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藝術文化范文

2024-03-25

藝術文化范文第1篇

摘要:高校具有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三大職能,社會服務職能既是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兩大職能的檢驗平臺,也為兩大職能明確目標,近些年來,由于知識經濟時代的影響和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高校社會服務職能顯得越來越重要。社區藝術文化是社區文化的組成部分之一,對于提升社區居民文化水平、提高道德素質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然而當前廣西(欽州)城市社區藝術文化建設仍相對滯后,作為地方應用型大學,促進地方社區藝術文化建設毋庸置疑。本文通過對廣西北部灣大學服務社區藝術文化建設案例進行分析,從提出規范實踐教學、正確合理利用高??蒲匈Y源、開設社區藝術文化培訓、傳承發展民族性、地域性藝術文化以及促進社區藝術文化多元化發展等幾個方面展開,以期為高校服務社區藝術文化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社會服務職能  城市社區  藝術文化建設

一、關于高校職能與高校社會服務職能

(一)高校職能

關于高校職能的說法,歷來有著眾多爭論,直到19世紀下半葉,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將社會服務納入到其辦學理念,使高校職能在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增加了社會服務職能,之后,很多學者對高校職能進行了討論,提出了諸如“多職能說”等理論。雖然關于高校職能的研究不斷深入且多元化,但培養人才、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已成為被大部分學者認同的現代高校的基本職能。我國于1998年8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一條規定:高等學校應當以培養人才為中心,開展教學、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保證教育教學質量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

(二)高校社會服務職能

社會服務是將高校納入社會范疇的一項職能,是建立在實踐唯物主義基礎上的具體反映。美國隨著《贈地法案》的簽署,大批贈地學院、社區學院與州立大學相繼涌現;英國也開設了城市大學,搭建大學與地方互惠橋梁;日本短期大學與德國雙元制大學均為高校服務社會的具體表現,為推動社會發展做出了貢獻。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也在不斷探索高校服務社會的理論,近些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我國高校推進社會服務職能的發展也初見成效。2013年6月首批35所高校加入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2014年4月,在河南駐馬店召開了以“建設中國特色應用技術大學”為主題的首屆“產教融合發展戰略國際論壇”,178所高校通過了《駐馬店共識》,2014年6月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提出引導普通本科高等學校轉型發展。當前,應用型技術大學轉型已成為我國新型高校發展的趨勢,高校的社會服務職能也被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二、高校服務社區藝術文化建設必要性

衡量城市文明的關鍵是市民道德素質,作為與市民聯系最密切的社區對市民道德素質的提高起到直接引導作用。隨著城市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各城市社區紛紛由過去只注重城市經濟發展、加強市民職業培訓、促進市民就業為主導的工作思路轉變為加強社區文化建設、關注民生、提高市民幸福指數和道德文化素質的深層次的工作理念。社區藝術文化是社區文化的組成部分之一,對于提升社區居民文化水平、提高居民道德素質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然而,與東部發達地區城市大力開展社區藝術文化建設活動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擁有為數繁多的民族藝術文化的廣西由于城市社區管理理念的落后和管理人員的匱乏,社區藝術文化建設落后于發達省份城市。

筆者隨機走訪調查了廣西欽州市四個街道辦事處及其所轄的九個社區后發現,制約社區藝術文化建設的因素主要有:1.社區管理理念落后。一些城市社區管理者仍然保持著固有的傳統理念,即社區衛生、社區教育為社區工作的重中之重,社區藝術文化建設被嚴重忽視。2.社區管理缺乏藝術專業人才。由于社區人員配置有限,大部分社區沒有專業藝術管理人員作指導,居民的藝術活動基本處于自娛自樂的自組織形態,而這種趨勢無形增加了社區藝術文化活動開展的不穩定性。3.政府劃撥經費有限,社區藝術文化資源嚴重不足。由于經費有限,很多藝術文化建設所需的設施、圖書等都無法購置,使得社區藝術文化的開展受限。4.舊城社區由于原城市規劃的不足,導致缺少藝術文化活動必需的場地,藝術文化活動無法開展。面對上述問題,結合高校社會服務職能,高校與社區互幫互促將是一個“雙贏”的結果。

三、廣西高校服務社區藝術文化建設的路徑

(一)建立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合作平臺

現階段在廣西的不少城市社區并沒有專門的文化活動場地,也不具備較完善的文化活動設備,這些客觀條件導致了目前當地社區藝術文化活動的規模小、自發程度高的問題。此外,社區管理人員構成結構不盡合理,缺乏對社區藝術文化活動的指導能力,從而形成有意識回避藝術文化建設的惡性循環。與地方高校建立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合作平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解決這些阻礙社區藝術文化建設的“絆腳石”。

第一,高校與社區資源共享。高校的圖書、禮堂、音樂廳、運動場等在不影響正常教學的情況下對共建社區開放。

第二,高校給予社區群眾藝術文化團體專業指導。目前社區范圍內群眾自發組織的團體較多,如廣場舞、書法、繪畫、太極拳等,但這些團體均為自由發展,缺少專業人士指導,很難達到社區藝術文化建設的質量目標。高校相關專業教師或學生可通過實踐教學環節有針對性地對這些團體進行指導。

第三,社區為高校學生提供實踐平臺?!墩撜Z·子張》曾云“百工居肆,以成其實,君子學以致其道”,是說將所學知識用到實際生活或工作中,亦“學以致用”之意。社區與高校共建平臺,為高校相關專業學生提供了學以致用的平臺,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更重要的是,學生經過這種應用型學習模式的培養,能夠快速適應社會,勝任工作。

第四,社區為高校的社會科學研究提供便利條件,高校的科學研究反作用于社區藝術文化建設??茖W研究是高校的第二大職能,其與社會服務職能互相作用??茖W研究的可行性依賴于社會服務的實踐檢驗,而社會服務的實踐檢驗反過來作用于科學研究?!耙磺袕膶嶋H出發”是辯證唯物主義的核心思想之一,在科學研究中,我們也應遵從這個原則。首先需要對當前社區藝術文化建設活動進行扎實的實地調研,只有通過詳實可靠的數據才能發現問題、總結規律,在此基礎上結合高校優勢所建立的研究理論才具有說服力,但是再華麗的理論也需要通過實踐檢驗其真偽,因此社區成為檢驗理論真偽的最佳對象。如此良性循環,加強高??茖W研究的“導向服務”功能,社區藝術文化建設才能始終保持先進性、創新性,從而提高城市人口的整體文化素質。

(二)高校服務社區的引導和導向作用

高校服務社區藝術文化建設應從思想上真正理解“服務”的含義,高校服務社會的“服務”不僅具有其本來意義,還應具備引導、指導的含義。在藝術文化內容與形式上,高校不能單純地為迎合社會需要,創作、編排一些低俗或者缺乏文化質量的藝術作品。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就明確指出:“文藝工作者要自覺堅守藝術理想,不斷提高學養、涵養、修養,加強思想積累、知識儲備、文化修養、藝術訓練,認真嚴肅地考慮作品的社會效果”。同時,服務主體及服務主題也應保持高校的先進性。美國著名高等教育家弗萊克斯納(Abraham Flexner)就曾對大學的低水平社會服務進行了抨擊,并強調從事“服務性”大學學科要有重要價值,學生必須是有能力和嚴肅的,教師必須是高質量的。換言之,高校服務社區的活動更需加強內涵建設。

(三)以社區為媒介傳承地方民族藝術文化

近年來,作為應用型大學代表的廣西北部灣大學在服務社區藝術文化建設方面不斷努力,積極開展社區與高校的文化共建活動,加強音樂、陶藝、視覺傳達、媒體信息技術等專業在社區藝術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四、實踐案例分析

以下案例是北部灣大學服務欽州市文昌社區藝術文化建設中的一項內容,筆者將其列舉出進行剖析,旨在發現當前高校服務社區藝術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案例背景介紹

經過對欽州市的四個街道所轄9個社區藝術文化建設現狀進行調查,發現78%的社區沒有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相對穩定的藝術團,56%的社區缺少活動場地,沒有組織開展藝術文化活動,44%的社區工作重心是政策宣傳、就業培訓及衛生環境提升方面,67%的社區沒有藝術文化建設專項經費,89%的社區沒有對藝術文化活動進行組織、策劃、記錄等事宜。根據以上數據,該城市社區藝術文化建設相對比較薄弱,社區藝術文化管理存在缺失。

(二)案例分析

該案例的表現形式為展演,其目的一是為了提高社區居民的文化素養;二是采取聯合演出的形式,提高社區藝術團的參與積極性;三是豐富社區居民的日常文化生活;四是該案例是高??蒲许椖康木唧w實踐。

雖然此次展演在表面上達到了預期效果(群眾參與熱情提高,社區經費支持),但透過該案例,折射出高校服務社區藝術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從上述案例的演出節目可以看出,節目的表演者明顯區分為高校和社區,高校和社區二者沒有共同參與、編排的節目,無法體現出高校服務社區藝術文化建設的成果。

