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離心機安全風險分析

2022-09-30

第一篇:離心機安全風險分析

一起靜電引起的離心機爆炸起火事故分析

彩虹總廠事故案例學習資料

一起靜電引起的離心機爆炸起火事故分析

2008年11月7日零時30分左右,某制藥廠正在進行甲苯淋洗的離心機突然發生爆炸起火,將整個車間大部分設備、管線燒毀,造成1人當場死亡,事故導致直接經濟損失約70萬元。

一、 事故經過

11月6日晚上,該車間共有當班工人6人,其中皮某和田某負責進行物料離心操作。正常情況下1個反應釜需要進行3~4次離心操作,12時30分,第一次離心操作結束,操作工皮某關閉了氮氣保護閥門,用水淋洗后甩干,出料渣到車間固定放臵點。之后田某開始在同一離心機上洗、鋪濾布,準備開始第二次離心操作,皮某上二樓操作平臺查看反應釜溫度,上去不到2分鐘,時間大約為7日零時30分左右,位于一樓的離心機發生了爆炸,操作工田某當場死亡,爆炸引起的火焰引燃了從反應釜底閥放出的大量含甲苯的溶液,火勢迅速蔓延至整個車間,火災發生后,車間其他人員及時進行了疏散。

事故發生后,車間員工立即撥打119報警,同時向主管領導報告,公司人員立即組織企業義務消防隊成員進行先期的搶救工作,消防人員進場后經過奮力撲救,至4時左右火勢得到控制,至16時40分左右,火被撲滅,大部分的廠房和設備被燒毀。

二、原因分析

1、事故的直接原因

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為離心機操作工田某安全意識不強,在未按操作規程的要求對離心機進行充氮保護的情況下,打開下料閥門致使甲苯溶液進入高速旋轉的離心機,產生靜電火花引爆了甲苯混合

彩虹總廠事故案例學習資料

氣體,致使離心機發生爆炸。

2、事故的間接原因

(1)該公司安全責任制落實不到位,安全制度雖齊全,但安全監管和教育培訓不到位。

(2)該車間違反?;饭芾碛嘘P規定,在車間里超量存放?;?,是導致事故擴大的原因。

(3)該車間離心設備安全防護設施存在缺陷。

三、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1、該公司要舉一反三,深刻吸取事故教訓,進一步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安全操作規程,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

2、加強職工的安全教育培訓,提高職工的安全生產意識,落實各項安全措施,杜絕違章作業現象,防止類似事故的發生。

3、對離心設備進行排查,落實安全防護措施,消除人為操作失誤可能造成的安全事故。

4、加強現場的管理,嚴格遵守危險化學品管理的有關規定,杜絕在生產車間違規超量存放危險化學品。

四、彩虹總廠安全管理制度學習

1、工作人員必須嚴格遵守《崗位操作規程》《設備巡回檢查制度》《設備使用維護制度》以及勞動紀律和其它管理制度,嚴禁違章作業。

2、新進廠人員要進行三級教育,在未掌握各項規程和安全制度之前,禁止獨立操作。如要操作,必須考試合格并且有技術熟練的師傅在場指導。特種作業人員應按照《特種作業人員管理細則》的有關規定,進行教育培訓。

3、工作人員必須熟悉本崗位、區域化學品的種類、特性,生產

彩虹總廠事故案例學習資料

工藝、管道走向、重要設備和閥門的位臵,掌握生產安全知識,做到“四懂四會”,了解易燃易爆場所基本的防火防爆技術措施、管理措施。

第二篇:多級離心泵機械密封失效分析及改進措施

一、前言

某泵廠生產的多級泵系列原軸封都是采用填料密封,現針對用戶需求將軸封改造為機械密封形式,收到了令人滿意的效果;但也暴露出一些存在的問題,最為突出的是油田輸油用多級離心泵。油田使用的多級輸油泵系臥式單吸多級分段式離心泵,泵定子主要由吸入段、吐出段、中段、導葉、尾蓋及軸承體等零部件組成;泵轉子主要由裝在軸上的數個葉輪、平衡盤平衡機構等組成,支承轉子的軸承是兩只單列圓柱滾子軸承。

泵軸封的傳統形式是采用軟填料密封;現軸封改進后采用MC1型的橡膠波紋管式機械密封(結構如圖1)

