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第4節俄羅斯教案

2022-07-01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第4節俄羅斯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第一篇:第4節俄羅斯教案

第4節《焦耳定律》教案設計

本資料為woRD文檔,請點擊下載地址下載全文下載地址

第四節

焦耳定律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知道電流熱效應的現象及能量的轉化。

2、通過探究影響電流熱效應的因素,理解焦耳定律的內容,能夠利用焦耳定律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3、會利用焦耳定律解釋一些生活中簡單現象。

4、舉例說出生活中利用電熱的實例,了解電熱的危害和防止方法。

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的能力和理論分析的能力,體會運用控制變量法和轉換法進行實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能夠把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樹立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為社會服務的觀念。

【教學重難點】

重點:焦耳定律、電流熱效應的應用、電熱的計算

難點:電熱大小的影響因素的猜想和實驗設計。

【教學準備】或【實驗準備】

多媒體、電阻絲(1個10歐、3個5歐的電阻絲)、密封容器(2個)、U形管(裝有顏色的液體)、橡膠管、燒瓶(1個)、煤油、溫度計(1個)、學生電源(12V)、開關、秒表、導線(若干)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二、進行新課

實驗準備

探究實驗

、探究產生熱量Q與電阻R的關系

2、探究產生熱量Q與電流I的關系

3、探究產生熱量Q與通電時間t的關系

產生熱量Q與消耗電能w的關系

電熱的利用和防止

【情景創設】:

XX百年一遇的雪災席卷整個南方,電線上結了厚厚的冰,竿倒線斷,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造成經濟損失XX億??萍既藛T攻關研究出“直流融冰”新技術,對冰熔化,避免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你知道這種新技術的基本物理原理嗎?

(設計意圖:利用中國重大事件為背景,激發學習興趣)

【板書課題】:我們今天就來學習第十八章第四節《焦耳定律》

【引入】:像電暖氣等生活中很多用電器,通電以后會產生熱量。你還知道哪些電加熱的設備嗎?

【小結】:電流通過導體時,導體要發熱,電能轉化成內能,這種現象叫做電流的熱效應。

【質疑】:“小太陽”電暖氣和電爐都是由電爐絲發熱,電爐絲A和導線B相連,通過它們的電流相同。為什么電爐絲熱的發紅,而導線卻幾乎不熱呢?換句話說,電流通過導體時產生熱量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關?請同學們作出合理猜想。

(注:學生猜想因素有哪些,不一定能想到,老師適時給以提示。)

【實驗指導】:電流產生熱量有多有少,你能從提供的器材中,比較出熱量的多少嗎?電阻絲、密封容器(帶有小孔)、U形管(裝有顏色的液體)、橡膠管、燒瓶、煤油、溫度計

【播放&點撥】:轉換法反映產生熱量的多少

方案一

方案二

(說明:若學生想不到,老師可展示。)

方案一:電阻絲加熱密封容器中的空氣,U形管中液面形成

;液面差越大,產生的熱量越

。

方案二:燒瓶內裝有煤油,電阻絲產生熱量會使溫度升高,用

測量溫度;溫度越高,產生熱量的越

。

【小結】:實驗中,將不易觀察到的現象通過其它直觀形象顯示出來,我們稱之為轉換法。以上兩種方案中,加熱空氣快?還是加熱煤油速度快?

【過渡】:所以我們就選用第一種方案,進行實驗探究。

(設計意圖: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實驗一:探究產生熱量Q與電阻R的關系

【實驗指導】:

1、通過我們的猜想電流產生的熱量可能與多個因素有關,應該采用什么探究方法?

2、當探究產生熱量Q與電阻R的關系時,如何控制變量呢?一個10歐、兩個5歐的電阻絲,我們怎么選?

3、如何才能更好地讓通過兩個電阻的電流、通電時間一樣?

【進行實驗】:

【引導】:哪個電阻的液面差明顯?說明了哪個電阻產生的熱量多?可以得到什么結論?

(設計意圖:通過一個完整的實驗探究,讓學生掌握其過程。)

實驗二:探究產生熱量Q與電流I的關系

【實驗指導】:

1、當探究產生熱量Q與電流I的關系時,如何控制變量呢?

2、一個10歐、兩個5歐的電阻絲,我們怎么選?

3、兩個容器中密封同樣的電阻,在另一個容器的外部,將一個電阻和這個容器內的電阻并聯,因此通過兩容器中的電阻的電流就不同。

【進行實驗】:

(設計意圖:通過電路圖便于學生更好理解通過兩密封容器內電阻絲的電流為何不等)

【引導】:哪邊液面差明顯?是電流大的還是電流小的產生的熱量多?可以得到什么結論?

實驗三:探究產生熱量Q與通電時間t的關系

【實驗指導】:當探究產生熱量Q與通電時間t的關系時,應該怎么做呢?我們可以第一次通電5s,第二次通電10s.

【進行實驗】:

【引導】:哪次通電形成的液面差明顯?可見產生的熱量多少與通電時間有什么關系?

