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新能源政策范文

2023-09-16

新能源政策范文第1篇

20世紀70年代, 合同能源管理起源于美國。第一次石油危機的出現, 使能源價格大幅上漲, 企業和政府機構都有降低能源消耗、節約能源成本的迫切需要。在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歐美國家, 合同能源管理作為一種市場化的節能手段, 在企業層面逐漸得到發展, 并受到政府的逐步重視。1987年, 美國國家能源服務協會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nergy Service Companies) 成立, 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優勢, 為會員單位提供業務培訓、政策研究等服務, 成為節能服務公司與政府溝通的重要橋梁。

合同能源管理機制是以減少的能源費用來支付節能改造項目全部成本的一種節能改造融資模式。從合同類型角度劃分, 一般分為節能效益分享型、節能量保證型、能源費用托管型。具體表現為:節能效益分享型對用能單位來講, 基本是零投入、零風險, 同時可以獲得專業化的服務, 是用能單位普遍歡迎的項目, 也是我國政府大力支持的合同能源管理類型;節能量保證型一般適用于實施周期短, 能夠快速支付節能效益的節能項目, 合同中一般會約定固定的節能量價格, 不需要對實際節能率進行測定;源費用托管型一般適用于公共機構的節能管理服務。在實踐層面, 節能效益分享型商業模式為客戶的首選。

2 合同能源管理在國內的發展與基本特點

1996年, 中國政府與世界銀行、全球環境基金 (GEF) 在國內共同組織實施“世界銀行/GEF”中國節能促進項目, 該項目的實施拉開了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國實施推廣的序幕。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國國內的發展, 其初衷是引進以市場為導向的節能新機制, 其發展則是自上而下的政府行為。具體特點在于:

2.1 行業發展叫好不叫座

國內節能服務公司以中小企業為主。這些公司大多受政策驅動, 成立時間短、項目經驗少、實物資產少、技術力量薄弱。其業務模式基本以開拓市場為主, 通過項目整合, 開展合同能源管理業務。2017年度全國節能服務公司百強榜中, 第一名南方電網綜合能源有限公司、第三名國電龍源節能技術有限公司都具有強大的國電背景, 第二名廣州智光節能有限公司也具有上市公司背景。榮登百強榜第四名的深圳市康普斯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新三板掛牌企業, 其2017年年報顯示, 2017年的營業收入僅有2417.97萬元。

2.2 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投資明顯趨緩

據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服務產業委員會 (EMCA) 統計, 2017年, 我國節能服務產業產值達4148億元, 全國從事節能服務的企業6137家, 行業從業人數68.5萬人, 合同能源管理投資形成年節能能力超過3800萬噸標準煤, 年減排二氧化碳突破1億噸, 節能服務產業繼續保持了良好發展勢頭。

但是, 合同能源管理的發展依然呈現政府主導的狀態。2015年5月, 國家正式廢止了包括合同能源管理財政獎勵在內的5個有關財政獎勵的管理辦法。近三年來, 合同能源管理的產值雖然逐年提升, 但是從合同能源管理的投資規模來看則明顯趨緩, 呈現寅吃卯糧的狀態。

2.3 合同能源管理成為一種避稅手段

合同能源管理的稅收優惠嚴格限定在“節能效益分享型”, 但是, 在實務操作中, “節能效益分享”缺乏明顯界限。一些用能單位, 尤其是國有企業紛紛成立節能服務公司, 主要服務系統內節能項目改造, 《合同能源管理技術通則》使效益分享型成為一種形式性要求而非實質性要求, 使合同能源管理成為一種避稅手段。有調查顯示在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實施過程中, 采用效益分享型模式的約占三分之二。

3 合同能源管理發展在我國實踐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3.1 政府性支持缺乏系統性

在政府性支持層面, 對合同能源管理的支持主要體現在備案機制、財政獎勵和稅收優惠、技術通則三個方面。但是在政府支持層面, 財政獎勵、稅收優惠主要集中在節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方面, 并且設置了一些門檻。

