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技術創新戰略范文

2023-09-13

技術創新戰略范文第1篇

摘要:企業要在沒有重大技術創新的情況下擊敗競爭對手,獲取巨大的成功,就必須敢于打破行規,進行戰略創新。成功的戰略創新者會盡力識別、利用和盡力了解顧客需要的變化,深入理解本企業的核心能力,更有效地開發新的戰略資產,創新企業戰略。

關鍵詞:戰略;創新;競爭;市場

文獻標識碼:B

技術創新戰略范文第2篇

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前身是上海醫藥工業設計院,2002年改制重組后,上海工程公司圍繞“走高端、創特色、夯基礎、保穩定”的發展戰略,以“立足科學發展,著力自主創新,完善體制機制,增強核心競爭力”為發展主線,以建設國際型工程公司為目標,實施科技興企和人才強企,走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之路,加快轉變增長方式,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努力發揮公司傳統優勢,積極創建新的特色優勢,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重組以來,上海工程公司成功實現了主業以設計為主到EPC/PMC為主的轉變,新簽合同額從2002年的1.53億元(人民幣)躍升到2012年超過50億元(人民幣)。近年來,公司連續兩次被評為“上海市高新技術企業”、“上海市創新型企業”和“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持續排列全國工程總承包營業額、工程勘察設計企業營業收入百名排序前10名,連續8年入圍中國承包商雙60強,PMC合同額連續5年入圍全國工程項目管理營業收入百強。2011年更是首次被ENR評選入國際承包商225強之列。

上海工程公司創建60年和重組10周年來快速發展和輝煌成績得益于公司注重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和人才強企等多方面舉措。如今,上海工程公司已成為集咨詢、設計、采購、施工管理和開車指導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具有海內外工程總承包能力的大型工程公司,而建設國際型工程公司的目標,也隨著以技術創新為主的多方面工作取得顯著成效,而逐漸變成現實。

一、技術創新是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核心

1、持續加大技術開發力度,形成獨特技術優勢 擁有先進的工藝技術和成套技術,具有不斷獲得專利技術并進行工程實施的能力,是創建國際型工程公司的必由之路。實踐證明,工程公司在技術上的優勢是競爭中的最大優勢,也是獲得項目、贏得合同的重要因素。

上海工程公司根據自身的技術積累和市場推廣前景,采取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消化吸收再創新等方式,積極開展工藝技術開發和工程化開發,形成公司自主開發的核心技術。重組10年來,公司在乙烯、苯乙烯、PTA、聚烯烴、苯酚丙酮等傳統領域,以工程技術中心為支撐,形成了一大批具有特色的專有技術。同時積極拓展合成氣制乙二醇、C5分離、環氧乙烷/乙二醇、環氧丙烷、醋酸乙烯、MTO/MTP、丁辛醇、生物化工等新技術領域,一大批研發成果投入應用,C5分離技術實現海外技術許可;以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為主體,形成了一大批技術成果,在眾多領域獲得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獎項,為填補國內空白,擴大業務領域準備了條件。

2、堅持走產學研結合道路,拓寬新技術領域

研究單位、大學院校處在基礎技術的前沿,對于前矚性技術具有獨特的敏感性,具有開發新技術的裝備優勢和人才優勢。通過“產學研”合作平臺,及時掌握各種信息,充分利用高校、研究院的基礎研究能力、生產企業的生產經驗和設備制造廠的制作經驗,發揮工程公司豐富的工程化技術經驗和研發能力,集中技術骨干和主要精力,進行集成創新和消化吸收再創新,形成自己的特色領域和特色技術。 以項目為紐帶,經過多年的交流與合作,公司已與華東理工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石油科學研究院、北京化工研究院、上海石化研究院、撫順石化研究院、揚子石化、上海石化、湖北化肥、長嶺石化等單位建立了比較穩定的合作開發關系。

近年來,公司與合作伙伴聯合開展了一系列活動:與國內著名大學、企業、科研單位聯手,發起并主辦了“創新與未來——產學研合作共贏”高層論壇;與浙江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石化研究院優化拓展了“聯合化學反應工程研究所”的合作構架;與浙江大學聯合開辦了化學工程碩士班,與華東理工大學簽訂了“產學研合作協議”,并成為上海市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基地;積極探索特殊人才利用社會化資源的工作途經,與日本千代田公司合作,探索并完成了醫藥工廠的GMP/FDA認證和工程項目生命周期服務,接觸到最前沿科技。

