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五年級上冊教案范文

2023-06-29

五年級上冊教案范文第1篇

一、單元教材分析:

1、本組教材圍繞著“遨游漢字王國”這個主題,引導學生進行綜合性學習,初步了解漢字的特點和發展歷史,加深學生對漢字和中華傳統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確運用漢字的自覺性。同時培養學生策劃和開展活動、查找和運用資料的能力。

2、“遨游漢字王國”分成“有趣的漢字”和“我愛你,漢字”兩大板塊。每個板塊的主體是“活動建議”,希望學生根據這些建議的提示,按照當地實際情況自主地開展活動。“閱讀材料”供學生在開展活動時閱讀,對于了解必要的知識、啟發思路是很有幫助的。當然,開展活動的材料不止于此,學生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師也可以補充提供。

3、這次綜合性學習可以開展的活動主要有:(1)小組討論和制訂活動計劃。(2)舉行猜字謎游戲;搜集有漢字諧音特點的歇后語、笑話;搜集有關漢字來歷的資料,了解漢字的起源。(3)搜集漢字字體特點及變化的資料,了解漢字的歷史;進行社會用字調查,寫簡單的調查報告;搜集書法作品,舉辦書法展覽。(4)用多種方式展示綜合性學習的成果。

二、單元教學目標:

1.策劃并開展簡單的小組活動,學寫活動計劃。

2.通過了解字謎、諧音的特點,體會漢字文化的豐富有趣。初步了解漢字的起源,引發學生對漢字的興趣。

3.初步了解漢字的演變,學習欣賞漢字書法藝術,培養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自豪感;提高對純潔祖國語言文字的認識,養成防止和糾正寫錯別字的習慣。

4.學寫簡單的調查報告或分析報告。 5.認識24個生字。

三、單元教學重難點:

1、策劃并開展簡單的小組活動,學寫活動計劃。

2、初步了解漢字的演變,學習欣賞漢字書法藝術,培養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自豪感;提高對純潔祖國語言文字的認識,養成防止和糾正寫錯別字的習慣。

3、學寫簡單的調查報告或分析報告。

四、教學措施及手段:

1、從“有趣”走向“可愛”。有關漢字的故事非常豐富,可以通過網絡、報刊等多種途徑獲得關于漢字諧音、歇后語等大量素材。整個活動定位在宏觀、歷史和審美的維度去策劃,讓學生通過活動對漢字的起源、發展及特點有大略的了解。通過活動,學生感受到的不僅是漢字的趣,更應感受到漢字與生俱來的歷史的溫度和生命的氣息,并升華凝聚對漢字的一種真誠的愛。

2、從書本走向生活。教材提供的閱讀材料很具有代表性,可以引起學生對漢字的關注和思考。而這些閱讀材料來源于現實生活,反映的是漢字在現實生活中運用。學生在活動時除從書本里尋找相關素材外,還可以引導他們到現實生活里去找,做生活的有心人,因為在日常生活里,很多語言現象用的就是諧音、會意的表達方式,用現實生活中的鮮活素材充實到活動中來,可以使活動更有趣味,更有實效。同時,把活動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對豐富和發展學生的語言實際運用能力也大有裨益。

3、從自主走向自覺。對如何開展好本次綜合性學習,教材里都作了相關的提示,包括做一份有時間、有地點、有內容的活動計劃,如何結成活動小組開展活動等等,教師在完成必要的知識教學后,應該充分發揮學生活動的自主性,以指導者、參與者和建議者的身份對學生的活動提供幫助。

五、課時安排

有趣的漢字 5 我愛你,漢字 7

單元檢測 2

有趣的漢字

一、活動目標

1.策劃并開展簡單的小組活動,學寫活動計劃。

2.通過了解字謎、諧音的特點,體會漢字文化的豐富有趣。初步了解漢字的起源,引發學生對漢字的興趣。

3.認識10個生字。

二、活動重難點

1、通過了解字謎、諧音的特點,體會漢字文化的豐富有趣。初步了解漢字的起源,引發學生對漢字的興趣。

2、策劃并開展簡單的小組活動,學寫活動計劃。

三、活動準備

搜集或編寫字謎,查找體現漢字諧音特點的古詩、歇后語、對聯或笑話,搜集有關漢字來歷的資料,了解漢字的起源。

四、課時安排 5課時

五、活動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揭示學習內容

1.導語:我們平??磿?、讀報、寫信、作文都離不開漢字.看,老師在黑板上就寫了兩個漢字(即“漢字”).你們對漢字有哪些了解呢?(學生可以自由發言,教師相機點撥.) 打開書第76頁,指名讀關于漢字的介紹. 2.揭示內容.同學們,你們的發言,再加上剛才書上的介紹,僅僅是對漢字的初步了解,你們想不想更多地了解漢字?好,讓我們在這段時間里一起遨游漢字王國,開展綜合性學習,感受漢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漢字文化,并為純潔祖國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吧.(板書課題“遨游漢字王國”)

二、整體閱讀,感受漢字的神奇 1.教師談話:首先,請大家一起走進課本第78~83頁,讓我們共同閱讀“閱讀材料1—4”,感受漢字的神奇吧. 1.教師出示閱讀要求. a.認真閱讀“閱讀材料1—4”,思考:這四則材料分別從哪個方面說明漢字的有趣的?為什么說是有趣的? b.除了上述四種有趣的漢字現象外,你還知道哪些有趣的漢字現象? c.閱讀后,就自己的想法在小組內進行交流. 3.學生自學、討論、交流,教師參與學生活動. 4.學生匯報,教師點撥. a.關于字謎:請學生先獨立猜出謎底,然后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在全班匯報. b.關于《有趣的諧音》:

師:課本中例舉了幾種有趣的諧音?(答:歇后語和笑話.) 師:能說出哪些字是字諧音嗎?

c.關于《倉頡造字》:學生讀完后,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傳說. d.關于《“冊”“典”“刪”的來歷》:學生讀完后,同桌互相說一說這幾個字是怎么造出來的,然后說一說自己知道的其他漢字的來歷.注意檢查幾個生字的讀音.

三、總結拓展,激發學生探究

通過上面內容的學習,我們已經初步感受到漢字的有趣.的確,這也為我們進一步探究漢字的奧秘,進一步學習漢字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在下面的學習中,我們將利用這些有效途徑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第二課時

一、、合作討論,制訂活動計劃

1.引語:這一個單元的學習主要是開展活動來進行綜合性學習.那么,我們應該如何開展好綜合性學習呢? 2.提示:在我們的課文中,有對我們進行綜合性學習的指導,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本第77頁. 3.學生自由讀第77頁上面關于綜合性學習的要求. 4.學生匯報從這段話中了解到的綜合性學習的要求. (教師相機強調:a.自由組成小組;b.討論活動內容;C.制訂活動計劃;d.活動計劃包括:活動時間、活動內容、參加人員、分工情況等;e.活動結束后要展示活動成果.)

二、明確建議,突出活動重點. a.指名讀“活動建議”. b.匯報讀懂的要求. (學生匯報,教師相機提示:圍繞“漢字的有趣”,有選擇地開展活動,注意要認真閱讀提供的材料.)

三、學生自由分組.(適時關注學生分組的情況,并建議作適當調整.)

四、學生分組討論活動計劃. (提示:討論時要作好分工,如專人記錄討論結果,專人負責整理討論意見,并形成完整的計劃.) 討論交流,修改完善活動計劃

1.以小組為單位匯報活動計劃. 2.師生共同評議.(教師相機引導,提示注意計劃的完整、合理、科學以及活動形式盡量不重復.) 3.小組根據評議,修改完善活動計劃.

五、課外實踐,搜集、查找、整理資料

學生根據擬定的計劃,進行相關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第三、四課時

(說明:在確?;顒又袑W生安全的前提下,教師要有組織地安排學生在課外通過各種途徑搜集資料,需要安排兩課時的時間進行活動.)

第五課時

一、展示交流,匯報學習成果 1.字謎大擂臺. a.教師引言:首先,我們從漢字的猜字謎開始.同學們,大家在課外一定收集了不少漢字字謎,還有的同學自己編寫了一些字謎.現在,我們要舉行字謎大擂臺活動,大家準備好了嗎? (活動說明:教師事先將學生收集和編寫的字謎和謎底集中進行整理,按照一定的比例確定必答題、搶答題若干道,分別用不同的信封裝好,以便主持人活動時使用.) b.教師提出活動要求. (1)全班分成四個活動大組.將每個小組成員進行編號,每個組人數盡可能相等. (2)在班級中選出一位活動主持人,五位裁判員,一位記分員. (3)必答題每題5分.答對加5分,答錯不扣分. (4)搶答題每題8分.答對加8分,答錯扣8分. (說明:教師根據活動的效果和學生人數進行控制,盡量使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 c.交流體會,感受樂趣. 活動結束后,可以請自編字謎的同學介紹編字謎的過程和自己的體會,也可以介紹自己在收集字謎的過程中發生的一些有趣的事. 2.諧音俱樂部. a.教師談話:剛才我們進行了緊張激烈的字謎大擂臺,大家不僅通過猜字謎積累了漢字的知識,而且從中感受到了漢字的無窮樂趣.下面讓我們輕松一下,進人我們的諧音俱樂部,再次享受漢字給我們帶來的快樂吧. b.互動游戲. (1)歇后語:一學生說自己搜集的歇后語前半句,指名其他人說其中的諧音字. (2)古詩:一學生讀自己搜集的古詩,指名其他人說后半句. (3)對聯:一學生說自己搜集的對聯上聯,指名其他人說對聯下聯,并說出其中的諧音字. (4)笑話:一學生介紹自己搜集的笑話.其他人說為什么好笑.

二、拓展延伸,激發學生實踐

教師談話:同學們,通過上面的活動,我們充分感受到漢字的無窮樂趣.讓我們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做學習的主人.課下,大家可以把自己收集的字謎,有趣的諧音現象整理歸類,還可以在教室里出一期黑板報.

三、總結全課

同學們,大家經過一段時間的綜合性學習,我們不僅學會了制訂活動計劃,我們還通過搜集大量的學習資料,感受到祖國文字——漢字的有趣.我們的收獲真大.大家還想繼續進行綜合性學習,進一步了解漢字,加深對漢字的熱愛之情嗎?好,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作業設計

一、這些字謎可真有趣,我費了好大的功夫才猜出來呢。

1.上面正差一點,下面少丟一點 ( ) 2.去一人還有一口,去一口還有一人 ( ) 3.左十八,右十八 ( ) 4.才進去就關門 ( ) 5.你我各有一半 ( ) 6.太陽升上地面 ( ) 7.短一些,再短一些 ( )

二、我最喜歡填歇后語了,這可是很好的腦力體操喲。

1.鼻子里插大蔥——( )

2.冰糖作藥引子——( ) 3.蒼蠅洗臉—— ( ) 4.廁所里的石頭——( ) 5.廁所里打哈欠——( ) 6.廁所上裝煙囪——( ) 7.茶壺煮餃子—— ( )

8.床底下吹喇叭——( ) 9.床頭上拾錢—— ( )

三、錯別字故事

1.某生愛寫錯別字,他有篇日記寫道:“班長指揮我們抬大糞,大伙干得很起勁,誰都不敢喝一喝。后來我們實在有些累,就背著班長偷偷喝了喝。”

你知道他是把哪個字寫錯了嗎?請你更正過來。( ) 2.學生:元旦時,我們全家一起到歷史博物館參觀冰馬桶„„

老師:有這樣的東東嗎?我也要去!

這次錯的是:( )

3.學生:早上起床整理遺容后,我們到學校集合,搭車前往墾丁畢業旅行„„

老師:不知道你家是哪一家殯儀館?老師一直都不知道。

這次錯的是:( )

四、我在街上走的時候,隨便就發現了這么多用錯字的廣告牌和路牌,你能幫他們更正過來嗎。

頂頭上絲 (理發店) ( ) 無屑可擊 (洗發露) ( ) 默默無蚊 (蚊 香) ( ) 騎樂無窮 (摩 托) ( ) 補胎沖氣( ) 辦公家俱( ) 批另兼營( ) 排擋價格( )

“我愛你,漢字”

一、活動目標

1.通過綜合性學習,幫助學生了解漢字的起源,感受漢字的有趣和神奇,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2.通過社會用字調查,增強學生規范用字的意識,努力為純潔祖國語言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3.在書法作品的欣賞中,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4.在活動中,學會制定計劃,并能統籌安排落實計劃的實施;學會撰寫調查報告。 5.學會14個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讀《我愛你,漢字》,激發學生對漢字的熱愛之情。

二、活動重難點

1、通過社會用字調查,增強學生規范用字的意識,努力為純潔祖國語言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2、在活動中,學會制定計劃,并能統籌安排落實計劃的實施;學會撰寫調查報告。

三、活動準備

1.教材中的閱讀材料,學生多途徑搜集到的有關漢字起源、造字形式、因為寫錯漢字或讀錯漢字而發生的笑話、造成不良后果的事例等資料。

2.搜集的優秀書法作品,尋找身邊的小書法家。也可聘請有書法特長的老師、家長作指導。

四、活動課時 7課時

五、活動過程

第一、二課時

一、激趣談話,導入新課

1.教師談話:前面幾節課,大家通過搜集、整理、交流,進行了第一個階段的綜合性學習. 下面,我們將繼續進行綜合性學習. 2.導入新課:同學們,漢字不光神奇、有趣,還有著悠久的歷史,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只要我們主動地了解,積極地搜集資料,相信大家一定會更多地了解漢字.那么,在漢字幾千年的歷史中,到底有哪些值得我們去了解呢?讓我們一同走進課本的的“閱讀材料”.

二、整體閱讀,了解漢字文化

1.教師談話:首先,讓我們閱讀“閱讀材料l一7”,具體地了解漢字的歷史和文化吧. 2.教師出示閱讀要求:

a.認真閱讀“閱讀材料1—7”,想一想這7則材料分別是從哪些方面介紹漢字的歷史和文化的? b.除了上述7個有關漢字的歷史和文化外,你還知道哪些? c.閱讀后,就自己的想法在小組內進行交流. 3.學生自學、討論、交流,教師參與學生活動. 4.學生匯報,教師點撥. a.關于《漢字的演變》:先讓學生觀察,然后請學生說一說演變的過程,教師可以再另找一兩個漢字的演變,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中國漢字演變的規律. b.關于《甲骨文的發現》:先讓學生自己閱讀,然后請學生在小組內互相討論討論.

c.關于《一點值萬金》:先由學生自讀,然后互相交流一下讀了這篇文章的感受. d.關于《街頭錯別字》:學生仔細觀察課本中出示的街頭標牌,說一說哪些字錯了,并給予改正,然后對自己的作業本進行檢查.(檢查方式可以是自查,也可以是同學互查.) e.關于《贊漢字》:學生自由讀一讀. f.關于《書法作品賞析》:學生仔細觀察兩種字體的不同,說一說各自的特點,然后教師再出示其他具有代表性的書法作品供學生欣賞. g.關于《我愛你,中國的漢字》:

(1)教師談話:這是一篇很有感情的文章,讓我們認真讀一讀,在遇到生字的地方多讀幾遍. (2)學生自主讀文章. (3)檢查課后生字表中生字掌握的情況. (4)學生再讀課文,注意將最能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畫下來,多讀幾遍,認真體會作者熱愛漢字的感情. (5)指名學生朗讀課文.師生共同評點. (6)學生將文中自己喜歡的語句抄下來.

三、總結回顧,布置任務

1.教師總結:通過上面“閱讀材料”的學習,我們不僅增長了更多的漢字歷史和文化方面的知識,而且更增進了對漢字的了解,加深了對漢字的熱愛之情.大家在學習中有了很多收獲. 2.布置任務:下節課,我們將圍繞這些方面的內容,制定活動計劃,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

第三課時

一、合作討論,制訂活動計劃

1.引語:同學們,在進行綜合性學習之前,要做好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就是制定活動計劃.有了好的活動計劃,就為活動的成功奠定了基礎.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在制定綜合性學習活動計劃時有哪些要求? 2.學生匯報制定活動計劃的要求. (教師相機強調:a.自由組成小組.b.討論活動內容;c.制訂活動計劃;d.活動計劃包括:活動時間、活動內容、參加人員、分工情況等;e.活動結束后要展示活動成果.) 3.教師提示:為了更好地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課本中向我們提出了一些建議,請大家看一看第84頁. 4.學生根據要求自由讀第84頁的“活動建議”.

(要求:從活動建議中知道一些什么?哪些建議要特別注意?)

二、明確建議,突出活動重點. 1.指名讀“活動建議”. 2.匯報活動的要求. (學生匯報,教師相機提示:圍繞“漢字的歷史和文化”,可以有選擇地開展哪些活動,如何開展活動.) 3.學生自由分組(適時關注學生分組的情況,并建議做適當調整.) 4.學生分組討論活動計劃. (提示:討論時要作好分工,如專人記錄討論結果,專人負責整理討論意見,并形成完整的計劃.) 討論交流,修改完善活動計劃

5.以小組為單位匯報活動計劃. 6.師生共同評議.(教師相機引導,提示注意計劃的完整、合理、科學以及活動形式盡量不重復.) 7.小組根據評議,修改完善活動計劃.

三、課外實踐,搜集、查找、整理資料 ,

學生根據擬定的計劃,進行相關的社會實踐和資料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第四、五課時

(說明:因為要進行社會用字調查活動,同時為確?;顒又袑W生的安全,教師要有組織地帶領學生走上街頭,進入社區,所以需要安排兩課時的時間進行活動.)

第六、七課時

一、激趣談話,明確任務

1.同學們,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活動,大家一定搜集了不少關于漢字歷史和文化的資料,在活動中一定有不少收獲.這節課,我們就來進行學習成果的匯報.首先,請大家討論一下,你打算怎樣匯報? 2.學生討論,師生共同評點. (說明:若學生提出合理的、科學的建議,教師可以予以采納;若沒有,則按照如下建議進行.)

二、展示交流、匯報學習成果

1.小小展示臺——漢字歷史大揭秘

a.教師引導:同學們,漢字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從最早的甲骨文開始,其問有著許許多多動人的傳說.下面請大家將搜集到的相關資料拿出來和其他同學一同分享. b.分組交流,共享資料.學生在小組內由組長組織進行交流,要求每個學生都要介紹,介紹完后,大家可以互相傳看. (說明:學生提供的材料最好是多種多樣的.如,有一般文本的文字、圖片的,有在網上搜集到的電子文本,也有口頭介紹的„„) C.全班匯報展示.由小組推選代表在全班匯報. 2.小小故事會——“一字之差”的教訓

a.教師引導:正確使用漢字,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大家一定還記得“一字值萬金”的教訓吧.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像這樣的教訓還有很多很多.通過前一段時間的活動,相信大家一定搜集到不少這樣的事例吧. b.組內互說,推選代表. C.說說聽完故事的體會和感受. 3.小主人在行動——我為規范用字出點力

a.教師引導:同學們,在我們的綜合性學習計劃中,安排了一次較大規模的社會調查活動.大家是如何開展這一活動的呢?請每個組的組長匯報一下活動開展的情況. b.組長匯報活動開展情況.教師給予適當點撥和評價. C.教師小結,并提出展示社會調查成果的要求: (1)先在小組內討論一下打算怎樣匯報. (2)然后進行合理的分工. (3)在小組內進行預演.

(4)小組合作在全班匯報. ◆教師提示注意的幾點. (1).展示的形式要多樣. 實物類:書籍報刊、小型招牌廣告、商標„„

照片類:大型招牌廣告、大型商品的商標、各種食物菜譜、各種商品信息„„

記錄類:電視字幕、各種公文、信函„„

其他. (2).展示的內容要全面. 不規范的字與規范字對比表. 簡單的調查報告. 給有關部門的建議書. 有關部門的回信或答復書. 4.小小書法展——感受書法藝術美

a.同學們,中華漢字不僅是文明的使者,也是一門特殊的藝術.歷來為眾多文人墨客所喜愛.無論是古代,還是現在,喜歡書法藝術的人數不勝數.在綜合性學習的活動中,我們將舉辦一次書法作品展覽.看,我們的教室被大家布置成了書法藝術的殿堂.大家可以自 由參觀. b.教師提出參觀要求. (1)參觀時,注意言行文明,不要擁擠,不要大聲喧嘩. (2)參觀時,注意認真欣賞,了解各種書法藝術的特點. (3)參觀時,可以向班上有書法特長的同學請教練字的方法. C.學生進行參觀活動,教師參與學生活動.

三、總結回顧,拓展延伸

1.總結回顧:同學們,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大家通過認真擬訂計劃,積極參與實踐活動,不僅增長了知識,培養了能力.希望大家把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學到的知識應用到日常的學習中去. 2.拓展延伸:這次綜合性學習雖然結束了,但對漢字的探究并沒有結束.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繼續探究漢字的相關問題,可以參考教材中的提示,想一想自己最想探究哪些方面,利用課余時間繼續學習.

作業設計

一、讀拼音,寫漢字。

lì mèi jū yū

( )書 ( )力 ( )束 ( )回

yùn chěnɡ shēnɡ ɡōnɡ

風( ) 馳( ) 外( ) ( )敬

二、把不恰當的字去掉。

(珍 真)理 (珍 真)愛 一(棵 顆)樹 教(練 煉)

(疆 僵)硬 燈(籠 蘢) (模 摸)仿 (姓 牲)名

三、組詞。

池( ) 聲( ) 財( ) 代( )

遲( ) 生( ) 材( ) 戴( )

馳( ) 升( ) 裁( ) 帶( )

四、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詞語。

( )的繩子 ( )的孩子 ( )的力量

( )的鮮花 ( )的光輝 ( )的地方

五、給下列加點的字填上反義詞。

積少成( ) ( )人后己 ( )入淺出

口是心( ) 大驚( )怪 三長兩( )

六、加偏旁,組成新字。

( ) ( ) ( ) ( )

米 ( ) 堯 ( ) 兆 ( ) 占 ( )

( ) ( ) ( ) ( )

( ) ( ) ( ) ( )

七、判斷下面各字分別屬于哪種造字法。

A象形字; B指事字; C會意字; D形聲字

空( ) 刃( ) 問( )

山( ) 眾( ) 編( )

八、把下列不是同一類的一個詞劃去。

1、火種 火焰 火爐 火光 火苗

2、炮彈 武器 長矛 子彈 步槍

3、蘋果樹 龍眼樹 柳樹 桃樹 梨樹

九、按要求寫句子。

1、這紅通通的蘋果,味道十分香甜。(縮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個天真可愛的小男孩在表演精彩的武術。(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園里有菊花。(擴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戰士獻出了生命。(擴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國的漢字豐富。(改成反問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這真是一點值萬金。(改成反問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們為祖先的創造贊嘆不已。(改成反問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沒有哪一個民族能像中華民族這樣擁有如此豐富的書法瑰寶。(改成反問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修改病句。

1、我總忘不了過去的那些往事。

2、為了祖國的明天更輝煌,一定要努力學習。

五年級上冊教案范文第2篇

第一課時 設計種子發芽實驗 教學目標:

1. 通過種子發芽實驗,啟發學生對實驗觀察的興趣;

2. 經歷設計種子發芽實驗的過程,學習用對比實驗的方法觀察、記錄影響種子發言條件; 3. 了解設計實驗、制訂實驗計劃的步驟和內容,能按要求設計出自己的實驗計劃。 教學重點:能設計種子發芽的實驗。

教學難點:會提出種子發芽實驗要解決的兩個問題。 教學準備:

設計實驗用的表格。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 引導學生閱讀P1上的文字。 2. 談話引入。

師:“上學期同學們學習得很認真,還記得種鳳仙花嗎?科學研究通常通過實驗進行,首先要制訂周密的實驗計劃,現在我們先來研究哪些條件影響綠豆種子發芽,好嗎?”

二、探究內容:

1. 討論綠豆種子發芽需要的條件。

1) 讓學生說說綠豆種子怎樣才能發芽。

2) 歸納學生所說的綠豆種子發芽的條件。(板書:要澆水,要種到土里,要有合適的溫度。) 3) 改變其中的一個條件可能會有什么結果?說說可以改變什么條件?(板書:少澆一點水行不行呢?不種在土里行不行呢?讓它受到光照行不行呢?溫度低一些或放到冰箱的冷藏室里能不能發芽呢?)

2. 討論怎樣用實驗證明。

讓學生通過下面五方面進行討論:

1) 你想研究什么問題,你打算怎樣做? 2) 你猜想做的結果會是怎樣?

3) 像你那樣做是改變了什么條件? 4) 哪些條件是沒有改變的?

5) 改變了條件是不是對種子發芽產生了影響,我們怎樣知道? 3. 確定研究的問題,并寫出實驗計劃。 1) 小組討論準備選擇什么問題進行研究。

2) 對學生選擇的課題進行調整和平衡,使每個項目都有學生進行研究。

3)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上的舉例和表格,弄清內容要求,然后著手寫實驗計劃。

三、全課總結。

四、課后拓展。

查找有關種子發芽的資料。 教學后記:

第二課時 種子發芽實驗 教學目標:

1. 通過交流實驗設計,讓學生全面了解制訂實驗計劃的步驟和主要內容;

2. 讓學生親身經歷種子發芽實驗的全過程,體驗需要控制一定條件的對比實驗方法; 3. 培養學生按照實驗計劃持續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過程和時間的能力。 教學重點:交流實驗計劃。 教學難點:修改實驗計劃。 教學準備:

種子發芽實驗盒(每盒兩格),注有“1”、“2”的標號紙,綠豆種子,紙巾、實驗記錄表格。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上節課我們設計了種子發芽實驗,現在哪個小組愿意發表一下?”

