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講話

2023-06-14

第一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講話

中央經濟會議講話

一、提高宏觀調控水平,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要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勢頭。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把握好政策實施的力度、節奏、重點。要突出財政政策實施重點,加大對民生領域和社會事業支持保障力度,增加對“三農”、科技、教育、衛生、文化、社會保障、保障性住房、節能環保等方面和中小企業、居民消費、欠發達地區支持力度,支持重點領域改革。要保持投資適度增長,重點用于完成在建項目,嚴格控制新上項目。要加強稅收征管和非稅收入管理,繼續從嚴控制一般性支出。貨幣政策要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強針對性和靈活性。要密切跟蹤國內外經濟形勢變化,把握好貨幣信貸增長速度,加大信貸政策對經濟社會薄弱環節、就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轉移等方面的支持,有效緩解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保證重點建設項目貸款需要,嚴格控制對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和產能過剩行業的貸款,著力提高信貸質量和效益。要積極擴大直接融資,引導和規范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二、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力度,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要以擴大內需特別是增加居民消費需求為重點,以穩步推進城鎮化為依托,優化產業結構,努力使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明顯進展。一是擴大居民消費需求,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要加大國民收入分配調整力度,增強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眾消費能力。要保持政策連續性,進一步做好家電、汽車摩托車下鄉工作,繼續實施家電和汽車以舊換新政策,增加農機購置補貼,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給,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購房需求,加大農村危房改造支持力度。要適應群眾生活多樣性、個性化的需要,引導消費結構升級。二是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提升城鎮發展質量和水平。要堅持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著力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發揮好城市對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壯大縣域經濟。當前,要把重點放在加強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上。要把解決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逐步在城鎮就業和落戶作為推進城鎮化的重要任務,放寬中小城市和城鎮戶籍限制,提高城市規劃水平,加強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管理,全方位提高城鎮化發展水平。三是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產業結構調整。要抓緊研究提出培育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總體思路,強化政策支持,加大財政投入,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要抓緊落實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落實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大力推進技術改造,加快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四是推進節能減排,抑制過剩產能。要強化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加強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建設,堅決管住產能過剩行業新上項目,開展低碳經濟試點,努力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加強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五是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引導產業有序轉移,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要繼續實施西部大開發、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中部地區崛起、東部地區率先發展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積極扶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加快發展,加大扶貧開發力度,提高自主發展能力,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讓各族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三、夯實“三農”發展基礎,擴大內需增長空間。要堅持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完善強農惠農政策,增加涉農補貼規模,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穩步擴大農村需求,鞏固和發展農業農村好形勢。要鞏固農產品保障供給能力、促進農民增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完善農業補貼和價格支持制度,保持主要農產品價格基本穩定,提高主要糧食品種最低收購價格水平。要搞好主要農產品市場調控,深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加強對農民創業的金融和財稅支持,培育農民收入新的增長點。要大力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加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實施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全面完成大中型水庫除險加固任務,加強水利特別是中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加快建設高標準農田,推進電網改造、飲水安全、農村道路等建設。要加強農村公共服務能力建設,改進教育培訓、醫療衛生、公共文化服務,強化鄉村正常運轉的財力保障,培育農村新型金融組織,解決好農村融資難問題。要推動農村改革創新,加快健全有利于農業農村發展的制度體系,完善農業經營體制,引導家庭經營向生產集約化方向發展,鼓勵農戶運用現代科技和物質裝備,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培育發展專業化、市場化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四、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增強經濟發展動力和活力。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堅定信心、銳意改革,統籌兼顧、綜合配套,加強調查研究和戰略規劃,不失時機地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一是進一步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建設服務型政府。要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深化資源價格和財稅體制改革,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扎實推進綜合配套改革試驗。二是進一步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對經濟服務功能。要加強金融監管機制建設,改善境外投資外匯管理和服務,繼續推進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三是進一步優化所有制結構,完善市場競爭機制。要推進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推進壟斷性行業體制改革。要增強非公有制經濟和小企業參與市場競爭、增加就業、發展經濟的活力和競爭力,放寬市場準入,保護民間投資合法權益。

五、推動出口穩定增長,促進國際收支平衡。要堅持開拓國際市場和擴大國內市場并舉,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拓展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健全開放型經濟體系。一是努力促進出口穩步回升,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要保持外需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深入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穩定傳統市場,開拓新興市場,提高出口產品檔次、附加值、競爭力,繼續嚴格控制“兩高一資”產品出口,努力增加進口,促進貿易平衡。二是做好利用外資工作,提高引資質量。要發揮利用外資在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堅持以我為主、擇優選擇,積極穩妥推進服務業開放,促進“引資”與“引智”相結合,引導外資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和增加投資。三是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拓展經濟發展空間。要加強同周邊國家的協力共建和優勢互補,積極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對外投資,加快完善境外投資促進體系。

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維護社會穩定。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們發展經濟的最終目的,也是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和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大舉措。明年要把改善民生、發展社會事業作為擴大內需、調整經濟結構的重點,堅定不移加以推進。要堅持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努力擴大就業。引導和促進勞動密集型企業、中小企業、民營經濟、各種服務業加快發展,積極鼓勵和支持勞動者自主創業和自謀職業,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城鄉基層、中西部地區、中小企業就業和自主創業;加強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鼓勵就地就近就業和返鄉創業。各級政府要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和公共就業服務,加強對就業困難人員和零就業家庭的就業援助,鼓勵有實力的大企業創造更多智力密集型就業機會。要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加大對低收入群眾的幫扶救助力度,提高城鄉低保標準,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部分優撫對象待遇水平,抓緊制訂實施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接續辦法,深入扎實地做好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各項工作。加快落實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加強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設,支持棚戶區改造。要優先發展教育,改善教育辦學條件。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機制,促進城鄉、區域教育均衡發展,提高教育質量,解決好困難家庭子女上學問題。要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把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作為擴大內需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推進廣播影視、新聞出版等領域重大文化建設項目和產品創新,精心組織和辦好上海世博會和廣州亞運會。

第二篇: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發表講話

回良玉

20xx年12月28日,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在中共中央召開的農村工作會議上發表題為《加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推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講話,以下為講話全文:

加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推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20xx年12月28日) 回良玉

這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的主要任務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總結20xx年農業和農村工作,深入分析當前形勢,安排部署20xx年工作,著重研究加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促進糧食穩定增產和農民持續增收的政策措施。黨中央、國務院對這次會議高度重視,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和國務院常務會對會議文件進行了專門研究,對會議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我們要認真貫徹中央的指示精神,開好這次會議。下面,我講幾點意見。

一、正確分析農業和農村形勢,努力保持農村發展的良好勢頭

20xx年,是我國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一年,也是農業和農村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的一年。中央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加強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任務,出臺了一系列更明確、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支持糧食生產,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在宏觀調控中得到加強,農村出現了多年少有的好形勢,展現出許多喜人景象。突出表現在六個方面:一是糧食生產出現重要轉機。全國糧食總產量預計9389億斤,比上年增產775億斤,是建國以來糧食增產最多的一年。二是農民收入實現較快增長。預計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936元,比上年增加314元,實際增長6.8,是1997年以來增幅最高的一年。三是農村改革邁出重大步伐。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推進,糧食購銷市場化程度進一步提高。農村稅費改革進入取消農業特產稅、減免農業稅和配套改革的新階段,農業稅收制度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革。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范圍擴大。四是農村社會事業取得重要進展。國家財政開始越來越多地向農村傾斜,農民享受公共服務的狀況有了積極變化。農村教育、衛生、文化等事業發展加快。五是扶貧開發取得顯著成效。貧困人口有較大減少,是近五年來數量減少最多、幅度下降最大的一年。六是干群關系出現可喜變化。中央采取的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順民意,得民心,深受廣大農民的擁護。農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干群關系明顯改善。

