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能源發展戰略范文

2023-09-14

能源發展戰略范文第1篇

一、能源發展現狀與面臨形勢

“十二五”時期,海南省能源供應能力得到較大提高,能源供應更加多元化,能源消費結構得到優化,能源利用效率進一步提升,能源基礎設施有所改善。“十三五”時期,我國將全面推進能源生產、消費革命、技術革命和體制革命,海南省能源發展將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

(一)發展現狀

1.能源生產

“十二五”期間,海南省積極開發本省一次能源,保障本省能源供給,2015年,一次能源生產149萬噸標準煤,比2010年的116.39萬噸標準煤增長32.04%,其中原油、天然氣、非化石能源電力生產量(水電、風電)分別為29.98萬噸、1.88億立方米(不含海上氣田)和27.93億千瓦時,占一次能源生產總量的比重分別為:28.77%、15.37%、55.86%。

至2015年底,電力裝機規模為670.4萬千瓦,比2010年的392.6萬千瓦增長70.70%。電力裝機結構顯著變化,其中,水電裝機87.05萬千瓦,占12.99%;風電裝機30.9萬千瓦,占4.60%;煤電裝機375.6萬千瓦,占56.03%;氣電裝機74.2萬千瓦,占11.07%;太陽能光伏裝機27.34萬千瓦、生物質綜合利用裝機5.1萬千瓦,占4.24%。2015年11月,昌江核電站一號機組裝機容量65萬千瓦并網發電,實現核電零的突破,海南全社會電源種類增至八種,分別是煤電、水電、氣電、核電、風電、光伏發電、生物質發電和余熱發電。

至2015年底,全省發電量達到261億千瓦時,比2010年的157.9億千瓦時增長65.3%??稍偕茉窗l電量為27.9億千瓦時,比2010年增長29.70%,“十二五”時期,我省太陽能光伏發電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轉變,發電量達到2.44億千瓦時。

油氣資源方面,“十二五”期間,在南海海域油氣勘測取得重大成果。東方13-2氣田中深部勘探獲得重大突破,已探明地質儲量為686億立方米高品質天然氣。南海北部深水區陵水17-2發現優質高產大氣田,探明地質儲量超過千億立方米。首口中國海上千米水深井陵水17-2-1井天然氣成功點火。西沙群島西南側中建南盆地深井均有油氣發現。2015年,海上天然氣產量為47億立方米,陸上天然氣產量為1.88億立方米。2015年,陸上原油產量為29.98萬噸,均產自福山油田。

2.能源消費

2015年,全省能源消費總量達到1937.77萬噸標準煤,比2010年的1314.66萬噸標準煤增長47.40%,“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8.07%,能源消費彈性系數為0.85。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煤、油、氣、其他能源(包括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和生物質能等)的比重分別從2010年的33.40%、38.19%、21.11%、4.98%調整為2015年的39.69%、34.45%、18.28%、5.81%。

海南省終端能源消費中,第一產業能源消費量為110.5萬噸標準煤,能耗相對穩定;第二產業能源消費量為940.45萬噸標準煤,其中,工業能源消費量為892萬噸標準煤,能耗較大且增長速度較快,由2010年的656.05萬噸標準煤增長到2015年的990.60萬噸標準煤,年均增速為8.59%。精細化工、水泥、石油煉化、造紙、電力、采礦業等六大重點耗能行業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例高達50%左右,占第二產業比重近90%。2015年排名前三的重點耗能行業能耗占全省能源消費總量約34%,占二產能耗比重達到60%以上。其中,精細化工能耗為258.73萬噸標準煤,占比(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例)為13.35%;水泥加工能耗為183.73萬噸標準煤,占比為9.48%;石油煉化能耗153.53萬噸標準煤,占比為7.92%。

海南省電力供應能力不足,存在較大電力缺口,在缺電形勢下,海南省全社會用電量由2010年的158.22億千瓦時增長至2015年的270.86億千瓦時,年均增長11.35%。2010-2015年電力消費中,第一產業增長61.35%、年均增速8.67%;第二產業增長74.78%、年均增長11.81%;第三產業增長82.1%,年均增速12.74%,城鄉居民用電增長111.51%,年均增長16.16%。“十二五”期間,海南缺電形勢嚴峻,2015年,最大電力缺口約73.8萬千瓦。

“十二五”期間,一產電力消費比重相對穩定,小幅下降,二產電力消費比重穩中有升,相對2010年僅增長約1.3%,三產、城鄉居民電力消費比重保持快速增長。一產、二產、三產和城鄉居民的電力消費結構由2010年的5.31%、52.34%、26.57%和15.77%變化為2015年的4.72%、50.32%、26.62%和18.35%。

3.能源基礎設施

電源方面,全省發電總裝機由2010年的392.6萬千瓦增加至2015年的670.4萬千瓦,年均增長11.3%,其中統調裝機586.9萬千瓦,企業自備電廠83.54萬千瓦。2015年,水電裝機87.05萬千瓦,煤電裝機375.6萬千瓦,氣電裝機74.23萬千瓦,風電裝機30.87萬千瓦,光伏發電23.34萬千瓦,生物質發電5.10萬千瓦。海南跨海聯網一期工程設計容量為60萬千瓦,現承擔事故備用容量35萬千瓦。

電網方面,海南電網目前已基本建成環繞沿海各負荷中心的220千伏“目”字形雙環網,并通過1條500千伏海底電纜與南方電網主網相連,基本建成了北、中、南三條西電外送大通道,建成了???、三亞、洋浦三個重要負荷中心的較為堅強的受端電網,110千伏及以下電網已覆蓋全省各市縣,鄉鎮和行政村的通電率達到100%,農村電網改造率近100%。擁有500千伏變電站1座,變電容量75萬千伏安;220千伏線路長度3677.39千米,變電站31座,變電容量839萬千伏安;110千伏線路長度3774.39千米,變電站104座,變電容量632萬千伏安。

煤炭、石油碼頭設施方面,海南省在“十二五”期間加快港口的建設,新增萬噸級以上的深水泊位16個,新增吞吐能力7191萬噸/年,其中,石油運輸吞吐能力6331萬噸/年,LNG運輸吞吐能力360萬噸/年,煤炭運輸吞吐能力約500萬噸/年。至2015年底,共有儲備油品庫14個,總庫容為490.13萬立方米。

油氣開采方面,南海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程度不高,工作主要集中在南海北部近海的兩大盆地。海南本島及周邊海域有豐富的天然氣資源,目前海南已開發利用的海上氣田有崖13-1氣田、東方1-1氣田、樂東氣田,已開發利用的陸上氣田有福山氣田。2014年,“海洋石油981”深水鉆井平臺自營勘探發現的優質大型天然氣田陵水17-2氣田。

油氣管網方面,全省建成2條輸油管道和1條天然氣長輸管道。2條輸油管道總長67公里,輸送介質為航空煤油,其中一條起點為中石化馬村油庫,終點為美蘭機場使用油庫,管道全長51.6公里;另一條起點為三亞太平洋中石化油庫,終點為鳳凰機場油庫,管道全長15.4公里。樂東至東方終端的樂東陸地管線68公里,輸送介質為原油和天然氣。天然氣長輸管道總長520公里,輸送介質為天然氣,起點南山,途徑東方、昌江、洋浦、老城、???、文昌,部分路段采用復線鋪設。正在建設洋浦至馬村成品油管線共120公里,擬建設文昌至三亞東部天然氣環島管線275.3公里。

天然氣管網方面,已建成天然氣干支線21條,年輸氣能力102.36億立方米,全長2289.60公里,覆蓋??谑?、澄邁縣、臨高縣、儋州市、洋浦經濟開發區、昌江縣、東方市、樂東縣、三亞市、定安縣、文昌市等11縣市,用氣人口229萬人,占全省城鎮人口的50%。

天然氣接收方面,“十二五”期間,海南省建成投產洋浦LNG接收站和澄邁LNG接收站,實現LNG接收零的突破,年接收能力為360萬噸,配套建設接卸碼頭2座,最大可???6.7萬立方米LNG船舶。建設專用輸氣管線122公里,包括一條主干線和一條供氣專線,其中主干線全長121公里,輸氣管線設計輸氣能力38億立方米/年。

石油煉制方面,至2015年底,全省原油綜合加工能力為1020萬噸/年。2015年全省原油加工量1114.43萬噸,同比增長18.46%。汽油、柴油、煤油生產量分別為248.19萬噸、331.16萬噸和150.21萬噸,同比分別增長13.82%、17.90%、8.35%。其中,海南煉油化工的原油綜合加工能力800萬噸/年。2015年煉油原料油加工量完成999.85萬噸(原油加工量903.11萬噸),其中成品油產量624.82萬噸(汽油235.79萬噸、煤油150.21萬噸及柴油260.82萬噸),對二甲苯67.54萬噸。

4.能源利用效率

“十二五”期間,海南省通過制定和實施節能減排行動方案,通過引進具有先進工藝的項目,淘汰落后產能,大力推進節能技術改造工程,推進燃煤鍋爐節能環保綜合提升工程,狠抓工業節能、建筑節能、交通運輸節能、公共機構節能,海南省能源利用效率進一步提高,完成國家下達的“十二五”期間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10%的目標任務。

2015年,海南電網綜合線損為7.40%,比2010年的8.36%下降0.96%。煉油加工轉換效率為98.74%,發電效率為41.02%。

(二)存在的問題

1.電力供需矛盾突出,電網抵御自然災害能力較差

“十二五”期間,海南省電力供需矛盾突出,電力供應能力不足,電力缺口較大,主要原因是受省內主力電源不足、水庫季節性來水不足、氣電供氣不足以及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發電不穩定等因素影響。2011年—2015年均存在電力缺口,迎峰度夏用電高峰月份普遍存在錯避峰用電,2015年實施錯峰限電176天,最大電力缺口約73.8萬千瓦。三產用電增長較快,峰谷差逐年增大,電網調峰壓力大,最大調峰缺口約23萬千瓦,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存在較大壓力。

現有電網結構仍顯薄弱,供電可靠性較差。環網上部分220千伏線路存在導線面積過小,在“N-1”情況下將導致重載;部分區域220千伏變電站僅有1臺主變,不能滿足主變N-1運行要求。配電網仍存在供電線路過長,個別市縣110千伏變電站布點不足,部分線路導線截面小轉供能力有限。

現有電網抵御極端天氣能力弱,尤其是10千伏配電網,歷次臺風襲擊后,均發生大范圍的斷桿、倒(斜)桿現象,需要約10-15天的時間才能復電,對電網安全運行不利;東部地區缺少無功支撐,電壓波動較大。

2.天然氣供應體制有待完善,管網建設亟待加強

“十二五”期間,伴隨著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氣化人口不斷增加,氣化率顯著提高,居民用氣需求逐漸增長,大大超過現有用氣配額,天然氣的調度體制機制尚不完善,城市居民用氣儲備和調峰能力差,居民用氣預測和監測還需加強。特別是三亞市2010年前后的市場需求已經超過此前該市與上游供應方簽訂的供氣合同氣量,至2015年供需差額進一步擴大。

全省環島天然氣管網尚未成型,東部部分建設滯后,管網缺乏統一規劃,管道管徑、設計壓力參差不齊,省內支干線及支線長度不足、密度過小,難以實現省內資源的調度配置。城市天然氣管網密度太小,應急儲備設施的儲備能力不足,供氣的安全可靠性較差。天然氣管網公平接入機制尚未建立和用氣序列不合理,使得天然氣供應安全難以得到有效保障。

3.重點耗能行業能耗占比較大,產值占比較低

“十二五”期間,海南省重點耗能行業能源消耗增長較快,在能源消費總量占有較大比例。2015年,海南省規模以上工業能耗1114.26萬噸標煤(當量值),工業增加值448.95億元,能耗占全社會能源消費總量比重為57.5%,而工業增加值僅占全社會比重的12.12%。在全省終端能源消費中,第二產業能耗較大且增長速度較快,精細化工、水泥、石油煉化、造紙、電力、采礦業等六大高耗能產業占第二產業能源消耗的約為90%,由2010年的630.95萬噸標準煤增長到2015年的1081.34萬噸標準煤,年平均增長速度為11.38%,遠高于一產、三產增速。

4.新能源發展面臨諸多因素制約,尚未成規模

“十二五”期間,海南省新能源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是比重還不高,距離清潔能源島建設還有很大距離。海南可用于發展集中式光伏電站的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土地面積有限,且“一地兩用”模式有待進一步驗證,集中式光伏電站發展緩慢。分布式光伏由于屋頂產權及配套保障措施等多重因素制約,難以大規模推廣。陸上風電發展與沿海岸線資源開發利用相沖突,基本停滯。海上風電因技術開發、地質條件、海上風力勘測、初始投資等多種因素制約,尚處于前期論證階段。生物質資源開發利用受到資源收集、資源量小、原材料價格波動較大等因素影響,難以形成規?;?。地熱能開發規模還很小、利用方式單一,海洋能、天然氣水合物的開發利用尚不具備商業開發條件。新能源汽車由于標準尚未建立、儲能技術尚不成熟、配套設施不夠完善等,發展緩慢。