二、探究內容: 1. 交流實驗計劃。

① 請一個學生向大家報告他的實驗計劃。

② 教師根據學生發言簡要板書:改變的條件、不改變的條件、實驗方法。 ③ 再請其他學生報告其他兩項實驗計劃,教師板書。 ④ 大家發言,補充完善。 2. 配備實驗裝置。

① 認識教材上的材料,讓學生說說怎樣做實驗。

② 明確用哪一個實驗盒做實驗組,用哪一個實驗盒作對照組。 • 準備實驗盒;

• 把紙巾折成同實驗盒的格子一樣大小的厚塊,嵌入格子里; • 往紙巾上滴水;

• 用手按出一個小洞種進綠豆。 3. 猜測實驗結果。

① 猜一猜綠豆播種以后到發芽,可能發生哪些變化。(歸納成種子膨大、種皮開裂、出現根、長出葉等四項。)

② 猜一猜發生每項變化可能要多少小時,幾天以后可以看到綠豆長出葉。 ③ 討論:種子膨大的時間怎樣算,怎樣及時發現變化。 4. 觀察記錄實驗現象。

① 閱讀觀察記錄表上有哪些項目。 ② 讓學生說說怎樣記錄。

三、全課總結。

四、課后拓展。

堅持做好觀察記錄,寫觀察日記。 教學后記:

第三課時 從實驗中獲得信息 教學目標:

1. 通過實驗知道綠豆種子發芽需要水和適宜的溫度; 2. 學習整理收集到的數據,依據數據得出科學的結論;

3. 會運用對比實驗的思維方式,思考和解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教學重點:匯集實驗組獲得的數據和對照組獲得的數據。

教學難點:運用對比實驗的思維方式,思考和解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教學準備:

匯集數據、得出結論用的表格。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哪個同學愿意說說記錄了哪些數據?”

二、探究內容:

1. 匯集數據,對數據進行處理。 (1)匯集各組數據。

(2)看看收集的時間數據是否一樣?

(3)討論數據為什么會不同,該怎樣處理? 2. 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1)各實驗小組報告實驗數據,每人在表格中做記錄。

(2)分析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數據有什么不同?討論數據不同說明什么問題。 (3)“實驗結果能證明我們的猜想嗎?討論數據不同說明什么問題。 (4)綜合說明光、溫度和水對綠豆種子發芽的影響。 3. 擴展與思考。

(1)讓學生說說P7的四項內容。

2 (2)填好植物生長需要的條件。

三、全課總結。

師生評價各小組的數據記錄。

四、課后拓展。

繼續觀察綠豆的生長并做好記錄。 教學后記:

第四課時 秋冬季的生物 教學目標:

1. 通過觀察幾種生物在秋冬季的生活,了解氣候環境怎樣影響生物的生活,生物怎樣適應環境的變化;

2. 學習跟蹤觀察幾種生物,培養學生的觀察興趣;

3. 學習把植物、動物的生長變化和季節變化聯系起來觀察生物的生活。 教學重點:觀察動、植物怎樣過冬。

教學難點:會做資料收集,明確觀察對象。 教學準備:

觀察秋冬季的生物記錄表格。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春天,蝴蝶的卵變成了小毛蟲,小樹長出了嫩葉,嫩葉正好是小毛蟲的食物。到了夏天,小樹變了,小樹開了花,小毛蟲長成了蝴蝶。小毛蟲、小樹隨春、夏季節的變化發生著變化。”

問:(1)一年中氣候怎樣變。

(2)春天,小毛蟲和小樹是什么樣的?小毛蟲從哪里來? (3)夏天,小毛蟲和小樹是什么樣的?

(4)從春天到夏天,氣候發生了什么變化?如果小毛蟲不變,它還有嫩葉吃嗎?

二、探究內容:

1. 說說我們對九月里的植物、動物有哪些了解。 (1)九月里,小樹怎么樣了?蝴蝶怎樣生活?

(2)冬天呢?蝴蝶怎樣過冬?小樹怎樣過冬?明年春天還有小毛蟲嗎? (3)別的植物、動物怎樣過冬?九月里它們怎樣生活?

師:“現在已經是秋天了,冬天很快就要來臨了,讓我們去了解秋冬季里的動物和植物發生了哪些變化。”

2. 觀察秋冬季的生物。

(1)猜測這些植物、動物在秋冬季受哪些環境條件的影響,它們怎樣適應環境條件的變化。 (2)說說自己知道的植物、動物過冬的故事。

(3)我們可以選擇哪些植物、動物進行長期的跟蹤觀察? (4)指導學生看教材上記錄表,明確怎樣觀察、記錄。

三、全課總結。

四、課后拓展。

選擇一種常見的動物、植物進行跟蹤觀察。 教學后記:

第五課時 動物的棲息地 教學目標:

1. 通過分析魚、蚯蚓的生活環境,了解這兩種動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為建立人工氣息地做知識、材料方面的準備;

2. 通過閱讀資料,用科學家對待科學觀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教學重點:會比較魚和蚯蚓的生活需要和生活環境。 教學難點:找出魚和蚯蚓的是生活環境的相同和不同。 教學準備:

建立氣息地需要材料的記錄表格。 教學過程:

一、引入:

3 師:“我們將要觀察動物的生活,動物是怎樣生活的呢?我們對魚和蚯蚓的生活知道些什么?”

二、探究內容:

1. 交流、討論魚和蚯蚓的生活環境里有些什么。

(1)讓學生逐一列舉生活在魚和蚯蚓周圍的各種生物及非生物。 (2)小組活動:區分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3)讓學生閱讀資料,知道魚和蚯蚓周圍的各種物體就是它們的生活環境。 (4)讓學生說說生物和非生物同魚和蚯蚓的關系。

2. 比較魚和蚯蚓的生活需要、生活環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1)魚和蚯蚓的生活需要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魚和蚯蚓的生活環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3)討論魚和蚯蚓的身體構造與它們的生活需要、生活環境有怎樣的關系。 3. 為建立人工棲息地做好知識、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準備。

(1)對照資料,在記錄表的左欄中寫出自然棲息地里有些什么,在右欄中寫出建立棲息地所需要的材料。

(2)學生填寫建立棲息地需要材料的記錄表。 4. 了解科學家怎樣觀察動物。

(1)說說我們所了解的關于科學家觀察動物的事情。

(2)介紹法布爾、珍妮•古德爾等科學家研究動物的事例。

(3)師:“我們應該怎樣看待科學家觀察研究動物的活動?從中我們能學習到什么?”

三、全課總結。

四、課后拓展。

準備建立魚和蚯蚓棲息地的材料。 教學后記:

第六課時 建立棲息地 教學目標:

1. 經歷建立和管理魚和蚯蚓棲息地的過程;

2. 通過觀察棲息地內生活的魚和蚯蚓,增強學生對動物研究的興趣; 3. 學習觀察動物行為的方法。

教學重點:會建立魚和蚯蚓的棲息地。 教學難點:選擇觀察內容制訂觀察計劃。 教學準備:

紙盒、水槽等建立魚和蚯蚓棲息地的資料。 動物觀察研究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同學們,能說說你了解的動物園里大熊貓、猴子的棲息地、養魚場、養蝦池或學校附近的其他養殖場所,為了滿足動物的生活需求采取的措施?這些地方的動物生活得怎么樣?動物健康、魚蝦產量高說明什么?動物不健康、魚蝦產量不高說明什么?”

(我們要為動物建一個好的棲息地,并且要管理好,讓動物在棲息地里健康生活。)

二、探究內容: 1. 建棲息地。

讓學生說說準備怎樣為動物建一個好的棲息地,需要什么材料? 建好棲息地后,討論以下問題:

(1)怎樣給本組的棲息地做上標記? (2)棲息地放在哪里?

(3)怎樣進行每天不間斷的記錄?

(4)怎樣分工合作給動物喂食、保持棲息地潔凈、管理好棲息地? 2. 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觀察。

通過了解可以進行的觀察活動內容,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建立動物棲息地目的。討論: (1)你對哪一項觀察內容感興趣?

(2)你還準備選擇教材提示以外的什么內容進行觀察?

4 (3)猜測你準備觀察的動物在你選擇的觀察方面會有怎樣的表現?

三、全課總結。

四、課后拓展。

繼續觀察本組建立的動物棲息地的變化。 教學后記:

第七課時 記錄動物的特征 教學目標:

1. 學習運用圖畫和文字補充說明的方法記錄觀察到的動物特征; 2. 學習從動物的器官與活動之間的相互關系上去觀察動物; 3. 學習像科學家那樣細致、準確地記錄觀察到的現象。 教學重點:用圖畫記錄動物的特征。

教學難點:學習像科學家那樣用圖畫記錄觀察到的事實,用文字補充說明圖畫不容易表達的特征。 教學準備:

幾種動物的圖畫和文字說明、生活在棲息地的魚和蚯蚓。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我們應該怎樣科學準確地記錄觀察結果,讓大家共享呢?讓我們看看科學家是怎樣記錄觀察到的事實的。”

二、探究內容:

1. 看科學家的記錄。

(1)向學生概括性地介紹科學家用圖畫準確地說明動物的特征,用文字補充說明圖畫不容易表達的特征的方法。

(2)引導學生對教材中呈現的圖畫和文字進行閱讀、思考。 •科學家運用圖畫記錄了動物的什么特征? •科學家怎樣運用圖畫記錄動物的特征?

•科學家運用文字補充說明了動物的哪些特征? •科學家怎樣運用文字補充說明動物的特征?

2. 說說我們怎樣學著科學家那樣進行觀察和記錄。

指導學生看教材上的舉例,著重說明什么是動物的特征。

三、全課總結。

四、課后拓展。

查找有關動物的資料。 教學后記:

第八課時 觀察到了哪些特征 教學目標:

1. 能以表格的形式、簡要的語言總結整理出觀察到的動物特征; 2. 能采用控制實驗條件的方法研究動物對環境變化的反應。

教學重點: 會設計實驗方法研究棲息地里動物對環境變化的反應。 教學難點: 觀察到動物的特征。 教學準備:

動物特征記錄表。

動物實驗設計記錄表。

閃光燈(或大功率白熾燈)、生活在棲息地的魚和蚯蚓、水。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通過對動物的進一步觀察,我們有哪些發現?下面我們來整理觀察到的動物特征。”

二、探究內容:

1. 交流整理觀察到的動物特征。

(1)交流各自在探究活動中的發現。

(2)按照教材中所列舉的項目對觀察中的發現進行整理。 (3)總結在觀察活動中的發現。

5 2. 設計實驗研究動物。

選擇本組有興趣研究的問題,設計實驗。 3. 擴展。

討論:氣溫降低了,我們會多穿衣服。這時,魚和蚯蚓的行為會有什么變化?在什么溫度條件下,它們開始發生變化?

三、全課總結。

四、課后拓展。

繼續觀察棲息地的動物。 教學后記:

第九課時 “原來是相互關聯的” 教學目標:

1. 通過比較魚、蚯蚓和人的相同行為,整合前8課的學習,了解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習性同它們的生活環境是相互關聯的;

2. 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

教學重點:了解動植物的身體結構與生活環境的關系。

教學難點:找出動物的形態、習性與它們生活環境相互關聯的地方。 教學準備:

香蕉、松樹、仙人掌葉的實物或圖片;天鵝、白鶴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展示香蕉、松樹、仙人掌的實物或圖片。

師:“你們認識這些植物是什么植物嗎?知道香蕉、松樹、仙人掌的形態結構與生活環境的關系嗎?我們這節課來研究一下。”

二、探究內容:

1. 討論香蕉、松樹、仙人掌的形態結構與生活環境的關系。 (1)比較香蕉、松樹、仙人掌的葉有什么不同? (2)香蕉、松樹、仙人掌本來生長在什么地方?

(3)這三種植物的葉同它們的生活環境有什么關系?

2. 討論天鵝、白鶴的形態結構、生活習性與生活環境的關系。 (1)向學生介紹這兩種鳥。

天鵝主要吃水生植物,也吃水中的軟梯動物和昆蟲,在水面游動獲取食物。白鶴主要吃魚、蝦,在淺水中行走獲取食物。它們都是候鳥。

(2)找出這兩種鳥身體結構的不同。

天鵝的啄扁而短,頸長,腳短,腳趾間有蹼。天鵝身體浮在水面上,會游泳,捕食時頭伸進水里。鶴的啄長而尖,頸長,腳長,啄食水中的小動物。

(3)分析它們的身體構造與獲取食物之間的聯系。

(4)想一想它們的數量的減少,可能同什么因素有關系? 板書:生存空間變小、食物環境受到污染和非法捕獵。 3. 找相互關聯的地方。

(1)選擇魚、蚯蚓和人的一種行為,填在表格中,進行比較。 (2)魚、蚯蚓和人感到危險時怎樣做出反應?

(3)魚和蚯蚓的哪些特點,使它們能在自己的生活環境中生存?

(4)魚、蚯蚓和人有各自的特點,讓它們的生活環境互換,它們還能生存嗎? (5)現在能說出動物與它們的生存環境相關聯的地方嗎?

三、全課總結。

四、課后拓展。

觀察我們生活的環境。 教學后記:

第十課時 討論會——生物的生活需要 教學目標:

1. 整合本單元前幾課的學習;

6 2. 了解動物、植物、人的基本生活需要;

3. 了解人的棲息地是整個地球,要愛護我們周圍的有生命的環境和沒有生命的環境; 4. 通過比較人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環境,了解人能運用科學技術幫助自己適應環境。 教學重點:收集我們的棲息地資料,了解人類生活環境。 教學難點:區分植物、動物、人的基本需要。 教學準備:

整理前幾課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你們認識了動植物的棲息地,那我們的棲息地想知道嗎?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

二、探究內容:

1. 討論哪里是我們的棲息地。

(1)師:“家是我們的棲息地嗎?學校是我們的棲息地嗎?”

(2)“我們在家里進行哪些活動?家里能滿足我們的哪些生活需要?” (3)我們在學校里進行哪些活動?學校能滿足我們的哪些生活需要? (4)家有“棲息地”的特征嗎?家和動物的“避難所”有哪些相似之處? 2. 比較植物、動物、人的基本生活需要。

(1)分別說說植物、動物、人的基本生活需要。

(2)把動物、植物、人的基本生活需要歸納成生物的基本生活需要。 (3)比較人和植物、動物在適應(氣候)環境方面的不同之處。 •植物、動物怎樣過冬? •人怎樣過冬?

•人和植物、動物在適應(氣候)環境方面有什么不同?

三、全課總結。

四、課后拓展。

設計未來人類的棲息地。 教學后記:

第二單元 在陽光下

第一課時 我們知道的太陽 教學目標:

1. 會運用查閱相關資料的方法了解關于太陽的知識;

2. 能以自己的方式對搜集的材料進行合理的整理,與同學分享;

3. 能根據自己搜集的關于太陽的資料,提出一些自己感興趣的研究主題;

4. 能與同學愉快合作開展“講太陽的故事”的主題活動,通過講“關于太陽的故事”,意識到太陽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

5. 對研究關于太陽的活動產生較濃厚的興趣;

6. 知道許許多多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都與太陽有關系; 7. 了解一些初步的關于太陽的基本知識。 教學重點:講述有關太陽的故事。

教學難點:能把搜集到有關太陽的資料與同學交流。 教學準備:

師備:課前搜集關于太陽的音像、多媒體資料或圖片資料等。

生備:課前收集關于太陽的資料,可以在課前制作一些簡單的小報。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同學們,清晨窗外鳥兒的第一聲歌唱和縷縷陽光把我們從睡夢中喚醒,大地萬物幾乎同時從夢中醒來,大自然生機勃勃的一天又開始了!是什么在精心呵護這世間萬物?是什么讓這個藍色星球顯出它美麗和青春般的朝氣呢?它就是萬物之靈——太陽!請聽我們關于太陽的故事吧!”

二、探究內容:

1. 講一個關于太陽的故事。

(1)任選兩幅插圖,在小組內講講你知道的太陽的故事。

7 我所選擇的兩幅圖片 我認為它們的聯系是 我編的故事

(2)小組推薦一至兩名同學,向全班同學講講小組收集的關于太陽的故事。

(3)簡單地為這些故事分類。(如:科學家的故事,太陽與人類生活的故事,太陽奧秘的故事等。) 2. 交流感受。

(1)講故事的同學談談自己是怎樣搜集到這些資料的,在搜集資料、整理資料、講故事的過程中,有什么樣的收獲。

(2)聽故事的同學對聽到的故事做出評價,談談自己在聽了關于太陽的故事后的啟示與收獲。 3. 收集關于太陽的資料。

(1)拓展視野,利用課外時間收集關于太陽的詩歌、傳說、圖片等資料。 (2)按自己喜愛的方式整理資料(如剪貼、音像解說、圖畫、故事等)。 (3)交流收集的資料。

三、全課總結。

四、課后拓展。

設計一張以太陽為主題的小報并舉辦一次小報展。 教學后記:

第二課時 陽光下的影子 教學目標:

1. 會持續觀測影子長度的變化過程; 2. 能進行簡單的測量與記錄;

3. 能根據研究的需要選擇相應的記錄方法; 4. 能認真細致地觀察陽光下物體的影子;

5. 通過對陽光下竿子和影子的研究,意識到自然界中的一些變化是相互關聯的; 6. 認識到陽光下物體的影子是變化的;

7. 知道太陽光沿直線傳播,物體擋住了陽光就會形成影子; 8. 理解陽光與物體、物體與影子的關系。 教學重點:研究陽光下影子的特點。 教學難點:能測量好物體影子的長度。 教學準備:

師備:課前考察好教學地點,事先布置好場地。 生備:竿子、尺子、活動記錄本。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同學們, 你們知道太陽的光線以大約30萬千米/秒的速度傳播到地球上,太陽給我們送來了陽光,同時也帶來了影子。今天,就讓我們對這個平常的自然現象作一番科學的探究吧!”

二、探究內容: 1. 觀察影子。 (1)討論。

① 我們已經知道了影子的哪些秘密?

② 關于影子,我們還能提出哪些有價值的問題? (2)觀察影子。

① 討論觀測記錄的方法。

② 準備觀測記錄活動的材料和工具。 ③ 到戶外進行觀測記錄活動。 將觀測結果填在書上P25的表格上。

④ 將竿子和開始測量時影子的長度表示在方格內,用直線把竿子和影子的頂端連接起來,能有什么發現?

2. 陽光下影子的特點。 (1)討論。

① 比較、分析各組觀測影子的記錄情況。

8 ② 把幾個小組的方格圖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有什么發現? (2)交流新的發現。

① 你們發現了哪些現象和問題?

② 你們發現了陽光下的影子有什么共同特點? ③ 你能說說太陽、物體和影子三者的關系嗎? (三者的位置始終在一條直線上。) (3)交流收集的資料。

三、全課總結。

四、課后拓展。

1、 你能通過影子的特點聯想到陽光的傳播問題嗎?

2、 你還有什么想法? 教學后記:

第三課時 改變陽光的傳播路線 教學目標:

1. 能與同學合作設計一種讓陽光照亮陰影里的小球的方法; 2. 能進行簡單的模擬實驗;

3. 能根據研究的需要選擇相應的研究方法和工具; 4. 能與同學愉快合作進行科學探究;

5. 意識到改變光的傳播路線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6. 認識到借助一定的物體可以改變光的傳播路線; 7. 了解光的發射與折射;

8. 知道一些改變光的傳播路線在生活中應用的例子。 教學重點:照亮陰影里的小球。

教學難點:能解釋觀景箱中看到的現象。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學生活動記錄本,小木板1塊、紙板1塊,塑料板1塊,玻璃板1塊,平面鏡1面,乒乓球1個,自制觀景箱1份。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白天,當陽光照耀大地的時候,我們能清楚地看到這個美麗的世界,世間萬物在陽光的照射下,各顯風姿。”

“陽光照射到物體后會自然產生影子。你們有辦法改變陽光的傳播路線,照亮陰影里的小球嗎?”

二、探究內容:

1. 照亮陰影里的小球。 (1)討論。

① 如何照亮陰影里的小球? ② 選用什么工具? (2)探究活動。

① 用平面鏡的反光作用?

② 交流探究活動的體會和想法。 (3)拓展活動。

① 什么是平面鏡的反光作用?

② 利用平面鏡的反光作用,設計一件物品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 2. 自制觀景箱。

(1)看圖了解制作方法。

(2)利用提供的材料,制作觀景箱。 (3)解釋從觀景箱中看到的現象。

(4)在學生記錄本上畫出光線在觀景箱中走過的路線。

三、全課總結。

四、課后拓展。

利用這一原理制作課后其他玩具。

9 教學后記:

第四課時 美麗的彩虹 教學目標:

1. 能進行簡單的分解陽光實驗和光的混合實驗;

2. 能根據研究的需要選擇相應的研究方法和實驗工具;

3. 能夠對陽光的分解和單色光的混合進行認真細致的觀察; 4. 能夠大膽想像陽光的色彩;

5. 愿意和同學合作進行關于顏色的探究活動;

6. 認識太陽光是由多種顏色的光混合而成的,這些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也能形成白光; 7. 知道利用三棱鏡可以分解陽光; 8. 了解人工制造彩虹的方法。 教學重點:能利用原理制造彩虹。

教學難點:制作牛頓盤,研究牛頓盤將分解成的各色混合成白光。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學生活動記錄本,三棱鏡、水槽、水、小鏡子、白色卡片紙、制作牛頓盤的套材。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同學們見過彩虹嗎?天空中神奇美麗的彩虹充滿詩意,令人神往!我們能不能也制造出這樣的彩虹呢?”

二、探究內容: 1. 做一個水棱鏡。

(1)教師演示三棱鏡分解陽光的實驗,在室內可用投影儀射出的光代替陽光。 ① 認識分解陽光的方法、工具。

② 認識太陽光譜中各種顏色的光(赤、橙、黃、綠、藍、靛、紫)。 ③ 尋找太陽光譜的規律。 (2)用水棱鏡分解陽光。

① 用小鏡子、水槽和水制作水棱鏡。 ② 想辦法用水棱鏡制造彩虹。

③ 看看水棱鏡分解出的太陽光譜的特點。 (3)拓展活動。

① 交流在生活中看到的彩虹。 ② 思考并討論彩虹的形成原因。

③ 試試在課余時間用其他方法制造彩虹。 2. 制作牛頓盤。

師:“太陽光被三棱鏡分解成了多種顏色的光,那么這些光混合后還會形成白光嗎?” (1)討論:用什么方法可以混合太陽光譜中各種顏色的光? (2)制作牛頓盤。

① 用7張彩色紙板、圓珠筆、剪刀等完成牛頓盤的制作。 ② 逐一選擇兩張至多彩色盤,探究各種組合產生的效果。 ③ 交流探究活動中遇到的困難、疑問和有趣的發現。

三、全課總結。

四、課后拓展。

1、 討論并設計一至兩個小實驗,研究如何由單色光混合得到白色光。

2、 創造條件實驗自己的想法。 教學后記:

第五課時 陽光下的物體 教學目標:

1. 會使用溫度計正確測量陽光下和背陰處地表的溫度,并進行比較; 2. 能根據測量得到的數據進行分析,得出有根據的解釋; 3. 愿意與同學合作,進行;

4. 能夠對紙筒溫度的細微變化進行認真細致的觀察,并能作好觀測記錄;

10 5. 能堅持觀測、記錄;

6. 愿意與同學合作進行連續的探究活動;

7. 認識不同顏色的物體在陽光下吸收熱量的多少是存在差異; 8. 知道物體在陽光下的溫度與吸引太陽熱量的多少有關。 教學重點:感受不同顏色的物體吸熱的不同。 教學難點:探究物體在陽光下的反射。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學生活動記錄本,溫度計、白紙、黑紙等多種彩色紙、木板、鋁箔、墊子、鑰匙、剪刀、玻璃杯、塑料杯、平面鏡。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太陽是人類光明使者,在大白天即使沒有太陽光直接照射的室內,也是亮的,這是為什么呢?這些光是從哪兒來的呢?”

二、探究內容:

1. 物體對太陽光的反射。 (1)討論。

① 商討研究物體反射光的方法。 ② 如何記錄物體反射光的強弱。 (2)探究活動。

① 根據預測將多種物體按反射光的強弱排序。 ② 科學、準確地記錄。

③ 找找實際結果和預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物 體 預 測 實際結果

(3)交流。

① 交流探究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和新的發現。 ② 物體的什么特征影響物體反射光的本領? 2. 測量溫度變化。 (1)討論。

① 為什么要選用白色、黑色的紙筒? ② 研究的方法和步驟是什么? ③ 還需要什么工具? (2)探究活動。

① 研究并制作紙筒。(注意在紙筒底部放石子等重物,使紙筒能夠穩定。) ② 讓兩個紙筒同時在陽光下工作。

③ 用溫度計準確地測量兩個紙筒溫度的變化。 ④ 預測多種彩色紙溫度變化的情況。 ⑤ 用手感知多種彩色紙在陽光下的溫度。 ⑥ 用表格或拄形圖分析整理數據。(P31表) (3)交流。

① 經過研究和數據整理,得到什么結論? ② 多種彩色紙中,哪種紙的溫度上升得快? ③ 為什么會是這種結果?

三、全課總結。

四、課后拓展。

找找家里有哪些物體能反射陽光的? 教學后記:

第六課時 光強與光弱

11 教學目標:

1. 會連續觀測不同顏色的紙筒在陽光下的溫度變化;

2. 經歷對紙筒溫度變化的預測、觀測、比較、分析的過程; 3. 愿意與同學合作,進行探究學習; 4. 愛護環境和測量工具;

5. 認識物體溫度的高低與陽光照射的強烈程度有關; 6. 知道物體陽光下溫度高、陽光越強烈溫度越高;

7. 意識到將光集中反射可以提高溫度(增加熱量的吸收)。 教學重點:探究不同強度的陽光與物體的關系。 教學難點:設計陽光的強弱與溫度研究活動。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兩支溫度計,架溫度計的支架、學生活動記錄本、挖土的工具。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在操場上,你喜歡站在向陽處還是背陰處?”