糧食生產出現重要轉機,農民收入實現較快增長,是20xx年農村發展的顯著特點,也是宏觀調控的突出亮點。糧食產量的恢復性增長,有效地避免了因糧食供求矛盾可能引發的物價大幅度上漲;農民收入的較快增長,有效地擴大了國內市場需求;農業和農村的發展,有效地促進了整個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

農業和農村發展出現的好形勢,是全國上下齊心協力、各方面大力支持的結果,是政策好、人努力、糧價高、天幫忙等多種有利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從根本上說,是得益于黨中央、國務院堅持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發展,采取了一系列支農強農的政策措施。這些政策具體明確、操作性強,其力度之大、含金量之高、落實之快、受益面之廣,是多年來所沒有的。其中不少新出臺的重大政策措施,是從事農業和農村工作的同志多年期盼的,也是廣大農民群眾長期渴望的。一是首次對種糧農民實行普遍的直接補貼。中央決定從糧食風險基金中拿出100億元,直接補貼13個主產省(區)種糧農民。全國共安排直補資金116億元。擴大良種補貼的范圍和規模,安排專項資金對部分地區農民購置大型農機具給予補貼。二是首次明確提出在全國范圍取消農業稅的目標。中央確定在黑龍江、吉林兩省開展全部免征農業稅的試點,河北等11個糧食主產省(區)降低農業稅稅率3個百分點,其他地區降低1個百分點。同時,取消了除煙葉以外的農業特產稅。還有一些省(市)自主進行了免征農業稅試點。征收了21年的農業特產稅已經終結,千百年來農民種地繳納“皇糧國稅”的歷史正在改變。農民負擔大幅度減輕,因稅費負擔引發的惡性案件大幅度下降。三是首次在全國放開糧食購銷和價格。在前幾年主銷區放開的基礎上,20xx年全面放開了主產區的購銷和價格,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了糧食購銷市場化和經營主體多元化的格局。對短缺的重點糧食品種在主產區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四是首次制定并實施國家優質糧食產業工程規劃。選擇一部分有基礎、有潛力的糧食大縣和國有農場,集中力量建設一批國家優質專用糧食生產基地,發展糧食加工轉化。五是首次明確將部分土地出讓金用于農業土地開發。規定市、縣將不低于土地出讓平均純收益的15用于農業土地開發,增辟了農業資金來源。六是首次在全國范圍內清欠農民工工資和征地補償款。

第三篇:中央政法工作會議總書記講話要點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講話中強調,政法戰線要旗臶鮮明堅持黨的領導。

堅持黨的領導,就是要支持人民當家作主,實施好依法治國這個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既要堅持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不動搖,又要加強和改善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不斷提高黨領導政法工作能力和水平。

習近平指出,要正確處理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的關系。我們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都是人民根本意志的反映,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黨既領導人民制定憲法法律,也領導人民執行憲法法律,做到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帶頭守法。政法工作要自覺維護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的權威性,確保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得到統一正確實施。要正確處理堅持黨的領導和確保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的關系。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干部要支持政法系統各單位依照憲法法律獨立負責、協調一致開展工作。黨委政法委要明確職能定位,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領導政法工作,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發揮重要作用。

習近平強調,維護社會大局穩定是政法工作的基本任務。要處理好維穩和維權的關系,要把群眾合理合法的利益訴求解決好,完善對維護群眾切身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強化法律在化解矛盾中的權威地位,使群眾由衷感到權益受到了公平對待、利益得到了有效維護。要處理好活力和秩序的關系,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發動全社會一起來做好維護社會穩定工作。

習近平指出,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核心價值追求。從一定意義上說,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線,司法機關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政法戰線要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義之劍,以實際行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要重點解決好損害群眾權益的突出問題,決不允許對群眾的報警求助臵之不理,決不允許讓普通群眾打不起官司,決不允許濫用權力侵犯群眾合法權益,決不允許執法犯法造成冤假錯案。

習近平強調,保障人民安居樂業是政法工作的根本目標。政法機關和廣大干警要把人民群眾的事當作自己的事,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從讓人民群眾滿意的事情做起,從人民群眾不滿意的問題改起,為人民群眾安居樂業提供有力法律保障。要深入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堅決遏制嚴重刑事犯罪高發態勢,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習近平指出,政法機關要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光榮使命,必須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公生明,廉生威。”要堅守職業良知、執法為民,教育引導廣大干警自覺用職業道德約束自己,做到對群眾深惡痛絕的事零容忍、對群眾急需急盼的事零懈怠,樹立懲惡揚善、執法如山的浩然正氣。要信仰法治、堅守法治,做知法、懂法、守法、護法的執法者,站穩腳跟,挺直脊梁,只服從事實,只服從法律,鐵面無私,秉公執法。要靠制度來保障,在執法辦案各個環節都設臵隔離墻、通上高壓線,誰違反制度就要給予最嚴厲的處罰,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要堅持以公開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潔,增強主動公開、主動接受監督的意識,讓暗箱操作沒有空間,讓司法腐敗無法藏身。

習近平強調,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依法辦事,帶頭遵守法律,牢固確立法律紅線不能觸碰、法律底線不能逾越的觀念,不要去行使依法不該由自己行使的權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要建立健全違反法定程序干預司法的登記備案通報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

習近平強調,我們的政法隊伍主流是好的,是一支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能打硬仗、不怕犧牲的隊伍,是一支黨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賴的有堅強戰斗力的隊伍。各級黨委和政府要認真落實從優待警的政策措施,幫助干警解決實際困難。要按照政治過硬、業務過硬、責任過硬、紀律過硬、作風過硬的要求,努力建設一支信念堅定、執法為民、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政法隊伍。

習近平指出,堅定的理想信念是政法隊伍的政治靈魂。必須把理想信念教育擺在政法隊伍建設第一位,不斷打牢高舉旗臶、聽黨指揮、忠誠使命的思想基礎,堅持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永葆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政法隊伍要敢于擔當,面對歪風邪氣,必須敢于亮劍、堅決斗爭,絕不能聽之任之;面對急難險重任務,必須豁得出來、頂得上去,絕不能畏縮不前。要加強紀律教育,健全紀律執行機制,以鐵的紀律帶出一支鐵的政法隊伍。要提高干警本領,確保更好履行政法工作各項任務。要以最堅決的意志、最堅決的行動掃除政法領域的腐敗現象,堅決清除害群之馬。

習近平強調,司法體制改革是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要加強領導、協力推動、務求實效,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更好堅持黨的領導、更好發揮我國司法制度的特色、更好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第四篇:在農村工作會議上中央領導講話

回良玉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發表講話

年月日,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在中共中央召開的農村工作會議上發表題為《加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推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講話,以下為講話全文:

加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推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

講話

年月日

回良玉

這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的主要任務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總結年農業和農村工作,深入分析當前形勢,安排部署年工作,著重研究加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促進糧食穩定增產和農民持續增收的政策措施。黨中央、國務院對這次會議高度重視,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和國務院常務會對會議文件進行了專門研究,對會議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我們要認真貫徹中央的指示精神,開好這次會議。下面,我講幾點意見。

一、正確分析農業和農村形勢,努力保持農村發展的良好勢頭

年,是我國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一年,也是農業和農村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的一年。中央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加強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任務,出臺了一系列更明確、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支持糧食生產,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在宏觀調控中得到加強,農村出現了多年少有的好形勢,展現出許多喜人景象。突出表現在六個方面:一是糧食生產出現重要轉機。全國糧食總產量預計億斤,比上年增產億斤,是建國以來糧食增產最多的一年。二是農民收入實現較快增長。預計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元,比上年增加元,實際增長,是年以來增幅最高的一年。三是農村改革邁出重大步伐。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推進,糧食購銷市場化程度進一步提高。農村稅費改革進入取消農業特產稅、減免農業稅和配套改革的新階段,農業稅收制度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革。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范圍擴大。四是農村社會事業取得重要進展。國家財政開始越來越多地向農村傾斜,農民享受公共服務的狀況有了積極變化。農村教育、衛生、文化等事業發展加快。五是扶貧開發取得顯著成效。貧困人口有較大減少,是近五年來數量減少最多、幅度下降最大的一年。六是干群關系出現可喜變化。中央采取的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順民意,得民心,深受廣大農民的擁護。農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干群關系明顯改善。

