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音樂系畢業論文范文

2023-03-25

音樂系畢業論文范文第1篇

(荊楚理工學院,湖北 荊門 448000)

【摘要】音樂評論是一種從理論角度對音樂現象進行研究的社會實踐活動,屬于人文科學范疇,是音樂學的重要分支。其研究內容包括音樂評論的本質與屬性、對象與內容、目的與作用、原理與依據等。隨著人們物質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滿足了基本的物質生活需要后,越來越注重精神上的追求。音樂是表達人類情感的藝術,具有陶冶情操、放松心情等作用價值,深受人們喜愛。對音樂現象的科學解讀有助于幫助人們更好的認識音樂,欣賞音樂,最大化的發揮音樂的藝術價值。本文在介紹音樂評論的研究對象和研究內容的基礎上,對音樂評論的本質與屬性進行探討。

【關鍵詞】音樂;評論;本質;屬性

前言

音樂現象是音樂學的研究對象,主要包括音樂的創作、演奏、傳播、欣賞和評價。其中,音樂評價即音樂評論,其理論研究伴隨著音樂藝術發展的整個過程。由于音樂藝術本身具有較高抽象度的藝術形象,所以音樂評論相對于其他藝術評論也更加復雜,面臨著許多矛盾和問題。比如評價標準的確定、評價的主觀性與客觀性等。如果不能從本質出發,解決好這些問題,就容易使音樂評價出現片面化和極端化的現象,阻礙音樂藝術的更好發展。因此,有必要對音樂評論的本質和屬性進行深入探討,建立完備的音樂評論體系,對音樂藝術作出正確的解讀。

一、音樂評論的研究對象和主要內容

音樂評論與音樂藝術并存,是音樂學的重要分支,也是藝術評論的主要類型。在研究音樂評論的過程中,可以將音樂評論當做一門獨立的學科,確定研究對象。商品是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新聞現象是新聞學的研究對象,相應的,音樂評論的研究對象就是音樂現象。更具體的說,音樂評論學就是研究音樂評論的原則、理論和方法的學科,研究音樂現象的特征與基本規律。在研究過程中,要從音樂評論的本質、屬性、原則、依據、目的、作用、類型、方法等全方位著手。音樂評論現象是音樂現象的特定類型,其研究范圍相比于音樂現象要小很多,所以可以將音樂評論當做音樂學的分支[1]。

音樂評論在音樂藝術的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廣度和深度也隨著音樂學的發展發生了深刻的變化?,F代音樂評論的范圍覆蓋了音樂現象的方方面面,對音樂藝術活動的影響越來越顯著。音樂評論在眾多類型的藝術評論中具有較高的復雜性,面臨著諸多矛盾和問題,尤其是對音樂評論本質和屬性的認識。如果對其本質與屬性認知不足,就會導致音樂評論片面化或極端化,容易對音樂藝術的發展產生誤導和影響,打消藝術家的音樂創作積極性,對音樂藝術的發展造成阻礙。因此,應隨著音樂藝術的發展,對音樂評論的本質和屬性建立正確的認識,真正發揮音樂評論對音樂藝術的促進作用[2]。

二、音樂評論的本質

在進行音樂評論的學科研究和實踐活動之前,首先要明確一點,即音樂的本質是什么,這是每一位音樂評論的研究者和工作者必須深刻認識的問題。作為音樂評論學的重要研究對象,音樂評論的本質和屬性是指一般意義上的音樂評論本質與屬性,而不是某個特定類型的音樂評論所關注的本質和屬性。因此,從這一研究角度出發,對音樂評論本質和屬性的認識要通過與音樂活動中其他環節的比對進行。即區別于音樂創作、演奏、傳播、欣賞等環節的音樂評論本質和屬性。

探討音樂評論的本質,相當于對音樂評論進行概念界定,即什么是音樂評論。許多學者在研究中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有學者認為,因為評論是對音樂刺激的反映,是一種普遍的藝術心理活動,這種反映即是對音樂藝術的評價。也有學者認為,音樂評論的本質就是音樂評價,是對研究對象所具有的藝術價值的評判?!端囆g概論》中關于藝術評論的定義為“從一定的階級立場、觀點出發,對藝術作品和文藝家的成敗得失、是非功過作出評價,便是藝術批評,也可以叫做藝術評價?!边@些對音樂評論本質的探索都局限在音樂評價的范圍之內,但是對音樂的評價不能完全概括音樂評論的全部,在音樂評論過程中,還包括對研究對象的分析和總結,研究與創新[3]。

《全方位音樂教育實踐》中賀綠汀先生對音樂教育實踐的評論,是對其教育實踐活動的總結?!肚嘀饕魳访缹W思想述評》中對青主音樂美學思想的評論則側重于分析研究的層次。因此,音樂評論的本質包括但不局限于音樂評價,應將其理解為對音樂現象的理論研究,是音樂評論、分析、研究、總結與評價的總和。在進行音樂評論時,不需要做到面面俱到,只有有所側重即可[4]。

音樂評論的研究對象與音樂學相同,都是從音樂現象出發,進行相關的研究活動,但音樂評論學作為音樂學的分支,其研究范圍更具有針對性,觀察角度和研究目的都有一定的側重點。音樂現象屬于藝術現象的一種,音樂學對其進行研究,是為了較為全面的認識音樂的本質、屬性、作用、功能、產生、發展等各方面的藝術規律。如果把音樂學的研究看做是從宏觀角度出發,那么音樂評論學則是從微觀角度對音樂現象進行解讀。把音樂現象作為藝術活動中的具體環節,不直接研究其藝術規律,而是通過對音樂現象的分析、評價、總結等行為,對音樂藝術的發展方向進行引導。使其能夠弘揚時代主旋律,避免在現代精神文明建設過程中,產生消極影響。因此,音樂評論對于音樂藝術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是音樂藝術的把關人和引導者[5]。

三、音樂評論的屬性

(一)創造與繼承屬性

關于音樂評論屬性的研究很難形成一個系統的體系,因為音樂評論的屬性有較高的復雜性,包含多重內涵。首先音樂評論具有創造性,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活動。作為一門與音樂藝術共同發展的社會學科,音樂評論的內容和內涵也隨著音樂藝術的發展在不斷豐富與改變,經常需要對位置的領域進行探索,從不同的角度進行音樂評價。因此音樂評論是一個創新的過程,評論者不斷地提出對音樂現象的新認識和新觀點。但是這種創造性不同于音樂作品的創作,音樂評論雖然包括對音樂作品創作的評論研究,對音樂作品創作有一定影響,但不直接參與音樂創作。其創造性表現為對音樂現象理論認知的創新性。音樂評論創造性屬性的根本形成原因是音樂評論的具體化要求,不能簡單地對音樂現象進行“好”與“不好”的定性評判,而是要具體闡明其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所以音樂評論不能因循守舊,要不斷表現出新的觀點與看法[6]。

