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烏鱧池塘養殖技術論文

2022-04-28

想必大家在寫論文的時候都會遇到煩惱,小編特意整理了一些《烏鱧池塘養殖技術論文(精選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摘要:結合吉林省淡水池塘養殖漁情信息采集工作,通過對2013上半年報送數據匯總統計,對吉林省淡水池塘魚類養殖形勢進行了分析。

烏鱧池塘養殖技術論文 篇1:

高寒地區池塘工程化循環水養殖技術

一、技術含義

池塘工程化循環水養殖技術是傳統池塘養殖與流水養殖的技術集成。將傳統池塘“開放式散養”模式革新為池塘循環流水“生態式圈養”模式,是一種在池塘內采用的小面積高密度養殖、低密度生態、循環水體的養殖方式。在流水養魚槽中高密度“圈養”吃食性魚類,外圍放養花白鰱等輔食魚類,同時種植水生植物。該項技術主要由三個系統組成:在養魚槽中采用氣提式及微孔推水增氧裝置,形成高溶氧流水“圈養區”;在流水槽尾部的廢棄物收集系統;外圍水質生態凈化系統。

二、技術背景及意義

黑龍江省地處高寒地區,池塘養殖是黑龍江省重要的水產養殖方式。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配合顆料飼料馴化養魚技術推廣以來,池塘養殖單產大幅度提高,為漁民增收做出了一定貢獻。但隨之而來的是養殖魚類排泄物大幅度增加,導致水體富營養化,水質惡化,魚類病害頻發,給漁民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養殖風險增高、病害增多、水產品質量安全隱患增加、環境效益和質量效益降低等問題已嚴重制約了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尤其目前嚴格的環保政策下,池塘尾水禁止直排,亟需水產養殖轉型升級。通過示范推廣池塘工程化循環水養殖技術,對修復嚴重退化的池塘養殖系統,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質效雙增的現代漁業有著重大意義。

三、技術特點及創新

1、實現零水體排放,節約水資源,減少污染;

2、一口池塘可有幾個主養品種,避免單一品種養殖的風險;同一品種多規格的養殖,均勻上市,加速資金的周轉;

3、實現智能化管理,加速漁業現代化進程。

4、有效的收集養殖魚類的排泄物和殘剩的飼料,解決了水產養殖水體的富營養化和污染問題;

5、大幅度的提高魚類成活率,成活率可達到95%以上;

6、提高養殖魚類的品質。魚類在高溶氧量的流水中,不斷逆流運動,肉質結實,味道鮮美。

7、大幅度減少病害發生率和藥物的使用,增加了水產品的安全性;

8、日常管理操作方便,起捕率達100%

9、提高勞動效率,降低勞動成本

10、有效的提高產量和生產業績

四、技術操作要點

1、水質管理

每天堅持定時吸污并提高吸污處理的效率。池塘凈化區放養濾食性魚類,也可以種植水生植物和蔬菜等,以幫助凈化水質。要認真做好消毒工作,確保池水的干凈、安全、可靠。

2、魚種放養

養殖品種為適應高寒地區集約化養殖的名優魚類,包括草魚、鯽、黃顙魚、斑點叉尾鮰、團頭魴、烏鱧、加州鱸等。 魚種放養前,要試水運行,仔細檢查增氧、凈化、吸污、防逃等設備。魚種在出塘轉運前1~2天,也需要對魚體進行一次消毒。

3、飼料與投飼技術

應使用全價膨化配合飼料。因流水池養殖魚類密度大,池水又不斷地流動,可在流水池下游1/3處懸掛密網片,防止膨化浮性飼料的流失。投飼技術同集約化養殖。

4、病害防治

流水池內養殖密度大,發病后蔓延速度極快,死亡率高。應堅持以防為主的原則。

5、養殖記錄

在養殖過程中,要完整記錄魚種放養、投飼、用藥、水質指標、能耗、打樣等情況。

6、捕撈上市

池塘工程化循環水養殖技術可以在無需干塘的情況下,使起捕率可達100%。要及時了解魚的生長情況和市場價格,做到分期、分批隨時上市。

五、技術提升方向

1、高寒地區應選用防凍適用的環保型材料

綜合考慮氣候環境、政策、技術、成本、投入等因素,因地制宜選用可拆卸易組裝的環保型材料,盡最大可能減少改造工程對池塘的硬化,并重點考慮高寒地區主體材料的凍漲和成本。

