應妥善保存進貨票據、合格證明文件及進貨臺帳等查驗記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第四章

食品添加劑使用管理

第一節 食品添加劑使用管理責任人制度

1、企業應建立相關的管理制度,明確食品添加劑采購、驗證、保管、配料、使用等相關人員的職責,建立相關作業指導書。食品添加劑使用管理相關責任人對每一批次食品添加劑的使用負責。

2、食品添加劑采購、驗證、保管、配料、使用等相關責任人應熟悉《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GB2760)、《食品營養強化劑使用衛生標準》(GB14880)等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及《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具備相應知識。

3、食品添加劑使用管理相關責任人應嚴格執行食品添加劑有關管理要求,按產品配方及食品添加劑的特性,做好食品添加劑配料工作,防止超范圍或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劑。 第二節 使用管理

1、企業使用食品添加劑應符合《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GB2760)、《食品營養強化劑使用衛生標準》(GB14880)及衛生部相關公告的要求,其產品配方須經企業質量負責人審核批準。對復合食品添加劑,應確認其組成成分、使用范圍、用量符合有關規定。

2、每批次產品應盡可能使用同一批次的食品添加劑。

3、食品添加劑使用前應對其標識進行檢查,確認與配方相符后,方可投入使用。不得使用無標識、標識不清、標識不符合要求及來源不明的食品添加劑;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和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發現不符合要求或可疑添加物的,要停止使用,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

4、食品添加劑應專庫或專區(柜)存放,專人管理,不得隨意取用。食品添加劑配料應有獨立的配料間(柜),并配備有專用計量器具及工具、容器。

5、計量器具精度應符合要求,并在檢定/校準有效期內使用;工具、容器應使用無毒、無異味的材料制成,并符合食品安全標準。

第三節 食品添加劑使用臺賬

1、企業應如實填寫《配料記錄表》(見表8),每份配料的記錄應能體現所使用食品添加劑的名稱、批次、用量等信息。

2、配料記錄應妥善保存,保存期限不少于2年。 第五章

生產過程控制 第一節 人員要求

1、企業應對員工進行崗前培訓和定期培訓,學習食品安全法律、法規、規章、標準、企業管理制度和其他食品安全知識,并做好記錄,建立檔案(見表

9、10)。

2、企業應每年組織生產人員及有關人員進行健康檢查,并建立健康檔案(見表11)。

3、生產人員及有關人員取得健康證明后方可上崗。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員工,其患有痢疾、傷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傳染病,以及患有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滲出性皮膚病等有礙食品衛生的疾病的,企業應當將其調整到其他不影響食品安全的工作崗位。

4、與生產無關人員不得擅自進入生產車間。進入車間人員應穿戴好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靴),并洗手、消毒。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人員還需配戴口罩。

5、生、熟區工作人員嚴禁串崗,防止交叉污染。

6、生產人員應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不留長指甲,不涂指甲油,不佩戴首飾、飾品等進行生產操作,不將與生產無關的個人用品帶入生產車間;頭發不外露;不得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進入與生產無關的場所;不得在車間內吃食物、吸煙和隨地涕吐。 第二節 場所衛生維護

1、生產車間進口處更衣、洗手、消毒等設施配備齊全,保持完好,使用正常。必要時還應設有工作鞋(靴)消毒池。

2、生產車間內應有防腐、防塵、防蠅、防鼠、防蟲設施,保持完好。溫度、濕度、空氣潔凈度能滿足生產要求,并設有盛裝廢棄物的專用容器。

3、生產車間屋頂(天花板)、墻壁表面應平整光滑,防止污垢積存、蟲害和霉菌孳生,地面不積水,保持清潔衛生。

4、生產結束后應對生產車間的地面、墻壁、排水溝進行清洗;更衣室、淋浴室、廁所、休息室等公共場所應定期進行清掃、清洗、消毒,并保持清潔;清洗及消毒需填寫《場所清潔消毒記錄表》。

5、殺蟲劑和其他需要使用的有毒、有害物品應有專用的貯存場所(柜),加鎖并由專人負責保管,加貼警示標志,使用前須經批準。

6、企業應防止潤滑劑、燃料、清潔劑、殺蟲劑等污染物對食品的污染;車間內使用殺蟲劑時應在停工期間進行,使用后應將受污染的設備、工器具和容器徹底清洗除去殘留藥物。

7、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不合格品、廢棄物,應使用專用容器分別收集盛裝,及時處置并記錄(見表12)。

8、生產過程中發現產品存在質量問題,如被寄生蟲、有毒、有害物質污染等,生產操作人員應立即停止生產,隔離不合格品或可疑產品,并及時報告生產部負責人。

9、企業應按生產工藝的先后次序和產品特點,將原料處理、半成品處理和加工、包裝材料和容器的清洗、消毒、成品包裝和檢驗、成品貯存等工序分開設置,防止前后工序相互交又污染。各工序應避免積壓原料和半成品,防止食品變質。

10、涉及速凍、冷藏等特殊要求的食品,生產、貯存等環節溫度控制應符合相關要求。 第三節 設備及工器具維護

1、生產設備應布局合理,固定設備的安裝位置應便于清洗、消毒。

2、直接接觸食品的設備、設施及工器具和容器應使用無毒、無異味、不吸水、耐腐蝕、經得起反復清洗與消毒的材料制作;其表面平滑、無凹坑和裂縫;應避免交叉使用,防止產生污染。

3、生產設備、工具、容器等在使用前后應徹底清洗、消毒。

4、維修檢查設備時,應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污染食品;維修后要對該區域進行清洗消毒,由指定人員確認后方可繼續生產。同時,將維修工具、配件等整理歸位。

5、清洗、保養人員應及時填寫好《機器設備維修清洗保養卡》(見表13)。 第四節 生產過程控制及記錄

1、企業應根據產品、工藝特點,按照食品安全標準規定及食品質量安全要求,確定生產關鍵質量控制點,制定工藝作業指導書,并實施控制要求,做好記錄。

2、投料人員應如實填寫《投料記錄表》(表14),記錄所使用原輔料及配料的名稱、批次、數量。

3、生產用水必須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規定。

4、企業應根據需要制定并實施半成品檢驗控制要求,做好記錄,經檢驗不合格的半成品不得轉入下道工序。

5、食品生產過程中有不符合控制要求的,應立即查明原因并采取整改措施。

6、企業應如實記錄食品生產過程中的安全管理情況,記錄保存期限不少于2年。 第六章

倉儲管理 第一節 倉儲要求

1、原輔料庫、成品庫等庫房應整潔,地面平滑無裂縫,并有防潮、防火、防鼠、防蟲及防塵等設施,保持通風、干燥。

2、原輔料、半成品、成品宜專庫專用,不得混放;食品添加劑應專區(專柜)存放,專人管理;有異味或易吸潮的宜分庫存放或密封保存。

3、原輔料、半成品、成品倉庫內不得存放洗滌劑、消毒劑、化學試劑等有毒有害物品及易燃易爆等物品。

4、原輔料、成品等物料應分類堆放整齊,離地、離墻并與屋頂保持一定距離,且留有必要的通道。

5、對溫、濕度有特別要求的原輔料及成品倉庫,應配備溫、濕度表,庫房溫度、濕度應符合存放要求。 第二節 原輔料管理

1、經檢驗/驗證合格的原輔料,由倉管員核實品管部門出具的《采購物資檢驗/驗證結果通知單》后,辦理入庫手續。

2、合格的原輔料應在規定區域堆放,掛牌標識。標識應明顯、清晰、準確,其內容包括品名、批次、批量、入庫日期等信息。

3、原輔料應按先進先出、保質期限先到先領用的原則領用。

4、對生產所需原輔料,由生產部根據生產計劃,填寫《領料單》(見表15),經生產部負責人批準后到倉庫領取。倉管員根據《領料單》辦理出庫手續并做好記錄。

5、每批出庫的同種物料,應盡可能為同一批次,并能清楚體現品名、批次等信息。

6、對庫存原輔料應定期實施檢查,防止過期、變質。對過期、變質及受污染的,報部門主管批準后及時處置。

第三節 成品管理

1、成品入庫時,倉管員應檢查包裝是否完好,確認數量后簽名,安排入庫。

2、成品應按品名、規格、生產批次分別堆放,標識清楚,防止包裝損壞或不同批次的產品混雜。

3、倉管員應按先進先出原則辦理成品出庫手續,清點數量,并檢查外包裝質量。發現問題應及時報告主管部門。

第四節 成品臺賬

1、嚴格出入庫手續,對當日成品的出入庫及時登記、入賬(見表16),日清日結,定期盤點,保證賬物一致。

2、企業應建立銷售臺賬(見表17),如實記錄每批出廠成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日期、生產批次、檢驗報告編號、購貨者名稱及聯系方式、銷售日期等內容。

3、企業應妥善保存出入庫臺賬、銷售臺賬及相關銷售票據,保存期限不少于2年。 第七章

出廠檢驗 第一節 出廠檢驗要求

1、食品出廠必須經過檢驗,未經檢驗或者檢驗不合格的,不得出廠銷售。

2、出廠檢驗項目應符合產品執行標準及食品生產許可證審查細則的要求。標簽應符合《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7718)、《食品標識管理規定》等有關規定要求。

3、“已檢”、“在檢”、“未檢”的成品應分區存放,并有明顯標識。

4、產品抽樣應按有關標準的規定執行,確保樣品具有代表性。每批抽檢的產品,可根據需要留樣,并做好留樣記錄(見表18)。留樣儲存環境的溫度、濕度等應滿足有關要求。

5、企業可以自行對所生產的食品進行檢驗,也可以委托符合《食品安全法》規定的食品檢驗機構進行檢驗。

第二節

自行檢驗

1、對所生產的食品進行自行檢驗的企業,應設立與生產能力相適應的實驗室,建立健全檢驗管理制度。

2、企業應配備經專業培訓、考核合格的檢驗人員從事檢驗工作。檢驗人員應熟悉產品標準、檢驗規程,能獨立履行職責,尊重科學,恪守職業道德,保證出具的檢驗數據和結論客觀、公正,不得出具虛假的檢驗報告,并對出具的食品檢驗報告負責。

3、企業應具備出廠檢驗所需的儀器、設備及試劑藥品。儀器、設備應滿足檢測精度要求,按周期檢定或校準,并進行必要的維護保養,確保處于良好狀態;儀器、設備的使用操作應符合操作說明書及實驗的要求;試劑藥品的存放及使用應符合產品標簽及實驗要求;易制毒化學品的使用應符合《易制毒化學品管理條例》的規定;危險化學品的使用應符合《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的規定。

4、實施自行檢驗的企業,每年應當與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指定的檢驗機構進行一次比對檢驗。 第三節

委托檢驗

1、對不具備自行檢驗能力的項目,企業應委托符合《食品安全法》規定的食品檢驗機構進行檢驗,并提供委托檢驗證明材料。

2、委托檢驗應明確委托期限、檢驗批次、項目、報告要求等。

3、企業應記錄并妥善保存每批次委托檢驗的信息(見表19)。 第四節 結果判定處理

1、出廠檢驗應出具《成品檢驗報告單》(見表20)。經檢驗判定為合格的產品方可出廠銷售。企業品管部具有質量否決權。

2、企業應對經檢驗判定為不合格批次的產品及時隔離,做好標識,防止不合格品出廠。品管部對不合格品進行評定后,確定返工、銷毀等處置方式,并報企業負責人批準后實施。評定及處置結果應有書面記錄(見表13),并由相關人員簽字確認。 第五節 檢驗記錄及檔案管理

1、檢驗人員應認真填寫檢驗原始記錄、檢驗報告,并簽字,不得偽造、篡改檢驗原料記錄和檢驗報告。檢驗報告內容包括產品名稱、規格、批次、樣品量、檢驗依據、檢驗項目、檢驗結果等信息。

2、記錄應及時歸檔管理,并妥善保存。記錄保存期限不少于2年。 第八章

不安全食品召回 第一節 風險分析

1、企業應通過客戶投訴、相關部門抽檢、企業自查等途徑,對其生產的食品安全狀況進行持續跟蹤,及時收集食品安全風險信息。

2、對發現可能存在不安全的食品,企業應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分析評估,同時填寫《食品安全風險分析記錄表》(見表21),書面報告企業負責人。

3、經風險分析,確定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食品,企業應當召回已經上市銷售的食品: (1)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

(2)食品安全風險評詁結果得出食品不安全結論的;

(3)企業發現其生產的產品存在安全隱患,可能對人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損害的; (4)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應該召回的食品。 第二節

召回實施

1、對確定實施召回的食品,企業應立即核實產品的批次、生產數量,并查明庫存量、已銷售數量,查清具體銷售區域、經銷商名單后,制定召回計劃。

2、企業應在確定召回的第一時間內通知所有經銷商,召回尚未售出的所有不安全食品。

3、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規定應予銷毀的不安全食品,可在銷售地直接銷毀(須有公證機構或相關監管部門出具現場確認證明)或運回生產地銷毀處理(須經相關監管部門人員在場監督銷毀)。銷毀現場要建立影(像)證據,并填寫《不安全食品銷毀記錄表》(見表22)。

4、對因標簽、標識或說明書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而被召回的食品,在采取補救措施且能保證食品安全的情況下,方可繼續銷售;銷售時,應向消費者明示補救措施。 第三節

召回報告

在不安全食品召回過程中,企業要落實報告制度,應向當地質監部門提交以下報告:

1、在確認食品應當召回時,應立即提交《食品召回措施報告》(見表23),內容包括: (1)召回食品的名稱、規格、型號、批次以及涉及的產品數量; (2)停止生產的情況;

(3)通知生產經營者的情況; (4)通知消費者的情況;

(5)食品安全危害的種類、產生的原因、可能受影響的人群、嚴重和緊急程度; (6)召回通知記錄情況;

(7)召回措施的內容,包括實施組織、聯系方式以及召回的具體措施、范圍和時限等; (8)召回的預期效果;

(9)召回食品后的處理措施。

2、根據召回進展情況,應及時提交《食品召回階段性進展報告》(見表24)。企業對召回措施有變更的,應當在食品召回階段性進展報告中說明。

3、在召回時限期滿15日內,提交《食品召回總結報告》(見表25)。 第四節

記錄與檔案

企業應保存對不安全食品召回全過程的記錄,主要內容包括食品召回的批次、數量、比例、原因、結果、處理方案等;同時,要建立召回檔案,妥善保存召回、銷毀的現場影像和各類書面證明等相關資料。

第九章

附則

1、本規范未提及的相關管理要求,企業應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及國家標準的規定執行。

2、本規范自下發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

第一章

第一條

為保證食品安全,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下列活動,應當遵守本法:

(一)食品生產和加工(以下稱食品生產),食品流通和餐飲服務(以下稱食品經營);

(二)食品添加劑的生產經營;

(三)用于食品的包裝材料、容器、洗滌劑、消毒劑和用于食品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以下稱食品相關產品)的生產經營;

(四)食品生產經營者使用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

(五)對食品、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產品的安全管理。

供食用的源于農業的初級產品(以下稱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管理,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規定。但是,制定有關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標準、公布食用農產品安全有關信息,應當遵守本法的有關規定。

第三條

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準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對社會和公眾負責,保證食品安全,接受社會監督,承擔社會責任。

第四條

國務院設立食品安全委員會,其工作職責由國務院規定。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承擔食品安全綜合協調職責,負責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食品安全標準制定、食品安全信息公布、食品檢驗機構的資質認定條件和檢驗規范的制定,組織查處食品安全重大事故。

國務院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依照本法和國務院規定的職責,分別對食品生產、食品流通、餐飲服務活動實施監督管理。

第五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統一負責、領導、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監督管理的工作機制;統一領導、指揮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對工作;完善、落實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責任制,對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進行評議、考核。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本法和國務院的規定確定本級衛生行政、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

上級人民政府所屬部門在下級行政區域設置的機構應當在所在地人民政府的統一組織、協調下,依法做好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

第六條

縣級以上衛生行政、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

第四篇:《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解讀

杭州精英在線系列課件

http://www.jy365.net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解讀

林中舉 中國政法大學博士后

課程前言

大家好,非常高興今天由和大家一起來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那么在今天的這節課中我們要對這幾個問題做一些解釋和說明。在這堂課中我們主要要對以下內容進行學習,食品安全的概念,食品安全法立法背景,食品安全法立法的經過,食品安全法的體系,食品安全法的四大特征,食品安全法的幾大亮點,最后我們將要對食品安全法的法律適用問題作出解釋。

一、食品安全的概念

說道食品安全法,首先我們應該明確的就是什么是食品安全,這就涉及到食品安全概念的問題,那么對于食品安全的概念呢?在食品安全法中已經作出了明確規定,根據食品安全法的規定:食品安全就是指食品應當無毒、無害、符合應當有的營養要求,對人體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對于食品安全的概念,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也就是說,食品安全要求食品(食物)的種植、養殖、加工、包裝、貯藏、運輸、銷售、消費等活動符合國家強制標準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損害或威脅人體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質以導致消費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費者及其后代的隱患。也就是說食品安全既包括生產安全,也包括經營安全;既包括結果安全,也包括過程安全;既包括現實安全,也包括未來安全。從橫向來看,這個安全既包括衛生還包括質量。從縱向來看,安全還包括種植、養殖、加工、包裝、貯藏、運輸、銷售、消費等各個環節。

二、食品安全法立法背景

明確了食品安全的概念之后,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食品安全法制定的背景,從這個食品安全法立法背景當中我們可以明確食品安全法它制定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俗話說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并且前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天津考察講話時候指出“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安,當然是指安全了。這充分說明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但是非常遺憾的是我們中國人,卻在日常飲食當中完成了化學掃盲。比如從大米里我們

1 杭州精英在線系列課件

http://www.jy365.net 認識了石蠟,從火腿里我們認識了敵敵畏,從咸鴨蛋、辣椒醬里我們認識了蘇丹紅,從火鍋里我們認識了福爾馬林,從銀耳、蜜棗里我們認識了硫磺,從木耳中認識了硫酸銅,今天,三鹿又讓同胞知道了三聚氰胺的化學用途。所以有國人調侃說,外國人喝牛奶結實了,而我們中國人喝牛奶結石了。日本人口號:一天一杯牛奶,振興一個民族,中國人口號:一天一杯牛奶,震驚一個民族。更有甚者說:中國人現在已經吃遍了元素周期表!所以可以說在現在中國人的日常飲食真的是處于一種“食面埋伏”的境地。買什么食品才能放心,吃什么才安全,這里已經成為國人的一大煩心事了,這絕對不是一個笑話。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看近幾年來中國主要食品安全事件,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雙匯瘦肉精事件,那么瘦肉精,它指的是一類動物用藥,包括鹽酸克侖特羅、萊克多巴胺、沙丁胺醇和硫酸特布他林等,屬于腎上腺類神經興奮劑。把“瘦肉精”添加到飼料當中,可以增加動物的瘦肉量,現在大家都比較講究這個飲食健康,飲食的科學,那么肥肉眾所周知可能導致人體的脂肪的堆積增加,所以現在人更喜歡吃瘦肉,那么盡管增加了動物的瘦肉量,但是食用含有 “瘦肉精”的肉會對人體產生危害,比如說食用了之后,人會產生了惡心、頭暈、四肢無力、手顫等中毒癥狀,特別是對心臟病、高血壓患者危害是更大的。那么長期食用則有可能導致染色體畸變,會誘發惡性腫瘤,那么至于究竟攝入多大量,如何導致惡性腫瘤,有關病例研究在國內還沒有定論。但是,近幾年來,各地 “瘦肉精”致人中毒甚至死亡的案例時有發生。早在2002年,農業部、衛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就發布公告,明令禁止在飼料和動物飲用水中添加“瘦肉精”。2008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規定新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對使用“瘦肉精”養殖生豬,以及宰殺、銷售此類豬肉的,將以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追究刑事責任。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上海染色饅頭事件。上海盛祿食品有限公司是個非常有名的食品公司,它的分公司在饅頭中加入色素、防腐劑,回爐過期饅頭,更改生產日期,制成“染色饅頭”之后銷售到聯華、華聯等多家超市。這個華聯和聯華超市,大家都不陌生,在我們是百姓經常會光顧的一些超市,那么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的執法人員抽取了上海盛祿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生產的高莊饅頭等成品和原料共19個批次。經檢測,其中4個批次成品中檢出“檸檬黃”;兩個批次成品中的甜蜜素含量超標。那么檸檬黃和甜蜜素是什么東西呢?它們又有什么危害呢?我們來看一下。

檸檬黃它是一種化學物質,具有毒性和致瀉性,攝入后會增加肝臟負擔,如果長期或一次性大量食用,會引起過敏、腹瀉等癥狀。還會引發兒童多動癥,阻礙兒童智力發育。由檸檬黃導致的過敏和其他反應通常還包括:焦慮、偏頭痛、憂郁癥、視覺模糊、哮喘、發癢、

2 杭州精英在線系列課件

http://www.jy365.net 四肢無力等等。甜蜜素,其化學名稱為環己基氨基磺酸鈉,是食品生產中常用的添加劑,它的甜度是蔗糖的30~40倍。人體每日允許的人工合成甜味劑使用量是有一定限度的,甜蜜素的每千克體重攝入量高限量為11毫克。但消費者如果經常食用甜蜜素含量超標的食品,就會對人體的肝臟和神經系統造成危害,誘發肥胖、肝臟病變等等,尤其是對排毒能力較弱的幼兒、老人、孕婦傷害最為明顯。通過動物實驗已經證明,甜蜜素是致癌誘因。

我們再來看一下,湖北毒生姜事件。湖北省宜昌市萬壽橋工商所執法人員在轄區一座大型蔬菜批發市場內查獲兩個使用硫磺熏制“毒生姜”的窩點,現場查獲“毒生姜”近1000公斤。據介紹,不良商販將品相不好的生姜用水浸泡后,使用有毒化工原料硫磺對其進行熏制,使正常情況下視覺不夠美觀的生姜變得嬌黃嫩脆,之后在市場上高價出售獲取暴利。那么硫磺熏蒸的食物,它會有什么樣的危害呢?硫磺熏蒸的食物雖然外表很光鮮,但聞起來會有稍刺激的酸味,吃起來不像食物原來那樣可口,而且食物的營養價值也被破壞。其次也是更為嚴重的影響了,殘留在食物中的二氧化硫,會吸入人體,會對呼吸道、氣管等呼吸系統造成刺激。經常吃硫磺熏蒸的食品還會危害消化系統,導致嘔吐、腹瀉、惡心等癥狀,嚴重的甚至會危害人的肝臟、腎臟。經硫磺熏蒸食物中的有毒物質長期慢性刺激會致癌,給人體造成很大危害。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轟動一時的地溝油產業鏈事件。“新華視點”記者歷經一個月、數千里艱難追蹤,初步揭開京津冀“地溝油”產業鏈冰山一角,天津、河北甚至是首都北京都存在“地溝油”加工窩點,其規模之大出人意料,僅記者實地探訪的幾家窩點日加工能力合計已經近百噸。這些“地溝油”黑窩點加工工藝、提煉設備經過多年這個“升級”,科技含量越來越高,對其識別也愈發困難,標志著地溝油地下產業已經從小作坊走向了工業化、精煉化。那么加工后的地溝油通過“地下渠道”不斷流向食品加工企業、糧油批發市場,甚至以小包裝形式進入超市。“地溝油”它是一種餐廚廢棄垃圾料排放的衍生物,經過濾提純后的酸價等有可能通過檢測,就像過去的三聚氰胺一樣,此前國家只檢驗蛋白質含量,而不檢驗是否添加有非法物質。所有檢測標準都是對照正常食品制定的,因為只檢查正常食品它的這個營養含量,而不檢查一些非法添加物的含量,所以按照標準化的指標去檢測,是不能區分出“地溝油”。“地溝油”因為使用過,一般里面都含有食鹽,會產生鈉離子,同時會有鋁、鐵等金屬離子,流向餐桌二次利用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特別是這個里面的鈉和鋁,這種影響大家都是知道的,對人體神經系統的傷害等等,那么據報道,目前我國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溝油有200至300萬噸。醫學研究稱地溝油中的黃曲霉素強烈致癌,它的毒性超過砒霜100倍。

3 杭州精英在線系列課件

http://www.jy365.net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福壽螺事件,23名消費者在一家名為“蜀國演義”的酒樓食用“涼拌螺肉”后,引發廣州管圓線蟲病,這屬于腦膜炎一種,5人癥狀嚴重,這是在北京首次發現該病例。管圓線蟲病的罪魁禍首主要是“福壽螺”。 由于涼拌螺肉大多被廣州管圓線幼蟲污染了,再加上生吃或半生吃,造成這種病癥是必然的。那么今年夏天大家注意到的話,新聞報道了西湖被福壽螺污染的事件,那么新聞報告的同時也提醒了廣大的杭州市民,福壽螺由于它存有寄生蟲,請大家千萬不要食用。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那么這個事件影響之大,范圍之廣,時間的持久,大家現在對它一定是不陌生了,那么事件起因是很多食用三鹿集團生產的嬰幼兒奶粉的嬰兒被發現患有腎結石,隨后在它的奶粉中發現化工原料三聚氰胺。根據我國官方公布的數字,截至2008年9月21日,因使用嬰幼兒奶粉而接受門診治療咨詢并且已經康復的嬰幼兒累計39,965人,正在住院的有12,892人,此前已治愈出院1,579人,死亡了4人,另截至到2008年9月25日,香港有5人、澳門有1人確診患病了。事件引起各國的高度關注,影響已經不僅僅局限于我們中國了,引起了各國的強烈關注,和對乳制品安全的擔憂。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公布對國內的乳制品廠家生產的嬰幼兒奶粉的三聚氰胺檢驗報告之后,事件迅速惡化,那么包括伊利、蒙牛、光明、圣元及雅士利在內的22個廠家69批次產品中都檢出三聚氰胺。在這里我們提高的伊利、蒙牛、光明可以說是咱們國家乳制品業的巨頭,那么我們日常食用的乳制品多是從這幾大商家買而來的,那么這個事件重創中國制造商品信譽,多個國家禁止了中國乳制品進口。這可以說是我們民族尊嚴的一個損失,對我們國家形象的一種損害。

那么在2008年,還發生了一個國際性的食品安全事件,就是所謂的日本“毒餃子”事件,日本“毒餃子”事件進一步引發國人中國食品安全問題的關注,盡管這事件在確認人為作案并且得到了平息,但是中國食品安全形象又在世界上受到嚴重的影響。那么通過以上對食品安全重大事件這個介紹,可以看出我國食品安全問題有愈演愈烈的傾向:問題食品的涉及面越來越廣,危害程度越來越深,影響范圍越來越大。

那么面對頻頻發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司法實踐當中卻存在著“立法打架”、“機構打架”、“管理打架”“標準打架”等問題,完全不能對應食品安全問題,這樣一種現實狀況完全不能對應食品安全問題的解決,先來說一下什么是“立法打架”,近20部法律、近40部行政法規、近150部部門規章,那么可以說我國現行法律法規中涉及食品安全的不可謂不多了,但是這些法律法規完全沒有形成對食品安全的有效監管,反而在許多方面造成了“打架”現象。比如說對市場上發現的未經檢驗的動物產品,動物防疫法與食品衛生法都有權對其進

4 杭州精英在線系列課件

http://www.jy365.net 行規制,但是遺憾的是動物防疫法和食品衛生法處理的規定并不一致,這樣會造成,根據兩法處理發生打架的現象,不知道如何適用法律了。