音樂評論的繼承性則是指對已經存在的音樂現象的再認識,在此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已經建立的認識,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觀點和看法上的創新,這就是音樂評論繼承性的集中體現。音樂評論的創新性往往建立在繼承性的基礎之上,只有先建立對音樂現象相關評論的了解和掌握,才能從中吸取、借鑒,形成更有價值的新的觀點。在進行音樂評論時,評論者還需要對評論對象進行深刻了解,經常需要與音樂作品的作者進行交流,從而更好地體會作品中的意境和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這是音樂評論繼承性對評論者的基本要求,沒有音樂評論的繼承性,也就談不上創作,或者說只是無意義的創造。

(二)獨立與附加屬性

音樂評論的附加性是指音樂評論活動依托于音樂活動和音樂現象而存在,音樂評論隨音樂活動而產生,也會隨著音樂現象的消失而消失。在音樂藝術和音樂評論的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音樂評論活動的繁榮總是隨著音樂藝術的繁榮而出現,如果音樂藝術處于低迷時期,音樂評論活動也會非常蕭條。這是音樂評論發展的客觀規律,也是其重要的內在屬性。因此,音樂評論要找準自身的定位,超出音樂藝術活動范圍的音樂評論是沒有意義的。同時,音樂評論活動的進行要緊緊圍繞音樂藝術實踐,以發展的觀點進行音樂評論[7]。

音樂評論的獨立性是指音樂評論是音樂學中的一門獨立學科,與其他音樂活動有著本質的區別。因此,音樂評論具有獨立的本質和屬性、原則和依據以及獨立的音樂評論方法。這與音樂創作、音樂欣賞等其他領域的運作規律和研究內容都有明顯的不同。應正確理解音樂評論的獨立性與附加性,即音樂評論附加于音樂藝術而存在,又獨立于音樂學領域內的其他研究內容[8]。

(三)主觀與客觀屬性

音樂評論的客觀性是指它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社會現象,其評論結果是根據音樂評論的方法原則得出的客觀結論,經得起實踐的檢驗。這與音樂作品創作有本質的區別,音樂藝術作品可以是虛構的,采用夸張的表現形式,但音樂評論的內容必須是真實的,要有理有據。因此,評論者在進行音樂評論活動時要采取嚴謹認真的態度,避免評論的片面性和極端化。以實事求是為原則,客觀地進行評論。

音樂評論的主觀性是從評論者的角度出發,是評論者主觀理性思維活動的結果。音樂評論結果的形成與評論者自身的評論經驗、生活經驗、音樂素養、評論角度、評論方法等都有密切聯系,這些都屬于音樂評論的主觀性影響因素。所以音樂評論的主觀性和客觀性是同時存在的,應盡量消除主觀因素對音樂評論的負面影響,使音樂評論結果更加客觀。同時,在看待音樂評論結果時,也要采取科學的態度,將其主觀性和客觀性一分為二,避免以偏概全[9]。

(四)歷史與時代屬性

音樂評論的時代性是指音樂評論與音樂現象共同發展,與音樂現象一樣具有時代特征。在進行音樂評論活動時,也必須與時代思想緊密結合,不能脫離時代對音樂現象進行片面的評價。這也是發揮音樂評論對音樂藝術引導作用的關鍵,只有具備時代性,音樂評論才能與音樂藝術和諧發展,并促進音樂藝術的更好發展。音樂評論的歷史性主要是相對于音樂藝術的其他環節,音樂評論具有一定的時間滯后性。受音樂評論附加性的影響,音樂評論活動在時間上發生在音樂創作、演奏、欣賞等活動滯后,這是音樂評論重要的客觀規律之一[10]。

(五)批判與指導屬性

音樂評論要想發揮對音樂藝術的引導作用,不可避免地要對音樂現象進行批判,指出音樂現象中存在的不足,從而促使音樂藝術的更好發展。藝術創作靈感源于生活,隨著現代生活形式的多樣化和生活復雜性的提升,音樂現象也表現出較高的復雜性,既有生活中消極的一面,傳遞出消極、頹廢的思想情感,也有生活中積極的一面,可以通過音樂現象向人們傳遞正面能量。每個音樂現象都不可避免的存在某方面的缺陷,在現實中并不存在完美的音樂作品,所以在進行音樂評論時,不能一味的評論音樂現象的優點,也應看到其存在的不足,并勇敢指出。只有敢于對音樂現象進行批判,才能促使音樂藝術獲得更好的發展。但這種批判應有理有據,不能進行盲目的批判,否則只會打消音樂藝術家的積極性,甚至對音樂藝術的發展產生錯誤的引導。

指導性既是音樂評論的核心價值所在,也是音樂評論的重要屬性之一。對音樂現象的指導作用具有兩個完全對立的方向。健康的音樂評論可以促進音樂藝術的積極發展,使音樂藝術活動表現出健康、積極向上的形態。而病態的音樂評論則會對音樂藝術產生消極影響。所以音樂評價發揮對音樂藝術的健康引導作用,需要建立在批判性的基礎之上,對其進行恰如其分的評價。

四、結束語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音樂評論與音樂藝術的發展有密切的聯系,既依托于音樂藝術而存在,又對音樂藝術的發展有深遠影響。因此,每一名音樂評論者都應該深刻認識音樂評論的本質和屬性,將創造性與繼承性結合,將批判性與指導性結合,采取客觀的評價態度,對音樂現象做出公允的評論,促進音樂藝術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宗權.中國音樂評論:何作何為與何去何從——“第九屆上海當代音樂周·樂評高峰論壇”綜述[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16(04):151-157.

[2]欒皎鈺. 張若谷的生平、音樂評論及文論研究[D].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2016.

[3]智凱聰. 從《琴聲中的朝圣》看楊燕迪的音樂評論[J]. 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13(01):113-118.

[4]談音.論舒曼音樂評論的個性特征與表現方式[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12(05):57-59.

[5]王安潮.基于學科建構語境下的“音樂評論”現狀反思[J].皖西學院學報,2011(06):147-152.

[6]金凱.試論音樂評論的本質與屬性[J].肇慶學院學報,2009(01):63-65,78.

[7]楊燕迪.音樂評論實踐的方法論札記 從陳宏寬獨奏會樂評談起[J].音樂愛好者,2005(07):11-15.

[8]何舒曼.科普蘭的音樂評論及其特點[D].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2005.

[9]陳志音.關于音樂評論個性化與類型化的思考[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5(01):100-105.

[10]陳虎.論音樂評論學的研究對象與內容[J].甘肅高師學報,1999(01):113-116.

