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高職院校文化傳播論文

2022-04-25

今天小編為大家精心挑選了關于《高職院校文化傳播論文(精選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菊繎蚯M校園是弘揚民族文化的一個有效的途徑,非藝術類高職院校校園戲曲文化傳播需要各方支持。開展這一活動,既能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提高學生對民族文化的審美能力和素養,又能推廣和普及戲曲,培養年輕的觀眾群體。本文通過浙江科貿職業技術學院戲曲文化建設實踐和問卷調查為例,研究了高職院校戲曲文化傳播的現狀。

高職院校文化傳播論文 篇1:

談學生記者在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傳播中的作用

摘要:當下的高職院校里,各種文化信息匯集交融并通過各種渠道傳播擴散,其產生的或正面或負面的能量都是我們不能忽視的。學生記者是一個特殊群體,他們以年輕人特有的朝氣與銳氣活躍在校園之中,正確認識這樣一個群體,并使其在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與傳播中發揮作用,必將會換來高職院校文化信息和文化實力的不斷提升。

關鍵詞:學生記者;校園文化;傳播;影響

近幾年,伴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投入力度的持續加大,高職教育迎來了其發展的新階段。如何在這一背景下建設好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已經成為擺在高職院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當下的高職院校里,各種文化信息匯集交融并通過各種渠道傳播擴散,其產生的正面或負面的能量都是我們不能忽視的。學生記者是一個特殊群體,他們以年輕人特有的朝氣與銳氣活躍在校園之中并在校園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媒介發揮影響,他們思維活躍,能說善寫,對高職學校的辦學規律比較熟悉,有一定的新聞發現和采寫能力,是學校的“喉舌”,學生的代言人。通過他們能夠起到很好的上傳下達的作用,在學校和學生架起了一座溝通的的橋梁。學生記者是校園里的風云人物,他們在同學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是學生中的表率,是高校開展新聞宣傳思想工作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這樣一個群體對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與傳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學生記者的角色定位

校園文化是一種無形的“軟實力”,它的巨大效應在其傳播過程中不斷得到體現。校園文化已成為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文化傳播的過程中,學生記者能夠并且應當發揮自己的作用。

(一)學生記者的界定

由于各院校實際情況不同,學生記者這一概念目前尚無統一界定。有些學校用來特指在校報參與新聞采編的學生,有些學校用來指在校園廣播臺或校園電視臺里參與采、編、播的學生,有些院校則有專門的學生記者團。如此,學生記者應是指在校園中有組織的做一些校園信息采編報道工作的學生。之所以這樣界定,一是因為學生記者本質上還是學生,不能理解為從事學生信息采編報道工作的記者,也不能含納進從事或指導學生信息采編報道工作的教師。學生中是最容易出新聞的地方,而學生記者作為“自己人”則可以將信息觸角延伸到廣大學生中。他們能反映大學生思想、學習、生活狀態的任何新線索和事實,這是記者和教師都不可能做到的。二是因為學生記者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記者,他們只是在校園中做一些類似記者的工作。他們可以來自新聞專業,也可以來自其他專業;他們畢業后可能從事記者工作,也可能從事其他工作。

(二)學生記者的所指對象

當下,活躍在各高職院校的學生記者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一是參與校園報刊采編工作的學生。如院報、校報、團刊、系刊等。這其中有些報刊是在學校相關部門主導下辦的,有些則是學生記者主導辦的。

二是參與校園廣播或校園電視臺采編報道工作的學生。這主要表現為為校園廣播或電視臺提供信息和進行采訪報道。

三是參與校園新聞網工作的學生。這部分學生為校園網做采編報道工作或對校園網上輿情進行及時反饋。

總之,在校園報刊上,校園廣播里,校園電視臺里,校園網絡上做相關信息采編報道工作的學生都可以稱之為學生記者。

(三)學生記者的服務對象

學生記者的服務對象必須是全體師生,也只有為全體師生服務他們才能稱得上是真正意義的學生記者。學生記者是校園里的“無冕之王”,他們是師生問溝通信息的重要橋梁。在學習好自己文化及專業課的同時,學生記者必須深入師生中間做好信息采集和采訪實踐活動,為全校師生服務。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實際操作中,部分高職院校的學生記者只不過是徒有虛名。一種表現是部分學校管理部門借招學生記者之名,讓學生做一些與校園信息采編報道工作相去甚遠的雜事,這些學生被給予了學生記者之名,其實卻無學生記者之實。另外一種表現是部分學校扼殺學生記者的主觀能動性,只讓他們做校園主流媒體的傳聲筒,學生記者們所做的工作只是簡單的克隆主流媒體信息。