其次,從節目數量上看,高校共演出11個節目,社區藝術團演出3個節目,這樣數量對比鮮明的晚會突出的并非社區藝術文化建設成效,高校服務社區并不等同于高校送晚會進社區。高校服務社區是為了幫助社區管理者提高社區居民的藝術文化素養,盡管該晚會也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增進社區居民的藝術文化意識,但參與主體發生改變,其活動性質也在某種程度上發生改變。

第三,節目內容缺乏地域民族特色。欽州地處北部灣,有很多如海歌、采茶戲、粵劇、煙墩大鼓、壯族舞蹈、京族舞蹈、坭興陶陶藝、馮子才、劉永福歷史典故等豐富的地域文化和少數民族文化資源,而上述節目內容雖有特色但仍存不足。

五、廣西地方高校服務城市社區藝術文化建設具體措施

通過上述案例反映出廣西地方高校服務城市社區藝術文化建設在內涵建設、持久建設方面尚顯不足。因此,如何提高廣西地方高校服務城市社區藝術文化建設質量,促進產、學、研有效統一,成為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一)實踐教學占主導,規范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是高校服務社區藝術文化建設實施的主要途徑。當前北部灣大學服務社區藝術文化建設的實踐教學較少,對于該如何落實實踐教學,并使之真正在學生學習中發揮作用以及與社區建立常態機制等方面比較欠缺。因此,在高校服務社區藝術文化建設中,規范實踐教學勢在必行。

首先,規范評價機制。實踐教學的評價機制并非由任課教師個人完成,而是由學生所在的實習社區通過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評價內容應詳盡具體,且提出相應的量化標準。其次,規范實踐教學獎懲辦法。目前北部灣大學大部分實踐教學評價結果僅作為參考意見,根據參與實踐教學的師生考核結果,沒有獎懲機制,無形之中形成“大鍋飯”局面。再次,學校與社區建立常態機制,定期召開座談會,就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交換意見,保證高校服務社區藝術文化建設的可持續性。

(二)正確合理利用高??蒲匈Y源

在高校服務地方城市社區藝術文化建設中,社區為科研提供了調研及實驗平臺,而科研在一定程度也要對社區藝術文化建設起到“指揮”作用,兩者互相促進??蒲械漠a出要作用于實踐,要對高校服務社區藝術文化建設起到引領作用,但由于科研期限較短(二至三年),缺乏常態機制,所以不能單純依靠科研實踐推動社區藝術文化建設。從活動目的來看,科研更傾向于產出科學成果,以解決社區藝術文化建設的普遍問題。因此,正確合理利用高??蒲匈Y源對高校服務社區藝術文化建設起到重要作用。

(三)開設社區藝術文化培訓

高校服務社區藝術文化建設僅靠實踐教學和科研服務是不夠的,還應有由相關學科教師、學生組成的社區藝術文化培訓社團,定期對社區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對社區居民自發組成的團隊進行指導,同時也對熱愛藝術文化的社區居民進行輔導,培訓社團不僅可以培養高校師生自覺自愿的服務意識,還增強了自身參與社區藝術文化活動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社區藝術文化培訓社團有別于高校實踐教學活動,藝術文化培訓社團是由志愿者自愿參加、不計酬勞的自主行為,而實踐教學活動是在學校人才培養方案的指導下,有固定學分、有成績評定的教學行為。因此,藝術文化培訓社團的主動性較實踐教學活動更強,其目的也更單純,對待活動的態度也更積極。其次,高校藝術文化培訓社是單純服務社區居民,且指導等活動均在社區完成,居民不用繳納任何費用。再次,高校藝術文化培訓社團在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同時,還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道德素養,使其認識到幫助他人的價值,感受到脫離金錢與他人分享純粹藝術文化的快樂。

(四)傳承發展具有民族性、地域性藝術文化

廣西擁有眾多的地域民族藝術文化,廣西地方高校在傳承、發展、推廣這些藝術文化方面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社區恰恰為這些藝術文化的傳承提供了天然平臺。

首先,學??梢酝ㄟ^開展民族藝術文化培訓(上文已講述)將高校挖掘的民族文化遺產以培訓的形式傳授,例如本土民歌、簡單的手工藝制作、民族舞蹈等,這樣既豐富了社區藝術文化活動,又使優秀的民族文化瑰寶得以傳承和發揚。

其次,學??梢越M織社區民間藝人進校展示民族藝術文化的魅力,一方面可以讓學生零距離觀察、了解民間藝術文化形式,另一方面豐富了社區居民的業余文化生活,同時也為民族性、地域性民族藝術文化提供了展示平臺。

最后,學校定期舉辦本土民族的藝術文化比賽,校內師生及社區居民均可報名參加,這樣既豐富了校園文化,又滿足了社區居民的藝術文化生活,還在娛樂中傳承了本土藝術文化形式,可謂一舉三得。

(五)促進社區藝術文化建設多元化發展

社區居民構成具有多元化特征,這種多元化無形中也要求藝術文化組成的多元化。因此,高校服務社區藝術文化建設同樣應秉承多元化原則,其不僅體現在藝術文化內容的多元化,還體現在活動形式的多元化。只有多元化的藝術文化建設才能吸引更廣泛的社區居民參與到活動中來,也只有多元化的藝術文化活動形式,才能更有效地傳播藝術文化。

六、結語

高校服務社區藝術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工作,高校作為文化人才聚集地,對地方城市社區文化建設應盡的責任與義務是何等重要。沒有服務社會的高校是脫離實踐基礎的空架子,沒有高校引導幫助的社區藝術文化建設在現有社區能力的基礎上只能是空談,因此,高校社會實踐與社區藝術文化建設是互相促進、互為支撐的有益聯系,它們的相互作用是優勢互補的過程,對任何一方都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馮向東.大學職能的演變與大學的開放性[J].中國高等教育,2007(10):25-27.

[2]陳時見.美國高校社會服務職能的發展及啟示[D].重慶: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3]孫誠.引導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勢在必行[DB/OL].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5-11-16.

[4]董立平.地方高校轉型發展與建設應用技術大學[J].教育研究,2014(08):67.

[5]方立明,薛恒新.略論城市文明與市民道德素質[J].道德與文明,2009(01):68-71.

[6]薛可,王曉航.北部灣沿海城市社區藝術文化活動的現狀與對策——以欽州市為例[J].欽州學院學報,2013(12):11.

[7]習近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創作更多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DB/OL].新華網,2014-10-15.

[8]郄海霞.大學管理應為大學的科研職能服務——弗萊克斯納《現代大學論——美英德大學研究》研讀[J].高教探索,2005(02):21.

藝術文化范文第2篇

【摘要】望謨縣地形屬于喀斯特地貌,特殊的地理環境孕育了布依族自己的文化特色。一個民族的文化是本民族人民的生活習慣和習俗的體現。望謨布依族少數民族在服飾藝術方面有較為突出的特點,本文希望通過探索發掘望謨布依族服飾文化,研究其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促進本民族的原生態文化的發展。

【關鍵詞】望謨布依族;傳統服飾;藝術特征

望謨以少數民族布依族和苗族聚居為主,望謨布依族文化氛圍很濃厚,由于沒有本民族的符號文字,導致本少數民族文化無法從源頭上考究,因此許多古老的文化都消散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然而,少數民族遺留下來的文化卻大多以生活實物為載體的方式表現出來,又或者以圖騰、節日、習俗等方式流傳下來。其中,民族服飾是布依族文化流傳的實物載體,其獨特的民族服飾圖騰風格設計反映了布依族服飾藝術的特征,再現了我們的先輩們的歷史文化,凝聚了民族的文化精髓,反映了布依族的民族文化藝術特征。

一、望謨布依族服飾文化

貴州望謨縣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在貴州省南部,東部為黔西南州,東接羅甸縣,南部與廣西樂業縣中間有一條河在中間,在各自對面都看到居民區,西與貞豐、冊亨兩縣以北盤江為界,北與紫云、鎮寧兩縣相鄰,總面積3018.44平方千米。獨特的地貌地形,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原生態傳統文化保留得比較好,民族風情氣氛濃,有中國·望謨“三月三”布依文化節。望謨縣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都很好,有著“貴州天然溫室”之稱。2019年,望謨縣下轄4個街道、11個鎮、1個鄉。望謨布依族獨特的自然資源與文化環境形成了布依族服飾獨特的藝術特征,其中包含了紡織、蠟染、刺繡等多種工序,且在圖案、色彩、紋樣、風格、造型等方面都有自己本民族的特色,這些都體現了望謨布依族先輩們對自身文化傳統的繼承,也展現了多姿多彩的布依族文化藝術魅力。

二、望謨縣布依族服飾藝術特征的歷史傳統價值分析

服飾特征是本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重要內容之一,它是民族生活生產的必需品,它是長期的歷史文化積淀,以及歷代先民的改革創新,最終形成了本民族獨有的服飾特色,為我國多民族背景下的民族文化增添了幾份色彩。

