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人口與經濟論文范文

2023-03-05

人口與經濟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會出現人口與經濟在空間上的聯系,存在一定的演變規律,這也是經濟發展的規律之一。選取人口和GDP兩大指標,根據地域重心和地理集中指數等方法,運用arcgis等軟件制作出洞庭湖生態經濟區人口重心和經濟重心的地理坐標軌跡圖變化圖表,分析其變化趨勢和驅動因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結果表明:洞庭湖生態經濟區人口和經濟分布具有較大的不均衡性,人口分布主要體現為向交通干線和區域中心城市集聚,其周圍人口密度遠遠大于其他區域人口密度;經濟分布主要體現為交通干線周圍優于其他區域,而且人口和經濟重心的總趨勢是從西南向東北方向移動。

關鍵詞: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空間耦合

引言

在社會發展中會出現地域空間上的差異,形成不同的專業分工、經濟結構和發展水平的區域,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為地區間自然稟賦的差異性。人作為資源稟賦之一,也作為生產要素之一,對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了保障。在一定時期和一定程度上,人口增長和經濟增長之間具有確定的正相關和相互促進的關系,一方面人口的增加促進了經濟的增長;另一方面經濟增長也帶動該區域人口的高度集聚。因此,人口與經濟在空間上具有耦合性,這也符合“增長極”理論和非均衡增長理論,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一個區域經濟發展的過程。

秦振霞運用河南省1987—2007年二十年的人口和經濟數據,用區域重心法計算其重心及動態變化軌跡,并分析了其變化的驅動因子;徐建華運用近二十年來中國各?。ㄊ?、自治區)的三次產業、人口、國內生產總值等數據,計算出其重心以及演化的軌跡;徐艷艷以人口和經濟之間的關系為主線,分析了甘肅省十年間二者之間的不平衡性,用GDP重心與人口及三產業重心的相關系數來說明其相互之間的耦合關系;鐘葉喜運用區域重心法不僅從總體上把握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人口與經濟的耦合關系,而且運用地理集中指數法對區域類型進行劃分,把握了區域內部各單元人口與經濟的協調度。畢其格在選取內蒙古自治區人口和經濟相關指標的基礎上,建立了二者之間的關聯度模型,計算出其耦合關系及形成原因,并預測了時間和空間上的發展趨勢。

洞庭湖生態經濟區位于中國中部腹地,長江中游,以洞庭湖為中心,包括周圍湖南省常德、岳陽、益陽、望城區以及湖北省荊州四市一區,總面積達6.05萬平方公里,2012年人口達2 240.26萬,實現生產總值7 204.48億元,2014年4月14日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洞庭湖生態經濟區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擁有豐富的生物資源,是眾多生物理想的繁衍地和棲息地,同時,洞庭湖對雨季時期長江和湘江等眾多河流的洪峰起著重要的調蓄作用,保障了該流域的生態安全。因此,研究該區域內人口與經濟之間的關系有利于完善經濟區功能布局,促進區內協調發展,為經濟發展提供決策依據,有著深遠的現實意義。

一、研究方法和數據來源

(一)研究方法

運用區域重心的模型和方法,對洞庭湖生態經濟區2003—2012年十年的人口重心和GDP重心進行計算,并將二者進行比較,綜合反映其在時間維度上的變化以及二者之間的關系。運用arcgis繪制出二者移動軌跡,有利于更直觀地了解其變化規律和特征。

1.區域重心

區域重心是指區域內某種事物承受重力的合理所集中的一點,區域重心隨著區域內各部分重力的變化而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衡量區域總體分布狀況,其變化趨勢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該區域內各部分人口和經濟的均衡程度。假設存在一個由若干個小區域組成的區域,第i個小區域的坐標為(X1,Y1),在實際應用中取其政府所在地的坐標作為小區域的坐標,設M1為該區域的某種屬性(如人口、GDP、面積等),則該種屬性的區域重心坐標(x,y)為:

x= y= (1)

式(1)中,Mi為各縣(市、區)的人口總數或GDP,在運算中取各縣(市、區)政府所在地的坐標作為區域中心坐標(Xi,Yi)使用。

2.地理集中度

地理集中度是指通過某地理事物在整體中所占的比重來體現其集中程度。計算方法見公式(2)和公式(3)。

Rpopi= (2)

RGDPi= (3)

式中:Rpopi和RGDPi分別表示某時間內第i單元區域內人口地理集中指數和經濟地理集中指數;popi、GDPi、teri分別表示第i個單元區域內的人口、GDP和國土面積;∑表示某種地理屬性在區域內統計之和。

(二)數據來源

主要來源于湖南省統計年鑒(2003—2012)。行政區劃圖和政府所在地坐標通過查閱國家基礎數據庫獲得。

二、洞庭湖生態經濟區人口與經濟耦合特征

利用公式1,帶入該區域內各個縣區的重心地理坐標、人口和GDP數據,通過計算得出2003—2012年的人口重心和經濟重心,并連接各點得出其移動趨勢、距離(見表1)。

(一)人口與經濟重心的移動特征

1.人口重心移動特征

(1)移動范圍和距離較小。與經濟重心移動的距離比較,2003—2012年人口重心總偏移距離為3 321m,平均每年移動369m。

(2)移動方向不規則,但總趨勢是向東北方向移動??傮w來看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2003—2006年,大致向東北方向偏移;第二階段為2007—2009年,大致向西北方向偏移;第三階段為2010—2012年,繼續向東北方向偏移??偟膩碚f人口重心移動的大致方向為從西南向東北方向移動。

(3)移動距離年際變化不均。從圖中可以看出,洞庭湖生態經濟區人口重心移動軌跡呈波動性變化,年際變化不均衡,年份變化最小的2011年移動距離只有24.4m,移動距離變化的最大的2010年達到2 935.3m。

2.經濟重心的移動特征

(1)移動范圍和距離較大。與人口重心移動軌跡相比,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經濟重心無論年際變化還是移動總距離都比較大,變化較為明顯。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2003—2008年,這段時間內經濟重心移動軌跡沒有明顯的規律,移動距離為4 573m。第二階段:2009—2013年,向東北方向移動比較明顯,移動距離為24 695m。

(2)年際變化差異大。從年際移動變化來看,2011年移動距離最大,達21 297.4m,而移動距離最小的年份只有2008年的428.3m。2003—2012年經濟重心總偏移距離為28 322m,年均偏移3 146.9m。

(3)空間移動總趨勢為從西南向東北移動。十年間總共向東北方向移動了28 322m。

3.人口重心與經濟重心耦合的特征分析

2003—2009年之間,人口重心與經濟重心移動的趨勢并不一致,甚至呈亂序發展狀態,說明經濟的發展并沒有很好的帶動人口相應的集聚。從2010年開始,人口重心和經濟重心都向東北方向移動,而且移動距離較大,分別占到十年移動距離的72.9%和77.1%,說明這段時間內經濟發展速度較快,同時經濟發展帶動人口集聚的效應顯著,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區域內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開始顯現。

從整體上看,區域內人口重心和經濟重心的十年變化總體趨勢是一致的,都從西南向東北方向偏移,即向岳陽方向偏移。而且2010年后移動速度加快,偏移趨勢明顯。結合區域內各地的自然條件、區位、產業和政策來看,岳陽市瀕臨長江,擁有中國重要的內河港口岳陽港、京廣鐵路、京廣高速鐵路、京港澳高速公路等大動脈經過,有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其次產業也因此向交通線周邊集聚,進而帶動人口的集聚。

