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經營績效論文范文

2024-02-19

經營績效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廣泛使用以及金融行業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同時國家放寬了金融市場的準入條件,我國的金融市場各大股份制商業銀行、被外資銀行、投資銀行和新生的民營銀行等不斷開發,在如今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條件下,各商業銀行承受著巨大的生存壓力?;ヂ摼W的金融產品對商業銀行的產品造成了嚴重的打擊,各大商業銀行的市場份額也逐步被擠壓,各大商業銀行的利潤急劇下降。如何保持銀行競爭力,是商業銀行面臨的重要問題。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內商業銀行都在迅速向國際化與現代化發展,國力的提升也使得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以提升,然后,城市的獨特的地域文化也逐漸消失在人民的記憶中,人們需要的不是更多的服務,而是更具有針對性、多樣化和個性化的服務。通過地域文化,打造商業銀行品牌,提升服務質量是商業銀行獲取客戶,打造核心競爭力,提高經營績效的關鍵,探討地域文化在城市商業銀行品牌中的價值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地域文化、城市商業銀行、品牌價值

一、前言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金融市場的不斷改革促使銀行與互聯網金融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與此同時,隨著社會文化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髙和國民財富的不斷積累和增長,人們在金融方面的需求也越來越多樣化和專業化。居民日益增長的金融需求對商業銀行的服務水平和營銷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商業銀行的營銷模式已無法滿足當前需要。將地域文化融入城市商業銀行品牌形象設計中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的獨特性,增強城市商業銀行的競爭力。

二、地域文化的定義、特征

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區域源遠流長、獨具特色,仍發揮作用的文化傳統,是特定區域的生態、民俗、傳統、習慣等文明表現。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與環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獨特性。地域文化中的\"地域\",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范圍可大可小。地域文化中的\"文化\",可以是單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地域文化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但在一定階段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三、城市商業銀行品牌形象設計

品牌形象設計是指基于正確品牌定義下的符號溝通,它包括品牌解讀及定義、品牌符號化、品牌符號的導入和品牌符號溝通系統的管理及適應調整四個過程,它的任務就是通過美善的符號溝通幫助受眾儲存和提取品牌印記。品牌形象設計的原則是根據消費者的感覺以及企業自身的審美和追求而進行的。

城市商業銀行保持核心競爭力就是通過設計商業銀行品牌形象,從而讓消費者得到的需求產品價值最大化,同時企業利潤最大化,以達到供需共鳴。商業銀行品牌形象設計的理念就是以培養和構建銀行核心競爭力為中心,同步兼顧社會、消費者、投資者、企業及員工的利益,在質量、品牌、服務等方面去迎合消費者的需求,獲得客戶忠誠度,構建企業別具一格的競爭格局與卓越的核心能力體系。

四、地域文化對城市銀行品牌形象設計的影響

城市的地域文化對生活在城市力的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的,城市商業銀行的品牌形象設計直接面向公眾,如何能夠做出與受眾產生共鳴與歸屬感的城市商業銀行品牌形象,是衡量 品牌形象設計成功與否的重要體現,城市的地域文化滋養著生活在這個城市的每一個人,將地域文化進行視覺化的表達,城市商業銀行品牌形象設計,能夠使人通過視覺識別產生共鳴,增強人與城市的認同感,城市商業銀行品牌形象設計同時也是一個城市形象宣傳的重要體現,在突出地域文化的同時又能夠使人產生對城市的自豪感與歸屬感。

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商業銀行之間的競爭不僅僅是品牌的較量,而品牌的較量首先就要進行品牌形象設計。商業銀行要在市場競爭中,長時間地獨占鰲頭或擁有一席之地,培養自己的著名品牌是唯一的選擇,而要進行品牌規劃,就必須對品牌進行定位,在定位時就需要進行品牌形象設計。通過地域文化中的的各種形象符號來刺激潛在消費者,在消費者心智模式中建立商業銀行鮮明的銀行形象,將其品牌信息與目標消費者達成心理共鳴,通過長期的宣傳,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將商業銀行的強勢品牌概念深入人心,從而帶動產品銷售。

其次,良好的品牌形象設計能減少消費群體的流失,穩定市場。品牌形象設計是為了將商業銀行自身的產品和市場上同類競品區隔開,通過各種方式的長期宣傳,讓消費者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形成商業銀行獨特的強勢品牌,從而可減少消費者選擇產品時可能會失去的消費群體。

第三,品牌形象設計是城市商業銀行進行品牌延伸的前提。品牌延伸可以減少新產品導入市場的風險和成本。但要進行品牌延伸,被延伸的品牌必須是有價值的、消費者熟知和信賴的品牌。

結語

城市商業銀行品牌形象的目的是城市面向公眾推廣與宣傳,一個城市的形成與發展經歷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時間,每個城市不管是自然人文等方面都有著自身的獨特性,也就是地域文化的獨特性,地域文化能夠很好的提升城市自身品牌形象的獨特性并有效區分于其他城市,隨著城市現代化發展,作為城市獨特性發展的地域文化在現代化發展中更應該得到重視和保護。

參考文獻

[1]安賀新.是凱.商業銀行品牌營銷[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7.

[2]白欽先.中國中小商業銀行發展模式研究[M].中國金融出版社,2010,(5):36-37.

[3]梁輝煌.運用地域文化模式打造城市品牌[J].企業技術開發,2006,25(5):15-16.

[4]王丹丹.地域文化定位經營的組合策略研究[J].編輯之友,2015,(2):43-45.

長沙理工大學 410000

經營績效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選取河南省??h中鶴集團為調查案例,從發展循環經濟、構建農業產業鏈、產城融合等方面,系統闡釋三產融合推進路徑。研究發現,通過與現代工業、商業、物流、旅游及信息技術等相關產業的深度融合,衍生出農村電子商務、田園綜合體、智慧農業等新業態;通過工業化反哺傳統農業和農村,三產融合促進了農業規?;?、集約化經營,有效實現了一產鏈內融合、“接二連三”的鏈間融合和產城融合,進而加速了農業現代化和農村城鎮化步伐。此外,消費需求轉變、市場競爭加劇、農業科技項目推進、企業與政府的雙元驅動等因素,是實現三產融合的主要動因。

[關鍵詞]鄉村振興;產業興旺;三產融合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的偉大戰略,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了“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的重點任務,三產融合問題引起了學界和實踐上的極大關注。關于農村三產融合的概念,姜長云[1]認為農村三產融合是以農村一二三產業之間的融合滲透和交叉重組為路徑,通過形成新技術、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帶動資源、要素、技術、市場需求在農村的整合集成和優化重組,甚至優化農村產業的空間布局。鄭風田[2]認為農村三產融合是以農業為基礎和依托,借助產業滲透、產業交叉和產業重組方式,通過形成新技術、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延伸農業產業鏈,打造農業產業綜合體和聯合體??梢?,農村三產融合實質是通過發揮二、三產業對農業發展方式的引領作用,將城市資本及生產要素引入農村和農業,促進農業價值鏈提升和產業鏈延伸。本課題擬選取糧食主產區河南省的一個融合示范樣本,從融合動因、融合路徑和融合成效等方面,總結發現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的先進做法和科學依據。

