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烏鱧池塘養殖技術論文范文

2023-09-23

烏鱧池塘養殖技術論文范文第1篇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概況

試驗場地為杭州市余杭區黑魚養殖園區內。6口標準養殖池塘, 面積均為2 001 m2, 各池塘均具有獨立進排水系統。養殖用水水源為京杭大運河水源, 經蓄水池凈水沉淀后再分配給各養殖池, 各池塘進水口用60目網片過濾, 池塘有效保水深度1.5 m。池底平坦, 淤泥厚度20 cm。魚種放養前, 用生石灰進行干塘清整, 以徹底殺滅寄生蟲、病原體及野雜魚。供試魚種為規格150尾/kg的烏鱧魚種和150尾/kg的杭鱧1號魚種。

1.2 試驗方法

2007年5月2日, 1~3號塘放養烏鱧魚種7.5萬尾/hm2, 4~6號塘放養杭鱧1號魚種7.5萬尾/hm2[2]。烏鱧投喂冰鮮魚, 日投飼量為5%~8%[3]。杭鱧1號投喂浮性人工配合飼料, 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 投喂量為池魚體重的1%~3%。具體投喂量以投料后30 min基本吃完為準, 實行定點投喂, 將飼料投喂在弄毛竹圍成的方框形食臺中。飼養1個養殖周期一直到11月底, 12月越冬, 停止喂食[4]。

1.3 測定內容與方法

從投放魚種5月初開始, 每隔15 d每個池塘不同位置不同深度采取水樣。測量水體中SS、COD、NH3-N。同時測量外阜運河水源SS、COD和NH3-N的含量, 并計算平均值用于分析。養殖高峰期間, 1個換水周期內對試驗池塘進排水TP、TN進行監測, 并持續監測多個換水周期, 求平均值用于分析。7—9月生長高峰期間, 對杭鱧1號和烏鱧池塘水樣重金屬指標進行抽樣檢測。

2 結果與分析

2.1 SS、COD和NH3-N

在1個養殖周期內, 以SS、COD和NH3-N 3項指標對烏鱧和杭鱧1號養殖池及運河本底水質進行連續監測, 結果見圖1、圖2、圖3。由圖1、圖2、圖3可知, 烏鱧養殖水質檢測的各指標值始終處在高位, 各次檢測的指標均明顯高于運河本底水質的檢測指標值, 特別是在高溫養殖季節, 這種差別更加明顯。而杭鱧1號養殖水質的檢測指標值基本與運河本底水質的檢測指標值走勢持平, 各有高低, 但差距不大。

2.2 TP和TN排放量

由于杭鱧1號養殖周期內平均換水1~2次, 而傳統烏鱧養殖周期換水10~12次。1個養殖周期內2種模式對外界水環境排放的氮、磷總量見表1。由表1可知, 1個養殖周期內杭鱧1號相比傳統烏鱧養殖單位面積減少污水排放量達80%, 減少總磷污染物排放達87.18%, 減少總氮污染物排放達92.97%, 可見杭鱧1號養殖減排減污效果顯著。

2.3 重金屬

對杭鱧1號和烏鱧池塘水樣重金屬指標進行抽樣檢測。結果發現, 烏鱧池塘水樣鉛指標較高, 存在重金屬超標的隱患;而杭鱧1號檢測結果達到無公害產品產地環境標準。

3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 杭鱧1號養殖水體SS、COD和NH3-N含量均較烏鱧養殖水體降低, 與運河本底水體較為接近;同時由于杭鱧1號水體水質的改善, 養殖周期內換水次數大為減少, 排放的污水量大大減少。杭鱧1號養殖水體較烏鱧養殖水體水質大大改善的主要原因得益于杭鱧1號的養殖方式, 全程投喂人工配合飼料, 可以做到吃多少投多少, 盡量避免浪費飼料, 不會因為大量的殘餌引起水質敗壞[5]。因此, 杭鱧1號養殖模式對外界水環境造成的影響較烏鱧養殖模式大為減小, 基本上不造成養殖面源污染。

烏鱧養殖換水與其他魚類不同, 是徹底的大換水, 即整塘的水全部換掉, 根據這個情況, 本試驗通過在1個換水周期內, 對池塘進排水總磷、總氮的測定, 較準確地計算出在1個換水周期內烏鱧和杭鱧1號在養殖水體中累計的總磷及總氮含量。即1個換水周期內, 烏鱧和杭鱧1號養殖水體向外環境排放的總磷和總氮的含量。通過試驗結果發現, 烏鱧養殖換水次數明顯高于杭鱧1號養殖換水次數, 但在1個換水周期內, 烏鱧養殖水體內累計總磷、總氮含量仍高于杭鱧1號養殖水體。而且烏鱧換水周期一般在1周左右, 而杭鱧1號換水周期長達2~3個月, 甚至更長??梢缘贸鼋Y論:投喂冰鮮魚的烏鱧養殖模式相對于投喂配合飼料的杭鱧1號養殖模式, 自身養殖池塘水體惡化及對外環境污染程度要嚴重得多。

本試驗7—9月生長高峰期間, 對杭鱧1號和烏鱧池塘水樣重金屬指標進行抽樣檢測。結果發現, 烏鱧池塘水樣鉛指標較高, 存在重金屬超標隱患。杭鱧1號檢測結果達到無公害產品產地環境標準。分析其原因, 目前烏鱧養殖病害發生嚴重, 死亡率高, 養殖戶魚藥濫用現象嚴重;另一方面, 烏鱧投喂冰鮮魚飼料, 大部分來源于近海捕撈的小型魚類, 存在重金屬超標的隱患。而杭鱧1號養殖病害少, 用藥少, 投喂的人工配合飼料為正規廠家生產, 產品安全得以保證。因此, 從產品質量安全角度考慮, 長期以往傳統投喂冰鮮魚的養殖模式必然限制烏鱧養殖業的發展, 而杭鱧1號的推廣養殖恰恰解決了這一難題。

杭鱧1號養殖模式很好地解決了傳統烏鱧養殖面源污染的問題, 產生了顯著的生態效益。并結合多種水質處理措施建立的生態、健康養殖模式, 養殖周期內基本無需向外界排放養殖廢水[6,7]。通過杭鱧1號養殖的大力推廣, 可提升烏鱧養殖產業, 促進產業健康持續發展。本試驗主要對養殖水體進行了跟蹤監測及分析評價, 并未對池塘土壤底質進行跟蹤檢測, 養殖過程中, 土壤中存在的有害物質, 雖然不直接對外界排放, 但對養殖水體有一個緩慢釋放過程。如有條件可在下一步試驗中對池塘底質進行進一步的檢測分析。

參考文獻

[1]楊小強.閩香鱧[斑鱧 (♀) ×烏鱧 (♂) ]遺傳生物學研究Ⅰ.子代和親本形態比較[J].福建水產, 2004 (3) :41-44.