2、熟化提升養殖糞污收集關鍵技術

養殖糞污高效收集是實現養殖尾水達標排放、集約高效養殖的關鍵。但目前在示范應用中總體糞污收集率僅為20-40%。通過優化糞污收集技術路線和工藝,熟化提升配套關鍵設備和技術,研究制定糞污收集率測算標準方法,力爭將糞污收集率提升至70%以上。

3、嚴格落實推水養殖區的占比要求

根據模式工程改造技術要求,小水體推水養殖區應占池塘面積3-5%,大水體生態凈化區應占池塘面積95-97%。如盲目擴大流水養殖槽面積,引發病害頻發、池塘富營養化等問題。

4、著力提升池塘生物凈水系統效能

示范中存在池塘循環系統建設不規范、生物凈水效能發揮不充分等問題。應科學構建池塘內循環的導流系統,實現池塘水體有效循環,提升生態凈化效能。

作者:張旭彬

烏鱧池塘養殖技術論文 篇2:

2013上半年吉林省漁情信息分析報告及形勢預測

摘要:結合吉林省淡水池塘養殖漁情信息采集工作,通過對2013上半年報送數據匯總統計,對吉林省淡水池塘魚類養殖形勢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淡水池塘;養殖漁情信息采集;形勢分析

1 采集點設置的基本情況

吉林省自2011年1月正式開展此項工作,按照國家總站的要求我們落實了5個采集縣,分布于省內的中部、東部和西部,既涵蓋了養殖產量大縣鎮賚縣、農安縣,也包括了具有我省特色的以養殖冷水魚為主的琿春市,同時,納入了我省傳統的養魚示范區并且技術力量較強的吉林市昌邑區和東遼縣,共5個具有一定代表特點的縣(區),包括17個采集點,全部采取淡水池塘的養殖方式。

2013年1~5月份,吉林省5個試點縣的淡水池塘養殖總面積34995畝,總產量1499噸。所涵蓋的17個采集點的淡水池塘養殖監測面積1300畝,占采集縣池塘面積的3.7%,產量76噸,占采集縣產量的5%。2013年,我省采集品種依然以大宗淡水魚類為主,主要是鯉魚、草魚、鳙魚、鰱魚、鯽魚等,占監測品種的97%;在琿春市有3個采集點養殖的淡水名優魚類,包括鮭鱒魚、烏鱧等,占監測品種的3%。

2 上半年生產形勢分析

2.1 基本特點分析

2013年1~5月份,吉林省17個采集點共投放魚苗786萬尾、魚種84.2噸, 投入生產資金295.1萬元,出售水產品76噸,收入合計233萬元。因各類病害、管理等方面造成的水產品損失17.3噸,經濟損失24.5萬元。

2.1.1 水產苗種投放量減少 上半年魚苗投放786萬尾,比2012年同期降低12.2%;魚種投放量84.2噸,同比降低9.7%。在品種結構上調整不大,大宗淡水魚的魚苗投放量占總投苗量的91.7%。品種上以主養鯉魚、草魚,混搭鰱魚、鳙魚為主,投放量的比例魚苗上鰱魚占的比例最大,為34.7%,魚種以鯉魚為主,占45.9%。

從圖1可以看出,近三年來吉林省在苗種投放上魚苗投放量的變化比較大,魚種投放量總體平穩。2012年魚苗投放顯著上升,主要集中在吉林市昌邑區和鎮賚縣的采集點,以吉林市昌邑區為例,一是去年該區成立了一個漁業專業合作社,有2個采集點作為合作社其他社員的苗種供應商,因此加大了魚苗的投放量;二是由于去年的氣溫和天氣反常,造成魚苗發塘成活率低,如上述2個采集點共投放豫選黃河鯉苗種90余萬,成活率不足20%,投放的鰱鳙魚水花的成活率低于10%,存在重復放苗現象,故放養量高于往年。

