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電影中音樂論文

2022-05-04

近日小編精心整理了《電影中音樂論文(精選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們查閱,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電影《音樂家》由著名導演西爾扎提·牙合甫創作,由胡軍、艾特占諾夫、加佐別可娃、袁泉主演。這部電影不僅讓我們更加了解冼星海傳奇人生與最后歲月,也讓人更加理解音樂對電影劇情敘事與美學風格文化傳播的重要作用。電影以中國音樂大師冼星海為原型,講述他在阿拉木圖隱姓埋名的創作經歷,雖身在異國他鄉與飽受挫折,卻依然心系祖國與人民的前途命運。

電影中音樂論文 篇1:

淺談動漫電影中音樂的應用

摘要:一首好的音樂往往就是一部電影的靈魂。在電影中表達敘事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語言”“畫面”,但是都離不開音樂對其內容的補充,或者說,音樂具有表達銀幕之外的敘事能力,具備表達抽象的作用。本文對動漫電影中的音樂應用進行分析。

關鍵詞:動漫電影;音樂;應用

在看恐怖電影時我們往往有這種感覺,當我們關閉聲音的時候,恐怖片往往就變得不那么恐怖了。小時候我們看《貓和老鼠》關注的可能只是動畫,而今再看卻被其豐富而精致的配樂所吸引。很多學者認為,音樂并不具備像語言一樣能夠清晰表達的能力,但是音樂更像是近視眼鏡,可以在迷霧中,輔助你更清晰地找到目標。例如卓別林的默片《摩登時代》,片中詼諧幽默的音樂表達出了主人公樂觀的精神,鼓點節奏貼合角色的步伐,音樂主題走向也預示著劇情的發展。

一部成功的電影除了演員精湛的演技、緊湊而巧妙的劇情外,更離不開合適的背景音樂。在大多數時候,一部經典的作品之所以被人難以忘懷,往往緣于一首經典的背景音樂??梢哉f只要曲子選得好,這個人物的塑造就成功了一半,例如“天龍八部”中蕭峰的出場,標志性的音樂以及“降龍十八掌”讓人自然而然地就回憶起故事情節。

音樂在電影中的重要作用就是抒發感情,我們在看電影時都知道電影在播放的過程中會時不時地出現背景音樂,根據不同的劇情走向,音樂或低沉或高昂抑或歡快,觀眾可以從這些音樂中提取出一種情緒,而電影正是通過這種音樂性的表達來刻畫角色的內心以及思想情感,進而使角色的形象更加立體鮮活。

一、電影《哪吒》的音樂應用

哪吒作為一代人的記憶,從小就被我們熟知,“三頭六臂”“混天綾”“乾坤圈”這些神通寶物,以及跌宕起伏的劇情,對人物鮮明的刻畫和描寫都使我們深深記住了這個名字“哪吒”。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令人意外的是,此片并沒有循規蹈矩地采用傳統神話中哪吒的劇情,而是對其進行了新穎的創作。敘述了“縱生而為魔,卻對抗到底”,就算得不到認可,卻依然不放棄的人生經歷。

在生活中,好馬要配好鞍,在電影中亦是如此,要配好的音樂?!赌倪浮返呐錁凡粌H題材豐富,更是貫穿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主題。在序幕當中采用了g小調的配樂,小調音樂在音樂語言中表現出了悲傷、失落,還帶有一點惆悵、彷徨、神秘、溫柔和迷茫。g小調的音樂語言正是暗合了主人公哪吒的性格特點,在張狂不羈的外表下藏著的是一顆彷徨、溫柔、善良的心,并對后文哪吒的成長經歷做了鋪墊。在哪吒知道身世之后又采用了小調,與序幕中g小調的鋪墊形成呼應,背景音樂多采用不協和音程,既增加了戲劇性沖突,也預示著悲劇發生。欲揚先抑,用低沉壓抑的音樂語言為后文哪吒與敖丙的決戰進行情緒與心理上的鋪墊。最后,本來身為正義一方的“敖丙”黑化,作為魔丸托生的哪吒卻站在陳塘關前保護黎民百姓。背景音樂此時轉為明亮激昂的大調,調性轉到F大調的上屬音B大調,具有十分強勁的動力感,碧浪層疊一波一波迭起,將戰斗和劇情推向高潮。在結尾時,音樂再次回歸到了小調音樂,a小調天真憂傷,將哪吒的心情表達出來,音樂力度的對比與開頭進行了首尾呼應,在略顯低沉中升華了哪吒的形象,從“亦正亦邪”轉到了“似邪其正”。