(四)學生記者的責任

學生記者作為熱愛信息采編報道工作,將來可能從事新聞事業的一支校園力量,應當及時捕捉校園信息,傳播校園文化。那么,學生記者的責任何在?筆者以為學生記者的責任就是確保傳播信息的真實性與傳播文化的導向性。一些學生記者參與校園信息采集報道工作只是出于好奇和體驗,往往不能對相關信息深入調查剖析,寫出來的稿件往往以偏概全,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學生記者在同學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他們廣泛地分布在學生中,是校園信息的二級傳播領袖,同時也是學生的代言人。通過他們能夠起到很好的上傳下達的作用,在學校和學生間架起信息溝通的橋梁。因此,學生記者在對校園信息進行采編的過程中,要切實承擔起傳播真實消息這個責任。

二、正確認識學生記者在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傳播中的作用

校園文化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它是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具體表現為一種具有良好輿論氛圍和心理氛圍的人文環境。一所具有強大核心競爭力的學校必然是有著強大的校園文化。校園媒體是校園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是校園文化的物化表現形式,是展示校園文化的窗口,它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記者這個特殊群體可以利用校園媒體這個平臺在校園文化建設與傳播過程中發揮一般學生乃至學生干部所不可能發揮的作用。

(一)學生記者是校園文化的自我傳播先鋒

優秀的校園文化一定是內化于心的。學生記者在做校園信息采編工作的時候,首先面臨的是在接收大量校園信息后在“主我”與“客我”之間的傳遞和處理過程。這就包括收集信息、辨別信息、取舍信息、傳播信息等一系列過程。由于他們具有相當的新聞敏感和把握能力,這使得他們對校園信息的消化能力要強于一般學生。學生記者對校園信息的采編報道過程,其實就是他們自我傳播校園文化的過程。實際上,每個高職學院的學生從進入學校那天起,就已經成為校園文化的自我傳播者,受到學校辦學環境、辦學理念、教師素質、集體輿論、行為方式等的不斷影響,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知識情感、語言習慣、行為方式本身就是校園文化的一部分。

(二)學生記者是校園文化的人際傳播推手

青年學生大多具有偶像崇拜心理和個人主義心理,因此,活躍在校園各種媒體里的學生記者往往成為青年學生艷羨的對象,學生記者的言行往往也就有著巨大的影響力。人際傳播針對性強,能夠迅速形成互動,是一種重要的信息傳播方式。學生記者較之普通同學具有相當程度的新聞敏感,而且較容易接觸到普通學生不容易接觸到的人和事,加之他們有著“自己人”身份的優勢。這常常使得一般學生在與學生記者在一起時由校園信息的被動接收者變為主動詢問者。以上因

素綜合起來在信息傳播過程中產生的效應就是:同樣一個信息,從學生記者口中獲得和從校園官網或校報獲得其在學生中產生的實際傳播效果是不一樣的。學生記者們接收到的包括知識層面和價值層面的信息都會在人際傳播中產生強大的二級傳播效應。而這種二級效應會被持續傳播。持續的正向的人際傳播能夠保證一所學校的集體輿論朝著好的發展方向。校園里的人際傳播大多是校園文化的一種潛在傳播,最能體現校園文化本質內容。

(三)學生記者是校園文化的組織傳播中堅

校園文化是一個日積月累、雙向貫通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學生記者作為一個社團或者說一股力量,他們在進行校園信息采編工作的同時就是在有組織的進行著校園文化的傳播。他們通過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途徑與師生見面,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師生的情感動機和行為方式,這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組織傳播系統。這種組織傳播表現為為師生提供服務的過程,其傳播效果不言而喻。近幾年,伴隨著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成立自己的學生記者隊伍,各院校學生記者間的交流也逐漸變得頻繁,各大報刊和網絡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學生記者面孔,這些也都是對外傳播校園文化的絕佳途徑。學生記者的參與大大提高了這些媒體的受關注程度,改變了傳統媒體自上而下的灌輸式信息傳播。