那么“機構打架”,咱們來看一下,農業、質檢、工商、衛生、藥監、商業,我國承擔食品衛生或食品質量管理職責的部門有近10個。這種“機構云集”增加了政府對食品安全工作的管理難度,為什么這樣說呢?部門越多不是越好嗎?不是有更多的部門關注這個食品安全的管理嗎?但是實際不是這樣的。多個部門監管一個方面的事務往往需要政府協調,這樣一來不僅增加了管理成本,還反而降低了管理效率?;ハ酄恐?、互相扯皮、互相推諉。

“管理打架”。職能交叉、多頭食品安全執法檢查的現象大量存在。多部門組織開展食品監督檢查,浪費了國家有限的公共資源,那么這樣一來,不僅會導致國家公共資源的浪費,還會無端增加了納稅人的經濟負擔,引起社會不滿。納稅人所納的稅沒有得到有效的利用,當然會引起不滿了。

那么咱們再來看一下“標準打架”。截至目前,我國共清理涉及可食用農產品、加工食品國家標準1817項,廢止國家標準208項;清理行業標準2588項,廢止323項。此外,還有大量的地方標準、食品衛生標準、產品質量標準,標準交叉、重復,讓企業感到無所適從。按照哪一個標準來管理自己的食品生產,企業已經不明白了,不清楚了。那么以上的種種“打架”,造成了食品安全領域的這種監管混亂,監管部門可謂是“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六七個部門管不住一頭豬”,“十幾個部門管不了一桌菜” 這樣的怪現象已經不再奇怪了,所以說這亟須立法來規范調整。

相對于咱們中國的這種狀況,咱們再來看一下世界各國關于食品安全的立法狀況,那么早在1990年英國就頒布了《食品安全法》,在2000年歐盟發表了具有指導意義的《食品安全白皮書》,2003年日本制定了《食品安全基本法》。即使早在20世紀的40年代,日本已經通過法律來規制食品安全問題了。此外,部分發展中國家也制定了《食品安全法》。

三、食品安全法立法經過

那么面對這樣一種食品安全問題亟待解決,食品安全的監管亟待規范,這樣一種社會現實,我國在2009年2月28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了《食品安全法》。并且該法于同年6月1日開始實施了。國務院于同年7月8日通過并開始實施《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也就是說對食品安全法,它的實施進行了詳細的規范。其實我國早在20世紀50年代也就開始了食品衛生法制化管理了,并且國務院于1964年頒布了《食品衛生管理試行條例》;1982年11月通過了《食品衛生法》當時是試行;那么1995年10月通過了《食

5 杭州精英在線系列課件

http://www.jy365.net 品衛生法》,可以說是我國食品相關立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到了2004年,全國各地連續出現了多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引起國務院的高度重視。那么9月份,國務院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確立了“以分段監管為主,品種監管為輔”的監管體制。那么《食品安全法》起草從2004年開始,只不過最初它的起草擬因在食品衛生法基礎上進行修改、完善,而不是制定一部新的安全法。但是由于這個食品安全的問題越來越嚴重,那么到2007年底,國務院法制辦會同有關部門對食品衛生法修訂草案就作了進一步修改,并根據修訂內容,將“食品衛生法修訂草案”名稱改為“食品安全法草案”,那么至此食品安全的這樣一個概念首次正式被使用了。

如中國政法大學江平教授所說的,改革開放初期,法學家也有個天真的想法,認為似乎有了法律,一切問題就都解決了。幾十年過去了,今天我們也認識到,法律有好、有壞。有法律不等于就有法制;法律越多也不等于法制就越完善,就像我們認識到,有憲法不等于有憲政這是一樣的。所以要想從根本上實現這個法制,必須從觀念上進行一種改變,那么剛才我們提到的,從“食品衛生”變身“食品安全”,這兩字的改動實際上體現這種立法觀念的改變。食品衛生通俗講就是“干凈”,但是食品安全會涉及到“無毒、無害”,這是食品安全法當中告訴咱們的。從“衛生”到“安全”,僅僅是兩個字的改變,但是卻折射出以人為本這樣一種立法思維,這是對食品安全監管方式由表象深入到本質的體現,表明了從食品安全監管觀念到監管模式的這樣的一種轉變。

那么在同年3月草案全文公布向社會征求意見,一個月里收到意見超過一萬件,那么這足見社會對于食品安全的問題的關注和重視。北京奧運會后,在8月下旬召開的全國人大常委會二審了食品安全法草案。那么在2008年就像咱們剛才介紹過的一樣,發生了震驚國人和世界的毒奶粉事件,那么這個三鹿奶粉事件從另一個方面來講也是一個好事情,正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一事件它進一步加速了食品安全立法步伐。離二審僅僅兩個月,“草案”即第三次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那么事實上,三審稿重點對八個方面做了修改,并且大多都是針對這一事件進行的修改。那么最終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四、食品安全法的體系

咱們來看一下《食品安全法》它的體系,那么《食品安全法》共分為十章一共有104條,具體對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食品安全標準、食品生產經營、食品檢驗、食品進出口、食品安全處理事故、監督管理、法律責任等內容進行了規范。

6 杭州精英在線系列課件

http://www.jy365.net 首先讓我們對本法所涉及到的一些用語來做個介紹,那么食品安全法首先涉及的問題當然就是食品了,根據該法規定,食品是指各種供人食用或者飲用的成品、原料以及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藥物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療為目的的物品。也就是說僅僅是藥品而不是食品,這種情況下是不受這門法律的規范的。藥品咱們國家有藥品法,藥事法。

那么對于食品安全這一概念,咱們在開課之初就已經作出了介紹,在這里就不再贅述了,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預包裝食品,那么什么是預包裝食品?就是指預先定量包裝或者制作,在包裝材料和容器中的產品和食品。食品添加劑是指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質。用于食品的包裝材料和容器是指包裝盛放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劑用的紙、竹、木、金屬、搪瓷、陶瓷、塑料、橡膠、天然纖維、化學纖維、玻璃等制品,和直接接觸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劑的涂料。

用于食品生產或者經營的工具、設備,那么這個是指在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劑生產、流通、使用過程中直接接觸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劑的機械、管道、傳送帶、容器、用具、餐具等等。用于食品的消毒劑、洗滌劑,這是指直接用于洗滌或者消毒食品、餐飲具以及接觸食品的工具、設備或者食品包裝材料和容器的物質。保質期大家肯定就不陌生了,就是指預包裝食品在標簽指明的儲存條件下,保持品質的期限。保質期是非常重要的。過了保質期的產品就會產生一定的危害了,就不能再食用了。

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進入人體,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質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質的食品后出現的急性、亞急性疾病。最后,食品安全事故,指食品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對人體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

好,那么以下呢,我們打算根據食品安全法總則的相關規定,對該法的立法目的、適用范圍,以及對生產經營者的基本要求做一個概括。本法第一條規定,為保證食品安全,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法。這一條規定就是關于食品安全法立法目的的規定了。

為保證食品安全,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安全,食品安全法在有關食品安全指定的設計上,著重把握了以下幾點:首先,建立分工負責、統一協調的食品安全監督體制。進一步明確地方人民政府的食品安全領導責任,賦予有關部門必要的監管權力。其次,建立了以食品安全風險檢測和評估為基礎的科學管理制度。再次,堅持預防為主。最后是強化食品生產經營者的責任。對于這幾個設計,在咱們接下來的分析當中,大家都將會有所體驗。

該法第二條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下列活動,應當遵守本法。這是關于食品安全法適用范圍的規定。我們來看一下,食品安全法適用魚哪些范圍的食品規制和安全?

7 杭州精英在線系列課件

http://www.jy365.net (一)食品生產和加工,食品流通和餐飲服務; (二)食品添加劑的生產經營;

(三)用于食品的包裝材料、容器、洗滌劑、消毒劑和用于食品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以下稱食品相關產品)的生產經營;

(四)食品生產經營者使用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 (五)對食品、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產品的安全管理。

供食用的源于農業的初級產品的質量安全管理,遵守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規定。但是,制定有關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標準、公布食用農產品安全有關信息,應當遵守本法的有關規定。

該法的第三條規定,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準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對社會和公眾負責,保證食品安全,接受社會監督,承擔社會責任。

這條是關于食品生產經營者的社會責任的規定。企業是第一責任人。質量安全是一條長長的鏈條,它的前端必然在廠門之外,伸向源頭;它的后端會延伸到消費,涉及到售后服務。食品質量不是檢驗出來的,檢驗只是事后把關。所以無論何時,監管部門都不可能代替企業的,企業必須成為產品質量的第一責任人。我們說,民以食為天,可偏偏問題許多問題食品事件暴露出部分企業不顧商業道德,置消費者生命健康于不顧的行徑。在反思中,不論是專家學者還是企業負人都指出:作為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企業的良心必須放在經營之前。綜觀問題食品牽扯出的企業,雖然有無故受到牽連的,但也有一部分或有著見利忘義的沖動,或懷著明知故犯的僥幸,或持著心知肚明的“默契”,偏偏沒有起碼的道德良知約束。為了追求利潤,部分企業置人的生命健康于不顧,做出損害整個行業的行為,更是重創了社會的誠信體系。面對這樣的后果,良心是企業生產經營的底線,是企業經營的“1”,技術、資本都是這個“1”后面的“0;沒有這個“1”,再多的“0”也不可能給企業帶來利潤和長遠的發展。

對于第一責任人的規定,可以從正反兩方面理解:從正面來說,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準從事生產經營活動。食品企業追求利潤是無可厚非的,任何一個企業都必須要追求利潤,它本身就是以追求利潤為目標的。但是前提一定要承擔起保證食品安全的這樣一種社會責任。食品企業應該努力提供安全、豐富、優質的產品,以保障消費者的身心健康,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求,增進社會的福利,這樣才能稱得上是對社會和公眾負責。在保證食品安全的前提下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的過程中,還要尊重消費者的權利,維護消費者利益,接受廣泛的社會監督,以及新聞媒體等的輿論監督和其它組織和個人的監督等。

8 杭州精英在線系列課件

http://www.jy365.net 從反面來說,如果食品生產經營者出現了違法行為,違反了保證食品安全的社會責任,危害到公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就理應受到法律制裁,并且對受害者承擔起損害賠償等相應的法律責任。

五、食品安全法四大特征

食品安全法具有4大明顯的特征:首先,它是回應民聲的法律。因為最高國家立法機關正是在傾聽了社會民眾呼聲的基礎上,采納了代表的建議,加快了立法步伐,最終制定并頒布實施了食品安全法。

其次,它是體現民主的法律。經過咱們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這部法律的制定和頒布,經過了4次常委會審議、7次法律委審議、采納了1萬余條群眾建議,詮釋了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的真諦。

再次,它是一部順應民心的法律。也就是說,食品安全法在討論的過程中,針對“三鹿事件”、保健食品等群眾反映強烈的內容,食品安全法做出了一系列回應,并且在具體的法律條文當中,體現出了對民心的順應。

最后,它是彰顯民本的法律。多項制度創新凸顯了“民生為本”的立法情懷,綜合性的《食品安全法》逐步替代要素型的《食品衛生法》、《食品質量法》、《食品營養法》等,反映了時代發展的要求。

六、食品安全法十大亮點

這個食品安全法除了這四大特征之外,它還有幾大亮點。接下來,咱們就將結合食品安全法的重點規定,來對它的幾大亮點做出具體的分析。我們首先看第一點,食品安全法建立了風險監測評估制度,以防范潛在的風險。這一制度規定主要體現在《食品安全法》的第11條~第17條。建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評估制度,是保護我國食品安全的基礎性工程,使得對食品安全的監督有了更可靠的科學基礎,意味著我國食品安全監管的重點由外在表面現象為主,深入到食品內在的安全因素,由被動的、亡羊補牢、事后處理的舊思路轉變為主動的、源頭治理、預防為主的新思路。

食品安全法的第二大亮點就在于,通過食品安全法,統一了食品安全的國家標準。這主要體現在《食品安全法》的第18條~第26條規定當中?!妒称钒踩ā芬幎?,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對目前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食品衛生標準、食品質量標準和有關食品行業標準中強制執行的標準,統一整合為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9 杭州精英在線系列課件

http://www.jy365.net 食品安全法的第三大亮點就在于它明確了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對于這一制度,主要體現在該法第

4、5條規定當中。有利有人管、無利無人問,當前我國食品安全的多頭監督體制導致監管交叉和盲區并存。為改變這一現狀,食品安全法做出了多條規定,為打造“無縫銜接”的食品安全監管提供法律武器。

食品安全法在現行監管體制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各部門的職責: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承擔食品安全綜合協調職責,負責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食品安全標準制定、食品安全信息公布、食品檢驗機構的資質認定條件和檢驗規范的制定,組織查處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國務院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依照本法和國務院規定的職責,分別對食品生產、食品流通、餐飲服務活動實施監督管理。

此外,食品安全法還加強了地方政府的監管職責: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統一負責、領導、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監督管理的工作機制。但在法律的制定過程中,一些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提出,應對現有分段監管體制進行調整,成立一個專門機構以加強對各有關監管部門的協調、指導。經多方研究后,食品安全法在明確各部門職責的基礎上,明確“國務院設立食品安全委員會”,作為一個高層次的議事協調機構。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信春鷹說:“食品安全監管體制的理順是食品安全立法的最重要使命之一。”食品安全法在分段監管、無縫隙銜接、各部門各司其職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規定。

食品安全法的第四大亮點就在于取消食品免檢制度。這一規定體現在本法第60條規定當中。第60條這一條規定了,取消食品免檢制度。實行免檢制度,實質上是監管部門主動放棄監管職責,給食品安全埋下了重大隱患。“三鹿毒奶粉事件”就充分暴露了這一制度的弊端。三鹿奶粉曾是質檢總局公布的放心產品之一,享受“免檢待遇”。但最后的事實卻證明,免檢制度就是監管部門放棄監管責任,這無疑會給食品安全監管留下隱患。為此,三審稿中規定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不得對食品實施免檢,以立法形式廢除了免檢制度。最后,這一規定就具體落實在了食品安全法的第60條當中。

食品安全法的第五大亮點就在于建立了問題食品召回制度。這一制度體現于《食品安全法》第53條規定當中。為防患于未然,強化生產者作為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責任,美國等許多國家建立了食品召回制度。國家質檢總局也在2007年發布《食品召回管理規定》,建立了我國的食品召回制度?!妒称钒踩ā愤M一步規定:食品生產者發現其生產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應當立即停止生產,召回已經上市銷售的食品,通知相關生產經營者和消

10 杭州精英在線系列課件

http://www.jy365.net 費者,并記錄召回和通知情況。食品經營者發現其經營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應當立即停止經營,通知相關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并記錄停止經營和通知的情況。食品生產者認為應當召回的,應當立即召回。食品生產者應當對召回的食品采取補救、無害化處理、銷毀等措施,并將食品召回和處理情況向縣級以上質量監督部門報告。食品生產經營者未依照本條規定召回或者停止經營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的,縣級以上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可以責令其召回或者停止經營。

召回制度的建立,一是防患于未然,充分保障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二是體現食品生產經營者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三是提高政府監管效能,變被動為主動。

食品安全法的第六大亮點就在于嚴格監管食品添加劑。在總結“三鹿事件”教訓的基礎上,食品安全法特別明確,要對食品添加劑加強監管。食品添加劑應當在技術上確有必要且經過風險評估證明安全可靠,才能列入允許使用的范圍,嚴禁往食品里添加目錄以外的物質。咱們國家有一個食品添加劑的目錄,目錄以外的物質是嚴禁添加到食品當中的。

并且食品安全法在第四十二條、第四十七條、第四十八條里,對食品及食品添加劑的標簽要求進行了規定。標簽標注是一種強制性規范。因為通過名稱、規格、凈含量,消費者可以選擇、判斷,區別其內涵和質量特征;通過成分或者配料表來識別食品的內在質量及特殊效用;對生產者的名稱、地址、聯系方式的標注有助于消費者根據生產者的美譽度來進行商品的選擇,出現問題的時候還能方便消費者聯系廠商;從保質期可以判斷它的新鮮程度;產品標準代號可以反映質量特性的全方位產品標準;貯存條件可以提醒消費者在特定條件下貯存。標注生產許可證編號有利于消費者查詢,真正購買到放心食品;法律、法規或者食品安全標準規定必須標明的其他事項,是兜底條款,對法律、法規或者食品安全標準規定標明的,必須標明。

食品安全法的第七大亮點就在于明星代言要承擔責任。食品安全問題的始作俑者是食品生產者和經營者,但明星的虛假代言也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這一條款一方面能確保對消費者的賠償得到落實,也是對目前愈演愈烈的虛假廣告、明星不負責任代言的一種遏制。順便提一下,不僅是對于食品的明星代言,對于藥品廣告的明星代言現行法律也有類似的規定。對于食品明星代言要承擔責任的規定體現在該法的第54條和第55條當中,請大家查閱一下、參照一下。

食品安全法的第八大亮點就在于對保健食品實行嚴格監管。這體現在本法規定的第51條當中。也就是說,對保健食品不得宣傳治療功效。國家對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實行嚴格監管。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不得對人體產生急性、亞急性或者是慢性危害,

11 杭州精英在線系列課件

http://www.jy365.net 其標簽、說明書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的功能,內容必須真實,因為食品不是藥品,不能宣傳疾病預防、治療的功能,產品的功能和成分必須與標簽、說明書相一致。食品廣告的內容還應當真實合法,不得含有虛假、夸大的內容,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

食品安全法的第九大亮點就在于通過本法規的有關規定,可以有效處置食品安全事故。本法于第7章,從第70條~第75條對食品安全事故的處置作出了規定,使食品安全法事故發生時有法可依,得到有效的處置。

食品安全法的第十大亮點就在于本法制定了懲罰性賠償規定,并確立了民事賠償優先的原則。相關規定體現于本法的第96條、第97條當中?!妒称钒踩ā穼κ称愤`法行為加大了處理力度。根據該法9

6、97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造成人身、財產或者其他損害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銷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了要求賠償損失之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銷售者要求支付價金十倍的賠償金。應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和繳納罰款、罰金,其財產不足以同時支付時,要先承擔民事賠償責任。這一規定還充分體現出了該法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是一個非常人性化的立法規定。

說到懲罰性的賠償規定和民事賠償優先的原則,我們在這里要提到兩個概念或者說是兩個名詞:“損一罰十”與“損一賠十”。那么“損一罰十”與“損一賠十”有什么區別呢?它們兩者都是對違法食品生產經營者的懲罰,最終都是由違法者埋單。但受益者或者救濟對象是不一樣的,并且因此產生的實際法律效果也會有著很大的差別。“損一罰十”的收入上繳國庫,成為國家的罰沒收入。而“損一賠十”的“賠”除了賠償消費者的損失以外,消費者還可以要求其支付價款10倍的賠償金,它是一種民事責任的承擔,也是對食品違法者所實施的“懲罰性賠償”,是對消費者合法權益受損的一種民事救濟。“賠十”的款項是直接進入消費者腰包的。所以說,這個規定充分體現了對消費者權益的尊重和保護。

七、食品安全法的法律適用問題

最后,我們來看一下食品安全法的法律適用問題。說起它的法律適用問題,其實就是要解決食品安全法和其他的一些跟食品安全相關的法律規定的適用的順序的問題。提到法律的適用順序,我們就不得不提到法的效力位階這個概念。法的效力位階它又稱為法律效力層次或法律效力等級,是指一個國家法律體系中的各種法的淵源及其組成部分,由于它制定的主體、程序、時間及適用范圍的不同,導致其效力差別而形成的法律效力等級的體系。

需要大家特別注意的一點就是,法律效力的位階僅僅是指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層次,對于非規范性法律文件來說,不存在效力上的差別。什么是規范性法律文件?簡單的說就是

12 杭州精英在線系列課件

http://www.jy365.net 憲法、法律及法律解釋、行政法規、地方法規、司法解釋這幾種,這幾種法律法規之外的法律文件,都是非規范性的法律文件,它不適用法的效力位階的相關規定。

法的效力位階它有一般規則和特殊規則,一般規則就是指在法律效力的位階體系中,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在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當中居于統帥的地位,一切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規章等都不得與憲法的規定相沖突。除憲法具有最高法律的效力之外,其他的法律根據其制定主體和程序的不同,上級法的效力一般均高于下級法的效力。

那么法的效力位階的特殊規則包括三點內容:也就是特別法優于一般法,新法優于舊法,法律文本優于法律解釋。

那么根據法的效力位階的規則,食品安全法它是規范食品安全監管的一般法。產品質量法它是規范產品質量監督和行政執法活動的一般法,商檢法是規范進出口產品質量監督和檢驗的一般法。那么對這三種部門法針對同一問題,按照后法優于前法原則,就是新法優于舊法的原則,應當優先適用食品安全法,但是食品安全法如果沒有規定的內容,仍然可以適用產品質量法、商檢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

結語

有學者指出,我國的食品安全法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首先比如說就是罰則不全,《食品安全法》對從業人員未取得健康證明上崗沒有罰則,所以對這種情況不能處罰。如果對這個情況不能通過實施細則來彌補的話,那么這方面的要求也將是一紙空談。其次對生產經營場所不符合衛生要求,或擅自改變經營布局的情況也沒有罰則,也無法處罰。那么對生產經營過程不符合衛生要求也沒有罰則,也無法處罰。對發生食物中毒以后,只要及時報告的,這種情況就沒有設立罰則,所以也不法處罰。最后對食品生產經營者不能提供食品索證資料這種情況也沒有罰則,也不能處罰。比如,《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條對食品生產經營提出了要求,和《食品衛生法》第八條相比,《食品安全法》盡管制定了生產經營過程的要求,但是在這部法律中卻沒有相應的罰則,這就使這部分的執法缺乏強制力。

其次,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評估的職責基本都在國家各部委手中,但是對這一部分沒有對應的罰則,給人以“刑不上大夫”的這樣的一種感覺。

最后,《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條第

(十)項規定:用水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這條規定如果放在體制改革前不會有太大問題,但是如果按照改革的要求,餐飲服務這一部分的職能由衛生行政部門移交到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就會出現一個新的問題。食品交過去了,但是生活飲用水的監管還在衛生行政部門,那么餐飲業的用水誰來管的,

13 杭州精英在線系列課件

http://www.jy365.net 這一矛盾就顯現出來了。

那么我們說盡管這或許不是一部盡善盡美的法律,但是不可否認的,食品安全法是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為了從制度上解決現實生活中存在的食品安全問題,更好地保證食品安全而制定出來的,那么其中確立了以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為基礎的科學管理制度,明確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作為制定、修訂食品安全標準和對食品安全實施監督管理的科學依據;堅持了預防為主的原則,對食品的生產加工、包裝、運輸、儲藏和銷售等各環節,對食品生產經營過程中涉及的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用于食品生產經營的工具和設備等各有關事項,明確了有關制度,以防患于未然;并且建立了食品安全預防和處置機制,以提高應急處理能力;明確了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體制,以提高監督管理效能;加大了對食品生產經營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以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食品安全法》的施行,對于防止、控制、減少和消除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有害因素對人體的危害,預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發生,保證食品安全,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由于時間的關系,咱們今天就講到這里,對于我們在課堂上沒有講到的相關的法律規定,希望課后大家參照《食品安全法》進行學習和掌握,謝謝大家!