二、電影《千與千尋》的音樂應用

伯牙善琴,子期善聽。在日本動漫界就有這么一對朋友,就是久石讓與宮崎駿?!斑@輩子能認識宮崎駿是最令他高興的事情”,久石讓說。宮崎駿與久石讓最早在《風之谷》時就開始合作,最初兩人雖然小有名氣,但是并不相識,或許是命運注定兩個人要有一段管鮑之交。

在《千與千尋》中,隨著銀幕的緩緩落下,千尋一家人正準備搬家,這時候背景音樂采用歡快、詼諧、輕快的鋼琴曲,表達了千尋對于新世界的向往,并在低音中賦予較為感傷的旋律色彩,亦表達了對故居的留戀和對熟悉環境的不舍。當進入奇異的神明世界時,背景音樂變為由管弦樂演奏的進行式的較為焦急的音樂。后期影片中音樂多次變換風格,根據劇情的走向或者不同角色的出場進行切換。例如小精靈出現時詼諧、快樂、積極向上的音樂,無臉男出現時不協和音程的加入,表達出了那種寂寞、空虛、虛無的氛圍。在影片結尾時又回歸到溫暖、舒暢的音樂,在使觀影者有著結尾的歸屬感的同時,更是治愈了觀者的心靈。

三、電影《大魚海棠》的音樂應用

談起動漫電影中民族音樂的發展,就不得不提到一部電影,那就是《大魚海棠》?!洞篝~海棠》中有許多配樂,一首首配樂將電影故事緊密地串聯在了一起。通過不同的旋律色彩、不同的節奏、不同的音樂語言,將每一個人物進行了鮮明的刻畫,并恰到好處地運用了音樂的共情性,精妙地使用音樂情感來引起觀眾的共鳴。音樂是全人類的語言,不同地域的文明發展也不盡相同,每個民族的音樂都有其獨特的地域性。民族音樂在影片中主要包含在歌曲、器樂以及戲曲這三個方面。

主題曲《在這個世界相遇》,從歌名就預示了本片的故事內容。印象曲《大魚》表達出影片的主題,這個歌曲與旋律憑借富有中國特色的民族化的表達,十分恰當地契合了影片的故事線。影片中還運用了多種中國傳統樂器,如吹奏樂器、打擊樂器、古琴、骨笛、二胡等等,在表達出民族風格的同時也加入了西洋樂器的襯托,例如開場的《椿之夢》,通過中西樂器的結合將大海靜謐的畫面表達出來,并隨著樂器的豐富將其形象逐漸豐富?!洞篝~海棠》還展示了我國傳統的戲曲音樂。用京劇作為背景音樂,將人們寧靜安逸的生活刻畫出來,并在其中穿插音樂性的細節,預示著未來發生的危機,形成前后的對比。

四、電影《玩具總動員》的音樂應用

一部優秀的動畫一定伴隨著一首優秀的音樂,而錯過或者誤讀了電影中的音樂是悲哀的,那么忽略動漫中的音樂無異于錯過了一座巨大的寶藏。在人們對審美表達日益挑剔的今天,作曲家不斷地進行創新,將嚴肅又規整的古典音樂中融入更加時尚更加流行的音樂元素,例如電子音樂、說唱、搖滾、民謠、爵士等等。在《玩具總動員》系列電影中,這一創作手法更是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巧妙又緊湊的故事劇本,視覺震撼的動漫效果,近乎完美地與動漫配樂進行了融合,給觀眾帶來立體的視聽體驗。