糧食生產出現重要轉機,農民收入實現較快增長,是年農村發展的顯著特點,也是宏觀調控的突出亮點。糧食產量的恢復性增長,有效地避免了因糧食供求矛盾可能引發的物價大幅度上漲;農民收入的較快增長,有效地擴大了國內市場需求;農業和農村的發展,有效地促進了整個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

農業和農村發展出現的好形勢,是全國上下齊心協力、各方面大力支持的結果,是政策好、人努力、糧價高、天幫忙等多種有利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從根本上說,是得益于黨中央、國務院堅持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發展,采取了一系列支農強農的政策措施。這些政策具體明確、操作性強,其力度之大、含金量之高、落實之快、受益面之廣,是多年來所沒有的。其中不少新出臺的重大政策措施,是從事農業和農村工作的同志多年期盼的,也是廣大農民群眾長期渴望的。一是首次對種糧農民實行普遍的直接補貼。中央決定從糧食風險基金中拿出億元,直接補貼個主產省區種糧農民。全國共安排直補資金億元。擴大良種補貼的范圍和規模,安排專項資金對部分地區農民購置大型農機具給予補貼。二是首次明確提出在全國范圍取消農業稅的目標。中央確定在黑龍江、吉林兩省開展全部免征農業稅的試點,河北等個糧食主產省區降低農業稅稅率個百分點,其他地區降低個百分點。同時,取消了除煙葉以外的農業特產稅。還有一些省市自主進行了免征農業稅試點。征收了年的農業特產稅已經終結,千百年來農民種地繳納“皇糧國稅”的歷史正在改變。農民負擔大幅度減輕,因稅費負擔引發的惡性案件大幅度下降。三是首次在全國放開糧食購銷和價格。在前幾年主銷區放開的基礎上,年全面放開了主產區的購銷和價格,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了糧食購銷市場化和經營主體多元化的格局。對短缺的重點糧食品種在主產區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四是首次制定并實施國家優質糧食產業工程規劃。選擇一部分有基礎、有潛力的糧食大縣和國有農場,集中力量建設一批國家優質專用糧食生產基地,發展糧食加工轉化。五是首次明確將部分土地出讓金用于農業土地開發。規定市、縣將不低于土地出讓平均純收益的用于農業土地開發,增辟了農業資金來源。六是首次在全國范圍內清欠農民工工資和征地補償款。采取有效措施,督促企業限期發放拖欠的農民工工資,限期兌現被征地農民的

補償安置費,并著手建立確保如期兌付的制度。

與此同時,還加大了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保護力度,對開發區進行全面清理整頓,嚴格土地管理;加大了扶貧開發力度,堅持扶貧到村到戶,注重提高扶貧工作成效;加大了抗災救災力度,幫助災區群眾和困難群眾解決生產生活困難,完善突發災害應急反應機制;加大了動物疫病防治力度,加強防疫基

礎設施建設,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加大了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力度,改善農產品流通環境,部分省開通了農產品“綠色通道”;加大了農村社會事業投入力度,啟動西部地區農村教育“兩基”攻堅計劃,對部分貧困家庭學生免收課本費、雜費和補助寄宿學生生活費,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范圍,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

黨中央、國務院加強“三農”工作的重大舉措和各地區、各部門的豐富實踐,為今后農業和農村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啟示。認真總結經驗,對于深刻認識和正確把握新階段農村發展規律,進一步做好“三農”工作,具有長遠的指導意義。一是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擺到政府各項工作首位。這是黨對新階段“三農”問題認識的深化,是政府工作部署和安排的科學選擇,也是做好新階段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重要保證。我們要站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高度,站在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高度,進一步加深對“三農”工作極端重要性的認識,強化對“三農”工作的領導,提高解決“三農”問題的能力。二是堅持科學發展觀,在宏觀調控中切實加強農業。我國農業發展面臨著資源約束增強、消費需求增加的雙重壓力,面臨著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雙重挑戰。農業仍然是國民經濟的薄弱環節,加強農業始終是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宏觀調控必須繼續著力鞏固和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三是堅持統籌城鄉發展,制定新階段促進農業和農村發展的重大政策措施。統籌城鄉發展方略的提出和實施,要求對發展理念、發展戰略和發展格局實行重大轉變,也要求對體制機制、政策措施和工作布局進行重大調整。年出臺的“兩減免、三補貼”等政策,標志著我們在統籌城鄉發展方面邁出了重要步伐。今后要堅持把有利于縮小城鄉差距、增強農業、富裕農民、繁榮農村,作為制定經濟社會政策的重要原則。四是堅持以人為本,把維護農民權益作為農村工作的立足點。以人為本體現在“三農”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農民的物質利益和民主權利。這是做好農村工作之根,是解決農民問題之本,也是建設和諧社會之基。新階段解決好“三農”問題的核心和維護好農民權益的關鍵,是促進農民持續增收,讓農民長期得實惠。保護和調動億萬農民的積極性,是制定政策、做好農村工作的基本出發點。五是堅持市場取向的改革,努力消除制約農村發展的體制性機制性弊端。農業發展的動力、農民的積極性來源于改革,農民增收和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得益于改革。以市場為取向的糧食流通體制改革、以城鄉統籌為方向的農村稅費改革等邁出重大步伐,進一步增強了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活力。鞏固和發展農村的好形勢,必須不斷深化農村改革,推進體制機制創新。

在農業和農村發展呈現好勢頭的情況下,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全面、準確地分析和把握農村形勢。既要看到取得的顯著成績,更要看到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特別要充分認識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的艱巨性和長期性。一是雖然糧食實現恢復性增產,但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并沒有提高。目前,我國糧食生產的基礎還比較薄弱,這種狀況短期內難以根本扭轉。從長遠看,糧食需求增長的趨勢不會改變,耕地減少的趨勢不會改變,淡水資源嚴重匱乏的趨勢不會改變。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任務十分艱巨。二是雖然糧價有所上漲,但糧食比較效益低的狀況并沒有改變。前一段時間糧價上漲,是在連續幾年糧價低迷的情況下出現的合理回歸。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在相當程度上削減了糧價回升的增收效果。與經濟作物和其它產業相比,種糧效益仍然偏低。三是雖然農民收入增長加快,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并沒有扭轉。年農村居民收入增加額和實際增長速度,仍然低于城鎮居民。由于收入基數差距大,農民收入要增長個多百分點才能趕上城鎮居民收入增長個百分點。目前城鄉居民收入絕對額的差距還在擴大。四是雖然農業投入增加較多,但投入穩定增長的機制并沒有建立。農村資金短缺,農民貸款難,依然是制約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確保財政和信貸投入持續較快增加,突破農業和農村發展的資金瓶頸,迫切需要探索有效的途徑和辦法。五是雖然農業科技發揮了積極作用,但農業科技的支撐能力并沒有明顯增強。農業科研投入不足,創新能力不強,推廣體系薄弱,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比較低。加快實施科教興農、人才強農戰略,是我國農業發展的重大任務。六是雖然農村改革取得很大進展,但長期影響我國農業發展的體制性障礙并沒有消除?,F在制約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深層次矛盾還很多,各種要素在城鄉之間合理流動的市場體系還沒有完全建立,尤其是影響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體制性障礙依然存在。從根本上改變城鄉二元結構,還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總的來看,農業和農村發展仍然處于艱難的爬坡和攻堅階段。糧食增產難、農民增收難和城鄉差距拉大、地區差距擴大等問題,依然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對年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的難度,我們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從基數看,在糧食產量提高較多的基礎上,實現糧食再增產的困難增加。從歷史看,糧食大幅度增產后的第二年繼續大幅增產的幾率很小,農民大幅度增收后的第二年繼續高速增收的也不多。從條件看,耕地面積擴大的潛力有限,糧食播種面積增加的潛力有限,單產提高的潛力也有限。從領導看,在糧食豐產、農民增收以后,容易出現盲目樂觀、忽視農業的傾向。另外,氣候條件和市場糧價、農資價格走勢等還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因此,我們對當前農業的生產能力、農民的富裕程度、農村的發展水平,一定要有客觀的評價。只有把問題看得深一些,把困難估計得足一些,把對策想得周全一些,才能始終把握“三農”工作的主動權。在既有很多有利條件,又面臨不少困難的形勢下,我們一定要進一步堅定信心,振奮精神,加強“三農”的決心不能動搖,扶持“三農”的力度不能減弱,強化“三農”的工作不能松懈。要下更大的力氣,用更多的精力,更加扎實地做好工作,不斷探索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新途徑,不斷開創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新局面。

