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多媒體輔助外語教學論文

2022-05-01

評職稱或畢業的時候,都會遇到論文的煩惱,為此精選了《多媒體輔助外語教學論文(精選3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菊慷嗝襟w輔助外語教學極大促進了外語教學質量的提高。文章探討了多媒體輔助外語教學的優勢及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建議?!娟P鍵詞】多媒體;外語教學;優勢;問題隨著我國經濟和科技的飛速發展,多媒體網絡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對教學改革和發展的支撐作用也越來越明顯。

多媒體輔助外語教學論文 篇1:

多媒體輔助外語教學與過渡語僵化

[摘要]引入多媒體技術是外語教學中的一個重大突破。多媒體輔助外語教學具有許多的優勢,但它仍然會引起過渡語僵化現象。文章對這一情況進行了探討,分析了過渡語僵化發生的原因,提出了解決措施。

[關鍵詞]多媒體;外語教學;過渡語僵化

[作者簡介]胡罡,吉首大學公共外語教學部講師,華中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盛凡,吉首大學公共外語教學部講師。湖南吉首416000

[文獻標識碼]A

一、引 言

伴隨著世紀之交高校擴招浪潮的開始,多媒體技術迅速被運用到高校教學中。國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張堯學指出:“大學本科公共英語教學改革……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和教學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和最有可能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改進傳統教學模式、取得重大突破的領域?!贝撕?,在全國大學英語教學研討會上他又說:“以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加上課堂教學來推進英語教學改革是我們的手段?!币虼丝梢哉f,多媒體輔助外語教學從最開始就被賦予了更新教學手段、變革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推動教學改革的神圣使命。筆者所在的吉首大學也加入了教學改革的隊伍。然而在幾年的教學實踐之后,外語教師和學生們都發現,傳統教學手段、傳統教學模式背景下發生的過渡語僵化現象依然普遍存在,使大家對這次改革產生了一定的疑問。本文將對多媒體輔助外語教學過程中的過渡語僵化現象進行討論分析,找出發生原因,解除大家的疑慮,并提出相應改進措施,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多媒體輔助外語教學

(一)多媒體輔助外語教學的理論基礎

多媒體技術能夠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手段引入外語教學,從而創造不同于傳統教學的新的教學模式,必然是以某種先進的理論為基礎的。

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學習理論是繼行為主義和認知主義之后出現的教育心理學理論,最早由瑞士的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該理論認為,學習過程是學生個體在原有認知結構的基礎上同化、索引和建構當前所學的新知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于中心地位,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因此,應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學生不能再做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而應根據自身行動的反饋信息形成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案。相應地,教師在學習過程中的作用不再是知識的傳播者、灌輸者,而應起主導作用,作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和促進者。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都應緊緊圍繞建構主義學習環境進行。那么,什么樣的學習環境是建構主義學習環境呢?黃若妤認為,建構主義學習環境包含情景、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等四大要素。多媒體技術具有視頻、音頻、互動、實時等多種感知的優勢,特別適合在外語教學過程中實現建構主義的學習環境。

(二)多媒體輔助外語教學的優勢

多媒體輔助外語教學如一縷春風為傳統的外語教學帶來新的生機和活力,那么它的優勢到底是什么呢?總的來說,它最核心的優勢可以概括為三個詞:量大、質優、高效。

所謂“量大”,是指在進行多媒體輔助外語教學時,由于采用了多媒體電教手段、多媒體教學光盤和PowerPoint課件等多媒體技術,能夠提供高密度的信息,同時節省了以往教師板書、擦黑板的時間,因而在固定的時間內傳遞出的信息量比以往大得多。

所謂“質優”,是指多媒體技術在輔助外語教學時能提供圖、文、聲、像并茂的教學資料,代替抽象的語言描述,并能最大程度地設計具體事物的仿真環境,創造出傳統英語課堂教學無法比擬的語言環境,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興趣,發展學生的語言理解運用能力。

所謂“高效”,是指通過多媒體輔助外語教學能夠提高學習效率,即更加有效地促進學生聽、說、讀、寫、譯各方面能力的提高。著名實驗心理學家赤瑞特拉(Treicher)曾經做過兩個著名的實驗。其中一個關于人類獲取信息來源的實驗表明,人們94%的信息來自聽覺和視覺,多途徑、多感官刺激對于信息及知識獲取十分重要。另一個關于知識保持即記憶持久性的實驗表明,人們一般能記住閱讀內容的10%,聽到內容的20%,看到內容的30%,聽到和看到內容的50%,在交流過程中所說內容的70%。該實驗告訴我們,如果在獲取信息的過程中既能聽到、又能看到,再通過交流表達出來,其知識保持的效果就會得到大大加強。多媒體輔助外語教學進行以視聽、交流為主的形象、立體、交互式教學,使學習者更加有效地成為信息的加工者和知識意義的建構者。

三、過渡語及其僵化

(一)過渡語

過渡語(Inter—language IL)(也有學者譯為中介語、媒介語)一詞是由Larry Selinker于1972年提出來的,是第二語言習得中的一個相當重要的概念。它指語言學習者所創造的與母語和目的語都不相同的個人獨特的語言,或者說是尚未學到家的目的語,它不斷離開母語向目的語漸進。Selinker(1972)認為,稱其為過渡語是為了強調語言學習者在結構上處于其母語和目的語之間的中間狀態。

與Selinker同時期及之后,有不少學者參與到對過渡語的研究。其中Adjemian論述了過渡語的性質,認為它具有系統性、可滲透性、僵化現象和反復性這四大特征。聯合則指出過渡語還具有母語依賴性、目的語不可接近性和過渡性。

(二)過渡語僵化

過渡語僵化,也稱過渡語化石化,也是由Selinker(1972)最先提出的。他說:“當使用非本族語者(即便能流利使用)長期不變地處于非目的語語言結構的高原現象成為僵化現象?!彼J為,約占95%的外語學習者由于種種原因不能最終到達目的語的水平,即絕大多數二語學習者的過渡語會處于停滯不前的徘徊狀態。

