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淺談圍城的諷刺藝術

2022-10-10

第一篇:淺談圍城的諷刺藝術

淺談圍城中的比喻與諷刺藝術

淺談《圍城》豐富的比喻與諷刺手法

摘要:《圍城》是錢鐘書的長篇小說,故事主要寫了抗戰初期知識分子的形象,并用了幽默詼諧的語言進行了生動的比喻和諷刺,書中細致入微地描繪了多位有代表性的知識分子,本文主要通過分析圍城中多處比喻與諷刺的例子,與所描繪的人物形象,來探索《圍城》所描繪的年代知識分子們的性格特點和價值觀念。

關鍵詞:《圍城》 知識分子 比喻 諷刺

一、所用的比喻本身特點:不落窠臼,形象巧妙 《圍城》作為錢鐘書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自重版以來,一直備受讀者的喜愛。慣用比喻,是作品的一大特色。有人統計,在《圍城》這部23萬余字的小說中,所用的比喻竟達700多處。這在中國的長篇小說中是絕 無僅有的。文中的比喻旁征博引、機智俏皮、隨手拈來。他的小說中如夜空繁星般的比喻中,一個最大的特色便是不落前人窠臼,形象而又巧妙,就是說本體與喻體的聯系是新鮮的。“(方鴻漸)想這是撒一個玻璃質的謊,又脆薄,又明亮,汽車夫定在暗笑。”“(王美玉)滿嘴鮮紅的牙根肉,塊壘不平像俠客的胸襟。”把撒謊比作玻璃,把牙根肉比作俠客、塊壘不平的胸襟,讓人覺得新鮮別致。

當趙辛楣初遇方鴻漸時:“趙辛楣和鴻漸拉拉手,傲兀地把他從頭到腳看一下,好像鴻漸是頁一覽而盡的大字幼稚園的讀本。”這個比喻中,本體和喻體不能分開,因此才產生了讓人吃驚不已的修辭效果,從而把趙辛楣既輕蔑又嫉妒的復雜感情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

又如,“方老先生因為拒絕了本縣漢奸的引誘,有家難歸,而政府并沒給他什么名義,覺得他愛國而國不愛他,大有青年守節的孀婦不見寵于翁姑的怨抑。”一位有名士風度的老先生慷慨激昂的“愛國熱情”與青年孀婦的“守節”等同起來,這種比喻突兀、怪異、有很大的“落差感”,使人啼笑而非,有著強烈的藝術效果。再如:

(陸子瀟)鼻子短而闊,仿佛原有筆直下來的趨勢,給人迎鼻孔打了一拳,阻止前進,這鼻子后退不迭,向兩旁橫溢。

(高松年)把表情整理了一下,臉上堆的尊嚴厚得可以刀刮。

上面的每一個比喻都顯得非常生動形象,新穎而令人印象深刻,這種帶著點頑皮氣質的比喻中,文學大師的那一種樸素而深刻的文學氣質也暗暗顯露了出來。

二、比喻手法與形式的多種多樣

《圍城》中的比喻手法多種多樣,有明喻、暗喻、借喻、曲喻、博喻等。各種手法運用得得心應手、活靈活現。

比如:“他們倆雖然十分親密,方鴻漸自信對她的情誼到此為止,好比兩條平行的直線,無論彼此距離怎么近,拉得怎么長,終合不攏來成為一體”運用的是明喻。兩人的那種情誼的局限感被兩條平行線形象地表現了出來。“鴻漸想上海不愧是文明先進之區,中學女孩子已經把門面油漆粉刷,招徠男人了,這是外國也少有的”運用的是隱喻,一種生動的諷刺已經暗含于其中。“她(胖女人)手上生的五根香腸,靈敏得很”運用的是借喻,這樣的比喻一點也不生硬,非常自然,就像普通的說活一般。“有人叫她‘熟食鋪子’,因為只有熟食店會把許多顏色暖熱的肉公開陳列”運用的是曲喻。錢鐘書的把各種比喻手法靈活地運用了出來,完全不像我們拘泥于那么幾種略顯僵硬的比喻手法,自然中帶著生動,靈活自如地使用多樣的比喻手法,句段中的諷刺之意顯得幽默詼諧而不失去深度。

錢鐘書在他的《宋詩選注》中,曾對蘇軾詩歌善用“宋代講究散文的人的所謂‘博喻’或者西洋人所稱道的莎士比亞式的比喻”表示贊賞。他本人也在《圍城》中作了成功的嘗試。試舉一例:“鴻漸沒法推避,回臉吻她。這吻的分量很輕,范圍很小,只仿佛清朝官場端茶送客時的把嘴唇抹一抹茶碗邊,或者從前西洋法庭見證人宣誓時的把嘴唇碰一碰《圣經》,至多像那些信女們吻西藏**或羅馬教皇的大腳指,一種敬而遠之的親近。”一口氣連用了三個比喻。類似的例子在書中還有很多,它們構成了《圍城》博喻的一大特色。

三、比喻與諷刺的幽默結合

諷刺是以蔑視與嘲弄的態度表現生活,揭破人性的丑態和惡行的,是最尖銳的社會批評,笑中帶刺,是鞭撻與指責的升華。幽默是輕松、詼諧、戲謔對待人生和世界的態度,是深厚文化的沉淀和天性的延續,是博大精深哲理的折射,是對生活的一種理解和注釋。事實上,小說令人吃驚的諷刺與幽默的效果正是通過如落英繽紛般的妙喻才表達出來的。

如把方鴻漸與愛爾蘭人爾虞我詐的交易當成一次“外交”,黑色諷喻了外交的欺騙性,同時鴻漸的“唯一勝利”揭露了當時中國在外交上的失敗,喻示只有通過欺騙的手段才可能取得外交上的勝利。用黑色的幽默使外交上以及人與之間交往的陰險狡滑毒辣躍然紙上。

又如:“物價像吹斷了線的風箏,又像得道成仙,平地飛升。公用事業的工人一再罷工,電車和汽車只恨不能像戲院子和旅館掛牌客滿。„„貧民區逐漸蔓延,像市容上生的一塊癬。政治性的恐怖事件,幾乎天天發生,有志之士被壓迫得慢慢像西洋大都市的交通路線,向地下發展。”這一連串形象的比喻,初次聽得使人感到風趣幽默,暗暗品味,便馬上感覺到這種幽默語氣下的濃重憂愁和諷刺,使得嘲諷對象即抗戰初期那個病態社會的腐朽黑暗狀況顯得歷歷在目,觸目驚心。這種多樣的黑色幽默,令人對那個腐朽的年代啼笑皆非。

四、《圍城》比喻的豐富內涵與現實意義

《圍城》的比喻,除了具有出人意表的新穎特征外,圍城的比喻常常具有瓦解被比喻事物的表面意義的功能。就拿將文憑比做亞當、夏娃的遮羞樹葉這個比喻來說,本來,文憑,特別是方鴻漸想拿的博士文憑,在學術界看來,文憑無疑代表著一個人的學術水平、學問儲備的規模以及學術的研究范圍的大小,文憑是學術權威機構發給學人的一種學歷和學位證明,一般來說,一張博士文憑當然包含著某種權威性和嚴肅性,可是一旦被說成是遮羞樹葉,其權威性和嚴肅性則大打折扣,原來是因為學問的充實,學術水平的提高,才被賦予文憑,被說成是遮羞樹葉,則恰恰是因為學問的空疏,研究能力的缺乏,而要用文憑來“遮丑”,這恰恰是將文憑的功能來一個徹底的“顛覆”,卻也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現代文明的產物——文憑的“誤用”和“濫用”,一個小小的比喻,卻表達了對現代教育制度的某種疑問和諷刺。更告誡了我們對于文憑的看待,絕對不能那么的膚淺與愚昧。

在《圍城》中,類似這樣的比喻還很多,比如,“方老先生因為拒絕了本縣漢奸的引誘,有家難歸,而政府并沒有給他什么名義,覺得他愛國而國不愛他,大有青年守節的孀婦不見于翁姑的怨抑。”在“守節”這一點,方老先生與孀婦當然有相通之處,但是,方老先生的“守節”是與莊嚴的愛國情緒聯系在一起,這與青年孀婦的“守節”,不是同一“級別”,方老先生的“怨抑”是聯系著某種慷慨激昂的愛國情緒,而青年孀婦的“守節”,不管如何“怨抑”,總是更個人些,與個體的命運聯系得更緊。另外,方老先生是一位具有名士風度的老先生,把他與一個年輕的孀婦放一塊兒比較,難免有一種突兀怪異的感覺,如此,在具有“守節”這個相似性的前提下,這種不倫不類的“差異感”便不能令人發笑,“化褒詞為貶語,轉莊意為諧談”,就有了某種強烈的幽默效果,而那種當時知識分子愚昧心態便暴露無遺。 結論:

錢鐘書先生說:“比喻是文學語言的根本。”錢鐘書先生在《圍城》一書中的比喻、諷刺手法令人嘆為觀止,比喻語言的新穎、不落窠臼,比喻手法的多樣混合,靈活運用,比喻背后黑色幽默地精妙深意,與這些句子背后對于當時腐朽社會的鞭撻令人大開眼界,比喻在我們眼中不再只是一種僵硬的修辭手法,常常在他它背后隱藏著的深意總是值得人們捉摸??傊? 《圍城》是一部讀來如嚼橄欖、回味無窮的奇書。它時而讓你笑, 時而讓你哭, 在妙趣橫生、妙喻迭出的幽默諷刺外表下, 深藏著令過來人低徊輕嘆、惘然若失的悲劇底蘊。 參考資料:

1.錢鐘書:《圍城》

2.楊增勛:論《圍城》比喻藝術的特點 3.淺析《圍城》諷刺藝術》

4.肖里海:論《圍城》中諷刺藝術的運用

第二篇:淺論《圍城》的諷刺幽默藝術

淺論《圍城》的藝術手法

撰寫人:廖成斌

導師:熊巖

《圍城》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說。作者錢鐘書(1910-1998),江蘇無錫人,1933年畢業于清華大學外文系,后留學英、法,是位學貫中西而富才情的學者?!秶恰穭庸P于1944年,完稿于1946年,其時,作者正蟄居上海,耳聞身受日本侵略者的蠻橫,“兩年里憂世傷生”(1),同時又堅韌地“錙銖積累地”把自己對人生、對學術的感悟與思考付諸筆端,先后完成了小說《圍城》和學術著作《談藝錄》。

作者在《圍城》初版的序言里曾自述創作意圖說:“我想寫現代的某一部分社會,某一類人物。”參照小說內容,可以看到,作者著意表現的是現代中國上層知識分子的眾生相。通過主人公方鴻漸與幾位知識女性的情感、婚戀糾葛,通過方鴻漸由上海到內地的一路遭遇,以喜劇性的諷刺筆調,刻畫了抗戰環境下中國一部分知識分子的彷徨和空虛。作者借小說人物之口解釋“圍城”的題義說:這是從法國的一句成語中引申而來的,即“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里的人想逃出來。”小說的整個情節,是知識界青年男女在愛情糾葛中的圍困與逃離,而在更深的層次上,則是表現一部分知識者陷入精神“圍城”的境遇。而這,正是《圍城》主題的深刻之處。

《圍城》是五四以后新文學中的一部批判現實主義的杰作。自面世以來,至今已有英、法、德、日、俄、捷等多種文字的譯本,被譽為“新《儒林外史》”。它是一部以舊中國中上層知識分子病態畸形生活為描寫對象的幽默而辛辣的諷刺小說。作品中充滿豐富、形象、生動、令人叫絕的精辟比喻;各種機智的反語、雙關、諧音、對仗、警句格言,以及古今中外的典故、逸聞,紛至沓來,琳瑯滿目;采用獨特的象征,蘊含著深刻的社會意義和人生哲理;常以幽默的筆法針砭時弊,描摹人物世態,調侃“蕓蕓眾生”,神形畢肖地描繪出各色男女在特定的場合下的所思所想,傳達出人物瞬間所萌發的心思和微妙的情緒,在幽默外表下露出辛辣犀利的筆鋒,一針見血。諷刺藝術高超,獨具一格。

下面就《圍城》的藝術手法試作分析。

一、精辟的比喻

《圍城》的成功離不開大量妙趣橫生、聯篇繽至的新鮮比喻的創造和運用。有人統計,一部23萬字的《圍城》中所用的比喻的數目,有數百之多。且堪稱妙喻也可以說是多不勝數,美不勝收。作者常常涉筆成趣,讓那些機智雋永的巧喻脫口而出。例如:他寫行人雨天在泥濘的路上鞋底上厚厚的泥巴,就逗趣說那“抵得貪官刮地皮”;說旅店里賣不出的變色變質的半生紅燒肉,“像紅人倒運,又冷又黑”,鋒利而貼切,逗人發噱。又如:說“鮑小姐那類女人”是不“傷春”的,“一切衣服在她身上像只軟木塞之于酒瓶口,不需要酒的時候才需要瓶塞",(2)一個生動的比喻就能使讀者對鮑小姐的生活作風了然于胸。還有方鴻漸在本縣省立中學作報告時大談鴉片、梅毒,“令那紀錄的女生漲紅了臉停筆不寫,仿佛聽了方鴻漸最后的一句,處女的耳朵已經當眾失去了貞操”,(3)形象而又俏皮,耐人尋味。

《圍城》豐富的比喻,風趣幽默,大大增強了作品的諷刺藝術效果。比如作者在嘲諷李梅亭時說他“臉上少了那副黑眼鏡,兩只大眼睛像剝開殼的煮熟雞蛋”。(4)又挖苦他“本來像冬蟄的冷血動物,給顧先生當眾恭維得春氣入耳,蠕蠕欲活”。(5)暴露出李梅亭貪圖虛榮,一頂‘高帽’就使其飄飄然。在描寫假哲學家褚慎明時:“褚哲學家害眼饞癆地看著蘇小姐,大眼珠仿佛哲學家謝林的‘絕對觀念’像‘手槍里的彈出的子彈’,險的突出眼眶,迸碎眼鏡。” (6) 生動地勾勒出褚慎明卑鄙下流的丑相,揭示出其骯臟的靈魂。在描寫以嫖娼與賺‘外快’為其能事的‘侯營長’的長相時則形容他“他有個桔皮鼻子,鼻子上附帶一張臉,臉上應盡應有,并未給鼻子擠去眉眼,鼻尖生幾個酒刺,像未熟的草莓。”(7)尖酸刻薄地諷刺侯營長那丑陋的嘴臉„„諸如此類顯示出作者豐沛聯想力的巧妙而生動的比喻,仿佛一枚枚辣味十足的野山椒、俯拾即是地散布在作品的情節、肖像、人物心理、細節、性格以及自然景物等各類描寫中,令人目不暇接。既大大地提高了作品的諷喻性,又增強了讀者的閱讀趣味,對于繪聲繪色地刻畫人情物態,常能收到畫龍點睛之效。

《圍城》有如此眾多的妙喻,這與作者對比喻有深入的研究有關。錢鐘書在他的學術名著《宋詩選注》和《管錐編》等著作中強調“廣譬喻”。在《舊文四篇》里又提出:“比喻正是文學語言的根本”、“比喻包括相輔相成的兩個因素,所在的事物有相同之處„„又有不同之處„„不同之處愈多愈大,則相同之處愈烘托,分得愈開,則合得愈出意外,比喻就愈新奇,效果就愈高。”對比喻藝術的精深研究,加上高超的分類取譬能力,使他能夠在小說中把各種新鮮奇妙、生動形象的比喻散布在各方面的描寫中,使《圍城》的諷刺語言更機智幽默。

二、蘊含深意的象征

讀《圍城》,不但可以感受到沿途邂逅的驚喜,體會到妙趣橫生的比喻,更能咀嚼蘊含深意的象征。其中,最富于人生哲理的是關于“圍城”這一主題,小說中有一段對話說得很明白:

慎明道:“關于Bertie結婚離婚的事,我也和他談過。他引用英國古話,說結婚仿佛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來,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

蘇小姐道:“法國也有這么一句話。不過,不說是鳥籠,說是被圍困的城堡(Forteresse assiegee),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里的人想逃出來。”(8) 這段話為主人公的“婚姻”埋下了伏筆,也是全書的主題。暗示方鴻漸的婚姻是場猶豫不定的追尋游戲。在歸國途中,方鴻漸在鮑小姐的追求和引誘下,與她一起“勾搭”。在蘇小姐、方鴻漸、唐曉芙的錯位追逐中,他也終難成眷宿。最后,他被精明、柔韌、工于心計的孫柔嘉擒拿到手。開始,方鴻漸以為孫柔嘉只是個女孩子,事事都要請教自己,待到訂婚時才發覺,她在羞澀緘默的外表下有著“專橫的意志和多疑善妒的敏感”,“不但很有主見,而且主見很牢固”。所以訂婚一個月,方鴻漸“仿佛有了女主人”。結婚之際經趙辛楣提醒,方才警醒。此時,卻已深陷“圍城”。從此,他們二人陷入傳統的瑣碎纏繞的日常生活。孫柔嘉日益成為方鴻漸的暴君與精神囚籠。方鴻漸最后與孫柔嘉決裂,準備到重慶去,而重慶未必不是另一個“圍城”。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圍城”不僅象征了方鴻漸、趙辛楣等人在愛情、婚姻、事業上的追求、掙扎、幻滅、絕望的艱難生活歷程和矛盾心態,更象征了在國民黨統治下的舊中國,人們總是擺脫不了外在束縛的境遇,蘊含著重大的社會意義和豐富的人生哲理。

此外小說最后一章反復提及的方家那個傳家寶——老式自鳴鐘,方遯翁把它看作一個寶,“方遯翁挑好掛鐘的地點,分付女用人向房東家借梯,看鴻漸上去掛,替鐘捏一把汗。”(9)遁翁希望鴻漸把這只鐘作為傳家寶傳下去,也寄托著他對鴻漸光耀門楣的希望,然而這只老式鐘卻是那么不合時宜地每點鐘慢七分,“柔嘉笑道:‘照這樣說,恐怕它短針指的七點鐘,還是昨天甚至前天的七點鐘,要它有什么用?’”(10)時間自己與自己不符,“她又說鴻漸生氣的時候,拉長了臉,跟這只鐘的輪廓很相像。”“我發現你說話以前嗓子里唏哩呼嚕,跟它打的時候發條轉動的聲音非常之像。你是這只鐘變出來的妖精。”(11) 小說最后也是以這只老式自鳴鐘作為結束的,“那只祖傳的老鐘從容自在地打起來,仿佛積蓄了半天的時間,等夜深人靜,搬出來一一細數:“當、當、當、當、當、當”響了六下。六點鐘是五個鐘頭以前,那時候鴻漸在回家的路上走,蓄心要待柔嘉好,勸她別再為昨天的事弄得夫婦不歡;那時候,柔嘉在家里等鴻漸回來吃飯,希望他會和姑母和好,到她廠里做事。這個落伍的計時機無意中包涵對人生的諷刺和感傷,深于一切語言、一切啼笑。”(12)作者把這只鐘安排在這里,也象征著方鴻漸就像這只自鳴鐘混淆時間自我迷離而找不到出路。