5.油氣安全供應配套設置不夠完善,尚需加強

“十二五”期間,海南建設了較大規模油品儲備庫,用以安全保障的消防能力不足,消防泡沫儲備量缺口較大,存在事故隱患?,F有輸油管道投入使用年限時間較長,管道老化失修,按規定要求的管線保護范圍不斷被侵占,安全距離過短,存在安全隱患。天然氣調峰能力不足,小時(日)調峰能力欠缺。居民、公共服務、分布式能源項目等天然氣用戶都具有較大的季節調峰需求,由于海南省尚未建設季節調峰設施,調峰能力不足。

6.能源保障體制機制尚不健全,亟待完善相關政策

目前,海南省能源保障體制機制尚不健全,存在能源法律體系建設滯后、市場機制建設進展緩慢、市場監督機制不健全等問題。油氣管網設施尚未公平開放,公平、公正、有序的市場秩序尚未建立。能源監管綜合協調能力不強,監管力量薄弱,難以適應能源革命的制度保障要求。

電源、電網發展受到環境保護、土地綜合利用、自然保護區和城市建設的制約影響日益突出,協調機制不順暢。電力、天然氣管網等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征地難。

海南省天然氣開發初期,天然氣資源處于供過于求的情況下,結合全島“大企業進入、大項目帶動”發展工業的戰略方針,在南海周邊氣田相繼投產供氣后,全省確立了“化工先行”的天然氣發展思路,天然氣資源配置偏重于化工、工業燃料,氣源供應商與下游大型用戶均簽訂了長期供應合同,對海南省天然氣用氣機制影響較大,目前,城鎮燃氣優先類用戶過少,化工類用戶偏大?!短烊粴饫谜摺凡荒艿玫接行鋵?。

可再生能源規?;l展需要對現有管理體制和市場機制進行創新設計,對電力運行機制進行調整,需政策引導解決電網容納及接入更多風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問題。

(三)面臨的形勢

1.能源發展面臨眾多有利形勢

國家推動能源革命,海南省適于開展試點示范。2014年,中國提出能源領域的“四個革命,一個合作”,即“推進能源消費、供給、技術、體制革命和全方位加強能源國際合作”的能源工作總要求,標志著我國已經進入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的新時代。同時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明確了國家能源發展路線圖,為海南省能源工作指明了方向?!吨泄仓醒腙P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了低碳循環發展思路,推進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術創新,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對海南的能源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有利于能源結構調整。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發展由中低端水平轉向中高端水平,為此對能源供需求強度逐年減弱,對海南省提高能源供應保障及緩解安全壓力提供了有利環境。海南省提出“劃定全省生態保護紅線,堅定不移實施生態立省戰略,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十三五”期間海南省將繼續推動加大產業結構調整、提質增效,穩步發展戰略新興產業,加快以旅游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發展,有利于推進能源結構調整。

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發展,給南海油氣開發及海南能源通道建設帶來契機。海南是國家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橋頭堡,海南省陸地面積3.54萬平方公里,授權管轄的海域面積200多萬平方公里,擁有??诟?、洋浦港、八所港等優良港口資源。南海是世界油氣資源七大集中區之一,根據國土資源部初步統計,整個南海石油地質資源量在200-300億噸?!秶夷茉窗l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提出要堅持陸上和海上并重,突破海上油田,建設包括南海在內的9個千萬噸級大油田,南海海域作為中國的石油寶庫的戰略地位大大提高。海南省可以充分發揮地理優勢,加快開發南海油氣資源,發揮港口、保稅庫、既有的油氣儲運設施作用,打造“一帶一路”重要出海港口通道,建立戰略石油儲備基地,成為南中國重要石油生產和加工基地。

國家對新能源技術和產業的高度重視為海南新能源發展創造良好氛圍。國家連續出臺促進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政策,將新能源產業發展列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戰略,針對新能源發展連續出臺規劃性文件。中國正在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發布了《關于推進“互聯網+”智慧能源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推動建設能源互聯網,以電力系統為核心,集中式及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為主要能量單元,依托實時高速雙向信息數據交互技術,構建新型能源利用體系”的思路,為新能源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2.能源發展還需克服眾多困難

能源消費總量、能源消費強度、碳排放強度、環境約束等目標的實施將倒逼能源發展模式的轉型。國家能源管理正逐漸向精細化方向發展,主要體現在:將同時實施能源消費總量控制、能源消費強度、碳排放強度、污染物排放控制等約束性措施,從能源需求源頭控制、能源利用整個過程優化、終端排放控制的倒逼機制三方面提高能源利用整體效率;探索市場化的節能減排機制,已經在七省市試點建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逐步建立節能指標、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指標交易市場。海南省經濟處于工業發展前期,能源消費仍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受到國家目標的約束,將倒逼能源發展模式的轉型,減緩能源消費增長速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優化能源結構。

海南經濟快速發展、城鎮化水平的提高將繼續推動能源消費增長。目前海南省人均GDP在全國仍屬較低水平,

二、三產業在生產總值中構成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現代服務業發展不足,城鎮化率也不到50%。“十三五”時期,是海南省全面推進國際旅游島建設的重要時期,2020年城鎮化率將達到60%左右,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化格局初步形成。城鎮化水平的提高、城鄉居民收入的增加。“十三五”期間海南省社會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變化、城鎮化水平提高,將對能源供應的質和量提出新的要求,需要大幅提高能源的科學管理。

能源利用效率一步提高,但是空間已經十分有限。受石化新上項目拉動影響,海南省規模以上工業能耗快速增長,加上社會用電量持續剛性增長,共同帶動海南省能源消費量加快增長,單位GDP能耗在“十二五”初期不降反升。但規模以上工業項目的能源利用效率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第一產業、第三產業的能耗水平已經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進一步節能空間十分有限。

“十三五”能源消費結構進一步優化存在挑戰。“十三五”能源消費結構將繼續保持煤炭為主的局面。一是因核電建設周期長,“十三五”核電二期不可能投產,煤電將仍是海南的主力機組;二是天然氣價格居高不下,將影響海南省天然氣利用水平;三是新能源發展受電網吸納能力及資源的影響,大規模開發建設存在困難。“十三五”要進一步優化能源結構需要克服很大的困難。

二、能源需求總量和結構預測

依據《海南省“十三五”國民經濟發展規劃綱要》,考慮海南省未來能源需求主要用以滿足人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受資源、環境、政策及技術發展條件制約,本規劃采用產業分析法、“存量節能+增量”分析法、能源品種分析法、單位GDP能耗分析法、能源彈性系數分析法、人均能耗分析法6種方法對海南省“十三五”能源消費總量和結構進行預測,產業分析法用以分析能源消費總量,能源品種分析法用以分析能源結構,“存量節能+增量”分析法用以分析節能潛力,通過綜合分析提出能源消費總量和結構預測結果。

(一)能源需求總量預測

根據中共海南省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結合海南省國際旅游島發展規劃,綜合考慮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和趨勢,“十三五”時期,預計全省GDP年平均增長7.0%左右??紤]“十三五”時期海南經濟發展受國內外市場波動、產業轉型升級等因素影響,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按照6.5%、7.0%、7.5%的低、中、高三種GDP增長速度,綜合采用產業分析法、“存量節能+增量”分析法、能源品種分析法、單位GDP能耗分析法、能源彈性系數分析法、人均能耗分析法6種方法研究結果,對海南省“十三五”期間的能源需求進行預測,其結果如表2-1。

(二)能源需求結構預測

“十三五”時期是海南省實現國際旅游島目標的關鍵時期,是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扎實做好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防風險、惠民生的重要時期,能源結構必須做大幅調整,預計2020年海南省煤炭、石油、天然氣、非化石能源的比重將從2015年的39.69%、34.45%、18.28%、5.81%調整為37.5%、26.6%、18.6%、17.3%,煤炭、石油的比重不斷下降,非化石能源比重大幅提高。

三、指導方針與發展目標

以國家能源發展“四個革命、一個合作”為指導,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理念為指引,以全面落實海南“生態立省、綠色崛起”為基本理念,堅持不斷推動能源清潔發展,優化能源結構,不斷降低煤炭利用比重,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將我省打造為清潔能源島。

(一)指導思想

全面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理念為指引,緊緊圍繞生態立省、綠色崛起、國際旅游島建設主線,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全面落實多規合一,全面落實國家《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國家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相關政策要求,牢固樹立能源安全底線、生態環保紅線、節能提效主線的“三線”思維,著力推動“能源生產、消費和技術革命”,堅持“適度超前,節能優先;調整結構,多元發展;產業升級,加強環保;統籌兼顧,綜合平衡”的方針,改革能源體制,形成有效競爭的市場機制,構建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的現代能源體系。

(二)基本原則

1.堅持綠色低碳,控制總量優化結構

堅持“高效、清潔、安全”的戰略方針,適應新常態,落實新舉措,開展能源消費和供給革命示范試點。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特別要控制煤炭消費總量,不斷降低煤炭利用比重,推進重點領域用能煤炭減量替代,積極引導全社會科學合理高效利用能源。推動能源結構優化,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推進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形成以清潔煤電、核電為主力電源,燃氣和抽水蓄能為調峰電源,以可再生能源為重要組成部分的能源供應體系。

2.堅持內外協動,保障能源供給安全

充分發揮國際旅游島、經濟特區兩大政策優勢,基于海南省能源體系相對獨立的特點,發揮海南省在南海油氣開發中的區位優勢,充分發揮海島內外協動作用,堅持島內自主能源生產與島外調入并重,統籌島內、島外能源供應,加快構建多輪驅動的能源供應體系。抓住國家南海油氣大開發機遇,加大南海油氣資源勘測、開發力度,形成重要的油氣接續基地、戰略石油儲備基地、南海能源服務基地、后續物流及深加工基地,建設油氣化工倉儲、交易中心?;陉懮?、海上資源稟賦和生態環境約束條件,穩定陸上能源開發格局,科學確定海上能源生產規模和開發布局。加強能源輸送管道、碼頭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能力建設,提高海南人民能源普遍服務。加強能源國內外合作,加強與不同國家、不同省市、重點企業之間的能源合作,使海南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獨特作用,打造“一帶一路”能源橋頭堡。

3.堅持效率優先,構建海島高效自適應能源系統

堅持節能優先,結合海南省能源發展基礎,把能源節約、能效提升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推進傳統能源與新興能源互補融合,加強能源技術集成,堅持系統優化,建設智慧能源系統,提高供應和需求雙向互動響應能力,打造安全、高效、現代化的現代電力系統,構建集成互補、梯級利用的終端供能系統。

4.堅持市場導向,提升資源配置效率

深化能源體制改革,加快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步伐,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探索全島天然氣價格、電價形成新機制。建立公平、規范、高效的電力交易平臺,引入市場競爭,打破市場壁壘,無歧視開放電網,加大油氣改革市場的開放程度,讓更多的競爭主體參與,大力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統籌能源供應和需求以及區域、城鄉協調發展,優化能源布局和發展時序,優化能源利用序列,以科學供給滿足合理需求為目標,滿足能源供需動態平衡,實現以較少的能源消費增長支撐經濟社會發展。

5.堅持創新驅動,增強能源發展動力

以低碳發展和綠色發展為基本理念,貫徹國家能源發展戰略和產業政策、實施節能減排,緊緊依靠科技進步,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傳統能源利用方式變革方面有所突破,加強能源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積極組織實施重大應用示范工程。采用國內外先進技術降低能源消耗,作好能源梯級利用和排放的減量化、資源化,培育開拓新能源市場,大力培育新興能源產業,提升戰略競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支持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

(三)發展目標

通過“十三五”時期的能源發展建設,提升全省能源生產供應能力,能源消費結構進一步優化,能源生產利用效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建立國家級能源消費和供給革命試點示范區。

1.能源總量

至2020年,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2600萬噸標準煤左右,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975萬噸標準煤左右。其中,能源消費實物量為煤炭1359萬噸,石油470萬噸,天然氣61.19億立方米,全社會用電量控制在435億千瓦時,全社會負荷740萬千瓦。

2.能源結構

至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7%左右,天然氣比重約18%,煤炭消費比重控制在38%以內,全社會電力總裝機約1150萬千瓦,清潔能源裝機比重提高到50%左右。其中,核電裝機130萬千瓦、水電裝機150萬千瓦(含抽水蓄能)、風電裝機65萬千瓦和太陽能裝機125萬千瓦;非化石能源年發電量為144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提高到33%,其中核電發電91億千瓦時、水電發電23億千瓦時、風電發電7.8億萬千瓦時和太陽能發電14.4億千瓦時。

3.能源效率

能源消費強度,2020年海南省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費量較2015年下降10%。發供電效率,2020年,發電廠供電煤耗下降到302克/千瓦時以下,全口徑線損率(包括配電損耗)下降到7.21%以下。

4.環境目標

碳排放強度目標。2020年海南省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較2015年下降12%。

二氧化硫排放目標。擴大脫硫范圍,加強脫硫監管,提高脫硫效率至98%,全省30萬千瓦及以上公用燃煤發電機組、10萬千瓦及以上自備燃煤發電機組二氧化硫排放濃度實現超低排放。到2020年,實現脫硫提效,排放濃度不超過35mg/m3。