第五篇:《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釋義

第一部分 緒論

2009年2月28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食品安全法,將于2009年6月1日起實施。這是繼1982年食品衛生法(試行)、1995年的食品衛生法之后,又一個食品衛生法制建設史上的里程碑。食品安全直接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國家經濟健康發展及社會和諧穩定。食品安全法的頒布實施,對于規范食品生產經營活動,防范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增強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規范性、科學性及有效性,提高我國食品安全整體水平,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一、關于制定食品安全法的必要性、原則及總體思路

(一)制定食品安全法的必要性 法的修改,又稱法的修正,是立法的一種形式【作者注:立法的其他形式包括法的創制、認可和廢止。參見:沈宗靈主編:《法理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第248頁】,是指由于情勢的變化等原因,立法機關對于生效的法律予以部分的變更,包括刪除原有內容和補充新的內容【作者注:沈宗靈主編:《法理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第249頁】。食品安全法是對食品衛生法的全面修訂。在制定食品安全法時,正確評價現行食品衛生法是做好食品安全立法工作的前提。1995年10月30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對保證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發揮了積極作用,我國食品安全的總體狀況不斷改善。發生食品安全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執法不到位,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所造成的。盡管如此,該法也的確存在一些不足,食品安全問題仍然比較突出,不少食品存在安全隱患,食品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公眾對食品缺乏安全感,食品安全問題還影響我國產品的國際形象,人民群眾對此反應強烈。據統計,十屆全國人大會議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提出的有關食品安全衛生立法和加強監管等方面的議案建議累計達3100多人次,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要求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呼聲。

影響我國食品安全的問題主要是:微生物污染導致食物中毒,從農田到餐桌食物鏈污染,食品加工新工藝新資源帶來新的食品安全隱患,消費者缺乏食品安全知識,自我防范意識薄弱等。產生食品安全問題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現行有關食品衛生安全制度和監管體制不夠完善,主要有:一是食品標準不完善、不統一,標準中一些指標不夠科學。對有關食品安全性評價的科學性有待于進一步提高。二是規范、引導食品生產經營者重質量、重安全,還缺乏有效的制度和機制。食品生產經營者作為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責任不明確、不嚴格,對生產經營不安全食品的違法行為處罰力度不夠。三是食品檢驗機構不夠規范,責任不夠明確。食品檢驗方法、規程不統一,檢驗結果不夠公正,不合理的檢驗還時常發生。四是食品安全信息公布不規范、不統一,導致消費者無所適從,甚至造成消費者不必要的恐慌。五是監管不到位、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部門間存在職責交叉、權責不明的現象。為了從制度上解決這些問題,更好地保證食品安全,十分有必要對現行食品衛生制度加以補充、完善,制定食品安全法。

(二)制定食品安全法的歷程

2004年7月21日召開的國務院第59次常務會議和2004年9月1日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國發〔2004〕23號),要求國務院法制辦抓緊組織修改食品衛生法。國務院法制辦于2004年7月成立了由中央編辦和國務院有關部門負責同志為成員的食品衛生法修改領導小組,組織起草食品衛生法修訂草案。此后,國務院法制辦赴上海、浙江、福建、江西、四川等地調研;收集研究了許多國家的食品衛生安全制度;多次召開論證會,邀請有關專家對制度設計進行研究、論證;先后6次將征求意見稿送全國

第0頁 共124頁 人大和國務院有關部門、各省級政府、有關行業協會以及部分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征求意見。在反復研究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國務院法制辦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對食品衛生法修訂草案作了進一步修改,并根據修訂的內容將食品衛生法修訂草案更名為食品安全法草案。2007年11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該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全國人大一直高度重視食品安全立法,常委會領導多次就食品安全問題聽取有關部門匯報,并作出重要指示。2006年初,全國人大常委會根據全國人大代表的議案和建議,將修改食品衛生法列入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計劃。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工作要求,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積極介入該法草案的起草工作,先后六次召開修訂食品衛生法座談會,聽取有關議案領銜代表、國務院有關部門及專家的意見和建議;先后赴山東、廣東、浙江等地進行調研,了解食品安全現狀,聽取各方面意見。2008年5月,全國人**律委員會、教科文衛委員會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聯合在京召開座談會,分別聽取國務院有關部門、專家和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意見。根據立法工作要求,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經認真研究,分別于2007年11月和2008年8月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了審議報告和審議意見。

2007年12月,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對食品安全法草案進行了初次審議。2008年4月,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將食品安全法草案向社會全文公布征求意見,自4月20日至5月20日共收到意見11327件。此后,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分別于2008年8月和10月對該草案進行了二審和三審。2009年2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審議并通過了食品安全法。

(三)制定食品安全法把握的原則

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要求進一步完善我國食品安全法律制度,提高立法的質量。在食品安全立法過程中,我們必須充分認識我國現有生產力發展水平,科學分析我國食品安全問題,掌握食品安全的客觀規律,以預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為出發點,對食品生產經營等活動進行科學管理。同時,通過大力發展生產力,重視解決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秩序混亂問題。食品安全法起草工作堅持遵循了三項原則:一是以憲法為依據,注重法律的嚴肅性、穩定性和連續性。法律一經制定和實施,就必須嚴格執行,并應在一定時期內保持相對不變,在修改法律時,還應保持與原有法律法規在內容和效力等方面的銜接。只有保證立法質量,做到科學立法,才能實現、維護好這一點;二是立足國情,堅持民主立法。法的創制過程,實際上也是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過程。食品安全法與公眾利益息息相關,實踐性要求很高。事實證明,在立法過程中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比較、反復、交換,能夠有力地提高立法質量,也便于執法、司法、守法和法制宣傳。三是總結現行食品衛生法實施以來的實踐,針對存在的問題,借鑒國內外的有益做法。

(四)制定食品安全法的總體思路

根據現代法學和行政管理學原理,制定食品安全法在總體思路上重點把握了以下幾點:一是建立以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為基礎的科學管理制度。明確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應當成為制定、修訂食品安全標準和對食品安全實施監督管理的科學依據。二是堅持預防為主。遵循食品安全監管規律,對食品的生產、加工、包裝、運輸、儲藏和銷售等各個環節,對食品生產經營過程中涉及的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運輸工具等各有關事項,有針對性地確定有關制度,并建立良好生產規范、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體系認證等機制,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時,建立食品安全事故預防和處置機制,提高應急處理能力。三是強化生產經營者作為保證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責任。通過確立制度,引導生產經營者在食品生產經營活動中重質量、重服務、重信譽、重自律,以形成確保食品安全的長效機制。四是建立各有關主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分工依法行使職權,對食品安全分段實施監管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體制,決策與執行適度分開、相互協調,同時進一步明確地方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監管責任。五是既要加強行政管理,又重視行政責任,既加強行政處罰又重視民事賠償,建立暢通、便利的消費者權益救濟賠償渠道。任何組織或個人有權檢舉、控告違反食品安全法的行為,

第1頁 共124頁 有權向有關部門了解食品安全信息,對監管工作提出意見。因食品、食品添加劑或者食品相關產品遭受人身、財產損害的,有依法獲得賠償的權利。

二、食品安全法的主要特點

食品安全法在延續食品衛生法行之有效制度的基礎上,根據食品安全新形勢,從現階段實際情況出發,吸收國內外食品安全監管的成功經驗和做法,以保證食品安全為主線,針對食品安全監管中的漏洞,在不同層面、多個角度,進行了體制創新、制度創新和機制創新,為食品安全工作構筑了新的框架平臺。立法重點明確,在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食品安全標準的制定、食品生產經營、食品檢驗、食品安全事故處理、監督管理和法律責任等方面都做了全面妥善的規定,法的適用性和可操作性都比較強。食品安全法共十章一百零四條,可以歸納為八大特點。

特點

一、規定國務院設立食品安全委員會,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更加科學、有效

食品安全是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為了解決食品安全監督管理中的職責不清等突出問題,本法規定了國務院各有關主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分工依法行使職權,對食品安全分段實施監管的監督管理體制。國務院設立食品安全委員會,作為高層次的議事協調機構,協調、指導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承擔食品綜合協調職責,負責食品的安全風險評估、食品安全標準制定、食品安全信息公布、食品檢驗機構的資質認定條件和檢驗規范的制定,組織查處食品安全重大事故。農業負責初級農產品生產環節的監管;質量監督部門負責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的監管;工商部門負責食品流通環節的監管;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餐飲服務活動的監管。這種體制有利于各司其職,對改善食品安全狀況,實際上也發揮了積極作用。

特點

二、明確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法律地位,食品安全監管有了科學依據。 食品安全問題的主要表現形式是食源性疾病、營養缺乏性疾病。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就是對食品中生物性、化學性和物理性危害對人體健康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進行的科學評估。將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作為制定食品安全標準和政策的科學依據,是人們對食品安全監管規律的深刻認識,已成為許多國家的普遍做法。據此,本法確立了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制度,明確規定:國家建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制度,對食品、食品添加劑中生物性、化學性和物理性危害進行風險評估。并規定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負責組織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工作。為了保證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結果得到利用,本法規定,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是制定、修訂食品安全標準和對食品安全實施監督管理的科學依據;風險評估得出食品不安全結論的,監管部門應依據各自職責立即采取措施,確保該食品停止生產經營,并告知消費者停止食用。需要修訂、制定相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立即制定、修訂;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根據風險評估結果和食品安全監督管理信息,對食品安全狀況進行綜合分析,對可能具有較高程度安全風險的食品,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提出食品安全風險警示,并予以公布。

特點

三、規范食品安全標準的制定,有利于保障監管工作的統一性

為了解決目前一種食品有多套標準適用的問題,本法規定,制定食品安全標準,應當以保障公眾身體健康為宗旨,做到科學合理、安全可靠。并規定制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制定、公布,國務院標準化行政部門提供國家標準編號。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對現行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食品衛生標準、食品質量標準和有關食品的行業標準中強制執行的標準予以整合,統一公布為食品安全標準。除食品安全標準外,不得制定其他的食品強制性標準。有關產品國家標準涉及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內容的,應當與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相一致。

為了保證食品安全標準的科學性和權威性,本法規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應當經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審查通過。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由衛生、農業、食品等方面

第2頁 共124頁 的專家以及國務院有關部門的代表組成。制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應當依據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并充分考慮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結果,參照相關的國際標準和國際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廣泛聽取食品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的意見。

特點

四、規范食品檢驗行為,保證食品檢驗數據和結論的客觀、公正

為了規范食品檢驗機構和食品檢驗活動,保證食品檢驗數據和結論的客觀、公正,本法規定:一是食品檢驗機構按照國家有關認證認可的規定取得資質認定后,方可從事食品檢驗活動。二是食品檢驗機構的資質認定條件和檢驗規范,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三是食品檢驗實行食品檢驗機構與檢驗人負責制,由食品檢驗機構指定的檢驗人獨立進行。檢驗人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并按照食品安全標準和檢驗規范對食品進行檢驗,保證出具的檢驗數據和結論客觀、公正,不得出具虛假的檢驗報告。

為了避免食品安全監管出現遺漏,本法規定,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對食品不得實施免檢。食品安全監管部門應當對食品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樣檢驗。進行抽樣檢驗應當購買抽取的樣品,不得收取檢驗費和其他任何費用。這些都體現了科學、公正執法的理念。

特點

五、注重食品生產經營的管理,維護好消費者的權益

食品安全法強化了食品生產經營者作為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制度,要求食品生產經營者建立健全本單位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強對職工安全知識培訓,配備專職或者兼職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做好對所生產經營食品的檢驗檢測工作,依法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這樣有助于強化企業的責任意識,提高食品安全整體水平。食品安全法還賦予了行業協會明確的職責,要求加強行業自律,引導食品生產經營者依法生產經營,推動行業誠信建設,宣傳、普及食品安全知識。要求新聞媒體開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規以及食品安全標準知識的宣傳,并對違反本法的行為進行輿論監督。針對食品生產經營中的突出問題作出了針對性規定。如要求食品生產經營者按照食品安全標準關于食品添加劑的品種、使用范圍、用量的規定使用食品添加劑;不得在食品生產中使用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和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同時還規定,食品添加劑的使用不僅要經過食品安全風險評估,證明安全可靠,還必須證明技術上確有必要,否則不被允許使用。 為了更好從制度上保證食品生產經營者成為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該法除規定食品生產經營許可、從業人員健康管理等制度外,還規定了以下制度:

一是生產經營食品的基本準則。本法規定,食品生產經營應當符合食品安全標準,并符合相應的原料處理場所和生產經營設備等食品安全管理要求。同時,本法明確禁止生產經營,用非食品原料生產的食品或添加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的食品,或用回收食品作為原料生產的食品;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獸、水產動物肉類及其制品;營養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專供嬰幼兒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輔食品等。二是食品標簽制度。本法規定,預包裝食品的包裝上應當有標簽,標簽應當標明成分或者配料表、保質期、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劑等事項。本法還對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做出特別規定,除上述要求外,其標簽、說明書應當載明適宜人群、不適宜人群、功效成分或者標志性成分及其含量等。三是索票索證制度。本法規定,食品生產者采購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應當查驗供貨者的許可證和產品合格證明文件。食品生產企業應建立食品原料、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進貨查驗記錄制度和食品出廠檢驗記錄制度。同時,食品經營者采購食品,應當查驗供貨者的許可證和食品合格的證明文件。食品經營企業應當建立食品進貨查驗記錄制度。四是食品召回制度。本法借鑒了國際通行做法,從生產、經營和監管三個方面確立了食品召回制度。第一,食品生產者發現其生產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應當立即停止生產,召回已經上市銷售的食品,通知相關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并記錄召回和通知情況。第二,食品經營者發現其經營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應當立即停止經營,通知相關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并記錄停止經營和通知情況。食品生產者認為應當召回的,應當立即召回。第三,食

第3頁 共124頁 品生產經營者未依法召回或停止經營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的,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可以責令其召回或停止經營。

特點

六、加大了對進口食品的監管力度,確保進口食品的安全 為了保障我國公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本法對食品進口作了以下規定:一是進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劑以及食品相關產品應當符合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無國家標準或首次進口的新品種,進口商應當向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提出申請并提交相關安全性評估材料。二是向我國境內出口食品的出口商或者代理商應當向國務院出入境檢驗檢疫主管部門備案;向我國境內出口食品的境外食品生產企業應當經國務院出入境檢驗檢疫主管部門注冊。三是進口預包裝食品的標簽、說明書應當符合本法以及我國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要求。

為了維護我國出口食品的良好形象,本法規定,出口的食品由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進行監督、抽檢,海關憑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簽發的通關證明放行。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和出口食品原料種植、養殖場應當向國務院出入境檢驗檢疫主管部門備案。此外本法還規定,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應當收集、匯總進出口食品安全信息,并及時通報相關部門、機構和企業;建立進出口食品的進口商、出口商和出口食品生產企業的信譽記錄,并予以公布。有不良記錄的,應加強檢驗檢疫。

特點

七、規范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的權力和責任,監管制度更加合理

制定食品安全法的目的,是為了保證食品安全,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安全監管須“以人為本”,科學監管。為此,該法在監管體制、監管依據、監管內容、監管手段、監管信息等方面,都作出了具體的規定。 針對目前食品安全監管中執行力不強、執法不嚴等問題,本法賦予監管部門制止、查處違法行為的必要權力,規定: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履行食品安全監管職責時,有權進入生產經營場所實施現場檢查;對生產經營的食品進行抽樣檢驗;查閱、復制有關合同、票據、賬簿以及其他有關資料;查封、扣押有證據證明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違法使用的食品原料、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以及用于違法生產經營或者被污染的工具、設備;查封違法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的場所等。根據權力和責任相一致的原則,本法同時還規定,食品安全監管部門不履行本法規定的職責或者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依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記大過或降級的處分;造成嚴重后果的,給予撤職或開除的處分;其主要負責人應當引咎辭職。

公眾對食品安全問題享有知情權,但為了防止不負責任的傳言或者炒作引起消費者不必要的恐慌,針對當前食品安全信息公布不規范、不統一,公布的信息有的不夠科學等問題,本法明確規定,國家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統一公布制度,對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的主體、渠道、形式等分別作出了詳細規定,保證公眾獲得真實、準確、及時的食品安全信息。

特點

八、強化了公民權益保障的有效措施,加大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 為了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必須加大對食品生產經營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據此,本法對用非食品原料生產食品或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或用回收食品作為原料生產食品,生產經營營養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專供嬰幼兒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輔食品,經營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獸、水產動物肉類及其制品,未經安全性評估利用新的食品原料從事食品生產或者從事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產品新品種的生產等,處以最高多達貨值金額10倍的罰款,吊銷其許可證。對依照本法規定被吊銷食品生產、流通或者餐飲服務許可證的單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自處罰決定作出之日起5年內不得從事食品生產經營管理工作。生產或不符合食品標準的食品銷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銷售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的賠償金。

針對目前一些虛假食品廣告欺騙、誤導消費者損害消費者權益的情況,食品安全法加強

第4頁 共124頁 了對食品廣告的監管。一是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或承擔食品檢驗職責的機構、食品行業協會、消費者協會不得以廣告或其他形式向消費者推薦食品。二是社會團體或者其他組織、個人在廣告中向消費者推薦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使消費者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與食品生產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為了保證使權益受到損害的消費者優先得到賠償,本法還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和繳納罰款、罰金,其財產不足以同時支付時,先承擔民事賠償責任。這樣規定更多地體現了消費者與經營者之間的民事法律關系,強化了對消費者民事權利的保護,也有利于增強法律的可操作性。

第二部分 釋義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保證食品安全,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法。 【釋義】本條是關于食品安全法立法目的的規定。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關系到國家和社會的穩定發展,關系到公民的生命健康權利。如何解決食品安全問題,保護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已成為擺在世界各國政府面前的一項重要的戰略任務。

一、食品安全的概念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食品安全(food safety)是指“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影響的公共衛生問題”。食品安全要求食品對人體健康造成急性或慢性損害的所有危險都不存在,起初是一個較為絕對的概念。后來人們逐漸認識到,絕對安全或者不存在絲毫的危險是很難做到的,食品安全更應該是一個相對的、廣義的概念。一方面,任何一種食品,即使其成分對人體是有益的,或者其毒性極微,如果食用數量過多或食用條件不合適,仍然可能對身體健康引起毒害或損害。譬如,食鹽過量會中毒,飲酒過度會傷身。另一方面,一些食品的安全性又是因人而異的。譬如,魚、蝦、蟹類水產品對多數人是安全的;可確實有人吃了這些水產品就會過敏,會損害身體健康。因此,評價一種食品或者其成分是否安全,不能單純地看它內在固有的“有毒、有害物質”,更要緊的是看它是否造成實際危害。從目前的研究情況來看,在食品安全概念的理解上,國際社會已經基本形成共識,即食品的種植、養殖、加工、包裝、貯藏、運輸、銷售、消費等活動符合國家強制標準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損害或威脅人體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質致消費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費者及其后代的隱患。

根據我國1995年10月30日公布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以下簡稱食品衛生法),食品衛生是指食品應當具有的良好的性狀,也就是食品要達到的標準和要求,包括以下三方面:(一)食品應當無毒無害,不能對人體造成任何危害。換句話說,食品必須保證不致人患急、慢性疾病或者潛在性疾病。(二)食品應當具有相應的營養,以滿足人體維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需要。(三)食品應當具有相應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狀。具體說,包括食品的澄清、混濁,組織狀態上的軟、硬、松等,以及其他憑人的感覺所能判定的性質和狀態。

世界衛生組織發表的《加強國家級食品安全性計劃指南》中把食品安全與食品衛生作為兩個概念不同的用語。將食品安全解釋為:對食品按其原定用途進行制作和食用時不會使消費者受害的一種擔保;將食品衛生界定為:為確保食品安全性和適合性在食物鏈的所有階段必須采取的一切條件和措施??傊?,食品衛生雖然也是一個具有廣泛含義的概念,但是與食品安全相比,食品衛生無法涵蓋作為食品源頭的農產品種植、養殖等環節;而且從過程安全、結果安全的角度來看,食品衛生是側重過程安全的概念,不如食品安全的概念更為全面。

在立法過程中曾經出現的關于法律名稱的爭論,即叫食品衛生法,還是叫食品安全法,絕不是簡單的概念游戲,而是立法理念的變革。將原來的食品衛生法修改更名為食品安全法,就超越了原來停留在對食品生產、經營階段發生的食品安全衛生問題進行規定,與原來的食

第5頁 共124頁 品衛生法相比擴大了法律調整范圍,涵蓋了“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對涉及食品安全的相關問題(例如食品添加劑的生產經營)等都作出全面規定;并且在一個更為科學的體系下,可以用食品安全標準來統籌食品相關標準,避免目前食品衛生標準、食品質量標準、食品營養標準之間的交叉與重復。

二、食品安全法的立法目的

曾經向社會全文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草案)》[以下簡稱食品安全法(草案)]中關于本條的規定如下:“為了防止、控制和消除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有害因素對人體的危害,預防和減少食源性疾病的發生,保證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增強人民群眾體質,制定本法。”修改并審議通過的規定更加集中凸顯“安全”二字,更加凸顯《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以下簡稱食品安全法)的終極目標是“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富裕程度的提高,社會公眾對于食品安全的關注度大大增強了。然而,近幾年來,我國頻繁發生食品安全事件,例如“紅心鴨蛋事件”、“多寶魚事件”以及多起嚴重的“問題奶粉事件”等,充分說明食品安全已經成為嚴重影響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問題。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事件屢屢引發社會公眾對食品安全的心理恐慌,對國家和社會的穩定以及經濟的良性發展造成巨大沖擊。例如,2008年三鹿嬰幼兒奶粉事件對于公眾的食品安全信心造成沉重打擊,給我國乳制品行業等社會經濟的發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而且,隨著經濟全球化影響擴大,一旦出現2008年三鹿嬰幼兒奶粉事件這樣嚴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對于中國制造的產品信譽都會產生連鎖性的惡劣影響。

因此,在制定食品安全法的過程中,如何從各環節、各方面保證食品安全,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成為立法考慮的中心主旨。體現在制度設計上主要表現為:一是學習國際先進經驗,建立以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為基礎的科學管理制度。明確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應當成為制定或者修訂食品安全標準、確定食源性疾病控制對策的重要依據。二是堅持預防為主。遵循食品安全監管規律,對食品的生產、加工、包裝、運輸、貯藏和銷售等各個環節,對食品生產經營過程中涉及的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運輸工具等各有關事項,有針對性地確定有關制度,并建立良好生產規范、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等機制,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時,建立食品安全事故預防和處置機制,提高應急處理能力。三是強化了食品生產經營者作為保證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的法律責任,引導食品生產經營者在生產經營活動中重質量、重服務、重信譽、重自律,以形成確保食品安全的長效機制。并據此規定了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食品標簽制度和索票索證等制度,并加大對食品生產經營違法的處罰力度。四是建立以權責一致為原則,分工明晰、責任明確、權威高效,決策與執行適度分開、相互協調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進一步明確地方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監管負總責。賦予行政機關必要的監管權力,同時強化行政監管不到位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下列活動,應當遵守本法:

(一)食品生產和加工(以下稱食品生產),食品流通和餐飲服務(以下稱食品經營); (二)食品添加劑的生產經營;

(三)用于食品的包裝材料、容器、洗滌劉、消毒劑和用于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以下稱食品相關產品)的生產經營;

(四)食品生產經營者使用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 (五)對食品、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產品的安全管理。

供食用的源于農業的初級產品(以下稱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管理,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回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規定。但是,制定有關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標準、公布食用農產品安全有關信息,應當遵守本法的有關規定。

【釋義】本條是關于食品安全法適用范圍的規定。

第6頁 共124頁 依據本條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下列活動,應守本法:食品生產和加工,食品流通和餐飲服務;食品添的生產、經營;用于食品的包裝材料、容器、洗滌劉、消毒劑和用于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的生產、經營;食品生產經營者使用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對食品、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產品的安全管理;有關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標準的制定和食用農產品安全有關信息的公布。執法部門和執法人員要正確把握食品安全法的適用范圍,不得隨意擴大,也不得隨意縮小。

本條關于食品安全法適用范圍的規定,與原來的食品衛生法的規定相比,適用范圍明顯擴大,而且增加了與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相銜接的規定。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本法擴大適用于食品添加劑的生產、經營。食品添加劑是指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質。原來的食品衛生法僅在第十一條對于食品添加劑提一出了衛生要求,而現實中由于食品添加劑引發的食源性疾病多發,尤其是三聚氰胺引發的2008年三鹿嬰幼兒奶粉事件,使得人們對于食品添加劑更加警惕,從而在立法上對于食品添加劑提出更加嚴格的要求。不僅僅是食品生產經營者使用食品添加劑要遵守本法,食品添加劑的生產經營者的生產經營行為也要嚴格遵守本法,例如遵守本法關于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的規定等。

第二,本法擴大適用于食品相關產品的生產、經營。食品相關產品是指用于食品的包裝材料、容器、洗滌劑、消毒劑和用于食品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依據附則里的進一步說明,用于食品的包裝材料和容器,是指包裝、盛放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劑用的紙、竹、木、金屬、搪瓷、陶瓷、塑料、橡膠、天然纖維、化學纖維、玻璃等制品和直接接觸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劑的涂料。用于食品的洗滌劑、消毒劑,指直接用于洗滌或者消毒食品、餐飲具以及直接接觸食品的工具、設備,或者食品包裝材料和容器的物質。用于食品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指在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劑生產、流通、使用過程中直接接觸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劑的機械、管道、傳送帶、容器、用具、餐具等。不僅僅是食品生產經營者使用食品相關產品的安全衛生要遵守本法,食品相關產品的生產經營者的生產經營活動也要嚴格遵守本法有關規定。

第三,本法增加了與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相銜接的規定,避免了法律之問由于適用范圍的交叉重復可能出現的打架現象,明確了食用農產品在食品安全法中的具體適用問題。即:供食用的源于農業的初級產品的質量安全管理,遵守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規定;制定有關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標準、公布食用農產品安全有關信息,遵守食品安全法的有關規定。而且,這樣的規定能夠更好地保障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有利于實現“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監管。

第三條 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準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對社會和公眾負責,保證食品安全,接受社會監督,承擔社會責任。

【釋義】本條是關于食品生產經營者的社會責任的規定。 無論是在國際還是國內,企業的社會責任都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熱烈的討論。所謂企業的社會責任,目前國際上普遍認同的概念是:企業在創造利潤、對股東利益負責的同時,還要承擔對相關利益方(消費者、員工、社會和環境)的社會責任,包括遵守商業道德、注重產品質量安全、保障員工合法權益、幫助弱勢群體就業、依法納稅和熱心慈善、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等。食品作為一種特殊產品,直接關系到公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從某種意義上講,食品企業是最需要講道德良心的,最需要法律規范和社會監督的。對于食品企業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面言,保證食品安全當仁不讓成為企業社會責任的最重要的內容體現,也成為公眾衡量食品企業是否負責任的第一標準。食品企業保證食品安全的社會責任至少包括以下內容:提供安全食品的責任;如實提供食品安全信息的責任;遵循良好的操作規范,依法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的責任。

食品的質量安全問題不僅僅威脅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時也從多方面影響到經濟

第7頁 共124頁 發展與社會穩定。目前,公眾對食品企業的期望日益增強,期望食品企業盡快主動地承擔起保證食品安全的社會責任。很多食品企業已經意識到承擔社會責任、保證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積極意義。一個企業產品的優質和安全是一個企業發展的根本條件和前提。積極履行保證食品安全的社會責任,對于食品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能夠帶來積極的作用:一是可以提升企業品牌形象,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二是可以贏得市場和人心,提升企業經濟效益;三是可以加速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本法對于食品生產經營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入的規定,可以從正反兩方面理解:從正面來說,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準從事生產經營活動。食品企業追求利潤無可厚非,但前提是一定要承擔起保證食品安全的社會責任。食品企業應該努力提供安全、豐富、優質的產品,以保障消費者的身心健康,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求,增進社會的福利,這樣才稱得上是對社會和公眾負責。在保證食品安全的前提下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的過程中,還要尊重消費者權利、維護消費者利益,接受廣泛的社會監督,即新聞媒體等的輿論監督和其他組織、個人的監督等。從反面來說,如果食品生產經營者出現違法行為,違反了保證食品安全的社會責任,危害到公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就理應受到法律制裁,并對受害者承擔起損害賠償等相應的法律責任。

第四條

國務院設立食品安全委員會,其工作職責由國務院規定。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承擔食品安全綜合協調職責,負責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食品安全標準制定、食品安全信息公布、食品檢驗機構的資質認定條件和檢驗規范的制定,組織查處食品安全重大事故。

國務院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依照本法和國務院規定的職責,分別對食品生產、食品流通、餐飲服務活動實施監督管理。

【釋義】本條是關于食品安全監管體制的規定。

食品安全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到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關系到政府和國家的形象。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是指國家對食品安全實施監督管理采取的組織形式和基本制度。它是國家有關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得以有效貫徹落實的組織保障和制度保障。為了保證食品安全,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本條分三款對于我國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體制作出了規定。

第一款規定“國務院設立食品安全委員會,其工作職責由國務院規定”。在常委會審議食品安全法的過程中,很多意見認為應在現有分段監管體制的基礎上,由國務院設立食品安全委員會,以加強對各有關監管部門的協調、指導。因此,本條規定由國務院設立食品安全委員會,作為高層次的議事協調機構,協調、指導食品安全監管工作。

第二款規定了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的職責。根據本條規定,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主要在以下幾方面承擔食品安全綜合協調職責:

第一,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負責組織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工作,成立由醫學、農藥、食品、營養等方面的專家組成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進行食品安全風險評估。

第二,食品安全標準的制定。依據本法及標準化法的規定,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制定、公布關于食品、食品添加劑等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國務院標準化行政部門提供國家標準編號。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負責組織成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制定并發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還應當對現行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食品衛生標準、食品質量標準和有關食品行業標準中強制執行的標準予以整合,統一公布為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第三,食品安全信息的公布。依照本法規定,需要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統一公布的“食品安全信息”一般情況下包括國家食品安全總體情況、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信息和食品安全風

第8頁 共124頁 險警示信息、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及其處理信息,以及其他重要的食品安全信息和國務院確定的需要統一公布的信息。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除公布依法應當統一公布的食品安全信息之外,還要協調好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的日常監督管理信息公布工作。

第四,食品檢驗機構的資質認定條件和檢驗規程的制定。除法律另有規定外,食品檢驗機構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認證認可的規定取得資質認定后,方可從事食品檢驗活動。食品安全法施行前經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批準設立或者經依法認定的食品檢驗機構,可以依照食品安全法繼續從事食品檢驗活動。食品檢驗機構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的資質認定條件取得相應資質后,必須依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的檢驗規程從事食品檢驗活動。

第五,組織查處食品安全重大事故。食品安全重大事故涉及人數較多的群體性食物中毒或者出現死亡病例,往往會對公眾健康和社會穩定造成嚴重損害和惡劣影響,因此建立健全應對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救助體系和運行機制,協調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的食品安全事故查處工作,有效預防、積極應對、及時控制食品安全重大事故,最大限度地減少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危害,保障公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是負責食品安全綜合協調的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的重要職責。

第六,其他需要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承擔綜合協調職責的事項,例如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交辦的食品安全綜合協調事項。