作者簡介:楊莉莉(1976—),女,湖北荊門,本科,湖北荊楚理工學院藝術學院音樂教師,研究方向:聲樂和視唱練耳教學。

音樂系畢業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對于小學的教育來說,音樂賞析課不僅僅是一個學習音樂必備的過程,還是一個培養學生美感和韻律的很好的途徑。通過不斷對新課改的研究和解讀,以及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的去實踐和總結,我認為音樂的展示和凸顯,是需要在具體的課程中實現的,這樣學生才能充分體會音樂的魅力。

關鍵詞:音樂賞析課;小學教學;音樂魅力

一、小學音樂欣賞課的魅力,需要用心去聆聽

我們國家的音樂教育,并不是為了發展我國的音樂事業,也不是為了去培養歌唱家和音樂家,最主要的是為了培養一批可以聽懂并欣賞音樂的人群。聽,是賞析音樂中最關鍵的一部分,唯有聽懂一首歌,一片曲,才能融入音樂的殿堂。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要充分引導學生做到聽這一點,讓他們用心聆聽積極并積極加入這個環節是十分關鍵的。進一步培養了學生對于音樂的興趣,并從中拓寬了他們的事業,提高了學生對于音樂的感知能力。所以,讓學生積極主動自主的參與到聽音樂這一環節中,對于一名音樂教師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在聆聽這一過程中,需要學生靜下心來去認真仔細的品味?,F如今的音樂表達方式中,聽這一環節是必不可少的,不論是唱一首歌還是識一篇譜,都離不開聽。音樂的音律、節奏也均需要用聽來感受。所以當我們靜下心來去認真聆聽一首音樂,這對于小學音樂賞析課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只有當你靜下心來,你所有的感覺才會更加清晰。

二、小學音樂賞析課的魅力,需要認真去的感知

在我國,新課標指出,小學音樂賞析課應該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和學生通過不斷的互動,來了解學生對于音樂的感知,并將這一過程中所涉及的活動等內容放在這節課堂的中心位置。音樂對于一節賞析課來說,應該被放在首要位置,那么學生便是音樂的承載者,是有他們對于一首音樂的獨特見解的,這時候教師應該時刻關注學生們的變化,了解他們所想的內容,要充分掌握他們的所感和所想,從而將他們的個性充分的展示出來。這樣才能更進一步的激起學生們對于音樂學習的興趣。感知這一過程是需要學生有高度的注意力的,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應該細心的去指導,發現學生所遇到的問題,并在教師講解過程中解決他們所產生的問題,這樣學生才能投入更高的精力去聽講,因為他們想知道自己所遇到困難的解決方式。還要注意的是,教師應該把握住課堂氛圍,及時給予學生肯定的意見,將學生的注意力全部都聚焦在音樂當中。由于每位學生都來自不同的家庭以及不同的文化素養,難免會產生不同的意見和看法。音樂給學生帶來的不僅僅是單一的感受,而應該是豐富多彩的想法和創造。每位學生都應該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共同討論,從而開拓學生的視野以及思維能力。

三、小學音樂賞析課的魅力,舒適的體驗感受

音樂是一種摸不著的東西,它無形的存在于我們的生活當中,但是學生的積極談論以及參與程度卻是有型的。所以在日常教學中,學生不僅僅要積極談論,還應該將自己內心最深處的想法表達出來,并且表達的方式也有很多種。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就要高度集中,發現每一位學生身上的亮點,從而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讓他們在愉悅的環境中去學習音樂。如何更好的去體驗一首音樂,需要我們有舒適的心情。將一些通過多媒體或者是課本中的樂器等搬到現實生活中比如鋼琴、笛子、小提琴等,或者可以讓學生將自己所學的樂器帶到課堂中并向同學們進行展示,這樣不僅會提高他們的興趣,還培養了他們的自信心。讓學生親自去體驗,提高他們的專注度從而達到更理想的視聽效果,也可以讓學生與音樂之間產生共鳴。引導語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學生要對一首音樂進行賞析時,將學生引入這首歌的背景當中來,讓學生對于這首音樂有更深刻的體會,從而引起學生們的共情,使得學生可以更好的去理解所學內容傳達的思想感情,使得音樂真正進去學生的內心世界,讓學生得到最真實的體驗。

四、小學音樂賞析課的魅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水平

音樂中的審美指的是對于音樂所感、所想、以及自身與音樂之間的溝通和認知。小學音樂賞析課就應該具有這種美的體驗。我國千年的傳統文化就奠定了我們所要培養的音樂審美能力,我們國家的教育也傳遞了對于賞析音樂美的這一過程的培養,進一步展現出學生優良的美德。由于小學生的表現欲十分強烈,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去扮演一些音樂劇中的角色,比如《羅密歐與朱麗葉》,學生可以通過扮演這部音樂劇其中的角色來理解這部音樂劇所要傳達的思想感情,體會其中對于音樂的利用和創建,這樣不僅可以讓他們更好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還能讓他們感受到音樂中的美。動是學生傳達自己對音樂的喜愛的最直接的方式之一。通過學生在課堂中的表演,從而提高了學生們對于音樂的興趣,讓他們對音樂產生豐富的聯想,加深他們對音樂的理解和認識。這種學習方式是培養學生對于音樂的認知以及提高他們的審美水平和素養的很好的一條途徑。

總結:小學音樂賞析課的創建,充分提高了學生在音樂方面的興趣,培養了學生們的審美能力以及實踐能力,在我國,音樂課是教育中一個關鍵的內容,但也是現在課堂教學中沒有受到太多重視的環節,還是需要我們不斷的去發現問題,并且從這些問題中進行總結,并加以改正,賞析課的開設是一個很值得去推廣的課程,值得教育界去重視,對于小學音樂的發展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我們只要堅持不懈,積極探索那些在音樂過程中的未知領域,就一定會在音樂教育事業中取得很大的效果和成就。

參考文獻:

[1]陳俊時.如何提高學生音樂欣賞的興趣[J].音樂天地,2006,(09).

[2]《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音樂課程標準研制組[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

[3]王夏.《談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收”和“放”》[J].浙江:《中小學音樂教育》,2012,10.

