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論持久戰的歷史意義

2022-09-28

第一篇:論持久戰的歷史意義

試論農耕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炎帝和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始祖,也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創始者,海峽兩岸人民都是炎帝和黃帝的后裔。今年5月22日新聞報道,臺灣人民做大壽司,紀念炎帝神農誕辰(農歷四月二十六)。1992年、1993年在炎帝神農生辰期間,湖北隨州市先后舉辦了“炎黃文化與現代文明”學術研討會和首屆“中國湖北烈山炎帝神農節”。以后每年炎帝神農的誕辰都舉辦隆重的紀念活動。為了弘揚炎帝神農文化,促進海峽兩岸交流,湖北省今年又舉辦海峽兩岸炎帝神農文化論壇,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本文擬就炎帝神農開創農耕文化來分析他的偉大貢獻和歷史意義與現實意義。

一、炎帝神農首創農耕的偉大貢獻和歷史意義

(一)農耕是偉大的歷史變革

在我國眾多的古籍中,有許多炎帝神農開創農耕文化的記載,摘錄幾段如下:

“古者民茹草飲水,采果木之實,食贏蜮之肉,時多疾病毒傷之害,于是神農乃始教民播種五谷,相土地宜,燥濕、肥磽、高下。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當此之時,一日而遇七十毒”。(《淮南子〃修務訓》)

“民人食肉、飲血、被毛,至于神農,以為行蟲走

- 1相應的條件下,農耕才能成為可能。這些條件主要有生產工具、居住條件、儲藏條件等。這種對農耕條件的需求,推動了農業生產工具的創新、居所條件的改善和儲藏器皿的發明。炎帝神農在發明農耕的同時,也創造和改善了相應農耕生產條件。

1、首創耒耜等農耕生產工具。從采集狩獵生產轉變為農耕生產,兩者勞動對象不同,方法不同,使用的工具也不同,后者比前者遠為復雜細致。采集狩獵生產只需要簡單的收割、打擊、射殺(弓箭)等工具。而農耕生產從整地、播種、中耕、施肥、灌溉、到收獲、儲藏等有一系列的工序,沒有相應的工具,生產就無法進行。元代農學家王禎曾說過,“非器田不成”。炎帝神農適應這種生產客觀的要求,發明耒耜,《易〃系辭下傳》說:“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耒和耜都是木制啟土工具,是當時從事農耕生產最主要的工具。從當時的水平來看,是一項很重要的發明。

2、建造定居住所。在神農發明農耕以前,人們靠采集漁獵為生,經常流徙不定,只能“緣水而居”(《列子〃湯問》)、“穴居而野處”(《易〃系辭》)。極不適應農耕生產的要求。種植農作物,需要選擇適宜的土地,定居守護和管理。這就需要建造人工居所,擺脫依賴天然洞穴居住的被動局面。所以原始農業和定居生活是密

- 3影響農耕生產的發展。相傳神農為了解除人類生存受到的威脅,更好地發展農耕生產,深入山野,辯嘗各種草木的性味,從而發明用中草藥醫治疾病和創傷的方法?!妒辣尽ㄗ鳌氛f:“神農和藥濟人。”《帝王世紀》說:“神農氏……嘗味草木,宣藥療疾,就夭傷之命……。”《史記〃三皇本紀》也說:“神農……始嘗百草,始有醫藥。”這些說明,自神農開始,古代才有中醫中藥,神農是我國醫藥學的創始人。也正因為如此,秦漢之際成書的第一部藥物學典才名之曰《神農本草經》。

(三)農耕文化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 原始社會晚期,在當時廣袤的中華大地上逐漸形成了炎黃、東夷、苗蠻三大氏族集團。根據各種記載和傳說,大致可以認定上古中華民族就是由這三大氏族集團融合而成的。炎黃集團中,黃帝由于戰勝了炎帝神農族、東夷九黎族(以蚩尤為首),成為氏族部落聯盟的盟主,成為最先統一中原地區的領導者,以后又戰勝三苗族,加速了三大氏族集團的融合。黃帝就自然的被推崇為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

而炎帝神農族由于較早地掌握了當時最先進的農耕文化,有較為發達的農業,人口得到迅速的增長,地盤不斷擴大,在三大集團中占據有利地位。即使在今天,我們從歷史遺跡,依然可以看到炎帝神農活動廣闊的范圍。如陜西寶雞渭河流域一帶是炎帝神農最早農耕種粟

- 5

(四)農耕文化促進了中華文明的形成和發展 根據炎帝神農發明農耕推斷,神農的時代,大體上是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當時是氏族社會,沒有國家,沒有階級,不屬于文明社會。隨著農耕生產的發展和繁榮,中華大地上逐步地出現一些文明因素、出現一些文明地點和文明核心地區,這正是文明起始階段的表現。在這樣一個時代,炎帝神農發明農耕對中華文明的貢獻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為文明社會的誕生打下了物質基礎。神農時代,我國的農耕文化,已逐步發展起來。根據考古發現,當時馴化栽培的主要農作物有芋、粟、稻、黍、油菜、小麥、大麥、高粱、稷、葫蘆、白菜(或)芥菜、麻、花生、芝麻、甜瓜、蠶豆、蓮子、菱角等,從種類上分,已栽培成功了糧食作物、纖維作物和蔬菜作物。

馴化飼養的主要動物有豬、狗、羊、牛、馬、雞、驢、鴨、蠶等,除了食用、役用外,還建立了原始的蠶絲業。中植業和飼養業并存,互相促進,推動了社會經濟進一步繁榮。從而引起社會政治、經濟、文化一系列變化,這些變化主要有,農產品的增加、手工業的進步,社會分工的擴大,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離、剩余產品的增長,私有制的產生、階級的分化、文字的創造、文化科學的興起和國家政權的形成。這些變化,最終導致了文明社會的誕生??梢哉f沒有農耕文化就沒有文明

- 7生了原始的歌舞和樂器,還有裝飾文化、集市文化、茶文化等等,傳說這些都與神農有關,是神農對原始精神文化的貢獻。

另一方面,神農及其族人,在長期的農耕生產實踐中,不斷地總結經驗一代代地傳承,使他們在思想觀念中產生了總結經驗,改造自然,人和自然和諧相處,掌握和運用自然規律的思想。這些思想有的后來成為道家思想的源頭,有的成為傳統農業精耕細作綜合技術體系思想的源頭。炎帝神農在制耒耜、創耕耘、植五谷、嘗百草、療民疾、馴畜禽、養動物等勞動實踐中,培養了勤勞勇敢,不怕困難,自強不息,開拓進取的奮斗精神。這些精神后來都成為我們民族的優秀傳統,成為我們民族的重要精神遺產。

二、原始農耕文化的發展及其現實意義

(一)原始農耕的發展

農業可以分為原始農業(使用木石農具)、傳統農業(使用金屬農具)、現代農業(使用現代化農具)三種歷史形態。自炎帝神農發明農耕進入原始農業階段后,原始農業不斷發展,至夏朝時出現了金屬農具,已有精耕細作技術的萌芽。至戰國、秦漢時期,精耕細作已發展為成熟的技術,終于形成為傳統農業精耕細作綜合技術體系。這個綜合技術體系是中國傳統農業的精華,它是以集約的土地利用方式為基礎,包括改善農業

- 9我國傳統農業生產技術各個方面。正是在這種整體觀的指導下,人們看到了生物體這一部位與那一部位之間的聯系,這一生育階段與那一生育階段之間的關聯,看到了農業生態系統內部各種生物之間的關聯,并加以利用。也正是在這種整體觀的指導下,我國古代農業重視農業系統中廢棄物質的再利用。在“三才”理論系統中,人不是以自然主宰者身份出現的,而是自然過程的參與者,人與自然不是對抗的關系,而是協調的關系,因而產生保護自然的思想。人可以干預自然,但不能凌駕于自然之上,違反客觀規律。因此中國的傳統農業總是強調因時因地因物制宜,即所謂“三宜”,把這看做一切農業舉措必須遵循的原則。但在客觀規律面前,并非無能為力,人們認識了客觀規律,就有了主動權,可以“盜天地之時利”,可以“人定勝天”。“三才”理論要求,精耕細作要在遵守客觀規律的基礎上,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以爭取高產??傊?ldquo;三才”理論中包涵很多辨證的科學思想,為科學發展觀統領農業現代化,提供了具體的指導原則,在社會主義農業現代化建設中,將發揮巨大的作用。

