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電影發行放映創意

2022-07-09

第一篇:電影發行放映創意

北海市電影發行放映事業概述

電影 史話

北海市電影發行放映事業概述

北海市的早期電影,與港口的發展及外國宗教的傳人有著密切的聯系。

早于1903年,英國傳教士就帶電影機到北海放映無聲電影。隨后,英國的基督教堂、法國的天主教堂亦相繼放映電影,在宗教節日還對外放映電影。

1917年以后,北海市開始有營業性質的影劇院。20世紀20年代末至抗戰前,北海相繼有“靖海戲院”、“明園電影院”、“明殊電影院”、“中山戲院”、“同樂戲院”、“娛樂戲院”等影劇院營業放映,電影市場較為活躍??箲鹌陂g,北海電影業瀕于絕跡??箲鸷箅S著戰亂的平定,電影業有所恢復。相繼營業的有國光電影院和永光電影院,放映質量也有所提高。

解放初,在市政府及工商界人士的鼎力支持下,開辦了一間公私合營的專業電影院——“人民戲院”,并購臵了世界第一流的放映設備——英制GK(21)型35mm座機。1958年建成了人民電影院,大大改善了觀影環境。隨后,大機隊、農村放映隊、廠礦電影隊相繼成立,形成一個城鄉放映網。爾后,電影劇場管理站、市電影公司等業務管理機構也相繼設立。1978年,新橋露天電影院建成開業。1983年濱城電影院建成開業。至此,北海形成了一個較為合理的城市放映點布局。

隨著科技和經濟文化的發展,電影事業也不斷向前發展,影片由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從普通銀幕到寬銀幕和立體電影。觀影環境由簡陋的竹木、磚瓦結構的影劇院,逐步發展為鋼筋水泥結構及有空調的影劇院。放映設備由用搖的影像朦朧的默片機發展到聲光質量較好的氙燈機。經營性質由私人合股經營發展到公私合營經營,再次發展到國營和私營。放映的隊伍也不斷擴大,放映設備逐漸更新及完善。1987年初,全市(不含合浦縣)有放映單位18個,從業人員有115人。

總之,北海電影業的發展過程由小到大,由低級向高級發展,它還將隨著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而發展,不斷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服務于開發建設。

北海市的電影事業,有幾件事在廣西區當時算是最有特色的,也可說是廣西電影事業之最:

1、廣西最早的電影放映活動,是1903年英國傳教士李惠萊(譯音)醫生在北海普仁醫院放映的無聲電影。

2、廣西最早的營業性電影放映,是1918年北海靖海戲院的電影售票放映。

3、廣西第一家發行股票集資籌建的電影院,是建于1952年初的北海人民戲院(屬專業電影院)。

4、50年代初,廣西質量最好的一部35mm放映座機,是北海人民戲院從香港購進的一部英制GK一21型35mm座機。當時中南區只有3部(北海、廣州、武漢)。

建國前的放映活動及機構

北海市電影放映產生的時代背景

北海市,有著悠久的“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由于有優良的港口,豐富的物產及寬闊的腹地,向為帝國主義所垂涎。

1876年,清政府和英帝國主義簽訂了《煙臺條約》,北海便與宜昌、溫州、蕪湖、重慶同時辟為對外開放的通商口岸。開埠之后。北海市在政治、經濟和文化各個領域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形成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質的社會結構。 隨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西方帝國列強相繼在北海市設立領事館、開辦洋行、教堂、學校、醫院。并侵奪郵政、海關等大權,進行政治、經濟、文化侵略。

繼英、法、德等國相繼在北海設立領事館外,隨著“海關”的設立,許多外國商人也相繼到北海進行商務活動。從1885年至1937年,先后有英、法、德、美、葡、日等國在北海設立洋行和輪船公司多家。著名的有德商“森寶行”、“捷成行”、法商“孖地行”、代理美商“美孚行”、代理英商“亞細亞洋行”等。外輪公司的設立,開創了海運業的嶄新局面。從開埠后的十年中,到港外輪以德、法、丹麥等國籍為主。1901年,到港外輪310艘,19.7萬噸。此后,美國、挪威、荷蘭、日本和葡萄牙等國籍輪船也相繼到來。1929年到港外輪激增,達538艘,64.29萬噸。北??拓涊営兄边_廣州、香港、海防、??诘榷ㄆ诤骄€。

與此同時,外國傳教士以“慈善”為誘餌,相繼到北海設教堂、辦醫院、辦育嬰堂等,以此收攬人心。1886年,英國安立問基督教會派柯達醫生到北海開設普仁醫院,1906年又建了座宏偉的教堂——“圣路加堂”。1900年,德國基督教的“長老會”在北海設教堂。隨后,美國基督教“五旬節圣潔會”也在北海建立教堂、學校。1878年后,英、法、德、美等國的天主教傳教士相繼到北海傳教。1881年,法國天主教在北海設立教堂,后又設立主教區,建主教府樓(今海福大酒店),開辦圣德修道院(原英國領事館舊址)及廣慈醫院等。

由于北海對外開放,使北海對外貿易興旺,海上運輸發達,宗教活動及中外人士來往頻繁,因而也較早地傳來了西方文化。作為文化藝術的電影,十九世紀發明于西方英、法、美等列強國家,由照相、幻燈、放映等技術發展而成。1895年12月28日,法國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第一次售票公映電影,這個日子被世界電影史認為是電影誕生的日子。而那時,北海已對外開放了19年,在北海的外國領事館、商團、宗教團體、及海上運輸業已具有一定規模,這為早期西方電影的傳入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外國領事館及宗教團體的放映活動

電影,是歷史進步的產物。它是化學工業、機械工業、玻璃工業、電力工業等發展到一定水平的基礎上誕生的。美國的愛迪生、法國的盧米埃爾兄弟、俄國的索斯諾夫斯基、英國的勞勃〃保爾等科學家都曾作出了重大貢獻。由于電影富有形象、新穎生動,所以一經誕生,就很容易得到推廣。從1895年底第一個電影院建成后不到十個月,在法國的里昂〃波爾多、英國的倫敦、比利時的布魯塞爾、德國的柏林、奧匈帝國的維也納、俄國的彼得堡,以及西班牙、美國、羅馬尼亞,都開始建立電影院放映電影。

據史料記載,中國第一次電影放映,是1896年(清光緒22年)3月11日在上海徐園內的“又一村”放映的,當時一個西方商人放映了“西洋影戲”,影片是穿插在游藝雜耍節目中放映的,放映多為法國片。隨后,北京等地也開始有放映活動,中國第一家電影院,據載是在1908年誕生的,這是一名西班牙商人叫雷蒙斯,在上海虹口區海寧路乍浦路口搭建的一座可容250人的“虹口大戲院”。

北海市最早電影放映誕生于何時,現尚未找到文獻記載,但從電影誕生的年代及北海當時所具有的條件來分析,北海市應是較早傳人電影的地區。因1895年前后,英、法、德等國已在北海設立領事館、教堂、醫院、商團等。這些上層社會團體,大有可能把西方時髦的文化藝術——電影也帶進來,不會比北京、上海等開放城市遲得多少。

1988年,據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基督教徒,原英教會北海“普仁醫院”護士陳華東說,他在

三、四歲時在普仁醫院(今人民醫院)看過電影,是英國傳教士放映給醫院工作人員及教徒看的,他父母是基督教徒,曾在英國辦的英國義學做炊事,故他可隨同父母進去看。當時是1907年至1908年間,放映的內容有狗拉人過雪地等鏡頭。電影機是英國醫生李惠來(譯音)從英國帶來的。據說他岳母是個擁有

七、八艘大輪船的企業家,經濟力量比較雄厚,為他到北海行醫傳教,給予很大的經濟支持。普仁醫院第一任醫生是英國柯達(譯音)醫生,他醫術高明,頗受群眾的信賴,后因水土不服,1903年由李惠來醫生夫婦接替他。據說李醫生來北海時曾帶有多件當時世界最先進的產品,如發動發電機、活字印刷機、電影放映機、抽水機等。他約于1920年才同陳華東的兄嫂一同去云南行醫傳教,并把放映機也一同帶走。

從陳華東提供的情況推測,北海最早放電影是李惠來醫生剛來北海時的1903年。

隨后,在北海的英、法教會中也陸續有電影放映。英教會在圣誕節時,還允許市民進教堂去看電影。1915年,在法國領事館西側草坪上也曾放過電影,是用兩條竹桿立起來掛銀幕,露天放映的,全市人都可以進去看。影片內容有一偷單車賊欲越墻逃跑,被一軍犬追逐撕破衣服的情節,還有法國佬捉虱子等情節。這電影是法國人放的。

1916年,在德商森寶樓(市文化局辦公樓)附近的草坪上也放過電影。是放給教會及外國人看的。英教會辦的貞德女校,曾帶女學生去看幾晚電影。影片有記錄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侵略英、法的內容,反映了戰爭給人民的苦難及戰爭的殘酷性。也有因食物奇缺,軍人搶平民的面包、牛奶等鏡頭,還有兩軍對壘作戰的情景和有英、法婦女為抵抗外來侵略,捐獻首飾給國家的畫面。這電影是英國人放的。

1924年至1925年,北海天主教圣德修道院(原英國領事館舊址)也曾放過電影,電影機是法國教會范神父的,為法國里昂產品,重約十多斤。放映機依靠一個緊連著的磁石發電機提供電源,手搖動時便有電放映,沒搖動時就沒有電,就沒有圖象。當時的銀幕影象還算比較清晰。

1926年至1928年前后,法國天主教神父樓(位于人民電影院北邊)及教堂男子書房也曾放過無聲電影。一般人也可以進去看,是法國神父放的。在圣德修道院及神父樓所放映的大多是宗教片,如耶穌的誕生、受難、被釘上十字架等內容。也有些紀錄片,如巴黎風光、法國凱旋門等內容。

靖 海 戲 院

此戲院座落于北海廣州會館對面,今中山西路五小球場。以前叫竹林深戲院,是合浦總江口羅仁伯經營的。1917年至1918年間,外沙三(別名)等人合股買下竹林深戲院,改為靖海戲院。戲院為竹木結構,有木排凳。

當時此戲院除演戲外,還放電影,是營業性質的,全市人都可以買票進去看。但時映時停,可能因影片供應不上,放的都是默電(即無聲片),每晚約放到

九、十點鐘。當時觀眾不少,其之所以吸引人不在于影片內容,而在于使觀眾享受一種“神奇”的體驗,看到銀幕上的人和畜物能走動,感到很新奇。電影機據說最初是普仁醫院李惠來醫生的,可能是基督教徒電燈四(別名)等人拿去放映的。

此戲院經營時間較長,至1928年還時斷時續放映電影,放映的大多是外國片,“番鬼佬”幾乎統治了銀幕。有次映出拉馬過橋的鏡頭,動作很慢,觀后人們在談話中,尚以“幾時等你拉馬過橋”為話題來形容生活節奏的緩慢。當時,此影劇院分男女座,體現了20世紀初男女授授不親的封建習俗。

世 界 影 畫 院

世界影畫院是商人鄧衛襄(廣州人)、麥俊華、關奎先等人合股,于1928年秋興辦的。地點在今中山東路東菜市內。電影院是租賃伍氏掘頭九的。電影院長約20米,寬約13米,座位約有300至400個。坐位是木板凳。

當時曾上映《桃園結義》、《西游記》、《孫悟空大戰金錢豹》、《孟姜女》、《蜘蛛精》、《哪吒鬧東?!返饶?,電影院雇請何承慶(廣州人)放映,并配有發電機。當時晚晚滿座。觀眾較踴躍,但發電機經常死火,由于放映機器不正常,觀眾很為抱怨。

當時票價:中座6毫、前座2毫、后座4毫。1毫錢當時可買斤半米,2毫錢可買1斤豬肉。 此電影院開業時間不足一年,因機器不好,最后造成虧本而關閉。鄧衛襄約虧3,000兩白銀。 為了招攬觀眾,當時每日都雇請小孩扛電影廣告牌游街,敲鑼打鼓進行影片宣傳。

明 園 電 影 院

該院約建于1930年,經營至1932年底,在今文明路電教站。是普仁醫院沈永年醫生的妹夫顧××(上海人)開辦的。電影院可容600至700人。中座是藤椅,前座是板凳,后座是靠背板凳。票價中座為3毫、前座為1.5毫,后座為2毫,當時1毫錢可買1斤米,每晚約放2場。

工作人員有10多人:其中放映2人、發電1人、售票2人、帶座3人、守門2人、經理1人。陳華東當時曾幫賣票。影片通過廣州至北海的客貨輪船運來,差不多晚晚都放映。

當時放映的大多是無聲故事片。觀眾雖然對電影的“神奇”感已消失,但影片的內容情節卻發揮了作用,電影里表現的事件提高了市民的興趣,當時曾經放映過《荒江女俠》、《小貓小號》、《珍珠塔》、《秋聲淚痕》、《江湖二十四俠》、《火燒紅蓮寺》等影片。

1932年后,北海逐步輸入有聲電影。起初來北海的有聲電影,是默片配唱片伴音,用百代唱片公司灌錄有臺詞的臘盤唱片,一邊放映一邊開唱機,雖然伴音與動作配合不夠準確,但觀眾覺得很有味道。

當時使用的是手搖“百代”放映機,用發電機發電,學生看電影,可憑校章半折優待。

明 珠 電 影 院

明園電影院經營至1932年底,便轉讓給旅越華僑歐國瑞,更名為“明珠電影院”。經營期從1933年至1935年間。曾放過部分彩色片《啼笑姻緣》、故事片《馬路天使》、《落霞與孤鶩》、《姐妹花》、《舊恨新愁》、《可憐女》、《野草閑花》、《桃花泣血記》、《大路》、《新女性》、《漁光曲》、《迷途的羊羔》、《夜半歌聲》、《十字街頭》等影片。觀眾由小市民擴大到學生及知識分子。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北海進步影片壓倒黃色片及神怪片,掀起了進步電影的高潮。

為使觀眾看懂電影、增強吸引力和提高票房價值,電影院老板曾臨時雇請一些口齒伶俐的青年學生做解畫員。張家倫、楊啟秀、符汝義等學生曾在那里做過解畫員。解畫又稱解說。張家倫解說生動、明白,頗受觀眾的贊賞。

當時明珠電影院也是自己發電,使用的是柴油發動發電機。

中 山 戲 院

該院是一九三二年由富家子弟郭彩富、鄧祥佑與張家倫、符汝義等人合股開辦的戲院(在今“天海樓”后面),當時主要是放電影。郭彩富任經理,鄧祥佑負責售票,張家倫負責解說,符汝義負責寫街招等工作。整個戲院約有400多座位。

開業第一晚放映《火車大盜》、以后曾放映鄔麗珠主演的系列片《荒江女俠》,胡蝶主演的《姐妹花》,查瑞龍主演的《關東大俠》,薛覺先、唐雪卿夫婦合演的有聲戲曲片《白金龍》、神奇恐怖片《山東響馬》,還有故事片《人道》、《木蘭從軍》、《火燒平陽城》、《桃園結義》、《大破黃巾賊》等影片。

戲院的工作人員有:放映員1人,助手1人,發電1人,售票2人,守門2人,帶座2人,發電的是廣東安鋪人陳文海,使用煤油發動機。

因機器殘舊,放映畫面不夠清晰,經常時映時停。每晚約放映一至兩場。影片由“聯華”、“天一”等制片公司在廣州的分支機構提供,由廣州的客貨輪船運來北海,每套影片約映2至3天,不放白天場。片租按天數計算。

戲院經營不足一年,最后因虧本而倒閉。

同 樂 戲 院

1931年,在今文明菜市東側的“同樂戲院”,約有700個座位。除演戲外,有時也放電影,每晚約放1場,雇請人解畫。

徐萬全曾在那里畫過電影宣傳畫。廣告畫有鄔麗珠和查瑞龍的上演劇照等。 此影劇院大多不開發電機,接市電放映,為竹木結構的戲院。

娛 樂 戲 院

此戲院是旅越華僑咖啡晚的兒子趙永昌和廣州的陳赤鴻合股經營的。院址在解放北路,百貨大樓對面。開業于1935年,經營至1937年。因抗戰爆發而關閉,約有500多個座位。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國產片及外國片都增多,而且影片內容豐富,故事完整,情節生動。那時,也相繼上映有聲片,因而增強對觀眾的吸引力,使影劇院成為時髦的娛樂場所。

當時娛樂戲院是專門放電影的,也可說是盛極一時,曾上映過《風云兒女》、《桃李劫》、愛情片《珍珠塔》、《花好月圓》等影片。

國 光 電 影 院

抗戰時期,北海經常受到占據在潿洲島的日軍轟炸、騷擾,因而有相當一部分人逃往內地或去越南,電燈公司、汽車公司等企業亦搬往內地,北海幾乎變成奄奄一息的死市。故此,在抗戰期間電影業也沉寂下來。偶爾有省電教隊或國民黨駐軍放映一些《轟炸七星艦》、《十九路軍血戰上?!返瓤箲鹌耙恍╆P于防化科教片,但次數很少。營業性質的影劇院已很少存在。

一九四五年下半年,日本鬼已撤出潿洲島,逃往外地的人相繼回來。北海百業待興,電影業也隨之復蘇。最初復蘇的有沿用娛樂戲院舊址的國光電影院。經營期約從1946年至1948年,是北海地方豪紳劉瑞圖與普益車站的馮崇規等人合股經營的,曾放過《一江春水向東流》、《夜半歌聲》、《日出》、《熱血忠魂》、武打西片《飛馬奇俠》、《空中大戰》、以及卓別林等主演的滑稽片《摩登時代》等影片。當時放的外國片都不是譯制的,臺詞都是外國話,有時雖有幻燈字幕,但亦不好看懂。

國光電影院首創使用35毫米座機放映,電影機是從湛江買回的舊機,德國產品,燒炭精作光源。

永 光 電 影 院

1948年至1949年間,醫生陳華東兄弟與海南的符德培合股辦一間永光電影院。是國光電影院停辦之后,在原址接著開辦的。使用的是皮包機,接市電放映,只放夜場。

符德培占一半股份,陳華東兄弟占一半股份,臨解放時,因兵荒馬亂,經營狀況不大好,最后虧本而關閉。

其他放映活動

除外國領事館、宗教團體及私股合辦的影劇院有放映活動外,也有外國商人或商業團體,為了沽名釣譽,或為了宣傳商品而舉辦對外免費放映的映出活動。

有個俾路鬼,他在20世紀初曾在北海海關做事,后因貪污而被開除。他依仗英國領事的庇護繼續留在北海經商,但都是做些販毒、販妓、販槍支等不法生意。由于他有錢,與外界接觸又廣,于1919年他已擁有私人的放映機及發電機,在俾路樓及其周圍(今二小)放映過無聲電影,時間延續至1926年,后因被驅逐出境而停止。在俾路樓上放映時,俾路鬼只請他的知已或有來往的商人去看。在樓下放映時,全埠的人都可以去看。開初電影很少,每次放映,圍觀的人都是黑壓壓的,放映的大多是外國紀錄片,有搬刀搬槍打斗的,有狗拉雪撬過雪地等內容。

1928年,代理香港屈順士汽水和英國勝家衣車兩商行的北海振生龍商行,曾在中山公園(今抗戰紀念亭附近)公映過電影。主要是為香港及英國商行宣傳商品而公映的,發起人是振生龍老板陳庭發。

1930年,在中山東路近東菜市有間經營住宿、飲食業的“南豪酒家”,為了招攬生意,有時也間歇請人去放電影,直至黃明堂駐軍北海時才停止。

建國后的放映活動及機構

北海人民戲院

籌建的起因及初期的準備工作

解放初期,北海曾是廣東省的省轄市(地區級),但沒有一間象樣的電影院,只有一些零星的時斷時續的放映活動,文化生活較為枯燥。1951年初,欽廉專署(當時駐地在北海)的宣傳部副部長林施均受領導的委托,找工商界人士商量籌建-Ng影院,征求工商界人士的意見。大家認為,辦間電影院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很有必要,紛紛表示贊同。后來在工商聯召開一次籌備會,由軍委會副主任徐永源和宣傳部的林施均主持。選出吳坤裕、蘇金泗、陳庭輝、伍朝華等人為籌委會成員,確定以公私合股的形式辦一間電影院。建院資金除了政府投資外,還發動社會商人及群眾認股投資。當時作了些具體分工:由吳坤裕負責修理電影院,陳庭輝負責定購放映機,伍朝華負責聯系影片及營業收支,陳志環負責總務工作,其余的人協助發動群眾人股。

電影院初期籌建準備工作主要抓了三個方面:一是征集股份;二是租賃電影院及維修放映場所;三是定購電影機。

征集股份工作由政府發動,發行有息股票,每股40萬元(舊幣)具體工作由籌委會及工商界人士去發動征集。私人投資共征集413股.,金額為16,520萬元(舊幣)。認股最多的有經營土產出口的信孚號商人蘇涵寬,認20股,800萬元;其次是經營百貨的南大行商人邱仁生,認19股,760萬元;還有經營紗布業的金源號商人蘇金泗,認12.5股,500萬元;再有經營土產進出口的生泰號商人陳庭輝、經營九八行的信和行商人蘇金波、經營土產出口的新中行商人黃作興、各認十股。此外,認股的還有機關于部及群眾。

除了私股外,還有政府投資(公股)600股,金額24,000萬元(舊幣),其他企業投資代管股4l股,金額1,600多萬元。其他企業投資股有人民銀行(2股)、人民印刷廠(5股)等。1954年12月,北海市人民政府下文通知:“一般國營企業不應投資于其他公私合營企業”,這樣,便把國營企業(如人民印刷廠等)的股份轉為市政府公股所有。

為了管好這間公私合營的人民戲院,1952年下半年,成立了“北海市人民戲院公私合營股份有限公司”,共有股份1,054股(包括公、私、企業投資三種成份),金額42,160萬元(舊幣)。公司還成立一個董事會,公私雙方各推選幾個董監事,共同管理公司的業務工作。公司每年都根據經營情況發放股息及股東紅利。據最初的《北海市人民戲院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第八條規定,每元投資周年八厘息,每年每股(40萬元)年息為人民幣3,200元(舊幣)。年終除領股息外,還可以從公積金中提取6%作股東紅利分配,后來公司章程經股東大會討論,又作了修改。改為公司年終結算所得利益,抽25%作股息紅利分配,從這25%中,亦抽其總額5%作董監事的酬金。

公司董監事的酬金,1952年每人13,895元(舊幣)、1953年每人110,600元(舊幣)。 每逢新片上映,都有電影票招待董監事,股東每季也招待看一次電影。 從1952年至1966年秋,公司每年都根據股票發放股息及分紅,文化大革命開始后股息便停止發放,也不歸還股本。

放映場所,是向旅越華僑趙麗泉租賃的原永光電影院(在今解放北路百貨大樓東面)。租約期從1951年6月至1953年9月,每月租金30萬元(舊幣)。

租賃的永光電影院起初因設施殘舊與不適,需要進行修理。修理的主要項目有建一個樓座,翻新建造排椅,向南拓寬電影院11米,建一個廁所等。改建工作由衡興隆的老板陳兆衡承建。從1951年6月份至8月份,便支付影場修理費四千余萬元。當時電影院的維修及財務管理工作(由1951年6月至1952年2月)主要由市工商聯尉主委、廣隆行經理吳坤裕負責。

GK(21)型電影機購進的經過

籌建工作之一是定購電影機?;I委會開初商定,應購進一部較好的電影機來豐富北海的文化生活,具體分工由生泰號經理陳庭輝負責。因他熱心桑梓的文化事業,社交廣,責任心強?;I委會于1951年5月5日購進港幣2.2萬元,由陳庭輝往廣州向香港免那洋行駐廣州的分行“亨利洋行”,定購18型35mm座機一套。

但隔了兩三個月,也不見電影機的聲息,陳庭輝也為此跑了數次,后來,北海市政府派文教科的徐敦權同志和陳庭輝一同前往廣州與享利洋行交涉。開始,亨利洋行說抗美援朝后,西方國家對我國禁運,難以依時交貨。后來徐、陳兩人見談判難以見效,便向廣州市人民法院起訴,以訂機在前、禁運令在后為理由,要求亨利洋行按期交貨。兩個星期后,法院通知我方勝訴,判免那洋行要按期交貨。

法院雖然判了,但對方的交貨期限尚未很明確。1951年9月,陳庭輝再去廣州,請在廣州協隆行做買賣手(即供銷員)的袁恩庭一同前往亨利洋行,陳庭輝佯稱袁為北海市政府派來交涉的官方代表,連續催了三天,每天也去幾次。這樣,亨利洋行方著緊打長途電話回香港,第三天便答復兩個月內在香港交貨。

12月14日,陳庭輝由澳門乘船入香港提貨,被拒絕登岸,還被囚禁一夜押解回澳門。明去不得,陳庭輝又花了港幣160元于15日再雇船從澳門偷渡至香港,但到了香港也不易登岸,陳庭輝便設法將吳坤裕寫給香港廣新行經理符致興的介紹信送出去,符致興接到信后,花了100元港幣疏通有關人員,才順利接陳庭輝上岸。

登岸提貨時,遇到兩上辣手問題:一是貨方說沒有18型影機供應,只有英制最新產品GK(21)型35mm座機,但價格要比原來預算的多11,974元港幣,這要另籌貨款方可成交;二是西方國家已對我國禁運部分進口物資,GK(21)型先進電影機在其禁運之列,能不能運回又是一個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兩個問題,陳庭輝拍五次電報回北海請示籌委會,又打了三次長途電話,與在廣州的蘇金泗(籌委會成員)通話,商量如何解決。

關于貨款增多問題,籌委會同意陳庭輝向香港友好商行借墊。關于禁運問題,指示陳庭輝向有關方面打官司,若不成,就想法偷運回來。

人民戲院從香港購機的費用共港幣59,947元。經批準購匯港幣48,000元,分兩次匯去交香港免那洋行。第一次在1951年5月5日,暫由劉吉甫、吳坤裕、蘇金泗各借4,000元港幣,后又經北海銀行批匯共港幣22,000元作定機用。第二次在1951年12月23日,由南洋銀行匯去香港廣新行代收轉的港幣26,000元,兩次共匯港幣48,000元。要購新機,當差11,947元港幣。該差額由陳庭輝在香港分別向北海駐港的桂聯處,及香港的廣新行兩商行借墊。向桂聯處借6,171港元,向廣新行借5,803港元。借桂聯處的款后于1953年按數折人民幣歸還。廣新行的借款亦于1954年經批準購匯歸還。