1 理論背景與現實分析

1.1 農村三產融合的方向把握

三產融合既面臨傳統農業發展中的土地流轉、資金、技術等問題,又需要破解多參與主體間的利益分配、風險承擔和資源投入等新問題,為此三產融合的順利推進需要充分考慮區域資源、產業結構、品種優勢、政策保障等因素。

1.1.1 區域和行業的選擇性

在我國,是否所有農村地區都適合實施三產融合,尚無一致性定論。但是,在選擇具體產業作為融合對象時,必須堅持市場導向,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如果一味地追求產業融合,忽略地方資源、行業優勢和自然環境條件,產業融合必然達不到預期效果,甚至可能走上“形式主義”之路。

1.1.2 融合模式的多樣性

農村三產融合沒有一種固定的模式,仍需不斷探索,創新不同地區、不同產業的融合模式。目前,普遍得到認可的三產融合模式包括兩類:第一類是依據產業融合方向,劃分為縱向融合與橫向融合[3];第二類是依據產業融合成效,劃分為種養結合型、鏈條延伸型、功能拓展型、技術滲透型、多元復合型[4]。

1.1.3 政策推進的保障性

與針對傳統農業的明確管理主體不同,三產融合涉及多個產業的管理部門,管理責任的分解不夠清晰,容易形成“多頭共管”和“多頭不管”的政策誤區。一方面,多個管理機構共同管理時,權責劃分不夠清晰,“多頭共管”可能會過度干預企業的正常運行,帶來體制障礙;另一方面,當地政府的扶持可能停留在宏觀規劃層面,政策難以落地執行,造成“多頭不管”的政策空白。同時,產業融合往往跨越空間界限,需要地方政府以開放、包容的心態,打破部門、領域、行業的地方保護壁壘,整合政府服務資源,構建社會化服務機制[5]。

1.2 農村三產融合的目標導向

農村三產融合的目標設定和推進計劃,必須立足于我國農村、農業和農民的現實需求,即以振興農村為基礎、以發展農業為依托、以農民增收為目標。

1.2.1 立足農村

以實現鄉村振興、激活農村發展活力為基礎,采用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產業集聚等方式,實現不同產業或同一產業內不同產業部門相互滲透、相互交叉,最終融為一體,以產業發展推動農村經濟結構調整[6]。需要指出的是,立足農村并非是一個區域范圍,農村三產融合核心在于涉農生產要素在農村和農業的集聚,而這種集聚的方式是多樣化的,并不局限于空間上的集中,因為一個空間內的資源擁有量畢竟是有限的,實踐上更多的是跨區域的產業之間要素聯結、技術聯結和市場聯結。

1.2.2 立足農業

以第一產業為依托,通過第一產業各子產業間聯合及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延伸,將農業生產、加工、銷售、休閑農業及其他服務業有機整合,推動農業產業鏈條的延伸和農業多功能性不斷延展,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帶來農業生產方式和組織方式的深刻變革[7],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二、三產業的比較效益高,西方國家三產融合過程中“非農化”的現象較為普遍,在我國同樣要高度重視,因此農村三產融合必須是以農業為核心的產業邊界擴張與收縮,而不是對農業的偏離與舍棄。

1.2.3 立足農民

實現以農民增收為最終目標,通過生產者、加工者以及服務或消費者之間的縱向合作,保障農戶分享現代農業發展成果[5]。伴隨三產融合進程,通常需要進行耕地的流轉集中,把農戶從傳統低效的一產中解脫出來,轉化為農業產業工人??梢?,農村三產融合必須強化利益聯結,確保三產融合的微觀實效。農戶利益保障機制的確立,直接影響了農民參與訂單農業、流轉土地的積極性,這既是三產融合順利推進的前提條件,又是三產融合的最終目標。

1.3 農村三產融合的持續推進

農村三產融合的現實意義毋庸置疑,但同樣需要關注的是產業融合的可持續性,即充分考慮農企利益聯結穩定性、經營風險控制、后續增量資金投入、主導者(企業或政府)退出等關鍵問題。

1.3.1 融合效果的微利性

盡管三產融合將產業跨至二、三產業,但是核心仍在發展一產的農業,其盈利狀況仍然偏低。作為主導方的龍頭企業,承擔著改善產業鏈盈利狀況的經濟目標,也肩負著促進農業產業轉型、帶動農戶增收的社會任務,有時還兼具鄉村建設和公共服務的附加功能。由此可見,農村三產融合既需要大型龍頭企業的積極主導,又需要政府對企業承擔的社會責任進行適當獎勵和補償。

1.3.2 融合經營的風險性

由于農業生產的自然依賴性,使三產融合的經濟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這些都使得農民及龍頭企業投資動力不足,“三產融合”的產業鏈難以全面構建[8]??陀^地看,這種風險性是兩方面的:一方面,農戶、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經營組織通過加入產業融合的產業鏈,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規避個體決策的市場風險,龍頭企業也能夠在獲得上游的優質原料,共同降低各方的經營風險;另一方面,龍頭企業作為產業融合的主導方,內部管理、商業模式、市場競爭等復雜因素決定其經營成敗,進而將這種風險傳導放大至整個產業鏈?;蛘哒f,龍頭企業一旦退出,融合關系即將破裂,農戶所依賴的融合通道也將被切斷。

1.3.3 融合合作的穩定性

整體來看,農村各產業之間融合度不高、融合水平低、融合穩定性有待提高[4]。與此同時,個別地區產業融合存在同質化競爭現象,造成地方資源的無序開發,產業外部環境的惡化最終會影響融合后期的持續性。

2 糧食主產區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的主要動因

2.1 市場競爭、消費需求轉變、食品安全要求倒逼一二產業融合

在傳統糧食生產、收儲和加工鏈條中,糧食加工企業轉型發展遇到如下突出問題:糧食產品加工所需要的優質糧源供給不足,糧食加工企業的優質糧源“爭搶戰”趨于激烈;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和擔憂情緒上升,居民消費需求已由“吃飽肚子”轉向追求質量安全和營養健康的綠色農產品;食品安全監管體系日益完善,若糧食加工企業無法有效保障食品安全,將成為企業未來經營的重大隱患?;谏鲜銮榫?,糧食加工企業認識到單獨依靠加工業是無法破解上述難題的,為此紛紛通過訂單農業、種植基地等形式建立清潔綠色糧源基地,“二產”主動向“一產”融合成為行業大趨勢。

2.2 農業科技項目的引導與推進作用

中鶴三產融合的一個關鍵推進因素,就是兩個國家級農業項目的落地,即國家農業綜合開發“??h現代農業園區試點項目”和“鶴壁市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核心區項目”。其中,前者側重于建設高標準農田提升改造、糧食生產農業機械現代化、農產品流通加工等七個功能區(規?;瘍炠|糧食生產區、標準化畜禽養殖區、特色經濟作物林果種植區、農產品流通區、農產品加工區、生態觀光區、農民居民安置和休閑區),依靠土地、產業和農村居民的“三個集中”,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增強產業經濟活力,打造宜農宜居的特色小鎮;后者構建“3園2基地1中心”的空間布局(“3園”分別是糧食加工產業園、城鄉統籌發展示范園和農產品加工技術中試熟化與企業孵化園,“2基地”是糧食生產技術集成應用示范基地、糧食新品種展示與種子繁育基地,“1中心”是糧食加工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將產業化生產、工廠化育苗、科技研發和生態觀光融為一體,形成智慧農業、創意農業、生態農業和休閑農業的產業集聚地,以及農業信息化、新技術和新業態的推廣培訓基地。