(二)人口與經濟地理集中度分析

根據公式(2)和(3),對洞庭湖生態經濟區(湖南)的25個地域單元進行人口與經濟的地理集中指數的計算。通過此計算可以更直觀地從時間和空間上分辨、比較出各個單元人口和經濟地理集中度的差異。

(1)人口地理集中指數分布情況。從整體來看,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的人口集中指數的高值去主要為三個地級市的中心城區,如岳陽樓區、武陵區、望城區、赫山區、資陽區等等,這些區域分別是各市政府所在地,具有政治、經濟和交通等方面的優勢,人口集聚條件優越,人口基數大,且增長速度快:2003—2013年間,岳陽樓區和武陵區的數值分別增加45.6%和39.6%,其余縣區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說明人口極化現象比較明顯。

(2)經濟地理集中指數分布情況。2003—2012年間,該區域經濟地理集中指數變化較大,且縣域經濟發展水平差距較大。2003年,經濟集中指數高值區為岳陽樓區、武陵區和望城區,到2012年,高值區為岳陽樓區、武陵區和云溪區,其余縣區差距較小,但總體上看,未來差距擴大的趨勢仍比較明顯。

三、結論與討論

2003—2012年間,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的人口重心和經濟重心都位于區域幾何重心的東北方向,兩者的偏移軌跡都經歷了先向東,再向北,其中又帶有不規則的偏移軌跡,但總體上趨勢為自西南向東北偏移。

從各年的偏移距離來看,經濟重心偏移距離遠大于人口重心偏移距離,說明經濟活動的活躍度更強;另外,經濟重心上一年的偏移距離與人口重心下一年的偏移距離有明顯的對應關系,說明二者相比,人口移動有明顯的滯后性,經濟對帶動人口集聚的作用明顯;總體趨勢上呈現耦合的關系。而且近年來人口重心和經濟重心都大幅度地向東北方向移動,說明區域內經濟發展的不均衡性開始顯現。

洞庭湖生態經濟區人口和經濟地理集中度均呈現為集中在“兩軸線”,即京廣線和長常線,并向中心城市聚集;從區域內人口與經濟集聚偏移的軌跡變化來看,交通區位條件對人口和經濟的集聚效應明顯;人口和經濟的地理集中度相比較,存在一定的相關性,說明在空間上二者具有明顯的耦合關系。

從2003—2013年人口與經濟地理集中指數圖可以看出,洞庭湖生態經濟區人口與經濟分布不均衡,中心城區的人口極化作用明顯,在此基礎上促進了經濟總量的增加,進而導致了與其他縣區差距的擴大,并在2003—2012年間有增強的趨勢,說明人口與經濟之間在時間上也存在著一定的耦合關系。

四、建議對策

(一)城鎮化

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要以國家戰略和“一步一帶”為契機,把生態文明建設為中心,創新體制機制,提高區域發展水平,實現公共服務水平的均等化,以人為本,加快推進城鎮化建設,主動融入長江經濟帶和長江中游城市群。岳陽要做強做大湖南省的“首位門戶”城市,打造長江中游重要的航運物流中心;益陽市要在產業、城市建設上作為長沙的拓展區,常德要在發展成為湘西北綜合交通樞紐。

(二)產業方面

轉變傳統的小農發展思維和方式,創新農業經營體制,積極進行土地流轉,加大農業補貼力度,穩定糧食生產,提高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另外做好定位和宣傳,發展湖區生態特色農業,建立現代高效農業支撐體系,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

在城鄉統籌發展中,重視產城融合,做好前瞻性的規劃和定位,城市化與產業化發展要相互匹配、相互促進。有選擇地發展新興產業,如綠色能源、裝備制造、航運物流以及文化旅游等產業,擴大產業發展空間及加速產業集聚,增加就業人口,使就業者就地城鎮化。

(三)交通方面

利用洞庭湖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資源條件,加快建設立體化的區域綜合交通體系,發揮洞庭湖聯通長江和湘江的水運優勢,推進黔江至張家界至常德鐵路建設,完善湖區高速公路網,提高區域內部各地間及區域與外部聯系的交通通達度。

參考文獻:

[1] 樊杰,陶岸君,呂晨.中國經濟與人口重心的耦合態勢及其對區域發展的影響[J].地理科學進展,2010,(1):87-95.

[2] 徐建華,岳文澤.近二十年來中國人口重心與經濟重心的演變及其對比分析[J].地理科學,2001,(5):385-389.

[3] 徐艷艷,于洋.甘肅省人口與社會經濟重心的動態演變及其對比分析[J].中國林業經濟,2009,(2):41-44.

[4] 許月卿,李雙成.中國人口與社會經濟重心的動態演變[J].人文地理,2005,(1):117-120.

[5] 張廣海,張華勇,劉佳.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人口與經濟空間耦合關系研究[J].山東財政學院學報,2013,(1):64-70.

[6] 鐘業喜,陸玉麒.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人口與經濟空間耦合研究[J].經濟地理,2011,(2):195-200.

[7] 賀菊黃.人口變動對經濟的影響[J].人口與經濟,2004,(2):1-6.

[8] 畢其格,寶音,李百歲.內蒙古人口結構與區域經濟耦合的關聯分析[J].地理研究,2007,(5).

[9] 沈旭雷,王桂新,孔超.中國人口分布和經濟發展空間不均衡性對比研究[J].人口與發展,2009,(6):69-73.

[10] 湖南省統計年鑒[K].

[11] 朱翔.環洞庭湖經濟圈建設研究[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37-38.

[12] 董明輝,陳端,呂彭,等.環洞庭湖區社會經濟發展的幾點思考[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2):28-32.

[13] 呂樺,鐘業喜.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地域范圍研究[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249-252.

[14] 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洞庭湖湖生態經濟區規劃[R].2009:1-2.

[15] 秦振霞,李含琳,蘇朝陽.河南省1987—2006年人口重心與經濟重心的空間演變及對比分析[J].農業現代化研究,2009,(1):16-19.

Key words:Dongting Lake;Ecological Economic Zone;spacial coupling

[責任編輯 劉嬌嬌]

人口與經濟論文范文第2篇

我國城市就業制度對進城農村流動人口生存和發展的影響

作者:王春光

來源:《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05期

[摘 要]經歷了近二十八年的改革開放,農村人口雖然可以自由進城務工經商,表明戶籍制度的影響正在削弱,但是通過對職業流動、就業的制度路徑和就業非正規化的研究表明,建立在戶籍制度基礎上的城市就業制度仍然在阻礙著農村流動人口在城市社會的生存和發展,阻礙著他們與城市社會的融合。這不僅對農村流動人口是不合理、不公平的,而且也不利于我國和諧社會的建設。

[關鍵詞]農村流動人口;職業流動;就業非正規化;制度性路徑

[中圖分類號]C91

人口與經濟論文范文第3篇

2、2020年經濟工作怎么干?