隨后,Selinker還對這一定義進行過增補,并于1996年將這一現象重新定義為:“語言的僵化現象是指外語學習者的過渡語中的一些語言項目、語法規則和系統知識趨向于固定下來的狀態,年齡的增長和學習量的變化對改變這種固定狀態不起作用?!┗Y構一般以潛在的方式存在,甚至在表面上似乎已經清除了以后,還是會在過渡語的使用中出現?!?/p>

Jack C.Rechards等將該概念進一步解釋為“(第二語言或外語學習中)這樣一個過程,有時出現不正確的語言特征永久性地成為一個人說或寫一種語言的方式。發音、詞匯用法和語法的各個方面在第二語言或外語學習中會成為固化或僵化”。

三十年來,中外學者都對過渡語僵化的形成原因進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其中有如下幾種重要學說。一是Selinker的“心理論”,二是

以Lenneberg和Lamendella為代表的“生物論”,三是Schumann提出的“文化遷移模式”,四是Krash.en的“認知模式”,最后一種是以Ellis、Vigil和Oiler為代表的“相互作用論”(亦稱為“反饋模式”)。研究者們從不同角度,運用各種語言學知識,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四、多媒體輔助外語教學導致過渡語僵化的原因

多媒體輔助外語教學以先進理論為指導,并具有很多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優勢,從理論上說,應該可以讓學生很好地建構自己的語言??墒鞘聦嵕烤谷绾文?筆者對自己所在學校的04級和05級采用多媒體輔助外語教學的部分班級學生進行了隨機抽查,結果表明,有73.3%的同學認為自己的英語語言能力發展停滯或幾乎停滯,也就是發生了過渡語的僵化,而且這種情況也與任課教師的反饋大致相同。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種局面的出現呢?筆者認為主要原因如下:

(一)部分教師在進行多媒體輔助外語教學時。未能實現角色的正確轉換

根據Selinker提出的過渡語僵化“心理論”,導致僵化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訓練遷移,其中就涉及到教師教學方式不當。采用多媒體輔助外語教學以后,雖然教學手段更新了,但部分教師卻未能轉變教學思路,更新教學方法,仍然在課堂上扮演“主角”,教學以教師為中心,滿堂講、滿堂灌,忽視學生的自主建構,忽視師生互動。而另一部分教師卻只是充當了多媒體光盤、課件的“放映員”,毫無課堂藝術可言,在教學活動中似乎可有可無。這樣下來,課堂教學效果甚至不如采用多媒體技術之前好,學生過渡語僵化現象依然嚴重。

(二)部分外語教師對教學內容把握不好

Krashen認為在二語習得的過程中,語言輸入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學習者掌握語言就是理解輸入的結果。他提出了“i+1”的概念,即學習者所接觸的語言應該大部分為已習得語言,而另一部分則是具有挑戰性、且可以轉化為可理解輸入的新內容。部分教師忽視了這一點,在運用多媒體技術時不加處理地將多媒體光盤、課件上的內容統統呈現給學生。一方面,由于輸入量過大,學生在短時間內接受、思考、消化、吸收的過程受限,難以抓住知識重點,一堂課下來,似乎學了很多東西,而事實上卻又是無所收獲;另一方面,由于輸入質量不適,學生難以將教師授課內容轉化為可理解性輸入。因此,過渡語僵化現象就難以避免了。

(三)很多學生對多媒體輔助外語教學不太適應

多媒體技術被運用到外語教學中來是近幾年才剛剛開始的,很多學生也是剛剛接觸到這一全新的教學模式,因此在適應的過程中有一些問題是難以避免的。首先,很多學生對于圖文并茂的多媒體教學只是關注其形式,而忽視其內容。久而久之,對新穎形式的新鮮感消失之后,學習興趣銳減,學習動力不強,出現了Krashen認知模式中涉及到的“情感屏障”,從而導致過渡語僵化。其次,多媒體輔助外語教學與傳統的線性結構教學方式不一樣,具有非線性網狀結構的信息組織特性。很多教學內容以窗口形式彈出,發散性、跳躍性很強,學生難以適應,難以抓住教學的重點,學習效果不好。

(四)多媒體輔助外語教學在客觀上降低了學生的課堂活動參與程度與積極性。減少了師生交流

多媒體輔助外語教學的一個原始目的就是解決高校教師力量不足的問題。運用多媒體技術后,大學英語課程往往實行大班授課,一個班的學生少則五六十人,多則七八十人,甚至近百人。這無形中就使學生參與課堂討論、進行師生交流的機會減少,學習積極性下降,過渡語僵化也就自然而然地發生了。

五、解決措施

 按照Selinker的觀點,95%的二語習得者在語言能力的獲得上出現僵化現象,只有5%的學習者能獲得母語使用者的語言能力。那么,如何讓我們的學生進入這個5%的行列是大學英語教學工作者需要關心的問題。

(一)加強文化教學

我們必須認識到,任何一種語言都是處于文化之中的,要想真正掌握一門語言,必須熟悉其相應的文化。應該慶幸的是,外語界已經就文化因素是語言和語言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達成共識,從而改變了傳統的狹隘的語言教學觀念,豐富和健全了外語教學的體系和內容。但是在多媒體輔助外語教學的課堂中存在著兩種錯誤傾向:一是未能認真地選擇西方的文化內容,將一些連西方人都知之甚少、不予關注的細枝末節的東西用多媒體在課堂上長時間地播放,不僅耽誤了課堂時間,還讓學生們一頭霧水,影響了學習興趣;二是文化教學占課堂教學時間比例太長。我們知道,文化教學的目的是為了縮小學習者對目的語文化的“社會距離”和“心理距離”,從而加強學習者對目的語的認知。但文化教學不能代替語言教學,只有融入其中才能真正發揮它的作用。