三、幽默的手法

凡是讀過《圍城》的人,無不被它那妙趣橫生的語言逗得忍俊不禁。用兩個字說,就是 “幽默”。“幽默”一詞是舶來品,在我的印象中我們這個文明故國似乎很缺乏,中國的笑話故事很多但幽默作品卻不多,即便有一些,那也只是如:《水滸》描寫李逵、魯智深,使人“或笑或哭、亦哭亦笑,時而哭不得笑不得,遠超乎諷刺褒貶之外,而達乎幽默同情境地”;(13)《西游記》描寫孫行者,豬八戒使人“于嘻笑之外,感覺一種熱烈之同情,亦是幽默本色”;(14)《儒林外史》“幾乎篇篇是摹繪世故人情,幽默之外雜以諷刺”。(15)但比起《圍城》,未免幽默不足。錢鐘書猶如一位冷靜超遠的旁觀者,運用各種機智的反語、雙關、諧音、對仗、警句格言,以及中外古今的典故、逸聞,紛至沓來,琳瑯滿目。常使人笑中帶淚,淚中帶笑,風趣幽默。

錢鐘書在自序中說:“在這本書里我想寫現代中國某一部分社會、某一類人物。寫這類人,我沒有忘記他們是人類,還是人類,具有無毛兩足動物的基本根性”。(《圍城》序)而這一類人物,就是當時的病態的知識分子?!秶恰分谐S迷溨C的鋒刃刺向這些所謂的“無毛兩足動物”。這主要表現在:

(一)、漫畫式的筆法

錢鐘書常用漫畫式的筆法勾勒“眾生”,他以鋒刃的筆法高超地概括出一幅幅神情畢肖的漫畫形象,使人未見行藏,便已看出人物的性格及作者的情感態度,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如第七章開頭對汪處厚的肖像描寫:

“胡子常是兩撇,汪處厚的胡子只是一畫„„他只想有規模較小的紅夌尖角胡子,不料沒有槍桿的人,胡子都生不像樣,又稀又軟,掛在口角兩旁。既不能翹然而起,也不夠飄然而裊。他兩道濃黑的眉毛,偏偏根根可以跟壽星的眉毛競賽,仿佛他最初刮臉時不小心,把眉毛和胡子一股腦兒全剃下來了,慌忙按上去,胡子跟眉毛換了位置,唇上的是眉毛,根本不會長,額上的是胡子,所以欣欣向榮。„„為了二十五歲的新夫人,也不能一毛不拔,于是剃去兩縷,剩中間一撮,„„這也許還是那一縷胡子的功效,運氣沒壞到底。”(16) 看到這段惟妙惟肖的肖像刻畫,一幅活靈活現的漫畫就形象地浮現在讀者腦中了。作者在描繪這位汪大人可笑的容貌時,對他的歷史、思想、心理也一并作了諷刺,使他一亮相,就給人滑稽、迂腐的印象。

又如對沈太太的描寫:“她眼睛下兩個黑袋,像圓殼行軍熱水瓶,想是儲蓄著多情的熱淚,嘴唇涂的濃胭脂給唾沫帶進了嘴,把黯黃崎嶇的牙齒染道紅痕,血淋淋的像偵探小說里謀殺案的線索。”(17)——連用幾個想象奇特的比喻來鋪陳渲染,讀之令人忍俊不禁而又厭惡至極。

可以說,在《圍城》里的“蕓蕓眾生”中,幾乎每個人物(唐曉芙例外)出場時作者都對其肖像進行了一番諷刺性描繪。常常采用既含蓄而又挖苦的漫畫式筆法,令其形神畢露。例如,那位出場一次的“哲學家”,他的名氣是靠同外國著名哲學家通信和會面獵取來的。當他沾沾自喜吹噓他同羅素會面的對話時,其實是在揭露自己的空虛和無聊。再如三閭大學校長高松年,自稱是一位研究生物的老科學家,人們卻看不到他的科學家風范。其實是一位心術不正,好色貪杯玩弄權術的學界官僚,他本身就是那所黑暗腐敗的大學的化身。在法國取得文學博士頭銜的蘇文紈號稱“才貌雙全”的“女詩人”,但她的“得意之作”竟是抄襲的一首德國民歌。自稱是“詩人”的曹元朗,其“杰作”《拼盤姘伴》,令人發噱作嘔。這兩個最后卻結成秦晉,確是“珠聯璧合”。還有,韓學愈從美國的愛爾蘭騙子那里買了子虛烏有的“克萊登大學”博士文憑,騙取了大學教授的頭銜,還讓他的白俄妻子冒充美國國籍,以便到英文系任英語教授。為了滅跡消蹤,杜絕后患,他勾結陸子瀟,教唆學生蓄意搞垮方鴻漸,勾勒出了一個厚顏無恥、奸險殘毒之徒。„„像這樣的例子,在《圍城》中隨處可見。每一個人物,在錢鐘書的筆下都化作一幅幅諷刺性極強的漫畫。讀者在不知不覺中品嘗到漫畫式的幽默。

(二)、調侃式的行文

作者常用半是諷刺半是悲憐的口吻調侃“蕓蕓眾生”,他是繞舌的、俏皮的、促狹的,聯想特別活潑、思維敏捷,下筆不能自休。他總是盡情地揮灑著那種博引經傳,融貫中西,聯類無窮的超越具體描寫對象馳向更廣闊思維空間的諷刺幽默筆墨,造出一種由博識、睿智、諧趣構成的有智性之類的審美世界和巧喻迭出、縱橫恣意的獨特文體。在調侃方鴻漸購買假文憑時,作者引用《圣經》里的故事作比:“這一張文憑,仿佛有亞當夏娃下身那片樹葉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18)在嘲諷他的自我解嘲時,又拉來了中西古代哲人柏拉圖和孔子作陪襯:

“撒謊欺騙有時并非不道德,柏拉圖《理想國》里就說士兵對敵人,醫生對病人,官吏對民眾都應該哄騙。圣如孔子,還假裝生病,哄走了儒悲。孟子甚至對齊宣王也撒謊裝病。父親和丈人望自己是個博士,做兒子女婿的好意思教他們失望么?買張文憑去哄他們,好比前清時代花錢捐個官或英國殖民地商人向帝國府庫報效幾萬鎊換個爵士頭銜,光耀門楣,也是孝子賢婿應有的承歡養志,反正自己將來找事時,履歷是決不開這個學位。”(19) 如此調侃,活畫出主人公自欺人的阿Q相。正如作者所說“小小一方紙能把一個人的空虛,寡陋,愚笨都掩蓋起來。”在談到方老爺給孫兒取名“阿丑”時,作者也要引經據典戲謔一番:“人家小兒要易長育,每以賤名為小名,如犬羊狗馬之類,又知道司馬相如小字犬子,桓熙小字石頭,范曄小字磚兒,慕容農小字惡奴,元叉小字夜叉,更有什么斑獸、禿頭龜兒、獾朗等等,才知道兒子叫‘阿丑’還算有體面的。”(20)從中看出方遯翁父子的迂腐、是典型的封建“遺老”、“遺少”。

在調侃鮑小姐“只穿緋霞色抹胸,海藍色貼肉短褲,漏空白皮鞋里露出涂紅的指甲”時,說她是“熟食鋪子”,因為只有熟食店會把那許多顏色暖熱的肉公開列陳;又有人叫她“真理”,因為據說“真理是赤裸裸的”,鮑小姐并未一絲不掛,所以他們修正為“局部真理”。(21)寫出了鮑小姐的行為放蕩,惹得“那些男學生滿腔邪火,傷害及中國國體”。

在《圍城》中,作者不但對“知識分子”、行車走卒之輩進行盡情調侃嘲弄,就連那些沒有生命的機器也要對它們進行一番戲謔。如對方鴻漸、趙辛楣等人去重慶途中所乘的車就有這樣精彩的一段描寫:

這輛車久歷風塵,該慶古稀高壽,可是抗戰時期,未便退休。機器是沒有脾氣癖性的,而這輛車倚老賣老,修煉成桀驁不馴,怪僻難測的性格,有時標勁像大官僚,有時別扭像小女郎,汽車夫那些粗人休想駕馭了解。它開動之際,前頭咳嗽,后面泄氣,于是掀身一跳,跳得乘客東倒西撞,齊聲叫喚。(22) 像這樣擬人化的調侃,讀過之余,每有會意,一種舒心的感覺便油然而生。在行文中,《圍城》通篇都是戲筆。因此,它又是一部以看似超然的調侃語調述說人生無奈的悲劇。

四、獨特的諷刺藝術

《圍城》是一部優秀的諷刺小說,夏志清在《中國現代小說史》中評論《圍城》說,“《圍城》比任何中國古典諷刺小說優秀”。雖然許多人不一定認同,但《圍城》的諷刺藝術之高超卻是事實?!秶恰返闹S刺藝術也是獨具一格的,有人說《圍城》所表現出來的是錢鐘書式的學者式的幽默諷刺,錢鐘書用的是尖銳的長針,乍看之下,對患部沒有什么用,但像針灸似的對準醫療部位刺下,刺得深,刺得透,一疼之后便舒暢無比,讓人被刺得心服口服。錢鐘書抨擊人生病態、笑罵人性弱點,通過詼諧、輕描淡寫的筆調,把個個讀過幾本書的所謂的知識分子的齷齪靈魂一一勾畫出來。

