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臨床藥學研究生論文范文

2023-03-16

臨床藥學研究生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目的:分析西藥房藥學服務質量的提升措施。方法:2016年10月-2017年9月,我院西藥房開展全面藥學服務質量提升工作,將其與2015年10月-2017年9月全面實施藥學服務質量提升工作前的西藥房各項工作進行比較。本院西藥房工作人員總共28名,分別抽取420例患者進行研究。結果:全面藥學質量措施實施后的差錯事件發生率、投訴事件發生率以及患者滿意度均要明顯優于實施前,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影響西藥房藥學服務質量提升的因素比較多,通過全面實施藥學服務質量提升措施,在減少差錯事件、患者投訴事件的發生率方面具有較為明顯的作用,從而提升患者的滿意度,值得西藥房廣泛推廣實施。

【關鍵詞】西藥房;藥學服務;質量保證;應用

一直以來,醫院西藥房藥物管理,更加注重對自身內部的管理,比如內部管理制度的改革和調整,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藥學服務質量的提升。在近些年的醫患糾紛中,因為不合理藥物的使用導致的糾紛占據的比重也逐漸上升。各種因素摻雜在一起,迫使醫院西藥房重視藥學服務質量的提升。本文中,筆者從我院的實際情況出發,對西藥房全面實施藥學服務質量提升措施前(2015年10月-2017年9月)和實施后(2016年10月-2017年9月)的工作開展情況進行探究,分析全面藥學服務質量提升措施實施的效果?,F將具體情況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16年10月-2017年9月,我院西藥房共有8名工作人員。全部為女性,工齡最長28年,最短1年。本科以上學歷2人,大專5人,中專1人。平均工齡8.2年左右。藥學服務質量提升措施實施前的420例患者中,男217例,女203例;年齡最大78歲,最小14歲,平均年齡(45.6±2.3)歲。藥學服務質量提升措施實施后的420例患者中,男219例,女201例;年齡最大79歲,最小12歲,平均年齡(45.7±2.1)歲。實施前后在上述各項基本資料的對比上差異不顯著,P>0.05,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應用西藥進行治療;年齡10-80歲之間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自愿參與并簽署之情同意書。排除標準:不符合西藥治療標準者;年齡>80歲或者<10歲;精神狀態不正常者。

1.2方法

對照組未實施西藥房藥學服務質量提升措施,仍舊根據傳統的藥學服務質量管理制度開展日常工作。工作人員根據醫生開具的處方發藥,發藥時與患者進行簡單的交流與溝通,了解患者對藥物的認知情況,并對其進行相應的健康教育,讓患者對藥物的作用和使用方法更加了解,以此提升藥學服務的質量。

觀察組實施西藥房藥學服務質量提升措施:(1)加強對工作人員的培訓,增強工作人員的素質,既包括業務水平,又包括道德水平,還包括責任心。通過培訓,使工作人員能夠更加從容地面對日常工作。(2)改善西藥房的硬件設施,保證西藥房的環境清潔,為工作人員提供一個舒適的工作環境,同時工作人員自身也要維護好工作環境。(3)完善藥物采購的程序,通過合理合法的渠道采購藥物,保證采購到的藥物的質量,并加強對采購藥物的質量檢測。(4)工作人員需要堅持“患者第一,質量至上”的原則,在日常的工作中,優化各工作環節,加強對藥品入庫和出庫的質量檢測,完善各項藥物質量保證工作(藥物使用后放回原處、藥物分類擺放、破損或即將過期的藥物及時處理等)。(5)加強用藥指導,工作人員應當耐心、細心、全面地向患者講解藥物的相關知識,尤其是告知患者藥物的使用方法,包括劑量、時間、存放以及不良反應的處理等。

1.3觀察指標

統計并比較實施前后差錯事件的發生率、投訴事件的發生率以及患者的滿意度?;颊邼M意度采用醫院自制的問卷調查表進行調查,主要包括的內容如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服務態度、服務質量、矛盾或者沖突事件的處理能力等??偡譃?00分,分數在85分以上則為滿意,否則不滿意。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全面藥學服務質量提升措施實施后,差錯事件的發生率、投訴事件的發生率以及患者的滿意度均要明顯優于實施前,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在醫療衛生事業水平不斷提高的大背景下,臨床藥物的治療選擇也越來越多,并且隨著醫學研究人員的不斷努力,可供疾病治療的藥物還會繼續保持增長的趨勢。西藥房是醫院的常規部門之一,其日常工作的開展會對醫院的整體運行產生重要的影響,提高西藥房藥學服務質量,其實質就是提升醫院醫療的服務質量[1-2]。近兩年來,國家逐漸加大了醫療改革的制度,醫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都有了較為明顯的提高,西藥房藥學服務質量也隨之提高,但是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仍舊存在諸多問題,導致患者的服務質量不是特別滿意,因此而造成的醫患矛盾、醫患糾紛的發生也未有明顯的減少趨勢[3-4]。因此,西藥房提高藥學服務質量刻不容緩。

醫院西藥房在提高藥學服務質量的過程中,應當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首先,轉變服務理念,樹立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真正從思想上做到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5]。其次,加強對工作人員的培訓,畢竟工作人員的工作水平和態度會直接影響到藥學服務的質量。再有,重視西藥房的管理,加大對西藥房的投入力度,改善硬件設施條件。最后,將各項準備工作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做好對患者的指導工作,切實為患者服務[6]。

本文研究顯示,西藥房全面藥學服務質量提高措施實施后,差錯事件的發生率、投訴事件的發生率以及患者的滿意度均要明顯優于實施前(P<0.05),這充分說明為了服務質量改進的意義和效果,藥學服務質量的改進極大地提高了工作人員的服務質量和水平。

綜上所述,西藥藥方藥學服務質量的提高,對患者、對醫院而言都有著重要的意義,通過提高藥學服務質量,能夠提升患者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陸曉霞,竇文琴,錢雙燕,等.提高門診藥房藥學服務質量的措施[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3,16(8):1410- 1412.

