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骨科臨床論文范文

2024-03-08

骨科臨床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目的: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在骨科大手術圍術期靜脈血栓栓塞癥預防中的應用。方法:選取2016年12月-2017年5月在我院行骨科大手術的95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照組按照常規的圍手術期靜脈血栓栓塞癥預防流程予以護理;干預組實施護理路徑管理,觀察護理效果。結果:干預組患者術前、術后血栓預防的依從率分別為84.9%和88.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40.5%和57.1%(P<0.05);同時干預組患者術前、術后相關知識的知曉度分別為81.1%和82.5%,也顯著高于對照組的45.2%和52.4%(P<0.05)。結論:臨床護理路徑可以使靜脈血栓栓塞癥的預防工作更加規范,能夠有效提高患者圍手術期的依從性和相關知識的知曉率。

【關鍵詞】臨床護理路徑;骨科;大手術圍術期靜脈血栓;栓塞

骨科大手術主要包括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和髖部骨折手術。靜脈血栓栓塞癥(venousthromboembolism,VTE)是骨科大手術后發生率較高的并發癥,也是患者圍手術期死亡及醫院內非預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故接受骨科大手術患者的靜脈血栓栓塞癥預防尤為重要。臨床護理路徑(clinicalnursingpathway,CNP)是依據每日標準護理計劃為一類特殊患者設定的住院護理模式,它作為一種新型醫療護理工作模式,是以循證醫學和整體護理為基礎,通過個體化、流程化的護理干預措施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和效率。為了提高骨科大手術圍術期靜脈血栓栓塞癥預防工作的質量,我科將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圍術期的血栓預防工作中,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采用便利抽樣的方法,選取2016年12月-2017年5月在我院行骨科大手術的95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髖關節置換術患者47例、膝關節置換術患者48例。納入標準:①實施骨科大手術的患者;②知情同意且愿意參加本研究者。排除標準:既往有靜脈血栓栓塞癥的患者。

1.2干預方法

根據圍術期的靜脈血栓栓塞癥管理中是否實施臨床護理路徑管理,將95例研究對象分為:干預組53例,平均年齡60歲,男女比例27:26;對照組42例,平均年齡61歲,男女比例20:22。對照組按照常規的圍手術期靜脈血栓栓塞癥預防流程予以護理;干預組實施護理路徑管理,以臨床護理路徑為指導,規范細化責任護士的工作內容,關注患者的遵醫行為、相關知識知曉度及效果反饋。

1.3大手術圍術期

VTE的臨床護理路徑內容術前管理內容:VTE風險與預防評估表(外科版)、簽署知情同意書、預防措施。

1.3.1預防措施

包括:①手術操作規范,減少靜脈內膜損傷;②正確使用止血帶;③術前遵醫囑適度補液,避免血液濃縮;④術后抬高患肢,促進靜脈回流;⑤注重預防靜脈血栓知識宣教,指導早期康復鍛煉;⑥圍手術期適度補液,避免血液濃縮。

1.3.2物理預防措施

肢體靜脈的向心回流有賴于正常的靜脈瓣功能、骨骼肌收縮的肌肉泵作用及胸腔的負壓吸引共同完成,而下肢肌肉中的靜脈回流往往靠肌肉泵的作用才能完成。這為下肢功能鍛煉方案提供了理論基礎。單獨使用物理預防僅適用于合并凝血異常疾病、有高危出血風險的患者。出血風險降低后仍建議與藥物預防聯合應用。對患側肢體無法或不宜采用物理預防措施的患者,可在對側肢體實施預防。應用前常規篩查禁忌。下列情況禁用物理預防措施:(1)充血性心衰、肺水腫及下肢嚴重水腫;(2)下肢深靜脈血栓或肺栓塞已形成,或血栓性靜脈炎;(3)間間歇性充氣加壓裝置和梯度壓力彈力襪不適用于下肢局部情況異常(如皮炎、壞疽、近期接受了皮膚移植手術)、下肢血管嚴重動脈硬化或缺血性血管病、下肢嚴重畸形等。