3、加強技術成果推廣,提升市場應用能力 科技創新成果的推廣應用,并最終取得工業化應用的實踐成果,是檢驗科技創新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公司在技術開發的過程中,注重形成產學研聯盟,與國內多家大型石化生產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共同開發新技術,開發出的技術成果能夠第一時間在合作企業的生產裝置上應用,這樣新技術的先進性和產生的經濟效益能夠直觀的體現出來,對技術成果的推介工作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此外,公司除在專有技術登記/認定、專利申請/授權方面均有獎勵外,每許可實施一項專利或專有技術,公司從收取的技術使用費或銷售收入中納稅后提取一定比例作為報酬支付給技術的研發人員和推廣人員,并對技術推廣實施做出貢獻的人員,將其貢獻記入職工檔案,作為職稱、聘任、業績考核的重要依據之一。這些措施有力地促進了科技人員技術研發和成果推廣應用的積極性,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除了在開發過程中以市場為導向,公司還鼓勵員工參加各種行業會議,以便及時捕捉各種信息,了解最新動態,同時利用各種平臺,努力推介具有SSEC特色的專有技術和獨特優勢,盡可能使技術創新成果早日實現工程化。

4、以工程技術中心為平臺,帶動相關領域技術提升

工程技術中心是公司具有較高層次和水平的研發及工程實施機構,是集公司技術研發和工程實施為一體的平臺,是公司技術創新體系的核心。它能夠有效促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技術輻射,帶動相關專業領域的技術提升和科技進步。

上海工程公司根據主營業務領域,在原有項目團隊的基礎上,按照“成熟一個發展一個”的建設思路,近幾年陸續成立了乙烯、聚烯烴、PTA、苯乙烯、苯酚丙酮、環氧乙烷/乙二醇、LNG及大型儲運、煤化工、生物質能及生物化工等9個工程技術中心。通過以項目為中心,產學研緊密聯合,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大多具備了完善的專業技術隊伍和工程化綜合配套條件,具備了自我良性發展的機制,促進了科技開發項目的有效執行、科技成果快速轉化和工程開發團隊建設,增強了企業的自主開發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5、重視技術開發的團隊建設,激勵科技人才創新意識

工程技術中心是公司高層次人才資源集聚和作用發揮的重要平臺,對于留住人才、發揮人才作用具有前置性價值。公司多年的工程設計和技術開發工作經驗證明,積極推行以工程技術中心為主要形式的科研團隊建設,依靠團隊的力量,才是提升和強化科技創新、技術開發的整體能力的有效之道。因此,公司在建設工程技術中心的過程中,始終將人才培養作為工程技術中心建設的重要考核指標,并對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員給予多方面獎勵。目前,通過工程技術中心建設,一批又一批技術水平高、創新意識強的青年科技人員在新技術的研究開發和工程實施的過程中不斷成長起來,并逐漸成為公司技術創新的中流砥柱,為公司高科技人才的培養起到了重要作用。 經過多年發展和建設,苯乙烯技術開發團隊獲得2011“中國石化優秀創新團隊”和“央企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合成氣制乙二醇團隊獲得 2011“中國石化工程建設先進集體”,多名技術骨干被評為公司、上海市、中國石化各種先進榮譽稱號。

二、科技創新成效顯現,形成多領域獨特優勢

近十年來,公司承擔中國石化“十條龍”攻關項目9項,5項成功“出龍”;承擔中國石化科技開發項目170余項,已有90多項技術成果投入工業應用,100多項技術成果通過中石化科技部審查或鑒定。經過多年積累,公司在乙烯(含MTO分離)、苯乙烯、碳五分離、合成氣制乙二醇、環氧乙烷/乙二醇、PTA、聚烯烴、環氧丙烷等多個領域,形成了具有SSEC特色的專有技術,并實現了成果轉化應用。 乙烯領域