“‘——哼,高松年還要我寫篇英文投到外國雜志上去發表,讓西洋人知道咱們也有牛津劍橋的學風,不知怎樣,外國一切好東西到中國沒有不走樣的。’辛楣嘆口氣,不知道這正是中國的厲害,天下沒敵手,外國東西來一件、毀一件。”(23) 有些人懷疑中國是一個大染缸,無論什么外來的東西放進去就變了顏色,這未嘗不是事實。

“有時候一個人,并不想說謊話,說話以后,環境轉變,使他也不得不改變原來的意向。辦行政的人尤其難守信用,你只要看每天報上各國政府發言人的談話就知道„„”(24)這是“言行不一致”的人的最好托詞。

“那些學生雖然外國文不好,卷子上寫的外國名字很神氣,有的叫‘亞歷山大’,有的叫‘伊利沙白’,有的叫‘迭克’,有的叫‘小花朵’(Florrie );有個人叫‘火腿’(Bacon), 因為他的中國名字叫‘培根’„„”(25)在語文水準日益低落的今天,這段嘲諷文字可說是現實最好的寫照。

“高松年直跳起來,假驚異的表情做得惟妙惟肖,比方鴻漸的真驚惶自然得多。他沒讀話劇,是話劇的不幸而是演員的大幸。”(26)這樣譏諷人類假動作的方式,既生動又有趣。

車爾尼雪夫斯基認為,對于一位諷刺幽默作家來說:“一切瑣庸的、可憐的、鄙陋的東西,似乎都不能逃過他的眼睛。”(〈美學論文選〉)錢鐘書還善于用洞燭幽微、纖芥畢肖的筆觸刻畫人物心理,其犀利精微的心理諷刺,使人物形象更具有立體感。

首先,《圍城》的諷刺幽默大膽借鑒西方心理描寫的技巧,對人物的心理進行細膩的觀察和分析,深層次地進行藝術開掘。如《圍城》對少女唐曉芙初戀的心理,老處女范懿裝腔作勢的心態以及對汪處厚太太內心世界的刻劃,就十分的傳神精微而深刻。如范懿這位“女生指導”僻處山谷,年華老去,無人問津,性格也變得古怪起來。她喜歡打聽消息,搬弄是非,對女性的同事總要在背后攻擊幾句,決不能輕易放過。聽說汪太太給她做媒,求之不得,但又故弄玄虛,強自矜持,經過一番自我克制,還掩蓋不了胸中的那點猴急的心情。汪處厚夫婦請吃飯,她五點鐘才過就到汪家。見過辛楣以后,“像畫了個無形的圈子,把自己跟辛楣圍在里面,談話密切得潑水不入”。(27)而且處處隨口湊趣。辛楣說這兒悶得很,沒有玩兒的地方,范懿說:“可不是嗎?我也很少談得來的人,待在這兒真悶。”辛楣說曹禺是個偉大的戲劇家,范懿快樂得拍著手掌道:“趙先生,我真高興,你的意見跟我完全相同。”高校長進來,辛楣乘機把首席讓出來,高校長想了想后不同意,仍舊要辛楣坐,辛楣不肯。高校長讓給范懿,“范小姐只是笑,身子像一條飴糖粘在椅子里”?;厝サ穆飞?,她幾次設法要把同行的方鴻漸、劉小姐支開,留下趙辛楣和她兩個人走。她一會兒說橋太窄,讓辛楣陪她走河底;一會兒說忘了手提包,讓辛楣陪她回汪家去取。繪狀心理,逼真如畫。既不失幽默,又頗具諷刺色彩。

其次,他還善于透視人物言行舉止的心理基礎,挑開蒙在人與人之間的各種溫文爾雅的面紗,探索人物的內心世界,揭示出諷刺對象靈魂的丑陋,戳穿和嘲笑對象在言行舉止上的虛假性。李梅亭在赴三閭大學就職的路途上所表現出的吝嗇心理就很有諷刺意味。啟程時,他搶著買低等船票,明明是為了自己省錢,卻偏要撒謊騙取別人的好感。路途中,他因為舍不得用自己的新雨衣,便找借口用別人的傘,他帶了一木箱藥品,準備在內地的學校賣個好價錢,卻不愿意給一些仁丹于身體不適的孫柔嘉服用。因為一包仁丹開封后就賣不到好價錢。但不給藥,又顯得過于小氣。左思右想,忽然靈機一動,記得前些天已打開一瓶魚肝油丸。雖然魚肝油丸比仁丹貴,但已開封的藥“好像嫁過的女人減了市價”。于是拿魚肝油丸,給孫柔嘉服下,弄得她又一次嘔吐。李梅亭這種吝嗇心理就這樣在一次次的心理活動中暴露出來,給人們以厭惡之感,其正人君子的假面具也就被一層層撕下來。這樣的諷刺,不同于疾言厲色的抨擊,而是通過客觀地揭示真相來達到幽默的效果??芍^于平淡中寓諧趣,至拙而又至妙,不失諷刺意味。

另外,錢鐘書還善于把作品中各種人物的心緒交織在同一場合,形成微妙而又激烈的心理沖突?!秶恰返谌聦懙揭淮吻嗄曛R分子的聚會,便是一場不期而遇的心理戰。這次聚會由趙辛楣請客。有蘇文紈、褚慎明,董斜川,方鴻漸等人參加。趙辛楣請方鴻漸的本意是為了使方鴻漸喝醉,在蘇文紈面前出丑,以發泄妒嫉之情。結果讓方鴻漸喝醉酒的目的達到了,但蘇文紈卻當著大家的面給予方鴻漸關心愛護,這使趙辛楣感到一種勝利后的失望;褚慎明與方鴻漸在席間互相鄙視,唇槍舌彈,各不相讓;董斜川以會作舊體詩,懂“同光體”而自傲,又遭到趙辛楣、褚慎明的嘲弄譏諷;更有趣的是褚慎明因為美貌的蘇文紈跟他講“心”,竟激動過分,把夾鼻眼鏡都掉進牛奶杯子里了。他拾起眼鏡又不肯戴上,“怕看清大家臉上逗留的笑”。后來方鴻漸酒醉嘔吐,褚慎明掩鼻表示鄙厭。“可是心上高興,覺得自己潑出的牛奶,給方鴻漸的嘔吐在同席者的記憶里沖掉了。”(28)對褚慎明這種陰暗心理的諷刺,觸及了某些知識分子最敏感之處——面子。這種把諷刺形象的丑陋心靈,由隱到顯,由暗到明,通過心理戰而昭然若揭,猛然外化的手法,顯示出錢鐘書諷刺幽默的高超、犀利。

總之,《圍城》是一部讀來如嚼橄欖、回味無窮的奇書。它時而讓你笑,時而讓你哭,在妙趣橫生、妙喻迭出的幽默外表下,深藏著令過來人低徊輕嘆,令少不更事者惘然若失的悲劇底蘊。

注釋:

(1)、《圍城》序第一頁; (2)、錢鐘書《圍城》第三章第44頁; (3)、錢鐘書《圍城》第二章第34頁; (4)、錢鐘書《圍城》第五章第137頁; (5)、錢鐘書《圍城》第五章第137頁; (6)、錢鐘書《圍城》第三章83頁; (7)、錢鐘書《圍城》第五章第160頁; (8)、錢鐘書《圍城》第三章第89頁; (9)、錢鐘書《圍城》第九章第306頁; (10)、錢鐘書《圍城》第九章第308頁; (11)、錢鐘書《圍城》第九章第308頁; (12)、錢鐘書《圍城》第九章第335頁; (13)、林語堂《論幽默》載《論語》第33期; (14)、林語堂《論幽默》載《論語》第33期; (15)、林語堂《論幽默》載《論語》第35期; (16)、錢鐘書《圍城》第七章第217頁;

(17)、錢鐘書《圍城》第三章第56頁;

(18)、錢鐘書《圍城》第一章第9頁;

(19)、錢鐘書《圍城》第一章第10頁;

(20)、錢鐘書《圍城》第四章第111頁;

(21)、錢鐘書《圍城》第一章第4頁;

(22)、錢鐘書《圍城》第五章第147頁; (23)、錢鐘書《圍城》第六章第208頁; (24)、錢鐘書《圍城》第六章第212頁; (25)、錢鐘書《圍城》第六章第213頁; (26)、錢鐘書《圍城》第六章第187頁; (27)、錢鐘書《圍城》第七章第228頁; (28)、錢鐘書《圍城》第三章第92頁;

參考書目:

1、顧之川:《解讀圍城》,京華出版社2001版 。

2、昭新:《中國文學名作欣賞》,科學出版社2001版 。

3、鄭觀年:《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評》,浙江文藝出版社。

4、郭志剛、孫中田:《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冊,高等教育出版社 。

5、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香港友誼出版社有限公司1979年版。

論文提綱

淺論《圍城》的藝術手法

一、作者及作品簡介

二、分析《圍城》的諷刺藝術手法

(一)、精辟的比喻

(二)、蘊含深意的象征

(三)、幽默的手法

1、漫畫式的筆法

2、侃式的行文

(四)、獨特的諷刺藝術

第三篇:淺論錢鐘書《圍城》的諷刺藝術

摘要

《圍城》是現代文學史上的一部風格獨特的長篇小說。作者錢鐘書在他所熟悉的生活環境里, 以其生動細膩的筆觸表達了他獨特的生活感受, 是五四以后新文學中的一部批判現實主義的杰作。小說著力于描寫"現代中國的某一部分社會, 某一類人物", 即主要由