1.3.3藥物預防措施

適當使用抗血栓藥物可減少THA和TKA后VTE的風險,一些組織,如美國胸科醫師學會、美國科學院的骨科醫師學會及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的《中國骨科大手術靜脈血栓栓塞癥預防指南》等制定了靜脈血栓預防指南,推薦抗凝藥物在這類手術后的規范使用。然而,有癥狀的臨床靜脈血栓形成事件仍有約2%至4%,發生在髖、膝關節置換術后平均9.7d(3~21.5d)。由于術后凝血過程持續激活可達4周,所以指南建議,在沒有抗凝禁忌癥及用藥后并發出血時,抗凝藥術后連續應用35d。推薦用于骨科大手術VTE預防的藥物主要有:血小板抑制劑(阿司匹林)、維生素K拮抗劑(華法林)、間接凝血酶抑制劑(肝素及低分子肝素)、間接Ⅹa因子抑制劑(磺達肝癸鈉及idraparinux)、直接凝血酶抑制劑(達比加群酯)和直接Ⅹa因子抑制劑(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

2 結果

研究顯示,干預組患者術前、術后血栓預防的依從率分別為84.9%和88.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40.5%和57.1%(P<0.05);同時干預組患者術前、術后相關知識的知曉度分別為81.1%和82.5%,也顯著高于對照組的45.2%和52.4%(P<0.05)。

3 討論

本研究發現,對照組患者圍手術期血栓預防的依從性較差,主要表現在:術前沒有能夠正確實施踝泵訓練、術后踝泵運動的頻次不達標等、出院后不能堅持進行踝泵訓練及不能堅持使用梯度壓力彈力襪。對照組患者圍手術期血栓預防相關知識的知曉度較差,主要表現在:不清楚踝泵運動的作用;對梯度壓力彈力襪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綜上所述,以臨床護理路徑為指導,進行骨科大手術圍術期靜脈血栓栓塞癥預防工作,可以使靜脈血栓栓塞癥的預防工作更加規范,能夠有效提高患者圍手術期的依從性和相關知識的知曉率。

參考文獻

[1]李之琛,余楠生.骨科大手術后靜脈血栓栓塞的預防利器——直接Ⅹa因子抑制劑[J].中華關節外科雜志(電子版),2015(02).

[2]李華文,劉效敏,張玥,顏征.骨科大手術靜脈血栓栓塞相關危險因素研究進展[J].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2018(03).

[3]范勇.低相對分子質量肝素聯合活血靈防治骨科大手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J].血栓與止血學,2017(03) .

[4]李之琛,盧偉杰,陳東峰,劉琦,錢東陽,鐘樹柵,陳玉書,王鵬坤.降鈣素原診斷骨科大手術后手術部位感染的臨床研究[J].中華骨與關節外科雜志,2016(05) .

骨科臨床論文范文第2篇

1 強化優質護理服務意識

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首要任務是轉變護理人員服務意識, 把患者滿意度做為衡量護理服務的尺度。我科全體護理人員在護士長的領導下統一思想, 提高認識, 把“夯實基礎護理, 提供滿意服務”的理念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同時組織全科護理人員認真學習文件精神, 要求護士對照自身找差距, 統一思想提高服務質量, 保障醫療安全, 形成共同的護理工作價值觀和行為準則。針對骨科患者的特點, 確立以創建骨科優質護理為目標, 使護士明確在護理活動中對患者落實基礎護理服務的意義, 從而使“以人為本, 以患者為中心”的主動服務意識進一步得到增強。