關于禁運問題,陳庭輝通過好友朱麟書的幫助,花了成千港幣買禮物送給負責出口簽證的番鬼佬。番鬼佬通知他第二天十點鐘到簽證機關辦手續。第二天(1952年1月5日),輪到陳庭輝簽證時已近十一點鐘,簽證限他當天下午四時前把貨起運出境,過期無效,因簽證手續也不是很合法的。時間非常緊迫,陳庭輝與朱麟書(商人)匆忙到免那倉庫提貨,時已接近下班,見管倉的番鬼佬在對面茶樓飲茶,陳急于提貨,只好送500港元給他才得順利出倉,管倉員也多給幾箱炭精作為報答。出倉后,即委托廣信行貿易運輸行用火車將15箱電影器材運往羅湖,其余還有膠質銀幕一張,幻燈機一臺,滅火器四只,保險具二只,因目標太大,不易運走,暫存放在免那倉庫。電影器材運到九龍羅湖時,剛好四點,遲了些就不得出境了。在羅湖出倉時,又要給有關人員230港元的小費。后來,朱麟書雇請社會黑勢力將電影機由羅湖偷運至深圳又花了2,000港元。這些錢(除火車運費外)都是沒有單據報帳的。據陳庭輝對他的朋友說,為了這部電影機他到香港數次,自己約花費了幾千港元,其中為公家花費沒有單據報帳的約3,000多港元。

1952后1月23日,電影機已由廣州委托“永福”號輪船運回北海。為了安全,還從廣州保險公司買了500萬元(舊幣)保險。

開業及經營放映情況

GK(21)型電影機運回北海時已近春節,為了趕在春節(1月27日)上映,人民戲院進行緊張的映前籌備工作。主要有安裝影機、聯系影片、配備人員、做好場內燈光布臵及繪制宣傳畫等。

電影機的安裝,請香港免那洋行的電影技師陳世益來負責,他日夜加班,終在春節前安裝完畢。 機運回時,市政府很重視,開頭幾天,日夜派公安人員值班保衛,徐楠副市長還親自下文到有關單位借取水泥改建機房,因原機房不適用。影片由伍朝華去湛江電影發行站聯系,他是“鴻興莊”的老板,對桑梓的文化事業較關心,其弟伍朝漢,曾是北海支前司令部司令。最初他去湛江取四套片回來:《打擊侵略者》、《米丘林》、《攻克柏林》、香港粵劇片《天堂春夢》。

1952年1月27日(年初一),人民戲院正式剪彩開業,當晚放映紀錄片《打擊侵略者》,副市長徐楠親自到場。

初映幾天,每晚放兩場,每場約700多人。從元月廿七日至二月四日,共收入2,008萬元(舊幣)。當時稅局按總收入的10%征收娛樂稅。以后也有免減稅的,如映《抗美授朝》等宣傳教育片。

從香港購進的GK(21)型35mm放映機,當時是世界最先進的電影器械,據說中南區只有三部(北海、廣州、武漢)。也有人說中國只有兩部(北海、北京電影制片)。GK(21)型電影機的聲光質量極佳,尤其是光亮度,清晰度是一流的。

當時北海的電廠較小,白天不發電,故只放夜場。為了滿足觀眾的需要,人民戲院不久買了部70匹馬力的汽車發動發電機發電放日場,請李超能做師傅。燃料用木炭,每次發動都要兩三個人一起搞動,每場電影要燒三笠木炭約40斤。王錫源有好幾次曾被炭氣嗆昏倒。有發電機后,每天約放

三、四場,好看的影片也有放

六、七場一天的。

人員配備與設施

人民戲院,原定名為“北海市人民戲院公私合營股份有限公司”。在未召開股東大會之前,大家推選吳坤裕為掛名董事長,陳庭輝為經理。伍朝華開頭半年曾參與財務管理工作。他們都是私方代表,在戲院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沒有報酬的。

人民戲院職工最早到職的是陳志環(1958年后轉業教書),他于1951年6月便到職負責收集股份的工作。1952年1月份,政府部門又先后派十三名同志參加人民戲院的管理工作。人民戲院開業時,還從廣州請三名放映員:黃曦、梁偉、陳文。1953年6月,廣西省府欲調走北海這套GK(21)型電影機上南寧,便派葛文潔、龍喜云、陳冠雄三名放映員到北海跟班熟悉機器性能,另外,還雇請兩名臨時工(擔水三哥和觀生)扛牌游街進行影片宣傳。

1952年7月,市人事部門調市電燈公司經理余新慈(女)任人民戲院的經理,直至1957年3月調離。

1952年2月21日,人民戲院委托北海中山東路的首飾店“興麗”號制銅質院章30枚,供電影院的工作人員佩帶用。

人民戲院的職工,除從廣州請來的三名放映師傅月薪120萬元(舊幣)外,其余職工的工薪都較低,有的月薪15萬元,有的20多萬元,日夜上班,沒有星期天,沒有勞保待遇的,但大家的工作熱情都很高,很少計較個人的得失。

人民戲院是公私合營的文化企業。起初是租賃原娛樂戲院的場地經營。經修理后,此戲院約有700個座位。前座是長木凳,中座是單人接椅、后座是翻板排凳。還有一個可容幾十人的樓座,但設計的傾斜度不符合要求,后來,靠墊高木凳來解決。電影機的聲光質量雖是當時世界第一流的,但好景不長,于1954年4月,被廣西省文化事業管理局調至南寧民族電影院,換之以哈爾濱出品的天極牌35ram座機。當時門面的宣傳陣地也較簡陋。

GK(21)型電影機調走的經過

1953年底,北海市文教科主管電影工作的韓家照同志到南寧學習,廣西省電影隊的負責人陳振華同志找他談話,想調北海GK(21)型電影機上南寧,說南寧首府國際來往人員多,欲以一部國產機相兌調,韓家照不敢同意。后來廣西省文化局通過省委書記陳漫遠打電話給北海市市長張華,也強調電影機兌調的必要性,并叮囑張華做好干部群眾的思想工作,把此事當作一項政治任務來完成。

起初,由北海市文教科的何家英、韓家照等同志分別到人民戲院及工商界做群眾的思想動員工作,但大家都不同意。后文教科根據群眾的意見擬了一個情況上報,申明不應兌調的理由:(1) 、北海過去沒有一間象樣的電影院,現在購回GK(21)型電影機,人民很需要,港口城市也很需要;(2)、電影機的購臵及運回都很艱辛,況且又是公私合營的,群眾意見較大。

但反映的情況如石沉大海,沒有引起上級的重視。張華市長反而親自到人民戲院找職工談話動員,找工商界人士做思想工作。有一次,他找人民戲院公私合營董事會的副董事長張建業(原在藝興布廠,后任北海市紡織業聯合購銷處的經理)談話,張建業同意了。接著,張華市長請吳坤裕、陳庭輝、張建業、關汝等工商界知名人士到茶樓飲茶,提出兌調電影機的問題,再次征求大家的意見,并說想得通也得調,想不通也得調。開始,大家支支吾吾,后來感到勢在必行,也不敢違抗,只好同意了。

1954年2月19日,廣西省府來涵北海市委,要求做好調機準備。3月4日,廣西省文化事業管理局局長周鋼鳴下公函至北海市人民政府、市委宣傳部及市人民戲院,說省文化局派滕立藩同志攜帶哈爾濱天機牌電影機全套,來調換人民戲院的GK(21)型電影機。北海市府接著下文,要求人民戲院編好電影機交接清冊。至3月底,人民戲院經理余新慈、省文化局的滕立藩、及移交經管人龍喜云分別在交接清單上簽字蓋章。

調機前,廣西省文化局曾口頭答應調機的三個條件:(1)、還回北海的購機外匯;(2)、用國內最好的國產機相兌;(3)、建一座電影院給北海。但第三個條件卻不兌現。運機時,很多群眾都來圍觀,依依不舍地看著運走。 調機后,又委托北海市土產出口公司,代為辦理進口人民戲院過去存放在香港免那倉庫,后轉存于香港文咸西街44號廣新行的膠質銀幕、幻燈機、滅火器、保險用具等電影器材,按價調給南寧民族電影院。這些器材總值港幣2,815元。直至1954年9月底,北海人民戲院與南寧民族電影院的調機工作才基本結束。

存放在香港的這批電影器材為何拖了兩年多才進口呢?事情較為曲折。

當初去香港運機時,遇到西方國家對我國實行禁運,而GK(21)型電影機在禁運物資之列,雖經番鬼佬辦了簽證,但也是半合法的。銀幕等物目標較大,且又不是重要器材,故匆促中只好丟卒保車,暫時存放在香港?;睾筮@些器材在國內容易找到替代,故不緊提取。更重要的是當初提機時,機型及機價都有了變化,為了及早趕回開業,提機人陳庭輝只和董事會及幾位重要商人交換意見,便果斷地在香港借款換購了GK(21)型電影機,并沒有層層向有關政府部門申報。如果層層申報批復,由于時間及時勢的變化,有可能運不回來。但借了香港廣新行的港幣是要向海關、銀行等部門申報批準,方得購匯償還的。然而,政府部門對人民戲院購機超支外匯問題還是有意見的。1953年10月12日,北海市人民政府財政經濟委員會曾下了個通知說:“接省財委(53)字059號文稱:該院(人民戲院)存港尚未進口之銀幕、幻燈機、滅火器等物,因國內有國貨出售,應退貨,該項外匯直在申請額度內剔除”,省財委還指責人民戲院說:“該院擅自在國外換購及增購物資,事前不請示不報告自作主張,事后又將所借桂聯處外匯折人民幣歸還的做法是錯誤的,因私自轉讓外匯是屬套匯行為,有違外匯管理法令,今后應注意”等語。

后來,人民戲院董事會曾決議將存港物資委托香港廣新行代為變賣,以便歸還部分外匯借款,但亦難于賣出。事至1954年初,廣西省文化局欲要調GK(21)型電影機上南寧,首當其沖要解決的,是購匯歸還廣新行。因為調機是省府要辦的事,所以購匯及購進存港銀幕等物資問題很快得到解決。

1954年2月16日,北海分關(54)25號文的之

二、之三曾有批示:“關于你院(人民戲院)申請購買1952年進口電影器材所欠外匯一案,經由南寧關會同中國銀行南寧支行,查案審核,以邕分支字一四三號批復。核準你院向北海人民銀行購買外匯5,803港元。以清還香港債務。至該欠款利息。我分關同意你院與港商洽議之以月息一分計算,計共自1952年1月份起至

1954年2月份止共二十六個月,付港匯利息1,508元。本利合計可申購外匯7,312港元。”“原購存香港廣信行倉庫之膠質銀幕一張、滅火器四只、保險用具二件、幻燈機一臺,如不能售出,準你院委托北海市土產出口公司向我分關申請領許可證辦理進口。”

由于有以上種種遭折,致使存港物資及債務拖延兩年多才得購進及清還。

固定資產的調整

南寧民族電影院用天極牌電影機與北海人民戲院兌調,是不等價的交換,固定資產發生了變化,因而公私股份關系需要重新進行調整。

人民戲院調出的資產有:(1)GK(21)型放映機及聲機一套,購價為人民幣19,992萬元(舊幣),加上進口稅共285,228,600元;(2)膠質銀幕一張6,664,000元;(3)滅火器四只1,568,000元;(4)保險用具兩只156,000元。以上四項293,617,400元(舊幣),減去折舊費與同期進口物資應負擔的進口稅等,實際調出資產值為244,389,720元,而天極牌實際調入產值為102,060,400元,兩者相差產值為142,329,320元(舊幣)。

1954年4月1日,人民戲院就調機后固定資產發生變化應如何處理問題向北海市財委請示,市財經委于1954年7月9日復函批復于176號文:“關于省文化局以天極牌影機調換你院港購GK(21)型影機之后,固定資產如何調整問題,茲奉省財委指示:最好調低北海市電影院公股的股值,而不能沖減私股方面的股金……希文到即著手調整……”。后經公私股東協商同意,為便于計算股額起見,根據相差產值,公股應降低355股,共14,200萬元。公股由原在公司的600股降至245股,股金由24,000萬元降至9,800萬元。這樣,調整后人民戲院的實際股額由1,054股降為699股,股金由原來42,160萬元降至27,960萬元。

人民戲院于1954年7月以后著手調整公股股份,至年底結束。1955年元月將調機后固定資產調整的情況向市財經委上報。2月2日,市財經委正式批復同意調整方案。

公私合營董事會

董事會為公私雙方協商議事機構,公私雙方的董事名額按在人民戲院(后改為人民電影院)的股額比例而分配。

1952年下半年,公司正式成立董事會。公司的董事長是張華,經理是余新慈。公股的董監事有:張華、余新慈、王培生、朱樹德、劉其成。私股的董監事有:吳坤裕、陳庭輝、蘇金泗、張建業、楊海珊、譚雄、勞波禧、范雁海。

1953年,公司設董事11人,監事3人,其中政府指派董事6人,監事2人。私股由股東大會選舉董事5人,監事1人,以得票最多為當選。其票數相同者,以抽簽定之。另設候補董事一人,監事一人。董事會設董事長一人,副董事長一人。

1953年董事會的名單如下:公方的有:董事長劉其成,董事有張祖貴、楊效震、張運琪、張奎光、余新慈(兼影院經理)。監事有張克新、巖希。私方經股東大會選舉,張建業為副董事長(94票),其余有四名董事:陳庭輝(84票)、譚雄(51票)、關汝(47票)、吳坤裕(46票)。還有龍忠珍(45票)、喻元村(30票)為候補董事。林晁章(34票)為監事,陳庭琪(13票)為候補監事。

1955年初,北海市公私合營人民電影院的董事會人選如下:公股的副董事長吉順喜,董事有李生、楊家成、張奎光、余新慈;私股的董事長為蘇金泗,董事有張建業、吳坤裕、陳庭輝、譚雄、關汝。

董事會有如下職權:(1)召集股東大會(2)審查內部之組織;(3)審查營業計劃、辦事細則、并監督其執行;(4)審查營業報告、預決算提交股東大會;(5)照章分配盈余;(6)決定簽訂契約及其他重要事項。

監事人職權如下:(1)監察業務及人事情況;(2)審查影院的帳目;(3)審查影院的預決算;(4)列席董事會,并提出建議及糾正意見;(5)向股東大會報告工作情況及帳目審查結果。

股東大會是電影院的最高權力機關。每年召開一次,由董事會于開會前十五天通知各股東召開股東或股東代表會議。股東會議期間,還利用電影院的盈利大家聚餐。私股股東會議除聽取董事會的報告外,其職權如下:(1)處理私股股東內部的權益事項;(2)推選私方董事及提議有關經營管理之建議;(3)審議電影院的章程。

約于1953年,股東大會曾通過了“北海市人民戲院公私合營股份有限公司章程”。共分為四章。第一章是總綱;第二章是股份與股息;第三章是會議及組織;第四章是公告與審查。以后每年的股東大會也根據需要對章程作適當的修改。

1955年初,股東大會又議了個“北海市公私合營人民電影院章程”,于同年4月18日呈報市委,5月23日市府批復執行。其章程共分為七章。第一章是總綱;第二章是股份;第三章是經營管理;第四章是盈余分配;第五章是董事會及股東會議;第六章是領導關系;第七章是附則。

人民電影院

籌建經過

1954年7月,北海人民戲院更名為“北海市公私合營人民電影院”,簡稱為“北海市人民電影院”。 1956年,市建設科檢查人民電影院的院房時,發現該院建筑殘舊,要求院方趕快采取措施維修,以確保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市文教科為此向廣東省文化局(當時未設廳)寫了三次報告,要求撥款新建一間電影院。當時市文教科的韓家照同志主管此事,要求撥款的理由是:電影院殘舊,多年失修,已屬危房,若不修建,群眾將沒有電影看。

第一次報告,省文化局不答復;第二次報告(時隔兩個月),省文化局說沒有錢;第三次報告,省文化局撥七萬元作為籌建新電影院的經費。

為了搞好新電影院的籌建及放映業務工作,1956年12月29日,市人民委員會調畜牧場的副場長陳庭輝同志回市人民電影院任副經理兼私方代表。1957年4月24日,原人民電影院的經理余新慈調離。后于1957年11月18日從人民醫院調王有和同志到人民電影院任公方代表(區級干部),以充實電影院的干部力量。

為尋求新電影院的最佳設計方案,1957年9月,市文教科派陳庭輝和市建設科的陳瑞文同志,以及市建筑公司的鄧仰吾工程師去湛江、廣州等地,考察了十三間電影院的院房設計。返北海后,取人之長、棄人之短,并以廣州“金聲電影院”的設計為主,綜合其他電影院的長處來設計新的人民電影院。如門口兩條大圓柱是仿照??陔娪霸旱?,其余大多是仿照廣州金聲電影院的。院址選在培德小學(今四小)旁邊,即今人民電影院的位臵。

若按新電影院的設計造價,約需11萬元,而上邊只撥7萬元,不夠錢怎么辦? 當時北海市委書記馬致福及市長趙國珍同志,都很重視新電影院的籌建,他們在各種會議上大力呼吁,要求各單位及人民群眾集股投資,支持北海的文化事業。為此,人民電影院發行定期有息投資股票,每股兩元,投多少股不限。當時邊基建邊集資,共集資了1萬3千多元,加上電影院原有1萬多元,這樣便基本解決了建院的資金問題。這批定期有息股票,夠期后已全部退還股東。

新人民電影院于1957年12月24日動工,由北海市建筑公司負責承建,設計及施工負責人是該公司的工程師鄧仰吾。該院竣工于1958年6月30日,由市人委及市文教科驗收。在驗收單上簽字的有陳庭輝和鄧仰吾。

在市委的領導下,人民電影院的籌建工作,具體由陳庭輝負責。而上下左右的關系疏通,主要由王有和負責。那時搞基建遇到的問題較多,如其他單位的房屋搬遷問題,圍墻問題等都不大好解決。為此,每當上映新片,王有和等影院領導便請市長及書記來看電影,借這個機會向他們反映疑難問題,請首長當場拍板解決。如建廁所需要拆四小一間教室,當時文教科的胡佩強科長不同意拆,后王有和請市長趙國珍看電影時,提出了這個問題,市長當場拍板解決了。

人民電影院的建筑總面積為1,200平方米,基建及其他設備總支出108,928元。其中,

一、建筑經費99,245元,包括進口角鐵三噸1,880元,搬遷四小教室費用1,010元等;

二、改建廁所一座715元;

三、舞臺及燈光設備3,755元;

四、觀眾座椅(228個座位)2,817元;

五、家俱用品及設備2,334元,包括10把吊扇、兩個廣告箱、兩塊海報牌等。

新人民電影院于1958年7月1日正式開業。全市人民都歡欣鼓舞。首映式放映的是故事片《鳳凰之歌》。當時參加首映慶?;顒拥挠惺形念I導及各單位的代表和股東代表等。

人員與設施 1958年新人民電影院建成后,電影院首次選派盧國秀、楊慕琛,顧能英等三位女同志學習放映,這是北海首批女放映員。盧國秀后來還派去潿洲島農村放映。當時在人民電影院做放映、宣傳、服務等工作的有王錫源、羅俊英、蔡起源等18名職工。1986年,人民電影院的職工增至26人。

人民電影院的前身是人民戲院。從1952年至1986年,擔任該院的領導人有:陳庭輝(從1952年1月至12月任代經理,1956年12月至1979年9月任副經理)、余新慈(女,從1952年7月至1957年4月任經理)、王有和(從1957年11月至1959年10月任公方代表)、石世雄(從1959年10月至1961年1月任副經理)、陳維韜(從1961年1月至1972年任副經理)、王錫源(從1982年3月至1987年任經理)、龐達起(從1986年7月至1996任經理)。

該院的放映設備,隨著時代的發展也不斷更新和發展。1954年廣西省文化局曾用天極牌35mm座機調換了人民電影院的一套GK(21)型英制35ram座機。1965年9月,廣西區電影公司撥下一套新的5501型松花江牌35mm座機更換衰老的天極牌機。1987年,人民電影院又購買一套新的松花江牌5505型機,代替已服役22年的5501型老松花江牌座機。1962年,為改善放映質量,人民電影院曾花6,300元(其中地方財政撥款5,200元)購臵一套直流球,因不實用而報廢。1963年復又購臵一套硒整流。于1980年,人民電影院購臵一部20千瓦的發動發電機,以便于停電時使用。1982年,該院花6,000余元從南京購臵氙燈放映設備一套,并停映三天,于7月1日安裝好使用。1984年8月,廣西區電影公司派來技術員,將人民電影院3,000W氙燈改為4,000W,改裝后可放寬銀幕立體電影。隨后,首次放映立體影片《歡歡笑笑》,收入16,000元。

1986年,人民電影院向工商銀行貸款20萬元,從香港進口一套日本產水冷式柜型空調機,共四臺80匹馬力,20萬大卡。1986年初,空調機運抵北海,請香港寶光工程公司李國良工程師安裝。同年8月,空調機正式投入使用。安裝這套空調設備,包括改造天花、門窗、鋪設管道、電線等,共投資27萬多元。這是北海市首座安裝空調的電影院。

1964年,人民電影院有座椅1,100張,除樓座260張是1958年建新院時新臵外,其余的座椅有的是解放前購臵的,有的是1952年購臵的,時間已久,壞損不一。因而,人民電影院設劃更新座椅,約需兩萬元。為此,1964年6月,陳庭輝曾請示廣東省文化局陳炳科長。后省文化局同意撥款1萬元,其余1萬元由地方財政解決。1965年1月,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公司中南辦事處楊主任、廣東省電影公司何科長、湛江專區電影公司葉瓊森經理等到北海電影院視察,也覺得這批座椅有更新的必要,1965年8月,省文化局撥下8,000元給人民電影院更新座椅,其余不足資金部分由地方財政解決??顏碇?,適逢紅星戲院要改建放映機房,廣西區財政廳及北海市財政局決定,這8,000元全部撥給紅星戲院使用,人民電院的座椅更新待1966年才由廣西區電影公司(1965年6月,本市再度由廣東劃歸廣西管轄)從大修基金中撥款解決。1966年4月,廣西區電影公司撥款16,000元,連同廣東省撥來用剩的7,000元共23,000元作購換座椅之用。因而,人民電影院的座椅更新及樓座的距離改造(原來座椅距離太窄)直到1967年才全部完成。

1962年8月,湛江專區放映技術考核登記時,專區電影檢查小組認為,人民電影院的機房不符合中央五項電影管理規定,要求將機房撿片室搬出始準發放映登記證。后來,人民電影院將情況向鎮文教局、宣傳部、財政局等有關單位反映,建議另建辦公室,把樓上原來辦公室讓給機房撿片用。后來征得市委馬致福書記同意,人民電影院于1963年間,建了一座辦公室共用款7,799元。

1983年,人民電影院投資2.1萬元建間票房及辦公樓,于同年6月投入使用。

人民電影院于1952年的固定資產為42,160元(舊幣折新幣),其中政府資產24,000元,其余為私股和企業投資股。1955年,人民電影院的固定資產為32,480元,其中政府資產6,350元。1959年,人民電影院的固定資產為153,189元,其中政府資產102,386元,私股資產18,493元。1987年人民電影院的固定資產為226,023元。

歷年經營放映情況

人民電影院自成立以來,歷經廣東及廣西兩省區的管轄。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及六十年代,人民電影院曾多次被評為市、專區及省的先進單位。六十年代初,湛江專區曾在北海召開電影宣傳、電影普及、電影放映等現場會議。1962年,人民電影院被評為湛江專區及廣東省的電影先進單位,專區文化局發給獎金60元,廣東省文化局發給獎金200元。1986年1月,人民電影院獲市政府頒發的“文明電影院”稱號,1987年獲廣西區文化廳頒發的“1986年度四優電影院”稱號,1987年又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播電影電視部頒發的“全國電影發行放映系統先進單位”稱號,1988年獲廣西區文化廳頒發的1987年度“四優電影院”的稱號。

人民電影院從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末,其放映場次、觀眾人次、放映收入等各項指標,總的趨勢是不斷攀升的,但因時勢的變化,也有例外。如文化大革命期間的1967年至1969年間,因片源少,這三年的各項放映指標均大幅度下降。80年代末期,因文化娛樂形式的多樣化,觀眾、場次也不斷下滑??墒?,因票價上漲,放映收入不因觀眾減少而減少。

現僅將1953年至1987年(缺1952年、1960年)的放映三大指標分列如下: 1953年,有觀眾49萬人次,放映收入6.7萬元,場次空缺。 1954年,映出812場,觀眾43.3萬人次,放映收入7.2萬元。 1955年,映出875場,觀眾43萬人次,收入6.4萬元。 1956年,映出1,023場,觀眾54萬人次,收入7.4萬元。 1957年,映出1,309場,觀眾67萬人次,收入9.8萬元。 1958年,映出1,924場,觀眾84萬人次,收入7.6萬元。 1959年,映出2,613場,觀眾114萬人次,收入8.9萬元。 1961年,映出2,700場,觀眾163萬人次,收入17.7萬元。 1962年,映出1,630場,觀眾129萬人次,收入17.9萬元。 1963年,映出1,600場,觀眾106萬人次,收入13.9萬元。 1964年,映出1,720場,觀眾108萬人次,收入13.7萬元。 1965年,映出1,322場,觀眾82萬人次,收入11.8萬元。 1966年,映出1,544場,觀眾103萬人次,收入8.9萬元。 1967年,映出398場,觀眾33萬人次,收入2.1萬元。 1968年,映出433場,觀眾36萬人次,收入3.4萬元。 1969年,映出885場,觀眾67萬人次,收入4.6萬元。 1970年,映出1,028場,觀眾89萬人次,收入7.6萬。元 1971年,映出1,138場,觀眾103萬人次,收入8.5萬元。 1972年,映出1,617場,觀眾136萬人次,收入8.8萬元。 1973年,映出1,686場,觀眾147萬人次,收入10.8萬元。 1974年,映出1,882場,觀眾171萬人次,收入12.3萬元。 1975年,映出1,896場,觀眾185萬人次,收入16.8萬元。 1976年,映出1,637場,觀眾163萬人次,收入15.4刀兀。 1977年,映出2,188場,觀眾215萬人次,收入19.9萬元。 1978年,映出2,361場,觀眾222萬人次,收入25萬元。 1979年,映出2,729場,觀眾240萬人次,收入28.6萬元。 1980年,映出3,647場,觀眾309萬人次,收入29.7萬元。 1981年,映出3,960場,觀眾331萬人次,收入30.3萬元。 1982年,映出3,342場,觀眾260萬人次,收入27.1萬元。 1983年,映出3,540場,收入22.9萬元。 1984年,映出3,159場,收入26.1萬元。 1985年,映出3,413場,收入37萬元。 1986年,映出3,486場,收入36.5萬元。