年,是“十五”計劃的最后一年,也是謀劃“十一五”規劃的關鍵一年。做好年的農業和農村工作,對于全面完成“十五”計劃任務,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必須珍惜和保持來之不易的農村好形勢,必須鞏固和發展宏觀調控的重要成果,必須穩定、完善和強化行之有效的支農政策。年農業和農村工作的總體要求是: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統籌城鄉發展的方略,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進一步加大農村改革力度,加大農村投入力度,加大“三農”工作領導力度,穩定、完善和強化各項支農政策,切實加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繼續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努力實現糧食穩定增產、農民持續增收,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二、深刻認識和理解“兩個趨向”的重要論斷,切實做好新階段“三農”工作

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上明確指出:“農業是安天下、穩民心的戰略產業,必須始終抓緊抓好??v觀一些工業化國家發展的歷程,在工業化初始階段,農業支持工業、為工業提供積累是帶有普遍性的趨向;但在工業化達到相當程度以后,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實現工業與農業、城市與農村協調發展,也是帶有普遍性的趨向。”這是一個立意高遠、內涵深刻的重要論斷,是我們黨在新形勢下對工農關系、城鄉關系在思想認識和政策取向上的進一步升華。對于我們科學認識和把握經濟社會發展規律,正確處理新階段的工農關系和城鄉關系,落實統籌城鄉發展方略,切實做好新階段“三農”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兩個趨向”的重要論斷,是對國際發展經驗的精辟概括。發達國家的實踐表明,在工業化初始階段,農業在國民經濟中占較大比重,勞動力大部分在農業中就業,農業客觀上承擔了為工業化提供積累的任務。當工業化達到相當程度后,工業自身積累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具備了反哺農業的能力,又適時調整發展政策,加大工業對農業、城市對農村的支持力度,促進工農、城鄉協調發展。在工業化進程中,適時推進由農業為工業提供積累向工業反哺農業的轉換,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工業化國家的普遍做法,也是加快推進現代化建設的成功之道。

“兩個趨向”的重要論斷,是對我國經濟發展階段的科學判斷。新中國成立后,我們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主要依靠農業提供的積累,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農民為國家工業化作出了重大貢獻。同時,也出現了城鄉二元結構不斷強化、農村發展嚴重滯后的問題,對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深刻總結以往的經驗教訓,從加強農業、搞活農村入手,推進改革開放,逐步調整工農關系和城鄉關系,全面發展城鄉經濟。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不僅農業和農村發生了很大變化,工業和城市也得到了很大發展,綜合國力大大增強。在年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胡錦濤總書記再次強調:“我國現在總體上已到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我們應當順應這一趨勢,更加自覺地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積極地支持‘三農’發展”。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萬億元,二三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以上,財政收入達到萬億元,已經初步具備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經濟實力。我們要正確認識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所處的階段,不失時機地轉向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并邁出實質性的步伐,努力形成工業與農業相互促進、城市與農村共同繁榮的新局面。

“兩個趨向”的重要論斷,是指導我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戰略思想?,F在,我國正處在從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美元向美元邁進的關鍵時期。許多國家的發展進程表明,這個階段既是經濟社會結構快速調整的時期,也是各種利益關系復雜、社會矛盾凸顯的時期。如果發展戰略和政策把握得當,工農關系和城鄉關系處理得好,就能保持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反之,就會造成收入差距和社會矛盾擴大,甚至出現經濟發展徘徊不前和社會動蕩。我國是一個城鄉二元結構特征比較明顯的發展中大國,更要處理好工農關系和城鄉關系。目前,我國農業基礎薄弱、農民收入水平低、農村發展滯后的問題十分突出,特別是農村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和基礎設施嚴重落后于城市。這種狀況如果不能得到盡快扭轉,不僅制約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也會嚴重影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影響整個社會的穩定與和諧。我們要深刻汲取國際國內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增強加快農村發展、改變城鄉二元結構的緊迫感和使命感。溫家寶總理在年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要下決心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我們要按照這個要求,在規劃制定、體制改革、工作部署等方面進行必要的調整,將農村的發展全面納入整個國家現代化進程。要科學規劃經濟社會發展,把農業和農村經濟放到整個國民經濟發展中統籌部署,把農村社會事業放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統籌安排,把農民增收放到全國人民共同富裕中統籌考慮。要努力消除妨礙城鄉協調發展的體制性障礙,下大力氣建立資源在城鄉之間合理配置的市場體系,下大力氣建立城鄉社會事業和基礎設施共同發展的運行機制,下大力氣建立城鄉經濟社會相互促進、良性互動的有效體制。要主動發揮城市帶動農村發展的作用,加大城市經濟對農村經濟的輻射,加大城市人才、智力資源對農村發展的支持,加大城市科技、教育、醫療等方面對農民群眾的服務??傊?,要通過進一步實施統籌城鄉發展的方略,建立新型的工農關系和城鄉關系,實現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

“兩個趨向”的重要論斷,是制定農業和農村發展政策的基本依據。深刻認識和正確把握“兩個趨向”,必須立足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不斷加大對“三農”的扶持力度,推進支農政策的規范化、制度化,形成促進農業和農村持續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這是我們面臨的一項重大任務。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著重探索如何健全市場導向機制,強化政府補貼機制,完善投入增長機制,形成產業延伸機制,建立產銷合作機制,構建農民權益保障機制,注重運用法律手段支持和加強農業。只有真正建立起長效機制,糧食生產才能穩定增產,而不是大幅波動;農民收入才能持續增長,而不是低速徘徊;農業與工業才能協調發展,而不是失衡加劇;農村與城市才能共同繁榮,而不是差距擴大。我們要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通過積極的探索和多方面努力,逐步建立一個能夠持久地調動農民群眾和地方政府發展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積極性的政策體系,形成一套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符合我國國情、符合國際慣例、能夠長期發揮作用的制度安排。

三、大力加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全面增強農業發展后勁

農業和農村工作千頭萬緒,既要全面部署,又要突出重點。這樣有利于集中研究問題,集中出臺政策,爭取更好的效果。年中央號文件以農民增收為主題,這抓住了“三農”問題的核心,直接給農民以實惠,影響力大,鼓舞力強,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積極性,促進了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目標的實現,各方面反映很好。年在這個基礎上,把政策集中指向著重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這就抓住了發展農村生產力的關鍵,有利于進一步增強農業發展后勁,實現糧食穩定增產和農民持續增收。在全面部署“三農”工作的同時,一年突出一個重點,并圍繞這個重點強化政策措施,幾年下來,就可以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支農政策體系,就會更有效地推動農業和農村工作,更有力地促進農業和農村發展。