【師生共同總結】:當電流通過導體時,電流越大、電阻越大、通電時間越長,產生的熱量越多。

【自學指導】:英國物理學家焦耳首先對此作出了卓越的探究,請大家閱讀課本100頁第二部分以及圖18.4-4《焦耳簡介》,回答以下問題:

、焦耳定律的內容是什么?

2、公式如何表示?

3、每個物理量的單位分別是什么?

【板書】

焦耳定律內容: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跟電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正比,跟通電時間成正比,這個規律叫焦耳定律。

公式:Q

=

I²Rt

【例題】一根60Ω的電阻絲接在36V的電源上,在5min內共產生多少j熱量?

【學生示范】解:通過電阻絲的電流為:

電流產生的熱量為:

Q=I²Rt=²×60?×5×60s=6480j

【指導】理清學生的解題思路,規范解題過程

【針對練習】某導體的阻值為4Ω,通過0.5A的電流時,則1min產生多少熱量?

(設計意圖:通過例題讓學生養成規范解題過程和良好的書寫習慣。)

【學以致用】

、我們學習了焦耳定律,你能回答當電爐絲A和導線B通過的電流相同,為什么電爐絲熱的發紅,而導線卻幾乎不發熱?

2、你知道“直流融冰”新技術,即在輸電線路中輸入3000A左右的大電流,對冰熔化的物理原理嗎?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生活中走進物理,探索物理知識的奧秘,再從知識的殿堂中回歸生活。)

【設疑】電視機、電動機、電暖氣都標有“220V,200w”,把它們并聯在220V的電壓下,則相同時間內產生熱量Q最多是?為什么?

【點撥】(1)電流通過導體時,如果電能全部轉化為熱,而沒有同時轉化為其他形式能量,那么,電流產生的熱量Q和消耗的電能w的關系是Q=w,這樣的電路稱為純電阻電路。例如電爐,電飯鍋,電熱水器,電烤箱,電熱水壺等用電器,計算熱量還可用Q=

=

=

=

。

(2)像電動機、電視機消耗的電能除轉化為內能還轉化為其它形式的能,這樣的電路稱為非純電阻電路,Q

w。所以計算非純電阻電路產生的熱量只能用公式Q=I²Rt。

(設計意圖:讓學生進一步理解電流產生的熱量Q的計算,認識得到提升,能夠靈活運用公式。)

【自學指導】:閱讀教材P101“電熱的利用和防止”討論回答下列問題:

(1)、電熱對我們是有利還是有害的?

(2)、生活中我們是如何利用電熱的?

(3)、有時電熱會給我們造成什么危害?我們又是如何防止的呢?

【展示】

電熱器的優點:

清潔衛生,無污染,效率高,便于調節溫度。

電熱的危害:電熱過多,損壞物品

電熨斗忘記關電源

在高溫下,長時間使用電腦

防止措施:設法散熱

(1)加散熱窗

(2)加風扇

(設計意圖:從課堂走向生活,讓學生發現生活中電熱的利與弊,便于學生理解和應用──“生活是最深刻的實驗”,滲透安全用電教育,體現新課標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觀看并思考

電熱水器、電熨斗、熱得快、電飯鍋等等

猜想:

、與電流的大小

2、與電阻的大小

3、與通電時間的長短

4、……

小組討論

、電阻絲加熱密封容器中的空氣,推動U形管中液體,形成液面差

2、電阻絲加熱煤油,用溫度計測量煤油的溫度

液面差、多

溫度計、多

方案一快;

方案二煤油的比熱容比空氣的大,需要吸收更多的熱量才會升高,所以慢

小組討論

、控制變量法

2、應讓電流、通電時間一樣,改變電阻的大小;選一個5歐和一個10歐的

3、將兩個電阻串聯

觀察實驗現象

、10歐的液面差大

2、電阻大的產生熱量多

3、當通過導體的電流和通電時間相同時,導體的電阻越大,電流產生的熱量越多。

小組交流、討論

、讓電阻、通電時間一樣、改變通過電流的大小

2、選兩個5歐的電阻絲

觀察實驗現象

、左邊液面差明顯

2、電流大的產生熱量多

3、當導體的電阻和通電時間相同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越大,電流產生的熱量越多。

學生回答

讓電阻、電流一樣、改變通電時間的長短

觀察實驗現象

、第二次液面差大

2、通電時間越長,產生的熱量越多

3、當通過導體的電流和導體的電阻大小相同時,通電時間越長,電流產生的熱量越多。

自主學習、回答問題

、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跟電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正比,跟通電時間成正比,這個規律叫焦耳定律。

2、Q=I²Rt

3、Q—焦耳(j)

I—安培(A)

R—歐姆(?)

t—秒(s)

練習

產生60j的熱量

討論、交流

、導線的電阻很小,而電爐絲的電阻很大,由焦耳定律Q=I²Rt可知,在相同時間內電流越大、熱量越多,因此電爐熱得發紅,而導線卻不熱。

2、當電阻、通電時間一定時,電流越大產生的熱量越多

討論、交流

由w=Pt可知,消耗的電能一樣多;

電視機:w=Q+光能

電動機:w=Q+機械能

電暖氣:w=Q

所以,電暖氣產生的熱量多

自主學習

回答問題

、既有利又有害

2、電熨斗、電飯鍋、電熱水器等

3、燒壞用電器;