首先, “節能效益分享型”在實務中操作邊界不清。節能服務公司取得固定收益的效益分享模式是否屬于節能效益分享型, 是否能夠享受稅收優惠, 缺乏明確規定, 導致一些企業不敢開展合同能源管理項目。部分地方政府政策與中央政府政策不一致, 地方政府在非本地區節能服務公司、節能服務項目在政策制定上不統一, 也制約了節能服務產業的發展。

其次, 技術通則成為合同能源管理的形式性而非實質性要求。由于合同模板的格式單一, 實際上企業與客戶簽訂合同時需要對內容不斷增減和完善。但稅務局機關審核時, 往往只關注合同的形式是否合規, 并不關注合同能源管理經濟業務的實質, 需要節能服務公司的財務負責人耗費大量時間進行解釋和補充說明, 甚至有可能無法享受相應稅收優惠。另一方面, 合同簽訂中, 不管合同項目的實際運行狀況如何, 只要合同約定, 合同期內的資產所有權歸節能服務公司所有, 合同期滿的資產所有權無償或以較低價格轉讓給用能單位, 同時合同條款符合《合同能源管理技術通則》的形式要求, 都可以在合同中約定為效益分享型合同, 從而享有相應的財政和稅收優惠政策, 使國家蒙受損失。

第三, 合同能源管理稅收優惠中, 設置了節能量門檻。節能量在1000噸標準煤以上的工業鍋爐、工業窯爐技術改造和電機系統節能、能量系統優化技術改造項目才可申請并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 人為提高了合同能源管理享受稅收優惠的政策門檻, 不利于中小節能服務公司的業務拓展和持續發展。同時, 對于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的節能量, 更多的稅務機關認為是項目在生產運行中的實際節能量, 從而使項目無法享受相關稅收優惠。

3.2 社會信用體系不完善

在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實施過程中, 涉及用能單位、節能服務公司、政府、金融機構、審計機構、設備廠商等多方面的利益相關方。從經濟效益的角度看, 項目實施過程中, 各方都會利用自身信息優勢, 爭取自身利益最大化。這種利益不合作狀態, 導致用能單位會盡可能降低節能效益, 節能服務公司會盡可能夸大節能效益;中介機構會夸大或減少節能服務公司的投資回報;金融機構會盡可能地降低自身風險, 設備廠商會盡可能的夸大設備技術水平;政府會盡可能限制合同能源管理財政補貼、稅收優惠范圍, 增加財政收入。

在各利益相關方中, 具有信息優勢的一方, 往往處于比較有利的地位。在工業節能領域, 對于節能服務公司而言, 因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往往是依托于用能單位的主生產裝置配合運行的, 具有先天的“寄生蟲”的特征。這種對用能單位的依賴性, 使節能服務公司在項目運行期沒有主動權, 不僅需要承擔項目本身的風險, 還要承擔用能單位本身的關停并轉、分離改制、法律訴訟等風險。由于合同能源管理的信用機制沒有建立, 市場違約成本低, 尤其是用能單位不能按時履約, 節能服務公司的收益不能保證, 產生爭議的時候, 缺乏有效的爭議解決機制。

3.3 檢測手段和機制不完善

合同能源管理項目通常具有一定的時間周期, 短則兩三年, 長則十年以上, 美國的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期限甚至長達十五年。因此, 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的成功與否, 與合同雙方當事人的合作密不可分。用能單位和節能服務公司一旦因為節能量發生糾紛, 可能會直接導致項目的失敗。同時, 在合同能源管理項目中, 大多由節能服務公司提供資金, 處于天然的弱勢地位, 使節能服務公司承擔了更大的風險。這就要求對能耗基準的確定、節能量的檢測和確認, 要由具有公信力的、雙方認可的第三方節能檢測機構進行審核、監督、確認。