1987年,映出3,800場,觀眾216萬人次,收入46.7萬元。

影管理站及電影劇場管理站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北海曾建立兩個電影管理站機構:一個是1958年建于珠海中路的合浦專區電影管理站,一個是1962年建立的北海電影劇場管理站。

合浦專區電影管理站

由于電影事業的發展,1958年合浦專區要成立一個電影管理站。專區文教處從廉州第一小學抽調該??倓樟秩赉?黨員)到湛江電影管理站培訓15天。之后,林汝泫與湛江電影管理站的梁森一起到合浦專區文教處報到。同年8月20日,兩人在北海市珠海中路15號設立合浦專區電影管理站,與原設在該處的合浦專區電影機械修配站的寧國恩一起辦公。該電影管理站隸屬于合浦專區文教處的領導。其辦公門口正面對著沙脊街。

1958年,合浦專署擬將專署所在地遷到北海,因而專區有些管理機構相繼向北海轉移。但到1958年冬,機構設臵風云突變。10月26日,北海撤消市建制,改為合浦縣北海人民公社,合浦專區隨后也被撤消,合并于湛江專區。合浦專區電影管理站也于年底撤消,其管理業務共歷時四個多月。1959年1月1日,該站的所有影片、物品等全部用汽車運回湛江專區電影管理站。

合浦專區電影管理站的最初工作人員,有林汝泫和梁森兩人。林汝泫是站的負責人,主管16mm影片的發行,兼管寄片、撿片、發放宣傳資料及財務等工作。梁森專職發行35mm(毫米)影片。約于11月,又調女放映員寧國菁負責財務工作。

合浦專區電影管理站當時管轄北海、合浦、小江、靈山、欽州、東興、防城等7個電影院、站的35mm影片的發行,以及合浦、靈山、欽州、東興等四個縣16ram影片的發行。當時除北海外,每縣約有3至4個小機電影隊。

北海電影劇場管理站

根據湛江專區電影管理1962年的計劃要求,為了把電影發行、放映、修配工作統一管好,健全編制人員,加強技術力量領導,按省和專區指示下達,北海鎮于1962年2月正式成立“北海電影管理站”,由葛文潔擔任管理站的技術指導工作。按省規定,管理站的經費由各放映單位的營業收入繳納百分之一作為開支。1962年4月1日,為了加強對電影及劇場的領導,北海鎮委決定,電影及劇場合并管理,成立“北海電影劇場管理站”,后改為“北海市電影劇場管理站”。

電影劇場管理站成立時,管轄的單位有北海人民電影院、一個國辦的流動放映大機隊,一個潿洲島35mm社辦隊,還有地方國營北海紅星戲院等四個單位。按省編制規定,電影管理站設專職管理干部1人。市委組織部1965年6月下旬,曾口頭指定人民電影院的副經理陳維韜兼任該站的負責人。

1965年6月下旬,根據國務院關于將北海市及合浦、靈山、東興、欽州四個縣劃歸廣西管轄的指示,廣西區電影公司派人到廣東省電影公司及湛江地區電影公司聯系,由于電影排片業務的交接需要一個拷貝的準備和調撥過程,同時,欽州專區電影分公司尚未成立,經與廣東省電影公司、湛江地區電影分公司聯系協商,對于上述各縣、市的電影業務交接工作,決定從1965年10月1日起,電影業務管理關系從湛江區電影分公司轉移到欽州地區電影分公司。因此,北海的電影業務,從1965年10月1日起,隸屬欽州地區電影分公司管轄。

1965年陳維韜調去欽縣搞社教,北海市電影劇場管理站交由羅俊英、陳庭輝負責。文化大革命開始不久,掀起了奪權風潮。造反派積極分子黃惠群、蔡起源、陳志才、楊友等人奪了羅俊英的權,重新成立北海市電影劇場管理站文化革命領導小姐。由黃惠群、蔡起源等人做頭頭。文化革命領導小組約從1967年初維持至1968年9月。隨著社會政治氣候的變化。約于1968年10月,成立北海市電影劇場管理站革命委員會,取代文化革命領導小組的職能。那時,市委調西塘公社副社長蔡耀任電影劇場管理站革命委員會主任,蔡起源任革命委員會副主任。

1973年8月1日,市委調北海中學的秘書楊郁年接替蔡耀的工作,兼任電影劇場管理站的黨支部書記。當時電影劇場管理站黨支部有5個支委:楊郁年(支部書記)、蔡起源(副支部書記)、陳偉頤(組織委員)、羅俊英(宣傳委員)、王錫源(支委)。楊郁年主持日常全面工作,蔡起源兼任人民電影院的負責人。電影劇場管理站的其他成員有:政工組有陳偉頤、宣傳組有陳志才、會計是吳綺芳、出納是高杏霜、放管技術是王宗道。

1978年,北海國辦放映單位發展到三院(人民、地角、露天三影院)、三隊(大機隊、兩個農村隊),共六十余人。1979年,各影院的負責人由站黨支部任命,各院的班組長及農村放映隊長,均實行由職工民主選舉,以無記名的投票方式選舉產生。

六十年代初,紅星戲院自與電影系統合并管理后,戲院進行技術改造,面貌有所改觀。后來,政府提倡演現代戲,限制古裝戲,要求文藝團體80%時間上山下鄉,造成戲院空臺多,企業虧本。1964年10月,紅星戲院經上級批準,納入地方財政預算,1966年初改為影劇院。1978年8月2日,北海市財政局通知收回紅星影劇院,交由北海市毛澤東思想宣傳隊使用,具體由宣傳隊指導員劉遠輝負責。此后,紅星戲院在業務上已脫離了電影劇場管理站的管轄。1980年,紅星戲院由市演出公司接管。

1980年7月,根據上級指示,北海市電影劇場管理站改名為北海市電影發行放映公司。 北海電影管理站及北海市電影劇場管理站,自1962年至1980年放映經營情況如下(缺1963年及1965年度指標情況):

1962年,映出1,802場,觀眾141萬人次,放映收入18.8萬元,利潤1,489元。 1964年,映出2,153場,觀眾140萬人次,放映收入15.1萬元。

1966年,映出2,939場,觀眾197萬人次,放映收入13.8萬元,利潤1,489元。 1967年,映出768場,觀眾60萬人次,放映收入3.1萬元。虧27,816元。 1968年,映出814場,觀眾63萬人次,放映收入4.6萬元,虧16,992元。 1969年,映出1,271場,觀眾97萬人次,放映收入5.6萬元,虧12,230元。 1970年,映出1,921場,觀眾157萬人次,放映收入11.1萬元,利潤1萬元。 1971年,映出2,644場,觀眾224萬人次,放映收入14.6萬元,利潤2萬元。 1972年,映出3,458場,觀眾268萬人次,放映收入15萬元,利潤2萬元。 1973年,映出3,086場,觀眾252萬人次,放映收入16.1萬元,利潤1.4萬元。 1974年,映出2,729場,觀眾245萬人次,放映收入15萬元,利潤2萬元。 1975年,映出2,536場,觀眾252萬人次,放映收入19萬元,利潤3.5萬元。 1976年,映出2,682場,觀眾279萬人次,放映收入20.3萬元,利潤3.6萬元。 1977年,映出3,724場,觀眾361萬人次,放映收入27.1萬元,利潤6.6萬元。 1978年,映出5,376場,觀眾488萬人次,放映收入42.8萬元,利潤12.6萬元。 1979年,映出6,182場,觀眾602萬人次,放映收入60.5萬元,利潤18.8萬元。 1980年,映出7,358場,觀眾722萬人次,放映收入61.7萬元,利潤18萬元。

北海市電影公司

1980年7月25日,北海市編制委員會通知,根據廣西區人民政府桂政發[1980]56號文件通知精神,將北海市電影劇場管理站改為北海市電影發行放映公司,屬區級建制,隸屬欽州地區電影分公司管轄。

公司的負責人有:公司支部書記兼革命委員會主任楊郁年,公司革命委員會副主任蔡起源。其他人員有:人事秘書股潘玉遠,宣傳股鄒良謀、陳偉頤,放管技術股王宗道、會計林亞帶、出納兼統計徐瑞球、發行兼撿片員陳潔琴等。

1982年春,北海市委根據電影事業發展的需要,先后任命了一批干部,健全電影系統的領導班子,其中包括公司正副經理各1人:經理楊郁年、副經理蔡起源。股長兩人:人秘股副股長潘玉遠、宣傳股副股長鄒良謀。人民電影院正副經理各1人:經理王錫源、副經理徐瑞球。還有露天電影院副經理羅俊英。同時,經公司黨支部研究,指定王宗道為公司放管技術股的負責人,夏英甫為地角電影院的負責人。

1983年上半年,北海市委組織部先后任命兩個干部;一月份,郭庚鎮從海南島部隊轉業到北海,被任命為市電影公司副經理;四月份任命陳志才為濱城電影院副經理。

1983年10月8日,北海由縣級市改為區轄市,北海市電影發行放映業務從1984年1月1日開始脫離欽州地區電影分公司,直隸廣西區電影公司管轄。北海市電影公司在級別上雖然升格,但沒有任命新的班子,直至1986年9月,北海市委才委任楊郁年為北海市電影發行放映公司經理。

1985年12月,部隊轉業干部張慶桐調任北海市電影公司的黨支部總支書記,1987年5月調離。 1986年7月,部隊轉業干部龐達起,祝木生調到市電影公司。龐達起任人民電影院經理,于1988年初又兼任市電影公司副經理。

1986年底,調進部隊轉業干部賴光裕和黃桂祿,分別擔任濱城電影院、露天電影院經理。 1987年5月,市文化局任命賴光裕為市電影公司辦公室主任,任潘玉遠為辦公室副主任,任林亞帶為財務科副科長,聘符成湘為發行科科長,聘馬宗富為宣傳科副科長,聘王懷雄為放管科副科長,聘楊家喜為地角電影院副經理。

1987年底,又聘任溫茂貴為技術科副科長。 1988年春,市文化局任命朱日雄、凌國相為濱城電影院副經理。

1988年上半年,北海市政府批準市電影公司的中、初級職稱35人,其中獲中級職稱的有:編輯王德欽;放映技師郭庚鎮、溫茂貴、祝泉壽、陳敏秀、王懷雄;三級美術師楊友。

1987年7月,根據國務院的指示,合浦縣由欽州地區劃歸北海市管轄。合浦縣電影公司的業務轉移,經廣西區文化廳決定,由1988年1月1日開始,北海市電影公司與合浦縣電影公司發生業務管理關系。

1984年,北海市電影公司曾獲廣西區電影工作特等獎;1985年獲廣西區電影工作先進獎。1986年,市電影公司曾獲廣西區電影公司頒發的“為爭取1985年業務情況好轉作出貢獻”獎。

北海市電影公司成立后的前十年,是電影放映事業的黃金時期,其放映場次、觀眾、收入、利潤等項指標都比以前大大提高。

1980年,映出7,358場,觀眾722萬人次,放映收入62萬元,發行收入25.2萬元,利潤18萬元。

1981年,映出7,866場,觀眾752萬人次,放映收入60.8萬元,發行收入24.7萬元,利潤18萬元。

1982年,映出7,665場,觀眾675萬人次,放映收入61.9萬元,發行收入25萬元,利潤18.1萬元。

1983年,映出8,014場,觀眾590.7萬人次,放映收入50.1萬元,發行收入19.2萬元,利潤10.2萬元。

1984年,映出8,082場,觀眾507.4萬人次,發行收入21.4萬元,利潤12.3萬元。 1985年,映出8,159場,觀眾466萬人次,放映收入72萬元,發行收入27.3萬元,利潤19.7萬元。

1986年,映出9,724場,觀眾512.9萬人次,放映收入77.6萬元,發行收入32.3萬元,利潤11.4萬元。

1987年,映出10,690場,觀眾593.8萬人次,放映收入104.8萬元,發行收入48.1萬元,利潤11.5萬元。

1988年,映出9,540場,觀眾450.8萬人次,放映收入122.5萬元,發行收入58.5萬元,利潤13.2萬元。

1989年,映出9,144場,觀眾361.6萬人次,放映收入131.6萬元,發行收入64.8萬元。 1987年,北海市電影公司的固定資產原價為1,179,519元,生產用固定資產為990,101元。企業留利61,563元,其中生產發展基金為12,581元,后備基金2,287元,職工福利基金14,594元,職工獎勵基金30,331元,經銷活動基金為1,786元,期末實有職工人數88人,期末工資總額為100,445元,其中標準工資84,171元,各種獎金37,609元。營業外的支出共22,607元,其中勞動保險費用3,295元,編外人員生活費用19,312元。

地角電影院

地角電影院是個墟鎮電影院,距市中心約5公里。1976年初,北海市電影劇場管理站利用地角公社禮堂作影院,同年元月23日正式開業。1977年至1982年6月底,付給公社的院租按放映收入的5%支付。后來貫徹上級指示精神,提高為8%。地角電影院開業頭兩年,每年上繳利潤僅4,000多元,后幾年,每年利潤都達1萬多元。

該院開始使用的放映設備,是由南寧電影機械修理廠調來的松花江5501型35mm大修座機,用至1987年,調給合浦縣西場電影院,換上市人民電影院更換的已服役22年的松花江牌35mm座機。開初幾年,該院還有一部16mm放映機,兼營市區內一些工礦企業的放影活動。1981年前,該院擁有一臺1101型發動發電機,以備停電時使用。1981年后,購臵了一臺24匹馬力的柴油發動發電機,為正常開展放映活動提供了有利條件。

1984年,地角電影院投資3萬元改造了地板,安裝了正規座椅。1986年,地角電影院又修理了門窗,瓦面機房,辦公室等。該院經改造后,面貌大為改觀,經濟效益也隨之提高。地角電影院頭幾年最賣座的影片是《戰上?!?,1978年3月,有一天連續映了6場(每場還連一短片),收入達925元,創當時廣西區公社級電影院的最高紀錄。

地角電影院最初的職工有羅俊英、王宗道、楊家喜等12人。其中3人為臨時工。先后在地角電影院擔任負責人的有:羅俊英(1976年一1982年)。羅俊英抽出搞運動后,代負責的有祝泉壽(1977年一1978年)、鄒良謀(1978年一1979年)、王懷雄(1980年)。以后由市電影公司委派去做負責人的有夏英甫(1982年至1983年)、陳耀民(1984年)、楊家喜(1985年—1987年)、陳均秀(1988年)等。

地角電影院從1976年至1987年的放映經營情況如下:

1976年,映出261場,觀眾21.8萬人次,放映收入2萬元,利潤0.39萬元。 1977年,映出418場,觀眾31.8萬人次,放映收入2.7萬元,利潤0.46萬元。 1978年,映出701場,觀眾58.4萬人次,放映收入5.7萬元,利潤1.9萬元。 1980年,映出800場,觀眾54.6萬人次,放映收入4.9萬元,利潤1.1萬元。 1981年,映出956場,觀眾63.1萬人次,放映收入5.3萬元,利潤1.3萬元。 1982年,映出863場,觀眾54.3萬人次,放映收入5.1萬元,利潤1.2萬元。 1983年,映出612場,放映收入3萬元,利潤879元。 1984年,映出582場,放映收入3.5萬元,利潤0.5萬元。 1985年,映出1,082場,放映收入5.8萬元,利潤1.1萬元。 1986年,映出1,567場,放映收入8.2萬元,利潤1.1萬元。

1987年,映出1,735場,觀眾62.3萬人次,放映收入12.6萬元,利潤1.1萬元。

露天電影院

解放后,北海曾成立過兩個露天電影院,一個是1959年9月建于珠海西路的“海濱露天電影院”,一個是1978年11月建于建設北路(今四川北路)的“新橋露天電影院”。

海濱露天電影院

1959年下半年,為了活躍市區西頭漁民、工人的文化生活,北海鎮委在珠海西路投資興建了一座“海濱露天電影院”(在今水產公司宿舍)。

該院于1959年9月建成開業,由人民電影院流動大機隊放映,使用54型南京牌35mm皮包機及美制2.5千瓦的發動發電機。大機隊擔負該影院及郊區農村的放映任務。由于該院沒有固定電影機及屬于露天結構,因而放映很不正常,頭兩年被群眾稱為“三不映”(下雨、下鄉、機壞不映)電影院。由于有人認為,該院放映會影響人民電影院的收入,因而很少得放新片。觀眾多以兒童為主,每晚放映收入平均約30元。 負責該院放映的有王錫源、蔡起源、盧國秀、羅俊英等人,由于該院屬人民電影院的附屬院,1959年至1960年的營業收入與人民電影院的收入是混合的,1961年后才獨立核算。

1961年該院的放映規劃是:

放映282天 每月平均映出23.5天 映出600場 每月平均映出50場 觀眾420,000人次 每場平均700人次 利潤2,601元 占收入15.3%

以上指標,包括郊區放映在內,是在1960年完成任務的基礎上提高10%定出的。

1963年初,人民電影院要建辦公室,由于缺乏資金,便將海濱露天電影院轉讓給市水產公司建宿舍,得款4,260元,海濱露天電影院從此撤消。

新橋露天電影院

海濱露天電影院撤銷后,市內只有一間1,020個座位的人民電影院。當時全市人口13萬人,加上外港漁船往來的觀眾。人民電影院往往一個新片就得排映十多天,電影票安排到單位去,職工以抽簽、輪流的形式觀看電影,電影票甚為緊張,很不適應群眾對電影的需求。為此,1974年10月22日,北海市電影劇場管理站請示廣西區電影公司,要求撥款5萬元于近期建一間寬80公尺,長為120公尺,可容納4,500個觀眾的露天電影院。不久,廣西區電影公司的領導面復:為了滿足廣大群眾要求,同意撥款4萬元在今冬明春建成一間3,000座位的露天電影院,要求先落實院址,把圖紙、預算報上,經審核后才撥款。

1974年11月6日,北海市電影劇場管理站向北海市黨委請示落實新建露天電影院的院址。1975年10月間,接欽州地區電影分公司財字(75)40號文通知,撥款5萬元給北海興建一間露天電影院。市電影劇場管理站收款后即報市委要求解決院址土地問題。后市委開會選點,開頭有兩個方案:一是中山西的趙屋魚塘,二是北部灣東路的外貿局處。經市委副書記、及城建局負責人考察,最后定于趙屋魚塘,今四川北路市電影公司辦公樓南邊。經市委同意征用蔬菜二隊的土地連同魚塘一個共7畝(魚塘占3畝)作為院地。1976年7月間辦妥征用手續,接著開始進行填塘工程,經半年填沙土方能完工。1977年6月,開始動工建地面工程。但在這7畝土地上,只能建2,500個座位的電影院,這與當時觀眾的需求很不適應,經再請示市委,同意再撥給5畝土地約2,500平方擴建電影院,可容4,500個座位。根據擴大院地的需要,基建費用將增加幾萬元,以解決賠償土地費、青苗費、填土方費等。1977年9月29日,北海市電影管理站再向廣西區電影公司要求撥款46,000多元,以免中途停工。不久又追加了7萬元,完善露天電影院的簡易配套。

露天電影院的總面積為6,855m2,建筑面積為4,500m2,總造價當時估計為13.2萬元。其中四周圍墻7,500元,放映室、售票房、廁所、銀幕墻18,500元,鋪建水泥地面及水泥座凳3.55萬元,遷移民房4間263平方×25元=6,575元,遷廁所一間27平方×45元=1,215元,遷屎槽一個20平方×30元=600元,賠土地款11畝5,959元,賠青苗費3,478元、填魚塘及地面土方2.6萬元。

鑒于1974年臺風吹倒體育場講臺墻壁的教訓,為使露天電影院的銀幕墻適應臺風的影響。市電影劇場管理站后來又要求欽州地區電影分公司撥款5萬元,建棟宿舍加固銀幕。在配套設施基建里,還有電影宣傳櫥窗,北影冰室等項目。

露天電影院總的基建投資為19萬元,上面撥款17萬元,自籌2萬元。該院于1978年11月下旬建成開業。正值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20周年慶祝日。工程由北海設計院設計,市二建司承建。 新橋露天電影院主體工程完工后,趁在電影業的黃金時期邊投產邊完善,盡快讓其發揮效益。投產后第一年(1979年)利潤達6.9萬元,第二年達7.6萬元,第三,第四年利潤高達8萬元以上,開頭幾年該院由于收入大、開支小,它的利潤常達收入的41%左右。1980年這家露天電影院全年人均利潤,在全區140多家電影院中排28位,而在全區露天電影院中則居首位。

露天電影院最賣座的影片是1982年上映的《少林寺》,該院4,500個座位,在映出《少林寺》的十天中,頭六晚每晚兩場,場場滿座。十天中共接待觀眾67,000人次。因工作細致周密,又得公安派出所的支持,映出高峰期沒有發生意外事故。

該院使用松花江5501型35毫米座機、放映射程56米。1980年安裝了一臺15匹馬力的柴油發動發電機,以防停電。

1988年初,市電影公司投資9,000多元,在新橋露天電影院映場南側興建錄像放映場。1988年2月7日(春節)建成開業。錄像室可容400多人。下雨天也可在室內放映。

新橋露天電影院開業初期,具體工作負責人是王錫源。其他放映、宣傳、服務工作的人員約有12人。

1986年底,露天電影院的工作人員共有15人。

自1978年至1988年,在露天電影院做領導的有:王錫源(負責人,1978年11月至1982年2月)、羅俊英(副經理,1982年2月至1987年9月)、黃桂祿(經理,1986年開始至1992年)、花建強(副經理,1988年初開始)。

露天電影院自1979年至1987年的放映經營情況如下:

1979年,映出520場,觀眾154萬人次,放映收入16.6萬元,利潤6.9萬元。 1980年,映出749場,觀眾239萬人次,放映收入20.8萬元,利潤7.7萬元。 1981年,映出863場,觀眾246萬人次,放映收入20.5萬元,利潤8.4萬元。 1982年,映出1,042場,觀眾221萬人次,放映收入20.5萬元,利潤9.1萬元。 1983年,映出1,170場,放映收入13.4萬元,利潤4.4萬元。 1984年,映出1,067場,放映收入13.3萬元,利潤3.8萬元。 1985年,映出l,069場,放映收入16.9萬元,利潤4.4萬元。 1986年,映出1,217場,放映收入17萬元,利潤2.7萬元。

1987年,映出1,236場,觀眾96.1萬人次,放映收入20.2萬元,利潤2萬元。

濱城電影院

籌建經過

1979年,由于越南反華排華,大批華僑流至北海,一時高達兩、三萬人。黨的三中全會后,又有大批舊片復出,導致電影業空前興旺,但北海的電影院設施卻跟不上群眾的需要。為解決看電影難的問題,北海市電影管理站在1978年便積極活動,向廣西區電影公司及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公司(簡稱中影公司)申請建第二個正規電影院。北海電影劇場管理站的領導,曾親自持北海市政府同意簽署的自籌三材建電影院意見前往北京,找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公司黨組成員王霞和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公司負責人丁達明,后來還跑去廣西區電影公司、區計委等有關單位十多次。1981年秋,終獲得廣西區計劃委員會的批復,同意北海從建設銀行貸30萬元低息貸款,籌建1,020個座位的濱城電影院(當時廣西得100萬元低息貸款建電影院,除北海得30萬之外,梧州、南寧各得35萬元)。 1981年秋,在北部灣廣場東側征地5畝,10月上旬在市藝術館東側破土興建電影院。當基礎工程挖完后,市領導覺得位臵不當,決定遷移至南面兩百米外(現址)興建。原征地5畝又批準留作建市電影公司辦公樓、片庫及宿舍之用。濱城電影院于1981年11月動工。在建院期間,1982年曾遇17號臺風影響,吹倒了一幅后墻,損失萬多元,1982年6月,樓座的澆灌工程已結束,并派人前往北京訂購1,500個座位的座椅。1982年9月,以陳志才為首的13名職工組成專業隊到濱城電影院工地勞動。1983年5月已基本建好,6月竣工驗收,6月30日晚上,舉行剪彩開幕儀式,7月1日正式對外營業。

濱城電影院的基建總投資為46萬多元(包括門面、圍墻、廁所等),其中付給承建單位34萬元,付給外單位(城鎮預制場的兩個工場、七個倉庫)的搬遷費6.9萬元,35毫米座機一套、價值4萬多元,還有易地建院損失等。

濱城電影院由廣西區綜合設計院設計,北海市建筑公司施工。據驗收評估,建設質量還是比較好的。

人員、設施與經營

1983年4月下旬,任命陳志才為濱城電影院副經理。最初開業的職工有張云堯、凌國相等11人。 1985年前后,陳志才、康順蓮相繼調離電影系統,濱城電影院繼由朱日雄臨時負責。1986年底,部隊轉業干部賴光裕任該院經理(后又調任市電影公司辦公室主任),1988年春,正式任命凌國相、朱日雄為濱城電影院副經理。

濱城電影院的放映設備是天津產東風牌座機,價值4萬多元,設備有15匹馬力柴油發動發電機一臺。1987年底,濱城電影院向建設銀行貸款30萬元,包工包料給湛江市電影公司安裝空調設備,共安裝了五臺天津產空調機,地座四臺、樓座一臺,共25萬大卡,該電影院空調設備1988年5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

濱城電影院自1983年至1987年的放映經營情況如下: 1983年,映出682場,放映收入3.6萬元,虧9,879元。

1984年,映出1,293場,放映收入7萬元,虧295元(開業前兩年因固定資產投資增大而虧本)。 1985年,映出1,182場,放映收入8.8萬元,利潤2萬元。 1986年,映出1,376場,放映收入10.3萬元,利潤1.4萬元。

1987年,映出1,471場,觀眾81.8萬人次,放映收入17.2萬元,利潤1.2萬元。

紅星影劇院

1956年以前,北海紅星影劇院名為“海珠戲院”。海珠戲院約建于1931年,座落于新中路73號。戲院原為南北走向,竹木結構,竹瓦天面,木板長椅,約有600多座位。戲院初期,由王爵富、蔡日輝等人合資經營,王爵富任經理。1948年由梁魯峰任經理。解放前夕及解放初。朱光和潘慈鑒曾任戲院的經理。