2、重新認識精耕細作的農業生產模式,對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有重要意義。眾所周知,西方式的農業現代化,雖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由于西方近代自然科學是把自然界分解成各個部分,分別進行研究的,對事

- 11積,已是一條行不通的途徑。所以發展農業生產唯一可供選擇的途徑就是走集約經營,提高單產的道路。而這正是精耕細作給我們指出的方向。

- 13 -

第二篇:論毛澤東思想的歷史意義和對當代的意義

今天,中國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這是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整毛澤東在天安門主席樓上莊嚴地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聲音,這向全世界傳遞了一個信號,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新中國的成立,使中國從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走向民主社會,使中國擺脫了戰火的困擾,人民開始有更加穩定,和諧的生活,這一切都離不開一個偉人,他就是毛澤東,一個傳奇人物,優秀的軍事家,政治家,詩人,在走向建國的同時,他也形成了具有自己獨特特色的思想,就是我們熟知的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普遍原理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和產物,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把中國長期革命和建設實踐中的一系列獨特性經驗作了概括而而形成的適合中國情況的科學的指導思想。它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適合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在20世紀中葉時,在毛澤東思想偉大旗幟的指引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歷經艱辛,開辟了波瀾壯闊的中國特色革命道路,使中國社會歷史發生了具有世界意義的深刻變革。毛澤東思想教育、哺育、影響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和無數中華兒女,是中國人民的寶貴財富,深深地融入我們的血液之中。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

位與當代價值早已載入史冊,在隨著歷史的逝去、時代的變化和形勢的發展,人們對毛澤東思想的認識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學術界和理論界需要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對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和當代價值進行深入研究,使毛澤東思想得以繼續傳承下去,更好地為新世紀的中國服務。

在毛澤東的領導下,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繼承并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科學和創造地回答和解決了十月革命以來無產階級世界革命所遇到的一系列重大歷史問題,為無產階級在取得政權之后繼續革命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從而把馬克思主義極大地推向前進,在1936年之后,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對馬克思列寧主義進一步發展的偉大代表產物,他進一步的發展和闡釋了馬列主義,豐富并發展了世界社會主義理論,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為新中國的誕生奠定了理論基礎和條件,毛澤東思想在新中國誕生前,毛澤東思想是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的偉大功績,它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和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成為那一代人民抗爭的精神支撐。中國革命是從大革命的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中興起的,從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到抗日戰爭的興起,兩次失敗和兩次勝利的的歷史經驗充分顯示出:毛澤東思想是被中國革命實踐檢驗所證明了的正確理論原則,在大革命失敗后共產黨人陷入恐怖的緊要關頭,正是

在毛澤東創立的“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理論”的指引下,才開辟了井岡山等農村革命根據地,有了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勢,開始了土地革命,在毛澤東正確的軍事戰略戰術思想指導下,才有了四次反“圍剿”的勝利,取得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軍事奇跡,保衛了根據地和紅色政權,而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是由于執行了“左”傾路線,違背了毛澤東思想的正確理論原則和軍事戰略戰術,使黨的事業遭受了重大損失,正是由于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核心地位,形成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馬克思主義的中央領導集體,才實現了黨的歷史上的偉大轉折,挽救了全黨,挽救了中國革命。隨著抗日戰爭的興起,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中國共產黨積極倡導建立了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爭取對統一戰線和民族解放戰爭的領導權,制定統一戰線的策略總方針和斗爭原則,堅持又團結又斗爭、以斗爭求團結的政策,克服國民黨頑固派的投降、分裂和倒退,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是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黨領導下的軍隊和人民武裝才能在抗戰中堅持全面抗戰路線,堅持持久戰方針和人民戰爭的軍事路線,開展敵后游擊戰爭并把它上升到戰略地位,開辟了大面積的抗日民主根據地,使日本侵略軍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正是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的戰火中才能發展壯大為一個全國范圍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鞏固

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形成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堅強的中央領導集體,以巨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影響力成為團結全國各民主黨派和民主力量的堅強領導核心,成為奪取抗戰勝利的中流砥柱。

有人說,在現代毛澤東思想己經過時了,對新中國的建設沒有多大的用處,其實不然,毛澤東思想包含的許多基本原理、原則和科學方法,具有普遍意義,它依然是中國人民不斷奮進的指導方針和強大的精神動力,它將長期指引和激勵我們前進。第一點,毛澤東思想對現代青年們有指導意義,接受毛澤東思想的教育,共產黨的培養,養成了時時處處以唯物論和辯證法的觀點看問題的理念,但是我們處在的是一個變革的世界和社會,雖然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改善,但是精神生活卻沒多大進展,有多少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美德丟失了,比如:義務勞動,黨中央提出要以德建國的偉大號召,這令我們感到異常欣慰,因為毛澤東思想的靈魂,就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現在是文化傳播迅速的時代,要抵御西方腐朽思想的入侵,就要求我們完整的、準確的理解和掌握毛澤東思想,提高自己分辨是非的能力,學習毛澤東思想,還有助于加強精神文明建設,自從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一些落后的、愚昧的、腐朽的東西和與改革發展背道而馳的不正之風,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有效遏制,許多人在市場經濟弊端的籠罩下,漸漸地迷失了自己,造成

這些的原因只有一個,腦海中的思想不完善,不成熟,甚至不健康,為了追求物質文明而忘記甚至放棄了精神文明,這就需要我們去學習毛澤東思想中的優秀品質,不斷地去改正現實中的不良作風。

毛澤東的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成就,也是世界社會主義理論的偉大理論之一,無論在舊時代還是在新世紀,毛澤東思想都發揮著積極的作用,21世紀是一個充滿著機遇與挑戰的世紀,在新的世紀中,我們更應堅持毛澤東思想的優良部分,結合時代的特征,發展和補充毛澤東思想,令毛澤東思想順應時代的潮流,更好地為新中國服務,不斷解決國際國內的各種問題,把我們的國家建設的更好。

第三篇:論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和現實意義

摘要: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鄧小平理論是我們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是指引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勝利前進的偉大旗幟。在社會主義改革和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在跨越世紀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用鄧小平理論來指導我們整個事業和各項工作。

關鍵詞:鄧小平理論歷史地位現實意義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總結建國以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實現全黨工作中心向經濟建設的轉移,實行改革開放,開辟了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時期,逐步形成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路線、方針、政策,闡明了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創立了鄧小平理論。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毛澤東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引導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不斷前進。

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與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20世紀60年代未特別是80年代以來,國際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軍事等形勢發生了許多重大變化。新的科學技術迅猛發展,東西方兩種社會制度斗爭的形式發生重大變化,世界和平與發展問題已成為世界各國和各國人民共同關注的中心課題。時代主題的轉換是鄧小平理論形成的時代背景。

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是鄧小平理論形成的理論基礎。鄧小平理論就其根本內容和精神實質而言,它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屬于同一個思想體系,是一脈相承的統一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馬克思列寧主義對鄧小平理論的形成起著先導的作用,馬克思列寧主義關于社會主義的一系列理論,特別是革命導師思考社會主義的方法,都是鄧小平理論形成的思想理論和方法論依據。鄧小平正是抓住了革命導師東方社會發展理論中關于吸收資本主義一切文明成果發展經濟文化落后國家的社會主義這一關鍵論述,結合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歷史背景,結合中國的現實國情,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理論體系。

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個方面的歷史經驗和世界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興衰成敗的歷史經驗,是鄧小平理論形成的歷史依據。鄧小平理論是對我國和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和教訓進行科學總結的成果。中國社會主義勝利和挫折的歷史經驗,其他國家社會主義興衰成敗的歷史經驗,都要求我們:要使社會主義充滿生機和活力,必須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社會主義。

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是鄧小平理論形成的現實依據。鄧小平理論形成的現實根據有兩個方面:一是新的社會實踐,二是人民群眾迫切的理論需要。