(一)、望謨縣布依族服飾的根源和發展歷程

布依族傳統服飾經過多年歷史發展,才形成了今天獨具特色的傳統服飾文化藝術?!安家雷逦幕┐缶钍侨嗣裆詈蛣趧又胁豢苫蛉钡牟糠?,也是中華大家族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人們都是從勞動中有了文化,所以文化來源于勞動”[1]。望謨布依族傳統服飾藝術歷史悠久,其從制作過程來看,望謨布依族傳統服飾材料都是自己編織,服裝款式也是自己設計,望謨布依族服飾藝術包含了蠟染、紡織、刺繡以及圖騰紋樣等內容,從歷史發展到今天,望謨縣布依族當地人還保留著自己的傳統文化,反映了望謨布依族傳統藝術文化濃厚,布依族當地人熱情好客。望謨布依族傳統的服飾藝術文化體現了本族人民樸素的價值觀。

(二)、望謨縣布依族服飾藝術與民俗文化的融合

望謨縣布依族作為少數民族之一,除了全國統一的節日以外,更有屬于本民族特有的節日?!懊褡宸椛实南笳鞴δ?,隨著歷史的演化。其中的一個重要的也是必然的趨勢,就是服飾色彩從動物本能或圖騰、宗教以及記史釋俗的歷史重負下解脫出來,自覺地成為人們美化生活的襯飾”[2]。望謨布依傳統服飾有動物圖騰、植物圖騰、花紋圖騰等內容,充滿著濃厚的宗教色彩,每當一年一度的布依族“三月三”節日活動時,望謨布依族人們都會穿上本民族的服裝,盛裝出席這一節日慶典,服飾文化的魅力在少數民族節日的文化習俗中盡情的展現出來。

(三)、望謨縣傳統服飾藝術是展現服飾魅力的重要途徑

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望謨布依族人更是將藝術融于生活,將生活融于服飾。布依族人在生活生產中創造出豐富的生活經驗,與自己的地域特征以及文化特點相結合。望謨縣布依族服飾藝術將傳統服飾的藝術性與實用性展現的淋漓盡致,不僅如此,服飾的圖案與花紋也為后人考究歷史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憑證,“是一部活生生的史書”,是勞動人民用時間和智慧攢下的瑰寶。

隨著社會的發展,望謨布依族一年一度的布依族“三月三”文化節日慶典活動,除了本民族的人們能夠展現個人魅力以外,同時也能夠利用民俗文化與旅游業相結合的方式吸引外來游客,這樣不僅能向外來的人們展示本民族的服飾魅力,同時也能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將本民族的服飾文化傳播發揚,促進傳統服飾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三、望謨縣布依族傳統服飾的藝術特征

布依族服飾有多種造型,不同的紋樣圖騰,鮮明的色彩和精湛的工藝。望謨布依族的服飾價值在于其具有美觀性和實用性,其社會功能和藝術價值是融為一體的。

(一)、望謨縣布依族傳統服飾文化

服飾話題是一個永遠不會截止的話題,布依族服飾是穿在身上的歷史畫卷,從原材料的種植,面料的紡織到印染制作、蠟染、刺繡等各個環節,都是勞動人民親力親為,自力更生,體現了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皩徝朗俏幕畹囊徊糠?,對一個山地民族而言,審美和與造物相輔相成,造物是為了滿足人們日常需求而進行人工創作的物質產品,是審美的物質呈現也體現民族精神內涵,反映出獨特的審美特征”[3]。望謨縣布依族人的服飾具有很高的審美性和實用性,體現望謨布依族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和望謨布依族民族精神,也展現了望謨布依族人生活文化的面貌。

(二)、望謨縣布依服飾藝術的獨特性

望謨布依族苗族自治縣位于貴州的南部,獨特的喀斯特地貌地形影響著望謨布依族文化,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生產人們免不了耕田勞作、奔波涉水,為適應生活地理環境,望謨布依族男女服飾上衣各不相同,但是外套主要布料為藍靛染成的藏青、深藍或淺藍色、黑色、白色土布為主。

“少數民族服飾上的圖案紋樣形象地體現出其民族間信仰”[4]。望謨布依族傳統服飾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有著自己獨特服飾文化藝術。望謨布依族傳統服飾種類有外套、內衣,長衫、短衫、園邊等,領口分有領和無領兩種。服飾上面均有刺繡、蠟染等圖案,顏色上有藏青或深藍色,衣服領子、袖口、襟底有彩色花邊或漂亮的欄桿花邊,造型美麗,有立體感,線條柔和,是望謨布依族少數民族服飾的一個重要特色。

衣袖從肘關節處接五寸長青布,并在接口處鑲上欄桿花邊,然后在袖口內鑲上一寸斜紋的白色土布。望謨布依族衣服簡單、靚麗、純樸,體現布依族的文化個性和深厚底蘊。

內衣有長衫和短衫,短衫是中年人以下穿的,長衫是60歲以上男性穿的。女子的褲子以長褲為主,有藍色、青色。女子還喜歡帶圍腰搭服飾顯得獨特精致。腰圍由腰頭、圍腰和腰帶構成,除了腰帶底部留有編織的白果須條,腰頭和圍腰上都繡有剪貼繡和彩繡,腰圍上還帶有各種花鳥魚蟲圖騰。青年男子衣服以蚊子布、花椒布圖騰為主,比較簡單,如果是男子結婚的話要在圍肩加上欄桿花邊。六十歲以上的男性大多穿右襖大襟長衫。

望謨布依族服飾制作用棉線手工縫制。流程復雜,制作時間比較長。穿著舒服修身,冬暖夏涼,穿著看著得體大方,色彩鮮明。望謨的地理環境和文化環境決定了望謨布依族服飾結構向著更加方便、更加簡潔的方向發展。

(三)、望謨布縣依族民俗與文化活動下孕育的服飾特色

每個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獨有的民族節日、風俗禮儀、宗教信仰、生活習慣,而這些節日大都講究隆重、正式,人們都會穿著莊重、喜慶,能代表本民族特色服飾參加節日或宗教活動。望謨布依族服飾因這些文化活動節日、禮儀而更加豐富多彩。國家民委指出“要不斷加快少數民族地區文化體制、體制創新,為少數民族文化發展提供新的動力”[5]。望謨布依族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文化節日活動,是望謨縣布依族當地最有名的文化活動節日,所以我們應該要保護好我們的望謨布依族服飾傳統藝術文化。

四、結論

傳統服飾可以作為民族文化的一種表現,往往我們從一個民族的衣著,就能看出這個民族的很多文化特征。望謨布依族族傳統服飾是先輩留下的瑰寶,是布依族族人民祖祖輩輩勞動的結晶,獨有的社會環境和文化環境以及喀斯特地貌特征孕育出望謨布依族傳統服飾藝術,經歷一次次蛻變逐漸形成如今結構簡單、穿著簡便、民俗特色、宗教特色濃厚的傳統服飾藝術特征。望謨布依族民族傳統服飾藝術體現文化流傳的實物載體,望謨布依族服飾藝術上的布依族民族服飾圖騰都體現布依族服飾藝術的特征,再現了我們的先輩們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保護和繼承好布依族傳統文化藝術,望謨布依族傳統文化體現望謨布依族的民族文化藝術特征。民俗文化是民族發展的靈魂,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文化產業也成為社會進步、經濟發展不可割舍的一部分,因此我們應高度重視望謨布依族傳統服飾藝術,提升文化軟實力,以特色化的民族文化助力社會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榮靜.布依族服飾文化研究[D].貴州民族大學,2016.

[2]潘定紅.民族服飾色彩的象征[J].民族藝術研究,2002(02):36-43+5

[3]張云婕.侗族傳統服裝藝術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9.

[4]楊軍.少數民族服飾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研究[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1(06):57-61.

[5]國家民委文化宣傳司.少數民族文化發展面臨的機遇、挑戰及對策[J].中國民族,2011(10):30-32.

(六盤水師范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 貴州六盤水 553000)

藝術文化范文第3篇

一、藝術生提升文化素養的必要 性

全國高校實行擴招以來, 藝術專業大學生文化水平參差不齊現象日趨嚴重。提升藝術生文化素養已是當務之急。

1.文化素養功底是藝術入門必備 的基礎。

藝術具有綜合性與獨特性。譬如戲劇、戲曲和影視藝術等集時間藝術與空間藝術、視覺藝術與聽覺藝術、造型藝術與表演藝術于一身, 吸收了音樂、文學、美術等各門藝術中的多種元素, 最終形成了各自藝術的獨特性。每門藝術的博大精深, 從正確理解到準確表現, 都離不開演員深厚的文化素養。比如一個歌唱演員, 唱歌之前至少要先理解歌詞的內涵, 理解曲式要表達的情感主題, 歌唱才會聲情并茂, 打動人、感染人。所以, 文化基本功是藝術入門必備的最基礎的東西。

2.文化素養的豐厚孕育藝術的獨 創性。

藝術是一種高品質的、個性鮮明的創造性活動。藝術家的生命在于其獨創性, 需要有深厚的文化滋養。當技術達到巔峰的時候, 就需要文化底蘊、需要其他文化門類的助推才能再上一個新臺階。著名畫家范曾先生能通篇背誦文學巨篇《離騷》, 他七十五歲高齡仍堅持每日晨讀2小時, 博覽群書始終不懈的習慣形成的文化底蘊鋪墊了藝術家的非凡成就。