[2] 劉玥贇,杜麗,戴振祿,等.淺談提高門診藥房藥學服務質量的方法[J].藥學服務與研究,2014,14(5):396-398.

[3] 黃民玲,陳寧.門診西藥房病人滿意度調查分析[J].藥學服務與研究,2017,17(1):70-72.

[4] 張智靈,李志宏,李晴晴.門診藥房精細化管理在提高藥學服務質量中的作用[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4,12(10): 1423-1425.

[5] 吳紅專.我院門診西藥房配藥流程改進后患者滿意度調查結果探討[J].中國藥房,2012,36(25):2396-2398.

[6] 吳雪,張麗芳,宗怡,等.運用服務質量評價模型考察門診藥學服務質量的體會[J].中國藥學雜志,2015,50(10):916 -918.

臨床藥學研究生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中藥復方配伍;中藥;臨床藥學

中醫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經歷了上千年的傳承和發展形成了完善的提論體系。中醫復方針對不同的證候,注重整體觀念,將君臣佐使作為原則,以多靶點、多成分為目標,力求使多個中藥制劑的功效最大化。不同的中藥配伍之后,與單位藥材進行比較,其藥效活性顯著增加,能夠使臨床治療有效率得以體提升。在中藥復方配伍中,煎煮湯劑是主要方式,在中醫的臨床藥學研究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1中藥復方配伍的概念

中藥復方配伍概念如下:將患者個人病情為依據,參考藥物特征,針對性的配伍兩種或者兩種以上藥物使用。不同的中藥配伍之后,藥材之間相互作用,能夠使藥物毒副作用和藥物效果得以改善。但是應該注意,如果藥物配伍錯誤,將會增強毒副作用,降低藥物效果。由此得知,應合理選擇復方配伍藥物,對藥物的減毒機制以及增強效果進行綜合分析,從而對配伍合理性提供保障。

2中藥復方配伍原則

2.1以法類方

在中醫證法和方劑中,必須保證其一致性和嚴密的邏輯性,并運用于臨床上,要遵循“辯證”的原則。對于不同病情程度、年齡以及疾病的患者而言,應用相同中藥復方配伍所得到的效果也存在差異性。正因如此,為了使臨床治療效果得以提升,應遵循“以法統方”的原則,使相同治法的藥方在配伍時有相似性。除此之外,對反映同一治療方法的方劑使用進行科學的統計,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復方的配伍趨勢和成分,對于探討復方的配伍規律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2.2以病類方

疾病自身的臨床癥狀和病情變化是一個固定的過程,這在某種程度上將疾病臨床特點反應出來。因此,通過對古代、現代方劑的組方成分進行分析,并對其進行研究,以了解其臨床用藥規律。上述研究工作的開展能夠明中藥復方配伍的藥理成分及規律,可以有效地指導臨床運用,使病情治療效果得意提升, 對于疑難雜癥患者而言,意義重大。

2.3配伍機制

中醫復方配伍合理性和科學性在許多臨床試驗中得到了證實,通過藥理分析能夠體現中藥配伍的合理性,從而進一步認識復方的基本原理和機理。有關文獻提出,現代技術的應用能夠幫助有關人員深入了解復方配伍藥物治療效果,為病情治療有效率提供保障。在此同時,量化降毒功能指標以及增效治療能夠提升治療效果,確保藥物臨床應用有所參考。

2.4配伍劑量

臨床上,應用中藥復方配伍時,藥物應用劑量直接影響病情治療效果。正因如此,臨床用藥時,需要嚴格把控藥物劑量。在用藥質量,對復方效量關聯仔細研究,

確保藥物臨床應用有所參考。有關部門及工作人員應充分應用現代研究方法,對相同病情治療情況進行研究,分析不同配伍比例的作用和效果,精準設定藥物配伍比例,確保藥效的充分發揮。

2.5物質基礎

中藥復方配伍在臨床上的應用,物質基礎是中藥材有效成分。研究中方復方成分能夠分析物質基礎的作用和本質。在微觀角度分析中藥復方關系和活性成分能有效闡述復方含義,為中藥的合理搭配及在臨床上的應用提供一定的借鑒。

3中藥復方配伍方法

3.1傳統模式研究法

以往對中藥復方作用機理進行分析,通常是從拆方后配合以及整體療效上進行分析,主要方法分為拆方研究以及全方研究。

3.1.1全方研究

全方研究是將復方配制成制劑后,對其進行綜合研究,其作用主要是對其配方及藥理的定量分析。在探討復方的作用機理和有效物質基礎時,要以復方的整體為基礎,根據臨床的實際療效,使其發揮其作用。雖然全方試驗可以加速藥物的藥效學研究,證實復方的物質基礎,并將其與臨床療效聯系起來,但是在中藥復方組方規律進行研究時,全方研究仍然存在局限性。

3.1.2拆方研究

拆方研究不僅能夠明確復方中的一味藥物或一種療法的作用、部位,還可以對其組合的組合和構成原則有一定的規律。運用現代復合藥理學的方法,可以從多個方面考察方劑配伍,篩選出有效成分,并對其組合進行優化。中藥復方體系是一個很復雜的體系,它的評估指標必須與其所治療的病理學機制有很大的關系,以更好地反映其內在的內在含義,并進一步證實其基本規律,從而為開發中藥復方制劑奠定了基礎。