3、基層就業意愿的影響因素回歸分析

4、中國在非洲的形象取決于“非洲的中國成功故事”

5、我國鄉村振興扶持政策的梳理及其優化路徑

6、公共政策執行力:構成要素現存問題及影響因素

7、百年奮斗之路與未來所向

8、實施全面兩孩政策,促進人口均衡發展

9、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史上關于時代問題理論與實踐的歷史考察及思考

10、確保宏觀政策落地見效要統籌好幾個關系

11、紅軍在四川少數民族地區的民族政策及工作原則

12、中國夢、世界夢與新國際主義

13、中國共產黨一百年大事記

14、在爭論中反思新時期的人口生育政策

15、如何在金融危機條件下保持就業穩定發展

16、“形勢與政策”課程分專業差異化教學論析

17、馬克思恩格斯對資本主義國際貿易政策本質的分析及現實啟示

18、2012年中國民族法學研究述評

19、論中國現代管理理論的代表人物

20、美國金融危機量化寬松政策與全球通貨膨脹危險

21、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職業技術教育與培訓戰略(2016—2021年)

22、鄉村振興戰略下新型農業支持保護政策體系研究

23、經濟波動會影響財政政策選擇嗎?

24、《“五四指示”》與黨的領導人的智慧

25、“放管服”改革與中小企業紓困發展

26、中小企業枝繁葉茂 偉大祖國興盛富強

27、當前經濟金融形勢思考

28、印度尼西亞海上安全政策及其實踐

29、2012年中國羌學研究述評

30、2012中國宏觀經濟形勢盤點及調整策略

31、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民族教育政策回顧與評析

32、“三權分置”與“長久不變”的現實意義及共洽性邏輯

33、價值取向視閾下我國民族理論政策的歷史嬗變

34、全球經常賬戶均衡決定可持續性與失衡調整

35、70年來行政體制改革的回顧與啟示苗愛民

36、自偵案件與寬嚴相濟刑事司法政策的關聯考察

37、堅持穩中求進 銳意改革創新 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38、提高形勢政策任務報告員綜合素質的思考

39、媒體融合的現狀、難點與市場機制突破

40、國內人口均衡發展理論的研究現狀與思考

41、習近平民族復興大戰略

42、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底蘊

4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老年人體育政策研究

44、新常態下的房地產調控思路與政策前瞻

45、貨幣政策面臨的新問題及其調整

46、我國農民工返鄉創業影響因素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47、毛澤東關于新中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決策研究

48、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民族教育重大政策梳理

49、改革開放40年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時代背景與啟示

人口與經濟論文范文第4篇

受歷史、地理、文化等多種因素制約,貴州社會生產力遠遠落后于富裕的沿海和中原地區,社會發展水平低于東部省份,甚至與西南地區的四川也有差距。清末,受洋務運動影響,隨著一批官辦工廠的興建,貴州社會生產力逐步提高,社會發展開始近代化,但這種發展主要集中在貴陽為主的城市,發展相對緩慢??箲鹎暗拈L期軍閥統治,國民政府對貴州的控制和管理比較薄弱。隨著抗戰推進,貴州的大后方戰略地位不斷凸顯,穩定與發展成為治理貴州的重點。隨著國民政府的遷黔,大量的人口對貴州的社會變遷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貴州已成為全國抗戰的大后方。聚集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得到了中央的重點支持和建設。城市建設迅速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解放和發展,這一時期成為貴州社會發展的黃金時代,貴州在整個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戰時貴州的人口遷移

遷黔移民的基本情況: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嚴重的災難,戰爭造成數千萬中國同胞死傷,無數房屋、廠礦在烈焰中被毀。戰爭造成的間接損失是不可估量的,中國人民的生命財產遭受了嚴重的損失。敵占區人民為了躲避日軍戰火,被迫帶著妻兒離開家鄉,遷往后方和安全地帶,形成了巨大的難民潮。它的數量、規模和時長在世界近代史上都是罕見的。大部分離開家鄉的人流亡到西部各省,形成了從抗日戰爭開始的人口遷移。遷徙方向由東部、中原向西南各省,在短期內成為我國近代史上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大量難民的流入,使貴州人口發生劇烈變化,影響了貴州社會的方方面面。

1937年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后,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同年11月20日發布了《國民政府移駐重慶宣言》。敵占區的國民黨黨政軍隊領導人、機關單位、工礦、文教組織、學校和難民紛紛西遷。據統計,當時中國總人口為4億,流動人口達5000萬。1937年底至1940年底,僅在南京國民政府的協助下,就有448家工礦企業遷往貴州??谷諔馉幥?,全國共有高校108所,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和中部城市,貴州一所也沒有??谷諔馉幤陂g,106所高等院校被迫搬遷,中西部地區一度成為高等院校的聚集地。先后有56所高校遷往西南,其中遷入貴州的高校有10所。

在抗日戰爭期間,大量的饑荒也使當地人民無法生存,迫使他們離開家園。據統計,從花園口決堤到1947年堵口,泛區豫皖蘇3省共有3911354人被迫漂流異鄉,占原有人口總數的1/5強,其中河南1172639人;安徽2536315人;江蘇220240人。這些難民部分逃往西南各省份。據統計,1938年初貴陽人口約12萬人,隨著武漢淪陷和廣州失守,內遷至貴州的人口激增,貴陽人口迅速超過28萬人,貴州的地位凸顯出來,成為國人避難的大后方,“天下太平,貴州似乎微不足道,而在多事之秋,它的戰略地位便被抬升起來?!贝罅康碾y民涌向貴州使人口迅速增長起來,受限于社會動蕩不安加上難民流動頻繁,無法進行統計,難以確定準確的數據,但是從表1中可看出當時貴州省會貴陽人口的增長,到1945年貴陽城市人口增加到了284504人,與1941年相比,4年間增長了近10萬人。

表1 抗戰初期貴陽人口數據表

年度 戶數 人口

1936年 27535 147421

1938年 33414 176053

1940年 32005 166272

1941年 33798 185896

1942年 41217 213270

1943年 43987 249721

1944年 49355 280956

1945年 48424 284504

資料來源:貴陽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民國貴陽經濟》,貴陽:貴州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94頁。

表1所列數字,可以看到1936—1945年貴陽人口由14萬人發展到28萬人,凈增14萬人,平均每年凈增1.55萬人。隨著遷黔人口的不斷增長,貴陽城區范圍不斷擴展,并于1941年正式建市。貴州其他縣城的城市化建設和發展則遠不及貴陽,戰時貴州的城市建設呈現出貴陽一家獨大的不平衡狀態。貴州城市人口主要集中在貴陽、遵義、都勻等地,由于戰時大量人口遷黔,戰時貴陽人口最高時達到28.45萬人;遵義排名第二。據記載,1935年遵義城區人口57900人,僅次于貴陽。1943年人口達到66485人,1945年城區人口增至88318人;都勻排在第三位,戰時人口最高值約9萬人。這三個城市人口規模約占當時貴州城市人口總數的58.5%,而貴州其他城市人口規模僅數千人,貴州城市發展體系不平衡性較強,從而也制約著貴州城市化的整體進程。

表2  調查難民職業表(1938年6月)