MC1型為內裝式、單端面、大彈簧和非平衡型波紋管式機械密封;動、靜環均采用(YG6)硬質合金、輔助密封橡膠均采用氟橡膠,結構件均采用不銹鋼材料;該型機械密封具有多種功能:如推動動環,既是次級密封件又作為動環的驅動件,完全消除了補償帶來的泄漏缺陷;動環通過*環和彈簧傳動,不用黏結。但橡膠波紋管不能承受扭應力。

二、存在的問題

該系列多級泵軸封改進設計成機械密封后,短時間內效果還是比較不錯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機械密封陸續暴露出問題,即壽命很短,有的連續工作僅1個多月就出現泄漏,平均壽命僅有3-4個月;沒有達到正常的設計壽命(8000-10000h)。

對泄漏的泵機械密封解體檢查,均發現橡膠波紋管和靜環橡膠*墊遭到嚴重的破壞,主要表現為橡膠溶漲、撕裂、扭斷及“啃咬現象”,彈簧扭撓等;造成動環偏斜、壓死及卡澀,致使動環軸向自由補償功能喪失,導致傳動形式失效。

在頻繁更換機械密封的同時,給泵軸、軸承等主要零部件帶來了不同程度的損害,致使泵整機壽命降低。

三、問題分析

造成橡膠波紋管及*形橡膠墊溶漲、撕裂、扭斷及“啃咬現象”,彈簧扭撓等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多級泵轉子為達到動態平衡軸向力而不斷調整平衡盤位置(起動、調整工況時尤為突出),從而使彈簧產生過度壓合,彈簧傳動的轉矩太大,即動、靜環摩擦面之間的摩擦耗功太大,產生的摩擦熱使密封腔處溫度過高,加速了介質對橡膠件的化學腐蝕和老化;同時傳動件(彈簧)不足以克服這種較大的轉矩和摩擦力,以及泵起、停時的沖擊,造成橡膠件、彈簧、軸套相互磨損;周而復始,最終導致密封失效。因此,多級泵軸向竄動是影響機械密封壽命的重要因數之一。

四、改進措施

(1)改進多級泵軸向力平衡的裝置采用特殊的平衡盤和平衡鼓聯合結構(如圖2),這種結構可以減小平衡盤徑向尺寸,不易產生磨損。

(2)改進泵轉子部件的支承軸承由原兩端各一短圓柱滾子軸承改為吸入段處軸承不變,后段(吐出段)改為雙列角接觸球軸承,承受殘余的軸向力和起、停泵的沖擊。

改進后的軸承配置如圖3所示。

(3)平衡盤軸向最佳間隙由于軸承配置的改變消除了泵轉子的軸向竄動,因此平衡盤的位置也就相對固定了,即平衡盤的軸向間隙為定值,而軸向間隙的合理與否是影響平衡裝置平衡功能的重要因數之一,是改進設計關鍵所在;通過動態分析平衡盤變化過程,即:軸向力增大!平衡盤左移、軸向間隙減小!平衡力增大!軸向力與平衡力平衡。軸向力減小!平衡盤右移、軸向間隙增大!平衡力減小!軸向力與平衡力平衡。由此可見平衡盤裝置平衡軸向力過程是一個動態過程,是通過軸向間隙的變化改變平衡力來適應軸向力的變化的。要減小轉子的軸向位移,就要使平衡力單位值變化時,軸向間隙的變化量最小。設為最小軸向間隙)時,值為最大,此時平衡力變化單位值時,軸向間隙的變化量為最小。該平衡盤軸向最佳間隙的設計理論,使水泵的軸向力變化時,轉子軸向位移最小,并用以確定平衡盤所處的最佳位置;既保證平衡裝置有最佳的平衡軸向力的效果,又保證雙列角接觸球軸承承受較小的殘余軸向力;從而提高了水泵工作的可靠性和使用壽命。

(4)由于支承轉子的(吸入端)短圓柱滾子軸承沒有改變其受力狀態,因此設計中主要針對雙列角接觸球軸承額定壽命進行校核,一般泵用軸承額定壽命。軸承潤滑脂用鋰基潤滑脂。