中央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作為年農村工作文件的主題,寓意深刻,意義重大。第一,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核心。糧食問題始終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頭等大事,糧食安全始終是懸在我們頭上的“一把劍”。我國農業基礎薄弱,抗災能力不強,在很大程度上還是“靠天吃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年中,糧食年際增減超過億斤的就有年,產量波動過于頻繁、幅度過大,對糧食供求關系和社會經濟生活產生了很大影響。今后,我國人口資源矛盾將日趨突出,要以較少的土地養活較多的人口,滿足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必須把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搞上去,把糧食穩定增產的基礎打牢。第二,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是增加農民收入的必然要求。增加農民收入,首先還得不斷挖掘農業內部潛力,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實現增產增效、提質增效和節本增效。只有不斷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土地生產率,結構調整才有更加廣闊的空間,農業內部的文章才能真正做足做好;只有不斷改善物質技術裝備,提高勞動生產率,才能使農民進一步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實現農村勞動力的多形式、多層次轉移,促進農民多渠道增收。第三,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是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農業現代化與工業化、城鎮化互為依托,互為基礎,互為前提。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必須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我國農業物質裝備條件差,農業技術水平不高,經營管理粗放,不僅影響了農業現代化建設,而且制約了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健康發展。為此,要加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用先進的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先進的組織形式經營農業,用先進的管理理念指導農業,全面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

總之,加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是促進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的結合點,是解決當前矛盾和促進長遠發展的結合點。既有利于抵御農業自然風險,又有利于防范市場風險;既能夠提高土地產出率,又能夠提升農產品競爭力;既是緩解資源短缺的有效途徑,又是增強農業發展后勁的治本之策。這是農業和農村的一件大事,是一項長期管用的基本工程。抓住了這個重點,就抓住了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關鍵;解決了這個問題,就夯實了農業持續穩定發展的基礎;做好了這項工作,就能進一步促進農村的繁榮。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要重點加強六個方面的能力建設。

一加強土地產出和資源綜合利用能力建設。我國的基本國情,是人口眾多、耕地不足、淡水匱乏、生態脆弱。要以較少的消耗獲得較多的產出,以較少的資源支撐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必須合理開發利用和嚴格保護資源。耕地是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業生產力的基本要素,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稀缺資源,也是現階段容易忽視、容易流失的寶貴財富。要實行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切實保護好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確?;巨r田總量不減、用途不變、質量不降。努力提高耕地質量,加快中低產田改造,加快實施“沃土工程”,鼓勵農民珍惜和保護耕地,建設和利用好耕地。大力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加大灌區建設和改造力度,積極推進小型農村水利工程管理體制和產權制度改革,加快推廣普及節水灌溉和旱作農業技術。

在提高耕地產出率的同時,還要重視林地、草原、水面、生物等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全面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建設以森林植被為主體、林草結合的國土生態安全體系。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等重點林業生態工程,穩步推進退耕還林工程,突出抓好防護林體系和農田林網建設。加快實施退牧還草工程,推行圍欄放牧、輪牧休牧和禁牧,加強草原保護和建設。建立健全水土保持預防監測體系,搞好重點流域的水土流失治理,加強“小水電代燃料”工程和農村沼氣建設。注重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復能力恢復植被。

二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和應用能力建設??萍歼M步是農業發展最具決定性的關鍵措施。要加大對農業科研的支持力度,加強農業重點實驗室等基礎設施建設,充分發揮科技人才的作用,加快建立新型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加強關鍵技術攻關和高新技術研究,力爭在新品種培育、動物疫病和植物病蟲害防治、生態環境建設、資源高效利用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加強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加大良種良法的推廣力度,重點推廣一批對增產增收作用顯著的重大農業技術。農業科技進村入戶,既能有效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和科學種田水平,又可為家庭承包經營注入新的活力,還可促進農業技術推廣體制創新。加快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組織動員廣大科技人員進村入戶,開展農技推廣和技術服務,解決好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和技術擴散“最后一道坎”的問題,做到技術人員到戶、科技成果到田、技術要領到人。

三加強農業物質裝備能力建設。物質裝備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條件。要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加大對農民購置大型農機具的補貼力度,完善農機服務機制,組織好農機跨區作業,擴大北方旱區保護性耕作試點范圍。開發優質、高效、低價、安全的農業生產資料,提倡科學施肥、合理用藥,減少環境污染,提高使用效率。加強化肥、農藥、農膜等農業生產資料的生產和流通管理,穩定市場價格。切實保障農業用電需要,杜絕亂收費。積極引導和鼓勵發展設施農業。

四加強農民自我發展能力建設。人是生產力中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農民是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的主體。我國有幾億農村勞動力,這是農業和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巨大人力資源。提高農民的自我發展能力,把人力資源轉變為人力資本,關鍵要靠教育和培訓。要進一步加強農村義務教育,發展農村職業教育,開展農民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和職業技能,幫助他們掌握先進實用的農業技術,提高科學種養水平,培養適應農業現代化要求的新型農民。加強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幫助農民群眾樹立社會主義道德規范,增強法制觀念。普及市場經濟知識,更新經營理念,增強風險意識,不斷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更好地適應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要求。

五加強農產品加工轉化和市場開拓能力建設。適應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多樣化的需求,農業不僅要提供更多的初級產品,而且要提供豐富的加工制成品。要重點支持糧食主產區立足資源優勢,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加快形成富有活力的經濟結構,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建立產加銷一體化的高效產業體系,鼓勵龍頭企業以多種利益聯結方式,帶動基地和農戶發展。大力開拓農產品市場,增辟農產品流通渠道,發展相關的商貿業和服務業,促進農產品價值的順利實現。

六加強農業綜合支持和服務能力建設。這是提高和實現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保障。要不斷增加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特別是要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增加支農資金在財政支出中的比重。加強種養業良種體系等農業“七大體系”建設,有關部門要給予支持。健全市場體系,鼓勵發展現代物流、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等新型業態和流通方式,加快開通農產品“綠色通道”。完善農產品信息的收集、加工和發布機制,做好農業信息服務工作。加強重大動物疫病和植物病蟲害防治,重點加強畜禽主產區、優勢生產區域和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的防疫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農業自然災害、生物災害的應急反應機制,健全防災減災體系。

總之,我們要從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堅持不懈地苦干實干,下決心遏制糧食生產能力下降的態勢,爭取用幾年的時間,使農業基礎設施和生產條件明顯改善,農業機械化和農業科技進步明顯加快,農業抗御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的能力明顯增強,土地產出率和勞動生產率明顯提高,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明顯優化,農產品的質量效益和市場競爭力明顯提升。

四、繼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積極推進農村改革和結構調整

年的農業和農村工作,要在抓好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的同時,圍繞糧食穩定增產、農民持續增收,穩定、完善和強化支農政策,繼續推進農村體制創新,繼續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一穩定、完善和強化支農政策。年中央出臺的促進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的各項政策措施,特別是“兩減免、三補貼”等政策,符合農業農村實際、符合農民要求,在實踐中行之有效,年要繼續穩定、完善和強化??偟脑瓌t是,已經實行的政策不能變,已經給農民的實惠不能減,并且還要不斷加大支持力度。不僅要進一步調動農民務農種糧的積極性,而且要注重調動地方政府重農抓糧的積極性。一是加大農業稅免征減征力度。對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實行免征農業稅試點。進一步降低農業稅稅率,同步降低農業稅附加。全面取消牧業稅。對國有農墾企業實行與所在地同等的農業稅減免政策。因減免農牧業稅而減少的地方財政收入,由中央財政增加轉移支付給予適當補助。有條件的地方,可以自主決定農業稅免征試點。二是加大對農民補貼力度。繼續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有條件的地方要提高補貼水平。較大幅度增加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三是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科技進步支持力度。建立小型農田水利補助專項資金。在預算內經常性固定資產投資和國債資金中,安排小型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繼續增加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繼續推進“六小工程”建設。繼續增加農業科技投入。加快超級稻等重大科研成果的推廣。四是加大對產糧大縣財政支持力度。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對產糧大縣和財政困難縣實行轉移支付。調整中央財政對糧食風險基金的補助比例,并通過其它經濟手段籌集一定資金,支持糧食主產區加強生產能力建設。五是加大對扶貧開發和農村社會事業支持力度。進一步增加扶貧開發資金,切實落實新增教育、衛生、文化、計劃生育等事業經費主要用于農村的規定,用于縣以下的比例不低于。采取上述政策措施,年中央新增財政性支農資金將超過年。這表明,中央的支農政策不僅是連續和穩定的,而且在進一步完善和強化。