2.1.2 生產投入增加 從1~5月份的數據來看,采集點生產投入295.1萬元,同比增長11.4%。投入資金增長體現在苗種費、人員工資和魚藥及水質改良劑上,其他項同比略降。

苗種費:苗種費用同比增加主要是由于冷水魚苗種投放量增加,吉林省上半年投入冷水魚苗種65萬尾,比去年同期增加50.8萬尾,冷水魚購買魚苗費用104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36.4%。

人員工資:目前受大環境的影響,雇工成本逐年上漲,人員工資已經連漲3年,每年人工成本均上漲300元左右,而且雇工更加困難。

飼料:在漁業生產投入中飼料所占的比重偏大,飼料成本在漁民養殖生產中占舉足輕重的地位,飼料價格也一直是漁民最關注的。從圖2看,飼料費用減少,是由于吉林省特殊地理環境造成的。今年吉林省遭遇冷春,開冰日期較往年延遲20天左右,也就是說,今年的生產季節從5月中旬才正式開始。大批量的飼料投入是從5月份才開始的,截止目前也只有1個月的投入量。

從圖2可以看出,2013上半年占生產投入比例最大的仍是苗種費這項,占70%,飼料投入占12%,人員工資占12%。

2.1.3 出塘量大幅提升,出售金額增加 上半年出售水產品76噸,收入合計233萬元,出塘量較去年同期提升104.3%,收入同比增加24.2%。其中,成魚收入201.8萬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收入增加244.8%;苗種收入31.2萬元,降低75.8%。

2013上半年我省池塘養殖魚類總體收入增加、總產量增加,整體水平穩步提升。

2.1.4 水產品單價整體上揚,互有漲跌 去年秋天的魚價偏低,不少養殖戶都選擇越冬,而在越冬中苗種死亡量比較大,所以今年苗種出售的數量偏少,這項收入比較低。在成魚方面,目前成魚價格13.27元/斤,比去年同期高68.6%,其中冷水魚價格30.35元/斤,小幅下降;大宗淡水魚價格6.42元/斤,提高10.5%。

今年上半年大宗淡水魚的價格整體上漲,平均價格同比上漲68.6%,只有鯉魚價格明顯下滑,上半年出塘價5.38元/斤,去年同期出塘價9.33元/斤,同比下降42.3%。

2.1.5 水產品損失增加 2013年上半年水產品數量損失17.35噸,經濟損失24.48萬元,分別同比上升30.7%和46.5%。發病的主要品種是鯉魚,數量損失13噸,造成經濟18.8萬元,僅鯉魚病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就占總損失的76.8%。

而近兩年同期我省所發生的鯉魚病害損失基本集中在一個采集縣,今年,該縣損失鯉魚11.5噸,損失金額17.1萬元,占全省損失的九成以上。主要原因是由于鯉魚去年的價格較低,漁民多數采取了越冬壓塘,越冬量特別大,而且該縣采集點受雪災嚴重,封冰期較歷年久,雪量大,越冬池塘的凈水深度有的只有半米左右,溶解氧低,漁民經常倒水增氧,造成水溫偏低,鯉魚凍傷較嚴重,開冰后受細菌侵染,加之整冬的體力消耗抵抗力下降等多方面因素引起鯉魚大量死亡。

2.2 專項情況分析

上半年我省水產養殖生產形勢總體平穩。養殖品種由傳統的鯉魚、草魚、鰱魚等向新品種、多品種發展。包括農業部主推的豫選黃河鯉、松浦鏡鯉、中科3號、長豐鰱等抗病力強、飼料系數低的優勢品種,養殖效益十分明顯,同時也帶動周邊地區經濟的發展。從出塘情況來看,成魚及魚種各占一半的水平,說明我省從養殖結構上來講比較合理,利于生產的可持續發展。在農安縣的一個采集點,改變了以前的養殖結構,投放大規格魚,以鰱、鳙魚為主養,降低投放密度,這樣苗種價格相對減少了,同時采取只投有機肥,利用微生物制劑肥水等方法,降低了餌料費。從出塘價格來看,鯽魚價格走高,主要原因是由于去年鯽魚的存塘量及養殖量偏少,正所謂“物以稀為貴”造成的價格上漲。隨著我省的養殖品種與結構逐漸調整,將帶來更大的養殖效益,帶動漁民增收致富。