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節能量的檢測, 需要有明確的檢測、計量方案, 作為合同的必要附件。在《合同能源管理技術通則》 (GB/T 24915-2010) 、《節能量測量和驗證技術通則》 (GB/T28750-2012) 中, 明確了節能量檢測的基本依據和方法。但是, 由于不同的用能企業面臨不同的節能技術環境, 實際操作中面臨的生產運行環境千變萬化, 在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實施過程中, 主要的技術障礙不是節能減排技術的匱乏, 而是相關檢測計量技術缺乏。只有客觀、公正的檢測計量方法, 客觀評價節能技術成果, 評估企業能效和節能潛力, 核查節能目標能否實現, 核查節能改造的實際效果, 才能有效推進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的發展。

在我國的合同能源管理節能量檢測中, 不僅面臨檢測技術缺乏的問題, 同時對檢測機構作為獨立第三方的公信力也存在普遍質疑。對于一些資金實力較弱的節能服務公司而言, 合同能源管理成為一個回收期長的高風險行業。

目前, 缺乏第三方檢測機構、權威檢測方法、項目評價體系、節能服務公司信用評價等第三方服務市場是造成節能服務市場混亂的主要原因。

3.4 會計核算體系不完善

2010年4月, 國務院轉發國家稅務總局等四個部門聯合下發的《關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的意見》 (國辦發〔2010〕25號) , 意見明確要求“完善相關會計制度”, 促進合同能源管理的發展。但是, 到目前為止, 關于合同能源管理的會計處理, 散見于各類報紙雜志, 多為一家之言, 沒有統一的會計核算口徑。增加了會計核算的難度, 增加了稅務風險。

3.5 融資困難

資金是企業發展的命脈, 目前合同能源管理的財政獎勵機制、稅收優惠機制, 更多地側重于輸血, 在節能服務公司的融資等造血機制上, 相關的配套政策較為缺乏。由于節能服務公司大多是中小企業, 輕資產, 且在銀行缺乏資信記錄, 其可以用于抵押的主要是節能改造項目的未來收益權和現金流, 但是大型商業銀行沒有開展此項業務, 部分中小銀行雖然開展此項業務, 但是條件過于苛刻。

4 推進合同能源管理的對策建議

合同能源管理行業的發展, 需要相應的激勵和約束機制。激勵與約束的有效結合、有序并行, 是合同能源管理發展中應當重點思考的議題。

4.1 探討合同能源管理稅收優惠新機制

增值稅方面, 建議擴大合同能源管理稅收優惠范圍, 探討合同能源管理增值稅即征即退的可能性, 將合同能源管理增值稅的稅收優惠從效益分享型擴大到其他類型, 或者進一步明確效益分享型的業務邊界, 推進效益分享、融資租賃、PPP項目的專項研究, 降低企業稅收成本和風險, 增強用能單位的積極性。

企業所得稅方面, 在財稅〔2010〕110號文對節能服務公司的注冊資本、節能改造的具體范圍、節能服務公司投資額進行限定的基礎上, 建議適度調整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范圍, 促進合同能源管理的進一步發展。

4.2 加快推進第三方檢測和信用體系建設

對《節能項目節能量審核指南》 (發改環資〔2008〕704號) 和《節能量測量和驗證技術通則》 (GB/T 28750-2012) 進行修訂, 進一步細化節能量計算方法, 明確各個計算方法的適用條件。為節能服務公司和第三方機構、業務提供節能量的計算依據, 減少經濟糾紛。另外, 應大力推進獨立第三方檢測機構建設, 按照《“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的要求, 盡快建立節能服務公司、用能單位、第三方機構失信黑名單制度, 促進合同能源管理信用體系的建立, 引導社會資本加大市場投入。

4.3 規范會計核算體系

由于我國除2007年由國家技術監督局頒布的《企業能源會計核算技術通則》外, 并未出臺其他相關的會計核算準則和行政法規。鑒于國家不太可能就一個具體的行業出臺會計核算辦法, 可以考慮設立一個獨立、專業的中介機構, 從行業角度出臺合同能源管理會計核算細則, 從財務管理、稅務管理角度明確效益分享型等不同合同能源管理類型的實施邊界和核算方法, 明確相應的收入確認、資產確認、資產折舊或攤銷、權利轉移等的核算方法, 規范會計核算, 降低稅務風險。合同能源管理行業協會應當充分發揮作用, 對節能服務公司或者相關中介機構進行輔導, 促進合同能源管理的有序、健康發展。