[2]游曦.閩香鱧人工繁殖及苗種培育技術研究[J].福建水產, 2006 (1) :48-49.

[3]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NY/T5165-2002無公害食品烏鱧養殖技術規范[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 2004.

[4]王宇希, 馮曉宇, 李行先, 等.雜交鱧和烏鱧池塘養殖對比試驗[J].水產養殖, 2009 (11) :683-686.

[5]劉樹寧, 鐘海平.烏鱧的池塘生態養殖技術[J].江西水產科技, 2008 (4) :40-44.

[6]馮曉宇.雜交“鱧杭鱧1號”[J].杭州農業與科技, 2010 (2) :47-48.

烏鱧池塘養殖技術論文范文第2篇

烏鱧池塘養殖條件

池塘要求水源充足, 水質清新, 無污染, 進排水方便;池底平坦, 淤泥厚度不超過10厘米;面積一般2~5畝, 水深1.5~2.0米。

放養前的清塘消毒排干池水, 清除過多的淤泥, 整池, 并凍曬1~2個月。放養前10天, 每畝用生石灰100千克, 干法清塘。

魚種放養

烏拉特前旗一般放養的烏鱧魚種為人工培育二齡魚種, 放養時間一般在4月中下旬, 畝放15~20厘米的魚種1000~1500尾;當年魚種放養時間一般在6月份, 畝放10厘米以上的魚種1500~1900尾, 魚種放養前用3%~4%的食鹽水浸洗5~10分鐘。為了充分利用水體, 每畝可搭配8尾/千克花白鰱魚種 (4:1) 80~100尾, 同時, 再搭配大規格銀鯽魚種30~60尾, 讓其攝食部分殘餌, 有利于改善水質, 提高養殖效益。

傳統方式飼養以野雜魚為主, 容易污染水質, 健康養殖必須馴化攝食人工配合餌料, 魚種下塘后, 開始以野雜魚為主, 投喂在食臺上, 7~10天后, 開始逐步馴化攝食顆粒餌料, 野雜魚制成魚糜與顆粒飼料混合后均勻撒在食臺上, 日投喂量一般為魚體重的5%~8%, 根據生長及攝食以及天氣情況, 增減投喂量。

高密度養殖, 由于殘餌、排泄物較多, 水質易變黑、發臭, 影響烏鱧健康生長及質量, 還會引起疾病發生。采取綜合措施, 控制水質。一是勤換水, 養殖前期與后期, 每7~15天換水1次, 7~9月份, 每7~10天換水1次, 每次換池水不超過三分之一為好;二是使用生物制劑, 如定期使用光合細菌, 吞噬有害細菌;三是適時開啟增氧機, 增氧、曝氣, 促進池底硫化氫、氨氮等有害物質分解, 保持池水透明度在30~40厘米以上。

烏鱧抗病力較強, 但也要以預防為主, 定期用生石灰、強氯精等無公害藥物全池潑灑;發病季節, 在飼料中添加一定量的大蒜素及維生素制成藥餌, 連續投喂3~5天。通過外用內服, 可達到較好的預防效果。

烏鱧池塘養殖技術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比較分析了溝壑泉水養殖和黃河水養殖模式下池塘水質以及河蟹的生長效果。結果顯示:2016年3-10月河水養蟹池塘除水溫、溶解氧整體低于泉水養蟹池塘外,pH、電導率、氨態氮以及亞硝態氮均處于相對較高水平。實驗結束時河水養蟹模式下河蟹的平均殼長、殼寬(5.61±0.362 cm、5.95±0.373 cm)與泉水養蟹差異不顯著,體重、體重特定生長率(89.32±13.05 cm、1.179%/d)顯著高于泉水養殖。養殖水環境、養殖技術以及養殖理念的不同,導致在養殖存活率上存在差異,泉水養蟹成活率為51.2%,相比河水低了66%。綜上所述,初步認為河水養蟹模式適合本地區河蟹養殖發展,建立河蟹生態健康養殖新模式意義重大。

關鍵詞:河蟹;養殖模式;特定生長率;存活率

河蟹,又名毛蟹、大閘蟹、遼蟹等,學名中華絨螯蟹(Erlocheir sinensis H.),河蟹在動物分類上隸屬于節肢動物門,甲殼綱,十足目,方蟹科,絨螯蟹屬[1]。河蟹肉味鮮美、營養豐富,分布地區廣泛,從北方的遼寧至南方的廣西等省的通海河流里均有其生長,尤其是長江中下游兩岸的附屬湖泊以及遼河流域兩岸的蘆葦蕩使其生長棲息的良好場所[2-3]。隨著河蟹養殖規模的擴大和市場需求的增加,歷史上不出產河蟹或者遠離海洋的內地,其目前養殖河蟹的面積和規模也不斷在擴大[4]。陜西省地處中國內地中西部,其水資源相對貧乏,但水資源類型多樣,主要有溝壑泉水、流域(黃河、渭河、漢江)河道水以及秦嶺溪流水等。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資源,因地制宜發揮地區優勢,2016年筆者在陜北的溝壑地帶和關中的黃河灘涂開展了兩種河蟹養殖模式對比試驗,旨在為陜西省河蟹規?;】叼B殖提供技術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池塘