3 下半年生產形勢預測

由于受“禽流感”的影響,魚類價格相對較好,下半年生產的總體形勢向好。同時由于受去年鯽魚投放量少,價格高的影響,目前鯽魚投放的數量相對較高,應該引起重視,避免由于投放及養殖量過大引起鯽魚價格下降。隨著養殖成本逐年提升,養殖利潤普遍偏低,為確保漁民收入的增加,下半年漁業生產主要做好兩方面工作:一是生產管理,由于我省處于寒帶,漁業生產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做好池塘的生產管理工作是增加漁民收入的關鍵。二是疾病的預防工作,應該做好池塘的定期消毒及疾病預防,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以確保下半年的漁業生產取得好收成。

作者簡介:楊質楠,女,漢族,吉林長春人,研究生學歷,吉林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工程師,研究方向:水產養殖。

作者:楊質楠 劉麗暉

烏鱧池塘養殖技術論文 篇3:

退漁還湖和人工增殖放流對南四湖漁業生態修復的影響評價

摘要:南四湖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泊和重要的淡水漁業基地。近幾年,濟寧市人民政府實施南四湖省級自然保護區內核心區和緩沖區網箱、網圍、池塘養殖全面退養政策,開展人工增殖放流,補充底棲動物、濾食性魚類等,促進漁業轉型升級,對南四湖水生動植物數量和質量有效修復,建立了以鰱鳙魚、鯉魚、鯽魚等為主的水產群種、優勢種,杜絕了多年來漁業“無序、無度、無償”生產的狀況,水體富營養化狀況好轉,魚類產卵場、索餌場、越冬場品質極大優化,漁業資源趨于穩定,年捕撈量穩中有升,凸顯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通過對增殖放流漁獲量的抽樣檢測和漁獲物統計資料,跟蹤和研究南四湖生產捕撈數量,科學定制南四湖漁業主體功能區規劃,對建立和完善漁業增殖評估具有積極指導意義。

關鍵詞:退漁還湖;人工放流;南四湖漁業生態修復;影響評價

南四湖包括南陽湖,獨山湖,昭陽湖,微山湖,占山東省淡水水域面積的45%,最大面積1266平方公里,是山東省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我國著名的大型湖泊。攔湖大壩將湖一分為二,分上下湖,平均水深1.5m,屬于大型淺水湖泊,南四湖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最重要的調蓄湖泊和輸水通道,調水過程也影響到南四湖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漁業資源動態和漁業生產方式[1]。根據南四湖2015年本底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由于工農業環境污染影響,加上漁業生產過度捕撈,造成湖區漁業資源嚴重衰退,濟寧市漁業資源調查數據顯示,主要的湖區種群更替變化比較突出,經濟魚類種群數量減少,水生生物物種間失衡,歷年的漁獲物呈現出小型化、低值化趨勢,捕撈產量和經濟效益明顯下滑。如何根治困擾湖區漁業發展多年的“在哪兒養、養什么、養多少、怎么養”的問題,如何解決一些本土品種面臨瀕危的處境[2]。2020年底濟寧市人民政府實施南四湖省級自然保護區內核心區和緩沖區網箱、網圍、池塘養殖全面退養政策,經過三年努力基本完成了南四湖池塘退養還湖,累計退出漁業養殖面積近22萬畝,其中網箱網圍3.87萬畝,核心區池塘10.6萬畝,緩沖區池塘7.4萬畝;開展增殖放流,不斷調整漁業結構,促進了漁業轉型升級,更好地保護南四湖的生態系統[3]。文章以2018~2020年微山縣開展南四湖退漁還湖增殖放流活動,加大放流濾食性魚類品種和底棲動物,“以水養魚、以漁治水”,對南四湖生態修復狀況開展了針對性的調查研究。