在《玩具總動員》中,主要的配樂采用了古典交響樂。交響樂和交響曲不同,最初一般是字面意思“一起響”,后來逐漸演變為管弦樂團創作的大型管弦樂曲套曲。在電影配樂中運用古典交響樂可以使電影的場景具有更大的張力。在電影中,當角色做出激烈的動作時,比如跑動、打架等,管弦樂演奏出激昂的音樂配合劇情的發展。而觀眾則能通過規模宏大的交響樂來感受到劇中人物的情感以及緊張的情節。另外,使用交響樂進行配樂的同時,音樂的編配也更加靈活,可以根據劇中人物的需要以及情節的設定進行修正和調節。例如影片中角色打碎物品時,管弦樂則配合演奏出短促、隔斷的音符;當影片中的角色進行思考或者進行計劃時,管弦樂則配合演奏出長音、滑音等不確定性的較強的音樂。在塑造角色的過程中,古典交響樂與影片中的角色相結合,會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飽滿,更加凸顯人物的真實性。在劇情敘事的方面,古典交響樂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通過運用不同風格的配樂,來描述電影的情節,渲染氣氛,襯托情景。

在《玩具總動員》中還運用了多種不同曲風、不同風格的流行音樂。流行音樂相較于嚴謹的古典交響樂而言,不僅十分具有個性,風格也是多變的。流行音樂具有非常強烈的動感和節奏感,簡單明了、人人能解的歌詞和旋律更加符合青年觀眾的審美。在影片的創作過程中,作曲家還將電子音樂、說唱、搖滾、民謠、爵士等不同的音樂風格融入電影配樂中,使觀眾不僅感受到不同的音樂風格,更是體驗到不同地區不同地域的文化元素。例如非洲的說唱,美國的鄉村民謠、牛仔音樂,中國的民族曲調等。這些不同風格特點的流行音樂在《玩具總動員》中大放異彩,使世界各地具有不同文化風俗的人們得到了精神愉悅。流行音樂作為通俗文化的一部分,為動漫電影賦予了新的亮點。

五、結語

音樂是一種聽覺的藝術,并不能像文字那樣具體闡釋內容,但正是因為這種不確定性和模糊性,使得它區別于文學、美術等藝術形式。就如同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哈姆雷特一樣,我們每個人都對音樂有著不同的解讀。合適的音樂能推動電影劇情的發展,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參考文獻:

[1]許宏艷,季馳煒,姚丁格.音樂在電影中的美學功能[J].藝術研究,2021(01):51-52.

[2]尹茜銳.形式美學在國產動畫電影中的應用研究[J].電影文學,2021(03):64-65.

[3]趙晨.關于動畫電影中音樂的特點及作用分析——《冰雪奇緣》動畫電影中的音樂為例[J].藝術品鑒,2021(06):160-161.

[4]肖萌.電影宣發中音樂的傳播功能探討[J].牡丹,2021(04):144-145.

[5]汪志誠.當代電視劇音樂作品創作賞析——以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為例[J].藝術研究,2021(01):76-77.

[6]李娜.探析《教父》三部曲中電影音樂的作用[J].大眾文藝,2021(02):93-94.

[7]莫慧崎.解讀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的主題音樂[J].戲劇之家,2021(10):81-83.

[8]胡永強.電影《大魚海棠》中民族音樂的應用[J].四川戲劇,2020(09):75-77.

[9]曹娟,劉雙.淺談久石讓在宮崎駿動漫電影中的音樂藝術——以《千與千尋》為例[J].北方音樂,2019(16):102-103.

(作者簡介:牟錦鵬,男,碩士研究生在讀,遼寧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研究方向:音樂史與文化審美)

(責任編輯 劉月嬌)

作者:牟錦鵬

電影中音樂論文 篇2:

探究電影《音樂家》中的美學風格與文化價值

電影《音樂家》由著名導演西爾扎提·牙合甫創作,由胡軍、艾特占諾夫、加佐別可娃、袁泉主演。這部電影不僅讓我們更加了解冼星海傳奇人生與最后歲月,也讓人更加理解音樂對電影劇情敘事與美學風格文化傳播的重要作用。電影以中國音樂大師冼星海為原型,講述他在阿拉木圖隱姓埋名的創作經歷,雖身在異國他鄉與飽受挫折,卻依然心系祖國與人民的前途命運。作為一部反映人民音樂家冼星海真實生活的電影佳作,既有冼星海先生創作頻率最高的《黃河大合唱》組曲,也有哈薩克斯坦民族的《阿曼蓋爾德》以及中哈交融合創的音樂作品。