燙傷

4、(1)電視機的后蓋有很多孔,就是為了通風散熱,使用時一定要把防塵布罩拿開。

(2)電腦里安裝了微型風扇,把熱吹走

(3)不要長時間使用

觀看

增強安全意識

了解方法

課堂小結

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見附件1

學生梳理知識

課堂檢測

師巡視、講評

見附件2

完成檢測題

布置作業

見附件3

課后完成

【板書設計】

第四節

焦耳定律

一、電流的熱效應:

三、焦耳定律

、內容: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跟電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正比,跟通電時間成正比,這個規律叫焦耳定律。

2、公式:Q=I²Rt

3、與消耗電能的關系:Q=w(純電阻電路)

四、電熱的利用和防止

電熱器的優點:

清潔衛生,效率高,方便調溫。

防止措施:設法散熱

(1)加散熱窗

(2)加風扇

【教學反思】

一、教案的“亮點”

、本節重點內容探究電熱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全過程,從猜想到設計實驗到得出實驗結論,都是在老師的引領下學生經過認真的思考和討論而完成的。尤其是設計實驗的環節,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能力,設計出了多種實驗方案,并對每一種方案的優缺點進行評估,使學生的設計實驗的能力得到了鍛煉,較好的滲透了物理思想。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使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而且提高了他們分析實驗現象、歸納總結、辯證分析的能力,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2、整堂課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學思想,堅持“先學后教”、“以學定教”、“以教促學”教育理念。例如:(1)用“轉換法”體現產生熱量的多少,先讓學生根據提供的器材設計實驗,比較產生熱量多少的方法。(2)探究影響電熱的因素,先讓學生根據現象提出猜想,再由學生設計實驗方法進行探究,觀察實驗現象,討論、交流、得出結論。在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起到引導、點撥的作用。(3)焦耳定律的學習上,學生自己能學會的自己學,教師引領、規范學生的學習方法和解題過程。(4)在電熱的利用和防止方法上,先由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再拓展延伸,滲透安全用電意識,又體現了新的教育理念。

二、存在的問題

由于本節課的內容多、容量大故將本課的實驗為演示實驗探究課,不能讓學生親身動手探究,影響了學生的積極性。由于實驗器材較小,不能讓所有的學生都看清楚,降低了部分學生的探究熱情。

附件1:

附件2:

【課堂檢測】

.電熱器是利用電流的

制成的加熱設備,是將

能轉化為

能的過程,請你再寫出兩種常見的電熱器:①

;②

。

2、一只電烙鐵的額定電壓是220V,在額定電壓下工作時的電阻是1210歐姆,它的額定功率是多大?在額定電壓下通電10分鐘產生多少熱量?

3、小宇同學按如圖所示的裝置,研究“電流通過導體時產生的熱量與導體電阻大小的關系”。圖中兩只燒瓶內盛有質量和溫度相同的煤油,溫度計顯示煤油的溫度,兩瓶煤油中都浸泡著一段金屬絲,R甲>R乙。

①閉合開關后,通過兩段金屬絲中的電流是

。

②一段時間后,可觀察到甲瓶中溫度計的示數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瓶中的溫度計的示數。

③由上述實驗可知,在電流和通電時間都相同時,導體電阻越大,產生的熱量

。

4、在家庭電路中,導線相互連接的位置往往比別處更容易發熱,加速老化,甚至引起火災.這是為什么?

答:導線相互連接的位置電阻較___________,根據Q=__________可知:通電時間、電流一定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與導體的_____________成正比,所以在家庭電路中,導線相互連接的位置往往比別處更容易發熱,加速老化,甚至引起火災.

5.電熱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要防止它造成的危害,你能各舉兩例嗎?

【參考答案】

、熱效應

電熱器電烙鐵等

2、解:P額=U2/R=2/1210?=40w

Q=Pt=40w*10min*60s/min=24000j

3、①相等②大于③越多

4、大

I²Rt

產生的熱量

電阻

5、有利:①用電水壺燒水方便②用電暖氣取暖,無灰塵等

有害:①不用的電熨斗、電視機要及時關閉②家庭電路要經常檢修,以免發生短路等

附件3:

質檢部門檢查發現,偽劣電熱器的電源線的芯線一般比合格產品的細,使用時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請你對各類用電器的芯線進行調查,若不合格運用物理知識解釋存在的安全隱患.

第二篇:第4節 升華和凝華 教學設計 教案

教學準備

1. 教學目標

1.知道升華和凝華的概念。 2.知道升華要吸熱,凝華要放熱。 3.知道生活中常見的升華和凝華現象。

2.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升華和凝華的概念,對升華和凝華現象的認識,知道升華要吸熱,凝華要放熱。 教學難點

用升華吸熱、凝華放熱來解釋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3. 教學用具 4. 標簽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樟腦丸、松樹枝、碘、熱水、冷水、帶橡皮塞的試管、燒瓶、試管夾、酒精燈、碘錘、滴管、燒杯、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多媒體投影幾幅生活中的圖片:用久的電燈泡、冬天窗戶上的“冰花”、吉林松花江畔的“霧凇”、舞臺演出時的“白煙滾滾”等內容。