“不同季節,同學們的選擇不同,今天我們就先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探究內容:

1. 測量向陽處和背陰處的地溫。 (1)討論。

① 測量地溫的正確方法。

② 應注意的事項和使用的工具。 (2)測量。

① 科學、準確地測量向陽處和背陰處的地溫數據。 組 別 地 點 向陽處 背陰處

樓房

大樹

② 整理數據。將全班的數據匯總后分析整理。 (3)交流。

① 交流測量活動中的體會。

② 整理數據后得出了什么結論? 2. 光的強弱與溫度。 (1)討論。

① 如何控制光的強弱這個條件? ② 可以選用哪些材料和工具? ③ 判斷溫度差別的方法有哪些? ④ 具體的方法和步驟是什么? (2)測量。

① 按設計的方法完成探究活動。

分析探究的結果。用自己設計的條件進行實驗和記錄,亮度和溫度用柱狀圖表示。 亮 溫 亮 溫 亮 溫 亮 溫 度 度 度 度 度 度 度 度 ② 分析探究的結果。 (3)交流。

① 設計的方法是否合理、科學、有效? ② 可以改進的措施。 ③ 探究出了什么結論?

三、全課總結。

四、課后拓展。

1、使用多面鏡子會怎么樣?

2、創造條件試試看。 教學后記:

第七課時 研究我們獲得的信息 教學目標:

1. 會整理科學探究所獲得的信息;

2. 能從分析搜集的信息中得出正確的解釋;

3. 通過整理、分析、解釋等,形成科學探究要重視科學證據的品格; 4. 學會在探究中與同學愉快合作;

5. 意識到我們研究的科學在我們的生活中正在被應用;

6. 認識太陽光下的物體在吸收光的同時也吸收熱,反射光越強的物體吸熱越差,吸收光能力越強的物體,吸收熱的本領也越強;

7. 了解物體發射光、吸收熱的性質在生活中的應用; 8. 了解科技的進步。

教學重點:學會整理大量的事實,提煉它們的邏輯關系并做出科學的結論 。 教學難點:探究獲得的現象、數據、事實作為研究對象的分析、整理活動。 教學準備:

學生活動記錄本。

搜集各種光的反射、吸收熱等性質應用的實物或圖片、多媒體資料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同學們,這幾節課我們記錄的大量信息,它們告訴我們什么?科學記錄有什么意義和作用?科學的結論又是從何而來的呢?今天就讓我們學會整理我們所獲得的信息吧!”

二、探究內容:

1. 整理獲得的信息。

(1)學習必要的研究步驟。 第一步:獲取原始資料;

第二步:科學地推理、大膽地假設和猜想; 第三步:做出合理的判斷或結論;

第四步:用更多的事實驗證判斷或結論。 (2)整理有關陽光與影子的信息。

① 找出所有陽光與影子的科學記錄資料。 ② 討論與交流。 ③ 得出結論:

太陽光是沿直線傳播的,遇到障礙物后就形成照射不到的陰影;陰影的方向及長短與太陽的位置密切相關。

(3)整理有關物體對陽光的反射和吸收的信息。(分小組進行) ① 找出物體對陽光的反射和吸收的科學記錄資料。 ② 討論與交流。 ③ 得出結論:

物體對太陽光的反射和吸收與物體的材料性質和表面光滑程度有密切的關系,粗糙的反光弱,光滑的反光強。

(4)整理有關強光弱光照射下物體溫度變化的信息。 ① 找出強光弱光照射下物體溫度變化的科學記錄資料。 ② 討論與交流。 ③ 得出結論:

強光攜帶的熱量多,弱光攜帶的熱量少。

(5)整理有關不同顏色的物體在陽光照射下溫度不同的信息。 ① 找出相關的科學記錄資料。 ② 討論與交流。 ③ 得出結論:

深色物體反光能力弱、吸收熱的能力強,淺色物體反射光能力強、吸收熱的能力弱。

13 (6)整理匯總全部信息。

① 物體對光的反射或吸收與吸收熱有怎樣的關系? ② 討論與交流。 ③ 得出結論:

陽光下的物體在吸收光的同時也在吸收熱。反射光能力越強的物體吸熱本領越差,吸收光能力越好的物體,吸收熱的本領越強。

2. 科學道理的應用。 (1) 合作與討論。

① 生活中遇到過哪些與太陽有關的問題? ② 夏季和冬季穿什么顏色的衣服比較適宜?

③ 為什么宇航員的宇航服外層要用有金屬光澤的材料制作?我們穿著的太空棉為什么要將有金屬光澤的一面貼近身體?

(2)設計活動。

① 對我們感興趣的問題詳細分析。 ② 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③ 為特殊環境里的人設計合理、安全的服飾。 (3)討論。

日常使用的照明電燈、車燈、手電筒發出的光是否與太陽光的性質相 同?什么事實可以說明?

三、全課總結。

四、課后拓展。

設計一件特殊環境里的人所穿的服飾。 教學后記:

第八課時 設計太陽能熱水器 教學目標:

1. 經歷對太陽能熱水器的設計、方案交流和修改完善的過程; 2. 能根據研究的需要進行有目的的設計; 3. 能夠寫出比較完整的設計方案;

4. 能認真負責地承擔自己的設計任務; 5. 能與同學友好交流,分享智慧; 6. 了解太陽能熱水器的基本構造;

7. 了解制造太陽能熱水器的基本要求; 8. 能綜合運用已掌握的知識。

教學重點:會設計太陽能熱水器 。

教學難點:掌握太陽能熱水器的基本原理。 教學準備:

太陽能熱水器的結構及工作原理圖,學生活動記錄本。 教師自制的太陽能熱水器模型。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人們一直都在研究如何能夠吸收更多的太陽光從中獲得熱能。太陽能熱水器就是利用太陽能的具體方案。那么,太陽能熱水器的結構及工作原理是怎樣的呢?”

二、探究內容:

1. 設計我們的太陽能熱水器的結構及工作原理。 (1)設計前的準備。

•了解太陽能熱水器的結構及工作原理。 •熟悉設計方案的寫作格式。

(向學生提供一個初步成型的設計方案供同學學習,主要是學習設計方案的寫作格式。) (2)明確設計要求。 ① 能夠裝200毫升水;

② 要利用容易得到的材料;

14 ③ 能夠盡可能地在短時間內使熱水器中水的溫度升上來。 (3)討論并撰寫設計方案。 ① 需要考慮哪些問題? ② 采用哪些有效的措施?

③ 按要求的格式撰寫設計方案。 2. 交流與優化設計方案。 •交流設計方案。 •優化設計方案。

三、全課總結。

四、課后拓展。

準備制作太陽能熱水器的工具和材料。 教學后記:

第九課時 制作和評價太陽能熱水器 教學目標:

1. 能根據設計制作出符合要求的太陽能熱水器; 2. 能根據要求進行簡單的調試實驗;

3. 能根據研究的需要選擇相應的制作方法和實驗工具;

4. 能對自己或他人制作的太陽能熱水器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 5. 愿意與同學分享成功的經驗;

6. 認識太陽能熱水器的工作效能與多個因素有關系(材料、顏色、放置方式等); 7. 了解太陽能熱水器的工作簡單原理。 教學重點:制作太陽能熱水器。

教學難點:記錄太陽能熱水器的工作。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學生制作太陽能熱水器的自備材料,溫度計,學生活動記錄本、手表。

教師準備:太陽能熱水器的簡單工作原理圖,以便指導學生制作一個性能更加優良的太陽能熱水器。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有了太陽能熱水器的設計方案,想必大家已經迫不及待要將它制作出來。并想親自看看它的效果吧!”

二、探究內容:

1. 制作太陽能熱水器。

•選擇合適的工具和制作材料。 •按設計要求制作太陽能熱水器。 •交流制作過程中的體會。 2. 檢測太陽能熱水器。 (1)討論。

•用什么方法來檢測太陽能熱水器性能的優劣? •需要測定哪些指標或參數? (2)檢測。

•開展嚴格控制條件下的檢測活動。 •科學地記錄。

每隔5分鐘測一次水溫,把測量的結果記錄下來。 開始時的氣溫 開始時的水溫 5分鐘后的水溫 10分鐘后的水溫 15分鐘后的水溫 20分鐘后的水溫

3. 評價我們的太陽能熱水器。 (1)整理檢測參數。

15 •匯總所有的科學數據。

•分析、整理這些檢測參數。 •匯報分析結果。

(2)研究影響的因素。 •材料性質的因素。

•太陽能熱水器的擺放的方式。 •交流。

“我們認為影響太陽能熱水器的因素有哪些?” 4. 設計活動。

•性能更良好的太陽能熱水器應該是什么樣的? •設計性能更良好的太陽能熱水器。

三、全課總結。

四、課后拓展。

改善自己制作的太陽能熱水器。 教學后記:

第十課時 利用太陽能 教學目標:

1. 對人類利用太陽能的未來提出大膽的預測; 2. 能對本地區利用太陽能的情況開展調查; 3. 體驗到太陽能的利用也有一些困難(科學所能解決的問題是有限的,技術在科學推廣中是重要的); 4. 意識到人類還需要大力加強科學技術的研究,促進科學和技術的進步; 5. 了解太陽能的基本特點;

6. 了解太陽能在生活中的利用。

教學重點:知道太陽能在生活中的利用 。 教學難點:了解太陽能的利用所遇到的難題。 教學準備:

太陽能的相關資料或科普讀物。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地球上的能量絕大部分來自太陽,太陽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但如何利用這一寶貴資源,卻是擺在人類面前的一個難題。”

二、探究內容: 1. 討論。

•太陽能有哪些優點?(將太陽能與其他能源相比較。) •太陽能的利用遇到了哪些難題? •有哪些辦法能解決這些難題?

•我們所在的地區對太陽能是怎樣利用的? 2. 查閱資料。

讓學生將查詢到的資料進行收集,可以展評的方式相互學習。 •利用太陽能的歷史概況。

•世界各國利用太陽能的現狀。 •我國利用太陽能的概況。 •利用太陽能的各種技術。

3. 展望人類利用太陽能的美好前景。 •解決人類能源缺乏的辦法。

•我們對人類利用太陽能的最新認識。

三、全課總結。

四、課后拓展。

你對利用太陽能的想法。 查詢網站:

1、中國新能源網 http:///indexl.htm

6、中國公眾科技網 http:// 教學后記:

第四單元 健康生活

第一課時 保護我們的消化器官 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通過實際體驗或查閱資料、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等方法,了解人體的消化器官及功能,培養學生通過間接的手段獲取有關人體內部器官知識的能力、查閱資料進行對照的能力;

2. 使學生懂得保護消化器官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知道怎樣愛護消化器官,促使學生自覺地改掉不良的飲食習慣,注重飲食衛生;

3. 初步認識人體消化器官及功能,能在自己身上指出這些消化器官的位置,知道食物的大致消化過程。

教學重點:認識消化器官。

教學難點:了解消化器官的作用及消化過程。 教學準備:

每人一小塊饅頭。

做消化器官模型需要的紙(掛歷紙、衛生紙等)及剪刀、膠水等。 有關人體消化器官及作用的資料。

掛圖或多媒體課件——人體的消化器官。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 讓學生談談自己對健康的認識,包括對健康重要性的認識及自己對健康的理解。 2. 在討論的基礎上,由每一個學生把自己對健康的理解進行整理,并記錄在書上。 3. “健康從飲食開始。吃下的食物要靠我們的消化器官消化后人體才能吸收,我們首先來學習有關人體消化器官的知識。”

二、探究內容: 1. 認識消化器官。

•體驗活動:把一小塊饅頭放進嘴里,咀嚼后慢慢咽下。根據我們的感覺和經驗,說說食物在我們的身體里會經過哪些地方?我們的消化器官有哪些?

•交流:人體的消化器官有哪些?(教師板書)

•活動:讓學生在自己的身上找到這些消化器官的位置。 •小組活動:制作一個消化道模型。

•對照人體消化系統的掛圖,檢查連接是否正確。 2. 了解消化器官的作用及人體的消化過程。 •剛才咽下的饅頭在我們身體里是怎樣被消化的? •用文字和箭頭表示食物進入人體后經過的路線。

•在這個過程中,消化器官的各部分起什么作用?對照圖寫出各部分的作用。 •看課件了解消化器官各部分的作用。

•思考:人體的消化道大約長9米,食物在人體中停留的時間大約為24小時,這些數字使你產生了什么想法,和你原來的想法一致嗎?

3. 理解使用人造材料的好處。

在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人們大量使用人造材料,人造材料有什么好處? 4. 保護消化器官。

(1)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都要靠我們的消化器官,怎樣保護我們的各個消化器官呢? (2)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注意飲食衛生。

27 •吃食物要細嚼慢咽。

•不用開水或湯泡食物吃。 •不能邊吃邊看電視。

•飲食要定時定量,不要暴飲暴食,不偏食,少吃零食。 •不吃腐爛變質和不清潔的食物。 •飯后不做劇烈運動。

(3)我們有過消化器官生病的經歷嗎?原因是什么? 5. 小結。

三、全課總結。

四、課后拓展。

向家里人講述你學習的知識。 教學后記:

第二課時 飲食和健康 教學目標:

1. 知道食物是能量的來源,能量在維護人體正?;顒又械淖饔?;

2. 通過計算我們每天需要的能量和實際攝入的能量,學習用科學的方法來判斷自己每天攝入的能量是否適當;

3. 試用科學的標準合理安排自己的一日三餐,做到熱量分配合理,營養均衡; 4. 對照檢查自己的飲食習慣,糾正不良的飲食習慣,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 教學重點:知道攝入的能量要適當。

教學難點:研究我們每天攝入的能量適當嗎。 教學準備:

有關各種食品能量的資料,可以把它們做成圖片。 讓學生課前記錄自己一天當中的食物種類及數量。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 人為什么要吃食物?人的哪些活動需要能量?

2. 人體維持呼吸、心跳、一定的體溫需要能量;食物在體內的消化、吸收及廢物的排泄需要能量;學習、工作、勞動、鍛煉等活動也需要能量。這三種能量消耗的比例大致50%、40%和10%。

二、探究內容:

1. 攝入能量要適當。

(1)食物中的哪些營養素能夠給我們提供能量?能量的攝入是不是越多越好? (2)計算我們每天大致需要多少能量。 2. 我們每天攝入的能量適當嗎?

(1)拿出自己一天的食物種類和數量的記錄,根據教材和教師提供的食物能量表,計算自己一天攝入的能量。

(2)對照標準檢查自己一天飲食的能量符合標準嗎?差不多或超過多少?

(3)統計小組、全班同學中,某一天攝入的能量基本正常的有多少,不足和超過的同學有多少? (4)討論:如果長期攝入的能量相差太多或超過太多有什么不好? 3. 我們的飲食科學嗎?

(1)不良的飲食習慣是造成營養不良或能量過剩的主要原因,對照檢查自己是否有不好的飲食習慣。 (2)這些不好的飲食習慣為什么會早成能量攝入過多或不足,我們應該怎樣才能使能量攝入適當?。 5. 活動。

根據能量攝入的標準和一日早、中、晚三餐能量的分配比例,試著給自己安排一周營養豐富的早餐或某一天的膳食。

三、全課總結。

四、課后拓展。

自己安排一周營養豐富的早餐或一天的膳食。 教學后記:

第三課時 選擇健康食品 教學目標:

28 1. 通過查閱資料、參觀、訪問、交流,使學生了解什么是健康食品、食品受污染的途徑,以及如何選擇健康食品;

2. 增強學生食品安全、環境保護的意識;

3. 培養學生的關擦黑能力、收集相關信息的能力和調查、交流的能力;

4. 鼓勵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于實踐,對有毒有害食品進行抵制和投訴舉報,使學生養成尊重和維護法律法規的意識和習慣;

5. 用科學知識指導和改善自己的生活,提高生活質量。 教學重點:怎樣選擇有利健康的食品。

教學難點:能運用所學知識挑選綠色食品。 教學準備:

有關食品安全的資料,被污染的蔬菜、水果、肉、魚等食品的實物或照片。 有關綠色食品標志的食品包裝袋。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 師:“如果一個人能活到70歲,按每天吃300克糧食、500克蔬菜、250毫升牛奶、一個雞蛋來計算,那他這一生分別要吃掉多少食物?如果所吃的這些食物中含有對人體有毒害的成分,會有什么樣的結果?”

2. 講述一個因長期食用被污染的食物,而導致人生病致死的真實事例。

20世紀50年代初在日本水俁(雨)灣附近的小漁村中發生的奇聞。1953年,也是在水俁灣,有個人起初口齒不清,面部癡呆,后來耳朵聾了,眼睛瞎了,全身麻木,最后神經失常,高聲號叫而死。當時,人們不知道這是什么病。直到1956年,又有96人得了同樣的病,其中18人死亡。此后,以熊本大學為主組成醫學研究所,開展流行病學研究,并把貓死人病的現象聯系起來進行分析,終于找到了致病的根源。原來,這是由于攝入富集在魚類、貝類中甲基汞而引起的中樞神經性疾病。如果短時間內攝入甲基汞1000毫克,就可出現急性癥狀(如痙攣、麻痹等),并很快死亡;如果短期內連續攝入500毫克以上的甲基汞,就可相繼出現肢端感覺麻木、中心性視野縮小,語言和聽力障礙,運動失調等癥狀。那么,甲基汞是從哪里來的呢?原來,建在水俁鎮附近的一家氮肥廠,在三四十年代相繼采用汞催化劑生產醋酸乙烯和氯乙烯,大量含有甲基汞的廢水、廢渣排到水俁灣。這些廢水、廢渣進入水體后,靠水體自凈難以消除,就使魚、貝類體內富集了甲基汞。人或貓吃了含油甲基汞的魚和貝類,就生病死亡。

3. 為了身體健康,我們的飲食除了營養均衡、攝入適當的能量外,還要注意食品中是否有對人體有害的成分,要吃健康的食品。

二、探究內容:

1. 什么是對健康有利的食品?

(1)說說自己判斷健康食品的標準。

(2)看教材或自己搜集的資料,讀讀什么是健康食品并相互交流。

(3)健康食品是對人體健康有利的食品,具體的標準是安全、無污染、優質、有營養。 (4)討論、交流。

“哪些我們不能吃?哪些要少吃?為什么?”(教師可在課前做調查。)

(5)小結:以上食品中“無檢疫標志的肉類、霉變的糧食、酸敗變質的油”絕對不能吃,其余食品含有對人體有害的成分,長期食用對身體有害,不要經常吃。(讓學生自己查找資料)

2. 怎樣選擇有利健康的食品。

(1)怎樣選擇有利健康的食品?(提醒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記下自己不明白的問題,如:為什么要到商品周轉快的商店購買?怎樣辨認食物的新鮮程度?)

(2)討論、交流:可以從哪些方面選擇我們放心的健康食品,為什么?如果有幾種不同的保質期的食品,我們選擇哪一種比較好?為什么?

(3)教師小結。

(4)指導學生認識綠色食品標志,介紹了解常見的綠色食品。

(5)調查:讓學生在課余到商店看看哪些是綠色食品,問問買這些食品的人多不多。留意家長買來的食品中有沒有綠色食品,記下食品名稱、商家、產地等信息。

3. 報告會(或調查、走訪):

請有經驗的人談談怎樣選擇蔬菜、水果、魚、蝦、肉,怎樣有效地除掉蔬菜、水果上的殘留農藥。

三、全課總結。

29

四、課后拓展。

調查自己家里買的食品中有哪些是綠色食品。 教學后記:

第四課時 水——人體最重要的營養素 教學目標:

1. 引領學生通過閱讀資料、實驗、計算、觀察剖開的動物等途徑了解水在人體內無處不在,提升學生關于水對于人體生命活動重要性的認識;

2. 通過觀察剖開的魚、雞體內哪些地方有水,推測人體哪些地方有水,培養學生類比推理的能力; 3. 通過實驗認識水在消化食物中的作用,進一步了解食物被消化的過程,培養學生對比實驗的能力,以及實驗中應有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通過具體的生命活動中了解水對生命活動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剖開的魚和雞觀察它們體內哪些地方有水。 教學準備:

小組活動材料:每組1條小魚或1塊肉,植物全株或部分;放大鏡、大小相同的饅頭、盤子、稀釋的碘酒、滴管。

展示食物在胃、小腸中的消化過程的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 師:你們還記得種過鳳仙花嗎?做過綠豆種子發芽時需要水量,誰說說水對種子萌發和植物生長的重要性?你自己如果半天或一天喝不到水的感覺。

2. 人在饑餓或無法進食的情況下,只要提供足夠的水就可以勉強維持生命。但如果體內水分損失超過20%,生命就無法維持,所以水對人來說是粉腸重要的。身體健康僅僅靠食物來保證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有水。

二、探究內容:

1. 我們身體里哪里有水?有多少水? (1)討論:喝下去的水到哪里去了?

(2)觀察活動:剖開的魚或雞,看看魚或雞的哪些地方有水。(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或借助放大鏡觀察。)

(3)提問:猜測一下我們的身體中哪些地方有水?

(4)教師小結:水不僅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條件,而且是生命體的基本組成部分。就人類而言,構成我們身體的組成部分大致如下:蛋白質占17%,脂肪14%,碳水化合物1.5%,鈣等礦物質6%,剩下的61.5%為水,也就是說,體重的2/3為水。人體的各個器官組織也大都由水來支持,人體器官組織的含水量大致如下:血液90%左右,肌肉76%,肺、心臟80%,腎83%,肝68%,腦75%,就連骨骼也含水10%~22%。

(5)計算自己身體中有多少水。 2. 水在食物消化中的作用。

(1)體驗、思考:慢慢咀嚼一塊饅頭,它有什么變化,是誰使它發生變化的。

(2)對比實驗:把饅頭放在嘴里,嚼不同的時間,仁厚滴上碘酒,觀察饅頭糊的變化。分析為什么會有不同的變化?唾液的作用是什么?

(3)食物的消化還要經過哪些器官和過程?其中有哪些消化液參與消化?

三、全課總結。

四、課后拓展。

1、 查閱資料:人體還有哪些生命活動離不開水?

2、 觀察統計:自己一晝夜大約排出多少尿液。 教學后記:

第五課時 我們每天應該喝多少水 教學目標:

1. 通過教學讓學生知道怎樣科學飲水,即必須保證每天吃進身體里的水量和排除的水量保持基本平衡;要飲用優質水;要注意飲水衛生;

2. 通過統計自己一晝夜中排出水量的多少,計算食物中的含水量等活動,培養學生統計、記錄、測量、計算的科學探究技能;

3. 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飲水習慣。

30 教學重點:統計我們每天排出多少水,得出我們每天應該喝多少水。 教學難點:學習計算從食物中吃進多少水。 教學準備:

西紅柿、小碗、小棒、紗布、量筒等。 食物含水量情況表。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 師:“你們知道自己一天喝了多少水嗎?知道自己一天喝的水夠不夠嗎?” 2. “我們每天喝的水量必須和排出的水量基本平衡。”

二、探究內容:

1. 我們一天應該喝多少水?

(1)怎樣知道我們一天應該喝多少水?(要統計計算自己每天排出多少水) (2)怎樣統計計算每天排出多少水?

(3)統計計算每天的排水量。(全班只要有幾個學生統計了就行。)

(4)匯報、小結:我們每天應該補充多少水?(我們每天應該補充1800毫升~2500毫升水)

(5)講解:水通過兩個渠道進入我們的身體,一是食物,二是喝水。我們要知道每天喝的水夠不夠,必須知道通過進食吃進多少水、直接喝下去多少水?,F在我們來看看怎樣計算。

•計算每天自己直接喝下去多少水。

•計算自己每天從食物中吃了多少水。(教師要進行指導和示范,先以西紅柿為例討論怎樣計算,然后再計算米飯和其他食物。教師可以先統計自己或某位同學一日三餐的飲食,在這基礎上學生再開始活動。一個小組可以只計算某一位同學一天從食物中的獲水量。)

2. 我們應該喝什么樣的水?

(1)交流:平時我們喜歡喝什么樣的水?

(2)閱讀教材上的資料:純凈水、蒸餾水、白開水、礦泉水各自的性能、特點(教師可以根據學生飲水的情況,再對其他一些大家愛喝的水進行補充介紹)。

(3)我們應該經常飲用什么水?為什么?為什么飲料和果汁不能多喝?

(4)教師講述有關飲水衛生的常識。比如不要暴飲、狂飲,不要等口渴時才喝水,每天清早要多喝水,飲水機里的水不能存放太久,等等。

三、全課總結。

四、課后拓展。

把學到的有關科學飲水的知識告訴家人,向他們宣傳有關飲水健康的知識。 教學后記:

第六課時 健康需要新鮮空氣 教學目標:

1. 引領學生探究呼吸對生命的重要意義;

2. 認識人體呼吸器官,對人體呼吸的過程有大致的了解;

3. 通過比較呼出和吸入的氣體有什么不同的活動,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4. 教育學生愛護自己的呼吸器官。 教學重點:我們每時每刻都在呼吸。

教學難點:分辨吸進和呼出的氣有什么不同。 教學準備:

人體呼吸器官的掛圖或多媒體課件、模擬呼吸裝置。

分組實驗材料:集氣瓶、玻璃片、乳膠管、水槽、火柴、細竹棍。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我們的生命除了需要食物、水,還需要什么呢?如果你們生活在空氣污染很大的地方會怎樣?”

二、探究內容:

1. 我們每時每刻都在呼吸。

(1)體驗活動:把手放在鼻子前面,用手掌對著鼻孔,感覺到自己在呼吸。 (2)體驗活動:感覺我們一刻也不能停止呼吸。

(3)講解我們為什么要呼吸,為什么每時每刻都要呼吸。

31 2. 認識呼吸器官。

(1)體驗活動:我們在呼吸時,胸、腹部有什么變化?

(2)討論交流:呼吸器官有哪些?在圖上標出它們的名稱。

(3)小結:人體的呼吸器官由鼻、喉、氣管、支氣管和肺組成。肺是氣體交換的場所,其余器官是氣體的通道——呼吸道。肺分左肺和右肺,肺里面有許多肺泡,總數幼.5億個,如果把肺泡展開,表面積可達55平方米~70平方米。肺泡表面密布毛細血管網。

(4)用多媒體課件或教具模擬演示肺如何進行呼吸。 (5)計算我們一晝夜需要多少新鮮空氣。 3. 吸進的氣體和呼出的氣體有什么不同。

(1)討論:怎樣收集這兩種氣體?它們會有什么不同?怎樣比較它們有什么不同?