職業 人數

商人 263

農民 151

工人 91

師資 31

公務員 42

警察 20

自由職業 11

學生 59

資料來源: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館藏檔案116全宗274卷。

從表2可以看出,抗戰時期移居貴州的移民,不僅是流離失所的下層民眾,還有許多富裕家庭和知識分子也參與了移民。這一時期進入貴州的人大致分為三類:一是富有的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二是政治上活躍的人或同情國家政府的人,三是愛國主義者和不愿被日本人壓迫的人民。其中,商人、醫生、工程師、教師和工人占大多數。從貴州搬遷人口的社會構成來看,他們多為政治家、公務員、企業家、知識分子、軍人和技術工人。據統計,1938年,文教界占55%,黨政及國營事業占21%,商人占16%,工人占6%以及農民占2%。據1940年國家政府統計,在后方的339個單位中,有知識分子7746人,熟練工人上萬人??谷諔馉帟r期,貴州工廠95%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才來自外省。在237名工程師中,只有31名來自貴州,不到總數的12%。貴州企業公司所屬貴州玻璃廠的廠長、工程技術人員均來自湖南。遷黔人口中大都是青壯年,具有一定的知識和技術,這些人同時又是城市消費人口,不少還是有文化和技術的知識分子,他們共同促進了貴州商業的繁榮和城市市政建設。貴州不少城市開始修整道路,改進交通設施,發展電力和通訊,興建公園、商場、會場等公共建筑,城市面貌煥然一新,成為貴州社會變遷的契機。

遷黔移民的影響:首先,抗日戰爭爆發后內地大量避難同胞引入了先進的工業設備和技術水平,為原本封閉的貴州培養了大批專業技術人才,一定程度促進貴州近代化工業的發展。據統計,僅貴陽一地遷入的工廠超過一百家。新增的工業包括了卷煙工業、印刷業、橡膠業、機器工業、棉紡織業、電池業、制糖業、面粉業、采礦業、冶鐵業等,并且都得到迅速發展。人口的膨脹導致消費需求大增長,增加了物資交流,商業活動日漸活躍,外來商業企業也給貴州帶來了新氣象。商業的繁榮首先表現在商號的增加和資本的擴大。在這期間,貴陽市有開業的商業行號,1937年為1420戶,資本總額為180萬元;1942年增至3894戶,7999.53萬元;1943年又增至4329戶,10614.14萬元。其次,隨著大量人口向貴州遷移,大批抗日救亡團體遷入貴州或在貴州建立起來,涉及文藝界、科技界。這些社團的成立大大加強了貴州的抗日救亡運動的領導力量,特別是宣傳抗戰、團結、進步的大批報刊和著名愛國人士齊聚貴州,為當時的抗日救國運動吶喊。這些行動不僅豐富了貴州人民抗日救亡運動的方式方法,提高了當地群眾的覺悟,增強了后方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歷史責任感,壯大了抗日救亡隊伍,并使整個貴州地區在抗日戰爭時期,各種抗日活動如募捐活動、為前線戰士寫信、到前線慰問抗戰戰士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抗戰時期貴州人口變遷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在推動社會進步與發展的同時也會帶來了一些消極影響和社會問題。如消費品供應短缺、住房緊張、貧富懸殊、治安混亂、失業增多等。然而,這些負面影響是暫時的和次要的??箲饡r期貴州人口的變化對貴州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具有歷史意義。

戰時貴州的城市建設

抗戰時期大規模的內陸移民,為貴州注入了城市現代化的元素,使貴州成為名副其實的大后方,提高了現代社會生產力和精神文明水平,貴州城市最終完成了城市現代化。伴隨人口遷移,貴陽人口迅速增加到40多萬,城市住房緊張。為解決這一問題,1938年,貴州省建設廳編制了《貴陽市新建住宅小區規劃》,由于新住宅北高南低,面臨南明河畔,于是把它稱為南明新住宅區,簡稱南明區。這是最早見于文字的南明區。1938年報送省主席毛光祥的報告標題即為《南明區(新住宅區)計劃》和《貴陽市政工程處南明區道路工程分期施工圖》。這個項目到1941年初現雛形,區內修建道路20條,廣場3個,中心公園1個,派出所郵局等公建一應俱全。住宅區以西式洋房為主,有不少別墅,可謂冠蓋云集。1940年擬定了《貴陽市政府組織規則草案》。1941年貴州省政府通過《貴陽市政府組織規章草案》,報經國民政府行政院批準,于7月1日正式成立貴陽市政府,何輯五為首任市長。9月,貴陽市政府做了貴陽歷史上第一個城市規劃《貴陽市城市規劃》,該規劃將貴陽市作為整體科學規劃。貴陽市城市功能區和市政基礎設施均已初步規劃,形成以城區為中心,明確區分工業區、教育區和居住區。平整土地,建設新村,形成衛星城,拓寬市政道路,兩側種植行道樹,拆除狹窄的巷道,將居民區中心大片開辟成廣場,以園林為綠化,把貴陽建設成美麗寧靜的省份,文化中心的消費城市。不幸的是,1939年2月4日,日本軍方派出飛機轟炸貴陽城區,大十字一帶遭到嚴重破壞,極大地破壞了貴陽城市建設。由于當時的房屋多為可燃木結構或磚木結構房屋,敵機轟炸后,正新街、金井街、中華路等地到處都是爆炸,伴隨火勢蔓延,很多民房以及商鋪被夷為平地?!岸に摹鞭Z炸后,政府著手開始修復工作,重建被炸毀房屋,拓寬市政道路,先后修建了福德街(現改為護國路)、正新街、龍井街、公園路、勇烈路、省府西路和黔靈東路等30余條道路,全長大約3181米。1941年4月,按照9米寬的道路標準修建了中華路和中山路。7月,貴陽撤縣設市,根據《貴陽市道路系統計劃》將市政道路分為3米至21米八個等級,按照這個標準分兩期修建市區主干道和次支路。1941年下半年至1942年底為第一期修路工程,修建完成司法路、成都路、都市路、民族路、福建路、南通路、三民路、飛山街、興隆街、箭道街、通衢街、福德街、湖北街、打鐵街、倉后街、萬寶街、崔家坡、獨獅子、顏家巷、王家巷、花家巷、狀元巷、毓秀里、水磨河、新市場貫珠橋等29條市政道路工程,全長4451米。第二期從1943年至1945年,修建改造了光復路、龍泉路、公園路、樂群路、山西路、東岳路、文明路、會文路、博愛路、靈光路、和平路、紅石街、省府東街、中街、棉花街、悅來巷、永樂里、茴香坡等34條市政道路,全長9068米,1946年至1949年又修建了合群路、公園南路、貴惠路、太平路、富水中路、富水南路等道路,全長6700米。同時,為便于空襲的疏散,貴陽市政府啟動了貴陽城墻的拆除工程,以增加出城通道??紤]戰時需要,一些仍具有軍用價值的城墻不拆。同時,把拆下來的墻石作為建材標價賣出,城墻拆除后的土地也出售。當時,城墻石的售價是這樣定的:整塊石頭的價格是國民政府“法定貨幣”每立方米50元。估計行情很好,很快就會漲到100元;毛坯石每立方米由25元增加到50元。1942年,相繼成立“市政府拆除貴陽城垣委員會”和“拆城工程事務所”。按照工程計劃,整個貴陽城墻1944年9月拆完,后又延期至1945年9月。但由于隨后發生的“黔南事變”,日軍進入貴州獨山,拆墻委員會等機構疏散,拆除城墻計劃不得已終止。