(二)優化語言環境

優化語言環境就是要在輸入和輸出兩方面作文章。正如Corder所說,學習者的母語為其提供了極為豐富的關于目的語的假設,只有通過大量的目的語輸入,才能減少母語的干擾程度,建立目的語的認知語法系統。大學英語教師應盡力為大學生提供良好的語言環境,如增加閱讀材料,播放影視錄像,開設英語書報室、廣播電臺等,加強語言輸入。但在確?!傲俊钡妮斎胫?,還應注意提高目的語輸入的“質”。在正確估測學生現有水平的前提下,可以考慮分級教學,提供難度適中的輸入,同時還要考慮輸入的多樣性、趣味性。在輸出方面,大學英語教師首先應給予學生輸出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說,有機會寫。其次對輸出中的錯誤應有正確的反饋。犯錯誤是外語學習中的一個必然部分,大學英語教師應采用肯定的情感反饋以及否定的認知反饋對待學生的錯誤。只有這樣,才能既不傷害學習者的自信與自尊,不至于產生情感障礙,又糾正其學習過程中的非目的語形式,避免過渡語僵化。

(三)提高師資水平

改革開放將近三十年,外語教育越來越受到關注,我國外語教師隊伍不斷壯大,但相當一部分教師的能力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外語教師能力不僅包含他們的外語語言能力、交際能力,還應包含組織課堂教學的能力。外語教師要從“填鴨式”教學中解脫出來,確立學生的中心地位,以組織者和幫助者的身份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創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在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來拓寬語言輸入和輸出的方式和渠道的同時,注意掌握節奏,監控質量。此外,外語教師還應慎重選用教材,使之既有時代性、趣味性,迎合學生口味,適合學生水平,又盡量錯誤較少、語言純正,這樣才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學習。

五、結語

通過研究我們發現,盡管多媒體技術非常先進,多媒體輔助外語教學是一種新型的、先進的教學模式,但其仍然會導致過渡語僵化現象的發生。不過,大學英語學習者的過渡語僵化現象大多屬于暫時性僵化,只要把握機會得當,獲得最優化輸入,激發學習者的潛能,就能夠使語言習得取得進展,直至消除僵化。大學英語教師和學生都應該樹立信心、堅定目標、采取有效措施,以獲得二語習得的真正成功。

[責任編輯:霽月]

作者:胡 罡 盛 凡

多媒體輔助外語教學論文 篇2:

對多媒體輔助外語教學的再思考

【摘要】多媒體輔助外語教學極大促進了外語教學質量的提高。文章探討了多媒體輔助外語教學的優勢及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建議。

【關鍵詞】多媒體;外語教學;優勢;問題

隨著我國經濟和科技的飛速發展,多媒體網絡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對教學改革和發展的支撐作用也越來越明顯。日前,許多高等院校都己建立了校園網,而且還相繼配備了計算機數字化語言實驗室、幻燈、投影儀、電視、教學光盤等。多媒體網絡資源被廣泛地應用到英語視聽說教學當中,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視覺、聽覺和交互的語言學習環境。

一、多媒體輔助外語教學的優勢

第一,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若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有時僅僅為了查閱個別有爭議的詞,為了尋找一段與課文有關的背景資料就要花費大半天的時間,經常需要翻閱許多資料書籍、雜志、詞典等。利用多媒體技教學可以真正實現把老師從繁瑣的勞動中解放出來,現在教師只需一份課件和一部電腦就可以輕松備課。將現代教育技術的概念進一步擴大至整個互聯網這一龐大載體,使得教師能夠做到隨時從網上截取及時有用的信息用于教學和研究,從而更大范圍地開拓了教師及學生的視野,這是傳統的教學手段所無法比擬的。多媒體技術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使用減少了教師的部分授課時間,增加了學生自主學習時間,也有效地緩解了教師緊缺矛盾。

第二,營造了愉快的學習環境。借助多媒體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實現文字、圖像和聲音等多種信號同步輸出。課文的文字內容與課文相關畫面可同時播放在屏幕上,畫面使抽象的文字有了直觀的體現。當學生聽不懂英語朗讀時,屏幕上的文字可以幫助他們快速獲取信息,加強理解。多媒體的使用把傳統枯燥的靜態畫面變為現代化的生動的動態畫面。課文朗讀,動畫畫面,和背景音樂有機的結合使整個教學過程更加生動、直觀、形象和快捷。這種將聽覺.視覺集一體的形象教學讓學生在得到美的享受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接受語感的培養,學生在課堂上就會變得活躍,就會變被動為主動,充分發揮他們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第三,突出了教學個性化。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多媒體教學模式更有利于突出教學個性化。在傳統教學班里.教師很難做到照顧到每個學生情況,而在多媒體實驗室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實際水平,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聽力差的同學可以反復進行聽力練習,糾正發音不準確的詞;語篇理解能力差的學生,可以在文章閱讀,語篇結構分析,閱讀速度等方面上進行訓練;需要提高寫作能力的學生可以從學習一些寫作技巧進行模仿寫作。此外,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興趣選擇外國歷史、民族風俗、人物傳記及課文背景資料等語言文化知識進行學習和閱讀。這種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自主學習既滿足了學生學習要求,也促進了學生個性的培養和發展。多媒體技術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需要,將文字、圖像和聲音等多種信息同步輸出。增強了動態模擬和人機對話雙向交流功能,能及時反饋學生學習效果。這樣有利于學生建立新舊知識聯系,發現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及客觀規律,加上教師及時檢查和指導,學生更為主動的有計劃地安排課內外學習,不斷培養自己獨立獲取知識和創新知識的能力,最終達到學以致用.深化“建構內涵”。

第四,利用多媒體能豐富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計算機媒體充分運用了現代科學技術,具有較大的教學優勢。如突破了教育信息傳播的“時”、“空”界限,使信息傳送的范圍更廣、速度更快、地域更遠,人的各種感覺得到延伸,教學視野不斷擴展,教學時間相對縮短。多媒體的運用可使課堂教學容量相對增大。英語對話注重情境,光靠教師設計、動手制作和布置是難以做到十全十美的。耗費大量的精力不說,要找到真材實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多媒體集文字、聲音、圖像和動畫于一體,生動直觀,能創設教材難以提供的情境,改善教學環境,優化教學結構。給學生提供的語言實踐機會多了,有利于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多媒體信息量大且速度快的優勢可幫助教師傳遞大量的信息,能提供多種形式的訓練方法。世界各國的風情習俗資料只要上網就可以查閱到,學生在大開眼界的同時,于不知不覺中接受和掌握了信息。而字母、單詞、句子的游戲設計層出不窮,花樣百出,令學生目不暇接,玩的過程也就是學的過程。同時,老師作為指導者也倍覺輕松。因此,英語課堂教學要真正達到良好的效果,必須注重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非語言因素造成的理解難度,使學生體會到學習外語的樂趣,進一步激發和保持了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二、多媒體輔助外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第一,盡管目前英語教學使用了多媒體,但多媒體卻成為教師的一種新型的灌輸工具。學生是信息的加工者和意義的建構者,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的對象。因此,我們在利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進行英語教學的同時,應避免多媒體成為教師的一種新的灌輸工具,而是應該成為讓學生用以學習和探索知識的認知工具。我們應徹底破除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滿堂灌的現象,破除只有上課才是學習的觀念,要為學生的學而教,而非為教而教。我們可以把某些學習任務布置給學生,讓他們在課余時間上機、上網去完成,這樣既可以培養和鍛煉他們網絡學習技能,又可以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從而使他們獲得成就感。