音樂美學對于電影而言是錦上添花,電影藝術的音樂美是經典作品的成功要素,也是一種亙古不變的追求品質。我國學者石紅雨認為,“在一部電影中電影音樂是靈魂,影片畫面是身體,只有將電影音樂與其畫面完美交融才能夠向影迷們呈現具體的音樂美學的感受”[1]。波蘭音樂家卓菲婭·麗薩認為,“通過對電影的視覺畫面和電影音樂的聽覺層面進行分析,從而深入研究電影音樂美學,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單一地考慮電影音樂自身的美學意蘊,而是將電影畫面與電影音樂本身相結合,來思考電影音樂美學的所在之處?!盵2]

一、故事敘述與藝術風格

冼星海先生因戰爭回國困于哈薩克斯坦,卻一心不忘祖國,用音樂為祖國抗日戰爭吶喊助威,充滿對中國抗戰勝利的堅定信心。冼星海先生創作的組曲《黃河大合唱》極大鼓舞了處于艱苦抗戰時期的億萬中國人民,喚醒激勵千萬有志青年為祖國獨立而頑強斗爭。在阿拉木圖的冼星海,憑借自己的才華結識了哈薩克斯坦的音樂家拜卡達莫夫,兩人惺惺相惜,建立友誼深厚,他們的音樂作品讓不同的民族團結凝聚一起,共同克服戰爭困難,成為音樂無國界的經典模范。

音樂對故事敘述的節奏推進具有連接作用。在《音樂家》的影片中,有很多著名的歌曲,特別是《黃河大合唱》,成為中國經典歌曲而載入歷史。影片《音樂家》的情感主題,既有冼星海對祖國抗戰艱辛的鼓舞和愛國之情的抒發,也有對命運顛沛流離的感慨,還有對才子薄情的嘆息,更像自身流離國外而無法回國青年的命運惋惜。在影片的開始場景,冼星海先生在莫斯科的戰火紛飛里處理著膠片,此時的電影配樂低沉且慢節奏,讓觀眾在慢節奏的音樂中感受到戰爭的殘酷斗爭,進而產生情感共振。隨著劇情故事的推進發展,冼星海先生在哈薩克斯坦的處境越發艱難,對家鄉的思念之情與日俱增,對妻女的想念也越發深切。劇情整體氣氛也愈發壓抑低沉,音樂格調也輕柔慢進,輕柔的配樂與壓抑的情感相結合,讓觀眾感受到主人公心底深藏的柔情憂思。隨著故事情節的升華發展,主人公的回歸之情越發強烈,對自己妻女的深情眷戀也接近爆發點,這時影片畫面中穿插了很多冼星海對國內抗戰時期的思念回憶,同時映襯在國內的冼星海妻女對丈夫、父親的思念歸盼。電影畫面和音樂氛圍的雙重烘托,升華了主人公內心的情感抒發,讓觀眾感同身受而潸然淚下。

音樂對故事主題的視聽傳播具有擴張效應。電影畫面本質是一種視覺藝術,而電影音樂被視為一種聽覺藝術,電影中不同的聲音與畫面兼容,從而形成強烈的對比效應。在影片中,音樂與畫面的連接方式通常為音畫同步和音畫不齊兩種類型。音畫同步時,音樂與電影畫面情緒保持一致,起到烘托、渲染畫面和深化主題的作用;音畫不齊時,電影音樂所表達的情緒與電影畫面中的表現相反。通過這種對比反襯達到烘托電影情感的擴張作用,這種音畫不齊的方式因其手法的強烈反差性,往往能夠營造出震撼的視聽效果。在影片中,一首冼星海創作的交響樂《阿曼蓋爾德》完美地詮釋了他的創作風格,歌詞大意:“起來,偉大的國家,做決死斗爭,要消滅法西斯惡勢力,消滅萬惡匪群。讓高貴的憤怒,像波浪翻滾。進行人民的戰爭,神圣的戰爭,不讓邪惡的翅膀,飛進我們的國境,祖國寬廣的田野,不讓敵人蹂躪……”這首交響樂鮮明地傳播了他對法西斯戰爭的痛恨、對正義戰爭勝利的堅定信念、對個體命途多舛的人生嘆息、對家庭溫暖的深切懷念等,讓人精神振奮,也極大提升了視聽傳播效應。