2.3 企業與政府行為目標的一致性,是雙元驅動產業融合的重要原因

企業是產業融合的最重要的參與主體,實施產業融合必須遵循市場需求變化和產業升級趨勢,政府的外部支持引導也不可或缺。

2.3.1 土地流轉上政府與企業目標的一致性

土地流轉及后期管理是實施產業融合面對的現實問題,是龍頭企業不愿意但又必須克服的障礙。企業層面,推行“土地租金+務工工資+返利分紅”模式,保障和提高土地流轉戶的收入,并優先安排流轉農戶到企業工作;政府層面,當地鎮政府成立“土地流轉辦公室”,與農民統一對接土地流轉問題,既能夠節約企業與農戶之間的談判成本,化解企業實施產業融合的后顧之憂,又能夠有效保護農戶在土地流轉中的利益補償。通過企業與政府的對全鎮土地流轉的共同推進,目前已建設高標準優質小麥農田4 000hm2、牛羊標準化養殖基地存欄10萬頭(只)、果蔬種植基地400hm2,吸納當地農民2 000多人就業。

2.3.2 新農村建設上政府與企業目標的一致性

與純粹發展現代農業項目不同,產業融合還必須解決農村和農民的發展問題,實現工農協調、城鄉統籌發展。鶴壁市政府將農村建設與三產融合多點結合,促進??h農發行與??h中鶴新城投資有限公司簽訂公路項目、棚改項目合作協議,為企業在農村路網、棚戶區改造、水利建設、整體城鎮化、人居環境改善、土地流轉等方面提供信貸支持。

2.3.3 扶貧脫貧上政府與企業目標的一致性

實施整體性的土地流轉和產城融合,需要高度重視農民的再就業和生計來源,尤其是對貧困人群的重點幫扶。河南省扶貧辦圍繞“政銀企三方加強合作”,批準中鶴集團成為“河南省開發性金融扶貧示范基地”。中鶴集團通過與國家開發銀行河南省分行發性金融簽訂扶貧合作協議,搭建了銀企對接平臺,借助“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改善傳統農區基礎設施條件,對新型農民進行技術扶貧、培訓等。

3 糧食主產區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的路徑歸納

3.1 發展循環農業,實現農業產業鏈內融合

與產業間融合相比,農業產業鏈內部的融合實踐以“種養結合”為主,比傳統意義上單獨從事某一種農業活動更有利于節約資源、整合資源和促進農民增收,同時兼具發展循環經濟、保護農村環境的社會功效。

3.1.1 推行“種養結合”的循環農業發展模式

長期以來,秸稈處理都是農業生產的難題,秸稈禁焚也是秋收時農村基層部門的重點內容。究其原因,一是秸稈還田占用較多人力、物力,增加農業投入成本;二是如果直接粉碎還田,秸稈中的蟲卵和草籽仍然留在耕地,來年還要用殺蟲劑和農藥防治;三是雖然秸稈可以用來發電,但出售價格較低,實際利用效果偏差。根據調研得知,企業推行種養結合,形成“地種糧、糧秸稈、稈喂羊、羊拉糞、糞還田”的綠色循環農業。一方面,秸稈作為飼料來源,能夠降低養殖成本;另一方面,秸稈經過牛羊消化“生物處理”后,經過高溫發酵處理,制作成種植糧食及蔬菜的有機肥料,既能夠降低蟲卵比率,又可以減少種植環節對農藥化肥的依賴,保證糧食種植的食品安全,實現環境保護,達到人、自然與經濟的和諧共處的目標。

3.1.2 推行“糧改飼”,實現為“養”而“種”、以“養”改“種”

由于籽用玉米難以全程機械化,企業決定將籽用玉米改為全株青貯玉米?!凹Z改飼”后,玉米不用再單收籽粒,而是和玉米秸稈一同用于青貯飼料。

3.1.3 調整種植品種結構,推行“糧豆輪作”

企業積極響應種植業調整的農業政策指引,結合玉米當前供過于求的市場狀況,積極嘗試糧豆輪作。由于大豆具有較好的根瘤共生固氮作用,根莖落葉容易分解,糧豆輪作有利于改良土壤、增加土地肥力、減輕土地板結;大豆收割時間較早,留有足夠時間整理耕地,提高了耕地的抗旱抗澇能力,降低氣候災害對農業的負面作用;輪作能夠改變害蟲、病菌的生存環境,抑制田間病蟲害及寄生性雜草生長。據企業初步測算,糧豆輪作后,大豆每公頃增加150~225kg,玉米產量提高5%~10%。

3.2 拉長、加粗農業產業鏈,實現“接二”“連三”的產業間融合

傳統農業產業鏈存在三大弊端:一是鏈條短,受制于農產品的自然屬性,從糧食種植、加工、物流到糧食消費,相對工業品來說農業產業鏈較短,鏈條上能夠創造的價值空間不大;二是鏈條細,多數農業產品被直接消費或簡單加工,精深加工能力一直不足,產業附加值低;三是斷鏈,由于歷史、政策管制等原因,產業鏈各個結點缺乏縱向合作,種植、倉儲、加工環節割裂,造成市場交易成本偏高。瞄準上述產業鏈突出問題,該企業在農業產業內部融合的基礎上,通過農業與加工業、休閑旅游業、信息技術的交叉滲透,圍繞縱向拉長、橫向加粗兩個方向,實現三次產業間的相互融合。

3.2.1 通過“1+3”,發展生態農業、休閑農業、田園綜合體等新型業態

2017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支持發展“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與傳統“農旅融合”不同,田園綜合體不僅要實現“農業+旅游”的目標,還要注重產業的融合性、多元化和復合性,使文化旅游與農村產業發展、城鎮化協調推進。該企業依托“鶴壁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拓展農業休閑、觀光、娛樂、體驗、參與、培訓、科普等功能,規劃建設了設施農業展示區、生態循環養殖區、花卉苗木栽培區、自由采摘百果園、度假養生觀光園等功能區,推動產業鏈向“三產”延伸[9]。為了對接城市消費市場需求,與北京二商合資成立中鶴北京二商有限公司,充分利用二商集團的品牌資源和分銷渠道優勢,開拓蔬菜和牛羊活體儲備基地、食品加工、冷鏈配送等高端市場。以蔬菜種植銷售為例,園區發展“種養加結合”的循環農業,同時兼具休閑觀光及旅游的多功能性,蔬菜既可以通過北京二商直供北京超市和會員家庭,又能夠在本地加工成蔬菜面,創新了農業商業模式、流通和營銷業態。