4.4 加強融資體系建設

從近幾年合同能源管理投資逐年下降的情況來看, 資金成為限制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融資方法的創新是合同能源管理面臨的突出問題。需要從金融體系層面推出切實可行的融資方案, 增強合同能源管理的造血功能, 提高以合同能源管理為代表的節能服務產業的活發展力, 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的整體發展。建議考慮設立合同能源管理專項基金, 按照《“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的要求, 鼓勵社會資本建立節能服務產業投資基金, 為節能服務公司提供有效的融資擔保渠道, 增強節能服務公司的造血功能。

摘要:20世紀70年代的能源危機, 促使西方發達國家探索通過節約能源來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的節能方式。美國率先提出依托于市場機制來促進節約能源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其發展具有明顯的自下而上、靠市場驅動的經濟特征。20世紀90年代, 合同能源管理機制引入我國, 其發展具有明顯的自上而下、靠政策驅動的經濟特征。這種政策導向型的發展與國外市場導向型的發展具有顯著差異, 使我國的合同能源管理叫好不叫座, 合同能源管理投資增速呈現逐年遞減的狀態, 在實際應用中往往成為企業的一種避稅手段, 在節能服務產業發展中的作用遠遠低于政府和市場預期。本文通過我國合同能源管理發展狀況的概述, 重點探討合同能源管理政策導向中存在的政策體系、信用體系、檢測計量體系、會計核算體系、融資體系等多方面問題。并在分析上述問題的基礎上, 結合《“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 對合同能源管理的激勵和約束機制進行探討, 從四個方面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為形成市場驅動、社會參與的行業發展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

關鍵詞:合同能源管理,政策導向,企業信用

參考文獻

[1] 李營, 郭婧娟.合同能源管理的融資模式優化研究[J].工程經濟, 2017 (10) .

[2] 李大慶, 高紅, 辛升.關于加快合同能源管理發展的思考和建議[J].中國能源, 2017 (11) .

[3] 戚仁廣.公共建筑合同能源管理問題與建議[J].建設科技, 2015 (14) .

新能源政策范文第2篇

新能源汽車通常是指除汽油、柴油作為動力來源以外的其他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擁有新型車載動力裝置, 采用新技術, 形成新結構, 具有技術先進的動力控制系統和驅動系統。從廣義上來講新能源汽車包含的范圍比較廣, 目前主要是指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其他新能源 (如高效儲能器、二甲醚) 汽車等。

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現狀

在混合動力汽車的理論研究和實際生產中都做了大量的工作的國家主要有美國、日本、歐洲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生物燃料和燃料電池汽車技術是美國中近期和遠期的技術線路。美國政府通過抵稅的方式, 對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提供給以稅收優惠政策。日本重點走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的技術路線, 日本混合動力電動汽車以豐田普銳斯作為代表, 在全球新能源汽車開發銷售領域排在第一位。歐洲對混合動力技術的研究重點在商用車領域, 例如:瑞典、法國等國家計劃在9個歐洲城市開通混合動力公交車線路。

目前我國混合動力汽車研發成果是形成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動力系統技術平臺, 掌握了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和電動汽車整車開發關鍵技術, 擁有各類電動汽車的研發實力。

三、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的認識

混合動力汽車是將電力驅動和輔助動力單元合用到一輛汽車上。根據實際的車輛行駛狀態決定車輛的行駛功率由單個驅動系單獨提供或者兩個驅動系統一同提供。

按照混合動力驅動系統的聯結方式, 混合動力系統可分為串聯、并聯、混聯聯三種結構形式。

(一) 串聯式混合動力系統

串聯式系統主要包括發動機、發電機、電池和電動機等動力裝置。系統中, 由發動機帶動發電機產生電能與蓄電池輸出的電能一起供給電動機, 用來驅動汽車。因為該系統只有電動機一種驅動模式, 所以說串聯式系統與純電動汽車相近。在車輛減速制動時, 電動機則以發電機的狀態工作把驅動輪的動能轉化為電能, 并通過功率變速器給蓄電池充電。