分別選取延安市黃龍縣圪臺鄉的2口池塘(1#、2#)和渭南市大荔縣華園鎮的2口池塘(3#、4#)作為對比試驗池,其中1#、2#池面積為0.20 hm2和0.07 hm2,池深1.0~1.2 m,3#、4#池面積為0.27 hm2和0.13 hm2,池深1.3~1.5 m。1#和2#池水源為溝壑天然泉水,3#和4#池水源為黃河沉淀水。每個池子進排水口分開,進水口用密網過濾。在池塘四周池埂上用高60 cm的加厚黑塑料膜做成防逃圍欄。

1.2 清塘肥水

3#和4#池塘冬季排干水后對池塘進行淸整,清除多余淤泥后曬塘凍土,1#和2#池塘采用秋季清塘消毒。蟹苗放養前7~10 d,采用生石灰消毒,生石灰用量800~1 200 kg/hm2[5],采用即時溶化全池均勻潑灑,在生石灰藥效消失后3#和4#池塘每公頃使用生物有機肥520~750 kg,促進生物餌料生長繁衍。

1.3 種植水草

3#和4#池塘2月底,1#和2#池塘11月底全池種植伊樂藻,面積控制全池的25%左右,水位保持在30~40 cm。3#和4#池塘3月初,1#和2#池塘12月初種植面積控制在40%左右,水位保持在50~60 cm。至高溫季節3#和4#池塘水草覆蓋率保持在80%左右, 1#和2#池塘水草覆蓋率保持在70%左右。

1.4 苗種投放

試驗扣蟹苗種均采購于長江水系的養殖池塘,選擇體質健壯、活動敏捷、附肢齊全,規格整齊,大小為160~200只/kg,運輸成活率大于95%。3#和4#池塘3月上旬開始投放蟹種,放養密度為30 000~45 000只/hm2,1#和2#池塘12月中旬開始投放蟹種,放養密度為28 000~40 000只/hm2,扣蟹越冬成活率86%,越冬期間蟹苗的特定生長率低于0.3%/d。蟹苗在放入池塘前要進行消毒處理,用食鹽水(3%~4%)浸洗3~5 min。蟹苗投放時間選擇在晴天水溫較高時,進行多點投放,讓蟹苗自行爬入水中。

1.5 日常管理

在養殖過程中,餌料的投喂以全價配合飼料為主,搭配一些動物性餌料(例如新鮮的小魚小蝦和冰鮮的魚蝦等)和植物性餌料(例如浸泡的小麥、玉米、高粱、蔬菜類等),堅持“兩頭精,中間粗”投喂原則,日投飼量控制在3%~5%。每天早、中、晚各巡塘一次,及時掌握水位變動和水質變化情況,以及河蟹攝食和活動情況,做好防逃、防盜以及防敵害工作。堅持每日做巡塘記錄,視氣溫及水溫定期加注新水,保持水體透明度。定期(15~20 d)對池塘進行水質調節和改良。

1.6 水環境指標測定

試驗期間,每10~15 d對各個池塘的水溫(WT)、水深(WD)、透明度(SD)、溶解氧(DO)、pH值、電導率(EC)、氨氮(NH+4-N)、亞硝酸鹽(NO-2-N)等水質理化指標進行跟蹤測定,從3月10日至10月15日共測定16次,每次采樣監測時間固定在上午9:00-10:00,每口池塘設置3個固定監測點(進水口、出水口和池塘中央)。

1.7 數據處理與分析

試驗期間每25~30 d對河蟹的生長情況進行測量,河蟹體重(CW)測量使用1×10-4電子天平,殼長(SL)和殼寬(SW)使用游標卡尺測量,每次測量樣本取20~30只。河蟹存活率(SR)和特定生長率(SGR)[6]計算按照下面公式:

SR(%) = (Nt/N0) ×100%;

SGR(%/d)=[ (lnWt –lnW0)/t ]×100%

其中,Wt 、W0分別為試驗結束與開始時河蟹體重(mg);Nt 、N0分別為試驗結束與開始時河蟹量(只);t為培育時間(d)。

試驗數據統計分析使用SPSS17.0軟件,使用單因素分析中的最小顯著差數法檢驗進行多重比較(P<0.05)。

2 結果

2.1 不同養殖模式池塘水體理化指標

水質理化指標測定結果顯示:根據《漁業水質標準》(GB 11607),2016年3-10月河水養蟹池塘水質中pH值、NO-2-N超標,泉水養蟹池塘水質基本符合養殖要求。試驗期間,泉水養蟹池塘水溫始終低于河水養蟹池塘,且水體透明見底,透明度始終高于河水養蟹池塘。河水養蟹池塘水質除水溫、DO整體低于泉水養蟹池塘外,pH、電導率、NH+4-N、NO-2-N均處于相對較高水平(表1)。兩種養蟹池塘相比較, 水溫平均值相差9.4℃,DO相差2.03 mg/L,pH值相差0.80,河水養蟹池塘電導率均值是泉水池塘的5.3倍,NH+4-N均值高出了152.3%,NO-2-N高出了180.9%。

2.2 河蟹生長情況

從表2可以看出,試驗初始時兩種養蟹模式池塘蟹苗規格差異均不顯著。經過7個月的對比試驗,10月15日起捕時,統計出1#和2#蟹塘雌蟹平均殼長、殼寬增長了2倍,平均體重超過620 g/只,特定生長率大于1.0%/d;雄蟹殼長、殼寬均值均達到了5.40 cm以上,平均規格為12只/kg,特定生長率達到了1.20%/d以上。 3#和4#蟹塘雌蟹殼長、殼寬平均值大于5.30 cm,平均規格為14只/kg,特定生長率相對較小,小于110%/d;雄蟹殼長、殼寬均增長了2.3倍,平均體重超過了100.0 g/只,特定生長率表現出最大值,大于1.3%/d。從整體來看,河水養蟹模式下河蟹的平均殼長、殼寬分別為5.61±0.362 cm、5.95±0.373 cm,與泉水養蟹差異不顯著,但體重、體重特定生長率分別為89.32±13.05 cm、1179%/d,顯著高于泉水養殖。從性別上看,雄蟹的特定生長率要明顯高于雌蟹,兩種養殖模式的平均特定生長率無顯著差異,但雄蟹之間差異顯著(P<0.05)。存活率由于養殖技術差異,河水養蟹存活率比泉水高6.6 %,兩者差異顯著(P<0.05,見表2)。