第二,在多媒體英語教學中的另一個誤區是:雖然利用了現代多媒體,但在講授知識的過程中卻出現了內容講解的單一性、孤立性、片面性.因此,調整教學內容勢在必行。教學內容應具有針對性、實用性和突出性。對英語教學來說,除了傳授系統的語言知識外,我們還應利用多媒體技術手段獲取廣博的其他相關學科的知識。各學科之間的知識是相互聯系,相互融通的,了解并掌握更多的其他學科的知識,能促進學生對英語語言知識的應用,培養學生的英語交際能。

第三,教師與學生之間缺少面對面的交流。教學是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來共同完成的。在多媒體教室里,教師的講臺和視屏臺就在屏幕的旁邊,為了讓學生能看清屏幕上的內容,講臺上方的燈一般不開,講臺遮住了教師的身體,教師坐在講臺后面,上課時學生的目光很少集中在教師身上,而是在電腦、投影儀或屏幕上。由于條件的限制,教師在課堂中很少走下講臺在學生中走動,教師與學生之間就缺少交流,妨礙了師生課堂情感的互,動而在英語教學中,師生情感和思想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說師生的交流決定了課堂教學的成敗。

三、解決問題的建議

應該把多媒體語言教學有機地結合到整個語言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的補充和教學的一個必要環節,使外語教師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引導者,而不是機器操控者,如許多教師所講的那樣,不能為了顯示多媒體而采用多媒體,因此特別要求教師根據教學中的實際情況和教學要求,結合教學環境來決定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使用力法以及使用比例。多媒體技術用于外語教學本身就是多個學科的交叉領域,涉及認知心理、現代語言學、計算機科學等多個學科的研究成果,它給外語教師提出了的巨大挑戰。教師“教”的功能雖然在很大程度上減弱了,但是教師的作用絲毫沒有減少。我們應該始終相信,只有教師才是不可替代的知識源,教師則應該對自己提出更高的素質要求,譬如熟練的口語和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和運用,淵博的語言文化知識,充足的心理學知識以及朋友般的引導和極大程度的耐心。只有這樣,外語教師才能更加高效地利用多媒體的優勢進行更為理想的外語教學。

四、結語

盡管多媒體輔助外語教學存在著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但是利用多媒體進行外語教學勢在必行,它的優越性及其實用性具有提高教學效果、擴大教學范圍和延伸教師功能的作用。在短短的課堂中,學生們的聽、說、讀、寫能力都能得到鍛煉,這是其它教學形式所無法比擬的。也就是說,教師可以調動多種媒體來更生動地表達教學內容,而學生在興趣和內在學習動力的推動下,愿意主動積極的學習,并在此過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諸多優勢進行認知和交流,從而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彭敏,趙蘭玉,宋揚.大學英語多媒體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

[2]羅虹.談談多媒體英語教學[J].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03,(3).

[3]劉知國.多媒體英語教學之我見[J].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2,(3).

[4]葛莉.淺談多媒體英語教學之利弊[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

[5]趙亞南.多媒體英語教學現狀與分析[J].沈陽醫學院學報,2005,(3).

[6]周序林.教師在多媒體英語教學中的作用[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6).

【作者簡介】萬明科(1979—),男,河南南陽人,供職于南陽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研究方向:外語教學、語言學、英美文化。

作者:萬明科

多媒體輔助外語教學論文 篇3:

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優化多媒體輔助外語教學

摘 要:交際理論認為,英語是一種交際的工具,英語教學要著重培養學生使用英語這種交際工具的能力,這是英語教學的重要出發點和歸宿。但受傳統“知識接受型”教學方法的影響,我國大學英語教學長期以來習慣采用“滿堂灌”或“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單一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環境,導致學生沒有真正的語言體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傳統的教學環境、教學手段、教學內容和教學觀念;但若使用不得當,則會把“人灌”變為“機灌”,反而加劇了“填鴨式”教學。然而,畢竟暇不掩瑜,本文通過反思多媒體輔助外語教學,希望教師能夠充分利用各種媒體技術來優化外語教與學的環境,以取得外語教與學的最佳效果。

關鍵詞:多媒體輔助外語教學;傳統教學模式;思辨能力

[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

近些年來,大學英語教學經過數年深化改革,教學效果顯著提高。目前所使用的教材在內容選擇上突出時代性;在課堂教學方面,教師一直進行著堅持不懈的努力。然而,坦白地說,要滿足時代各種需求,大學英語教學仍任重而道遠?,F在的大學生雖然已經經過從中學到大學十幾年的英語學習,但在實際應用方面,多數學生還不能自如地使用英語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學生不能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是應用能力不強的表現?;仡櫿麄€教學歷程,在各個層次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對聽、說、讀、寫、譯的訓練從來都沒有放松過;而且可以看到大學新生的英語入學水平逐年提高,少數學生在高中階段就已經通過了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之所以出現這種看似英語水平提高,實則應用能力停滯不前的局面,究其原因,筆者認為原因是多方面的。