音樂系畢業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在音樂教學實踐當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地體會音樂帶來的感受,掌握音樂的節奏,幫助學生掌握理解音樂和欣賞音樂的方法。體態律動在音樂教育當中有著重要的作用,音樂教師要重視體態律動在音樂教學中的價值。音樂教學是小學階段實施美育的關鍵所在,如何增強小學音樂教學的效果,已經成為音樂教師研究的重要課題。在小學音樂教學當中合理地運用體態律動,既能讓學生感受到音樂學習的與眾不同,又可以讓學生掌握音樂學習的主動權,使學生能力得以均衡發展。體態律動教學打破了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通過強化學生音樂節奏感及肢體動作方面的訓練,能進一步深化學生對音樂的體驗,提高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在課堂上教師需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通過體態律動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音樂節奏的變化,通過豐富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思考探索與音樂相關的知識,進而增強學生在音樂方面的創新能力及學習能力。

【關鍵詞】體態律動;音樂教學;實踐運用

新課程改革程度日益加深,音樂教師也在積極地創新教學的方式方法,這樣才適應新的音樂教學形勢,更好地滿足學生在音樂學習當中的需求。體態律動最大的優勢在于可以可以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音樂學習,它注重學生自身的感知,促使教師根據學生情況不斷調整教學的方法。體態律動教學方法也即在開展音樂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在學生認真聆聽音樂的基礎上,引導其有意識地做出各種動作,使其將從音樂當中獲得的感受內化為自身認知。音樂教學實踐中的體態律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可以幫助學生將聽覺方面的感知與身體方面的感知融合為一體,使聽覺、與思想情感之間建立起緊密的聯系,引導學生運用身體語言來表現音樂情感。音樂教師要注重體態律動在教學實踐當中的意義,要結合課堂情況恰當地運用體態律動,從而不斷強化學生的協調能力及音樂感知能力。

一、小學階段音樂教學中運用體態律動的重要性

(一) 有助于增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興趣是促使學生認真學習的關鍵,學生只有真正感覺到音樂學習的魅力,才會自覺地學習相關的知識。所以,教師必須精心安排課堂當中的每一個環節,通過利用能引起學生注意的事物,來強化教學效果。大多數小學生對游戲有著濃厚的興趣,音樂教師可以將體態律動與游戲相互結合,設計出更多新穎有趣的音樂游戲,以此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音樂教學當中適當地安排體態律動游戲就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可以極大地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音樂教師要注意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在教學當中合理地應用體態律動,更好地展現教學的具體內容。由此可見,小學音樂教師在實踐當中運用體態律動,可以讓原本乏味的課堂變得更加有趣,從而激發學生的活力,顯著地增強學生參與音樂學習的積極性。

(二) 有利于增強學生的音樂理解能力

盡管人生來就具有一定的音樂感知能力,在聽到動感的音樂時,就會情不自禁地做出各種舞蹈動作,但音樂理論本身存在一定學習難度,小學生理解事物的能力有限,在學習時會感覺困難重重,這也是目前小學音樂教學當中最突出的問題。小學音樂教師要想解決這一難題,就需要進行反復的探索,要積極地尋找真正合適學生的學習方法,并且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分析問題,在此基礎上對教學的方法進行調整和創新。體態律動可以顯著地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很多學生在欣賞完作品之后無法指出不同歌曲之間的差別,就是因為其自身能力不足。小學音樂教師可以結合音樂教學的具體需求,有目的地設計律動,然后引導學生模仿,通過這樣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音樂。不同的律動所展現的音樂風格也完全不同,在音樂教學當中發揮的功能也不同,教師要結合教學的內容合理地選擇,才能讓體態律動的效果達到最大化。

(三) 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

增強學生合作能力是實施小學音樂教學的主要目標。在音樂教學當中恰當地運用體態律動,是增強學生合作能力的關鍵所在。任何一首歌曲都由不同部分組合而成,歌曲的表演同樣也需要多個角色共同合作,這意味著很多歌曲不能由一個學生單獨完成。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將全班學生分成多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演唱歌曲,也可以讓兩個或者多個小組合作演唱,上述過程具體包括理解歌曲、分析歌曲、設計體態律動,進行反復的練習,應設計練習體態律動的過程可以強化學生的合作意識,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更好地參與教學活動。

二、體態律動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當中的具體運用

(一) 通過體態律動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

音樂作品需要借助聲音來抒發情感,不同風格的作品情感表達方式也有所不同,歡樂的歌曲節奏較為輕快,抒情性強的歌曲大部分都是中速,而基調較為憂傷的音樂速度也比較緩慢。從本質上講,如果想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音樂作品的豐富情感,教師就必須引導學生仔細地體會音樂的律動,這也是學生在音樂學習當中必須具備的能力。小學階段的學生大都比較好動,即使是在課堂上,也無法長時間保持安靜,但大多數學生對音樂都有著強烈的興趣,因為在音樂教學當中,教師經常和學生進行互動,使得整個課堂的氣氛極為活躍,學生愿意配合教師。所以,在課堂教學當中,教師要設法維持這種輕松的氛圍,以此來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感悟,還可以結合教學的內容,合理地加入體態律動。

以《幸福拍手歌》為例,由于歌曲本身的節奏極為輕快,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這種輕松愉悅的氛圍,教師可以試著運用體態律動的方法。比如,要求學生結合歌曲內容,做出各種動作,在輕松的音樂旋律當中體會幸福的感覺。還可以通過體態律動體會歌曲本身的節奏,從而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情感,增強學生的音樂欣賞力,進而為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奠定基礎。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調整動作幅度,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學生熟悉體態律動的方法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結合音樂的旋律,通過體態律動來更好地表現自己對音樂的理解。比如,在學習《幸福拍手歌》的過程當中,如果學生的動作力度比較小,就難以體會歌曲本身的情感,因此,在教學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仔細地體會音樂的力度,通過歡快的音樂感染學生,然后引導學生通過體態律動來表達自己的體會,從而強化音樂教學的效果。

(二) 通過體態律動增強學生對音樂節拍的感受

就音樂的具體表達方式而言,節奏是體現音樂豐富情感的重要途徑,所以,部分音樂家認為,節奏就如同音樂的骨髓一般不可或缺。音高雖然也是音樂的重要元素,但要想通過音樂塑造感人的藝術形象,只依靠音高顯然不夠,唯有節奏與音高相互組合,才能充分體現音樂的魅力。音樂的功能在于感染人的心靈,當富有節奏的音樂響起時,人的身體就會下意識地按照節奏做出各種動作,這些動作也可以體現音樂的節奏特征,進而加強人們對音樂節奏的感受。所以,在開展音樂教學時,小學音樂教師可以充分地利用這一客觀規律。比如,為了更加直觀地展示音樂的美妙,表現其豐富的情感,大部分音樂都會通過節拍的變化,來展現音樂旋律的多樣性,為了加強學生對音樂節奏的體驗,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可以恰當地運用體態律動,引導學生跟隨音樂做出各種動作。比如,在強拍處,可以引導學生拍手,當音樂處于中拍時,可以引導學生做拍腿的動作,當音樂處于弱拍時,可以引導學生交叉雙手,然后拍擊自己的雙肩。通過鮮明的節奏,可以讓學生進一步把握歌曲當中包含的情感,從而強化學生對音樂的感知。當學生沉浸在讓自己感覺快樂的音樂中時,還可以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根據音樂的節奏做出各種動作。在學習音樂時,學生既可以運用自己的雙手拍打,也可以運用雙腳踏出節奏。當學生可以結合自身對音樂的感受做出各類肢體動作時,對音樂的感悟也會隨之增強,學習的積極性也會提高,會不由自主地傾聽音樂,感受音樂的變化。通過學習音樂,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發展,身體和心靈也會在音樂當中逐漸放松。