鄧小平理論的科學體系包含著豐富的內容:1社會主義本質理論。“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是鄧小平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不斷提出和反復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論問題。他提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2 社會

主義初級階段理論。鄧小平指出,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制定一切方針政策都必須以這個國情為依據,不能脫離實際,超越階段。3 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理論。鄧小平強調改革也是一場革命,也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中國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滯是沒有出路的。4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鄧小平指出,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從根本上解除了把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看作屬于社會基本制度范疇的思想束縛。除了上述之外,鄧小平理論體系還包括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戰略,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統一戰線,一國兩制,國防建設等。

鄧小平理論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外部條件、政治保證、戰略步驟、黨的領導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國統一等一系列基本問題,指導我們黨制定了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它是貫通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領域,涵蓋經濟、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軍事、外交、統一戰線、黨的建設等方面比較完備的科學體系,又是需要從各方面進一步 豐富發展的科學體系。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在鄧小平理論這一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全黨越來越認識到,它是我們黨領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黨的十三大報告明確指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是全黨同志和全國人民統一認識、增強團結的思想基礎,是指引我們事業前進的偉大旗幟。黨的十四大提出了堅持用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武裝全黨的戰略任務,并在黨章中規定這一理論是“引導我國社會主義事業不斷發展的指針”。黨的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并把這一理論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一道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寫入黨章。

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在于:

一、它是黨的指導思想。

二、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三、鄧小平理論是我們黨的旗幟。

四、鄧小平理論是我們黨付出了巨大代價獲得的極為珍貴的精神財富。

五、鄧小平理論是“我們黨和人民進行新的歷史創造的科學總結”。

六、鄧小平理論“是我們民族復興和發展的強大精神支柱”,是我們民族走向21世紀的時代精神,國膽民魂。

鄧小平理論對于我們黨、我國的社會主義事業,具有偉大的現實意義。

一、它是中國共產黨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與實踐之探索達到成熟的標志。

二、它是中國共產黨在自身建設上成長道路上達到成熟的標志。

三、鄧小平理論初步結束了“左”的思想路線對我黨事業的干擾和侵害。

四、鄧小平理論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徹底否定了唯上唯書唯形式主義而不唯實的學風。

五、鄧小平理論對于傳統文化、民族特性的改造與發展具有革命性意義。

六、鄧小平理論開辟了國際共運的新時代。

鄧小平理論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其次,鄧小平理論是統一全黨和全國人民的思想,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的強大思想武器。黨的基本路線是在鄧小平理論指導下形成的,愈是深刻理解和掌握這個理論,

就愈能深刻領會和堅決執行黨的基本路線。正如江澤民同志指出的,中國社會主義的命運歸根到底取決于我們自己,取決于黨的理論和路線,取決于黨同人民的團結奮斗。這里,路線是關鍵,理論是根本。理論和路線是黨能夠團結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奮斗的基礎。只要我們堅持鄧小平理論,堅持以這個理論為指導的基本路線,堅持用這樣的理論和路線去統一全國人民的思想,使全國人民團結起來,共同奮斗,中國社會主義的前途就是無限光明的。

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確立為自己 的指導思想。經過遵義會議和延安整風,黨的七大又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 ———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這是總結建黨二十四年經驗作出的歷史性決策?,F在,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和十二大、十三大、特別是十四大的基礎上,中央建議十五大在黨章中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這是我們黨經過近二十年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功實踐作出的歷史性決策。在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在跨越世紀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 ,用鄧小平理論來指導我們整個事業和各項工作。這是黨從歷史和現實中得出的不可動搖的結論。實踐證明,作為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的鄧小平理論,是指導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中勝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正確理論。在當代中國,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的鄧小平理論,而沒有別的理論能夠解決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問題。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 發展的新階段。

第四篇:論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

答:首先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80多年的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二次飛躍性成果。毛澤東對中國社會主義革命道路的成功探索,是第一次飛躍。鄧小平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成功探索,是第二次飛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第三次。

(2)在100多年的中華民族的歷史上,鄧小平理論是中國三次歷史巨變的第三次飛躍性成果。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的有兩大歷史任務,一是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二是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這兩大歷史任務又可以歸結為一句話: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謀求完成歷史任務的過程中,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消滅了舊封建制度,為中國的發展打開了民族民主革命之門,這是第一次歷史巨變;毛澤東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了第一方面的歷史任務,這是第二次歷史巨變;鄧小平領導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開辟了完成第二方面的歷史任務的新時代,實現了中國的第三次歷史巨變。

(3)在150多年的科學社會主義的歷史上,鄧小平理論是科學社會主義的第三次飛躍性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在科學社會主義的發展史上,經歷了社會主義從空想變科學、從理論變現實、從單一模式到多樣化的三次飛躍。鄧小平理論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偉大成就,鄧小平理論成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這是科學社會主義的第三次飛躍中最偉大的成果。

其次鄧小平理論的指導意義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鄧小平理論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新的實踐基礎上繼承前人又突破陳規,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鄧小平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理論勇氣,提出了許多前人沒有提出的新觀點,深刻回答了長期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要求人們在新形勢下,增強和提高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堅定性和自覺性,一切以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為根本判斷標準,不斷開拓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

第二,鄧小平理論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深刻地揭示社會主義的本質,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了新的科學水平。新時期的思想解放,關鍵就是在這個問題上的思想解放,就是逐漸搞清楚這個根本問題的進程,這個進程,還將在今后的實踐中繼續下去。

第三,鄧小平理論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寬廣眼界觀察世界,對世界上其它社會主義國家的成敗,發展中國家謀求發展的得失,發達國家發展的態勢和矛盾,進行正確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學判斷,要求人們依據世界的變化,用新的觀點來認識、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第四,鄧小平理論形成了新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科學體系。它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階段、發展動力、根本任務、外部條件、政治保證、戰略步驟、黨的領導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國統一等一系列基本問題,指導我們黨制定了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它是貫通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領域,涵蓋經濟、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軍事、外交、統一戰線、黨的建設等方面的比較完備的科學體系,也是需要從各方面進一步發展的科學體系。

在當代中國,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是一脈相承的統一的科學體系。堅持鄧小平理論,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高舉鄧小平理論的旗幟,就是真正高舉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旗幟。鄧小平理論不僅與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緊密聯系、不可分割,構成了中國共產黨指導思想的統

一、完整的理論體系,而且與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實踐緊密聯系、不可分割,成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成為實現民族振興、祖國統一的強大精神支柱。

第五篇:論科學發展觀的歷史地位和重大指導意義

韓 旭

(作者系中組部組織局副局級巡視員)

稿件來源:組織人事報

發布日期 :2008-01-03/1601期、03-07/1617期、04-24/1631期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科學發展觀,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并提出‚要在全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對此,我們如何理解和學習貫徹呢?對于我們這些從事組織工作和黨的建設的同志來說,常常會習慣于從領導班子建設、干部和人才隊伍建設、基層黨組織建設、黨員隊伍建設等等具體的工作層面去理解和學習貫徹,這是對的,也應該如此。然而,作為一名長期在組織戰線工作的‚老兵?,筆者深切感到,我們必須跳出‚就黨建論黨建?的局限,學會從更寬廣和更長遠的歷史層面、從更深刻的理論層面去思考問題。否則,我們就會很被動,難以很好地承擔我們的神圣職責,難以盡到中國共產黨的忠誠衛士的作用。下面,本文按照這樣的思路來學習理解科學發展觀,看看她究竟在哪些方面可以進一步堅定我們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共產主義理想的信念和信心,并希冀對組織戰線的同志們有所啟發和幫助。

我們黨要提高執政能力,保證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必須解決好領導發展的本領的科學性問題,以及如何維護好和發展好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問題。這個問題如果解決不好,我們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所有努力也就都會歸于失敗。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重大戰略思想,就是要回答和解決這些問題。

科學發展觀是建立在之前的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所有實踐基礎之上的,它的歷史起點毫無疑問應該是十月革命、中國革命的勝利。