(2)指導實驗操作。(讓學生看看書上的操作方法和步驟,然后教師提出實驗要求和注意事項,并進行演示。)

(3)學生分組實驗。(按書上的實驗方法進行操作,并記錄實驗結果。) (4)匯報、交流。

實驗中出現了什么不同的現象?實驗結果說明了什么?我們的猜測正確嗎? (5)閱讀資料。

讓學生閱讀教材上提供的資料,并對照自己的猜測,看看是否完全正確,什么地方需要修正。 4. 小結。

人的呼吸實際上是進行氣體交換,如果沒有氧氣,人體的生命活動就會停止。

三、全課總結。

四、課后拓展。

如果較長時間呆在人多而空氣不流通的房間,會有什么感覺?為什么? 教學后記:

第七課時 關心我們周圍空氣的質量 教學目標:

1. 引領學生開展考察空氣質量的探究活動,培養學生關注周圍環境的意識;

2. 記錄一周的空氣質量報告,初步學會看空氣質量報告,養成關心空氣質量的習慣;

3. 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培養他們綜合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判斷周圍空氣質量是否受到污染的能力; 4. 增強環保意識,積極參與到創建優美校園、社區、街道、城市的活動中,用實際行動保護環境; 5.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教學重點:根據空氣質量的好壞判斷空氣污染的程度。 教學難點:激發學生關注周圍環境的空氣質量。 教學準備:

空氣質量預報的多媒體資料或圖片。 周圍環境空氣質量考察記錄表。 有關空氣質量與人體健康的資料。 測試空氣質量的簡單材料和儀器。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健康生活需要新鮮的空氣,我們周圍環境中的空氣怎么樣?是否受到了污染?這是我們人人都關心的。”

二、探究內容:

1. 關心我們周圍空氣的質量。

(1)“健康生活需要新鮮的空氣,我們來說說周圍空氣質量的好壞對我們的健康有什么影響。(空氣質量差就表示空氣中混入了許多對人體有毒有害的氣體,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還有粉塵、煙塵等顆粒物。人體如果吸入二氧化硫,會影響呼吸道,使呼吸道系統功能受損;吸入二氧化氮可對肺組織產生強烈的刺激和腐蝕作用,從而引起肺水腫。對于兒童來說,二氧化氮可能會造成肺部發育障礙??晌腩w粒物呢功能隨人體呼吸作用深入肺部,產生毒害作用。)

例如英國倫敦煙霧事件: 1952年12月5-8日,一場災難降臨了英國倫敦。地處泰晤士河河谷地帶的倫敦城市上空處于高壓中心,一連幾日無風,風速表讀數為零。大霧籠罩著倫敦城,又值城市冬季大量燃煤,排放的煤煙粉塵在無風狀

32 態下蓄積木散,煙和濕氣積聚在大氣層中,致使城市上空連續四五天煙霧彌漫,能見度極低。在這種氣候條件下,飛機被迫取消航班,汽車即便白天行駛也須打開車燈,行人走路都極為困難,只能沿著人行道摸索前行。

由于大氣中的污染物不斷積蓄,不能擴散,許多人都感到呼吸困難,眼睛刺痛,流淚不止。倫敦醫院由于呼吸道疾病患者劇增而一時爆滿,倫敦城內到處都可以聽到咳嗽聲。僅僅4天時間,死亡人數達4000多人。就連當時舉辦的一場盛大的得獎牛展覽中的350頭牛也慘遭劫難。一頭牛當場死亡,52頭嚴重中毒,其中14頭奄奄待斃。2個月后,又有8O00多人陸續喪生。這就是駭人聽聞的“倫敦煙霧事件”。

釀成倫敦煙霧事件主要的兇手有兩個,冬季取暖燃煤和工業排放的煙霧是元兇,逆溫層現象是幫兇。倫敦工業燃料及居民冬季取暖使用煤炭,煤炭在燃燒時,會生成水(H2O)、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碳氫化合物(CH)等物質。這些物質排放到大氣中后,會附著在飄塵上,凝聚在霧氣上,進入人的呼吸系統后會誘發支氣管炎、肺炎、心臟病。當時持續幾天的“逆溫”現象,加上不斷排放的煙霧,使倫敦上空大氣中煙塵濃度比平時高 10倍,二氧化硫的濃度是以往的6倍,整個倫敦城猶如一個令人窒息的毒氣室一樣。

可悲的是,煙霧事件在倫敦出現并不是獨此一次,相隔10年后又發生了一次類似的煙霧事件,造成1200人的非正常死亡。直到70年代后,倫敦市內改用煤氣和電力,并把火電站遷出城外,使城市大氣污染程度降低了80%,駭人的煙霧事件才求在倫敦再度發生。

(2)怎樣知道我們周圍的空氣是否受到污染? (3)學習如何看空氣質量報告。

•平時看到或聽過環境空氣質量報告嗎?空氣質量報告有哪些內容?分別代表什么意思?

•講解一些空氣質量指數的含義。(環境空氣質量有三方面的內容,一是空氣、污染指數;二是首要污染物;三是環境空氣質量等級。污染指數越大,空氣質量等級就越高??諝赓|量一級為優;二級為良好;三級為輕度污染;四級為中度污染;五級為重度污染。)

•出示某日我過各省會城市的空氣質量報告,讓學生說說各個城市的空氣質量情況。 (4)怎樣用感官觀察周圍環境空氣是否受到污染。

•除了看環境空氣質量報告,我們還有什么辦法知道周圍環境的空氣是否受到污染?

(可以用眼睛觀察遠處的物體,如果空氣里的粉塵、煙霧等顆粒物污染嚴重,遠處本來可以看見的物體就看不清楚了,天空灰蒙蒙的;樹葉上、建筑物上就積有較多的塵埃;把濕潤的紙巾掛起來,上面會粘有很多灰塵。如果空氣里有較多的有毒有害氣體,鼻子就能聞到刺鼻、嗆人的氣味,喉嚨會發癢,引起咳嗽。)

2. 居室空氣質量的考察。

(1)除了室外的空氣會受到污染外,我們家里的空氣質量怎樣?有什么事實依據?怎樣驗證我們的看法?

(2)閱讀資料。

(3)布置考察任務。分組對周圍環境的空氣質量進行考察,每組可選擇室外或室內的一個地方進行考察??疾烨耙朴喛疾煊媱?,計劃包括考察目的、地點、內容、方法等。

(4)各小組制訂考察計劃。

3. 改善周圍環境的空氣質量,創建空氣清新、優美的學習環境和居室環境。 (1)提出改善空氣質量,創造優美環境的建議。

(2)和家人一起商議如何改善居室環境,減少居室污染。 (3)用實際行動保護周圍環境空氣質量。

三、全課總結。

四、課后拓展。

回家和家人一起商議如何改善居室環境。 教學后記:

第八課時 運動與健康 教學目標:

1. 指導學生通過對運動前后呼吸和脈搏頻率的對比,探究加強體育鍛煉的意義;

2. 指導學生準確地測試、計算、對比運動前后的心跳、呼吸次數,及運動前后每分鐘吸入空氣、泵送血液的能力,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對比;

3. 親歷模擬心臟舒張和收縮的活動過程,了解人體血液循環的原理; 4. 嘗試對運動時心跳、呼吸頻率加快的現象做出自己的解釋。

33 教學重點:啟發學生認識體育鍛煉的意義。

教學難點:能準確測試、計算、對比運動前后的心跳、呼吸次數。 教學準備:

測試運動前后心跳、呼吸頻率的記錄表、皮球、海綿、水槽、血液循環器官的掛圖或多媒體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有人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把兔子、鴿子從小就關進籠子里喂養。這些小動物長大后看起來好像發育正常。但是,把它們放出籠子后,兔子跑不了多遠,就會倒地;鴿子在空中飛了幾圈便栽下來。解剖分析發現,兔子死于心臟破裂,鴿子則死于動脈撕裂。”

“聽了這個事例有什么想法?體育運動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有什么好處?” “讓我們通過活動來探討體育運動對我們的身體健康的意義。”

二、探究內容:

1. 運動起來會怎樣。

(1)跑步或踢足球后我們有什么感覺?呼吸和心跳加快了嗎?我們來比較一下。 (2)怎樣比較呢?怎樣測試才比較準確呢? (3)分組活動。

•測試并記錄平靜時每分鐘的心跳和呼吸次數。 •測試并記錄運動后每分鐘的心跳和呼吸次數。 (4)交流、匯報。

(5)運動后心跳和呼吸次數會加快,這是為什么? 2. 為什么心跳會加快。

(1)為了弄明白運動后為什么心跳會加快,我們先來了解我們的心臟。

(2)(掛圖或多媒體出示)人的心臟位于胸腔的中部,偏左下方,在兩肺之間。心臟的形狀像桃子,大小跟本人的拳頭差不多。我們平常都能感覺到心臟在不停地跳動,它是在不停地收縮和舒張,推動血液在血管里循環流動。

(3)模擬心臟肌肉的收縮和舒張。

•反復擠壓、松開一個皮球,體會心臟肌肉的力量。

•反復擠壓、松開水中的海綿,體會水被擠出和回流的變化。

(4)心臟不停地推動血液在身體里循環流動有什么意義?說說自己的看法。

(5)小結:血液在循環流動的過程中,把營養和氧氣輸送到身體的每個組織和細胞,同時把生命活動中產生的廢物帶到一定的器官,排出體外。

3. 計算。

(1)如果平時每分鐘呼吸20次,每次按吸進500毫升空氣計算,運動時每分鐘吸入的氧氣比平靜時多多少?

(2)如果平時每分鐘心跳80次,每次泵送血液70毫升,運動時每分鐘泵送血液比平靜時多多少? (3)運動時吸進的氧氣和泵送的血液量都大大增加,說明了什么?長期堅持體育鍛煉對心、肺功能有什么好處?

(4)小結:人體在運動時,氧氣和能量的消耗量大大增加。所以需要肺部盡快多地吸進氧氣,心臟更有力的搏動,使血液循環流動加快,以便更多更快地運輸氧氣和營養物質。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心肌發達,心臟搏動有力,使心臟輸出血液的量成倍地增加。這樣的心臟能夠擔負繁重的工作,而且工作能持久。

三、全課總結。

四、課后拓展。

觀察了解自己的親屬和周圍鄰居中,有沒有因為加強體育鍛煉而使身體壯起來的事例,和他們進行交談,了解他們的做法。

教學后記:

第九課時 讓我們的精力更充沛 教學目標:

1. 體驗運動對骨骼、肌肉、關節的鍛煉,知道體育運動對身體的好處,意識到個人對自身健康負有責任;

2. 制訂自己的鍛煉計劃,并能長期堅持鍛煉。在運動中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

34 3. 了解一些有關呼吸和血液循環的生理知識及保健知識,注意保護自己的呼吸器官和血液循環器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4. 知道一些在運動期間如何測檢自己的運動效果的簡單方法。 教學重點:會制訂鍛煉計劃。

教學難點:加強學生認識體育鍛煉對身體的好處。 教學準備:

人體骨骼和肌肉的課件或掛圖、手臂骨骼和肌肉模型、裝滿水的塑料瓶、口袋、記錄本。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上節課我們探討了運動對呼吸和心臟的作用,今天我們繼續研究加強運動對身體還有哪些好處。” (出示教材上的圖片或體育運動員的照片)“他們的身體和我們的身體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明顯特征,為什么會這樣?”

二、探究內容:

1. 運動對加強骨骼、肌肉的好處。

(1)做曲臂、伸臂動作,多做幾次,看看手臂上的骨骼、肌肉、關節有什么變化?想想手臂是怎樣運動起來的。

(2)匯報、交流。

(3)小結:曲臂、伸臂運動是由手臂上的肌肉牽動骨骼、關節產生的。骨骼肌在大腦的支配下舒張或收縮,引起骨骼和關節的運動。

(4)再一次體驗。(注意觀察曲臂時上臂的哪一塊肌肉鼓起來,伸臂時,肌肉發生了什么變化?鼓起來的肌肉發生了什么變化?)

(5)師講述:骨骼、肌肉、關節是人體的運動器官。骨的質量,關節連接的牢固性、靈活性,肌肉收縮力量的大小和持續時間的長短等,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人體的運動能力。經常從事體育鍛煉能促進骨骼的生長,使骨骼加長、橫徑變粗,骨密度增大,骨重量增加。經常鍛煉,也能使肌纖維變粗,肌肉橫斷面積加大,肌肉收縮能力和張力增強,從而不斷提高肌肉的力量和耐久力。據測定,一般人的肌肉重量要占體重的40%左右,而經常鍛煉的運動員的肌肉重量可達體重的45%~50%。

(6)比比在相同體重的情況下,誰的力量大。調查他們是否經常參加鍛煉。 2. 運動對我們還有什么好處。

(1)運動對我們的身體還有哪些好處? •增強體質,少生病。 •保持充沛精力。 •增強競爭意識。 •磨練意志。 •增進友誼。 ……

(2)閱讀資料,了解體育運動的歷史。 3. 讓我們開始鍛煉吧。

(1)講解:制訂鍛煉計劃要注意什么問題。 (2)每人制訂鍛煉計劃。 (3)交流鍛煉計劃。

(4)介紹檢測鍛煉效果的方法。

三、全課總結。

四、課后拓展。

按自己的鍛煉計劃進行鍛煉。 教學后記:

第十課時 珍惜健康,珍愛生命 教學目標:

1. 回顧、小結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容,歸納總結健康生活的原則,引導學生制訂健康生活守則; 2. 評價自己和同學通過本單元學習,在思想認識和行動上有什么進步。怎樣進一步保持健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教學重點:制訂健康生活守則。

35 教學難點:討論為了健康,我們還應該怎樣做。 教學準備:

單元學習評價表、有關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本單元我們學習了哪些有關健康生活的內容?”

二、探究內容: 1. 評價、總結。

(1)指導評價,定出評價內容和方法。 (2)學生自我評價和小組評價。

(3)我們通過本單元學習有了很多收獲,在健康生活方面我們改掉了不少不良習慣,為改善周圍環境也做了不少自己力所能及的好事。

2. 我們還應該注意什么?

(1)為了健康,我們還應該注意什么?

(2)制訂健康生活守則,交流健康生活守則。

(3)總結。寶貴的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我們的生命才剛剛開始,我們要為美好的未來打下健康基礎。

三、全課總結。

四、課后拓展。

五年級上冊教案范文第3篇

教學目標:

1、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能專注地聽、賞音樂,并能用恰當語言表達自己體驗到的感受。

2、能根據所欣賞的音樂進行豐富的聯想,并與同學進行交流,共同討論探究解決問題。

3、能利用互聯網資源搜索相關資料,進行開放性學習。 教學重點:

1、欣賞并感受《月光奏鳴曲》第一樂章、《春節序曲》。

2、利用互聯網資源搜索相關資料。 教學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能專注地聽、賞音樂,并能用恰當語言表達自己體驗到的感受。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 導入新課:

1、 學生分成四個方陣,進行名曲知識競賽。

2、 設問:你聽過這些樂曲嗎?你能說出其中幾首樂曲的標題?

3、(課件)播放《名曲聯奏》。

4、學生分組討論,并選派代表回答。

(1)《獻給愛麗斯》貝多芬 (2)《思鄉曲》馬思聰 (3)《四小天鵝舞曲》柴科夫斯基 (4)《土耳其進行曲》莫扎特 (5)《二泉映月》華彥均 (6)《命運交響曲》貝多芬 (7)《梁?!泛握己?陳鋼

三、 欣賞體驗:

剛才我們聽到的都是世界名曲,你們喜歡嗎?遺憾的是由于時間的關系我們 只能聽到樂曲的片段,下面讓我們來聽兩首完整的音樂作品好嗎?

(一)《月光奏鳴曲》第一樂章。

1、 你們曾經學過一篇課文,講述貝多芬如何創作《月光奏鳴曲》,還記 得嗎?

2、(課件)播放《月光奏鳴曲》第一樂章。

作品簡介:貝多芬(1770-1827)的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月光》作于1801年。第一樂章 持續的慢板,升c小調,2/2拍子,三段體,為奏鳴曲形式的幻想性的、即興性的柔和抒情曲。一反鋼琴奏鳴曲的傳統形式,貝多芬在本曲的首樂章中運用了慢板。關于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有一個動人的故事,說一天傍晚,貝多芬散步時路過一個陋室,里面傳來陣陣琴聲,他推門進去,看到一位盲眼少女在彈琴,月光灑滿了小屋,令貝多芬靈感大發,寫下了此作。

3、 設問:這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那么你在聆聽這首樂曲時除了感受到一種寧靜之外,還能感受到什么情緒?

4、 學生分組討論,并選派代表回答。

5、 貝多芬原本稱這首奏鳴曲為《幻想奏鳴曲》,它同月光沒有一點兒關系。貝多芬創作這首樂曲時,他正和一位伯爵的女兒相愛,由于雙方門弟不相當,兩人很快就分手了。失戀殘酷地折磨著貝多芬,在這種矛盾痛苦的心情下,這首具有里程碑式重要地位的樂曲誕生了。貝多芬把自己內心激動的感情放在了寧靜、從容、安穩的音響背景上,充滿憂郁的情調。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根據所欣賞的音樂進行豐富的聯想,并與同學進行交流,共同討論探究解決問題。

2、能利用互聯網資源搜索相關資料,進行開放性學習。 教學過程:

一、欣賞《春節序曲》

1、設問:樂曲有兩個主要旋律,這兩個主要旋律有什么區別?這是一首西洋管弦樂曲,但在樂曲結尾加入了什么樂器?這些樂器的加入起了什么作用?

2、播放《春節序曲》。

3、學生回答。

4、你還知道一些有關《春節序曲》的知識嗎?如果知道不多,現在有什么辦法去了解?(啟發學生利用互聯網資源搜索相關資料)

二、利用互聯網資源拓展學習:

1、 學生分組討論利用互聯網資源搜索相關資料的網址及要搜索的關鍵詞 語。

2、 分組選派代表進行網上搜索。

3、 每組選派代表展示自己搜索到的內容,向其他同學介紹《春節序曲》 有關知識。

4、 師總結搜索情況。

5、《春節序曲》是作曲家李煥之于1955-1956年間創作的管弦樂《春節組 曲》的第一樂章。作曲家熱情洋溢的謳歌了國人最重要、最隆重也是最喜慶的傳 統節日--春節。樂曲表現了黃土高原的粗獷和陜北民歌的蒼勁悠長。歡快的鑼鼓 點和輕巧的秧歌舞步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恢弘的節日畫卷。

6、 師向學生推薦優秀音樂欣賞網址。

五年級上冊教案范文第4篇

根里的“抽水機”

教學目的:1. 了解根的形態。 2. 知道直根系和須根系。 3. 了解根的作用。

重點難點:了解根的形態和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課本圖片。

同學們,你們見過叔叔阿姨種小樹苗嗎?為什么那些小樹苗的根部都包著一些泥巴呢?根有這么重要嗎?

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一課《根里的“抽水機”》(板書課題)。

二、新課

(一)觀察植物的根

根是植物體的一個重要器官。一般來說,大多數植物都具有這一器官。不同植物的根,其長短、粗細、形態各不相同,請仔細觀察根和用適當的詞語描述根的特征。 植物的根可分為直根系和須根系。 板書:根系分為: 1)直根系 2)須根系

直根系的特點是有明顯的主根和側根;而須根系沒有明顯的主根和側根,都是不定根,根的粗細、長短相近,看上去就像一把胡子。 還有哪些常見植物的根屬于直根系或須根系?

下列植物的根分別屬于哪種根系?把答案填寫在課本上。

課文四種植物的根系分別是:稻——須根系;蒲公英——直根系;洋水仙——須根系;芝麻——直根系。

(二)觀察根系的分布

植物生長所需要的水,主要是依靠根系從土壤里吸收的。根系分布得越深、越廣,其吸收水分的能力就越強。

大多數植物的根系分布得很深、很廣。

第2課時

扎根土壤的秘密

教學目的:1. 了解根的形態。 2. 知道直根系和須根系。 3. 了解根的作用。

重點難點:了解根的形態和作用 教學過程

出示大風吹,樹枝搖的圖片。

植物能牢牢地“站穩”在地面上,確實是根的功勞嗎? (板書)根的作用:1)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四)毛茸茸的根尖 出示根尖的放大圖,介紹哪個部分是根尖,根毛長在什么地方。 這些毛絨絨的根尖有什么作用呢?

根毛可以增加植物與土壤接觸的面積,吸收更多的水分和礦物質,向莖和葉子輸送,供給植物生長所需。

(板書根的作用):2)根有吸收水分和礦物質的作用。

第3課時

不同環境里植物的根

教學目的:1. 了解根的形態。 2. 知道直根系和須根系。 3. 了解根的作用。

重點難點:了解根的形態和作用 教學過程

出示課本圖中草原、沙漠里的植物根系示意圖。

這是一幅典型的草原植物的根系分布圖。圖中植物通過根狀莖連成一片,根系的分布淺而密,構成了密密的網狀。

這是沙漠植物的兩種典型的分布圖。圖中左側的是駱駝刺,根系深深扎入地下;右側的是仙人柱,根系雖然很淺,但擴展得很寬。 草原、沙漠里的植物根系有什么特點? 歸納總結:

植物的根系生長特點與其生長環境有關。

草原上的植物的根密密麻麻聯成一個網狀,既可以固定泥土,也可以使自己牢牢地固定在地面上;而在沙漠中,由于沙子松散又缺少水分,所以植物的根系都十分發達,有的盡可能往地下伸長,有的盡可能向周圍擴大,既可以較好地固定自己,又利于自己充分吸收水分。

三、教學后記:根長得越深,分布得越廣,植物就越不容易被大風刮倒。同時,植物生長需要的水分和各種礦物質,因此根系的分布范圍越廣越深,才能保證從土壤中獲得植物生長所需要的物質。由此說來,植物的根系越發達,對于植物的生長越有利。我們常說“根深葉茂”,正是這個道理。

第二課 第4課時

莖里的“運輸網”

教學目的:1.了解莖的形態。 2.了解莖的一般結構。 3.探究莖的作用。 重點難點:莖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活動指引

琪琪發現折斷的莖的斷口處有水滴出來,那水是哪兒來的呢?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二課《莖里的“運輸網”》(板書課題)。

二、新課

(一)水在植物體內的流動 白花染色實驗

在課本上介紹的實驗里,我們能在浸泡在紅顏色水里的姜花莖的橫切面上看到許多小紅點。這說明了什么?

紅顏色是從植物的哪個部分傳輸到植物的莖部呢?引導他們發現莖能運輸水分這一功能。

第5課時探究莖的其他作用

教學目的:1.了解莖的形態。 2.了解莖的一般結構。 3.探究莖的作用。 重點難點:莖的作用 教學過程

植物的莖除了能運輸水分外,還有什么作用呢? 1)出示課本圖,觀察圖中各種類型的莖。

通過觀察各種各樣的莖,歸納出莖還有支持植物體的作用。 2)出示一些圖片,有被剝皮的樹干、樹干的斷枝缺口處等。 出示有關莖運輸養分的資料。 歸納出植物的莖還有運輸養分的作用。

(三)樹干和枝條記錄的秘密

植物的莖可以包括哪些部分呢?(樹干、樹枝、藤等) 莖在的生長過程中會有哪些變化?

莖周長的變化;莖長度的變化;樹皮顏色的變化。

三、教學后記: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植物的莖,植物的莖有三個作用:1) 運輸水分的作用、2) 支持植物體的作用、 3) 運輸養分的作用。

第三課 第六課時

葉里的“加工廠”

教學目的:1.了解綠色植物能在陽光下制造淀粉和氧氣,同時吸收二氧化碳。 2.理解沒有太陽、沒有植物地球上就沒有生命。 重點難點: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課本引導頁的圖片。

觀察植物的葉子生長的情況和特點。 陽光能照射到每一片葉子嗎?

師:植物的生長需要陽光,植物通過葉片來接收陽光。葉片怎樣才能接收更多的陽光呢?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三課《葉里的“加工廠”》(板書課題)。

二、新課

(一)觀察葉子的排列情況 觀察葉子的排列,從中發現規律。

葉片有互不遮蔽的規律(葉鑲嵌),葉片這種排列規律有什么意義? 這樣的排列有利于葉片盡可能地吸收更多的陽光。

(二)綠葉的作用 葉片的排列有利于葉片盡可能地吸收更多的陽光。 植物為什么需要陽光呢?

綠色植物能在陽光下制造淀粉和氧氣,同時吸收二氧化碳。 指導閱讀課本上的卡通虛擬情景圖片,簡要了解光合作用的過程。

教學目的:1.了解綠色植物能在陽光下制造淀粉和氧氣,同時吸收二氧化碳。

第7課時

植物的光合作用

2.理解沒有太陽、沒有植物地球上就沒有生命。 重點難點: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 教學過程

(三)討論:植物對人類及其他生物的生存有什么意義?如果沒有植物,自然界會怎樣? 植物沒有陽光照射會怎么樣?