3.文化素養煥發藝術作品的生命 活力。

任何時代的藝術, 都與當時的文化、地理、歷史、人文背景息息相關。沒有文化根基, 便無從理解藝術作品的文化內涵, 難以體會挖掘藝術作品的深意, 更誑論駕馭和再現藝術作品達到純熟感人之境。一部古裝戲包括場景、人物、情節、唱詞、對白等諸因素, 人物是戲劇的核心, 是故事的載體, 是矛盾的焦點。演員如何通過外在的化妝、動作、唱腔等, 準確理解把握、傳神演繹特定環境下人物內心的喜怒哀樂, 與他的文化修養和審美情趣密切相關。演員內心豐富, 人物的心靈才會充實, 人物的真情實感才會從演員的眼神里、形體中流露出來, 表演出來。演員的文化素養是令人物鮮活的前提。

二、藝術生應具備的文化素養

1.做人在先, 學藝在后。

藝術教育的目的, 是塑造健全的人格和高貴的精神。但今天很多藝術教育, 受到商業誘惑和市場刺激, 一開始就以金錢為目的, 藝術為手段, 忽視心靈培養和精神熏陶, 導致藝術日益淪為技巧的賣弄, 離文化精神越來越遠。真誠善良、不諂媚、不茍合、不虛偽、不世俗、不矯揉造作的真性情是藝術家不可缺少的品質。 中國古代藝術家視氣節為生命, 在日常生活中這種氣節表現為個人情操、理想與品性。藝術家性情和人格境界的高低, 決定了其藝術境界的高低。

2.生活經驗的積累。

藝術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是生活的集中概括。酸甜苦辣都是歌。豐厚的人生閱歷是真正的藝術搖籃, 離開豐富的生活驗, 不可能有深刻的藝術創作。而閱讀名著, 用心感悟, 是藝術生豐富自己的有效途徑。

3.尋美的目光與善感的心靈。

藝術家必須有敏銳的觀察力, 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慧眼。藝術敏感是藝術家重要的素質, 是藝術創造的開始。一花一世界, 一葉一菩提。一彎新月、一個眼神、一次偶然的觸動, 都可能引發藝術家的創作靈感。藝校學生要注意培養自己發現的目光善感的心靈。

4.藝術技巧、文化修養和刻苦修 煉。

一件真正意義上的藝術作品, 不僅需要藝術家高超藝術技巧, 還需要深厚的文化修養和刻苦修煉。藝術家中不乏天才, 即使是天才, 他們也是經過刻苦的練習才達到藝術高峰的。

三、提升藝術生文化素養的策略

一個偉大民族的文化素質, 并不要求每個成員都是藝術家, 但都應該懂得藝術, 熱愛藝術, 使藝術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處在一個變革的時代, 人們在享受物質生活進步的同時, 也遭遇到失控、失衡所帶來的精神之痛?,F在, 中國藝術教育存在的問題已經引起了藝術教育界的普遍關注, 從改變藝術教育根本做起, 提升藝校生文化素質 , 應該是樂觀的期待。

1.依據培養目標, 厘定不同藝術 教育類型的課程設置、評價體系。

普通藝術教育, 無論是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都應開設藝術課, 而不是只開幾個附中、培訓班, 全面提高學生藝術素養, 為高等藝術院校輸送優秀人才。師范類藝術教育應體現其師范性, 縮小技法課的比例, 課程設置以藝術史、藝術理論、教育學、心理學等為主。職業技術類藝術專業不必向高等專業院??待R, 要體現短周期、快速培養的特點, 傾向技術型訓練。依據目標厘定體系, 因材施教, 藝術教育才能走上正軌。

2.嘗試走生態藝術教育之路。

藝術文化范文第4篇

“脊獸”是中國古代建筑的屋脊上安放的瑞獸, 有龍、獅子、狻猊、狎魚、天馬、獬豸、斗牛、行什等, 早期是一個為保護屋脊的笨拙而實際的建筑構件, 后來逐漸被美化成上述的各種動物形象, 成了建筑物美麗的裝點。建筑裝飾上脊獸, 便顯示出與一般建筑的巨大差異, 雄偉壯觀, 富麗堂皇。脊獸還具有重要的象征性, 有嚴格的等級, 是權力、地位的象征, 不同等級的建筑所安放的脊獸在數量上和形式上都有嚴格的規定。組成脊獸的祥瑞動物, 每一個形象都有其特定的含義, 都是我國古代神話中的祥瑞, 有的能辨曲直, 持公正;有的能除邪惡, 禳殃災。

在甘谷, 也將房脊上的花草紋 (蓮花、石榴、葡萄、菊花等) 、寶珠紋、寶瓶紋、子牙樓等, 與動物紋合稱為脊獸, 因此也有蓮花獸等之說, 這個現象較為奇特。甘谷脊獸在當地大量使用于寺廟、道觀, 民用建筑家族祠堂房脊上的蓮花, 大門屋脊上的鎮宅獸等都被稱之為脊獸。

二、甘谷脊獸的傳入與發展

脊獸為陶制。甘谷制陶歷史悠久, 甘谷縣永安村人歷來以陶瓦工藝為生, 當地有“土橋子 (永安村) 的瓦, 雙碾子的泥”的說法。永安的制陶傳統為脊獸的引進奠定了基礎。清末年間甘谷人張海將脊獸引進甘谷。張海是甘谷脊獸的鼻祖, 具有高超的脊獸技藝, 因而人們敬稱他“張大獸”。張海早年燒制磚瓦, 后來先后在渭源、隴西跟隨北京、寶雞脊獸名師學習制作龍、獅、麒麟、瞅兒、禽鳥等, 四十歲時聲名鵲起。后來脊獸成為張海家族的傳家手藝, 和許多古代技藝的傳承一樣, 甘谷脊獸“傳內不傳外, 傳媳婦不傳女兒”。隨著經濟的發展, 思想的解放, 如今甘谷脊獸技藝也在張氏族外有血緣關系的親屬間傳播, 出現了非張姓的脊獸藝人。在制作技藝上, 甘谷脊獸引進了琉璃技術, 改變了過去單一的灰陶品種, 豐富了其表現形式。

三、甘谷脊獸的特點

現今脊獸多采用機械生產, 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但是喪失了作品的獨特個性。甘谷縣偏安一隅, 經濟落后, 較少受到社會轉型和工業文明的沖擊, 家庭作坊, 手工生產被完整的保留下來, 成為甘谷脊獸的重要特色。由于是手工生產, 所以在以相對不變的形式對民俗信仰進行較為精確的傳達的同時, 每個脊獸作坊, 每個脊獸藝人又表現出迥異的特點。采用手工方式捏制的作品件件不同, 具有制作者的精神內涵與藝術追求, 體現出不同的審美情趣。“民間藝人審美情趣的傳達和形象的塑造, 在不違背傳統的約定集體意識和社會習慣的同時, 以充滿個性色彩的創造, 使審美創造個體的情感理想和意愿得以充分的展示。”[1]甘谷脊獸藝人在塑造同樣的形象, 體現同樣的內涵的同時, 通過制作時的一點變動, 在作品中表現出各自對生活的理解、體會。比如對一朵荷花的塑造, 有的花瓣內翻, 花蕊包在花瓣里, 表現含苞待放、含情脈脈的情態, 有的花瓣外翻, 露出花蕊, 表現花朵怒放的勃勃生機。甘谷脊獸在代代相傳的藝術文化中滲透著歷代經驗的總結, 同時, 揉進了不同制作者的情感、思想, 讓每一件脊獸都具有相對獨特的造型、氣質、情感。脊獸藝人張富子說:“我心里想到啥樣子就捏啥樣子。”他反對現在那種依照照片做脊獸的做法, 他說“脊獸是神物, 在人心里, 在別的地方找不著, 照片上的東西不神, 是死的, 做的越象, 越是死的, 不是我們心里活的神獸。”張富子也排斥機械生產脊獸, 他說:“機器上生產下來的, 那是個東西, 不是個神”。張富子的思想代表了中國千百年來藝人們的精神范式與審美境界, 他們把自己的信仰、情感、心血, 全部注入自己手里的作品, 這個作品包含了作品以外的很多因素, 不簡單是一個物。

四、甘谷脊獸的種類

甘谷民間信仰復雜, 不同的村莊、氏族、廟宇供奉不同的神靈, 神靈職位、等級也有差別。因而在脊獸的使用上有不同的要求。在甘谷民間, 寺廟道觀主要供奉道教傳說人物玉皇大帝, 土地神, 東岳大帝, 龍王, 送子娘娘, 花兒娘娘, 催生娘娘, 太上老君;佛教人物佛、菩薩等;民間行業神財神、谷神、魯班、藥王、文昌等。