有人認為:社會主義搞早了,是先天不足的‚早產兒?,我們應該回過頭去補資本主義的‚課?。對這種觀點必須進行認真的分析,因為它涉及到的不是一個小問題。如果我們對十月革命、中國革命的勝利以及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國家、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和合理性產生懷疑甚至加以否定的話,那就會在我國社會上助長歷史虛無主義的產生和蔓延,動搖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最終必然會危及社會主義制度本身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是一個十分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問題。

也許持‚早產論?觀點的人會說:講社會主義的出現是‚早產?并沒有否定它的合理性。分歧的焦點恰恰就在這里!有人說社會主義的出現是‚早產?的,不就是因為它是在經濟政治文化比較落后、生產力很不發達的條件下產生的嗎?按照他們的觀點,怎樣才算不‚早產?呢?那就是社會主義應該在生產力高度發達的條件下產生才是順理成章、瓜熟蒂落的,換句話說,十月革命、中國革命應該等幾百年以后生產力高度發達了才來進行,才算是合情合理的。因此,講‚早產?,實際上就等于變相否定了十月革命、中國革命在20世紀初期那個特定歷史階段發生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承認‚早產?,實際上就等于變相承認了十月革命、中國革命是不合時宜的或者是失敗的。馬克思曾說過:‚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這‚兩個決不會?揭示的是一般的規律,它無疑是正確的。但問題是我們今天不能簡單地把馬克思的這兩句話用來作為判斷十月革命、中國革命勝利是否合適的標準。一是我們必須正確對待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要堅持,但一定要與各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并且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根據新情況新問題新實踐不斷加以豐富和發展。不能拘泥于馬克思主義的經典作家在當時特定歷史條件下所作出的個別論斷。列寧提出社會主義革命可以首先在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取得勝利,毛澤東同志提出中國革命可以走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政權的道路,今天我們黨提出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等等,都是馬克思恩格斯等經典作家沒有講過的,但已被實踐證明是成功的,都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和基本原理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光輝典范。它們無疑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二是十月革命、中國革命的發生符合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推動者的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原理。盡管當時俄國、中國的生產力很不發達,但兩國的資本主義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具備了一定的物質條件。最關鍵的是,當時俄國、中國的反動統治十分黑暗,人民受壓迫、受剝削最烈,苦難深重,腐朽的生產關系成了嚴重阻礙生產力發展的桎梏。在這種情況下,十月革命、中國革命的發生,代表了廣大人民群眾最強烈的愿望,是把社會生產力從黑暗腐朽的生產關系下面解放出來從而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的客觀的、緊迫的需要。三是當時的俄國、中國處于世界資本主義統治最薄弱的環節,這就為十月革命、中國革命的發生和最終取得勝利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如果十月革命、中國革命發生在帝國主義統治勢力最強大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里,是很難取得成功的。四是當時十月革命、中國革命已經分別有了堅強領導核心即俄國共產黨和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

因此,十月革命、中國革命的產生決不是什么‚早產?,而是適時的、必然的。江澤民同志曾指出,我們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中華民族的發展從此開啟了新的歷史紀元,這是中國社會變革和歷史進步的巨大飛躍。胡錦濤同志也指出,我們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前途命運,決定了中國歷史的發展方向,在世界上產生了深刻而廣泛的影響。

與‚早產論?一樣,還有一種‚補課論?,即認為由于是‚先天不足?所以我們今天必須‚補上資本主義這一課?。持這種觀點的同志認為:從實踐來看,十月革命勝利的蘇聯及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現在已失敗了,這是‚先天不足?的緣故,所以很難存活、必然夭折;再從中國的情況來說,也是由于‚先天不足?,在中國革命勝利以后我們建設社會主義也是經歷了波波折折、很不順利,所以沒有辦法,我們今天搞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際上就是在重新回過頭去走資本主義道路。這種觀點是極其錯誤的!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失敗,決不是十月革命的失敗,而是放棄馬克思列寧主義、放棄共產黨的領導、放棄社會主義道路的失敗;我們今天發展私營經濟、搞股份制以及借鑒資本主義的先進生產技術和管理方式,并沒有、也不是在走資本主義道路。盡管我國現在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即不發達階段,但在性質上它首先是社會主義的,它與資本主義是有本質區別的。

具體來說,主要體現在:一是我們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了它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而資產階級政黨盡管也注意調節貧富差距,但它們本質上是為資產階級服務并且受到少數財團左右的。二是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的指導地位,沒有搞指導思想的多元化;堅持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體系,沒有像資本主義制度那樣用資產階級的價值觀念和思想文化浸潤整個社會。三是我們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沒有像資本主義國家那樣基本實行私有化。雖然在我國,私營、個體、外資等非公有制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和影響力在不斷增大,多元投資的股份制經濟這種公有制新的實現形式也有了很大的發展,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企業、重要資源和國民經濟命脈仍然掌握在國家手里。四是我們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堅持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沒有搞資本主義國家的‚多黨競爭?、‚議會民主?及‚三權鼎立?。在這些根本問題上,我們黨是清醒的,決不動搖。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提出并采取了一系列旨在更好地維護廣大普通人民群眾利益、縮小貧富地區差距、更好地體現社會公平正義和諧的重大戰略思想和舉措,進一步表明我們將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動搖,決不會搞資本主義。

中國共產黨的偉大之處就在于,它總是著眼于解決現實問題和總是從客觀實際出發來進行理論創新和推動事業發展的??茖W發展觀的提出也是如此,它不是憑空產生的。

科學發展觀是根據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的實際、著眼于解決我們在前進道路上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提出來的。29年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把全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軌道上來的偉大意義,今天怎么評價也不會過高。從那時起,我們黨一直反復強調: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社會生產力,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尤其要把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擺在首要地位;經濟是基礎,解決中國的問題,歸根到底要靠經濟的發展;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關鍵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在這些思想的指導下,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想發展,謀發展,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得到極大的調動和發揮,全國上下形成了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你追我趕的局面。正因為如此,我國社會取得了連續保持幾十年經濟高速增長的好成績,國家的綜合實力、人民的生活水平、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等都大大提高。抓住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確實就是抓住了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抓住了決定和影響我們的政治法律、文學藝術、哲學宗教、思想道德以及人們的生活方式的關鍵性因素。發展,是改革開放以來得到廣大人民群眾衷心擁護的中國社會的主旋律和時代最強音,也是中國社會各方面的面貌之所以發生令人贊嘆的巨大變化的根本原因所在。

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就是發展,它就是緊緊圍繞著發展社會生產力這個最根本的最核心的問題來做文章和加以闡述的??茖W發展觀之所以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創新成果,是我們黨的重大戰略思想,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首先就是因為它遵循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物質生產是一切社會關系的基礎、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任何社會制度最終都必須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基本原理和正確道路??茖W發展觀是對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形成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和人民群眾衷心擁護發展的強烈愿望的表達與承接。

同時,我們還要看到,雖然在改革開放和我們黨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初期和一定的時段內,為了盡快把經濟搞上去,存在某種程度上的粗放型經濟;比如,利用廉價的土地資源和勞動力資源、把礦產資源和自然資源轉化成經濟優勢、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采取依靠多增加投入的方式來推動經濟發展等等,這是難以避免的;根據自身條件的不同和為了調動積極性,允許一部分地區先發展起來、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這也是完全合情合理的。但是,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深入發展到一定的階段之后,特別是進入新世紀新階段以來,上述發展方式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必須認真對待和解決的新問題。高投入、高消耗的增長方式不但會造成經濟結構的嚴重不合理,而且也極容易造成經濟的大起大落,使經濟發展缺乏后勁。各種跡象表明,如果我們現在不切實轉變這種經濟發展方式,中國經濟就會面臨很大的風險,不但難以保持長期較快的、健康的、穩定的、可持續的發展,而且改革開放以來所形成的經濟發展的好局面就有可能毀于一旦。對資源的過度開采和浪費以及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如果我們現在不及時防止、糾正和克服的話,將會破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賴以依存的生產力發展的資源基礎。我國城市和農村之間、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之間發展差距的拉大,將會嚴重影響全國一盤棋的大局和造成整體發展效益的降低。社會上一部分人收入很高、很富有而另一部分人收入很低、仍然處于貧困狀態的問題未得到妥善解決并且還有擴大之勢,將會使我們黨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愿望和要求逐漸落空。由此帶來的后果是,社會主義的公平正義形象在一些人的心目中遭到破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在一些人的心目中淡漠。由于把注意力片面地集中在經濟發展上,因而社會建設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以及人民群眾關心的看病、上學、養老、保險、就業等問題就關注得不夠、解決得不好,形成經濟建設‚一條腿長?而社會建設和其他方面的建設‚另一條腿短?的局面,致使一些地方黨組織的威信在群眾心目中下降了。這些問題,確實值得我們深思和警覺啊!