2 加強管理, 完善相關規章制度, 優化服務流程

在醫院護理部總體要求的基礎上, 我科重新修訂了各項規章制度、崗位職責、工作流程和疾病護理常規, 進一步規范了臨床護理服務標準, 完善護理質量檢查標準與方法。首先, 制定“優質護理服務規范用語”與“優質護理服務規范十條要求”, 并編訂成冊, 人手一本, 內容力求與臨床實踐相結合, 與患者的需求相結合, 使護士的臨床服務行為有規可依。護士長每天深入護理工作的各個環節督導監控, 了解護理人員執行規章制度、崗位職責、操作規程等情況, 幫助優化服務流程, 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并幫助解決。護理部定期或不定期根據護理服務規范對護理人員服務進行檢查。

骨科患者常因傷勢突發、疼痛和功能障礙, 存在各種心理問題, 產生悲觀、焦慮情緒, 護理人員應積極溝通疏導, 耐心細致的講解病情及預后, 說明治療的目的、方法和意義, 并與患者及家屬共同制定康復方案, 以增強患者的信心和安全感, 從而減輕或消除心理障礙, 控制患者在不同時期出現的悲觀情緒, 使患者在整個治療中始終保持最佳狀態。

3 強化業務培訓, 提高護理人員綜合素質

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決定護理質量的優劣, 同時影響著護理安全, 創優質護理就是要采取有效措施和方法提高人員素質。因此, 要求護理人員主動學習護理相關知識, 提高操作技能, 從而在專業知識、服務理念和溝通技巧上有進一步提高。我科自2010年3月份起, 護士長組織對基礎護理服務項目進行培訓, 采取分層次培訓的形式, 首先培訓各分科室護理骨干, 再由護理骨干培訓科內護理人員, 分期分批對全科護士進行培訓, 做到人人過關、人人達標。鼓勵支持護士繼續教育, 苦練骨科??撇僮骷寄? 提高職業道德素養, 注意防范技術風險, 強化三基三嚴培訓考核, 定期進行業務學習, 并組織學習護患溝通技巧。由于骨科護理??菩詮? 我們還要求護士對??谱o理知識和??谱o理技能進行培訓, 如上石膏、夾板患者的觀察護理, 脊柱損傷、骨折、髖關節置換、牽引等患者的搬運和翻身方法, 術后患者的康復訓練, 拐杖、輪椅等骨科器具的使用方法等。通過強化護理技能與人文關懷的完美結合, 使我科整體護理水平邁上新的臺階, 護理工作效率也大幅提高, 為構建和諧護患關系奠定了基礎。

4 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在創建優質護理服務活動過程中, 我們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遇到了許多問題和困難。如隨著護理工作負荷不斷加大, 護理人力資源配備嚴重不足, 護士經常加班, 得不到充分休息, 身體上感到疲憊, 心理上也易受到影響, 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優質護理服務的開展。真正做到全程、連續、無縫隙的護理服務也存在一定困難, 因為護理工作的性質決定護士必須倒班和輪休, 盡管嘗試了多種新的排班模式, 但都只能部分解決問題。

5 小結

創建優質護理服務開展以來, 護理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極大提升。通過對病人的問卷調查及口頭詢問我們發現, 護理服務質量、護士態度、病區護理管理等方面提高顯著, 符合患者對優質護理的需求。創建優質護理病房, 將適應護理事業發展的精華吸收沉淀下來, 融匯到臨床護理工作中, 起到了積極的示范作用, 是提高護理質量、為人民群眾提供滿意服務的管理新舉措, 也是一個可持續改進、發展、完善的過程。

摘要:目的 分析我院實施優質護理服務活動成效, 為進一步深化創建工作提供依據及指導。方法 結合骨科的臨床特點, 通過強化質量意識, 加強管理、完善規章制度、規范服務流程以及強化業務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綜合素質等方面的臨床實踐, 進一步完善骨科優質護理的創建。結果 優質護理服務全面提升了護理質量, 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 但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和困難。結論 優質護理服務有利于提高護理質量, 構建和諧護患關系,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優質護理,骨科,實踐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關于印發《2010年“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方案》的通知[S].衛辦醫政發[2010]13號.