(四)學生記者是校園文化的大眾傳播旗手

校園網絡因為其更新速度快、信息量大、圖文并茂的特點和優點,目前已經成為向大眾傳播校園文化的一個重要窗口。近年來的校園網絡建設進程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學生記者的身影。比如,2007年10月開通,由陜西省教育工委主管、陜西省七十多所高校參與共建的陜西大學生在線網站及其共建頻道就有大量的學生記者參與其中。

校園文化是一種歷久彌新的文化積淀,它還應該包括歷屆學生對學校本身的總體認知。學生記者在校時、畢業后均可成為校園文化大眾傳播的重要力量。學生記者在校時,就能通過人際傳播很好地傳播校園文化。當這些學生記者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后,深受母校校園文化滋養并且體現著母校文化的他們必將成為校園文化的繼續傳播者。而他們的人生經歷也必將激勵學弟學妹們立志成才。

可以說,學生記者是校園文化很好的集散者。

三、如何發揮學生記者在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傳播中的作用

(一)要鼓勵學生記者發出自己的聲音

青年學生有著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富有改革精神,學生記者群體也應當是一個思想火花四濺的舞臺。要大膽地鼓勵學生記者們在校園信息采編過程中創新。因此,要充分利用學生記者思維活躍的特點,給他們制造傳播校園信息和文化的機會,讓他們做校園正向輿論引導者。比如面對校園論壇里鋪天蓋地的信息,可以嘗試讓那些思想過硬、能力全面的學生記者進行適度的管理。要鼓勵學生記者用自己的眼光及時捕捉學生中的的思想動態,并用學生的語言與方式最直接地表達出來。要培養他們在校園信息采編報道工作中的宏觀把握能力和全盤意識,只有在思想的互通有無中,才能碰撞出創意的火花,才能讓學生記者們保持旺盛的創造力。

(二)加強對學生記者的整合管理

校園內的各種傳播媒體各有所長,互補性極強。但在一些高職院校卻普遍地存在著各媒體下都有學生記者隊伍,但是因相互間缺乏有效地溝通和交流而各自為政、囿于一隅的現象。這使得高職院校本來就稀缺的學生記者資源由于內耗而變得更加令人憂心。因此,對校園內各類學生記者,應當進行資源整合,統一管理,改變校園學生記者隊伍良莠不齊,結構混亂,甚至信謠傳謠的現象。從而提高學生記者自我管理和鍛煉的能力。

(三)量化考核,明確獎懲,充分調動積極性

在廣泛征求廣大學生記者的意見和征得老師的同意后,有可能的話建立高職院校學生記者團,并要與時俱進的修改記者團團綱。量化考核標準,把投稿量和發稿量作為考核的重要標準,明確獎懲制度。以記者團的名義,在考核學生記者工作情況后,評選“優秀團員”“優秀學生干部”,進行團內推優,充分調動學生記者的積極性。頒發獲獎作品與獎勵,對學生記者一定的鞭策作用。

(四)提高學生記者的采編能力

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學生記者隊伍,人的因素非常重要。要大力提高學生記者的信息采編能力,調動他們傳播校園文化的潛能??梢酝ㄟ^定期舉行新聞知識講座,邀請資深記者和編輯對學生記者進行培訓,為學生記者提供提高素質和能力的平臺與機會。也可以組織學生記者到兄弟院?;蛐M饷襟w進行參觀學習。要號召學生記者成為“雜”家。

(五)完善學生記者的培養制度

俗話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在校園里更是如此。學生記者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大多數學生記者需要一至兩個學期的時間才能掌握信息采編報道的方法與技巧。大多數高職院校的學制為三年,第一年他們學做學生記者,第二年他們成為學生記者,第三年他們就面臨著實習、就業的巨大壓力和實質性的選擇。也就是說高職院校的學生記者們真正能為學校的信息采編報道工作提供有質量的服務時間其實只有大二一年。所以一定要完善學生記者培養制度,比如完善招新程序,改進培養模式,形成淘汰機制。