(三) 通過體態律動更好地開展音樂欣賞教學

在聆聽音樂時,學生的身體也會下意識地做出某些動作,究其本質而言,學生所做的動作反映了他們內心的感受。尤其是在學習音樂時,學生不僅會關注音樂材料及音樂結構方面的特征,還十分重視情感方面的變化,通過自己的動作來表達自身的體會。小學生自身感知能力不足,經驗也不夠豐富,所以接受知識的能力相對較差。在欣賞音樂時并不是所有學生都可以獲得相應的體驗,并通過動作來表達內心的感受,因此,小學音樂教師如果想開展好音樂欣賞教學,讓學生將音樂欣賞與體態律動融為一體,就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

以《友誼地久天長》為例,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深入地思考歌曲表達了一種什么樣的情感;適合采用哪種樂器進行演奏;如果采用不同樂器進行演奏,歌曲的情感是否會出現變化。很多學生都認為這首歌曲具有較強的抒情性,不僅歌頌了人與人之間美好的友誼,還表達了分別時的不舍。在演奏樂曲時,可以采用鋼琴,也可以采用大提琴,但鋼琴本身的音色較為明亮,容易讓人產生輕松愉快的聽覺體驗,大提琴的音色顯得渾厚而低沉,容易將人帶入一種特殊的意境當中,學生體驗也會變得更強。在教學實踐當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先主動說出自己的感受,再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運用不同樂器演奏的版本,再要求學生依據音樂進行體態律動。在傾聽鋼琴版歌曲時,學生的動作顯得較為輕快,而在傾聽大提琴版本的音樂時,學生的動作速度較為緩慢,但情感性更強。教師一面為學生播放樂曲,一面引導學生根據音樂變化進行體態律動,在播放樂曲時借助多媒體靈活地切換聲部,通過不同聲部的相互交織,來引導學生更加靈活地進行體態律動,讓學生試著將自身情感與音樂情感進行融合,使音樂欣賞教學獲得最理想的效果。

(四) 通過體態律動培養學生的個性思維能力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身體和心理都還不成熟,需要外界的良好引導,他們喜歡新鮮的事物,更喜歡和同齡的伙伴們一起游戲,在他們的心里,所有讓他們快樂的事物,都對他們有著強烈的吸引力。音樂本身具有比較突出的娛樂性,所以,很多學生都十分喜歡音樂課,與音樂教師之間也比較容易保持融洽的關系。但小學生音樂欣賞水平有限,對音樂的理解處于比較淺顯的層面,難以形成整體的感知,也無法根據音樂進行大膽的聯想,深刻理解音樂的含義。之所以出現類似的情況,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傳統音樂教學方式的限制。要想充分發揮音樂教學的作用,教師就必須不斷改進教學的手法,要在課堂教學當中引入體態律動的新方法,一則可以增強學生學習時的能動性,二則可以強化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在小學音樂教學當中引入體態律動,既能幫助教師創新教學模式,還能強化學生對音樂課程的體驗,幫助學生掌握理解音樂的方法,從而解決學生學習音樂時僅停留在淺層面的問題,讓學生從音樂當中獲得更多獨特的感受。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肢體動作表現自己內心的情感,使外在的情感得以內化,進一步豐富學生的內心體驗,確保音樂教學達到新課改提出的要求。

(五) 通過體態律動增強學生創造力

小學音樂教材所選用的作品,很多都是由前輩音樂家們結合自身體驗,融合自身情感創作而成,有些則需要長期的反復思索和醞釀,有些則是源于突然閃現的靈感。所以,即興創作也是小學音樂教學培養的一項重要能力。即興創作與即興表演都能充分地增強兒童對于音樂的感受和理解,幫助兒童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因此,教師還可以嘗試引導學生進行各類即興表演,同時加入體態律動教學法,讓學生將音樂與身體動作相結合,更加深刻地感受音樂節奏的律動,通過不斷的強化訓練來把握兩者間的密切聯系,不斷增強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結合自身情感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小學生只有在內心深處對音樂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時,才能以良好的心態參與音樂教學活動,積極地理解音樂的情境,以及與音樂作品相關的背景等。尤其是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注重學生在學習當中的主體作用,關心學生思想層面的變化,采取不同的方法增強學生主動學習的意愿,而不能一味機械地進行灌輸。唯有結合學生需求開展教學,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音樂學習的方式方法,使其體會自主探索帶來的成就感,為學生將來的音樂學習做好準備。

三、結語

在音樂教學當中恰當地運用體態律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音樂的節奏及情感,從更深層面理解音樂,能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學習音樂理論,掌握音樂知識,將不同的音樂元素轉換為自身的動作,體會音樂作品蘊含的情感,這樣才能使音樂教學的效果達到最大化,才能實現小學音樂教學的目標,進而通過音樂教學提高學生自我思考的能力。所以,在開展音樂教學實踐的過程當中,音樂教師要正視體態律動的重要作用,并根據音樂教學的需求靈活地加以運用,改變過去機械、固化的教學模式,讓音樂課堂充滿活力,并通過有效的音樂教學為學生未來多元化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於萍.巧用體態律動 提高音樂欣賞教學質量[J].中小學音樂教育,2020(2):18-19.

[2]林明燕.體態律動教學法在幼兒園音樂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天津教育,2020(5):147-148.

[3]李茉.一場動起來的音樂教學革命——論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教學法之\"動\"[J].中國音樂,2019,No.159(05):128-133+187.

[4]穆田恬.體態律動在幼兒舞蹈創編課程中的應用探究[J].藝術科技,2016(10):2.

作者簡介:柳明清(1991-),女,河南商丘市梁園區人,碩士學歷,助教職稱,信陽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為學科教學(音樂)。

音樂系畢業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我國歷史比較悠久,文化也比較豐富,少數民族中的音樂是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浩瀚的音樂宇宙中,少數民族音樂呈現出獨特的魅力。但是,隨著經濟和科技的快速發展,人們忽略了文化的傳播,忽略了社會多元化的傳播?,F代流行音樂的發展快速吸引了人們的眼球,所以一些少數民族的音樂的發展也越來越淡了,人們對流行音樂和西洋音樂的青睞更多,在這種社會大環境中,傳統的少數民族民間音樂面臨瀕臨消失的危險,所以我們要更多的專注于如何在這樣的大環境中將我國傳統的少數民族民間音樂進行發揚光大。接下來文章就以佤族傳統音樂為例進行這一系列問題的分析,重點分析佤族傳統音樂文化的本土化與現代性。