音樂對故事插敘的鏡頭切換具有對照突顯作用。電影中有一首插曲《只怕不抵抗》,它的運用也十分巧妙,給人深刻印象。在電影中,冼星海耐心教哈薩克斯坦小姑娘卡麗婭唱其編寫的歌曲《只怕不抵抗》:“吹起小喇叭,噠嘀噠嘀噠!打起小銅鼓,得龍得龍咚!手拿小刀槍,沖鋒到戰場。一刀斬漢奸!一槍打東洋!不怕年紀小,只怕不抵抗!”小姑娘一句句唱著冼星海編寫的歌曲,因為長期相處,卡麗婭也親切地稱呼冼星海為“闊克”(哈薩克人對最親近長輩的稱呼)。其實,把他當成準父親的親切呼叫,清甜略顯稚嫩的女童聲,生硬蹩腳的漢語讓觀眾不由莞爾,從冼星海先生看著小姑娘的眼神里感受到他對自己遠方女兒的深切思念。電影鏡頭有意切換:兩個可愛的小女孩,還有兩個成年女人,身邊的達娜什與遠方的妻子……我們看到在中國延安的窯洞里,冼星海的小女兒冼妮娜也在媽媽跟前唱著爸爸編寫的《只怕不抵抗》,在冼星海在國外流離失所的日子里,遠在家鄉的妻女也在思念著他。一個平行鏡頭,兩個女孩不一樣的聲音同唱一首歌,別出心裁的鏡頭切換結合打動了觀眾的內心情感,這樣的催淚場景讓無數觀眾難以忘記故事親情與配樂歌曲,也讓我們體會到了電影音樂與故事畫面結合所展現出的中哈友誼。

二、藝術維度與審美價值

電影《音樂家》的成功創作還源于藝術作品彰顯的美學風格,世界民族不同而風格不同,但審美是人類交流傳播的共同語言,電影的美學風格成功源于藝術創作維度的新拓展。

音樂藝術的民族美是特色要素。在全球文化融合發展趨勢中,利用電影藝術傳播展現中國音樂藝術美,一個絕佳的方式就是把中國古典民俗音樂作為配樂,好萊塢傾力打造的電影作品《功夫熊貓》系列就是成功代表。從某種意義上說,民族性是中國電影音樂藝術發展的基石靈魂,也是展現自我美學的絕佳利器。要在電影作品展現中國音樂藝術美,首要方法就是緊緊抓住自己的民族特色,巧用中國古典樂器,挖掘自己的傳統音樂文化,呈現我國古典音律之美,創建中國氣派的配樂歌曲和音樂美學。在電影中我們看到的《黃河大合唱》組曲、《只怕不抵抗》等音樂都是利用中國傳統的笛簫、鼓、琵琶、古琴等樂器,極具中國特色與中國美學氣派。中國音樂作為電影作品的配樂,既可以連通人心,還能豐富藝術內涵,呈現濃厚韻味的美學品質。電影中還有《敕勒歌》《古詩情別》等歌曲,都以中國傳統的經典詩詞為基礎改編,新調舊詞的創新演繹別具一格,既展現了中華傳統音樂的古色古香,還傳播了中國音樂藝術的民族風。

音樂藝術的真善美是核心品質。在《音樂家》中可以看到,音樂藝術展現真情性與真善美,從而起到對電影劇情、敘事節奏的推動作用。從故事敘述的傳播視野看,“冼星海和拜卡達莫夫的友誼基于對藝術和音樂的共同熱愛和對各自國家與人民的無比熱愛。兩位音樂家在戰爭年代、艱難歲月中相互幫助、相互激勵,這種精神正是擴大兩國人文合作的重要基礎。我們應該很好地珍惜彼此友誼,并將這種友誼發揚光大,使兩國人民特別是青年一代將友誼傳承下去?!盵3]在音樂情感主題的背景下,《音樂家》選擇了畫面和音樂的雙重襯托,《黃河大合唱》與《阿曼蓋爾德》成功將國家情感、個人命運、家庭溫情等巧妙融合,配合閃現冼星海在他鄉顛沛流離的生活鏡頭、中國抗日戰斗的特寫鏡頭、遠在中國的冼星海妻女的家庭鏡頭,多重敘事線交織突顯,推動了整部電影敘事的高潮發展。