1. 道教神殿的脊獸。

玉皇大帝的大殿正脊正中放“大象馱寶瓶”, 兩側對稱“跑龍”, 脊端吞口上安置“滾龍獸”。土地神地位較低, 一般在其供殿正脊兩端的用“三鬃獸”。東岳大帝當地稱“泰山爺”, 一般用“獅子馱寶瓶”來象征, 安置在其供殿正脊正中, 兩側對稱“跑龍”, 脊端吞口上置“蹬天龍”, 前垂脊用“五鬃獸”, 后垂脊用“三鬃獸”。當地不同的村莊供奉不同的龍王。龍王眾多, 按職位不同, 脊獸形象略有不同, 一般正中屋脊是“獅子馱寶瓶”或“子牙樓”, 兩側對稱“鉆花龍”或者“鉆云龍”, 脊端吞口上有“蹬天龍”, 或“盤龍獸”, 前、后垂脊上分別放置“五鬃獸”、“三鬃獸”。送子娘娘、花兒娘娘等供殿一般在正脊正中是“麒麟送子”, 兩側有“孔雀戲牡丹”、“鴛鴦戲水”、或“丹鳳朝陽”, 脊端吞口上有“魚龍變幻”, 是一個似魚又似龍的動物形象, 垂脊是“蓮花獸”。太上老君供殿一般正脊中是“大象馱寶瓶”, 兩側依次是“跑龍”, 脊端吞口上有“滾龍獸”。

上述脊獸造型中, “滾龍獸”為卷起身體的龍, 頭部卷繞在中心;“盤龍獸”與滾龍獸都是龍體盤卷, 不同的是, 盤龍獸頭在身龍外, 滾龍獸頭在身體內;“蹬天龍”是尾部向上垂直翹起的形象;“鉆花龍” (或“鉆云龍”) 是一條綿延起伏的龍時隱時現的穿行于幾朵花 (云) 中的造型, 這樣的造型方式極大的夸張了龍之巨大。

2.“寶瓶托法輪”, 兩側依次對稱“鹿”, “鉆花龍”, 兩端為鴟吻。

觀音菩薩供殿正脊正中是“麒麟馱寶瓶”, 兩側依次對稱“鉆花龍”, 吞口上有“展龍”。“展龍”與“蹬天龍”相似, 但其尾部向上翹起的角度是45º。

3. 行業神供殿的脊獸。

供奉財神的殿頂脊獸正脊中是“子牙樓”, 兩側對稱“跑龍”, 脊端吞口上置“蹬天龍”。谷神供殿正脊中是“獅子馱寶瓶”, 其左側為“鹿”, 右側是“獅子”, 脊端吞口上有“蹬天龍”。魯班供殿正脊中的“獅子馱寶瓶”, 脊端“回龍”, 垂脊“羊頭獸”。藥王、文昌供殿正脊兩端用“五鬃獸”。

甘谷部分民用房上也安置脊獸。甘谷民間的鎮宅獸也叫脊獸, 大約因為它的放置位置在屋脊上。為了顯示地位、權力, 當地習俗家里“出人” (指家里出了做大官的人) 后可以在建筑上安置脊獸, 家族祠堂也用脊獸, 主要都是“蓮花獸”, 就是蓮花。

五、甘谷脊獸在精神內涵上是一個文化混同體

甘谷在文化類型上屬于隴右文化圈。隴右作為中華民族重要的發祥地之一, 曾經創造過繁盛的游牧文化和農耕文化, 各種宗教文明在這里交匯, 后來長期偏離政治與經濟中心, 尤其是現在, 較少受到社會轉型和工業文明的沖擊, 因而甘谷脊獸清晰的

中西方家具常用裝飾圖案的文化內涵

馬玉蘭 (湖北省武漢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430070)

摘要:裝飾藝術仿佛是一個圖表, 在這個圖表中, 人們可以清楚地看出絕對藝術意志獨特的和固有的東西。中西方裝飾圖案藝術各具特色, 我從裝飾題材和裝飾紋樣兩個部分入手, 試圖尋找兩個地域、兩個民族在特殊歷史條件在裝飾藝術中的審美傾向, 審美價值及審美心理特征。中式家具與歐美家具經歷了上千年的積累裝飾題材廣泛, 內容豐富, 形成了各自鮮明的特征。在特殊的歷史發展進程中, 我們可以從這些裝飾題材中總結出各自的審美心理與取向。

關鍵字:中式家具;歐美家具;幾何圖案;裝飾題材;審美心理

前言:裝飾不是獨立存在的, 它受到同期各種藝術形式的影響, 圖案裝飾是裝飾藝術中最直觀的表達方式, 如果把裝飾藝術看作一部文化史的話, 裝飾圖案就是敘述這部歷史的基本語言。沃林格曾認為裝飾藝術的本質特征在于:“一個民族的藝術意志在裝飾藝術中得到了最純真的表現。”裝飾藝術仿佛是一個圖表, 在這個圖表中, 人們可以清楚地看出絕對藝術意志獨特的和固有的東西。中西方裝飾圖案藝術各具特色, 我從裝飾題材和裝飾紋樣兩個部分入手, 試圖尋找兩個地域、兩個民族在特殊歷史條件在裝飾藝術中的審美傾向, 審美價值及審美心理特征。

一、中式家具與歐美家具裝飾紋樣風格差異

中式家具以明式家具為代表, 其裝飾紋樣活潑, 內容豐富, 自然大方, 充滿了生氣, 與家具端莊沉穩形成對比。我國傳統家具裝飾藝術呈現出兩條清晰的脈絡, 那就質樸之美與以貴為美的審美態度。在中式家具裝飾中以質樸為美的裝飾風格占了上風, 融合了儒、道的精神內涵, 往往通過簡化的程式化紋樣來強調內在的神韻。

歐美式家具裝飾紋樣圖案形象精美、構圖勻稱, 裝飾紋樣呈現出高貴華美的風格, 而歐美家具裝飾以華貴著稱, 重在寫實, 那些刻畫得栩栩如生的紋樣裝飾表明了使用者對富足、華美的追求。

二、中式家具與歐美家具裝飾紋樣及寓意比較

裝飾紋樣是構成裝飾圖案的基本要素, 中式家具與歐美家具裝飾呈現出各自的藝術特點, 在圖案因表現內容的區別有自然圖案和幾何圖案之分。

2.1自然圖案紋樣

中式家具主要紋飾有卷草紋、牡丹紋、松、竹、梅、蘭、靈芝、蓮花、牡丹、菊花、忍冬等紋樣, 各種植物花卉就其自身特點被賦予了各種品質寓意。如牡丹象征富貴, 常用于椅子靠背或保留了隴右久遠的歷史文化信息。甘谷脊獸在精神內涵上是一個文化混同體, 雜糅了佛教、道教、儒家文化、原始圖騰崇拜、生殖崇拜、吉祥文化等各種觀念, 單獨分離出任何一個因素都不能闡釋它的內涵。

甘谷脊獸的造型特點一是受到了佛教文化的深刻影響, 成為宣揚佛教的中介。蓮花、寶珠是佛教圣物, 在甘谷脊獸中數量眾多, 同時甘谷脊獸大量使用于佛教建筑。第二, 道教也影響到脊獸的題材與內容, 道教文化的象征物常常出現在甘谷脊獸中, 典型的如“子牙樓”等。第三, 儒家的禮制觀念, 對中國建筑的面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強調“尊者居中”, 強調等級之分。甘谷脊獸以中軸對稱方式排列, 不同等級的神靈供殿使用不同等級的脊獸, 體現出“禮制”文化的特點。第四, 吉祥文化的影響。中國裝飾工藝具有物必飾圖, 圖必有意, 意必吉祥的特點。甘谷脊獸也表現出對吉祥觀念的注重, 如用“羊”象征“祥”等;民間用的“瞅兒”以辟邪;神殿上的“龍”、“寶瓶”、“法輪”等都有辟邪之意。“其實吻獸 (指脊獸中的龍) 的文化意義也首先在于巫術意義上的驅邪趨吉避兇。”[2]。五, 在甘谷脊獸中, 祈子延壽、生殖崇拜等觀念有極強的表現。在漫長的封建社會, 人口繁衍是一個家族的頭等大事, “麒麟送子”, “石榴”, 床圍子處。蓮花的清秀廉潔, 菊花的幽靜高雅都為家具增強了高雅的氣質。中式家具大多都選自人們崇拜喜愛之物, 這些動物除了來自真實世界, 還有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的祥瑞神獸。龍紋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和象征, 傳說它能興云雨吉萬利、使萬物風調雨順, 封建時代作為皇權貴族的象征, 龍紋多用于宮廷及皇族家具上。

而歐美式家具運用的裝飾紋樣不一定具有特定的含義, 毛莨葉、蔓藤、月桂樹、瓜果花卉等紋樣僅僅是對自然的真實再現以及自然之美。兩者在動物題材選取方向大體相同, 都是人們日??梢姷膭游? 不過還是有一定的區別。西方古典家具喜歡以動物紋樣造型用于線腳上, 貓腳腿造型也經常出現文藝復興式家具上, 而由于觀念差異中國傳統家具則不會出現認為不吉祥物貓的裝飾紋樣。

人物類、風景類裝飾紋樣都與中西古典繪畫如出一轍。人物在中西繪畫中地位不同, 前者人物形象不是單獨出現, 總是以山水景觀配合體現。中國風景繪畫講究構圖空靈和虛實對比, 山水風景的表態并不是重點, 旨在體現人們的心境, 風景裝飾紋樣則呈現出這一特點。后者強調人的中心位置, 把人物刻畫得細致。風景裝飾因為裝飾工藝的發展, 通常將裝飾紋樣展現得淋漓盡致, 有強烈的寫實感。