第三篇: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對食品安全

本科生課程論文

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對食品安全

現狀的意義

姓 名:

學 號:

課程名稱: 食品安全風險評估 院 系:

班 級:

2013 年 6 月 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對食品安全現狀的意義

尚文博

(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食安101,31號)

摘要:食品安全風險分析既是先進的管理模式,又是科學的思維方式。近幾年我國食品安全事件頻發,需要加快開展食品安全風險分析,以防患于未然。本文首先介紹了食品安全風險分析的應用背景及其基本原理,之后分別對發達國家和我國的食品安全風險分析情況現狀進行了介紹,并提出有關對策,以期對提高我國的食品安全水平有所裨益。 關鍵詞:食品安全;背景發展;風險分析;基本原理;發達國家;問題與對策

Abstract: The risk analysis of food safety is both an advanced administration pattern and a scientific thinking mode. The food safety events of our country happened frequently in recent years. So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food safety risk analysis to accelerate development, prevents troubles before they happen. In order to enhance Chinese food safety level,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food safety analysis are introduced, and some problems existed are pointed out; countermeasures are also propos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food safety; background and development; risk analysis; basic principle; developed country;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近日,央視曝光江西南昌市面上部分皮蛋由工業硫酸銅腌制,以縮短腌制時間。這一事件的曝光,再次將我國屢受打擊的食品安全問題再次推向了風口浪尖。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一直存在。近年來, “毒大米”、金華火腿“敵敵畏”, “蘇丹紅”、“孔雀石綠”、“瘦肉精”、“阜陽劣質奶粉”、“三聚氰胺奶粉”、“塑化劑”等事件相繼發生,短短十多年,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成為了我國社會當前面臨的最主要問題之一。國內外均進行了大量的相關報道,國人對于中國食品安全的信心跌落谷底。

食品安全危機頻發、企業社會責任缺失、中國食品業“劣幣驅逐良幣”的集體淪陷并非一個局域性問題,目前已波及整個經濟、社會領域,乃至威脅我國政治安全、國家安全。援用衛生部陳竺部長的話就是我國食品安全形勢依然嚴峻。古語云: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不僅是公共衛生問題,而且是中國社會轉型期的公共危機風險。亟需從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予以重視【1】。我國新頒布《食品安全法》規定國家實行“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制度”和“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制度”[2],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風險評估將成為我國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及研究的熱點內容。

1. 食品安全風險分析的發展狀況

隨著經濟發展的全球化,食源性疾病也隨之呈現出流行速度快、影響范圍廣等新特點,同時發達國家利用其先進技術,以食品安全風險為借口在國際食品貿易中設置“技術性貿易壁壘”。為此,食品安全得到各國政府和有關國際組織的重視,風險分析原則開始出現在食品安全領域,目的在于保護消費者的健康和保證國際食品貿易的公平【3】。

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側(WTO)經過長達九年的多方談判,最終形成了與食品密切相關相關的兩個正式協定,即“實施衛生與動植物檢疫措施協定”(SPS協定)和“貿易技術壁壘協定”(TBT協定)。1997年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正式決定采用與食品安全有關的風險分析術語的基本定義,并把有關風險分析方法的內容列入新的CAC工作程序手冊。風險分析被公認為是制定食品安全標準的基礎。1997—1998年FAO/WHO聯合專家咨詢會議相繼提交了“風險分析在食品標準中的應用”、“風險管理與食品安全”和“風險交流在食品標準和安全問題上的應用”等報告,提出了風險分析的定義和框架、風險管理的基本原理以及風險交流的要素和原則,從而形成了有關食品風險分析的基本理論框架[4]。

WHO前總干事Brundtland女士指出,20世紀5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在食品安全管理上掀起了三次高潮,第一次指在食品生產企業中廣泛引入食品衛生質量管理體系,第二次是在食品企業推廣應用危害分析關鍵控制點(HACCP)技術,第三次是食品安全風險分析(Risk analysis),重點對人類健康的直接危害以及整個食物鏈進行分析。食品安全風險分析正是世界各國在食品安全管理與食源性疾病防控工作實踐中總結形成的、應用科學分析方法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強有力工具[5]。