乙烯工業是石油化工的“龍頭”,是石油化工騰飛的基礎。上世紀九十年代公司就承擔完成了“年產16萬噸乙烯裝置國產化分離技術工藝包”開發,并在蘭州石化成功應用。2004年,又承擔了中國石化科技開發項目:大型乙烯改造技術工藝包、大型乙烯分離單元優化技術開發,并通過專家審查,部份技術在揚子石化、上海石化二輪乙烯改造中成功應用,該項目獲2008國家建設部優秀工程設計金獎。2007年,公司與德西尼布公司組成聯合開發團隊,進行大型乙烯裝置工程技術開發,完成了大型乙烯裝置技術工藝包等開發成果。此外,與100萬噸乙烯工程相配套的裂解汽油加氫技術、丁二烯抽提技術、芳烴抽提技術,均已實現國產化。 苯乙烯領域

苯乙烯一直是公司重點發展的傳統技術領域,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公司項目團隊聯合上海石化研究院、華東理工大學組成聯合攻關團隊,不斷的提高國產化苯乙烯技術的安全性、經濟性和可靠性;重點對裝置大型化、反應器、節能降耗和其他關鍵設備和系統進行開發和優化;工程技術中心成立后,從事該領域研發和工程設計的人才資源優勢進一步集中,同時加強與生產企業的交流和合作,不斷推進國產化苯乙烯技術應用推廣工作,積極參與苯乙烯工程項目的市場競爭,進一步鞏固公司在國內苯乙烯工程市場的領先地位。通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技術成果獲得國家、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優秀工程設計獎9項,其中2009年“乙苯脫氫制苯乙烯關鍵技術軸徑向反應器和新型催化劑的研發及應用”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自主技術已向國內23家用戶轉讓了國產化苯乙烯技術及工藝包,是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化工板塊對外轉讓數量最多的技術之一。

3、碳五分離技術領域

公司先后完成上海石化2.5萬噸、6萬噸和15萬噸C5分離裝置工程設計,又通過技術開發形成并擁有了自主知識產權的C5分離成套技術,該技術成果獲得中國石化科技進步一等獎,當前已完成向燕山石化、武漢石化、新疆天利、福州煉化及臺橡公司的技術許可。與此同時,二代大型后熱二聚技術開發也已取得突破性進展,目前正在與國內其他潛在用戶進行技術交流,市場推廣前景看好。 合成氣制乙二醇領域

合成氣制乙二醇是公司進軍煤化工領域的拳頭產品。通過與合作單位共同開發,完成了 1000噸/年合成氣制乙二醇中試技術研究,攻克了亞酯發生、偶聯/加氫催化劑與工藝、氧化酯化、加氫反應工藝與產品精制技術等九項關鍵技術,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合成氣制乙二醇技術,為大型工業裝置的設計、建設、開工和運行提供技術支持。在已經完成的“20萬噸/年合成氣制乙二醇工藝包開發”基礎上,2011年作為總體院承擔“湖北化肥廠年產20萬噸合成氣制乙二醇工業示范裝置”工程設計,2012年8月示范裝置在湖北枝江開工建設。該技術的開發成功和示范裝置的順利建設,進一步拓展了煤化工產業鏈,極大推動我國煤制乙二醇技術的發展。 環氧乙烷/乙二醇領域

通過天津石化、鎮海煉化EO/EG裝置,我們承接并成功建成了采用道化學技術的EO/EG裝置;通過競標,我們又取得了選擇Shell技術的寧波禾元50萬噸/年EO/EG項目和采用SD技術的武漢EO/EG項目,這些項目的成功實施,使公司承擔的EO/EG項目覆蓋了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三大技術。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處于國內EO/EG領域技術應用的制高點上。依托這些工程實踐,環氧乙烷/乙二醇技術團隊成功開發了EO/EG裝置大型反應器、換熱器等關鍵設備,技術成果已經通過中石化組織的鑒定,并分別在鎮海煉化、寧波禾元成功工業應用,技術經濟指標先進,填補了國內EO反應器、換熱器工程技術和設計、制造的技術空白。