第三款規定:“國務院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依照本法和國務院規定的職責,分別對食品生產、食品流通、餐飲服務活動實施監督管理。”

這一款明確了食品安全分段監管的體制,即國務院質量監督部門負責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的監督管理;國務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食品流通環節的監督管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對餐飲服務活動實施監督管理。我國之所以實行食品安全分段監管的體制,主要是由于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的鏈條比較長,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監管工作單獨由一個部門承擔可能會力不從心,造成監管失靈。如果由幾個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共同監管,可以有效調動各個部門的積極性,發揮其各自專業領域的優勢并形成合力,達到有效監管的目標。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體制經歷了從衛生部門一家監管到各個部門實施分段兼顧的變化。2004年國務院出臺了《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國發[2004]23號),確立了分段監管為主、品種監管為輔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具體提出:“農業部門負責初級農產品生產環節的監管;質檢部門負責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的監管,將現由衛生部門承擔的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的衛生監管職責劃歸質檢部門;工商部門負責食品流通環節的監管;衛生部門負責餐飲業和食堂等消費環節的監管;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負責對食品安全的綜合監督、組織協調和依法組織查處重大事故。按照責權一致的原則,建立食品安全監管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在200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的過程中,衛生行政部門與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在食品安全工作中的職責對調,分段監管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仍然延續。這一現行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有利于各司其職,在實際工作中對改善食品安全狀況發揮了積極作用。為了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提高各部門在食品安全工作中的監管效能,食品安全法也明確規定了食品安全分段監管體制。

第五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統一負責、領導、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監督管理的工作機制;統一領導、指揮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對工作;完善、落實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責任制,對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進行評議、考核。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本法和國務院的規定確定本級衛生行政、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

上級人民政府所屬部門在下級行政區域設置的機構應當在所在地人民政府的統一組織、協調下,依法做好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

第9頁 共124頁 【釋義】本條是關于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食品安全監管職責的規定。

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統一負責當地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

我國大部分省、市、縣級政府都設有與衛生部、農業部和國家質檢總局對應的食品安全管理機構。、一般情況下,這些食品安全管理機構接受中央機構的管理和技術指導,但是應當直接對本級政府負責,其組織和任命由本級政府決定。而且,地方政府有權制定自己的規章和標準,地方政府的食品安全管理機構都是地方財政自給,很可能更為關注本地區利益。因此,必須意識到地方政府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充分發揮地方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的作用,逐步理順中央和地方的關系,確立由縣級以上各級地方人民政府對所轄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負總責的工作機制。

由于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在時間、空間上都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必須在政府統一領導、協調下才能完成??h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統一負責、領導、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應當著重做好以下三方面:一是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監督管理的工作機制;二是統一領導、指揮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對工作;三是完善、落實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責任制,對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進行評議、考核?!蛾P于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國發[20043 23號)對于地方政府在食品安全監管中的職責提出以下要求: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組織協調機制,統一組織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和全面整頓食品生產加工業;進一步搞好與有關監管執法部門的協調和配合,加強綜合執法、聯合執法和日常監管,尤其要解決執法監督中的不作為和亂作為問題;切實落實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明確直接責任人和有關負責人的責任,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責任到人;堅決克服地方保護主義,增強大局意識,不得以任何形式阻礙監管執法,絕不能充當不法企業和不法分予的保護傘。地方各級政府應當依照本法和國務院有關規定履行好統一負責、領導,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食品監管工作的職責。

二、建立健全“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監督管理的工作機制。 實踐證明,僅僅對最終產品進行監督管理不可能給消費者提供足夠的保護。在食品生產和銷售鏈的整個過程中采用預防措施,而不只是在最后階段采用監督管理手段,將利于更早地發現不適于食用的產晶,從源頭上解決食品不安全的問題。這次三鹿奶粉事件暴露出來的奶站無人監管的問題,就越發顯出確立“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監管原則的重要性,要求立法考慮完善食品安全全程監督管理的工作機制。為了達到最大限度地保證食品安全,必須將食品安全的要求融人到從食用農產品種植養殖到食品生產、流通、消費的全過程,采取綜合措施保證各環節上的食品安全。本法要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統一負責、領導、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監督管理的工作機制,對于保證食品安全、保障公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與本級政府所屬有關部門的關系。 根據本條第二款的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依照本法和國務院的規定確定本級衛生行政、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原來的食品衛生法及其他法律法規沒有對此作出規定,各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執法部門的設置與職責規定很多都不一致,與國務院有關部門管理的職責規定上下也不完全對口,容易形成混亂而無秩序的錯覺。因此,本法要要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依照本法和國務院的規定確定本級政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的監督管理職責。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

四、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與上級政府所屬部門的關系。 目前,質量監督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實行省級以下垂直管理體制,這種體制在打破地方保護、建立統一市場、加強執法隊伍建設、規范行政行為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也曾經實行省級以下垂直管理體制,但現在情況有所變化?!秶鴦赵恨k公廳關

第10頁 共124頁 于調整省級以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體制有關問題的通知》(國辦發[2008]123號)將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機構省級以下垂直管理改為由地方政府分級管理,業務接受上級主管部門和同級衛生部門的組織指導和監督。進一步加強地方人民政府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需要理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與上級政府所屬部門的關系。為了確??h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能夠依法履行好統一負責、領導、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的職責,本條第三款規定“上級人民政府所屬部門在下級行政區域設置的機構應當在所在地人民政府的統一組織、協調下,依法做好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

第六條 縣級以上衛生行政、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加強溝通、密切配合,按照各自職責分工,依法行使職權,承擔責任。

【釋義】本條是關于管理部門之間應當加強溝通、密切配合的規定。在食品安全法的審議過程中,如何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提高監管部門之間的協調性成為立法的焦點問題之一。因此,食品安全法規定實行分段監管體制的同時,特別強調要加強部門之間的配合協作,以免各個監管部門在工作銜接上出現交叉重復或者監管漏洞。在第四條規定國務院設立食品安全委員會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承擔綜合協調職責的基礎上,又在本條規定各個監管部門應當加強溝通、密切配合,按照各自職責分工,共同做好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實現“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監管,實現環環相扣的無縫銜接。

這方面可以借鑒日本的經驗,日本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與中國比較相似,按照食品從生產、加工到銷售流通等環節明確有關政府部門的職責,注重部門之間的明確分工和配合協作。日本于2003年通過了《食品安全基本法》,在內閣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員會,專門對農林水產省和厚生勞動省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進行協調。農林水產省主要負責國內生鮮農產品生產環節的安全管理,農業投入品(農藥、化肥、飼料和獸藥等)產、銷、用的監督管理,進口農產品動植物檢疫,國產和進口糧食的安全性檢查,國內農產品品質和標識認證以及認證產品的監督管理,農產品加工中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方法的推廣,流通環節中批發市場和屠宰場的設拖建設,消費者反應和信息的收集溝通等。厚生勞動省主要負責加工和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的監督管理。包括組織制定農產品中農藥、獸藥最高殘留限量標準和加工食品衛生安全標準,對進口食品的安全檢查,國內食品加工企業的經營許可,食物中毒事件的調查處理;流通環節食品(畜、水產品)的經營許可和依據食品衛生法進行監督執法以及發布食品安全情況。農林水產省和厚生勞動省之間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例如,農藥、獸藥殘留限量標準的制定工作由兩個部門共同完成。

本法的一些具體規定也體現了各監管部門加強溝通,密切配合的原則,主要是互相通報情況、會同處理問題等。例如,在共同做好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方面,本法第十二條規定了國務院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等有關部門獲知有關食品安全風險信息后,應當立即向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通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對信息核實后,應當及時調整食品安全風險濫測計劃。第十五條規定了國務院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等有關部門應當向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提出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建議,并提供有關信息和資料。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及時向國務院有關部門通報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結果。第十七條規定了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根據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信息,對食品安全狀況進行綜合分析。對經綜合分析表明可能具有較高程度安全風險的食品,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及時提出食品安全風險警示,并予以公布。在“食品進出口”一章,第六十四條規定了境外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可能對我國境內造成影響,或者在進口食品中發現嚴重食品安全可題的,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應當及時采取風險預警或者控制措施,并向國務院衛生行政、農業行政、工商行政管理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通報。接到通報的部門應當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在共同做好食品安全事故處置方菌,第七十一條中規定了農業行政、質量監督、

第11頁 共124頁 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在日常監督管理中發現食品安全事故,或者接到有關食品安全事故的舉報,應當立即向衛生行政部門通報。第七十二條中規定了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接到食品安全事故的報告后,應當立即會同有關農業行政、質量監督、T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進行調查處理。在“監督管理”一章,第八十條規定了縣級以上衛生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接到咨詢、投訴、舉報,對屬于本部門職責的,應當受理,并及時進行答復、核實、處理;對不屬于本部門職責的,應當書面通知并移交有權處理的部門處理。有權處理的部門應當及時處理,不得推諉;屬于食品安全事故的,依照有關規定進行處置。

第七條食品行業協會應當加強行業自律,引導食品生產經營者依法生產經營,推動行業誠信建設,宣傳、普及食品安全知識。

【釋義】本條是對食品行業協會在食品安全法中職責的規定。

所謂行業協會,美國的《經濟學百科全書》認為是:一些為達到共同目標而自愿組織起來的同行或商人的團體。在中國,行業協會是由同一行業的經營者所組成的、以保護和增進全體會員的共同利益為目的、根據章程開展活動的非營利性的社會團體。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行業協會發展較快,在提供政策咨詢、加強行業自律、促進行業發展、維護企業合法權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指出,要按市場化原則規范和發展各類行業協會等自律性組織。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進一步強調,要堅持培育發展和管理監督并重,完善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會組織的政策,發揮各類社會組織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范行為的作用,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我國正在加快推進行業協會的改革和規范,逐步建立體制完善、結構合理、行為規范、法制健全的行業協會體系,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隨著政府職能的進一步轉變,各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逐步把適宜于行業協會行使的職能委托或轉移給行業協會,行業協會在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中的作用也會越來越突出。

行業自律包括兩項基本要求:一是行業內各成員企業遵守和貫徹國家法律、法規、政策;二是行業內各成員企業遵守和執行的行規行約。通過加強行業自律,起到對行業內成員監督和保護的作用。行業自律的基本內涵包括以下五方面:一是嚴格執行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二是制定和認真執行行規行約。行規行約是行業內部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一種措施。制定和執行行規行約無疑會對會員起到一種自我監督的作用,推動本行業規范健康的發展。三是提高企業誠信品質,向客戶提供優質、規范服務。四是維護本行業以及行業內企業的利益,避免惡性競爭,維護本行業持續健康的發展。五是行業協會是行業自律的當然監督機構之一。行業自律是建立在行業協會的基礎之上的,如果一個行業沒有一個行之有效的行業協會的話,行業自律也就無從談起。行業自律是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產物,為行業與市場是共存共榮的。每個行業只有認真地做好了行自律的工作,本行業才能得以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生存下去,社會公眾也才能有一個健康有序、發展成熟的市場。

目前,我國食品行業協會數量很多,影響比較大的國家級食品行業協會有中國食品工業協會、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中國綠色食品協會、中國焙烤食品糖制品工業協會、中國食品添加劑和配科協會等。食品行業協會在食品安全管理體制中的作用,主要通過以下途徑實現:一是與政府溝通,將食品行業信息傳遞給政府,為政府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提供服務。二是通過行業自律加強食品行業內部管理。三是與消費者溝通,根據消費者的需求不斷完善食品行業內部管理制度。依據本條規定,食品行業協會在食品安全工作中承擔的責任可以從以下三方面理解。

一、食品行業協會應當加強行業自律,推動行業誠建設。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規范發展行業協會和市場中介組織,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在發生一系列食品安全重大事故之后,大家都已經普遍意識到行業自律的重要性。行業自律

第12頁 共124頁 是行業健康發展的保證,沒有自律的行業是沒有前途的行業。如果不主動搞好行業自律,而是被動地等待政府部門的監管,那么一旦發生像“三鹿奶粉事件”食品安全事故,行業的整體發展都會遭受沉重打擊;長遠來看,缺乏自律的行業必將不融于社會。行業自律又是提高企業形象、樹立品牌信譽的重要手段。質量和誠信是企業發展的生命線,只有通過行業自律珍惜和維護企業形象,才能贏得消費者的信賴,實現可持續發展,從而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既然行業協會承擔著加強行業自律、建設行業誠信的重要職責,就要注意做好以下兩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行業協會要圍繞規范食品安全的中心,健全各項自律性管理制度,制訂并組織實施行業、職業道德準則,大力推動行業誠信建設,建立完善行業自律性管理約束機制,規范會員行為,協調會員關系,營造食品安全誠信環境;另一方面,行業協會要依法加強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在為會員提供各項服務、維護會員利益的同時,不能為了協會自身的利益而縱容或者包庇某些無良企業的違法生產經營話動,否則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二、食品行業協會應當積極引導食品生產經營者依法生產經營。 食品行業協會作為食品生產經營者自愿組成的非營利性組織,服務于保護和增進全體會員的共同利益的宗旨,容易贏得作為其會員的食品生產經營者的理解和信任。食品行業協會應當發揮好“橋梁和紐帶”的作用,積極配合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引導食品生產經營者遵守法律法規政策、遵守行規行約,承擔起保證食品安全的社會責任。而且,由于食品行業協會對于作為其會員的食品生產經營者比較熟悉,平時聯系比較密切,有利于提高監督效果,及時發現和舉報違反法律法規或者行規行約、危害食品安全的生產經營者,提升整個行業的自律和誠信品質。此外,食品行業協會的骨干企業實施的食品安全行為,通過食品行業協會的傳遞很容易就會對其他食品生產經營者產生示范、引導作用,從而帶動整個食品行業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三、食品行業協會應當宣傳、普及食品安全知識。

發揮食品行業協會的“橋梁和紐帶”作用,不應僅限于加強食品生產經營者與政府的溝通,還應當注意到食品生產經營者需要加強與消費者或者說市場的溝通和交流。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食品生產經營者必須以市場為導向、以消費者為上帝。實際上,食品生產經營者很愿意向消費者宣傳和普及食品安全知識,從而達到宣傳企業自身對于食品安全所做努力的目的。因此,以為食品企業服務、增進全體會員共同利益為宗旨的食品行業協會應當利用可能的資源,發揮自身信息優勢,宣傳、普及食品安全知識。

第八條

國家鼓勵社會團體、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開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規以及食品安全標準和知識的普及工作,倡導健康的飲食方式,增強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新聞媒體應當開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規以及食品安全標準和知識的公益宣傳,并對違反本法的行為進行輿論監督。

【釋義】本條是關于食品安全知識的宣傳普及和食品安全輿論監督的規定。

一、國家鼓勵社會團體、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為食品安全作貢獻。

社會團體是廣大人民群眾按照一定的章程自愿結合在一起的群眾性組織,是公民享有憲法上結社自由的重要體現。這里所說的社會團體,應理解為一個廣義概念,包括以下四類組織:一是廣為人知、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工會、婦聯、共青團等人民團體;二是由國務院機構編制管理機關核定并經國務院批準免于登記的團體;三是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內部經本單位批準成立、在本單位內部活動的團體;四是依據《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登記成立的社會團體。

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是農村村民或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是基層群眾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組織。我國憲法第一百一十一條規定:“城市和農村按居民居住地區設立的居民委員會或者村民委員會

第13頁 共124頁 是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員由居民選舉。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基層政權的相互關系由法律規定。”“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設人民調解、治安保衛、公共衛生等委員會,辦理本居住地區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并且向人民政府反映群眾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

根據本條規定,各類社會團體、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也要關心食品安全,在力所能及地范圍內為食品安全工作做出貢獻。食品安全的實現有賴于社會公眾的積極參與和努力。社會團體、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是群眾的組織,應當發揮他們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鼓勵他們開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及食品安全標準和知識的普及工作,鼓勵他們對食品安全進行社會監督,這對于推動食品安全會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

二、倡導健康的飲食方式,增強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飲食是人類維持生命的基本條件,而要使人活得健康愉快、充滿活力和智慧,則不應僅僅滿足于吃飽,還必須考慮飲食的合理搭配,保證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素的攝入平衡且充足,并且能被人體充分吸收利用。營養是保證人體健康長壽的物質基礎,.人體器官的功能和組織的正常代謝,都離不開均衡的營養。營養對疾病防治以及衰老的過程有著相當大的影響,尤其對晚年的健康狀況更為密切。實現營養平衡、促進身體健康,最重要的是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可忍饑挨餓,也不宜暴飲暴食,不可偏嗜某種食物,也不可偏廢某種食物,還要注意飲食的衛生,并根據自身的身體狀況禁忌某些食物等等。

食品安全法為了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進行了一系列的制度設計,努力營造食品安全的社會大環境。但是,生活常識告訴我們,食品安全了,身體不一定健康,要擁有健康的身體和活潑的生命,必須要依賴個人形成健康的飲食方式,還要依賴個人主動學習食品安全法律、法規以及食品安全標準和知識,增強每個人的食品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三、新聞媒體應當開展食品安全公益宣傳。

隨著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新聞媒體的含義越來越廣泛,其成員群體越來越數量眾多,總體上來說包括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四大類新聞宣傳媒介。在信息時代、知識經濟的當今,我們每天的生活、工作都要接觸到新聞媒體并不知不覺地受其影響,新聞媒體的重要性自然不必多言。新聞媒體的輿論宣傳能夠發揮統一思想認識、發展形成理論、引導推動實踐等重要作用。

目前,食品安全形勢日益嚴峻,食品安全事故屢見報端,人民群眾對于食品安全情況的關心也呼喚著新聞媒體多多關注食品安全。在這種情況下,非常需要向普通消費者宣傳食品安全知識,提高他們判斷選擇安全食品的能力,也就是要增強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單靠政府以質量活動月、營養知識咨詢等形式開展食品安全知識宣傳是不夠的且效果也不是很好。本法規定新聞媒體應當發揮其自身優勢,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規以及食品安全標準和知識的公益宣傳。

理解本條規定的“公益宣傳",有這樣兩個重要方面:一是公益宣傳的含義。公益宣傳是指為促進、維護社會公眾的切身利益而制作、發布的廣告,或是由社會參加、為社會服務的宣傳活動。一般來說,公益宣傳是不收取費用的。它面向整個社會,旨在引起整個社會的關注、共鳴、同情和響應。公益宣傳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以倡導的方式進行平等交流,通過美的形式潛移默化地感染和打動人們的心靈,起到教育、啟迪的作用。二是食品安全公益宣傳的內容。食品安全公益宣傳的主要內容就是食品安全法律、法規以及食品安全標準和知識,依據這些內容呼吁食品生產經營者承擔食品安全責任,配合有關監管部門宣傳食品安全法律法規以及食品安全標準,倡導大眾形成健康的飲食方式,增強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等。

四、發揮輿論監督對保證食品安全的作用。

第14頁 共124頁 輿論監督是指針對社會上某些組織或個人的違法、違紀、違背民意的不良現象及行為,通過新聞媒體的宣傳報道進行曝光和揭露,抨擊時弊、抑惡揚善,以達到對其進行制約的目的。輿論監督具有事實公開、傳播快速、影響廣泛、揭露深刻、導向明顯、處置及時等特性和優勢,能夠迅速將人們的注意力聚焦,形成巨大的社會壓力,引起政府高度關注,促使司法機關秉公辦事,對腐敗分子及時依法嚴懲。

輿論監督在食品安全工作中能夠發揮極大作用,表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是對于違法的食品生產經營者而言,輿論監督可以迅速曝光其損害食品安全的行為,市場上的消費者通過新聞輿論就能夠立即發現不安全食品,避免繼續受到不安全食品的傷害。輿論監督可以使得生產經營者的市場信譽受到嚴重影響,迫使其承擔因為違法行為導致產品滯銷的經濟惡果。在輿論監督引導下,政府可以進一步深入調查食品生產經營者,并對其違法行為進行法律制裁。就像三鹿奶粉事件,輿論監督就發揮了重要作用。二是對于政府有關監管部門的腐敗行為而言,輿論監督可有效地扼制腐敗、防止權力濫用。腐敗行為具有隱蔽性,往往是在黑暗中進行的骯臟交易,當輿論監督將腐敗行為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使之成為千夫所指的丑聞時,腐敗行為也必然難逃法律的懲罰。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要充分發揮新聞媒體輿論監督作用,積極支持新聞媒體開展食品安全的宣傳報道,暢通與新聞媒體信息交流渠道,為采訪報道提供相關便利。但需要注意的是,新聞媒體報道食品安全信息,應當客觀、全面、準確,對發布的信息負責,避免對社會公眾造成誤導和不必要的恐慌。

第九條 國家鼓勵和支持開展與食品安全有關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鼓勵和支持食品生產經營者為提高食品安全水平采用先進技術和先進管理規范。

【釋義】本條是關于食品安全的科技研究和先進技術、先進管理規范方面的規定。

(一)食品安全有關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

基礎研究是指對新知識、新理論、新原理的探索,其成果不但能擴大科學理論領域,提高應用研究的基礎水平,而且對于技術科學、應用科學和生產的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應用研究則是把基礎研究發現的新知識、新理論用于特定目標的研究。它是基礎研究與開發研究之間的橋梁。開發研究又稱技術開發,是把應用研究的成果直接用于生產實踐的研究。

目前,食品新技術、新資源(如轉基因食品、酶制劑和新的食品包裝材料)的應用給我國食品安全科技研究帶來了新的挑戰。而長期以來,我國的食品科技體系主要是圍繞解決食物供給數量而建立起來的,對于食品安全問題的關注比較少,因此很有必要鼓勵和支持開展與食品安全有關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提高我國的食品安全科技水平。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食品安全科技支撐體系,實現食品安全保障從“被動應付型向主動保障型”的戰略轉變,對于保證食品安全,保障人民健康,增強我國食品工業國際競爭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國家通過鼓勵和支持與食品安全有關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可以大大提高我國食品安全的科技攻關能力,為我國食品安全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如何體現國家“鼓勵和支持”開展與食品安全有關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呢?首先是我國科技進步法對于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規定了許多鼓勵措施,例如該法第十六條規定了“國家設立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基礎研究和科學前沿探索,培養科學技術人才”。其次是國家政策為食品安全科技創新體系的長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國務院頒布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綱要》將食品安全列入了公共安全領域優先主題,為加強食品安全科技攻關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鼓勵食品生產經營者為提高食品安全水平采用先進技術和先進管理規范 所謂先進技術和先進管理規范,就是食品生產經營過程中使用的先進技術或者生產經營的管理過程中關于使用設備工序,執行工藝過程以及產品、勞動、服務質量要求等方面的準則和標準。政府和社會的監督對于食品生產經營者僅僅是外在的約束,食品生產經營者實行良好的衛生規范和自我檢驗檢測、采用先進技術和先進管理規范才是保證食品安全的內在決

第15頁 共124頁 定因素。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科技進步,人民群眾對于食品安全的要求與日俱增,對食品生產經營者提出了新的激勵。如果一個食品生產經營者采用了公認的先進技術和先進管理規范,就能夠領先于競爭者贏得市場。食品生產經營者也已經意識到,必須努力采用能夠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的先進技術和先進管理規范,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生存、謀發展。

因此,國家鼓勵食品生產經營者為提高食品安全水平采用先進技術和先進管理規范。例如,鼓勵食品生產經營者實行食品規?;a和連鎖經營、配送;鼓勵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符合良好生產規范要求,實施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體系,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等。

第十條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有權舉報食品生產經營中違反本法的行為,有權向有關部門了解食品安全信息,對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

【釋義】本條是關于社會監督的規定。

(一)社會組織或者個人的監督權 法律的實施需要監督,法律監督是多層次的,以監督主體和是否能對被監督對象產生法律效力為標準,可以分為國家監督和社會監督。國家監督主要是指有權機關實施的監督,包括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司法機關的監督和行政機關依法實施的監督。社會監督包括民主黨派的監督、社會團體的監督、新聞媒體的監督和公民個人的監督。社會監督是一種間接法律監督,不能對被監督對象直接產生法律效力,只能通過批評、建議或者申訴、控告、檢舉等方式向有權部門反映,再由有權部門采取相應措施實現監督的目的。與其他監督形式相比,社會組織或者個人的監督具有廣泛性、全面性、及時性的特點,是一種其他監督方式無法取代的監督形式。

食品安全是關系到億萬人民群眾健康的大事,一方面,要通過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的日常執法加強對食品安全的監督管理;另一方面,還要鼓勵、支持和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力量對食品安全實施社會監督,這是保證食品安全最有效的辦法,國家應對積極參與社會監督的團體和公民給予保護。只要能夠真正實現國家監督與社會監督的統一,我國的食品安全狀況一定能夠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二)社會組織或者個人有權舉報食品生產經營中的違法行為

首先,要注意舉報和檢舉、控告的概念是有區別的。舉報一般用于公民向公安司法機關提供違法犯罪行為的信息,該信息一般有待證實,而且不需要提供證據。刑事訴訟法第八十四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利也有義務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舉報。”檢舉和控告針對的是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而且一般有證據的要求,既要說明檢舉和控告的事實,也要有相應的證據予以證明。我國憲法第四十一條中規定:“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

其次,本條規定在最大程度上鼓勵了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對食品生產經營行為進行廣泛的監督。社會組織或者個人有權舉報食品生產經營中的違法行為,不需要提供訴訟意義上的證據?,F實生活中,由于食品安全涉及面廣,管理難度大,單純依靠有關監管部門的監督管理并不能完全奏效。但是,個別食品生產經營者可能逃過監管部門的檢查,但絕難逃過人民群眾的眼睛,因此積極發揮群眾監督的力量對于保證食品安全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三)社會組織或者個人有權向有關部門了解食品安全信息 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二條規定,需要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統一公布的“食品安全信息”一般情況下包括:國家食品安全總體情況、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信息和食品安全風險警示信息、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及其處理信息,以及其他重要的食品安全信息和國務院確定的需要統一公布的信息等。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九條規定:“行政機關對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之一的政府信息應當主動公開:

(一)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切身利益的;

(二)需要社會公眾廣泛知曉或者參與的;

(三)反映本行政機關機構設置、

第16頁 共124頁 職能、辦事程序等情況的;

(四)其他依照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應當主動公開的。”食品安全信息顯然屬于需要政府主動公開的內容?!墩畔⒐_條例》第三十三條還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開義務的,可以向上級行政機關、監察機關或者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主管部門舉報。收到舉報的機關應當予以調查處理。”

本法規定了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對食品安全信息享有知情權,結合以上法律法規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理解:首先,國務院有關部門應該主動公布食品安全信息。至于公開的方式,根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規定有以下幾種:(1)行政機關應當將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通過政府公報、政府網站、新聞發布會以及報刊、廣播、電視等便于公眾知曉的方式公開;(2)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在國家檔案館、公共圖書館設置政府信息查閱場所,并配備相應的設施、設備,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獲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行政機關應當及時向國家檔案館、公共圖書館提供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其次,有關部門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開義務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可以向上級行政機關、監察機關或者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主管部門舉報。收到舉報的機關應當及時予以調查處理。

(四)社會組織或者個人有權對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 我國憲法第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享有廣泛的政治自由權利,其中之一就是對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進行監督。我國憲法第四十一條中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于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社會組織或者個人當然有權提出意見和建議。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體制涉及多個監管部門,這些監管部門都必須虛心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聽取意見和建議。由于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體制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對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有關監管部門應當及時處理和回饋。