3.2現代模式研究方法

3.2.1中藥復方化學成分研究

現階段,在進行中藥復方化學的研究時,往往將其視為一個整體,采用植物化學分離分析的方法對復方進行系統的分離。中藥復方制劑的研制工作,主要是為了探討其質量變化的規律。根據化學組成的變化,探討了復方中化學組分的變化規律。中藥復方化學成分的研究,應以中醫傳統的理論為基礎,注重科學、嚴謹的藥理作用實驗。中藥復方化學組分的研究,不僅涉及到化學成分的分離,應將組分的分離與活性篩選結合起來,并運用多種指標對復方進行種性評價,以更全面、更全面的評價中藥的功效。

3.2.2中藥復方藥理學研究

而且對現代中藥新藥的研制,加速中藥現代化進程有明確的現實意義。中草藥復方的藥理研究應該注重從整體上講中醫的理論,現代藥學的研究重點是從微觀角度出發,將二者有機地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實現了中藥復方由大到小的辨證統一。另外,將其化學成份與藥理作用、動物實驗及臨床藥理研究相結合,能更好地解釋其作用機制。中藥復方的藥理作用研究,既能有效地改善中醫的臨床效果,同時,對于加快中藥現代化的發展有重要作用。

結束語

將中藥配伍與臨床藥物研究有機地結合起來,具體可用于指導合理用藥,避免中、西藥的不良反應,指導新藥的開發。隨著我國醫藥衛生事業的蓬勃發展,中醫藥學的相關服務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與論證。展望未來,中藥配伍在中醫的臨床藥學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章霞.中藥復方配伍在中藥臨床藥學中的應用[J].人人健康,2020(12):120.

[2]范欣生,段金廒,華浩明,瞿融,錢大瑋,尚爾鑫,王崇駿,李文林,郭建明.基于古今文獻和臨床分析的中藥配伍禁忌研究[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9,35(05):574-578.

[3]周橋,付書璠,孫宇潔,朋湯義.淺析中藥配伍“十八反”“十九畏”現代藥理學及臨床運用進展[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66):258-259.

臨床藥學研究生論文范文第3篇

1 材料

所有樣本均來源于本院在2006年3月至2008年10月的腹部超聲檢查患者, 腹部超聲檢查2108例, 男性789例;女性1319例, 年齡選擇在20~70歲之間, 平均年齡 (33.0±12.7) 歲。其他常規體檢內容包括:內、外、婦 (女性) 、五官、血脂、肝功能、心電圖、X線等, 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肝臟損害。

2 方法

2.1 儀器及方法

所有受檢者于當日清晨空腹檢查。儀器為美國GE公司Lo GIQ3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 探頭頻率3~3.5MHz及LOGIQ200黑白B型超聲診斷儀, 帶有灰階數值的測定功能, 探頭頻率3.5MHz, 對肝臟進行從左到右, 從上到下, 全面仔細掃描肝臟的大小、形態、包膜、實質回聲、肝內管道。同時記錄患者的年齡、性別及飲酒情況。

2.2 脂肪肝超聲診斷標準

(1) 肝區近場彌漫性點狀高回聲, 回聲強度高于脾臟和腎臟, 少數表現為灶性高回聲; (2) 遠場回聲衰減, 光點稀疏; (3) 肝內管道結構顯示不清; (4) 肝臟輕度或中度腫大, 肝前緣變鈍。僅具備第 (1) 項者作為疑似診斷, 具備第 (1) 項加其余一項及以上者可確診為脂肪肝。本文脂肪肝病例均為彌漫性脂肪肝。

彌漫性脂肪肝按回聲衰減程度, 脂肪肝可分為三度: (1) 輕度:肝臟大小形態正常, 肝內實質回聲密集, 增強, 后場回聲減弱不明顯, 肝內管狀結構尚清晰; (2) 中度:肝臟大小形態正?;蜉p中度增大, 前場回聲增強后場衰減, 管狀結構走向模糊, 尚可辨認; (3) 重度:肝臟增大, 形態飽滿, 前場回聲明顯增強, 后場衰減明顯, 甚至無回聲區, 管狀結構難以辨認。

2.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2.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 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 以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意義。

3 結果

3.1 脂肪肝發病情況

2108例體檢者中225例經超聲診斷為脂肪肝, 患病率為10.7%。按其程度分輕、中、重脂肪肝, 輕型為122例, 占脂肪肝總數54.2%;中型為87例, 占脂肪肝總數38.7%;重型為16例, 占脂肪肝總數7.1%。

3.2 脂肪肝與性別的關系

脂肪肝中, 男性156例, 占脂肪肝總數69.3%;女性69例, 占30.7%。兩者差異有顯著性意義 (P<0.01) 。在總體檢人群中, 男性患病率為19.8% (156/789) , 女性為5.2% (69/1319) 。兩者有顯著性差異 (P<0.01) 。

3.3 脂肪肝與年齡的關系

各年齡組 (20~35, 36~50, 51~70歲) 的患病率分別為:7.1% (85/1192) 、16.3% (122/751) 、10.9% (18/165) , 三者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0.05) , 36~50年齡組患病率最高。

3.4 與飲酒的關系

225例脂肪肝中, 每天飲酒160g的人有98例, 80~160g之間的的人76例, 小于80g的人51例, 三者均有顯著性差異 (P<0.05) , 飲酒多者脂肪肝患病率高。

4 討論

正常人肝臟中含有的總脂肪量約占肝臟總重量的5%, 脂肪肝是指脂肪在肝臟內的貯量超過肝臟重量的10%以上。脂肪肝是一種常見的肝臟疾病, 是肝臟對各種代謝異常改變產生應激反應而引起的肝內脂肪含量大量增加, 肝細胞內出現大量脂肪顆粒為特征的一系列綜合征。脂肪肝超聲上可表現為彌漫型和局限型。局限型脂肪肝超聲上常表現為肝臟大小形態正常, 肝實質內局部可見回聲較粗、較密的高回聲區位于肝段或肝葉, 深部回聲減弱不明顯, 境界清晰, 高回聲內可見肝臟的正常走向管道結構, 無占位效應。