科學發展觀就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所提出來的。但它又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治標之策,而是著眼于從發展的根本性、全局性、戰略性、規律性問題上去開拓黨和國家未來的發展方向,去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豐富實踐。正因為科學發展觀回答的是極其重大的問題:即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已經取得巨大的成功,而在取得這種成功的同時又出現了發展方式上的新問題,必須切實加以解決,以保持中國經濟長期穩定健康可持續的發展,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更好地體現社會主義公平正義的原則和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一句話,科學發展觀回答的是在社會主義推進到一定階段,如何通過科學發展使社會主義贏得比資本主義更大優勢的問題。而對于這個新問題,馬克思主義的經典作家們沒有具體回答過??梢?,科學發展觀的提出,無疑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寶庫。應該說,要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一開始,就提出科學發展觀是不現實的,因為當時要回答和解決的問題不同。如果當時不把人們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發展經濟,不采取一切靈活的政策和措施讓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發展起來和先富裕起來,不鼓勵各地區、各部門和基層單位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大膽試、大膽闖、大膽發展,怎么會迅速改變‚文革?所造成的中國經濟十分落后和長期處于低水平徘徊的局面而取得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巨大成效呢?因為,當時的實踐還沒有發展到這一步。但是,在改革開放進行了29年,中國的經濟社會各方面情況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的今天,如果我們再不突出強調注重解決這些問題,就有可能使我們的主觀認識脫離現實的客觀實際,跟不上或者滯后于實踐發展的前進步伐,不覺察、不愿意、不敢于、不能夠回答實踐發展所提出來的一系列新問題。中國共產黨的偉大之處就在于,它總是著眼于解決現實問題和總是從客觀實際出發來進行理論創新和推動事業發展的??茖W發展觀的提出也是如此,它不是憑空產生的。

我們黨不失時機地提出科學發展觀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就是要促進和諧社會、和諧國家、和諧世界的發展,促進世界多極化趨勢和不同文明的共存發展,消除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強制推行西方民主模式、以人權為借口干涉別國內政所帶來的種種使世界不得安寧的因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乃至整個世界社會主義事業爭取和創造一個相當長時期的有利國際環境。

科學發展觀的提出,也是充分考慮到世界政治經濟形勢所發生了的新變化的。一是,當今世界在追求經濟增長、創造了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存在著十分嚴重的環境問題和生態問題。這些問題,已經超越了國與國之間的界限,而為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所憂慮。與此同時,世界上的煤、石油、天然氣等不可再生資源因開采過度也將面臨枯竭的危險。人類從事物質生產活動、改造客觀物質世界的歷史進程走到今天,確實對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造成了很大的破壞和浪費,如果再不加以切實糾正的話,將會嚴重影響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如何保護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自然環境、自然生態,不僅前所未有地成為當今世界突出的經濟問題,而且前所未有地成為當今世界突出的政治問題。這是我們觀察和分析世界形勢應引起高度重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黨不失時機地提出科學發展觀、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一定會造福于中國人民、世界人民。

二是,當今世界在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系日益緊密、“全球化”和“一體化”加快發展、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活力和巨大的規模效益的同時,也存在著十分嚴重的貧富差距問題。一方面,發達國家利用其貿易、金融、投資、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在全球資源和財富的再分配中成為最大的贏家,擁有的財富越來越多和富有的程度越來越高;另一方面,許多發展中國家由于自身條件和基礎的薄弱以及受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不利影響,在全球資源和財富的再分配中成為最大的輸家,擁有的財富越來越少,越來越貧困化。世界上不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富者更富、貧者更貧的現象十分突出,即使發達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發展中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甚至每個國家內部不同人群之間,貧富差距都在明顯擴大,社會財富越來越集中在少數人手里,近幾十年來公平正義問題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和得到合理的解決,反而普遍地被忽視了。這是世界上之所以發生許多沖突的深刻根源。由于發展不平衡、貧富差距拉大、公平正義缺乏等因素,所導致的世界上一部分人對另一部分人、一些國家對另一些國家、一種宗教對另一種宗教、一種文化對另一種文化的沖突、對抗、矛盾和仇恨越來越多,并且以許多過去不曾遇到過的新形式表現出來。這是我們觀察和分析世界形勢應引起高度重視的一個重要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黨不失時機地提出科學發展觀和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是十分有利于減少世界上各種沖突的因素、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推動世界向著科學和諧的方向發展的。中國作為一個在世界上具有舉足輕重影響的發展中大國,在世界歷史發展的關鍵時刻,無疑將以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實際行動和實際效果對世界作出貢獻,同時為各國做出示范。

三是,當今世界在追求和大力推進民主化與政治文明,并且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時,也存在著在某些國家強制推行西方所謂民主模式的嚴重問題。當前和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世界多極化和世界上不同文明、不同社會制度、不同發展模式、不同民主形式相互共存、包容發展的趨勢正在明顯增強,這是毫無疑問的。我們黨不失時機地提出科學發展觀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就是要促進和諧社會、和諧國家、和諧世界的發展,促進世界多極化趨勢和不同文明的共存發展,消除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強行推行西方民主模式、以人權為借口干涉別國的內政所帶來的種種使世界不得安寧的因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乃至整個世界社會主義事業爭取和創造一個相當長時期的有利國際環境。最終,經過世界多極化和不同社會制度共存發展這個特殊的相當長的歷史階段之后,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極大發展、物質財富精神財富的極大豐富、人的更加自由全面的發展,資產階級的狹隘利益和資本主義私有制度自私的、盲目的、混亂的、破壞的本性及特征與人類歷史前進的車輪是不相適應的。社會主義必定要取代資本主義,共產主義必定能夠實現。

從思想方法上來說,我們黨提出科學發展觀,猶如一道閃電劃破和照亮了思想理論和思想意識的天空,一掃思想理論和思想意識中存在的種種積弊。

在過去的一千年當中,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類在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方面取得了顯著的進步。不但人類活動的空間擴大了、生活的水平提高了、擁有的財富增多了,而且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和取得的思想理論成果也是非常豐富的。在當代更是如此。當我們思考人類的經濟為什么會增長和發展、是什么因素推動了人類經濟的增長和發展的時候,迄今為止的經濟學理論成就基本上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最早的經濟學揭示了土地、勞動、資本這三個因素推動了經濟的增長和發展。后來的研究發現,技術進步在推動經濟增長和發展中所起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甚至起到‚倍增?的作用。再后來,管理、信息、創新等因素也被研究發現在推動經濟增長和發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那么,通過什么機制把這些單個的因素串聯起來、使它們結合起來很好地發揮作用呢?經濟學的進一步研究發現,靠市場機制這只‚看不見的手?,可以對經濟資源和要素起到自動的、有效的、基礎性的調節和配臵作用,同時還發現靠政府的宏觀調控這只‚有形的手?可以對經濟資源和要素起到有計劃的、按比例的、超前的、十分重要的調節和配臵作用。這些理論成就,是人類思想和智慧的奇葩,它們揭開了人類經濟增長和發展的奧秘。但是,它們太過于側重從技術層面、具體層面、經濟層面來分析和研究問題,沒有能夠從更開闊、更宏觀的視野和從世界觀的角度、政治的角度來分析和研究問題,因此它們的局限是容易使我們只知其

一、不知其二,只知道經濟何以會增長和發展,而不知道經濟增長和發展的目的究竟是為了什么;只看到經濟事物的運動和變化,而看不到經濟事物和其它事物的相互聯系以及整體的運動和變化;只看到歷史發展的某一側面,而看不到歷史長河的全貌,洞察不到整個歷史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