1 生態修復路線及研究方法

1.1 生態修復放流品種選擇的依據

1.1.1 自然增殖,種質優良

要考慮放養種類的食性與天然水體中的餌料資源能否相互適應,放流種類能否在較短時間內適應天然水體的生境,本次放流首先選擇在天然水體中易成活,盡量選擇能夠自行生長發育,最終繁衍生存,能較快形成定居群落的品種[4]。

1.1.2 人放天養,生態優先

南四湖是一個完整的、相對獨立的生態系統,張勝宇認為[5],應該針對性地對湖泊進行生態修復完善,而不是改變這一系統,如果放流種類選擇不當或搭配不當,就有可能出現生物入侵或生態失衡,對當地土著生態造成難以估量的破壞。因此,在選擇人工放流品種時,生態安全性是重要的考察因素,品種和數量應該在系統所能承受的生態閾值內,才能促進湖泊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達到放流最終的生態效果。

1.1.3 生物多樣,經濟回報

考慮業已形成的養殖習慣以及空間分布,傾力打造水生動植物恢復區、綜合生態養殖區、河蟹和烏鱧特色養殖區、上糧下魚種養區、水產種業區、休閑漁業等片區,使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活動有機融合為一體。

張勝宇的研究證明[6],在不影響湖泊生態平衡的前提下,選擇具有生長周期短、生長快、食物鏈短、經濟價值較高,濾食性等特征的放流種類,適量增殖部分短缺的經濟魚類,以更高的效率產出生物產品,達到漁業開發效益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適應。

1.2 放流種類的選擇

1.2.1 以濾食性魚類為主

采取以生物治理為主的綜合措施,對南四湖水體污染和富營養化的治理可取得顯著效果。張勝宇說,目前我國大多數湖泊處于富營養化的狀態,放流濾食性魚類,不僅能有效改良水質,而且可以提高水產品產量[6]。一些常見的洄游性魚類,比如四大家魚,靠湖泊自身自然狀況很難得到增殖,可根據水體浮游生物組成情況,適當選擇不同規格不同比例的鰱、鳙、鯽等魚類進行放流。

1.2.2 草食性魚類和雜食性魚類為輔

草魚、團頭魴等魚類主要以草食性為主,在擁有大量水生植物的“草型”湖泊中放流,可以起到輸出水體有機物的效果[6]。鯉、鯽魚等魚類,放流這些品種可有效利用湖區水體中有機碎屑和底棲生物如螺、貝類等。由于南四湖天然水體中存在其他種群,若增殖烏鱧等肉食性魚類會對其他魚類種群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放流不選擇烏鱧等肉食性魚類[7]。

1.2.3 高附加值的品種選擇

增殖放流可以適當選擇中華絨螯蟹大眼幼體、青蝦等品種,特別是中華絨螯蟹的投入產出比可達到1∶30,經濟價值高,可以根據湖區資源實際需要確定放流數量比例。

根據上述原則,每年南四湖增殖放流參考種類和數量見表1。

2.1 放流時間地點的確定

放流時間可以選擇每年冬末春初時節,或者每年禁漁期,一般是初春(春放),水體溫度保持在5℃~10℃之間,也是苗種放流的最佳時間,相對來說成活率高[8]。通過對南四湖區區位、水深、底質、溫度、餌料、敵害生物、風力、風向等生態環境常年調查資料,選擇具有代表性的點位進行增殖放流。根據這一原則,選擇每年3、4月份進行增殖放流,放流水域:南四湖上、下級湖常年禁漁區。上級湖常年禁漁區四至坐標:116°45′30"E,35°1′12"N;116°51′36"E,35°4′48"N;116°46′2"E,35°6′0"N;116°41′24"E,35°4′12"N。南四湖下級湖常年禁漁區四至坐標:117°18′36"E,34°36′0"N;117°16′46"E,34°17′38"N;117°13′12"E,34°37′10"N;117°14′24"E,34°32′24"N[9]。