脂肪肝的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缺少特異性表現, 臨床上可表現為肝區不適、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贾靖我院? 75%的人可出現肝區脹痛等癥狀, 25%的人沒有自覺癥狀, 只是在做體檢、超聲檢查時才被發現。超聲診斷脂肪肝的敏感性達85%, 特異性達95%, 而在非纖維化肝臟中, 敏感性可達100%。

隨著人民生活條件的改善、提高, 脂肪肝發病率日益增加, 且發病年齡亦逐漸提前, 趨于年輕化。本組資料中脂肪肝的發病率為10.7%, 其中發病年齡段以36~50歲為最高 (16.3%) , 其次則為51~70歲 (10.9%) 。另外, 本文結果還顯示男性患脂肪肝的比率 (19.8%) 明顯高于女性 (5.2%) , 兩者間有顯著差異 (P<0.01) 男性中青年脂肪肝發病比例明顯增高, 這可能與男性多飲酒有關。

總之, 超聲檢查在脂肪肝的診療中有肯定的價值, 對其程度判斷及分型較準確, 結合血脂增高的情況, 對治療方案的制定有著明確的指導作用。其檢查方便, 對預后和治療效果可進行實時檢測。

參考文獻

[1]謝輝.450例脂肪肝的超聲診斷及病因分析[J].泰山衛生, 2008, 32:10~12.

[2]李帆.超聲在脂肪肝診療中的作用價值[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06, 15 (2) :227.

[3]楊璽.脂肪肝防治必讀[M].上海: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 2004:55.

臨床藥學研究生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本文針對“雙高”背景下教師隊伍建設模式面臨的問題,提出優化路徑:建設基于能力導向的資源共享發展平臺,建立校企人才雙向雙協共建的教師團隊,開展基于結構化創新團隊建設的育訓工程,建立多元立體的考評激勵體系。

【關鍵詞】高職院校 高水平專業群 教師隊伍建設 建設模式

2019年《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對新時代、新階段、新形勢下的職業教育進行了頂層設計,賦予了職業教育發展的新使命?!案呗殞I群”自提出以來見證著高等職業教育“示范?!薄肮歉尚!薄皟炠|?!薄半p高計劃”的步步推進。而打造高水平與高層次、結構化與專業化、國家級與國際化和多元合一的教學團隊,是促進高職專業群高質量發展、特色發展和持續發展的重要抓手。

廣西衛生職業技術學院秉承“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理念,緊跟廣西大健康產業需求布局專業,聚焦“醫、養、管、食、游、動”等廣西大健康重點發展產業,為廣西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學院根據廣西特色優勢產業,支持護理和藥學兩個專業群建設國內高水平專業群。學院始終按照臨床和生產經營一線崗位人才素質要求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將“知、德、技”三維標準貫徹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建教學創新團隊,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一、“3+3+4+N”教師隊伍建設模式面臨的新問題

在“三全育人”背景下,學校針對高職院校中青年教師專業發展面臨的“平臺期”和“職業倦怠”等問題,提出了“3+3+4+N”教師隊伍建設模式。即“3線3精4平臺N個(類)量化指標”教師成長模式。其中“3線”指教學能力、實踐能力、教科研能力3條主線;“3精”指學校教師主管部門針對促進教師成長路徑進行精心設計和策劃,做到培訓內容精細化、培訓對象的精準化和培訓形式的精致化;“4平臺”指在信息化的教學與教師繼續教育平臺上,結合教師發展的實際需要,建立合格教師、骨干教師和教學名師3個梯次平臺;“N個量化指標”指給予各個平臺分別賦予一定的資源(N1)、政策(N2)配置和若干個評價檢測指標體系(N3)。該模式在教師隊伍建設中實施取得明顯成效:一是繼續教育的規模和數量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二是“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比例增大;三是教師的獲得感有所提升;四是學校人才培養質量逐步提升;五是教師教育科研水平均得到提高。

然而,在高職教育發展日新月異的新形勢下,該模式雖然在指導中青年教師專業發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特別是在“專業群”視域下的教師隊伍建設中存在一些短板,和“高水平專業群”建設要求打造高水平與高層次、結構化與專業化、國家級與國際化和多元合一的教學團隊還有很大距離,主要表現有以下幾點:(1)成長平臺輻射范圍以及精細化程度不夠,比如對教師學生管理能力培養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2)原模式側重校內專任教師的個人發展考慮,缺乏以整體性團隊建設考慮;(3)原模式主要面對校內在編在崗教師,針對企業或醫院兼職教師的成長考慮較少;(4)教師分層評價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

二、“3+3+4+N”教師隊伍建設模式的路徑優化

“專業群”建設需要高水平教學創新團隊的支撐,教學團隊建設是不同年齡、學歷、職稱和研究領域的合作主體的優化組合,是基于推動專業建設和教師專業共同發展的命運共同體。教學創新團隊作為支撐專業群發展的新型集群,只有充分挖掘教師群體尤其是中青年教師群體的競爭優勢動力源,才能實現團隊和專業群建設創造性發展。