第二章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

第十一條 國家建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制度,對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進行監測。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實施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根據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結合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組織制定、實施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方案。

【釋義】本條是關于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制度的規定。

(一)食品安全風險監測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是指為了掌握和了解食品安全狀況,對食品安全水平進行檢驗、分析、評價和公告的活動。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的主要目的不是針對某一個執法,而是為了掌握較為全面的食品安全狀況,以便有針對性地對食品安全進行監管,并將監測與風險評估的結果作為制定食品安全標準、確定檢查對象和檢查頻率的科學依據。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是政府實施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的重要手段,承擔著為政府提供技術決策、技術服務和技術咨詢的重要職能。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制度在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已經實施多年,并被納入到國家的財政預算。盡快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制度,能夠有利于及早發現食品安全風險,積累食品安全管理經驗,較好地起到防范食品安全事故的作用,為進一步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和食品安全標準的制定等提供科學數據和實踐經驗,對于提高我國的食品安全水平、保證食品安全、保障公眾的生命健康權利能夠發揮重大作用。

(二)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的內容

第17頁 共124頁 依據本法規定,國家建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制度,主要對以下三類內容進行監測。 1.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進入人體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常見的食物中毒、腸道傳染病、人畜共患傳染病、寄生蟲病以及化學性有毒有害物質所引起的疾病。1984年世界衛生組織將“食源性疾病”(foodborne diseases)一詞作為正式的專業術語,以代替歷史上使用的“食物中毒”一詞。食源性疾病可以有不同的病原體,也可以有不同的病理和臨床表現。但是這類疾病有一個共同特點,即致病因素通過食品消化進入人體,因此每個人都存在著罹患食源性疾病的危險。食源性疾病的發病率居各類疾病總發病率的前列,是當前世界上最突出的食品安全和公共衛生問題。

2.食品污染

食品污染是指食品及其原料在生產、加工、運輸、包裝、貯存、銷售、烹調等過程中,因農藥、廢水、污水,各種食品添加劑,病蟲害和家畜疫病所引起的污染,以及霉菌毒素引起的食品霉變,運輸、包裝材料中有毒物質等對食品所造成的污染的總稱。食品污染可分為生物性污染和化學性污染兩大類。生物性污染是指有害的病毒、細菌、真菌以及寄生蟲等對食品造成的污染;化學性污染是指由有害有毒的化學物質對食品造成的污染。食品一旦受污染,就極有可能危害公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3.食品中的有害因素

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因素按來源可分為四類:(1)食品污染物。在生產、加工、貯存、運輸、銷售等過程中混入食品中的物質,生物性有害因素(如細菌、病毒等)和放射性核素一般也包括在內。(2)食品添加劑。(3)食品中天然存在的有害物質,如大豆中存在的蛋白酶抑制劑。(4)食品加工、保藏過程中產生的有害物質,如釀酒過程中產生的甲醇、雜醇油等有害成分。有害因素按性質可分為生物性因素、化學性因素和物理性因素三類。需要注意的是,食品中可能存在有害因素,但是其性質、作用各不相同,在食品中所允許的含量水平不同,進行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的研究方法也大不相同。

(三)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和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方案

第一,要從一般意義上認識到“計劃”和“方案”的不同。雖然方案也屬于廣義上“計劃”的一種,但一般常規性事務工作無須制定方案,只有歷時長久、責任重大、涉及面寬泛、工作量巨大、紛繁復雜的重要工作或重大活動須制定方案。方案雖屬計劃系列,與計劃在內容對象、目標效用等方面有一致性,但它畢竟不是計劃,二者有著明顯的區別:(1)在內容對象上的區別。計劃一般是針對以后一定時期、一定范圍內的全面工作。方案則是針對一定時期內某一項、某一方面的重要工作、重大活動。(2)在表達手法和表現形式上的區別。雖然計劃和方案在寫法上都比較靈活,可要點式,可條款式,但因其自身內容和功能的差異,計劃畢竟以條款、表格式居多,且條款表述比較原則和模糊,而方案多數是條款、綱目式的,條文表述明確、具體而詳盡。(3)在數量上的區別。同一部門、同一單位的工作在一定時期內只有一個計劃。方案卻可以根據需要和可能制定數個,這樣才有比較、選擇的余地。(4)在效能特點上的區別。計劃制定的是以后工作的目標、任務、方向、原則和措施辦法,更重指導性。方案擬訂的則是以后工作的藍圖和細則,更重可操作性。盡管二者可操作性都很強,但相比之下方案的可操作性一般比計劃會更強一些。這樣自然而然就能理解,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和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方案絕不僅僅是名字不同。

第二,要注意到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和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方案制定和實施的主體不同。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是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實施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根據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結合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組織制定、實施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方案。

第十二條 國務院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等有關

第18頁 共124頁 部門獲知有關食品安全風險信息后,應當立即向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通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對信息核實后,應當及時調整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

【釋義】本條是關于調整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的規定。

(一)通報食品安全風險信息

依據本法以及國務院有關部門職責的規定,按照一個環節由一個部門管理的原則,采取分段監管為主、品種監管為輔的方式,國務院農業行政部門負責初級農產品種植養殖環節的監督管理;國務院質量監督部門負責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的監督管理;國務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食品流通環節的監督管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對餐飲服務活動實施監督管理。這些部門分管的都是基礎性工作,在具體行政事務中直接與食品安全問題打交道,當然就會接觸更多也了解更多的食品安全信息。這些部門在監督檢查、懲處違法行為等過程中,肯定也會獲知某些食品安全風險信息,在這種情況下必須立即向負有綜合協調職責的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通報。法律規定了這些部門的通報義務,主要是為了方便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及時獲知食品安全風險信息,并從全局上考慮和防范類似的食品安全風險、及時應對避免發生食品安全事故。

(二)核實食品安全風險信息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接到有關部門通報的食品安全風險信息后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對該信息進行核實。因此,所通報的食品安全風險信息應當具備兩方面特性,即及時性和準確性,越是及時、準確的信息越是對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有益。所以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接到有關部門的通報以后,一定要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核實信息,經過核實的信息才能作為調整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的依據。這也要求國務院有關監管部門在通報的同時要對所獲知的食品安全風險信息進行初步的、基本的核實,盡可能提高所通報食品安全風險信息的準確性,同時也為之后兩個部門的共同核實提供了便利,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三)及時調整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是一項科學工作,必須做到客觀、真實,并力求完整性和時效性,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最終目的是把監測結果應用于保證食品安全。因此,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對各級政府和監管部門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一項工作,被作為食品安全監管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在國外廣泛應用。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的重點主要有:一是了解掌握本地區特定食品類別和特定食品污染物的污染水平,掌握污染物的變化趨勢,以便為制定和實施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政策、制定食品安全標準等提供科學依據。二是對已采取防控措施進行干預效果的評價。監測資料可反映一個地區食品安全監管的工作水平,評價一個地區居民健康保護的水平和食源性疾病發生風險控制能力。以往發生過的某些食品的重點危害因素應當納入監測計劃。三是通過向社會公布監測結果和分析食品安全狀況,加強公眾自身保護意識,指導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做好食品安全管理。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雖然在一定時期內具有一定程度的穩定性,但絕對不是一成不變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是針對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進行監測的具體計劃。食品安全風險信息所反映出的問題可能就是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引起的,為了分析和防范食品安全風險,食品安全風險信息所反映的問題應當盡快列入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食品安全風險狀況是動態的,了解到的風險信息也是變化的。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在接到國務院有關部門通報的食品安全風險信息,并在會同有關部門對該食品安全風險信息進行核實后,發現食品安全風險與監測計劃的監控點不符時,應當及時調整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充分發揮食品安全風險監測保證食品安全的作用。

(四)加強溝通、密切配合 在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中,負有綜合協調職責的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與實施分段監管的國務院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等有關部門的關系密不可

第19頁 共124頁 分。食品安全涉及面極為廣泛,單單依靠任何一個部門都不可能完成保證食品安全、保障公眾生命健康權利的重任。在具體的某一項工作中,如本條規定涉及的食品安全信息的通報和核實,就需要多個部門加強溝通、密切配合,這樣才能提高行政效率,獨立而又合作地完成食品安全法賦予的監管職責。

第十三條 國家建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制度,對食品、食品添加劑中生物性、化學性和物理性危害進行風險評估。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負責組織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工作,成立由醫學、農業、食品、營養等方面的專家組成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進行食品安全風險評估。

對農藥、肥料、生長調節劑、獸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等的安全性評估,應當有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的專家參加。

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應當運用科學方法,根據食品安全風險監測信息、科學數據以及其他有關信息進行。

【釋義】國家建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制度的規定。

(一)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含義和內容

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過程通常包含危害識別、危害描述、暴露評估、風險描述四個明顯不同的階段。危害識別是指識別可能產生健康不良效果并且可能存在于某種或某類特別食品中的生物、化學和物理因素。危害描述是指對與食品中可能存在的生物、化學和物理因素有關的健康不良效果的性質的定性和/或定量評價。其中對化學因素應進行劑量——反應評估;對生物或物理因素,如數據可得到時,應進行劑量——反應評估。暴露評估是指對于通過食品的可能攝入和其他有關途徑暴露的生物、化學和物理因素的定性和/或定量評價。風險描述是指根據危害識別、危害描述和暴露評估,對某一給定人群的已知或潛在健康不良效果的發生可能性和嚴重程度進行定性和/或定量的估計,其中包括伴隨的不確定性。危害識別一般采用的是定性方法,危害描述、暴露評估、風險描述可以采用定性方法,但最好采用定量方法。一般意義上講,風險評估可以被描述為這樣一個科學過程,即“對已知危害的科學了解,以及它們將怎樣發生和如果發生后果將會如何”。

國家建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制度,對食品、食品添加劑中生物性、化學性和物理性危害進行風險評估。按照食品安全法的定義,食品是指各種供人食用或者飲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療為目的的物品。食品添加劑是指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質。食品、食品添加劑中“生物性、化學性和物理性危害”就是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內容,基本上可以囊括所有對食品安全構成危害的因素。例如,致病性細菌、真菌、病毒、寄生蟲等生物因子對食品安全產生的危害,就是生物性危害;食品添加劑中的化學成分、農藥和獸藥殘留等化學因素對食品安全造成的危害,就是化學性危害;高溫、冰凍等物理條件或者摻入金屬碎屑等物理雜質對食品安全造成的危害,就是這里所說的物理性危害。在食品生產、加工、貯藏、運輸、銷售和消費環節各個環節,都有可能發生生物性危害、化學性危害或者物理性危害。區分到底屬于“生物性”、“化學性”還是“物理性”危害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講可能并無用處,但是對于進行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機構來講卻是屬于“危害識別”的重要階段,對于順利進行食品安全風險評估能夠發揮很大作用。如果能夠作出清楚的界定,就比較容易判斷出食品安全的危害性質和危害程度,進而選擇恰當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手段。就像生物性危害往往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控制難度很大,有些可以通過預防控制,而大多數則需要通過采取綜合治理措施。而且對于生物性危害而言,目前世界上尚未有一套較為統一的、科學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方法,在實踐中我國還需要進一步加強探索。

(二)建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制度的意義

1.開展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是國際通行做法,也是應對日益嚴峻的食品安全形勢的重要經

第20頁 共124頁 驗

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于口蹄疫、瘋牛病、禽流感等疫情頻頻爆發,歐盟各國經濟和貿易蒙受了巨大損失,暴露了歐盟原有食品法規和官方控制存在的缺陷,摧毀了公眾對國家機構確保食品安全能力的信任,各國政府和歐盟的危機處理能力也隨之遭到質疑。為了應對這一新變化,歐盟農業政策的重心開始向食品安全轉移。2001年1月12日發布的《歐盟食品安全白皮書》,提出了成立歐洲食品安全局,2002年1月28日頒布的歐洲議會與理事會178/2002法規,正式建立了“歐盟食品安全局”,主要承擔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和風險交流工作。目前在歐盟層面上食品安全風險分析機構主要有歐盟委員會健康和消費者保護總署(DG SANCO)、歐盟食品與獸藥辦公室(FVO)和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美國也加強了對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重視。美國農業部(USDA)在原有風險評估工作的基礎上,于2003年7月成立了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委員會,加強了各機構之間風險評估計劃和行動的合作與交流,為管理和決策提供了統一的科學依據。日本政府根據國內和國際食品安全形勢發展的需要,于2003年7月頒布了《食品安全基本法》,根據該法的規定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員會,專門從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和風險交流工作。

2.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可以為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國務院有關食品安全監管部門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

對于制定、修改食品安全標準和提高有關部門的監督管理效率都能夠發揮積極作用。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得出食品不安全結論的,國務院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依據各自職責立即采取相應措施,確保該食品停止生產經營,并告知消費者停止食用;需要制定、修訂相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立即制定、修訂。

3.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制度的建立對于在WTO框架協議下開展國際食品貿易具有重大意義

目前的WTO框架中,《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TBT協定)和《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定》(SPS協定)是專門針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多邊協定。按照SPS協定的宗旨,各國有權采取“保護人類、動物及植物的生命或健康”的措施,在必要時可以采取限制貿易措施,但需要遵循三項原則,即科學證據原則、風險評估和適當保護原則、國際協調原則。也就是SPS協定允許各國在風險評估的基礎上,根據本國可承受風險程度,制定本國的標準和規則,同時還需要考慮國際組織制定的風險評估技術。要求各國在進行風險評估時,應考慮可獲得的科學證據、加工與生產方法、相關生態和環境條件等因素。目前發達國家利用此規定,憑借先進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技術等設置了名目繁多、苛刻的技術性貿易壁壘,表面上都符合TBT協定和SPS協定的條款,但實際上成為許多發展中國家最難逾越的貿易壁壘。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國還不建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制度,就會在國際食品貿易中陷入被動。

4.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是進行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技術基礎,有利于提升公眾的食品安全信心

隨著人民群眾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食品安全衛生的要求提高了,對食品安全科技水平(如風險評估)的要求也相應提高了。開展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工作,變事后監管為事前預防,必將大大提升公眾的食品安全信心。開展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工作,有利于推動我國食品安全管理由末端控制向風險控制轉變,由經驗主導向科學主導轉變,由感性決策向理性決策轉變。從這個意義上說,做好了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工作,也就從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食品安全的科學管理問題。

(三)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 本條第二款、第三款規定涉及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的設立及其職責和人員組成,我們可以參照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的有關情況進行理解。

第21頁 共124頁 第一,從設立主體來看,二者是不同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是依據本法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成立的,而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是由國務院農業行政部門依據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成立的。2007年5月17日,農業部在北京成立了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并隨即印發《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章程》。

第二,從性質和職責來看二者應當是近似的。根據農業部的有關規定,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涵蓋了農業、衛生、商務、工商、質檢、環保和食品藥品等部門,匯集了農學、獸醫學、毒理學、流行病學、微生物學、經濟學等學科領域的專家,是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科學管理的智囊團,是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工作的最高學術和咨詢機構。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的主要職責是:受農業部委托,研究提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政策建議;組織制定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規劃和計劃;組織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準則等有關規范性技術文件;組織協調國內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工作的開展,提供風險評估報告,并提出有關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管理措施的建議;組織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工作的國內外學術交流與合作等。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負責成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應當還會進一步明確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的性質和具體職責,以利于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工作的開展。在確保食品安全的高標準要求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必須與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精誠合作,共同做好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工作。

第三,從人員組成來看,人員的專業知識結構是趨向一致的。根據本條規定,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由醫學、農業、食品、營養等方面的專家組成,要求有熟悉農業方面的專家,但要注意他們不一定是來自于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的專家。對于農藥、肥料、生長調節劑、獸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等原本要由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進行安全性評估的,法律規定應當有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的專家參加。這是因為農藥、肥料、生長調節劑、獸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等對于動植物本身可能沒有明顯危害,但是往往會因其殘留影響到終端食品的質量安全,因此規定這些相關評估工作要有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的專家參加。需要注意的是,法律并沒有規定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取代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或者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取代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但是二者要做好各自領域的安全風險評估工作,在人員專業知識結構上二者的確是越來越趨向一致,如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里面需要有懂食品營養的專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里面需要有懂農業的專家。

(四)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原則

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應當運用科學方法,根據食品安全風險監測信息、科學數據以及其他有關信息進行。這表明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是一個科學、客觀的過程,必須遵循客觀規律,運用科學方法,進行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必須根據食品安全風險監測信息、科學數據以及其他有關信息。

第十四條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通過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或者接到舉報發現食品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應當立即組織進行檢驗和食品安全風險評估。

【釋義】本條是關于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積極主動發現食品安全隱患并組織檢驗和食品安全評估的規定。

如何充分發揮食品檢驗和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制度的作用呢?關鍵是監管部門要時刻牢記法律賦予的食品安全監管職責、時刻具備防范和控制食品安全風險的意識。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是承擔食品安全綜合協調職責的重要部門,負責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食品安全標準制定、食品安全信息公布、食品檢驗機構的資質認定條件和檢驗規范的制定,組織查處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因此,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需要始終具有重任在肩的使命感,始終保持對食品安全風險的警惕。

第22頁 共124頁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主要是監測食品生產、加工、貯藏、運輸和銷售過程中所涉及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的化學、生物和物理因素的安全性。通過采取化學剖析、生物學檢測、毒理學評價等高科技監測手段能夠及時發現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隱患。而且由于平時積累的經驗,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經??梢灾鲃訉δ承┛赡艽嬖诎踩[患的食品進行針對性監測,如對食品添加劑(含營養強化劑)、新資源食品及成分等進行監測,便于較早地發現問題,為政府及時進行食品安全評估等提供科學依據。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要積極發揮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的積極作用,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盡可能爭取在潛伏的食品安全問題影響到公眾之前發現食品安全隱患。

群眾舉報也是發現食品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重要途徑。個別食品生產經營者危害食品安全的行為可能逃過監管部門的檢查,但絕難長時間逃過人民群眾的眼睛。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力量對食品安全實施社會監督是保證食品安全最有效的辦法。因此,要積極發揮群眾監督的力量,鼓勵社會組織或者個人舉報食品生產經營中的違法行為,國家應對積極參與社會監督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給予保護。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在接到舉報后要給予足夠的重視,立即組織檢驗和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發現食品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要主動履行監管職責進行處理。

總之,在通過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或者接到舉報發現食品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情形下,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立即組織進行檢驗和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是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親自進行食品檢驗和食品安全風險評估,而是由其負責組織有關機構進行食品檢驗和食品安全風險評估。

依據食品安全法的規定,從事食品檢驗活動必須是按照國家有關認證認可的規定取得資質認定的食品檢驗機構。食品安全法施行前經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批準設立或者經依法認定的食品檢驗機構,可以依照食品安全法繼續從事食品檢驗活動。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成立的由醫學、農藥、食品、營養等方面的專家組成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依法進行。

這一規定突出要求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政治使命感,通過積極主動利用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手段或者接到人民群眾舉報后給予重視等,及早發現食品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立即高效率地組織食品檢驗機構進行檢驗,組織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進行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杜絕類似給人民群眾和社會經濟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損失的“問題奶粉事件”的發生。

第十五條 國務院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等有關部門應當向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提出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建議,并提供有關信息和資料。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及時向國務院有關部門通報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結果。

【釋義】本條是關于食品安全監管有關部門在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方面密切配合的規定。 依照食品安全法和國務院確定的職責分工,國務院各有關部門各司其職,采取分段監管為主、品種監管為輔的方式。國務院農業行政部門負責初級農產品種植養殖環節的監督管理;國務院質量監督部門負責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的監督管理;國務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食品流通環節的監督管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對餐飲服務活動實施監督管理;并且按照權責一致的原則,建立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各個監管部門也逐漸認識到,食品安全涉及面極為廣泛,單單依靠任何一個部門都不可能完成保證食品安全、保障公眾生命健康權利的重任,因此必須加強溝通、密切配合。做好食品安全評估工作,也不單獨是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一家的事,國務院其他食品安全監管部門應當給予密切配合和積極幫助。

這條規定分兩款從兩個角度對國務院各個監管部門在加強配合、做好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方面提出了高標準、嚴要求。

第23頁 共124頁 首先,國務院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等有關部門應當向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提出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建議,并提供有關信息和資料。我們要特別注意理解為什么法律規定“應當提出建議”。關于“提出建議”,我們大家所熟知的立法表述通常類似于“任何組織或者個人有權對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這里“應當提出建議”的規定有著特別的用意。因為國務院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等有關部門承擔著重要的食品安全監管職責,不同于一般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在這些部門對某一環節的食品或者某一類食品進行監管的過程中應該會也更容易發現某些食品安全隱患或者其他食品安全問題,而且這些部門在監管過程中應當會也更容易獲知食品安全風險的有關信息和資料。這些部門發現某些食品安全問題需要進行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時候,就應當積極主動地提出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建議,并應當提供有關的信息和資料。要知道,這些建議可能關系到食品安全大局,這些有關的信息和資料也不屬于上述監管部門私有,可能涉及嚴重的食品安全事故,如果獲知相關信息和資料而隱瞞不報,還要追究有關部門的法律責任。因此,就不難理解本條“應當提出建議”的表述了,簡單說來就是因為職責攸關、不容懈怠。

其次,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及時向國務院有關部門通報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結果。同樣的,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雖然是負責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但是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結果并不是衛生行政部門私有的。依據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二條的規定,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信息還屬于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統一對外公布的食品安全信息。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及時向國務院有關部門通報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結果,就能更好地溝通協調國務院有關部門的具體監管工作,更好地發揮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科學管理作用。

第十六條 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是制定、修訂食品安全標準和對食品安全實施監督管理的科學依據。

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得出食品不安全結論的,國務院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依據各自職責立即采取相應措施,確保該食品停止生產經營,并告知消費者停止食用;需要制定、修訂相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立即制定、修訂。

【釋義】本條是關于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是科學依據的規定。

我國學習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的食品安全監管經驗,建立了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制度。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成立的由醫學、農業、食品、營養等方面的專家組成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進行。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應當運用科學方法,根據食品安全風險監測信息、科學數據以及其他有關信息進行。因此,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具有較高的權威性、科學性、可信性,理應在制定、修訂食品安全標準和對食品安全實施監督管理中發揮重大作用。

(一)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應當作為制定、修訂食品安全標準的科學依據 依據食品安全法的規定,食品安全標準應當包括下列內容:(1)食品、食品相關產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農藥殘留、獸藥殘留、重金屬、污染物質以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限量規定;(2)食品添加劑的品種、使用范圍、用量;(3)專供嬰幼兒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輔食品的營養成分要求;(4)對與食品安全、營養有關的標簽、標識、說明書的要求;(5)食品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衛生要求;(6)與食品安全有關的質量要求;(7)食品檢驗方法與規程;(8)其他需要制定為食品安全標準的內容。上述內容反映出制定食品安全標準對于科學性、技術性手段要求很高。例如,食品、食品相關產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農藥殘留、獸藥殘留、重金屬、污染物質以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限量規定,必須依賴于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技術水平的提高。

食品安全標準是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的重要支撐,是規范和統一食品生產經營行為的技術

第24頁 共124頁 依據,是食品安全評價的最重要依據,也是食品安全管理和執法的重要手段,更是引導食品生產、加工和消費的重要指南。而且食品安全標準是強制執行的標準,除食品安全標準外,不得制定其他的食品強制性標準。因此,制定食品安全標準,應當以保障公眾身體健康為宗旨,應當充分考慮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廣泛聽取食品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的意見,這樣才能使這一標準符合客觀實際,具有可操作性,做到科學合理、安全可靠。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對舊的食品安全標準進行修訂也在所難免。修訂食品安全標準只有把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作為科學依據,才能真正保障食品安全。

(二)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應當作為對食品安全實施監督管理的科學依據

當然也應該認識到,在制定公共健康政策、對食品安全實施監督管理時,那些現實的、合理的、有用的因素都應當被考慮進去。但更為重要的是,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措施必須建立在科學基礎之上。在對公共健康和食品安全狀況提供客觀如實的評估方面,科學技術應該發揮它的作用,并獨立于其他社會經濟和政治壓力之外。因此,本條規定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應當作為食品安全實施監督管理的科學依據。

這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監管部門的工作中: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得出食品不安全結論的,國務院質量監督部門應當依據職責立即采取相應措施,如要求食品生產者召回不安全食品;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依據職責立即采取相應措施,如要求食品經營者停止經營不安全食品;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依據職責立即采取相應措施,如告知消費者停止食用。而且這三個環節上的監管部門的工作都不是孤立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得出食品不安全結論的,在實施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的過程中,各個監管部門要各負其責而又相互協作。

第十七條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根據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信息,對食品安全狀況進行綜合分析。對經綜合分析表明可能具有較高程度安全風險的食品,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及時提出食品安全風險警示,并予以公布。

【釋義】本條是關于對食品安全狀況進行綜合分析并公布警示的規定。

(一)對食品安全狀況進行綜合分析 行政管理的高效率必須建立在統籌規劃、把握全局的基礎上。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除了要進行具體的、日常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之外,還要注意及時總結經驗,對食品安全狀況進行綜合分析。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根據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信息,對食品安全狀況進行綜合分析。對于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而言,對食品安全狀況進行綜合分析,有利于提高監管水平,有利于及早發現食品安全隱患,有利于全面做好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和其他食品安全監管工作。

既然是綜合分析,需要綜合考慮的情況是很多的。法律上列明了綜合分析最重要的兩項內容,即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和食品安全監督管理信息。綜合分析的時候必須考慮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因為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的最大特性就是客觀,能夠為綜合分析提供科學依據。如果缺少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這樣的科學依據,綜合分析也就成為一句空話。綜合分析的時候必須考慮食品安全監督管理信息,這樣才能在實踐的基礎上總結經驗,在經驗指導下促進實踐,逐步提高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水平。

(二)及時提出食品安全風險警示,并予以公布 對食品安全狀況進行綜合分析,還能夠在進行更大范圍的信息匯總分析的過程中發現具有較高程度安全風險的食品,進而提出食品安全風險警示,并予以公布??梢?,在為監督管理部門提高監管水平服務之外,綜合分析還能夠較好地為社會公眾提供信息服務,保障公眾對于食品安全信息的知情權。

所謂食品安全風險警示,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二條的規定,屬于須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統一公布的食品安全信息。對于某種可能具有較高程度安全風險的食品,國務院衛生行

第25頁 共124頁 政部門應當及時提出食品安全風險警示,并及時向社會公布。法律上規定“可能具有較高程度安全風險的食品”是本著對人民群眾生命健康權利負責的精神,對于具有較高程度安全風險的食品,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及時發布食品安全風險警示,從而引起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和消費者的重視,這樣有利于提高生產經營安全食品的整體水平,加強對風險食品的監督,預防和控制食品安全事故。但在實踐中一定要把握好“度”,發布食品安全風險警示要盡量避免引起消費者的恐慌,盡量避免給其他遵紀守法的食品生產經營者造成不利影響。這就要求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慎重從事,發布食品安全風險警示在及時、迅速的同時力求做到客觀、準確。這樣才能盡到食品安全監管職責,真正做到保障公眾對食品安全信息的知情權。

第三章 食品安全標準

第十八條 制定食品安全標準,應當以保障公眾身體健康為宗旨,做到科學合理、安全可靠。

【釋義】本條是關于食品安全標準制定原則的規定。 食品安全標準是指為了保證食品安全,對食品生產經營過程中影響食品安全的各種要素以及各關鍵環節所規定的統一技術要求。內容主要涉及:食品、食品相關產品中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限量規定;食品添加劑的品種、使用范圍、用量;專供嬰幼兒的主輔食品的營養成分要求;對與食品安全、營養有關的標簽、標識、說明書的要求;食品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衛生要求;與食品安全有關的質量要求;食品檢驗方法與規程等。