骨科臨床論文范文第3篇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43例患者中, 男32例, 女11例, 年齡56~84歲, 平均年齡67歲, 其中股骨頸骨折19例, 股骨粗隆間骨折10例, 脊柱骨折12例, 脛腓骨骨折2例, 致傷原因主要為交通意外傷或高處墜落傷。所有病例CT均排除顱腦損傷, 否認精神病史及家族史?;颊邆蟪霈F精神障礙的時間為2~4d, 平均2.4d。根據中國精神病分類方案及診斷標準第2版, 精神障礙中診斷為焦慮與癔癥型34側, 抑郁型8側。

1.2 臨床表現

在臨床治療過程中, 焦慮與癔癥型患者, 出現煩燥、譫妄、胡言亂語, 但無休克、高熱, 雙瞳孔等大、等圓, 對光反射靈敏, 并逐漸出現燥動和攻擊性行為, 厭食, 不配合臨床治療等;抑郁型患者則表現為長時間不語, 對旁人問話漠然, 對周圍事物不感興趣。

1.3 診斷與治療

懷疑為精神障礙者, 及時請精神科醫師明確診斷及指導治療。癥狀較輕, 僅有睡眠差、輕度煩躁等的患者予心理治療及地西泮10mg肌注或氯丙嗪25~50mg口服, 1次/d。上述治療無效或癥狀較重患者予氯硝西泮2.5~5mg口服, 1次/d;必要時給予氯丙嗪靜注或冬眠治療。抑郁型患者予以氯丙咪嗪口服或靜脈用藥, 維持治療3個月左右。積極進行原發疾病的治療及相應的對癥支持治療, 如術后疼痛者可予曲馬多、哌替啶等鎮痛治療;創傷出血引起貧血和低蛋白血癥者, 予以補充血容量、電解質等處理;加強心理疏導和身心護理工作, 防止并發癥的發生。

2 結果

43例患者經治療, 1周后精神障礙癥狀全部緩解。所有患者均得到隨訪, 隨訪6~24個月, 平均18個月, 無復發跡象。

3 討論

創傷性精神障礙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患者因個體敏感性、耐受性不同而反應強度不同。創傷作用于機體后, 因創傷的程度、持續時間、患者對創傷的認識反應產生情緒、行為、生理反應, 而表現出人格改變、妄想癥和適應性障礙及某些敏感器官反應[2]。同時創傷后所引起的疼痛, 以及對疾病認識不足, 并且受傷時刺激未能及時消除, 入院后對環境適應性差, 從而表現出恐懼、焦慮, 使大腦長時間未得到休息, 從而導致精神障礙。老年人由于身體機能及耐受性較差, 更加容易出現創傷性精神障礙。

創傷性精神障礙的臨床預防重于治療, 入院后應及時、正確的進行對癥和??铺幚? 同時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評估和監測及輔助心理治療[3]。治療過程中, 確切有效的止痛較為重要。出現情緒反應時, 應加以心理疏導和情感支持, 積極做好思想工作。出現偏激行為時應立即采用藥物治療, 以防止病人出現新的意外損傷或病情加重。

藥物治療是創傷性精神障礙治療的一個重要手段。地西泮只對有輕度睡眠障礙的患者有效。出現明顯精神障礙的患者, 早期使用氯硝西泮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且沒有明顯副作用。氯丙嗪的藥理作用主要是通過阻斷與情緒思維有關的邊緣系統的多巴胺受體, 從而起到抗精神病作用。氯丙嗪在其它藥物都療效不佳的情況下可應用。氯丙咪嗪主要作用在于阻斷中樞神經系統去甲腎上腺素和5-羥色胺的再攝取, 對5-羥色胺的再攝取的阻斷作用更強, 而發揮抗抑郁及抗焦慮作用。

摘要:目的 探討骨科老年創傷性精神障礙的臨床特點及治療方法。方法 對我科收治的43例老年創傷性精神障礙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43例患者精神障礙癥狀全部緩解, 經隨訪無復發。結論 創傷性精神障礙是多因素作用的結果, 治療過程中, 應防治并重。

關鍵詞:老年,創傷性精神障礙,治療

參考文獻

[1] 夏鎮夷.精神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1984:135~136.