此外,大型PTA節能改造技術投入工業應用,百萬噸PTA成套技術為儀征化纖和上海石化PTA裝置打下基礎,大型異丙苯成套技術在天津百萬噸乙烯配套苯酚丙酮裝置成功投運,大型制氫裝置在上海石化投入工業應用,27套粉粒料輸送技術實現工業應用;10萬噸雙氧水法制環氧丙烷工業示范裝置成套技術開發和工業應用獲得積極進展。 十年來,公司共獲得國家、中國石化(省、部級)、行業協會各類獎項130多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6項。近年來,公司加大了形成專利、專有技術的工作力度,激勵技術人員積極申報專利、專有技術,公司專利專有技術數量有了顯著增長。公司目前擁有國家授權專利80余件、軟件著作權2件,另有120余件專利申請正在審查過程中。

十年來,公司年均新簽合同額和收入呈幾何級數增長,公司海外業務也取得重大突破,高新技術服務收入在企業年銷售收入中所占比例不斷提高,這些都說明技術開發和創新對公司收入的拉動效應持續顯現,帶動了公司整體跨越式發展。

三、努力拓展技術新領域,形成更多“拳頭產品” 隨著國際形勢發展和國內市場變化,工程技術領域的競爭日趨激烈,市場和人才競爭不斷加劇,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和技術儲備已成為工程公司發展的重中之重;創新和專有(利)技術工程化帶來的獨特優勢、高溢價和高附加值,促使創新實力強的企業蘊育更強競爭力,得到更大發展空間。面對新形勢,公司在全面總結以往發展經驗的基礎上,從加大創新投入、促進成果轉化、工程技術中心建設、人才培養、標準化管理、信息化建設等多個方面入手,進一步增強公司的創新實力。

1、保持傳統技術領域優勢,盡快形成新技術領域成果

保持在乙烯、苯乙烯、PTA、聚烯烴、苯酚丙酮、醫藥等公司傳統的技術領域的科技開發力度,鞏固技術優勢并做強做大。結合化工行業向綠色低碳、節能環保、資源綜合利用、能源結構多樣化的發展趨勢,公司科技開發領域正大力向煤化工、C4/C5綜合利用、環氧乙烷/乙二醇、環氧丙烷、丁辛醇、醋酸乙烯、天然氣化工及大型儲運、生物質能源等新領域拓展,盡快形成一批新技術領域的科研成果。

2、提高技術應用和成果轉化能力,擴大行業競爭優勢

以市場為導向開展技術創新工作,以“產、學、研”合作聯盟促進技術成果的首次應用,以技術的先進性、可靠性贏得用戶肯定,以積極地宣傳推介擴大技術市場份額,以不斷的技術優化升級進一步擴大競爭優勢,使更多具有SSEC特色的技術成果實現應用。

3、加強團隊建設和管理,形成更多領域工程技術中心

進一步鞏固和理順已有的乙烯、苯乙烯、PTA等9個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在更多技術領域組建企業工程技術中心;加強技術管理力度,新建的工程技術中心要做到組織機構清晰,目標任務明確,開發進程有序。同時,通過工程技術中心進一步強化工程研發隊伍的梯隊建設,提高公司自主創新能力和利用社會科技資源能力,推動公司技術創新體系的建設,探索科技與經濟結合的有效形式和途徑,促進公司持續有效發展。

4、推廣標準規范應用,延伸海外業務領域

“十一五”時期,共形成了2195項公司標準,標準化體系初具規模,在EPC、PMC運作中,基本形成了以標準支撐項目管理的局面。隨著公司的發展壯大,隨著業務領域向海外延伸,完善公司的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已十分緊迫。

要進一步梳理標準化體系,從EPC全過程和PMC管理的要求出發,補充完善各類標準,使之成為一個完整的、實用的、可操作性強的體系;用公司標準促進各項工作的有序開展,促進管理工作和工程項目的順利開展。同時,注重標準化成果的有效應用,切實加強執行力,使標準化建設真正成為公司發展的助推器。

5、完善培訓激勵機制,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高素質的科技人才隊伍是實現科技創新、技術進步目標的重要保障,要充分利用重大技術開發項目的平臺,大膽啟用青年科技人才,為他們提供實踐機會,促使青年科技人才快速成長。在實踐中培養青年技術骨干,努力打造一支多領域、多專業,年齡結構合理的高水平、高素質人才隊伍,使公司的科技創新工作不僅成果層出不窮,而且創新人才大量涌現,科技創新后繼有人。