沒有植物,自然界會怎么樣?植物對人類極其他生物的生存有什么意義? 光合作用為包括人類在內的幾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質來源和能量來源:

(1)制造有機物。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數量是非常巨大的。人類和動物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間接地來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

(2)轉化并儲存太陽能。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成化學能,并儲存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中。地球上幾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直接或間接利用這些能量作為生命活動的能源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燃料中所含有的能量,歸根到底都是古代的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儲存起來的。

(3)使大氣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對穩定。綠色植物廣泛地分布在地球上,不斷地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釋放氧,從而使大氣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著相對的穩定。

(4)對生物的進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教學后記:光合作用為包括人類在內的幾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質來源和能量來源。因此,光合作用對于人類和整個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第四課 第八課時

花里的“育嬰房”

教學目的:1. 了解花的結構。 2. 探究花的作用。 3. 了解花的其他特征。

重點難點:了解花的結構,探究花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一些花的圖片一。說說花的名稱。 二 三 四

這些美麗的花藏有什么秘密呢?不同植物種類的花,結構是否相同呢?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四課《花里的“育嬰房”》(板書課題)

二、新課

(一)解剖花

自然界花的形狀、顏色、大小各不相同,但基本結構卻有共同之處。請同學們通過解剖花來了解花的基本結構。

把花朵由外向內一層層解剖,相同的部分放在一起,然后觀察各部分的形態和數量,做好記錄。 通過解剖活動,學生會發現有的花四部分結構都齊全,而有的卻并不齊全,引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的定義:

像白菜花一樣,由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四部分組成的花,屬于完全花。缺少其中某些部分的花,屬于不完全花。

生活中常見的完全花有:木棉花、白菜花、蘿卜花、油菜花、茄花、蠶豆花、梨花、桃花、柑橘花、牽?;ǖ?不完全花有:百合花(缺花萼)、南瓜花(屬單性花,缺雄蕊或雌蕊)、黃瓜花(屬單性花,缺雄蕊或雌蕊)、絲瓜花(屬單性花,缺雄蕊或雌蕊)、雞蛋花(缺花萼)、柳樹花(缺花冠)等。

第九課時

尋找花里的“育嬰房”

教學目的:1. 了解花的結構。 2. 探究花的作用。 3. 了解花的其他特征。

重點難點:了解花的結構,探究花的作用 教學過程

這些花的雄蕊在哪里?雌蕊呢?(讓學生指出來) 剝開雄蕊的花藥,剖開雌蕊的子房,了解這些結構的作用。

教師引導學生們觀察雄蕊頂端的花粉和雌蕊的子房。如觀察花粉是否容易脫落,雌蕊的柱頭是否有黏性,子房里是否有胚珠(將來能發育成種子)等。然后根據觀察到的事實,證明“子房是植物的育嬰房”

歸納總結:雌蕊里的子房就是植物的育嬰房。植物的種子就是在這里發育成長的。

第十課時

花的各個組成部分分別有什么作用

教學目的:1. 了解花的結構。 2. 探究花的作用。 3. 了解花的其他特征。

重點難點:了解花的結構,探究花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朵完全花由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四部分組成。

1)花萼是花的最外一層,由一定數目的萼片組成,有保護幼花的作用。

2)花冠由數片花瓣組成,可以保護雄蕊、雌蕊。在蟲媒花中,花瓣鮮艷的顏色起著吸引昆蟲來傳粉的作用;而在風媒花中,花瓣很小或退化,以利于接受花粉。 3)雄蕊是花的雄性生殖器官,上端有花藥,里面有花粉。

4)雌蕊位于花的中央,是花的雌性生殖器官,內有胚珠,發育后成為種子,子房發育成熟后即為果實。

(四)給花建檔案

1)教師出示課前做好的幾種“花的檔案”。 你喜歡哪份“花的檔案”呢?為什么? 2)“花的檔案”一般應有哪些內容?

教材為同學們提供了一個花朵檔案卡的樣本,同學們可以仿照這個形式自行設計檔案卡。 3)每組設計一份“花的檔案卡”,并制作出來。

4)出示做好的“花的檔案卡”,學生與師生之間相互點評。 教學后記:能了解花的結構,探究花的作用,了解花的一些其他特征

第五課 第十一課時 果實里的新生命

教學目的:1. 了解果實的結構。 2. 探究果實的作用。

重點難點:了解果實的結構,探究果實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青蔥的絲瓜架下,孩子們對著一個個剛結出來的小絲瓜感到很好奇:小絲瓜是由花變成的嗎?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五課《果實里的新生命》(板書課題)。

二、新課

(一)觀察結果的過程

課本選擇了幾幅絲瓜開花結果過程典型階段的圖片,幫助學生觀察植物從開花到結果的變化過程。在觀察圖片的過程中,提示學生發現開花結果的現象:花瓣、雄蕊在慢慢地枯萎,子房在不斷長大,最后發育成果實。 把我的發現填寫在p24“我的發現”里 小結:果實是由花的子房發育形成的。

(二)果實里藏著什么? 1)出示蘋果或梨子的實物。

蘋果屬于植物的哪一類器官呢?(蘋果是果實。) 2)你知道果實里面藏有什么呢?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呢? 學生解剖蘋果,并觀察蘋果的內部構造。 蘋果的構造由哪些部分組成?匯報和交流。 3)其他的果實也有相似的構造嗎? 再解剖其它一些常見的果實。 匯報其它果實的構造。

4)歸納小結:果實是由果皮與種子構成的。

第十二課時

尋找植物園的果實

教學目的:1. 了解果實的結構。 2. 探究果實的作用。

重點難點:了解果實的結構,探究果實的作用。 教學過程

在哪里可以找到植物的果實?(社區或郊外)

布置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到公園、郊外進行尋找植物的果實,并做好觀察記錄。 讓學生做好觀察、解剖記錄,以達到認識更多果實的目的。 在觀察后,可讓學生描述一種最喜歡的果實,強調作出全面的描述。 各組匯報計劃,教師點評。

(四)討論:……果皮和種子各有什么作用?

課本上出示的果實分別是:四季豆、蘋果、西瓜、板栗、檸檬

果實包括果皮和種子兩部分,其中主要的是果皮。果皮有保護種子的作用,種子則起傳宗接代的作用。有些果實的果皮堅硬是為了更好地保護種子;有的果皮肥厚多汁,這是果實吸引動物食用,然后幫助它們傳播種子的一種構造。

(五)網上學:有趣的果實

以論壇交流的方式,用文字或圖片展示一些有趣的果實,將自己知道的果實介紹給其他小朋友,并了解他們介紹的果實,拓寬對果實世界的了解,感受植物的多樣性。同時,通過尋找植物果實的活動,比較不同植物的果實,豐富學生對果實的認識,了解植物的果實是千姿百態的,體會生物的多樣性。

教學后記:了解了果實的結構。探究了果實的作用。

第二單元 無處不在的微生物

第六課 第十三課時

酸奶秘密

過程與方法:

1、能夠嘗試自己動手做酸奶;

2、能夠畫出自己做酸奶的心情曲線并與同伴交流;

3、能夠收集有關細菌、病毒的資料并參與討論。 知識與技能

1、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鮮牛奶發酵而成的;

2、知道細菌是一種無處不在的微生物;

3、認識到細菌具有雙重性,一方面可以為人類造福,另一方面又會給人類帶來危害;

4、知道病毒也是微生物中的一類;

5、了解病菌的一些傳播途徑。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享受動手制作的快樂,無論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 愿意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

教學準備:鮮牛奶、白糖、酸奶、勺子、保溫杯等。 教學過程設計

一、自己動手做酸奶

1.談話:你吃過酸奶嗎?知道酸奶是怎么做成的嗎? 2.學生交流吃酸奶的感受并猜測酸奶是怎樣做成的。

(讓學生提出各種可能性,教師不做任何評價;提供給學生每組一份空的酸奶瓶,讓學生觀察酸奶瓶上的配料表,或許他們會有所發現) 3.學生自己動手做酸奶。 (1)介紹做酸奶的方法:

①教師為學生提供煮好的鮮牛奶若干。

(具體是:在電飯鍋里放入一些鮮牛奶,再加一些白糖,煮開幾分鐘,并將煮好的鮮牛奶分發給每個小組)

②學生自帶消毒過的保溫杯和勺子。(事先要用開水燙一燙)

③待牛奶冷卻到35℃—40℃的時候,把鮮牛奶倒入自消過毒的保溫杯,并往里面加入適量的酸奶,仔細攪勻,并蓋上蓋子。 ④保溫幾個小時后,酸奶就做成了。 (2)學生自己制作酸奶。

①測一測:我在制作酸奶時,放入的酸奶與鮮奶的比例是____:____ ②教師講述:大約保溫8個小時后,酸奶便制成了。

③提醒:自制的酸奶不要存放太久。不要吃變質的酸奶,否則會引起腹瀉、消化不良,甚至中毒!

第十四課時

認識細菌,解釋牛奶為什么會變成酸奶

過程與方法:

1、能夠嘗試自己動手做酸奶;

2、能夠畫出自己做酸奶的心情曲線并與同伴交流;

3、能夠收集有關細菌、病毒的資料并參與討論。 知識與技能

1、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鮮牛奶發酵而成的;

2、知道細菌是一種無處不在的微生物;

3、認識到細菌具有雙重性,一方面可以為人類造福,另一方面又會給人類帶來危害;

4、知道病毒也是微生物中的一類;

5、了解病菌的一些傳播途徑。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享受動手制作的快樂,無論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 愿意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

教學準備:鮮牛奶、白糖、酸奶、勺子、保溫杯等。 教學過程設計

1.談活:做酸奶時需要注意些什么?

(制作酸奶時需要注意兩個條件:一是溫度,保持在35℃—40℃左右;二是衛生,所有的器皿要進行消毒處理)

2.提問:為什么牛奶會變成酸奶?

3.學生思考回答,引出酸奶中的乳酸菌,從而引出細菌的概念。 4.學生交流課前收集來的有關細菌的資料,資源共享。 5.學生閱讀教材第6頁上的資料——細菌和酸奶。 6.教師小結:

細菌的基本形態特點及分布

細菌的種類

細菌的繁殖

細菌與人類的關系

……

7.討論并交流:你還能舉出哪些有用或有害的細菌?

第十五課時

認識沒有細胞結構的病毒

過程與方法:

1、能夠嘗試自己動手做酸奶;

2、能夠畫出自己做酸奶的心情曲線并與同伴交流;

3、能夠收集有關細菌、病毒的資料并參與討論。 知識與技能

1、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鮮牛奶發酵而成的;

2、知道細菌是一種無處不在的微生物;

3、認識到細菌具有雙重性,一方面可以為人類造福,另一方面又會給人類帶來危害;

4、知道病毒也是微生物中的一類;

5、了解病菌的一些傳播途徑。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享受動手制作的快樂,無論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 愿意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

教學準備:鮮牛奶、白糖、酸奶、勺子、保溫杯等。 教學過程設計

1.講述:下面老師再告訴大家一個秘密,動物、植物和我們前面所研究過的微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你知道嗎?在微生物大家族中,還有一種沒有細胞結構的成員,它就是病毒。 2.談話:你聽說過“非典”和艾滋病嗎?它們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3.學生看教材插圖認識形形色色的病毒。

4.提問:你對哪種病毒比較熟悉?不妨向同學介紹介紹。 5.學生交流。

6.提問:你還知道哪些危害人類健康的病毒?

7.教師小結:危害人類健康的病毒和細菌叫病菌,許多傳染病由病菌引起。病菌會通過各種途徑侵入人體。

四、了解病菌是如何通過皮膚接觸傳染的 1.提問:病菌是通過什么途徑侵入人體的呢? 2.學生猜測。

3.模擬病菌通過皮膚接觸傳染的活動:一位同學用沾粉筆灰的手和第二位同學握手,依次傳遞下去,粉筆灰就傳給了握過手的同學。其實有些病菌的傳播也是這個道理。 4.討論:還有什么其他途徑會使病菌沾到你的手上?我們應該怎么預防? 5.學生交流。

6.談話:除了皮膚接觸以外,還有哪些途徑會使病菌侵入人體? 7.教師補充介紹有關病菌傳播途徑的資料。

第七課 第十六課時

發面的學問

教學目的:

1. 知道真菌是既不屬于植物也不屬于動物的一類生物。 2. 調查生活中的真菌(霉菌和食用菌種類)及生長環境。 重點難點

霉菌和食用菌種類及生長環境。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課本圖片。

什么使面團發生了這樣大的變化?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七課《發面的學問》(板書課題)。

二、新課

(一)發面團

出示發面團的制作材料。

向學生演示發面團的過程及注意事項。

觀察面團發酵前后在顏色、大小、氣味等方面有哪些不同。 討論 制作過程中,你認為使面團發大的最關鍵一個步驟是什么?把自已的猜測寫下來,并匯報交流。

小結:原來是酵母菌的使面團發了起來。

第十七課時

認識酵母菌

教學目的:

1. 知道真菌是既不屬于植物也不屬于動物的一類生物。 2. 調查生活中的真菌(霉菌和食用菌種類)及生長環境。 重點難點

霉菌和食用菌種類及生長環境。 教學過程

在干酵母粉里,有一種特殊的微生物——酵母菌。酵母菌有一個特殊的本領,它可以把面粉中的一些淀粉分解。在這個過程中,會釋放出二氧化碳氣體。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發酵現象。

發酵過程中產生的氣體到哪里去了?

酵母菌在發酵過程中釋放出二氧化碳,使面團膨脹起來,我們看到發起來的面團里面有空隙,這些空隙就是發酵時產生的氣體(二氧化碳)占據的空間。

第十八課時

霉菌生長的環境

教學目的:

1. 知道真菌是既不屬于植物也不屬于動物的一類生物。 2. 調查生活中的真菌(霉菌和食用菌種類)及生長環境。 重點難點

霉菌和食用菌種類及生長環境。 教學過程

(出示書中圖片)這些橘子和柿子發霉了,生活中我們常見到這種現象,說說看你還見到過哪些物體發霉,這些物體上面的“霉”是什么樣子的?

出示一組霉菌的放大圖片,簡要介紹霉菌的特點。 通常在什么環境下物體容易發霉? 溫暖、潮濕、陰暗的環境下物體容易發霉。 小結:霉菌生長環境的共同點:潮濕、溫暖、陰暗。

(四)蘑菇

蘑菇是一種大型的真菌。

以圖片的形式向學生介紹常見的食用蘑菇及有毒蘑菇。 幾種常見的食用蘑菇及毒蘑:

食用蘑菇:金針菇、香菇、雞樅、竹蓀、猴頭菇、羊肚菌、銀耳等。 有毒蘑菇:毒傘、白毒鵝膏菌、臭黃菇、毛頭乳菇等。

(五)網上學:細菌和真菌的利與弊

組織學生參加網上討論,把自己找到的細菌與真菌的圖文資料貼到討論區,培養學生利用互聯網搜集信息的能力。比較細菌與真菌,了解它們的利與弊。 第三單元

奇妙的電與磁

第十九課時

電路的研究

教學目的: 1. 認識簡單電路。 2. 知道開關的作用。

3. 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導電,有的材料不容易導電。 4. 認識電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來源。 重點難點

知道常用電器的工作需要一個完整的回路、知道開關的功能,并能用一些基本組件連接一個簡單電路。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課本圖片。

師:如果小金屬環碰到金屬絲,會出現什么現象?為什么?

燈泡就會亮起來,因為小金屬環碰到金屬絲后,電池、導線、燈泡組合成為一個電路,燈泡就會亮起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八課《電路的研究》(板書課題)。

二、新課

(一)讓燈亮起來

1)利用課本圖中的材料,讓燈泡亮起來。請學生嘗試動手連接電路,使燈泡發光。同時,在書上“我的連接圖”框中畫下電路連接簡圖, 小結:這樣一個閉合回路就是一個簡單電路。

2)如果要讓兩個燈泡同時亮起來,應該怎樣連接?有多少種不同的連接方法? 把你的連接方法用圖畫表示出來,記錄在p46面的“我的發現”里。

第二十課時

開關加在哪里?

教學目的: 1. 認識簡單電路。 2. 知道開關的作用。

3. 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導電,有的材料不容易導電。 4. 認識電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來源。 重點難點

知道常用電器的工作需要一個完整的回路、知道開關的功能,并能用一些基本組件連接一個簡單電路。 教學過程:

1)電路中的開關就是用來接通或切斷電路的,是電路中不可缺少的控制部件。 開關加在哪里?

先畫個電路圖就會顯而易見,把你的連接圖記錄在p47面的“我的連接圖”里。 2)你還見過哪些種類的開關? 指導學生閱讀p47最后一段。

第二十一課時

判斷容易導電的材料

教學目的: 1. 認識簡單電路。 2. 知道開關的作用。

3. 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導電,有的材料不容易導電。 4. 認識電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來源。 重點難點

知道常用電器的工作需要一個完整的回路、知道開關的功能,并能用一些基本組件連接一個簡單電路。 教學過程:

演示:在一個帶開關的簡單電路中,拆下開關,把橡皮等物體接在開關原來的位置,燈泡還會發光嗎?用其他物體替換又會怎樣呢? 把實驗結果記錄在p48面的“實驗記錄”里。

小結:能令燈泡發光的材料是容易導電的材料,而不容易導電的材料不能令燈泡發光。

第二十三課時

制作數學游戲機

教學目的: 1. 認識簡單電路。 2. 知道開關的作用。

3. 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導電,有的材料不容易導電。 4. 認識電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來源。 重點難點

知道常用電器的工作需要一個完整的回路、知道開關的功能,并能用一些基本組件連接一個簡單電路。 教學過程: 出示課本圖。

1)數學游戲機背面應該怎樣連接線路,才能讓它能正常使用? 2)根據電路原理和公式的連接需要,設計連接方式。

(五)安全用電

指導學生閱讀p50面,了解電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來源、了解為什么要注意用電的安全,并且養成安全用電的好習慣。 1. 身體不要觸及電器的帶電部分。 2. 電線霉爛或電器破損時,應停止使用。 3. 不用濕手觸摸電器, 清潔電器時要先斷開電源。

4. 遇見不正常的放電或觸電事故時,應先斷開電源。

9 第二十四課時

有趣的磁現象

教學目的:

1. 知道磁鐵都有磁性和兩個磁極。 2. 知道磁鐵間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規律。 3. 知道磁鐵隔著物體也能吸鐵。 重點難點

磁鐵的兩極同極相斥、異極相吸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課本圖片。

擦窗器為什么隔著玻璃還能相互吸著呢?里面是不是有磁鐵?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九課《有趣的磁現象》(板書課題)。

二、新課

(一)磁鐵能吸起什么? 實驗得出:

磁鐵能吸引鐵及由鐵制成的物體。

第二十五課時

磁鐵哪個部分磁性最強

教學目的:

1. 知道磁鐵都有磁性和兩個磁極。 2. 知道磁鐵間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規律。 3. 知道磁鐵隔著物體也能吸鐵。 重點難點

磁鐵的兩極同極相斥、異極相吸 教學過程

通過實驗可以看出:磁鐵的兩端有很強的吸力,這里的磁性最強。磁鐵中磁性最強的部位叫做磁極,一塊磁鐵有兩個磁極。磁鐵指南的一端叫南極,用“S”表示;磁鐵指北的一端叫北極,用“N”表示。這是因為“北”的英文單詞是“North”,“南”是“South”,所以國際上通行磁鐵指北的一極標字母N,指南的一極標字母S。

(三)兩塊磁鐵的探究

磁鐵能吸引一些東西,那么在兩塊磁鐵互相靠近會有什么現象呢?

把磁鐵吊在繩子上,用一塊磁鐵的N極對著另一塊磁鐵的S極,然后讓它們慢慢接近,突然它們吸到了一起;讓兩塊磁鐵的S極互相接近,這時磁鐵產生排斥而扭向兩旁;再將兩塊磁鐵的N極互相接近,這時磁鐵也產生排斥而扭向兩旁。

通過觀察可發現:相同的兩個磁極(如S-S,N-N)靠近時會互相排斥;不同的兩個磁極(如S-N,N-S)靠近時會互相吸引。

小結:磁鐵同性極互相排斥、異性極互相吸引。

第二十六課時

擦窗器的結構

教學目的:

1. 知道磁鐵都有磁性和兩個磁極。 2. 知道磁鐵間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規律。 3. 知道磁鐵隔著物體也能吸鐵。 重點難點

磁鐵的兩極同極相斥、異極相吸 教學過程

出示實物(擦窗器,并演示使用方法)。 分析擦窗器用到了磁鐵的哪些特性? 里面可能有幾塊磁鐵?

(五)隔物吸鐵的探究 磁鐵能隔著物體吸鐵嗎?

學生分組實驗,觀察磁鐵能隔著什么物體吸鐵,記錄實驗結果。 通過實驗可以得出:磁鐵隔著較薄的物體能吸鐵。

第二十七課時

研究磁力的大小

教學目的:

1. 知道磁鐵都有磁性和兩個磁極。 2. 知道磁鐵間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規律。 3. 知道磁鐵隔著物體也能吸鐵。 重點難點

磁鐵的兩極同極相斥、異極相吸 教學過程

磁力的大小相同嗎?

磁鐵可以隔著多厚的紙(或木板、布塊……)吸鐵?想一想為什么再厚些就吸不住了呢? 小結:磁力有大有小,磁力的大小是不會改變的。

(七)哪里應用了磁?

哪里利用了磁?

磁的在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很廣泛,如電冰箱門封、磁性跳棋、塑料筆盒的盒蓋、箱包的磁吸鎖、鐵皮黑板上壓圖片的小磁鐵、打靶玩具中的磁性飛鏢、門后防風磁吸、冰箱磁鐵裝飾、皮包或錢包上的磁鐵扣、揚聲器里的磁鐵、磁性擦窗器、磁性胸針等。

(八)磁鐵游戲 出示課本圖片。

你能仿照波波的設計,也設計一個利用磁鐵的游戲用具嗎?

你的磁鐵游戲是怎樣玩的呢?你用了哪些材料、怎樣制作?你為什么會想到用這些材料制作呢?

學生分組設計并討論設計的合理性。 把你的設計填寫在p57面的“我的設計”里。

10 第二十八課時

指南針

教學目的:

1. 初步感知物體間的磁化現象。

2. 利用磁鐵能指示南北的性質,制作簡易指南針。 3. 學會正確使用指南針,利用指南針確定方向。 重點難點

制作簡易指南針。 正確使用指南針,利用指南針確定方向。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課本圖片,講述彬彬他們郊游的故事。 為什么指南針能告訴我們方向呢?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十課《指南針》(板書課題)。

二、新課

(一)小磁船的探究

教師做“小磁船”的演示,得出:磁鐵能指示方向;指南針是利用磁鐵制成的。

把你的結論填寫在p59面的“我的結論”里。

(二)制作指南針

除了書上介紹的制作方法外另外介紹以下兩種制作方法: (1)浮力支承式指南針 制作方法: ①

用永磁鐵對兩根鋼針進行磁化。 ②

把一小塊2厘米×2厘米×2厘米的硬泡沫塑料做成如圖所示的形狀。底面呈一個正方形(2厘米×2厘米),上一半用刀片切成棱錐狀,把磁化好的鋼針水平地穿在棱錐上。

③在碗里盛滿水,然后把做好的裝置放在水面上。鋼針和硬泡沫塑料就能在水面上自由轉動,當它靜止時,就能指示南北方向了。泡沫塑料塊可以用塑料瓶蓋或軟木塞代替。也可用玉米稈的芯制作。

第二十九課時

懸掛式指南針

教學目的:

1. 初步感知物體間的磁化現象。

2. 利用磁鐵能指示南北的性質,制作簡易指南針。 3. 學會正確使用指南針,利用指南針確定方向。 重點難點

制作簡易指南針。

正確使用指南針,利用指南針確定方向。 教學過程: 制作方法: ①

把兩根磁化好的鋼針平行穿在黃豆大小的硬泡沫塑料塊上。

② 在塑料塊上穿一根細線,懸掛在圓珠筆芯的一端。圓珠筆芯的另一端用對折的小紙片夾緊,紙片插在豎立的書的裝訂線一側,緊貼裝訂線,作為支架。使塑料塊連同鋼針能在水平面內自由轉動。鋼針在靜止時,就能指示南北方向了。

11 第三十課時

神奇的電磁鐵

教學目的:

1. 知道電能產生磁。 2. 探究電磁鐵與磁鐵的異同。 3. 探究影響電磁鐵磁性大小的因素。 4. 了解電磁鐵的應用。 5. 學會制作電磁鐵。 重點

知道電能產生磁。 難點

探究影響電磁鐵磁性大小的因素。 教具準備

鐵釘、漆包線、大頭針、電池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電磁起重機圖片。

看了這張圖片后,你想到了什么?或者你想知道些什么?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十一課《神奇的電磁鐵》(板書課題)。

二、新課

(一)電磁起重機為什么能吸鐵? 出示圖片(電磁起重機的內部裝置), 觀察電磁起重機的吸盤結構

能不能利用電池、導線、鐵釘這些材料做個模擬電磁起重機呢? 學生分組制作電磁起重機,并嘗試用它吸起鐵制的大頭針。 知道電磁起重機通電產生磁性,所以可以吸鐵。

第三十一課時

電磁鐵與磁鐵

教學目的:

1. 知道電能產生磁。 2. 探究電磁鐵與磁鐵的異同。 3. 探究影響電磁鐵磁性大小的因素。 4. 了解電磁鐵的應用。 5. 學會制作電磁鐵。 重點

知道電能產生磁。 難點

探究影響電磁鐵磁性大小的因素。 教具準備

鐵釘、漆包線、大頭針、電池等。 教學過程:

出示磁鐵和電磁鐵。電磁鐵與磁鐵一樣,都能吸引鐵。 電磁鐵是否也像磁鐵一樣具有磁性? 設計一個實驗,研究電磁鐵是否也有磁極。

學生按照自己的設計進行實驗,并將發現填寫在課本的實驗記錄表里。 小結:像磁鐵一樣,電磁鐵也具有磁極。

第三十二課時

讓電磁起重機的“力氣”更大

教學目的:

1. 知道電能產生磁。 2. 探究電磁鐵與磁鐵的異同。 3. 探究影響電磁鐵磁性大小的因素。 4. 了解電磁鐵的應用。 5. 學會制作電磁鐵。 重點

知道電能產生磁。 難點

探究影響電磁鐵磁性大小的因素。 教具準備

鐵釘、漆包線、大頭針、電池等。 教學過程:

電磁起重機的力氣有多大?