2.2幾何類裝飾紋樣

幾何紋樣大多是一些古老的紋, 它們都是傳統裝飾的延續, 中式家具的幾何紋樣更為豐富, 寓意也更為深長。比如裝飾中回紋最初象征著生命之雨, 可以為人們帶來豐收的好年景, 后來人們根據其紋樣特點, 回回繞繞, 綿延不斷賦予其深遠綿長的吉祥意義。故事類題材體現了中西傳統文化的特點, 比如明式家具裝飾八仙、八寶等題材常以雕刻的方式表達了人們驅魔辟邪, 永寶吉祥以及追求生活的美好愿望。

2.2.1中式幾何類裝飾紋樣主要以元寶線、萬字回紋為主。

萬字回紋紋, 本身寓意太陽的轉動和四季如意?;丶y則象征著堅強與吉祥, 對稱的圖樣和均衡感的營造, 體現儒家的傳統中庸思想。萬字紋是個有歷史的重要符號。萬字回紋是由繁體萬字得來, 而最早所代表的是最為頂級“吉”, 有人說萬字紋衍生于十字架或光芒四射的太陽符號, 把四臂彎起來就是了;也有說來自水渦圖像的。更或者它是源于虔誠的蛇崇拜, 常用于家具臺面下望板處、床頭板等的裝飾。

元寶本源于中國歷史在每個思想中留下的印痕里似乎都有元寶象征財富與圓滿的折射涵義。通常寓意圓滿、富貴、永恒, 采“葡萄”等都是用來祈子, 用來寓意家族興旺的。在甘谷脊獸中以“孔雀戲牡丹”等造型反映生殖崇拜觀念, 也表示夫妻恩愛, 家庭和睦。第六, 陰陽五行說。中國的陰陽哲學認為物質世界是陰陽二氣構成與作用的, 陰陽相合, 萬物生長, 而水、火、木、金、土是物質世界的基本元素, 象征了自然界相生相克的規律。陰陽五行說在民間被廣泛信仰與應用, 對工藝造物活動有重要的影響。甘谷脊獸的使用也體現出陰陽結合、五行生克的觀念。在脊獸中大量出現能興云作雨的神物龍、狎魚、斗牛、狻猊等, 以防御木構架房屋發生火災, 就是依據五行的相生相克觀。

摘要:甘谷脊獸制作采用家庭作坊, 手工生產的方式, 由于是手工生產, 所以在以相對不變的形式對民俗信仰進行較為精確的傳達的同時, 每個脊獸藝人又表現出迥異的特點, 不同的作品, 具有不同制作者的藝術追求, 體現出不同的審美情趣。在精神內涵上, 甘谷脊獸是一個文化混同體, 雜糅了佛教、道教、儒家文化、原始圖騰崇拜、生殖崇拜、吉祥文化等各種觀念, 單獨分離出任何一個因素都不能闡釋它的內涵, 體現出鮮明的隴右文化的地域特色。

關鍵詞:甘谷,脊獸,藝術文化特點

參考文獻

[1]李硯祖主編《中國藝術學研究》, 湖南美術出版社2002年2月版, 第278頁。

藝術文化范文第5篇

摘要:文化生態的保護關系到人的全面發展和文化多樣性格局。本文以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為案例,在分析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無形遺產與有形遺產關系的基礎上,探討文化生態保護的區域性策略和整體性方法。對具有文化價值一定物質形態的所有遺產資源的保護,必須遵守原真性和完整性原則。地域文化生態的鄉土性保護,需要協調、維持和保存村落景觀、自然環境、文化傳統以及其有形和無形的聯系。文化多樣性保護涉及空間、時間和文化等多種因素,注重文化生態的異質化選擇、可持續發展以及保育機制的形成。

關鍵詞:文化生態;無形文化遺產;多樣性;完整性;區域整體性保護

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設立和建設,在我國是一項旨在建立區域性非物質文化遺產整體保護模式的新探索。根據《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在2010年前,將確立10個國家級民族民間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目前,文化部已經正式命名設立了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2007.6.)、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2008.1.)、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2008,8,)和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2008.10.)等四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此外,還有梅州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湘西苗族土家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等,正在積極申報中。

徽州文化圈涉及古徽州府六縣及周邊地帶,是孕育和形成徽州文化的主要地理空間?;罩輰賰鹊厣絽^,原為“椎髻鳥語”的山越所居之地,其“東有大鄣山之固,西有浙嶺之塞,南有江灘之險,北有黃山之扼”的地理環境;歷經元、明、清三代,徽州府所轄歙縣、休寧、婺源、祁門、黟縣、績溪六縣,相對穩定狀態的行政格局及人文環境?!霸斐闪艘粋€特有的區域社會生活體系”,“一個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相對完整的區域社會,是我們認識傳統社會的一個極好范本?!?/p>

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以清末徽州府的行政區劃范圍為邊界,與其相對應的現今行政區劃范圍包括:安徽省黃山市全境、宣城市的績溪縣,江西省婺源縣??偯娣e13881平方公里,總人口200萬人?;罩莸赜蛭幕厣浅ur明、遺產保存相對完整、生物和文化多樣性指數較高。其文化表現形式涉及村鎮規劃、徽派建筑、商貿習俗、宗法制度、新安理學、地方戲曲、節慶民俗等有形文化遺產和無形文化遺產,且跨兩省三市的行政管轄,因而有必要探索區域協調的整體性保護策略。

一、生態文化與文化生態

生態文化或生態文明是由人統治自然的文化過渡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化?!叭祟惒粌H是生物意義上的人,是自然的產物,同時也是文化的產物;文化不僅是人類文明進化的結果,也是人類與外部環境相適應和協調的手段和途徑,因而文化的性質和特征與人類的生態環境密切相關,不同種族、不同地域的文化現象、文化差異、文化模式、文化變遷,是人類為了適應自然條件、生產力發展水平等所做出的選擇?!?/p>

20世紀以來,人們對生態(ecology)概念愈來愈熟悉,對生態環境的重要性也有相當程度的了解。用生態學的基本觀點觀察現實事物,處理現實問題,采用科學認識生態學的途徑,或科學的生態思維,使人類的認識和實踐“生態化”,使社會文化的各個領域具有明顯的生態保護意識,生態文化正成為一股新的世界潮流。然而,人們對文化生態的含義,尤其是對文化生態保護在當代生活中的重要意義似乎還缺乏足夠的重視。

文化生態(cultural ecology)是一種歷史過程的動態積淀,是為社會成員所共享的生存方式和區域現實人文狀況的反映,它與特定區域的地理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傳承有著密不可分的因緣關系。文化生態的維護,關系到人的全面發展、文化多樣性狀態與格局,對人類而言,如同生物多樣性和維持生態平衡一樣極其重要、必不可少。一個物種的滅絕是非常重大的損失,一種文化及其表達方式的滅絕同樣也是無法彌補的損失。

作為人類共同遺產的文化多樣性(cultural diversity),對人類進化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交流、革新和創作的源泉。一方面,生物多樣性的內在價值,同樣包含著社會、經濟、科學、教育、文化和美學價值。另一方面,地域文化本身即為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與自然條件、技術、經濟、歷史等有密切的關系。從文化生態系統的角度,全面認識地域文化的結構體系,探索地域文化的發展規律,是文化生態保護的基礎。

二、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

過去人們對遺產(heritage)概念的理解,只是習慣性地按照傳統的法律概念,認為專指先輩遺留給法定繼承人的財富。其實,遺產與歷史有關,是某種前人留給子孫后代加以傳承的東西,其中既包括文化傳統,也包括人造物品。而且,大自然經歷了億萬年的演變,同樣給全人類留下了無數珍貴的遺產,而且其價值遠遠超過了任何億萬富翁的遺產,只不過迄今還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罷了。

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兩者之間表面看來似乎沒有或甚少共同之處。過去人們曾片面地認為文化與自然是相互對立的兩種因素。其實,大自然與人類文化是相輔相成的?!拔幕瘜嵸|上是一種記憶關系,由于人類在大自然向他們提供了生活或者生存的手段后便迅速忘記了大自然,這種記憶關系才在人與人之間建立并得到不斷發展”??v觀地球演變史和人類發展史,各民族的文化特性是在各自所生活的環境中形成的,人類所創造的古老文化與地球上的風景名勝以及各類遺址古跡,美化了大自然的景色,而自然風光本身又是真善美的源泉。這些壯觀的大自然遺址,既具有當時能夠提供人類賴以長久生存并發展的優越條件,又保留了人類活動的印跡。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1972年通過的《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其中的一大特色就在于:過去被認為是分立的自然遺產與文化遺產,開始被視為相互依存的遺產一并進行保護。這一理念的直接體現就是考慮到將混合遺產作為世界遺產的類別之一。

1990年按世界遺產的登錄標準2、7、10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黃山,就是一處典型的文化與自然的混合遺產,反映了中國文化與自然并蓄共生的傳統思想。作為文化景觀的黃山迎客松,又在新時代體現了“黃山松精神”的文化內涵。2000年按登錄標準3、4、5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村落的特色與價值也是與自然山水環境密不可分的。(圖1、圖2)