6、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為科技創新加推助力 在設計數據集成的基礎上,實現對EPC各階段的數據和文檔集成;在公司開展應用Smartplant foundation平臺進行各專業設計協同的基礎上,通過加大軟件二次開發和推廣應用力度,全面實現數字化工廠設計交付。

技術創新戰略范文第3篇

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前身是上海醫藥工業設計院,2002年改制重組后,上海工程公司圍繞“走高端、創特色、夯基礎、保穩定”的發展戰略,以“立足科學發展,著力自主創新,完善體制機制,增強核心競爭力”為發展主線,以建設國際型工程公司為目標,實施科技興企和人才強企,走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之路,加快轉變增長方式,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努力發揮公司傳統優勢,積極創建新的特色優勢,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重組以來,上海工程公司成功實現了主業以設計為主到EPC/PMC為主的轉變,新簽合同額從2002年的1.53億元(人民幣)躍升到2012年超過50億元(人民幣)。近年來,公司連續兩次被評為“上海市高新技術企業”、“上海市創新型企業”和“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持續排列全國工程總承包營業額、工程勘察設計企業營業收入百名排序前10名,連續8年入圍中國承包商雙60強,PMC合同額連續5年入圍全國工程項目管理營業收入百強。2011年更是首次被ENR評選入國際承包商225強之列。

上海工程公司創建60年和重組10周年來快速發展和輝煌成績得益于公司注重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和人才強企等多方面舉措。如今,上海工程公司已成為集咨詢、設計、采購、施工管理和開車指導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具有海內外工程總承包能力的大型工程公司,而建設國際型工程公司的目標,也隨著以技術創新為主的多方面工作取得顯著成效,而逐漸變成現實。

一、技術創新是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核心

1、持續加大技術開發力度,形成獨特技術優勢 擁有先進的工藝技術和成套技術,具有不斷獲得專利技術并進行工程實施的能力,是創建國際型工程公司的必由之路。實踐證明,工程公司在技術上的優勢是競爭中的最大優勢,也是獲得項目、贏得合同的重要因素。

上海工程公司根據自身的技術積累和市場推廣前景,采取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消化吸收再創新等方式,積極開展工藝技術開發和工程化開發,形成公司自主開發的核心技術。重組10年來,公司在乙烯、苯乙烯、PTA、聚烯烴、苯酚丙酮等傳統領域,以工程技術中心為支撐,形成了一大批具有特色的專有技術。同時積極拓展合成氣制乙二醇、C5分離、環氧乙烷/乙二醇、環氧丙烷、醋酸乙烯、MTO/MTP、丁辛醇、生物化工等新技術領域,一大批研發成果投入應用,C5分離技術實現海外技術許可;以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為主體,形成了一大批技術成果,在眾多領域獲得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獎項,為填補國內空白,擴大業務領域準備了條件。

2、堅持走產學研結合道路,拓寬新技術領域

研究單位、大學院校處在基礎技術的前沿,對于前矚性技術具有獨特的敏感性,具有開發新技術的裝備優勢和人才優勢。通過“產學研”合作平臺,及時掌握各種信息,充分利用高校、研究院的基礎研究能力、生產企業的生產經驗和設備制造廠的制作經驗,發揮工程公司豐富的工程化技術經驗和研發能力,集中技術骨干和主要精力,進行集成創新和消化吸收再創新,形成自己的特色領域和特色技術。 以項目為紐帶,經過多年的交流與合作,公司已與華東理工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石油科學研究院、北京化工研究院、上海石化研究院、撫順石化研究院、揚子石化、上海石化、湖北化肥、長嶺石化等單位建立了比較穩定的合作開發關系。

近年來,公司與合作伙伴聯合開展了一系列活動:與國內著名大學、企業、科研單位聯手,發起并主辦了“創新與未來——產學研合作共贏”高層論壇;與浙江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石化研究院優化拓展了“聯合化學反應工程研究所”的合作構架;與浙江大學聯合開辦了化學工程碩士班,與華東理工大學簽訂了“產學研合作協議”,并成為上海市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基地;積極探索特殊人才利用社會化資源的工作途經,與日本千代田公司合作,探索并完成了醫藥工廠的GMP/FDA認證和工程項目生命周期服務,接觸到最前沿科技。