(六)錘煉學生記者文化

任何一個組織或者社團都必須有一種文化作為支撐。校園中的社團文化就是一所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縮影。作為學生記者也不例外,學生記者也應當有自己的記者文化。他們在投入地工作中必然會對學生記者這個角色產生感情,從而形成一種特有的學生記者文化。在這種記者文化的驅使下,他們會更加自覺地為傳播校園文化服務。學生記者間的溝通也十分重要,不同院系的記者擁有不同的知識結構、思維方式,在工作中建立的友誼會讓他們中的一些人維系終生。另外,也可以鼓勵學生記者間通過QQ群、電子郵件、專屬網頁、博客等進行交流溝通。

四、結束語

校園文化并不指一時一地,一人一事,但校園文化卻能夠從一時一地,一人一事中體現出來。好的校園文化會影響到學生的情趣養成、價值認同并最終帶來學校良好的校風學風以及學生行為方式的轉變。校園文化這種無聲的力量對學生怎樣做人、做事、做學問有深遠影響。一切文化都是在傳播過程中生成和發展的,學生記者這一群體的努力工作和出色表現必將換來高職院校文化信心和文化實力的不斷提升。因此,下大力氣培養一批專業精、思想活,能給校園文化傳播帶來正向牽引的學生記者對高職院校來說是一件十分有價值的事情。

作者:高鳳香

高職院校文化傳播論文 篇2:

高職院校戲曲文化傳播現狀研究

【摘 要】戲曲進校園是弘揚民族文化的一個有效的途徑,非藝術類高職院校校園戲曲文化傳播需要各方支持。開展這一活動,既能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提高學生對民族文化的審美能力和素養,又能推廣和普及戲曲,培養年輕的觀眾群體。本文通過浙江科貿職業技術學院戲曲文化建設實踐和問卷調查為例,研究了高職院校戲曲文化傳播的現狀。

【關鍵詞】戲曲進校園;高職院校;傳播

為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促進戲曲傳承發展,中宣部、教育部、財政部、文化部日前出臺了《關于戲曲進校園的實施意見》。意見明確,2017年,在試點基礎上,有條件的省區市大中小學以及中央部委所屬高校爭取實現所有學生免費欣賞1場優秀戲曲演出。2018年,戲曲進校園活動蓬勃開展,戲曲教育豐富多樣,爭取實現全國所有大中小學每個學生每年免費欣賞1場優秀戲曲演出。2020年,戲曲進校園實現常態化、機制化、普及化,基本實現全覆蓋。根據這一意見,戲曲進校園的主要形式包括組織觀看戲曲作品,原則上以組織戲曲藝術表演團體進校園演出和組織學生走進劇場現場觀看為主;開展戲曲教育活動,根據學生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積極探索創新具有時代特征、校園特色和學生特點的戲曲教育形式;加強戲曲社團建設,支持學校建立多種類型的戲曲興趣小組、學校戲曲社團、戲曲工作坊和戲曲傳承基地等。[8]

中國戲曲是體現中華民族文化的一種綜合藝術形式。它以歌舞演故事,以象征、虛擬的特性展現舞臺時空,語言詩化,動作舞蹈化,具有獨特的藝術品質和審美價值。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是一項長期工程,推進“戲曲進校園”活動亦需要持續、有效地開展。一旦學生群體對中國戲曲產生了感情,必將成為今后推動民族文化振興的一股強大的儲備力量(仲春梅,2017)?;谌珖舷氯绱肆己玫膽蚯M校園文化氛圍,起步較晚的我校也積極開展了戲曲文化進校園的傳播活動。本文通過實踐的總結和問卷調查,主要研究我校戲曲文化傳播的現狀和改進的思路。

一、我校戲曲文化傳播基本情況

1.戲曲社團。

組建于2017年9月,目前固定成員17人。社團有校內指導教師1名,持有全國越劇社會水平考級7級證書。校外指導教師1名,業余從事越劇事業30年。每周開展兩個小時社團活動,由校內外指導教師教授越劇的表演。社團成員積極參加各類演出,戲曲沙龍每學期組織觀看至少兩場戲曲演出,觀看的劇種涉及越劇、黃梅戲、婺劇等多個劇種,觀看場所主要在中國婺劇院。同時還組織前往觀看其他院校戲曲協會專場演出,通過同齡人的影響,加強學生學習戲曲的興趣和決心。