三、四十年代一部分歐美留學生和大學教授組成的知識社會、知識階層人物, 從剖析他們個性、道德上的弱點入手, 揭示其精神上所處的重重困境, 由此而反映出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社會的腐朽和沒落。從而表述了作者——一個愛國的、信仰科學和民主的知識分子對于舊時代生活的深刻諷刺和感傷。小說廣泛全面深刻地揭露了知識分子的灰色人生, 在這個意義上, 它的確是一部新的《儒林外史》。在小說的表現手法上, 顯示了作者高超的諷刺藝術, 作者既能有聲有色地繪出人為的可笑可卑的行為, 以透視其五臟六腑, 又能以自己的博識, 設計精巧、超拔的比喻, 對人物作愚弄嘲諷, 筆酣墨飽, 無不淋漓盡致。

本文試從以下四個方面對《圍城》的諷刺藝術的手法和方法加以論述。

一、通過巧妙的結構安排, 以點帶面的描寫, 達到諷刺的目的

小說的結構非常的精致, 它以方鴻漸為中心人物, 通過他的生活經歷以點帶面地描繪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社會所特有的部分上層知識分子的生動群像, 深刻剖析了他們空疏、虛偽、卑瑣的靈魂。 首先, 表現在社會對主人公方鴻漸生活遭際與個性弱點的描述。方鴻漸留學英、法、德國, 歸國途中與一些留學生"談起外患內亂的祖國, 都恨不得立刻就回去為它服務"??墒? 他一旦回歸封建家庭與資產階級社會的生活圈中, 便只能為個人的謀職與戀愛婚姻渾渾噩噩地忙碌。又由于他為人比較善良、軟弱, 故在名利場與情場上屢屢敗北, 最終不能不陷入精神上麻木困頓的絕境, 小說由解剖他的個性弱點與精神困境入手, 巧妙地諷刺、揭露了畸形的世態人情。

方鴻漸最突出的個性弱點是怯懦, 他學的本是中國文學, 卻偏要出洋"深造"。此事未免滑稽, 可在殖民化的舊中國卻不失為時髦之舉。留學四年, 興趣雖廣, 卻學無專長, 最后迫于父親和岳父的壓力, 不得不于回國前買一個假文憑寄回去搪塞。不料岳父立即將他的博士照登報大肆吹噓。這些文字看來是寫方的經歷與個性弱點, 落筆處卻都巧妙地針砭了崇洋媚外、好尚虛榮的社會風習。在戀愛婚姻方面, 雖然真心愛上了唐曉芙, 卻由于遭到蘇文紈的中傷而致失戀。后來他到內地的三閭大學任教, 又接連受到老奸巨滑的校長的欺騙, 卑劣無聊的同事的暗算, 在這里由于種種原因而與孫柔嘉結合了, 但孫并非他真正的意中人, 她多疑善妒, 專橫有主見, 常動不動就與方爭吵, 最后在一次空前的吵鬧中導致決裂。作品往往由這類貌似鎖屑的人物個性弱點和家庭糾紛, 來抒發對舊時代生活的諷刺與無可奈何的感傷, 在藝術表現上更為獨到。

其次, 小說以方鴻漸的生活經歷為線索, 將諷刺的筆鋒伸展到中上層知識社會的各個角落。從對于人物個性與道德的批判入手, 揭露和抨擊畸形的社會世相。 所謂西方文明的產物——歐美留學生, 是圍城中的重要角色。在法國取得文學博士頭銜的蘇文紈號稱"才貌雙全"的"女詩人", 但她的"得意之作"竟是抄襲的一首德國民歌。其才學便是在情場中播弄風云, 抗戰時, 依靠丈夫勢力謀到"戰時物資委員會"處長的肥缺, 成為利用飛機走私的高級商販。由法國歸來的沈氏夫婦, 則在抗戰中投敵附逆, 淪為無恥的民族敗類, 還有擅長欺世盜名的假哲學家褚慎明和以封建遺少自傲的董斜川。其中稍有才學的趙辛楣, 也只是由于情場失意才到內地教書, 又終因一場新的情場風波而重蹈士途。

在作者的筆下, 還出現了一群頂著學者、教授招牌的丑類, 這便是抗戰后方所謂"國立三閭大學"的班底:如名為老科學家而實為狡猾政客與好色貪杯的校長高松年;貪吝鄙俗的流氓政客型的訓導長李梅亭;用假文憑訛取名利的歷史系主任的韓學愈;由革職的貪官而當上中文系主任的汪處厚;賣弄虛榮、擺弄是非的能手陸子瀟等。在民族危亡之際, 這幫人仍然只知狗茍蠅營, 追逐個人的名利與情欲, 明爭暗斗, 透過他們灰暗、丑陋的靈魂, 不難窺見其孽生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社會腐朽齷齪的本相。

二、通過人物肖像、言行和心理描寫, 獲得諷刺效果 小說圍城中涉及到的人物, 都是作者所諷刺的對象, 不論是書中的主要人物, 像李梅亭、高松年、汪處厚, 還是次要人物如沈太太、鮑小姐, 乃至于方鴻漸一行前往三閭大學途中所碰的妓女、侯營長一類的小人物, 作者在他(她)們一出場, 就采用漫畫式的手法對其丑陋的外貌進行描寫, 使人見其而惡之。李梅亭出場時, 作者是這樣描寫他的:"四十來歲年紀, 戴副墨晶眼鏡, 神情傲兀, 不大理會人, 并且對天氣也鄙夷不理, 因為這是夏歷六月中旬, 他穿的還是黑呢西裝外套。"又如: "胡子常是兩撇, 汪處厚的胡子只是一畫……他只想有規模較小的紅夌尖角胡子, 不料沒有槍桿的人, 胡子都生不像樣, 又稀又軟, 掛在口角兩旁, 像新式標點里的逗號, 既不能翹然而起, 也不夠飄然而裊。他兩道濃黑的眉毛, 偏偏根根可以跟壽星的眉毛競賽, 仿佛他最初刮臉時不小心, 把眉毛和胡子一股腦兒全剃下來了, 慌忙按上去, 胡子跟眉毛換了位置, 唇上的是眉毛, 根本不會長, 額上的是胡子, 所以欣欣向榮。……為了二十五歲的新夫人, 也不能一毛不拔, 于是剃去兩縷, 剩中間一撮, ……這也許還是那一縷胡子的功效, 運氣沒壞到底。"看到這段惟妙惟肖的肖像刻畫, 一幅活靈活現的漫畫就形象地浮現在讀者腦中了。作者在描繪這位汪大人可笑的容貌時, 對他的歷史、思想、心理也一并作了諷刺, 使他一亮相, 就給人滑稽、迂腐的印象。

在這群丑物當中, 算得上"丑中之冠"的是新回國的沈太太。她是一個崇洋媚外、賣國投敵的漢奸, 是民族的敗類, 作者對她是深惡痛絕的, 故此在書中毫不留情地勾勒了她的丑貌:"沈太太生得怪樣, 打扮得妖氣。她眼睛下兩個黑袋, 像圓殼行軍熱水瓶, 想是儲蓄著多情的熱淚, 嘴唇涂的濃胭脂給唾沫帶進了嘴, 把黯黃崎嶇的牙齒染道紅痕, 血淋淋的像偵探小說里謀殺案的線索。"作者連用幾個想象奇特的比喻來鋪陳渲染, 讀之令人忍俊不禁而又厭惡至極。

還有好色的校長高松年, 滿嘴仁義道德, 其實是滿肚子男盜女娼。他常常借故去拜訪汪處厚。其實他訪的不是汪處厚, 而是他的太太, 因為貪戀汪太太的美色。因此, 當他看到趙辛楣和她偷情時, "憤怒得兩手握緊拳頭, 作勢向他揮著。"好像是為汪處厚鳴不平, 其實是吃趙辛楣的醋, 這點被汪太太一句話就揭開了他披著的華麗外衣:"哈哈!高校長, 你又何必來助興呢? 吃醋沒有你的份兒呀, 咱們今天索性打開天窗說亮話, 嗯, 高先生, 好不好? "當頭一棒喝醒了汪處厚、趙辛眉。

丑惡人物往往喜歡偽裝自己, 古今中外, 無不如此, 對于這種表里不

一、口是心非的偽君子, 最有力的諷刺莫過于剝開畫皮, 現其本質?!秶恰分S刺藝術的一個重要手段便是寫出諷刺對象的言論與行動, 現象與本質的矛盾, 使其原形敗露。李梅亭是一個吝嗇自私的小人。這點在他前往三閭大學的路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當他帶的大箱子里的藥被方鴻漸他們發現時, 他說"內地買不到西藥, 各位萬一生起病來, 那時侯才知道我李梅亭的功勞呢" 后來又說"就是生病, 我箱子里有的是藥"。聽起來好慷慨, 其實怎樣呢? 當孫小姐生病向他要藥時, "他以為孫小姐一路上對自己的態度也不夠一包人丹的交情", 更因為一包仁丹開封后就賣不到好價錢。"而不給藥, 又顯得過于小氣"。左思右想, 忽然靈機一動, 記得前些天已打開一瓶魚肝油丸。"魚肝油丸當然比仁丹貴, 但已打開的藥瓶, 好像嫁過的女人, 減低了市價"。 于是拿魚肝油丸, 給孫柔嘉服下, 弄得她又一次嘔吐。李梅亭這種吝嗇鬼式的怪誕心理就這樣在一次次的吝嗇心理活動中暴露出來, 給人們以厭惡之感, 其正人君子的假面具也就被一層層撕下來。