[2] 李凌紅, 楊建立.精神創傷性記憶的生物學機制[J].國外醫學精神病學分冊, 2004, 31 (4) :193~196.

骨科臨床論文范文第4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于2009年11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了102例實施髖膝關節置換術的患者, 按入院的先后順序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51例。其中對照組男性33例, 女性18例, 年齡在55~81歲之間, 平均年齡為 (68.6±4.5) 歲, 行單側髖膝關節置換者46例, 行單側股骨頭置換者5例;實驗組男性36例, 女性15例, 年齡在56~80歲之間, 平均年齡為 (68.7±4.2) 歲, 行單側髖膝關節置換者45例, 行單側股骨頭置換者6例。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人工關節型號以及手術方式方面比較差異無顯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注:與對照組比較, ※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僅采取傳統的治療模式, 在住院天數、醫療費用、術后首次下床時間、術后首次功能鍛煉時間等方面不作統一的規定, 按時記錄下相關數據。若有并發癥發生, 則及時向相關人員反映, 并記錄在案。

注:與對照組比較, ※P<0.05

注:與對照組比較, ※P<0.05

1.2.2 實驗組

實驗組在傳統的治療模式基礎上增加臨床路徑的實施。安排51例行人工髖膝關節置換術的患者進入臨床路徑, 并根據本院所統一設計的臨床路徑表, 各級相關治療護理人員各履其責, 以確?;颊吒咝实嘏浜贤瓿筛黜棛z查以及評估工作, 并及時了解整個治療護理過程, 按時記錄下相關數據, 包括住院天數、醫療費用、術后首次下床時間、術后首次功能鍛煉時間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等。應當及時指導患者家屬配合治療護理工作。所有患者住院后第3天即可進行手術, 并且可以在病情穩定的條件下及時出院調養。

1.3 評價指標

采用國際臨床路徑常用指標。在住院天數方面, 從住院第1天至出院日為止;在醫療費用方面, 計算住院期間除了飲食費用以外的所有住院費用;其他方面, 由相關的護理人員記錄術后首次下床時間、術后首次功能鍛煉時間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在患者滿意度調查方面, 自行設計滿意度調查問卷, 分為滿意、比較滿意、不滿意三檔, 住院結束后由患者或其家屬填寫, 統計滿意率。

1.4 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分析, 一般資料用均數±標準差 (±s) 表示, 計量資料用t檢驗, 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在住院天數以及醫療費用方面, 實驗組患者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 如表1所示;在術后首次下床時間、術后首次功能鍛煉時間方面, 實驗組患者明顯提前于對照組患者, 在并發癥發生率方面, 實驗組患者明顯少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 如表2所示;在患者滿意度方面, 實驗組患者對治療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 如表3所示。

3 討論

通過回顧分析本組102例實施髖膝關節置換術的患者的臨床數據資料, 我們有如下體會。

3.1 實施臨床路徑可以有效縮短患者住院天數

平均住院天數可以直接反映醫療系統的服務效率以及資源的有效利用程度, 從而可以間接地對醫療服務的質量進行評估。醫院的成本最低化必須在醫療服務質量得到保證的前提下通過最大程度縮短平均住院時間來達到。從表1我們可以看出, 實驗組同對照組相比較, 住院天數明顯縮短, 2組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 (P<0.05) 。我們總結認為, 住院時間明顯縮短有以下原因: (1) 縮短了術前等待時間。通過實施臨床路徑, 在臨床路徑小組的協調下, 各個相關部門能夠高效率完成術前的各項檢查和準備, 實驗組術前等待時間比對照組縮短了3~4d左右; (2) 術后出院時間得到提前。實施臨床路徑之前由于缺乏協商一致的標準化流程, 醫師對于出院建議缺乏嚴謹性, 導致無價值住院時間延長。實施臨床路徑之后, 實驗組采取標準化流程, 術后住院天數比對照組縮短了3~5d。