總的來說,民國時期,貴州的城市建設在抗日戰爭階段達到了鼎盛。市政道路和各類建筑的數量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別是“二·四”爆炸事件后,貴陽人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重建被戰火肆虐的家園。不僅恢復了原有房屋,還新建了新城住宅區,完善了市政建設等配套設施,讓貴陽城市建設煥發生機。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一時期中央政府對貴州建設財政支持較少,得益于廣大貴州人民的默默奉獻,創造了抗戰時期貴州基礎設施建設快速發展的輝煌成就。同時,貴州交通設施建設的快速發展,加快了各種戰略物資的調配和運輸,積極支援中華民族抗戰,為抗戰作出了巨大貢獻。

戰時貴州城市近代化的原因

抗戰時期的貴州城市建設在這一階段達到了頂峰。當東部、中部等較發達地區的城市被肆虐的戰爭摧毀時,貴州的城市建設取得了快速發展。主要原因如下:

一方面,時代背景為貴州城市發展提供了客觀條件。戰爭爆發后由于國民政府的抗戰不利,華北、華東和華中的大部分地區相繼被占領,國民政府被迫進入重慶,貴州也成為大后方之一。大批沿海大中城市事業單位、學校、工廠、企業相繼遷入大后方。貴州西接云南、緬甸和印度,南接廣西和越南,北接重慶,東接長沙,國際盟國支援的一切軍事物資都需要通過貴州運輸或轉運出去,成為支持全國抗日戰爭的重要根據地。貴州戰前的運輸能力遠遠不能滿足這種需求。為此,必須加強貴州的城市建設,道路交通建設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正如交通部在制定戰時運輸計劃時所說:“公路建設之功用,或則替代鐵路,或則輔助鐵路。吾后方各省面積廣大,地勢錯綜,趕筑鐵路,非旦夕可成,不得不從速完成公路,以代鐵路之功用?!笨梢?,抗戰時期的需求和影響,為當時貴州的城市建設創造了客觀條件。

另一方面,當時貴州的工業基礎已經為城市近代化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主觀條件。伴隨華北和華東地區戰爭的蔓延,沿海和長江沿岸的企業不斷向大后方轉移。大批愛國企業家、專業技術人員和工人紛紛進入貴州,帶來了更多先進的工業設備、科技和管理經驗。除了企業內遷,高校搬遷也為貴州引進和培養了不少技術人才??谷諔馉幈l后,外省學校遷往貴州,戰時學校的建立,使貴州的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湘雅醫學院、浙江大學、之江大學的遷入,貴陽師范學院、貴陽醫學院、貴州大學的先后成立,填補了貴州沒有高等教育的局面。城市各方面的發展有效促進了貴州的近代化進程。例如,浙江大學設立了土木工程系、建筑系等與城市建設相關的工程技術專業,為貴州培養了大量城市規劃設計專業技術人才。又如,搬到貴州的高校還有國家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該學院由中國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領導。貴州大學也設立了工程技術等相關專業。這些都為貴州城市近代化提供了人才技術保障。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在廣大群眾的支持和努力下,貴州城市建設得到了快速發展。貴州人民熱愛祖國、熱愛家鄉??谷諘r期,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在大后方的建設中,貴州人民切身體會到了工業化對抗日的重要性。在抗日救國愛國熱情的激勵下,為了抵抗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盡快把侵略者趕出國門,貴州廣大人民為西南大后方的建設作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

基金項目:貴州省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項目(CXLL2105)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貴州省社會科學院

人口與經濟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基于2011年和2013年中國健康與養老追蹤調查(CHARLS)數據,運用線性概率模型(LPM)和遞歸多變量Probit模型討論了家庭支持與農村空巢老人主觀福利之間的關系。研究結果表明:家庭經濟支持和情感支持均有助于降低農村空巢老人抑郁癥狀概率,提高生活滿意度,且兩者中情感支持發揮著更為重要的作用;同時,家庭支持,尤其是家庭情感支持,對農村女性、年齡較大及鰥寡的空巢老人主觀福利有更明顯的促進作用。文章最后提出了促進農村空巢老人主觀福利的相關對策建議。

關鍵詞:家庭支持;空巢老人;主觀福利;CHARLS

doi:10.19366/j.cnki.1009-055X.2016.06.005

一、引言及文獻回顧

“空巢老人”通常是指子女因工作、學業、婚姻等原因長期離家或家中無子女而獨守“空巢”的老年人。伴隨著人口快速老齡化,家庭的核心化與小型化,中國空巢老人問題愈加突出。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5年中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共2.22億,占總人口的16.1%。國家衛計委發布的《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5年)》則顯示空巢老年人已占老年人總數的一半,其中獨居老人占老年人總數的10%??粘怖先瞬粌H經歷著身體機能衰退等生理障礙,同時由于子女不在身邊,也面臨著物質層面的贍養缺乏以及精神層面的寂寞與孤獨,這極大地影響了這部分人群的生活質量。因此,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狀況比一般老年人更差[1-3],抑郁狀況更加嚴重[4,5],生活滿意度更低。[6]由于農村地區經濟水平相對落后,文化設施和文化活動相對匱乏,以及養老保障力度有限,農村空巢老人相對于城市空巢老人面對的養老難題更加復雜嚴峻。其中一點尤為明顯,即農村勞動力的大量外流使得農村家庭養老模式的基礎開始發生轉變,加大了農村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的農業生產,撫育孫輩以及人情往來的壓力和負擔。

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還未完善,正式社會支持力度還有限的情境下,目前中國農村老年人的養老方式仍是以家庭養老為主。家庭支持對農村老年人,尤其是農村空巢老人的主觀福利有不可替代的作用。[7]那么現階段提高農村空巢老人主觀福利更需要的是家庭經濟支持還是情感支持?何種類型的農村老巢老人對家庭支持需求最為迫切?接下來,本文將試圖回答上述問題。這對改進農村養老服務體系,提高空巢老年人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家庭支持是老年人接受的非正式社會支持的核心,可分為實際支持(receivedsupport)和領悟性支持(perceivedsupport),實際支持指家庭其他成員對老年人在物質和經濟上的援助及服務,領悟性支持則是指老年人接受家庭其他成員、精神和情緒上寬慰的主觀判斷[8],按照這種分類的含義,我們也可將家庭支持大致分為經濟支持和情感支持,前者是家庭其他成員對老人的轉移支付,后者則主要是家庭其他成員看望、通訊及生活照料等。主觀福利則是個體對其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的評價[9],通常是指心理健康水平、主觀幸福感或生活滿意度。[10-11]其中,心理健康水平是對精神生活的主觀評價,而主觀幸福感和生活滿意度則表示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的綜合評價。