在人類社會前進的歷史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如何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通過什么方式把眾多的人群組織起來形成一個有秩序的穩定的社會的問題,必然會遇到利益分配、權力分配、法律、國家、個人的權利和責任、社會的公平公正等諸如此類的問題。這些問題就是政治問題。應該說,資產階級作為新興的階級剛開始登上歷史舞臺后不久,資產階級的啟蒙思想家們就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政治思想和政治理論。如,‚自然法原則?,他們認為,自然法是人的理性的表現,具有合理性、普遍性和永恒性。在自然法則下,人人都是自由的,‚想做什么事,就去做什么事?,但所做之事不能對別人的自由造成妨礙和破壞,因此確切說是自由地做法律許可之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每個人無論是貧還是富、無論是有權貴的人還是沒有權貴的人都平等地享受自然權利;人民是國家的主體和本位,享有充分的選舉權、監督權和罷免權,國家要按照多數人的意志來行事。這具有很大的進步意義,是人類思想政治史上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就是在今天,對我們來說也有很大的借鑒價值。但是,我們要清醒地看到,這些政治思想和理論也有很大的缺陷,這就是馬克思主義所指出的它們實際上是為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和鞏固資本主義制度服務的,具有十分明顯的、狹隘的階級局限性。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只有少數有錢的人才能真正擁有自由、民主、平等的權利,而對于大多數貧苦的人來說只是名義上的或者是不完全的。資產階級的思想理論家們所宣揚的自由、民主、平等的本質,實際上只是有錢人的自由、有錢人的民主、有錢人的平等。

從哲學的角度來說,近代以來特別是在當代,西方的一些哲學家揭露了資本主義制度存在的日益嚴重的弊端。他們指出,一方面是科學技術和物質財富的極大增長,另一方面卻是人性的迷失和道德的淪喪,資本主義制度確實有它虛偽和黑暗的一面。因此他們提出要把人當成最終發展的目的而不能成為物的奴隸、資本的奴隸和技術的奴隸。但是我們要看到,他們的著眼點和基本價值取向是唯心主義的,其目的主要是對資本主義制度進行修補和完善,而沒有認識到資本主義這種社會制度的根本不合理性。因而,在根本不合理的資本主義制度的框架內,這些理論它們的許多內容是很難行得通的,最終只能是空想。 概括起來說,迄今為止西方學者在思想理論方面取得的成就是豐富的,其中的許多精華是人類共同的寶貴財富,值得我們認真加以借鑒。但是,這些思想理論成就有幾個特點不能不引起我們作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和堅定的中國共產黨人的注意:一是它們日益精細化、專業化、技術化。學科越分越細,每一種學科里面都有十幾個甚至幾十個更細小的學科;理論越搞越多,每一個理論命題中都有各種各樣的、多元化的、流派林立的理論觀點。二是它們當中經濟學、政治學、哲學呈相互分離的態勢。經濟問題就只是在經濟的范圍內解決,而不注意或者說輕視從政治和哲學方面去分析原因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反過來說,研究政治問題和哲學問題往往又過于抽象地在‚純政治?和‚純哲學?的范疇內兜圈子,看不到或者說忽略了經濟問題和物質財富的生產對政治問題和哲學問題具有的決定性作用、決定性影響、決定性聯系。為什么當今世界人們在實踐中會產生發展不平衡、貧富差距拉大、公平正義缺乏、自然環境和資源遭到嚴重破壞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究其根源,就是由這種片面的、孤立的思想認識方法所導致的。三是它們當中主觀唯心主義的東西日益盛行。一切以‚自我?為中心和以自己的主觀意識去判斷客觀物質世界的對與錯,過份相信人的‚自我?的力量、似乎世界上沒有任何事情是自己不能辦和辦不了的。而在我國,有些人由于受到這種主觀唯心主義哲學思想影響,甚至有一些相當級別的黨員領導干部不信馬列信‚鬼神?、不信組織信個人、不信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而信眼前的實惠。這是十分令人堪憂的。四是它們當中許多內容具有很大的欺騙性。這些西方思想理論鉆了我們改革開放的空子,一直在與馬克思主義進行爭鋒和較量,企圖占領我們意識形態的制高點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并且也確實占領了我們一部分同志的思想和心靈。

針對西方資產階級思想家、理論家的局限,我們黨提出科學發展觀,猶如一道閃電劃破和照亮了思想理論和思想意識的天空,一掃思想理論和思想意識中存在的種種積弊。

科學發展觀把日益分離的經濟學、政治學、哲學有機地聯結起來了,它實際上是新時代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哲學;科學發展觀把人們從過去曾經一度在突出重點的幌子下容易片面地、靜止地、孤立地看問題,以及在精細化和專業化的幌子下容易把視野搞得很狹窄,容易只關注局部問題、個體問題、戰術問題這樣的思想束縛中重新解放出來了,而代之以注重用統籌的、全面的、發展的、聯系的觀點和注重從全局上、整體上、戰略上、根本上看待和分析問題,它實際上是在新的時代對馬克思主義辯證法思想的極大豐富發展,在新的時代強有力地捍衛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科學發展觀揭開了西方思想理論的面罩和偽裝,揭露其抽象談論民主、自由、人權等等對人們的欺騙性,旗臶鮮明地強調她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服務,為中國共產黨的長期執政服務,為中國工人階級和中國最廣大的人民群眾服務。 解決了世界觀和方法論層次的問題之后,科學發展觀所要求的社會主義生產和分配以及社會各構成要素是如何運行的呢?它們的特征和本質是什么?它們巨大的優越性、巨大的活力、巨大的創造力、巨大的發展后勁究竟體現在哪里?

讓我們對此進行深入的分析。首先來看社會主義的生產和工作。生產和工作,基本上囊括了社會主義條件下所有人的勞動,包括體力勞動、腦力勞動、簡單勞動、復雜勞動、重復性勞動、創造性勞動等等。其中一部分人如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等用生產來描述比較貼切一些;另一部分人如黨政機關干部和管理者用工作來描述比較貼切一些,當然生產也是工作,工作也是生產,兩者的本質都是勞動,只不過特點各有所不同而已。社會主義社會的所有產品包括物質產品、精神產品、文化產品、社會產品等或者說社會主義社會的一切財富,都無一例外是由生產和工作所創造的。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社會主義社會的分工是科學的、合理的。既有經濟基礎,又有上層建筑;既有物質生產部門和領域,又有非物質生產部門和領域;既有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建筑業、制造業、服務業等傳統的第

一、第

二、第三產業,又有知識產業、信息產業等新興產業以及其它社會產業。社會主義社會中的各個領域之間、各個產業之間、各個部門之間、各個地區之間,甚至每一個部門內部各個企業和單位之間的發展是相互協調的、大體均衡的、有一定合理比例的,同時是充滿活力的。 這里最關鍵和起決定性作用的是社會主義的生產。我們知道,私有制的小生產也包括私有制的資本主義大生產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它們的盲目性。資本主義生產所具有的唯利是圖而不顧一切的性質是與生俱來、根深蒂固的。資本家實際上為資本所奴役,為了追逐利潤什么都敢干。盡管有市場機制的引導和國家法律法規的約束,但由于資本家‚人為財死?的自私性和只要有一定數量的利潤就敢于鋌而走險的本性,以及私有制賦予資本家‚有錢能使鬼推磨?的神通和個人掌握生產資料之后實際上擁有的無限權力,因而資本主義的生產必然會是混亂的、盲目的、不協調的,必然會對自然資源和環境造成極大的浪費和破壞,必然會對廣大生產者造成壓迫和剝削。這是不可避免的。今天我們有的同志看不到或不愿承認馬克思、恩格斯所揭露的資本主義存在生產的社會性與占有的私人性之間的對立、廣大生產者與資本家之間的對立,好象當代資本主義出現的一些新變化就證明了資本家和工人不再對立,甚至兩者是平等的了。這種看法是幼稚的。 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的社會主義生產,與資本主義生產有本質的不同。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是以人為本、滿足包括生產者在內的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這種生產要根據市場的需要來進行。由于社會主義把發展生產力、提高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擺在首要位臵上,因此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市場是極其廣大的,生產是充滿蓬勃生機的。不但生產資料這一大部類的生產很旺盛,而且消費資料這另一大部類的生產也很旺盛。只要市場需要,什么東西都可以源源不斷地生產出來。中國社會主義生產的能力和水平之高、生產的產品之豐富是令人驚嘆的。社會主義作為人類歷史上一種嶄新的社會制度在中國大地上建立起來之后,她的生產的速度和規模就一直比資本主義要快得多和大得多。 改革開放前的30年是如此,改革開放后的30年更是如此。這其中的緣由就是因為社會主義社會把每個人從自然和資本的奴役中解放出來、使之真正成為自己的主人,從而具有更為強烈和更為緊迫的歷史責任感。社會主義從它誕生的那天起,就是為著實現共產主義而存在和發展的。按照這種模式,社會主義愈發達,其生產的社會化程度、生產資料的公有制程度、公平正義的價值追求的程度就將愈高,社會亦愈和諧。生產的社會性與生產資料占有的公有和社會性質不再是對立的狀態,整個社會的生產更加有計劃和更加協調按比例地向前發展,廣大生產者不再受生產資料所有者或資本所有者的奴役,不再受單一生產分工的奴役,甚至不再受生產本身的奴役。越來越多的人將可以按其所長自由地變換生產崗位,越來越多的人將從生產領域轉移出來從事其他的社會工作。無論是從事生產還是從事工作的人們都以積極的、主動的、光榮的、愉快的心情和態度,而不是以消極的、被動的、屈辱的、苦悶的心情和態度從事著勞動。所有的人將有更多和更充分的閑暇時間來放松自己和休養生息。城市與農村、地區與地區、經濟與社會、人與自然、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之間的發展將是協調一致、相互適應的,不平衡和對立的成份已基本消除,甚至已是融為一體的了。