3.2 實施臨床路徑可以有效減少醫療費用

實施臨床路徑之后, 通過改善流程項目, 可以達到減少醫療費用的目的。從表1我們可以看出, 51例實驗組患者的醫療費用遠遠低于對照組患者的醫療費用, 證明臨床路徑對于減少醫療費用的有效性。

3.3 實施臨床路徑可以有效提高術后效果

髖膝關節置換術后及早進行下床活動和功能訓練能夠有效促進術后關節功能的恢復。術后如果臥床時間過久、活動量過少則會增加肌肉萎縮以及肌力下降等并發癥的發生率?;颊咝g后常常由于主觀原因而推遲下床的時間和功能訓練。在實施臨床路徑之后, 臨床路徑小組通過講解功能鍛煉示意圖, 耐心細致地為病人做示范, 從而有效消除了患者的顧慮, 使其能夠積極地配合訓練。由表2我們可以看出, 實施臨床路徑之后, 實驗組患者在首次下床時間以及首次功能鍛煉時間方面明顯提前于對照組患者, 在并發癥發生率方面, 實驗組患者明顯少于對照組患者, 2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

3.4 實施臨床路徑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在實施臨床路徑期間, 我們自行設計了滿意度調查問卷, 分為滿意、比較滿意、不滿意三檔, 并在住院結束后由患者或其家屬填寫, 由護理人員統計滿意率。調查的主要內容包括對術前時間安排的滿意度、對治療過程的理解度、對醫療服務的滿意度、對醫療費用的接受度以及對住院時間的滿意度等。從表3我們可以看出, 實驗組患者滿意率達到100%, 顯著高于對照組。

總而言之, 作為一種新的醫療模式, 臨床路徑已經被證明既能減少醫療成本, 又能提高治療護理質量。因此, 臨床路徑值得加以推廣。

摘要:目的 總結臨床路徑在骨科髖膝關節置換術中的實施體會。方法 選取我院2009年1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02例實施髖膝關節置換術的患者, 按入院的先后順序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 對照組僅采用傳統模式, 實驗組在傳統模式基礎上實施臨床路徑。統計2組在住院天數、醫療費用、術后首次下床時間、術后首次功能鍛煉時間、并發癥發生情況以及患者滿意度方面的相關數據, 并比較其差異。結果 所有方面的數據顯示, 實施臨床路徑的實驗組明顯比對照組有優勢。結論 骨科髖膝關節置換術實施臨床路徑的效果顯著, 值得在臨床中加以推廣應用。

關鍵詞:髖膝關節置換術,臨床路徑,實施體會

參考文獻

[1] 張利萍.類風濕關節炎髖膝關節置換術的麻醉處理[J].山西職工醫學院學報, 2008, 18 (3) :45~46.

[2] 劉瀛, 齊華英.單側髖關節置換術實施臨床路徑的效果評價[J].當代護士, 2007, 1 (4) :23~24.

[3] 何濤, 陸廷仁, 岑建平, 等.臨床路徑模式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中的應用[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 2006, 28 (5) :330~33 1.

[4] 杜桂珍, 劉雁, 張劼.臨床路徑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現代臨床護理, 2009, 8 (9) :40~42.

[5] 劉淑敏, 馬曉燕.臨床路徑在全髖關節置換術病人中的應用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 2007, 22 (19) :1760~1761.

[6] 周瓊琳, 胡艷輝.臨床路徑在人工關節置換術患者健康教育中的護理研究[J].醫學信息, 2009, 22 (7) :1276~1278.