3 討論

3.1 兩種養殖模式養蟹比較

從河蟹的殼長、殼寬以及體重的統計結果可以看出,兩種養蟹模式下,雄蟹的增長比較明顯,且河水蟹的增長明顯高于泉水蟹。從特定生長率上分析,河水蟹的體重增長要優于泉水蟹,可能由于河水水溫整體較泉水要高,適宜河蟹生長的水溫持續時間較長,致使河蟹的養殖期延長。泉水養蟹的水源來自溝壑中的泉眼水,水溫相對比較穩定,水質受外界污染較小,水體透明度相對較高。由于試驗期間泉水模式采用微流水養殖,加之池塘沒有及時肥水,導致1#池塘出現大量青苔,水體透明見底,浮游動物大量繁殖,影響了河蟹的正常生長。

一般淡水養殖的pH值在6.5~8.5,pH值能夠影響河蟹的新陳代謝及其他生理功能,在正常pH范圍內,河蟹攝食代謝旺盛,生長較快。研究表明,水體中pH值過高,很容易出現河蟹氨氮排泄率降低現象,從而間接影響其氨中毒解毒機制[7]。從整個試驗結果來看,河水養蟹池塘pH一直處于較高值,導致河蟹長期處于應激狀態,這對河蟹的棲息、攝食以及生長都存在不利影響,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除了池塘自身污染外,主要由于黃河大荔段水質的pH和亞硝酸鹽的本底值較高。因此,通過換水解決不了根本問題,需主要通過引水沉淀、水草吸收、底泥吸附加之微生態制劑調控,使養殖水體各項指標處于較優水平。從整體來看,河水養殖河蟹的生長效果要優于泉水養蟹,但是有關優質的泉水養成的河蟹品質研究將在接下來的工作中進一步開展。

3.2 水草覆蓋率與河蟹生長的關系

大量研究表明,在河蟹養殖中水草可作為河蟹的植物性餌料被河蟹直接利用[8],尤其在養殖中后期,由于水體中動物性餌料缺乏,河蟹對水草的攝入量相對比較大[9]。此外,池塘水草上著生的微型藻類對河蟹的生長也具有促進作用,因為藻類中富含微量元素、維生素以及不飽和脂肪酸等營養素[10]。水草在河蟹養殖中另一個重要作用主要表現在可為河蟹提供優良的棲息、隱蔽、攝食以及蛻殼場所,降低軟殼蟹的殘食率,從而提高其養殖成活率。本試驗中1#、3#、4#池塘伊樂藻的覆蓋概率基本保持在30%~40%,為河蟹的生長提供了優良的水下叢林世界。但是2#池塘由于8月初伊樂藻的過度生長,出現了伊樂藻大量浮株死亡沉底,引起水質突變,夜晚溶解氧降到了最低點,導致幼蟹成活率降低。隨后通過撈除、換水以及潑灑生石灰和微生態制劑控制水質,減少損失,確保池塘存蟹量。

3.3 生石灰在養蟹中的作用

生石灰遇水后會瞬間提高pH并釋放大量熱量,能有效殺滅、抑制病害微生物,同時池塘水體會因此形成弱堿性水體并保持穩定,起到抑制細菌、病毒繁殖和殺蟲作用,有利于有益菌藻的生長繁殖。生石灰潑灑后產生的鈣離子可置換出池塘底泥中其他陽離子(鉀、鈉等礦物質),促進無機鹽循環利用,同時釋放出的CO2供水體中藻類光合作用,間接提高水體溶氧[11]。此外,生石灰中的鈣離子能被河蟹直接吸收利用,有利于河蟹蛻殼及新殼的形成,而且生石灰里面含有少量礦物微量元素,能夠起到補充水體營養的作用[12]。因此,堅持科學的使用生石灰能明顯調控水質、提高產量、降低養殖成本。

隨著國家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加強,以及人們的環保意識提高,河蟹養殖模式必須向著綠色生態方向發展。河蟹生態養殖模式是利用藻類-水草-螺-蟹等多種生物間的生態位形成的穩定生態系統,因各生物的生物學特征彼此相輔相成,又互相制約所形成的生物鏈,使養殖的生物獲得自身所需的營養而生長,又能保持水體的自凈,達到生態安全可持續。因此,在河蟹生態健康養殖模式的推廣中,水草的種植、螺螄的投放、合理的投餌以及科學的肥水對水質的自調節具有重要作用。此外,為了綜合調控水體,改善河蟹生態,促進健康養殖,定期使用生石灰或者潑灑微生態制劑[13],可全面有效調控水體,維持生態系統正常運行。

參考文獻:

[1]

堵南山.甲殼動物學(下冊)[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3.

[2] 李曉東.北方河蟹養殖新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

[3] 王武,李應森.河蟹生態養殖[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0.

[4] 張列士,李根保,張國樣,等.長江口中華絨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蟹苗資源預報方法的研究[R].上海市水產研究所研究報告(第6集),1998,170-181.

[5] 賈秋紅,陳小霞,王博涵,等.異育銀鯽苗種培育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結構動態變化[J].河北漁業,2016,(1):9-11.

[6] 李濤,楊平凹,白海鋒,等.生物絮團對錦鯉生長及養殖水體水質的影響[J].河北漁業,2017,(8):18-20,38.

[7] 于敏,王順昌,盧韞.中華絨螯在不同pH下氨氮排泄和血淋巴含氮成分的變化[J].水生生物學報,2008,32(1):62-67.

[8] 陳明耀.生物餌料培養[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5.

[9] 金剛,李鐘杰,謝平.草型湖泊河蟹養殖容量初探[J].水生生物學報,2003,27(4):345-351.

[10] Jensen G C. Asplen M K.Omnivory in the diet of juvenile dungeness crab,Cancer magister Dana[J]. JExp Mar Bio Eco,1998,226(2):175-182.

[11] 胡愛斌.生石灰在養殖水體中的慎用和妙用[J].漁業致富指南,2010,(19):30.