從現實來看,不能忘記我們目前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那么,初級階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產和工作究竟是如何運行的呢?它有哪些應該讓我們明白、讓我們搞清楚和需要引起我們重視的特點呢?

1、生產和工作的社會主義性質是十分明顯的

雖然其程度沒有那么高,但是這種生產和工作確實是在向著社會主義階段比較先進、比較高級的方向前進,而不是往后倒退的。由于這個階段的生產力還不是很發達,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還不是很高,因此這種生產和工作要盡可能地創造出更多更豐富的物質和精神財富,其歷史和現實的需要性就更強、更緊迫。這是由社會主義生產和工作的目的所決定的,也是科學發展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必然要求。

2、社會主義的生產是統籌兼顧和協調發展的

執政黨和國家所起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由于中國共產黨是長期執政并且是執政為民的,這就避免了因執政黨頻繁變動所造成的短期行為以及執政黨受到少數經濟利益集團所左右的弊端,因此我們黨和政府完全有能力、也有辦法保證全社會生產的長期穩定協調和快速發展,避免大起大落和盲目性。這種長遠性是能夠實現的,而只有長久保持才是最有價值、最為牢靠的。在農業生產方面,通過黨和政府強有力的推動,就可以使中國的農業實現由粗放向現代集約的轉變、由單一初級農產品加工向產供銷一體化的轉變、由城鄉分割向城鄉融合的轉變、由分散向規?;徒M織化的轉變,從而大大提高農業的生產力、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就可以使中國的糧食安全和解決如此眾多的人民吃飯問題、農業生態環境問題、農村可持續發展問題、生物能源和生物技術的合理開發和利用問題、大量農村青壯勞動力轉移后給農業生產帶來的沖擊問題等等,都能得到較好的解決。在工業生產方面,通過黨和政府強有力的推動,就可以不斷改善工業產品的結構使之門類更加齊全和質量更加優良,就可以禁止污染嚴重的工業生產,可以大幅度提高工業生產和研發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技術水平,可以節約能源和減少排污量,可以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在地區生產方面,通過黨和政府強有力的推動,就可以形成‚全國一盤棋?的思想,實現全國性的生產資源的合理分配和各個地區之間的優勢互補;就可以禁止或限制一些地區的開發(如果這會對生態和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同時鼓勵和重點支持一些有條件的地區的開發;就可以使我們的珠江三角洲地區、長江三角洲地區、環渤海經濟圈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使我們的中部崛起計劃、東北振興計劃、西部大開發計劃等都能得到卓有成效的實施。同時,我們利用國際國內兩種生產資源的能力就能夠進一步得到提高。這一切,如果沒有黨和政府強有力的推動,是辦不到的。中國的農業生產、工業生產和全社會的生產之所以具有光明美好的發展前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具有光明美好的發展前景,其道理就在這里。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科學發展觀貫徹得越深入,黨和政府所起的作用就越大,計劃性、指導性、綜合協調性就越強,社會主義生產的前景就越美好。

3、社會主義的生產是講求效率和富有活力的

市場在資源配臵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基礎性作用,這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的一個重要特點。市場機制的魅力很大,競爭性和靈活性很強,效率很高。社會主義生產者(包括企業和個人)生產什么、生產多少、最終效果如何,都要根據市場的需要來決定。這一方面會極大地激發全社會的生產活力,在市場信號的引導下不斷地涌現出眾多的生產者,比如,僅僅一個汽車零配件市場就有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生產廠家和個人在進行著生產,這是自發的,因為有利潤可賺,生產者會獲得利益。另一方面,又會促使社會主義的生產者努力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采用先進技術、提高產品質量,以盡可能少的投入獲得盡可能好和盡可能多的產出,從而在市場競爭中不被打敗和不遭致淘汰。我們說社會主義的生產之所以具有蓬勃旺盛的生機和活力,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很好地運用了市場機制的作用。這也是科學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隨著科學發展觀的深入貫徹,市場機制的作用會發揮得更好,社會主義的生產會更有活力。

4、公有制經濟在社會主義生產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

如果沒有公有制經濟,那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生產,也就當然沒有社會主義,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公有制經濟作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主體,也是社會主義生產的主體。這種主體作用,主要體現在:一是社會主義國家和人民的經濟命脈,如土地、礦山、鐵路、銀行、航天航空、石油、天然氣、電力、水源等等,都主要是由公有制經濟掌握和生產的。二是公有制經濟中的國有獨資企業、國有絕對控股企業雖然數量不是很多,但它們的規模大、影響大、生產的產值和利稅在國民經濟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它們的生產能力、科研能力、銷售能力、管理能力、職工人數以及企業綜合競爭能力等等,都是其它所有制企業無法比擬的,特別是在鋼鐵、冶金、機械等重要原材料和裝備制造業的生產等方面它們起著重要的骨干作用??梢哉f,這些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生產中的控制力、帶動力、引導力是很大的,并且它們當之無愧是社會主義國家應對突發事件、重大自然災害和組織重大生產活動的‚國家隊?和中堅力量。三是國有資本相對控股或持大股的多元投資的股份制企業(這也是公有制經濟的一種實現形式)越來越多,涉及的生產領域越來越廣,在國民經濟中的份量也越來越重。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公有制經濟在社會主義生產中的地位和作用必將得到進一步加強和發揮,社會主義生產的優越性必將進一步顯現出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科學發展觀與公有制經濟是緊緊聯系在一起的。 5、非公有制經濟在社會主義生產中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