目前在關于家庭支持與老人主觀福利關系的研究中,多數認同家庭支持的增益作用。張文娟和李樹茁(2005)指出,子女提供的經濟支持滿足了老人因經濟和生理狀況惡化產生的需求,從而有助于老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滿意度。[12]王萍和高蓓(2011)發現,子女的經濟支持和情感支持均能減緩老人認知功能的衰退,改善心理福利。[13]陶裕春和申昱(2014)認為,子女是家庭中的核心成員,其經濟支持是老年人晚年的基本生活保障,有利于降低老人的日常生活壓力,子女與老人的情感交流有助于減少老年人的孤獨感、分擔和排解老人的負面情緒。[14]張騎和王玲鳳(2010)對浙江的1250例城市空巢老年人進行調查,發現子女經濟支持以及情感支持對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均有顯著正向影響。[15]Leungetal.(2007)基于臺灣507位城市老年人數據統計得出,情感交流和精神寬慰比經濟上的幫助對老人心理健康的增益作用更加明顯。[16]吳海盛(2009)針對江蘇省農戶的微觀調查研究結果顯示,經濟支持主要來源于配偶及子女,子女的精神慰藉令農村老人生活滿意度更高。[17]

概括而言,目前絕大多數研究顯示家庭支持對農村老人的主觀福利有正向影響,關于家庭經濟支持和情感支持對老年人主觀福利影響差異的研究較少,以農村空巢老人為研究對象的文獻更為零星,且以上研究未考慮家庭支持與老年人主觀福利間的內生性,存在有效性和可靠性的問題。此外,已有相關研究所得結果多數基于區域性小樣本數據,其結果的適用性和地域代表性有限。因此,文章基于2011年和2013年覆蓋28個省150個縣的中國健康與養老追蹤調查(CHARLS)數據,首先采用線性概率模型(LPM)初步判斷家庭經濟支持和情感與空巢老人主觀福利的關系,而后運用遞歸多變量Probit模型(RecursiveMultivariateProbit)加入相應工具變量進行估計試圖克服可能存在的內生性問題,進而得到家庭經濟支持和情感支持對空巢老人主觀福利影響的一致估計。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在不同空巢老人特征上這種影響的差異,得出提高農村空巢老人主觀福利的有效措施。

二、數據描述與實證策略

(一)數據來源

文章所使用的數據來自2011年和2013年的中國健康與養老追蹤調查(CHARLS)數據。CHARLS是目前我國唯一以中老年人為調查對象的大型家戶調查,其調查對象是隨機抽取的家庭中45歲及以上的居民,調查內容包括家戶信息、被訪者健康狀況和功能、醫療保健與保險、工作、退休和養老金以及收入、支出與資產等情況。CHARLS調查每兩年進行一次,全國基線調查于2011—2012年進行,覆蓋28個省150個縣,約1萬戶家庭中的1.7萬人,2013年CHARLS進行了首次追蹤調查。由于研究對象為農村空巢老人,根據定義,為體現子女的長期離家的特征,在數據中保留60歲及以上的不與子女同住且居住距離至少為本縣/市的其他村莊,或無子女的農村空巢老人樣本。剔除相關變量數據缺失嚴重的樣本后,最終得到樣本數量為8549個。

(二)模型設定與變量說明

1.模型設定

文章的基本回歸模型如下:

SWit=β0+β1FSit+β2ESit+β3Xit+εit(1)

式(1)中,SWit代表第i個空巢老人在第t期的主觀福利,選取有無抑郁癥狀和生活是否滿意。FSit和ESit分別表示第i個空巢老人在第t期家庭經濟支持和情感支持,分別選取有否經濟支持和情感支持測度。Xit為一系列隨時間變化的控制變量。εit為個人層面的隨機擾動項。當因變量為虛擬變量時常用的計量模型包括Probit、Logit、LPM模型等。由于在面板數據中采用固定效應Probit或者Logit模型所得估計系數有偏[18],故采用線性概率模型(LPM)初步判斷家庭經濟支持和情感支持與農村空巢老人的主觀福利的關系。

以上為不考慮內生性時的模型形式,如模型中存在內生性,上述模型的關鍵自變量估計量將有偏且不一致,因此采用帶工具變量的遞歸多變量Probit模型進行估計。一方面,由于農村空巢老人的主觀福利與家庭經濟支持以及情感支持并不相互獨立,因此這些方程組的誤差項極有可能相關,比如由于子女工作生活繁忙等原因,在其自身時間資源分配中,更多地將時間用于工作來獲取更多的經濟回報,以求更好地贍養老人及撫育下一代,因而在老人的家庭支持中,出現了經濟支持削弱、替代情感支持的現象。[19-20]如此,分別以家庭經濟支持和情感支持為因變量的方程間的誤差項相關的可能性很高,而多變量Probit模型則允許方程之間的誤差項相關,可以很好地解決這方面問題。另一方面,考慮到家庭支持與農村空巢老人主觀福利間可能存在的雙向因果關系或者由其他不可觀測因素共同影響,參照已有研究的做法[21-22],對兩個關鍵自變量加入工具變量并進行聯立估計以求糾正這一方面的內生性。具體模型可以由以下方程組表示:

SW*it=β0+β1FSit+β2ESit+β3Xit+εit≥0[WB](2)

FS*it=β0′+β1′IV1+β2′Xit′+εit′≥0[DW](3)

ES*it=β0″+β1″IV2+β2″Xit″+εit″≥0[DW](4)

式(2)~(4)式的因變量SW*it、FS*it和ES*it為不可觀測的潛變量,當其大于0時,相應結果變量SWit、FSit和ESit等于1,否則結果變量等于0。所選取的工具變量需要滿足與其對應的內生變量顯著相關,但與誤差項無關的條件。通過上述遞歸多變量Probit模型,可以得到家庭經濟支持和情感支持對農村空巢老人主觀福利影響的一致估計。

2.變量說明與描述

(1)因變量

文章的因變量為農村空巢老人的主觀福利,借鑒已有典型文獻的指標選取[23,24],采用有否抑郁癥狀以及生活滿意度進行衡量。抑郁癥狀由CHARLS問卷中包含10個問題的簡版抑郁自評量表(CES-D10)所得抑郁指數轉化得到。CES-D10量表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25],量表中每個問題均有四個選項代表相應程度的高低,一般從低到高分別賦值為0~3分,10個問題匯總即可得到最終的抑郁指數,其取值范圍為0~30分抑郁量表的10個問題包括:過去一周“我因一些小事而煩惱”“我在做事時很難集中精力”“我感到情緒低落”“我覺得做任何事都很費勁”“我對未來充滿希望”“我感到害怕”“我的睡眠不好”“我很愉快”[ZZ)]“我感到孤獨”“我覺得我無法繼續我的生活”。各個問題均有相同的四個選項,分別為:①很少或者根本沒有(<1天);②不太多(1~2天);③有時或者說有一半的時間(3~4天);④大多數的時間(5~7天)。在對每題賦值時,第5題與第8題(下劃線標注)的賦值方向與其他題目相反,按照選項分別賦值3~0。,抑郁指數越高表示抑郁程度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抑郁指數在10分及以下表示無抑郁癥狀,10分以上表示存在抑郁癥狀。[26]CHARLS問卷生活滿意度變量原為五級變量,分別為“極其滿意”“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不太滿意”和“一點也不滿意”,這里將前三項定義為滿意,后兩項定義為不滿意,分別賦值1和0。表1為各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全樣本中37%的農村空巢老人存在抑郁癥狀,生活滿意的空巢老人占總體的87%。與2011年相比,2013年農村空巢老人的抑郁癥狀發生率下降9個百分點,生活滿意度基本不變,可見農村空巢老人主觀福利隨時間推移有一定的提升。