出示電磁鐵、一盒回形針。觀察電磁鐵能吸起多少回形針。 如果要增加電磁鐵的磁性,你有什么辦法? 學生分組討論并設計實驗。 嘗試增加線圈匝數來增強磁性。 嘗試增強電流的方法增強磁性。

嘗試同時增加線圈匝數和增強電流來增強磁性。

小結:電磁鐵的磁性可以通過增加線圈匝數、增強電流、同時增加線圈匝數和增強電流三種方法來增強。

三、總結:今天,電磁鐵已廣泛應用在各個領域,像各種家用電器、各種車船、飛機、飛船、火箭、人造衛星等等,我們的生活已離不開它了。

第四單元

各種各樣的能量

12 第三十三課時

能量及其形式

教學目的:

1. 知道任何物體工作都需要能量。

2. 知道電、光、熱、聲、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現形式。 重點:知道任何物體工作都需要能量。

難點:知道電、光、熱、聲、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現形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課本圖片。 同學們,很多美麗的小村莊里有著各種大大小小的水車,大家知道水車為什么會轉動嗎? 不流動的湖水也能夠讓水車轉動起來嗎?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十二課《能量及其形式》(板書課題)。

二、新課

(一)是什么使下圖中的物體動起來的?

四幅圖分別為自行車、太陽能汽車、電氣化火車和風車。 騎車的人利用雙腳蹬動自行車踏板提供能量使自行車運動起來;

太陽能汽車是利用太陽的能量轉化成電能后,使車里的馬達運轉起來,使車向前進; 電車利用電能讓車動起來;風車葉片的轉動是由于風的能量驅動的。 通過充分的觀察和分析,讓學生通過討論認識到是能量使物體動起來的。

第三十四課時

讓小車動起來

教學目的:

1. 知道任何物體工作都需要能量。

2. 知道電、光、熱、聲、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現形式。 重點:知道任何物體工作都需要能量。

難點:知道電、光、熱、聲、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現形式。

教學過程:

可以有多種方法使小車動起來: 1)

利用帆架在車上,使車可以利用風能使小車動起來; 2)

把氣球吹脹,放在車尾,然后把氣球放氣,氣球吹出的氣流形成的反沖的能量使小車向前運動; 3)

用釘子把橡皮筋固定在桌子上,另一頭固定在車上,牽動小車,把橡皮筋拉長,放開手,橡皮筋的彈力(儲存在橡皮筋里的能量)會使小車前進; 4)

把橡皮筋的一頭固定在車上,另一頭卷在車的車軸上,橡皮筋的彈力(儲存在橡皮筋里的能量)也會使小車前進。

第三十五課時

在下面的這些現象中,存在著哪些形式的能量

教學目的:

1. 知道任何物體工作都需要能量。

2. 知道電、光、熱、聲、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現形式。 重點:知道任何物體工作都需要能量。

難點:知道電、光、熱、聲、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現形式。

教學過程:

在一些常見的現象中,是存在著不同的能量形式的。例如有:聲能、光能、電能、熱能、磁能、潮汐能等。

除了以上的能量形式外,其他形式的能量還有:風能、機械能、太陽能、核能、生物能和地熱能等。

第三十六課時

能量普遍存在,假如缺少某種能量,世界會怎樣呢

教學目的:

1. 知道任何物體工作都需要能量。

2. 知道電、光、熱、聲、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現形式。 重點:知道任何物體工作都需要能量。

難點:知道電、光、熱、聲、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現形式。

教學過程:

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一個城市如果電能供應不足,會出現什么情況呢?工廠要停工,商店要關門;我們的家里就不能開燈,家用電器(電風扇、空調機、電冰箱、電視機、音響等)就不能使用;大樓由于沒有電,電梯不能運行,蓄水池不能抽水而蓄水,電話沒有電流……可以說,沒有了電,城市的生活就會被破壞了。

三總結:各種各樣的能量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便利,人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它了。

13 第三十七課時

能量的轉換

教學目的:

1. 認識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轉化。 2. 知道水能可以轉化為機械能和電能。 重點難點

能量是可以互相轉換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課本引導頁的圖片。

他們在參觀什么地方?為什么水沖下來就會產生電?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十三課《能量的轉換》(板書課題)。

二、新課

出示水電站的課本圖,觀察水電站的內部構造。

發電原理:水流的能量被傳遞給渦輪機里的渦輪機葉片,渦輪機葉片的轉動帶動傳動軸轉動,使發電機轉子轉動產生電磁感應,從而使發電機發出電。 有了渦輪機和發電機等設備,就能發電了嗎? 我們來制造一個水電站的小模型進行研究。

(一)讓小水輪轉起來

制作一個小水輪所需要的材料包括一根軸、一個安裝葉片的輪軸和六片葉片。 安裝小水輪的步驟如下:

(1)把六片葉片分別插入輪軸中的凹槽中;

(2)把軸穿過輪軸中間的小孔。這樣一個小水輪就做成了。

如何用水流讓小水輪轉動起來?可以把做好的小水輪架在水槽上,用一個下部帶孔的容器裝上水,讓水流在一側的葉片上,小水輪就會轉起來了。 水流的能量變成了小水輪轉動的能量了。

怎樣可以使小水輪轉得更快?因素主要有三個:水量、水位落差、水的沖擊點。那么解決問題的方法很多:加大水流的高度,加快水流的速度,加大水流的流量、水倒在葉片的邊緣等都可以使小水輪轉動得更快。

第三十八課時

發電的實驗

教學目的:

1. 認識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轉化。 2. 知道水能可以轉化為機械能和電能。 重點難點

能量是可以互相轉換的。 教學過程

水輪的轉動,會帶動發電機的轉子旋轉。發電機轉子轉動起來就能產生電嗎? (1)用一條較長的棉線緊緊地纏在小發電機的軸上。

(2)把發電機兩端的接線口連接一個燈泡形成一個閉合電路,發電機相當于簡單電路里的電池。

(3)固定好發電機整個裝置。首先可以用手先轉動一下發電機的軸,看是否能讓燈泡亮起來;然后再快速地拉動棉線,使發電機的軸高速轉動。觀察燈泡的亮度與用手轉動軸時的亮度有什么不同。這個活動說明,發電機軸的轉動是可以使發電機產生電的,并且軸轉動的速度越快,發電機產生的電就越多。

結合兩個活動,嘗試描述水電站將水流具有的能量轉換成電能的過程。

(三)討論:水力發電站利用水力來發電,它能把水流具有的能量轉換成電能。下面的發電站,是把什么形式的能量轉換為電能的?你知道更多不同類型的發電站嗎?

除了水能可以轉換成電能外,還有核能、風能、熱能、太陽能等都可以轉換成電能。 你還知道更多不同類型的發電站嗎?

發電的原理實際上是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轉變為電能,那除了水流的能量、核能、風能、熱能和太陽能以外,在自然界中還有哪些形式的能量?這些能量是否可以轉換成電能?

第三十九課時

抽水蓄能電站

教學目的:

1. 認識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轉化。 2. 知道水能可以轉化為機械能和電能。 重點難點

能量是可以互相轉換的。 教學過程

發電廠發出的電,如果沒有被用戶用完,那么剩余的電,會到達哪里?是繼續循環利用,還是浪費了?抽水蓄能電站的作用,就是當發的電超過需要(用電低谷)時,利用多余的電力把處于低地勢的下水庫的水抽到高地勢的上水庫里儲存起來(把電能轉化為勢能);待需要增加發電量(用電高峰出現電力不足的情況)的時候,再把上水庫的水放出來進行發電(把勢能轉化為電能)。

(五)討論:請說說課本77頁的圖中從光能開始,最終轉換成聲能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經歷了哪些能量形式的轉換?

光能被植物轉換成生物能貯存在植物體內,生物能通過果實被孩子(波波)消化后轉換成身體內的能源物質(如脂肪)儲存起來。然后,脂肪釋放出化學能,轉換成物體運動的動能(踏腳踏車),帶動發電機。發電機把動能轉換成電能傳給電熱爐,電熱爐把電能轉變成熱能,熱能把水壺里的水燒開,水蒸氣沖出水壺的壺嘴,轉換成聲能發出聲音。

三、課外作業;網上學:太陽能利用的調查

第五單元

變化著的地表

14 第四十課時

大地的變遷

教學目的:

1.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斷變化的。 2.了解化石的作用。 重點難點

地球表面是在不斷變化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課本圖片。

同學們,小伙伴們結伴去郊游,他們在哪里發現了什么?請大家認真觀察。 出示貝殼鑲嵌在巖石里的照片。 海里的貝殼怎么會出現在山上呢?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十四課《大地的變遷》(板書課題)。

二、新課

(一)探究海洋生物化石出現在高山上的原因 1) 猜想與假設 指導閱讀p82圖文

把我的猜想和其他同學的猜想填寫在課本p82“我的猜想”上。 2)尋找證據

A. 在高山上發現的古代海洋生物三葉蟲化石。

B.澳大利亞皮爾巴拉地區的一座山(圖上的巖層是海底的顆粒沉積物)。 C.在阿爾卑斯山上發現的海洋生物菊石化石。 D.喜馬拉雅山的某些山峰每年會長高幾厘米。 3)思考與結論

把收集的證據進行整理和分析,嘗試作出合理的解釋。(地殼變化的現象 )

第四十一課時

漂移的大陸

教學目的:

1.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斷變化的。 2.了解化石的作用。 重點難點

地球表面是在不斷變化的。 教學過程

指導閱讀p84圖文

通過對世界地圖的觀察研究,發現南、北美洲東海岸線和非洲西海岸線形狀相似,像拼圖一樣,可以拼合起來,科學家認為,2.5億年前地球上的陸地是連在一起的,以后逐漸分開,漂移到現在的位置。這就是大陸漂移說。

三、總結:大地的變遷是地殼運動變化的結果。

15 第四十二課時

大地的震動

教學目的:

1. 了解地震現象和地震危害。 2. 掌握科學的地震避險方法。 重點難點

了解地震現象和地震危害,掌握科學的地震避險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四位主題人物參觀地震知識宣傳欄。琪琪對地震威力發出的感嘆和彬彬提出的問題:“地震的危害真大呀”“萬一發生地震,我們應該怎么辦?”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十五課《大地的震動》(板書課題)。

二、新課

(一)地震有什么危害? 出示大量地震后的圖片。

學生在簡單了解了地震的成因后,通過資料搜集的手段對地震的危害展開探討。 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①地震引發房屋倒塌;

②地震致使公路和鐵路扭曲,變形; ③被震裂的大地;

④地震引發的海嘯(以印度洋海嘯為例)。

(二)假設地震突然發生,我們該怎么辦? 指導閱讀p88-89 討論:下面的這些避險方法中,哪些較合理?哪些不合理?為什么?

1)這種避險方法合理。地震發生時,在無法逃出室外的情況時,躲避到結實、能掩護身體的物體下,可避免被室內震落的磚塊等砸傷。 2)

這種避險方法合理。地震發生時,在無法逃出室外的情況時,迅速躲到易于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如家具附近、墻根等。三角形具有穩定性,而且在建筑物倒塌時三角空間里有一定的自由空間。

3)這種避險方法不合理。在地震發生時,應迅速逃到空曠平坦的地方,不應跑回大樓里。 4)這種避險方法不合理。地震發生時要沉著冷靜,多動腦筋,遇震不慌。切忌跳樓,造成不必要的傷亡。 5)這種避險方法合理。地震發生時,在室外應避開高大的建筑物和小巷,迅速逃到空曠平坦的地方

第四十三課時

設計緊急避險方案

教學目的:

1. 了解地震現象和地震危害。 2. 掌握科學的地震避險方法。 重點難點

了解地震現象和地震危害,掌握科學的地震避險方法。 教學過程

在地震發生時冷靜、有序地撤離就能避免或減少地震中由于擠踏而造成傷亡。

以學校為例,要考慮這些問題:撤離的人數(高年級、低年級的人數……);樓層(高年級、低年級學生所在的位置……);路線的選擇(最終的撤離目的地選擇;各樓層學生撤離的次序、校園內撤離的次序……);撤離時的注意事項(靠右行走,不能擁擠,不攜帶書包雜物,盡量帶上飲水食物……)等。

三、總結

地震的威力是巨大的,地震是地球能量的一種釋放,是無可避免的。因此學會在地震時的避險方法和知識很重要。

當地震發生時要沉著冷靜,多動腦筋,遇震不慌就能從地震中順利脫險。

16 第四十四課時

火山的噴發

教學目的:

1. 了解火山噴發的一些現象。 2. 了解火山對人類的影響。 重點難點:火山噴發對人類的影響。

一、導入

出示火山噴發前、中、后的大量圖片。 火山噴發是怎么樣?給人類造成了什么影響?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十六課《火山的噴發》(板書課題)。

二、新課

創設情景,引導學生觀察火山的現象及危害。

(一)火山噴發過程

課本用圖片的形式簡單介紹了火山噴發的過程。 一般來說,火山噴發的過程大致上可分為三個階段:

(1)在距離地面以下200千米的地球內部的溫度大約有1500℃,這里的巖石處于高熱狀態,部分熔融形成巖漿。由于巖漿的溫度比周圍的巖石高,密度也較小,所以它會向地表上涌,而且在浮升過程中再熔化掉一些巖石。

(2)巖漿沿著隆起造成的裂縫上升。當巖漿的壓力大于火山口的巖石頂蓋的壓力時,就會隨時向外迸發。這時,會先噴出濃煙,部分熔巖也從縫隙中流出地表。

(3)一旦巖漿找到通達地表的途徑(排放口),它就會立刻噴出地表,形成熔巖。噴發時,熾熱的氣體、液體或固體物質突然冒出?;鹕絿姵龅奈镔|主要是氣體,但是像渣和灰的大量火山巖和其他固體物質也噴了出來。這些物質堆積在開口周圍,形成一座錐形山頭。“火山口”是火山錐頂部的洼陷,開口處通到地表。錐形山是火山形成的產物。 討論:與同學們交流,談談自己對火山現象的感受

第四十五課時

火山的利與弊

教學目的:

1. 了解火山噴發的一些現象。 2. 了解火山對人類的影響。 重點難點:火山噴發對人類的影響。

火山爆發危害強度非常之大。著名的維蘇威火山爆發導致龐貝古城徹底毀滅,是典型的實例。除此之外,火山噴發還常常伴隨或誘發地震、海嘯、爆炸、火災、崩塌等災害,更加劇了對建筑物、道路、橋梁、農田、森林和城市設施的毀壞程度,從而造成嚴重的生命傷亡和財產損失。

但是,火山也會給人來帶來有益的“禮物”:火山活動還伴隨著豐富的地熱,可以形成溫泉(課本圖中一群猴子在雪地溫泉里取暖),可見地熱溫度之高。

火山噴發會給人類帶來好處:由于巖漿在地殼內部不斷移動,也會結晶出含鐵、鉛、鋅等的各種金屬礦物來;活火山在周期性噴發時,火山灰落到地面,可以使農田肥沃,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在印度尼西亞就有這樣的例子。

17 第四十六課時

地表物質的遷移

教學目的:

1. 認識各種自然力量對巖石風化的作用。 2. 知道流水具有搬運的作用。 重點難點

認識各種自然力量對巖石風化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展示奇特地貌的圖片。

如澳大利亞西部海登城附近的波浪巖、我國云南石林的“阿詩瑪像”等。 這些巖石為什么這么奇特?

你還在哪里還看見過這樣的奇形怪狀的巖石?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十七課《大地的變遷》(板書課題)。

二、新課

(一)探究巖石碎裂的原因 1)模擬實驗

歸納小結:在自然界中,雖然氣溫的變化不會像實驗中模擬的情景那么劇烈,但長期的日夜溫差變化,還是會使巖石逐漸崩裂而發生風化。

(二)觀察巖石風化的現象

指導閱讀p97圖文

介紹巖石的風化現象及其原因

物理風化作用(氣溫的變化、滲入巖縫的水在冬天結冰時體積增大使巖石脹裂) 生物風化作用(植物的根系在巖石的裂縫中生長使巖石破裂) 化學風化等

第四十七課時

泥沙怎樣“搬家”

教學目的:

1. 認識各種自然力量對巖石風化的作用。 2. 知道流水具有搬運的作用。 重點難點

認識各種自然力量對巖石風化的作用 教學過程

模擬流水搬運作用的實驗:

1. 用一個傾斜的長木槽,在一端堆放小石塊、砂和泥土混合物,形成“小山包”。 2. 利用一個廢舊的塑料飲料瓶,在瓶蓋扎出數個小孔,讓水從小孔中成細線緩慢流出。 3. 緩慢地用流水沖刷“小山包”的“山峰”。

通過實驗可證明流水使地表物質發生了遷移,有搬運的作用。 觀察

木板上的泥沙在不同位置上留下的物質有何特點。

討論:根據上、中、下游的特點,推斷這些石頭應該出在哪里,說出你的理由。 指導閱讀課本p99圖片中上、中、下游河段水流的特點:上游水流湍急,中游水流趨緩,下游水流緩慢。

通過對課本三幅圖的觀察,讓學生根據圖和所學知識進行分析。

分布在河流上游的通常大些,棱角較分明;越往中下游,體積會越來越小,越來越沒有棱角,最后會形成圓滑的卵石。

巖石風化初期,體積一般較大,且有棱有角,極不規則。而在水流的沖刷摩擦下,它們的形狀發生了改變。從形狀、大小的情況,可判斷課本三幅圖分別表示下游河段、中游河段和上游河段的石頭。

第四十八課時

石筍的形成

教學目的:

1. 認識各種自然力量對巖石風化的作用。 2. 知道流水具有搬運的作用。 重點難點

認識各種自然力量對巖石風化的作用 教學過程

溶洞里的石筍、鐘乳石和石柱都是石灰巖沉積物形成的。石灰巖主要成分是碳酸鈣。鐘乳石是當滲流水流入溶洞洞頂后,因溫度、壓力的變化,二氧化碳逸去,水中的碳酸鈣過飽和沉淀而形成小突起附在洞頂,以后逐漸向下增長,具有同心圓狀結構,形如鐘乳而得名;溶洞溶頂下滴的含碳酸鈣的滲流水,在洞底發生濺擊作用,一些水分蒸發掉,二氧化碳逸去,碳酸鈣發生沉淀,形成由洞底自下而上生長的石筍;石筍常常由鐘乳石滴下的水形成,有時候兩者相接,成為從洞底到洞頂的被水沖下來的圓滑小石頭體積稍大、較圓滑的石頭棱角分明、高低不平的大石塊一個完整石柱。

三、總結:如果說火山、地震等是大自然對地形地貌的大刀闊斧,那么本課所述說的力量則是大自然對地形地貌的精雕細琢。 地表在不斷變化,大自然的力量是難以想像的。在大自然面前,人類顯得多么渺小,在奇特的地形面前不禁讓人肅然起敬,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四、作業

網上學:不斷“長大”的島嶼

18 第四十九課時

網絡課程

——探究人類活動對地表變化的影響

教學目的:

1.了解人類活動對地表改變的影響。

2.借助網絡這種開放性平臺,幫助學生學會搜集人類對地表影響的證據的方法。

3.培養學生利用網絡進行交互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利用網絡的交互特點和跨地域性和即時性的特性,實現資源共享,共同就同一主題進行探究。 重點難點:搜集資料、整理與思考。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近幾千年以來,人們開荒拓地、修路移山、填海造田,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在地球上建起了人類的家園。今天,我們就通過網絡課堂來探究人類活動對地表變化的影響。

二、新課

指導閱讀p102圖文

人類很多方面的活動都會對地表變化發生影響,我們要探究人類活動對地表變化的影響,就要選定一個主題,如“填海造地”,然后“搜集資料”,再“整理與思考”,最后是“表達與交流”。 現在,我們就選定一個主題:如“填海造地” 1)填海造地 2)搜集資料: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和各項建設的快速發展,土地緊張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國家收緊土地“閘門”的情況下,一些沿海地區把尋找土地的目光瞄向了大海,“填海造地”之風日甚。 75年間膠州灣縮小35% 在今年青島市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上,一份關于保護膠州灣的議案在青島引起強烈反響。據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的調查,在短短75年的時間里,膠州灣的面積縮小了35%,1928年,膠州灣的海域面積為535平方公里,而目前,膠州灣的總海域面積僅為367平方公里。 據專家分析,圍填海是膠州灣縮小的主要原因。我國著名海洋工程動力專家、中國海洋大學教授侯國本認為,人為的、無度的圍填海工程是膠州灣縮小的決定性因素。據不完全統計,僅2002年以來,青島市各級政府在膠州灣內就審批了近20個用海項目,填海面積達16平方公里。環膠州灣高速公路附近較大的填海工程就有兩處,圍海面積分別達到了4000畝和1500畝。這使得原先的一些海中孤島因填海造地成為了陸連島。

在我國南部北部灣,目前國內大企業爭先恐后在北部灣搶灘,興建重化能源項目。這些大項目普遍采取“前港后廠(庫)”的模式,填海造地解決用地問題。據湛江市環保局局長李丕學介紹,因為填海造地沒有征地拆遷、補償等“麻煩”,一些沿海城市招商引資時越來越多地把用地盯在填海上,但目前填海實際是填港,為了某個項目把港灣填掉,大大降低了港口資源的利用價值。而國外許多城市,更普遍的是挖港,很少有填港的。

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海域處處長辛榮民介紹,由于國家實行了最嚴格的土地制度,陸地發展空間受限,一些地方把眼光盯向海洋,填海造出的地都是緊鄰大海的好地段,比較值錢,近些年,在我國沿海地區形成了一股填海熱潮。幾乎在各個沿海地區都有規模不

一、大大小小的填海工程,這些工程的實施不斷地蠶食著我們的“藍色國土”。 3)整理與思考:

第五十課時

警惕大自然的報復

教學目的:

1.了解人類活動對地表改變的影響。

2.借助網絡這種開放性平臺,幫助學生學會搜集人類對地表影響的證據的方法。

3.培養學生利用網絡進行交互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利用網絡的交互特點和跨地域性和即時性的特性,實現資源共享,共同就同一主題進行探究。 重點難點:搜集資料、整理與思考。 教學過程

國家海洋局海域管理司司長孫書賢指出,圍海造地是人類海洋開發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工程,是人類向海洋拓展生存空間和生產空間的一種重要手段。我國早在漢代就開始圍海,但圍海造地在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對海洋生態環境和海洋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嚴重影響。主要影響包括海水自凈能力減弱,加大了赤潮發生的頻率和強度,破壞了海岸生物多樣性,影響了海岸與海底的自然平衡狀態,破壞了一些珍貴的海岸景觀和歷史遺跡,如紅樹林、珊瑚礁海岸等。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的專家對膠州灣生態系統與環境系統的研究表明,20世紀40年代前,由河口等處注入的泥沙及工業“三廢”等物質,通過潮漲潮落,水體交換,幾乎全部被攜帶到灣外,膠州灣的水體自凈能力較強,海域環境狀況良好。而膠州灣海域面積的縮小,直接導致海灣納潮量減少,現已由1935年的11.822億立方米減少到現在的7億多立方米,減少了近40%;對氣候與環境調節的能力降低,使海域污染加劇,生態環境惡化。

中科院院士文圣常指出,膠州灣海域是許多魚類重要的洄游棲息地,大規模的圍填海工程造成了那里地形和水流的變化,已經影響到了魚群的棲息環境和魚類的洄游規律。加上污染的影響,膠州灣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生物種類銳減。20世紀60年代河口附近生物種類多達54種,70年代減到33種,80年代只剩下17種。原有的14種優勢種僅剩下1種,東岸的貝類養殖已不復存在。

湛江市環保局局長李丕學指出,填海會削弱水體對城市的凈化和調節溫度作用。港灣對城市粉塵的凈化效果比樹木大得多,降低城市熱島效應的作用尤為明顯,有關測算表明,城市綠化面積達30%,可以調節溫度1-2攝氏度,而同樣面積的水體可以調節的溫度達3-4攝氏度。”曾從事過18年海洋地質勘查的李丕學說,紛紛興起的填海工程,反映出“概念”上的錯誤,只把大海當做索取的對象。“如果不嚴格評估和控制,填海得不償失,可能填掉的是城市自身的發展環境。”

據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的調查,圍海造地也使得珠江口面臨嚴峻的地質問題:近年來,廣州、東莞、深圳、珠海、中山等地大規模填海造田,其結果是河口日益變窄,水位抬高,一方面改變了原有的自然地理環境、生態環境及水文地質環境;另一方面,由于填海規劃工作的不完善,沿岸留下許多水坑洼地,日積月累,蚊蟲孽生,大大影響了周圍的生態環境。而下游的圍墾造地、拋石促淤等活動又使上游水泄不暢。一旦遇上降雨較多,就會造成洪水泛濫。 (2)依法治海 科學用海 去年底,備受關注的中國“填海第一案”在北京宣判。法院判決山東榮成海達造船公司必須執行國家海洋局的處罰,把他們未獲合法批準填海生成的57畝土地還原成海洋。海達公司在未取得海域使用權證的情況下,自行填海,準備在新地上建設碼頭和滑道,最終嘗到了苦果,這也給那些盲目填海者敲響了警鐘。

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海監總隊副隊長王仁堂介紹,違法填海有幾種情況,一是無證填海,不辦海域使用權證就自行填海;再是辦了使用證,但辦的是10畝,卻填20畝,超面積填海;還有一種是邊審批邊填海,因為從報批到論證有一個過程,有些單位為趕工期就采取這個辦法。

目前國家和山東省正在嚴控填海造地,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海域處處長辛榮民介紹,一次填海在50公頃以上的,要經國務院批準,50公頃以下的,要經省政府批準,市縣一級政府無權批準。填海前必須進行充分的科學論證,符合海洋功能區劃,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特別是要提交環境影響評價報告。

國家海洋局海域管理司司長孫書賢認為,填海造在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一、因地制宜,合理調整布局的原則。我國海岸線長、港灣多,各個岸段的自然、資源和社會經濟條件千差萬別,開發利用狀況及潛力各不相同,必須因地制宜地考慮各個岸段的條件和特點合理布局。

二、堅持深度、高附加值開發為主,高效利用的原則。除淤長型淤泥質灘涂外,圍海種植應嚴格限制。應重點保證港口、旅游和工礦企業建設及必須臨海的工程和防護工程等用海的需求。

五年級上冊教案范文第5篇

教學目標:

(一)通過學習,知道歌曲《清晨》是一首臺灣校園歌曲,簡單了解臺灣校園歌曲的由來,創作背景,滲透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

(二)能根據歌曲情緒的變化為歌曲分段,通過學習了解D.C.反復記號的作用以及“同頭換尾”的旋律特點。

(三)能用輕快甜美的聲音演唱歌曲,樂于表現歌曲。能通過舞蹈律動、打擊樂伴奏、豎笛吹奏等形式表現歌曲。

(四)欣賞樂曲《晨景》,能哼唱其主題旋律,知道樂曲結構、以及采用6/8拍。

(五)通過欣賞音樂作品,了解不同演奏樂器的音色及演奏方法。

(六)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運用多種活動進行創編,對學生進行熱愛大自然的教育。 教學重點:

(一)用輕快甜美的聲音演唱歌曲,樂于表現歌曲

(二)了解不同樂器的音色及演奏方法 教學難點:

(一)多種形式表現歌曲三段體結構

(二)熟悉并哼唱音樂作品的音樂主題,分辨不同樂器。 教學用具:

鋼琴、錄音機、打擊樂器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新課教學

(一)創設環境導入

1、播放班德瑞創作的樂曲《清晨》,請學生猜猜樂曲表現得是一天當中的什么時段?為什么? (學生自由發言:表現得是清晨,情緒優美„„)

2、看班德瑞《清晨》動畫,觀察樂曲中描繪了清晨中的什么事物?給人以什么感覺?(樹葉、花朵、露珠„„清新、美好、希望„„)

3、你生活中每天的清晨是什么樣的?(學生描述)

4、如果請你創作一首歌曲或樂曲表現你生活中的清晨,你認為是什么情緒的? (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老師:好,老師期待著你們的創作成果。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天之計在于晨。清晨是美好一天的新起點,他充滿了希望、充滿了朝氣。音樂家們創作了許多優秀的音樂作品來表現這一美好時刻,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歌曲,名字就叫《清晨》。

(二)學唱歌曲

1、感受歌曲

(1)老師:首先我們來聽一遍歌曲,請你感受歌曲的情緒

(學生答:歌曲情緒歡快、優美)

(2)再聽歌曲,請同學們用拍手的動作表現活潑的情緒,用晃動身體表現優美的情緒。

(3)根據歌曲情緒的變化可以為歌曲分為幾個樂段呢?每段的情緒分別怎樣?