個體、私營、外資等非公有制經濟因其明確的責任權利體系、靈活的經營機制以及其它固有的優點而在豐富和發展社會主義生產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的存在和發展,是由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所決定的,同時也體現了中國社會主義的生產具有巨大的包容性。但是,客觀來說,這種非公有制經濟的生產具有兩重性質。一重性是指它首先是處在社會主義生產范疇中的。它是在社會主義的大前提、大框架、大環境下進行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決定了這種生產必須遵循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的法律法規,它生產的產品和上交的利稅是直接為全社會和廣大人民群眾以及社會主義國家服務的。因此這種生產明顯是屬于社會主義范疇內的生產。我們決不能對它采取歧視、排斥、拒絕的態度或把它打入另冊。另一重性是指它確實又是具有某些資本主義的特性的。畢竟在生產資料所有制上它是屬于私人占有的,因而資本主義私有制存在的一些問題在它身上也或多或少、程度不等地存在著。比如,有些企業為了賺錢和追求資本的擴張而不顧一切,生產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當有的企業與社會和國家的利益發生矛盾時首先想到的是要犧牲后者而自保;‚老板?與‚打工者?事實上存在的不平等關系,等等。 現在,我們來談談剝削問題。社會主義條件下的私營企業中究竟存在不存在剝削?這是一個各方面爭論比較大、許多人心里想搞清楚而至今仍然沒有搞清楚的十分敏感的問題。但是隨著形勢和實踐的發展,需要我們對它作出回答,這也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體現。筆者認為,這個問題同樣與非公有制經濟的兩重性質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說,當它與非公有制經濟存在的資本主義私有的特性這一面聯系在一起的時候,是存在剝削的。因為這些企業的生產資料,無論是名義上還是實際上的真正所有者并不是廣大的員工,而是私營企業主(這是有明確法律界定和受法律保護的),因此也只有私營企業主才能夠真正自由處臵和支配這些生產資料和用生產資料進行勞動所形成的產品,企業的普通員工是沒有這個權利的。那么,私營企業中的普通員工特別是來自農村的‚打工者?真正擁有和能夠支配的是什么呢?那就是存在于他們身上的能夠進行勞動的能力(體力和腦力,即勞動力),并且這種勞動力要與企業的生產資料結合起來才能發揮作用。 這些員工進行生產勞動所創造的價值包括兩部分:一部分用于個人消費以維持、補充和發展繼續勞動的能力(這部分就是私營企業主發給員工的工資),另一部分是企業的利潤(剩余價值),為私營企業主所占有。如果員工所創造的全部價值低于員工個人消費的那部分或者私營企業主把它們全部變成工資發給員工,那么企業就沒有利潤、私營企業主就沒有錢賺了,企業也就辦不下去了。所以,這是不可能的。而企業中一定要存在這一部分剩余價值。問題的全部關節點就在這部分剩余價值身上。

國有企業也是存在這部分剩余價值的,但是由于國有企業、公有制經濟的生產資料不是屬于私人占有的,而是屬于包括企業廣大職工在內的全民所有(由國家或集體作為其代表者),因此嚴格來說,國有企業的廣大職工既是生產資料的主人,也是利用生產資料進行勞動所獲得的產品的主人,他們所創造的價值除了一部分以工資的形式歸自己消費之外,另一部分剩余價值實際上也是歸他們所擁有的(只不過這部分剩余價值要上交國家或集體,然后再由國家或集體以各種方式用之于他們身上)。由于國有企業生產資料的公有制性質決定了廣大職工創造的這部分剩余價值是不可以也不能夠由某個私人所無償占有的,因此,國有企業、公有制經濟中不存在剝削。

但是,私營企業、非公有制經濟的情況就不同了,私營企業廣大員工創造的這部分剩余價值是由私營企業主所擁有、支配和消費的,當然他要把這部分剩余價值中的一小部分作為稅收上交給國家,剩下的則歸他個人所占有了。由于這部分剩余價值是企業廣大員工在必要勞動時間之外用剩余勞動時間所創造的、凝結著他們心血和汗水的生產勞動成果而又無償被私營企業主所占有,因此嚴格來說,這就是剝削。特別是當一些私營企業所具有的資本主義特性這一面表現得越充分的時候(比如,在初次分配中給員工的很少,隨意克扣或拼命壓低員工的工資,經常讓員工加班加點和超負荷勞動,員工的休息和健康得不到保證,他們的福利待遇和居住、生活條件十分簡陋,以及私營企業主把他占有的這部分剩余價值任意揮霍浪費或用之于對社會、他人、國家造成損害的不光彩地方,等等),這種剝削的性質就越明顯。這個問題是客觀存在的。時至今日,我們必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大膽地、負責任地、有勇氣地承認它,以便給廣大人民群眾一個交待并且也便于正確引導、合理規范和逐步解決。

當然,我們也應當看到,這個問題與資本主義條件下的剝削又是不能簡單劃等號的,兩者并不完全是一回事。特別是當它與我國非公有制經濟所具有的社會主義性質這一面聯系在一起的時候,剝削的成分就是很小或者說是可以接受的了。只要我們堅持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只要我們加強各級黨委、政府、工會等群眾組織、工商聯和社會各方面包括企業中的黨組織和工會組織對私營企業的積極引導和對廣大員工權利的切實維護,只要越來越多的優秀私營企業家把辦企業作為事業來追求,立志產業報國,能夠自覺把剩余價值更多地用之于企業和員工以及回報社會,實現企業有活力地、和諧地更大更強發展,隨著科學發展觀的深入貫徹,非公有制企業中會更加注重以人為本和發展廣大員工的利益,非公有制經濟所具有的社會主義性質這一面會進一步得到弘揚,而它的資本主義特性那一面會逐步減少。這樣,非公有制經濟在社會主義生產中所起的作用將會更好、更大。

非公有制經濟在社會主義生產中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

6、社會主義的工作對生產具有巨大的促進和保證作用

各級黨政機關干部以及其它上層建筑、意識形態和非生產領域的同志,積極主動地、創造性地、和諧地從事著光榮而神圣的工作。盡管這些工作不是直接的生產,但意義同樣十分重大。黨和政府的各級領導機關和各級組織的廣大干部、黨務工作者、思想政治工作者、社會工作者、理論宣傳和新聞文化工作者等等,作為黨和政府的骨干和中堅力量,以自己的智慧、才華、才干和辛勤工作維系著黨和國家的正常運行和發展著黨和國家的事業。正因為如此,中國社會主義的生產才有了根本保證和巨大的動力來源。那么,這種保證和動力是如何實現的呢?一是他們認真鉆研馬克思主義、鉆研中國的現實問題、鉆研國際上的問題,始終從思想理論上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前進的大方向,保證了社會主義的生產不偏離正確的軌道。二是他們經常深入實際調查研究,通過艱苦的腦力勞動對社會主義生產的各種情況和現象、成績和問題進行概括分析與總結提煉,科學地制定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保證社會主義生產正常有序、統籌協調地不斷向前發展。三是他們為培養和選拔一批又一批社會主義生產和建設的領導者和各方面人才兢兢業業、嚴謹細致、開拓創新地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們的工作也是出生產力的,是從非常關鍵的、非常重要的位臵上去推動社會主義生產發展的。四是他們維護、整頓、規范經濟秩序,打擊假冒偽劣商品的產生和防止壟斷以及不正當的競爭,大力幫助建立和發揮勞動力、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市場的作用,積極為國內生產和貿易與國外生產和貿易的對接提供服務。他們的工作搞得越好,社會主義的生產也就發展得越好。五是他們做了大量深入細致和扎實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社會工作,理順情緒、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激發干勁,這是一種精神上的力量和動力,是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固有的政治優勢,毫無疑問,能夠轉化成巨大的生產力。六是他們通過辦報紙、雜志、出版書籍和其它新聞媒體,源源不斷地為整個社會主義的生產提供豐富的、強大的智力支持。他們不愧是社會主義生產和建設事業的卓越的‚思想庫?、‚智囊團?。七是他們圍繞社會主義生產和建設中的各種急難險重任務,組織廣大共產黨員和骨干力量進行攻關、開展義務勞動,圓滿地完成了任務。隨著科學發展觀的深入貫徹,他們的社會主義工作的理念和追求會進一步得到加強,他們為社會主義生產和建設服務、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會搞得更好,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會空前地迸發出來,社會主義的工作對生產將會起到更加巨大的促進和保證作用。 總之,按照科學發展觀所要求的社會主義生產的特點,最根本的是它從總體上擺脫了生產資料與人相分離的狀態,克服了個別企業生產的有組織性與整個社會生產的盲目性之間的對立,逐步使人真正成為自然和社會的主人。這是總特征,也是社會主義生產的真正優勢所在。我們之所以要始終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是有客觀依據的,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賴以立足的經濟基礎和生產基礎極為堅實。隨著科學發展觀的貫徹越來越深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會越來越向著更高級、更發達、更先進的階段和方向前進,生產的社會性、生產資料所有制的公有制性質、整個社會的公平正義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會體現得越來越充分,這是必然的。 (未完待續)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臨床尿常規檢驗解讀下一篇:開展故事會活動方案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