(一)建立基于能力導向的資源共享發展平臺

依托廣西醫藥衛生職業教育集團建立教師發展中心和教師社會實踐基地,融合政、校、院、企人力資源,建立專兼職教師資源庫和專兼職教師雙向管理、業績互認和雙職稱認定工作機制,為校企雙元育人提供人力資源支撐力。在“3+3+4+N”教師隊伍建設模式提出的“4平臺”基礎上以教學、科研、學生管理和實習實訓四個方面為維度,以點成線,以點搭臺,進一步優化資源共享平臺,涵蓋教學科研、學生管理和校內外實習實訓多個方面,擴大平臺的輻射范圍和精細化。推進大健康創新創業基地,搭建眾創空間,建設創新創業平臺。從醫院和企業引入名師和名醫,建立校、院、企技術創新團隊,與院、企合作開展現代學徒培試點,打造工匠培養平臺。

(二)建立校企人才雙向雙協共建的教師團隊

國家實施“高水平專業群”建設計劃,結構化創新團隊建設是重要任務,而“雙師型”教師隊伍又是創新團隊建設的重要抓手。針對普遍存在的“雙師型”教師不足、教師頂尖人才流失嚴重、教師結構化分布不合理等問題,高職院校要詳細評估教師隊伍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在不斷引進企業人才的同時,加大校內中青年教師的培養,豐富教師發展資源平臺,提升教師專業發展管理水平,優化職業院校教師專業發展環境。

依托合作交流平臺及創新研究平臺而搭建成結構化創新團隊,將原“3+3+4+N”教師隊伍建設模式提出的合格教師、骨干教師和教學名師三個層級結構精細化為校內新進教師、合格教師、骨干教師、教學名師、專業帶頭人和專業群帶頭人共六層級教師專業成長模式(見圖1),以及來自校外企業、醫院(研究院所)的技術骨干、技術能手、技能大師、領軍人才和名匠名師共五個層級,逐漸培養為專業帶頭人和專業群帶頭人。結構化更加完備,教師專業發展路線更加清晰,導向更明確。

(三)開展基于結構化創新團隊建設的育訓工程

基于結構化創新團隊建設的育訓工程,精準對接教師職業生涯發展需求,根據不同類型和不同級別教師標準的需要,提升教師國際化水平與提升社會服務的目標要求實施教師培訓,夯實“雙師型”教師的專業素質??梢詮囊韵聨讉€方面考慮:(1)基于“四有”教師標準的師德培訓,實施覆蓋全員的理念更新工程;(2)基于專業群建設項目為主體需求的業務培訓;(3)加強教師資格與職業崗位資格證的“雙證制”教師培訓;(4)推進思政教師與專業教師、專任教師與專職輔導員、校內教師與企業兼職教師、教學科研各具特長的教師以及不同專業教師組建“跨界”教學和科研團隊,以團隊的復合能力支撐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升。強化以團隊協同、跨界合作、校企雙向流動為導向的育訓概念(見圖2)。

(四)建立多元立體的考評激勵體系

1.完善分類和分層的教師評價考核標準

形成四種類型、四個層次的教師標準體系和教師隊伍評價考核制度體系。以“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為核心,按照“教學‘雙師’型、服務專家型、科研技術型、文化育人型”四種類型,建立并實施“大師、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合格教師”四級評價考核標準,提升教師發展的目標引領力與評價推動力。

2.落實常態化的教師自我診改及教學督導制度

建立分層、分類教學績效考評指標體系,依托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按照“三年一規劃,每年一診改”工作機制,推進以“雙高”目標為引領的教師層面診斷與改進工作的常態化,完善系部和校級雙層教學督導制度,為完成“雙高”任務提供決策與改進的機制保障。

3.制定專業群建設為導向的教師分析測評表

按照雙高建設的要求,教師隊伍要求專兼職結合,除了開發校內專業教師發展新體系,還要充分挖掘企事業單位及研究院所的人才優勢,發展兼職教師發展體系。要針對校內和校外多層次、不同發展水平的教師建立針對性的考評指標體系,引導激勵教學團隊正向發展。

4.建立多元化的績效激勵體系

要依據不同層次教師的合理訴求,發揮激勵因素中能帶來積極態度,滿足個人自我實現需要的這些因素的合力作用,推動激勵機制的健全。對在高水平專業群建設技能大賽、社會服務等重大質量工程項目中做出特殊貢獻的人員,加大職稱評審等權重。創造中青年教師成長和發展的空間,運用激勵機制,讓教師積極主動完成挑戰性工作和承擔工作職責。綜合考慮教師任用情況、晉升制度、工資制度、參與程度及獎懲辦法,增強教師的歸屬感、榮譽感和獲得感。

建設高水平教師教學團隊是“高水平專業群”建設背景下職業院校建設的關鍵任務,而中青年教師專業發展是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建設的重中之重,也是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中堅力量。在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建設優化過程中,平臺化、團隊化、模塊化和系統化是關鍵的標準,要從頂層設計、科學規劃和有效監控等諸多方面考慮,全面提升中青年教師在教學、科研、學生管理和實踐等方面的能力,為促進結構化教學創新團隊的高效運行,提升學校高水平專業建設品牌效應提供優質人才資源支撐。

【參考文獻】

[1]馬君,張玉鳳.專業群視域下高職院校教學創新團隊構建及治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1).

[2]周小雅,常雪松,等.“三全育人”視域下高職院?!?+3+4+N”教師隊伍建設模式探略[J].廣西教育(高等教育),2020(5).

[3]曾照香,李良明.“雙高計劃”背景下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研究[J].職業與技術教育,2021(2).

[4]崔宇馨,石偉平.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邏輯、困境與路徑[J].職教論壇,2020(10).