2.3 運輸方法

南四湖放流項目首先通過政府部門公開招投標,確定濟寧市水產良種繁育場、微山縣特種養殖試驗場和微山縣魚種場分別提供不同種類和規格的水產苗種,放流當天租用當地檢驗合格的活水船或活水車運輸,根據氣溫、水溫條件和運輸路程確定運輸苗種的密度,盡可能減少運輸時間,要迅速有效、專業化裝卸水產苗種,提高成活率。

2.4 放流苗種投放管理

微山縣人民政府在開展人工放流前在各類媒體上公示了放流的時間、地點和方案,并邀請相關代表參加并監督放流過程;其次是加強漁政監督管理,在放流現場和放流區域范圍內進行監督檢查;盡可能擴大投放范圍,避免偷捕、誤捕現象發生。三是技術人員及時跟蹤監測,掌握放流魚群的生長狀況[10]。

增殖放流的監測主要采用剪鰭法[11],主要是用于區分南四湖的野生種群,張勝宇研究表明[6],具有成本低、易于識別,對苗種存活率影響較小,加裝放流標志可以監測放流種群生長,隨時掌握每年湖區漁業資源變化情況,同時對研究改進放流方法提高回捕率提供一定的參考[6][12]。結合當年的氣候條件等綜合因素,對回捕魚類放流標識的情況統計,做出精準評價,由此來分析推斷放流魚種成活率和自然增殖效果[13]。

3 南四湖漁業生態修復效果評價

3.1 增殖放流效果

放流水產苗種要提前經過漁業檢測部門檢驗并出具合格質量報告,要求來自當地有良好資質的良種繁育基地,放流成活率相對較高,放流鰱、鳙魚成活率基本可達到82%;就漁獲物規格捕撈情況而言,鳙魚1.5kg/尾~2kg/尾,鰱魚可達到1kg/尾~2kg/尾。統計估算推測,2018~2020年,漁民年平均增收可達8900元,實現漁業可持續發展,促進漁民增收,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14]。

3.1.1 南四湖主要經濟魚類增殖情況分析

該研究從三年來南四湖增殖放流回捕的捕獲數據發現,大部分為小型低質魚類,漁獲物以鰱、鳙魚、鯽魚數量為主,觀察發現年齡組成均以0齡至2齡為主,鰱鳙兩種魚2齡組個體數量及重量均分別占該種魚的93%以上,高齡個體相比很少,觀察數據顯示1齡個體較2齡個體稍多,從而說明南四湖以鰱、鳙魚類種群為代表,其他經濟優勢種類還有鯽、短頜鱭等品種(表2)[15]。第41卷第1期2022年2月 黑龍江水產Northern Chinese Fisheries研究報告The research report

體長L(mm)與體重W(g)的關系式:W=aLb,放養鰱、鳙的體長體重均呈冪函數相關[16]。南四湖放養鰱鳙體長體重關系見表3。

魏勛研究認為,通常用體長和體重之間的關系,即肥滿度K(K=100W/L3)來比較同一水域或不同水域的魚類生長情況[17]。數據表明南四湖放流鰱、鳙魚生長良好。

3.1.2 南四湖主要魚類漁獲量

調查統計表明,2018年南四湖增殖放流主要漁獲量約為22492.50t,2019年主要漁獲量為約20003.56t,2020年主要漁獲量約為10407.09t[18]。詳見表4、表5。

3.2 南四湖漁業生態環境指標評價

3.2.1 浮游生物數量有效減少

鰱鳙魚主要對金藻、硅藻、部分甲藻、藍藻、綠藻及浮游動物、細菌起過濾作用[19]。該次調查結果顯示:鰱鳙魚的增殖放流相對減少了浮游生物數量,降低了湖水富營養化程度,修復水體環境指標作用明顯,詳見表6。

3.2.2 凈化過濾效果顯著

鰱鳙魚能有效過濾有機物、降低水體COD、氨氮含量[20]。經過調查研究,南四湖人增殖放養鰱、鳙魚等魚類后,有效地減少了水體中總磷、總氮含量,明顯降低了五日生化需氧量,減輕了水體的富營養化程度[21]。水體有機物大量消耗,高錳酸鉀指數明顯降低,水體質量顯著提高[22]。8月份南四湖各站點水質指標監測結果見表7。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4.1.1 通過監測數據推算,每年大約減少碳1759.6t、氮551.25t、磷2.618t、尿素266.9t,相當于消減COD約460.6t,極大地改善了湖體水質[22],南四湖水生動物的產卵場、索餌場、越冬場品質得以有效改觀[23]。