[12] 宋長太.生石灰在河蟹養殖中的應用[J].農村經濟與科技,2001,12(102):33.

[13] 賈秋紅,白海鋒,張星朗,等.微生態制劑對河蟹養殖成活率的影響[J].河北漁業,2016,(12):5-8.

(收稿日期:2017-09-04;修回日期:2017-09-30)

烏鱧池塘養殖技術論文范文第4篇

刺參是我國久享盛譽的“海八珍”之一,尤其是產自黃、渤海的刺參品質最佳,經濟價值、營養價值和藥業價值也最高。池塘養殖刺參具有建池投資少、管理方便、養殖成活率高、回捕率高、養殖周期短、收益大、市場前景廣闊等優點,現已成為我國北方沿海地區(山東、遼寧、河北及江蘇北部沿海)刺參養殖的主要方式,養殖規模逐年擴大。

一、養殖場的選址與建造

1. 養殖場場址的選擇。一般刺參養殖池必須建在沿海水源方便、水質澄清、無污染,夏季海水水溫低于30℃、冬季水溫高于-1℃,無大量淡水流入的港灣、海汊及灘涂地。

2. 養殖池的建造、整修與隱蔽物的投放。①養殖池的建造。養殖池以長方形、南北走向為好,單池面積10~30畝,池水深度保持在1.8~2.5米。池底以巖礁石、硬泥沙或硬沙泥較好,不滲漏,坡比以1∶2.5為宜。最好設高、低2個進排水閘門。鹽度常年穩定在28~34,pH值為7.8~8.7,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有機物耗氧量1.4毫克/升以下,氨氮0.1毫克/升以下。池塘建成后,要翻耕池底,修筑環溝,以便于刺參棲息。②養殖池的整修和隱蔽物的投放。若利用對蝦養殖池養殖刺參,應對蝦池的底質進行改造整修,新開挖的刺參養殖池也要進行整修。底質是刺參生長的重要條件,也是刺參夏眠的重要場所,泥質和爛泥底質不適合刺參棲息生長。為了保證刺參棲息生長具有一個良好的環境,一定要把池底的污泥和雜物徹底清除。投放的隱蔽物主要有石塊、水泥制件、瓦塊、廢舊輪胎、扇貝養成籠、廢舊網片、陶瓷管、竹制品等。隱蔽物的投放時間一般在放養刺參苗種前的1個月鋪設完成。

二、苗種放養前的準備

1. 清污、除害及池底的處理。在苗種放養前將池水排干,用推土機將池底污物全部推出堆放于池沿,暴曬半個月以上。清除敵害生物可用漂白粉、生石灰等,一般采用進水30厘米,每畝用漂白粉20~30千克或生石灰80~100千克均勻潑灑。對泥沙質池塘,尤其是新建或清淤后的池塘進行硬化處理,一般采取反復進水、暴曬的方法。

2. 安裝增氧設備。一般采用微管增氧設備,它是通過羅茨鼓風機與微孔管組成的池底曝氣增氧設施,直接把空氣中的氧輸送到水層底部,能有效提高水體溶解氧含量。

3. 進水及餌料生物的培養。①進水。消毒藥物失效后,即可進水。根據當地敵害魚類的魚卵和仔魚出現情況確定進水網的設置,一般用60目尼龍篩絹網做成的錐形網過濾進水。進水時間一般在放苗前的半個月以上,使池水充分沉淀,降低混濁度,利于刺參苗的成活。②餌料生物的培養。通常采用向池中施肥、進排水、移植等方法,創造有利條件,促使餌料生物不斷繁殖生長。刺參的基礎餌料可分為底棲生物和大型藻類生物兩大類,底棲生物是指以底棲硅藻為主的單細胞藻類,大型藻類是指大葉藻、鼠尾藻、馬尾藻等大型藻類。培養餌料生物一般從放苗前1個月左右開始,還要根據當地的水溫、水質的肥瘦情況及餌料生物的繁殖特點等靈活掌握。方法是清塘后先進水30~40厘米,使用發酵后的有機肥料,如雞糞、牛糞,每次用量為100~200千克/畝,分2~3次施入水體;或使用無機肥,如尿素、磷酸二銨、過磷酸鈣,每次用量為氮肥3~5千克/畝,磷肥0.3~0.5千克/畝。前期每3~5天施肥1次,后期7~10天施肥1次,當池水透明度達到60厘米時停止施肥。通過施肥使水色呈黃褐、黃綠或淺綠色,以后隨著水色的變濃和透明度的降低,逐漸添加適量的新水,并根據水色情況適當追肥。水深達1米左右時,使池水透明度穩定在50~60厘米。有隱蔽物的池塘,可移植大型藻類;泥沙底質的池塘,可移植大葉藻;水質較清、水深、溫度低的池塘,可移植海帶、石莼、裙帶菜等。定期施用光合細菌、枯草芽孢桿菌、EM菌等微生態制劑,不僅對刺參養殖池水中的氨氮、硫化氫、有機物等有分解作用,而且微生態制劑本身也是刺參的良好餌料。

三、苗種的放養

1. 苗種放養的池水條件。養殖池平均水深1米以上,淺水區50~70厘米,池水以呈黃綠色、黃褐色和褐色為好,透明度50~60厘米。水溫5~15℃,突變溫差小于5℃;鹽度25~34,鹽度差小于5;pH值7.8~8.7,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

2. 苗種的質量要求。放養的刺參苗種要求個體大小均勻,體態伸展粗壯;顏色正常,體表有光澤,身體無潰爛、無傷害;離水后收縮正常,軀體硬朗,在水中頭尾活動自如,爬行運動快,伸展自然;肉刺尖銳挺拔;排出的糞便不粘連,攝食快,排便快。

3. 苗種的計數。購買刺參苗種計數時多采用重量計數法。

4. 苗種的運輸。刺參苗種一般采用干運法運輸,即將刺參苗種裝入聚乙烯袋內或直接放入泡沫箱中,在氣溫高于15℃時應加冰塊降溫。苗種裝運量的多少主要根據路途遠近、運輸時間長短、氣溫高低而決定。一般運輸時間在10個小時以內,保溫箱裝苗種的厚度不要超過20厘米。運苗種時氣溫最好不要超過18℃,如果溫度過高應使用保溫車,并采取降溫措施,并要注意苗種不能與油污接觸。