食品安全標準是保證食品安全,保障公眾身體健康的重要技術支撐。目前我國已初步建立了一個以國家標準為主體,門類齊全、結構相對合理、具有一定配套性和完整性,與中國食品產業發展、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保障公眾身體健康的要求基本相適應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但是,我國的食品安全標準仍存在標準總體指標水平偏低、部分標準之間不協調、重要標準短缺等問題。為適應社會不斷提高的食品安全要求,食品安全標準的制定應當堅持保障公眾身體健康的宗旨,不斷提高科學性和安全性。為此,在食品安全法草案審議過程中,一些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建議規定制定食品安全標準的基本要求,確保食品安全標準科學合理、安全可靠。

(一)保障公眾身體健康是制定食品安全標準的宗旨

保障公眾身體健康是制定食品安全法的根本目的。目前我國的食品安全總體狀況良好,但仍存在不少問題。在農產品生產環節,存在農藥、獸藥、化肥、生長激素過量使用的現象。食用農產品中的有害物質殘留隨食物進入人體,危害人體健康。在食品生產加工環節,企業的質量安全控制與管理技術仍然較為落后,食品易受微生物等的污染,同時存在增色劑、調味劑、防腐劑等食品添加劑超量使用以及添加違禁物質等問題。這種狀況使中國的食品安全標準面臨挑戰。針對我國的具體國情,制定科學合理、安全可靠的食品安全標準,保障公眾身體健康,是食品安全標準制定工作的首要目標。

制定食品安全標準應當以保障公眾身體健康為宗旨。危害物質的限量值、食品添加劑的品種與用量、食品標簽和說明書、檢驗方法與規程等一切食品安全標準的制定都要圍繞這一宗旨,實現這一宗旨,不能以制定食品安全標準為手段限制市場競爭、實現行業壟斷、實行地方保護或者謀取部門利益。制定食品安全標準應當排除這些因素的干擾,一切以提高食品安全標準的科學性和安全性,保障公眾身體健康為目的。

(二)食品安全標準應當做到科學合理 只有制定和實施科學合理的食品安全標準,才能實現對食品安全的有效監控,提升食品安全整體水平。目前,我國食品安全標準體系逐步形成和完善,但是食品安全標準的科學性仍然有待提高。首先,不同部門制定的標準之間不協調,存在交叉,甚至互相矛盾等問題。其次,標準的前期研究薄弱。某些有毒有害物質,如農藥殘留、重金屬限量等方面的標準缺乏基礎性研究,許多限量標準尚未考慮總暴露量在各類食品中的分配狀況。

第26頁 共124頁 提高食品安全標準的科學性,首先,要統一食品安全標準,整合有關食品安全的各種標準,加強部門協調配合,避免各自為政、各立標準,消除不同標準之間的重復和沖突。其次,要加強標準的基礎性研究,開展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提高標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提高食品安全標準的科學性還要創新標準制定工作機制。要提高標準制定工作的透明度和公眾的參與程度,吸收有條件的社團、企業和專家參加標準的制定、修訂工作,對于重要標準要充分聽取社會各方面的意見。食品安全標準的立項、起草、審查等全過程要公開透明,接受社會監督。

(三)食品安全標準應當做到安全可靠

目前,我國的食品安全標準總體水平偏低,安全性亟待提高。某些標準的限量指標與國際標準中的限量指標相比,差距較大,指標水平偏低。某些重要領域至今尚未制定國家標準。

為此,我國要加快食品安全標準的制定和修訂速度,提高食品安全標準的指標水平,保證食品安全標準的安全可靠。首先,要根據我國目前的膳食、地理、環境、加工等影響因素和相關監測數據,在進行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基礎上及時更新和補充食品相關標準,完善我國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同時,要借鑒國際經驗,加強對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的跟蹤、研究。

第十九條 食品安全標準是強制執行的標準。除食品安全標準外,不得制定其他的食品強制性標準。

【釋義】本條是關于食品安全標準強制性的規定。

(一)標準分為強制性標準和推薦性標準

標準是為適應科學發展和合理組織生產的需要,在產品的品種、規格、質量、等級或者安全、衛生要求等方面規定的統一技術要求。標準根據是否具有強制性,分為強制性標準和推薦性標準。其中,保障人體健康,人身、財產安全的標準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強制執行的標準是強制性標準,其他標準是推薦性標準。國家標準的代號由大寫漢語拼音字母構成。強制性國家標準的代號為“GB”,推薦性國家標準的代號為“GB/T”。強制性標準,必須執行。從事科研、生產、經營的單位和個人,必須嚴格執行強制性標準。不符合強制性標準的產品,禁止生產、銷售和進口。推薦性標準,國家鼓勵企業自愿采用。

(二)食品安全標準是強制執行的標準

食品安全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安全標準屬于保障人體健康,人身、財產安全的標準,因此是強制執行的標準。例如,《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7718-2004)》、《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GB2760-2007)》等都是強制性國家標準。食品安全標準是強制執行的標準意味著食品安全標準具有強制性,食品生產經營者、檢驗機構以及監管部門必須嚴格執行。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禁止生產經營;違法生產經營的,須承擔相應的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責任。例如,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規定,生產經營致病性微生物、農藥殘留、獸藥殘留、重金屬、污染物質以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含量超過食品安全標準限量的食品,生產經營營養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專供嬰幼兒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輔食品等違法行為,將被處以沒收違法所得、最高達貨值金額五倍的罰款、吊銷許可證等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三)不得制定其他的食品強制性標準

為了解決目前一種食品同時有食品衛生標準、食品質量標準以及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等多套標準的問題,從制度上確保食品安全標準的統一,本法在規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制定、公布的基礎上,進一步規定,除食品安全標準外,不得制定其他的食品強制性標準。這就意味著,此后只能由衛生行政部門制定食品安全標準,其他部門不得再制定食品衛生標準、食品質量標準、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等其他的食品強制性標準。

第27頁 共124頁 第二十條 食品安全標準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食品、食品相關產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農藥殘留、獸藥殘留、重金屬、污染物質以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限量規定;

(二)食品添加劑的品種、使用范圍、用量;

(三)專供嬰幼兒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輔食品的營養成分要求;

(四)對與食品安全、營養有關的標簽、標識、說明書的要求;

(五)食品生產經營過程的衛生要求;

(六)與食品安全有關的質量要求;

(七)食品檢驗方法與規程;

(八)其他需要制定為食品安全標準的內容。 【釋義】本條是關于食品安全標準內容的規定。

食品安全標準是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強制性標準。因此,哪些事項應當制定為食品安全標準,需要法律作出明確規定,從而為食品安全標準的制定工作提供指引和依據。

本條列舉了八項需要制定食品安全標準的內容:

(一)食品、食品相關產品中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限量規定。食品、食品相關產品中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包括致病性微生物、農藥殘留、獸藥殘留、重金屬、污染物質以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

微生物在醫學上按照對人類和動物有無致病性,分為致病性微生物和非致病性微生物。致病性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真菌等。

農藥殘留問題是隨著農藥在農業生產中廣泛使用而產生的。目前使用的農藥,有些在較短時間內可以通過生物降解成為無害物質,而大部分農藥難以降解,殘留性強。農藥進入糧食、蔬菜、水果、魚、蝦、肉、蛋、奶中,造成食物污染,危害人體健康。

獸藥殘留是指使用獸藥后蓄積或存留于畜禽機體或產品(如雞蛋、奶品、肉品)中的原型藥物或其代謝產物,包括與獸藥有關的雜質的殘留。

重金屬指比重大于5的金屬,一般都是屬于過渡元素。如銅、鉛、鋅、鐵、鈷、鎳、錳、鎘、汞、鎢、鉬、金、銀,所有重金屬超過一定濃度都對人體有毒。如果河流、湖泊、海洋和土壤受到重金屬污染,魚類或貝類積累重金屬而為人類所食,或者重金屬被稻谷、小麥等農作物所吸收被人類食用,重金屬就會進入人體導致重金屬中毒。

廣義的污染物質包括不是有意加入食品,而是在食品生產、制造、加工、調制、處理、填充、包裝、運輸和貯藏等過程中,或是由于環境污染帶入食品中的任何物質。

上述物質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禁止人為添加到食品中,但是由于生產過程、環境污染等原因會或多或少進入食品中,最終進入人體。人體攝入的危害物質超過一定含量,就會危害人體健康。因此,必須測定一個保障人體健康允許的最大值,規定食品中各種危害物質的限量。

(二)食品添加劑的品種、使用范圍、用量。食品添加劑是指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質。

我國目前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包括酸度調節劑、抗結劑、消泡劑、抗氧化劑、漂白劑、膨松劑、膠基糖果中基礎劑物質、著色劑、護色劑、乳化劑、酶制劑、基因修飾的微生物、增味劑、面粉處理劑、被膜劑、水分保持劑、營養強化劑、防腐劑、穩定劑和凝固劑、甜味劑、增稠劑、食品用香料、食品工業用加工助劑等種類。

濫用食品添加劑會嚴重危害人體健康,因此必須制定標準嚴格限定其品種、使用范圍和用量。

(三)特定人群的主輔食品的營養成分要求。嬰幼兒是人一生中健康成長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如果能夠得到合理的膳食營養,必將為其以后一生的身體和智力發育打下良好的物

第28頁 共124頁 質基礎。嬰幼兒主輔食品的各種營養成分必須搭配科學,某種營養成分既不能過多,也不能過少。少了會導致營養不良,多了也會引起中毒。嬰幼兒主輔食品的營養成分不僅關系到食品的營養,而且關系到嬰幼兒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須在進行風險評估后規定營養成分的最高量、最低量等要求,使嬰幼兒在滿足營養需求的同時又保證食用安全。同樣,其他一些特定人群對主輔食品的營養成分也有特殊要求,需要制定標準。

(四)對與食品安全、營養有關的標簽、標識、說明書的要求。食品的標簽、標識、說明書中的許多內容都直接或間接地關系到消費者食用時的安全,如名稱、規格、凈含量、生產日期;成分或者配料表;生產者的名稱、地址、聯系方式;保質期;產品標準代號;貯存條件;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證編號。這些內容的標示都應當真實準確、通俗易懂、科學合法,需要制定標準規定統一的要求。

(五)食品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衛生要求。食品生產經營過程是保證食品安全的重要環節,其中的每個流程都有一定的衛生要求。例如,餐具、飲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應當洗凈、消毒;貯存、運輸和裝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設備應當安全、無害;直接入口的食品應當有小包裝或者使用無毒、清潔的包裝材料、餐具;用水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使用的洗滌劑、消毒劑應當對人體安全、無害。這些都需要制定標準統一要求。

(六)與食品安全有關的質量要求。質量要求涉及食品安全的,也屬于制定食品安全標準的內容。

(七)食品檢驗方法與規程。食品檢驗方法與規程包括檢測或試驗的原理、類別、抽樣、取樣、操作、精度要求、儀器、設備、檢測或試驗條件、方法、步驟、數據計算、結果分析、合格標準及復驗規則等方面的統一規定。

(八)其他需要制定為食品安全標準的內容。包括其他沒有明確列舉,但是涉及食品安全,需要制定標準的內容。

以上事項都是需要制定食品安全標準的內容。負責食品安全標準制定的部門應當積極主動地研究制定相關食品安全標準;已經制定的,應當根據情況的變化,及時進行修訂,以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第二十一條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制定、公布,國務院標準化行政部門提供國家標準編號。

食品中農藥殘留、獸藥殘留的限量規定及其檢驗方法與規程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國務院農業行政部門制定。

屠宰畜、禽的檢驗規程由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

有關產品國家標準涉及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內容的,應當與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相一致。

【釋義】本條是關于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制定、公布主體的規定。

根據食品衛生法、標準化法實施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食品衛生國家標準由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組織草擬、審批;其編號、發布辦法由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制定。農藥殘留的限量規定及其檢驗方法與規程由國務院農業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獸藥殘留限量標準和殘留檢測方法,由國務院獸醫行政管理部門制定發布。屠宰畜、禽的獸醫衛生檢驗規程,由國務院有關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本法在現有體制的基礎上對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制定、公布主體作了進一步完善。

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制定、公布,國務院標準化行政部門提供國家標準編號。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是本法規定負責食品安全標準制定的部門,自然應當負責制定、公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本法改變了以往食品衛生國家標準由國務院標準化行政部門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聯合發布的公布方式,更有利于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及時發布和

第29頁 共124頁 責任主體的明確。但是,為了保證國家標準編號的統一和連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編號仍然由國務院標準化行政部門負責提供。

2.食品中農藥殘留、獸藥殘留的限量規定及其檢驗方法與規程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國務院農業行政部門制定。食品中的農藥和獸藥殘留,涉及食用農產品生產環節對農藥和獸藥的控制。食品中農藥殘留、獸藥殘留的含量與食用農產品中農藥殘留、獸藥殘留的含量密切相關。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國務院農業行政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根據本法和國務院的有關規定制定相關標準,對食品中農藥殘留、獸藥殘留的限量及其檢驗方法與規程作出規定。

3.屠宰畜、禽的檢驗規程由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除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外,生豬、牛、羊等畜禽的屠宰管理還會涉及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農業行政部門等多個部門的職責。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根據本法和國務院的有關規定,會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做好屠宰畜、禽檢驗規程的制定工作。

4.有關產品國家標準涉及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內容的,應當與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相一致。為保證整個國家標準體系的統一協調,其他有關產品的國家標準,包括所有強制性和推薦性國家標準,凡是涉及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內容的,都應當與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保持一致。為此相關部門在制定有關產品國家標準時,應當加強溝通和協調,避免不同國家標準之間的沖突。

第二十二條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對現行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食品衛生標準、食品質量標準和有關食品的行業標準中強制執行的標準予以整合,統一公布為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本法規定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公布前,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按照現行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食品衛生標準、食品質量標準和有關食品的行業標準生產經營食品。

【釋義】本條是關于整合現行食品強制性標準為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規定。

據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07年發布的《中國的食品質量安全狀況》白皮書統計,中國已發布涉及食品安全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食品衛生標準、食品質量標準等國家標準1800余項,食品行業標準2900余項,其中強制性國家標準634項。包括農產品產地環境,灌溉水質,農業投入品合理使用準則,動植物檢疫規程,良好農業操作規范,食品中農藥、獸藥、污染物、有害微生物等限量標準,食品添加劑及使用標準,食品包裝材料衛生標準,特殊膳食食品標準,食品標簽標準,食品安全生產過程管理和控制標準,以及食品檢測方法標準等各種標準。

這些標準為保證食品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按照本法的要求,食品安全標準將取代這些強制性標準,成為唯一的食品強制性標準。為了保持食品強制性標準的延續性,避免對食品安全工作造成不利影響,需要對這一過程的相關要求作出明確規定。

1.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整合現行標準為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食品衛生標準、食品質量標準分別是由國務院農業行政部門、衛生行政部門和質量監督部門制定的食品標準。食品行業標準是由食品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制定的標準。在這些標準中,有的是強制性標準,有的是推薦性標準。食品安全標準只整合其中的強制性標準。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及時將這些強制性標準整理、合并,消除標準間的重復和沖突,形成統一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并予以公布。

2.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公布前,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按照現行標準生產經營食品。本法規定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公布前,現行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食品衛生標準、食品質量標準和有關食品的行業標準仍然有效,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按照現行標準生產經營食品。本法規定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公布后,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食品衛生標準、食品質量標準和有關食品的行業標準中的強制性標準整合為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按照

第30頁 共124頁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生產經營食品。

第二十三條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應當經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審查通過。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由醫學、農業、食品、營養等方面的專家以及國務院有關部門的代表組成。

制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應當依據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并充分考慮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結果,參照相關的國際標準和國際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并廣泛聽取食品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的意見。

【釋義】本條是關于審查、制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規定。 第一款是關于審查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規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應當經食品安全標準審評委員會審查通過。標準化法及其實施條例規定,制定國家標準的部門應當組織由用戶、生產單位、行業協會、科學技術研究機構、學術團體及有關部門的專家組成的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負責標準草擬和參加標準草案的技術審查工作。依據本法以及國務院的有關規定,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制定公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因此,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應當經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組織有關方面的專家、有關部門的代表組成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的審查。未經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審評通過,不得作為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公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主要對食品安全標準是否科學合理、安全可靠,是否具有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進行審查,并注意與法律法規、制度以及其他相關標準的銜接,與我國經濟、社會和科學發展水平相適應,不可脫離實際,提出過高要求。

第二款是對制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提出的要求。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對食品生產經營活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前提,因此,制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要經過審慎的程序,匯總各方面信息,進行綜合分析。一是,依據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并充分考慮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結果。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是指依據本法第十三條的規定,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成立的由醫學、農業、食品、營養等方面專家組成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對食品、食品添加劑中生物性、化學性和物理性危害作出的評價,對食品的安全性作出的評估。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是制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重要依據,對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內容具有重要影響。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結果是指依據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規定,國務院農業行政部門設立由有關方面專家組成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對供食用源于農業的初級產品質量安全的潛在危害進行風險分析和評估的結果。食用農產品的特點是未經加工或者經初級加工的,可直接供食用,因此,制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時,對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結果要予以充分考慮,防止、避免食用農產品因農藥、獸藥、肥料污染和有害因素對人體造成危害。二是,參照相關的國際標準和國際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國際標準和國際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對制定我國的食品國家標準具有重要的參照意義,但也要考慮我國現實情況,不可盲目照搬。三是,廣泛聽取食品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的意見。

第二十四條 沒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可以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標準。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組織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標準,應當參照執行本法有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制定的規定,并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備案。

【釋義】本條是關于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的規定。

(一)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的情形

本條第一款規定了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的情形,即沒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可以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標準。

食品安全標準,是組織食品生產、檢驗食品質量、進行食品安全管理的基本技術依據,對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本法規定,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對需要在全國范圍內統

一、強制執行的食品安全技術要求,制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在全國范圍內統一適用。

第31頁 共124頁 據統計,截至2007年,我國已經制定公布了958項有關食品衛生與食品質量的強制性國家標準,多數食品有了國家標準可依。食品安全法通過后,這些標準將由衛生部整合為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但由于食品種類繁多,且更新很快,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制定和公布卻有著嚴格的程序性規范,未能覆蓋全部食品。同時,還有一些食品生產、食用范圍往往局限在較小的區域范圍內,暫無必要制定國家標準的食品,如地方傳統食品。因此,可能會出現一些食品沒有相應的國家安全標準的現象。

沒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兩種:一是需要制定相應的國家標準,但由于技術要求或者制定程序等原因,尚未制定國家標準。依據本法的規定,制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應當依據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并充分考慮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結果,參照相關的國際標準和國際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廣泛聽取食品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的意見,并且經由醫學、農業、食品、營養等方面的專家,以及國務院有關部門的代表組成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審查通過,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公布。因此,制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需要通過各種實驗進行相應的風險評估,收集國內外的有關信息,再經過嚴格的審查、公布程序,這一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因為有些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一時制定不出來。在相應的國家標準制定前,可以通過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標準來填補該食品的標準空白。二是對一些地方特色食品,由于其生產、流通、食用限制在一定區域范圍內,尚不需要制定國家標準。對于這些尚無必要制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又需要在一定區域范圍內統一食品安全要求的,可以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在該區域內統一公布、適用。

在立法過程中,對于是否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存在兩種不同意見。一種意見認為,應對地方特色食品、地方傳統食品予以保護扶持,由當地有關部門對這類食品組織制定地方標準;另一種意見認為,在食品安全的國家標準之外,又規定地方標準,可能會使一些地方政府借地方標準搞地方保護主義,不利于食品業的發展,并且隨著市場逐步成熟,交通、物流發達,商品流通性加強,多數食品都是在全國范圍內流通的,因此應當制定執行國家統一的食品安全標準。立法機關充分聽取各方意見,經多次研究論證,認為法律的制定應當考慮目前的實際情況,而且依據標準化法的有關規定,在相應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制定實施后,該項食品安全地方標準自行廢止,不會造成國家標準和地方標準的混亂,因此規定,沒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可以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標準。

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的條件,除應當按照制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要求外,還應當具有充分的必要性、可行性,該食品在當地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群眾生活緊密相關,并且有著明確的技術內容、必要的保障措施,并經與相關部門、相關行業等多方研究協調,形成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的一致意見,避免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二)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的具體要求

第二款規定了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的主體和程序。為了規范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的制定,為生產經營沒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食品提供適當的標準,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又要防止濫用地方標準進行地方保護,本法對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的主體和程序作出了明確的規定。

1、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的主體

本法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組織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具有兩層含義:一是,只有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即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衛生行政部門,才可以組織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標準。本法依據標準化法的規定,將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的權限,嚴格限定在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的衛生行政部門,自治州、設區的市、縣、自治縣、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鄉、民族鄉政府的衛生行政部門沒有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的權力。二是,明確規定由省級政府的衛生行政部門,而不是其他行政部門,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標準。這一規定將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的制定權賦予了省級衛生行政部門,符合本法

第32頁 共124頁 對衛生行政部門職責的規定,也與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制定相一致。

2、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的程序

(1)參照執行本法有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制定的規定。 本款所指的“參照執行本法有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制定的規定”主要是指本法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三條的規定,即“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制定、公布,國務院標準化行政部門提供國家標準標號。”“食品中農藥殘留、獸藥殘留的限量規定及其檢驗方法與規程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國務院農業行政部門制定。”“屠宰畜、禽的檢驗規程,由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制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應當經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審查通過。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由醫學、農業、食品、營養等方面的專家以及國務院有關部門的代表組成。”“制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應當依據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并充分考慮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結果,參照相關的國際標準和國際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并廣泛聽取食品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的意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組織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標準,應當參照執行上述規定,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制定、公布,省級標準化行政部門提供地方標準標號。食品中農藥殘留、獸藥殘留的限量規定及其檢驗方法與規程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省級農業行政部門制定。屠宰畜、禽的檢驗規程,由省級有關主管部門會同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制定。食品地方國家標準應當經由醫學、農業、食品、營養等方面的專家,以及省級有關部門的代表組成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審查通過。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標準,應當依據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并充分考慮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結果,參照其他地區、國家以及國際上的相關情況,并廣泛聽取食品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的意見。

總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組織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標準,應當經過充分調查研究,廣泛收集資料,進行綜合分析、試驗論證,標準的內容應當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充分考慮標準的科學性、合理性、規范性和可操作性,不得以地方標準為名,設定地方保護、實行壟斷,阻礙市場流通和其他妨害公平競爭等內容。

(2)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備案。

本條中“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備案”是指,負責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的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在規定的時間內,按規定的要求,向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備案;受理備案的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有權對與相關法律、行政法規、國家標準相抵觸的地方標準提出修改建議,責令備案的省級衛生行政部門限期改進或停止執行。

第二十五條 企業生產的食品沒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或者地方標準的,應當制定企業標準,作為組織生產的依據。國家鼓勵食品生產企業制定嚴于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或者地方標準的企業標準。企業標準應當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備案,在本企業內部適用。

【釋義】本條是關于食品安全企業標準的規定。

食品安全企業標準,是生產食品的企業自己制定的,作為企業組織生產的依據,在企業內部適用的食品安全標準,屬于企業標準的范疇。企業標準是對企業范圍內需要協調、統一的技術要求、管理要求和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標準,是企業組織生產經營活動的依據。制定企業標準有利于企業強化內部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本條的規定,既是保障食品安全的要求,也體現了對食品企業生產經營自主權的尊重。

(一)食品安全企業標準的分類

根據有無相應的國家標準或者地方標準,食品安全企業標準可以分為以下兩種:一是,企業生產的食品沒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或者地方標準的,應當制定企業標準。這一規定屬于強制性規范。強制性規范是指,規定人們必須作出或禁止作出一定行為的法律規范。強制性規范具有強制適用效力,法律關系主體一方或者雙方不得隨意改變或者違反,不得以合同約

第33頁 共124頁 定加以排除或變更,不得以其意志排除適用,否則就要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強制性規范又可分為命令性規范和禁止性規范。命令性規范,是指規定法律關系主體必須為一定行為的義務的規范。禁止性規范,是指規定法律關系主體必須不為一定行為的義務的規范。顯然,“企業生產的食品沒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或者地方標準的,應當制定企業標準”,屬于命令性規范,即企業生產的食品沒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或者地方標準的,企業必須制定食品安全企業標準,并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備案后,才能依據該項企業標準組織生產,否則,企業不得生產沒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或者地方標準的食品。二是,已有食品國家標準或者地方標準的,企業可以制定嚴于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或者地方標準的企業標準。國家對此采取鼓勵而非強制的態度。已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或者地方標準的,企業制定的企業標準要嚴于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或者地方標準。企業采用的食品安全標準,對其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及市場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國家標準或者地方標準由于要照顧到全國或者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平均水平,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本標準。為了增強市場競爭力,企業可以制定嚴于國家標準或地方標準的企業食品安全標準,提高食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水平。國家采取一定的措施,對企業的這種行為給予一定的鼓勵和支持。

(二)食品安全企業標準的適用范圍 沒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或者地方標準的,企業標準是該企業組織生產的依據,在企業內部適用。企業在進行食品生產時,應當嚴格遵循食品安全企業標準的規定,按照該標準組織生產、進行檢驗,保障其生產食品的安全。經檢驗符合標準的,由企業質量檢驗部門簽發合格證書。企業還應當在其食品包裝上注明所執行標準的代號、編號、名稱。

企業生產的食品沒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或地方標準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在對其進行監督檢查時,應當以該企業依法備案的企業標準作為依據。該企業交貨、買方驗貨也應當以該企業標準作為依據。如果企業生產的食品不符合其制定的該食品企業標準的規定,買方可以以此為依據要求該企業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三)食品企業安全標準的制定

企業制定食品安全企業標準應當遵循以下原則:貫徹國家和地方有關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有國家標準或者地方標準的,不得低于國家標準或者地方標準;保證安全、衛生,充分考慮使用要求,保護消費者利益,保護環境;有利于企業技術進步,保證和提高產品質量,改善經營管理和增加社會經濟效益;積極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有利于合理利用國家資源、能源,推廣科學技術成果,有利于產品的通用互換,符合使用要求,技術先進,經濟合理;有利于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和對外貿易;本企業內的企業標準之間應協調一致等。

企業制定食品安全企業標準的一般程序是:編制計劃、調查研究,起草標準草案、征求意見,對標準草案進行必要的驗證、審查、批準、編號、發布。企業標準的編寫和印刷,參照國家標準的有關規定執行。

(四)食品安全企業標準的備案制度 食品安全企業標準,無論是沒有相應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或者地方標準,還是嚴于國家標準或者地方標準的,都應當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備案。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收到企業食品安全標準的備案材料后即予登記。如果發現備案的企業食品安全標準,違反有關法律、法規,或者低于國家強制性標準或地方標準時,衛生行政部門應當責令申報備案的企業限期改正、停止執行。備案后的食品安全企業標準,是企業組織生產的依據,也是合同交貨和仲裁、監督部門進行監督檢驗的依據。在制定、修訂相應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或者地方標準時,衛生行政部門還可以適當參考、借鑒企業標準。企業在各種檢測報告、技術文件、說明書、食品標簽等材料上或進行宣傳,引用備案的企業產品標準時,應當根據有關規定同時標明企業標準編號和備案登記號。