引導學生思考:普通燈泡和日光燈用久了,其燈絲為什么會變細?玻璃壁為什么會發黑?黑色的物質是怎么形成的?“霧凇”是怎樣形成的?美麗的窗花到底是如何形成的?舞臺上的白煙究竟是什么?它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故事1:1779年冬天,在彼得堡的一個寒夜,街道上幾乎不見行人,但是,在市中心一個大廳里卻燈火輝煌。六千支燃燒著的巨型蠟燭,把大廳里烘托得熱氣騰騰。這里正在舉行盛大的舞會,夫人小姐、名流雅士擁滿大廳,在樂曲聲中翩翩起舞,有的人還淌著汗。正當大家跳得如癡如狂的時候,一位小姐突然暈倒在地,旁邊的人不知如何是好。這時有人喊道:“快快打開窗戶。”打開窗戶后,刺骨的寒風涌入大廳,奇怪的現象出現了:大廳里竟然飛起雪花,紛紛揚揚的雪花落到人們的頭發和衣服上。在場的人無不目瞪口呆。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大廳里的雪花從何而來呢?

故事2:據《新民晚報》載2001年5月10日,陰天,氣溫約為-15 ℃,第二天中午12時,科考隊到達新疆羅布沙漠小河墓地前200米左右時,沙丘上均勻地覆蓋著約5~10厘米的積雪,茫茫無涯,然而過了約20 min,奇怪的事發生了:就在科考隊手忙腳亂地從沙漠車上卸下器材設備,開始向小河墓地靠近的時候,發現腳下踩的不再是雪地,而是干爽的沙地。再遠望四周,一眼望不到邊的沙漠中哪有雪的影子?雪到哪兒去了?氣溫一直在零下十四五攝氏度左右,天空陰沉,不見陽光,就是雪化了,沙土也至少應該是濕的,可抓一把土,手感依然干爽疏松。

請你用所學過的知識回答:這雪為什么不見了?

“人工造雪”實驗:在錐形瓶內放入少許樟腦丸粉末,再將一根細的松樹枝放入,然后將瓶子密封。點燃酒精燈緩慢加熱進行實驗,仔細觀察瓶內有什么現象發生。

實驗中注意觀察的現象:

(1)緩慢加熱過程中,觀察錐形瓶底部樟腦丸粉的狀態變化;觀察瓶內有何現象發生。 (2)停止加熱冷卻時,仔細觀察錐形瓶壁及松枝上有何現象發生。

學生活動:觀察瓶內有無液體產生,認真分析觀察的結果,進行小組討論,用自己的語言概括樟腦丸粉末在實驗過程中的變化情況。

引導學生分析實驗觀察結果、討論總結得出:

(1)固態的樟腦粉末經加熱后能直接變成氣態的樟腦蒸氣; (2)氣態的樟腦蒸氣又冷卻直接變成固態的樟腦粉末。

復習導入

(1)自然界中的物質常見的存在狀態主要有哪些? (2)發生在固態和液態之間的轉化過程分別叫什么?吸熱還是放熱?發生在液態和氣態之間的轉化過程分別叫什么?吸熱還是放熱?

思考討論:物質能否由固態直接轉化為氣態或由氣態直接轉化為固態? 試一試:你能舉出生活中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或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例子嗎?

推進新課

一、實驗演示:碘的物態變化

儀器與器材:密封的細長玻璃瓶(內裝有幾粒碘),方座支架,試管夾,酒精燈等。 實驗方法:

1.實驗裝置如圖所示,首先觀察密封在玻璃瓶內碘粒的外觀。

2.將裝有碘粒的玻璃瓶在方座支架的試管內夾持好,然后用酒精燈對玻璃管內的碘粒加熱,注意觀察碘粒是否經過熔化再變為紫色氣體。這時碘發生了什么現象?

3.熄滅酒精燈,注意觀察在玻璃管冷卻的過程中碘蒸氣是否經過液化再變成固態的碘。這時碘發生了什么現象?在容器壁看到了什么現象?

4.通過實驗你能得到什么結論? 5.為什么要用酒精燈加熱,不加熱行嗎?

現象觀察:碘受熱(顏色由黑變紫,碘由固態變成氣態)和遇冷(顏色由紫變淺,逐漸變黑,瓶壁上有細小發亮的晶粒形成,無液體流下)后狀態變化情況。

分析論證得出結論:固體與氣體之間可以直接轉化。

二、升華和凝華

1.師生歸納總結:(板書) 升華:物質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過程叫升華。 凝華:物質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凝華。

2.學生思考并交流討論:升華過程需要吸熱還是放熱?凝華過程需要吸熱還是放熱? 可用實驗演示:教師要引導學生設計實驗證明自己的猜想。 為使現象明顯,教師用酒精燈加熱燒瓶中的碘。

(1)微微加熱,紫色蒸氣出現后進行觀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紫色蒸氣是從哪里來的?

(2)移開酒精燈,紫色蒸氣逐漸減少而消失,酒精燈加熱,紫色蒸氣又重新出現,蒸氣上升而消失。提問:紫色蒸氣的產生是放熱所致,還是吸熱所致?蒸氣上升消失到哪里?