(2)自變量

家庭支持情況。CHARLS問卷關于家庭支持的變量包括子女經濟支持、孫子女經濟支持、子女看望、子女通訊聯系等,我們將家庭經濟支持變量設為虛擬變量,農村空巢老人去年收到過子女或者孫子女的轉移支付,則賦值為1,否則賦值為0。類似的,將家庭情感支持也設為虛擬變量,分為看望與通信兩類,按照兩者的特點進行區分,如子女看望頻率為每半年一次及以上,則賦值看望變量為1,否則賦值為0;如與子女通過打電話等方式通信的頻率為每月一次及以上,則賦值通信變量為1,否則賦值為0。具體變量說明和統計見表1,可見農村空巢老人接收的家庭經濟支持、家庭情感支持中的看望和通信的總體概率分別為76%、81%和56%。與2011年相比,2013年總體家庭經濟支持概率大幅提高,增加了29個百分點,而家庭情感支持中看望頻率增長有限,通信頻率提高了17個百分點。

控制變量。參考相關研究,選取的控制變量包括被訪者的人口統計特征、社會保障與家庭情況、初始健康狀況以及健康行為四方面。其中,人口統計特征包括性別、年齡、婚姻狀態、受教育程度、工資收入;社會保障與家庭情況包括有否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家庭人口規模;初始健康狀況與健康行為對應有否慢性病和是否參加社交活動。具體變量說明與統計見表1。

(3)工具變量

家庭經濟支持的工具變量。借鑒Young和Chetna(2012)的做法[27],將農村空巢老人健在子女個數作為家庭支持中經濟支持的工具變量。理論而言,空巢老人的主觀福利與其健在子女個數并無直接聯系,其福利取決于其子女的經濟和情感支持,而空巢老人的健在子女個數越多,其接收到的子女轉移支付的概率將更大。因此,健在子女個數理應滿足工具變量所需的相關性與外生性要求。

家庭情感支持的工具變量。為區別家庭經濟支持的工具變量,這里采用子女平均受教育程度作為情感支持工具變量。一方面,子女的受教育程度越高,更有可能樂于維系代際情感關系,提高看望和通信空巢老人的頻率。另一方面,空巢老人的主觀福利與子女的受教育程度并無直接關系,而與子女教育所衍生出的經濟支持和情感支持直接相關。如此,子女的受教育程度也滿足工具變量的要求。

三、實證結果

(一)基準估計結果

表2報告了家庭經濟支持與情感支持與農村空巢老人主觀福利關系的LPM模型估計結果。第(1)—(2)列與(3)—(4)列分別為以看望作為家庭情感支持變量的LPM模型和LPM固定效應模型回歸結果,第(5)—(8)列與第(1)—(4)列所采用的模型相同,但選取的家庭情感支持變量為通信變量。

由基準估計結果可知,無論選取的家庭情感支持變量是看望還是通信,以及是否選用固定效應模型,家庭經濟支持和情感支持均與農村空巢老人的抑郁癥狀有顯著的負相關關系,同時顯著與農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滿意度正相關。從各關鍵自變量發揮作用的大小來看,多數回歸結果支持家庭情感支持對老年人的抑郁癥狀緩解作用和生活滿意度的增益效應相對更大,即農村空巢老人每年接受家庭經濟支持對其主觀福利的邊際促進作用可能并不如子女每半年的看望或每月的通信。

(二)遞歸多變量Probit模型估計

如前所述,單方程Probit模型所得估計量的無偏有效性依賴于模型設定不存在內生性問題,一旦出現這一問題,以上模型的估計結果將是不可靠的。因此,接下來采用帶工具變量的遞歸多變量Probit回歸模型進行估計以求解決這一問題。

表3報告了以看望作為家庭情感支持變量,最終因變量分別為抑郁癥狀和生活滿意度的兩個遞歸多變量Probit回歸模型的協方差矩陣及似然比檢驗結果,從該表數據可知,兩個方程組的似然比檢驗χ2值分別為18.02和13.36,均通過了1%的顯著性檢驗,表明兩個方程組中的各個方程間的誤差項存在相關性,這顯示了采用多變量Probit模型的合理性。同時,在方程間的協方差矩陣中,分別以看望與經濟支持為因變量的方程誤差項顯著相關,這也符合前述討論。

表4為以看望變量代表家庭情感支持,且帶工具變量的遞歸多變量Probit模型的回歸結果。在解釋回歸結果前,首先檢驗工具變量選取的可靠性??梢园l現,不論是以何種主觀福利度量方式的方程組中,包括健在子女數以及子女平均受教育程度均與相應因變量有顯著的相關性,且通過了1%的顯著性檢驗。用于檢驗工具變量的有效性似然比檢驗結果顯示,最終因變量為抑郁癥狀和生活滿意度的遞歸多變量Probit模型的似然比檢驗χ2值分別為68.94和66.58,均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拒絕原假設,說明加入工具變量有助于緩解內生性問題。

從遞歸多變量Probit模型回歸結果來看,家庭經濟支持和情感支持均能顯著提高農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滿意度,對比兩者系數可知,家庭情感支持生活滿意度促進作用更大。同時,家庭情感支持對農村空巢老人的抑郁癥狀有顯著的負向影響,而家庭經濟支持的影響并不顯著。該結果與基準估計所得結果基本一致。文章也以通信變量代表家庭情感支持限于篇幅,并未在文中報告,讀者如感興趣可向作者索取。下同。,采用帶工具變量的遞歸Probit模型進行回歸估計,發現方程組的各方程間仍存在顯著的誤差項的相關性,估計結果與看望作為家庭情感支持變量的結果類似,家庭情感支持仍是改善農村空巢老人的抑郁癥狀,提高生活滿意度的相對更重要的支持方式。

[HT4”F](三)穩健性檢驗:家庭支持影響的異質性

以上是將農村空巢老人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的研究,但不能忽略因不同個體特征形成的異質性,研究這一群體的異質性有助于提高認識問題的深入性和制定問題對策的針對性。因此,文章分別從性別、年齡、婚姻狀況等方面對樣本進行了分組子樣本回歸。其中,年齡分為65歲以下和65歲及以上,前者表示退休初期,而后者表示退休中后期?;橐鰻顩r分為已婚同居和其他(包括離婚、喪偶等)。

表5列出了以看望作為家庭情感支持變量,采用遞歸多變量Probit模型的各組子樣本回歸結果。從性別分組來看,家庭支持尤其是情感支持對農村女性空巢老人的抑郁癥狀改善和生活滿意度提高更明顯;從年齡分組來看,家庭情感支持對65歲及以上的農村空巢老人的抑郁癥狀有顯著負向影響,對生活滿意度的影響正向顯著,而對65歲以下的農村空巢老人的作用則未通過顯著性檢驗;從婚姻狀況分組來看,家庭情感支持對農村離婚、喪偶的空巢老人的抑郁癥狀和生活滿意度有更加明顯的影響,且情感支持的主觀福利增益作用更大。產生這一結果的原因在于,在老人群體中,女性在教育程度、收入等社會經濟水平上往往比男性老人更低,且相對更可能成為孤寡老人,高齡老人常常伴隨著更惡劣的生理狀況,獨居老年人更加缺乏情感交流,這部分老人群體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滿意度相對更低[28,29],而家庭支持對心理壓力處于中高程度具有更大的增益效應。[30]因此,女性、高齡和鰥寡空巢老人更需要家庭支持,尤其是子女的看望和精神交流。