(三段:第一段活潑,第二段優美,第三段活潑)

(4)再聽歌曲,仔細聽辯歌詞內容 (學生說歌詞內容)

(5)簡介歌曲:這首歌曲是一首臺灣校園歌曲,臺灣校園歌曲的出現還有一個關于臺灣青年人熱愛祖國的故事,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學生觀看臺灣校園歌曲介紹片)

老師:臺灣校園歌曲的歌詞清新可愛,表現了當時臺灣青年人的生活和內心思想,旋律瑯瑯上口,下面我們就來演唱這首歌曲。

2、旋律

(1) 請同學們隨歌曲錄音輕聲的模唱歌曲,感受旋律、節奏

(2) 大膽的模唱歌曲,用錄音來指導自己學唱歌曲

(3) 再次跟唱歌曲,找出你認為值得大家注意的問題(包括不容易唱準的旋律、節奏,音樂知識等)(學生自由發言)

(4) 老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和學生出現的問題給與幫助,指導學生唱準歌曲,引導學生觀察歌曲旋律的特點,找出相同或相似樂句,講解“同頭換尾”的概念和D.C.反復記號的作用,分析歌曲ABA三段體結構

(5) 學生學會歌曲,齊唱歌曲

(6) 聽老師演唱歌曲,(學生評價:聲音輕巧、優美,情緒有對比,有表情、動作„„)

(7) 指導學生用輕巧、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注意表情

(8) 學生模仿老師,演唱歌曲

三、小節、延伸

老師:這首歌曲還可以用什么形式來表現?

(學生討論:打擊樂器伴奏,豎笛吹奏,舞蹈律動„„)

那我們分為幾個組,分別在課下練習用以上幾種形式表現歌曲,下節課展示。

第二課時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展示活動

(一)激情導入

老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歌曲《清晨》,經過討論大家決定分成幾個小組,分別通過演唱、打擊樂伴奏、豎笛吹奏和舞蹈律動的形式表現歌曲,這節課我們就來展示各個小組的練習成果。各組演員準備好了嗎?好,歌曲《清晨》表演展示活動現在開始。

(二)表現過程

1、首先請演唱小組同學為大家表演,掌聲歡迎

(同學表演——觀眾掌聲——演員謝幕)

老師:他們表演的怎么樣?(學生評價:非常好,有動作,有表情„„)

感謝他們的表演,下面請打擊樂伴奏的同學為大家表演展示

2、打擊樂伴奏組表演

老師:誰來評價一下他們組表現的如何?

(學生:選擇的樂器和選用的節奏適合歌曲„„)

3、下面請豎笛演奏小組的同學表演展示

(豎笛演奏小組同學表演,學生評價)

4、個別學生西洋樂器演奏《清晨》

(1) 學生評價 (2) 老師簡單介紹音調知識:這兩件樂器的音調不同,小號是f調的,而黑管是降b的。兩種樂器如果要合奏,就必須轉調„„

5、最后請我們的小舞蹈家們為大家表演,在表演之前我有一個小小的說明,在課下我也參與到了這個小組的活動中,我們經過討論決定就用幾個動作表現歌曲,目的是表現歌曲三個樂段的情緒和節奏的對比。下面請同學們欣賞我們的表演。

6、全體學生模仿舞蹈

7、同學們剛才表演的都非常精彩,現在我有一個想法,如果把大家的表演合在一起,將是什么效果呢?我們來試一試好不好。我建議豎笛小組將表演進行調整,和打擊樂器的同學們配合表現歌曲情緒和節奏的變化。

三、小結

老師:團結就是力量,這首歌曲經過同學們的共同努力,共同表現顯得更豐富,更精彩了??赡苡械耐瑢W還想進行其他形式的表現活動,下節課我們再相互交流和學習。感謝同學們的精彩表演,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里。

第三課時

一、復習導入

復習西洋樂器(大屏幕展示)

1、弦樂器:小提琴、大提琴

2、木管樂器:單簧管、雙簧管、長笛、大管

3、銅管樂器:圓號、長號、

4、簡單介紹管弦樂

二、欣賞教學

(一)

1、初聽《晨景》全曲

提問:想象一下音樂描寫的是怎樣的景色? (《晨景》描寫了大自然晨曦初上的美麗景色:照光煦照的黎明,太陽慢慢的升起。)

2、復聽《晨景》全曲(大屏幕出現音樂所描寫的景色) 提問:嘗試為樂曲分樂段(根據樂曲氣氛的變化)

(二)分段聽

聆聽第一樂段

1、提問:第一樂段中,演奏主旋的樂器是什么?(長笛 雙簧管)

2、提問:請學生仔細聽聽這兩種樂器長笛、雙簧管哪個先出現,長笛和雙簧管出現了幾次?

3、每一次調式上有什么變化?(連續向上方三度移調)為什么?(展現的是太陽緩緩升起的景象)。

4、出示主題旋律譜例,哼唱主題旋律。

聆聽第二樂段:

1、樂曲中又出現了什么樂器?(大提琴、小提琴)氣氛有了怎樣的變化,展開你的想象音樂描寫什么情景呢?(學生可以生動地根據音樂描繪)。 小提琴用分解和弦為之伴奏。

2、主題音樂在第二樂段中出現幾次?聽到后你可以隨之哼唱。

聆聽第三樂段:

1、樂曲中再現部分又出現了什么樂器?(大提琴、雙簧管、大管、單簧管)

2、尾聲時出現什么樂器(圓號、單簧管、長笛)

模仿的什么聲音呢?(獵人的號角聲,單簧管、長笛奏出鳥語聲) 展現了怎樣的景象呢?(太陽已經徐徐升起,新的一天開始了)

(三)再聽《晨景》全曲

提問:請同學們根據樂曲的意境,為樂曲取一個名字。

(四)介紹作者及作品

《晨景》是《培爾·金特第一和第二組曲》第一組曲的第一段。過去也有人譯成《清晨》或《朝晨》。它是《培爾·金特》這出詩劇第四幕里,培爾·金特流浪到非洲摩洛哥時的一段配樂。描寫了那里日出和清晨美麗的景色。因為格里格本人并沒有到過摩洛哥,對那里的音樂不熟悉,所以,創作出來的音調,仍然是北歐風情的。但是,格里格具有十分豐富的想象力。

他在給友人亨努姆的信里談到《晨景》這段音樂時這樣說:“這首曲子應當純然作為音樂來對待。一切在于如何演奏。這是表現早晨的心情和想象。在強音第一次奏出時,是描寫太陽正破云而出”。

三、創作與表現

聽中畫。

播放錄音管弦樂曲《朝景》,請學生畫出自己聽到和想象到的早晨情景。 聽中講。

可以根據自己的畫創編一個美麗動聽的故事。 聽中舞。

教師可啟發學生自做道具或用身體的各部位來表示晨景,并隨音樂舞動。如:表示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早晨:柳樹、桃花、小鳥的叫聲、霧等。表示海邊的早晨有:海風聲、海水拍打礁石的聲音等。觀看日出的情景等。

第四課時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創設情境,以趣導入

老師:同學們,這節課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段音樂,請你們閉上眼睛來聽。聽完后告訴老師你們的眼前出現了什么畫面?

學生:閉眼睛欣賞

老師:請看黑板,你們眼前出現的畫面與這四幅圖片中的哪一幅接近

學生:自由回答

老師:這段音樂其實是歌曲《晚風》的旋律。我們這節課就來學習《晚風》這首二聲部合唱歌曲。

三、學習歌曲

1、教師范唱歌曲旋律,初步感受歌曲情緒

2、學習歌曲節奏,感受歌曲節奏美

(1)分別聆聽高低聲部旋律,找出節奏特點 (2)認知6/8拍的圖示、含義及強弱規律

3、學習歌曲旋律,感受歌曲旋律美 (1)學生分聲部跟琴學歌曲旋律 (2)教師分聲部教唱

4、學習歌曲合唱,感受歌曲和聲美

(1)分樂句合唱,找出每一樂句的特點 (2)歌曲聲音處理

5、了解歌曲詞作者

四、拓展延伸

老師:現在我們來欣賞另外一首俄羅斯經典合唱歌曲《卡林卡》,由俄 羅斯著名合唱團亞歷山大諾夫合唱團演唱

(學生欣賞)

老師:同學們,他們唱得好不好聽?

學生:好聽

老師:他們之所以唱得好聽,是因為所有合唱演員的心都連在了一起,突出的是集體的聲音。最后讓我們再一次唱起《晚風》這首歌曲,讓我們彼此的心也連在一起。

(學生演唱)

第五課時

一、 初聽感受

師:請同學們靜聽一首樂曲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

1、錄音初聽

2、出示古箏圖

問:古箏起源于我國的什么時期?箏名的來歷?古箏音色有什么特點?

二、細聽鑒賞

1、 初聽全曲

問:作品的情緒、情景、風格? 師:你能為樂曲起個名字嗎?

2、 作品介紹

作品形象地表現了古代江南水鄉,在夕陽西下,漁民劃著船紛紛歸航,一天辛苦魚滿倉,江面上歌聲四起,在月色、江水中飄蕩。這首樂曲是古箏家婁樹華先生在 三十年代改編的。婁樹華先 生根據樂曲的意境引用了唐代王勃《滕王閣序》里:“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的佳句作為樂曲的標題。

3、再聽全曲

問:樂曲可以分為幾個段落?

4、分段欣賞

問:第一部分樂曲的旋律、節奏、速度、力度是什么?

5、出示課件圖

6、出示第一部分主題旋律

問:描繪了什么樣的情景?

師:這一部分描繪了夕陽在漸漸西沉,船帆在緩緩移動,漁民在輕輕歌唱,真是一幅迷離而動人的風情畫。

7、聽第二部分旋律

問:第二部分音樂在你們眼前展示了什么樣的情境?

9、出示第二部分主題旋律

10、再聽第二部分旋律

問:旋律、節奏、速度、力度有什么變化?在你們眼前展示了什么樣的情景? *:花音,古箏演奏一種指法記號。

11、出示第三部分主題旋律

12、聽賞第三部分

問:你們好像看到了什么場面?

師:一連串的音,通過一次比一次加快速度的反復,描繪了一幅熱鬧歡騰的景象。

問:你們似乎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這一部分主要描繪了什么?

問:這熱鬧的景象表達了漁民什么心情?

師:同學們說的這些,構成了湖面上一部快樂的交響曲。這也是這首《漁舟唱晚》

樂曲的高潮部分,和第一部分的旋律、情緒、節奏、速度、力度進行比較。

13、再聽第三部分

問:你們聽!此刻湖面上又是一番什么景象?

14、出示課件圖

問:尾聲的旋律、節奏、速度、力度又是什么呢?

15、師小結:第一部分與尾聲主要寫景,二部分豐收的 喜悅之情,與第一部分和尾 聲情景交融,構成了一幅漁舟唱晚的美麗畫面。

16、復聽全曲

三、拓展

師:漁舟唱晚是中國古代文藝最著名的主題之一,在詩、 畫、音樂中都有表現,此刻,我立刻想為這首優美的古箏曲配上一首詩、一幅畫。你們能不能在你們所了解的唐詩宋詞里想一首為之相配呢? .

第二課 農家樂

教 學 目 標:

1.由反映農家生活的中外作品四首組成本課內容,這是人文性在音樂與社會關系上的體現。讓我們從音樂中體驗農業豐收帶來農家樂,從而促進社會的安定與發展。 2.了解民族管弦樂隊的組成常識。

3.選擇合適的音組填空,為旋律創作活動做鋪墊練習。

4、演唱歌曲時能注意各聲部之間的音響均衡和諧,明確合唱時既要獨立唱準自己的聲部,又要和各聲部融合統一,默契配合,體會人聲的豐富表現力與美感。

5、用愉悅的心情,輕巧活潑、明亮而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 教 學 內 容

1聆聽《豐收鑼鼓》、《快樂的農夫》

2表演《趕圩歸來啊哩哩》、《蘋果豐收》 教 學 過 程: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欣賞豐收鑼鼓。

教學難點:利用繩子扮樂器,并分聲部聽辨演奏。 一 師生問好。 二 課堂導入。

1 師:同學們看,老師帶來幾樣樂器,誰能試著說說這些樂器的名字叫什么?(老師拿來鑼和鼓) 2 生:踴躍舉手回答。

3 師:人們在喜慶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鑼打鼓來慶賀。中國的鑼鼓經世界聞名,非常有中國特色。 4 師:今天老師就帶來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豐收鑼鼓》請大家一起欣賞。

三 欣賞《豐收鑼鼓》。

1 師:在欣賞的同時,聽一聽樂曲分為幾部分,哪一部分表達了人們豐收的喜悅之情呢? 2 生:師生共同分析樂曲。

3 師:老師再問問大家,誰知道音樂中都出現了那些樂器? 4 生:學生認真回答。

5 師:今天老師帶來一些繩子,請同學們用繩子模仿各種各樣的民族樂器。在欣賞的過程中,同學們聽到哪些樂器,你就要演奏出來。老師來當指揮。來,我們分一下聲部,大家就可以成為樂隊演奏了。

6 再次欣賞《豐收鑼鼓》。 四 課后小結:

第二課時

一、導入:

課前播放廣西歌手唐佩珠原唱的《趕圩歸來啊哩哩》。

提問:哪位同學知道這首歌曲的曲名?這位歌手是哪里人,叫什么名字?引出以下過渡語。 廣西是多民族的居住地,各民族能歌喜舞,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多姿多彩的民間文化藝術,蘊藏著豐富的文化資源。廣西各民族文化既有自身濃厚的地域文化特點,同時又與整個中華民族文化水乳交融。一年一度的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正是承傳豐厚的民族文化積淀演變而來的。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和學唱由廣西音樂人古笛、黃有異創作的《趕圩歸來啊哩哩》

二、授新課

1、簡介作品:廣西肥沃的民歌土壤滋養著音樂工作者不斷創作出新的優秀作品。80年代,古笛、黃有異聯合創作出具有濃郁的廣西特色,表現彝族姑娘趕圩歸來喜悅、歡快的心情的歌曲《趕圩歸來啊哩哩》,很快唱紅了全國?!囤s圩歸來啊哩哩》為中國文化部舉辦聲樂比賽指定必唱曲目之一,編入全國音樂院校及各大、中、小學音樂教材,聯合國科教文衛組指定這首歌為亞太地區音樂教材。

圩是農村貿易集市地點,民間稱為“圩”或“集鎮”。趕圩,又名“趕鬧子”、“逢鬧子”,是農村的交易習俗。至今,廣西壯族還保留著很古雅的傳統風俗,盛裝趕圩。廣西各地依然保留著趕歌圩的民間傳統。每趕歌圩,成千上萬的人就聚在一起引吭高歌,場面蔚為壯觀。人們還用歌傳情、以歌擇偶。彝族的語言中“啊哩哩”是“OK”的意思,“啊哩哩”也是廣西百色隆林的方言,意思是“姑娘”,“啊哩哩”也是當地的民族音樂的一種曲調,這首歌因此取名“啊哩哩”,既有民族特色,也能讓大家記得住。

2、創作背景:

1979年冬天,壯族詞作家古笛等一行到隆林德峨鄉體驗生活。當時正值圩日,只見彝族姑娘們身著五彩繽紛的服飾,歡天喜地地選購自己喜歡的布料、小工藝品,然后結伴走回山寨。姑娘們一路上歡聲笑語、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古笛與歌舞團的幾位編導深受感染,決定以姑娘們趕圩歸來路上的情景作為切入點,編排一個彝族舞蹈,體現改革開放后少數民族地區農村翻天覆地的變化,展示出黨的好政策給人們帶來的幸福生活。于是,古笛和黃有異寫出了《趕圩歸來啊哩哩》這個舞蹈的主題曲。

1985年全國舉辦首屆少數民族聲樂比賽,當時全國聲樂賽事少,各路歌手躍躍欲試。大學剛畢業的廣西歌手唐佩珠,很幸運地通過選拔進入復賽。根據唐佩珠的聲音特點,黃有異將舞蹈《趕圩歸來啊哩哩》的主題曲改編成獨唱歌曲。在這首歌曲中,采用彝族音調作為發展素材,襯詞“啊哩哩”更是運用巧妙,舞蹈性節奏強,表現出彝族姑娘趕圩歸來喜悅、歡快的心情。唐佩珠不負眾望,榮獲“銀雀獎”,成為廣西第一位獲得全國聲樂獎的壯族歌手。1987年12月,同樣是一曲《趕圩歸來啊哩哩》,使她力壓群芳,獲得了全國第二屆少數民族聲樂比賽金獎。

3、詞作者簡介:

古笛:壯族,1932年出生,國家一級作家,歌舞劇《劉三姐》的執筆者之一,歌曲《趕圩歸來啊哩哩》的詞作者,并以這些優秀作品享譽國內外。

4、曲作者簡介:

黃有異:廣西著名作曲家、音樂教育家、打擊樂專家、國家一級作曲。從事藝術創作已有55年,至今,他已發表作品5000多首(部),獲獎作品達227篇(次)。知名歌曲有《毛主席來到我廣西》、《青山里流出一條紅水河》、和《趕圩歸來啊哩哩》等。

5、學習歌曲:

(1)、欣賞北京哆來米少兒合唱團演唱的《趕圩歸來啊哩哩》。

(2)、教師彈奏主旋律,學生模唱主旋律二至三遍,要求邊聽、邊唱邊擊拍。

(3)、學生按音樂節奏有表情地朗讀歌詞,要求咬字吐字準確。 (4)、配唱歌詞,隨時糾錯。 (5)、教師彈琴,學生聽琴學唱其他聲部旋律,正確無誤后配唱歌詞。 (6)、學生分聲部練習,為合排、精排打好基礎。 (7)、合排,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逐步達到和諧統一。

(8)、再次欣賞北京哆來米少兒合唱團演唱的《趕圩歸來啊哩哩》。要求學生唱好自己聲部的同時,注意傾聽各聲部的聲音。要相互配合,保持聲部間的和諧與均衡。使歌聲在和諧中顯出豐富的層次,更加悅耳動聽,更有藝術感染力,表現力。 (9)、全體同學用愉悅的心情,輕巧活潑、明亮而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趕圩歸來啊哩哩》。

6、綜合表演:

針對歌曲舞蹈性節奏強的特點,請班上喜愛舞蹈的同學即興舞蹈,部分學生用小樂器伴奏,其余同學合唱《趕圩歸來啊哩哩》,使學生品嘗合作成功的喜悅,享受集體活動的樂趣。

第三課時

一、聆聽《快樂的農夫》

1.初聽全曲。

2.設問:這首鋼琴獨奏給你什么感受(快樂?雄壯?悲傷?)。 3.學唱主題4小節。

4.為這主題4小節伴奏

(1)全班分二部分,分別按書上節奏用拍手與拍腿為主題曲調伴奏(教師彈主題)。 (2)一半學生唱主題,一半學生分二聲部用拍手與拍腿伴奏(交換一次)。 5.復聽全曲。 全班為鋼琴獨奏曲伴奏。

大部分同學拍手(高聲部)、拍腿(低聲部),一部分同學用打擊樂器(皮革類——低聲部,木質類——高聲部)。

6.小結:簡介樂曲背景,也可作為農家一樂(雖然作品與農夫無關)。

二、表演《蘋果豐收》

1. 教師范唱,使學生感受作品的整體效果。

2. 學習第一樂段,四個樂句,每句2小節。把每個樂句分組,一個小組,規定時間2分鐘自學,然后四個樂句接唱,能接上的為勝者(慢速度)。

3. 教師重點指導不能接唱的小組,集體幫助。再接唱并逐步加快速度直至歌曲應達到的速度。同樣是競賽,跟不上速度唱錯為敗者。從競賽中激發學習學譜的積極性。

歌譜與歌詞都可分兩部進行學習,學好第一部分(樂段)再學第二部分(速度先慢逐步加快)。4.第二樂段的學習:分高低聲部進行,把全班分為二部分,各承擔一個聲部。教師先分別示范兩個聲部的曲調;然后各聲部由組長帶領先自學,教師巡視,重點指導低聲部。(同樣先慢速度學唱)

5.合成時,由第一樂段的最后一句接二聲部合唱,因第一樂段的最后一個音“do”就是低聲部開始的音高,這樣幫助低聲部能找到自己的音高位置。 6.按歌曲的原速全曲合成。要唱出歡樂的情緒。 7.配上伴奏。

8.請幾個學生伴舞(朝鮮舞基本動作)。

9. 完整地表演朝鮮人民蘋果豐收時的歡樂情景。這首歌表現朝鮮人民獲得蘋果豐收時的歡樂情緒,因此,速度較快,尤其是第一樂段,一字一音,表演有一定難度。所以必需唱得非常流暢,才能表達這種感情。

第三課 足跡

教學目標

1.革命歌曲留下的歷史足跡,使我們不忘過去,這就是音樂的社會功能。讓我們在革命歌曲的音樂中,牢記革命傳統,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的道理,這是進行以德育為核心的好教材。

2.到圖書館尋找資料,在課內進行小品表演及造型設計等活動,加深對革命“足跡”的認識,使課內外的封閉式與開放式教育相結合。 3.在唱歌實踐中,掌握裝飾音知識與唱法。 教學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聽《紅星歌》,唱《雨花石》。

第二課時:聽《紅梅贊》、《歌唱二小放牛郎》。

第三課時:唱《我怎樣長大》,交流展示各自準備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聆聽《紅星歌》

1.課前先請個別學生準備《閃閃的紅星》故事。在欣賞前給全體學生講故事。 2.欣賞全歌。 設問:歌曲講述了什么內容?反映的是什么時期的斗爭。 3.再聽全歌。

設問:音樂分為幾個部分?哪部分的曲調是相同的?當再次出現相同的音樂時請舉手示意。 4.復聽全歌??梢噪S音樂哼唱歌曲。

設問:歌曲的體裁是進行曲,還是舞曲、搖籃曲?

5.小結:這是反映工農革命時期少年兒童積極參加革命斗爭的足跡。

二、表演《雨花石》

1.簡介書上插圖“南京雨花臺烈士群像雕塑”。

2.由于這首歌的曲調節奏較復雜:有十六分符、切分音,以及三十二分音符,所以這首歌曲不宜讓學生識譜視唱,主要通過聆聽范唱,范唱曲調從聽覺中加強學生的模仿記憶,有了基本旋律的輪廓后,讓學生看譜唱曲。為了加強其記憶,可分為二部學習。第一部分為前四樂句,第二部分為后四樂句加尾聲。有困難的小節,必需是以樂句的單位進行指導。3.在曲調開始學唱時先不加裝飾音,當基本唱熟后再加上倚音,并簡單講解倚音的寫法與作用(寫法:左上角;作用:裝飾性)。 4.在曲調唱得很流暢的基礎上填上歌詞,用中速,很深情地表現出“雨花石”的崇高品質。 5.在學生充分理解歌詞深刻含義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根據四句歌詞設計四個造型為歌曲做背景,并充滿深情地唱好歌曲。

第二課時

一、聆聽《歌唱二小放牛郎》

1.前兩個故事,我們都請同學講,這個故事我請錄音機講,請你們聽仔細——播放本歌錄音。 2.設問:誰聽清楚了這個故事?能復述一遍嗎?