2. 食品安全風險分析的基本原理

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始于20世紀80年代末,最先應用于航天食品。1998年在羅馬召開的FAO/WHO聯合專家咨詢會上,形成了《風險情況交流在食品標準和安全問題上的應用》的報告,標志著食品安全風險分析的理論框架已經形成。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包括風險評估、風險管理和風險交流這3個互為前提、相互作用

【7】的部分,這3個部分形成了一個科學的管理框架,其基本原理如下【6】。

2.1 風險評估:以科學研究為基礎,為風險管理提供依據

風險評估是確定食品中有害物質或微生物對人體產生危害的概率和強度,危害等于概率與強度的乘積。風險評估的實施主體是食品科學、衛生學、毒理學等方面的科學家,尤其重要的是,評估專家必須獨立于政府、企業之外,才能保障風險評估結論的可靠性。風險評估包含4項內容:危害識別、危害描述、暴露評估和風險描述。

(1)危害識別:是找出食品中對人體健康有危害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因子。 (2)危害描述:評價食品中有害微生物、化學因子和物理因子對人體危害的發生概率。

(3)暴露評估:評價食品中有害微生物、化學和物理因素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強度。

(4)風險描述:指根據危害識別、危害描述和暴露評估,綜合評估食品有害因子對特定人群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和嚴重程度,進而提出人體的每日容許攝人量(ADI值)、每日推薦攝入量(RDI值)、污染物的每周耐受攝入量(PTWI值)等指標。

2.2 風險管理:政府制定合理政策,有效控制食品風險

風險管理是在風險評估的基礎上,以維護消費者健康為首要目的,制定和實施合理的政策,有效控制食品安全風險。風險管理的實施主體是政府,政府通過制定食品中有害物質或微生物的最高限量、衛生標準、食品標簽標準、食品法律法規,以及采取公眾食品安全教育等措施,保障公眾健康。食品風險管理是一個動態過程,尤其是必須堅持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相分離的原則,防止政府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風險管理包括風險評價、風險管理政策評估、執行管理決定以及監控和審查。

(1)風險評價:包括確認食品安全問題、審議風險評估結果、描述風險概況、對危害進行排序等。

(2)風險管理政策評估:包括制定和選擇最佳的食品安全管理政策,在制定食品安全政策時,首先要考慮保護人體健康,同時適當考慮費用、效益和技術可行性等兇素。

(3)執行管理決定:就是實施有關標準、法律等的過程。

(4)監控和審查:對實施措施的有效性進行監控和評估,以確保食品安全目標的實現。

2.3 風險交流:信息公開透明,公眾參與食品安全管理

風險交流是風險評估者、風險管理者、食品消費者和社會各界之間對食品安全信息的溝通。通過公開、透明的信息交流,使各方全面了解影響食品安全的各種危害、危害的特征、危害的嚴重程度、危害的變化趨勢、最高風險人群、風險人群的特點和規模、風險人群對風險的接受程度、風險人群的利益等信息。風險交流在于使社會公眾,尤其是廣大消費者參與到食品安傘管理中去。促進政府綜合考慮各種信息,提高決策的透明度和科學性,制定更加合理的食品安全政策,將食源性風險減少到最低限度,實現食安全水平的不斷提高。

風險交流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使所有的參與者提高對食品安全問題的認識和理解;充分了解社會公眾對食品問題的態度;增加風險管理政策執行的一致性和透明度;為政府制定風險管理政策提供堅實的基礎;提高風險分析的整體效果和效率;培養公眾對于食品安全的信心,促進社會公眾參與食品安全管理。

3. 發達國家食品安全風險分析概況

3.1 美國

美國的食品安全風險分析由衛生部食品藥品管理局(FDA)、農業部(USDA)、環境保護署、海關與邊境保護局等按照各自的職能,實行共同監管。USDA負責肉類和禽類等食品的管理,監督食品安全法規的執行。衛生部食品藥品管理局(FDA)負責其他類食品和進口食品的管理,制訂相關法規和最高殘留限量(MRLs)等食品安全標準。此種多機構聯合監管的模式體現在聯邦政府、州和地方等層面,可開展縱向的風險分析,也可跨機構進行橫向合作【8】。