5. 苗種的放養密度、時間及成活率。①放養密度。刺參苗種的放養密度應根據養殖池的條件、隱蔽物的數量、水交換條件、餌料的供應情況、刺參苗種的質量及成活率、管理水平、計劃產量、資金狀況等諸多因素而確定。苗種放養量可參考表1。②放養時間。苗種放養時間一般為春季或秋季。刺參的養殖大多采取輪捕輪放的方式,為保證養殖池內的存養量,使養殖產量連續、穩定,每年都需要補放苗種。一般春季放苗的池塘,在秋季或翌年春季補苗;秋季放苗的池塘,在翌年的春季或秋季補苗。③成活率。在放苗條件適宜、苗種質量優良、水質正常的情況下,放養300頭/千克左右的刺參苗種,成活率一般在80%以上,放養600頭/千克左右的刺參苗種,成活率一般60%以上,放養1000頭/千克左右的刺參苗種,成活率一般在40%以上,小苗的成活率往往不如大規格苗種穩定。

6. 苗種的放養方法。刺參苗種放養,應選擇風和日麗

的天氣,氣溫以5~18℃為宜,氣溫過高和大雨天氣不宜放苗??刹捎弥苯油斗欧ɑ蚓W袋投放法將刺參苗種均勻地投放到養殖池中,同時要注意細心操作,以免損傷苗種。①直接投放法。將體長5厘米左右的苗種直接撒到池底的石頭或隱蔽物上,這種方法較為簡單,但刺參苗種往往分布不均勻。②網袋投放法。將刺參苗種裝入網袋,袋內同裝小石塊(以防網袋漂浮移動),由潛水員把刺參苗種投放到指定位置,打開網袋,使刺參苗種自行爬出逸散。

四、養殖期的管理

1. 水深。根據季節的不同保持一定的水位,一般1.5~2.5米(各養殖期水深參考表2)。

2. 餌料的品種及投喂。池塘養殖刺參,應根據池塘條件、養殖密度及刺參出皮率等掌握投餌量。一般池塘較肥沃、養殖密度較稀,可不投餌。養殖密度較大時,在攝食旺盛季節需適量投餌。①餌料種類。以鼠尾藻、海帶等加工成藻粉并摻入適量多種維生素及添加劑,制成配合飼料投喂;將海帶、鼠尾藻等藻類經浸泡、蒸煮后制成漿狀直接投喂;或購買刺參專用人工配合飼料投喂。②投餌時間。刺參攝食具有季節性和夜行性,一般3~5月份、10~12月份,水溫5~20℃時,為人工投餌喂養期,最佳攝食水溫為10~15℃。夏眠期(6~9月份)和冬季(1~2月份)不投餌,在投餌期每天傍晚投喂1次即可。投餌原則以適量為準,日投餌量為活參體重的2%~8%,并根據刺參排便多少、攝食情況適當調整。

3. 養殖池的水質調控。①養殖池水的環境指標。養殖期間水質的控制指標為:溶解氧4毫克/升以上,pH值7.8~8.7,氨氮少于0.2毫克/升,水色正常,透明度在50~60厘米,底層硫化氫含量在0.01毫克/升以下,化學耗氧量在4毫克/升以下。②養殖池水的調控。春、秋兩季是刺參的快速生長期,代謝量大,水質極易變壞,要加大換水量,水位不要過高;夏季(水溫23℃以上)刺參的生長已明顯減緩,逐漸轉入夏眠階段,此階段保持最高水位,使底層溫度降低,要增加夜間、凌晨時的換水量,以降低池水溫度;冬季低溫期,由于刺參攝食量少、代謝差,可以少換水,水面結冰后(可不換水)要及時清除冰面上的積雪,并在冰面上打冰眼。具體換水措施參考表2。此外,根據池水情況開啟增氧設備。一般在夜間22時左右(7~9月份為21時)開機,至翌日太陽出來后停機;連續陰雨天,提前并延長開機時間,白天也應增氧,尤其是雨季和高溫季節(7~9月份),13~16時要開機2~3小時。

4. 日常管理。每日測量水溫、鹽度、pH值等水質指標;早晚巡池,注意觀察水色、水位等參數的變化;每日觀察刺參的活動、攝食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調節投餌量)確保刺參保持較好的生長狀態;每隔10~15天下水探摸,測量、觀察刺參生長情況;注意池塘堤壩的安全,尤其是多雨季節;注意防盜,發現吸附在干露池壁上的刺參及時將其放回到水中;做好各項記錄。

五、收獲

池塘養殖刺參,一般輪捕輪放,每年以3∶1的比例捕大留小。一般每年分兩期收獲,春季多從清明前后到6月初,秋季多從10月份到小雪或大雪。新年、春節期間,鮮參的市場價格高,可適量收獲出售。刺參收獲規格需達150克/頭以上。

(作者聯系地址:鄭春波 王世黨 山東省文登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郵編:264400;侯永江 山東省日照市海洋水產資源增殖站 郵編:276805)

烏鱧池塘養殖技術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 闡述了甲魚露天池塘的生態健康養殖技術。

關鍵詞 甲魚;生活習性;養殖;管理

甲魚俗稱老鱉、圓魚、團魚或腳魚,為水產珍品,經濟價值很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必要的氨基酸、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一直是廣大消費者食譜中的高級菜肴和名貴的滋補品。

烏鱧池塘養殖技術論文范文第6篇

摘 要:在海參池塘養殖的基礎上,根據養殖品種之間的生態依存關系,通過使用微生態制劑、鮮活餌料、全價配合餌料等養殖方法,探索海參、蝦、蟹、藻共生互利的高效生態養殖模式,不僅充分利用了池塘立體養殖空間,降低了水產養殖N、P排放,改善了養殖水域生態環境,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海參池塘生態混養;中國對蝦;梭子蟹;菊花心江籬;水質理化指標