關鍵詞:佤族;傳統音樂文化;本土化;現代化

佤族是我國的少數民族之一,除了在我國有分布之外,在緬甸也有部分分布,其民族語言就是佤語,但是他們并沒有通用的文字,主要用實物或者木刻進行消息記錄、傳遞和數字計算。他們的主要聚居地是我國的云南省西南部的一些縣,其中滄源是最重要的聚居地。佤族在過去不同的地區會有不同的稱呼,而且其他民族對佤族的稱呼也有很大的不同,在新中國成立之后,人們對才統一改成佤族的稱呼。佤族的音樂比較優秀,其主要特點是原始、優美、健康、樸素,而且音調也比較質樸,通常會有比較粗獷而且獨具一格的風格。在佤族音樂中,最重要的就是民歌,包括勞動歌、情歌、宗教歌、悼念歌、兒歌等等,主要使用的樂器是口篾、短笛、葫蘆笙、獨弦琴、木鼓、象腳鼓、銅铓、釵等。傳統音樂的本土化和現代化對其發展都非常重要,本土化指的就是基于佤族的特點和一些風俗民情進行音樂的創作,是佤族傳統音樂繼承的基礎,而現代化指的是借助一些現代化的元素并且將其運用在音樂創作中,是佤族傳統音樂創新和發展的關鍵,所以說本土化和現代化對于佤族音樂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一、佤族音樂

(一)佤族音樂的基本介紹

在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很多膾炙人口的歌曲流傳在民間,這其中也有很多民族民間音樂,并且贏得了各族人民的喜愛。其中有一首關于佤族的歌曲叫做《阿佤人民唱新歌》,這首歌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唱遍了大江南北,從而讓大部分中國人了解到在我國遙遠的邊區還有一個少數民族叫做佤族。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位于我國的西南地區,佤族人民從古至今有著能歌善舞的稱號,比較擅長用歌聲來傳述歷史。佤族人天生擅長音樂,音樂靈感就來源于日常生活和一些生產勞動自己宗教活動中。佤族音樂主要分為三種,民間歌曲、民間樂器和民間舞蹈。因為佤族人民一般情況下都是隱居生活,在自然環境之下,生產和生活相對來說比較困難,所以佤族人民在相對惡劣環境的情況下創造出了很多優秀的民族文化。從勞動中出發的勞動號子節奏鏗鏘有力、韻律也比較強勁。通過動人的歌舞和嘹亮的歌喉,將佤族人民充沛的經濟充分的展示出來。在傳統的社會活動中,將佤族音樂和文化進行傳播?,F代文化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擴張都在逐漸改善原始自然的生活方式,佤族中青少年有更多的的機會接觸到現代化的流行音樂,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速,佤族傳統民間音樂也面臨著新一輪的發展。

(二)佤族音樂的分類

佤族民間音樂的種類比較多,是我國民間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其中有山歌、習俗歌、宗教歌和勞動歌。這其中山歌最具有代表性,因為山歌的演唱形式比較隨便,充分的表達了詠唱的含義,而且能夠在山野中隨意的合唱。山歌的曲調也比較簡單,節奏相對自由,內容反應了勞動和愛情,從結構來看,通常是一個高亢引腔,歌詞長短變化不一,而且演唱是不需要使用樂器進行伴奏,深受佤族男女的深愛。習俗歌是有比較重的儀式感,比如說佤族人民在婚禮、葬禮、蓋新房、狩獵等等的活動中都要進行風俗歌的演唱,這些充分體現了佤族生活中的真實寫照?;槎Y中有《結婚調》,葬禮中有《哭調》,蓋新房的時候有《賀新房調》,狩獵的時候有《狩獵歌》,這些風俗歌的演唱形式一般都是通過專業的歌手進行領唱,群眾們進行合唱。勞動歌曲的風格則相對粗獷而且趨勢,想砍柴歌,薅秧歌等,這些勞動歌一般是在野外進行一些集體活動時候的調味品,通過對唱的形式將勞動的氣氛帶動起來,從而可以緩解勞動人民身體中的勞累,提高勞動效率。佤族宗教歌一般是在宗教活動和祭祀活動中進行演唱的,主要形式是朗誦的形式,而且在朗誦的過程中帶有咒語和一定的吆喝聲,一般的祭祀活動都要進行祭祀歌的吟唱。除了山歌、勞動歌和習俗歌,佤族地區音樂中玩調也比較流行,玩調有兩種分類,一種是唱調,就是只進行唱,單純的唱,還有一種是分跳調,也就是邊唱邊跳的形式,參加分跳調的人分為兩排,他手拉著手,肩靠著肩,氣氛比較熱烈而且相當有趣。除此之外還會有一些情歌、兒童歌曲等等。

在佤族中,民歌的整體風格都是比較粗獷的,但是粗獷中還有一些質樸,最重要的是這些歌曲都源于生活,緊貼生活,將生活顯示的淋漓盡致,到現在為止,在佤族的很多場合中依然能夠聽到佤族的音樂,佤族人民通過口耳相傳的方式將這些音樂傳遞了下去。

二、從音樂本土化方面分析如何促進佤族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

從上文中,我們已經了解了佤族傳統的音樂,對其分類和具體的形式也已經基本掌握,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佤族傳統音樂文化正在受一些現代化的音樂影響,面臨消失的危險,所以首先必須對佤族文化進行傳承。那么如何對佤族文化進行傳承呢?首先應該深入了解佤族傳統音樂文化,喚醒人們對佤族傳統音樂的保護意識,進而找到適合其生存發展的藝術生長點。

(一)深入佤族充分了解佤族傳統音樂

深入了解佤族的傳統音樂是進行佤族傳統音樂傳承的基礎,所以為了能夠將佤族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工作做好,首先應該進去佤族,從而充分了解佤族的傳統音樂。雖然從網絡中可以查閱到關于佤族音樂的一些信息,也可以聽到佤族的一些音樂,但是總會感覺和我們的生活離得比較遠,而且對陌生的佤族傳統音樂并不說可以完全接受,而是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深入佤族,對佤族的傳統音樂進行充分的了解,了解佤族傳統音樂的那種氛圍和人們在其中寄托的情感,通過親身感受佤族傳統音樂的氛圍,解讀經典佤族傳統音樂背后的故事,了解整首歌曲制作、吟唱、傳播的過程,從而產生一定的民族音樂成就感,有了這種感情,才能夠更好對佤族傳統音樂進行繼承。

(二)尋找適合其生存發展的藝術生長點

民間音樂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所以可以說民間音樂源于民間。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需要得到有效的保護和傳承,所為了能夠得到更有效的保護方法,首先需要對傳承人進行保護和培養,這樣才能將佤族傳統音樂進行傳承和發展。首先應該重視佤族傳統音樂的挖掘,把現有的傳統音樂進行系統的整理,整體其發展的過程,從而找到適合這些音樂發展的生長點,進而就能夠對佤族傳統音樂的傳承載體進行搭建,從而保護和培養傳承人,將佤族傳統音樂進行最大程度的傳承。從古至今佤族傳統音樂主要的傳承方式就是口頭創作和口頭流傳,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這種傳承方式已經不能夠滿足社會發展的現狀,所以需要找尋一個新的出路。