小說中運用細膩絕妙的心理分析, 把人物丑陋的內核猛然外化, 展示了作者精湛的諷刺藝術。方鴻漸性格怯懦, 雖然有顆善良的心, 想有所成就, 但是在這個黑暗的社會里即處處碰壁, 一旦失敗便跌落到自怨自艾的幻想之中, 作者對他的這種心理曾多次加以反映。如在三閭大學, 由于情場風波, 趙辛楣溜之大吉后, 方鴻漸也想離開, 并且想在離開前寫信批評一下校政, "借此發泄這一年來的氣憤"。但是由于學校聘書還沒來, 信的措詞不好決定。"有時他希望聘約依然是副教授, 回信可以理直氣壯, 責備高松年失信。有時他希望聘約升他做教授, 這么一來, 他的信可以更漂亮了, 表示他的不滿意并非出于私怨, 完全為了公事"。"不料高松年省他起稿子寫信的麻煩, 干脆不送聘給他。""這氣得他頭腦發燒, 身體發冷。"這段細膩的心理描寫把他想走偏又要找理由, 又不敢直接對高松年講的虛偽、膽怯的心理表露得一覽無余。

這段議論, 深刻精辟, 諷刺了當時社會上的崇洋媚外的風氣, 更令作者生氣的是, 即使是從外國學來的好東西, 一到中國"沒有不走樣的"。如三閭大學從英國牛津大學引進來的導師制, 卻被李梅亭之流的人把它改成防范男女戀愛的工具, 作者借趙辛楣之口議論道:"想中國真利害, 天下無敵手, 外國東西來一件, 毀一件。"同時作者的議論諷刺, 往往還涉及到封建婚姻制度、封建家庭制度和男尊女卑的思想在封建家長的代表方老先生心中根深蒂固, 作者借他之口, 對封建婚姻制度作了諷刺:"女人念了幾句書最難駕馭。男人非比她高一層, 不能和她平等匹配, 所以大學畢業才娶中學女生, 留學生娶大學女生, 女人留洋得了博士, 只有洋人才能娶她, 否則男人至少是雙料博士。鴻漸, 我這話沒說錯吧? 這跟‘嫁女必須勝吾家, 娶婦必須不若吾家, ’一個道理。"這些話對著一個曾接受過西方男女平等觀念影響的人說出來, 豈不是一個絕妙的諷刺。封建大家庭是一個充滿爾虞我詐, 充滿斗爭的濃縮了的小社會。作者說:"在西洋家庭里, 丈母娘跟女婿間的爭斗, 是至今保持的古風, 我們中國大家庭里婆婆和媳婦的敵視, 也不輸他們那悠久的歷史, 只有媳婦懷孕, 婆婆要依仗了她才能榮升祖母, 于是對她開始遷就"。還說:"大家庭里做媳婦的女人平時吃飯的肚子要小, 受氣的肚子要大;一有了胎, 肚子真大了, 那時吃飯的肚子可以放大, 受氣的肚子可以縮小。"正是這樣的家庭, 最終導致了方鴻漸與孫柔嘉婚姻的決裂。

三、運用夾敘夾議的手法對黑暗時政, 社會惡習進行諷刺 錢鐘書先生在《圍城》中常常喜歡對一些事件和人物言行在敘述之后來一段議論。這些議論常常能一針見血地對當時黑暗的時政、社會的惡習進行尖銳的諷刺。

例如, 作者在敘述了方出國留學的過程后, 不無感慨地寫道:"學國文的人出洋‘深造’聽來有些滑稽。事實上, 惟有學中國文學的人非到外國留學不可。因為一切其他科目像數學、物理、哲學、心理、經濟、法律等都是從外國灌輸進來的, 早已洋氣撲鼻;只有國文是國貨土產, 還需要外國招牌, 方可維持地位, 正好像中國官吏、商人在本國剝削來的錢要換外匯, 才能保持國幣的原來的價值。"

四、運用機智風趣的幽默藝術嘲弄丑惡事物, 加深諷刺的效果

諷刺是以譏笑、嘲弄的筆調, 夸張而帶刺的語言, 將敵對或落后的事物加以暴露, 讓讀者看到它的可笑、可鄙乃至可惡之處, 達到對諷刺對象貶斥、否定和令人警覺的目的。幽默是對某些生活現象進行風趣、機智的描繪, 使人在笑中獲得美的享受。諷刺藝術是笑的藝術, 它如果與幽默藝術相結合, 那么對于諷刺對象則更加犀利, 諷刺力量則會更加厲害。難怪我國著名作家老舍說:"諷刺是與幽默分不開的, 假若正顏厲色地教訓人便失去了諷刺, 它必須幽默地去奇襲、側擊, 使人發笑幾聲, 而后細一咂模, 臉就紅起來。" 錢鐘書先生在小說中正好利用了幽默對諷刺的巨大影響, 把二者緊密結合起來, 形成了小說特有的諷刺藝術——機智幽默型的諷刺。面對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丑類而言, 作者的幽默諷刺, 猶如一柄藏而不露的利刃, 常于談笑風生中脫穎而出;面對灰色平庸的靈魂, 又如犀利靈活的手術刀, 精于剖析肌理。

(一)"夸張"這一傳統手法在作品中得到極好的運用 例如, 作品中描繪老處女范小姐赴宴相親, 因為極想討得男子歡心, 所以打扮得格外起勁, 作者寫道:"范小姐今天赴宴擦的顏色, 就跟印第安人上戰場擦的顏色同樣勝利的紅。" 見過辛楣以后, 范小姐"像畫了個無形的圈子, 把自己跟辛楣圍在里面, 談話密切得潑水不入"。辛楣說曹禺是個偉大的戲劇家, 范懿快樂得拍著手掌道:"趙先生, 我真高興, 你的意見跟我完全相同。"高校長進來, 辛楣乘機把首席讓出來, 高校長想了想后不同意, 仍舊要辛楣坐, 辛楣不肯。高校長讓給范懿, "范小姐只是笑, 身子像一條飴糖粘在椅子里"??鋸埗皇嵧高^范小姐的外貌與言行, 可看到老處女變態的性格。

(二)"比喻"是這部作品中使用得最多的一種幽默手法 小說中的比喻內容別異, 形式各殊, 爭奇斗艷, 簡直令人嘆為觀止。如:用幾個喻體來說明同一本體的同一個恰似點:"物價象吹斷了線的風箏, 又象得道成仙, 平地飛升";用幾個喻體來說明一個本體的不同方面:"這輛車倚賣買老, 修煉成桀驁不馴, 怪癖難測的性格, 有時標勁象大官僚, 有時扭捏象小女郎";用一組喻體分別說明相關連的一組本體:"科學家象酒, 愈老愈可貴, 而科學象女人, 老了便不值錢。" 本文只就比喻的一種形式博喻進行了說明, 其實文中按所使用的比喻形式還很多, 不過本文只是研究比喻的諷刺作用, 而不是比喻本身。

(三)作者的幽默諷刺藝術還表現在于巧妙的變異法上 有時諷刺之火借臨時拆開雙音節詞的方式噴發而出:"跟中國‘并肩作戰’的英美兩國, 那時候只想保持中立;中既然不中, 立也根本立不住, 結果這‘中立’變成只求在中國有個立足之地, 此外全讓給日本人。" 對詞語作"借詞發揮"形象化的解釋, 小說中也很常見, 對那些動輒"國家至上", 實則大飽私囊的權貴, 作家 嗤之以鼻"好哇!國家, 國家, 國即是家? " 有時, 作者又用轉換詞義與"借詞發揮"結合的方式揶揄人物"高松年身為校長, 對學校里三院十系的學問, 樣樣都通——這個‘通’就像‘火車暢通’‘腸胃通順’的‘通’, 幾句門面話從耳朵里進去直通到嘴里出來, 一點不在腦子里停留。" 總之, 《圍城》是一部讀來如嚼橄欖、回味無窮的奇書。它時而讓你笑, 時而讓你哭, 在妙趣橫生、妙喻迭出的幽默諷刺外表下, 深藏著令過來人低徊輕嘆、惘然若失的悲劇底蘊。

參考文獻:

1、錢鐘書 《圍城》 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版

2、楊 絳 《記錢鐘書與<圍城>》 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版

3、顧之川 《解讀圍城》 京華出版社2001版

4、昭新 《中國文學名作欣賞》 科學出版社2001版

5、鄭觀年 《中國現代文學作選評》 浙江文藝出版社

6、郭志剛、孫中田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冊 高等教育出版社

7、寧云峰 《錢鐘書在比喻理論與實踐上的突破》

8、楊繼興 《錢鐘書小說諷刺語言三題》

9、邱文治 《錢鐘書〈圍城〉藝術漫議》

10、陳文虎 《錢鐘書研究采輯》

第四篇:淺談《儒林外史》的諷刺藝術

羅高

(中文081,070811102)

摘要:《儒林外史》是我國古代諷刺文學的典范作品。在諷刺方面,主要體現在基于現實的諷刺,加之吳敬梓巧妙地運用夸張和對比手法,突出了強烈的諷刺效果。全書竭盡諷刺之能事,奠定了我國古代諷刺小說的基礎,為以后諷刺小說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

關鍵詞:儒林外史,諷刺藝術,對比,夸張,詼諧的諷刺與嚴肅的寫實

《儒林外史》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卓越的揭露封建科舉制度弊端的現實主義長篇諷刺小說。全書共五十六回,描寫的人物眾多。吳敬梓運用樸素、靈活、幽默的地方性語言,假托明代,實際反映的是康乾時期科舉制度下讀書人的功名和生活。他以獨特的視角,對封建統治階級用以禁錮人們思想而死板乏味的八股取士制度,進行了辛辣的嘲諷??梢哉f,吳敬梓對封建科舉制度的批判達到了前所未有的一種深度。