2020年,河北省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特色海產品創新團隊蝦蟹類崗位、海參崗位聯合唐山片區海水養殖綜合試驗站、會達水產河北省農業創新驛站,在唐山市曹妃甸區會達水產養殖有限公司試驗示范海參池塘多品種生態混養養殖模式,示范面積5 hm2,同期開展了海參池塘養殖對比試驗,養殖面積5 hm2。

1 試驗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池

2月初,選取唐山市曹妃甸區會達水產養殖有限公司的1口海參養殖池塘(1#)作為試驗池,池塘面積5 hm2,泥沙質底,池底淤泥厚度不超過5 cm,池深3~4 m。緊鄰試驗池且條件同等的2#海參養殖池塘作為對照池,面積5 hm2。2口池塘同為一條進水渠,進水水源一致。池塘選址靠近海水水源的潮上帶,環境條件符合GB/T 18407.4[1]。

1.2 水質

水源水質符合GB 11607的規定;池塘養殖水質符合NY 5052的規定[1]。

1.3 苗種選擇

參苗選擇伸展性好、收縮迅速、附著力強、肉刺堅挺、規格為30頭/kg的苗種,蝦苗選擇攪動池水可逆水游動且符合GB/T 15101.2-2008規定的苗種[2];蟹苗選擇達到苗種出池規格且活力好、個體強壯的苗種。

1.4 納水和調水

1.4.1 添換水 3月初清塘,除去池內敵害生物、致病生物及攜帶病原的中間宿主,清塘使用生石灰1 500~2 250 kg/hm2[3]。清塘20 d后開始納水,納水至水深80~100 cm。試驗池塘和對照池塘3月底投放海參苗種。試驗池塘投放海參苗種后至4月中旬(投放中國對蝦苗種前),每5 d換水一次,換水量為池水總量的1/3~1/2;4月中旬投放中國對蝦苗種后12 d不換水,12 d后開始納水,每5 d納水一次,納水量25~35 cm;池塘水深達到1.5 m后至11月初三疣梭子蟹全部出池,每5 d換水一次,換水量為池水總量的1/3~1/2;池水透明度保持30~40 cm[3]。對照池塘投放海參苗種后至11月初三疣梭子蟹全部出池,每5 d換水一次,換水量為池水總量的1/3~1/2。換水、納水須經60目及以上尼龍篩絹網過濾。

1.4.2 水質改良 5月中旬開始,試驗池塘和對照池塘,每15 d使用光合細菌、EM菌等有益微生態制劑進行調水(按產品說明使用),全池潑灑。

1.4.3 底質改良 6月中旬至8月底,試驗池塘和對照池塘,每15 d使用一次顆粒性底質改良劑,全池潑灑,使用量26.25 kg/hm2[4]。

1.5 放苗

1.5.1 放苗條件 參苗、蝦苗、魚苗、蟹苗放養時選擇晴朗、無大風天氣進行,池水透明度30~50 cm,水溫、水質符合各放養種類要求。工廠化車間苗種繁育池與試驗池塘鹽度差應≤5‰,溫度差≤5 ℃[5]。

1.5.2 放苗時間和放養密度 先放養參苗和蝦苗,再放養蟹苗,最后投放菊花心江蘺。3月底投放參苗,采用網袋投放法,將參苗裝入20目的網袋中,網袋系上小石塊,以防網袋漂浮或移動,網袋微扎半開口,讓參苗自行從網袋中爬出;4月中下旬投放中國對蝦苗種;5月中上旬投放三疣梭子蟹苗種;6月底選擇無風天氣沿海參附著基投放菊花心江蘺。蝦苗投放前需先進行試水,如48 h無異常再行放苗[5]。苗種放養時間和密度詳情見表1。

1.6 投餌

1.6.1 海參-中國對蝦-三疣梭子蟹-菊花心江蘺生態混養(試驗池) 海參不投喂,中國對蝦投喂全價配合飼料和鮮活餌料,三疣梭子蟹投喂鮮活餌料。

1.6.1.1 中國對蝦投喂 投放中國對蝦苗種后12 d內不投喂;13 d至對蝦苗種體長生長至6 cm,少量投喂小豐年蟲和全價配合飼料;對蝦苗種體長6 cm至6月中旬,以投喂大鹵蟲為主,投喂全價配合飼料為輔;6月中旬至養成出池,以投喂藍蛤為主,藍蛤粒徑由小到大逐漸增加,投喂全價配合飼料為輔。鮮活餌料投喂量為估算池塘中對蝦總體重的30%~50%,全價配合飼料為估算池塘中對蝦總體重的4%~5%。投放中國對蝦苗種13 d至苗種體長生長至8 cm,每天投喂一次,上午7:30-8:30投喂;對蝦苗種體長8 cm至養成出池,每天投喂兩次,上午7:30-8:30投喂一次,下午16:00-17:00投喂一次,兩次投喂量相等;餌料全池均勻潑灑投喂。配合飼料質量和安全衛生應符合GB 13078-2017[6]、NY 5072-2002[7]和SC/T 2002-2002[8]的規定。

1.6.1.2 三疣梭子蟹投喂 三疣梭子蟹投喂應在蝦料投喂前0.5~1 h 進行,每日投喂兩次,早、晚各1次,餌料以鮮活貝類為主,日投低量為估算池塘中三疣梭子蟹總體重的10%~30%。

1.6.2 海參池塘養殖(對照池) 養殖過程不投喂餌料。

1.7 日常檢測及生產記錄

每日測量水溫、溶解氧、pH值等常規指標并進行相應調水,5—9月每月定期檢測進水水源和養殖排放水水質情況(中國對蝦出池后不再進行水質監測),監測指標5項,分別為:COD、Zn2+、Cu2+、無機氮(氨氮、亞硝酸鹽、硝酸鹽)和活性磷酸鹽,每10~15 d測量對蝦生長情況,按照《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規定》做好生產記錄[3]。