氮氧化物排放目標。13.5萬千瓦以上燃煤機組全部建成煙氣脫硝設施,脫硝率達85%以上,全省30萬千瓦及以上公用燃煤發電機組、10萬千瓦及以上自備燃煤發電機組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實現超低排放。2020年,實現脫硝提效,排放濃度不超過50mg/m3。

煙塵排放目標。采用低溫電除塵、濕式電除塵、高頻電源等技術。2020年,實現除塵提效,排放濃度不超過10mg/m3。

5.能源服務

城鎮燃氣普及率。城市全部納入全省天然氣管網,實現縣縣通氣。按人口計算,天然氣、液化石油氣、沼氣等燃氣普及率達到80%以上,其中,城鎮和農村分別達到90%、65%以上。全省配電網,2020年供電可靠率達到99.82%,用戶年均停電時間降至15.7小時,綜合電壓合格率達到98.65%。加快實施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

四、重點任務

以滿足能源供應安全為重要目標,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理念為指引,以加強多元化供應能力建設、加快發展綠色低碳能源、推動能源集約高效轉化、優化能源空間布局為著力點,推動能源供給革命;以綠色低碳為方向,以構建高效清潔的能源利用體系為抓手,推動能源消費革命;以提高海島能源系統可持續自適應能力為目標,緊跟國際能源技術革命的趨勢,加強技術創新、系統集成優化、商業模式創新,推動能源技術革命。

(一)注重一掛雙控,保證能源雙控目標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

落實“一掛雙控”措施,制定《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工作方案》,將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掛鉤,對高耗能產業和產能過剩產業實行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強約束,其他產業按平均先進能效標準實行強約束,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健全節能目標責任制和獎懲罰制度。

完善能源消費約束機制。實行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制。第一,制定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目標,至2020年,海南省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2600萬噸標準煤以內,單位GDP能耗比2015年下降10%左右,重點行業主要產品單位能耗達到全國先進水平。第二,逐級分解落實控制目標,目標分解要統籌兼顧海南不同功能區域、不同市縣經濟規模、產業結構、資源稟賦、能耗水平和節能空間等因素。第三,加強能源消費總量和節能減排工作的考核,把能源消費總量目標作為市縣節能目標考核和部門節能工作評價的重要內容,將考核結果與各地新上能源生產項目與高耗能項目掛鉤,與縣市和部門領導干部政績評價掛鉤,實行能評負面清單制度。第四,推進能源消費總量的預算管理,探索建立用能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開展企業或項目用能指標有償轉讓和交易試點,推廣合同能源管理市場化機制。第五,通過能源消費約束機制倒逼產業轉型,發展現代服務業、戰略新興產業、節能環保產業,培育低能耗高附加值的新經濟增長點。

推動工業節能。第一,推動水泥、造紙、石油化工、金屬冶煉、電力等高耗能企業技術改造,實施電機、內燃機、鍋爐等重點用能設備能效提升計劃,推進工業企業余熱余壓利用,推動洋浦、昌江、老城、東方等重點工業園區的低碳建設、循環化改造,以澄邁老城工業區為試點建設冷熱電三聯供一體化供能示范工程,并逐步推廣,進一步挖掘技術節能潛力。第二,推行重點耗能行業能效水平對標,推動企業實施節能技術改造,開展新建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節能評估審查,對新上項目實現嚴格能耗標準。第三,統籌建設電力、燃氣、熱力、供冷等基礎設施,實施新(改)建工業園區、新城鎮供能設施一體化規劃工程,實現能源階梯互補利用。第四,推進LNG冷能資源回收和綜合利用,探索LNG氣化冷能與洋浦周邊冷能需求產業相結合利用方式、制定相關建設規劃,既能回收LNG冷能,又能更好地推動海南凍肉等冷凍農產品儲備基地。推進余熱資源回收和綜合利用,提高水泥企業余熱利用水平,加強余熱階梯利用,試點工業園區余熱綜合利用。

加強建筑節能。實施新建建筑能效提升工程,提高建筑節能發展質量水平。深入推進綠色建筑行動,推行住宅建筑執行綠色建筑標準,開展星級綠色建筑以及綠色生態城區、綠色建筑集中示范區、綠色建筑產業示范園區等綜合示范建設。大力推動綠色生態小區、城區建設。到2020年,城鎮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50%以上。推進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推廣太陽能光伏技術與建筑一體化應用,強化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的全過程監管,把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納入建筑工程質量管理的閉合環節。實施公共建筑能耗限額制度,強化建筑運行階段能效管理,推進公共建筑節能改造市場化。建立綠色建材評價標識制度,開展通用建筑材料等綠色評價工作。

加強交通節能。完善城市道路交通規劃體系,加大公共交通投資力度,倡導和鼓勵低能耗、非機動車出行。推進天然氣汽車、電動汽車及混合動力車等清潔能源汽車,以??谑袨楹诵氖痉冻鞘?,輻射帶動周邊中心城市群乃至全島示范運行,將海南島建設成新能源汽車島。到2020年底,全省累計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3萬輛以上,建設充電樁2.8萬個以上,新能源汽車在黨政機關、公共服務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建立政府、企業、電力等多部門協調推進機制,推進全省電動汽車充電站(樁)建設,通過企業自建或多方合作方式建設以快充為主的城際充換電基礎設施,實現全島高速公路城際充換電站全覆蓋,到“十三五”末建成覆蓋全省的電動汽車充換電服務網絡和維修保障網絡。以???、三亞為電動汽車試點應用核心示范城市,在住宅小區、大型公共建筑物、社會公用停車場、具備條件的政府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停車場等地建設電動汽車充電樁,輻射帶動周邊地區乃至全島。大力推進“互聯網+電動汽車”建設,組建全省電動汽車和充換電設施信息管理平臺,促進電動汽車快速有序發展。

注重生活節能。積極引導居民合理用能、錯峰用電用氣,實施全民節能行動計劃。推動家庭能源管理技術應用,對家庭耗能量、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二氧化碳排放量等進行實時監控;對家庭用能終端進行耗能目標設定,為家庭提供全方面節能建議;實現自動化節能控制、與可再生能源發電實現聯動效應,根據能源公司的供能狀態調整自身用能標準。制定節能環保社區考核標準和行動計劃,建立節能環保信息公開平臺,增強全民節能環保意識,創建個體家庭、公共建筑、餐飲服務等節能減排先進典范標識。

推廣電能替代。逐步推進蓄熱式與直熱式工業電鍋爐應用,推廣電烤檳榔,推動電動汽車普及應用,推廣靠港船舶使用岸電和電動貨物裝卸,支持空港陸電等新興項目推廣。在城市大型商場、辦公樓、酒店、機場航站樓等建筑推廣應用熱泵、電蓄冷空調、蓄熱電鍋爐等,促進電力負荷移峰填谷。優化電能替代價格機制,創新探索融資渠道。

建立能源在線統計監測系統和預警平臺。開展能源計量數據在線采集、網上直報和實時監測,采用在線辨識被控對象模型參數和能源相關性能指標,建立能源行業信息監測和預警平臺,提高能源管控水平。

(二)注重綠色低碳,促進能源供應多元化清潔化

至2020年,形成以清潔煤電、核電為主力電源,燃氣和抽水蓄能為調峰電源,以可再生能源為重要組成部分的島內自我平衡系統,以跨海聯網電纜作為備用、補充、保障的電力供應格局。

適度發展氣電?;跉庠垂芰?、氣電廠址條件和氣價承受能力約束適度發展氣電,完善氣、電價格聯動機制。在瓊海建設2臺39萬千萬天然氣發電機組,扎實推進南山氣電、清瀾電廠擴建機組、萬寧天然氣發電等氣電項目前期研究,適時啟動項目建設。積極落實LNG引進項目用于發電的氣源份額和氣價,確保新上氣電項目和現有70余萬千瓦氣電供氣合同到期后的燃氣供應。除大型燃氣電廠外,鼓勵在城鎮積極發展冷熱電三聯供分布式氣電示范試點。“十三五”期間海南發展氣電主要由LNG引進項目提供氣源,中長期可考慮通過LNG引進項目或海域天然氣開采提供氣源。

逐步優化煤電結構。繼續推動洋浦熱電聯產工程2臺35萬千瓦機組建設,淘汰2臺13.8萬千瓦煤電小機組,適時通過“上大壓小”補充??陔姀S五期1臺66萬千瓦超超臨界燃煤機組,同時,嚴格執行能效和環保準入標準,壓縮乃至取消自備電廠。開展“能效電廠”建設示范工程,對現役機組實施節能環保改造升級,積極推進燃煤電廠脫硫、脫硝、除塵技術升級改造。

安全推進核電項目規劃建設。確保昌江核電站一期2臺65萬千瓦機組按期投產。加快推進昌江核電二期2臺100萬千瓦機組建設。啟動海南第二核電站前期工作,積極保護昌江海尾鎮進董村廠址、儋州市海頭鎮大島地廠址、儋州市海頭鎮洋家東村廠址、萬寧市山根鎮大石嶺廠址、萬寧市龍滾鎮正門嶺廠址。適時推進核電小型堆示范建設工作。

加強水電資源管理,對部分水電適度技改擴容。加強水電資源開發利用的規劃和管理,對部分水電站適度有序技改擴容,2020年水電裝機達到150萬千瓦(含60萬千瓦瓊中抽水蓄能)。有序推進抽水蓄能電站開發建設,配合第二座核電站,加快推動三亞羊林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工作,2020年海南電網抽水蓄能電站規模為60萬千瓦,解決電力系統調峰困難,保障核電運行安全。

加快發展風電。深入開展風資源勘測調查,在風電場建立功率預報系統和綜合控制系統,實現整個風電場的優化控制。積極推進海上風電發展,至2020年,爭取投產東方近海風電裝機共35萬千瓦。開展東方#2風電場、樂東、文昌、臨高、儋州等近海風電前期研究,開展三沙及其他重要海島風電利用研究。

擴大利用太陽能。堅持集中與分布式并重,綜合利用未利用地、水面、廢棄礦區、廠房等資源建設太陽能發電項目以及光電建筑一體化項目,推進城市景觀大道、旅游景點的太陽能光伏照明改造工程。在大型公用建筑、工商企業、居民住宅等領域拓展分布式光伏發電,將城市屋頂太陽能并網光伏發電系統作為太陽能光伏發電的重點領域。集中式地面光伏電站謹慎開發,優先推動漁光互補示范試點,完善“一地兩用”的模式,實現土地和光伏發電的綜合高效利用。“十三五”期間,新增太陽能發電100萬千瓦。積極推進太陽能熱利用,最大限度應用太陽能熱水系統。在太陽能空調示范和推廣領域尋求突破,在政府辦公樓、醫院、學校、商場、廠房等城市公共建筑推廣應用太陽能空調系統。開展三沙及其他重要海島太陽能利用模式研究。

科學開發生物質能。統籌各類生物質資源,結合資源綜合利用和生態環境建設,推進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生物質成型燃料、沼氣發電、生物柴油、燃料乙醇等項目,至2020年,新增生物質能利用量相當于替代化石能源30萬噸標準煤。在各市縣推廣利用規?;託庠圏c,???、儋州分別建設兩座規?;託夤こ?,其他市縣各建設一座規?;託夤こ?,試點沼氣加壓提純替代車用燃氣,試點能源草為原料的生物質車用氣。支持大型畜禽養殖場、城市污水處理廠、有機廢棄物排放量大的企業,建設沼氣發電工程。嚴格控制農林生物質能發電規劃布局,通過試點示范,有序推動生物質能發電發展,至2020年農林生物質能發電控制在9萬千瓦;三亞、儋州、萬寧等地垃圾發電積極推進,力爭2020年到達9萬千瓦;新增沼氣發電0.5萬千瓦。

試點開發利用地熱能、海洋能。根據海南省地熱能資源特點和用能需求,因地制宜開展淺層、中層和深層地熱能的開發利用。結合地熱資源特性及各類地熱能利用技術特點,開展地熱能發電、供熱等多種形式的綜合利用,鼓勵地熱能與其他化石能源的聯合開發利用,提高地熱能開發利效率。試點開展潮汐電站建設研究,在一些潮差較大的海岸帶和在南海諸島建造小型潮汐電站,試點建設萬寧波浪發電。

建設綠色低碳海島獨立能源系統。按照補給基地、軍事基地、旅游開發等不同功能定位,科學設計海島及鄰近海域珊瑚礁能源供應方案,積極開展海洋能綜合利用示范。發展千瓦級小型波浪能裝備,解決海上測量設備與儀器的供電問題。發展百千瓦級波浪能發電裝備,解決遠海島嶼和大型海上設施的供電問題。發展大型漂浮式多能互補平臺,建成兆瓦級海上可再生能源與淡水供應平臺、浮動島嶼,實現可再生能源發電、物資存貯、人員居住等多種任務,也可以作為島礁的備用電源和后備空間。適時推動核電浮動堆的示范工程建設。

(三)注重集約開放,積極開發油氣資源

抓住國家南海油氣大開發機遇,加大南海油氣資源勘測力度,重點建設近海油氣開發帶,探索深海油氣資源開發,推進煉油產業轉型升級,加強油氣儲備設施建設,建立戰略石油儲備基地,加快建設油氣化工倉儲、交易中心。建設覆蓋全省的天然氣網,實施“氣化海南”工程。