在這里,我再強調一下土地承包問題。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農村的基本經營制度,必須長期穩定并不斷完善。要認真貫徹《農村土地承包法》,保障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切實落實二輪承包的各項政策,特別是要認真執行承包期年不變的規定。對于外出務工農民,要保護他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決不能隨意收回承包地。農村土地流轉要堅持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逐步發展適度規模經營。依法妥善處理農村土地承包糾紛。

二繼續深化農村改革。改革是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不竭動力,億萬農民的積極性、創造性是推動農業農村持續發展的力量源泉。年農村改革的重點是,推進農村稅費改革、糧食流通體制改革、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和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以改革添活力,以改革增后勁,以改革促發展。

隨著農村稅費改革的深入,配套改革問題越來越突出,迫切需要研究解決。要搞好鄉鎮機構改革,認真研究、科學確定基層政府的職能、任務,合理設置鄉鎮機構,妥善安排分流人員。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優化學校布局,精簡教師隊伍,提高教師素質,保證教師工資按時足額發放。推進縣鄉財政體制改革,理順縣鄉財政體制,確保鄉鎮政權正常運行。重視研究解決鄉村債務問題。繼續做好減輕農民負擔工作。

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要適應農村稅費改革深入推進的新形勢,積極探新機制、新辦法。要把農民自愿投工投勞改善自己生產生活條件和加重農民負擔嚴格區分開來,在切實加強民主決策和民主管理的前提下,本著自愿互利、注重實效、控制標準、嚴格規范的原則,鼓勵和引導農民群眾發揚自力更生的好傳統,對其直接受益的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投工投勞。國家要設立小型農田水利補助專項資金,對農民興建小型水利設施所需材料給予適當補助。

農村金融體制改革,要針對農村的特點,著力構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產權明晰、監管有力的農村金融體制。繼續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增強支農服務能力,進一步發揮其農村金融的主力軍作用??h域內的各金融機構要承擔義務,積極支持當地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加大政策性金融支農力度,增加中長期貸款投放。采取有效辦法,引導縣及縣以下的郵政儲蓄資金回流農村。培育多種所有制金融組織,加快農村金融產品創新,從多方面滿足農戶和中小企業的貸款需求。擴大農業政策性保險試點,鼓勵商業性保險機構開展農業保險業務。抓緊研究制定農村金融總體改革方案。

糧食流通體制改革,要堅持糧食購銷市場化、經營主體多元化。注重發揮國有及國有控股糧食企業的主渠道作用。鼓勵有資質的糧食購銷和用糧企業到產區直接向農民收購糧食。加強糧食市場管理,切實做到放而不亂、管而不死、活而有序。加強宏觀調控,完善儲備和吞吐調節制度,把握糧食進出口的時機和力度,正確引導市場糧價走勢,保持糧價的合理水平,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

推進征地制度改革,對于解決失地農民的長遠生計、幫助他們分享城市化和工業化的成果,具有重要意義。最近,國務院下發了《關于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各地要認真貫徹落實。對文件中關于合理提高征地補償標準、多方式安置被征地農民等規定,要結合當地實際,深入細致地做好工作,為繼續推進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積累經驗。

三繼續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實現糧食穩定增產和農民持續增收,必須優化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優化結構就是提高生產能力,優化結構就是提高經濟效益,優化結構就是提高競爭力。

一是切實抓好糧食生產。雖然我國糧食出現恢復性增長,但年度產需還有缺口。今后保持糧食供求平衡的壓力仍然很大,任務依然艱巨。各地區各部門必須高度重視,切實抓好糧食生產,努力做到播種面積有所擴大,品種結構繼續優化,單產有所提高,總產穩定增加。要把扶持糧食生產的各項政策盡快落實到基層和農戶,引導農民擴大播種面積,特別是擴大短缺品種種植。有關部門要加強科技、農機、信息等服務,搞好農業生產資料供應和市場管理,繼續實行化肥出廠限價政策,通過稅收等手段合理調整化肥出口,控制農資價格過快上漲,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農資等坑農害農行為。切實抓好優質糧食產業工程,加強商品糧生產基地建設,促進糧食增產與農民增收有機結合。

二是繼續優化農業結構。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開始進入后過渡期,農業對外開放進入一個新階段,農產品國際競爭將更趨激烈。必須加快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努力提高我國農業的整體素質。要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積極培育名優產品,加快建設農產品優勢產業帶,形成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大力發展畜牧業和水產養殖業,積極推進生產方式轉變,優化品種結構,促進規?;?、集約化養殖。努力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推進農業標準化,健全質量檢驗制度,擴大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生產,保證人民放心消費、安全消費、健康消費。大力扶持培育產業化龍頭企業,健全企業與農戶利益聯結的機制,促進龍頭企業更多地接納農民就業、更好地帶動農民致富。圍繞為農服務,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發揮集體經濟組織聯結農戶與市場、企業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加快供銷合作社的改革和發展,積極扶持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

三是加快發展鄉鎮企業。鄉鎮企業是擴大農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壯大縣域經濟的重要途徑。隨著改革和發展的深入,鄉鎮企業發展面臨的環境、條件以及內涵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但是鄉鎮企業與“三農”天然的內在聯系沒有變,對縣域經濟不可替代的支撐和帶動作用沒有變。支持鄉鎮企業就是支持農民創業和就業,支持鄉鎮企業就是支持縣域經濟發展?,F在鄉鎮企業發展面臨的困難很多,特別是經濟欠發達地區面臨市場、資金、質量安全、環境保護等多種因素的制約。我們要適應新的形勢,加強政策引導,采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千方百計促進鄉鎮企業在發展中提高,在提高中發展。支持農村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尤其在稅收、信貸等方面予以積極扶持。鼓勵沿海發達地區向內地轉移符合環境保護要求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重點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幫助鄉鎮企業尤其是中西部地區鄉鎮企業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產品質量,打造名牌產品,搞好安全生產。促進鄉鎮企業向小城鎮集中,集約利用土地,提高集聚效應,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繁榮小城鎮經濟。過去鄉鎮企業的崛起,主要靠的是靈活的機制和富有活力的體制。新階段鄉鎮企業的發展和提高,仍然需要進一步創新體制和機制,增強內在活力,不斷提高市場競爭能力。

四是大力促進農村勞動力充分就業。農民就業至關重要。不解決好農民的就業問題,就不可能實現農民富裕,也難以保持農村社會穩定。要把引導和幫助農民就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擴大農村勞動力就業,必須多形式、多層次、多領域全面展開,既要挖掘農業內部的“容人之量”,又要拓展農村二三產業的就業空間,還要廣辟外出務工經商的轉移渠道。農民工是我國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民財富的重要創造者。要按照建立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制度的要求,加快清理和取消針對農民進城就業的歧視性規定、不合理限制和亂收費,建立和完善農民工勞動合同管理制度,嚴厲查處拖欠克扣農民工工資、隨意延長工時和勞動環境惡劣等問題。幫助農民工解決住宿、勞動保護、醫療衛生、子女上學等問題。根據市場需求,進一步抓好農民工培訓,提高他們的職業技能,增強外出就業、穩定就業的能力。加強輸入地和輸出地的聯系和協調,做好勞動力轉移的組織和服務工作,引導農村勞動力向城鎮有序轉移。