音樂藝術的意蘊美是中國氣派。在《音樂家》中的電影音樂很多融合中國傳統美學色彩,這些中國的美學元素運用成功巧妙。在影片的音樂演奏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中國傳統樂器的身影,演奏組曲《黃河大合唱》時用到的古琴、古箏、鼓、二胡等;在電影音樂的歌詞里看到了古典詩詞的韻味美。冼星海先生在阿拉木圖創作的《敕勒歌》以中國傳統詩詞《敕勒歌》為模板,展現出粗狂、豪放的風格,這是中國意蘊美在音樂作品的成功運用。冼星海先生還以新曲改編唐代李白的《憶秦娥》、宋代呂本中的《采桑子》、宋敦儒的《楊柳枝》、清代彭羨門的《竹枝詞》等幾首古詩,深切譜寫和抒發了對親人的離別之情。電影《音樂家》既展現了中華美學文化的古色古香,也傳播了中國音樂藝術的意蘊美。

三、民族風俗與文化傳播

電影《音樂家》中的歌曲《黃河大合唱》《阿曼蓋爾德》既是音作藝術的杰出佳作,也是反映民族文化風格的優秀作品,電影音樂與民族文化的藝術融合,正成為當下影片創作的新思潮。

電影歌曲與民族文化的傳播力。如《黃河大合唱》之歌詞:“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河西山岡萬丈高,河東河北,高梁熟了,萬山叢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紗帳里,游擊健兒逞英豪,端起了土槍洋槍,揮動著大刀長矛。保衛家鄉,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弊怨乓詠砭褪且环剿琉B一方人,九曲黃河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不僅奔騰向前與滋潤萬物,也是中華民族風俗的重要象征,更是中華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成為中華民族氣勢磅礴與自強不息的文化風格。電影歌曲與民族文化的穿透力?!饵S河大合唱》能成為經典名曲的核心是藝術作品的時空穿透力,而不是應景式或者口號式的作品,它形象生動地再現了中華民族與日本帝國主義殊死搏斗的艱難歲月??谷諔馉巹倮延?0余年,但每個中國人只要唱起這首歌,就能遙憶起在烽火連天的戰爭歲月,黃河邊的豐盛高粱,美麗的青紗帳,勇敢的中華健兒,揮舞大刀長矛,奮力抵抗日本侵略軍,用自己的青春生命,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歌曲《黃河大合唱》與《阿曼蓋爾德》這樣的優秀作品,“它似乎滲透著某個事件,但不是事件本身,而是背后留給人們的情感印跡,這情感可以穿越時空,保持著一種強烈而廣泛的流傳能力?!盵4]

電影歌曲與民族文化的創新力。作為中國偉大的歌曲家,冼星海充分融合中國傳統文化與各地風俗文化,進而創新創作,創新也是冼星海成為杰出音樂家的核心秘訣。他在阿拉木圖短短的五年,就創作了《黃河大合唱》《阿曼蓋爾德》《中國狂想曲》等多首名曲,這些歌曲既有中國傳統音樂的美學呈現,也有西方音樂的藝術展現,還有中西交融的藝術佳作,體現了優秀音樂的成功魅力?!吨袊裣肭贰案鶕枨闹髡{加以變化,利用各種西洋樂器的特色去表現中國作風。這是一次狂想曲形式的嘗試。如果中國作曲家仍沒有狂想曲的出現,則這首管弦樂的作品《中國狂想曲》應該是第一首?!盵5]

結語

中哈兩國友誼深厚悠久,不僅在古代通過絲綢等物質來交往傳播,也在現代通過音樂藝術來增進情感,更在當代通過電影藝術提質呈現。冼星海與拜卡達莫夫的故事成為音樂文化的傳播典范,這既是美麗感人的歷史故事,也是我們新時代需要發揚光大的藝術創作動力,期待譜寫更多優秀的中哈藝術佳作。

參考文獻:

[1]石紅雨.電影電視劇音樂的美學特質及審美[ J ].北方音樂,2017,37(11):236.

[2]嚴琦.淺析電影音樂的美學意義[ J ].黃河之聲,2016(21):125.

[3][哈]謝里克·朱班迪科夫,沈健.展現美美與共的文明互鑒畫卷[N].人民日報,2019-05-05.

[4]陸正蘭.歌詞藝術十二講[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200.

[5]冼妮娜.冼星海:最后五年的艱難歲月[EB/OL].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新聞網,2018-03-05.