注:2019年度廣西職業教育護理專業發展研究基地(桂教職成〔2019〕63號);2019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重點研究項目“基于信息技術的醫學職業院校臨床技能實訓體系的研究與實踐”(GXGZJG2019A026)

【作者簡介】常雪松(1979— ),女,河南永城人,教育學碩士,廣西衛生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課程與教學論、職業教育;岳桂華(1969— ),男,山東東營人,醫學博士,廣西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醫學教育管理、中西醫結合防止心血管疾病;周小雅(1963— ),女,浙江寧波人,廣西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藥學職業教育;周元明(1963— ):男,通訊作者,浙江諸暨人,廣西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醫學教育管理、外科臨床;韋志強(1967— ),男,廣西岑溪人,廣西衛生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流行病學。

(責編 黃 煌)

臨床藥學研究生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目的:了解重慶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藥學人員的基本情況及藥學服務開展情況,為更好地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藥學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方法,對重慶市38個區縣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藥學人員基本情況及藥學服務開展情況進行調查,據此進行統計分析并提出建議。結果:共發放機構一般情況問卷調查表1 147份,回收有效問卷調查表813份,有效回收率為70.88%;共發放藥學人員基本情況及藥學服務開展情況問卷調查表1 972份,回收有效問卷調查表1 904份,有效回收率為96.55%。受訪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藥學人員平均為4.5人(2~14人),受訪鄉鎮衛生院的藥學人員平均為2.5人(0~12人),占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比例分別為8.69%和8.17%,且其中一部分為兼職的非該專業人員。受訪機構藥學人員最高學歷以大專最多(占51.79%),其次為高中及中專(占21.64%);職稱以藥士最多(占34.35%),其次為藥師(占30.04%);取得執業藥師證書的僅占2.73%,取得國家衛生計生委臨床藥師崗位培訓證書的人數為0。受訪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藥學人員從事的工作崗位比例相對較高的依次為門診藥房(79.67%和81.44%)、住院藥房(32.94%和56.57%)、中藥房(27.57%和40.85%)和庫房(22.20%和24.05%);而從事臨床藥學室(1.40%和0)、實驗室(0.23%和0)和靜脈藥物配置中心(0.23%和0)等崗位工作的比例均很低。受訪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比例排前6位的藥學服務項目分別為藥品調劑配發(100%)、門診處方點評(70.00%)、藥品不良反應監測(62.67%)、用藥咨詢(60.67%)、抗菌藥物處方點評(58.00%)、用藥教育和用藥指導(50.00%),而藥學門診、治療藥物監測和藥物基因組學檢測均未開展;受訪鄉鎮衛生院開展比例排前6位的藥學服務項目分別為藥品調劑配發(100%)、藥品不良反應監測(62.29%)、用藥咨詢(59.73%)、用藥教育和用藥指導(53.85%)、門診處方點評(51.58%)、抗菌藥物處方點評(45.40%),而靜脈藥物集中配置、藥學門診、治療藥物監測和藥物基因組學檢測均未開展。結論:重慶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藥學人員數量短缺,且兼職人員占有一定比例;人員整體素質不高,專業技術水平和能力有限;機構對藥學服務不夠重視,其服務開展情況不理想。為推動藥學工作的開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應重視藥學服務,結合實際情況加大資金投入,優化崗位設置,完善機構建設,并加強藥學人員引進和培訓,不斷提升其藥學服務專業技術水平和能力,切實為臨床提供優質、安全、人性化、專業化的藥學服務。

關鍵詞 重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藥學人員;藥學服務;調查

Study on the Basic Situation of Pharmacy Staff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harmaceutical Care in Chongqing Primary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

WEI Lai,ZHAO Chunjing,WANG Na,WEI Na(Dept. of Pharmac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1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basic situation of pharmaceutical staff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harmaceutical care in Chongqing primary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pharmaceutical work in primary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basic situation of pharmaceutical staff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harmaceutical care in primary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 from 38 districts and counties of Chongqing, and the data was analyzed statistically to put forward suggestion. RESULTS: A total of 1 147 questionnaires about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primary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 were sent out, and 813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with effective recovery rate of 70.88%. A total of 1 972 questionnaires about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pharmaceutical staff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harmaceutical care were sent out, and 1 904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with effective recovery rate of 96.55%. The average number of pharmaceutical staffs in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was 4.5(2-14 persons), that of pharmaceutical staffs in township hospitals was 2.5(0-12 persons), accounting for 8.69% and 8.17% of professional medical staffs, respectively. Some of respondents were part-time nonprofessionals. The highest educational level of surveyed pharmaceutical staffs was college degree (51.79%), followed by high school degree and secondary school degree (21.64%). The professional titles were mostly assistant pharmacists (34.35%), followed by pharmacists (30.04%). Only 2.73% of the licensed pharmacist certificates were obtained, and no one obtained the clinical pharmacist training certificate of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I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and township hospital, the higher proportion of the job positions of the pharmacists were in outpatient pharmacy (79.67% and 81.44%), inpatient pharmacy (32.94% and 56.57%), TCM pharmacy (27.54% and 40.85%) and warehouse (22.20% and 24.05%); the lower proportion of the job positions of the pharmacists were in clinical pharmacy room (1.40% and 0), laboratory (0.23% and 0) and PIVAS (0.23% and 0). Top 6 pharmaceutical care projects carried out by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included drug dispensing (100%), out-patient prescription comment (70.00%), ADR monitoring (62.67%), medication consultation (60.67%), antibiotics prescription comment (58.00%), medication education and medication guidance (50.00%); pharmaceutical outpatient service, therapy drug monitoring and pharmacogenomics detection were not developed. The pharmaceutical care projects carried out by township hospital included drug dispensing (100%), ADR monitoring (62.29%), medication consultation (59.73%), medication education and medication guidance (53.85%), outpatient prescription comment (51.58%), and antibiotics prescription comment (45.40%); centralized intravenous pharmacy admixture and administration, pharmaceutical outpatient service, therapy drug monitoring and pharmacogenomics detection were not developed. CONCLUSIONS: The pharmaceutical talents are short in Chongqing primary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 and part-time staffs also have a certain proportion. The overall quality of pharmaceutical staffs is not high, and their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capabilities are limited. The institutions do not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pharmaceutical ca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harmaceutical care is not ideal.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harmaceutical care, primary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pharmaceutical care,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of fund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ptimize post setting, perfect the construction of institutions, and strengthen the introduction and training of pharmaceutical staffs so as to constantly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level and pharmaceutical care capabilities, and provide high-quality, safe, humanized and professional pharmaceutical care.