1951年4月以前,海珠戲院由資方經營。資方請劇團到戲院包場演出。1951年4月以后,北海群力粵劇團租賃海珠戲院演出,每晚租金15萬元(舊幣,貨幣改革后,相當15元)和20張戲票。

1954年農歷八月初三,大臺風將竹木結構的海珠戲院(當時有840個座位)摧毀。為了解決劇團的演出場所及豐富人民群眾文化生活,市文教科科長張奎光跑去廣西省民政廳要錢重建戲院,民政廳只給一億元(舊幣,貨幣改革后相當1萬元)。張科長覺得錢不夠,再去省財委訴苦,又得一億元(舊幣),回后即按廣西省桂劇院的建筑設計。然而,新的戲院設計造價,基建投資最少也得二億五千萬元(舊幣),籌建資金不足,怎么辦呢?張奎光找劇團的湘文非等人商量,決定由群力劇團動手運磚塊,以此減少運費來解決。

新戲院的重建從1954年11月動工。為了改變戲院走向,讓戲院大門朝大街,曾買下經營醬料業的梁俊德的一幅地皮。新建戲院改為東西走向,磚木結構,瀝青紙天面,木條長椅,前后座共1,132個座位。當時由于資金不足,只改了舞臺,沒有售票房和觀眾廳,甚至連化妝的地方也沒有。后來,張奎光找市長張華要了1,500元建化妝室。為了節省開支,群力粵劇團在團長湘文非的帶動下,大家積極到磚廠拉磚,節省運輸費用3,500元。

1955年新戲院建好后,海珠戲院更名為“紅星戲院”。峻工剪彩的時候,欽州、合浦、靈山等地的粵劇團都來慶賀戲院峻工落成,演出的收入作慶賀聚餐之用。

1956年,紅星戲院轉為地方國營,獨立核算。該院由陳潤珩負責。

1957年12月,市委調鄒良謀任紅星戲院副經理。1958年6月,鄒良謀因被劃為右派而下放勞動。1962年,鄒摘帽后又調回紅星戲院搞宣傳。

1961年2月,陳維韜調任人民電影院副經理,并受市委組織部委托,兼管紅星戲院。

陳維韜接管紅星戲院后,進行了一系列的整頓和改革,健全了各項管理制度,改造及擴建戲院,增添及完善劇場設施,組織劇評隊伍,開展深入細致的宣傳組織工作等,使戲院的業務經營逐步真走上正軌。

為了使戲院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戲院曾制訂“戲院劇場管理規則”,“劇團在戲院演出規定”、“外地劇團來演出的工作安排規定”、“演出匯報制度”、“工作總結及學習制度”以及有關招待規定等。

按有關管理規定,外地劇團初到北海演出,戲院要請主管部門首長和劇團開好見面會,介紹北海情況,同時,盡可能幫助劇團解決演出上、生活上的困難,帶領劇團下鄉演出或到海邊游覽,參觀工廠、漁、農村,體驗生活等。

1961年,紅星戲院因年久失修,天面瀝青紙全部霉爛。每逢下雨,劇場四周漏雨不堪,加上設備簡陋,設施不配套,影響演出甚大。后經鎮建設局及建筑公司技術人員勘測,發現有部分木材已腐爛,認為戲院急需搶修及完善。

為此,陳維韜多次向北海鎮委反映。經北海鎮委召開有關部門研究,鎮委馬致福書記、劉副鎮長等同意撥款修建,完善紅星戲院。

該院維修擴建工程從1961年10月動工,至1972年7月1日峻工。修建工程項目有:改建戲院天面,用石棉瓦代替瀝青紙,用角鐵代替木材作屋梁架,增建戲院場內天花及戲院前門大樓一座。前門大樓主要解決票房、觀眾廳、宣傳園地、樓座等問題,經北海鎮委批準,撥了戲院附近的一座舊文化館的房屋修建藝人宿舍,還建了浴室、廚房及藝人食堂等。戲院還添臵了化妝臺2張、吊扇7把、座扇2把、擴音機一套、舞臺用天幕、側幕、照燈等。

1962年戲院的修擴建工程,共用107,698元,其中劇場大修35,000元,建前樓64,5000元,其他修建700多元。這筆資金來自幾個單位:其中政府撥款5萬元,戲院的結余利潤28,300元,其余向北?;泟F借13,800元,向人民電影院借3,000元,向吳川粵劇團借1,460元,共借入18,260元,還尚欠建筑公司工程費11,074元。這筆債務,于1962年底已由市財政在地方撥款中給予清還。

1963年,戲院翻新劇場坡度,增添幻燈機一臺,射燈12支、更衣室3個、風扇10把、前座椅650張、音樂椅15張、飯堂抬椅20套,進一步完善了戲院的設施。

1962年,紅星戲院在修建期間,曾租用人民禮堂演出半年,共演出174場,觀眾196,900人次,收入分成19,706元,收支結余9,000元。

1962年修繕之后,戲院固定資產為161,779元。1963年9月22日,經上級批準,北海戲院由二級劇場改為一級劇場。北海戲院是湛江專區五所一級劇場(湛江、赤坎、陽江、高州、北海)之一。演出時,與劇團分帳由過去的28:72改為30:70比例分帳。即演出時,戲院可分得總收入30%。

1962年春,因紅星戲院與外地戲院名稱多雷同,往往造成信件及關系的混亂,為了工作方便,紅星戲院于1962年2月1日請示孫正中副鎮長,將“地方國營北海市紅星戲院”更名為“地方國營北海戲院”。1962年4月,成立北海電影劇場管理站,北海戲院歸北海電影劇場管理站管轄。

1957年以后,經市委批準,該戲院獨立經營,自收自支,不列入地方財政預算管理。1962年以前,戲院經營情況較好。如1961年,除7至10月北海因有疫情,外地劇團不來演出外,全年還演出276場,觀眾24萬人次,收入99,165元,收支結余10,200元。

1963年以后,廣東省文化局根據上級指示,提倡演現代戲,限制演出古裝戲,要求文藝團體80%時間下鄉演出,因而戲院的演出時間減少,空臺多。加上增添設備,隨著固定資產的增大,房地產及房屋折舊費用等也隨著增多,戲院因此造成連年虧損。1963年演出290場,觀眾167,847人次,收入66,595元,年終結算虧損。1964年演出213場,觀眾135,877人次,收入33,974元,年終虧損5,878元。

為了解決虧損問題,1964年10月4日,北海電影劇場管理站向北海鎮委報請,將北海戲院列入地方財政預算管理。此報請很快得到上級部門的批準,同意由電影劇場管理站將戲院盈虧作綜合平衡處理。戲院的虧損部分由此得到解決。

1961年,北海戲院由5人增至7人,1963年增至8人,其工作人員有羅俊英、鄒良謀等人,戲院負責人由人民電影院副經理陳維韜兼。

1964年前后,戲院每年常規開支17,000多元,其中房地產稅2,200元、房屋折舊費2,700元、職工工資3,900元。水電費1,600元、管理費用1,500元,宣傳費用300元等。

為了改善戲院經營管理,發揮現有設備的效益,北海電影劇場管理站根據當時演出少、空臺多的狀況,于1965年初向湛江地區電影分公司請示,計劃將北海戲院改為紅星影劇院。增建機房,用已停止活動的54型35mm皮包機改為炭精機放映,將影劇院編制由戲院8人增至12人(包括4名放映員)。不久,經廣東省文化局批準,將北海戲院改為紅星影劇院,影劇院的機器改裝及附屬設備,由湛江地區電影分公司解決,修建放映機房款由北海地方財政解決。

1965年夏,湛江地區電影分公司已將皮包機改成了炭精機,但效果不夠理想。接著,電影劇場管理站又向市財政局要錢修建放映機房。1965年9月24日,北海市財政局(65)財企字第67號文批復:“修建放映機房工程款共6,599元,經我局研究同意修建,并轉報區財廳解決中,現根據趙副市長指示,為了搶在時間前面,可將市人民電影院座椅更新款暫借出6,599元先行動工,待區財廳批撥后歸還電影院。”因此,影劇院于同年10月份便動工興建機房。

1965年9月,北海市文教局經請示廣西區文化局同意,將人民電影院更換下來的天極牌座機不上交,留給紅星影劇院用,改為上交炭精皮包機給廣西區電影公司。1966年3月,紅星影劇院正式開展放映經營,并以放映為主。1966年至1973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響,我國電影生產及電影市場都很蕭條,紅星影劇院的演出及映出都較少。1977年派性武斗時,紅星影劇院曾成為派系爭奪的營壘,前門大樓彈痕累累。

1971年底,廣西區電影公司撥下一套新曙光牌35mm座機臵換天極牌座機。1973年8月2日,北海市財政局用油印通知收回紅星影劇院歸地方管理,交由市毛澤東思想宣傳隊使用。因此,廣西區電影公司將新曙光牌座機收回,調至河池地區禮堂使用。

1977年,王仕武調至紅星影劇院后,積極聯系市電影公司的大機隊,利用該院演出的間歇時間放映。1977年至1980年夏,紅星影劇院以放映為主。影劇院添臵了遮光設施,日夜都可放映,有時還放幻燈字幕,故經營狀況較好。1978年,該影劇院放映了1,000多場。

1978年,該院翻新舞臺布幕及燈光電器設備,座位也改為鐵腳翻板座椅。

1980年,紅星影劇院由市演出公司管理。同年8月,影劇院開始進行為期一年半的大修,將天面改為鋼筋水泥板面,增建樓座、地下化妝室和音樂池。座位改為前座628個位,后座420個座,樓座324個位,共1,372個座位。

1982年,市電影公司大機隊利用大修峻工后的紅星影劇院放電影,一直放至1985年,使用裝備有銦燈的皮包機。1982年至1984年該院放映收入不錯,如1982年1至11月,共放映562場,平均每場748人,放映總收入47,000多元。

1982年7月以前,在影劇院內放映時,付給的場租管理費占放映收入的12%,7月開始,改付收入16%給影劇院(場地10%、服務費5%、水電費1%),而宣傳、服務、售票等工作均由影劇院負責。

1985年以后,因市區內已有三間影院,看電影難的問題已基本解決,加上外地劇團到來演出不多,故紅星影劇院主要用作放映錄像。

1988年初,該院耗資1萬多元,從南寧朝陽影劇院買回一套35mm舊松花江牌座機開展放映活動,雇請退休放映員王錫源、丁良保放映。后來,因很少得排映新片,放舊片觀眾又不多,故經營收入甚微。該院在春節期間只放映了10多場,便罷手停映了。

因資料收集不全,僅將紅星戲院及紅星影劇院部分年度瀵出或映出的情況介紹如下: 紅星戲院1963年至1964年的演出情況:

1963年,演出290場,觀眾16.8萬人次,演出收入6.7萬元,虧1,713元。 1964年,演出213場,觀眾13.6萬人次,演出收入3.4萬元,虧5,878元。 紅星影劇院1966年至1983年的映出經營情況:

1966年,映出435場,觀眾22.2萬人次,放映收入1.9萬元。 1967年,映出71場,觀眾9.1萬人次,放映收入0.58萬元。 1968年,映出65場,觀眾4.5萬人次,放映收入0.58萬元。 1969年,映出13場,觀眾0.8萬人次,放映收入0.36萬元。 1970年,映出477場,觀眾30萬人次,放映收入2.7萬元。 1971年,映出939場,觀眾65.9萬人次,放映收入5萬元。 1972年,映出1,227場,觀眾82.9萬人次,放映收入4.9萬元。 1973年,映出698場,觀眾53.4萬人次,放映收入3.8萬元。 1974年,映出291場,觀眾18.4萬人次,放映收入1.3萬元。 1975年,映出87場,觀眾8萬人次,放映收入0.7萬元。 1976年,映出161場,觀眾22.7萬人次,放映收入1.5萬元。 1977年,映出220場,觀眾27.5萬人次,放映收入2.5萬元。 1978年,映出1,021場,觀眾110萬人次,放映收入9.9萬元。 1979年,映出647場,觀眾57.7萬人次,放映收入5.7萬元。 1980年,映出464場,觀眾32萬人次,放映收入2.8萬元。 1981年紅星影劇院大修,不營業。

1982年,映出618場,觀眾48萬人次,放映收入5.2萬元。 1983年,映出633場,觀眾42.8萬人次,放映收入3.9萬元。

國辦農村電影隊

北海地方不大,農村電影隊發展得較遲,數量也少。1958年10月,人民電影院成立一個分院大機隊(取名第一放映隊),常到農村放映。1962年9月,開始成立第一個農村16毫米放映隊,名為第二放映隊。1964年1月,又成立一個16毫米放映隊(名為第三放映隊,到潿洲島放映)。1964年撤銷大機隊,1966年1月再成立一個16ram放映隊,取名第一放映隊。

1963年前,農村放映采取大隊包場的辦法,機器由農村生產大隊運到點。1963年開始,貫徹中央關于不得削弱集體經濟,支援農業的指示,由包場改為售票放映,機器運輸由電影隊負責。1965年開始,農村放映又采取由群眾集資包場的辦法,實行定映點、定場次、定收費的三定普及放映辦法。1963年至1974年,農村電影隊都用膠輪板車,間或用肩挑運機轉點,還自備柴米,炊具及行李,村過村隊過隊地巡回映出。放映隊除了做好放映宣傳工作外,有時還要參加公社及大隊的義務勞動,為群眾做好事,如收花生、擔水利、理發、修海堤等。當時,放映生涯較為艱苦,但放映員卻又以此為樂。

1964年6月,根據廣東省委宣傳部關于要把農村電影隊辦成黨在農村中一支強有力的宣傳隊伍的指示,市電影劇場管理站決定,將放映二隊試辦成農村電影宣傳隊,時間兩個月。

試辦農村電影宣傳隊人員分工如下:

1、宣傳員:主要負責宣傳工作,包括口頭廣播,幻燈解說,圖片解說,文藝演唱,教唱革命歌曲和文字抄寫,圖片繪制等;

2、放映員:除放映外,協助制作幻燈片,兼職負責保管和出售圖書,參加文藝演唱等;

3、發電員:除發電外,協助寫廣告,貼廣告,聯系放映,并兼職財務工作。

1965年,廣東省文化局決定,農村電影隊一律改為農村電影宣傳隊。因而,北海的放映隊均改為北海農村電影宣傳隊。根據省文化局指示,放映隊除做好放映工作外,還需擔負:①、加映反映國內外重大事件,宣傳配合三大革命運動的幻燈片;②、播送和教唱革命歌曲;③、舉辦配合各個時期的政治中心的小型圖片展覽;④、代銷毛主席著作和農村政治通俗讀物;⑤、放映看圖識字幻燈,協助掃育。

1963年5月,市電影劇場管理站根據上級指示,曾在電影系統家屬中,招收三名青年為放映自費學徒,其中有陳敏秀、祝泉壽、楊貴。三名自費學徒,每月得伙食補助10元,跟隊放映三年后,符合條件方可轉為正式工。

1974年以后,農村電影隊舍去膠輪板車,采用自行車搭機轉點,一般都是當日去當日回(潿洲島例外)。

1964年至1965年期間,農村電影隊每月均要做工作計劃,還要上報管理站一份。電影隊的月度工作計劃包括:工作內容,計劃執行時間,負責完成該項工作的人員等。月度計劃的內容一般有:①、學習計劃(包括學習毛選、時事、出版學習園地、學習業務知識等);②、宣傳工作計劃(包括練習映間解說詞。編寫幻燈材料、出墻報等);③、開好民主生活座談會;④、開會研究布臵本月工作計劃;⑤、聯系放映路線及收費;⑥、檢修機器;⑦、總結本月工作,討論下月計劃等等。

1984年,北海市電影公司對農村放映隊實行經濟承包。

1986年,國辦農村隊撤銷,人員分派到市內各個電影院,國辦農村隊的機器有部分出租給民辦隊使用。

北海國辦農村放映隊的成立始末,人員配備,機器設施等情況,分別簡述如下:

分院大機隊:1958年,為使電影文化服務于農村,人民電影院變賣了一臺可用可不用的發動發電機,經廣東省文化局批準,購回一套南京牌54型35mm皮包機,在市郊建立六至七個放映點,以此作為人民電影院的分院電影隊,開展放映活動。該隊于1958年10月1日,第一次跟北海中學包場映出。最初的放映員有:葛文潔、王錫源、蔡起源等。下鄉放映時,陳庭輝、王有和等電影院負責人也隨隊指導工作。1959年9月,成立海濱露天電影院后,該隊不定期地在海濱露天電影院或市郊農村放映。1959年,該隊放映305場,觀眾329,634人次,收入7,266元。1962年,該隊放映160場,觀眾69,185人次,收入6,152元。1963年,該隊放映了75場,觀眾50,642人次,收入5,483元。建隊初,該隊沒有發動發電機,無法下鄉活動,后租用湛江地區電影機械廠的美制舊式發動發電機一臺,并于1960年向該廠作價購買,因該機已使用20多年,經??铣龉收?。大機隊后來用這臺舊式發動發電機裝部小汽車運機下鄉。1963年7月,廣東省文化局分配一臺新的發動發電機來更換這臺美制2.5千瓦殘舊發動發電機。

1963年,海濱露天電影院轉讓給水產公司后,該隊已停止活動。1964年因不活動而被廣東省文化局撤消。

第二放映隊:從1959年至1962年,北海農村放映點由18個增至70個以上,當時僅有潿洲島社辦隊及人民電影院大機隊,難以滿足群眾的需要。1962年,廣東省文化局電影處決定,在湛江專區內調整16mm,放映機、發動發電機各一臺給北海使用。為此,北海鎮電影劇場管理站于1962年5月5日,曾報請北海鎮長及財政局,要求在企業利潤中撥款5,200元購買這套放映設備。

1962年8月26日,北海電影管理站根據湛江地區電影管理站的調整通知,派人到欽縣電影管理站提取一臺嶺南1型16mm放映機,但沒給銀幕和剌叭,也不大好用。同時,湛江地區電影站又調來一臺極端笨重的071型發動發電機(外號叫大水牛)。8月底,即成立北海放映二隊。

1962年9月1日,放映二隊正式開展放映活動。該隊最初放映人員有:陳志才(隊長兼宣傳)、王宗道(放映)、郝光業(發電)。1962年,該隊活動4個月共放映60場,觀眾24,790人次,收入2,153元。1963年,該隊放映204場,觀眾114,305人次,收入10,269元。1964年,該隊的全套放映設備作了更新,放映聲光質量達一類放映標準。1979年,該隊映出480場,1980年映出410場。1981年映出467場,1982年映出395場。1983年映出308場,1984年映出300場,1985年映出175場。

第三放映隊:該隊是為了解決潿洲島普及放映問題而組建的,成立于1964年1月26日,1月27日正式開展放映活動,使用16mm長江牌放映機,同時接收一臺原由市財政局撥錢購買的潿洲島社辦大機隊使用的發動發電機。最初的放映員有:盧國秀(女,隊長兼放映)、阮仕慶(宣傳)、蔡仕文(發電)。

1964年1月9日,北海電影劇場管理站曾向廣東省文化局申請撥款8萬元,在潿洲島建一間影劇院,但得不到落實。1964年10月19日,北海電影劇場管理站又向北海市委及市財政局報告,要求撥款利用潿洲島的農貿市場改建為一間簡易的影劇院。第二天,市委宣傳部召集文化局、潿洲公社、財政局等有關單位研究,初步同意改建,開支控制在500元之內,購臵長板座椅可列作低值易耗品分期攤銷,其他圍板、門扇等可作放映費用項目開支。所以,第三放映隊到潿洲島后,在上級的支持下,將農貿市場修整為影劇場,開創了潿洲島白天能看上電影的先例。

1969年,該隊撤消。1982年,該隊又重建返潿洲島放映,一直放映至1986年春。其中1982年放映119場,1983年放映213場,1984年放映333場,1985年放映271場,1986放映120場。

第一放映隊:1965年,廣東省文化局發展農村放隊計劃(65)電內字第008號文通知,下達北海市發展16mm農村放映隊一個。同年11月,北海電影劇場管理站派人到省文化物資站領取放映機(因發電機未運到,文化局答應待機到后再領發電機),繼而成立北海第一放映隊,擬于1966年元月起開始放映活動。1965年12月16日,北海電影劇場管理站曾報請廣西區電影公司備案,以便計劃供片。

放映一隊最初的放映人員有:陳志才(隊長,從二隊調來),祝泉壽,洗建德。

該隊開展放映活動時,因沒發電機,只限在有電的圩鎮地區放映,1966年7月30日,北海電影劇場管理站報告廣東省文化局,請求迅速撥下1965年發展16mm放映隊的發電機,以利深入農村開展放映活動。

1979年,該隊放映481場,觀眾40萬人次,放映收入9,360元。1980年放映408場,1981年放映463場,1982年放映408場,1983年放映315場,1984年放映253場,1985年放映111場。

1984年下半年,該隊與市電影公司簽訂經濟承包合同。1986年,該隊撤消。

北海市農村電影隊(包括國辦電影隊和民辦電影隊),其放映最旺盛時期,是1966年、1977年至1985年,其放映場次每年都在700場以上。

1966年至1983年,北海農村電影隊各年度的放映情況如下:

1966年,放映959場,觀眾71.2萬人次。1967年,放映370場,觀眾26.6萬人次。1968年,放映316場,觀眾23萬人次。1969年,放映373場,觀眾28.9萬人次。1970年,放映416場,觀眾37.5萬人次。1971年,放映567場,觀眾55.6萬人次。1972年,放映614場,觀眾49.1萬人次。1973年放映702場,觀眾52.2萬人次。1974年,放映632場,觀眾49.8萬人次。1975年,放映551場,觀眾58.6萬人次。1976年,放映580場,觀眾59.2萬人次。1977年,放映765場,觀眾81萬人次。1978年,放映871場,觀眾29.6萬人次。1979年,放映961場,觀眾70.5萬人次。1980年,放映900場,觀眾63.6萬人次。1981年,放映1.119場,觀眾76萬人次。1982年,放映1,095場,觀眾68.2萬人次。1983年,放映910場,觀眾61.7萬人次。

民辦農村電影隊

北海的民辦農村電影隊既有公社辦的、大隊辦的、也有個體辦的,這些電影隊對活躍農村文化生活,曾起著積極的作用。

潿洲島35MM(毫米)社辦隊:

1958年,潿洲島群眾為解決看電影難,自愿集資建立電影隊。1959年底,經廣東省文化局批準在廣州文化物資站購買一套長江牌35MM放映機回潿洲島放映,因影片供應不足,放映時斷時續。該隊發電機原定由湛江地區電影機械廠配給,但派人往湛江聯系兩年也沒貨供應,后來,市財政局曾撥款購買一臺發動發電機給該隊。1961年,根據廣東省文化局指示,要收回社辦隊,以利于統一管理。1961年12月26日,北海鎮宣傳部,通知要收回潿洲公社社辦電影隊歸北海鎮管理,具體由人民電影院接管,但兩次接管都因潿洲島不同意而告吹。

潿洲公社黨委認為,放映機是由群眾集資購買的,不同意由北海人民電影院接管,要求鎮社合辦(城鎮出發動發電機,公社出放映機),采取“二八”分帳的分配辦法,但北海人民電影院不同意。

同年5月,流動放映單位考核結束,該隊只有一個放映員(龔喜內)得及格。按規定,大機隊沒有2至3個合格放映員是不準排片的,因而該隊曾停映了一段時間。

1965年1月7日,根據廣東省人民委員會關于回收社辦放映隊歸國家管理的指示精神,經北海市委王志毅書記批準,并征得潿洲公社同意,北海電影劇場管理站派員到潿洲公社辦理接收手續。在接收之前,電影劇場管理站曾向廣東省文化局請示,由于片源及交通運輸困難等原因,申請將潿洲島35毫米大機隊改為16毫米放映隊,并要求以機兌機作價交換。1963年12月24日,廣東省文化局復函同意撤消大機隊,成立北海國辦16毫米電影放映第三隊常駐潿洲島,將原35毫米放映設備送至省文化器材公司換取長江牌16毫米放映機一套。

潿洲島這套35毫米電影機經陳庭輝送至廣東省文化局驗收鑒定,按五成五折定價(原新機值4,900元)值2,695元,這筆款由政府撥款歸還潿洲公社。至此,潿洲社辦電影隊撤消。

潿洲社辦隊的放映員有:龔喜內(隊長兼放映)、駱冠球(放映、后公社動員回鄉)、張蘭德(放映)、譚澤邦(發電)、張正珍(女、宣傳)。1962年至1963年,他們最高工資是24元,最低工資是20元,文化程度大多數為高小。

高德電影隊:該隊原屬16mm社辦電影隊,后改為個體電影隊。高德公社于1978年5月25日,辦了一個16毫米放映隊,使用南寧產I型溴鎢燈放映機及750瓦的山東小型發動發電機。

建隊頭三年的放映人員有:黃富元(放映)、梁修(宣傳)、尹文友(發電)。放映點有赤東、赤西、孫東、包家、橫路山、關井、高德、垌尾等八個點,電影隊主要是在大隊或生產隊包場放映。

社辦放映員的工資由公社支付,每月30多元,當時放映有映間解說及口頭時事中心宣傳。 1983年,該隊開始承包給黃富元和尹文友,每月交40元機器折舊費給公社。

1985年,尹文友購買了一臺銦燈放映機自己經營,開辟售票點放映。1987年前該隊有高德、翁山、開江、嶺底、吉車、沙腳、橫路山等放映點,每年約放映300多場。

咸田電影隊:該隊原是16毫米社辦電影隊,后改為個體電影隊。1982年4月15日,咸田公社文化站成立一個16毫米放映隊,共有四名放映員均經北海市電影公司培訓過,該隊由周傳南任隊長,有固定露天影場及流動包場映點。

1985年4月15日,該隊由咸田公社廣播站蔡祥發私人承包放映,蔡又另購了一臺銦燈機,采取包場及售票的形式開展雙機放映活動。1987年6月,因多次違章放映而被北海市電影公司吊銷放映執照。

東星電影隊:該隊原是16毫米隊辦電影隊,后改為個體電影隊。1976年,東星大隊成立了一個8.75毫米電影隊,使用山東小型發動發電機,在本大隊包場放映,每月約放10多場。放映員有廖瑞慶和黃開態。