作者:李杰

電影中音樂論文 篇3:

速度與激情系列電影中音樂元素的應用

摘 要:速度與激情(Fast&Furious)電影是以歐美為背景拍攝的賽車題材的好萊塢影片。如題,該系列影片的主要憑借公路飆車來展現速度這一主題元素之一,借此來體現影片人物的激情。在系列影片中有必要的動感立體的特效,配合以強勁動感的音樂特效,給人帶來視覺與聽覺的雙重刺激,加上激烈曲折的故事情節,讓其贏得了極高的電影票房紀錄。

關鍵詞:速度與激情;音樂元素;運用

1 速度與激情系列電影的影片簡介

《速度與激情》系列電影屬于好萊塢電影工業體系下的產物,其投資、劇本、拍攝技術、合成特效以及配樂等方面均體現出該系列電影是劇組斥巨資精心設計打造?!端俣扰c激情》系列在全球范圍內擁有超高的關注度與人氣,影片的忠實粉絲一直為影片中頂級昂貴的跑車,發動機的轟鳴聲,以及角色酷炫的車技著迷。2015年上映的《速度與激情7》通過IMAX3D技術將整部影片的飆車場景表現得更加立體真實,極速飛馳的動作場面,飆車追逐等精彩戲碼,讓觀眾感覺仿佛親自上陣,飛馳于無人的公路。拍攝剪輯技術、動感超清的流暢畫面以及清晰動感的配樂已成為該系列電影的技術核心要素,同樣激烈曲折的故事劇情也為電影的看點。盡管出現在情節方面不夠完善以及特效過于不真實等缺點,但這一系列的電影仍成為好萊塢著名的系列電影之一,這對于以賽車為題材的電影來說已經非常難能可貴了。

2 速度與激情系列電影的音樂渲染效果整體體現

《速度與激情》系列電影以其獨具渲染力的音樂配合流暢逼真的動感3D畫面,兩種核心技術強強聯合,給觀眾帶來視覺和感覺的雙重刺激。其音樂渲染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強勁的音樂配合影院逼真立體的音響效果,不遺余力地烘托出刺激緊張的觀影氣氛,營造大戰在即的驚險刺激感。其二,將具有RAP說唱的音樂因素進入自由強勁的音樂中使其本身具有快節奏激烈的街頭風格特色與賽車緊張以及驚險的氛圍相呼應,起到加快影片節奏、增強賽車速度感并產生驚險的觀眾期待感的作用。其三,除上述背景音樂以外,影片中在即將開始賽車環節添加了機車馬達啟動的轟鳴聲、車胎與地面的摩擦聲以及賽車與障礙物之間碰撞聲音,諸如此類的細節強調更加烘托出激烈驚險的賽車氛圍,增強了觀眾的視聽感官體驗。富有空間感和真實感的音樂特效配合逼真立體的畫面與賽車追求速度極致的主題相協調。

3 電影配樂類型以及音樂元素運用

《速度與激情》系列電影配樂仍以現代風格音樂為基調,其中包含爵士音樂、布魯斯、搖滾、朋克以及鄉村音樂和嘻哈音樂等等。任何配音以及背景音樂都以現代流行為主,輔之以帶有地域風格特色的民族音樂。下面筆者挑選出系列電影中出現較為頻繁的音樂元素對影片進行詳細分析:其一,搖滾樂——最能直接地表現年輕人的情緒,強勁的節奏感,不拘一格地表現出人物的情緒?,F代風格的音樂形式可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當時的樂手將吉他、鍵盤以及鼓樂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并結合伴奏,具有強烈的動感效果,形成了一種新的風格形式。這種音樂元素與生活較為貼近,能夠很好地被電影所接受,音樂通過有力的節拍創造出新的音樂風格,為電影注入新元素。其二,電音(電子音樂)——這種音樂元素是基于現代科學技術為電影創造開闊的表現形式,其音域廣,音色優美,表現力豐富。除了流行音樂以外,為配合影片事情節的發展,影片會添加很多另類音樂,如賽車碰撞的敲擊聲以及產生的劇烈的摩擦聲,并通過合成男女主人公的聲音創造出特質夸張的音效以夸張表現人物情緒。