2. 大學英語教學目前存在的問題

2.1 英語教學缺乏大學特征

大學英語與初、高中英語從學生學英語到教師教英語模式基本差不多。單一的教學方法扼殺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活力,把大學英語教學變為應試教育的延續。盡管在教學時數和教學課型上,各個大學都在不斷進行調整,以適應時代的要求,但千校一面,公共英語課的教學仍然沿用講授式教法,即在課堂上由教師按照課文內容加以闡述與講解。無可否認,教師們盡其所能地活躍課堂教學,有些教師甚至還引入了語篇分析技巧,幫助學生提高分析理解能力。但是仍然無法擺脫從介紹背景知識、指導學生理解課文意義,到通過反復演練句型、使學生掌握詞匯和句型用法這種陳舊的教學模式。學生一直處于一種被動的學習狀態,致使輸入有余,輸出不足,這種不均衡勢必造成營養不良。學生所表現出的明顯癥狀就是學生參與不足,思維不足,研究能力不足,更談不上創造性思維,也就無法做到學思結合。

2.2 人文精神,文化性不足

多年來習慣了的學習方法影響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多年來,學生習慣于對書本上的句型和單詞死記硬背;在練習上求多求難,忽視了語言具有的文化性、靈活性、實用性的特點;還有一些學生竟然情愿放棄課堂學習的環境,而單向依賴背熟四、六級詞匯來應付考試。許多學生說,在做閱讀理解測試時,即使是沒有什么生疏的單詞,在答題時還是無法保證不出錯誤。咎其原因,是他們沒有注意到文化的相通性,沒有思考比較英漢兩種語言在語法、用法和結構上的異同性。因此,無論詞匯背得多熟,由于不善應用,學生總是會遇到“似乎看得懂,卻又說不清其意義”的狀況。長此以往,導致的結果便是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無法享受到文化之旅,更別說做到通過外語學習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2.3 未能顧及學生的情感因素

多年來,教師一直在課堂上用糾正學生的錯誤來強調正確的知識。不用說是成年人,就是小孩子,在被當眾指出錯誤時,也會感到心里不舒服。因此這種情感因素必然會導致一些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為了顧及顏面而形成“自我保護”,其表現為:在課堂上“啟而不發”,或者干脆為了避免錯誤,拒絕回答問題。

一般來說,教學模式包括教師、學生、教材和媒體四個要素。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大學英語教師在“知識接受型”教學方法的影響下習慣采用“滿堂灌”或“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一些教師講課時侃侃而談,總認為自己講得越細越好,“不舍得”把課上時間分給學生,唯恐被人說成“不負責任”?!敖處熣f學生聽,教師板書學生記,教師布置作業學生做,教師出題學生考”的格局很難改變。難怪學生說:“學英語大家都最下功夫,但也最傷心。14年的課都是一種模式,萬變不離其宗:教師細細講重點,大家認真記筆記,拼命做題找規律,標準試題可投機”,結果是“四級考場走出來,心中卻是茫茫然”。于是有人就把英語教學比作是一壺燒了14年還沒燒開的溫水。也許這個比喻不一定恰當,但傳統英語教學模式單一,內容陳舊,方法僵硬;教師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重理論知識,輕實踐環節,這種說教式教學為的只是讓學生在考試中得高分,而不把英語看作是學生掌握的一種語言技能,形成了所謂的“啞巴英語”已成了不爭的事實。

3. 過分強調科技會使大學英語教學雪上加霜

誕生于20世紀90年代的多媒體技術成為21世紀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突破口,它對傳統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育方法、教育模式和教育評價等形成了極大的沖擊。為此,有人激動,有人困惑,有人無奈。畢竟,無論在思想上、方法上、技術上,多媒體技術都是對傳統教育技術的一種超越,其聲形并茂、圖文兼顧、動靜結合等多樣表現形式倍受師生青睞,徹底改變了傳統的“一支粉筆加一塊黑板”的單一教學模式,引起了革命性變化。

然而,任何教學手段都不是萬能的,計算機輔助教學自然有其先進性、實用性,尤其是其直觀、容量、高效上遠勝于一支粉筆和一本書的講解。多媒體技術進入課堂教學,似乎為教師解決授課單一,枯燥這一難題帶來了一線曙光。有的教師作為多媒體“熱情派”似乎在嘗到了多媒體甜頭后,便對此奉若神明,盲目運用,泛濫使用。將計算機輔助教學看作一種時髦,表面上看將先進現代教育技術引入課堂,而現代教育理念卻仍然遠遠滯后,實行的仍舊是以“教”為中心,甚至在很大程度上以“機器”為中心,不僅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也忽略了教師自己的主導作用。那么,授課教師目中有“機” 而無“人”,這樣的課堂實際上還是“填鴨式”的,其區別只是借助多媒體將“人灌”變為“機灌”。由此,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暴露出諸多問題。例如:

3.1 教師因停電而無為

現在教師上課最怕的是突然停電。若此事不幸發生,授課教師雖然著急,但臉都不紅、沒有內疚感地宣布:“同學們,因為停電,課件無法演示,咱們這節課先到這兒”。停電了,教師不會上課了,出現這種過分依賴電腦的情況實在是多媒體教學的悲哀。究其根源,實質上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思想演變成了“電腦+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思想,不僅學生被動地學,老師也被動地教。

3.2 重機器,輕教師

教師原本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而現在卻成了現代媒體課件的放映員,學生成為缺乏活力的觀眾,課件成了簡單的電子講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喪失殆盡。教師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關心太少。人為物役嚴重。

3.3 華而不實

有的教師在備課時不備教材,不備學生,只備課件。一味追求表面上的新穎、動感,過多運用強烈的色彩、圖片和動畫,甚至獵奇,從而忽視了教學內容的根本,忽略了對學生認知能力和思維多元化的培養?!昂每础币稽c,“好聽”一點,“花哨”一點,“好玩”一點,這些媒體信息成為教學的干擾源,其實質是嘩眾取寵。美觀有余而實效不足,知識在課堂上得不到升華。到了期末,學生為應付考試,趕緊背背單詞、做做題,重新回到簡單機械記憶的老路。

3.4 走馬觀花

課件教學以其容量大、速度快、易操作、課堂教學高效率而自豪。然而統統“一閃而過”,如“白駒過隙”,似乎給了學生很多東西,但人腦畢竟不是電腦,學生想記筆記卻很難跟上課件的速度,對所講內容找不到重點。關機之后,學生的腦海中空蕩蕩的,一切只是過眼煙云罷了。因此,學生對課件有一種既愛又恨的感覺。咎其原因,是教師在教學中完全忽視了學習、思考這一重要過程,這恰好印證了《論語》中“學而不思則罔”這句話。