2.校級公選課《越劇與古詩詞》。

通過選修課,了解越劇的基礎知識,欣賞越劇中詩詞歌賦。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從通俗易懂、輕松或高技巧的劇目入手,利用互聯網,結合圖片、音頻、視頻等手段展示戲曲片段,吸引學生的興趣。同時,選擇學生熟悉的古詩來教學。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比绻麑W生沒有興趣,“戲曲進校園”的意義也就無法凸顯了。

3.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的鼎力支持。

該院團注重年輕觀眾的培養,目前已經數次組織我校學生前往婺劇院觀看不同劇種的演出。

雖然我校戲曲文化傳播剛剛起步,但是得到校內外各方的支持,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關于我校戲曲文化傳播的問卷調查

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戲曲文化傳播的現狀,筆者做了一次問卷調查。本次問卷調查共調查了在校生75人,收回有效問卷74份,其中戲曲選修課的學生調查了19人,戲曲社團成員調查了11人,沒有參與戲曲選修課或者戲曲社團的學生調查了44人,其中2018級學生17人,2017級學生27人?,F將調查情況總結如下:

1.戲曲選修課的調查情況。

52.6%的同學認為通過戲曲選修課的學習,了解了一些戲曲的基礎知識,63.2%的同學認為欣賞了一些戲曲節目也是很大的收獲。選修本課程的兩名女生通過學習喜歡上了戲曲。選修本課程的學生100%對任課教師滿意,其中89.5%的同學對課程內容滿意。

2.戲曲社團的調查情況。

72.7%參加本校戲曲社團的學生是因為自身對戲曲感興趣,27.3%的學生是想通過社團活動提升自身的文化內涵。通過一年的社團活動,72.7%的戲曲社團成員參與了戲曲演出,其中54.5%的學生表示通過學習和演出喜歡上了戲曲。100%的社員對社團指導老師和社團活動的內容表示滿意。他們希望今后社團活動在以下方面多多加強:學習多劇種(18.2%)、教授戲曲身段(27.3%)、增加視頻觀看(54.5%)、戲曲化妝和造型(90.9%)以及戲曲服裝和發飾的知識(45.5%)。

3.未參與戲曲社團或戲曲選修課的普通學生調查情況。

2018級學生的情況:88.2%的學生認為觀看演出是最有效的“戲曲進校園”形式,5.9%的學生認為社團或者選修課是最有效的“戲曲進校園”形式。被調查的17人中,76.5%的學生表示日常對戲曲的關注度一般,23.5%的學生表示對戲曲不感興趣。盡管如此,平常還是有渠道能接觸到戲曲,58.8%的學生通過村鎮演出觀看過戲曲,47.1%的學生通過電視看過戲曲節目,還有41.2%的學生通過網絡觀看過戲曲。對于戲曲表演名著或者流行小說等,64.7%的學生表示想看;70.6%的學生表示想看戲曲結合rap、爵士樂、現代舞等因素結合的節目;64.7%的學生表示有機會愿意體驗穿戲服;64.7%的學生表示想看網游故事改編的戲曲。

2017級學生的情況:81.5%的學生認為觀看演出是最有效的“戲曲進校園”形式,7.4%的學生認為選修課是最有效的“戲曲進校園”形式,還有3.7%的學生認為講座是最有效的“戲曲進校園”形式。被調查的27人中,66.7%的學生對戲曲關注度一般,29.6%的學生表示對戲曲不感興趣。其中,81.5%的學生通過電視觀看過戲曲節目,66.7%的學生通過村鎮演出觀看過戲曲,還有通過課程或者講座(3.7%)、社團演出(22.2%)、劇場觀看(11.1%)、網絡(22.2%)以及其他途徑觀看過戲曲節目。

對于戲曲表演名著或者流行小說等,74%的學生表示想看;85.2%的學生表示想看戲曲結合rap、爵士樂、現代舞等因素結合的節目;74%的學生表示有機會愿意體驗穿戲服;63%的學生表示想看網游故事改編的戲曲。

三、我校戲曲進校園工作改進的建議

根據一年來的實踐以及對學生的全面調查,為改進我校戲曲進校園的工作,我們建議:

1.進一步落實“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

一方面,積極引進專業劇團或者民間劇團進校園演出,讓全體師生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優秀的戲曲表演。同時,繼續組織師生進劇院觀看各類戲曲演出。