3.再聽一次:記著歌曲的情節。歌曲中的主角是誰?配角是誰?有幾個場景。 4.師生討論:歌曲的人物及場景。

5.在教師指導下布置場景、分配角色。注意:要發動學生設計與自薦表演角色(王二小、鬼子),其他同學扮群眾角色及牛群、小草等。

6.插放本歌錄音,根據歌曲的敘事過程學生演小品。 7.小結:這是抗日戰爭時期革命的小英雄留下的足跡。

二、聆聽《紅梅贊》 教學基本要求

1.課前請個別學生準備歌劇《江姐》的劇情故事。在欣賞前給全體學生講這一故事。 2.欣賞全歌。

設問:歌名《紅梅贊》的含義是什么? 3.再聽歌曲:

設問:你從歌曲的情感與風格中領悟到什么? (提示:書上插圖是江姐的形象)

4.小結:這是反映解放戰爭時期革命先輩留下的“足跡”。

第三課時

一、表演《我怎樣長大》

1.這首歌的歌詞看來很簡單,但卻非常富有哲理,因此在教學中要指導學生理解其深刻的含義。結合前面作品中表現的英雄足跡,對學生進行以德育為核心的素質教育。2.這首歌的曲調是三拍子,學唱時要求學生用三拍子的指揮圖式邊唱邊劃拍進行。放慢速度分兩個樂段學習,一般不會有太大困難。

3.二聲部合唱有一定難度,教學時要慎重處理。如有困難,可適當降低難度,如每句的第一音把三度改為同度,可能會容易些。

4.在歌曲的表演時,注意歌詞的語氣,如疑問句、答句,尤其要唱好三拍子的流暢性及二聲部的和諧。

5.在學生理解詞義的基礎上討論,說說自己應“怎樣長大”?

二、編創與活動

1.根據歌曲《紅星歌》、《紅梅贊》、《歌唱二小放牛郎》說說革命的歷史足跡。用線連一連。 2.展示各自準備的資料、CD、VCD、圖片、故事,比比誰的資料最生動。

第四課 可愛的家

教學目標:

1.本課五首中外反映“家”為題材的作品,其音樂的風格、題材、體裁,均各有特點,我們可以從中感受音樂的人文性,“家”的可愛,“家”的樂趣。

2.改編也是一種創作活動,我們從改編《牧場上的家》中獲得創作的經驗。 3.學習豎笛的長音吹奏練習,并進行二聲部吹奏實踐。

教學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表演《外婆的澎湖灣》,聽《天黑黑》。 第二課時:聽《可愛的家》、《回家》,豎笛吹奏。 第三課時:唱《牧場上的家》;復習本單元內容。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聆聽《天黑黑》

1. 這是一首以現實生活為內容的家庭里所發生的一個小故事——欣賞《天黑黑》。 2.你聽懂了嗎?如果還聽不清楚,再聽一遍。 3.你能說一下這個小故事嗎? 4.師生議論。

設問: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什么? 說說你自己的看法?

(家庭里發生的瑣碎小事不必下結論,可以各說各的)

5.再復聽一遍,請按書本上的要求選擇合適的形容詞。(答案:詼諧) 6.小結:這樣家庭既詼諧又親切可愛。

一、表演《外婆的澎湖灣》

1.這首通俗歌曲較為流行,學生都較熟悉,所以在范唱的啟示下較容易學唱。

2.在曲調的學唱中,有些節奏通過聽唱,指導學生學唱,不必講解樂理的名稱如 等,能合著教師的鋼琴伴奏唱即可。 3.歌曲的第一部分是主人翁的“懷想”帶有敘事性,所以在演唱時,把發生的事情交待清楚即可。

歌曲第二部分是高潮所在。處理重點也按排在此段。演唱的力度上較第一部分要有變化。 4.本歌教學的難點是伴奏。

打擊樂的加入是編創活動,配得好能渲染歌曲高潮部分的情緒,要發動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想像,進行編創。

5.小結:這是家庭中隔代之間的溫馨之情。

第二課時

一、《可愛的家》

1.介紹歌曲《可愛的家》的創作背景。用故事形式講給學生聽,以引起學生的興趣。 2.范唱《可愛的家》,讓學生哼唱。讓學生熟悉內容和主旋律。 3.初聽樂曲。

設問:樂曲主題的主奏樂器的名稱你能聽出來嗎?

4.復聽樂曲。

設問:主題重復了幾遍?表達了怎樣的情緒?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5.小結:家庭是溫馨的、可愛的。

二、《回家》

1.初聽樂曲。

設問:這首樂曲是什么樂器演奏的? 在西洋樂器的分類中屬哪一類? 2.復聽樂曲。

設問:這首樂曲與上一首《可愛的家》在內容與情緒上有什么相同與不同?3.請你為這首曲調配上歌詞,歌詞的內容與“回家”的標題是一致的,試一試,唱一唱,奏一奏。 4.在樂曲的伴奏中,唱自己編的詞。 5.小結:家是可愛的。

第三課時

一、表演《牧場上的家》

1.這是美國兒童對自己在牧場上家的贊美。 2.教師范唱時要注意弱起拍的節奏及換號處。 3.學唱曲調。

(1)在看譜聽教師范唱曲調(或鋼琴單音彈奏曲調)中,找出曲調中的相同樂句。

(2)在教師指導下學唱第一樂句8小節,及第三樂句的8小節,要求學生劃3/4拍指揮圖式唱譜。

(3)學生自學第二樂句的8小節,劃拍把握好節奏的長短。注意弱拍節奏。

(4)在教師完整的彈奏曲調后,準確地唱好全曲。注意唱好三拍子的強弱感,并隨著曲調起伏唱出力度的漸強、漸弱。

4.在歌曲演唱中要唱出對牧場家的愛。第三樂句是全曲的高潮,在力度上要稍強。

二、改編練習

1.非常熟練唱好前8小節曲調。 2.掌握4/4拍或6/8拍的特征。

3.學生自由選擇兩種拍號進行改編,如:

4.改編展示:學生試唱自己的改編曲。教師要多加鼓勵學生的改編曲。 5.小結:改編也是一種創作,但由于不同的拍號,所以情緒也不盡相同。

第五課 故 鄉

教學目標:

1.本課與前課是同一主題的內容。因為“故鄉”是“家”的擴大,是大的家。讓我們從音樂作品中領悟愛家,愛故鄉的做人基本素質。并通過聆聽表演、畫畫、寫寫、講講等多種藝術形式,表達自己對故鄉的愛。 2.繼續唱好二聲部合唱。

3.了解變拍子與變音記號。

4.從實踐中初步接觸變奏的創作練習。

教學安排:三課時

 第一課時:聽《誰不說俺家鄉好》、《鄉間的小路》、《思鄉曲》,做變奏創作練習。  第二課時:唱《如今家鄉山連山》;畫、寫故鄉等綜合表演。  第三課時:唱《故鄉小路》,聽《鄉間的小路》,《念故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聆聽《誰不說俺家鄉好》

1.課前請幾位同學在網上或圖書館尋找關于影片《紅日》劇情的資料,在課上簡單向大家作介紹。

2.把歌曲或歌詞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初聽歌曲。

4.師生議論歌曲內容:對家鄉的贊美,對解放區的贊美。 5.復聽歌曲。

師生可隨錄音輕輕哼唱,體驗人們對家鄉的愛。 6.演唱歌曲。

把錄音的人聲聲道取消,放音樂伴奏聲道,由教師或學生(鼓勵學生唱)看譜演唱。 7.小結:解放區的人民對家鄉的愛。

二、聆聽《鄉間的小路》

1.直接導入:初聽歌曲。

設問:這是什么地區的歌曲?(臺灣校園歌曲) 歌曲反映了什么內容?(青少年對故鄉的熱愛) 2.把歌曲(至少是歌詞)通過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邊看歌曲邊聽錄音,以加深對歌曲的印象。允許同學輕聲隨錄音哼唱。 4.師生議論歌曲給自己的感受。

5.小結: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是多么的瀟灑,讓人流連忘返。

三、聆聽《思鄉曲》

1.導入:由介紹《中國少年兒童隊隊歌》→作者馬思聰→《思鄉曲》創作背景。 2.學唱內蒙古民歌《城墻上跑馬》曲調,并要求能背唱(該曲調即教材本曲的主題)。 3.初聽樂曲。

設問:當你聽到內蒙古民歌《城墻上跑馬》曲調時,請舉手。 4.復聽樂曲。

設問:小提琴獨奏《思鄉曲》給你什么感受? 5.小結:樂曲表現了遠離故鄉的人們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四、活動與練習

1.三首反映故鄉的音樂作品在情緒上有什么不盡相同之處?

(《誰不說俺家鄉好》——贊美;《思鄉曲》——思(懷)念;《鄉間小路》——歡樂、樂觀。)

2.唱唱自己家鄉的歌(最好課前先請部分同學準備好,鼓勵學生即興唱歌)。

第二課時

一、表演《如今家鄉山連山》

1.歌曲以天真而富有想像力的描述,表達少兒對家鄉的贊美。所以演唱時要把這種歡樂的情緒、天真可愛的形象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 2.歌曲的學習可以用多種形式。

(1)第

一、二句的曲調學習,通過聽辨相同與不同小節進行識譜學唱。

(2)二聲部合唱4小節,可作為發聲訓練。頓音要唱得有彈性,表達一種開懷大笑的情緒。(3)最后二句的曲調采用聽唱與視唱相結合手段學唱。 (4)當曲調熟練后,先可用襯字“啦”唱(在合唱時仍用“哈”)。在“啦”唱得天真歡快的基礎上再唱歌詞,并唱好語氣的起伏。

(5)在對歌曲曲調唱得較有樂趣、熟練的基礎上,分組自編表演唱(教師到學生中去分層指導)。 (6)各組展示。

(7)小結:純樸、可愛、天真的故鄉情。

二、創作活動

1.拓展藝術的領域,以畫、詩歌、短文等綜合藝術的手段表現對故鄉的眷戀。

2.“畫”主要是寫意,所以要求簡潔,不必太復雜精細,意到即可。

3.短文有條件的可以進行采訪,一段情況下以收集為主,到圖書館、或家里有電腦的上網者,可將網上資料下載即可。

4.以上兩項活動重在過程、重在參與,教師要鼓勵、表揚積極參與者。

第六課 歡樂的少年

教學目標

1.本課中外四首作品都反映了一個主題——歡樂的少年。由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音樂的表現也不盡相同。我們應以不同的風格與形式,去表現不同層面的少年活潑歡樂的情緒。

2.在前面幾課曲調填空、改變等練習的基礎上,進行曲調最后2小節的創作,感受曲調的結束感。

3.在歌唱實踐中掌握下滑音唱法。 教學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聽《羅馬的松樹》;《雛鷹之歌》。 第二課時:唱《叮鈴鈴》;聽《可喜的一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表演《雛鷹之歌》

1.教師談話導入:20世紀90年代初團中央發動的《跨世紀中國少年雛鷹行動》少先隊教育活動,旨在把全國少年兒童培養成江總書記提出的“自學、自理、自護、自強、自律”的五自少年,做跨世紀的接班人。本歌就是在這樣背景下而創作的歌曲。 2.教師范唱、錄音范唱歌曲,多聽幾遍范唱,加深印象。 3.學唱這首歌曲。

分為二部分學習。

4.學唱曲調,暫不唱滑音記號,當曲調基本學會,并能流暢地按規定速度唱譜時,才把歌詞配上。

5.在唱歌詞時,適時按要求加上滑音記號,歌曲的風格更濃郁,順帶講下滑音記號、唱法。

6.該歌曲帶有新疆地區的特征,所以打擊樂器按“ ”節奏為歌曲伴奏,使歌曲的風格性更強烈。

二、聆聽《羅馬的松樹》 1.設問導入:你們是否想了解歐洲南部的少年兒童們是怎樣玩耍的? 2.視聽《博爾蓋塞別墅的松樹》(不告訴曲名) 設問:你們能從音樂聲中想像這一群少年兒童在干什么?(學生們議論)

3.介紹作品名稱、創作背景。

這是作曲家創作的一套描繪羅馬風景人物的音樂組畫——《羅馬的松樹》第一段“博爾蓋塞別野的松樹”,描寫一群天真活潑的少年在羅馬的游覽勝地博爾蓋塞別墅的松林里跳舞“打仗”、玩耍的情景。

4.聆聽舞蹈的場面音樂——第一主題。 5.聆聽第二主題旋律。

設問:這是描寫什么?(“打仗”) 6.復聽全曲:完成聽音樂排序等要求。 7.小結:歐洲意大利少年兒童們歡樂的活動。

第二課時

一、聆聽《可喜的一天》

1.以史地知識導入:

設問:俄羅斯的地理位置在哪里?在20世紀初,著名的十月革命誕生了什么國家?(蘇聯) 談話: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后由蘇聯軍隊攻克柏林與英、美、法盟軍會師,取得決定的勝利。本歌就是前蘇聯影片《攻克柏林》的插曲。

2.聆聽歌曲,并介紹歌曲的時代背景與內容。。 3.朗讀一遍歌詞,旨在進一步體驗歌曲內容。 4.再欣賞一遍歌曲。

5.師生議論從歌曲中獲得的感受。

6.完成課本上的練習:歌曲分幾部分?(兩部分)用圖形表現歌曲的不同部分。 7.小結:蘇聯少年兒童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理想。

二、表演《叮鈴鈴》 1.以聆聽前奏導入:

設問:

這兩小節你能聽出是什么聲音?——鈴聲——哪里來的鈴聲。請聽—— 2.聆聽范唱。

歌曲表現了什么內容?二段歌詞,兩種鈴聲,你能說一說嗎?他們各表現了少年怎樣的心情與情景?

3.學習歌曲曲調。

(1)歌曲的前4小節是全曲的主題音調,學好這4小節至關重要??筛倌3右暢?,唱好這開始4小節。

(2)從第5小節到第12小節讓學生自學視唱歌譜。然后流暢地唱好齊唱部分曲調。

(3)二聲部10個小節,可分聲部讓學生自學。這兩個聲部節奏與旋律,學生基本能視譜唱出。 (4)這曲調要唱好的關鍵是要唱出湖南民歌的風格。這里包括裝飾音、滑音、“#5”等技術上的處理。

4.學唱歌曲時,襯詞“啰”等要處理好,另外在頓音、漸強、漸弱處要唱出這一群少年活潑歡樂的性格。

5.在較熟練地唱好歌曲的基礎上,按教材上的伴奏要求,為歌曲伴奏。 里拉琴這一記號所對應的樂曲,可以用口風琴、口琴,也可用豎笛等旋律樂器來演奏。

創作活動

完成曲調最后2小節的創作,唱一唱,奏一奏。

1.該創作活動旨在讓學生創作的最后2小節要有結束感。從音樂的技術上講就是調式感的問題,但與學生不講調式問題,僅僅是感性上要求有結束即可。

2.從曲調的發展來看譜例1應該是“do”結尾,譜例2應該是“la”結束。但必需讓學生在實踐中去獲得,而不是教師包辦代替。

聽辨練習

1.先用鋼琴(或其他鍵盤樂器)分別彈奏這兩段曲調。要求聽辨這兩段曲調的相同與不同之處。 2.跟著鋼琴模唱一遍,說出這兩段曲調相同與不同之處。(節奏相同,曲調也基本相似。不同之處是第二小節的“4”升高半音為“#4”)

3.用豎笛吹一吹,進一步鞏固“#4”與“4”的音高關系。

第七課 雨 花

教 學 目 標:

1.“雨”是大自然中的一景。音樂可以惟妙惟肖地表現各種各樣的雨景:沙沙的小雨,嘩嘩的大雨,乃至狂風暴雨„„它帶給人們無限遐想,我們則從音樂中感受到各種各樣的聯想與想像,獲得精神上的愉悅。

2.用自制樂器等創作自己的音樂作品——主題為“雨”。

3.進一步唱好二聲部合唱。

教學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唱《踩雨》;聽《踩雨》。 第二課時:聽《雨滴》;唱《雨中》。

第三課時:聽《暴風雨》;創作“雨”的命題音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表演《踩雨》

1.夏日的雨聲——沙沙沙;赤著腳丫踩在雨中——叭叭叭。這聲音能構成美妙的音樂嗎?請聽歌曲《踩雨》。

2.聆聽范唱。

 誰能模唱開始的兩小節“沙里格沙”?說明他既非常認真地聽,又代表他的記憶力非常強! 3.我相信全體同學能自學唱出前面12小節曲調,注意輕聲唱,不要影響周圍同學。 4.聽鋼琴彈接下去的8小節。尤其是這8小節中的最后兩小節曲調,有些難度,有一個什么節奏? 5.把歌曲的20小節曲調連起來唱一唱。

6.最后8小節曲調很容易,但注意有兩小節稍有變化,要看仔細,唱準確。

7.要帶著歡樂、活潑的心情,表現在夏天的雨中玩耍的情景,唱好這首歌。并用自制的下雨音響為歌曲伴奏。

8.誰在夏天的雨中踩過雨?說說你當時的心情?

9.我們大家想像一下當時的情景,作為一次藝術實踐活動,輕松地、甜美地唱一唱。 10.小結:“沙沙沙、叭叭叭”這是多么美妙的音樂呵!

一、聽《踩雨》

1.這首歌曲與本課表演的《踩雨》是同一內容,(同一詞作者)但由于作曲者不一,所以歌曲的構思、風格也不一。如果說前者是幾個人在玩踩雨的話,那么這首歌則是一群人在踩雨。 2.欣賞《踩雨》。

設問:歌曲表現出怎樣的情景?什么地方能產生回聲?

3.再次欣賞《踩雨》。

談話:聽了兩遍《踩雨》,也唱過了另一首《踩雨》,能說出他們的同工異曲之奧妙嗎? 4.選擇打擊樂器及自制樂器,邊欣賞歌曲邊輕輕為歌曲伴奏。 5.小結:不同人群的“踩雨”,不同的樂趣所在。

第二課時

一、聆聽《雨滴》

1.主題名稱導入:我們用歡快的歌聲,表現了雨花,鋼琴是怎樣描繪雨滴聲? 2.初聽樂曲的第一主題片斷。

你能聽出鋼琴彈奏的雨滴聲嗎? 3.誰愿意到鋼琴上來試試彈奏這雨滴聲! 4.欣賞樂曲第一樂段。 設問:這一樂段給你什么感受?

5.欣賞樂曲第二樂段。

設問:這中間樂段在情緒上與第一樂段對比起什么變化?

6.介紹肖邦創作背景及生平。(見樂曲分析)

7.聆聽全曲。如果班級中有學生能演奏此曲,請她(他)來演奏,效果更佳。 8.小結:雨滴帶給人們遐想„„。

二、表演《雨中》

1.這是一首帶有通俗音樂風格的校園歌曲。 2.看著歌譜聽一遍范唱。

3.用不同的顏色把相同的節奏與相同的曲調涂上,這樣便于學唱。 4.再聽一遍范唱。要求各聲部的同學跟錄音的范唱哼唱自己聲部的曲調。 5.分聲部自學曲調。

(1)把全歌分為兩個部分:前16小節為第一樂段,其余是第二樂段,分樂段自學。學好第一樂段,鞏固第一樂段。再學第二樂段。

(2)跟伴奏音帶唱二聲部曲調。教師可參與第二聲部給予支撐。

6.因為歌曲是表現學生自己的生活,學生很容易投入。要求學生以身臨其境的感覺,輕松活潑、風趣地表現歌曲,以表達校園的多彩生活。

第三課時

一、聆聽《暴風雨》

1.復習四年級(上)《羊腸小道》的第一部分。

設問:這段音樂你們聽到過嗎?它的名稱是——?內容是——? 師生回憶四年級(上)《回聲》中及聆聽過的《羊腸小道》。 2.出示教學標題——暴風雨。

這段欣賞曲是繼四年級聆聽的《大峽谷組曲》的第五樂章。 3.初聽第一部分。

從樂曲的旋律中聽到了你熟悉的主題嗎?

從本樂曲的標題名稱中,你認為這段音樂是描寫了怎樣的場景?(暴風雨前的寧靜)4.初聽第二部分。

從這段音樂的音響中,你想像是怎樣的場景?(狂風暴雨、電閃雷鳴) 5.聆聽全曲(第五樂章)。

要求:邊聽邊用神態動作„„表現你對音樂發展過程的感受。

6.小結:這與《踩雨》、《雨中》就不一樣了,是暴雨了,但還是表現了雨的主題。音樂的表現變化無窮。

二、創作活動

1.根據本課內容學到的“小雨”、“大雨”、“暴雨”„„各人找自己伙伴或單獨發揮自己的想像,創作音樂——命題創作。

2.構思:從命題出發構思內容框架。根據框架選用素材進行創作。

3.因為是命題的自由創作,所以各種形式不限。

如:用各種音響的先后交織出現,組成一幅《狂風暴雨》;再如:用數首表現“雨”的歌曲串聯起來,加上打擊樂器、串聯詞等。還可以小品形式、藝術造型、舞蹈等等各種藝術形式進行創作。 4.創作展示。

八課 冬 雪

教學目標:

1.冬雪給大地帶來嚴寒,雪景給我們帶來銀白世界的歡樂。這一自然現象給音樂文化提供資源。雖然祖國各地很多地方未能觀其美景,但我們可以從歌曲、樂曲、京劇的音樂聲中去尋找體驗、去獲得樂趣。

2.初步學習模進方法創作旋律。

教學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唱《堆雪人》;聽《乘雪橇》。

第二課時:唱《雪花帶來冬天的夢》;聽《踏雪尋梅》、《打虎上山》。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表演《雪花帶來冬天的夢》

1.解題導入:“雪花”、“夢”有關系嗎?

這里的“夢”由誰在做?是小朋友?還是小動物?做什么“夢”?這就是本歌要告訴你的內容。

2.聆聽范唱。

聽完范唱,對歌名能理解了嗎?

雪花-夢-小動物-春風-夢醒。

3.再聽一遍范唱,在“告訴小××”的間奏處,請大家輕輕隨音樂拍手(XX)。 4.解決兩處難點:

“#2”的音高要靠近“3”,這樣“#2”就能唱準。 注意弱起的節奏,用劃拍法唱準。

5.自學歌曲的曲調。 6.歌曲表演時,注意兩個樂段的對比,第一樂段注重敘述性,平穩而口語化,尤其是四個“告訴”,要體現對小動物的保護的環保意識。

第二樂段是全曲的高潮,注重抒情性,表現對小動物的親切和熱情。 7.討論:

設問:

(1)歌曲告訴了我們什么知識? (生物科普知識——冬眠) (2)還有哪些動物也冬眠? (知識的拓寬與延伸)

8.帶著生態平衡、環境保護的意識,有感情地唱好本歌。 9.小結:冬雪帶給我們的益處——生態平衡。

二、聆聽《踏雪尋梅》

1.這是我國近現代作曲家黃自創作于20世紀30年代的一首歌曲。簡介黃自的生平。 2.欣賞《踏雪尋梅》。

邊聽邊看書上的歌詞,如能將歌譜也同時展示,效果會更好。

3.討論歌曲表現的內容。(歌曲抒發了主人翁在冬天,踏雪尋梅、勤奮讀書、追求好時光的心情。) 4.再次聆聽。鼓勵學生看著歌譜,輕輕哼唱。

5.小結:這是20世紀30年代以描繪雪景為題材的歌曲。

三、聆聽《打虎上山》 1.初聽《打虎上山》。

介紹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劇情中的《打虎上山》唱段的背景。 2.聆聽引子音樂,體驗“莽莽林海、廣闊雪原”的壯麗景色。 3.復聽全唱段。學習楊子榮的英雄氣概。

4.小結:這是京劇描繪的雪景及英雄穿林??缪┰钊敕顺蚕麥绶送降暮狼閴阎?。表演

第二課時

一、表演《堆雪人》

1.對于沒有見過冬雪、沒有玩過堆雪人的孩子來說,只能從圖片、動畫片中去想像,但歌曲《堆雪人》給我們帶來了音樂的體驗與感受。 2.聆聽范唱,找出相同節奏的樂句。 3.學唱第一樂句的曲調(3小節)。

4.在掌握第一樂句曲調識譜的基礎上,自學第

二、第

三、第四樂句(每句3小節),并找出其中的規律。(每一句的第1小節除節奏相同外,旋律的行進方向也基本相同;每句的第2小節的第一拍都是弱起“ ”,每句的3小節都含有切分節奏)

5.完成歌曲的練習:線條圖形的連接。

6.如果第一樂段的四個樂句能流暢地唱好的話,第一樂段的低聲部兩個樂句也迎刃而解了。

7.歌曲的表演有兩個難點:

首先是要唱出輕松活潑的、歡快自豪的情緒,具體是唱好襯詞“啦啦啦”。其次是伴奏,要吹奏好伴奏譜,要花一定時間排練。當然合唱的和諧也不是很容易能唱好的。

8.在流暢地唱好的基礎上,可以啟發學生按詞意排練、構思表演唱,這樣一定可以更好地表演歌曲的情景。

二、創作活動

1.在找到歌曲第一樂段的四句曲調的規律的基礎上,教師歸納出這就是曲調創作上的一種模仿進行的發展手法。

2.按教材上的要求,做“模仿”的創作練習;素材是:

 模仿創作的第一個音是規定的,這樣很顯然其創作的曲調應該是:

三、聆聽《乘雪橇》

1.由祖國各地的冬季引入本課欣賞內容的標題——《乘雪橇》。 2.對全國的少年來說,直接有乘雪橇的感受的是不多的,但我們可以從音樂中去想像其中的情景與樂趣。

3.初聽全曲。

設問:這是什么地區(國家)的音樂風格?為什么?

(美國,爵士音樂風格足以證明。)

4.根據教材中的圖形譜及簡譜譜例,熟悉樂曲的主題音調(或唱或奏或哼)。

5.復聽全曲。

設問:這一主題音調全曲共出現幾次?每次出現有哪些變化,表達了怎樣的情緒與情景? 6.再次復聽,邊聽邊作圖形譜表示你對樂曲的過程的理解。

四、祖國各地的冬季

1.展開中國地圖的掛圖。

2.找出課本中的“黑龍江、海南、昆明、西藏”的地理位置。 3.同樣是冬季,為什么在中國土地上冬景不一樣?

4.讓學生談談在寒假中到過祖國的哪些地方,或從書本知識、影視媒體、網絡上獲得的各地冬季的風景。

上一篇:四年級下冊教案下一篇:五年級下冊教案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