3、加強技術成果推廣,提升市場應用能力 科技創新成果的推廣應用,并最終取得工業化應用的實踐成果,是檢驗科技創新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公司在技術開發的過程中,注重形成產學研聯盟,與國內多家大型石化生產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共同開發新技術,開發出的技術成果能夠第一時間在合作企業的生產裝置上應用,這樣新技術的先進性和產生的經濟效益能夠直觀的體現出來,對技術成果的推介工作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此外,公司除在專有技術登記/認定、專利申請/授權方面均有獎勵外,每許可實施一項專利或專有技術,公司從收取的技術使用費或銷售收入中納稅后提取一定比例作為報酬支付給技術的研發人員和推廣人員,并對技術推廣實施做出貢獻的人員,將其貢獻記入職工檔案,作為職稱、聘任、業績考核的重要依據之一。這些措施有力地促進了科技人員技術研發和成果推廣應用的積極性,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除了在開發過程中以市場為導向,公司還鼓勵員工參加各種行業會議,以便及時捕捉各種信息,了解最新動態,同時利用各種平臺,努力推介具有SSEC特色的專有技術和獨特優勢,盡可能使技術創新成果早日實現工程化。

4、以工程技術中心為平臺,帶動相關領域技術提升

工程技術中心是公司具有較高層次和水平的研發及工程實施機構,是集公司技術研發和工程實施為一體的平臺,是公司技術創新體系的核心。它能夠有效促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技術輻射,帶動相關專業領域的技術提升和科技進步。

上海工程公司根據主營業務領域,在原有項目團隊的基礎上,按照“成熟一個發展一個”的建設思路,近幾年陸續成立了乙烯、聚烯烴、PTA、苯乙烯、苯酚丙酮、環氧乙烷/乙二醇、LNG及大型儲運、煤化工、生物質能及生物化工等9個工程技術中心。通過以項目為中心,產學研緊密聯合,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大多具備了完善的專業技術隊伍和工程化綜合配套條件,具備了自我良性發展的機制,促進了科技開發項目的有效執行、科技成果快速轉化和工程開發團隊建設,增強了企業的自主開發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5、重視技術開發的團隊建設,激勵科技人才創新意識

工程技術中心是公司高層次人才資源集聚和作用發揮的重要平臺,對于留住人才、發揮人才作用具有前置性價值。公司多年的工程設計和技術開發工作經驗證明,積極推行以工程技術中心為主要形式的科研團隊建設,依靠團隊的力量,才是提升和強化科技創新、技術開發的整體能力的有效之道。因此,公司在建設工程技術中心的過程中,始終將人才培養作為工程技術中心建設的重要考核指標,并對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員給予多方面獎勵。目前,通過工程技術中心建設,一批又一批技術水平高、創新意識強的青年科技人員在新技術的研究開發和工程實施的過程中不斷成長起來,并逐漸成為公司技術創新的中流砥柱,為公司高科技人才的培養起到了重要作用。 經過多年發展和建設,苯乙烯技術開發團隊獲得2011“中國石化優秀創新團隊”和“央企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合成氣制乙二醇團隊獲得 2011“中國石化工程建設先進集體”,多名技術骨干被評為公司、上海市、中國石化各種先進榮譽稱號。

二、科技創新成效顯現,形成多領域獨特優勢

近十年來,公司承擔中國石化“十條龍”攻關項目9項,5項成功“出龍”;承擔中國石化科技開發項目170余項,已有90多項技術成果投入工業應用,100多項技術成果通過中石化科技部審查或鑒定。經過多年積累,公司在乙烯(含MTO分離)、苯乙烯、碳五分離、合成氣制乙二醇、環氧乙烷/乙二醇、PTA、聚烯烴、環氧丙烷等多個領域,形成了具有SSEC特色的專有技術,并實現了成果轉化應用。 乙烯領域