(3)移開酒精燈待蒸氣消失后,取下燒瓶,讓學生看燒瓶底部,有一層碘的晶體。提問:這層紫色物質是什么?是從哪里來的?為什么會產生這層物質?

學生交流結果,處理信息:實驗結果表明,碘可以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此時要加熱;也可以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此時沒有加熱,而是對外放熱。

學生討論并歸納總結:升華過程需要吸熱;凝華過程需要放熱。升華和凝華是互逆過程。

活動體驗:碘與指紋破案:

在偵破案件時,常常需要從現場提取指紋,下面請大家模仿做一個實驗,用酒精燈加熱(宜小火以減緩碘升華的速度)燒杯(先用玻璃片蓋住)中的碘顆粒,待燒杯中出現紫色氣體時,將玻璃片拿去,用按有指紋(但看不見)的白屏靠近燒杯口并不斷來回移動,注意觀察白屏上有沒有指紋顯現出來。請同學們動手做這個實驗,當一回小小偵探家。學生利用課桌上的器材,動手實驗。不少學生驚呼指紋能顯示出來,臉上露出了笑容。(教師要求學生課后通過查找資料,解釋提取指紋的道理。) 3.知識遷移,學會運用 學生舉例,交流

讓學生舉出日常生活或自然現象中有關升華和凝華的現象,師生、生生共同交流,統一看法,對學生的舉例、積極參與給予鼓勵,同時教育學生要注意觀察日常生活中的霜、冰花、舊燈泡內壁上的黑色物質,分別判斷出屬于什么物態變化。(如雪、冰雹的形成,冰凍衣服也會干,積雪未熔化,但一天比一天少,衛生球逐漸變小、消失、有氣味等) (1)升華現象:①冬天,冰凍的衣服也能晾干;②衛生球變小;③用久了的燈絲變細。 (2)凝華現象:①冰棒表面的“白粉”;②寒冬的夜晚,窗戶玻璃內表面上的冰花;③用久了的燈泡變黑(先升華后凝華)。

【拓展】 干冰及其應用

干冰,雖然它的名字帶著一個冰字,卻和水結成的冰沒有什么關系,事實上它是由無色的氣體——二氧化碳形成的。如果把二氧化碳裝在一個鋼瓶里,再加壓,它就會變成和水一樣的液體了,如果溫度再低一些,那么二氧化碳就會變成白色的、好似雪花一樣的東西,這就是干冰。這種固體不經熔化就可直接變成氣體,這大概是大家叫它干冰的原因吧。干冰的溫度可達-78.5 ℃,由于干冰溫度很低,它急劇升華的時候,會使周圍的溫度迅速降低,空氣里的水蒸氣就會凝結成霧。攝影棚里的云霧繚繞的景象就是利用這個原理形成的。

干冰具有良好的制冷作用,因此可以用來保鮮食品,干冰可以用于人工降雨,悶熱的夏天有時遲遲不下雨,這種情況下就可將裝有干冰的炮彈射到烏云密布的天空,不一會兒大雨就傾盆而下。

仔細觀察下圖并作出解釋

固態的二氧化碳(干冰),它是將二氧化碳氣體進行壓縮、冷卻而成的,溫度可達零下78.5 ℃,如果將它放在空氣中,會長出如圖的冰狀胡須。

解析:固態的二氧化碳在空氣中發生升華現象時,吸收了周圍空氣中的熱量,周圍空氣中的水蒸氣熱量被吸后,就發生了凝華現象。

【多媒體展示】用干冰人工降雨的過程。 具體過程:

干冰進入云層,就很快升華成氣體,并從周圍吸收大量的熱,使空氣的溫度急劇下降,于是高空中的水蒸氣液化成小水珠,這些小水珠逐漸變大就形成雨落了下來。

讓學生解釋人工降雨,教師作出評價并統一觀點,這里干冰到雨經歷了三個物態變化的過程,一是干冰的升華降溫;二是水蒸氣遇冷凝華成小冰晶;三是小冰晶下落遇到熱的氣流熔化成小水珠,小水珠越結越大,小水珠的重力大于上升氣流產生的浮力時,水珠下落到地面就形成雨。指出干冰易升華吸熱還可用來:①給食品降溫,②在舞臺上制造“白霧”等。

舞臺“白霧”:舞臺上噴撒的干冰升華需從周圍空氣中吸收大量的熱,從而使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水滴,這些小水滴懸浮在空中就形成了我們看到的所謂“白霧”。廣泛用于舞臺、劇場、影視、慶典等制作放“煙”效果。

制冷防腐:當用火車運載鮮魚時,它就守衛在鮮魚的旁邊,起制冷防腐的作用。干冰外表像冰,可作為防腐劑,它比冰優越得多。干冰熔化時不會像冰那樣變成液體,它全部升華,四周干干凈凈。干冰冷卻的溫度比冰低得多,而且干冰升華后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能抑制細菌的繁殖生長。

常見的自然現象

提出問題:自然界中霧、露、云、霜、雪、雹是常見的自然現象,那么它們是怎么形成的?