KEYWORDS Chongqing; Primary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 Pharmaceutical staffs; Pharmaceutical care; Investigation

“新醫改”方案中明確要求進一步完善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包括覆蓋城鄉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和各類醫院在內的醫療服務體系,大力發展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鶎俞t療衛生機構直接面向民眾提供基本醫療保健服務,對于維護民眾健康、保障民眾基本用藥權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合理用藥工作中肩負著重要的責任[1]。當前,隨著醫改的不斷深化,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質量和服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合理配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藥學人力資源,有效提升其藥學服務能力和技術水平,并結合實際調整其藥學工作方向。本研究中,筆者對重慶市38個區縣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藥學人員基本情況及藥學服務開展情況進行問卷調查,據此進行統計分析并提出建議,以期為更好地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藥學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調查對象為重慶市38個區縣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所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及其藥學人員。

1.2 調查方法

在查閱相關文獻[2-5]的基礎上,結合以往調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所了解到的相關情況,編制問卷調查表初稿,并就問卷調查中涉及的內容咨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從事相關工作的專業人員的意見,進而修訂形成正式的問卷調查表。問卷調查表分為兩種。一種是針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一般情況問卷調查表,其主要內容包括機構類別、床位數、醫療收入、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及其中的藥學人員數量等。另一種是針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藥學人員的基本情況及藥學服務開展情況問卷調查表,其主要內容包括:(1)基本情況(性別、年齡、民族、專業、職稱、學歷等);(2)工作崗位情況;(3)藥學服務開展情況。在重慶市衛生計生委藥政處的協助下,本課題組將問卷調查表發送到重慶市38個區縣的衛生計生委,由當地的衛生計生委組織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填寫?;厥盏膯柧碚{查表要求完整、沒有數據缺項、沒有邏輯錯誤,缺項問卷調查表經電話確認補充完整后作為有效問卷調查表納入,否則作為無效問卷調查表予以排除。調查時間為2015年3-7月。

1.3 數據處理

將調查獲得的數據輸入Excel 2013軟件,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所用方法為描述性分析方法。

2 結果

2.1 問卷調查表回收情況

根據2014年重慶市衛生計生委統計數據,截至2014年底重慶市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202家,鄉鎮衛生院有945家,共1 147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藥學人員共約1 972人。故本次調查共發放機構一般情況問卷調查表1 147份,回收有效問卷調查表813份(涉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50家、鄉鎮衛生院663家),有效回收率為70.88%;共發放藥學人員基本情況及藥學服務開展情況問卷調查表1 972份,回收有效問卷調查表1 904份(涉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藥學人員428人、鄉鎮衛生院的藥學人員1 476人),有效回收率為96.55%。

2.2 受訪機構藥學人員數量及占比情況

受訪機構藥學人員數量及占比情況見表1。由表1可見,受訪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平均為52.1人(12~163人),藥學人員平均為4.5人(2~14人);受訪鄉鎮衛生院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平均為30.8人(2~158人),藥學人員平均為2.5人(0~12人)。這說明有個別鄉鎮衛生院仍沒有配備藥學人員。調查結果還顯示,受訪機構藥學人員中一部分為兼職的非該專業人員(其中護士兼職的有77人,醫師兼職的有134人)。

2.3 受訪機構藥學人員基本情況

受訪機構藥學人員基本情況見表2。由表2可見,受訪機構的藥學人員中,男、女性人數之比約為1 ∶ 2;年齡以≤30歲者最多(占33.25%);最高學歷以大專最多(占51.79%),其次為高中及中專(占21.64%);工作年限以6~10年者最多(占28.05%);藥事工作年限以≤5年者最多(占30.88%);職稱以藥士最多(占34.35%),其次為藥師(占30.04%),而無職稱或為其他專業職稱的占27.57%;取得執業藥師證書的僅占2.73%,取得國家衛生計生委臨床藥師崗位培訓證書的人數為0。

2.4 受訪機構藥學人員工作崗位情況

受訪機構藥學人員工作崗位情況見表3(注:存在一人從事多個工作崗位的情況)。由表3可見,受訪機構藥學人員從事的工作崗位比例較高的依次為門診藥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79.67%,鄉鎮衛生院為81.44%)、住院藥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32.94%,鄉鎮衛生院為56.57%)、中藥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27.57%,鄉鎮衛生院為40.85%)和庫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22.20%,鄉鎮衛生院為24.05%);而從事臨床藥學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1.40%,鄉鎮衛生院為0)、制劑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0.47%,鄉鎮衛生院為0.27%)、實驗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0.23%,鄉鎮衛生院為0)和靜脈藥物配置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0.23%、鄉鎮衛生院為0)等崗位工作的比例均很低。

2.5 受訪機構藥學人員的藥學服務開展情況

受訪機構藥學人員的藥學服務開展情況見表4。由表4可見,受訪機構藥學人員開展比例最高的藥學服務項目是藥品調劑配發(100%);除此之外,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比例排第2~6位的項目分別為門診處方點評(70.00%)、藥品不良反應監測(62.67%)、用藥咨詢(60.67%)、抗菌藥物處方點評(58.00%)、用藥教育和用藥指導(50.00%),而靜脈藥物集中配置只有1家開展,藥學門診、治療藥物監測和藥物基因組學檢測則未開展;在鄉鎮衛生院開展比例排第2~6位的項目分別為藥品不良反應監測(62.29%)、用藥咨詢(59.73%)、用藥教育和用藥指導(53.85%)、門診處方點評(51.58%)、抗菌藥物處方點評(45.40%),而靜脈藥物集中配置、藥學門診、治療藥物監測和藥物基因組學檢測則未開展。