該系統適合市內常見的經常起步、加速和低速運行工況, 可以使發動機穩定工作在高能效區域或低排放區域附近。但是該系統汽車動力傳動系的綜合效率較低, 中途經過二次能量轉換, 必然會損失部分能量。

(二) 并聯式混合動力系統

并聯式混合動力系統由發動機、耦合器、變速器、電動機、功率變速器以及蓄電池等組成。并聯系統的發動機和電動機是并排安裝在驅動橋上的, 汽車行駛時, 發動機與電動機可以根據汽車的實際行駛工況可以向汽車驅動輪分別或者共同供給動力。因為并聯式混合動力汽車以發動機作為主要輸出動力, 因此并聯式系統與傳統燃油汽車相近。并聯式系統動力性較好, 能量傳遞損失小, 但其驅動系統控制較復雜, 燃油經濟性和排放性能都比串聯式差。

(三) 混聯式混合動力系統

混聯式混合動力系統由發動機, 發電機、離合器、蓄電池和電動機等組成, 由于混聯式是串聯和并聯的組合, 因此結合了串聯和并聯結構的優缺點。該系統有兩條能量傳遞路線:一是發動機輸出的功率通過傳動裝置直接驅動車輪;二是發動機輸出的功率一部分驅動發電機轉變成電能, 輸送給電動機驅動車輛或者給蓄電池充電。

該系統電池的體積較小、重量較輕、成本較低;發動機常常在最高效率下工作, 具有良好的燃油經濟性和較低的排放, 加速性和平穩性也很好。雖然混聯式動力系統需要采用復雜的控制系統, 開發和制造成本較高, 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 越來越混合動力汽車傾向于選擇混聯式動力系統。

四、純電動汽車的認識

(一) 純電動汽車的定義和特點

純電動汽車是指完全由可充電電池提供動力源的汽車。純電動汽車具有能量利用率高, 結構簡單, 工作噪聲小等優點。但是市場占有率并不高, 那是因為純電動汽車續駛里程短;蓄電池使用壽命短, 充電時間長;沒有充足電力基礎設施。

(二) 純電動汽車組成與原理

純電動汽車主要由電力驅動系統、電源系統和輔助系統等三部分組成。

電力驅動模塊主要由中央控制單元、驅動控制器、電動機、機械傳動裝置組成。汽車行駛時, 由蓄電池輸出電能通過控制器驅動電動機運轉從而帶動車輪前進或后退。汽車減速制動時, 電動機進行再生制動給蓄電池充電。

電源系統主要由蓄電池電源、能量管理系統和充電機控制器三部分組成。蓄電池是純電動汽車的唯一能源, 提供汽車驅動行駛所需的電能和給汽車上各種輔助裝置提供工作電源。能源管理系統的主要功能是在汽車行駛中進行能源分配, 并實時監測電池的使用情況。充電控制器的作用是按要求控制蓄電池充電電流。輔助動力源、動力轉向系統、導航系統、空調器、刮水器、收音機以及照明和除霜裝置等則屬于輔助系統。

結語

新能源汽車作為一個新興產業, 對促進經濟發展, 提高我國汽車產業整體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政府應該推出有力的措施, 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發展。在全球提倡節能環保的大環境下, 新能源汽車在我國駛入快速發展軌道, 促進我國綠色產業的高速發展。

摘要:汽車經歷了一百多年的發展, 成為人們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汽車作為交通工具, 每天都會排出大量的空氣污染物, 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帶來重大的傷害。而且隨著技術和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口的增加, 人們對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大, 能源問題也越來越嚴峻。但另一方面, 汽車作為主導產業, 也是基礎的交通工具, 開發節能環保的新能源汽車勢在必行。

關鍵詞:新能源汽車,混合動力,純電動

參考文獻

[1] 趙勝全.《新能源汽車運用技術》.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4年.

[2] 鄒政耀, 王若平.新能源汽車技術.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 2012.