討論交流:學生分組思考,討論。

(1)露是在天氣較熱的時候,空氣中的水蒸氣于清晨前遇到溫度較低的樹葉、花草等,液化成小水珠附著在它們的表面上,這是一種液化現象。

(2)霧和云的情況相同,都是水蒸氣在空氣中遇冷液化成為小水珠,這些小水珠懸浮在空氣中,在地面附近稱為霧,在高空處則稱為云,因此霧和云都是水蒸氣液化現象,不是冰的熔化現象。

(3)霜是在地表的水蒸氣遇到攝氏零度以下的溫度,直接凝化為固體。

(4)雪是天氣較冷的時候,空氣中的溫度低于零攝氏度,水蒸氣在空中凝華成固態,為六角形的冰晶(叫雪花),在飄降時相互結合形成雪片或雪團。

(5)雹是冰球,它的形成較復雜,云中的水珠被上升氣流帶到氣溫低于0 ℃的高空,凝結成小冰珠,小冰珠在下落時,其外層受熱熔化成水,并彼此相結合,使冰珠越來越大,如果上升氣流很強就會再升入高空,在其表面凝結一層冰殼。經過多次上下翻騰,能結合成較大的冰珠,當上升氣流托不住它時,冰珠就落到地面上,形成冰雹。

思考題:俗話說“霜前冷,雪后寒”,試用所學的有關知識加以解釋。 因為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成的小冰粒,凝華過程要放熱,而水蒸氣能夠向空氣中放熱的條件是氣溫低于水蒸氣溫度,故只有在足夠低的氣溫下,水蒸氣才會凝華成霜,因為下霜時氣溫較低,人常感到冷。下雪天氣溫度本來就低,下雪后,雪在熔化時要向周圍空氣吸熱,而使本來較低的溫度進一步下降,因而雪后寒。

學生自由閱讀:STS“水循環”

提出要求:(1)能夠用水的三態變化解釋自然界的一些水的循環現象,總結水的三態循環規律。

(2)完成課本圖3.4-2水的三態聯系填空。

(3)思考問題:水為何珍貴?水能為人類做些什么?破壞水資源會給人類帶來哪些危害?我們應該怎么辦?

(4)對自己家里的用水進行調查,如每天用水情況(估計),洗衣用多少水,洗澡用多少水,抽水馬桶用多少水等等,準備采取哪些措施節約用水?預測在實施過程中會有哪些困難,如何克服?如果完成實施后每月能夠節約多少水?可以寫成簡單的調查報告。

板書

第三篇:選修4化學第二章第一節教案

新頁教育

0756-6943000 ? 1.概 念:單位時間內反應物或生成物濃度的變化量來表示的物理量。

? 2.定義式:v = △ c/ △t

? 3.單位mol /(L · min)或 mol /(L · s) 注意問題

①指明反應速率所屬物質

同一反應,如用不同物質表示,數值可能不同,但表示的意義相同。 ②反應速率比=方程式系數比=濃度變化量比 ③化學反應速率為平均速率且速率取正值 1.對于反應Fe+2HCl=FeCl2+H2,2s內FeCl2的

物質的量濃度由2mol/L變為4mol/L,試用FeCl2的物質的量濃度的變化來描述此反應的 快慢。

解: v = △ c/ △t =( 4mol/L-2mol/L)/2s

= 2 mol /(L · s)

2. 反應H2+Cl2=2HCl,在2L的容器內發生,3秒內H2的物質的量由5mol變為2mol,試用H2的物質的量濃度變化來描述此反應的快慢。 解:

△ c =( 5mol - 2mol)/2L=1.5mol/L v = △ c/ △t=1.5mol/L/2s =2 mol /(L · s)

反應 A + 3B = 2C + 2D 在四種不同條件下的反應速率為: (1)v(A)=0.3mol/(L·s ) (2)v(B)=0.6mol/ (L·s ) (3)v(C)=0.4mol/ (L·s ) (4)v(D)=0.45mol/ (L·s )

則該反應速率的快慢順序為(1)>(4)>(2)=(3) 在25℃時,向100mL含HCl 14.6g的鹽酸中,放入5.6g鐵粉,反應進行到2s時收集到氫氣1.12L(標況),之后反應又進行了4s,鐵粉全溶解。若不考慮體積變化,則: (1)前2s內用FeCl2表示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25mol/(L·s); (2)后4s內用HCl表示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25mol/(L·s); (3)前2s與后4s比較,反應速率前2s 較快,其原因可能前2s時段鹽酸濃度比后4s時段大

根據下圖填空: (1)反應物是_____;生成物是_____。 (2)2min內A、B、C三者的反應速率是多少?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 _________

二、化學反應速率模型

1、有效碰撞

并不是每次碰撞都能發生化學反應,只有其中的部分氣體的碰撞能發生化學反應

新頁教育

0756-6943000 ——有效碰撞 活化分子、正確取向 有效碰撞理論

n活=n總×活%

反應速率與活化分子的百分率(活%)成正比

2、活化分子

具有較高能量,能夠發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發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 但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