3.2.2 橫向加粗產業鏈,做優糧油精深加工

長期以來,我國糧食行業普遍存在著鏈條短、附加值低、精深加工能力不足的缺點,而通過與產業鏈上企業的合作與競爭,企業之間不斷融合與關聯,使得產業鏈的長度和寬度得到進一步拓展。這個過程也是產業增值、成本降低、風險防控與分擔的過程[10]。具體表現:(1)發展健康食品產業,保障食品營養與安全,蔬菜面系列掛面獲得2016年中國方便面食品創新獎;(2)與三全、思念等大型速凍企業合作,建立“品鮮”冷凍食品加工工廠,生產面點、餃子、湯圓等速凍食品,將產業鏈延伸到百姓餐桌;(3)瞄準玉米、小麥和大豆精深加工,集團下屬的淇雪淀粉有限公司主導產品為食用玉米淀粉、麥芽糖漿、麥芽糊精及其副產品蛋白粉、玉米胚芽等,中鶴純凈粉業則是引進全套布勒制粉設備,高標準生產無菌面粉、雜糧混合預拌面粉,真正將面粉做到食品級安全標準的“無菌面粉”加工企業。

3.3 發展智慧農業,實現信息技術與現代農業深度融合

借助互聯網、物聯網等先進信息技術,加強農業與信息化技術的融合,發展智慧農業,推動信息化與農業生產經營、農產品流通、市場交易、資源環境等融合,是提高農業效率效益、智能化和精準化的重要途徑。企業按照“兩網”(互聯網+物聯網)、“兩平臺”(云計算平臺+大數據平臺)的架構,圍繞促進農業標準化、提高農戶經營收入、保障農產品和食品安全的總體目標,打造智慧農業的“三個功能板塊”(農業作業標準化板塊、農業公共服務板塊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板塊),見圖1。

智慧農業體現在農業生產環節,農業作業標準化板塊主要包括3個功能:大田智能管理、設施農業智能管理和養殖智能管理。一是大田智能管理系統,通過物聯網遠程在線采集土壤墑情、病蟲害和氣象信息,了解田間作物生長數據,進而智能決策灌溉用水量,實現遠程自動控制灌溉設備。采用現代噴灌技術后,每公頃用水由以前的750m3降低至300m3,肥料利用率提高20%,勞動力節省90%以上,平均每公頃節約成本1 500元以上,達到了節水、增效和節約勞動力的多重目標。二是設施農業智能管理系統,對溫室大棚內的溫度、溫度、光照等指標進行實時跟蹤,并與遠程農業專家會診相結合,實現高價值農產品種植過程的可靠性、節能性和智能性。三是養殖智能管理系統,通過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對養殖過程的信息化管理,監測牛、羊個體的體重、體溫、繁育、疾病和出欄情況,保證畜產品品質安全可控、可追溯。上述生產數據信息和決策經驗的累積,為動植物生長模型建立、云計算建模和大數據處理奠定了基礎。

圍繞產前、產中和產后,該平臺的農業公共服務板塊包括3個功能:農機調度與服務管理、農資電商服務、合作社績效管理。其中,農機調度與服務管理系統能隨時掌握農機位置,以最短的時間、最優的路徑和最低的成本實現農機作業調度,建立以企業為基點的省內輻射性服務;農資電商服務系統通過建立互聯網農資采購庫,實施農資品類準入制度和農資質量跟蹤制度,保障農資來源的可靠度,進而借助電商渠道為合作社、種糧大戶及新型職業農民等對象提供農資銷售服務;合作社績效管理系統旨在對種植及養殖合作社進行規范化管理,監控記錄進出合作社的農資和農產品,確保農產品質量的穩定、安全,并根據合作社經營績效實施相應的激勵或管制措施。

針對企業的原糧、食品、肉制品和果蔬四大類農產品,對種植、養殖、食品加工、倉儲物流和銷售等環節全程跟蹤,建立覆蓋全產業鏈的質量追溯平臺,以現代化質量管控手段保證食品安全。

3.4 建設新農村,實現產城融合

伴隨土地流轉、并村進城的新農村建設步伐,三產融合的過程中,土地和人口的集約、集中,帶來各類資源要素的集聚,進而加速了農業現代化和農村城鎮化的進程。通過工業化反哺傳統農業農村,利用農業資源支撐綠色工業,“工農互補、產城聯動”成為中鶴三產融合的另一體現。

3.4.1 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務架構

農村與城市在教育、醫療、居住環境等外部環境差距較大,很多農民進城打工后不愿意返鄉。中鶴集團通過與政府、產業資本的多途徑合作,建設集住宅、商業、休閑、文體、公共服務為一體的新型農村社區,內部水、電、暖、光纖基礎設施齊全,學校、醫院、社區服務中心、便民超市、連鎖店等服務功能完備,還成立污水處理、垃圾回收、園林綠化等部門機構,以高標準規劃建設,滿足居民就業、生活、就醫、上學、養老等多種需求?!爸喧Q新城”按照傳承田園城鎮的設計理念,總體規劃強調緊湊布局、適當密度、混合用地、多元居住、開發空間,2016年榮獲聯合國“全球人居環境示范住區”獎。

3.4.2 多途徑降低農民居住生活成本

。新社區建設之初,充分考慮到農村很少有按月繳納物業費的慣例,同時為了盡可能降低農民搬遷入住后的生活成本,企業建設了只租不售的商業門店,并在頂樓鋪設太陽能光伏發電設備,其商業租金和光伏發電收入全部用于社區物業、污水處理、垃圾回收、基礎設施建設等公共支出。

4 結 論

農村三產融合成為當前調整農業發展方式、實現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效路徑。本研究通過對典型案例的實地調查,得到如下結論:第一,通過規?;?、集約化經營,大力發展循環農業,實現農業產業鏈的鏈內融合;第二,拉長、加粗了原有的農業產業鏈,實現農業“接二”“連三”的產業間融合;第三,探索智慧農業,實現信息技術與現代農業的深度融合;第四,建立多樣化的利益聯結機制,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共享產業融合的發展成果;第五,通過工業化反哺傳統農業和農村,依托“工農互補、產城聯動”,實現產城融合;第六,業態創新加速涌現,在糧食生產和加工等傳統領域之外,衍生出鄉村旅游、農村電子商務、智慧農業、生態農業等新業態;第七,糧食產業經濟的內生動力得以釋放,為糧食行業主動適應新常態、改革創新、轉型升級提供新思路。

參考文獻

[1] 姜長云.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新題應有新解法[J].中國發展觀察,2015(2):18-22.

[2] 鄭風田.產業融合需突破傳統方式[N].農民日報,2015-09-12(007).

[3] 蘇毅清,游玉婷,王志剛.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理論探討、現狀分析與對策建議[J].中國軟科學,2016(8):17-28.

[4] 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院和農經司課題組.推進我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問題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16(4):3-28.

[5] 孔祥智,周振.發展第六產業的現實意義及其政策選擇[J].經濟與管理評論,2015,31(1):98-103.

[6] 陳俊紅,陳慈,陳瑪琳.關于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幾點思考[J].農業經濟,2017(1):3-5.

[7] 趙霞,韓一軍,姜楠.農村三產融合:內涵界定、現實意義及驅動因素分析[J].農業經濟問題,2017,38(4):49-57.

[8] 李小靜.農村“三產融合”發展的內生條件及實現路徑探析[J].改革與戰略,2016,32(4):83-86.