加大油氣資源勘測力度,重點建設近海油氣開發帶。第一,重點建設南海近海油氣開發帶,積極協助國家及有關部門推進以南海油氣資源盆地(含天然氣水合物)為重點的戰略調查和共同勘查(探)開發進程,重點優選海南島周邊的鶯歌海等油氣資源盆地的接續增儲擴產勘查(探),以及南沙海域油氣盆地的勘查。第二,充分發揮“海洋石油981”深水鉆井平臺在南海海域的勘探能力,積極推動南海已探明儲量的深水油氣田的開發。第三,推進南海深水石油勘探開發,著力解決南海區塊登記、完善南海油氣勘探開采許可證制度,建立油企南??碧介_發的協調機制,盡快突破深海采油技術和裝備自主制造能力,實現南海海上油田的新突破,建設南海千萬噸級大油田,形成重要的油氣接續基地。第四,積極開展南海天然氣資源和本島周邊海域新氣田的勘探開發,彌補現有東方1-1氣田,樂東氣田和崖城13-1氣田逐年減產量,繼續推進鶯歌海、瓊東南、中建南、萬安等盆地自主開發或選擇合適區域國際招標聯合開發,推進東方13-2中深層次氣田、陵水17-2資源開發利用。第五,加快發展南海油氣資源勘探開發服務業,鼓勵油氣上游企業和海上油田工程服務類企業在海南(包括三沙市)注冊落戶,優先支持配套南海資源開發的海洋工程裝備、維修服務、倉儲物流、加工利用等產業發展。

推進煉油產業轉型升級,延伸石化產業鏈條。加快推進洋浦、東方油氣化工產業基地建設。推動海南煉化60萬噸PX、100萬噸多功能片材、洋浦150萬噸特種油、洋浦石化新材料產業基地等項目建設,適時投產100萬噸/年乙烯及煉油改擴建項目,生產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新型材料、專用化學品及精細化工產品,逐步形成區域油氣化工產業集群、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和出口加工基地。

建設國家能源儲備基地。結合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發揮洋浦區位優勢打造洋浦能源戰略儲備基地,發揮東方市港口資源整體優勢建設國家成品油儲備庫,建設形成大型石油儲備中轉基地,發展成為中國南海油氣資源開發和服務基地。適時建設海南煉化百萬噸乙烯及煉油改擴建項目配套碼頭(30萬噸級原油碼頭及配套儲運設施工程)、推動華信洋浦石油儲備基地二期、儋州國家戰略石油儲備、東方國家成品油儲備庫、海南LNG二期擴建等項目,力爭油氣庫容達到2000萬噸庫容,新增油氣專用碼頭轉運能力超過4000萬噸。加強儲氣調峰設施和LNG接收、存儲設施建設,鼓勵發展企業商業儲備,提高儲氣規模和應急調峰能力。

建設洋浦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加快建設油氣化工倉儲、物流等配套設施,申請國家能源貿易資質、開展跨境結算試點,加快以面向東南亞的國家級、國際性石油天然氣交易平臺為目標的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建設,創建良好的市場環境,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和發現價格的功能,積極向國家爭取人民幣境外結算、成品油非國營進口資質以及能源期貨交易等各項政策?;谘笃钟蜌饣て穫}儲中心、LNG倉儲轉運中心,積極發展面向東南亞國家和國內沿海地區油氣化工品的分撥服務,推動洋浦石油化工自由貿易園區建設。加快八所南海開發裝備制造及后勤保障基地和油氣加工基地建設,推進以八所港為節點的油氣供應鏈的形成。穩步提高洋浦LNG倉儲轉運中心儲運能力,作為中國海油能源商業儲備基地之一的海南LNG倉儲轉運中心將成為國家在東南亞乃至東北亞能源供應的一個基地,接收站儲運能力達到800萬噸/年。

加快天然氣管網建設和利用。堅持供輸一體、輸配協調的發展原則,以南海大開發和登陸氣源為依托,科學布局全省天然氣管網建設。積極推進瓊粵天然氣管線工程,實現與大陸天然氣資源互通互補。2017年底前完成文昌—瓊海—萬寧—陵水—三亞的天然氣干線管道建設,形成全省天然氣環島主干網。到2020年,依托高速公路建成“田字形”供氣管道,大幅提高全島天然氣普及率,探索建設五指山、白沙等瓊中地區中心城區天然氣管道,市縣全部納入全省天然氣管網,實現縣縣通管道氣,全省城鎮燃氣氣化率達到98%以上,其中天然氣氣化率達到57%左右。充分利用省內氣田資源,拓展洋浦LNG接收站,適時建設瓊粵天然氣管線,促進海南天然氣與大陸主要市場對接,提高天然氣供應安全和靈活調配能力。著力擴大天然氣消費,全面放開天然氣進口及接收儲運設施,以低價增量氣平抑高價存量氣,加快天然氣價格改革,降低天然氣利用成本。

(四)注重安全智能,打造堅強智能電網系統

注重能源安全生產,打造安全穩定綠色智能電網,實現全省“雙回路跨海聯網、雙環網沿海覆蓋、三通道東西貫通”電力主網架格局,逐步建設堅強海南電網。落實國家智能電網試點,積極發展大規模儲能,變革能源系統運行調度模式,提高電力系統調峰和消納可再生能源能力。

確保能源生產安全。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堅持人民利益至上,強化預防治本,提升能源生產本質安全水平。項目建設必須符合安全生產相關法律法規和國家標準、行業標準規定的安全生產條件,必須符合當地的安全生產規劃。涉及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的新建、改建、擴建工程安全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安全設施投資應當納入建設項目概算,保障安全生產投入。在建設過程中落實安全生產各項法律法規要求,切實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創造良好的安全環境。

逐步建設堅強海南電網。全省主網架將實現“雙回路跨海聯網,雙環網沿海覆蓋,三通道東西貫通,重點區域加強”。其中,“雙回路跨海聯網”是指海南與廣東雙回500千伏跨海聯網通道,“雙環網沿海覆蓋”是指環繞全島沿海各個負荷中心的220千伏雙環網;“三通道東西貫通”是指北、中、南三條西電東送大通道,即核電至???、儋州至瓊海、東方至陵水三條220千伏雙回路輸電通道;“重點區域加強”則是指全省負荷中心—??谑械闹骶W架借由??陔姀S接入系統方案,建成較為堅強的受端電網。110千伏電網基本形成雙鏈、單鏈、π-T等接線形式,110千伏和220千伏變電站實現雙電源供電。

“十三五”期間,保障500千伏聯網二回路線路按期投產,增強海南電力系統供電可靠性和系統穩定性。配合電源投產計劃完成電源送出工程,重點完成洋浦熱電聯產項目、??陔姀S五期及瓊中抽水蓄能項目配套送出工程的建設,保障電源電力送出。

“十三五”期間,35千伏及以上電網共計新建及改擴建變電站159座,新增變電容量946.3萬千伏安,新建及改造線路長度3470.2公里。35千伏~220千伏電壓等級建設規模統計如表4-1。

“十三五”期間,海南電網計劃新建10千伏線路3447.2公里,新增變電容量198.6萬千伏安,新增臺區6462個,新建低壓線路12001公里。10千伏電壓等級建設規模統計如表4-2。

穩妥推進調峰電源建設。有序推進抽水蓄能電站建設,提高海南電網調峰能力。確保瓊中抽水蓄能電站3臺20萬千瓦機組按期投產。配合昌江核電二期工程,開展三亞羊林抽水蓄能電站建設。積極開展現有水電站改建抽水蓄能電站的研究工作。積極爭取氣電發電氣源,落實LNG引進項目用于發電的氣源份額及氣價。

增強電網抗風抗災能力。加強防風加固工程投入,對???、三亞等城市配電網主干線和重要電力用戶可考慮采用電纜入地方式,對沿海臺風氣象條件惡劣的城鎮主干線可采用鐵塔線或者水泥桿與鐵塔混合線路,對現有10千伏電線桿可采用加裝防風拉線。

發展智能電網。以220千伏電網為骨干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堅強網架為基礎,以通信信息平臺為支撐,實現電力系統的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和調度六大環節的“電力流、信息流、業務流”高度一體化融合。適應新能源、分布式電源和儲能設備接入要求,優化配電網架結構,推進自動化和信息化建設。新能源以分散方式、小容量接入電網,通過智能微電網實現就地消納,在???、瓊海、三亞等城市新建住宅區試點建設智能微網。提高配電網智能化水平,完善智能計量體系,構建覆蓋全業務流程的智能用電系統和雙向互動的營銷技術支持平臺。

(五)注重能源共享,提高全民普遍服務

穩步推進農村綠色能源,提高能源普遍服務。積極推進農村可再生能源綜合利用示范工程建設,重大能源工程項目優先向貧困地區傾斜。推進種植業、養殖業和農村能源的綜合利用,鼓勵生產使用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創新沼氣建設模式,在全省農村地區全面推廣沼氣綜合利用。抓好太陽能熱水器、農村小光電開發推廣應用,推行太陽能安裝與建筑一體化,提高太陽能熱水器、太陽灶、生物質能爐具等應用普及率。實施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加強農村液化氣供應站、加油站以及生物質燃氣站和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各類能源設施維修和技術服務站,培育農村能源專業化經營服務企業和人才,增強能源基本公共服務能力。

探索能源發展和扶貧攻堅結合試點新路,注重全民共享。把能源發展和扶貧攻堅有機結合起來,利用貧困地區荒山荒坡、農業大棚或設施農業等建設光伏電站,使貧困人口能直接增加收入。以精準扶貧為原則,以使每戶貧困戶切實獲得逐年穩定收益為目的,建立精確到戶的光伏實施方式,明確貧困戶獲益來源、收益額度、獲益方式及流程。適應人民群眾生活條件改善要求,加快天然氣管網建設,推進城鄉配電網升級改造,為擴大民用天然氣和電力消費創造條件。

(六)注重改革創新,促進能源技術應用和體制機制改革

依靠科技進步,在傳統能源利用方式變革、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能源體制機制改革等方面有所突破。注重集成創新,建設能源管理和決策平臺,推動政府能源精細化管理。

注重系統優化,探索建設能源互聯網系統。統籌考慮海南省能源生產、輸送、消費,逐步打造可包容多種能源資源輸入、并具有多種產出功能和輸運形式的“區域能源互聯網”系統,構建新型信息與能源融合“廣域網”,以開放對等的“信息—能源”一體化架構真正實現能源雙向按需傳輸和動態平衡使用。加強能源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建設能源生產消費的智能化體系、多能協同綜合能源網絡、與能源系統協同的信息通信基礎設施。營造開放共享的能源互聯網生態體系,建立新型能源市場交易體系和商業運營平臺,發展分布式能源、儲能和電動汽車應用、智慧用能和增值服務、綠色能源靈活交易、能源大數據服務應用等新模式和新業態。

加強能源技術應用和創新,貫徹落實能源技術革命。支持近海油氣、深海油氣、海底天然氣水合物及大洋礦產資源勘探、高效開發、裝備制造等關鍵技術研究。加強太陽能、核能、生物質能、風能、地熱能、新能源汽車以及高效節能技術的研發和集成應用,建立具有海南特色的熱帶能源植物科技園。推動能源互聯網關鍵技術攻關、核心設備研發和標準體系建設,促進能源互聯網技術、標準和模式的國際應用與合作。

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貫徹落實能源體制革命。在國家電力體制改革大背景下,積極培育本省購售電主體,推進省級電力交易機構相對獨立,完善市場化交易機制,放開電網公平接入,建立分布式電源發展新機制。推動天然氣管網業務獨立運營和公平開放,推動油氣管網及接收儲備設施投資多元化,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天然氣管網和配套加氣站點投資建設與運營。積極培育節能市場,研究能源消費總量指標、節能指標的交易制度。

推動試點示范,促進改革創新。推動海南電力體制改革試點,以直供電為試點,探索建立“輸配分開、競價上網”的運營機制,按國家部署逐步分離競爭性業務和壟斷業務,推動供需雙方直接交易。根據國家推進電價改革精神,加快推進電價改革試點,建立健全合理的電價形成機制,推進大用戶直接購電,實施相關電價政策。積極探索充電基礎設施與智能電網、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智能交通融合發展的技術方案,實施需求側響應能力提升工程,打造能源互聯網示范工程,構建多能互補、供需協調的智慧能源系統。

建設海南省能源管理與決策平臺。充分利用政府已有的信息化平臺及網絡資源,搭建相應硬件及網絡環境,建立數據采集與共享體系,構建權威的全省能源基礎數據庫,面向具體業務應用建設軟件應用平臺,從政府能源精細化管理角度出發,打造集能源發展規劃、能源建設管理、能源供應、能源輸送、能源使用、能耗統計分析、節能管理、能源安全保障、輔助決策等功能于一體,支撐政府能源主管部門與重點行業領域主管部門、重點用能企業等互動的能源管理與決策信息化平臺。

五、環境影響

規劃堅持“綠色、低碳、清潔、高效”的發展理念,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以開源、節流、減排為重點,實行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統籌優化全省能源布局和結構,著力發展清潔能源,減少能源發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通過規劃實施,到2020年,全省能源生產、消費對環境影響得到有效控制,完成各項節能減排指標,實現能源環境協調發展。