過去,文化遺產常會被人僅看作是一些孤立的歷史遺留物。最近30年來,在國際博物館理事會(ICOM)等相關國際組織的有關遺產保護的文件中,環境要素正日益突顯出來。遺產被認為是“世界各民族及他們的生存環境的見證物”,倡導保護“每一歷史地區及其周圍環境,應從整體上視為一個相互聯系的統一體”,在“文化遺產”中增加了“具有特殊環境價值的地區”等內容。

在日本,為了防止開發建設給古都風貌帶來破壞和負面影響,于1966年制定了《古都保存法》,以保護京都、奈良、鐮倉等古都內的“歷史風土地區”。為切實保護古都的歷史風土和文化景觀,通過城市

規劃劃定歷史風土保存區及其歷史風土特別保存地區。在保存區、特別保存地區,實施嚴格的控制和管理。法律意義上的“歷史風土”是指“在歷史上有意義的建筑物、遺址等與周圍的自然環境已成為一體。具體體現并構成了古都傳統和文化的土地狀況”。主要包括古寺院、古建筑、古跡,及其它們周邊的自然環境,劃定的保護范圍很大,為保護古跡和周邊環境景觀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京都市劃定了14處歷史風土保存區、面積達85.13平方公里;在奈良市劃定3處歷史風土保存區、面積27,76平方公里。這種通過劃定大尺度的保護區來整體保護歷史環境和文化景觀的方式,值得徽州文化生態實驗區在制定保護規劃時借鑒參考。

三、有形遺產與無形遺產

“無形遺產”一詞是由日文翻譯成英文的。早在1950年,日本在制定《文化財保護法》時就綜合考慮有形文化財產和無形文化財產的保護。這也是世界范圍內,“無形文化遺產”保護首次在國家政策中得到考慮。

1972年通過《世界遺產公約》時,部分締約國已經對保護無形遺產表示關注。1973年,玻利維亞曾建議在《世界遺產公約》增加關于保護民俗的條款,建議對民間文學藝術的保存、發展和傳播做出規定。但直至10年后的1982年,在墨西哥舉行的世界文化政策會議上才重新界定文化遺產的概念,在其中加入了無形遺產的因素;同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立了一個由民俗保護專家組成的關于非物質遺產的專門委員會。1989年11月15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二十五屆會議在巴黎通過了《關于保護傳統文化和民俗的建議》,這成為有關無形文化遺產保護的第一份國際準則。

198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使用nonphysical cultural heritage來表述此類遺產,后來逐漸認識到此類遺產也以物質形式呈現的,所以采用日文中的“無形”(intangible)一詞取代“非物質”(nonphysical)?!侗Wo無形文化遺產公約》對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的定義是:“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比魏螌嵺`、表演或是技能都與某種工具、場所或是實物相聯系,這些工具、場所和實物都是物質的,保護任何一種實踐、表演或是技能,都需要保護與其相聯系的物質載體。

雖然,關于無形文化遺產和有形文化遺產分屬兩個國際公約,但鑒于無形文化遺產與有形文化遺產之間存在的相互依存關系,我們應綜合理解這兩類文化遺產。無形文化遺產能夠讓我們從更深刻的角度了解它背后的人和這些人的日常生活,它所傳遞的價值觀、道德觀及思考方式是構成一個社會生活的基礎,而價值觀、道德尺度及思考方式恰恰是不可捉摸、難以明了的。

保護無形文化遺產有兩種主要方法:(1)將它轉變為有形的形式;(2)在它產生的原始氛圍中保持它的活力,即通過鼓勵世代相傳和復興無形文化遺產來保持它的活力。保護無形文化遺產的這兩種方法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1989年通過的《關于保護傳統文化和民俗的建議》主要著重于對遺產的記錄和研究,而最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決定優先考慮第二種方法,這也正是我國設立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主要目的。

四、區域性策略與整體性方法

1 區域整體性保護的必要性

英國文化人類學家愛德華·泰勒(Edward B.Tylor)認為:文化是一個“復雜的整體”(泰勒Tylor,1871)。而“城鎮的心靈”產生于“它的文化的一般精神中”,“形成了一種可見的實體。從各有自己的歷史的、成片的鄉村的農田和茅舍中,出現了一個整體。這整體生活著、呼吸著、生長著,并獲得了一種面貌和一種內在的形式與歷史?!?/p>

可以說,無論是地域文化,還是文化生態或文化遺產,都具有不可再生性和形態復合性?!斑z產不僅包括一個地區主要的歷史遺跡和習俗,還包括該地區的整個地理風貌,比如農莊和農田、道路、港口、工業建筑、村鎮和主要的街道、商業設施,當然還有居住在該地區的居民及其傳統和經濟活動等”(鮑斯,1989)。

徽州文化生態實驗區涵蓋多種文化遺產類型,涉及多種有形和無形文化遺產、豐富的自然遺產。因此,對于徽州文化生態的保護,需要建立區域整體性保護策略(Regional Integrated ConservationStrategy)。1975年,歐洲建筑遺產年通過了《阿姆斯特丹宣言》和《建筑遺產歐洲憲章》,在全球率先確立了“整體性保護”的原則和方法。整體性保護方法綜合考慮了社會、經濟等各方面的要求,通過城市發展計劃和各個層面的規劃,協調法律、行政、經濟、技術等各方面的問題,并由地方管理機構和社會公眾共同參與,以實現保護文化遺產和生活在其中的人的目的。

保護規劃需要綜合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規劃,將文化生態保護與振興地方經濟、保護自然環境和促進科學發展等區域發展目標進行整合,在保存和利用、傳承與創新、看護與生產、記錄與傳播之間尋找平衡,創造有利于文化與自然、歷史環境與生態環境、無形文化遺產與有形文化遺產可持續發展的條件。

正如韓國學者的觀點所示:全球性危機現象“反證著人類不僅從知性文化層面上,而且從地理學意義上正在同化統一,那么拯救之策也必須是統一而全方位的?!弊鳛榫C合性遺產保護區的徽州文化生態實驗區的設立,改變了文化遺產傳統項目的點狀特征。它的保護有賴于跨地區之間的理解、交流以及在遺產保護方面的積極合作。通過區域的交流合作保護人類共同的遺產,為促進地域的經濟發展和文化復興提供寬廣的平臺。在具體保護措施上,應注重對自然生態與文化生態的整體保護,維護轉型時期城鎮和村落的社會網絡結構,并對不同類別、不同時代的遺產類別予以同樣的關注和守護。

以原徽州府治、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歙縣為例,在其縣域范圍內需要重點保護的歷史文化村鎮有漁梁、許村、棠樾、深渡、雄村、鄭村、槐塘、富塌,北岸、昌溪、瞻淇等20個;一般保護的村落也有西溪、王村、黃村、溪頭、殷家村、豐口村等23個。在縣城規劃區內劃定了斗山街歷史文化街區、府衙歷史文化街區、漁梁歷史文化街區和鮑家莊歷史文化街區等4處保護區,合計面積24.7公頃。此外還有漁梁壩、許國牌坊兩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太平橋、南譙樓、東譙樓等10處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39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如此眾多的文化遺產,如果沒有綜合性總體保護規劃是難以實現有效保護和全面保護的。星若棋布的古村落保護,需要在縣域國土規劃和社會經濟發展規劃中予以充分考慮,協調土地利用、產業布局、村鎮建設、環境資源、遺產保護、旅游開發、農田水利等關系。譬如漁梁古鎮現在已位于城鎮規劃區范圍內,但要保護好漁梁古鎮的歷史特征、街巷格局、自然環境、濱河景觀和水利設施(漁梁壩),就要通過城鎮規劃嚴格控制城區的蔓延和大型市政設施的開發建設。(圖3、圖4)

2 完整性的保護及其意義

“完整性”是指遺產資源的“健康和完整”。如果一項遺產資源被指定的價值沒有受到損傷和威脅,

能有效地傳遞給公眾,并在所有影響遺產地的決策和行動中得到尊重,就可以說這一遺產地具有“完整性”(加拿大聯邦公園局)。

在2005年版《實施(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操作指南》第88條中規定,完整性用來衡量自然和/或文化遺產及其特征的整體性和無缺憾狀態。審查遺產的完整性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評估:

(1)包括所有能夠體現遺產價值的必要因素;

(2)遺產的價值通過遺產本身的面貌及其形成過程得以體現。因此要求,遺產應該擁有適當的規模以確保其面貌和形成過程能得到充分展示;

(3)能夠承受開發和/或忽視帶來的不利影響。

在徽州文化生態實驗區保護過程中,對具有文化價值一定物質形態的所有文化資源,包括文化景觀、歷史城鎮、古村落、考古遺址、建筑物和歷史物件等有形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必須遵守原真性(authenticity)和完整性(integrity)原則。

首先,“保護好大自然的必要性是不言自明的,因為這是人類生態系統存在的首要條件,沒有人類生態系統的存在,文化本身將終止”,“沒有歷史真實性和大自然,一切文明都將受到腐蝕破壞,即由于其各個不同領域的逐漸獨立而倒退”。