3、活化能

E1是反應的活化能

E2是活化分子變成生成物分子放出的能量 E2-E1是反應熱

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主要因素:參加反應的物質的性質

次要因素:外界條件:濃度、壓強、溫度、催化劑等

光、電磁波、超聲波、反應物顆粒的大小、溶劑的性質、原電池等。

一、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1、結論:當其它條件不變時,增加

反應物的濃度,可增大反應速率。

1、結論:當其它條件不變時,增加

反應物的濃度,可增大反應速率。 活化分子百分數不變(與溫度、活化能有關) 單位體積內活化分子數增多

有效碰撞次數增多,反應速率加快

3、適用范圍

適用范圍:氣體、溶液

(固體或純液體的濃度視為常數)

二、壓強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1、結論:當其它條件不變時,增加壓強, 可增大反應速率。

2、微觀解釋

活化分子百分數不變(與溫度、活化能有關) 單位體積內活化分子數增多

有效碰撞次數增多,反應速率加快

新頁教育

0756-6943000

3、適用范圍 只適用于氣體

(必須引起反應或生成物氣體濃度改變)

三、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1、結論:當其它條件不變時,升高溫度,化學反應速率一般要加快。

2、微觀解釋

活化分子百分數增加(主要) 碰撞頻率提高(次要)

3、適用范圍

所有狀態 所有反應

溫度每升高10 ℃ ,v增大到原來的 2 ~ 4 倍

四、催化劑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1、結論:使用催化劑可加快化學反應速率

2、微觀解釋:降低反應所需的活化能使得活化分子百分數增加

3、適用范圍:催化劑具有專一性

第四篇:第4節 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教學設計 教案

教學準備

1. 教學目標

1.了解噪聲的來源和危害。 2.知道防治噪聲的途徑。

2. 教學重點/難點

噪聲和樂音;控制噪聲的環節??刂圃肼暤沫h節。

3. 教學用具 4. 標簽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講述:優美的歌曲同學們都喜歡聽,除了豐富人們的文娛生活,還可以使人奮進。但是,對建筑工地的敲擊聲、混凝土攪拌機的轟隆聲、電鋸聲、機器的轟鳴聲等,同學們聽起來感到煩燥,心神不安,這些聲音都是噪聲。我們這節課將知道什么是噪聲?噪聲是從哪里來的?噪聲有什么危害?可以用什么辦法來減弱噪聲?

二、新課教學

1.將課前刻印好的本課閱讀提綱分發給每位學生(或板書在小黑板上)。 閱讀提綱:

(1)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認識什么是噪聲? (2)為什么有時樂音也是噪聲?(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來認識噪聲) (3)城市噪聲的主要來源有哪些? (4)教室里和教室周圍有無噪聲?如果有噪聲,這些噪聲是從哪里來的? (5)舉例說明噪聲對人們有哪些危害? (6)減弱噪聲的途徑有哪些? (7)說一說你知道我國各級政府部門在控制噪聲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你自己在減弱噪聲上將做些什么? 2.指導學生根據閱讀提綱閱讀課文、讀圖,并進行討論。

(1)學生閱讀課文第一段"噪聲的來源"后,按四人一組討論提綱中的(1)、(2)、(3)、(4)問題(討論時不限于課文中已提到的事例,各抒已見,暢所欲言,教師巡回傾聽學生的討論情況,并及時給予指導)。然后全班發言,教師進行補充:

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認識,噪聲是發聲體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

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來認識,凡是干擾人們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起干擾作用的聲音,都屬于噪聲。

(2)演示:用充氣的氣球在干燥的玻璃板上摩擦,其聲音聽起來人們感到非常不舒服。講述汽車發動機的轟鳴聲、喇叭鳴叫聲,商店內招攬顧客收錄機大聲播放音樂聲等,這些都使城市環境受到嚴重污染,干擾機關、團體的工作人員正常工作,干擾學校正常教學。

噪聲的來源:

交通運輸噪聲:各種交通工具的喇叭聲、汽笛聲、剎車聲、排氣聲、機械運轉聲等. 工業噪聲:紡織廠、印刷廠、機械車間的噪聲. 施工噪聲:筑路、蓋樓、打樁等. 社會生活噪聲:家庭噪聲、娛樂場所、商店、集貿市場里的喧嘩聲. (3)講述"分貝",分貝是計量噪聲強弱的單位。講述后引導學生閱讀課文中的表格和對應內容。讀后連續組織學生討論提綱中的(5)。

教師歸納后板書:噪聲是當代社會的四大公害之一,危害人們的身心健康。

(4)閱讀課文"控制噪聲",請同學們說出減弱噪聲的途徑。引導學生根據城市建設情況,政府部門采取了在一些街道禁止汽車鳴喇叭的規定,在規定時間內禁止播放高音喇叭、禁止燃放鞭炮、在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設置噪聲計量儀表等措施,都是為了減弱城市噪聲,使人們正常地進行工作、學習和有安靜的休息環境,減弱噪聲的途徑是:

聲源的振動產生聲音——空氣等介質的傳播——引起鼓膜的振動 從聲源處減弱(消) 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吸) 在人耳處減弱(隔)。

課堂小結

1.從物理學角度和環境保護的角度來認識噪聲。

2.噪聲是當今社會的四大公害之一,有損人們的身心健康。 3.減弱噪聲的途徑和政府部門采取控制減弱噪聲的措施。

通過本課學習,同學們在今后的生活中,應做到不影響他人學習、工作和休息,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板書