需要注意的是,標準化法規定企業標準應當報當地政府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備案,而本

第34頁 共124頁 法規定的是向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備案。根據特別法優于一般法的原則,食品安全企業標準經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備案后,無須再報當地政府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二十六條 食品安全標準應當供公眾免費查閱。 【釋義】本條是關于免費查閱食品安全標準的規定。

2008年初,關于“饅頭標準”的報道登上了各媒體的主要版面。據媒體報道2008年1月1日起開始實行的所謂“饅頭國家標準”規定“饅頭必須是圓形或橢圓形”。消息一經報道,公眾一片嘩然,對國家制定該項標準的必要性、合理性普遍提出質疑。據騰訊網一則有31780人參與投票的調查,21151人(占66.55%)認為這樣的饅頭標準是“笑話,不知道制定者怎么想的”。后經國家質監總局澄清,饅頭標準并沒有對饅頭的形狀作出過這樣的規定,媒體報道嚴重失實。這樣一個看似笑話、荒謬的標準,卻被很多人輕信、傳播,雖然與媒體炒作有關,但同時也反映出食品標準制定、公布過程中信息不公開的問題,有關部門應當對食品安全標準的公開給予足夠的重視,并采取必要的保障措施。

食品安全標準與食品安全法律法規一樣,是食品生產經營者依法從事生產經營,規范自身行為的重要依據,是有關部門進行食品安全管理和執法的基礎,對維護公眾身體健康、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公開食品安全標準,供公眾免費查閱,是普及食品安全知識的一項重要內容,可以提高廣大消費者的安全意識和防范能力,加強對食品安全的監督。公眾只有了解了食品安全標準的內容,提高了食品安全標準意識,才能知道什么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避免因不了解食品安全標準,誤食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導致食品安全事故,并將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向有關部門進行投訴、舉報,加強對食品安全的監督。

公開食品安全標準,也是建設服務型政府、提高政府部門服務意識的需要,是政府信息公開的要求。2008年5月1日開始實施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規定,行政機關應當及時、準確地公開政府信息。公開食品安全標準,對提高行政機關工作的透明度,促進依法行政,充分發揮對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和經濟社會活動的服務作用,維護政府權威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有關部門應當把食品安全標準的公開、宣傳作為依法行政的主要內容和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重要舉措,加以貫徹落實。

(一)食品安全標準公開的范圍

本條規定的應當公開以供公眾免費查閱的食品安全標準,包括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地方標準,以及經備案的企業標準。本法第十九條明確規定,食品安全標準是強制執行的標準,與推薦性標準不同,強制性標準由國家法律保障其執行效力,食品的生產經營必須符合食品安全標準,而公開則是保障食品安全標準強制執行效果的必要前提。

(二)食品安全標準公開的主體

依據本法第二十一條、第二十四條、第二十五條的有關規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制定、公布,地方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組織制定、公布,企業標準也要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備案,因此,雖然本條沒有對公開食品安全標準的主體作出明確規定,但衛生行政部門在制定、備案食品安全標準后,應當及時進行公開,采取多種措施,為公眾免費查閱提供便利條件。

(三)食品安全標準公開的具體要求

依據本法以及《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要求,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把食品安全標準的公開、宣傳作為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的主要內容和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重要舉措,采取各項措施,提高標準發布與實施透明度和普及程度。

首先,本法實施后,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對現行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食品衛生標準、食品質量標準和有關食品的行業標準中強制執行的標準予以整合,統一為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及時公布。

第35頁 共124頁 其次,新標準頒布后,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做好食品安全標準宣傳培訓工作,保證食品安全標準的正確貫徹執行。同時,為方便食品安全標準使用者查詢,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采取有效措施將此情況通報到下級衛生行政部門、有關專業機構及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重要食品安全標準公布前,衛生行政部門還應當公開征求社會意見,提高公眾對食品安全標準的參與,更好地促進食品安全標準的公開。

再次,在公開的形式上,有關部門可以根據需要設立公共查閱室、資料索取點、信息公告欄、電子信息屏等場所、設施,公開有關信息;通過公報、網站、新聞發布會以及報刊、廣播、電視等便于公眾知曉的方式,實現食品安全標準的及時傳遞,為公眾免費查閱提供便利條件;及時向國家檔案館、公共圖書館提供有關信息,解決相關標準信息資源分散、信息不暢的問題等。有關部門在公開方式的選擇上,應當注意充分利用現代技術優勢,充分發揮網絡平臺的作用,對現行有效的食品安全標準文本、食品安全標準信息在衛生行政部門的網站上公開發布,并對今后更新、廢止的食品安全標準信息也要及時在網站發布,供社會各界免費閱讀、下載。

為便于公眾查詢,有關部門還應當根據有關規定編制、公布食品安全標準信息公開指南和目錄,并及時更新。食品安全標準信息公開指南,應當包括食品安全標準的分類、編排體系、獲取方式,有關公開工作機構的名稱、辦公地址、辦公時間、聯系方式等內容。食品安全標準目錄,應當包括食品安全標準的索引、名稱、內容概述、生成日期等內容。

為保障公眾查閱食品安全標準的有關信息,本條對免費查閱進行了明確規定。提供食品安全標準,供公眾免費查閱,是政府部門應盡的職責,也是食品安全標準信息能夠為公眾廣泛知曉的要求。衛生行政部門違反本條規定,向公眾收取查閱食品安全標準信息費用的,應當依照《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有關規定進行處罰。

第四章 食品生產經營

第二十七條 食品生產經營應當符合食品安全標準,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具有與生產經營的食品品種、數量相適應的食品原料處理和食品加工、包裝、貯存等場所,保持該場所環境整潔,并與有毒、有害場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規定的距離;

(二)具有與生產經營的食品品種、數量相適應的生產經營設備或者設施,有相應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風、防腐、防塵、防蠅、防鼠、防蟲、洗滌以及處理廢水、存放垃圾和廢棄物的設備或者設施;

(三)有食品安全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保證食品安全的規章制度;

(四)具有合理的設備布局和工藝流程,防止待加工食品與直接入口食品、原料與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觸有毒物、不潔物;

(五)餐具、飲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應當洗凈、消毒,炊具、用具用后應當洗凈,保持清潔;

(六)貯存、運輸和裝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設備應當安全、無害,保持清潔,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證食品安全所需的溫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將食品與有毒、有害物品一同運輸;

(七)直接入口的食品應當有小包裝或者使用無毒、清潔的包裝材料、餐具;

(八)食品生產經營人員應當保持個人衛生,生產經營食品時,應當將手洗凈,穿戴清潔的工作衣、帽;銷售無包裝的直接入口食品時,應當使用無毒、清潔的售貨工具;

(九)用水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十)使用的洗滌劑、消毒劑應當對人體安全、無害;

(十一)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要求。

【釋義】本條是關于食品生產經營中的衛生要求。 關于食品生產經營中的要求,首先是要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按照食品安全標準進行生產

第36頁 共124頁 經營是本法對食品生產經營最基本、最核心的要求,除此之外,還必須做到以下要求,這些要求曾在食品衛生法中作了明確規定,本法在這里加以重申。

1.食品生產經營的環境衛生要求。“與生產經營的食品品種、數量相適應”一般應注意以下方面:庫房面積應與生產經營的食品品種、數量相適應;廠房與生產產量相適應;人員操作面積、空間和設備等與生產相適應的廠房設計,要能達到防止食品污染及滿足其他條件(如減少勞動強度、車輛通行)的目的,保證食品安全。

2.食品生產經營中應當具備的衛生設施。各種食品從原料、加工、生產、貯存、運輸到銷售的各個環節,如果都有這些衛生設施,就可以形成一個有機鏈條,有效地防止和減少食品污染和腐敗變質。

3.食品生產經營應當有食品專業安全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保證食品安全的規章制度。與食品衛生法相比,該項是新增加的規定。企業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企業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在相當程度上決定了食品是否安全。食品專業安全技術人員具有食品生產經營的專業知識,可以從專業的角度對食品進行檢測、監督;管理人員通過科學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各種食品安全風險。員工通過學習保證食品安全的各項規章制度,可以強化責任心,使操作符合規章要求,切實保證食品安全。

4.設備布局和工藝流程的衛生要求。這是為了防止食品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受到污染。合理的設備布局和工藝流程應當做到系列化、自動化、管道化,避免前道工序的原料、半成品污染后道工序的成品,防止食品與成品、生食品與熟食品的交叉感染。每道工序的容器、工具和用具必須固定,須有各自相應的標志,防止交叉使用。使用的清洗劑、消毒劑以及殺蟲劑、滅鼠劑等必須遠離食品,存放于專柜,并由專人管理。

5.餐具等的消毒要求。必須保證使用者所使用的餐具、飲具都是經過消毒的,以達到消滅病原體,降低細菌數量,防止使用者互相傳染,保證消費者身體健康。食具消毒方法可采用物理或化學方法。物理方法一般是指煮沸或蒸汽消毒法,這種方法無藥物殘留;化學方法一般使用消毒劑或洗滌劑,應采用經過衛生鑒定的、對人體無害的消毒劑或洗滌劑。

6.食品貯存、運輸和裝卸中的衛生要求。食品的貯存、運輸、裝卸中容易造成食品污染。一旦食品在此過程中因與毒物毗鄰等原因造成污染,將威脅人民的生命安全,損失巨大。食品的運輸、裝卸衛生要求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運輸、裝卸食品的容器、工具、設備等必須是無毒無害材料做成,使用中必須按規定洗刷或消毒。二是食品裝運的環境條件必須符合衛生要求,如散裝食品裝卸過程中是否毗鄰有毒有害物質,不得將有毒有害物質與食品、食品與非食品、易于吸收氣味的食品與有特殊氣味的食品混同裝運等。

7.食品的包裝衛生要求。食品小包裝可以防止食用前的污染,方便消費者食用。包裝必須使用無毒、清潔的包裝材料,如食品包裝用紙等。

8.食品生產經營人員的衛生要求。食品生產經營人員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是防止食品污染“病從口入”的重要手段。個人衛生是指食品生產經營人員的衣著外觀整潔,指甲常剪,頭發常理,勤洗澡等。操作前必須洗手,穿戴清潔的工作衣、帽;不在生產經營場所吸煙;銷售無包裝的直接入口食品時,應當使用無毒、清潔的售貨工具。每道工序的人員相對固定,不得隨意流動,未進行消毒和更換工作服的人員,不得進入工作崗位。

9.食品用水的衛生要求。生產經營食品離不開水,而水也是造成食品污染和傳播疾病的媒介之一。所以食品生產經營用水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應經常對用水進行監測,確保用水符合衛生標準。尤其是一些欠發達地區用水處于不衛生狀態,因此必須加強對生產經營用水的衛生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保證用水衛生,保證食品安全。

10.洗滌劑和消毒劑的衛生要求。食品生產經營場所的一些用具、工具、容器必須采用洗滌劑和消毒劑進行清潔和消毒,以避免因工具、用具的不清潔或有毒而污染了食品。如果

第37頁 共124頁 洗滌劑或消毒劑本身即含有毒素、病菌等,就會使污染更加嚴重,而且還因曾洗過或消毒過而忽視了進一步予以必要的清洗和消毒,失去補救的機會。

食品生產經營種類各異、較為復雜,上述十項要求在實踐中可能難以全面涵蓋所有食品生產經營中的衛生要求,因此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要求,食品生產經營者同樣應當遵循。

第二十八條 禁止生產經營下列食品:

(一)用非食品原料生產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和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為原料生產的食品;

(二)致病性微生物、農藥殘留、獸藥殘留、重金屬、污染物質以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含量超過食品安全標準限量的食品;

(三)營養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專供嬰幼兒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輔食品;

(四)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霉變生蟲、污穢不潔、混有異物、摻假摻雜或者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

(五)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獸、水產動物肉類及其制品;

(六)未經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檢疫或者檢疫不合格的肉類,或者未經檢驗或者檢驗不合格的肉類制品;

(七)被包裝材料、容器、運輸工具等污染的食品;

(八)超過保質期的食品;

(九)無標簽的預包裝食品;

(十)國家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產經營的食品;

(十一)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或者要求的食品。 【釋義】本條是對禁止生產經營的食品的規定。

食品對人類造成的危害主要是食品本身含有毒素和食品受到污染。食品污染是指原材料從生長到成熟的過程中,包括從加工、貯藏、運輸、銷售、烹調直到食用前的各個環節,由于各種條件和因素的作用,可能使某些有害物質進入動植物體內或直接進入食品,使食品的營養價值、衛生質量下降,甚至對人體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1.禁止生產經營用非食品原料生產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和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為原料生產的食品。用工業酒精兌制的假酒、添加三聚氰胺的嬰兒奶粉、部分利欲熏心的食品生產者利用回收食品為原料生產的食品等,這些食品不符合食品標準,食用后會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嚴重的甚至會導致死亡。

2.禁止生產經營致病性微生物、農藥殘留、獸藥殘留、重金屬、污染物質以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含量超過食品安全標準限量的食品。一般而言,要做到食品中致病性微生物、農藥殘留、獸藥殘留等物質含量為零,成本過于高昂,缺乏可操作性,另外人體對這些物質有一定的耐受性。但是這些物質如果過量,就將損害人體健康。具體衡量的標準就是食品安全標準。這些物質超過食品安全標準限量的,就禁止生產經營。

3.營養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專供嬰幼兒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輔食品。嬰幼兒時期是人類生長發育的基礎階段,專供嬰幼兒的食品應適應嬰幼兒生長發育的特點。嬰幼兒本身體質比較虛弱,免疫力較差,非常容易受病毒或細菌感染,而且由于受到體質限制等原因,他們不容易吸收食物的各種營養成分。所以,專供嬰幼兒的食品應根據年齡及生長發育的特點,為他們制定專項標準。其他特定人群一般是指患有特殊疾病的人,如糖尿病人,或者身體有某種傾向的人,如易疲勞人群等,根據這些人體質的不同特點,應制定不同的食品標準。如果食品營養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嬰幼兒和其他特定人群就不能從食品中攝取足夠的養分,針對自身體質食用適合自己的食品。

4.禁止生產經營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霉變生蟲、污穢不潔、混有異物、摻假摻雜或者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食品的“腐敗變質”指食品經過微生物作用使食品中某些成分發生

第38頁 共124頁 變化,感官性狀發生改變而喪失可食性的現象。這些食品一般含有沙門氏菌、痢疾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致病性病菌,易導致食物中毒。“油脂酸敗”指油脂和含油脂的食品,在儲存過程中經微生物、酶等作用,而發生變色、氣味改變等變化。“霉變”是指霉菌污染繁殖,有時表面可見霉絲和霉變現象,這種霉菌毒素在高溫高壓條件下,也不易被破壞,使食品有較強的毒性。如前幾年被新聞媒體廣泛報道的陳化糧事件,就是因為陳化糧中的黃曲菌霉超標。黃曲菌霉產生的黃曲霉毒素是目前發現的最強化學致癌物,尤其可以導致肝癌。因此,按照國家的規定,陳化糧絕對不允許直接作為口糧進行銷售。

5.禁止生產經營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獸、水產動物肉類及其制品。這是因為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的禽、畜、獸、水產動物肉類體表及體內往往含有致病性微生物或寄生蟲,人們在食用這類肉類及其制品后會導致食物中毒,發生病患甚至死亡。

6.禁止生產經營未經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檢疫或者檢疫不合格的肉類或肉類制品。為了使群眾吃上放心肉及肉制品,有必要對肉類及肉類制品進行檢疫,檢疫合格的,允許進入市場銷售;檢驗不合格的,說明某些指標不符合食品標準,應當堅決制止其流入市場。如針對生豬屠宰,《生豬屠宰管理條例》規定,生豬定點屠宰廠(場)屠宰的生豬,應當依法經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檢疫合格,并附有檢疫證明。經肉品品質檢驗合格的生豬產品,生豬定點屠宰廠(場)應當加蓋肉品品質檢驗合格驗訖印章或者附具肉品品質檢驗合格標志。

7.禁止經營被包裝材料、容器、運輸工具等污染的食品。包裝材料一般指包裝、盛放食品用的紙、竹、木、金屬、搪瓷、天然纖維、玻璃等制品。生產后的產品要求使用符合要求的包裝材料、容器包裝,使用符合要求的運輸工具運輸。包裝污穢、嚴重破損或者運輸工具不潔,容易導致食品污染。

8.禁止經營超過保質期的食品。食品通常只在一定時間內保持相應的營養水平和衛生標準,超過這一期限,就極容易發生變質,食用后往往導致程度不同的中毒或其他疾病。所以本條第八項規定禁止經營超過保質期限的食品。食品生產企業應當對必須標明保質期限的食品認真標出保質期。保質期應從食品加工結束當日算起,并在生產廠內包裝工序結束時加蓋保質期限印記,不允許從發貨之日和銷售單位收貨之日起計算。

9.禁止銷售無標簽的預包裝食品。預包裝食品,是指預先定量包裝或者制作在包裝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食品標簽,是指在食品包裝容器上或附于食品包裝容器上的一切附簽、吊牌、文字、圖形、符號說明物。標簽的基本功能為說明食品名稱、配料表、凈含量及固形物含量、廠名、批號、生產日期等。食品標簽是對食品質量特性、安全特性、食用說明的描述。之所以要在預包裝食品上標明食品標簽,一是廣大消費者的需要。廣大消費者可以借助食品標簽來選購食品,通過觀察標簽的整個內容,了解食品名稱,了解其內容物是什么食品,是由什么原料和輔料制成的,以及生產廠家和質量情況等。二是生產者和經銷者的需要。他們通過標簽來擴大宣傳,讓廣大消費者了解企業和產品;同時,不同生產企業以自己特有的標簽標志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以防其他假冒自己食品標簽的食品。三是出口和國際食品行業技術交流的需要。因此,法律規定,禁止銷售無標簽的預包裝食品。

10.禁止生產經營國家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產經營的食品。該項延續了食品衛生法的規定。對于國家明令禁止生產經營的食品,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生產經營。

對于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或者要求的食品,禁止生產經營。

第二十九條 國家對食品生產經營實行許可制度。從事食品生產、食品流通、餐飲服務,應當依法取得食品生產許可、食品流通許可、餐飲服務許可。

取得食品生產許可的食品生產者在其生產場所銷售其生產的食品,不需要取得食品流通的許可;取得餐飲服務許可的餐飲服務提供者在其餐飲服務場所出售其制作加工的食品,不需要取得食品生產和流通的許可;農民個人銷售其自產的食用農產品,不需要取得食品流通的許可。

第39頁 共124頁 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應當符合本法規定的與其生產經營規模、條件相適應的食品安全要求,保證所生產經營的食品衛生、無毒、無害,有關部門應當對其加強監督管理,具體管理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依照本法制定。

【釋義】本條是國家對食品生產經營實行許可制度的規定。

(一)國家對食品生產經營實行許可制度 對從事食品生產、食品流通、餐飲服務的,應當依法取得食品生產許可、食品流通許可、餐飲服務許可。行政許可,是指行政機關根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經依法審查,準予其從事特定活動的行為。行政許可法規定,對于直接涉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宏觀調控、生態環境保護以及直接關系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等特定活動,需要按照法定條件予以批準的事項,可以設定行政許可。人是社會的要素和細胞,國家實施行政管理的根本目的,應當是為了人的發展和福祉。民以食為天,國家要以民為本,維護人的人身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

一般而言,行政許可有三個特征:第一,行政許可是依申請的行政行為。行政機關針對行政相對人的申請,依法采取相應的行政行為。行政機關不因行政相對人準備從事某項活動而主動頒發許可證或者執照。第二,行政許可是一種經依法審查的行為。行政許可并不是一經申請即可取得,而是要經過行政機關的依法審查,審查的結果,可能是給予許可或不給予許可。第三,行政許可是一種準予當事人從事某種活動的行為,是授益行政行為。另外,行政許可還具有區別與其他行政行為的一些特點:第一,它是外部行政行為。行政許可法律關系的主體是對外行使行政管理職權的行政機關和受行政管理權限約束的相對人,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第二,行政許可是一種要式行政行為。行政許可除要遵循一定的法定程序外,還應以正規的文書、格式、日期、印章等形式予以批準。第三,行政許可的功能在于抑制公益上的危險或影響社會秩序的因素,是一種事前控制手段,不同于行政處罰、行政強制等事中或事后采取的手段。

與全民征求意見的食品安全法(草案)相比,本條的規定作了較大幅度的調整。第一,原草案中規定“生產在本鄉(鎮)行政區域內銷售的食品,不需要獲得食品生產的許可”。原草案的考慮主要是通過鄉間熟人社會的口碑、信譽等來監督食品生產者,使其不敢造假。但是考慮到我國進入市場經濟后,食品流通日益發達,食品流通已經沒有省界。甲地生產的食品,通過物流,很容易達到千里之外的乙地。因此草案的規定有可能在實踐中帶來一些問題。經過認真研究,立法機關將其修改為“農民個人銷售其自產的食用農產品,不需要取得食品流通的許可”,使該規定含義更加明確,更有可操作性。第二,草案中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的規定。在草案審議過程中,有的常委會組成人員提出,據統計,我國有50萬家企業在生產食品,實際上還不止這些,很多小作坊根本不在統計范圍之內,但目前只有十萬余家有生產許可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的規定實際是做不到的。立法機關經過慎重研究,刪除了該規定。第三,本法規定的食品生產許可、食品流通許可、餐飲服務許可與食品衛生法中規定的食品衛生許可證應當如何銜接?在具體操作中應當如何發放?在食品安全法(草案)全民征求意見過程中,有的群眾意見提出,依據食品衛生法的規定,從事食品生產經營的單位和個人,只需向衛生行政部門申請食品衛生許可證,并取得營業執照后,即可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如果依據草案的規定,食品衛生許可證將被食品生產許可證、食品流通許可證和餐飲服務許可證取代,由三個部門頒發。食品安全法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原來食品衛生法的一些做法。有的意見提出“既然把發放食品流通許可證的權力給了工商部門,工商部門同時又發營業執照,一個部門發兩個許可,是否必要,是否給食品經營者增加負擔”,有關部門應在本法實施后采取措施妥善解決證照同時頒發和合并發證的問題。第四,關于精簡審批。在食

第40頁 共124頁 品安全法征求意見過程中,有的意見提出,按照中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精神,精簡審批是政府改革重點方向。審批并不能完全代替監管。通過設立審批以求達到監管預期效果,寄監管于審批,監管依賴審批,多年來被證明成效不大,不能出臺一部法律就多一些審批,建議對食品生產、食品流通、餐飲服務三個環節的審批予以精簡,如生產環節實行食品生產許可證與食品衛生許可證兩證合一。對此,立法機關認為有必要精簡行政審批,在本法實施前的準備階段,有關食品安全監管部門應當著力解決重復許可的問題,對現有的許可進行梳理、改造、合并等,以便在本法正式施行時能夠順利過渡。

(二)幾種情況下的行政許可

本條本著精簡行政許可的精神,對一些情況作了特殊規定。(1)取得食品生產許可的食品生產者在其生產場所銷售其生產的食品,不需要取得食品流通的許可。雖然從嚴格意義上講,這種情況也屬于銷售,是食品經營的范疇,但這種情況又具有自己的特點,如生產者固定、銷售條件具備,因此法律規定在這種情況下不需要再取得食品流通的許可。(2)取得餐飲服務許可的餐飲服務提供者在其餐飲服務場所出售其制作加工的食品,不需要取得食品生產和流通的許可。如有的餐飲服務者在餐廳里生產手工水餃等供消費者購買,從防止行政許可過多、減輕餐飲服務者負擔的角度,法律規定在這種情況下不需要取得食品生產和流通的許可。(3)農民個人銷售其自產的食用農產品,不需要取得食品流通的許可。在一家一戶分散經營占多數的農村,農民個人銷售其自產的食用農產品很常見。這種現象地域分布廣、季節性強,如果都要求辦理食品流通的許可,難度很大??紤]到農民的實際需要,法律規定對這種情況,不需要取得食品流通的許可。

(三)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的管理

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是食品安全事故的多發地,食品監管相對薄弱,既不能都實施許可,又不能放任不管。另外,小作坊的問題具有地域性。實踐中,一些地方人大常委會已經專門就此制定了地方性法規加以規范。因此,本法一方面規定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應當符合本法規定的與其生產經營規模、條件相適應的食品生產安全要求,保證所生產經營的食品衛生、無毒、無害,有關部門應當對其加強監督管理。另一方面,授權地方人大常委會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制定對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的管理辦法。

第三十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鼓勵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改進生產條件;鼓勵食品攤販進入集中交易市場、店鋪等固定場所經營。

【釋義】本條是對鼓勵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食品攤販改進生產條件、經營條件的規定。

(一)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

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一般是指固定從業人員較少,有固定生產場所,生產條件簡單,從事傳統、低風險食品生產加工(不含現做現賣)的沒有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的生產單位或個人。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在方便當地群眾購買食品、生產地方風味特色食品或傳統食品、擴大就業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由于一些小作坊生產條件簡陋、生產隱蔽、食品安全監管難度大等原因而成為食品安全事故的多發區,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歷來是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難點之一。

根據國家質檢總局的統計,截至2007年7月,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西藏自治區除外,下同)共調查企業448,153家,其中10人以下企業352,815家,占調查企業總數的78.7%;證照不全的有223,297家,占調查企業總數的49.8%;無證無照的164,149家,占調查企業總數的36.6%。主要產品是豆制品、大米、小麥粉、白酒、食用植物油等。近年來,經過整治,已有19,424家小作坊停產或轉產,8814家小作坊被強制停產,19,317家小作坊聯合、兼并,206,739家小作坊簽訂了食品質量安全承諾書;通過幫扶指導5385家整改后達到準入要求,已經獲得或申請食品生產許可證;對5631家限期整改仍達

第41頁 共124頁 不到要求的小作坊予以取締;對地處偏遠的農村地區,達不到市場準入要求且生產的食品與當地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經過各級質檢部門與地方政府共同研究,按照強化監管、限制銷售區域等措施,初步確定了允許有條件存在的小企業小作坊36,699家;查處的無證生產和存在其他違法違規行為的小作坊26,726家。

由于生產條件所限,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無法申請食品生產許可證。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對小作坊就應放任自流。放任往往容易引發更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損害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對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有必要加強管理、嚴格要求,強化日常監督,采取一系列切實有效的監管制度。一是實施生產報告制度。對季節性生產的、生產設備有較大改變的、其他原因停產的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重新開始生產時,要求其必須向當地監管部門報告,監管部門應在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重新生產的初期實施嚴密監管,并適當進行強制檢驗。二是嚴格實施添加物質備案。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應將食品生產加工中除主要原料外的所有添加物質,到本地縣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備案。備案內容應該包括添加物質的種類、來源、使用情況等;使用的添加物質發生變化時,應及時更新備案情況。三是加強日常巡查??h級以上各級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食品監管部門要對本地區內的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嚴格實施日常巡查。重點巡查是否持續滿足基本質量安全衛生條件、食品原料使用情況、添加物質使用情況等,詳細記錄日常巡查的情況。在監管過程中,發現問題應當及時有效地予以處理。一是嚴格實施限期整改。對不能滿足基本質量安全衛生條件的、在強制檢驗和日常巡查中發現問題的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有關部門必須要求其限期整改,并對限期整改的情況進行檢查。二是責令停產。食品監管部門應對明確提出限期整改后達不到整改要求的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實施責令停產,同時報告當地政府。三是依法查處。對于制售假冒偽劣食品、使用非食用原料和濫用添加劑造成安全隱患的違法行為必須實施嚴厲打擊,并由地方政府組織有關部門依法予以取締。四是對小作坊監管情況定期公示。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要對轄區內小作坊日常檢查、限期整改、責令停產等情況進行公示,接受社會監督。