其次,要保護好古村落等歷史環境本體和文脈的原真性,保護文化遺產背景環境的完整性。如對古徽道、古河道上的文化遺存的保護,可以參照國際上保護文化線路的思路來開展。

為了認識民俗的價值和保護的意義,對民俗等文化遺產的廣泛傳播是必要的。但應避免傳播中的曲解,從而使無形傳統文化的完整性也得到有效保護。在徽州古村落旅游開發中,出現了“拋繡球”等活動項目,而據民俗學家的考證,“拋繡球”并非該地區的傳統民俗。然而由于這項活動具有較強的參與性,在徽州古村鎮旅游中多有出現。這一活動在“杜撰”一個文化空間、愚弄游客的同時,也對村落古民居的傳統風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圖5、圖6)

類似這樣的事件應引起政府部門的關注和整改?;罩莸貐^的旅游發展和開發建設,應該考慮到美學、社會和文化各方面,自然和文化的景觀,生態多樣性的特征和遺產場所更廣泛的視覺背景。而且,在保護文化遺產的過程中,實際施行“文化搭臺,經濟唱戲”,強調“發展才是保護”,其實是在玩概念偷換游戲,心思都花在如何利用尚存的文化藝術資源作為謀利的工具,無助于“文化遺產”的保護、發展與弘揚(鄭培凱,2006)。

3 鄉土性保護與新農村建設

隨著全球化和城市化的推進,鄉土文化和鄉土景觀的保護受到了更多的關注。鄉土文化“滋潤著廣闊的村野大地,這是一種有自己獨立的生命、品格和香氣的文化。說是‘一種’文化,其實又隨民族、地區而變幻出千種風情,萬種色彩?!薄八暮裰?、它的豐富,就是我們國家歷史的長度和國土的寬度?!?/p>

徽州村落,按傳統的風水思想而營造,與周邊自然環境和諧統一,村落內部空間變化豐富,建筑色彩樸素淡雅,磚木石三雕裝飾精致,室內陳設古樸雅致。古村落多以家族血緣為紐帶聚族而居,尊儒重教等傳統文化影響了建筑形式和村落景觀。保存較為完整的徽州古村落,是我國傳統人居環境觀的具體體現,也是徽州文化生態區的重要文化遺產和生態景觀。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念、師法自然的哲學思想和崇尚和諧的理想境界。

鄉土性不僅在于建筑物、構筑物等空間實體和物質形態上,也在于使用它們和理解它們的方法,以及附著在它們身上的傳統和無形的聯系。如歙縣漁梁古鎮,歷史上的居民多由碼頭工、漁民、商家等組成,少有官宦人家。因此,漁梁古鎮的平民性也就直接反映在村落的環境景觀上。(圖7、圖8)

鄉土建筑遺產是文化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關系在制定文化生態保護策略時必須考慮進去。傳統建筑的保護,必須認識到變化和發展的必然性,認識到尊重社區已建立的文化特色的必要性,同時必須借由多學科的專門知識來實行。

并且,鄉土性幾乎不可能通過單體建筑來表現,最好是經由維持和保存有典型特征的建筑群和村落來保護鄉土性。重視自然遺產與文化遺產的雙重價值,保護文化生態區和風景名勝區中反映徽州文化特色的遺產及其所處的整體環境,對其中的古鎮、古村落、古河道、古寺廟等物質文化遺產應結合自然環境進行整體性保護。

在保護、整治歷史村鎮的過程中,不能忽視對建筑外部環境的整治,地方政府必須想方設法改善古村落的基礎設施和環境狀況。這是因為社區的外部空間環境不僅體現了社區居民的生活水準,而且對于身居其中的居民意識也有直接影響。優美的社區環境不僅可以增加農村居民對所在社區的自豪感和認同感,還能增強村鎮和社區居民的文化自信。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如何突顯地方的文化特色,保護農村文化遺產和古村落文化景觀是極為重要又極其有效的途徑。

4 文化多樣性及保護策略

200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第20次大會通過的《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指出:“文化多樣性是交流、革新和創作的源泉,對人類來講就像生物多樣性對維持生物平衡那樣必不可少。從這個意義上講,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的共同遺產,應當從當代人和子孫后代的利益考慮予以承認和肯定?!?/p>

“文化多樣性增加了每個人的選擇機會;它是發展的源泉之一,它不僅是促進經濟增長的因素,而且還是享有令人滿意的智力、情感、道德精神生活的手段?!倍切┥嬖诠糯迓?、傳統街區、歷史城鎮等歷史環境中,由世代人民所創造、積累下來的鄉土文化、民間文化、民俗文化,正是世界文化多樣性的所在。

首先,基于區域層面的文化生態整體性保護策略,不僅應保護文物古跡、歷史環境、非物質遺產,還應以實現整個區域的自然、經濟、文化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區域發展規劃的核心是搞好區域空間的綜合協調,包括與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有關的城鄉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的空間布局協調,以及國土資源開發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整治的協調,不同行政區域之間及區域內城鎮之間和城鄉之間的相互協調。通過區域內的人口、經濟、文化、科技、環境及資源等系統及其內部各要素之間的相互協作、配合和促進,實現良性循環和全面發展的目標。并且,“不同文化在對待環境問題上有著各自不同的價值和觀念體系,眾多文化中保留著優秀的思想資源?!?/p>

其次,從日常生活的角度來看,生態一詞可解釋為人的生活或生存狀態。文化遺產,尤其是活的歷史城鎮和古村落,在發展過程中不可能被當成博物館一樣保護和封存,它必然和社會、經濟同步發展。維護社會結構穩定并延續文化脈絡以實現遺產地區的復興是文化遺產保護的最終目標。因此,改善保護實驗區內居民的生活環境條件,要成為保護規劃中的必要關照,不能因為保護那些已經不在文化生活中發揮作用的物質因素而破壞社區的社會進程。文化遺產保護的未來,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它與人們日常生活環境的整合狀況,取決于其在區域和城鎮規劃及發展規劃中的重視程度。只有不斷協調各利益方之間的關系,激發各利益方的熱情與能量,保護行動才能有序、高效地展開。(圖9、圖10)

第三,多樣性的思想主張每種文化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不同文化之間沒有高低之分,強調異質化的選擇。因而需要通過公眾參與、教育宣傳等方式向公眾詮釋地方文化特色,防止伴隨全球化浪潮出

現一個同質化世界。今天,對人類的知識和文化資源來說,那些已經延續了幾千年的傳統風俗、語言和生活方式現在卻正以驚人速度消亡,保護它們顯得極為迫切、極其重要。從這一層意義上講,“任何一種社會的制度和價值觀念,即使是最簡單的,也是由于某種需要而產生的,所以,只要有可能,都應當盡力保存”。

另一方面,正如斯賓格勒的觀點:“每一種文化都各有自身的精神消亡的方式,此方式乃是出自其作為一個整體的生命之必然”。因此,“時間的消磨,是不可抗拒的。傳統文化的衰減是不可逆轉的”?!巴炀葌鹘y文化,就是繼承古人的創造,恢復遺忘了的智慧,減緩舊文化的衰減,延長舊文化的壽命,進一步從舊文化中吸取新的啟發?!?。

第四,價值觀念和評價過程是整個遺產概念以及遺產保護實踐的基礎,對遺產的擁有、創造和看護應逐步成為一個社會的基本需要。文化生態的保護強調空間、時間和文化等因素,強調其所包含的各個遺產節點所共同構成的文化功能和價值,以及至今仍對人類社會、經濟、文化的可持續發展產生的深遠影響。

五、結語

總之,政策導向和功能協調對整體性保護的順利實施具有積極影響;反之,如果缺乏正確和有效的政策來協調多方關系,整體性保護方法則難以進行。地方政府有責任像促進社會和經濟發展那樣,盡力確保地方文化遺產的保護和保存。再者,公眾參與遺產保護的熱情和動力受自身認識水平的影響,而提升公眾這一保護主體的意識也離不開政府的努力。

雖說通過設立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來保護自然遺產、無形和有形的文化遺產,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和文化的全面協調發展,大有可為。然而,人們也要意識到處理文化生態的保護問題,可能比自然生態的問題還要復雜、還要敏感。在我國,文化生態的保護工作從消極的標本式保存、凍結的博物館保護方式,轉變到積極的公眾參與保護,在日常生活環境中形成有生命力的保育機制,可能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在可持續發展框架下充分理解遺產范疇不斷拓展的現實意義,積極保護、有效管理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是對可持續發展的一個巨大貢獻?;罩菸幕鷳B實驗區保護利用的具體措施,可以從不同層面著手進行。在環境層面,著力于對建筑和生態環境的修復、整治,加強對物質環境的整體改善以及與其他旅游吸引點的溝通連接;在經濟層面,注重對其經濟活力的培育,積極營造有特色的文化活動和商業氛圍;在社會層面,通過促進社區居民的參與,借旅游、文化等產業的發展幫助解決城鎮或村落衰退帶來的種種內在問題,達到重建和諧社區的目的。三個層面的措施有機聯系、相互促進,從而對整個區域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責任編輯 陳曉東)

上一篇:銀行統計論文下一篇:銀行業市場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