同樣的,以通信作為家庭情感支持變量,運用相同方法進行分組子樣本回歸估計,所得結論基本一致。

四、結論與建議

農村空巢老人主觀福利直接關系到整體農村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及家庭和睦程度,對農村社會的穩定發展有重要影響。文章根據2011年和2013年中國健康與養老追蹤調查(CHARLS)兩期數據運用線性概率模型(LPM)初步考察了家庭經濟支持和情感支持與農村空巢老人主觀福利的關系,同時,考慮到可能存在的內生性問題,采用帶工具變量的遞歸多變量Probit模型進行回歸估計,并分別從性別、年齡、婚姻等方面進行分組子樣本回歸以檢驗模型的穩健性。研究結果表明,家庭經濟支持和情感支持均有助于提升農村空巢老人的主觀福利,且兩者中情感支持發揮著更為重要的作用。同時,家庭支持,尤其是家庭情感支持,對農村女性、年齡較大、鰥寡空巢老人的主觀福利有更明顯的促進作用。

本文的研究結論對提升農村空巢老人的主觀福利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所提到的“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家庭成員,應當經??赐蛘邌柡蚶夏耆恕币筇峁┝私涷炞C據。子女外出后往往更重視給農村父母更多的經濟補償,但卻忽視了與父母的情感交流和精神慰藉,而這恰恰可能是現階段農村空巢老人所最需要的。因此,對于農村空巢老人的子女,在保證經濟支持的同時,應通過更多的情感支持降低父母的孤獨感,提高生活滿意度。要達到這一點,一方面是通過宣傳以及立法等方式喚醒子女對空巢老人提供更多的家庭情感支持,另一方面,需要給予農民工更多權利,著力提高其收入水平,從而從根本上緩解農村空巢老人問題。此外,作為家庭支持的補充,社區養老服務的數量和質量也需得到提高。鑒于不同類型農村空巢老人的異質性,社區養老服務和家庭支持,尤其是家庭情感支持,應對女性、高齡和鰥寡的空巢老人有所側重。

參考文獻:

[1]姚引妹.經濟較發達地區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以浙江農村為例[J].人口研究,2006(6):38-46.

[2]王玲鳳.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9(22):2932-2935.

[3]YOUKS,LEEH.Thephysical,mental,andemotionalhealthofolderpeoplewhoarelivingaloneorwithrelatives[J].ArchivesofPsychiatricNursing.2006,20(4):193-201.

[4]李兆良,張蘭初,馮曉黎,等.城鎮“空巢”家庭老年人抑郁狀況及對策[J].醫學與社會,2008(10):47-49.

[5]周成超,楚潔,徐曉超,等.安徽省農村某鎮空巢老人抑郁情況現狀及相關因素[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8(2):114-117.

[6]張景秋,劉歡,齊英茜,等.北京城市老年人居住環境及生活滿意度分析[J].地理科學進展,2015(12):1628-1636.

[7]賀聰志,安苗.發展話語下我國農村留守老人的福利之“痛”[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120-126.

[8]BARRERAJrM.Distinctionsbetweensocialsupportconcepts,measures,andmodels[J].Americanjournalofcommunitypsychology,1986,14(4):413-445.

[9]阮榮平,鄭風田,劉力.宗教信仰、宗教參與與主觀福利:信教會幸福嗎?[J].中國農村觀察,2011(2):74-86.

[10]陳剛.對移民的誤解——移民對本地居民主觀福利的影響[J].世界經濟文匯,2015(6):106-120.

[11]王小林,尚曉援,徐麗萍.中國老年人主觀福利及貧困狀態研究[J].山東社會科學,2012(4):22-28.

[12]張文娟,李樹茁.子女的代際支持行為對農村老年人生活滿意度的影響研究[J].人口研究,2005(5):73-80.

[13]王萍,高蓓.代際支持對農村老年人認知功能發展趨勢影響的追蹤研究[J].人口學刊,2011(3):70-79.

[14]陶裕春,申昱.社會支持對農村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響[J].人口與經濟,2014(3):3-14.

[15]張騎,王玲鳳.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16):2334-2336.

[16]LEUNGK,CHENC,LUEB,etal.SocialsupportandfamilyfunctioningonpsychologicalsymptomsinelderlyChinese[J].ArchivesofGerontologyandGeriatrics,2007,44(2):203-213.

[17]吳海盛.農村老人生活質量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基于江蘇省農戶微觀數據的分析[J].農業經濟問題,2009(10):44-50.

[18]GREENEW.Thebiasofthefixedeffectsestimatorinnonlinearmodels[R].Workingpaper,NewYorkuniversity,2002.

[19]KRAUSEN,LIANGJ,GUS.Financialstrain,receivedsupport,anticipatedsupport,anddepressivesymptomsin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J].Psychology&Aging,1998,13(1):58-68.

[20]王萍,李樹茁.代際支持對農村老年人生活滿意度影響的縱向分析[J].人口研究,2011(01):44-52.

[21]FANGX,TARUIN.ChildMaltreatment,familyCharacteristics,andeducationalattainment:Evidencefromaddhealthdata[C].AgriculturalandAppliedEconomicsAssociation&WesternAgriculturalEconomicsAssociation,2015.

[22]BALIAS,JONESAM.Mortality,lifestyleandsocio-economicstatus[J].Journalofhealtheconomics,2008,27(1):1-26.

[23]張川川,JohnGiles,趙耀輝.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政策效果評估——收入、貧困、消費、主觀福利和勞動供給[J].經濟學(季刊),2015(1):203-230.

[24]解堊.“新農?!睂r村老年人勞動供給及福利的影響[J].財經研究,2015(8):39-49.

[25]ANDRESENEM,MALMGRENJA,CARTERWB,etal.Screeningfordepressioninwellolderadults:evaluationofashortformoftheCES-D.[J].Americanjournalofpreventivemedicine,1994,10(2):77-84..

[26]OTHIENOCJ,OKOTHRO,PELTZERK,etal.DepressionamonguniversitystudentsinKenya:Prevalenceandsociodemographiccorrelates[J].JournalofAffectiveDisorders,2014,165:120-125.

[27]DOYK,MALHOTRAC.TheeffectofcoresidencewithanadultchildondepressivesymptomsamongolderwidowedwomeninSouthKorea:Aninstrumentalvariablesestimation[J].TheJournalsofGerontologySeriesB:PsychologicalSciencesandSocialSciences,2012,67B(3):384-391.

[28]LIL,LIANGJ,TOLERA,etal.WidowhoodanddepressivesymptomsamongolderChinese:Dogenderandsourceofsupportmakeadifference?[J].SocialScience&Medicine,2005,60(3):637-647.

[29]YANGY.Isoldagedepressing?Growthtrajectoriesandcohortvariationsinlate-lifedepression[J].Journalofhealthandsocialbehavior,2007,48(1):16-32.

[30]陳立新,姚遠.社會支持對老年人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J].人口研究,2005(4):73-78.

(責任編輯:潘江曼鄧澤輝)

上一篇:如何寫經濟論文下一篇:經濟與環境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