《儒林外史》問世之后,以其高超的藝術水平受到人們的喜愛和贊揚,尤其是它婉轉詼諧的諷刺藝術,更是令人嘆為觀止。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評價道:“迨《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謫時弊,機鋒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諧,婉而多諷 ”,甚至認為 “諷刺小說從《儒林外史》而后,就可以謂之絕響。”

吳敬梓在繼承中國古代諷刺藝術優秀傳統的基礎上,加以自己的創造,把中國古代諷刺藝術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并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作者的見解并不是直接列出來硬塞給讀者,而是在具體形象的塑造中闡明。周進和范進的中舉,匡超人的轉變,杜少卿的豪舉,馬二先生的迂腐,這一切都是通過具體的情節來表現深刻豐富的思想。吳敬梓并沒有直接向我們褒貶什么,但每個形象都飽含著巨大力量的褒貶,傳達著作者明確的正義觀。

下面將就《儒林外史》的諷刺藝術特征作三點進行一個粗淺的探析。

一、對比的諷刺藝術

對比是這部小說的為了突出諷刺效果常用到的手法。

如胡屠戶對范進中舉前后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的對比。中舉前稱他為“現世寶”、“癩蛤蟆”,中舉后稱他為“賢婿老爺”、“天上的文曲星”;對他外貌的描述也不同,中舉前說他“尖嘴猴腮,不三不四”,中舉后夸他“才學高,品貌好”;兩次的賀禮也不同,中舉前是“一副大腸和一瓶酒”,中舉后是“七八斤肉,四五千錢”;離開范進家的動作神態也不同,中舉前離開時是“橫批了衣裳,腆著肚子去了”,中舉后離開時是“千恩萬謝,低著頭,笑咪咪地去了”。通過對比,使他的前倨后恭、嫌貧愛富、趨炎附勢、庸俗自私的典型市儈形象躍然紙上。還有對眾鄉鄰的對比:范進中舉前對范家揭不開鍋,在死亡線上掙扎而不聞不問,范進中舉后趕緊送酒送肉,搬桌拿椅。作者對他們嫌貧愛富的心態,進行了強烈的諷刺。對比之中寫出人性淡薄和世態炎涼,極富諷刺意味。

除了同一個人物的前后對比,作為一部諷刺小說,《儒林外史》還塑造了一批體現作者理想的正面人物與體現社會腐敗的反面人物進行對比。正面人物有王冕、杜少卿、虞育德、莊紹光、遲衡山等,反面人物如前面提到的胡屠夫以及眾多貪污腐敗的官僚們。這一鮮明的美丑對比,大大地增強了小說的諷刺效果,越是正面人物就越顯出反面人物的丑陋,以美烘托出丑的極致。

二、夸張的諷刺藝術

在小說中,吳敬梓對人物最富于特征的細節加以適當的夸張,把重點集中在人的性格中最顯目的特征上,再放大給人看,這是勾畫諷刺人物的一個很出色的手法。即把否定的東西加以放大來產生極強的諷刺效果。

吳敬梓在真實的基礎上,透過夸張這個放大鏡,把生活的黑暗擴大化,把一件小事上升到人物的精神層面,反映出最深刻的內涵,讓諷刺顯得犀利而深刻。

如人人皆知的范進中舉后因驚喜過渡而發瘋的這一幕,這種夸張的諷刺藝術可謂達到了極致。當范進面對突如其來、從天而降的大喜時,他那顆因飽經辛酸折磨而變得麻木的心靈,承受不住這強烈的刺激。于是,“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兩手拍了一下,笑了一聲,道:‘噫!好了!我中了!’說著,往后一跤跌倒,牙關咬緊,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將幾口開水灌了過來。他爬將起來,又拍著手大笑道:‘噫!好了!我中了!’笑著,不由分說,就往門外飛跑。”作者從范進幾十年的辛酸悲苦來寫這極度興奮的一瞬,把看似荒唐的現象表現得如此合乎生活的邏輯,將當時的讀書人熱衷“科舉”,一旦功名到手就如醉如癡,驚喜若狂,乃至發瘋這種社會現實加以夸張的描寫,從而達到了尖銳的諷刺效果。 第五回中,寫嚴監生之死也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臨時了還不忘燈盞里點的兩莖燈草,唯恐費了油,直到趙氏挑掉一莖才斷氣。透過這樣的細節描寫,恰到好處的夸張,把嚴監生那貪婪吝嗇的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活靈活現。

三、詼諧的諷刺與嚴肅的寫實

小說在諷刺過程中,把詼諧的諷刺與嚴肅的寫實結合起來,挖掘現象產生的社會根源,從而在諷刺過程中起到對社會制度進行批判和反思的目的。正如魯迅先生所說:“它所寫的事情是公開的,也是常見的,平時是誰都不足為奇的,而且自然是誰都毫不注意的。不過事情在那時卻已經是不合理,可笑可鄙,甚而至于可惡。但這么行下來,習慣了,雖也在大庭廣眾之間,誰也不覺得奇怪;現在經它特別一提,就動人。”

吳敬梓以客觀的態度去處理事情,不以主觀偏見去遮蓋對象的豐富內容。整篇小說雖以描寫反面人物、揭露反面現象為目的,但并沒有因要顯露出描寫對象的戲劇性,而忽視人物的客觀真實性。在他筆下,諷刺對象并不是無惡不作的壞人,而是一個有血有肉有著綜合因素的人物,恰恰是這樣,諷刺才更真實、深刻。

而諷刺這一創作手法,它本身就有著嚴肅性。作者必須對社會、人生作出認真的觀察和思考。在這點上,吳敬梓對他所生活的社會現實有著敏銳的感受和深刻的理解,他的品德和見識,遠遠超越了同時代的那些儒林人物。他認識到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弊端和是非顛倒的社會風氣,認識到生活在這一現實中的卑劣人物以及人們的一些病態心理。

同時吳敬梓的創作態度也是非常嚴肅的,既不是人身攻擊,也不是隨意嘲笑,而是把這司空見慣的不合理現象進行提煉、概括、典型化,從人性被壓抑、被扭曲中去看丑惡本質。他是懷著一種悲憤的心情去揭示人的性格的變態過程??梢哉f作者是站在高處來俯瞰人生,以喜劇的形式來表現悲劇的內容。

綜上所述,《儒林外史》的諷刺手法是多種多樣的,豐富多彩的。在喜劇的背后,作者把犀利的筆鋒伸進人物最深的精神層面中,從而揭露這些悲劇性的社會原因,啟發讀者,尤其是讀書人對人生價值、對生活、對社會的深刻思考。笑中帶淚,是這部小說諷刺藝術的精華所在。

參考文獻:

[1]吳敬梓.儒林外史[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

[2]魯迅.中國小說史略[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

[3]魯迅.魯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

[4]李孝金.論《儒林外史》的諷刺藝術[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1. (3)

[5]周臘生.試論《儒林外史》諷刺藝術中的對比手法[J]

第五篇:淺談老舍短篇小說的諷刺藝術

淺談老舍短篇小說的諷刺性幽默

說起老舍,在眾人的印象中,大多都會先想到《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茶館》等經典作品。然而,老舍先生的一些短篇小說卻絕不遜于他的長篇和戲劇,盡管他一再表示自己不善于寫短篇小說,并不認為短篇創作在某種意義上,更難于長篇。他自己也曾說過:“短篇想要見好,非拼命去作不可。”老舍先生的一些短篇作品,宛若一朵朵絢麗之花,他們以生命為根,真實為干,在“活文字”的土壤上面向世人綻開著。我于其間也發現了一些讓人為之一笑,背后卻反思不已的文章,例如《馬褲先生》《開市大吉》《善人》《有聲電影》等,這些短小精悍的小說給我的震撼不亞于《駱駝祥子》等,這些短篇中蘊含的豐富的多樣的諷刺藝術和幽默手法,讓我領略到了作者的另類幽默。下面我就結合這四篇短篇小說來談談自己對于老舍先生諷刺性幽默手法的粗淺認識。

老舍說過:“諷刺與幽默在分析時有顯然的不同,但在應用上永遠不能嚴格的分隔開”。老舍許多幽默作品中確實含有強烈的諷刺傾向,然而,老舍最終成為一個“幽默作家”而非“諷刺作家”,顯示了老舍在這個問題上理智與情感的實際取舍。正如老舍自述:“我失去了諷刺,而得到了幽默。據說,幽默中是有同情的”。 幽默,在老舍看來:“首要是一種心態”,是“一視同仁的好笑的心態”。他所指的實際上是一種人生觀的表現,從這樣的心態去觀察體驗人生,彼我皆有弱點,應懷著愛心、善意去對待別人的弱點,以“笑的哲人” 的大度,去對待蕓蕓眾生的俗欲、頑固、愚蒙等。他所追求的就是“笑的哲人”的態度,即相當于“哲人”的含有深意的笑,是看透宇宙間的種種可笑的人生哲學的藝術表現。

老舍在《談幽默》一文中提到“他是由事事中看出可笑之點,而技巧地寫出來。他自己看出人間的缺欠,也愿使別人看到。不但僅是看到,他還承認人類的缺欠;于是人人有可笑之處,他自己也非例外,再往大處一想,人壽百年,而企圖無限,根本矛盾可笑”。他認為幽默是對不和諧的發現,要求作家看出社會的欠缺來。在該文中,他還轉引切斯特頓的“在事物中看出一貫的,是有機智的。在事物中看出不一貫的,是個幽默者”。以此來說明幽默作家必須具有極強的觀察力和想象力,將生活中一切可笑之事、自相矛盾的事,具體地加以描畫和批評。因此,與其將老舍的幽默看作一種運用語言的技巧,不如將其看作一種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方法,觀察力強,才能將生活中一切可笑之事,相互矛盾之事看出來,想象力強,才能在抓住事物本質的基礎上,用幽默的話來解釋它,使人在笑中有所體悟。