4.1.2 通過調查南四湖水生動物和植物的數量、生物量,進一步統計分析確定南四湖漁業資源量[24]。通過監測檢出以綠藻門、藍藻門和硅藻門為主的浮游植物,其中:微山島附近浮游植物最多,共計55種,而浮游動物的生物量最少為0.35mg/L;南陽湖中央區域浮游植物最少,共計26種。浮游動物數量生物量有所降低,南四湖富營養化程度明顯好轉。

4.1.3 統計數據可以看出,2018年~2020年期間,微山縣每年通過人工生態修復,增殖放流的魚類、底棲動物等約17830萬尾(只),其中:2018年主要漁獲量約為22492.50t,2019年主要漁獲量約為20003.56t,2020年主要漁獲量約為10407.09t,三年共捕撈各種漁獲物計52903.15t,實現經濟效益約7.828億元,放流投入產出比一般為1:16.43[25]。南四湖魚類的多樣性呈現了由低到高的變化過程,擁有魚類以鰱鳙魚、鯽魚、黃顙魚、烏鱧、鯉魚等為主的建群種、優勢種,南四湖捕撈量穩中有升,以前難得一見的長江毛刀魚、鱖魚、白鱔和銀魚等也逐漸出現,南四湖漁業資源明顯恢復[26]。

4.2 建議

4.2.1 探討生態補償和漁業結構調整新方式

本著實事求是、統籌兼顧的原則,充分考慮保護區與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協調,加大對南四湖自然保護區生態補償和專項轉移支付力度,推動產業結構調整與漁民轉型升級,對水產養殖退漁還湖等導致轉產轉業的漁民,加強新技能培訓,及時給予補貼和政策傾斜扶持。

4.2.2 調整魚類資源結構,實施可持續漁業管理措施

南四湖漁業主體功能區規劃仍需不斷完善,根據南四湖的自然與生態環境條件、生物資源群落分布特征和區域優勢諸因素,科學規劃禁漁區,加大增殖放流力度,調整魚類資源結構[27],加大河蟹、鱖魚、鯰魚、烏鱧等經濟價值較高的兇猛魚類放流比例[28]。池塘生態養殖區嚴格控制養殖密度,建設封閉式生態循環系統,實現養殖尾水零排放[29]。

4.2.3 科學安排增殖放流計劃,研究池塘生態優化新技術

借鑒調查評價結果,科學安排下年度增殖放流計劃,適當調整品種、數量、規格,優化增殖放流效果[30],將環南四湖25萬畝池塘打造成全國知名的,具有區域特色的節水型、內循環型、標準化生態漁業發展典型。通過池塘生態工程建設,達到漁業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適應,合理、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加快漁業產業的優化升級的目的。

受項目周期和投入的限制,本調查局限于個別站點區域,南四湖生態系統健康、水質保障和漁業可持續發展仍存在諸多問題,還需要進一步改進完善漁獲物的捕撈技術和計算方法,使統計數據更充分準確[31],建議在本調查基礎上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阿斌. 國家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存在的問題[EB/OL]. https://www.docin.com/p-1467648483.html,2016-02-25.

[2]張麗娜,徐毅,劉方等. 南四湖漁業資源增殖放流調查研究[J]. 齊魯漁業,2013,3(3):051-054.

[3]微山縣漁業綜合管理委員會. 南四湖省級自然保護區池塘退養評估情況信息公開[EB]. 2021-12-08.

[4]張勝宇. 湖泊人工增殖放流品種選擇與放流技術[J]. 現代漁業信息,2006(3):20-23.

[5]張勝宇. 湖泊人工增殖放流品種選擇與放流技術[J]. 江西水產科技,2007(2):2-6.

[6]魏勛. 南四湖漁業生態修復效果調查研究[J]. 漁業致富指南,2016,(14):22-24.