新能源政策范文第3篇

關鍵詞:新能源汽車技術;汽車裝配與調試技術專業;改革

一、教學改革的背景

汽車裝配與調試專業以培養具有汽車制造領域的基礎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能力,富有責任心、主動性和創造力,在生產一線從事汽車摩托車整車及零部件總成的制造調試、產品檢測、生產管理、質量管理、工藝設計、機電設備運行管理以及在科研院所從事試驗研究及管理等工作為主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我國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已經處于了高速發展的階段,政府為車企提供政策支持,并為消費者提供稅費減免,進而優化汽車產業結構。車企在研發與生產層面獲得國家政策支持,進而協助國家實現戰略。服務技術和產業技術上對新能源汽車人才需求量巨大。以重慶長安新能源汽車為例,其CS15EV、逸動PHEV、新逸動EV、以及即將上市的第二代逸動EV等車型,已成為該車企發展戰略的主要規劃項目。

面對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發展趨勢,汽車裝配與調試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也面臨著新的挑戰:汽車裝配與調試技術專業人才如何才能適應當今市場的新形勢?學生畢業后如何才能有效地與就業服務領域進行銜接?汽車裝配與調試技術專業如何更新傳統的課程體系,與新的人才培養方向一致?這些問題都對我們提出了改革的新挑戰。

2018年,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與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建立校企合作項目——“長安汽車學院”。在校企合作平臺的幫助下,汽車裝配與調試技術專業開展了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技能人才的“訂單式”合作培養,為該專業的畢業生在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和售后服務提供了相應的人才。

結合2018年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大)項目——“重慶市第二批專業能力提升項目”,結合國家級示范性重點專業——汽車裝配與調試技術專業改革成果,在整合優勢資源的基礎上,從人才培養定位、課程體系重構、實訓方案修訂等方面對汽車裝配與調試專業進行教學改革研究。

二、傳統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新能源汽車專業技術人才培訓模式尚未健全

由于新能源汽車模塊化水平較高,故人才對不同模塊間的知識理解能力和共享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學科設置不足以滿足新能源汽車研發的需要。

(二)需要改進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學習和研究的協助機制

由于長期相對封閉的辦學環境,產、學、研之間的聯系被長期割裂,各自成體系地服務各自利益部門;高校通過市場里相互連接的協助機制則需要長期市場利潤的實現來被認同,這往往成為人才聯合培養根本癥結所在。目前,我們各個部門未形成互動機制,導致技術創新的研發、應用開發和產業化各個環節不通暢,大量技術成果未能應用。

(三)汽車技術人才專業方向發展亟需調整

作為汽、摩重工業基地,重慶是我國發展電動汽車最早的城市之一,是國家“十城千輛新能源汽車示范城市”的代表,重慶長安公司、力帆集團、渝安集團在新能源汽車技術方面都擁有較強的實力。在全國高職學院中,汽車技術人才專業也不多,并且所設課程內容相對滯后,沒能緊跟時代的發展、市場的需求及技術的進步。

三、教學改革內容

(一)課程體系改革

1. 突出學生主體,注重技能培養

通過對新能源汽車裝調及維修技能的教學,要求學生能識讀汽車整車及車載電子設備電路文件;熟練掌握新能源汽車產品制造加工生產基本技能;具備新能源汽車產品輔助研發能力;能安全操作汽車電器安裝、改裝和調試;具備生產班組生產現場管理能力,為以后從事汽車及新能源汽車生產、檢測、服務等方面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在教學的各個方面,一邊堅持教師的主導作用,一邊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地位,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專業知識,更要注重學生的技能培養。

2. 實施多元評價體系,促進學生發展

堅持開放教育、合作發展,不斷匯聚優質教育資源。學校逐步與長安汽車、東風小康、力帆集團、上汽依維柯紅巖等知名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即“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四合四共”園?;?、校企合作體制機制,開展員工培訓、頂崗實習、技術研發等合作內容,將企業行業的能力標準融合到課程模塊的評價體系中,將工作過程納入職場鑒定的評價范圍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3. 開放創新教學方式,拓展學習渠道