1980年,該隊改用南寧產溴鎢燈16毫米放映機。1986年,放映員黃開態與邱家強合伙跟大隊承包放映,每年交200元。1987年以前,每年約放映百多場,有一個售票點。1976年,該隊放映144場。1977年,放映126場。1978年,放映112場。1979年,放映86場。

平陽電影隊:該隊是16毫米個體電影隊,成立于1987年7月,由溫美泉私人經營,他曾在北海學習放映一個月。

該隊使用16mm南寧產銦燈機及1,000W小型發動發電機,有平陽一個售票點。1987年每月約放映20場。每月有電影宣傳畫及影片內容介紹張貼。

新城電影隊:該隊是16毫米個體電影隊。成立于1985年9月,由市電影公司職工劉仕成停薪保職個體經營。開始時,用廣西產溴鎢燈放映機。1987年1月改為銦燈機,接市電放映。

1987年前,有龍譚、馬欄兩個售票點,另有驛馬、群樂,共和、大墩海、禾塘等放映點,每月平均約放映17場,每場收費20多元。

白虎頭電影隊:該隊是16MM隊辦電影隊。成立于1984年4月,屬白虎頭大隊辦的。放映員是劉達青,曾在北海經過短期訓練。電影隊負責人是張麗英。

該隊開初租用咸田公社的16MM溴鎢燈南寧產電影機放映,1985年,白虎頭大隊自購南寧產銦燈機,接市電放映。

該隊有一個固定室內售票點,可容200人,有小木凳及電風扇,收入35%上繳大隊,剩余除片租外由該隊的放映員及服務人員分成。

店塘電影隊:該隊是16MM個體電影隊,成立于1986年11月。原是南寧市磚廠總公司駐北海的磚廠與店塘村的張啟德合作經營的。張啟德提供場地,磚廠出電影機,雇請馬欄村蔡道感承包放映,每月交200元,蔡曾在合浦受過短期培訓。1987年5月,因磚廠倒團,工人走散而停業。

潿洲南澫電影隊:該隊是16MM個體電影隊,成立于1986年5月,由在合浦經過短期培訓的張少華經營。該隊與市電影公司簽訂承包合同,由市電影公司提供影片及一臺放映機,該隊每月要向市電影公司上交285元片租及250元機租。

該隊于1987年又自費購買一套銦燈放映機,增加放映活動場所。

潿洲盛塘隊:該隊是16MM個體電影隊,成立于1986年底。使用銦燈放映機及小型發動發電機。該隊放映員鄧克信曾在市電影公司培訓40多天,于1987年4月正式開展放映活動。該隊與市電影公司簽訂供片合同,每月上繳片租285元。1988年1月,又向市電影公司租借一套16MM放映機,每月租金80元。

該隊有盛塘一個露天售票點,有石凳560個座位。每月平均放映10多場。

赤壁電影隊:該隊是16MM個體電影隊。成立于1983年12月,由赤壁村許光本,黃娟輝兩夫婦經營。兩人均分別在北海,合浦受過培訓,持有放映員合格證。該隊使用南寧產溴鎢燈16MM放映機,接市電放映。1984年該隊換上16MM銦燈機。

該隊售票點有赤壁一個,還有孫東、垌尾、包家三個放映點,主要靠售票映出。

下村電影隊:該隊是16MM個體電影隊。成立于1987年9月10日,由李師強、林壽展兩人經營,李曾在北海學習過一個星期。該隊購買大冠沙鹽場的一部16MM溴鎢燈放映機放映,有下村一個放映點。

北海市工礦企業電影隊

北海市工礦企業電影隊,大多成立于20世紀70年代,主要服務對象是企業內部職工,大多數都是看電影不收費的,只有海員俱樂部和市總工會的放映隊對外售票放映。

這些電影隊主要有:北海港務局電影隊,北海航運局電影隊,北海捕撈公司電影隊,北海市總工會電影隊,北海海員俱樂部電影隊。此外,還有駐軍海巡大隊電影隊,南海1號石油勘探船電影隊,廣西物探電影隊等。這些放映隊,既有使用16毫米小型放影機的,也有使用35毫米皮包機或座機的。工礦企業電影隊放映活動較盛的時期,是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其中1980年放映561場,1982年放映565場。90年代以后,很多電影隊都停映了。

北海國際海員俱樂部電影隊:

該隊成立于1972年7月5日。它的服務對象主要是國際海員,業務性質是對外招待。電影隊最初歸北海港務局管,1976年以后轉歸北海市總工會管。海員俱樂部內有一小型電影場,約有500個座位,翻板鐵腳座椅。

建隊初,使用甘光35MM皮包機。兩年后,以6,000元價轉賣給廣西區電影公司。同時,以三萬元價購進一套新曙光牌35MM座機,配以電動倒片機、電風扇等附屬設施。它是北海市文化系統外放映單位中設備最好的一個。

該隊放映員有申揚寬(復退軍人、原部隊放映員)、黃祥芬、沈小妹。后來沈調離加進梁喬芬。黃祥芬及梁喬芬均于1973年底在欽州地區電影分公司培訓過半年,是女放映員,屬港務局人員。

建隊初期,由于北海電影院少,觀眾踴躍,上映《龍江頌》、《奇襲白虎團》等影片時,海員俱樂部有時日夜上映,對外營業,與人民電影院分帳。

1981年,梁喬芬遷往香港。1985年,申揚寬調離,該隊因此停止了放映活動。

1982年以前,該隊影片由欽州地區電影分公司安排、平均每月約放兩三場。1982年以后放映場次較少。

北海市總工會電影隊:

1966年,北海市總工會曾申請成立電影隊。1974年,總工會購買一套英國出的35MM舊座機,計劃開展對外放映,但因機器太殘舊,難以開展放映活動,機器也因此而報廢。

1976年6月,北海市總工會放映隊成立,是對外售票放映單位,兼顧廠礦工會放映。該隊使用甘光牌35MM皮包機,接市電放映。放映員有蘇家昌、滿起勁、謝志、石清等。這幾個放映員皆經過短期放映培訓。

1981年,因甘光機經常出故障,該隊又購進了一部16MM放映機。1984年以前,該隊放映較正常,每年約放200場,1984年以后,該隊放映員先后轉搞其他工種,放映工作又重新培訓新人,但因經營不佳,放映工作時斷時續。

北海港務局電影隊:

該隊成立于1977年底,是對內放映單位。1977年12月9日,該隊正式開展放映活動,使用甘光牌35MM皮包機,接市電放映。放映員有黃祥芬、符可蓮,其余還有吳國炮、阮文意等業余放映員。

1980年7月7日,王德欽(王戈)同志從合浦縣電影站調至北海港務局負責放映業務工作。1986年9月,王戈調離后,放映工作由黃祥芬負責。

1981年5月下旬,該隊購進一臺南寧產銦燈16MM放映機。1983年10月底,又購買一臺柳州產1101型發動發電機。1984年4月,該隊再買進上海產35MM氤燈放映機一套,但未使用過。

1982年以前,該隊影片由欽州地區電影分公司安排,1982年開始,由北海市電影公司安排。當時,該隊35MM片租每場45元,16MM片租每場30元。該隊放映最興旺時期是1980年至1982年,1981年放映102場,1982年放映98場。其余年份放映幾十場。

北海駐軍海巡大隊電影隊:

該隊成立于1979年1月,是駐軍部隊對內放映單位,有三個放映點(大隊總部、地角、白龍尾),裝備有解放牌35MM放映機及南寧產16MM放映機。

放映員最初有李春海、胡治龍、張永軍,后有黃文坤。1982年前,該隊35MM影片由欽州地區電影分公司安排,1982年至1985年由北海市電影公司安排。1985年以后,該隊影片由廣西海巡總隊電影發行站發行。

該隊每月約放映8場。1980年該隊大、小影機共放映91場。 北海航運局電影隊:

該隊是對內放映單位,接市電放映。1975年該隊購買二臺南寧產I型放映機,使用全反射放映燈泡。1976年,航運局派安運齊、梁少波到北海電影管理站培訓。1977年約7月間,經上級登記備案,該隊正式開展放映活動。

1980年以前,每年約放50場左右。1980年以后,每年約放20多場。1978年該隊放映機改為溴鎢燈光源,1983年改為銦燈光源。

該隊放映員有安運齊、梁少波。1981年梁遷往香港,該隊只有安運齊1人。 北海捕撈公司電影隊:

該隊是對內放映單位,成立于1977年。放映員有朱新權、吳德寬。他們曾到廣西電影機械廠及北海電影管理站學習過,有放映資格證書。該隊使用南寧產I型溴鎢燈16MM放映機,接市電放映。有白屋、運河、冷凍廠、潿洲島等四個映點,每年約放映20多場。后來,這兩位放映員都先后調離,1985年起該隊已停止活動。

電影發行、放映、宣傳及其他

建國前的影片發行情況

建國前,北海市早期電影放映活動的影片來源,一是從國外帶來,如宗教團體放映的影片;二是從廣州灣(湛江)等地的影片發行商中租進。影片片租有些以日計租,有些按收入分成,如三

七、四

六、五五等不一。

解放前放映的影片,大多是美國環球、聯美、米高梅、雷電華、派拉蒙、華納、二十世紀福斯、哥倫比亞等八大影片公司的影片。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上海的電影制片廠也有些國產片發行。

過去發行的影片,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是要經過政府部門審查后才準發行放映的。如《廣東省政府教育廳卅五年上半年施政工作檢討報告》中,要求影片發行“由本廳檢核發準演臨時證明書時方準映演。計本年一至五月份經審準映演的電影共751種(其中重演者407種),禁演者四種。自本年五月廿一日起,行政院電影檢查處經派員來粵成立華南特派員辦事處,電影片映演前之檢查即移交該處辦理,本廳依法簽準。省府只負責廣州電影片映演時之檢查。”當時北海,沒有影片發行機構,也沒有影片檢查機構,但租借的影片一般都要有準放映證明書。租賃影片是由放映單位挑詵的。

建國后的影片發行情況

解放后,1952年1月27日,北海市成立一間專業電影院。其影片供應從1952年1月至7月,都是由中國影片經理公司華南分公司南路區(設在湛江)發行。從1952年8月份起,由于北海已劃歸廣西省管轄,影片發行也由廣東南路區轉為廣西區發行。廣西區影片發行站設在柳州市中山東路126號。1953年夏,柳州發行站遷往南寧,改為“中國電影發行公司廣西省辦事處”。北海曾派王錫源及蔡起源去作影片中轉的聯絡人。后來又在南寧雇請一人作影片中轉。

1955年5月,北海市劃歸廣東省管轄。從1955年下半年至1958年8月20日,影片由廣東省電影公司粵西發行站(設在湛江)發行供應。從1958年8月20日至1958年底,影片由合浦專區電影管理站(設在北海市珠海中路)發行供應。1959年至1964年,北海影片由湛江電影發行站供應。1964年后,湛江電影發行站改為廣東省電影發行放映公司湛江地區分公司,北海影片由湛江地區電影分公司供應。1965年6月30日,北海市劃歸廣西區管轄,從10月份起,影片由欽州地區電影分公司發行供應。

1983年10月8日,北海劃為廣西區轄市。從1984年元月開始,北海市的影片發行直接由北海市電影公司安排。1980年,北海已有16mm放映單位8個,其中外系統6個。隨著發行業務的擴大,1980年9月配備一個檢片員(陳潔琴)坐鎮片庫,使發行工作走上正軌。1988年,北海市電影公司兼管合浦縣的電影發行業務,上半年全市(包括合浦縣)在冊放映單位280個,其中農村在冊放映單位244個。

解放初期,我國由于影片拷貝不多,在影片供應及排片上,采用“統一排片”、“集中編映”等措施。1953年,在發行業務上,推行計劃發行,確定“工礦多節目少拷貝、農村少節目多拷貝”的供片原則,強調電影發行部門應認真作好紀錄片、新聞片和科學教育片發行工作的重要意義。1955年,在排片方面又確定了五項原則,即按照不同的影片內容、不同的時間、季節、不同的地區特點、不同的國際形勢的變化、不同的觀眾對象等,采取不同的排片辦法。在城市,反對片片集中編映,提倡多樣化;在農村,反對批發式的供應,提倡面向放映隊排片。這些原則和措施受到城鄉放映單位和廣大觀眾的歡迎。1963年,影片發行工作強調要緊密配合政治形勢,更好達到宣傳教育效果,為階級斗爭服務。在1963年至1964年,全國映了209部影片,其中香港片七部,外國片192年部。1964年,為配好“四清”運動,重點發行了《白毛女》、《暴風驟雨》、《奪印》等描寫階級斗爭內容的故事片。為了做好革命現代影片的發行工作,湛江地區電影分公司決定,從1965年2月份起全部停止發行舊戲曲片,外國片嚴格控制在總場次5%以內,以便擴大宣傳社會主義思想影片。文化大革命期間,影片節目大大減少。1978年禁錮十年之久的影片恢復上映、拷貝也恢復計劃供應。1980年開始,中央鼓勵有條件的農村集鎮自辦簡易影劇院,因而促進了放映單位的增加,影片的發行數量也隨之增大。

1985年下半年,北海市電影公司為了方便對民辦農村隊售票點的管理工作,北海市電影公司試行按影片的優劣等級固定片租的辦法。一般分為三個等級:一類片收50元,二類片收25元,三類片收16元(以場計),改變過去按售票收入分帳的辦法。

歷年配合政治中心的組織放映活動

文藝為政治斗爭服務,這是建國后文藝工作的一貫方針。配合政治中心組織放映活動,歷年皆有之。由于歷時較長,資料收集不全,僅將部分配合政治中心的組織放映活動整理如下:

1958年10月,廣東省文化局舉辦“偉大的祖國”電影宣傳月活動,放映《黨的女兒》、《水庫歌聲》、《農村大躍進》等片。

1958年12月6日至7日,北海人民公社為了配合大躍進,放映也發射高產衛星。在組織群眾看短片專場《共產主義影片匯映》中,兩天內共放映140場、觀眾138,620人次,收入1,676元。其中12月6日,苦戰一晝夜,在24小時內連續映出120場(每個短片算一場),觀眾126,510人次,每場平均觀眾1,051人次,上座率97.26%,發射了廣東省的高產放映衛星。1963年10月,根據上級有關指示,開展“社會主義宣傳教育影片匯映”,上映《甲午風云》、《槐樹莊》等故事片,6天中放映34場,觀眾27,835人次,收入3,760元,平均上座率74.4%。

1963年底,為配合圍剿資產階級的宣傳教育,市文教局、團委等有關單位,聯合舉辦“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匯映”,放映《七天七夜》、《突破烏江》等影片收到一定的效果。 1965年,根據中央及廣東省電影工作會議精神,要求全年映出革命現代題材影片,要占全年映出總場次80%以上。電影院著重抓好《奪印》、《李雙雙》、《槐樹莊》、《白毛女》、《光輝的節日》、《天山的紅花》、《劉介妹》、《雷鋒》、《豐收之后》、《暴風驟雨》、《農奴》、《箭桿河邊》等12部革命現代題材影片的映出工作。

1965年5月,為了支援越南抗美救國的正義斗爭,北海市宣傳部根據上級指示,向全市各單位發出通知,要求在5月11日至16日組織群眾觀看《美國侵略者從越南滾出去》的專題映出。

1965年6月,廣東省文化局及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舉辦《科學教育電影巡回展覽》,北海市文教局、衛生局、總工會、科協、農業局、團市委等單位,于5月24日發出通知,聯合舉辦“科學電影宣傳周”,要求各單位組織群眾觀看。

1965年8月至9月,根據中央文化部及廣西區文化局通知,舉辦“紀念偉大抗日戰爭勝利二十周年電影展覽”,放映《東進序曲》,《鐵道游擊隊》等影片。

1965年12月8日,北海市文教局,總工會、體委、團委、婦聯等5個單位聯合通知、組織各單位觀看《東方紅》、《革命贊歌》、《軍墾戰歌》等影片。

1966年10月12日至17日,北海市宣傳部組織各單位觀看《毛主席接見紅衛兵和革命師生》彩色紀錄片,共放映84場,觀眾91,231人次。同月,又上映《毛主席和百萬文化革命大軍在一起》、《毛主席第三次接見百萬革命小將》等兩部紀錄片。每部片放映60多場,觀眾7萬多人次。

1966年10月7日至12日,潿洲人民公社組織群眾觀看《毛主席和百萬文化革命大軍在一起》,共映6場,觀眾8,800人次,占全島人口80%。

1968年3月7日至14日,北海市宣傳部組織群眾觀看批判片《兵臨城下》,憑單位介紹信集體購票。在此之前北海曾批判映出過《林家鋪子》、《武訓傳》、《燎原》等片。

1980年7月,中央文化部通知,在暑假開辟學生電影專場,以配合對青少年的共產主義思想教育。 1981年10月,為配合開展“五講四美”、“五好家庭”、“學雷鋒樹新風”等活動,我市總工會、貧協、團委、婦聯、文化局聯合發出通知,廣泛組織人民群眾觀看故事片《喜盈門》,6天中放映77場,觀眾97,000人次。

1983年7月5日,廣西區總工會、共青團、婦聯、教育廳、文化廳等五個單位聯合通知,要求組織放映好《優秀共青團員張海迪同志報告會實況》。

1985年2月12日至15日,為了配合對青少年的教育,北海上映《少年犯》,著重組織青少年及學生家長觀看。共映出41場,觀眾26,315人次,收入6,717元,上座率66%。

1986年11月12日至15日,為隆重紀念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誕辰一百二十周年,根據上級的指示,我市組織群眾觀看《非常大總統》,4天中映出47場,觀眾40,1781人次,收入7,655元。

1987年4月,為配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斗爭,我市宣傳部、總工會、團委、婦聯、教育局、文化局聯合舉辦《理想紀律教育》電影宣傳活動,放映故事片《雷場相思樹》及紀錄片《老山魂》。

1987年7月,為紀念“七〃七事變”五十周年,根據上級指示,我市舉辦以抗日戰爭題材的電影周活動,上映《地道線》、《野火春風斗古城》等故事片。

1988年5月,為紀念“南京慘案五十周年”,我市總工會,婦聯、團委、教育局、文化局等聯合發出通知,組織觀看故事片《屠城血證》。

歷年較賣座的影片 歷年較賣座的影片,因資料收集不全,難以系統綜述。僅將收集的部分年度較賣座影片情況羅列于下:

1952年較賣座的影片有:《上饒集中營》、《明星夢》,《血海記》、《白毛女》、《無腳飛將軍》、《打擊侵略者》、《遠方未婚妻》、《米丘林》、《衛城記》、《抗戰的越南》等。

1953年較賣座的影片有:《保家衛國》(12,556人次)、《南征北戰》(5,699人次)、《重返前線》(14,496人次)、《中華女兒》(10,982人次)、《蘇聯大馬戲》(14,000人次)、《冷酷的心》(7,470人次)、《斯大林格勒大血戰》(4,507人次)、《六號門》(7,678人次),還有《被得大帝》(上下集)、《華沙一條街》、《鋼鐵場,觀眾26,315人次,收入6,717元,上座率66%。

1986年11月12日至15日,為隆重紀念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誕辰一百二十周年,根據上級的指示,我市組織群眾觀看《非常大總統》,4天中映出47場,觀眾40,1781人次,收入7,655元。

1987年4月,為配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斗爭,我市宣傳部、總工會、團委、婦聯、教育局、文化局聯合舉辦《理想紀律教育》電影宣傳活動,放映故事片《雷場相思樹》及紀錄片《老山魂》。

1987年7月,為紀念“七〃七事變”五十周年,根據上級指示,我市舉辦以抗日戰爭題材的電影周活動,上映《地道線》、《野火春風斗古城》等故事片。

1988年5月,為紀念“南京慘案五十周年”,我市總工會,婦聯、團委、教育局、文化局等聯合發出通知,組織觀看故事片《屠城血證》。

歷年較賣座的影片

歷年較賣座的影片,因資料收集不全,難以系統綜述。僅將收集的部分年度較賣座影片情況羅列于下:

1952年較賣座的影片有:《上饒集中營》、《明星夢》,《血海記》、《白毛女》、《無腳飛將軍》、《打擊侵略者》、《遠方未婚妻》、《米丘林》、《衛城記》、《抗戰的越南》等。

1953年較賣座的影片有:《保家衛國》(12,556人次)、《南征北戰》(5,699人次)、《重返前線》(14,496人次)、《中華女兒》(10,982人次)、《蘇聯大馬戲》(14,000人次)、《冷酷的心》(7,470人次)、《斯大林格勒大血戰》(4,507人次)、《六號門》(7,678人次),還有《被得大帝》(上下集)、《華沙一條街》、《鋼鐵的城》、《列寧在1918》等。

1954年較賣座的影片有:《梁山伯與祝英臺》(39場、26,928人次)、《抗美援朝》(14場、13,394人次)、《雞毛信》(13場、9,096人次)、《偵察兵》(17場、8,692人次)、《大戰海南島》(10場、7,876人次)、《不屈的城》(10場、7,405人次)。其次還有《警鐘》、《在人間》、《小二黑結婚》、《丹娘》、《我的大學》、《斬斷魔爪》、《西北大捷》、《攻克柏林》(上下集)、《陰謀》、《小司令》、《對空射擊組》、《翠崗紅旗》等。

1955年較賣座的影片有:《渡江偵察記》、《山間鈴響馬幫來》、《鋤奸記》、《山中防哨》、《宇宙鋒》、《蓋叫天舞臺藝術》、《孽?;ā?、《雜技藝術表演》、《游擊隊員之子》、《鋼鐵運輸線》、《哈森與加米拉》等。

1956年較賣座的影片有:《董存端》(28場、19,010人次)、《撲不滅的火焰》(25場、17,491人次)、《山中魔鬼變石頭》(15場、10,130人次)、《天仙配》(21場、14,336人次)、《南島風云》(14場、6,358人次)、《花木蘭》(13場、10,879人次)、《沖破黎明前的黑暗》(13場、8,766人次),還有《仙笛》、《勇士奇遇》、《王朝末日》、《游俠記》、《流浪者》(上下集)、《天羅地網》、《平原游擊隊》、《馴虎女郎》、《神秘的旅伴》、《馬蘭花開》、《牛虻》、《打金枝》、《虎穴追蹤》、《深山虎影》、《怒海輕騎》等。

1957年較賣座的影片有:《春》(21場、14,189人次)、《秋》(21場、14,698人次)、《鐵道游擊隊》(23場、13,732人次)、《家冢戶戶》(16場、11,127人次)、《庵堂相會》(14場、7,576人次),其次還有《激戰前夜》、《戰斗里成長》、《祝?!?、《火》、《雪地追蹤》、《寂靜的山林》、《拜月記》、《母親》、《45號地區》、《仇恨的旋風》等。

1958年較賣座的影片有:《搜書院》(35場、24,934人次)、《共產主義影片匯映》(140場、138,620人次)、《羊城暗哨》(16場、7,422人次),其次還有《十字街頭》、《女藍5號》、《紅顏劫》、《警察與小偷》、《水》、《章西女皇》、《?;辍?、《選女婿》、《護士日記》、《柳堡的故事》、《鳳凰之歌》、《領袖和我們同勞動》、《牧童投軍》、《蘆笙戀歌》、《五更寒》、《林沖》、《靜靜的世界》、《邊寨烽火》、《黑山狙擊線》、《英雄虎膽》、《鐵窗烈火》、《徐秋影案件》、《十五貫》、《地下尖兵》、《海底擒諜》等。

1959年較賣座的影片有:《平息西藏叛亂》(25場、18,870人次)、《古剎鐘聲》(19場、14,246人次)、《回民支隊》(30場、21,900人次)、《狼牙山五壯士》(23場、12,366人次)、《歡樂廣州十年》(18場、10,681人次)、還有《永不消逝的電波》、《珍珠記》、《兩個巡邏兵》、《陳三五娘》、《三劍客》、《火焰駒》、《錢》、《烽火里程》、《長虹號起義》、《林則徐》、《畫中人》等。

1960年較賣座的影片有:《青春之歌》(45場,26,546人次)、《海鷹》(26場、15,120人次),還有《沙漠追匪記》、《萬水千山》、《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兄弟》、《五朵金花》、《借親記》、《戰火中的青春》、《云霧山中》、《天倫情淚》、《百歲掛帥》、《糧食》、《海上神鷹》、《三勘蝴蝶愛》、《山支路》等。

1961年放映粵劇片《南國紅豆發新枝》,觀眾19,000多人次,有人提前一晚排隊購票。 1964年連續放映《奪印》30場,觀眾達25,911人次,收入3,643元。同年映《農奴》,觀眾有27,000人次。

1965年2月上映《英雄兒女》,觀眾27,000人次。3月上映《雷鋒》,6天放映30場,觀眾達31,720人次,上座率99%。

1965年10月上映《人民戰爭勝利萬歲》,8天內放映43場,觀眾35,398人次,集體票占80%。 1966年第四季度,北海免費上映《毛主席和百萬文化革命大軍在一起》、《毛主席接見紅衛兵和革命師生》、《毛主席第三次接見百萬革命小將》、《毛澤東思想的偉大勝利——歡呼我國三次核試驗成功》等影片。這些影片在發行、宣傳、組織方面都是空前的,每部片上映場次不少于60多場、觀眾7萬多人次,較高的達到80多場,9萬多人次。每部片上映,全市各主要街道都掛上跨街紅布,全市各單位都出版映出黑板報。并舉行二三千人接片游行儀式,宣傳隊伍輪番出動街頭宣傳。各單位組織的觀眾敲鑼打鼓、扛著紅旗,唱著語錄歌集隊進場看電影,其規模之大、情緒之熱烈是空前的。

60年代初期,較賣座的影片還有《一江春水向東流》、《紫釵記》、《戰上?!?、《奇襲》、《追魚》、《柳毅傳書》、《冰山上的來客》、《可憐天下父母心》、《戰火中的青春》等片。

六十年代,北海人民電影院屬甲級影院。由于拷貝節目有限,對放映場次有限制、甲級影院,每部影片有時限制放映不得超過10場。

七十年代,較賣座的影片有:《龍江頌》、《奇襲白虎團》、《杜鵑山》、《智取威虎山》、《紅燈記》、芭蕾舞《白毛女》和《紅色娘子軍》、《賣花姑娘》、《海霞》、《畫皮》、《南海潮》、《鐵窗烈火》、《偵察兵》、《黑三角》、《斗鯊》、《至愛親朋》、《鮮花盛開的村莊》、《地下游擊隊》、《生死搏斗》、《摘蘋果的時候》、《故鄉》、《左羅》、《紅樓夢》、《于無聲處》(1979年上映,4天放映26場,觀眾37,051人次)。等等。