五是進一步擴大農業對外開放。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擴大農業對外開放是大勢所趨,是我國農業發展的長遠利益所在。我國農業對外開放取得了很大成績,但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還不相適應。農業對外開放與國家對外開放的整體水平不相稱,農產品進出口與我國作為貿易大國的地位不相稱,農業利用外資與全國利用外資的規模不相稱。要適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過渡期的新形勢,加快農業對外開放,善用市場和機遇,善用規則和權利,在開放中發展好我國農業,在開放中保護好我國農業。加快發展外向型農業,擴大優勢農產品和加工制成品出口,積極引進外資和技術,實施“走出去”戰略,提升我國農業的國際競爭力。深入研究后過渡期農業的各項應對措施,建立大宗農產品進口預警機制,完善和強化農產品出口政策。

四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農村社會事業是農村發展最薄弱的環節。加快改變農村社會事業滯后的狀況,是廣大農民群眾的迫切要求,是推進農村全面小康建設的重要任務。要把農村社會發展放到與經濟發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努力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一是加強農村義務教育。加快實施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免書本費、免雜費和補助寄宿學生生活費的步伐,首先在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落實。決不讓農村孩子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二是加強農村醫療衛生工作。積極穩妥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和農村醫療救助工作,改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設施設備條件,加強醫療隊伍建設,提高農村醫療服務水平。當前,特別要重視解決一些地方艾滋病、血吸蟲病等蔓延傳播的問題。三是加強農村文化建設。鞏固農村宣傳文化陣地,提高農村廣播電視“村村通”水平,做好送書下鄉、電影放映、“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等工作。四是加強農村計劃生育。擴大對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實行獎勵扶助的試點范圍,繼續抓好“少生快富扶貧工程”試點。五是加強扶貧開發。創新扶貧開發機制,加強東西協作和對口支援,實施整村推進計劃,搞好勞動力轉移培訓,支持扶貧龍頭企業,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六是加強農村社會救助。關心困難群眾、受災群眾的生產生活,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做好五保戶供養工作,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

五、加強和改善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不斷提高做好農村工作的能力

新階段農村改革發展穩定的任務十分繁重。完成這些任務,必須加強和改善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真正把認識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加強“三農”工作的決策和部署上來,從各地實際出發,采取得力措施,切實貫徹落實好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切實做好農村的各項工作。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作出的《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闡述了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提出了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胡錦濤總書記在四中全會講話中指出:“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必須把黨的建設搞好”。“切實做到哪里有群眾哪里就有黨的工作,哪里有黨員哪里就有黨的組織,哪里有黨的組織哪里就有健全的組織生活和堅強的戰斗力”。這對于加強和改善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對于提高做好農村工作的能力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的基礎?;鶎狱h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是建設現代農業、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強大帶動力量。我們要把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作為做好“三農”工作的關鍵環節,以不斷提高黨領導農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農村開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以來,基層組織建設得到明顯加強,黨群干群關系得到明顯改善。面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繁重任務,要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更好地發揮基層干部的作用。要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契機,深入開展“三級聯創”活動,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進一步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要加大農村黨員干部的教育培訓力度,擴大農村黨員干部遠程教育試點,幫助他們提高工作水平。要通過加強思想作風和班子隊伍建設,通過為民服務的實踐,提高基層干部的威信,使他們成為農民群眾的貼心人、組織農民創造幸福生活的帶頭人,并不斷增強他們做好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本領。

一是增強貫徹執行各項農村政策的本領。黨的農村政策是農民利益的集中體現,是團結群眾、凝聚人心的有力武器?;鶎咏M織和基層干部是落實黨在農村各項方針政策的基本力量。要認真學習黨的農村政策,吃透政策精神,增強政策觀念。要結合當地實際,認真執行政策,把政策原原本本地落實到基層、落實到農戶,使農民群眾從政策中得到實惠。當前,特別要落實好農村土地承包、稅費改革、維護農民權益、扶持糧食生產、支持農民增收的各項政策措施。要尊重基層干部群眾的首創精神,善于發現和總結他們在實踐中創造的新鮮經驗,把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保護好、引導好、發揮好。

二是增強民主管理、依法辦事的本領。擴大農村基層民主,保證農民當家作主,是黨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是推進農村社會管理體制創新,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根本途徑。要大力推動基層各項民主制度的貫徹落實,切實加強村民自治建設,健全和完善村務公開與民主管理制度。年有個省區、市要舉行村委會換屆選舉,這是關系農村社會穩定的大事,各地一定要高度重視,確保這項工作順利進行。當前,基層民主管理中有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就是怎樣搞好“一事一議”。“一事一議”的關鍵,是讓村民參與村級事務的民主決策,提高基層干部的民主管理水平,真正辦好與農民群眾切身利益相關、農民迫切想辦的事。要珍惜民力,不能把“一事一議”變成固定的收費項目,加重農民負擔;要規范議事程序,真心和群眾商量辦事,真正反映大多數群眾的意愿;要嚴格財務管理,實行財務公開,杜絕亂支濫用。廣大農村基層干部要帶頭學法守法用法,堅持依法辦事,善于用法律手段管理基層各項事務。

三是增強帶領群眾發展經濟、增收致富的本領。加快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是基層組織和廣大農村干部的基本任務。要切實加強和改進基層組織對農村經濟工作的領導。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進一步理清發展思路,努力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要增強服務意識,為農民增收致富提供多方面的服務、示范和引導,為農民創業和農村勞動力轉移提供良好環境,不斷激發農民群眾發展經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要求真務實,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合理制定發展目標。上級黨委和政府要注意防止和避免給基層壓一些不切實際的指標。堅決反對弄虛作假行為。要艱苦奮斗,勤儉辦事,帶領群眾用辛勤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四是增強做好群眾工作、建設和諧社會的本領?,F在,許多利益關系和社會矛盾匯集在基層,基層干部能不能做好群眾工作,對實現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要關心群眾、幫助群眾,凡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都要當作大事來對待,盡心盡力去辦好,把黨的溫暖送到千家萬戶。要貼近群眾、了解群眾,凡是群眾提出的意見都要真心實意地去聽取,依法及時合理地處理,切實維護群眾利益。要教育群眾、引導群眾,矛盾越突出、問題越復雜,越要耐心細致地做好宣傳教育工作,引導群眾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要求和解決問題,自覺維護安定團結。要愛護群眾、保護群眾,善于發現苗頭性問題,主動開展工作,及時疏導群眾情緒,防止矛盾擴大和激化,努力把問題解決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保持農村社會穩定。

五是增強“兩手抓”、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的本領。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但是,富裕程度不等于文明程度?;鶎痈刹坎粌H要帶領群眾發展經濟,還要帶領群眾建設文明村鎮。要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知識,引導農民群眾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培養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要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加強基層文化建設,發展健康向上的群眾文化,豐富農民群眾的精神生活。要動員和組織群眾整治村莊環境,搞好公共衛生,建設美好家園。

廣大農村基層干部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是做好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骨干力量。長期以來,他們為落實黨的農村政策,幫助群眾排憂解難,促進農村兩個文明建設,做了大量艱苦的工作,作出了突出的貢獻。我們對他們既要加強教育和培訓、管理和監督,又要充分信任和理解、關愛和支持,切實做到真正重視、真情關懷、真心愛護。關心基層干部的生活和工作,為他們開展工作創造良好的條件和氛圍。加大優秀農村基層干部的宣傳力度,在全社會樹立基層干部的良好形象。年,要在全國范圍內評選表彰一批優秀農村基層干部。

做好年的農業和農村工作,意義十分重大,任務相當艱巨。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振奮精神,開拓進取,扎實工作,為全面完成農業和農村工作各項任務而努力奮斗。

資料來源:新華網新浪網時間:年月日

第五篇:201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環境、來自國內外和自然界的嚴峻挑戰,黨中央、國務院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牢把握經濟工作主動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有效鞏固和擴大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成果。經濟較快增長,農業基礎得到加強,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改革開放不斷深化,改善民生成效顯著,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

“十一五”時期是我國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5年,也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的5年。我們辦成了一系列大事,辦好了一系列喜事,辦妥了一系列難事。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顯著提高,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取得重大歷史性進展,為未來一個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臺階奠定了良好基礎。