[9] 景麗,上官彩霞,張穎,等.農業科技園區三產融合發展的有益探索[J].中國農學通報,2017,33(2):160-164.

[10] 寇光濤,盧鳳君.我國糧食產業鏈增值的路徑模式研究——基于產業鏈的演化發展角度[J].農業經濟問題,2016,37(8):25-32.

收稿日期:2019-10-14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基于共生理論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形成路徑與運行機制研究”(19YJC790085);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項目“基于可持續生計的電子商務精準脫貧模式構建對策研究”(2018-ZZJH-103);河南省省屬高校社會科學項目“電子商務可持續脫貧模式構建及支持政策研究”(2018SKJJ02)。

作者簡介:劉威,男,講師,博士,研究方向為農村經濟。

經營績效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阿米巴管理模式是一種管理會計的邏輯,其科學核算方法和成本控制理念為企業的成本管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闡述了阿米巴經營模式中以獨立核算的阿米巴單元和單位時間核算制度為核心的管理會計體系,探討了阿米巴管理模式在企業成本管理中運用的可行性,分析了影響阿米巴經營管理模式在成本管理中應用的因素和運用阿米巴管理模式加強企業成本管控的關鍵點,希望能為我國企業在財務成本管控的實踐工作中提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企業 阿米巴管理模式 成本管理

隨著國內外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間的競爭日益激烈,面臨著諸多的挑戰,就目前的經濟環境來看,一些缺乏核心優勢競爭力的企業陷入產銷萎縮、效益不斷下降的困境,經濟制度環境的發展和變化迫切需要企業不斷改善、建立適合企業發展目標的企業經營管理模式。阿米巴經營管理模式運用獨特的最小化核算單元和時間成本意識,真正實現了生產經營過程中全員、全程的全面成本管控,是一種創新的成本管理模式,受到企業和經營者的廣泛關注。

1 阿米巴管理模式簡介

阿米巴經營模式是由被譽為“日本經營四圣”之一的稻盛和夫先生獨創的企業經營模式。阿米巴經營模式就是將整個公司分割成許多個被稱為阿米巴的小型組織,每個小型組織都作為一個獨立的利潤中心,自行制訂計劃,用“單位時間核算制度”進行獨立核算、獨立經營、自負盈虧。通過考核每個阿米巴組織的領導者和單位時間附加價值,讓每位員工都成為生產經營中的主角,主動參與經營活動,進而實現全員參與經營,依靠全體員工的智慧實現企業目標的管理模式。

2 阿米巴經營管理模式在成本管理中應用的可行性分析

2.1 成本控制理念——售價還原成本法

阿米巴的成本管理運用的是與市場掛鉤的售價還原成本法,即先計算出一個適合于產品的成本率,然后乘上該產品的售價作為成本。在這種方法下,企業是在由市場售價倒推出來的產品成本基礎上考慮符合產品成本要求的設計、制造和材料采購等生產經營行為,使企業的成本管理工作能夠滲透到生產經營活動的各個環節、各個階段中。這種成本管理方法與管理會計中的目標成本法有著相同的成本控制理念,我國現行很多企業就是采用的目標成本法,因此在我國企業中推行阿米巴經營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理論實施基礎。

2.2 以“單位時間效益核算制度”為核心的財務管理體系

(1)將企業的財務核算工作由現行的財務部門集中統一核算分解到每個阿米巴組織自行核算?!皢挝粫r間效益核算制度”采用的核算報表是由每個獨立核算的阿米巴組織成員自行填報的“單位時間效益核算表”,月末,由企業財務部門將每個阿米巴組織填報的“單位時間效益核算表”進行匯總,以此作為編制財務核算報表的依據,再加上企業的人力資源費用,就形成了企業的利潤表。單位效益核算制度下,每個阿米巴組織不設半成品、產成品等庫存科目,一旦購入物資,即視為費用發生,期末,由企業財務部門按照“售價還原成本法”來評估計算庫存的價值,從而形成企業的資產負債表。

(2)將“單位時間效益”指標作為績效評估指標。阿米巴經營管理模式強調時間意識,它將每個阿米巴組織的“附加價值”以每小時為單位來計算,稱為“單位時間效益”。

(3)形成每日核算、及時公布阿米巴組織核算數據的制度。單位時間核算制度在時效上是以天為單位,每日公布阿米巴組織核算表的制度,讓管理者和現場員工都能第一時間得到統計核算數據,從而能夠及時地了解市場動向,迅速采取措施調整經營計劃。

2.3 將制造部門作為“利潤中心”,承擔起實現“成本最小化”的責任

在企業實施阿米巴經營管理模式,首先要改變現有的企業責任中心的劃分思想,將制造部門由“成本中心”變更為企業的“利潤中心”;其次是將制造部門劃分為若干個以單位時間效益核算制度為核心的獨立核算的阿米巴組織;最后是將這些獨立核算的阿米巴組織按照獨立經營、自負盈虧的原則自主經營,使其成為企業利潤的創造者和提供者。

2.4 合理管控生產經營環節中的資金占用

實施阿米巴經營管理模式,首先要將企業所擁有的資產進行合理劃分,如產品庫存由銷售部門的阿米巴負責管理,原材料、廢品等存貨由制造部門的阿米巴負責管理;然后在核算銷售部門和制造部門的阿米巴組織的單位時間效益時將占用的庫存產品和存貨的資金乘以一定的資金成本率作為阿米巴的費用予以扣除。

3 影響阿米巴經營管理模式在成本管理中應用的因素分析

3.1 企業特點

企業文化和企業管理理念是影響阿米巴經營管理模式的根本因素。充分發揮阿米巴經營管理模式在成本管理中的作用,就要建立起公平公正、透明經營、團結協作、互相信任、全員參與的企業文化,打造一個關心企業整體發展、具有協作配合精神的企業組織。在企業組織體系上要建立以“阿米巴”為核心的組織結構,合理劃分阿米巴組織單元,要將企業目標、每個阿米巴的目標和每位成員的目標有機結合起來,讓企業的每位員工圍繞著共同目標而不懈努力。

3.2 管理制度方面

企業管理制度是企業經營管理的基礎,建立與企業文化和企業管理理念相適應的管理制度是保證阿米巴經營管理模式順利運行的根本,也是企業實施成本管控的有效保證。實施阿米巴經營管理模式需要圍繞以下三個方面建立企業管理制度:第一,圍繞全員參與經營、高度透明的經營理念建立企業管理制度,并通過授權實現員工參與經營活動。第二,建立以“單位時間核算制度”為核心的精細的管理會計體系,讓員工及時、清楚地了解組織經營情況,促使阿米巴之間建立起競爭意識,利用某個阿米巴組織的提速來引發其他阿米巴組織的連鎖提速效應。第三,構建以“單位時間效益”為主要指標的績效評估體系,公正地評價各阿米巴組織的經營效益,避免各阿米巴組織之間因規模、產能大小不同或者產品、規格不同而產生的各阿米巴生產內容不同帶來的影響,保證阿米巴之間的公平競爭。