2.繼續通過戲曲社團、戲曲選修課等形式,進一步擴大戲曲在校園里的影響力,吸引更多學生來接觸和參與戲曲的學習和傳播。

3.學校完善具體的戲曲進校園的制度,培養校內指導教師的戲曲知識和表演唱能力,引進更多的社會力量,如校外指導教師、戲曲演員、戲曲網絡平臺以及戲曲劇團的力量,全方位地推進戲曲進校園。

4.校園戲曲要走向社會。社團穩步發展之后,可以服務社區,既能鍛煉學生能力,又能推廣戲曲文化的傳播。

5.增加普通師生的體驗機會,如組織穿戲服、化戲妝、拍戲照的體驗。讓大多數沒有近距離接觸戲曲的師生能有機會接觸戲曲的方方面面。此類活動可以由戲曲協會定期或者不定期組織。

6.通過網絡、廣播等多種媒體,加強創新類戲曲文化信息在校園的傳播。

四、總結

戲曲進高職校園一方面可以提高年輕人的民族文化審美能力和素養,另一方面可以為戲曲藝術的傳承和發展開拓路徑,培養市場和忠實的觀眾。更長遠地來看,可以為未來戲曲人才的培養提供基礎,這一代的年輕人接受了戲曲,他們會在自己的下一代培養上關注戲曲。我校戲曲文化的傳播初見成效,未來需要各方的努力,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陳炫兒.高職院校普及高雅文化藝術提升校園文化內涵的思考[J].戲劇之家,2017(11):254.

[2]本刊編輯部.戲曲進校園 培養學生興趣是關鍵[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7,2(09):1.

[3]黃蘇蘇,桂晶晶.高職院校學生藝術團的建設與管理探析[J].戲劇之家,2017(24):165-166.

[4]宋欣園.在校園播撒戲曲文化的種子[J].教育家,2017(33):64.

[5]燕翔.“戲曲曲藝進校園”研究綜述[J].藝術評鑒,2017(07):133-135.

[6]仲春梅.戲曲進校園的意義分析[J].戲劇之家,2017(22):48.

[7]中宣部等出臺《關于戲曲進校園的實施意見》,新華社,http://www.scio.gov.cn/zxbd/wz/Document/1560596/1560596.htm,2017年8月9日.

作者:楊貞

高職院校文化傳播論文 篇3:

網絡文化傳播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影響

摘要:網絡的普及使其成為當代學生交流和溝通的主要工具,改變學生生活和學習的方式。網絡文化在校園中傳播的影響一方面多元化的信息使學生思想更具豐富性,另一方面也造成學生思想的混亂。本文通過分析目前高職院校網絡文化傳播的現狀,提出網絡文化傳播對于高職院校學生所造成的具體影響,旨在為高職院校在網絡環境下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網絡;文化傳播;高職學生

社會經濟的發展使人們進入全新的網絡時代,網絡技術的普及對人們思想產生重大的影響。高職院校學生作為網絡廣泛的應用者,其思想觀念和政治信仰都受到網絡文化傳播的影響,網絡在校園中傳播的便利性,一方面拓寬學生獲取知識和思想的渠道,另一方面也對還處在成長時期的青年學生造成負面的影響。高職院校要清楚地認識到網絡文化傳播所帶來的積極和負面的影響,利用有效的管理手段幫助學生合理應用網絡,促進高職學生在網絡環境中健康正確的發展。

一、高職院校網絡文化傳播現狀

(一)產生群體網絡文化校園傳播體系

網絡文化因為存在不同文化差異的文化圈層,所以產生文化內容變更的群體性網絡文化。群體性校園文化不同層次的重疊性使各個群體產生文化共鳴,既是高職院校群體網絡文化校園傳播體系形成的原因。校園網絡文化使具有相同興趣愛好的學生形成一個群體,其內部的網絡文化內容相對固定,網絡技術應用的普及使高職院校文化傳播更具層次性,致使校園網絡傳播群體性發展更具多元化。伴隨著網絡傳播途徑的進一步拓寬,學生個體參與到網絡文化發展的途徑更加便捷,這種情況的產生讓校園網絡文化傳播的群體聚集性更加明顯,網絡文化群體性的組織數量也隨之不斷增加。由此可見,高校院校網絡文化傳播未來發展的趨向呈現群體化發展,也將成為高職院校當代網絡文化傳播的主體形態。