1981年10月,上映《喜盈門》,6天共放映80場,96,250人次,占市區人口91%。 1982年7月6日至18日,上映《少林寺》13天,共放映144場,觀眾191,240人次,收入(連同短片)38,587元。每場平均觀眾1,328人,收入267元。

1983年6月30日至7月10日,上映《少林寺弟子》,11天內放映126場,觀眾144,828人次,收入28,505元。每場平均1,149人,收入226元。

電影宣傳

電影宣傳工作,是整個電影發行放映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基本任務之一。它的主要任務是動員群眾來看電影,幫助群眾看懂電影。

北海的電影宣傳工作,主要有預告宣傳,映前及映問宣傳、發展電影業余服務員和業余影評員,建立群眾性的電影宣傳網等工作。

預告宣傳

預告宣傳有如下幾種形式:

1、扛牌游街及街招廣告。解放前至1958年,每當電影放映前,北海的電影院都雇請臨工扛牌游街宣傳。游街時,臨工扛著一條竹桿,竹桿上貼上電影廣告,臨工便敲鑼打鼓游街進行影片宣傳。解放后,人民戲院曾請觀生及擔水三哥扛牌游過街,以此發動觀眾看電影。1958年7月,人民電影院新院建成后,扛牌游街的宣傳方式逐漸被街招廣告所代替。1964年,市內有電影街招宣傳廣告牌28個,1987年,市內約有電影街招廣告牌30多個。

2、報紙廣告及電臺廣播。解放前,北海曾有《欽廉日報》、《世界日報》、《北海日報》、《青年日報》、《南天日報》等報刊出版,有些明智的電影院經紀人,也利用報紙來刊登電影廣告。如1947年,國光電影院曾在《青年日報》上刊登《飛馬奇俠》、《空中大戰》等影片的上映消息。1987年,北海市電影公司也在《北海日報》上刊登了半年各電影院的電影廣告。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北海市電影公司每月也通過北海廣播電臺播發每月的上映消息,由市電影公司宣傳股或宣傳科發稿。

3、電影院環境布臵宣傳。出動宣傳車、出版影訊等。

電影院環境布臵宣傳,包括宣傳櫥窗、大畫、路牌等。文字宣傳出版較多的有《電影介紹》、《電影推薦》、《觀眾園地》、《時事中心》等。同時,還有《圖片櫥窗》、立體櫥窗等,一般都定期、及時更換,力求準確、鮮明、生動。

重點的影片上映,有時也出動宣傳車,張掛紅標語,沿街游行廣播宣傳。

同時,也曾印發過《每周排期》、《北海電影教育》、《北海影訊》等刊物分發至各單位。 農村放映隊的宣傳工作,其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如1963年,北海兩個農村放映隊,一年來自制電影廣告600張,出版大字報90張,流動墻報27幅,大型廣告畫5幅,自制幻燈片950塊,廣播宣傳文章20篇,印發農村影訊12期共600份。

映前宣傳

映前宣傳的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

1、中心工作宣傳,或國內外時事宣傳。電影院以放映幻燈配合廣播為主,農村隊多以快報、小演唱等形式進行宣傳。

2、本場影片介紹。映前以幻燈介紹影片內容,以此幫助觀眾弄清影片的故事梗概、主題思想、人物相互關系等。

3、下期影片預告。即下期將上映什么電影節目,大概內容是什么,以此引起觀眾的注意。

4、商業廣告。解放前,明珠電影院、明圓電影院等電影院曾利用映前或映間為各行各業做商業廣告,如理發店的開張,藥店的藥品銷售等都有幻燈廣告。解放后,很長時間也做商業廣告,如1953年7月,人民戲院曾為油脂公司、新華書店、防疫站、大眾油印社、人民銀行等單位做幻燈宣傳廣告。

映間宣傳

電影院的映間宣傳主要是幻燈字幕,用以幫助觀眾看懂電影。建國前的電影院是很少有幻燈字幕的,只雇請解說員旁白解說。建國后,電影院放映在1986年前,一般都有幻燈公司或人民電影院也自行編寫幻燈字幕或解說本。如1979年,北字幕,字幕本大多由上級編印下發,有時上級不及時編印發下,市電影海電影管理站曾自編幻燈字幕27部,編解說本10部。

農村電影隊的映間宣傳主要是映間解說,電影隊的宣傳員一般都能用本地話筒明扼要、通俗易懂地進行影片解說,解說的方法一般是:

1、抓緊適當的時間(一般在影片的開頭),介紹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

2、介紹影片的主要人物(在人物出場時),使觀眾知道其身份,分清敵我,分清賢奸。

3、解說影片的主要情節和主要人物的思想活動(插話解說時,應盡量避免影響影片人物的對話);

4、解釋一些特殊表現手法(如倒敘、夢幻、回憶等),以及一些觀眾不易理解的鏡頭和場面。 1990年后,映前宣傳和映間宣傳在城鄉放映基本上已消失。

電影業余服務員

電影業余服務員,是電影與觀眾的橋梁。早在20世紀50年代,北海人民戲院就發展了一部分電影業余服務員,初期稱為“電影之友”,簡稱“影友”,中期改稱為“電影服務員”。1962年又改稱“業余電影宣傳組織員”。這些同志,大多是單位的積極分子,有的還是單位的領導,如市第五小學的校長林普恩就當了十余年的電影業余服務員。他們勤勤懇懇地,經常利用休息時間登記購票,組織集體看電影,還組織影評,布臵本單位的電影宣傳陣地等。他們雖然只享受五折購票的一點權利,但大多數人還是任勞任怨工作的。

多年來,這支隊伍經過多次整頓提高,逐漸發展壯大。1963年,北海市電影業余服務員有30多人,1965年發展到80多人,1982年發展到150多人。

為使這支隊伍鞏固和發展,人民電影院曾采取如下辦法:

1、經常聯系,發給宣傳資料,并把服務員工作情況向該單位領導反映,使服務員工作時常得到本單位領導的理解和支持;

2、不定期地適當召開會議,交流情況,一般在每月下旬第一周末的晚上;

3、在電影票供應緊張時,優先讓有電影服務員的單位購票;

4、總結評比獎勵時,請市委的領導講話,提高電影業余服務員的責任感和榮譽感;

5、電影業余服務員每賣一百張票,則酬勞三張電影票,在新片上映時,還給優先觀看,訂了票因特殊情況賣不出時,還準予退還等等。因此,這一支電影業余服務員一般能超越幾個思想障礙(如有些人起初說工作瑣碎,麻煩,吃力不討好,甚至短款要賠錢等),逐步發展到自愿自覺地把電影業余服務工作搞好。

1965年5月9日,人民電影院曾對電影業余服務員的工作進行總結評比和頒獎。有44名業余服務員獲獎。市委宣傳部及市文化局的領導同志也都出席頒獎會。

北海影評

發展業余影評員,組織觀眾寫影評稿,是依靠社會力量,建立群眾性的電影宣傳網的重要方式。這工作,人民電影院于1954年便開始搞了。以前,由于人力配備不足,搞了一陣又停一陣,到1962年才走上正軌。

起初,電影院的電影評論曾以“觀眾之友”的專欄用黑板報形式出版。1961年電影院整頓院門宣傳陣地時,才開辟一個固定的專門櫥窗,定名《觀眾園地》。影評園地整頓后,來稿源源不絕,滿足了電影院的每月定期出版兩期的需要。

后來發現,影評來稿中群眾性不廣,工人稿件少,漁、農民的稿件幾乎沒有。同時,要求通過稿件配合政治中心或某些影片的爭論,步調不一致。因此,1962年召開一次影評筆者座談會,研究今后的影評工作。會后,制訂了“業余電影評論員組織管理章程”,報請市委宣傳部批準,由市委宣傳部聘請。當時,建立業余電影評論員小組,成員有工人、農民、漁民、干部、學生、教師、社會知識青年等20余人。對影評員的要求主要是參加電影觀后座談和積極寫影評稿。對他們的優待,一般是保證他們看電影的便利(在預映場招待他們)?!队^眾園地》發表的稿件,稿酬是1至5張電影票。1979年后,每采用一篇稿定為發給4張電影票。

影評稿件的組織方法有幾種:

1、自由來稿。在電影院門口設個投稿箱;

2、特約稿。配合某個政治中心或影片上映,邀請某些水平較高的同志寫影評;

3、組織電影觀后座談會,整理座談會紀要出版;

4、通過學校發動學生寫電影周記出版。這種影評稿件往往一間學校就有幾十篇之多。

在影評工作中,電影院注意到面要廣、文要短、出版要定期的“三要”原則。以及不要老是登三幾個人的文章,不要冗長的稿件,不要時斷時續地開展影評工作等“三不要”的工作方法,以激勵影評員的寫作情緒。

早年,影評活動多在中小學校中開展,將它視作語文練習和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后來,一些企業、工廠也逐步開展影評活動了。如1965年,市機修廠看完《農奴》后,在黨支部書記的帶動下,全廠共寫了電影觀后感54篇在該廠的《電影園地》中發表。

1987年10月至1988年1月,為了活躍電影文化,北海日報社,北海廣播電臺以及北海市電影發行放映公司聯合舉辦了首屆“北部灣影評有獎征文”。四個月共收到影評稿件257篇,在《北海日報》、《北海影訊》和北海廣播電臺上發表了94篇,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有17名影評作者獲得獎勵,發給獎金和榮譽證書。其中獲一等獎的有:開源的《在美與丑的交融點上》,獎金70元;獲二等獎的有:王戈的《令人深思與反省》、唐立鵬的《讓社會都理解軍人》,每人獎金40元;獲三等獎的有:方谷的《觀影筆記》、梁紹標的《誰該上被告席》、韋若水的《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黃益才的《不僅僅是娛樂》,每人獎金20元。還有鼓勵獎10名:顧文、肖蒙、賓祖人、封保華、李澤華、張青石、陳緯業、覃勇、劉文鳳、陳建海等。

1988年2月12日,首屆北部灣影評頒獎會在華僑賓館舉行。與會者幾十人,影評顧問曾偉強副市長和宣傳部寧鏗部長,以及市文化局、廣播電視局的局長都參加頒獎會。市電視臺、北海日報社、廣播電臺均為此發布消息。

1988年4月至12月,北海市電影公司又與北海市廣播電臺聯合舉辦第二屆“北部灣影評有獎征文”。頒獎會于1989年1月14日在福利大廈(今陽光大廈)舉行,有曾副市長、寧部長等50多人參加。獲

一、

二、三等獎的有楊衍家、梁思奇、韓江初、王戈、韋奇才、陳建海、曾邑保等7位影評員。

1989年,在廣西區首屆群眾影評征文大賽中,王戈,陳建海分別獲二等獎,劉華獲三等獎。王戈的影評《懸念迭設、險象環生》還獲首屆中國電影節全國群眾影評征文大賽二等獎。

1992年,在廣西區第二屆群眾影評征文大賽中,王戈的影評獲二等獎。王戈的影評《氣勢磅礴,意蘊深邃》在慶祝建黨70周年獻禮影片全國群眾影評征文大賽中還榮獲二等獎。

由于王戈在電影評論中成績顯著,故被吸收為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員,其個人傳略還被收進《中國文藝家傳集》影視卷。

部分年度影評稿件及影評員人數如下:

1962年至1963年度,共收到影評來稿1,200篇,采用340篇。

1964年,共收到影評來稿8,361篇,其中學生來稿7,241篇。該年召開座談會8次,參加人數216人。各學校召開座談會125次,參加人數2,325人,寫觀后感及電影周記共10,651篇在學校園地刊出。

1965年,人民電影院的《觀眾園地》平均20天出版一期影評文章,共刊出稿件113篇。 1979年共收到影評稿件120篇,用稿87篇。 1980年收到影評稿件125篇,用稿50篇。

1981年收到影評稿件147篇,1982年收到影評稿件130篇,1983年收到影評稿件91篇,1984年收到影評稿件21篇,1987年收到影評稿件257篇,1988年收到影評稿件300篇o 1982年,全市業余影評員約30人,1987年新組建的影評組織共34人,其中影評員28人,顧問6人,曾發放過“北海業余電影評論員證”及“業務看片兌換票”,以此為影評員提供了寫作及觀影方便。

北海影訊

北海影訊創刊于1954年,開初用油印印刷,1955年改用鉛印。初叫“每日影訊”。“每日影訊”之前,電影院除從上級發行部門購買部分宣傳資料外,建國初還委托大眾油印社、浦益印務局、欽州農民報的欽廉印刷廠、國光印刷廠、北海印刷廠等單位印刷影片故事簡述。一般是用32開紙單面印刷。

“每日影訊”后來改為“北海影訊”。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時,《北海影訊》由人民電影院及紅星影劇院聯合編印,篇幅是四開單面。1979年至1980年,其篇幅及刊頭都更換幾次,有長8開、雙面印刷的,有32開訂成本子的,有4開單面印刷的等不同篇幅??^《北海影訊》四字,由空心的改為美術字,再改為行書字等?!侗焙S坝崱房^字寫得剛勁有力的,算是北海書法家蘇善卿的行書字。

從1986年底起,北海影訊改為4開雙面印刷,也從鉛印改為膠印,影訊的內容及編排技術也有了進一步的提高。1987年至1988年在廣西區影訊評比中,《北海影訊》均榮獲廣西區影訊評比一等獎(王戈編)。

1971年前每月印發影訊1,000份,全部贈送單位,成本費70多元。從1971年起改印3,000份,其中2,000份零售。1985年以后改印1,500,有部分零售。

1963年5月,北海農村放映二隊曾創辦《北海農村影訊》,開初用8開紙編印,后用4開紙印。影訊的內容有影片介紹、影評推薦,有電板扦圖等。每期印發80至100份發至公社、大隊、學校、農場等單位。從1964年起,《北海農村影訊》改為《農村影訊》。文化大革命開始不久,《農村影訊》便停止編印了。

組織觀眾及放映普及

組織觀眾 所謂組織觀眾,就是電影院的干部職工,走出影院,深入到各單位去發動群眾購票看電影,或依靠電影業余服務員去組織本單位群眾看電影。

1952年,人民戲院成立時,組織觀眾工作便開始了。如1952年4月上映《白毛女》時,一些職工便到單位去組織觀眾。1953年,電影院開始組建電影之友(電影業余服務員的前身)后,又依靠社會力量去組織觀眾。1955年,電影之友得享受八折購票看電影的優待。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期,電影院為映好革命現代題材影片,較頻繁地開展組織觀眾工作,并從工作中總結出幾條經驗:

1、抓思想政治工作,調動職工的積極性,這是做好組織觀眾工作的保證;

2、組織觀眾看現代題材影片,必須密切配合政治中心,這樣才能更好取得黨政領導的支持;

3、依靠當地黨政領導的支持,但不要有依賴思想;

4、組織觀眾工作要做到三勤(勤跑腿、勤宣傳、勤學習)、二不怕(不怕碰釘子、不怕麻煩)、兩善于(善于了解掌握情況及各戰線的各個時期的中心、善于依靠各單位領導解決組織觀眾中的困難);

5、組織觀眾工作不宜過密,一般每月1至2次為宜。過密會使職工過度緊張疲勞,影響效果。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期。電影院職工把組織一部影片觀眾的工作稱作打一次戰役或打一次殲滅戰。每一戰役至少要經歷選定對象、接受任務、開會討論、包干任務、宣傳組織、送票上門、催收票款、收集效果、總結提高等一系列過程。

打殲滅戰組織觀眾的具體做法是:

一、根據三個原則選擇影片組織觀眾:①、根據上級部門的指示;②、根據影片的政治質量及藝術質量;③、根據政治中心需要。確定影片后,就著手制訂組織觀眾計劃,并請示黨委宣傳部審查定案。

二、組織職工學習,熟悉影片。采取事前指定專人準備向職工講解影片內容,充實職工的宣傳本錢。

三、戰斗動員。下達組織觀眾任務到組到人,包干負責送票上門。

四、建立匯報制度。及時掌握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同時,每日都把每人組織觀眾的戰績用圖表標示出處,以鞭策士氣。

五、召開組織觀眾座談會,收集反映,擴大效果。

六、總結戰役成果,表揚先進,以利再戰。

在組織觀眾中,電影院也注意依靠學校的電影業余服務員組織學生觀看電影,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期,學生場的人數約占全年組織觀眾人數的30%,每月約看1至2次。觀影后,學校結合教學,組織學生漫談,寫電影周記。電影院也開辟《少年兒童電影園地》,以利登載學生的影評稿件。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組織觀眾工作也較活躍,那時電影院改變等客上門的“官商”作風,走出電影院去,送票上門到工廠、農村、漁船、醫院病房等。這樣既搞活了電影經濟、又把黨的溫暖送到群眾的心坎上。

農村放映普及

北海市的農村放映普及工作,是從1958年10月開始的。當時,人民電影院購買一臺54型35MM皮包機,到郊區建立六七個放映點,曾到過驛馬、軍屯、地角、開江、高德、白屋、大官沙等地開展普及放映活動,由于電影隊少,大機放映成本高,因而電影放映普及率較低。

1962年9月,1964年1月,以及1966年1月,在這三個年度中北海市曾成立了三個農村16MM國辦放映隊。 由于影片拷貝供應不足,湛江專區對放映場次采取限制和定場下指標的辦法,以此控制拷貝的使用壽命。1962年下半年,湛江專區下達北海大機隊40場,小機隊60場的放映任務。為有計劃的安排放映,經請示北海鎮委書記同意,北海電影管理站曾將九月至十二月的放映場次直接下達到各公社。當時高德、西塘、地角、咸田、外沙、潿洲等公社,每個公社每月控制在放映10場電影之內,有些只得映

三、四場。

1963年,全市約有11萬人,有8個公社,85個大隊,共設20個放映點。一年來,兩個電影隊(一個小機隊、一個大機隊)走遍了漁農村主要村落的80%,采用售票放映及包場的經營形式。售票點有20個。

1964年,根據中央及廣東省電影工作會議精神,在農村要大力開展城鄉電影普及放映工作,使95%的漁、農民能方便看好電影。廣東省在東莞縣搞放映普及規劃試點,并在全省推廣其經驗。9月,湛江專區電影管理站站長會議后,陳維韜將省農村電影普及工作會議向市委匯報。后來,市委宣傳部,農村政治部,水產部聯合發出了《關于漁農村電影的放映,實行全面規劃普及放映和群眾集資包場看電影的意見》,隨后,由陳維韜、陳志才等五人組成北海市漁農村電影普及調查規劃工作組,到潿洲公社搞試點工作,歷時一個月時間(其中學習有關文件一個星期,普查九天,規劃落實兩天,簽訂合同四天)。

這次普及調查規劃工作分為四個階段:

1、訓練工作組,武裝思想,統一認識;

2、自上而下,層層貫徹、堅持思想發動;

3、深入生產隊摸清情況,找出集資包場的適當辦法;

4、制訂全公社的普及放映規劃;

5、落實規劃,電影隊與生產隊簽訂放映規劃合同。

在普及調查中,工作組做到緊密依靠各級黨委及大隊黨支部開展工作;做到放手發動群眾,有事多與群眾商量;做到既講政策、又廣泛深入做好宣傳解釋工作,還編印“普及放映和集資包場”的傳單、以及“普及放映好處多”等順口溜進行宣傳發動,做到規劃和收費相對合理。

潿洲公社試點搞好后,即在全市農村鋪開普及放映規劃工作,至1965年初,全市農村基本落實放映“三定”(定映點、定場次、定收費)。

普及放映的收費辦法主要有三種:

1、按每戶人口多少和大小計算負擔,預分時扣除;

2、以生產隊為單位,組織社員義務勞動,或搞副業收入;

3、根據農村工作條例規定,每個社員一年扣除一至兩天的義務勞動工分。 放映點的類別及收費標準是:

一類點(1,500人以上)每場收費40元; 二類點(1,000人左右)每場收費35元;

三類點(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每場收費30元; 四類點(500人以下或經濟較困難的)每場收費25元。

以上的收費標準,若按總人口計,平均每人每場負擔4分錢。若按收費人數計,平均每人每場負擔6至8分錢。

全市放映規劃后,共建放映點89個(包括售票放映點),放映點的距離約3至5公里。1965年,全市農村規劃放映530場,觀眾344,500人次,放映收入17,740元。

1965年,農村人民公社都實行普及規劃放映。

1966年,全市農村各公社、各大隊的電影普及規劃安排如下: 高德公社(全年放映160場) 開江16場 軍屯18場 垌尾10場 赤東10場 赤西12場 包家16場 孫東12場 東星12場平陽18場 橫路山18場 馬欄18場 西塘公社(全年放映150場) 西塘12場 西邊垌12場 驛馬12場 和興12場 和平12場 共和12場 關井12場 龍潭20場 下村16場 曲灣16場 群和14場 咸田公社(全年放映50場) 白虎頭14場 咸田14場 電建12場 北背嶺10場。 地角公社(全年放映40場) 農豐15場 大墩海13場 南瀝12場 外沙公社(全年放映30場) 獨樹根10場 沙腳8場 嶺底12場 潿洲公社(全年放映90場) 盛塘12場 公山12場 荔枝山12場 城仔12場 西角10場 竹蔗寮12場西進4場 后背塘4場 百代寮12場

各大隊放映場次可根據群眾方便設1至3個點放映,每個放映點全年要求放映4次以上。高德、地角、潿洲公社所在地售票放映場次另作安排。

1979年,黨的三中全會以前,農村普及放映的收費都是由生產大隊及生產隊支付的,放映“三定”工作較易實行。三中全會后,農村經濟體制發生了變化,收費問題是電影隊感到頭痛的事。在1980年,農村映點普及每年約10次左右,1982年約12次。后來,農村民辦隊相繼成立,農村放映場次相對增加,但由于出現收費難的問題,農村隊放映多以售票放映或婚喜事包場放映為主,有些偏遠的農村映點放電影也較少。

片租及票價

影片租價

1952年至1960年,35MM影片片款分帳,隨影片質量不同而分帳不一樣,片方有占放映收入30%、35%、40%、45%的不等。

從1965年10月1日起,廣西區文化局將區內電影院劃為三個等級。北海人民電影院屬一級電影院,放映故事片發行部門及放映部門的片款分帳各占50%。合浦人民電影院屬二級影院,電影院方占55%,片方占45%。放映科教、新聞紀錄片專場,片方占30%,院方占70%。

1963年7月9日,廣東省文化局關于減少16MM放映隊影片租金的通知規定:為了減輕農村放映隊的放映成本,促進電影放映活動的深入普及,決定自1963年8月1日起,減少電影放映隊16MM影片租金。計原為有電地區每場收16元減為12元,無電地區每場12元減為10元,在少數民族地區放映不分有電無電,一律收8元(如東興、欽州等地)。

1966年起,廣西區五市的16MM放映單位,在有35MM電影院或對外營業俱樂部的地區放映時,其片租為長藝術片40元,長紀錄片30元,短片集5元。若是農村放映隊,片租:6元、5元、3元三種。 1985年下半年起,北海16MM片試行按影片的優劣等級固。定片租的辦法。一般分為三個等級:一類片收50元、二類片收25元、三類片收16元(以場計)。

電影票價

我國的電影市場長期實行低票價政策。“文革”時期又大幅度地壓低票價。價格的扭曲既與價值相背離,也有礙于電影生產與電影事業的改造與發展。

1952年,人民戲院的票價是:前座0.1元,中座0.12元,后座0.15元,樓座0.17元,包場收5折,集體收8折,軍人收6折。

1953年票價與1952年相同,但取消了中座的票價。

1953年12月12日,中央文化部指示,鑒于目前電影票價較低,從1954年起各地電影院票價可適當提高,并認為過去若干城市電影院的優待辦法過于廣泛,今后除對軍人優待外,其他優待逐步取銷。

1954年至1955年,人民電影院的票價為:前座0.15元,后座O.19元,樓座0.23元,對包場及集體票價依然執行優待辦法,電影之友8折優待。

1956至1957年,人民電影院的票價為:前座0.13元,后座O.17元,樓座O.20元。 1958年的票價是:前座0.15元,后座0.20元,樓座0.25元。學生場半折收費,短片收O.05元。

1962年,電影實行壓縮場次,也取銷集體票8折優待。廣東省文化局規定,16MM片每張票0.1元至0.15元,35MM片每張票0.15元至0.2元。編組發行的新聞、科教、紀錄片映出半小時(3至4本)的寬銀幕一律收0.1元,普通銀幕一律收0.05元;映出在1小時左右的(4至6本)普通銀幕收0.1元,寬銀幕收0.15元。

1963年,根據廣東省文化局對票價優待辦法,按北海情況作了如下規定:①、凡集體包場,按滿場或1,000人以上者,予七折優待;②、凡集體觀眾在30人以上者,憑單位證明可獲八折優待;③、“三八”、“六一”、“八一”等節日,可給婦女、兒童、軍人八折優待;④、兒童專場一律收八分,短片專場一律收五分;⑤、榮譽軍人、殘廢軍人可給八折優待;⑥、學生包場(八成以上),可獲六折優待,寒暑假或假日日場,憑學生證可獲七折優待;⑦、電影院的業余電影宣傳員可獲五折優待;

農村放映隊的票價優待辦法是:①、1.1米以下兒童免票,1.1米至1.4米購買兒童票,16MM為0.05元,35MM為0.08元至0.1元;②、協助放映隊工作的民兵等電影業余服務員可免費入場;③、學生集體購票(30人以上)給予七折優待;④、農村五保戶可以免費入場。

1964年,人民電影院的票價為:前座0.15元,后座0.20元,樓座0.25元。

1965年10月1日起,北海電影業務由廣東省移交廣西省管轄,從11月開始實行新票價,并取銷集體購票8折優待,新票價比原票價略高。

1966年,北海對漁、農民在星期

三、星期五憑證明購票,可獲優惠,每票0.1元,相當于優惠一半。7月1日接廣西區電影公司通知,凡觀眾購買30張以上集體電影票,實行八折優待,但學生、漁、農民因已有優待規定,故不在此列。