(一)優化能源供應結構,降低能源行業污染物排放

全省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2600萬噸標準煤,通過安全高效發展核電,加快可再生能源發展,擴大天然氣利用,能源消費結構進一步優化。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7%以上,天然氣比重18%左右,煤炭消費比重控制在38%以內,全社會電力總裝機約1150萬千瓦,清潔能源裝機比重提高到50%左右,將進一步降低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強度。

(二)替換落后產能,提升能源行業整體環保水平

“十三五”期間,嚴格實施煤電機組節能環保升級改造,從能源生產設備入手,對全省現有燃煤機組進行升級改造,降低機組污染物排放,實現清潔發電。加快推進工業園區和產業集聚區的集中供冷、供熱建設,加大污染防治力度,燃煤發電機組大氣污染的排放濃度爭取基本達到燃氣輪機組的排放標準,電力行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煙塵排放量將進一步減少,控制在國家要求的范圍之內。

(三)重視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提高能源衍生行業環保價值

在各市縣推廣利用規?;託庠圏c,???、儋州分別建設兩座規?;託夤こ?,其他市縣各建設一座規?;託夤こ?,支持大型畜禽養殖場、城市污水處理廠、有機廢棄物排放量大的企業建設沼氣發電工程,實現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規劃三亞、儋州、萬寧等地垃圾發電共9萬千瓦,通過建造焚燒爐并與汽輪機發電機組配套,在對垃圾進行焚燒處理的同時向外界提供電能,帶來巨大的環保收益和能源收益。

(四)完善政策體系,提高能源清潔利用水平

“十三五”期間,充分發揮能源規劃對能源發展的引導和約束作用,認真執行能源項目的開發的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加強對重要生態功能區和生態脆弱區的能源開發生產的生態保護和環境監管,科學規劃和合理開發能源資源,優化能源基礎設施布局,大力推廣利用清潔能源,不斷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降低對土地、水資源、生態環境的影響。

六、保障措施

推動能源體制革命,加強能源行業管理機構建設,提高能源監管水平,落實多規合

一、加強規劃銜接,健全法規體系、經濟激勵手段,全面支持能源消費、能源供給和能源技術革命。

(一)加強組織協調

積極探索創新能源管理方式。強化省級能源規劃的約束和引導,分解落實約束性指標,納入市縣政府考核評價體系。省級重點能源項目核準建設必須以能源規劃為依據,建立能源規劃與項目一體化管理機制。以規劃、政策、標準、項目管理和運行管理等為重點,加強對能源行業的宏觀指導和服務,不斷深化主管部門與行業協會的聯系,指導和促進行業協會更好地發揮橋梁、紐帶作用。

強化能源監管,健全監管組織體系,創新監管方式,重點加強對壟斷環節、壟斷行為的監管,加大對能源戰略規劃和政策標準落實、能源安全生產、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煤炭消費減量替代等方面的監管和考核。制定實施煤、電、油、氣、新能源等地方能源行業管理辦法和地方行業標準,加強能源行業準入管理。

加強能源行業管理機構建設,成立海南省能源局,落實國家關于能源行業管理規定、行業標準,監測能源發展的情況,研究提出本省能源發展戰略,擬訂能源發展規劃和年度指導性計劃,研究提出本省能源發展政策和產業政策,推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抓好節能減排,提高全省能源管理能力。建立政府、企業不同層面能源管理中心,增加人員編制,形成分工合理、運行協調的組織協調機制,從項目審批、執行、評估全過程實現科學管控。

要協同工信、統計、農林、環保等部門和單位,做好能源指標與氣候變化、環境保護指標之間的銜接和融合。加強能源統計能力建設,建設全省統

一、完整、準確、及時的能源信息管控平臺和能源數據庫。

(二)落實多規合一

根據海南省多規合一總體要求,推動能源發展規劃與國民經濟規劃、海南省總體規劃(空間類2015-2030)、主體功能區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環境保護規劃、海洋功能區劃、交通規劃、水利規劃等相互銜接,協調好能源總體規劃與電力、太陽能、風能、地熱能、可再生能源、天然氣等專項規劃關系,促進能源項目科學布局、順利落地。土地、海洋、環保部門加快能源項目特別是省重點能源項目用地、用海預審、環評審批進度。

從發展全局的高度整體統籌充電基礎設施。將充電基礎設施專項規劃的有關內容納入城鄉規劃,完善獨立占地的充電基礎設施布局,將獨立占地的集中式充換電站用地納入公用設施營業網點用地范圍,根據可供應國有建設用地情況,優先安排土地供應。明確各類建筑物配建停車場及社會公共停車場中充電設施的建設比例,或預留條件要求。將充電設施建設要求納入已有各類建筑的規劃建設管理流程當中,減少充電設施的規劃建設審批環節,加快辦理速度。

(三)健全法規體系

制定《海南省能源管理辦法》,對海南省能源綜合管理、能源戰略與規劃、能源開發與加工轉換、能源供應與服務、能源節約、能源消費總量控制、能源儲備、能源應急、能源科技、能源國際合作、監督檢查、法律責任等方面做出規定,明確政府在能源管理工作的職責范圍,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制定《海南能源消費總量控制辦法》,進一步完善《海南省節約能源條例》,建立有利于控制能源消費總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投資管理、財政、稅收、金融、價格激勵約束等政策。

依托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和南海油氣大開發,積極推進《海洋石油管理細則》。鼓勵多種資本以混合所有制形式進入南海深水和敏感區域的油氣勘探、開發、儲運、科研等領域。推進海洋油氣勘探開發體制改革,鼓勵中央石油企業加強合作,切實加大海洋油氣勘探開發力度??紤]海南省油氣儲備設施建設快速發展,制定油氣儲備管理方案,加強油氣商儲管理。

結合天然氣管網建設和天然氣使用狀況,制定《海南省天然氣利用管理細則》,對天然氣管道的建設和保護、用氣序列等進行行政法規制定,明確油氣管網功能定位、做好管網公司構架和運營模式頂層設計,推動管道運輸與燃氣銷售業務相分離,實現管網獨立并公平開放,鼓勵民營企業加入油氣管網建設,試行發電、工業燃料等生產用天然氣計劃管理。

結合昌江核電一期投產和二期選址實際情況,制定《海南省核電管理辦法》,結合海南省海島核電特殊性及適用性,對海南省核電廠址保護、核電站建設規劃、核電開發參與各方的權利義務、核電站運營監管、核電應急響應支持、核電相關建設及技術標準、核設施(包括涉核設備、核輔助設施、氣象環境監測設施等)保護等內容做出規定,加強核電管理與核電保護。

出臺《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管理辦法》,明確充電設施運營企業準入條件、申請備案所需材料以及違規處理條例;制定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成本補償機制,明確電網企業產權分界點及有關充電設施接網服務;要求物業服務企業配合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企業、電網企業做好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有關工作;明確各級政府職責分工。

(四)推動財稅改革

海南省管轄海域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資源由國家統一調配,海南沒有分配權,爭取海南資源分配權納入結合國家簡政放權方案中,賦予海南一定資源分配權。優化油氣資源稅收中央和地方分成方案,全力爭取海南所轄海域油氣稅收管理權,設立“國家海洋石油稅務管理局海南征收處”,對來自海南管轄范圍內的海域產生的海洋石油增值稅、資源稅等新增稅收收入,實行中央與海南按一定比例分成。

設立南海油氣勘探風險基金,用于南海石油天然氣資源的風險勘探、技術研發,并為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參與南海油氣開發項目融資提供信用擔保等。其資金可以由中央財政征收的特別收益金拿出一部分、海南財政、油氣公司共同承擔,并從油氣勘探風險基金溢出收益中給予一定的補充。在此基礎上,通過向投資者發行基金份額的方式設立基金公司,投資收益由投資者共享,投資風險由投資者共擔。條件成熟時可研究設立海南省海洋產業投資基金,通過建立集資本、技術、管理等于一體的專業化產業發展投資基金,促進資本、產業與技術的深度融合,促進我省海洋產業的發展。

拓寬融資渠道,降低市場準入門檻,積極引導民間資本參與海上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的開發利用,創造條件吸引民間資本進入天然氣領域,創新融資方式,增強能源重大項目建設資金保障,探索建立PPP模式。對農網改造升級項目,積極貫徹落實國家出臺的支持農網改造升級在企業所得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等方面的稅收優惠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快研究制定農村電網、天然氣管網等民生工程建設信貸支持措施。探索建立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的市場化機制,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天然氣管網和配套加氣站點投資建設與運營。

完善電源輔助服務補償機制,對調峰電源給予合理的經濟補償,進一步完善峰谷電價政策,研究可中斷電價等價格政策。研究海南電網電力輔助服務資源的特性和分布特征,分析電、熱負荷對于調頻、啟停調峰、深度調峰等輔助服務資源需求的影響機理,提出輔助服務資源的分析與計算方法,設計適應海南電網資源特征的調頻服務、啟停調峰、深度調峰市場機制與運作規則,提出對于調頻、啟停調峰、深度調峰市場的資源認定與特性的考核機制以及競價補償機制,設計出適應海南電網未來市場環境的輔助服務市場運作模式與機制,使輔助服務成為維護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保證電能質量、促進新能源消納的重要保障。

借鑒兩部制電價、固定電價等多種電價機制,結合海南電力負荷特性及電源調峰能力,研究海南聯網二回路投資回收機制及運營模式。

(五)加大科技投入

爭取國家加大對海南省能源科技創新的專項資金扶持力度,積極扶持風電、太陽能、海洋能及相關研發平臺建設。增加對太陽能、海上風電、海洋潮汐能等前瞻性核心技術研發及分布式能源利用等能源高效利用項目的投入,集中優勢科研力量,加大研發力度,重點攻關。

(六)加強應急保障

省能源主管部門會同工信、電力、商務等部門,按照“政府指導、企業為主”的原則,針對電力、成品油、天然氣等重要能源產品分別制定應急預案,明確應急啟動條件、應急責任主體、應急保障措施、應急指揮系統、應急保障隊伍等,建立和完善能源預警體系和應急保障機制,及時跟蹤監督能源運行態勢,鼓勵同一地區不同供應商聯合建立應急保障隊伍。

(七)強化評估監督

根據規劃實施和國家政策調整情況,及時組織規劃評估和規劃修訂,監督規劃實施進度。

1.開展中期評估。2017年,省能源主管部門組織力量對本規劃實施情況進行中期評估,檢查規劃落實情況,分析規劃實施效果、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建議,形成中期評估報告。

2.健全調整制度。本規劃實施期間,如遇國家和省發展戰略、發展部署重大調整,或者經濟社會發展出現重大變化,以及中期評估認為需要對規劃進行調整或者修訂的,由省能源主管部門提出調整或修訂方案,并組織專家進行論證或征求意見,經省政府批準后實施。

能源發展戰略范文第2篇

能源安全要有全球化戰略眼光

中國既是能源生產大國, 又是能源進口大國;目前正處于工業化快速發展、能源需求旺盛階段。從總體上看, 中國的能源消費已經難以自給自足。作為發展中大國, 所面臨的能源挑戰是長期的。因而, 中國能源戰略要有全球化戰略眼光。

一、中國能源領域面臨的挑戰

目前, 在中國的能源消費結構中, 石油、天然氣的消費需求快速增長。由于中國石油儲量有限, 隨著經濟增長所帶來的大量新增需求不得不通過進口來滿足。因此, 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焦點在能源, 能源問題的焦點在石油。中國能源的基本狀況是:

一是人均能源資源少, 供需差距越來越大。中國能源探明可采存儲量和世界排名如下:煤, 1145億噸, 占世界的11%, 排名第3位;石油, 33億噸, 經過這幾年開采, 只剩25億噸, 占世界的2.3%, 排名第11位;天然氣3.5萬億立方米, 占世界的2.5%, 排名第20位。但是, 中國人口眾多, 能源礦產人均儲量低:煤, 世界人均160噸, 中國人均90噸, 占世界人均的56%;石油, 世界人均23噸, 我們只有2.5噸, 占世界人均的11%;天然氣就更低了, 世界人均天然氣23200立方米, 我們只有1080立方米, 占世界人均的4.6%。

二是結構不良, 污染嚴重。中國能源的結構長期以來是以煤為主, 以往煤炭在全部能耗中幾乎占到100%, 后來慢慢下降, 現在仍占到65%;石油在能耗中的比重慢慢增加, 從1952年的1.3%到了今天的24%, 天然氣也在增加。水電和核電是有潛力的發展方向, 但現在合起來也只占到7%。這與世界能源結構大差距大。世界能源結構是石油第一, 煤占的比例相對小一些。由于能源消費以煤為主, 使得中國污染物排放總量大, 控制難。

三是能耗強度高、效率低, 浪費大。目前, 中國在不斷提高能源利用率, 但由于工業化快速發展階段的產業結構和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 以及技術落后和管理不善等原因, 與先進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中國GDP占世界GDP的5%, 可對煤和石油的消耗卻分別占全世界的32%和8%, 單位GDP能耗仍然偏高。

四是石油對外依存度大, 不確定因素增多。石油在一次能源中是最低的。世界石油資源主要集中在中東 (已探明儲量占世界的63%) , 由于資源稀缺, 各大國都重視對石油資源的控制和爭奪。中國進口石油的一半來自中東, 1/4來自西非, 由于這些地區政治不穩定, 直接影響到石油進口的可靠性。中國石油進口運輸方式以油輪運輸為主, 約占90%。其中油輪80%經過馬六甲海峽, 石油進口的脆弱性顯而易見。