(二)網絡成為校園社會文化傳播新媒介

在網絡應用技術未普及之前,傳統校園文化傳播由于受到傳播媒介的限制,傳播文化的內容和形式較為單一和固定,學生所接收到到的社會文化內容相對較少。然而網絡技術的普及為學生獲取社會性信息和文化帶來豐富的渠道。網絡社會文化在校園中的輸出不但為學生提供便利,也為高職院校文化向社會輸出帶來新的路徑,使學生更愿意關注社會中文化的熱點和重點信息,使當代學生逐漸成為社會輿論的主體導向。網絡文化在高職院校校園中的發展,其實質性內容是一種接受與輸出雙向信息發展的形式,學生在接收社會性文化的同時,也必然會產生社會性文化輸出和傳播的問題。比如一個社會熱點的產生,學生利用網絡校園文化進行傳播,大學生群體的導向會引發社會中的重點關注,更便于學生參與到社會群體信息談論之中。所以校園社會文化的形成為學生參與社會問題討論提供全新的平臺,成為當代學生發表先進思想的重要傳播媒介。

二、網絡文化傳播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具體影響

(一)網絡豐富渠道拓寬學生思想視野

網絡作為現代化傳播的媒介,具有信息多元化的時代特征,網絡文化的傳播使學生獲取資源更加便捷,能夠利用網絡的便利性學習到更深層次的知識,從而高效的解決大學生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難題。因此網絡文化的傳播對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思想觀念具有重要的影響,為學生思想和政治觀念的形成提供更廣闊的途徑。網絡文化的傳播使高職院校學生可以通過網絡論壇或新聞獲取更多的文化信息,拓寬自身思想視野的同時也使網絡信息向群體公用轉變。在網絡虛擬開放的空間內學生更愿意發表個人的思想,并在群體中形成文化和思想交流的中心。使不同思想內容在網絡空間中形成碰撞,實現多元化思想和文化交融的狀態,提高學生表達自主思想意識的同時,也為學生豐富自身思想內容提供更多的信息,對學生思想發展起到重要的推進作用。

(二)提升學生主體意識和進取精神

網絡文化開放性和共享性的特點,使當代學生更愿意參與到網絡文化交流之中,當代學生性格上具有個性鮮明的特點,他們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和探索心,網絡文化的發展為學生探索提供平臺,使學生在網絡文化交流中體會個人的價值。網絡環境由于不受教師的約束,不管學生具備什么樣的成績和能力,都能在網絡中獲得相同的信息和資源,網絡交流的便利性和不受約束性使學生更愿意在網絡中發表看法和抒發情感,也是學生形成個體民主意識的基礎。學生利用網絡廣闊的平臺進行文化交流擺脫傳統文化的束縛感,只要進入到網絡中就可獲得豐富的知識和思想,使學生更加主動的參與到平等的文化交流中,強化學生個體主義觀念,實現學生的自我價值。

(三)網絡文化的復雜形容易造成學生思想混亂

網絡文化的傳播的先進性和便利性一方面促進學生思想發展,另一方面也對思想還處在成長時期的學生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由于高職院校學生思想還處在發展時期,對于網絡復雜信息的判斷能力還存在不足,導致學生容易受到網絡文化多元化的影響而造成思想方面的混亂。網絡的便利性使學生利用網絡進行交流和表達更具自由,這種自由化的發展使學生容易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觀念,這種觀念的形成容易與主流思想存在差異性,使學生群體思想逐漸趨于混亂。另外網絡文化內容的復雜性使許多內容并沒有進過過濾就傳播到學生群體中間,學生能力的限制使其不能進行有效的甄別,進一步的造成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方面的混亂,從而影響阻礙學生思想的健康發展。

三、結語

總而言之,網絡文化在高職院校中傳播不僅能豐富學生的思想觀念,同時也對學生正確理念的想成產生負面的影響。高職院校教師要能夠認識到網絡文化傳播的雙面性,加強學生網絡應用方面的管理,對學生進行正向積極地引導,從而幫助高職院校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和價值體系。

參考文獻:

[1]丁旭.新媒體環境下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建設[J].教育信息技術,2018(Z1):122-123+86.

[2]王星.網絡文化沖擊高職院校教學活動問題與對策——以武漢城市職業學院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17(01):146-148.

作者:王菲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全球化多元化分析論文下一篇:OSEK網絡管理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