第五篇: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4節 免疫調節 教案

第四節 免疫調節

一. 教學目標

(1)概述免疫系統的組成。

(2)概述免疫系統在維持穩態中的作用。 (3)關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預防。

(4)關注器官移植所面臨的問題,進一步探討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免疫系統的防衛功能

2.教學難點 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過程。 三.課時安排: 3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對維持內環境的穩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并不能直接消滅入侵的病原體;也不能直接清除體內出現的衰老、破損或異常的細胞。對付病原體和體內出現的異常細胞,要靠什么調節呢?(免疫調節)

(二)交流與討論

播放視頻1:溫家寶總理看望阜陽艾滋病孤兒和患者。

教師:這是中國防治艾滋病歷程中又一個歷史鏡頭——在第21個世界艾滋病日到來之際,溫總理專程前往阜陽,與艾滋病患者握手、交談。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艾滋病也許不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艾滋病正在對人類的生命和尊嚴發出前所未有的威脅與挑戰,而我們又對它了解多少呢?

學生:根據艾滋病資料的搜集情況,進行交流討論:

引導學生深入討論:艾滋病的病因是什么?艾滋病的死因是什么?為什么艾滋病病人最后往往是患不同的疾病而死亡?為什么艾滋病又叫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癥? 通過這些問題的討論揭示艾滋病與人體免疫系統的關系,引入對“免疫系統的組成”的學習。

(三)師生互動

教師:大家自主學習教材P35-P36這一部分內容,然后思考以下問題: (1)什么是免疫器官?它包括哪些器官?

(2)什么是免疫細胞?包括哪些細胞?它們有什么不同? (3)什么是免疫活性物質?包括哪些?

(4)當我們體內有炎癥時,扁桃體會腫大,有時頜下等部位還出現淋巴結腫大。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教師:我們的身體無時無刻不處在病原體的包圍之中,我們吃的食物中含有病原體,吸入的氣體中含有病原體,周圍的空氣中含有大量的病原體,但在一般情況下我們并不得病,這是為什么?人被HIV感染后,也并不得病,一般有幾年的潛伏期,這是什么原因?

1 通過這些問題引入對“免疫系統的防衛功能”的學習。

教師:在初中的時候關于免疫我們已經學過一些,我們知道,抵御病原體的攻擊,人體有幾道防線?

學生:有三道防線。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第

一、

二、第三道防線的作用及特點。 教師:板書歸納:

資料分析:P37。以艾滋病為例,認識到人體內主要的免疫細胞——T細胞在免疫中的重要作用,進而說明第三道防線的重要性,提出問題:第三道防線是如何起作用的呢?

教師:第三道防線的“作戰部隊”主要是眾多的淋巴細胞。其中B細胞主要靠產生抗體來“作戰”,這種方式稱為體液免疫;T細胞主要靠直接接觸靶細胞“作戰”,這種方式稱為細胞免疫。我們先來學習體液免疫。

教師:先請學生閱讀教材P37關于體液免疫的內容和圖2-15,課件展示閱讀提綱: (1)什么是抗原?大多數抗原進入內環境后首先被什么細胞處理? (2)抗體的本質是什么?它是怎么產生的?它是如何起作用的? (3)當相同的抗原再次侵入機體時,機體的反應速度為什么比第一次的時候更迅速、高效?

學生:閱讀、分析相應內容并針對閱讀提綱進行交流討論。

教師:講解抗體的特點,用“5月11日上午,長沙市世界之窗園林工作人員何楚恒在給草地拔草時被毒蛇咬傷”的事例,說明抗體與抗原的特異性結合,用母乳喂養的孩子不易生病說明抗體的分布。

教師:根據教材“圖2-15 體液免疫示意圖”,對體液免疫過程進行具體的分析,并指導學生在示意圖的箭頭上標注過程名稱。

教師:請同學們用圖表的形式畫出體液免疫的過程,然后相互交流,進行解說。 學生:在草稿紙上畫圖,小組間進行交流。

教師:把構建較好的圖片進行投影展示,相應代表進行解說。

教師:通過體液免疫機體只能消滅體液中的病原體,如果病原體侵入了細胞,抗體就無能為力了,消滅這些病原體通過什么途徑呢?從而進入細胞免疫的教學。

教師:下面我們來觀看細胞免疫過程的動態演示,觀看的時候請同學們仔細分析,比較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的異同點。

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的異同點。 教師:根據教材“圖2-16 細胞免疫示意圖”,對細胞免疫過程進行具體的分析,并指導學生把相應過程補充完整。

教師:請同學們用圖表的形式畫出細胞免疫的過程,然后相互交流,進行解說。 學生:在草稿紙上畫圖,小組間進行交流。

教師強調:通過細胞免疫,使侵入細胞內的抗原失去藏身之處,暴露在體液中,然后抗原還是與抗體結合成團,被吞噬細胞吞噬、清除。由此可見,細胞免疫與體液免疫相互協助,共同抵抗侵入機體的病原體。

2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歐萊雅stp分析下一篇:感謝作文350字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