(三)喚醒人們對佤族傳統音樂的保護意識

現如今社會,傳統的民族音樂想要得到發展,就必須是能夠保持傳統音樂特色的基礎上從而進行新鮮血液得罪注入,將傳統的佤族音樂和現代的元素向結合,找到適合佤族傳統音樂發展的出發點和生長點,將佤族傳統音樂中的魅力充分的發揮出來,從而進行更好的創新和發展。還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研究佤族傳統音樂,最終的發展目標是佤族傳統音樂能夠適應現代人的審美。在佤族傳統音樂繼承的發展過程中必須遵守求真務實的態度,深入生活、復合大眾審美,深入佤族內部,充分了解更多的傳統音樂文化,將民間的一些采風制度進行完善,并且通過實地考察的形式吸取營養,汲取素材,進而通過各種各樣的文化活動,將人們對佤族傳統音樂的保護意識喚醒,從而促進其傳承和發展。

三、從音樂現代性方面分析如何促進佤族傳統音樂文化的創新和發展

上文從三個方面講述了從音樂本土化方面分析如何促進佤族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進下來這一部分將講述從音樂現代性方面分析如何促進佤族傳統音樂文化的創新和發展,首先應該挖掘具有音樂天分的佤族少年對其進行培養,然后需要尋找可以融合進佤族音樂的現代化元素,最后可以與學校教育相結合,重視傳承人的保護與培養。

(一)挖掘具有音樂天分的青少年對其進行培養

要進行佤族傳統音樂的發展和創新,首先應該從佤族內部或者是比較了解佤族文化的漢族人民中挖掘出具有音樂天分的青少年。因為具備這些條件的青少年首先可以對佤族傳統音樂進行繼承。而且他們大多會受現代流行音樂的熏陶,對就行音樂也會相對比較了解,所以在進行佤族傳統音樂傳承的過程中,憑借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將一些現代比較流行的音樂元素加入其中,這樣就可以在對佤族傳統音樂傳承的同時進行一定的創新,這樣佤族傳統音樂才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

(二)尋找可以融合進佤族音樂的現代化元素

為了促進佤族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還需要尋找可以融合進佤族音樂的現代化元素?,F代流行音樂是一種能夠被人們普遍接受的而且發展的很好的一種音樂形式,為了能夠促進佤族傳統音樂的發展,可以借鑒流行音樂中的一些新的文化元素,將其融入到佤族傳統音樂中,從而讓更多的人接受并且熱愛佤族傳統音樂,這樣佤族傳統音樂文化就可以得到發展。比如說鳳凰傳奇演唱的歌曲是目前比較流行的歌曲類型,我們用這種類型的歌調進行佤族音樂的改變,從而冷讓很多的人了解到佤族音樂文化。而且也可以在佤族音樂中加入一些放下非常流行的rap,用膾炙人口的語調將佤族傳統音樂中想要表達的內容進行充分的表達,等等??傊M可能的將現代流行的一些音樂元素融入到佤族傳統音樂文化中,促進佤族音樂文化更快很好的發展。

(三)與學校教育相結合,重視傳承人的保護與培養

少數民族民間音樂的發展首先需要一定的傳播,所以首先需要選擇一個比較合適的陣地,經過反復的比較和討論,學校教育應該成為首選。在學校教師得罪引導下,青少年學生能夠更好的了解少數民族傳統音樂文化,進而有利于少數民族民間音樂的繼承和發展。為了能夠將這一項目進行的更好,首先應該和相關部門溝通將這些內容寫入學生的教材中,在教材編寫的過程中應該充分結合地域特色,給佤族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提供好的發展環境,從青少年抓起,對佤族傳統音樂文化進行更好的傳承和發展。傳承人的保護和培養對整個佤族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這一項目的進行中,相關部門應該制定相應的政策,并且能夠提供充足的經費支持,給一些民間藝人提供更好的待遇,加強相關法律的保護政策,同時全力支持這些民間藝的一切合理的藝術活動,為其帶徒授業創造條件。

因為現代的年輕人對流行音樂大多偏愛,通常情況下對民間音樂缺乏興趣和熱情,所以相關部門應該加大宣傳力度,將佤族傳統民間音樂的傳承載體進行搭建,將培養工作做充分,讓我國青年一代可以接受佤族傳統音樂。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現代化的大眾傳媒工具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并且嚴重的影響著人們的生活。通過這些大眾傳媒可以讓人民群眾在足不出戶的情況下就能夠充分的體驗到佤族傳統音樂,在整個社會中營造出積極的佤族傳統音樂的發展分為從而增強人們對佤族傳統音樂的認同感。

四、佤族傳統音樂文化研究的重要意義

(一)繼承佤族傳統音樂

通過研究佤族傳統音樂文化的本土化,從本土化方面研究了如何利用本土文化進行佤族音樂文化的繼承,從而促進了佤族傳統音樂文化更快更好的發展。繼承佤族傳統文化的過程中,需要沖動了解音樂的創造背景、傳播方式、顯示的意義等等,這樣對佤族傳統文化進行透徹的剖析,從而更快更好的促進佤族傳統音樂文化的繼承。

(二)促進佤族音樂的發展

研究佤族音樂的現代性主要是分析從音樂現代性方面分析如何促進佤族傳統音樂文化的創新和發展,主要從傳承人的培養、現代化元素的尋找以及與學校教育相結合這幾個方面研究佤族傳統音樂文化的創新,通過這樣的方式,佤族傳統音樂文化確實得到了更好的創新。

五、結束語

本文以佤族傳統音樂的簡單介紹和具體分類開題,通過對從音樂本土化方面分析如何促進佤族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和從音樂現代性方面分析如何促進佤族傳統音樂文化的創新和發展這兩個方面分別討論了佤族傳統音樂的繼承和發展。通過這項活動的開展,讓各族人民對佤族文化有了更充分的了解,從而促進佤族傳統音樂文化的快速發展,豐富了我國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1]文化認同視野下佤族音樂傳承機制研究;魏征;貴州民族研究;2018年03期 核心;

[2]佤族民間音樂文化傳承中的積極因素;張宗紅;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音樂系畢業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高校音樂教學是高等本科院校中的一項教學工作,在高等本科院校音樂教學實踐中,不能一味地追求高校音樂的發展,同時也應該加強傳統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兩者要做到協同發展,共同進步。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不僅僅政治和經濟要發展,我們的文化軟實力也要加強。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各國文化相互交融,我國傳統民族音樂文化受到外來文化沖擊,為此,我們應該做到吸收外國優秀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促進我國文化事業的發展。由此,筆者論述了民族音樂文化傳承在高校音樂教學中如何發展的問題,無論是民族音樂文化,還是高校音樂,兩者之間應該是相輔相成,和諧發展。