3.5 事倍功半

有的教師制作課件沒有以刪繁就簡注重實效為原則,而是“任勞任怨”,不遺余力。為了使畫面漂亮些,文字富于變化些,往往在一項設置上反復設置、反復運行演示,費盡心機苦戰多日,方才磨出一個課件。授課時只是將與課堂教學內容有關的所有材料事無巨細,盡數羅列。而對重點內容缺少準確把握,正確定位,抓不住切入點,眉毛胡子一把抓。一堂課下來學生感到什么也沒學到,教師面對出力不討好的局面。

3.6 投影屏幕完全代替了教師板書

在教學實踐中,有的教師將多媒體當作電子黑板,使多媒體變成了獨媒體。其實,作為傳統課堂教學象征的黑板在好多地方是現代教學媒體無法替代的。首先,黑板及時和重現力強,隨寫隨看,所書寫內容還可以方便地增刪。其次,教師的板書是教材的主干知識,有提綱挈領的作用,學生抬頭一看,便對本節課的重點一目了然,方便課堂筆記整理。然而,現在這一切全部由鼠標代勞。

3.7 教師不務正業

目前很多教師過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體的使用功能,隨大流、趕時髦,有能力的自己動手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制作課件,沒能力的則采取“拿來主義”,照單全收,連思維也被課件牽著鼻子走。教師忙于課件,卻忘了自己才是教學的主體,放棄了自己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和作用:備課時不研究教材內容、教學方法,而研究的內容改成課件制作技巧,授課時要做的只是不停地點擊鼠標,完全成了放映員,用事先設計的課件流程去取代學生思維的發展軌跡。而學生則成了始終仰著脖子的觀眾。

3.8 課堂氣氛沉悶

心理學表明,一個人在和諧、愉快的環境中吸取知識的效率最高。不管傳統教學還是現代化多媒體教學,學生永遠是教學的中心,教師所做的一切都應該圍繞這一原則進行。而現在的多媒體教學,課件“統治”課堂,通過現代高科技的“手段”和“花樣”包裝之后的“教師意志”在課堂上一瀉千里,成為一種現代化手段的“灌輸”和“填鴨”。人性化的師生人際交流被冷冰冰的“人機交往”所取代,教師的滿堂灌大大削減了本來就不怎么活躍的課堂互動,一味的擊鍵教學把學生放在一邊,致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

4. 優化多媒體輔助外語教學才能事半功倍

作為一種前程似錦的多媒體信息技術,人們不應該因瑕掩瑜、因噎廢食,而應該充分認識到多媒體技術以其強大的優勢確實克服了許多傳統教學中的缺陷和不足,尤其在發揮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效率方面起到了顯著作用。同時還應注意到多媒體輔助教學俗稱“CAI”,一般認為就是指課件教學,而它的真正名稱為“計算機輔助教學”,“CAI”是英文“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的縮寫。多媒體教學不是萬能的,它也有缺點和不足,但只要揚長避短,做到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便能真正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應有的作用及效力:

4.1 實施人機結合,惠及學生

現代教育理論要求注重對學生認知方法的培養,教育技術的應用希望引導學生通過發現、探究和意義構建的途徑獲取知識。也就是說,多媒體教學應該是學生進行發現、探究、認識社會、接受新信息的工具,是學生學習的幫手,而不只是教師講解演示的工具。那么,教師從課件設計到課件在課堂上運用的過程中,首先要有以“學生”為主、“師生互動”的教學理念。其次,要從人與多媒體、教學內容與多媒體的關系入手,探討多媒體在教學運作中的基本教學規律和要求,讓多媒體在教師的駕馭下有的放矢地發揮作用。最后,教師要針對多媒體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摸索出新的教學方法,探討多元化教學模式,打破傳統媒體單一、僵化、固定的模式。

4.2 制作課件時應把握這樣幾個原則

(1)科學性

教學目的明確,內容準確,表述規范。文本、圖形、動畫、音像、視頻等各種媒體使用合理。課件設計不能出現科學性錯誤。不把錯誤的概念和原理教授給學生。

(2)簡約性

課件內容要簡潔、扼要,重點突出。把所涉及的內容以最簡約的方式傳授給學生。避免或減少引起學生注意的無益信息干擾。避免多余動作,減少文字顯示數量,因為過多的文字閱讀不但容易使人疲勞,而且干擾學生的感知。

(3)功效性

一些教師好大喜功,認為多媒體課件就是要有眾多的音像資料、圖片資料才會生動,才能吸引學生。其實不然。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制作必須服務于教學,其目的是改革教學手段和提高教學質量。在制作課件時,教師應將課件設計成學生學習的導航器,使課件流向能夠根據教學需要隨意調度。同時,要考慮各層次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饋情況,讓多媒體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其應有效益,功效代價比例成正比。

(4)輔助性

多媒體是現代化輔助教學工具,課件是實施教學的一種手段。既然叫計算機輔助教學,那么“輔助”二字就體現出了它對整個教學過程不過是一種輔助?!拜o助”決定了它的一切設計應為教學的某一個環節,起“烘托”、“渲染”作用,而不能代替教學。教師要把握好使用多媒體教學的分寸,使用得當可簡化教學,幫助教師更有效地完成教學活動;反之,多媒體則成為“教”的負累。

(5)開放性

現在大多數教師制作的課件都是演示型的。而多媒體課件不僅僅是傳遞信息的載體。英語教學要求學生參與語言實踐。語言交際活動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進行的,離開了一定的情景,交際活動就難以開展。學生也只有在真實的語言環境或模擬情景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具體情景傳遞的信息,觸景生情,激發表達的欲望。因此,教師不應該只是采用說教式教學法把自己做好的課件演示給學生看,而是讓學生有充分發揮應用能力的空間。