1.8 收獲

1.8.1 中國對蝦收獲 9月27號收獲中國對蝦,采取拉網收蝦的方法收獲。

1.8.2 三疣梭子蟹收獲 9月28—30日收獲90%雄蟹,11月2—7日收獲雌蟹(含少量雄蟹),采取掛網方法集中收捕。

1.8.3 菊花心江蘺收獲 10月15—17日收獲菊花心江蘺,采取人工捕撈方法收獲。

1.8.4 海參收獲 10月29日—11月1日收獲海參,采取人工潛水捕撈方法收獲。

2 試驗結果

2.1 養殖效果

2.1.1 海參-中國對蝦-三疣梭子蟹-菊花心江蘺生態混養(試驗池) 經過7個多月的養殖,海參單產1 462.50 kg/hm2;中國對蝦單產78690 kg/hm2;三疣梭子蟹單產382.50 kg/hm2;菊花心江蘺由唐山市曹妃甸區會達水產養殖有限公司直接加工成海參飼料,未出售,不計入產量和產值,經測量稱重,平均體長20 cm,平均體重90 g/株,年生長2.21倍??傆媶挝划a值278 278.2元/hm2,單位效益42 078.2元/hm2,收獲詳情見表2。

2.1.2 海參池塘養殖(對照池) 經過7個多月的養殖,海參單產1 471.50 kg/hm2,單位產值191 295元/hm2,單位效益20 295元/hm2,收獲詳情見表3。

2.2 養殖水質監測結果

5—9月,共采集水樣15個,檢測指標75項,池塘進水水源水質理化指標:2.02 mg/L≤COD≤2.62 mg/L,0.001 mg/L≤Zn2+≤0.002 mg/L,Cu2+≤0.001 mg/L,0.17 mg/L≤無機氮≤029 mg/L,0.015 mg/L≤活性磷酸鹽≤0.026 mg/L,水源水質符合GB 3097-2007 海水水質第二類標準( 適用于水產養殖區)[9]的規定。試驗池排水水質理化指標:2.17 mg/L≤COD≤291 mg/L,0.001 mg/L≤Zn2+≤0.002 mg/L,Cu2+≤0.001 mg/L,0.17 mg/L≤無機氮≤0.24 mg/L,0.014 mg/L≤活性磷酸鹽≤0.020 mg/L,養殖尾水水質符合SC/T 9103-2007 海水養殖水排放標準(一級標準 重點保護水域:指GB 3097中規定的一類、二類海域,對排入本區域水域的海水養殖水執行一級標準)[10]的規定。對照池塘排水水質理化指標:2.12 mg/L≤COD≤299 mg/L,0.001 mg/L≤Zn2+≤0.002 mg/L,Cu2+≤0.001 mg/L,0.16 mg/L≤無機氮≤0.27 mg/L,0.014 mg/L≤活性磷酸鹽≤0.024 mg/L,養殖尾水水質符合SC/T 9103-2007 海水養殖水排放一級標準(重點保護水域:指GB 3097中規定的一類、二類海域,對排入本區域水域的海水養殖水執行一級標準)[10]的規定。試驗池在投放菊花心江蘺苗種后COD、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有明顯降低趨勢,監測指標數值均低于對照池;詳情見表4和圖1—圖5。

3 結論與分析

海參-中國對蝦-三疣梭子蟹-菊花心江蘺生態混養對比海參池塘養殖單位產值提高86 983.2元/hm2,提升率45.47%;單位效益提高21 783.2元/hm2,提升率107.33%。

海參池塘生態混養(試驗池)和海參池塘養殖(對照池)排放水水質理化指標COD監測平均值高于進水水源,其中海參池塘生態混養(試驗池)對比海參池塘(對照池)COD平均值降低004 mg/L、排放相對量減少1.59%;Zn2+和Cu2+監測平均值與進水水源均相同;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監測平均值低于進水水源,其中海參池塘生態混養對比海參池塘無機氮平均值降低0.01 mg/L、排放相對量減少4.76%,活性磷酸鹽平均值降低0.001 mg/L、排放相對量減少556%;進水水源、海參池塘生態混養(試驗池)和海參養殖(對照池)排放水水質理化指標5項檢測指標數值均符合GB 3097-2007 海水水質第二類標準( 適用于水產養殖區)[9]和SC/T 9103-2007 海水養殖水排放一級標準(重點保護水域:指GB 3097中規定的一類、二類海域,對排入本區域水域的海水養殖水執行一級標準)[10]的規定。

經過一年的養殖試驗我們得出結論,海參-中國對蝦-三疣梭子蟹-菊花心江蘺生態混養不僅充分利用了池塘立體養殖空間,更解決了水產養殖單位產值和效益偏低問題,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充分利用大型藻類能有效吸收水中N、P[11]的作用,有效降低水產養殖N、P排放,改善了養殖水域生態環境,緩解了水產養殖對養殖水域污染問題,值得借鑒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河北省水產局.刺參池塘養殖技術規范:DB13/T 790-2006[S].石家莊:河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2006:1-2.

[2] 全國水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中國對蝦 苗種:GB/T 15101.2-2008[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1-2.

[3] 河北省農業廳.對蝦養殖生態防病技術規范:DB13/T 1125-2015[S].石家莊:河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2015:2-3+5.

[4] 高才全,孫福先,李春嶺,等.活菌底質改良劑池底預埋法效果試驗[J].河北漁業,2018(7):15.

[5] 張潔,孫紹永,馬國臣,等.海水池塘多品種生態混養[J].河北漁業,2020(5):16.

[6] 全國飼料工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飼料衛生標準:GB 13078-2017[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7:2-7.

[7] 全國水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無公害食品 漁用配合飼料安全限量:NY 5072-2002[S].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2002:1-2.

[8] 全國水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海水養殖分技術委員會.對蝦配合飼料:SC/T 2002-2002[S].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2002:1-3.

[9] 國家環境保護局,國家海洋局.海水水質標準:GB 3097-1997[S].北京:國家環境保護局,1997:2.

[10] 全國水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海水養殖水排放要求:SC/T 9103-2007[S].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2007:2.

[11] 魏婷.菊花心江蘺淺海養殖及部分生物學特性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5:1.

(收稿日期:2021-02-01)

上一篇:腐敗行政管理程序論文范文下一篇:初中音樂審美教育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