【關鍵詞】民族音樂文化;高校音樂教學;傳承實踐

在高校音樂教學實踐中,與民族音樂文化相結合的部分不多,我國高等本科音樂教學模式對傳統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沒有做到兩者相統一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反復強調,要繼承發揚中華民族優秀音樂文化,高校音樂教學應該把涉及國家、社會、人民音樂文化價值要求融合在一起。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各國文化相互交融,我國高校音樂教學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民族音樂文化是幾千年積淀下來的優秀傳統文化,高校的音樂老師要認識到在教學中傳承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性,老師應該在教學中對民族音樂文化做到重點講解,在創新和傳承中發展,制定合理的教學模式,從而使民族音樂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傳統的民族音樂文化如何被廣泛地傳播發展,高校教學如何更有效率和目的地運用在學生身上。高校教學既不能全盤否定,也不能全盤西化,那么如何充分高效發揮高校教學的優勢,有效提高學生與教師之間的積極性呢?是目前高校教學急需解決的問題。因此,有效建立合理的高校教學成為主要的問題。

一、高校音樂教學中對民族音樂文化的轉化和發展

(一)加強對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挖掘和闡發

任何民族的音樂文化都是歷史時代的產物。民族音樂文化要結合時代要求,高校教學要賦予民族音樂文化以鮮明的民族特色。首先,在高校音樂教學實踐中,教師在正常的課堂授課過程中,教師教學的“教”與學生的“學”相結合,要做到教與學相統一,從而保障教學的量與質。高校音樂教學與民族音樂文化有機結合教學,不僅改變高校音樂教學單一的教學模式,而且使音樂課堂更加生動形象,教學內容豐富多樣。這樣有利于提高音樂教學質量,同時提高學生對本民族音樂的熱情和學習音樂的積極性。高校音樂教學首先以本民族音樂的發展為目標,教師以學生為主體,以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目的。其次是提高音樂教學質量與學習質量。最后,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進度制定教學計劃,這樣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可以更好地進行授課,完成教學任務。

(二)高校音樂教學滋養民族音樂文化建設,吸收有益文化成果

在對待我國民族優秀民族文化傳承的問題上,要弘揚自己優秀傳統音樂文化,不能全部接納外來的音樂文化,要找到外來音樂文化有利于我國民族文化發展的部分,去除不良的外來音樂文化。在高校音樂教學中應該吸收、學習世界一切優秀音樂文化,因為每一個民族的音樂文化都是與眾不同的,要吸收有益文化促進本民族文化發展。對待本民族的音樂文化最好的方式就是發展和傳承,中國民族音樂文化在二十一世紀初期受到外國音樂的碰撞沖擊,很長時間發展速度慢,處于停滯不前狀態,許多青少年對我國一些民族樂器比較陌生,出現偏激,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發展受限,這不僅僅需要在高校課堂教學上聘請民間傳統藝人講座到學校宣傳,讓學生們認識、了解民族音樂文化的歷史,這樣才能培養音樂人才,為我國民族音樂的發展做出貢獻。

二、正確理解認識民族音樂文化與高校音樂教學的關系

(一)用辯證的觀點看待民族音樂文化與高校音樂的矛盾

高校音樂教學是一把雙刃劍,對我國民族音樂帶來了好處,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對知識的認知,但高校音樂教學也有弊端。老師傳遞音樂知識信息大,導致學生難以接受,學生掌握的知識很少,這樣做很難將知識吸收,這樣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民族音樂文化與高校音樂是對立統一的,因為在高校音樂文化中,它主要吸收外來音樂文化,逐漸形成現在的高校音樂文化。高校音樂文化在發展的過程中,大學生常常會感到兩個文化相互沖擊產生的矛盾。對于思想活躍和敏感的在校大學生來說,他們喜歡新穎的高校音樂文化,對本民族的音樂文化了解比較少,也容易在學習高校音樂文化和民族音樂文化時的矛盾產生困惑,這就需要高校音樂教師及時引導和教學,做到正確理解認識民族音樂文化與高校音樂文化之間的關系,并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和義務。

(二)實現民族音樂文化的發展傳承是長期的、艱巨的

在高校文化教學中開展民族音樂文化,首先以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目標,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一切為了學生和為了學生的一切發展為目的。教師為了更好地根據教學內容制定教學計劃,通過教學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然而,一味地追求統一音樂文化,缺乏對學生傳統文化知識的認知與思維的擴展,沒有做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句話的意思是傳授人們如何抓魚,還不如傳授人們抓魚的方法。而我國傳統民族文化只讓學生知道表面知識,存在著傳播途徑單一的現象。高校音樂文化教學實踐是實現民族音樂文化發展傳承必須走的道路。民族音樂文化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是各族人民的精神糧食,滋養著五十六個民族,滋養著華夏兒女,民族音樂文化的流傳和發展我們不能急于一時,要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事,它的傳播是長期的、艱巨的,不僅需要高校教育來傳播普及,也需要民間藝人來傳播,這樣我國優秀民族音樂文化才能更好地得到發展和傳承。

(三)音樂教學在高校中發展是傳播民族音樂文化的主要條件

高校音樂教學是成就民族音樂文化發展不可或缺的條件。高校教學過程是老師和學生學習文化的過程,學校生活中有著豐富的教育觀念和教育理念,影響著學生的學校生活。所以,在高校音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做好,大學生也要肩負起實現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發展的重任。

三、結語

總之,傳播民族音樂文化要做到三點:第一,加強學生和大眾對本民族音樂的普及,對我國具有民族特色樂器的學習和認識。中國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發揚近千年,具有自己的文化特點和魅力,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加強學生和大眾對民族音樂文化的認識程度。第二,高校音樂教學應該成立自己的本民族音樂社團。高校教師應該發現培養一些優秀學生,成立自己學校的民族樂隊并組織比賽,還需要在一些中小學培育零基礎的學生,從小時候開始培養對本民族音樂的樂趣,喜歡熱愛,這樣我國民族音樂才能得以更好地發展。第三,高校音樂文化教學的發展需要理論與現實共存,教師與學生并進,從實踐上升到理論,再從理論回歸到實踐。

參考文獻

[1]佟鑫.關于高校音樂教學與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思考[J].山西大同大學音樂學院,2011:11-15.

[2]周麗娟.芻議我國高校音樂教學中民族音樂文化的繼承與發展[J].西北民族大學音樂學院,2012(22).

[3]樸永春.淺談民族音樂文化傳承在高校教學應用中的體現[J].延邊大學藝術學院,2013(5):27-30.

[4]劉舒明.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高校音樂教育的改革創新[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7).

作者簡介:李雨昕(1991—),女,漢族,河南商丘人,商丘師范學院音樂學院,碩士,助教,研究方向:音樂教育與表演。

上一篇:西方音樂史論文下一篇:音樂型畢業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