3.2 歐盟

歐盟各國普遍認識到,農產品從生產到消費是一個有機、連續的過程,因此農產品質量安全應做到全程管理,不得人為地割裂。這種全程性管理不僅重視從農業投入品開始,而且強調盡可能減少管理機關的數量。歐盟的食品安全風險分析由歐洲食品安全管理局(EFSA)和歐洲藥品評價局(EMEA)負責。歐洲食品安全管理局(EFSA)對所有食品安全問題進行完整和連續的風險分析,并將風險分析作為一個連續的整體。歐洲食品安全管理局(EFSA)的科學委員會及其9個專門的科學小組負責風險評估工作。各科學小組各有側重,如資訊論壇側重于風險評估和食品與飼料安全問題的交流,包括緊急情況下的危害識別。EFSA主要負責風險評估和風險交流,不直接參與風險管理,它向歐盟委員會及其下屬機構、成員國、各利益方和廣大民眾通報及時、可靠和客觀的風險評估信息以及科學委員會和科學小組的專門意見。歐洲藥品評價局(EMEA)負責動物源食品中獸藥殘留的風險分析,包括風險評估和MRLs的制訂【9】。

3.3 日本

《食品安全基本法》以風險分析作為基本。確立了新的食品安全行政。該法規定: (1)成立隸屬于內閣府的食品安全委員會,從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 (2)厚生勞動省和農林水產省負責食品安全風險管理; (3)風險交流由上述三個機構緊密聯合實行。綜合性的風險交流經營由食品安全委員會負責【10】。

食品安全委員會主要實施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風險信息溝通與公開、緊急事態對應。風險評估作為食品安全委員會主要職能,大體上以風險管理機構提交的評估請求或者食品安全委員會自身指定的評估請來實施。根據對此類風險評估的評估結果。食品安全委員向首相及具備風險管理職能的各省負責人提出政策建議以便確保食品安全措施的實施。

農林水產省和厚生勞動省在職能上既有分工,也有合作,備有側重。農林水產省主要負責生鮮農產品及其粗加工產品的安全性,側重在這農產品的生產和加工階段;厚生勞動省負責其他食品及進口食品的安全性,側重在這些食品的進口和流通階段。農藥、獸藥殘留限量標準則由兩個部門共同制定。

4. 我國食品安全風險分析的挑戰與對策

4.1 基本現狀

中國的食品安全風險分析主要參考美國模式。2006年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要求把風險評估結果作為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重要依據,確立了風險評估的法律地位。2009年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也對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及其結果的利用做出明確規定,表明我國的風險評估已進入法制軌道。然而,由于起步較晚,法規不健全,風險分析缺乏完整、配套的制度保障。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只停留在對某一種食品和產業鏈的某一環節上,風險分析體系尚未形成。中央一級的相關工作由農業部、衛生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局等多部門負責,沒有設立專門的機構,風險評估能力弱。信息傳播機制不完善,風險交流不充分。食品行業缺乏誠信,影響風險分析效果【11】。

4.2 對策

推進我國食品安全風險分析,應積極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同時結合我國的實際,制定有效對策。關鍵是要構建健全的食品安全體系。 4.2.1 構建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體系

食品安全的法律和法規是食品安全風險分析體系的基礎部分,是實現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食品安全控制的保障。完善食品安全法律體系,應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使我同的食品安全風險分析與國際接軌。要盡快形成以《食品安全法》為支撐,其他法律相匹配的多層次、系統化、結構嚴謹、操作性強的食品安全法律體系。制定各種單行的法規和法律,對食品安全的各方面予以明確規定,主要包括:責任主體、環境認證、質量認證、標簽管理、投入品(農藥、獸藥、飼料等)使用、標準化生產、檢驗檢疫、監督檢查、質量承諾、廣告宣傳、信息披露、質量追溯、全過程控制、公眾參與等方面的法律。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我國當前還沒有食品安全風險分析方面的專門法律法規,應盡快制定出臺食品安全風險分析方面的法律法規,確保我國食品安全風險分析有力、有序、有效地開展【12】。 4.2.2 構建完善的食品安全風險分析體系

(1)必須整合各方資源,建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體系。將分散于各部門的風險源識別與評估工作有機結合起來;要以食品研究人員,毒理、病理分析人員和檢測人員為主體,建立風險評估專門機構;要以毒理、病理研究為核心,聯合檢測機構,建立起風險危害程度的定性、定量技術分析系統。