本專業課程在教學過程中,由教師引導,通過分析、判斷,并自主歸納、總結,以增強學生對新能源汽車技術的了解;通過課堂講解、分組討論等教學方式的運用,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提高新能源汽車技術理論知識。充分利用多媒體、互聯網、音頻和視頻等教學資源,拓展學習渠道。

4. 實施學生主體,教師導學的教學方法

在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通過實施案例教學法、項目教學法、討論教學法、教師演示法、角色扮演法、小組學習法等教學方法,學生親自動手,體驗工作的艱辛與嚴謹,養成善于觀察、發現問題,自覺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5. 工學結合、學做一體,實施現場導入式教學方式

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盡量采用理實一體化現場教學,所有學習內容全部安排在汽車實訓中心進行,學生可以在校內進行實戰型訓練。將理論教學完全融入于實踐教學之中,每一次課程的開始都是由現場的實際工作任務導入;每一次課程的結束都是以裝配結束或解決實際問題而告終。

(二)專業課程改革的思路與特色

將新能源汽車技術與汽車裝配與調試技術相結合,是以汽車裝配與調試技術專業就業面向崗位為邏輯線索確定的汽車裝調新技術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體系的組成部分,是以電動汽車基礎知識與新能源特性為工作任務所需的相關專業知識與必要技能為依據設計的。該專業以各種新能源的性能為導向,以電動汽車性能分析為準則、電動汽車各部分工作原理為依據,符合基于新能源汽車技術工作過程的教學設計思路要求,按照各學習情境和各項目任務設計學習任務;學習情境的前后排序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和新能源汽車技術工作過程,充分體現了“雙證書”要求。

(三)實訓室建設及實訓課程改革

1. 依托汽車工程試驗中心,與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采用校企合作模式,建立一條新能源汽車的裝配工藝模擬生產線,涉及新能源汽車的生產、檢驗,包含班組管理、生產現場管理的模擬場景。

2. 設備采購。采購新能源汽車電路與電氣系統、傳動系統、底盤機電系統、電控系統等檢測設備和儀器,能夠實現車載電子設備的安裝、改裝及調試,并為新能源汽車配件、車載電子及汽車檢測診斷提供售后技術服務支持。

3. 面向職業崗位設置實訓課程

實訓課程的設置面向重慶及西部地區汽車制造產業,依托重慶汽車工程學會、重慶汽車摩托車行業協會、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部門,轉變培養方式,實施第三方評價體系,使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行業企業全程參與構建實訓課程,實現政府協調、行業指導、企業參與、學校推進四方聯動,對11個典型工作任務進行分析歸納后,根據本專業學生的培養層次和規格,結合任務本身的教學實施性,設置了8個專業實訓領域,如圖1所示。

4. 實踐活動的實施

新能源汽車技術技能競賽-通過兩級新能源汽車技術技能比賽(校級和省級或國家級)將新能源汽車制造、維修、銷售職業素質、創業能力與工作任務有機結合,通過比賽促進專業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和提升。

(四)人才培養定位

1. 校企聯合,深化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通過與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的友好合作,建立了“1+1+n”模式的校企聯盟,引入經濟學“全價值鏈”理論,探索形成了全價值鏈校企聯盟下的“3·3·3”人才培養模式,即三對接、三課程、三證書。“三對接”即目標對接、過程對接和文化對接;“三課程”即新能源汽車專業課程,企業定制課程和崗位需求課程;“三證書”及學歷證書、新能源汽車高壓電、低壓電操作工資格證書和崗位等級證書。改模式解決了當前職業教育中存在的三個“脫節”問題,一是完善了新能源汽車技術人才的培養模式;二是產、學、研的有機結合;三是所設課程能夠滿足企業用工需求。

2.加強專兼結合師資隊伍建設

首先,把專職教師送到企業行業進行培養。其次,在企業行業中,選定導師,對學生進行一對一“師徒”模式的指導,并簽訂協議。到目前為止,已經培養專業帶頭人1名,骨干教師8名,企業實踐導師5名,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已經初步形成。