[7]王欽東,客涵,鹿叔鋅等. 南四湖與東平湖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效果調研[J]. 齊魯漁業,2009,2010,12(160).

[8]施煒綱. 長江中下游流域放流物種選擇與生態適應性研究[J]. 中國漁業經濟,2009,(27)3:6-12.

[9]賈曉平. 增殖放流對生態環境的修復作用研究報告[N]. 中國漁業報,2009-3-2.

[10]徐質斌,張李,梁國平. 增殖型漁業的理論探討與對策建議資源[J]. 海洋通報,2005,24(5):60-66.

[11]陳錦淘,戴小杰. 魚類標志放流技術的研究形狀[J]. 上海水產大學學報,2005,3(4):45-52.

[12]陳丕茂. 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效果評估方法[J]. 南方水產科學,2006,2(1):1-4.

[13]劉兆國,劉兆普,王鵬舉,苗雷. 基于水質監測技術的水產養殖安全保障系統及應用[J]. 農業工程學報,2009,6(1):0186-0195.

[14]劉方,史艷偉,孟麗華,時彥民等. 南四湖生態環境漁業修復的研究[J]. 齊魯漁業,2015,(11):53-55.

[15]劉俊利,熊邦喜,呂光俊. 金沙河水庫鰱鳙生長特征及起捕規格的研究[J]. 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12,(s2):35-39.

[16]宗明珠,張保彥,牟長軍. 南四湖養殖環境保護與生態修復[J]. 中國水產,2003???24-225.

[17]董貫倉,劉超,冷春梅等. 南四湖鰱、鳙增殖放流后生長的跟蹤監測[J]. 水產學雜志,2014,(1):30-35.

[18]于洪賢,柴方營,邢東華等. 泥河水庫鰱、鳙魚生長規律的研究[J]. 水產學雜志,2000,13(2):58-62.

[19]鞏俊霞,段登選,王志忠等. 南四湖浮游生物調查分析[J]. 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版):中旬,2010,7(1):39-42.

[20]師吉華,劉峰,客涵等. 南四湖水環境狀態分析與評價[J]. 水生態學雜志,2011,32(4):36-41.

[21]胡俊,池仕運,胡菊香. 南四湖浮游群落與環境因子關系的PCCA分析[J]. 環境科學與技術,2020,(9):33-39.

[22]張新民,楊萍,張文波,張保彥. 淺談南水北調工程對南四湖漁業的影響[J]. 水利漁業,  2006,26.(5):038-041.

[23]史艷偉,孟麗華,時兵等. 依托物聯網技術推進南四湖南水北調漁業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建設初探[J]. 齊魯漁業, 2018,(6):052-053.

[24]朱建林. 水質檢測在水產品養殖中的重要性及改良措施[J]. 上海農業科技,2016,3(3):078-078.

[25]吳云輝主編. 水產品質量檢驗技術[M].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3.

[26 ]劉紅彩. 以南四湖為例談漁業生態環境監測技術優化與質量評價[J]. 水產養殖,2021,(4):53-55.

[27]微山縣漁業委員會. 南四湖2016年秋季增殖放流活動完美收官[J]. 齊魯漁業,2016,25(10):60-61.

[28]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實施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技術推廣五大行動》的通知[N],2021,4,21.

[29]陳立冬,何孝光,王陽等. 江蘇省洪澤湖退圩還湖的思考[J].江蘇科技信息,2019,(4)12:55-56.

[30]冷春梅,劉超,客涵等. 南四湖漁業資源增殖調查及效果分析[J].河北漁業,2013,(10):20-23.

[31]管衛兵,楊紅. 我國內陸水域增殖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J].海洋水產研究,2005,26(3):80-85.

Impact assessment of returning fishing to lakes and artificial releasing on fishery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Nansihu Lake

作者簡介:簡康(1970.10-),女,濟寧市漁業發展和資源養護中心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漁業環境及水產品質量安全檢測。E-mail:1627912546@qq.com

作者:簡康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課程銜接美術教育論文下一篇:素質教育地理教學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