3 討論

3.1 重慶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藥學人員數量短缺

本調查結果顯示,受訪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平均為52.1人(12~163人),藥學人員平均為4.5人(2~14人);受訪鄉鎮衛生院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平均為30.8人(2~158人),藥學人員平均為2.5人(0~12人)??梢?,該地區部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配備的藥學人員數量偏少,甚至有個別鄉鎮衛生院沒有配備。雖然受訪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的藥學人員占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比例(8.69%和8.17%)達到了國家相關標準(≥8%)[6],但必須指出的是,之所以達標主要還是因為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整體數量短缺所致,實際上藥學人員數量缺口是存在的。本調查結果還顯示,受訪機構藥學人員中有211人(共1 904人)還是兼職的非該專業人員,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藥學人員數量配備的不足。而藥學人員數量短缺可能會極大制約該地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藥學服務的開展。

3.2 重慶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藥學人員整體素質不高

本調查結果顯示,受訪機構藥學人員最高學歷以大專最多(占51.79%),其次為高中及中專(占21.64%);職稱以藥士最多(占34.35%),其次為藥師(占30.04%),而無職稱或為其他專業職稱的占27.57%;取得執業藥師證書的僅占2.73%。這說明該地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藥學人員普遍學歷和職稱等較低、整體素質不高,這也導致其專業技術水平和能力有限。此外,取得國家衛生計生委臨床藥師崗位培訓證書的人數為0,進一步說明該地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藥學人員尚不具備開展高層次藥學服務的條件。人員素質欠缺同樣會極大制約該地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藥學服務的開展。

3.3 重慶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對藥學服務不夠重視,其藥學服務開展情況不理想

本調查結果顯示,受訪機構藥學人員從事的工作崗位主要集中在門診藥房、住院藥房、中藥房和庫房,而從事臨床藥學室、制劑室、實驗室和靜脈藥物配置中心等崗位工作的比例均很低??梢?,該地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置藥學工作崗位的重心仍停留在傳統的保證藥品供應和調劑層面,對與藥學服務密切相關的臨床藥學室、實驗室和靜脈藥物配置中心等工作崗位不夠重視,不愿增加人力、物力投入,而這也直接制約了其藥學服務的開展。本調查結果還顯示,除了藥品調劑配發是所有受訪機構藥學人員均開展的藥學服務項目外,門診處方點評、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用藥咨詢、抗菌藥物處方點評、用藥教育和用藥指導等項目有一定程度開展;而對于專業技術水平要求較高的參與會診、參與臨床查房、參與疑難病例討論、書寫藥歷等項目開展比例都未超過10%;另外,對于需要較大人力、物力投入的靜脈藥物集中配置,需要特殊精密儀器和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方可開展的治療藥物監測、藥物基因組學檢測等項目幾乎沒有開展。這說明該地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藥學服務開展情況不理想,整體服務水平較低,對藥學人員的定位僅僅為簡單的藥品調配人員。

綜上所述,本調查結果表明,重慶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藥學人員數量短缺,且兼職人員還占有一定比例;藥學人員整體素質不高,專業技術水平和能力有限;機構對藥學服務不夠重視,其藥學服務開展情況不理想。鑒于此,筆者建議:首先,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應轉換觀念,重視藥學服務,調整其藥學工作的方向[7],結合實際情況加大軟、硬件兩方面的資金投入,優化崗位設置,完善機構建設;其次,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應加強藥學人員引進,保證藥學人員配備數量,并注重對藥學人員的專業培訓,為藥學人員的學習和提高創造條件,促使其不斷提升藥學服務專業技術水平和能力,以利于真正實現從“以保障藥品供應為中心”向“在保障藥品供應的基礎上,以重點加強藥學專業技術服務、參與臨床用藥為中心”的轉變[8],促進藥學工作更加貼近臨床,切實為臨床提供優質、安全、人性化、專業化的藥學服務。

參考文獻

[ 1 ] 白向榮,王育琴. 國外社區藥學服務進展[J]. 中國執業藥師,2011, 8(7):48-50.

[ 2 ] 王文淵,王明榮,蔣愛民,等.永州農村藥學服務需求的調查分析[J]. 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4,34(11):935-938.

[ 3 ] 周盈瑩,楊燕,孟玲,等. 江蘇省28家醫院臨床藥學工作開展現狀調查[J]. 中國藥房,2017,28(24):3341-3346.

[ 4 ] 丁玉峰,何泉,張晨,等. 湖北省基層鄉鎮衛生院藥學人員基本情況和需求狀況調查[J]. 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4,34(15):1309-1313.

[ 5 ] 黃瓊,張靈,董一曼,等. 精細化管理在提升我院藥房藥學服務水平中的應用[J]. 中國藥房,2014,25(29):2717-2720.

[ 6 ] 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總后勤部衛生部. 醫療機構藥事管理規定[S]. 2011-01-30.

[ 7 ] 李琳琳,龔時薇.我國藥學服務研究的內容與發展趨勢[J]. 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2,32(2):147-150.

[ 8 ] 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 關于加強藥事管理轉變藥學服務模式的通知[S]. 2017- 07-12.

(收稿日期:2017-12-13 修回日期:2018-04-06)

(編輯:周 箐)

上一篇:藥學研究生畢業論文下一篇:藥學本科生畢業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