中國的雙邊石油戰略不可控因素多, 難以進入一些主要的石油儲藏地。在非洲, 中國以安哥拉、蘇丹和剛果為基地, 而探明儲量更為豐富的利比亞、尼日利亞和阿爾及利亞, 中國的進口有限;在中東, 中國以沙特阿拉伯、阿曼、伊朗和也門為基地, 而探明儲量非常豐富的伊拉克、科威特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處于美國的壟斷性控制, 中國也難以取得突破;在歐洲和西半球以俄羅斯和巴西為基地, 而探明石油儲量非常豐富的委內瑞拉和哈薩克斯坦, 中國的進口也不多。因此, 雖然中國在進口地多樣化上面取得了顯著進展, 但是在一些重要的富油國并沒有建立起穩固的石油供應基地。

二、中國能源對外依存度越來越高

中國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相對人口而言十分有限, 中國是目前能源消費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近年來, 中國對能源尤其是海外石油資源的需求呈迅猛增長之勢。國際能源機構稱, 世界石油需求增長中的1/3是由中國拉動的。

近幾年, 中國在世界各地積極尋求能源合作伙伴, 擴大石油來源渠道。除了中東、俄羅斯以及中亞地區之外, 拉美和非洲都被納入中國能源戰略的視野之中, 石油戰略的海外之路已經涵蓋了中東、中亞、俄羅斯、非洲和拉丁美洲, 開始建立起多樣化的石油供應網絡。

伴隨著石油依存度的提高, 中國應建立和完善石油戰略儲備制度和預警體系, 完善石油市場體系。將加強石油安全對策的重點, 集中到減輕石油價格波動對經濟的影響上來, 重視石油期貨市場的作用, 將市場作為獲得石油產品的主要手段, 發展國內石油期貨市場。建立形式多樣、配置合理的石油戰略儲備制度, 以適應不同層次的安全需要, 爭取到2015年完成相當60天需求量的儲備, 并建立油田儲備和產能儲備制度。

三、以全球化戰略眼光確保能源安全

當前能源問題確切地說就是石油問題, 幾乎所有國家都把石油安全置于能源戰略的核心位置。石油安全就是保障數量和價格上能滿足經濟社會持續發展需要的石油供應。石油不安全主要體現在石油供應暫時突然中斷、價格暴漲等因素對一個國家經濟的損害, 其損害程度主要取決于經濟對石油的依賴程度、油價波動的幅度以及應變能力。應變能力包括戰略儲備、備用產能、替代能源、預警機制等。

石油作為不可再生的先導資源和重要的戰略物資, 將會成為21世紀國際爭奪與控制的焦點。能源輸出國擁有豐富的能源資源或者控制他國的能源資源, 在國際能源活動中處于主動、有利地位。能源已成為其增強國際地位、擴大國際影響、謀取戰略利益的有力武器。

上世紀70年代世界兩次石油危機中, 石油輸出國采取減產保價的統一行動, 給發達工業國經濟造成沉重打擊, 可以視為能源輸出國運用能源武器謀求戰略利益的重要嘗試。2006年年初俄羅斯在與烏克蘭的天然氣爭端中更是把能源武器的作用發揮到了極致, 展現了能源武器的巨大威力, 突顯了俄“能源超級大國”的地位和對世界經濟的特殊影響力。正是豐富的油氣資源和滾滾而來的能源外匯, 使俄羅斯外交增多了幾分“底氣”、“硬氣”。油氣已成為俄羅斯新的“地緣戰略武器”、“外交貨幣”。一定意義上講, 能源已與核武器共同構成了俄羅斯支撐大國地位的兩大柱梁。伊朗在核問題上姿態強硬, 重要依托之一即是其豐富的油氣儲量及其對霍爾木茲海峽的控制。中亞國家能夠在各大國之間左右逢源、多方獲益, 主要也是依靠能源優勢。從趨勢看, 能源輸出國今后在國際關系中可能更多地動用能源武器。這必然對國際關系產生新的沖擊, 甚至可能引起地緣戰略格局的重大變動。這種情況也將使得國際能源交易更多地具有外交特性。

石油是現代經濟運作的命脈, 確保石油供應安全應具有全球化戰略的眼光。在很大程度上, 能源安全受制于國際政治局勢的變化, 特別是產油國及所在地區的安全局勢。能源安全是世界安全的重要內容。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 丘吉爾曾精辟地指出, 石油供應的安全與可靠性, 完全取決于其來源的多樣性。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利用外國能源資源作為補充, 經濟發展程度越高的國家, 往往對國外能源資源的依賴程度也就越高。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 各國和各地區經濟的互連互動關系日趨增強, 每個國家都有充分利用能源資源促進自身發展的權力, 絕大多數國家都不可能離開廣泛的國際合作而獲得能源安全。

中國原油進口的多數供應國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潛在的政治、經濟和地區動蕩的風險。也就是說, 對石油來源渠道的穩定性, 中國本身難以把握。再加上能源市場已進入全球化時代, 任何一個孤立事件都有可能牽動石油市場發生動蕩, 從而使中國處于被動狀態。中國能源安全問題越來越成為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大影響因素。

中國能源戰略要有全球化視野, 在立足于國內供應的同時, 廣泛地開展國際合作與開發, 一方面要堅持進口地多樣化的方針以規避風險;另一方面必須確保在具有戰略重點的富油國建立起穩固的石油供應基地。由于中國經濟社會迅速融入全球化進程, 以及中國對外石油依存度的不斷提高, 中國能源安全特別是石油安全日益與國際政治經濟環境相關聯。國際環境對中國石油安全既有積極的影響, 也有不利的制約因素。中國必須進一步同主要的富油國之間進行合作, 進一步鞏固已有的石油基地, 開拓新的石油基地。加強與國際組織和跨國公司的對話合作, 鼓勵企業走出去, 擴大境外油氣資源的合作開發, 特別是加強與中東、北非、西非、南美、俄羅斯等地區和國家的合作, 開拓境外石油資源, 形成油氣資源多元化供給渠道, 增強外部供給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四、積極開展能源外交

為確保中國全球化大背景下的能源安全, 中國外交戰略應把能源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建立全球能源安全體系, 積極參與雙邊和多邊能源對話, 促進全球能源結構多元化。要充分發揮中國能源的整體優勢和比較優勢, 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參與多邊和雙邊國際合作與競爭。在此前提下, 中國需要調配更多的外交資源, 從事危機預防、國際斡旋以及維和行動, 姿態應是溫和的、中立的和非意識形態化的, 角色定位應更為積極和主動。

為建立全球能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從2003年開始中日韓三國及中日韓與東盟之間就加強了能源對話與合作, 把能源合作視為區域和國際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2004年11月亞太經合組織第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 提出加強能源合作, 開展能源政策對話, 并就提高能效、開發新能源和保障貧困人口能源供應進行深入合作。中國積極響應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達成的共識, 積極開展同俄羅斯、日本、印度、韓國、印度尼西亞等國的能源外交活動, 以構建東亞能源戰略合作機制, 謀求建立東亞共同石油市場和東亞石油戰略儲備體制。尤其中美是兩個能源消費大國, 盡管在能源方面兩國存在明顯分歧, 但在能源領域面臨著共同挑戰, 其合作潛力很大, 包括提高能源效率、發展綠色可再生能源, 等等。中美應加強相互交流, 增進彼此理解、擴大互利合作和共同利益、維護兩國能源安全、促進世界能源健康發展以及保持世界經濟穩定增長。

由于中東地區對石油資源的壟斷性占有, 中國將不可避免會在該地區加強自己的外交和政治攻勢, 成為美國在該地區施加政治影響的重要競爭對手。就海灣地區而言, 一些主要國家開始加強他們與亞洲和中國的外交聯系, 目前海灣地區2/3的石油出口都是供應亞洲地區, 這一份額隨著亞洲地區石油需求的迅速增長還將繼續提高。類似問題也出現在歐亞大陸地區, 中國的石油需求以及其他亞洲國家的石油和天然氣需求, 已經把俄羅斯的注意力拉回亞洲市場。

中美之間的全球石油競爭給中美政治經濟關系帶來了兩大陰影。一是留給中國的一些外圍石油生產國往往就是美國眼中的“問題國家”, 中國在這些國家增加石油基礎設施投資以及建立能源戰略聯盟便觸及到了美國的政治神經, 并進而影響到兩國之間的政治經濟關系。二是中國希望從外圍石油出口國進入中心石油出口國的任何努力都可能遭遇美國的敵視和不滿。伊朗和蘇丹分別是中國在中東和非洲重要的石油進口基地, 中國進行了大量的石油基礎設施投資。然而伊朗的核問題, 蘇丹達爾福爾地區的人權問題等都成為美國要求聯合國進行制裁的重要理由, 中國和美國直接面臨著政治利益和經濟利益上的沖突。另外, 一些處于美國控制的富油國希望減輕對美國的過度依賴, 爭取石油出口的多樣化。比如委內瑞拉同中國簽署了能源戰略聯盟, 邀請中國的石油公司在委內瑞拉從事石油勘探、冶煉以及鋪設通往太平洋的輸油管道, 這種舉措已經觸及到美國石油戰略的后院。

“中國能源威脅論”的基本出發點, 一是中國對中東石油的依賴日趨增強, 促使中國與中東地區一些國家形成軍事聯系;二是中國不考慮“良政”要求, 在一些“邪惡國家”投資開發石油和購買石油, 為其反美國家“輸血”提供資金;三是中國在全球尋找能源, 并參與石油競購, 導致中國與美日爭奪能源供應的競爭日趨激烈;四是國際油價并非由市場供給和需求總量決定, 而是由新增供給和新增需求決定的, 在新增需求中, 中國又占了相當比重, 所以國際油價上漲主要是由于中國進口快速增長造成的。中國石油消費量的猛增己構成對美國能源安全的威脅和挑戰, 并可能破壞全球能源市場穩定與安全。中國能源戰略的背景與政治、經濟、軍事是一體的。

美國哈佛大學政治學教授塞繆爾·亨廷頓在其1996出版的并引起全球極大關注和持續爭論的《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中, 說過這樣一段話:“對于美國來說, 為了維護國際法、抵抗侵略、保衛海洋自由、保證獲取南中國海的石油, 以及阻止東亞為一個國家所控制, 這樣的干預是必要的。但是對于中國來說, 美國的干預是完全不能忍受的。”這段話背后所反映的美國部分人對中國合理利用世界石油資源的偏見和戒心, 不能不引起我們的警惕和深思。美國前總統卡特曾經放言:任何試圖控制波斯灣的外部努力都將視為對美國核心利益的侵犯。中美之間這種利益沖突隨著中國石油需求的繼續增長將更加激烈, 中美之間在石油問題上必須建立起有效的對話和協調機制。

多年來一直作為世界石油主要生產和出口地的中東、非洲、拉美、里海—中亞和俄羅斯遠東地區, 必將成為今后世界油氣資源爭奪最為激烈的主戰場。目前, 世界排名前二十家大石油公司壟斷了全球已探明優質石油儲量的八成以上, 這表明, 全球可供勘探開采的油氣資源空間越來越小。而且, 中國在海外的石油資源產地大多分布在政治、經濟不穩定的地區。所有這些都與中國經濟發展的需求和中國對世界和平與穩定所作的貢獻不相稱。中國必須依托大國外交、經濟合作和一定優勢的海權, 在全球范圍參與石油競爭, 確保在海外石油市場份額及其石油運輸的安全。除了在中東、北非、中亞和中國南海等石油資源富饒地區參與競爭外, 還要參與西非、拉美、東南亞和大洋洲等地的石油資源的開發與合作, 尋求廣泛的海外油氣資源來源, 以拓寬中國能源安全的國際空間。

中國日益增長的石油需求和日益嚴峻的石油安全問題將深刻影響到中國在亞洲以及全球政治和經濟中的角色。從目前現狀看, 一邊是發展完善的全球石油市場, 發達國家通過勢力強大的石油公司控制全球石油市場獲取穩定的石油供應;一邊是中國這種發展中國家游離在全球石油市場的外圍, 只能通過雙邊戰略解決自己的石油供應問題。這種雙向發展模式容易在石油資源的爭奪上爆發沖突。

因此, 在雙邊層次上, 中國能源戰略的既定方向是完全正確的:中國的外交政策與能源戰略相輔相成;中國的能源供應渠道正在多樣化;中國正在通過投資和貿易途徑, 把單向的能源供需關系變成雙向的利益相關者。作為石油進口國, 中國與其他進口國有必要建立磋商、協調與合作機制, 一是要避免相互之間代價過高的競爭, 二是與石油輸出國進行政策協調, 三是在必要時對原油市場采取一致和有效的應對措施。