骨科臨床論文范文第5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61名糖尿病合并骨科疾病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利用回顧性研究方法對患者手術圍手術期的護理方法。 61例患者的年齡均在54~7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2歲,所有患者都接受了手術治療,且在手術前都患有糖尿病。 61例患者中包括男性37名, 女性24名, 有7例肱骨骨折、25例股骨頸骨折、11例股骨粗隆間骨折、16例腰椎間盤突出癥以及2例其他骨科疾病。 在手術前,38名患者的血糖水平正常,13名患者的血糖高于正常值。 空腹血糖波動值在7.5~18.8 mmol/L之間,平均值為14.25 mmol/L。

1.2治療方法

根據患者的疾病不同,采取對應的治療方法,主要有股骨頭置換、髖關節置換、鋼板內固定、后路開窗椎間盤髓核摘除、 后路切開減壓椎弓根釘復位內固定植骨、DHS固定以及伽瑪釘內固定切開復位等。 具體治療方法如表1所示。 另外,在手術前、手術中以及手術后對患者的尿酮體和血糖等值進行控制和監測, 密切觀察患者的術后傷口痊愈情況。

1.3并存癥情況

首先, 在61例患者中有30名患者的糖尿病病史病程在1~15年之間,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1999年的診斷標準診斷為2型糖尿病, 在手術前進行藥物治療和飲食控制的患者有19名, 這些患者的血糖控制較好; 在住院治療后確診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12名。 其次, 患有其他并存癥的包括15例高血壓患者、5例早期糖尿病性腎病患者、10例兩種以上并存癥患者,所有患者的心功能都是I級。

2結果

該研究的61例糖尿病患者都接受了系統且復雜的骨科手術,手術前所有患者的身體狀況良好,適合骨科手術,且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科學合理的范圍內。 只有2名(3.28%)患者在經過骨科手術后的第2天出現了血糖波動的情況,但是經過科學的護理和調整后, 血糖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恢復為正常水平。 61例患者在手術后,均沒有出現傷口感染的情況,切口的愈合較好,愈合級為甲級,患者的肢體功能恢復的較好,只有1名(1.64%)肱骨骨折患者在術后發生內固定松動, 經過再次內固定治療后痊愈。 進行人工關節置換的患者在手術后能夠正常行走,骨折患者骨折愈合。

3手術圍手術期的護理

3.1手術前護理

手術前, 對所有患者進行心電圖、 血酮體以及血糖、尿糖、肝功能、腎功能、尿酮體等進行檢查。 同時,對患者的四段血糖進行控制,通過科學飲食降低血糖。 護理中對患者皮膚護理,確?;颊叩钠つw健康[2]。 由于糖尿病患者的外圍供血少于正常人, 因此局部抵抗能力較弱,容易發生感染。 在手術前,要觀察患者的肢體血液循環情況,而臥床的患者要防治泌尿等感染。

3.2手術后護理

患者結束手術、麻醉反應過后可以飲食,患者的飲食要注意營養,攝入每天所需物質,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手術后,要將患者的肢體抬高,促進血液的循環,要實時觀察患者的血液循環情況,防止血液循環障礙,定期更換引流袋,且記錄患者的血流情況,可通過按摩和正確的翻身姿勢來促進血液循環。 同時,患者的傷口處要定時清潔, 換藥時要注意無菌, 防止患者傷口的感染。 另外,要確?;颊叩目谇?、身體的衛生,護理時尿管要插好,且保持外陰的衛生,減少泌尿系統感染。

3.3心理護理

糖尿病作為長期性的疾病, 患者大多數都了解糖尿病的相關知識和注意事項, 但是對骨科手術的了解卻很少。 在進行手術前后,患者的心理變化較大,情緒容易出現較大的波動,他們的壓力大,對治療效果的信心不足,對治療有著負面影響。 因此,在手術前,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 向患者講解骨科疾病手術的知識和細節, 讓患者及家屬充分了解手術的重要性和作用。 在手術過程中以及手術后,要介紹可能出現的不適,以及護理的注意事項,減輕患者的緊張和恐懼心理,促進患者配合治療和護理。