1966年9月11日,中央財政部向國務院打了個關于停止征收文化娛樂稅的請示報告,說在文化革命中,紅衛兵及革命群眾紛紛提出取銷文化娛樂稅,以利于電影、戲劇的生存和發展。以利于調整電影及戲劇的票價及文化藝術的深入普及,財政部認為這種要求是正確的。國務院經研究,于1966年9月19日批復,同意財政部“關于停止征收文化娛樂稅的請示報告”。北海市人委從1966年10月10日下文,通知市稅務、財政及文教等單位,從1966年10月1日起執行停止征收文化娛樂稅。

由于取銷了文化娛樂稅,從1969年起電影票價也相應降低,縣級影院調為單一票價0.12元。 1968年,北海市人民武裝部抓革命促生產指揮部通知,根據上級指示,在農村放映《毛主席永遠和我們心連心——毛主席第七次檢閱文化革命大軍》和《光輝的榜樣、偉大的創舉——毛主席第八次檢閱文化革命大軍》等“革命寶片”,每場收款3至5元,在城市上映,有時不收費,但不準地、富、反、壞、右分子觀看。

1980年,根據廣西區物價委員會桂價字[1980]017號文和自治區文化局文電字[1980]5號文件,對35MM電影票價作適當調整,在平均票價不變的原則下按質論價,2月27日,北海文化局和物價科對我市35MM票價作了新規定。

這次票價變動從1980年3月開始。

1984年,中央文化部下發了1278號文件《改革電影票價的幾點意見》,主要是試行浮動票價,即實行影片質量的差價。規定每年可上浮十部左右娛樂性強的好節目,上座率低的復映片也可向下浮動。這項政策,廣西區從1985年1月1日開始實行,上浮影片由1985年的10部增至1987年48部。

1988年起,貫徹桂價字[1987]181號文件,恢復執行文化革命前的電影票價,使電影企業狀況有所好轉。

1988年7月5日,自治區桂價字[1988]152號文件對現行電影票價又暫作適當調整,主要是在撥正文化大革命期間低基價的基礎上,故事片向上調整0.15元,根據電影市場行情,電影票價基價首次試行時間差差價,還規定部分市、縣對部分影片節目試行最高限價。北海市的最高限價為1元(不包括短片專場及空調費在內)。1990年后,電影票價上升的幅度較大。

1952年至i958年,單位定購電影票還可以賒銷,規定在一定限期內將票款付清。

技 術 與 設 備

技術力量及技術培訓

建國前,放映員都是由電影院老板雇請的,放映操作較簡單,一般沒有經過正規的放映業務培訓。 1952年初,北海人民戲院從廣州雇請黃曦、梁偉、陳文三名放映師傅來放映。1953年6月,廣西省派葛文潔、龍喜云、陳冠雄等三名有一定實踐經驗的放映員接替廣州師傅的工作。1954年及1957年,陳冠雄、龍起云分別調走。在此期間,王錫源,羅俊英跟班學習放映。1957年,王錫源參加廣東省文藝干校第一期電影放映員輪訓班訓練。六十年代初,盧國秀、顧能英、楊慕琛三名女同志也跟班學習放映。

1962年初,廣東省在東莞縣召開電影管理站站長會議,布臵在全省范圍內舉行放映單位登記及放映人員四等八級技術考核工作。

北海參加考核的放映單位有:人民電影院(經考核合格)、北海35MM大機一隊(考核合格)、潿洲35MM社辦隊(考核不合格》。電影放映員參加考核的有5人:葛文潔(免試合格)、王錫源(合格)、蔡起源(合格)、盧國秀(不合格)、羅俊英(不合格)、顧能英(不合格)、楊慕琛(因病不參加)。1963年,因病不參加及不合格的放映人員,經專區統一補考后全部獲得合格證書。流動放映單位參加考核的有王宗道、黃華秀、蔡仕文、龔起內等5人,其中映機及動機均合格的有3人、放映機單項合格的1人,動機單項合格的1人。

通過技術考核登記,使放映管理制度得到進一步的健全、也提高了放映人員的工作責任感。放映設備條件也得到改進。如人民電影院原來用交流電放映,由于電流不穩定,光亮度較差,還音質量又不好,通過考核后,放管制度促使電影院要迅速安裝直流整流裝臵等,從而大大提高了放映質量。

1963年底至1964年初,湛江專區對18個縣市的183個放映單位進行了技術考核復審,北海兩個小機隊及人民電影院均被評為放映質量優良單位。

1965年底,廣西區文藝干校舉辦第四期電影技術檢修班,培訓16MM機的修理人員。開初,北海派王錫源去,區文藝干校不同意,后派王宗道去學習一季度。經學習考試,區文藝干校認為王宗道能修理中修范圍內的故障,學習成績達到中等水平o 1976年底,溫茂貴被派往南寧參加廣西區電影公司舉辦的35MM放映訓練班學習半年。 1953年至1963年,北海的放映技術骨干是葛文潔。1963年至1985年,北海的放映技術中堅是王宗道。1959年,王宗遁曾在廣州電影技術學校學習2年。1962年2月,他參加北海的電影工作,20多年來,他曾多次在市、地、自治區舉辦的電影學習班擔任老師,多次對放映設備進行技術革新,多次得到地區電影分公司、廣西區電影公司的好評,1982年曾出席全區農村文化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1980年至1982年,為了培訓放映人員他先后在北海主辦了三期35MM、16MM放映員訓練班,采取邊學習、邊工作的辦法,每期時間約4至5個月,培訓了放映人員70多人(包括外系統)。1985年10月,王宗道不幸因車禍喪生。

1973年至1974年初,王懷雄,王德欽分別參加欽州地區電影分公司舉辦的放映員初訓班學習一季度。1976年,王懷雄又參加欽州地區電影分公司舉辦的修理員訓練班10個月。

1979年,派張裕貴到廣西電影技校參加35MM機放映學習班一期,約一季度。

1980年,譚秀珠參加廣西區電影公司舉辦的檢片學習班一期。1979年,陳潔琴參加欽州地區電影檢片學習班學習一個多月,1987年,陳潔琴又參加西南五省在四川舉辦的電影發行學習班一季度并取得結業證書。

1986年至1987年間,郭庚鎮、溫茂貴、祝泉壽、陳敏秀、王懷雄曾分別到廣西電影技校進修放映技師1至2個月,并分別得了技師證。

1988年,北海共有放映人員42人,其中技師5人,一級放映員4人,二級放映員5人,三級放映員3人,撿片員3人。

技術革新及設備更新

1963年,北海人民電影院增設了一對硒整流,改善了放映質量,同年還改裝了一臺炭精幻燈機。 1965年,人民電影院機務組做了一臺自動拉幕機。 1978年7月,地角電影院的放映機改裝了水冷片門。

1979年,修理員王宗道學習外地先進經驗,試制了一臺自動倒片機和五自動放映裝臵,這兩項革新成果,曾被刊登在欽州地區電影分公司辦的《情況交流》上。五自動放映裝臵是:自動發出過機訊號;自動啟動對機馬達;自動點燃放映光源;自動倒換聲光;自動停機。

安裝“五自動”放映裝臵后,大大提高了雙機交替放映準確性,減輕了放映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了放映質量。

1979年下半年,王宗道又進行電子程序自動放映試驗,實現一條龍放映。就是說,放映員只要合上總電源開關,便能自動進行映前宣傳,自動關閉宣傳設備電源,自動啟開擴音機電源,自動拉開銀幕前布幕,自動關閉場燈,放映結束后,自動進行散場后的宣傳和關閉電影擴音機電源。這是向放映現代化邁出可喜的第一步。 1980年,王宗道成功地改革了提包機的放映光源,把原來的溴鎢燈改為銦燈,提高了放映光亮度,成為欽州地區第一個使用這種新光源的放映單位。同年,還將人民電影院的擴大機光前級,由原來的光電管改為硅光電池,穩定了還音質量,降低了放映成本。

1982年,人民電影院的座機由炭精機改為氙燈機,隨后幾年,露天、濱城、地角等影院的放映機也相繼改為氙燈光源。

1984年,人民電影院的3,000W氙燈改為4,ooow(瓦),改裝了三用(寬、遮、普通銀幕)標準化銀幕框架,可放寬銀幕立體申影。 公司網址:

第二篇:電影片保底分成發行放映合同

合同編號:___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住所(注冊地址):_________ 通信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 郵政編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聯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電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電子信箱: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住所地(注冊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信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 郵政編碼:_____________________ 聯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電話:_____________________ 電子信箱:_____________________

鑒于:

1.甲方為依據______(國家或地區)法律在____________注冊成立并有效存續的(口有限公司/口合伙企業/口______),享有電影影片《______》(下稱影片)的著作權,該影片(口已經/口即將)取得《影片公映許可證》。

2.乙方為依據______(國家或地區)法律在______注冊成立并有效存續的(口有限公司/口合伙企業/口______),其已合法取得影片發行、放映資格,有意發行甲方所攝制的影片。

3、甲方同意乙方在相應區域和期限內發行該影片。

甲乙雙方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電影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以及平等自愿、誠實信用、等價有償的原則,就甲方授權乙方發行甲方享有著作權的影片事宜,經友好協商,特達成本意向合同,以資共同遵守。

第一條 基本信息 1.1 制作單位

1.1.1 影片的制片單位為____________; 1.1.2 《影片公映許可證》上(口已經/口擬定)載明的出品單位為________; 1.2 影片長度

影片正片長_____分______秒。 1.3 主創人員

1.3.1 編劇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2 導演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3 主要演員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4 攝像師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5 錄音師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6 燈光師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條 擬定的授權范圍 2.1 授權類別

2.1.1 口獨占許可,指作為影片著作權人的甲方將享有的影片發行權、放映權(根據發行渠道的不同,涉及廣播權、信息網絡傳播權的,則包括廣播權及/或信息網絡傳播權)在合同規定的發行期限和發行區域內授予乙方,乙方對該項授權享有排他的獨占權,授權方甲方以及任何第三方均不得再行使。

2.1.2 口排他許可,指作為影片著作權人的甲方將享有的影片發行權、放映權(根據發行渠道的不同,涉及廣播權、信息網絡傳播權的,則包括廣播權及/或信息網絡傳播權)在合同規定的發行期限和發行區域內授予乙方,乙方對該項授權享有排他權,授權方甲方不得再授權他人行使,但授權方甲方仍然可以行使該項權利。

2.1.3 口普通許可,指作為影片著作權人的甲方將享有的影片發行權、放映權(根據發行渠道的不同,涉及廣播權、信息網絡傳播權的,則包括廣播權及/或信息網絡傳播權)在合同規定的發行期限和發行區域內授予乙方,不但授權方甲方可以行使該項權利,而且授權方甲方仍然可以授權任何第三方行使該項權利。

2.2 發行渠道

乙方發行影片僅限于下列渠道:

口電影院/口戲劇院/口無線電視/口有線電視 不包括下列渠道:

口上星頻道/口全國播出的數字付費頻道等所有覆蓋或開通范圍突破發行區域的頻道/口數字電視/口iptvz口網絡電視臺/口視頻網站/口______ 未經甲方書面同意,乙方不得通過任何未經授權的渠道對影片進行放映。 2.3 發行區域 乙方發行影片的區域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未經甲方書面同意,乙方不得在發行區域外發行影片,也不得使發行區域內的發行行為之后果及于其他區域。

2.4 發行期限

2.4.1 影片在電影院的首映日初步確定為____________ 年_________月______ 日______ 時______分; 影片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渠道的播映起始時間為____________ 年_________月______ 日______ 時______分; 2.4.2發行期限的截止日期為下列第___ 種:

1)影片首次發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即影片著作權保護期屆滿之日。 2)乙方發行影片的期限為影片在本合同確定的發行區域內首映之日起歷經______(小寫:______)個自然天。未經甲方書面同意,乙方不得在發行期限屆滿后繼續發行影片。

第三條 利益分配

3.1 乙方應向甲方支付人民幣______元(大寫:______圓)整,此款項為甲方應得的影片發行、放映收入的保底金額,無論影片的實際發行、放映收入如何,甲方或乙方均不得要求增加或減少此保底金額; 保底金額支付的時間為_________年______月___ 日前。

除前項約定的保底金額外,雙方還應就影片的發行毛收益進行分配,即乙方根據本合同的授權行使發行權、放映權獲得的所有形式的直接或者間接收入后雙方進行分配。其中:

甲方應得的分配比例為:______ %; 結算時間:首次結算支付時間為_________ 年___ 月___ 日前;之后雙方至少每______個月結算支付一次。

3.2 影片的票價由甲乙雙方根據影片的制作成本、發行區域的平均消費水平等因素共同制定。雙方可以根據影片發行的實際情況在協商一致后對影片在發行區域和發行期限內的放映票價進行調整,但不得低于人民幣______元(大寫:______圓)。若影片實際放映票價低于此金額,以此金額為準計算影片票房收人,若影片實際放映票價高于此金額,以實際放映票價為準計算影片票房收入。

3.3 甲方收到乙方支付的款項后,應于 __15____個工作日內向乙方交付正式的發票,發票抬頭為______,項目為______。

3.4甲方收款賬號:

開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 戶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收款賬號:_____________________ 開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 戶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條 物料交付

4.1 甲方應于本合同簽署之日起三個工作日內/取得《影片公映許可證》之日起______個工作日內向乙方交付有關影片發行必需的全部素材和資料,所產生的費用甲方/乙方)承擔。全部素材和資料的具體目錄詳見本合同附件或者列舉如下:_________________。

前款未作約定的物料,若因乙方發行、放映需要,甲方也應在接到乙方書面通知后______個工作日內盡力提供; 若因甲方不能提供、不愿提供或者甲方所提供物料不符合相關標準而被退回,且確屬乙方發行、放映必需的物料,乙方有權自行制作該等物料,由此產生的必要費用由雙方平均分擔/甲方分擔/乙方分擔)。 4.2 甲方按照本合同的規定向乙方交付的影片發行必需的素材和資料的所有權歸屬,依據下列第______種方式確定:

4.2.1 甲方按照本合同的規定向乙方交付的素材和資料仍歸甲方所有,乙方應于發行期限結束之日起______日內將其歸還甲方,歸還所產生的費用由 甲方/ 乙方)承擔,造成損壞的,乙方應折價賠償。

4.2.2 甲方按照本合同的規定向乙方交付的素材和資料歸乙方所有,乙方應于本合同簽署之日起______日內向甲方支付人民幣_____元(大寫;______圓)整,但素材和資料的知識產權、商品化權(或稱形象權、角色權等)等權利并不因此轉移。

4.3 乙方有權依照本合同的約定直接或間接獲得適用于電影院發行放映的影片底片、復制拷貝或主拷貝等本合同或者本合同附件列明的素材和資料,就此素材和資料乙方應盡到如下勤勉盡責的檢查、保存、儲存和安保義務:

4.3.1 在任何時候都保存全部物料完整、準確的存貨清單。

4.3.2 未經書面授權,避免任何物料被復制、發行、放映,以及其他使用或者利用。

4.3.3 在發行區域內自首映之日起______日內,隨時配合甲方的審驗,以及之后每年不超過______次的審驗。

4.3.4 若物料遺失,乙方應在立即通知甲方后按照甲方確認的格式就遺失物料的有關情況提供書面說明,并盡最大努力找回遺失的物料。

4.3.5 乙方應遵守甲方就處置物料所發出的合理指示,乙方根據指示銷毀有關物料的,應向甲方提供銷毀證明,處置費用由乙方承擔。

第五條 權利義務 5.1 甲方權利義務

5.1.1 除參加電影節或電影展以及乙方書面同意外,甲方應嚴格按照本合同授權類別的約定履行不得自行或者授權第三人發行、放映的義務。 5.1.2 影片在發行區域內自首映之日起______日內,甲方不得自行或許可第三方出版影片的音像制品;在發行區域內首映之日起______日內,甲方不得自行或許可第三方將影片通過有線電視、無線電視、網絡以及其他任何媒體進行播放。

5.1.3 甲方應獲得影片文學劇本及配樂、詞曲等音樂作品的著作權人以及其他相關人員的必要授權,以確保相關人員不會因乙方在發行期限和發行區域內。發行影片而向乙方主張任何形式的權利;否則,相關問題由甲方自行解決,概與乙方無關。

5.2 乙方權利義務

5.2.1 乙方應嚴格按照本合同授權類別的約定進行發行、放映,并盡力爭取最佳的發行、放映收益。

5.2.2 乙方應于影片在發行區域內自首映之日起每______天以電子郵件、傳真形式向甲方報送一次該期限內影片票房收人的財務報表,并授權______(身份證號:______)至少每______天書面確認一次。

5.2.3 影片在發行區域內自首映之日起______天內,乙方不得在發行區域內另行發行、放映其他影片。

5.2.4 乙方接收甲方交付的物料后應及時查驗。對于物料數量、包裝等通過肉服即可初步查驗的,若有異議應即時提出;對于質量等需要進一步查驗的,若有異議應在收到后______個工作日內提出,否則視為甲方交付的物料數量、包裝、質量等符合約定。

5.2.5 自本合同簽署生效之日起至發行期限結束之日,乙方為了發行的需要有權以任何合法形式在發行區域內的各種媒介上對影片進行宣傳、推廣,該所有發行費用由乙方承擔,包括但不限于:廣告,宣傳,在相應發行渠道與區域的電影市場、電影節與電影展進行放映,供發行商、媒體、影評的特別場,翻譯與傳譯,電話、互聯網、傳真、郵遞,主創人員等劇組及相關人員之巡回宣傳,樣帶制作,電影拷貝與錄像素材之存儲,素材之復制與銷毀,保險,律師服務,院線發行獎勵的費用。

5.2.6 乙方在對影片的宣傳、推廣過程中,有權采用影片的內容自行制作或委托第三方制作宣傳片或預告片,有權使用或許可第三方使用影片編劇、導演、主要演員等主創人員的姓名和肖像,有權使用或許可第三方使用影片的配樂、詞曲等音樂作品,且乙方不必因上述使用行為而向甲方或相關人員支付任何形式的酬金,但該等使用僅限于對影片進行宣傳、推廣之目的,且不應使受眾產生任何諸如某主創人員可能為某品牌代言等誤認或誤解。

乙方在影片發行時的所有宣傳、推廣中使用的攝制單位以及其他主創人員名單,應嚴格按照甲方提供給乙方的物料和其他相關廣告材料中確定的排名表進行羅列或經甲方事先書面同意,且應采取必要措施與手段促使放映機構不得作任何增加與刪改(翻譯除外)。

5.2.7 乙方應于影片首映日舉辦首映式,甲方應予以配合,并盡可能邀請影片編劇、導演、主要演員等較多主創人員按時參加影片首映式,費用由乙方承擔;除首映式外,甲方還應邀請有關主創人員至少參加______次由乙方舉辦的影片宣傳活動。

有關主創人員參加影片首映式和其他宣傳活動的食宿及交通費用由乙方承擔,費用標準詳見本合同附件或者列舉如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8 乙方有權在影片、宣傳片或預告片的片頭、片尾字幕以及其他宣傳資料中設置自己的署名。署名的具體方式、位置和形式由乙方自行決定,但不得對影片的名稱和內容進行任何其他形式的變更,也不得違反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等的規定,且應書面通知甲方。

5.2.9 未經甲方書面同意,乙方不得擅自在影片中加載或刪減貼片廣告;經甲方書面同意加載貼片廣告的,貼片廣告一律加在《影片公映許可證》畫面之前,不得占用影片放映時間,且乙方保證所加載貼片廣告的內容真實、合法,所加載貼片廣告的總播出時間不超過______秒。

5.2.10 未經甲方書面同意,乙方不得自行或委托第三方對影片進行除授權之外的其他處置,包括但不限于(例如,將影片進行音像制品出版或電子出版,將影片改編或拍攝為電視劇或戲劇等其他形式,以及發行影片中的音樂作品等)。

5.2.11 在發行期限內,乙方應于影片在發行區域內的放映過程中采取必要措施,以防止他人對影片進行非法盜版錄制。

5.2.12 乙方依據本合同享有的權利被第三方侵權時,乙方享有的是獨占、排他許可權的,可以自己的名義直接主張,支出的全部成本與通過調解或者和解或者訴訟所取得的賠償均由乙方負擔、享有;乙方享有的是普通許可權的,乙方需要以甲方的名義主張的,甲方應予以配合,支出的全部成本由乙方負擔,通過調解或者和解或者訴訟所取得的賠償扣除維權的必要成本后,按照甲方與乙方分別占______的比例分配。

第六條 承諾與保證 6.1 甲方承諾與保證:

6.1.1 注冊地法律、法規、章程或其他合同義務對其簽訂、履行本合同不存在任何限制、構成任何障礙。

6.1.2 甲方(口已經/口將于本合同簽署之日起______日內)依法取得《影片公映許可證》。

6.1.3 甲方為影片的口唯一著作權人,有權利簽署并有能力履行本合同/口著作權人之一,已獲得影片其他著作權人授權,有權利簽署并有能力履行本合同。

6.1.4 本合同簽署之前,甲方(口尚未/口已經)授權第三方在發行區域內發行、放映影片;本合同簽署之日至發行期限結束之日,甲方亦不會再授權第三方在發行區域內發行影片。

6.1.5 本合同簽署之前,甲方未以商業目的在發行區域內放映影片。 6.1.6 甲方向乙方提供的影片在技術和藝術質量上均應為合格產品,且影片已經完成拍攝以及配音、音樂、音效合成、字幕等后期制作,適合用于電影院放映。

6.1.7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 乙方承諾與保證:

6.2.1 注冊地法律、法規、章程或其他合同義務對其簽訂、履行本合同不存在任何限制、構成任何障礙。

6.2.2 已依法獲得《電影發行經營許可證》、《電影放映經營許可證》或者能且只能許可持有《電影放映經營許可證》的單位放映。

6.2.3 有權利簽署并有能力履行本合同。

6.2.4 保證發行區域內放映影片的機構所上報票房收入的真實性。 6.2.5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七條 不可抗力

7.1 本合同中所稱不可抗力,是指導致本合同一方部分或完全不能履行本合同的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包括但不限于由自然原因引起的地震、洪水、火災、暴風雪等自然現象,由社會原因引起的戰爭、暴動、罷工、騷亂、等社會現象,以及禁運等政府行為。

7.2 若在本合同履行期間發生不可抗力事件,雙方應本著將不可抗力造成的影響降至最低的原則,就合同的履行立即進行協商并盡快達成一致。不能達成一致的,受到不可抗力影響的一方的義務在不可抗力事件持續的期限內自動中止,其履行期限自動延長,延長期間等同于中止期間,該方無須為此承擔任何責任,但主張不可抗力的一方應及時以書面形式通知另一方,并應在通知發出后的______個工作日內向另一方提供不可抗力發生以及持續期間的充分證據。 7.3 不可抗力事件或其影響持續超過______天且雙方末就合同的履行一致,任何一方皆可通過書面形式通知對方而解除本合同,且解除方可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大小,主張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

第八條 合同變更

8.1 未經甲乙雙方簽署書面文件,不得對本合同進行任何變更。 8.2 未經對方書面同意,一方不得將其在本合同中的權利及/或義務全部或部分轉讓給任何第三方。

8.3 未經甲方書面同意,乙方不得將其在本合同中的權利許可或者授予任何第三方。

第九條 合同終止

9.1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本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 (1)發行、放映期限屆滿,甲乙雙方另有約定的除外。 (2)甲乙雙方協商一致后通過書面形式解除本合同。 (3)甲方或乙方依據本合同的約定解除本合同。 (4)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 本合同履行期間,國家廣播電影電視行政主管機關決定直接停止發行、放映該影片的,或者決定經修改后方可發行、放映,但影片著作權人未予修改或修改后仍未通過而被國家廣播電影電視行政主管機關決定停止發行、放映的,任何一方皆可通過書面形式通知對方解除本合同。

9.3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甲方可以通過書面形式通知乙方解除本合同: (1)乙方被吊銷《電影發行經營許可證》及/或《電影放映經營許可證》。 (2)乙方破產、解散或被依法吊銷企業法人營業執照,而甲方仍不同意變更本合同主體的。

(3)乙方在本合同中所作的承諾與保證與事實不符。

(4)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4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乙方可以通過書面形式通知甲方而解除本合同: (1)甲方不享有影片的著作權或者未取得《影片公映許可證》。

(2)甲方未依據本合同的規定向乙方交付相應物料,且自接到乙方書面催告通知之日起________個工作日內仍未交付的。

(3)甲方破產、解散或被依法吊銷企業法人營業執照,而乙方仍不同意變更本合同主體的。

(4)甲方在本合同中所作的承諾與保證與事實不符。

(5)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條 違約責任

10.1 甲方未履行或未按約定履行本合同規定的義務,應分別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具體如下:

1o.1.1 甲方明知或者應知不具有影片的著作權或者享有的著作權具有瑕疵而授權乙方的,或者授權乙方后甲方違反本合同的約定自行或者授權第三方發行、放映的,應按照全部授權費用________%的標準向乙方支付違約金。

10.1.2 甲方未獲得影片文學劇本及配樂、詞曲等音樂作品的著作權人以及其他相關人員的必要授權而導致乙方承擔責任的,該責任應由甲方全部承擔,包括但不限于因甲方侵權導致乙方承擔的全部賠償責任、乙方處理侵權所支出的必要費用、影片不能或不能及時發行導致的損失,以及甲方不支付前述費用而導致乙方通過法律途徑解決所支出的律師費、差旅費、訴訟費或者仲裁費等費用。

10.1.3 甲方未根據第4.1款所列具體目錄交付物料的,逾期在________個自然天內,每逾期l天應支付乙方已付款的________%作為違約金,合同繼續行。逾期超過______個自然天(該日期應當與前者的日期相同)后,乙方有權解除合同;乙方解除合同的,甲方應自解除合同通知送達之日起________個工作日內按照乙方已付款的________%向乙方支付違約金,并由甲方退還乙方全部已付款(前后兩項違約金不做累加)。 10.1.4 甲方根據第9.2款的約定解除本合同的,甲方除應在本合同解除之日起________個工作日內返還乙方不能發行、放映期間所對應的所有已付款,還應承擔相應的發行費用;若甲方拒不返還的,每遲延一天應根據應返還款項的________%的標準支付違約金。

10.1.5 未發生本合同約定的或者法律規定的解除合同的情形,甲方單方面解除本合同的,應根據________的標準向乙方支付違約金,違約金不足以彌、補乙方損失的,甲方應賠償乙方該部分的損失。

10.1.6 甲方具有第9.4款所列情形之一,且乙方據此解除本合同的,甲方應賠償乙方相應的損失,未履行完畢的,應繼續履行。

10.1.7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 乙方未履行或未按約定履行本合同約定的義務,應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

10.2.1___ 乙方未依據本合同約定按時、足額向甲方支付授權費用的,逾期在________個自然天內,每逾期1天應向甲方支付逾期應付款的________%作為違約金,合同繼續履行。逾期超過_____個自然天(該日期應當與前者的日期相同)后,甲方有權解除合同;甲方解除合同的,乙方應自解除合同通知送達之日起_____個工作日內按照累計逾期應付款的_____%向甲方支付違約金,并由甲方退還乙方全部已付款(前后兩項違約金不做累加)。

10.2.2 乙方未依據本合同約定的授權范圍發行、放映的,乙方每突破一個渠道或者區域,或者在影視劇著作權保護期內,乙方超過授權期限后仍發行、放映的,應至少按照人民幣_____(小寫: _____)元的標準向甲方支付違約金,甲方有證據證明甲方應分賬款項高于該款項的以高者為準。

10.2.3 乙方或放映機構瞞報或漏報票房收入,乙方應向甲方支付瞞報或漏報票房收入額_____倍的違約金。 10.2.4 由于乙方未獲得相關著作權人、其他權利人授權而在影片中增刪貼片廣告或者非為了宣傳影片的需荽使用影片中相關人員的姓名、肖像等而導致甲方承擔責任的,該責任應由乙方全部承擔,包括但不限于因乙方侵權導致甲方承擔的全部賠償責任、甲方處理侵權所支出的必要費用、影片不能或不能及時發行導致的損失以及乙方不支付前述費用而導致甲方通過法律途徑解決所支出的律師費、差旅費、訴訟費或者仲裁費等費用。

10.2.5 乙方違反本合同第5.2.3項之約定在發行區域內另行發行、放映其他影片的,或者影片在發行區域內首映后乙方未以電子郵件、傳真形式向甲方報送影片票房收人的財務報表的,乙方應至少按照人民幣_____(小寫: _____)元/天的標準向甲方支付分賬款項,甲方有證據證明甲方應分賬款項高于該款項的以高者為準。

10.2.6 乙方違反本合同第5.2.8、5.2.