(6)富有個性化

教師的課堂教學不可能是統一模式,每個人教學都有自己的教學風格?!八街梢怨ビ瘛?,所以許多教師直接從網上下載課件。借鑒他人課件是可以的,但不要讓他人的教學風格和思維習慣取代自己的,使自己的教學失去了個性。教師要依據教學對象的變化不斷改變教學方法、統籌全局,引導學生適時開展各種教學活動,充分體現出自己的個性。

4.3 在使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還應做到以下幾點:

(1)運用多媒體創造理想的外語教學環境

交際理論認為,英語是一種交際的工具,英語教學要著重培養學生使用英語這種交際工具的能力,這是英語教學的重要出發點和歸宿,而不是刻板地讓學生記憶語法、詞匯。按照交際理論,交際類型可分為詞語交際(verbal communication)和非詞語交際(nonverbal communication)兩種。前者主要運用聲音、文字、符號進行交流、輸入或輸出信息;后者指通過表情、體態、圖像、動畫、環境來傳達信息和感情??梢?,語言只是進行交際的基礎,語言能力并不等于交際能力。事實上有很多學生,盡管他們已經死記硬背了大量的英語詞條和語法規則,卻讀不懂某些文章,(雖然每個單詞都認識),也不能自如表達,即使勉強寫出來了,自己也明白不是地道的英語。Joseph. A. Devito 在Th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Book(2001: 25-89)一書中提出了著名的交際模式,特別強調了經驗場(field of experience)和環境(context)在交際中的重要作用。如果交際雙方有共同的經驗和共同的話題,交際就能較順利地進行。這種經驗從何而來?來源于雙方所共同擁有的交際環境。這種交際環境包括歷史環境、現實環境、物質環境、社會環境和心理環境等。

多媒體英語教學恰恰可以提供給學生一個近似真實或虛擬仿真的交流和交際的環境,這正是傳統教學望塵莫及之處。多媒體能將錄像、圖片、動畫、聲音、文字等展現出來,使原本陌生枯燥的書本知識變得生動鮮活,以此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到學習中來??茖W研究表明,只有在視覺83%、聽覺11%、觸覺3%、味覺2%、嗅覺1%比例下的綜合刺激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學生聽看結合,2小時后對課程記憶可達到85%,72小時后仍可保持記憶的65%,大大超過傳統的僵化單一的文本教學模式。多媒體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創設多種情景,學習者可以通過虛擬課堂討論和角色扮演等多種手段溝通英語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模擬現實中的人際交流方式。網絡還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完全真實的語言環境。例如通過網絡上的外語電臺來進行英語聽力訓練;利用搜索引擎選擇英語精讀與泛讀材料;發送電子郵件與國際筆友進行交流等。此外,還可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營造活潑多樣的校園英語學習氛圍。例如,利用校內電視新聞定時插播英語新聞節目;利用調頻電臺播送英文名篇朗讀、英語知識、英語歌曲和經典影片欣賞、英語故事等。充分利用與發揮先進的教學手段,是當今高科技下培養具有創新能力人才必不可少的條件。

(2)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增強互動性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迸d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和從事某項活動的意識傾向。學習興趣作為驅動系統中積極、活躍的心理因素,對學生起著推動的作用。學習興趣一旦形成,學生便會有強烈的求知欲,就會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地學習,絲毫不覺得學習是一種沉重的負擔。實踐證明,在教學活動中,最優秀的老師、最完善的教材、最有效的教學方法都無法代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只有當學生對學習英語產生濃厚的興趣時,他們才會不斷地去努力。只有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學習才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強烈的內心需要、一種有意義的創造活動、一種愉悅的情感體驗,有效的英語教學才能得以實現。

常言道:“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比绻處熢谶\用多媒體時仍堅持“看—問—講”這種老套的說教法教學,則根本不能發揮出多媒體的功能?,F代教育思想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轉化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及知識學習的主動建構者。也就是說,應把課堂教學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教師必須根據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學生的接受能力、課堂氣氛及時調整進度和教學方法。例如根據多媒體能充分發揮聲、形、色等多元素功能,把抽象、枯燥的單詞、短語、語法知識轉化成生動活潑的文字、圖像、視頻,使學生的聽覺、視覺同時得到刺激。學生在接受這些信息的同時,教師可采用任務教學法改進教學效果。例如,讓學生根據自己在課堂上所學的內容使語言與語境相結合做情景對話或編情景小故事,或者有更大的舉措,編情景劇等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以此來加深學生所學內容,提升學生英語語言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有利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培養思辨能力,提高語商

思辨即用正確的思維方法或工具對問題進行辨識。語商(LQ)是指一個人學習、認識和掌握運用語言能力的商數。具體地說,它是指一個人語言的思辨能力、說話的表達能力和在語言交流中的應變能力。語言能力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人們通過后天學習獲得的技能。人類因有遺傳基因或腦部構造異常而存在著語能優勢或語能殘缺,而在現實生活中,由于每個人的主客觀條件、花費時間和學習需求的不同,獲得語商能力的快慢和高低也是不同的。這就表明人的語商能力主要還是依賴在后天的語言訓練和語言交流中得到強化和提升。作為現代人,不僅要有新的思想和見解,還要在別人面前很好地表達出來;不僅要用自己的行為對社會作貢獻,還要用自己的語言去感染、說服別人。

就職業而言,現代社會從事各行各業的人都需要口才:對政治家和外交家來說,口齒伶俐、能言善辯是基本的素質;商業工作者推銷商品、招徠顧客,企業家經營管理企業,這都需要口才。美國醫藥學會的前會長大衛·奧門博士曾經說過:“我們應該盡力培養出一種能力,讓別人能夠進入我們的腦海和心靈,能夠在別人面前、在人群當中、在大眾之前清晰地把自己的思想和意念傳遞給別人?!比藗兊恼Z言交流和人際溝通能力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21世紀顯得更加重要,語商將帶來新的生存機遇和人的素質的全方位提升。

(4)建立全新的、開放的師生關系

我國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20世紀20年代就提出把認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結合起來施教,認為“傳統的方法把師生的界限分得太嚴”?!皞鞯?、授業、解惑”的“圣者光環”長期籠罩在教師的頭頂,而且這種神圣是與老師的權威聯系在一起的。命令與懲罰的“控制型”師生關系壓制了學生學習語言的交際欲望,妨礙了學生學習主動性及創新思維的發揮。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語言教學尤其需要一種民族平等、情感交融、協力合作的開放型師生關系。情感因素對外語教學的成敗,從某種意義上講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點已為越來越多的學者及教師共識。美國心理學家Stern就說過:“情感對外語學習的作用至少與認知技能同等重要或更重要些?!?/p>