除了外交途徑, 中國也積極進行商業化運作。2005年10月, 中石油成功收購加拿大第二大外國石油生產商, 最大的石油、成品油供應商PK公司。實際上, 中國石油的國際戰略應該有新思路, 可以對外海石油產業的關注對象從上游領域轉向中下游領域, 這種行為可以為中國進入國際石油市場提供一條通道。石油出口國雖然控制著石油天然氣田等上游領域, 發達國家的大型跨國石油公司卻控制著生產、冶煉和銷售等中下游領域, 控制著全球石油流通市場。中國的石油企業只有通過進入石油中下游領域的石油公司, 才能真正進入全球石油供應的主系統, 通過市場化運作方式獲取穩定的石油供應。這種思路不僅符合中國多元化的石油戰略利益, 也不會威脅到美國的能源安全以至經濟安全, 實際上為中美之間的能源爭奪提供了協調和合作的機制。

中國能源戰略建議

目前, 全球能源使用中, 石油占34%, 煤占24%, 天然氣占21%, 核能占7%, 可再生能源占14%, 而到2020年, 全球能源消耗量將增加1/3。根據預測, 全世界石油, 將在40年時間內枯竭, 天然氣將在60年內用光, 煤炭也只能再用220年。在人類能源歷史長河中, 石油、煤炭、天然氣等常規能源, 畢竟是短暫一瞥。所以, 人類必須從現在開始及早尋找新一代的替代能源。世界各國都在為“后石油時代”及早做準備。瑞典早就在為“無油世界”做準備, 確立了農林業是能源生產者的“能源農業”概念;美國政府和企業各投資50%大力發展綠色可再生能源, 計劃到2050年替代25%的中東進口油。加大綠色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是解決中國能源問題的根本途徑。盡管以綠色可再生能源代替以石油和煤為代表的化石能源成為能源消費的主體仍需要相當時間, 但這是今后發展的必然趨勢。

目前, 中國政府努力加強能源供應能力建設, 優化能源消費結構,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加快能源立法進程, 深化能源體制改革, 取得了積極成效。能源發展的目標正從“量”到“質”轉變, 環境保護已作為能源發展戰略的重要因素。具體地說, 對中國能源戰略建議:

一是建立國內能源供應體系, 實現能源多元戰略, 即煤炭、石油、天然氣、水電、核電、風能、太陽能和其他新能源多元發展的供應體系。二是建立國外能源供應體系, 即以市場采購與直接開發相結合的多渠道供應體系, 并推動建立清潔、安全、經濟、可靠的世界能源供應體系, 謀求油氣進口來源多元化和運輸通道多元化。鼓勵中國石油企業與他國石油企業聯合開采和開發油氣資源。三是建立能源貿易體系, 實行油氣有序的進出口方針, 以及建立與新全球能源安全觀相適應、與可利用能源資源相配合的和諧的全球能源外交體系, 積極開展以跨國輸油、輸氣管道和其他能源運輸通道為主要內容的國際合作。四是建立原油戰略儲備體系, 實行原油消費和適當儲備并舉的方針。中國可以綜合美歐日原油儲備做法的優點, 實行實物儲備, 即原油戰略儲備、原油商業儲備、原油生產儲備及汽油和原油提煉品儲備等;產地儲備, 即在查明油氣資源的儲量后, 就地封存, 需要時再開發;與產油國溝通與合作, 在中國境內建立原油儲備基地。五是建立與節約能源相適應的法律法規體系, 實行開源與節流并重的方針。建立健全節能法規體系, 加強宣傳, 積極貫徹落實, 形成有效促進能源開發與節約的法制保障。

積極發展可替代能源促進能源供給多元化

從長遠來看, 要真正解決能源安全、能源結構問題, 應大力發展綠色可再生資源, 進一步增加如風能、水能、太陽能、核能、生物質能在整個能源消耗中的比重, 并進一步擴大電力在終端能源結構中的比例。

一、加快發展可再生能源

隨著石油價格的節節攀升, 人們環保意識的日益增強, 以及可再生能源技術的不斷進步, 成本會越來越低, 其明顯優勢和競爭力自然會體現出來。

中國可再生能源非常豐富, 比如, 中國有世界上最豐富的水利資源, 現在被開發利用的還不到20%。2005年2月28日全國人大通過《可再生能源法》, 為促進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該法將可再生能源的范圍界定為風能、太陽能、水能、生物質能、地熱能和海洋能等, 并對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規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扶持措施。

按照可再生能源規劃目標, 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從目前的7%提高到15%;可再生能源發電的裝機容量比例達到30%以上。

水電項目可以很好地和防洪、抗旱、農業灌溉結合起來, 取得更大的綜合經濟社會效益。水電是一種對環境和生態影響小得多的清潔能源, 如果把水電的巨大綜合經濟社會效益考慮在內, 發展水電的優越性就更加突出。我國水電資源蘊藏量6.76億千瓦, 居世界第一位, 其中可開發容量3.78億千瓦, 占全世界16.7%, 但開發利用率不到30%, 發展潛力巨大。要在保護生態的基礎上, 有序開發水電。

同時, 要加快開發生物資能源, 包括秸稈、垃圾焚燒和垃圾填埋發電, 擴大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的生產能力, 積極開發利用太陽能、地熱能和海洋能。

在發展可再生能源戰略上, 應充分考慮可再生能源發電的環境效益, 使其環境外部性能夠反應到合理的電價體系中來;對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發電提供優惠政策;在借鑒先進可再生能源技術的同時, 自主開發適合于國情的可再生能源技術, 促進可再生能源技術的推廣和應用。

中國的電力系統發展迅速, 擴張勢頭還要保持許多年, 為現代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創造了潛在的可觀的市場。電網公司有義務將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全部電量接入電網, 同時按照固定價格向發電企業支付電費。社會各界都應該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市場化。

二、大力發展核電

核電是一種可靠的清潔的能源, 核電的安全性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在現有技術條件下, 核廢料的處理也可以得到妥善的解決。和燃煤電廠實際帶來的環境和人身安全問題相比, 核電的優越性是十分明顯的。核能將是未來幾十年內替代化石燃料、滿足全球能源需求的最好選擇。世界發達國家都十分重視發展核能, 法國80%的電力供應來自核電。

核電在中國整個發電裝機容量當中的比重還不到5%。世界上核電在整個發電裝機容量中平均的比例是17%。中國的核電發展戰略已由“適度發展”調整為“積極發展”。除了建核裂變電站, 將來還要建熱核聚變電站, 核電前景是非常廣闊的。預計到2020年核電裝機達到4000萬千瓦, 至2035年核電裝機容量在電力結構中的比率將達到20%。

發展核電符合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能源戰略方向。應該根據中國的實際國情, 確定核電發展的技術方向, 實施長期和穩定的發展戰略。通過引進和國產化, 使核電產業盡快達到經濟規模, 使核電的成本降下來。

能源發展戰略范文第3篇

靜水深流,是一種文化,是一種境界。近年來,中電國際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公司文化理念,那就是“靜水深流”,凝習聚力,打造團隊。中電國際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不斷完善以靜水深流文化為引領、持續推進科學發展的企業文化體系,使靜水深流企業文化力轉換為中電新能源的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力。

2006年12月26日,中電國際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多年來,中電新能源秉承“靜水深流”文化和“碧水藍天”理念,履行著“奉獻清潔能源、服務社會公眾”企業精神,傾心推進打造卓越品牌,迅速成長為國內新能源領域一支新興力量,成為閃耀在國內新能源領域一顆亮麗之星。

長袖善舞,巧破發展堅冰

面對新能源市場的復雜形勢和優質項目資源的激烈競爭局面,公司董事會首先科學確立了企業發展戰略:依托中小水電,大力發展風電,適度發展生物質和天然氣發電,適時介入具有戰略意義的太陽能發電、潮汐發電及其他可再生發電項目,有選擇地進入與新能源相關的設備制造和服務領域。

中電新能源戰略發展藍圖已經繪就,但中電新能源作為國內新能源領域一個成立時間不長的后來者,如何實現快速崛起?公司董事會強調,中電新能源不能只靠原始積累的成長,更要通過資本市場來實現迅速崛起。依據對國家能源戰略與產業政策的敏銳把握和“中國電力”上市積累的資本市場經驗,中電新能源在董事長的帶領下,打出了一場場科學運作資本市場,著力加快發展新能源事業的漂亮戰役,為公司做大做強提供了堅實支撐。

中電新能源團隊以長袖善舞之姿,以責任和誠信,用智慧和價值,在國內新能源行業的競技中,走出了一條積極穩健、科學發展新能源產業的破冰之旅。

赤誠之心,勇擔如山重任

靜水深流,是一種文化,也是一種境界,它來自于心胸的豁達與品行的篤定。厚積薄發的中電新能源團隊在“靜水深流”文化的導航引領下,圍繞電源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調整,致力于減輕能源供應、環境及氣候變化的壓力,努力追求能源發展與環境保護互動雙贏,促進實現可持續發展。

碧水藍天,水天一色。江蘇大豐風電項目全部投產發電后,每年可發電4.1億千瓦、可節約10多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2萬噸、節水80萬立方米。這是深入實踐靜水深流文化的生動體現,是名副其實的碧水藍天工程。

中電新能源云南雙星公司兩臺機組即將全部投產發電,投產后每天可處理1600多噸城市生活垃圾,每年發電量將達到2億千瓦時。云南雙星將成為昆明城的綠色光明使者,春城昆明將迎來更加科學、和諧發展的美好春天。

中電新能源作為重要參股方投資建設的中國首座、亞洲首個海上風力發電場的上海東海大橋風電場,首批3臺機組已正式并網發電。按照工程建設計劃,到2010年上海世博會前,東海大橋海上34臺風電機組將全部并網發電。建成后,與燃煤電廠相比,每年可以節約8.6萬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23.74萬噸,節能減排效益十分顯著。

一串串數字,生動詮釋了新能源團隊履行“奉獻清潔能源、服務社會公眾”的企業精神。

靜水深流,打造卓越品牌

中電新能源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科學制定發展戰略規劃:到2015年可再生能源發電容量達到600萬千瓦,總資產達到600億元;到2020年總裝機容量達到1200萬千瓦,成長為國內新能源行業的領先企業。為此,公司著力完善新能源發展規劃,不斷提高戰略規劃的科學性、前瞻性和有效性,不斷強化重點區域新能源資源掌控,把握核心技術要素,不斷推進高效能的清潔環保項目,加快優勢項目基地化、規?;彤a業化建設,為推進公司跨越發展提供保障。

秉持中電國際“靜水深流”企業文化和“責任、誠信、智慧、價值”核心價值觀,中電新能源認真實踐中電國際“天人合一、義利合一、知行合一、人企合一”的文化內涵和“注重實績的人才文化、共進共創的團隊文化、轉識成智的創新文化、制度規范的約束文化、績效導向的激勵文化、和諧發展的興業文化”的文化特色,以強化提升企業文化軟實力,促進增強企業硬實力,奮力打造國內新能源行業卓越品牌。

在管理上,中電新能源堅持中電國際關于 “三制一化”管理理念,緊密結合公司發展實際,努力探索實踐適應新能源建設、發展和管理要求的體制、機制、制度和企業文化。公司不斷完善現代企業治理結構,構建了包括16類100多項制度在內的制度體系。堅持“任何事故都可以預防,任何風險都可以控制”的安全生產理念,保持了安全生產良好態勢。堅持“規范、穩健、精細”的經營理念,確保了效益最大化。按照專業化模式進行工程建設管理,以提高“四大控制”水平為重點,發揮專業化管理平臺優勢,以科學管理保證科學發展。

在人才培養方面,中電新能源認真貫徹中電國際黨組各項部署和要求,不斷加強領導班子、干部隊伍和人才隊伍建設,依托福建電力開發建設水電人才培養基地,依托酒泉風電建設風電人才培訓基地,依托云南昆明建設垃圾發電人才培養基地,堅持海納百川,集聚優秀人才,加強新能源產業人才培養和儲備,著手進行太陽能光伏發電人才儲備,不斷建立完善人力資源考核評價體系,為中電新能源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同時中電新能源不斷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建立并完善符合公司特點和要求的黨建體系,完善公司系統黨群組織建設,加強反腐倡廉和懲防體系建設,建立完善符合企業特點企業文化價值理念、行為規范體系,建立完善黨群制度體系、信息工作網絡和宣傳思想平臺,組織開展“靜水深流,團隊興業,打造新能源卓越品牌”主題教育、拓展實踐和“駐足思考”培訓、商務禮儀等講座活動,為公司快速健康持續發展提供思想、組織和政治保證。

中電新能源不斷完善以靜水深流文化為引領、持續推進科學發展的企業文化體系,使靜水深流企業文化力轉換為中電新能源的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力。三載如輪歲月,中電新能源正在從成長走向成熟。今天的中電新能源,從東南沿海到“三北”區域,從北國雪城到瓊島海南,從閩江上游到莊蹻古城,數以百計印有中電國際企業文化標識的風機迎風圓舞,整排水電機組順水歡歌,一座座變廢為寶的垃圾焚燒電廠、生物質電廠在經濟發達的大城市,在快速崛起的中心城鎮科學布點、多點開花?!翱蠈嵫趟?直展素紙繪藍天”,年輕有為的中電新能源充滿著青春魅力和蓬勃生機。

(作者供職于中電國際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

能源發展戰略范文第4篇

第一條 聯盟名稱

聯盟全稱為:海南新能源汽車與充電樁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第二條 聯盟性質

本聯盟是海南新能源汽車與充電樁產業鏈上的代表企業按照自愿、平等、合作的原則,本著共創市場、共享成果、共同發展的理念,聯合發起成立的協作組織。 第三條 聯盟技術創新目標