3.3 人員素質

企業經營管理中最難解決的就是“人”的問題,而成功實施阿米巴經營管理模式最關鍵的是經營“人心”。然而企業中的員工素質參差不齊,要培養具有全員參與經營、全員管控成本意識的員工,首先必須讓每位員工深刻理解阿米巴經營的具體模式,包括組織構造、運行方式以及思維方式。企業負責人要采取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場合隨時隨處向員工滲透阿米巴經營理念,讓員工形成統一的思想認知,這是阿米巴經營能否成功的根基和土壤。如果員工對阿米巴經營沒有形成正確的理解,就不能激發全體員工的熱情和積極性。其次,通過建立阿米巴組織的獨立核算體系和單位時間核算制度讓企業中的每一位員工作為經營活動的主角主動投入到阿米巴經營中去,主動參與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的成本管控工作,從而培養員工的經營者意識和成本管控意識,提高員工隊伍的整體素質,提高企業經營效益,促進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3.4 管理方法

阿米巴管理模式的主要管理方法是將核算單元盡可能地最小化,劃分成獨立核算的阿米巴單元,運用管理會計的邏輯,每個阿米巴單元獨立制作單位時間效益核算表,以阿米巴單元的生產量和單位時間附加價值為考核評估指標,創新地將人力資本作為組織價值創造的主導,從單位時間效益的角度分析成本核算和成本管控問題。

4 在成本管理中應用阿米巴管理模式需要注意的關鍵點

(1)企業負責人高度重視,親自負責阿米巴經營管理模式的推進實施工作。企業要實施阿米巴經營模式,就需要以阿米巴經營理念為核心,結合企業實際,建立企業的組織架構、制度流程、會計核算體系、績效管理體系等。只有企業負責人親自統籌協調,在企業員工中持續傳遞阿米巴經營思想,在實際工作中不斷探索、改進,才能建立起適合企業自身成本管理需要的阿米巴經營管理模式。

(2)合理劃分阿米巴單元。阿米巴是企業負責人根據企業經營戰略劃分的,劃分的目的是為了幫助企業負責人和阿米巴組織成員清晰地掌控企業和各阿米巴單元的生產經營狀況,以及時采取改善措施,降低成本費用,提高產品附加價值。阿米巴單元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根據企業發展和各阿米巴單元的經營業績,出現阿米巴單元的劃分已不再合適時,就要及時進行阿米巴單元的分裂、合并或更換領導人,這是保證阿米巴經營成敗的關鍵。

(3)上級領導必須具有公正的品質。在阿米巴經營模式下,各阿米巴組織間的內部交易價格由各阿米巴長協商確定。但在實際經營中,有些物品特別是半成品,在公開的市場交易中找不到相似品或替代品,導致其交易的價格難以確定,交易的阿米巴雙方都想從有利于自身阿米巴的角度考慮交易價格,這就需要企業負責人制定價格確定的方法:由更高一級的阿米巴領導或者企業負責人從公司整體大局出發,公正地確定雙方交易價格。這是一項非常慎重的工作,如果稍有偏差,不但不利于發現企業存在的問題,也會挫傷員工的積極性,使阿米巴經營管理模式流于形式。

(4)加強員工培訓,建立適應企業發展的激勵機制。阿米巴經營理念是建立在企業員工之間相互信任、團結協作、全員經營的企業文化上的,是將員工作為經營者而不是企業費用支出項,在這種思想指導下,認為員工工資費用的高低與組織創造的效益無關,重要的是員工本身能為組織創造多大的效益。這與我國很多企業和員工的觀念不一樣,在中國,員工和老板大多處于“老板”和“打工者”的關系,員工更多地關心的是自身的收入,認為公司的利益和發展與自己關系不大。如果完全按照阿米巴經營的精神激勵模式,不但無法有效地激發員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甚至還會導致優秀人才的流失。因此,企業負責人不但要重視阿米巴經營思想的宣傳導入,同時,要結合我國文化特點和企業現狀,建立起包括工資增長、職位晉升和精神鼓勵相結合的激勵機制,以激勵員工主動參與經營,參與成本管控。

5 結語

阿米巴經營管理模式是一種全員參與型的經營模式,是基于對員工的信任而把每個阿米巴的經營交給員工,在員工之間建立起一種朝著企業共同的戰略目標而努力的合作關系。阿米巴經營管理模式通過獨立核算的阿米巴組織和單位時間效益核算制度,使公司運營高度透明,員工的核算意識和成本意識得到提高,激發了員工主動參與經營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員工降低成本的潛能,從而實現全員、全面、全過程的企業成本管控。我國企業可以借鑒阿米巴的經營管理模式,將它與我國文化特點和企業自身的境況相結合,建立適合企業發展戰略目標的經營模式和管理會計體系,在企業成本管理實踐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呂韜.基于阿米巴模式的企業組織架構與管理會計體系[J].財會通訊,2012(31).

[2] 楊竹.阿米巴經營管理模式與管理會計的融合與創新探析[J].對外經貿,2015(7).

[3] 張嘉倫.楊成文.阿米巴模式—管理會計的創新[J].商業會計, 2015(23).

[4] 金濤.稻盛和夫“阿米巴經營”的特點、經驗及啟示[J].經濟視角,2013(3).

[5] 王大海,王亞超,李哲,等.阿米巴經營模式在毛衫制造企業中的應用[J].針織工業,2015(8).

經營績效論文范文第4篇

商業銀行在我國金融體系中的核心作用使得在金融行業研究中銀行經營績效的研究成為了繞不開的話題,我國傳統的五大商業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由于其資產規模、盈利規模和服務覆蓋上的獨特優勢,使得本文將國有五大行的運營狀況作為了研究的重點,旨在分析出2018年五大行整體經營狀況以及內部間的差異,這能夠為我們對國有五大行在近期內的經營表現有一個更加數量化、客觀化的認識。

數據來源:wind資訊

二、資本充足率分析

資本充足率是巴塞爾協議中對于商業銀行風險監管的一個指標,是一家商業銀行的資本量與加權平均資產的比值所決定的,其中廣義的資本量又分為核心資本與附屬資本,核心資本充足率是衡量某一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狀況的最為重要的指標,主要由銀行的權益資本和公開儲備構成,它是商業銀行資本中最穩定最高質量的部分,其可被永久占用,巴塞爾協議在要求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要達到8%的前提上要求其核心資本充足率要達到4%以上。

就表1中國有五大行在核心資本充足率上都高于4%的監管要求水平,且其中中國建設銀行在2018年以12.89%的自有資本和公開儲備使其在資本充足水平測算下的風險抵御能力的表現較為占優,即表明在商業銀行出現資產變現能力減弱和償還存款人本息的應對能力在國際比較基準中是優勢凸顯的。

三、收入質量分析

收入質量是衡量一家銀行通過吸收存款發放貸款后在一定風險水平下收入結構和收入穩定性的指標。在上市的商業銀行公開財務指標中,可以利用成本收入比、非利息收入占比以及凈息差等指標來衡量其經營業務轉型、行業議價能力以及盈利主導地位。

首先從成本收入比指標來看,在2018年國有五大行主要以吸收存款和理財等資金的成本占到了其發放貸款和其他金融服務業務收入權重的20%以上,其中交通銀行經營過程中實際的成本率最高達到了31.5%。而中國工商銀行在經營過程中的成本管控上更加的有其優勢,成本率僅占到了不到24%遠低于五大行29.32%的平均水平。