9、5.2.10項之約定的,應根據__________的標準向甲方支付違約金;違約金不足以彌補甲方損失的,乙方應賠償甲方該部分的損失。

10.2.7 未發生本合同約定的或者法律規定的解除合同的情形,乙方單方面解除本合同的,應根據_______________的標準向甲方支付違約金,違約金不足以彌補甲方損失的,乙方應賠償甲方該部分的損失。

10.2.8 乙方具有第9.3款所列情形之一,且甲方據此解除本合同的,乙方應賠償甲方相應的損失,未履行完畢的,應繼續履行。

10.2.9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3 自甲乙雙方就此合作事宜進行接觸之時至無限期,甲乙雙方均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披露本合同及本合同所涉相關事宜,即便訴諸法律解決也不應對不相,關的人進行任何披露。否則,披露方應給予另一方相應的賠償,每披露一次應給予的賠償額為人民幣_____(小寫:_____)元整。

第十一條 通知與送達 11.1 甲乙雙方因履行本意向合同而相互發出或者提供的所有通知、文件、資料等,均應按照本意向合同扉頁所列明的通訊地址、傳真、電子郵件以郵寄或傳真或電子郵件方式送達;一方如果遷址或者變更電話、電子郵件應當書面通知對方,否則發至本合同扉頁所列明的通訊地址或者傳真、電子郵件系統的通知、文件、資料均視為有效送達。

11.2 以郵寄方式送達的,另一方簽收之日視為送達;簽收之日不明確的,以信件寄出或者投郵之日起算_____日視為送達。通過傳真、電子郵件方式送達的,通知、文件、資料等數據電文進入另一方系統之時視為送達;通知、文件、資料等數據電文進入另一方系統之時不明確的,以傳真、電子郵件發出后的第二日視為送達。

第十二條 法律地位與知識產權、所有權保留

12.1 任何一方不因本合同之簽訂,而成為另一方之合伙人、代表人或成立其他相類似之法律關系;除非另有約定,雙方為履行本合同所為之法律行為,均應以自己之名義獨立行使,不成為另一方的代理人。

12.2 甲方未收到乙方支付的全部授權費用前,甲方或者影片所涉的各方享有的一切知識產權以及物料等的所有權均屬甲方或者影片所涉的各方所有;甲方收到乙方支付的全部授權費用后,知識產權與所有權的歸屬、使用依據本合同的其他約定執行。

第十三條 法律適用與爭議解決

13.1 本合同的訂立、效力、解釋、履行和爭議的解決均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

13.2 凡因本合同引起的或與本合同有關的任何爭議,由雙方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按下列第口1/口2種方式(二選一)解決: 13.2.1 任何一方均有權將爭議提交設在__________(地點)的_____仲裁委員會,按照申請仲裁時該會現行有效的仲裁規則進行仲裁。仲裁裁決是終局的,對雙方均有約束力。

13.2.2任何一方均有權向__________人民法院起訴。 第十四條 合同效力與簽署

14.1 本合同文本由(口甲方/口乙方)提供,其已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請對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責任的條款并予以說明;甲乙雙方對本合同各條款的內容均充分理解并經協商達成一致。

14.2 本合同一式______份,自雙方簽字、蓋章之日起生效,其中甲方執______份,乙方執______份,每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14.3 本合同附件為本合同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本合同及其附件內空格部分填寫的文字與印刷文字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十五條 其他

本合同未盡事宜,由雙方當事人另行協商確定。

簽約時間:

簽約地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方(蓋章):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 委托代理人:_________ 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乙方(蓋章):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 委托代理人:_________ ______年______月_____日

第三篇:關于開展2010東莞市電影發行放映

2010東莞市電影發行放映

經營單位年檢換證工作的通知

各鎮(街)文化廣電服務中心、松山湖文化廣電服務中心,市電影發行放映中心:

為進一步規范電影市場管理,保障電影發行放映經營單位的合法、有序經營,根據省廣電局《關于開展全省電影發行放映許可證年檢年審的通知》(粵廣影字[2010]26號)的要求,結合我市實際,決定開展2010東莞市電影發行放映經營單位年檢換證工作?,F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年檢機關

省廣電局負責電影發行經營單位及境外(含港澳臺)資金投資參股的電影放映經營單位的年檢工作。市文廣新局負責全市(石龍、塘廈鎮除外)內資電影放映經營單位的年檢換證工作,并委托鎮(街)(石龍、塘廈鎮除外)文廣中心負責對本轄區內資電影放映經營單位年檢換證的初審工作。石龍、塘廈鎮文廣中心負責本轄區內資電影放映經營單位的年檢換證工作,并將年檢換證結果匯總報市局備案。

二、年檢換證對象

(一)年檢對象

1、取得《電影發行經營許可證》的電影發行經營單位;

2、取得《電影放映經營許可證》的電影放映經營單位。

(二)換證對象

2008年12月31日前已取得《電影放映經營許可證》,但沒有參加2009年換證工作的內資電影放映經營單位。

三、年檢換證時間

2010年4月8日至4月30日。

四、年檢換證審核內容

(一)執行電影法規、規章和規定的情況;

(二)2009年電影放映經營業績情況;

(三)根據規定需要審核的其他情況。

五、年檢換證材料

(一)電影發行經營單位年檢應提交的材料:

1、《電影發行經營單位年檢年審申請表》(一式三份,收原件,見附件1);

2、《廣東省電影發行經營許可證》副本(收原件);

3、《工商營業執照》(核原件,收復印件)。

(二)電影放映經營單位年檢應提交的材料:

1、《外資電影放映經營單位年檢年審申請表》(見附件2)或《內資電影放映經營單位年檢年審申請表》(見附件3)(一式三份,收原件);

2、《廣東省電影放映經營許可證》副本(收原件);

3、《消防安全檢查意見書》(核原件,收復印件);

—2—

4、《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核原件,收復印件);

5、《工商營業執照》(核原件,收復印件);

6、2009年全年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繳款審報表(核原件,收復印件)。

(三)電影放映經營單位年審換證應提交的材料:

1、《東莞市電影放映經營單位換證登記表》(收原件,見附件4);

2、《電影放映經營許可證》正、副本(收原件);

3、《工商營業執照》(核原件,收復印件);

4、自查報告(收原件);

5、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核原件,收復印件);

6、電影放映場所的房產權證書或房屋租賃合同(核原件,收復印件);

7、經營場所全景平面圖(收原件);

8、公安消防部門出具《建筑工程消防驗收意見書》、《消防安全檢查意見書》,以上意見書應至少有1 份標明場所作為電影放映用途(各一式1 份,核原件,收復印件);

9、《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核原件,收復印件);

10、《環保審核意見書》(核原件,收復印件);

11、電影放映員資質證明(核原件,收復印件);

12、放映設備清單(收原件)。

六、年檢換證程序

(一)電影發行經營單位于4月20日前將年檢材料送市文廣

—3— 新局審核,經審核同意后,于4月30日前持年檢材料到省廣電局辦理年檢年審。

(二)境外(含港澳臺)資金投資參股的電影放映經營單位于4月20日前將年檢材料送市文廣新局審核,經審核同意后,于4月30日前持年審材料到省廣電局辦理年檢年審。

(三)全市(石龍、塘廈鎮除外)內資電影放映經營單位將年檢換證材料送鎮(街)文廣中心審核,經審核同意后,于4月30日前持年檢換證材料到市文廣新局辦理年檢換證。石龍、塘廈鎮轄區內資電影放映經營單位于4月30日前持年檢換證材料直接到石龍、塘廈鎮文廣中心辦理年檢換證。對經審核符合條件的,予以通過年檢換證;不符合條件的,書面說明理由,并限期整改。

七、其它事項

(一)各鎮(街)文廣中心、松山湖文廣中心要將本通知精神迅速傳達到轄區各電影放映經營單位,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認真做好電影放映經營單位的年檢換證工作。

(二)各鎮(街)文廣中心、松山湖文廣中心要根據《東莞市電影固定放映單位基本情況登記表》(見附件5)(如有未列入登記表的電影放映經營單位,可以補充)對轄區內仍未參加2009年年檢換證的電影放映經營單位進行調查摸底,對已不存在或已停業的電影放映經營單位,要書面說明情況,于4月30日前報送至我局廣播電影電視科;對仍有意繼續經營電影放映,但需升級改造才符合年檢換證條件的單位,于4月30日前由電影放映經營單位提出書面申請延期年檢換證,經市文廣新局審核同意后,予

—4— 以限期整改,否則,以年檢不通過論處,予以依法注銷許可證。

(三)年檢換證工作結束后,請石龍、塘廈鎮文廣中心于5月10日前將年檢換證情況報我局廣播電影電視科備案。

(四)逾期不提交年檢換證申請以及未通過審核的電影發行放映經營單位,將由各級廣電行政部門依法注銷發行放映經營許可證,并函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

(五)各附件表格可在東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公眾網(網址:wgx.dg.gov.cn)首頁最新公告“2010年電影發行放映經營單位年檢換證通知”中下載。

附件:

1、電影發行經營單位年檢年審申請表

2、外資電影放映經營單位年檢年審申請表

3、內資電影放映經營單位年檢年審申請表

4、東莞市電影放映經營單位換證登記表

5、東莞市電影固定放映單位基本情況登記表

二○一○年四月七日

(聯系人:賴志華,聯系電話:22837063,傳真:22837065)

—5— 公司網址:

—6—

第四篇:關于改革電影發行放映機制的實施細則(試行)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文化部關于

改革電影發行放映機制的實施細則(試行)

【發布時間】:2001-12-13 15:27

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中央宣傳部、國家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關于深化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業改革的若干意見〉的通知》(中辦發(2001)17號),就改革電影發行放映機制,制定以下實施細則:

一、改革電影發行放映機制的主要目的是建立有利于優秀國產影片發行放映、占領市場的有效機制,減少發行層次,增加發行渠道,促進影片流通,合理分配制片發行放映利益。改革要堅持既提高微觀運行的競爭力,又確保增強宏觀管理控制力的原則,充分發揮國有電影發行放映主渠道的骨干作用,增強對市場的影響力、輻射力。

二、繼續堅持進口影片“統一進口,以進帶出”,“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原則。以考核國產影片發行、放映為前提,調整進口影片的供片機制,實行影片進口與發行分離。組建中影集團影片進出口公司,受委托承擔對外國及港澳臺影片的統一進口,同時履行選片、初審、送審、合同洽談、報關繳稅、支付結算、影片供應、票房統計及市場監管等部分管理職能。從每部進口分帳影片總票房收入中提取適當費用,用于扶持農村電影、兒童電影和科教電影的發展以及進出口影片的運營成本和管理費用。

三、拓展國有主渠道,建立兩家進口影片發行公司。保留中影集團原進口影片發行公司,再組建一個進口影片股份制發行公司。新組建的進口影片股份制發行公司,由電影系統內國有資本控股,可以吸收非國有資本參股。中影集團原進口影片發行公司要盡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兩家進口影片發行公司第一年分別發行各自通過分配與競價相結合獲得的進口影片(原則上各50%),以后每年發行進口影片的節目數量取決于上一年度發行放映國產影片尤其是推薦國產影片的發行業績。要認真貫徹執行進口影片與國產影片按比例發行的規定,積極支持國產影片的生產發行和放映。

四、實行以院線為主的發行放映機制,減少發行層次,改變按行政區域計劃供片模式,變單一的多層次發行為以院線為主的一級發行,發行公司和制片單位直接向院線公司供片;有條件的地區,要盡快組建兩條或兩條以上的院線;鼓勵有實力的院線跨省經營。凡是在2002年6月1日之前沒有形成院線的地方,將停止向其供應進口分帳影片(經批準的地區除外)。2002年10月1日之前,北京、上海、江蘇、浙江、湖北、湖南、廣東、四川要率先組建兩條院線,否則將停止向其供應進口分帳影片。院線所屬影院的改建,可優先享受影院改建貸款貼息的優惠政策。

五、以資本或供片為紐帶,加快結構調整,推進院線組建。由一個發行主體和若干影院組合形成院線,實行統一品牌、統一排片、統一經營、統一管理。

組建院線必須符合以下條件和要求:(1)10家以上以資本或供片為紐帶的專業影劇院,其中實行計算機售票的影院不少于8家或者年度票房不低于800萬且電影專項資金如實上繳,可以發起組建一條省內院線,由省級電影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報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備案。

(2)15家以上以資本或供片為紐帶且影劇院分布在不同省級區域的專業影劇院,其中計算機售票不少于10家或者年度票房不低于1000萬且電影專項資金如實上繳,可以發起組建一條

跨省院線,協商跨區域省級電影行政主管部門后,報送國家廣電總局審批,并向有關省級電影行政主管部門抄送批件。(3)一個省的院線組建最多不超過三條。以簽約形式組合的院線,簽約期不少于3年(含3年)。一個影院只能加入一家院線。簽約期滿后,可以重新進行選擇。參加院線的各單位,要依法清理原有的債權債務。參加跨省院線的影劇院,仍依法接受屬地管理。其專項資金應如實向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電影專項資金管委會辦公室上繳。

六、鼓勵跨區域影院間的合作經營。各省內區域性院線和跨省院線都可以平等地同影片著作權人或發行權擁有者交易影片,而不受行政區域市場的限制。各院線不得限制影片著作權人或發行權擁有者同其他院線交易影片。院線和影片著作權人或發行權擁有者之間擁有相互的選擇權。院線購買的影片(不含單拷貝),其發行放映權只是本院線的發行放映權,而不是本區域或其他院線的發行放映權。繼續實施單拷貝銷售政策,允許影院自主購買影片單拷貝。

七、關于院線組建和影院改建的融資政策。省內院線在國有資本控股的前提下,可以吸收非國有資本參股,需經省級電影行政主管部門批準??缡≡壕€在國有資本控股的前提下,可以吸收非國有資本參股,需經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批準。影院改建可以吸收非國有資本和境外資本參股,但須由中方控股或控制經營主導權。境外資本投資改建電影院,按照國家廣電總局、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文化部《外商投資電影院暫行規定》執行。

八、加快城市影院改建步伐,實施影院星級管理。參加票房分帳的影院都要安裝計算機售票系統,各院線的計算機售票系統要各自聯網,終端應與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計算機售票管理系統相連。

九、加強對國產影片發行放映的考核。對兩家進口影片發行公司進行國產影片發行放映年度考核。兩家進口影片發行公司每年至少各自發行20部國產影片(包括12部推薦國產影片),發行國產影片全國票房至少要在5000萬元以上。兩家公司下一年度進口分帳影片的發行節目數量,將根據上一年度的考核結果確定。對其它發行公司和院線繼續實行推薦國產影片考核制度,具體辦法仍按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電字(2000)第404號文執行。

十、各級電影行政主管部門要切實加強對改革的領導,積極主動地研究改革措施,制定改革的實施方案。加強對院線組建工作的監督、指導。加強對電影市場的管理,抓好電腦售票與聯網,規范電影經營行為,加大執法督察力度,嚴厲打擊電影走私盜版、偷漏瞞報等違法經營活動。改革要統籌兼顧,協調配套,切實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

西部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發行放映機制改革,不搞一刀切。條件成熟的,應參照上述改革措施執行。條件不成熟的,經批準,可以暫緩執行。

以上細則,要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加以完善。

第五篇:上海市電影發行放映管理辦法(2015年修正)-地方政府規章

綜合法律門戶網站

上海市電影發行放映管理辦法(2015年修正)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目的和依據)

為了加強本市電影發行、放映的管理,促進電影事業的發展與繁榮,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根據《電影管理條例》,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適用范圍)

本辦法適用于本市行政區域內電影的發行、放映及其監督管理。 第三條 (主管和協管部門)

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門是本市電影發行、放映的主管部門。區、縣文化行政管理部門負責轄區內電影放映的管理,業務上受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的指導。各級公安、工商、衛生、物價、財政、稅務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電影發行、放映的管理工作。

第四條 (發行、放映活動的原則)

從事電影發行、放映活動,必須遵守法律,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傳播有益于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思想、道德、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維護電影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

第五條 (許可證制度)

本市對營業性電影發行、放映活動實行許可證制度。 第六條 (宏觀調控)

本市對電影發行、放映單位的設立實行宏觀調控。

第二章 申請與審批

第七條 (發行單位的定義)

電影發行單位是指為電影放映單位有償提供電影片的單位。 第八條 (發行單位的條件)

設立電影發行單位,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符合規定條件的活動場所及相關配套設施;

(二)有熟悉電影發行業務的管理人員;

(三)有必要的電影發行管理制度;

(四)有規定數額的資金;

(五)國家電影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九條 (放映單位的定義與分類)

電影放映單位,是指擁有電影放映設備、從事電影(包括35毫米、70毫米等常用膠片規格電影,環幕電影,動感電影和其他形式的電影)放映活動的單位,包括營業性電影放映單位和非營業性電影放映單位。

營業性電影放映單位是指以營利為目的,采取向社會公眾售票方式從事電影放映活動的單位,包括電影院、電影放映隊等專營電影放映業務的單位和影劇院、文化宮(館)、禮堂、俱樂部等兼營電影放映業務的單位。非營業性電影放映單位是指機關、部隊、社會團體和企業、事業單位內部設立的,不以營利為目的,為本單位或者本系統職工提供電影放映服務的單位。

第十條 (放映單位的條件)

設立營業性電影放映單位,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綜合法律門戶網站

(一)有電影放映單位的名稱、章程;

(二)有確定的業務范圍;

(三)有適應業務范圍需要的組織機構和專業人員;

(四)有適應業務范圍需要的資金、場所和設備;

(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十一條 (申請材料)

申請設立電影發行單位,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請書;

(二)法定代表人和管理人員的簡歷及其他有關證明;

(三)資金信用證明;

(四)活動場所的房地產權證書或者房屋租賃合同。申請設立營業性電影放映單位,除提交前款規定的材料外,還應當提交固定放映場所的建筑平面圖、放映設備的名稱和類型等材料。

第十二條 (發行、放映單位的設立審批)

設立電影發行單位,應當向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門提出申請。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門應當自收到全部申請材料之日起45個工作日內給予申請人書面答復。經批準同意的,由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發給《電影發行經營許可證》。

設立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電影發行單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申請審批手續。設立外商投資營業性電影放映單位,應當向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門提出申請。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門應當自收到全部申請材料之日起45個工作日內給予申請人書面答復。經批準同意的,由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發給《電影放映經營許可證》。

設立非外商投資營業性電影放映單位,應當向區、縣文化行政管理部門提出申請。區、縣文化行政管理部門應當自收到全部申請材料之日起45個工作日內給予申請人書面答復。經批準同意的,由區、縣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發給《電影放映經營許可證》。

取得《電影放映經營許可證》的,還應當向衛生行政管理部門申領衛生許可證。 第十三條 (備案制度)

經國家電影行政部門批準設立的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電影發行單位需在本市從事電影發行經營活動的,應當向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門備案。

第十四條 (變更與終止)

電影發行、放映單位合并、分立、解散或者變更名稱、地址、業務范圍、法定代表人的,應當按照設立審批程序,向有關行政部門辦理變更或者注銷手續。

第十五條 (許可證有效期)

電影發行、放映許可證的有效期為三年。營業性電影發行、放映單位需要延續許可證有效期的,應當在有效期屆滿30日前向原發證機關提出申請,原發證機關應當根據申請,在許可證有效期屆滿前作出是否準予延續的決定。

第三章 業務活動管理

第十六條 (業務范圍)

電影發行、放映單位應當按照電影發行、放映許可證核定的業務范圍從事發行、放映活動。 第十七條 (發行范圍)

電影制片單位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在全國范圍發行本單位攝制的電影片。電影制片、發行單位不得向未取得《電影放映經營許可證》的營業性電影放映單位發行電影片。

第十八條 (發行、放映電影片的要求)

綜合法律門戶網站

電影制片、發行和放映單位發行、放映的電影片,必須持有國家電影行政部門頒發的《電影片公映許可證》,并符合國家電影技術標準。

對國家電影行政部門作出的停止放映或者刪剪電影片的決定,發行、放映電影的單位必須執行。 第十九條 (禁止發行、放映的電影) 禁止發行、放映有下列內容的電影:

(一)危害國家統

一、主權和領土完整的;

(二)危害國家的安全、榮譽和利益的;

(三)煽動民族分裂、破壞民族團結的;

(四)泄露國家秘密的;

(五)宣揚淫穢、迷信或者渲染暴力的;

(六)誹謗、侮辱他人的;

(七)國家規定禁止發行、放映的其他內容。 第二十條 (著作權保護)

電影制片單位對其攝制的電影,依法享有著作權。任何單位發行、放映電影片,應當取得電影著作權人的許可,但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電影發行、放映單位取得電影片發行、放映許可后,應當與相關的當事人簽訂發行、放映合同。 第二十一條 (禁止不正當競爭)

電影發行單位不得限定電影放映單位的電影片來源,不得限制其他電影發行單位正當的經營活動。 第二十二條 (電視臺放映電影片的要求)

電視臺放映電影片的,應當遵守國家和本市的有關規定。 第二十三條 (國產電影片的放映)

營業性電影放映單位每年放映國產電影片的時間總和應當符合國家的有關規定。 第二十四條 (外語原版電影片的放映)

營業性電影放映單位放映外語原版電影片的,應當在售票處的醒目位置和宣傳廣告、電影票上予以注明。

第二十五條 (放映場所、場次與開映時間)

營業性電影放映單位應當在售票處的醒目位置和電影票上注明放映電影片的場所、場次和開映時間,并按照注明的放映場所、場次和開映時間放映電影片。

營業性電影放映單位放映電影片的場次、間隔時間和插映廣告的時間等要求,由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門另行規定。

第二十六條 (電影票的監制)

營業性電影放映單位的電影票,由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統一監制。 第二十七條 (票價的限定與標注)

電影票價的最高限額,由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門會同市物價部門根據營業性電影放映單位的等級或者放映場所及其配套設施、設備的條件予以確定,營業性電影放映單位必須執行。

營業性電影放映單位應當在售票處的醒目位置和電影票上注明電影票價。 第二十八條 (營業報表)

營業性電影放映單位應當按月將記錄放映電影片的片名、場次、觀眾人次、票款收入等情況的營業報表,報送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區、縣文化行政管理部門。

第二十九條 (公共秩序與環境衛生的維護)

電影放映單位應當維護放映場所的公共秩序和環境衛生,保證觀眾的安全與健康。 第三十條 (電影交流活動的舉辦)

舉辦中外電影展、國際電影節等電影交流活動的,舉辦人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綜合法律門戶網站

第三十一條 (檢查)

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門和區、縣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的執法人員依法對電影發行、放映活動進行檢查,檢查時應當出示行政執法證件。

對執法人員的工作,有關單位和人員應當予以配合,如實反映情況,提供有關資料,不得拒絕、阻撓。

第四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二條 (行政處罰)

對違反本辦法規定的,由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區、縣文化行政管理部門按照下列規定給予處罰:

(一)未經批準從事電影發行、放映經營活動的,責令停止違法活動,沒收違法物品和違法所得,并處違法所得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

(二)發行、放映未取得《電影片公映許可證》的電影片的,責令停止違法活動,沒收違法物品和違法所得,并處違法所得10倍以上15倍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或者吊銷電影發行、放映許可證。

(三)不執行國家電影行政部門停止放映或者刪剪電影片的決定的,責令停止違法活動,沒收違法物品和違法所得,并處違法所得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或者吊銷電影發行、放映許可證。

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按有關規定處罰。

營業性電影放映單位出售電影票違反價格管理規定的,由物價部門按照價格管理的有關規定給予行政處罰。

第三十三條 (復議和訴訟)

當事人對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區、縣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可以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規定,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復議,不提起訴訟,又不履行具體行政行為的,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區、縣文化行政管理部門可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規定,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三十四條 (對執法者違法行為的追究)

行政執法人員應當遵紀守法,秉公執法。對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索賄受賄、枉法執行者,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章 附則

第三十五條 (部隊、教育等系統發行單位的管理)

部隊、教育等系統的電影發行單位從事非營業性電影發行活動的管理,按照國家和本市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十六條 (應用解釋部門)

本辦法的具體應用問題,由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門負責解釋。 第三十七條 (施行日期與廢止事項)

本辦法自1997年12月1日起施行。1992年4月2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布的《上海市電影發行放映管理辦法》同時廢止。

來源: http:///fg/zdalsyb/detail2009199.html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黨員教師廉潔從教下一篇:黨員干部學習材料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