同志們,這5年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積累的經驗彌足珍貴,創造的精神財富影響深遠。通過實踐,我們進一步提高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能力,增強了駕馭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和解決復雜問題能力,加深了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認識,加深了對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政治優勢的認識。主要是:注重把抓住發展機遇和創新發展理念、發展模式有機結合起來,努力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注重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努力提高全社會資源配置效率;注重處理好經濟發展和收入分配的關系,努力促進經濟良性循環和社會和諧穩定;注重把維護中央權威和發揮地方積極性統一起來,努力增強政策執行力和發展活力;注重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努力實現互利共贏。

同志們,我們預期,明年世界經濟有望繼續恢復增長,但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深遠,世界經濟格局正在發生深刻復雜變化。我們要認真分析和準確把握世界經濟發展中長期趨勢,努力提高應對復雜局面能力。要準確把握世界經濟結構進入調整期的特點,努力培育我國發展新優勢;準確把握世界經濟治理機制進入變革期的特點,努力增強我國參與能力;準確把握創新和產業轉型處于孕育期的特點,努力搶占未來發展戰略制高點;準確把握新興市場國家力量步入上升期的特點,努力發展壯大自己。

做好明年經濟工作,有許多有利條件,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宏觀經濟平穩運行面臨復雜形勢,糧食穩定增產和農民持續增收基礎不牢固,經濟結構調整壓力加大,資源環境約束強化,改善民生和維護社會穩定任務艱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短期問題和長期問題交織,結構性問題和體制性問題并存,國內問題和國際問題互聯,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風險意識、責任意識,采取有力措施,積極妥善加以解決。

明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也是“十二五”時期開局之年,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會議提出,明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正確把握國內外形勢新變化新

特點,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增強宏觀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有效性,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大力加強自主創新,切實抓好節能減排,不斷深化改革開放,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成果,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2011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是:

一、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保持經濟平穩健康運行。明年宏觀經濟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積極穩健、審慎靈活,重點是更加積極穩妥地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把穩定價格總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實增強經濟發展的協調性、可持續性和內生動力。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發揮財政政策在穩定增長、改善結構、調節分配、促進和諧等方面的作用;保持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下決心壓縮一般性支出,厲行節約;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堅決防止借“十二五”時期開局盲目鋪攤子、上項目。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按照總體穩健、調節有度、結構優化的要求,把好流動性這個總閘門,把信貸資金更多投向實體經濟特別是“三農”和中小企業,更好服務于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二、推進發展現代農業,確保農產品的有效供給。強農惠農的思想認識只能增強不能削弱,強農惠農的政策力度只能加大不能減小。要千方百計確保主要農產品供給安全,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增加農業生產補貼,穩步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加大糧食主產區投入和利益補償力度,落實“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認真搞好市場流通體系建設,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確保群眾吃上放心食品。要著力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農村水利、電網和危房改造、環境整治投入力度,繼續推進農村公路、沼氣建設;把水利作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多方籌集資金,切實增加投入;嚴守耕地保護紅線,著力提高耕地質量,加快中低產田改造,大規模建設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要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堅持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促進農業生產經營專業化、標準化、規?;?、集約化。

三、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增強經濟發展協調性和競爭力。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調整優化需求結構,增強消費拉動力,重點提升居民消費能力、改善居民消費條件、培育新的消費熱點;以優化投資結構為重點,提高投資質量和效益;做好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一攬子計劃與“十二五”前期投資項目銜接工作;嚴控投資產能過剩行業,防止新的低水平重復建設。要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加快改造提升傳統制造業,培育一批適應市場需要、擁有核心技術、重視創新、機制靈活的優勢企業和產業,提高產業集中度;加快壯大服務業規模,全面提高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切實強化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推進產學研緊密結合,扎實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要強化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完善政府節能減排目標責任考核評價體系,進一步發揮市場作用,健全

激勵和約束機制,增強企業和全社會節能減排內生動力;加強重點節能工程建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環保產業,加快低碳技術研發應用;加強重點流域、區域、行業污染治理,加快建立生態補償機制;落實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行動目標,積極開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國際合作。要統籌國土空間開發利用,增強區域發展協調性,堅持把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放在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優先位置,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積極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扶持力度;加快制定法律法規、配套政策、考核體系,確保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落到實處。要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合理確定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功能定位、產業布局、開發邊界,形成基本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一體化、網絡化發展的城鎮化新格局。

四、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創新社會管理機制。“十二五”開局之年,在改善民生上要扎扎實實辦幾件實事。要加強教育重點領域建設,重視發展學前教育,完善高中和職業教育,擴大涉農中等職業教育免費范圍,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要加快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要堅持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把促進充分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完善城鄉公共就業服務體系,重點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就業困難人員、退役軍人就業工作,保障勞動者權益,構建和諧勞動關系。要加快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在擴大養老保險覆蓋面、提高統籌層次、完善轉移接續辦法等方面取得新進展,擴大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范圍,建立健全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城鄉居民低保標準正常調整機制。要扎實推進醫藥衛生體制五項重點改革,突出抓好健全基本藥物制度和加快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保障群眾用藥安全有效、價格合理、方便可及,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為群眾提供滿意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要加快推進住房保障體系建設,強化政府責任,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加快棚戶區和農村危房改造,大力發展公共租賃住房,緩解群眾在居住方面遇到的困難,逐步形成符合國情的保障性住房體系和商品房體系。要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群眾工作,深入推進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潔執法,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健全信訪工作責任制,健全社會輿情匯集和分析機制,健全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著力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矛盾;做好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加大扶貧開發工作力度;加強安全生產,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五、加大改革攻堅力度,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必須以更大決心和勇氣全面推進各領域改革。要加強改革頂層設計,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要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努力扭轉收入差距擴大趨勢。要積極推進財稅、金融、投資體制和資源環境等領域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逐步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研究推進在一些生產性服務業領域擴大增值稅征收范圍改革試點,進一步推進資源稅改革。要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提高直接融資比重。要深化集體林權制度和國有企業改革。

六、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拓展國際經濟合作空間。要正確把握國內外發展環境,有效發揮我國在國際經濟分工中的比較優勢,堅持出口和進口并重、

吸收外資和對外投資并重,努力拓寬國際經濟合作途徑,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要增創外貿競爭新優勢,繼續穩定和拓展外需,加快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優化進口結構,擴大進口規模,發揮進口對宏觀經濟平衡和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作用。要提高利用外資水平,鼓勵外資投向高端制造業、高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節能環保等領域和中西部地區,積極穩妥擴大金融等服務領域對外開放。要深入實施“走出去”戰略,探索新的投資合作方式,注意防范和化解境外投資風險。

在明年經濟工作中,各方面要切實把重點放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來,使經濟增長速度與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切實做到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各地區一定要從本地實際出發,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合理確定發展目標,更加注重增長質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促進就業和改善民生,切不可盲目追求高速度。要堅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綜合施策、重點治理,保障民生、穩定預期”的原則,以經濟和法律手段為主,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加強價格調控監管工作,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要加強財政、貨幣、投資、土地、貿易、產業政策的協調配合,形成政策合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要完成明年經濟工作各項任務,就要緊緊圍繞科學發展這個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對國際國內形勢的科學判斷上來,統一到中央對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的決策部署上來,編制和實施好“十二五”規劃。要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科學研判發展趨勢,準確把握社情民意,切實摸清發展潛力、優勢和制約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癥結,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破解經濟社會發展難題提供科學依據。要提高領導干部素質,緊密結合創先爭優活動,加強各級干部學習培訓,深入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堅持正確的政績導向和用人導向。要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堅持群眾觀點,求真務實,真抓實干,艱苦奮斗,不務虛名,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領導干部廉潔從政準則,加強對中央關于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決策部署的監督檢查,確保各項政策措施全面落實。

同志們,讓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堅定信心、銳意進取,著力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以優異成績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重陽節給父母的祝福語下一篇:鎮域經濟發展調研報告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