所以,在老舍的幽默中,雖然有笑料,也有逗樂,但這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他始終是以悲憫的心理、同情的心態來關注社會的欠缺、人生的苦難等宇宙間的種種可笑的。他在寫一個可笑的人物時侯,包含著這樣的可能性,你我都有可能成為他,他可能是你和我,這樣的一種“一視同仁的好笑的心態”。所以老舍的幽默給人的閱讀感覺是平等、善意、寬容。老舍是大眾的良心,他對底層的百姓有著天然的情感。他從未居高臨下地哀憐胡同里的窮人,而仿佛是他們的代言人,在殘酷中透出愛意,以至在灰色人生中竟也溢出些許的快活。

在《馬褲先生》這篇小品、漫畫式小說中,一個小人物的鄙俗相在作者的白描勾勒下活靈活現。小說的一開始便說到火車在北平還沒開,接著重點人物“馬褲先生”就上場了,為什么叫他這個名字呢?就是因為他睡在上鋪,穿著一條馬褲,卻穿著“青緞子洋服”,“胸袋插著小楷羊毫,足登青絨快靴”,一個打扮不

倫不類、滑稽可笑卻又有點紳士相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此人外表斯文懂禮,說話和氣,但一句“你也是從北平上車?”卻泄露了天機,讓人不知所云。接下來用夸張手法描寫其語言。作為一種修辭方式,夸張具有擴大、強化、渲染等作用,能給人以更深刻的印象。老舍的夸張有自己鮮明的特色。文中“馬褲先生”的喊叫:“火車好似都震得直動”、“火車確是嘩啦了半天”、“背后打了個霹靂”“站臺上送客的跑過一群來。以為車上失了火。要不然便是出了人命”運用夸張手法極力寫出了馬褲先生在所謂“文質彬彬”外表包裹下的一個在公共場所肆無忌憚,自私自利,毫無社會公德意識的小市民的丑惡形象。小說中經典的茶房一系列的“眉毛”描寫,“擰得好像要把誰吃了才痛快”、“眉毛擰得直往下落毛”、“直怕茶房的眉毛脫凈”,將一個可憐的茶房在馬褲先生的“狂轟亂炸”下,苦不堪言,痛苦萬狀的形態描摹的活靈活現??蓱z的茶房,地位低下,無可奈何,只好拿眉毛來表示抗議了。小說對于這段的描寫讓我印象深刻,一聲一聲“茶房!茶房!”,不僅給我視覺上一個沖擊,而且讓我反復聽見了這一聲聲尖銳的喊叫聲,看見茶房那苦不堪言的樣子,按照作者的語言就是“我笑了,沒法再忍住。”覺得怎么會有一個這么“活寶”的人。

作者在這篇小說中運用的語言都是極為精簡的,讓人讀起來有種格外活潑的感覺,那個“馬褲先生”就像是一個要不到糖的孩子,一遍挖著鼻孔,一遍喊叫著??墒?,如果真的是一個孩子,我們或許會認為他是那樣的天真可愛,但這主角卻是一個成年人,在他的一系列動作中,我不免感到些許“惡心”和“鄙夷”。此外,作者用詞風趣,有些小地方并不直接寫出,而是用一種間接的手法達到幽默的目的。如寫到馬褲先生吐痰吐到車頂上,作者不是直接說出來,而是用“照顧了車頂”來鮮活地描繪出“馬褲先生”令人發笑的畫面。

馬褲先生這個人可稱得上是集負面之小成:他為人小氣,好虛榮,不懂基本的禮儀,對於“恥”更沒有基本概念。這個人表現出了人性刻薄的一面;但更深一層看,他并不是個十惡不赦的壞蛋,而更像是我們自身缺點的大集合。大部分的人內心深處都有一點虛榮,或者一點刻薄,也許還有一點趾高氣揚;而馬褲先生就像是這一種夸張了的,負面的人性。馬褲先生的平凡,或者說是“夸大之后的平凡”,讓人心有戚戚焉。我想這便是老舍先生當初寫作時想要表達的效果,使小說的人物與讀者之間產生共鳴,這才是這篇小說的諷刺幽默所在,就像上文所說的“一視同仁的好笑的心態”。

而對于另外一篇諷刺戲劇性的作品《開市大吉》,這樣的諷刺性幽默也體現的淋漓盡致。在這篇小說中,作者用夸張手法展示了一伙江湖醫生騙錢有術的丑陋行徑。在小說中,最令我感到好笑的就是老太太剛來到醫院的時候與“我”對話的內容,老太太抱怨一句,“我”便跟著附和一句,“糊涂東西們”“不知好歹”等回答讓人們看到了真正的庸醫,在人們捧腹大笑同時,也讓人不禁感嘆這些市井小民的丑陋惡行與無知鄙俗。一群江湖醫生不擇手段地欺騙,一些病人卻心甘情愿接受所謂的治療,雙方都把生命視為兒戲。在熱鬧有趣的情節背后,蘊涵著貪婪和愚昧正在殺人的悲劇因素。這里也讓我看見了老舍先生的悲劇觀,朱自清就曾評價過《老張的哲學》、《趙子曰》都有一個嚴肅的悲慘的收場。老舍擅長于用笑來寫哭的故事,這在《開市大吉》中就能明顯地揣摩出來??梢?,我們通常從老舍的創作中讀到輕松和自如,是將一種普遍性的焦灼經作家個性的篩選后而形成的,撥開貌似輕松的面紗,我們看到老舍面對社會的傾危、人民的苦難、人生的無奈露出的苦笑。在他看來,他把幽默視為悲觀的產物,是作家對人生矛盾有了深刻的領悟之后采取的一種寫作態度。所以,無論在他的小說中,故事是如

何地逗笑,語言是如何地幽默,卻掩蓋不住深層的無奈苦笑與諷刺心傷。

我們繼續看《善人》這一篇,這篇小說中的諷刺幽默是讓人一看就明了的。作者下筆鋒利,嘲罵了以闊太太穆女士為代表的那類所謂上層人物,揭穿他們假慈善真剝削的事實。小說一開始便說到穆女士不愿他人稱她為汪太太,因為她覺得被稱為汪太太就像是靠著老公吃飯,不獨立的女性,而實際上她卻“老實不客氣”地花著丈夫的錢。這一段輕描淡寫,卻將一個虛偽的上層太太形象刻畫了出來,讓人不禁發問“這樣的一個人會是個善人?”一句“她是為救世而來”多次出現在小說中,充滿了諷刺的意味。小說中還通過主人公的一些動作來刻畫人物形象,寫出諷刺意味,文中寫穆女士“真想抄起床旁的小床燈向自由扔了去,可是覺得自由還不如桌燈值錢,所以沒扔”。一個偽善者的面孔,呼之欲出。在小說中,作者沒有一句話說到穆女士的偽善,虛情假意,但卻讓人清楚地看見了這個人物的真實面目。就如魯迅先生說的那樣“無一貶詞,而情偽畢露”,這種不動聲色地譏諷伴隨著幽默的語言,輕而易舉地讓讀者在閱讀完之后搖搖頭感嘆“穆女士真是一位‘善人’啊!”。而這篇小說的名字叫做《善人》也是亮點之處,簡單的兩個字讓人在一邊閱讀的時候一邊形成反照,反諷的意味十分強烈。

對于另外一篇《有聲電影》作者的筆調則柔和了許多,且略帶善意,譏笑了那時無力且無心去追趕時代發展的市井小民。小說主要寫了一家老小到電影院看有聲電影的事情,語言詼諧俏皮,但卻充滿無奈譏諷。小說中對于動身前去看電影的那段描寫,讓讀者也不免替他們著急,而終于到了電影院,卻在一個座位問題上糾纏不清, “大家總不能忘了謙恭啊,況且是在公共場所”“大家打架似的推讓,甚至把前后左右的觀眾都感化得直喊叫老天爺”筆調輕松卻使人充滿厭惡之感,到了最后,大家對于什么是“有聲電影”其實根本沒有概念,卻還“贊嘆不已”,一群無知惡俗的市井小民形象讓我深深鄙夷,同時也深深佩服老舍先生的觀察能力及其語言藝術。

我們知道,老舍先生作為滿族人,長期居住北京,其筆下人物也大多是生活在北京或以北京為中心的,因此他的寫作語言具有鮮明的京味,并善于以北京小市民的詼諧方式,調侃一件件平凡的事,他的批評諷刺是尖刻的,但他是根深人民大眾的,他并不寫什么國家大事,總是從小處入手,卻以小見大,寫活了一個社會,造就了眾多典型人物。其實,從前面的四篇小說中,我們都可以看出老舍的諷刺性的幽默,但是那種諷刺卻是溫情的。怎么說呢?幽默在許多情況下,和諷刺是一個根上開出的兩朵花,一個帶刺,一個帶笑。老舍是以機智而輕松的笑去窺視和描寫北京市民社會的世態人情的。他是一個“熱心腸”的幽默家,他的幽默中有諷刺,但不是毒辣的諷刺,他把諷刺和幽默結合起來使用,便有了“寬厚”而不“趕盡殺絕”的特點。

這便是老舍小說的魅力所在,而老舍的諷刺幽默也并不僅限在這四篇短篇小說中,且更有代表性的作品,例如《二馬》《離婚》等,都是其幽默風格的代表作品。其筆下悲喜劇交融的幽默,諷刺與抒情的互相滲透, “笑中有所思”的藝術魅力都值得我們好好品味。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淺談文學的形象特征下一篇:前臺文員的工作描述

熱門文章

圍城讀書筆記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