四、工作成效

汽車裝配與調試技術專業教學改革,不僅在理論上進行了研究與探索,還付諸于教學實踐,取得了階段性的多方共贏效果。

1. 創新了招生定崗一體化培養方案

我校與企業聯合制定招生方案,由新能源汽車企業對學生進行職業技能測試,對符合要求的學生定崗培養,如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管理技術、新能源汽車充電設備、新能源汽車電動化輔助系統、新能源汽車電機技術等等模塊,在廣泛了解的基礎之上提高了學生的專業精度。

2. 創新了學生培養模式

安排學生輪崗實習,分別熟悉不同工種,不同階段的生產模式,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楊柳青,等.面向新能源汽車和校企合作項目的高職汽車電子技術專業教學改革[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4:109-115.

[2]劉國輝.以職業技能競賽促進高職汽車維修與檢測專業教學改革[J].職業,2018(34):42-43.

[3]盛茜.新能源汽車工程方向實踐教學體系改革淺談[J].內燃機與配件,2018(22):243-244.

[4]朱立東.高職汽車制造專業實踐能力培養改革探析[J].南方農機,2018,49(22):196.

[5]王利鶴,趙永來,高偉,等.《汽車新技術》課程教學改革實踐[J].職業技術,2018,17(12):71-74.

新能源政策范文第4篇

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汽車類專業)

世界石油資源的不斷減少,傳統汽車產生的尾氣,對環境的影響逐步加劇,發展新能源汽車被提高到國家戰略高度。新能源汽車的新技術,將會替代燃油機汽車。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燃氣汽車將會主導汽車產業,新能源汽車將會重新定義世界汽車的發展格局。東風新能源汽車將會引領中國汽車技術革新的發展方向。

東風汽車公司為了適應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需要,與湖北澤優職業教育公司進行深度合作,制定了新能源汽車技術人才培養計劃,組建了湖北澤優職教公司東風汽車公司高級技工學校新能源汽車教學基地,指定該基地為東風公司唯一定點培養新能源汽車人才的基地,為全國東風新能源汽車4S店、全國公交集團、出租公司、東風實業部技術骨干培養合格的新技術、新技能人才。

湖北澤優職業教育公司、東風汽車公司、東風汽車公司高級技工學校的強強聯合,從自主教材研發到教學支持,從教師培訓到實操訓練,從理論學習到見習提高,從實訓考證到最終就業,制定了東風新能源汽車人才定向培養方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育教學體系,為學生的穩定就業和職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專業名稱:汽車運用與維修(汽車類專業)

(新能源汽車人才定向培養)

二、聯合辦學模式:

中職:2+0.5+0.5、2.5+0.5;2+

1、2+2;高職:2+1 即:前期在本校學習傳統汽車四大系統,后期在湖北澤優職業教育東風汽車公司高級技工學校教學基地學習新能源汽車專業知識、實訓實操、見習、考證、對口就業。

三、企業師徒制實訓

報讀汽車運用與維修(新能源汽車技術定向培養)專業學生,有半年時間在東風汽車公司、比亞迪股份公司或者其他車企從事帶薪師徒制頂崗實習。

四、就業方向:新能源汽車公交集團、新能源汽車出租車公司、新能源汽車4S店、東風汽車公司和比亞迪股份公司實業部基層管理干部、技術骨干、及其他新能源車企。

新能源政策范文第5篇

尊敬的XX物業管理公司各位領導:

為響應國家倡導的綠色出行理念,根據國家相關政策,本人購買了北汽新能源電動汽車一輛,需要安裝充電樁一臺。因為車庫現有電源不足以承載充電樁使用需求,經申請由國家電網相關部門負責進行現有電路改造。改造需要于XX小區10號樓、11號樓之間地面施工(已向物業公司確認施工范圍內無水、電、煤等管網設施),并將電表箱懸掛于10號樓3單元入戶門東側公共區域?,F申請開工批準,并承諾于施工后將損毀路面、綠化恢復原貌。

懇請物業公司領導支持。

業主:XX

上一篇:新能源產業下一篇:新能源技術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