(2)必須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風險管理體系。政府是食品安全政策的制定者,但長期以來我國對食品安全實行多頭管理,一方面各部門職權交叉,另一方面出現監管真空,形成了“九龍治水卻都治不好”的局面。應遵循統一監管原則,合并部分監管部門,調整食品安全監管體制,理順和明晰各部門的監管職能,形成統一協調、責權明確的監管體系,做到優勢互補、齊抓共管。

(3)必須建立統一的食品安全風險信息交流體系。不僅要使分散的風險信息能迅速有效地匯集起來,進行綜合分析與處理,而且要使風險信息能夠及時全面地傳遞到風險評估的相關機構,為他們開展風險評估提供原始資料,尤其是通過食品安全風險交流,讓廣大消費者和社會各界獲得關于食品安全的充分信息,確保他們有機會參與食品安全管理【13】。 4.2.3 構建完善的食品安全誠信體系

誠信問題不解決,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就難以開展。生產經營者與消費者之間、政府與生產經營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是我國食品行業信用缺失產生的原因之一。應完善食品安全信用披露制度,政府應定期向社會披露食品安全信用信息,使消費者能方便地查閱食品安全信用狀況。當前食品生產者的違法收益遠遠大于違法成本,因此食品生產企業在與政府的博弈中,拋棄了法律、道德和誠信,從而導致食品安全事件不斷發生。因此,國家應加大對食品行業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使其違法成本遠遠大于違法收益,最大限度地防止造假、虛假宣傳等違法行為的發生,從而維護市場經營秩序,恢復市場消費信心

【14】

。

食品生產企業要加強誠信文化建設,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開展重合同、守信譽、依法經營的活動。注重文明經商,形成有效的企業自律,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謹記近幾年來發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對消費者身心健康的危害,要恢復誠實信用理念,切實防止類似食品安全事件的再度發生。

參考文獻

[1][12] 張虹.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J]-食品安全規制——從農田到國家安全的注解2012(2) [2]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Z] 2009-02-28.

[3] 韋寧凱.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風險評估[J]-銅陵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9,8(2) [4] 孫俐,賈偉.食品安全風險分析的發展與應用[J]-食品研究與開發 2008(06) [5] 楊明亮,劉進,彭瑩.食品安全管理的三次浪潮[J]-湖北預防醫學雜志 2003(03) [6] 王茂起,劉秀梅,王竹天.中國食品污染監測體系的研究[J]-中國食品衛生雜志

2006(06) [7] 徐成德. 農產品加工·學刊[J]-我國開展食品安全風險分析的問題與對策 2009(2) [8] 葛宇,巢強國.食品與藥品[J]-美國食品安全風險分析程序解析 2008,10(6) [9] 王芳,陳松,錢永忠.中國牧業通訊[J]-發達國家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制度建立及特點分析

2009(1) [10] 韓春花,李明權. 農業經濟[J]-淺析日本的食品安全風險分析體系及其對我國的啟示

2009(6) [11] 袁宗輝.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J]-我國應重視食品安全風險分析 2010(3) [12] 陸琳,劉國傳.認證技術[J]-應盡快建立我國的食品安全風險分析體系 2009(4) [13] 徐成德. 農產品加工·學刊[J]-我國開展食品安全風險分析的問題與對策 2009(2)

第四篇:安全生產風險分析報告

在礦黨委、礦行政的正確領導下,礦井認真貫徹上級文件精神,以“一通三防”和防突管理為重點,嚴抓現場重點環節、薄弱環節安全管理,加大隱患排查整改及反“三違”力度,全力以赴,確保綜采安裝順利完成。通過各項安全工作的穩步開展,礦井實現了安全生產?,F將安全工作安排匯報如下:

一、以“一通三防”和防突為重點,加強重點環節、薄弱環節安全管理

1、加強了各打鉆地點的防突措施和地質前探措施的監督檢查工作。(1)加強了采面防突措施的監督檢查工作,要求采煤隊嚴格按照防突措施要求,配齊防突鉆具,并嚴格按照措施執行,確保措施執行到位;(2)加強高抽巷地質前探措施的執行工作,確保措施執行到位,嚴防誤揭煤層;(3)針對回風平巷過老巷,督促業務科室編制了地質前探措施和過老巷專項安全技術措施,嚴防誤揭老空;(4)嚴格監督地測科、開拓科和施工單位針對探放水措施執行情況,要求按照探放水措施配齊各類探放水設備,確保超前探測,施工安全。