除了流行音樂元素以外,由于電影多是展現人物日常生活的場景,所以會加入通俗音樂元素。細數自2001年上映的第一部到2015年上映的第七部影片,15年來系列電影展現出多元化的音樂背景,其中包括自由風格的說唱音樂,勁爆的搖滾,在第五部中更是融入了電音,而相繼在第六和第七部中又首創融合了桑巴及拉丁風格的民族風的音樂形式,帶給觀眾以多元化的享受?!禩he Fast and the Furious》這部系列電影除了名貴跑車、性感的女人、肌肉硬漢外,另一個經久不衰的原因則來源于其大獲成功的電影原聲帶系列。因此,在本文中對以下系列電影中出現的幾種音樂因素類型進行梳理闡述并詳細分析。

《速度與激情》第一季主要以適合極速飆車的HIPHOP以及搖滾音樂等流行音樂因素,能迅速挑起人的興奮點,如《Superstar Saliva》摻入了嘻哈文化并與非法街頭賽車以及來自于街頭的饒舌音樂完美契合。然而在《速度與激情》的第四季中,主題音樂元素盡管仍然以雷鬼和嘻哈音樂因素為主,但也首次融入了電音元素。在《速度與激情》第五季中,來自日本的RAP組合Teriyaki Boyz參加到主題音樂以及場景音樂的創作與演唱中,致使第五季的音樂中包含的日本潮流指標NIGO。由于其是一部以賽車為主題的電影,除了背景音效以外還有電影情節里撞車的摩擦聲,并在副歌部分增加了效仿引擎運作聲音的用音樂因素,并使用特制的延遲混音效果處理人聲部分,再配合Ludacris及Slaughterhouse的極速說唱作為前奏橋段,在分散型輕重節奏的音樂背景下充滿了賽車所帶來的速度感覺給觀眾帶來聽覺上的強烈感覺。隨著影片系列的熱映,影片的第五季和第六季專輯《Fast&Furious6》曲目《Con Locura—Sohanny Sua》分別在巴西和西班牙的部分取景。原聲增加了一些桑巴及拉丁風格歌曲等民族音樂風格因素,在之前幾部說唱和電子的基礎上增添了異域風采。在系列電影的第四季主題音樂的中電影原聲帶的制作中,音樂元素的曲風偏向于雷鬼而在第六季的音樂創作中用電音元素取替了雷鬼音樂元素,因而嘻哈音樂自然而然地成為主題和背景音樂元素的主角。

2015年隨著《速度與激情7》的上映,自熒幕倒計時短片起巧妙融入了許多“飆車音樂元素”:倒計時的背景音樂變成汽車引擎發動和駕駛的轟鳴聲,還有混入了警笛聲讓音效充滿現場感;倒計時字母從7開始圓環側面變成滾動的汽車輪胎;整個畫面設計也五光十色,渲染出《速激》系列張揚大膽的色調?!端俣扰c激情7》電影原聲新曲曲單,原聲碟主打強勁的饒舌曲風,熱血,狂野,刺激的元素。此外,說唱歌手Wiz Khalifa 還與民謠歌曲翻唱達人查理·帕斯合作了一首專為紀念保羅·沃克的《See You Again》,表達影片主創對這位天才演員的懷念,體現出硬漢影片中的俠骨柔情。另外,才推出不久的《速度與激情》第七季中的電影原聲帶成為迄今為止最嘻哈的一季,主題曲《Ride Out》是一首很好聽的嘻哈音樂。

綜上分析,《速度與激情》系列電影的配樂以嘻哈、搖滾音樂以及電音為代表的現代流行音樂元素主導,另類的機車馬達引擎以及賽車碰撞發出的摩擦等另類的配樂為輔,添加以獨具地域風情的民族音樂元素,結合畫面給觀眾帶來刺激的視聽享受。

參考文獻:

[1] 朱一樣.從《速度與激情》系列看好萊塢電影工業和商業邏輯[N].東方早報,2015-04-13(A24).

[2] 趙雪麗.《速度與激情》系列影片:視聽盛宴與人文關懷[J].電影評介,2014(20):43-44.

作者簡介:王達薇(1986—),女,河北石家莊人,中國藝術研究院戲劇與電影學專業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國電影。

作者:王達薇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人性化護理論文下一篇:中美技術農業推廣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