(二)鼓勵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改進生產經營 本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對小作坊嚴格監管的同時,還要鼓勵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改進生產條件,不斷擴大規模,適時進行產業升級,改變小、散、亂狀態,發展成為食品生產企業,提升食品產業等級,確保食品安全??h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對食品生產加工比較集中、質量安全問題比較突出的區域開展專項整治,逐步對轄區內的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從業者進行免費從業培訓,從根本上提高小作坊質量保障能力,促進其規范發展。

食品攤販對于方便群眾就近購買食品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在保持城市美觀整潔與食品攤販的就近服務之間發生了矛盾,一些地方亂擺攤的現象在街道上隨處可見,阻塞城市交通,影響城市美觀,成為城管的打擊對象。但食品攤販現象又涉及一部分基層群眾基本生活與社區居民生活便利的問題,因此,本條規定鼓勵食品攤販進入集中交易市場、店鋪等固定場所經營。食品攤販進入集中交易市場、店鋪等固定場所經營,具有以下優點:第一,集中交易市場、店鋪的經營環境、衛生狀況優于街道上流動經營。街道上灰塵、汽車尾氣等容易造成食品污染,在固定場所經營可以保證食品衛生。第二,食品攤販經營的食品出現問題后,有利于消費者及時準確地找到食品攤販,聯系退貨索賠等事宜。消費者購買在街道上流動售貨的食品攤販的食品,出現問題后往往很難找到攤販。第三,由于經營場所固定,有利于促使食品攤販提高食品安全的自覺性和責任心,改善經營條件,注重食品衛生。第四,在固定場所經營,有利于工商部門等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對其加強監管。

第三十一條 縣級以上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的規定,審核申請人提交的本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至第四項規定要求的相關資料,必要時對申請人的生產經營場所進行現場核查;對符合規定條件的,決定準予許可;對不符合規定條件的,決定不予許可并書面說明理由。

第42頁 共124頁 【釋義】本條是對行政機關對申請予以審查的規定。

行政機關受理行政相對人的申請后,行政程序進入審查階段。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行政機關對申請材料的審查,包括形式審查和實質審查。所謂形式審查,是指行政機關僅對申請材料的形式要件是否具備進行的審查,即審查其申請材料是否齊全,是否符合法定形式。對于申請材料的真實性、合法性不作審查。所謂實質審查,是指行政機關不僅要對申請材料的要件是否具備進行審查,還要對申請材料的實質內容是否符合條件進行審查。對于申請的實質審查,有的可以采取書面審查的方式,即通過申請材料的陳述了解有關情況,進行審查,但有的實質審查還需要進行實地核查,才能確認真實情況。本條規定,縣級以上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依照行政許可法的規定,審核申請人提交的第二十七條第一項至第四項要求的相關資料。這些資料應當表明申請者具備從事食品生產經營的條件,具體包括具有與擬生產經營的食品品種、數量相適應的食品原料處理和食品加工、包裝、儲存等場所,保持該場所環境整潔,并與有毒、有害場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規定的距離;具有與擬生產經營的食品品種、數量相適應的生產經營設備或者設施,有相應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風、防腐、防塵、防蠅、防鼠、防蟲、洗滌以及處理廢水、存放垃圾和廢棄物的設備或者設施;有食品專業安全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保證食品安全的規章制度;具有合理的設備布局和工藝流程,防止待加工食品與直接入口食品、原料與成本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觸有毒物、不潔物。

本條除規定對有關資料進行審核外,還規定了必要時對申請人的生產經營場所進行現場核查。根據行政許可法的規定,需要對申請材料的實質內容進行核實的,行政機關應當指派兩名以上工作人員進行核查。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在進行實地核查時,應當向當事人或其他有關人員出示執法身份證件,以表明自己正在代表國家執行公務,否則當事人可以拒絕接受核查。

經審查,縣級以上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認為行政相對人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條件的,應當準予行政許可。行政機關作出準予行政許可的決定,需要頒發行政許可證件的,應當向申請人頒發加蓋本行政機關印章的行政許可證件。行政許可證件一經行政許可機關發放即具有法律效力。行政許可證件的法律效力取決于行政許可行為的法律效力,與行政許可行為的法律效力狀態及其表現一致,具有公定力、既定力、確定力、證明力和拘束力。此外,行政機關作出的準予行政許可決定,應當予以公開,公眾有權查閱。

縣級以上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對不符合規定條件的,決定不予書面許可并書面說明理由。說明理由制度是一項重要的行政程序制度,具有以下重要功能:一是說服功能。行政機關基于民主的要求,應將行政決定的理由明白、易懂、令人信服地向行政相對人說明,可以增強公眾對政府的信任感,避免對立。二是自律功能。對于行政許可機關而言,通過說明理由,可促使其事先充分考慮行政許可決定的事實根據和法律依據,在理由充分、推理嚴密的情況下形成自己的判斷,慎重地作出決定,避免職業性的草率,防止行政專斷,促進行政機關的自我監督,從而保證行政決定的正確性。三是保護功能。行政機關作出行政決定,特別是對行政相對人作出不利處理后,要考慮到行政相對人可能會對行政決定不服。行政相對人只有通過行政機關了解其作出該決定的理由,才能認真考慮請求行政救濟的可能性,確定是否提起和如何提起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從而增強對行政相對人權益的保護。四是證明功能。對于行政復議的受理機關或者人民法院來說,通過行政決定的理由,可以了解行政機關作出該決定的動機和依據,便于對其進行審查。五是引導作用。在行政許可決定中說明理由,還可以使行政機關在以后處理同類案件時有據可循,促成平等保護。公眾也可以通過了解行政機關對特定事務在事實上和法律上的意見或態度,提高其預測的可能性,對公眾的行為具有一定的引導作用。

說明理由的內容應包括事實方面的、法律方面的以及自由裁量是否符合法定目的。說明

第43頁 共124頁 理由應當以明文方式作出,敘述時應當簡潔、清楚。

第三十二條 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應當建立健全本單位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強對職工食品安全知識的培訓,配備專職或者兼職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做好對所生產經營食品的檢驗工作,依法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

【釋義】本條是對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自身管理的規定。

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衛生狀況是保證食品衛生,防止食品污染和食物中毒最重要的部分,必須明確責任,嚴格管理。因此,本條規定,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應當建立本單位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強對職工食品安全知識的培訓,配備專職或者兼職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做好對所生產經營食品的檢驗工作。加強對所生產經營食品的安全管理,嚴格食品衛生質量的自我控制,提高食品生產合格率,保證食品衛生,保障人民健康,是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法律義務。

具體而言,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加強食品安全自身管理主要有以下形式:首先,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要建立本單位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完善的各項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是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保證其生產經營的食品達到相應食品安全要求的基本前提。不同類型的食品生產經營單位應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如食品經營企業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一般應包括經營食品索證索票制度、臺賬管理制度、庫房管理制度、食品銷售與展示衛生制度、從業人員健康檢查制度、從業人員食品安全知識培訓制度、食品用具清洗消毒制度和衛生檢查制度等。通過建立相關規章制度,把法律有關規定變成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具體規章制度,并要求每個食品從業人員認真遵守,通過制度加強對食品生產經營過程中的管理。其次,通過各種形式,對職工進行食品安全知識的教育培訓,使職工樹立“食品安全無小事”的意識,不斷增強食品安全意識的自覺性和責任心。宣傳普及食品安全法,使食品從業人員樹立起食品衛生的法制觀念,增強守法的自覺性;定期培訓,提高食品從業人員的食品安全知識水平,增強保證食品安全的自覺性。再次,良好的食品安全管理組織與機構是全面落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礎。每個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都要配備專職或者兼職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員,所有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員,都應經過食品安全法規和食品衛生知識的學習和培訓。最后,建立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食品檢驗機構,做好對所生產經營食品的檢驗工作。

第三十三條 國家鼓勵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符合良好生產規范要求,實施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體系,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對通過良好生產規范、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體系認證的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認證機構應當依法實施跟蹤調查;對不再符合認證要求的企業,應當依法撤銷認證,及時向有關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通報,并向社會公布。認證機構實施跟蹤調查不收取任何費用。

【釋義】本條是關于鼓勵食品經營企業采用現代管理方式,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的規定。

(一)關于良好生產規范

良好生產規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英文縮寫GMP),是一種特別注重在生產過程中實施對產品質量與衛生安全的自主性管理制度。它是一套適用于制藥、食品等行業的強制性標準,要求企業從原料、人員、設施設備、生產過程、包裝運輸、質量控制等方面按國家有關法規達到衛生質量要求,形成一套可操作的作業規范,幫助企業改善企業衛生環境,及時發現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加以改善。GMP要求食品生產企業應具備良好的生產設備、合理的生產過程、完善的質量管理和嚴格的檢測系統,確保最終產品的質量(包括食品安全衛生)符合法律、法規要求。

良好生產規范以前較多應用于制藥工業,現在許多國家將其用于食品工業,制定出相應的GMP法規。美國最早將GMP用于工業生產,1969年FDA發布了食品制造、加工、包

第44頁 共124頁 裝和保存的良好生產規范,簡稱GMP或FGMP基本法,并陸續發布各類食品的GMP。目前,美國已立法強制實施食品GMP。GMP自上世紀70年代初在美國提出以來,已在全球范圍內的不少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得到認可并采納。1969年,世界衛生組織向全世界推薦GMP。1972年,歐洲共同體14個成員國公布了GMP總則。日本、英國、新加坡和很多工業先進國家引進食品GMP。日本厚生省于1975年開始制定各類食品衛生規范。我國已頒布藥品生產GMP標準,并實行企業GMP認證,使藥品的生產及管理水平有了較大程度的提高。在食品領域,我國GMP也開始逐漸推行。我國食品企業質量管理規范的制定開始于上世紀80年代中期,重點對廠房、設備、設施和企業自身衛生管理等方面提出衛生要求,以促進我國食品衛生狀況的改善,預防和控制各種有害因素對食品的污染。1998年,衛生部頒布了《保健食品良好生產規范》(GB17405-1998)和《膨化食品良好生產規范》(GB17404-1998),這是我國首批頒布的食品GMP強制性標準。同以往的“衛生規范”相比,最突出的特點是增加了品質管理的內容,對企業人員素質及資格也提出了具體要求,對工廠硬件和生產過程管理及自身衛生管理的要求更加具體、全面、嚴格。

在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中推廣良好生產規范,具有重要意義:一是為食品生產提供一套必須遵循的組合標準;二是為衛生行政部門、食品衛生監督員提供監督檢查的依據;三是使食品生產經營人員認識食品生產的特殊性,激發對食品質量高度負責的精神,消除生產上的不良習慣;四是使食品生產企業對原料、輔料、包裝材料的要求更為嚴格;五是有助于食品生產企業采用新技術、新設備,從而保證食品質量。推行食品良好生產規范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食品的品質與衛生安全、保障消費者與生產者的權益、強化食品生產者的自主管理體制、促進食品工業的健全發展。

(二)關于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體系 我國的國家標準《食品工業基本術語》(GB/T15091-1994)對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體系的定義是:生產(加工)安全食品的一種控制手段;對原料、關鍵生產工序及影響產品安全的人為因素進行分析,確定加工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建立、完善監控程序和監控標準,采取規范的糾正措施。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體系(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簡稱HACCP)是指對食品加工、運輸以及銷售整個過程中的各種危害進行分析和控制,從而保證食品達到安全水平。它是一個以預防食品安全為基礎的食品生產、質量控制的保證體系,是一個系統的、連續性的食品安全預防和控制方法。該體系的核心是用來保護食品從田間到餐桌的整個過程中免受可能發生的生物、化學、物理因素的危害,盡可能把發生食品危險的可能性消滅在生產、運輸過程中,而不是像傳統的質量監督那樣單純依靠事后檢驗以保證食品的可靠性。這種步步為營的全過程的控制防御系統,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產生食品安全危害的風險。

該體系是當代用來保障食品安全的管理方法,它更新了傳統的食品衛生監督觀念,使食品安全的控制方法更科學、更經濟、更有效、更可靠。HACCP管理體系與重點放在監督檢查和對產品進行檢測的傳統管理方法最大區別是:一是使食品生產對最終產品的檢驗轉化為控制生產環節中的潛在危害,將預防和控制的重點前移,即由檢驗是否有不合格產品轉化為預防不合格產品;二是節約檢測成本,在危害發生之前即控制預防,不必在最終產品上花費大量的人、財、物。

(三)認證機構的跟蹤調查 所謂“認證”,是指由認證機構證明產品、服務、管理體系符合相關技術規范、相關技術規范的強制性要求或者標準的合格評定活動。企業通過了良好生產規范、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體系的認證,并不意味著萬事大吉。認證機構的認證,只是對某一時點企業符合該管理體系要求的認證。時過境遷,企業有可能出現一些不符合認證要求的事項,因此認證機構有必要對企業進行跟蹤調查。認證認可條例第二十七條規定:“認證機構應當對其認證的產

第45頁 共124頁 品、服務、管理體系實施有效的跟蹤調查,認證的產品、服務、管理體系不能持續符合認證要求的,認證機構應當暫停其使用直至撤銷認證證書,并予公布。”本法的該條除規定了認證機構應當依法實施跟蹤調查外,對不再符合認證要求的企業,還應依法撤銷認證,并及時向有關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通報。對于認證機構的通報,有關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進行調查核實,發現食品生產企業存在有關問題的,應及時采取措施予以處理。

在食品安全法制定過程中,一些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反映行政監管收費過多,造成企業負擔過重,以致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食品行業的健康發展。一些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除了因為食品生產經營者受利益驅使外,企業負擔過重,不得不采用不良行為來維持利潤率,也是一個重要原因。為了減輕食品生產經營者負擔,為廣大食品生產經營者創造良好的生產經營環境,本條規定,認證機構實施跟蹤調查不收取任何費用。

第三十四條 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建立并執行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制度?;加辛〖?、傷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傳染病的人員,以及患有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者滲出性皮膚病等有礙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員,不得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食品生產經營人員每年應當進行健康檢查,取得健康證明后方可參加工作。 【釋義】本條是關于食品生產經營人員健康管理制度的規定。 食品從業人員的健康如何,直接關系到廣大消費者的健康。如果這些人患有傳染病或者是帶菌者,就容易通過被污染的食品造成傳染病傳播和流行,對消費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威脅。因此,食品從業人員除應做好個人衛生外,食品生產經營者還要加強食品從業人員的管理,這是貫徹預防為主的重要措施。

(一)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建立并執行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制度

為了預防傳染病的傳播和由于食品污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及食物中毒的發生,保證消費者的身體健康,食品生產經營者建立并執行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制度是必要的。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制度一般包括每年進行健康檢查,取得健康證明后方能上崗。食品生產經營者為員工建立健康檔案,管理人員負責組織本單位員工的健康檢查,員工患病及時申報等。

為了防止通過食品從業人員造成傳染病的發生,本條延續了食品衛生法的規定,對患有某些特定疾病的人,禁止其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這些疾病包括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傳染病以及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者滲出性皮膚病等有礙食品安全疾病。痢疾,是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臨床以發熱、腹痛、大便膿血為主要癥狀,在環境衛生狀況差,衛生習慣不良的情況下易于流行。傷寒造成的癥狀有腹痛、嚴重腹瀉、頭痛等,腸道出血或穿孔是其最嚴重的并發癥,其傳染途徑為糞口途徑,傳染力很強。結核病是一種慢性感染性疾患,發病初期多伴有全身性中毒癥狀,如微熱、盜汗、食欲不振、消瘦等。食品從業人員的健康情況如何,只有通過健康檢查才能得出結論。例如,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等都是生命力、致病力很強的致病菌。痢疾桿菌在患者接觸過的物品上可存活10天,污染食品后,經過12至24小時可繁殖5萬倍,而患有痢疾的食品從業人員,尤其是沒有臨床癥狀,不易為人們發現的帶菌者,都可以通過糞便大量排出致病菌,人們食用被患有傳染病,尤其是那些健康帶菌的食品從業人員污染了的食品后,就有可能染上疾病。因此,患有某些特定疾病的人,禁止其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食品安全法草案中規定患有甲型病毒性肝炎的人員,不得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與食品衛生法的規定相比,在“病毒性肝炎”前增加了“甲型”二字。換句話說,乙肝患者可以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在草案征求意見時,對這項規定的爭議較大。有的意見認為,該規定有利于進一步消除乙肝歧視,促使人們正確認識乙肝傳播途徑,是社會的一大進步;有的意見認為,乙肝也是有較強傳染性的傳染病,如果允許乙肝患者從事直接接觸入口食品的工作,有可能造成乙肝病毒攜帶者的急劇增加,也會威脅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

第46頁 共124頁 立法機關經過慎重研究,取消了這一規定,延續了食品衛生法的規定。應當說明,本條最后一句規定“不得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也就是說,乙肝患者等可以在食品生產經營行業中從事非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如商場、超市的上貨員、收銀員、倉庫管理員、保安、技工、文秘等,只要不接觸直接入口食品,乙肝患者等是完全可以從事有關工作的。用人單位不得歧視從事這些工作的乙肝患者。

(二)食品生產經營人員應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食品生產經營中的從業人員直接從事食品生產經營,從業人員健康與否直接決定了所生產的食品是否安全。因此,需要對食品生產經營人員的身體狀況進行健康檢查。食品生產經營人員,生活在復雜的自然環境中,身體狀況在不斷變化,有可能感染患有某些不適宜從事食品生產經營的疾病,因此在通過健康體檢后不能一勞永逸,應當每年進行健康檢查,及時了解自己的身體健康情況。發現有法律禁止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疾病的,應當及時向所在企業、單位申報。食品生產經營者發現患有有礙食品衛生疾病的從業者,應當及時采取調整工作崗位、治療等措施。健康證明是食品生產經營者經過衛生監督部門的健康體檢后取得的書面證明文件。食品生產經營者必須取得健康證明后才能上崗。健康證明過期的,應當立即停止食品生產經營活動,待重新進行健康體檢后,才能繼續上崗。

食品從業人員應當注意個人衛生。食品生產經營人員的衣著應外觀整潔,做到指甲常剪、頭發常理、經常洗澡等,經常保持個人衛生。食品生產經營人員在進行操作接觸食品前或便后以及接觸污物以后必須將手洗凈,方可從事操作或接觸食物。出售直接入口食品時,除將手洗凈外,還必須使用工具售貨。

第三十五條 食用農產品生產者應當依照食品安全標準和國家有關規定使用農藥、肥料、生長調節劑、獸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等農業投入品。食用農產品的生產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應當建立食用農產品生產記錄制度。

縣級以上農業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對農業投入品使用的管理和指導,建立健全農業投入品的安全使用制度。

【釋義】本條是關于農業投入品管理的規定。 食品生產離不開作為原料的食用農產品。食用農產品是否符合安全標準,直接決定了食品生產企業生產出的食品是否安全。如果在食用農產品這一環節上出了問題,即使生產工藝再先進、監管手段再完備,食品也不會安全。為了打造從農田到餐桌全程監管,防止在源頭出現問題,有必要對食用農產品加強監管。

(一)食用農產品生產記錄制度

農業投入品是農業生產必不可少的特殊產品,在農業生產中起著重要的基礎和保障作用,特別是農藥、獸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肥料等農業投入品的質量安全水平,直接關系到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要求食用農產品應當無毒無害,不能對人體造成任何危害,即保證必須不致使人患病或者潛在危害人體健康。隨著農產品產量大幅度增加,農藥、化肥、獸藥等農業投入品的大量使用造成農產品中農藥殘留、獸藥殘留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超標,導致傷殘、中毒死亡事件時有發生,致使農產品質量安全已越來越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和熱點問題。當前,造成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主要因素有幾種:一是植物性農產品的農藥、重金屬、化肥污染問題。例如,高毒、劇毒農藥殘留在農產品上經人畜食用后引起食物中毒及造成鉛、鎘等重金屬中毒;又如化肥中所含的亞硝酸鹽就是一種致癌物質,對人體危害非常大。二是動植物性農產品的抗生素、激素殘留問題??股貧埩艨稍斐扇梭w腸道正常菌群失調;性激素的不當使用對少年兒童的生長發育極為不利;“瘦肉精”能導致人的心率加快,代謝紊亂等。因此,食用農產品生產者應當依照食品安全標準和國家有關規定使用農藥、肥料、生長調節劑、獸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等農業投入品。任何食用農產品的生產者,既包括食用農產品的生產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也包括具有一定

第47頁 共124頁 規模的種植養殖大戶,還包括一家一戶種植養殖的農民個人,都應當依照食品安全法的規定使用農業投入品。

根據本條規定,食用農產品的生產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應當建立食用農產品生產記錄制度。建立農產品生產記錄,記載使用農業投入品的名稱、來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和動物疫病、植物病蟲草害的發生和防治情況以及收獲、屠宰或者捕撈的日期等情況,是實現農產品質量可溯源的依據,是規范農業生產管理過程,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的有效措施。生產記錄應本著必須、簡明、有效的原則,記錄上述內容,生產者應是生產記錄的記錄人,并對生產記錄的真實性、完整性承擔責任。建立食用農產品生產記錄制度的主體是食用農產品的生產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在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同類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或者同類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本條要求食用農產品的生產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立食用農產品生產記錄制度。同時,根據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有關規定,國家鼓勵其他農產品生產者也主動創造條件建立農產品生產記錄。

(二)加強農業投入品使用的管理和指導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農業投入品使用的管理和指導。不合理地使用化肥、農藥、食品添加劑等一些不安全的農業投入品和不安全的生產方式,是引起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主要原因。要保證生產過程符合安全生產原則,正確使用化肥、農藥等農業投入品,就應當重視對農業投入品的管理和指導。對農業投入品的管理和指導要適應農產品食品安全生產的需求,對農產品生產者使用農業投入品開展相關標準、技術和知識的管理和指導。普及宣傳各項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生產技術要求和操作規程,加強對農業投入品是否安全合理使用進行管理和指導。此外,還需要建立健全農業投入品的安全使用制度??h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加強對農業投入品使用的管理和指導的一個重要手段是建立健全農產品安全使用制度,包括肥料、農藥、獸藥、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等農業投入品的安全使用技術要求和操作規程。

第三十六條 食品生產者采購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應當查驗供貨者的許可證和產品合格證明文件;對無法提供合格證明文件的食品原料,應當依照食品安全標準進行檢驗;不得采購或者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

食品生產企業應當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進貨查驗記錄制度,如實記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的名稱、規格、數量、供貨者名稱及聯系方式、進貨日期等內容。

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進貨查驗記錄應當真實,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釋義】本條是關于食品生產企業進貨查驗記錄的規定。 食品生產者生產食品,一般需要從上游市場購買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這些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的品質、安全狀況如何,直接決定了生產的食品是否安全。如果食品原料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就難以生產出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因此,本條規定,食品生產者采購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時,應當查驗供貨者的許可證和產品合格證明文件。由于我國農業生產大多還處于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狀況,有的食品原料可能無法提供合格證明文件,對此法律要求食品生產者應當依照食品安全標準進行檢驗。而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由于工業化生產程度較高,一般不存在不能提供合格證明文件的情況,因此,對于不能提供合格證明文件的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產品,食品生產者不應采購。

食品生產者在采購過程中,有時會通過抵賬等商業行為,而不是通過市場采購獲得一些

第48頁 共124頁 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等。不論是以哪種方式獲得的,只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都不能在生產過程中使用,這是絕對禁止的行為。本條規定,食品生產者不得采購或者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違反這一規定的,按照本法第八十六條的規定,由有關主管部門依據各自職責分工,沒收違法所得、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和用于違法生產的工具、設備、原料等物品;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并處二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貨值金額一萬元以上的,并處貨值金額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產停業,直至吊銷許可證。如果造成人身、財產或者其他損害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食品生產企業應當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進貨查驗記錄制度,記錄相關信息,有利于食品可追溯,確保監管鏈條不斷。食品生產者采購時,應當到證照齊全的食品生產經營單位或市場采購,索取銷售者或市場管理者出具的購物憑證并留存備查。采購前應按以下要求對產品進行查驗:(1)產品一般衛生狀況、產品合格證明和產品標識是否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2)從食品生產企業或批發市場批量采購食品時,應查驗食品是否有按照產品生產批次由符合法定條件的檢驗機構出具的檢驗合格報告或者由供貨商簽字的檢驗報告復印件。不能提供檢驗報告或者檢驗報告復印件的產品,不得采購。(3)采購生豬肉應查驗是否為定點屠宰企業屠宰的產品并查驗檢疫合格證明;采購其他肉類也應查驗檢疫合格證明。不得采購沒有檢疫合格證明的肉類。從固定供貨商或供貨基地采購食品的,應索取并留存供貨基地或供貨商的資質證明,供貨商或供貨基地應簽訂采購供貨合同并保證食品衛生質量。

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進貨查驗記錄是實施食品可追溯的重要依據,是實現企業是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重要保證,必須真實有效。進貨查驗記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以備查詢。

第三十七條 食品生產企業應當建立食品出廠檢驗記錄制度,查驗出廠食品的檢驗合格證和安全狀況,并如實記錄食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日期、生產批號、檢驗合格證號、購貨者名稱及聯系方式、銷售日期等內容。

食品出廠檢驗記錄應當真實,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釋義】本條是關于食品出廠檢驗記錄的規定。 出廠檢驗是食品生產中的最后一道工序,是食品生產者能夠控制的最后一道關卡。食品生產者如果不能嚴格把關,就有可能使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流入市場。出廠后出現問題,食品生產企業即使召回食品,也會對其聲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查驗出廠食品,更是對消費者的身體健康負責。企業作為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有責任、有義務對自己生產的食品進行檢驗,確保出廠食品合格、安全。

食品生產者必須如實記錄食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日期、生產批號、檢驗合格證號、購貨者名稱及聯系方式、銷售日期等內容,這是食品生產者的法律義務。通過查驗并如實記錄:第一,可以及時發現沒有食品檢驗合格證的不合格食品,或發現雖有檢驗合格證,但安全狀況有顯著問題的食品,防止將不合格食品作為合格食品上市銷售,損害公眾身體健康;第二,出廠查驗并記錄是食品召回制度的基礎和前提,當發現食品出現問題時,通過查找食品出廠檢驗記錄,可以迅速找到是哪些購貨者購買了該批食品,實施食品召回;第三,食品生產者日后如果與購貨者因為食品安全、質量等發生法律糾紛,食品出廠檢驗記錄是重要證據。

食品出廠檢驗記錄應當真實。食品生產者不得憑空捏造、涂改食品出廠檢驗記錄。為了日后查詢方便,出現問題及時追溯,法律規定食品出廠檢驗記錄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按照本法第八十七條規定,食品生產經營者未建立并遵守查驗記錄制度、出廠檢驗記錄制度的,由有關主管部門依據各自職責分工,責令立即改正,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處二千元

第49頁 共124頁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中華食文化之八大菜系下一篇:組合式腳手架施工方案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