2、加強了采面回采期間的安全管理,要求采煤隊加強現場管理,嚴格執行作業規程。在采面回采期間,加強采面上隅角管理,及時督促回撤上隅角,若老塘側頂板大面積不落時,采取強制放頂措施,確?;夭砂踩?。

3、加強了斜巷提升運輸管理。尤其是軌道上山提升運輸管理,要求業務科室機電科每天對所經過線路上的小絞車、防跑車裝置進行檢查,并建立專用檢查臺賬,確保提升運輸安全。

4、加強了擴切眼及下架期間的安全管理,監督掘進隊嚴格執行擴切眼安全技術措施,及時更換切眼因壓力大造成斷梁折柱,要求瓦檢工每天進行排查,及時掌握切眼壓力情況,保證切眼施工安全。

二、加大了隱患排查整改力度及反“三違”力度

安檢科除安排瓦檢工每班加強各頭面隱患排查外,不定時安排科室人員下井排查、復查隱患,尤其對瓦檢工復查情況、區隊整改情況進行二次復查,對復查不實的或不按時整改的按規定進行嚴肅處理,并在早班會上進行通報,對連續出現重復隱患的,進行責任追究,并張貼通報欄通報;同時安檢科每周對區隊四級隱患排查臺賬建立情況進行一次排查,對臺賬建立存在的問題現場指出,限期整改,對本周查出問題下周督查再次出現的按重復隱患進行嚴肅處理,本月共對隱患排查臺賬填寫不好的區隊進行了處罰,共罰款40000多元。

另外安檢科針對以往中層干部抓“三違”不實現象對抓“三違”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月不抓,扣安全質量風險抵押人員兌現額的30%,連續兩個月不抓扣50%,連續三個月不抓,取消兌現資格,并要求所抓“三違”必須告知當事人,并且抓的“三違”必須在兩天內上報安檢科,同時要求礦女工委進行幫教,并督促其寫出檢查,張貼曝光,從而保證了反“三違”工作效果。

三、加強瓦檢工業務培訓工作,強化瓦檢工業務素質提升 為保證瓦檢工的業務素質、工作能力穩步提升,進一步加大了瓦檢工培訓考核力度,多次組織瓦檢工業務知識再學習,對儀器操作使用進行現場測試,并將瓦檢工的學習、測試情況納入月底工資考核,將工資根據考試測試情況分出一二三等工資,從而提高了瓦檢工學業

務、學知識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四、嚴格措施,責任到人,保證綜采安裝

為加強綜采支架運輸安裝期間的安全管理工作。首先,對運輸線路上所涉及到的區隊職工,由機電科進行專題培訓,達到人人皆會;其次,設備運輸線路實行分段承包責任制,責任到人,哪段出問題,就追究哪段負責人的安全責任,確保運輸安全;第三,礦井針對綜采支架安裝,每天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究部署,并進行全天值班,保證綜采支架的運輸安裝。

第五篇:11月度安全生產風險分析

上縣蔡汽車站

十一月安全生產風險分析

本月全站的營運車輛,站務管理,所保持了總體穩定的安全生產局面,沒有發生設備及重大事故,沒有發生惡性誤操作事故,安全生產形勢較平穩。但還存在個別隱患:

本月我們嚴格按照體系運行要求,結合自身管理特點,對每個重大危險源的危害性進行了分析,制定防范措施,在十一月份里有效地控制事故的發生。

在管理方面存在三級危險源,主要造成的傷害是車輛和人員傷害。這些問題的發生存在如下原因:

1、工作責任性差;

2、安全操作規程學習不到位;

3、監督檢查不到位。 需要采取的防范措施是:

1、抓好安全學習;做到熟知本崗位的危險源;并要對應急預案進行學習,從而提高安全意識 。

2、加強檢查,督促整改。

上蔡縣汽車站

二0一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陸羽茶經全文及譯文下一篇:留下孩子成長的足跡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