非息業務占比是衡量商業銀行轉型的重要參考指標,逐漸減小依靠存貸利差進行盈利的業務有利于銀行收入的穩定性和對經濟周期的抗風險能力,現今已逐漸演變為商業銀行業務轉型的方向。截至2018年末交通銀行的非息業務收入占到了近40%為國有五大行中非息業務收入權重最高者,表明其經營金融業務中收入的穩健性為比較對象中的最高者。相比之下,中國農業銀行的非息收入僅占到了20.19%,說明其近80%的業務收入來源于傳統存貸間的利差收入,業務轉型速度較慢。

誠然,截至2018年末,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存貸表內業務依然占據著銀行業務收入的絕大多數比重,故對其存貸利差數據的分析在經營績效的分析上顯得尤為重要。從表1中可以看出,主要依賴存貸表內業務收入的中國農業銀行表現不俗,其在存貸業務中可以將凈息差放大到2.33個百分點,而與此相對應的是交通銀行在存貸議價能力上稍弱,僅1.51個百分點。也可以看出交通銀行在收入非息化轉型過程中對于自身表內存貸業務重視程度有所下降,業務重心更多集中在了轉型中的表外非息業務中。

四、資產風險分析

由于商業銀行大量盈利資產集中在貸款資產中,因此違約風險成為了商業銀行貸款資產所需考慮的主要因素。一家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放映了該銀行所經營資產所暴露的風險,以及對其利潤的擠壓程度,是衡量商業銀行經營績效的重要的參考指標。截至2018年末我國國有五大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相比我國1.8%的全國平均水平較低,最高的為中國農業銀行的1.59%,其余四家銀行的數值都低于該數字,說明我國國有五大商業銀行的資產風險管理水平是較為穩健的。截至年末數據,其中較為突出的是中國銀行,其貸款不良率穩定在了1.42%的水平上為五大行中表現最為優異的一家。

五、總結

通過對上述國有五大行經營績效指標的詳細分析,我們將個指標進行綜合匯總,得到對國有五大行綜合性的評價指標,公式為:

通過對表1中各銀行指標的計算,得到交通銀行綜合得分最高,為3.7分,而農業銀行得分僅為0.38分,說明銀行業務的轉型能夠為國有五大行帶來更多的經營績效評分的提升。

摘要:本文通過對2018年國有五大商業銀行的經營績效狀況進行分析, 在細化到收入來源和資產風險的維度上對5家銀行做一個橫向上的對比, 結果發現通過綜合衡量比較, 交通銀行在滿足資本充足監管、收入質量以及資產風險況狀上都有較為優異的表現。

經營績效論文范文第5篇

商業銀行的績效考核是一項系統工程, 它是在既定的戰略目標下, 運用特定的標準和指標, 對組織或個人工作行為及業績進行評價, 同時運用考核結果激勵先進、鞭策后進的一種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1.1 商業銀行經營機構績效考核的內容與方法

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經歷了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逐漸轉變的一個發展歷程, 績效考核方法也在不斷探索、進步和完善的過程之中。為了促進銀行業金融機構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 轉變發展方式, 實施審慎經營, 銀監會2012年制定了《銀行業金融機構績效考評監管指引》, 該指引要求商業銀行績效考評分別從經營效益、發展轉型、風險管理、合規經營、社會責任等五大方面進行指標考核。具體的績效考核方法包括:

(1) 目標管理法 (MBO) 。這是商業銀行經營機構每個人根據總目標, 建立起特定的工作目標, 并且自行負責計劃、執行、控制和考核的管理方法, 即目標管理法就是引導經營機構中的每個人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積極達成銀行整體預期目標的一種管理方法。

(2) 關鍵業績指標法 (KPI) 。這是通過銀行內部流程的輸入端、輸出端的關鍵參數進行設置、取樣、計算、分析, 衡量流程績效的一種目標式管理指標, 是把銀行戰略目標分解為可操作的工作目標的工具, 是銀行績效管理的基礎。

(3) 平衡計分卡 (BSC) 。這是采用多個維度、多重指標對銀行進行績效評價的一種系統化的方法, 它將銀行的戰略目標逐層分解轉化為各種具體的相互平衡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 這些考核指標分別從財務維度、客戶維度、內部業務流程維度和學習與成長維度四個方面進行設置和評價。

1.2 商業銀行經營機構績效考核的現實意義

首先, 商業銀行通過績效考核把銀行的戰略目標進行分解、跟蹤執行、事后進行評價和反饋, 使績效考核成為落實銀行戰略目標的有效工具, 所以績效考核能夠確保商業銀行經營機構貫徹落實銀行總體戰略目標。其次, 績效考核能夠發現經營機構業務發展的短板和管理工作的不足, 知不足而后知進取, 所以能夠促進業務流程和管理流程的優化。最后, 績效考核能夠指引經營機構的行為導向, 使其知道自身行為的可行性, 也能通過表彰和獎勵先進, 勉勵和鞭策后進, 實現績效考核的激勵約束作用。

2 商業銀行經營機構績效考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2.1 績效考核認識還比較片面

在管理實踐中, 仍然有不少員工, 甚至是管理人員通常把績效考核等同于績效管理。其實, 績效考核只是績效管理的一部分, 績效考核是績效管理的手段, 側重判斷和結果導向, 而績效管理則重視過程控制, 除涵蓋績效考核這一核心環節外, 還重視信息溝通和績效提高, 它以不斷改善和提升績效表現和績效產出為主要目的。由于對績效管理的片面認識, 從而使績效管理這一有力工具并未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發揮真正的作用。

2.2 績效考核指標設定脫離實際

不少銀行管理層在年初制定績效考核目標時, 為了實現跨越式發展, 實現所謂的彎道超車, 而不顧實際所處的經濟環境和金融形勢, 盲目樂觀, 制定的年度預算目標對于經營機構或個人來說完全是個無法企及的數字。而更加普遍存在的情況是, 各級管理層為了確保能完成上級下達的經營目標, 在向下一級經營機構下達計劃指標時, 在應該完成目標的基礎上又層層加碼, 最后結果往往導致下級機構和員工覺得無法完成目標, 反而失去了應有進取精神和拼搏熱情, 導致相反的激勵效果。

2.3 績效考核重業務發展輕合規經營

我國商業銀行基本上經歷了從追求規模“大而全”的粗放式經營模式向追求“效益和質量”的集約型模式的漸變過程, 容易受到慣性思維影響, 在績效考核指標設置時, 業務發展指標仍然占絕大部分權重, 而風險合規指標只是配角, 仍然倡導的是以業績論英雄的考核文化, 而忽視依法合規經營, 也使經營機構沒有動力去完善內控、規范經營。

2.4 績效考核信息化程度不夠

商業銀行在業務系統信息化建立方面已經相對完善, 但在績效管理信息化建設方面仍然相對滯后, 主要問題在于績效管理系統與業務系統之間無法做到無縫對接, 或者業務系統中的交易信息因考核需要的關鍵字段缺失, 導致提取數據難度大或根本無法提取, 所以一些考核數據只能靠手工加工提取, 這樣往往容易導致考核指標的計算費時費力, 考核指標的準確性和可靠性讓人存疑, 考核的頻率也往往不得不由月度考核改為季度考核。