3.4飲食指導護理

糖尿病患者的治療需要藥物和飲食的配合, 護理時不僅要關注患者的藥物治療和心理干預, 還要對患者的飲食加以指導。 糖尿病患者必須嚴格控制食物的攝入,確保血糖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同時保證患者的營養均衡。 因此,糖尿病患者骨科手術圍手術期要注重飲食的搭配,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另外,患者要忌煙忌酒,食物要盡量多樣化,防止食物營養單一不利于傷口、切口處的痊愈。 肥胖者要避免食用油炸食品以及高膽固醇的食物。 通常情況下,成人每天每公斤標準體重所需熱量在110 k J左右, 蛋白質每天每公斤標準體重為1 g左右,脂肪每天每公斤標準體重需要0.8 g左右, 糖類每天每公斤標準體重的攝入量為4~5 g,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在標準情況上進行營養的調整[3],促進患者的疾病康復。

3.5病情觀察

在患者手術后, 要對患者的病情以及傷口進行觀察,注意觀察患者的肢體遠端血流情況,確保引流的暢通以及傷口的清潔,減少傷口的感染。 患者要按醫囑進行服藥, 糖尿病患者在術后胰島素的用量根據血糖水平相應調整,控制好患者的血糖水平。 在患者用藥10 d至傷口痊愈拆線后服用口服降血糖藥物,手術后根據醫囑進行靜脈滴注抗生素,防止傷口等感染的發生。

3.6體能鍛煉護理

患者在手術后身體恢復較慢, 此時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的病情、 年齡以及患者的身體情況進行體能鍛煉指導,通過功能鍛煉來改善患者的身體機能,促進傷口的愈合以及糖脂的代謝, 減少并且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在鍛煉過程中,要注意傷口處的衛生,被限制活動的部位要做好保護, 防止二次受傷。 患者的體能鍛煉中,如果出現疲勞、頭暈以及其他不適時,要對不良反應進行分析,調整鍛煉的強度,確?;颊叩陌踩?。

4討論

綜上所述, 糖尿病患者骨科手術圍手術期的護理要注重患者的骨折和糖尿病合并治療。 手術后要重視患者的血糖水平,密切關注患者的病情以及血糖情況, 控制血糖的水平,同時要注重患者的皮膚清潔衛生、科學飲食以及心理護理, 確?;颊咴跀z入均衡營養的同時, 控制血糖的水平。 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進行健康教育,促進患者積極配合治療。 另外,可通過適當的體能、功能鍛煉,來提高患者的抵抗能力,促進身體恢復。 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不僅要具備高素質的專業技能,同時還要具備強烈的責任心,制定出科學的護理方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護理好患者的傷口和皮膚,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摘要: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骨科手術圍手術期的臨床護理,分析糖尿病患者在圍手術期的護理意義以及護理的方法。方法 選取該院在2012年6月—2014年8月期間收治的61名糖尿病合并骨科疾病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利用回顧性研究方法對患者手術圍手術期的護理方法,了解護理的作用。結果 所有61例糖尿病患者都接受了系統且復雜的骨科手術,手術前所有患者的身體狀況良好,適合骨科手術,且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科學合理的范圍內,只有兩名患者在經過骨科手術后的第2天出現了血糖波動的情況,但是經過科學的護理和調整后,血糖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恢復為正常水平。61例患者在手術后,均沒有出現傷口感染的情況,切口的愈合較好,愈合級為甲級,患者的肢體功能恢復的較好,只有1名肱骨骨折患者在術后發生內固定松動,經過再次內固定治療后痊愈。結論 糖尿病患者由于免疫力和抵制能力較弱,容易發生骨科疾病,在糖尿病患者進行骨科手術圍手術期,護理時要注重對患者的生理、心理進行照顧,重視患者的心理特點以及患者的身體健康狀況,以人文化的關懷為患者提供較好的護理環境。同時,對患者的血糖水平進行控制,通過藥物來減輕患者的痛苦,促進患者的恢復,結合飲食加強患者的營養,提高患者的抵抗能力,減少患者的感染和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者的康復。

上一篇:工程圖學教學論文下一篇:公共衛生專業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