全新的、開放的師生關系不再是傳統的主輔關系,而是平等協作的關系。語言教學與其他科目教學的一個重要區別在于它需要師生間思想和語言的交流,更突出互動作用。因此,教師不該僅僅是知識的“傳授器”,還應是設置語言環境、開發學生智力和誘發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啟動器”。Jeremy Harmer認為教師是控制者(controller)、組織者(organizer)、評價者(assessor)、鼓動者(promoter)、活動參與者(participant)、咨詢人員(resource)、輔導者(tutor)、觀察者(observer)。David Gardner和Lindsay Mille在《外語自主學習——理論與實踐》(1999: 14)一書中談到了教師和學習者的角色轉變:教師是信息提供者、咨詢員、技術顧問、管理者;而學習者也轉變為計劃者、組織者、自主學習者。相對來說,在網絡環境下易于實現這種角色的轉變,學生由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下的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變為主動學習者。

教師高度的敬業精神對學生的親和力和感染力以及樂于與學生溝通的愛心是建立這種新型師生關系的關鍵。一旦建立起這種良好的關系,師生間便會默契配合、愉悅合作,課堂氣氛輕松和諧;反之,就會造成師生間的心理隔閡和對立,導致學生的逆反心理和厭倦情緒。

(5)多媒體教學延伸了外語學習空間

外語學習中的語言輸入所實現的認知環節和語言輸出所實現的實踐環節顯示出同等的重要性。語言輸入是認知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學生從大量教材或老師輸入給他們的信息中挑選那些能夠吸引他們的注意,并且能夠與他們已有的知識結構產生同化的信息進行處理,通過思考、理解、記憶和假設使之逐漸成為自己知識體系的組成部分。語言輸出可以用來檢驗這些假設。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語言實踐機會。但是大學英語課時安排一般為每周4學時,遠遠滿足不了學生的課堂語言實踐要求。多媒體教學的出現很好地解決了這個棘手的問題。

首先,多媒體提供了最廣泛的英語學習資源。教師除了可以把自己課堂教學的內容以網頁的形式在平臺發布以外,還可以把因特網上的相關資料下載到平臺上幫助學生進行擴展閱讀,又可以提供各種外部鏈接,方便學生作進一步的鉆研。其次,它能夠提供支持學生進行閱讀實踐活動的工具,如提供查閱單詞的工具(如電子詞典)、翻譯的工具(翻譯軟件)、交流的工具(如聊天室)、記筆記的工具、獲取信息的工具(搜索引擎)等,這些工具能夠幫助學生高效率地進行閱讀學習和實踐。再則,它能夠提供各種學習策略,入情景式、角色扮演式、協作式、辯論式等,這些學習策略能夠支持教師的個性化教學,從而讓學生有更多的學習體驗。最后,它能夠支持教師以同步(如在聊天室內交流)或異步的方式(如通過電子郵件)對學生進行輔導和幫助。

(6)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我國教育歷來推崇“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理性教學法?!笆┙讨F在引導,妙在開竅?!苯處煹穆氊熓恰耙贰倍皇恰按鎸W生走路”,實際上也代替不了。很多大學生在經歷了艱苦的三年高中學習后,到了大學普遍有一種迷失的感覺。大學課業不如高中那么緊張,每天有很多課余時間,學生覺得無所事事,大學四年的寶貴時間便在百無聊賴中打發掉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重任落在了大學老師的肩上。

首先,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樹立主體意識。英語學習是一個不斷學習知識、運用知識、提高能力的過程,發展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是英語教學的主要任務。而交際包括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材、學生與教師甚至學生與自己的信息交流和互動。學生的主體意識是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的保證,也是實現交際過程、提高英語運用能力的關鍵因素。筆者認為,應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為起點,多角度樹立學生的主體意識,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其次,培養與同學合作互助的學習態度。合作是實現交際的主要途徑。學生在不斷的交際過程中體驗合作互助樂趣的同時也使英語學習及運用更趨于真實化,從而促進了現實生活中英語的自然運用,進一步提高了教學效果。而教學效果的提高又可激發更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學生的主體意識在這一良性循環中得到充分發揮。

再則,培養學生對自己學習的樂觀態度。任何的學習過程都不可能是完全一帆風順的。面對自己的不足和差距,如果只有被動的態度,會很容易產生厭學和畏難情緒。教師在積極鼓勵學生每一個進步的同時還應努力推行樂觀的學習態度,用寬松的氣氛來化解學習中產生的困惑和沮喪。樂觀的學習態度能給學生更大發展空間、更強的挑戰精神,學習因而更具主動性,學生的主體意識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學生主體意識的提高同時也培養了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培養了自己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

綜上所述,多媒體技術能使大學英語課堂氣氛輕松活潑、語言環境真實、學習興趣濃厚,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所提高,但同時也暴露出諸多問題:很多學生習慣了傳統教學模式,在新奇感過后很難適應這種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學生對課文內容預習不到位,不管教師設計多么豐富的課堂活動,怎樣啟發學生,一些學生總是缺少主動性,甚至要求教師課上播放電影來打發時間,教師為了迎合學生也樂而為之。在多媒體輔助外語教學廣泛使用的今天,發現的種種問題如不及時解決,就會誤人子弟。所以說多媒體是一把雙刃劍,應用不得當,則會弄巧成拙、事與愿違,無法貫徹現代教育思想理念,師生皆淪為了多媒體課件的奴隸。多媒體教學手段如果應用得當,在教學過程中做到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就會如鮮花著錦,錦上添花。

參考文獻

David Gardner & Lindsay Mille. Establishing Self-Acess from Theory to Practice[M].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14.

Joseph. A. Devito. Th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Book[M]. New York: Longman, 2001: 25-89.

作者:楊潔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貸款公司風險管理論文下一篇:OTC市場會計信息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