通過新能源汽車與充電樁產業聯盟整體化發展,推動新能源汽車與充電樁產業示范應用/工程,搭建新能源汽車與充電樁產學研平臺,積極申報和建設新能源汽車與充電樁工程研究中心/技術中心/產業基地等,全面提升新能源汽車與充電樁產業技術水平和產業競爭力。 第四條 聯盟宗旨

以應用為導向、以產業為主線、以技術為核心、以創新為動力,打造新能源汽車與充電樁產業的推廣應用平臺。推動新能源汽車與充電樁產業技術交流與合作,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推廣新能源汽車與充電樁項目。

第二章 主要任務

第五條 聯盟主要任務

(1)在新能源汽車與充電樁產業方面為政府提供合理化建議,促進海南省人民政府建立相關的產業發展政策、體系和機制。

(2)促進業內企業和科研機構的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加強聯盟成員之間的技術結合、信息溝通,鼓勵聯盟成員實現雙邊和多邊形式的合作創新,促進產學研合作。

(3)促進聯盟成員共同探索新能源汽車與充電樁產業的發展策略與商業模式創新。

(4)協調相關企業的關系,自覺規范市場行為。

第三章 組織架構和職責

第六條 發起單位

聯盟由海南天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于2016年4月22日發起成立。

第七條 聯盟成員大會

聯盟成員大會是本聯盟的最高權力機構。由聯盟成員單位各派一名單位代表組成。聯盟成員大會每年召開一次,成立主席團,設主席一名,副主席若干名。聯盟成員大會職責:

(1)制定和修改聯盟章程。 (2)審議和批準聯盟工作報告。 (3)討論并決策聯盟重大問題。 (4)選舉產生聯盟理事會成員單位。 第八條 理事會

理事會是聯盟成員大會閉幕期間聯盟的領導機構,對聯盟大會負責。理事會的職責是: (1)執行聯盟成員大會決議。

(2)選舉產生秘書長及確定秘書處組織機構。 (3)籌備召開聯盟成員大會。 (4)向聯盟成員大會報告工作狀況。 (5)決定聯盟成員的吸收或除名。 (6)組織開展本聯盟的各項工作。 (7)決定其他重大事項。 第九條 技術專家委員會

(1)負責制定聯盟的技術發展方向與重點項目。 (2)對委托項目進行論證、評審。

(3)定期召開聯盟成員單位之間的技術交流會,構建其交流、合作平臺,協助聯盟內的企業解決其發展中遇到的各種技術難題。 第十條 秘書處

理事會下設秘書處,為聯盟的常設執行機構,秘書處下設若干個專業工作組,聯盟秘書處設秘書長一人,副秘書長一人或多人,由理事長提名,理事會任命。秘書長負責組建秘書處,辦公室設在海南天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秘書處主要職責:

(1)組織實施聯盟年度工作計劃。 (2)執行理事會各項決定;

(3)組織召開理事會議、聯盟成員大會; (4)負責日常對外交往;

(5)向理事會推薦可以由聯盟運作的相關項目,并組織實施; (6)代表聯盟簽署有關文件;

(7)聘任或解聘秘書處相關部門工作人員; (8)負責處理其他日常事務。

第四章 聯盟成員的權利

第十一條 聯盟成員平等享有以下權利

(1)本聯盟的選舉權、被選舉權和表決權。 (2)對本聯盟工作有批評建議權和監督權。 (3)參加本聯盟組織的有關活動。

(4)優先或優惠取得本聯盟的咨詢服務及書刊、資料等。 (5)加入聯盟自愿、退出自由。

第五章 聯盟成員的義務

第十二條 聯盟成員應履行以下義務

(1)遵守本聯盟章程,執行本聯盟各項決議。 (2)維護本聯盟合法權益。 (3)完成本聯盟交辦的工作。 (4)按規定交納會費。

(5)積極參加和支持本聯盟的各項活動。

第六章 加盟條件

第十三條 申請加入聯盟的成員,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1)具有獨立法人資格,成立時間一年以上的經濟實體。 (2)注冊資本金1000萬以上的高新技術企業。

上述兩條必須同時具備,否則需經理事會全體理事投票,2/3以上通過方可加入聯盟,且只能為非理事單位。

第七章 退出和除名

第十四條 對于背離聯盟宗旨,違反本章程中的義務規定條款并協商無效的成員,經秘書處核實,提交聯盟大會審議決定除名。聯盟成員被除名的,已交納的會費不予返還,并通報聯盟所有成員,停止其一切聯盟內部活動。聯盟成員除名后兩年內不得申請重新加入聯盟。

第八章 經費的管理和使用

第十五條 經費來源

(1)成員會費:理事長單位為每年拾萬元人民幣,副理事長單位為每年伍萬元人民幣,理事單位為每年貳萬元人民幣,非理事單位為每年壹萬元人民幣。

(2)政府財政資助

(3)社會捐贈

(4)在核準的業務范圍內開展活動或服務的收入

(5)利息

(6)其他合法收入 第十六條 經費支出

(1)本聯盟各項辦公經費 (2)聯盟組織的項目費用

(3)其他所需要的正當開支

第十七條 聯盟經費由理事會委托秘書處設立獨立帳目進行管理,實現專賬專用,??顚S?,獨立核算,專項開支,接受理事會的監督和聯盟成員共同認可的第三方的審計。

第十八條 聯盟成員派到聯盟工作人員的工資、保險及福利待遇,由所在聯盟成員承擔。外聘人員的工資、保險及福利待遇,由聯盟承擔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九章 聯盟終止

第十九條 聯盟完成使命或自行解散或由于分立、合并等原因需要解散的,由理事長提出解散決議,經聯盟成員大會通過,報主管部門同意。

第二十條 聯盟解散前,須在業務主管部門的指導下成立清算組織,清理債權債務,處理善后事宜,清算期間,不得開展清算以外的活動。 第二十一條 聯盟終止后的剩余財產,在聯盟原依托單位的監督下,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用于新能源汽車與充電樁產業領域的發展。

第十章 附則

第二十二條 本章程未盡事宜條款,經理事會審議通過后,可對本章程進行補充或修正。

第二十三條 本章程由聯盟成立大會討論通過后,由聯盟發起單位的法定代表或授權代表簽字后生效。

能源發展戰略范文第5篇

一、我國清潔能源發展的現狀

(一)清潔能源發展的支持體系已基本建立

政府已在能源、環境保護等部門設立專門的職能機構或部門,用以管理和支持清潔能源發展。實行了對生物質能、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產業提供稅收、價格等優惠政策,支持清潔能源企業的技術創新。積極關閉落后小煤電,大力發展環保型、大容量煤電技術,促進潔凈煤產業發展。規?;l展了以生物質能、風能、太陽能等為主的清潔能源。

(二)清潔能源開發利用的社會效益已顯現

清潔能源的逐步開發和利用,有利于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和提高生活質量,其社會效益逐步顯現。目前,全國沼氣用戶達到4200萬戶,各類沼氣工程近10萬處,全國沼氣年產量158多億立方米,替代2500多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000多萬噸,極大改善了農村生活質量和農村環境狀況。利用生活垃圾、農作物秸稈等廢棄物發電,在變廢為寶的同時,也有效地減少了環境污染。

(三)清潔能源產業布局已初步完成

為促進清潔能源有序、健康、可持續發展,“十二五”規劃中已將“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的11.4%”確定為約束性指標。其中,生物質能、風能、太陽能等專項規劃中,也明確了各類清潔能源發展的總體目標和布局。截至2014年底,我國生物質年利用量已超過3000萬噸標準煤,風電累計并網裝機9637萬千瓦,太陽能光伏發電累計裝機2805萬千瓦。

(四)化石能源清潔化利用逐步推進

近年來,我國潔凈煤技術發展迅猛,煤轉化利用已從焦炭、電石、煤制化肥產品為主的傳統產業,逐步向石油替代產品為主的現代煤化工轉變。目前,我國煤化工技術、產能和產量均居世界第一。同時,天然氣替代煤效應也逐步顯現,2014年天然氣消費量達到1870億立方米,占到能源消費的6%。油品升級和提高汽車尾氣排放標準也促進了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

二、我國清潔能源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清潔能源發展體制機制不夠完善

清潔能源發展涉及諸多政府部門,缺乏統一協調、推進和監管的工作機制,造成資金投入分散、資源缺乏共享、平臺重復建設、項目多頭申報等問題。雖然有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清潔能源發展的政策,但一些政策過于宏觀、缺乏細則,難以落實。其中的一些政策特別是稅收優惠政策還需加大執行力度。

(二)清潔能源發展規劃需進一步統籌規范

一些地方規劃目標與國家規劃目標銜接不夠,重規模輕消納,導致地方新能源開發規模遠超當地消納能力。核準權下放后,清潔能源行業發展和宏觀管理之間的關系尚未理順,出現了“地方點菜國家買單”現象,不利于清潔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同時,電網發展規劃和清潔能源發展規劃不統一,雖然生物質能、風電、太陽能發電等專項規劃均已頒布,但電網規劃一直沒有出臺,導致清潔能源發展與電網規劃脫節。此外,清潔能源資源豐富,但地處偏遠、經濟欠發達的老少邊窮地區,急需國家層面制定特殊扶持政策。

(三)清潔能源應用市場需進一步培育扶持

我國分布式電源輸送距離短、需求大,具有很好的市場前景和發展潛力,但光伏建筑一體化建設權責不清,且項目開發商、建筑物業主、用能單位由于利益分配容易產生分歧,缺乏長期穩定性,導致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進困難。同時,作為未來重要的交通工具,新能源汽車充換服務普及度、可靠度等方面亟待加強,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制約新能源汽車商品化,城市公共區域和居民小區充換電設施缺乏統籌規劃和系統設計。扶持和補貼政策也缺乏系統性,扶持主體未側重于企業,且偏重于整車企業,扶持效果不佳。

(四)清潔能源消納和輸送需進一步合理布局

電網建設項目涉及立項、規劃、審批、核準、評估等多個環節。由于相關環節特別是電網規劃滯后,使得電網建設進度遠落后于地方新能源項目建設進度,導致電網建設滯后和調峰能力不足,清潔能源消納和輸送受阻,棄風現象尤為嚴重。同時,儲能技術研發力度需進一步加大,但國家尚未出臺儲能相關電價政策,導致企業暫無收入彌補儲能電站的日常運維費用和折舊費用,不利于企業發展。此外,分布式能源發電和微電網建設方面存在的制度約束也制約了分布式能源大規模開發應用。

三、我國清潔能源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理順體制機制為清潔能源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進一步修訂相關法律法規,逐步建立有利于清潔能源產業發展、開發利用的法律法規體系。建立和完善清潔能源管理協調機制,大力轉變政府職能、下放審批權限、提高辦事效率,充分調動社會各方發展清潔能源的積極性。加大清潔能源財稅金融優惠政策執行力度,進一步完善對清潔能源的項目支持、財稅和價格補貼、成本與風險分攤機制等優惠政策并保持相關政策的延續性,特別是稅收政策應綜合考慮地方、電網和發電企業利益。進一步研究擴大清潔能源的補貼范圍,推出更加系統完善的、與國際接軌的清潔能源補貼政策。

(二)統籌規劃清潔能源產業發展

增強國家規劃實施的權威性和約束力,確保國家和地方清潔能源規劃的協調一致和相互配套。盡快出臺電網發展的相關規劃,落實新能源基地消納市場和配套電網工程,從源頭上保證清潔能源規劃與電網發展規劃的協調發展。加快制定生物質能、風能、太陽能發電分地區、分建設計劃,實現清潔能源健康有序發展。加大對清潔能源資源豐富的老少邊窮地區的扶持力度,著力解決邊遠地區清潔能源一次性投入后帶來的管理、維護等后續問題,鼓勵當地發展微網和局域網。

(三)加快培育清潔能源應用市場發展

研究制定光伏發電項目用地面積核定辦法和審批程序,盡快出臺操作細則,規定分布式電站電價及電價補貼流程。根據新能源汽車特點制定準入監管制度,進一步明確基礎設施建設原則,防止壟斷。新建商品房的停車位要配備充電電源,在公共場所建設充電樁,設置專用停車位,對老社區也要制定建設充電設施的改造計劃。公交、環衛、政府用車要率先實現電動化。政府研發和產業化扶持資金要向企業傾斜。在購買和使用環節實施鼓勵政策,特別是在市場啟動初期,可以直接免費發放電動汽車牌照。

(四)穩步提高電網清潔能源消納和輸送能力

要加快輸送通道建設,加強智能電網建設,提高電網統一調度和管理水平,更好地消納間歇性電源,確保清潔能源發電優先輸送。在充分考慮用戶、企業與地方政府情況的基礎上,制定智能電網國家標準,所選技術路線應留下足夠的升級空間,為將來升級改造提供方便,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積極示范并推廣儲能項目,單獨核定儲能容量電費,將儲能項目電價高于當地燃煤脫硫標桿電價部分通過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進行補貼。

(五)大力開展化石能源清潔化利用

上一篇:計算機系統應用下一篇:計算機技術發展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