2.5 績效考核追求短期目標

年度績效考核指標一般是根據年初預算目標分解下達, 預算目標的編制一般是由各經營機構先上報經批準后再經上級機構下達, 而戰略規劃往往由最高管理層制定, 向董事會匯報。很多情況下, 戰略目標與預算編制和績效考核指標制定脫節, 戰略目標沒有有效地轉換為各年度的績效預算并層層分解到各機構和個人, 從而使經營機構仍只側重于年度短期績效, 忽視銀行長期成長性指標, 使銀行發展戰略得不到有效貫徹。

2.6 績效考核缺乏公平公正

績效考核失去了公平公正, 輕則會挫傷組織的積極性, 無法激勵員工創造性地完成工作, 嚴重時誤導銀行用人決策。在實踐中, 績效考核缺乏公平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績效考核制度制定時先天不足導致的不公平性, 如有的考核標準不統一, 有的考核指標無法定量等導致考核評分時千人千面。二是考核管理人員有意或無意都會把個人喜好、主觀意愿帶入工作中, 導致考核結果偏差太大, 造成考核反正都是領導說了算的印象, 失去了考核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3 完善商業銀行經營機構績效考核措施與建議

3.1 全面完善績效管理工作, 加強績效考核在管理中的作用

要正確認識績效管理對于商業銀行提升競爭力和管理水平的積極作用??冃Ч芾硎歉骷壒芾碚吆蛦T工為達到組織目標而共同參與績效計劃制定、績效輔導溝通、績效考核評價、績效結果應用和績效目標提升的持續循環過程。實施績效管理能夠確保戰略目標的實現, 管理流程和業務流程的改進, 組織和個人績效的提升。正是由于績效管理對銀行的經營管理有無可替代的推動和提升作用, 所以商業銀行應積極創造條件, 做好各種配套措施, 全面實施績效管理。

3.2 科學制定考核指標, 合理分解考核任務

商業銀行在制定經營計劃和考核指標時, 應充分考慮市場發展狀況, 綜合考慮經濟金融形勢、市場變化、風險偏好等因素, 科學確定經營計劃和績效考核整體指標。在向下級經營機構分解考核目標時, 應充分考慮其業務拓展能力和經營管理水平, 合理分解下達考核任務, 要防止考核任務越分越重, 層層加碼, 導致基層機構不堪重負, 甚至為了完成任務不惜鋌而走險。

3.3 強化依法合規經營意識, 合理設置風險合規指標

對商業銀行經營機構的考核, 應當要把依法合規經營作為業務發展的前提。不少商業銀行都是把風險合規指標放在補充考核項中設置成象征性的扣分項, 完全不足以突出風險合規的重要性。相反, 風險合規指標應當在主要的考核指標中體現, 并大幅提高風險合規指標的整體考核權重。同時, 對于一些原則性的問題, 如違規操作、違規收費、弄虛作假等行為, 在績效考核中要實施一票否決并嚴肅問責, 只有這樣才能杜絕經營機構和個人為了眼前的短期利益, 而嘗試不顧后果的冒險行為。

3.4 加大信息科技投入, 提升考核指標統計的準確性

商業銀行應當加大績效管理系統信息化方面的費用投入, 整合績效考核系統與各業務系統間的信息溝通和對接, 加快績效考核系統與客戶關系管理系統、信貸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等管理信息系統的集成, 實現在數據集中基礎上的深層次的數據應用, 尤其是在績效管理方面的應用。同時, 績效管理信息系統建成后并非一勞永逸, 后續應根據績效管理需要不斷地進行完善和升級, 使績效考核所需的基礎信息均能出自績效管理信息系統, 從而確??己藬祿臏蚀_性、及時性和可靠性。

3.5 加強績效考核戰略導向, 確保戰略目標穩步實現

商業銀行應該把長期戰略目標分解為規劃期內每一年度的經營計劃, 通過績效考核再把年度經營計劃進一步逐級分解下達到下級機構, 使最高戰略目標能夠落實到基層機構和個人??冃Э己耸广y行的戰略轉化為不同時期各層面的具體工作任務, 并使銀行的長期發展戰略與短期經營目標相互協調。另外, 董事會審核長期發展戰略目標時應該基于銀行的愿景和長遠發展方向, 戰略目標一旦確定, 必須保持長期的穩定性, 除非內外部環境等因素有重大變化, 預計戰略目標無法實現才能作相應調整, 否則不應輕易改變戰略。

3.6 科學制定薪酬管理等相關制度, 確??冃Э己斯焦?/p>

首先, 建立長期薪酬激勵機制。長期薪酬主要包括員工持股、虛擬股票期權和延期支付計劃等。短期薪酬和長期薪酬之間的比例通常應跟員工在組織架構中所處的等級層次相關, 基層員工一般短期薪酬占絕大部分比重, 而中高層管理人員則長期薪酬應占更高比重。通過制定績效薪酬延期追索、扣回機制, 使銀行有權將相應期限內, 對于出現風險損失的人員將已發放的績效薪酬全部追回, 并止付所有未支付部分, 這樣能夠較好地約束管理人員進行短期急功近利的行為。

其次, 成立專門的績效考核領導小組。該小組專門負責經營機構的績效考核工作, 并從績效管理的幾個環節進行改進: (1) 加強績效計劃階段的指導和監督, 落實對考核指標、績效目標和考核標準的審查, 確保指標遵循SMART原則, 即考核指標設定必須是具體的 (Specific) 、可衡量的 (Measurable) 、可實現的 (Attainable) 、相關的 (Relevant) 以及有時限的 (Time-bound) , 進而保證考核標準和指標設置的公平、公正。 (2) 強化對考核過程的指導和監控, 引導考核管理人員規范科學地進行考核。 (3) 建立績效申訴機制, 使受到不公平待遇的考核對象有申訴的機會。

最后, 建立績效管理監督機制。通過銀行內部審計部門對績效管理實施情況進行每年一度的全面檢查, 對績效考核領導小組實施的考核工作進行監督, 在審計報告中指出現行績效管理中存在的不合理、不公平甚至是不合規之處, 并要求績效考核領導小組在合理時限內整改, 從而確??冃Э己说墓叫院涂己私Y果的權威性。

摘要:績效管理是現代企業有效的管理工具之一, 在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存在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冃Э己俗鳛榭冃Ч芾碜詈诵牡沫h節之一, 它既能引導商業銀行戰略目標和經營目標得以貫徹落實, 促進業務流程和管理流程優化, 又能作為銀行內部資源分配和績效激勵的主要依據。在當前商業銀行普遍面臨內憂外困的形勢下, 如何通過績效管理來提升商業銀行的核心競爭力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對商業銀行經營機構績效考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并就如何進一步完善商業銀行經營機構的績效考核體系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商業銀行,績效考核,績效管理

參考文獻

[1] 張春燕.商業銀行績效考評機制研究:國外經驗及中國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 2007 (15) .

[2] 王蓉.我國商業銀行薪酬管理現狀、問題與改革[J].經濟管理, 2012 (8) .

[3] 許學軍.商業銀行績效考核與薪酬[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2012.

上一篇:生命周期理論論文下一篇:一體化管理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