乙烯工業是石油化工的“龍頭”,是石油化工騰飛的基礎。上世紀九十年代公司就承擔完成了“年產16萬噸乙烯裝置國產化分離技術工藝包”開發,并在蘭州石化成功應用。2004年,又承擔了中國石化科技開發項目:大型乙烯改造技術工藝包、大型乙烯分離單元優化技術開發,并通過專家審查,部份技術在揚子石化、上海石化二輪乙烯改造中成功應用,該項目獲2008國家建設部優秀工程設計金獎。2007年,公司與德西尼布公司組成聯合開發團隊,進行大型乙烯裝置工程技術開發,完成了大型乙烯裝置技術工藝包等開發成果。此外,與100萬噸乙烯工程相配套的裂解汽油加氫技術、丁二烯抽提技術、芳烴抽提技術,均已實現國產化。 苯乙烯領域

苯乙烯一直是公司重點發展的傳統技術領域,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公司項目團隊聯合上海石化研究院、華東理工大學組成聯合攻關團隊,不斷的提高國產化苯乙烯技術的安全性、經濟性和可靠性;重點對裝置大型化、反應器、節能降耗和其他關鍵設備和系統進行開發和優化;工程技術中心成立后,從事該領域研發和工程設計的人才資源優勢進一步集中,同時加強與生產企業的交流和合作,不斷推進國產化苯乙烯技術應用推廣工作,積極參與苯乙烯工程項目的市場競爭,進一步鞏固公司在國內苯乙烯工程市場的領先地位。通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技術成果獲得國家、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優秀工程設計獎9項,其中2009年“乙苯脫氫制苯乙烯關鍵技術軸徑向反應器和新型催化劑的研發及應用”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自主技術已向國內23家用戶轉讓了國產化苯乙烯技術及工藝包,是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化工板塊對外轉讓數量最多的技術之一。

3、碳五分離技術領域

公司先后完成上海石化2.5萬噸、6萬噸和15萬噸C5分離裝置工程設計,又通過技術開發形成并擁有了自主知識產權的C5分離成套技術,該技術成果獲得中國石化科技進步一等獎,當前已完成向燕山石化、武漢石化、新疆天利、福州煉化及臺橡公司的技術許可。與此同時,二代大型后熱二聚技術開發也已取得突破性進展,目前正在與國內其他潛在用戶進行技術交流,市場推廣前景看好。 合成氣制乙二醇領域

合成氣制乙二醇是公司進軍煤化工領域的拳頭產品。通過與合作單位共同開發,完成了 1000噸/年合成氣制乙二醇中試技術研究,攻克了亞酯發生、偶聯/加氫催化劑與工藝、氧化酯化、加氫反應工藝與產品精制技術等九項關鍵技術,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合成氣制乙二醇技術,為大型工業裝置的設計、建設、開工和運行提供技術支持。在已經完成的“20萬噸/年合成氣制乙二醇工藝包開發”基礎上,2011年作為總體院承擔“湖北化肥廠年產20萬噸合成氣制乙二醇工業示范裝置”工程設計,2012年8月示范裝置在湖北枝江開工建設。該技術的開發成功和示范裝置的順利建設,進一步拓展了煤化工產業鏈,極大推動我國煤制乙二醇技術的發展。 環氧乙烷/乙二醇領域

通過天津石化、鎮海煉化EO/EG裝置,我們承接并成功建成了采用道化學技術的EO/EG裝置;通過競標,我們又取得了選擇Shell技術的寧波禾元50萬噸/年EO/EG項目和采用SD技術的武漢EO/EG項目,這些項目的成功實施,使公司承擔的EO/EG項目覆蓋了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三大技術。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處于國內EO/EG領域技術應用的制高點上。依托這些工程實踐,環氧乙烷/乙二醇技術團隊成功開發了EO/EG裝置大型反應器、換熱器等關鍵設備,技術成果已經通過中石化組織的鑒定,并分別在鎮海煉化、寧波禾元成功工業應用,技術經濟指標先進,填補了國內EO反應器、換熱器工程技術和設計、制造的技術空白。

此外,大型PTA節能改造技術投入工業應用,百萬噸PTA成套技術為儀征化纖和上海石化PTA裝置打下基礎,大型異丙苯成套技術在天津百萬噸乙烯配套苯酚丙酮裝置成功投運,大型制氫裝置在上海石化投入工業應用,27套粉粒料輸送技術實現工業應用;10萬噸雙氧水法制環氧丙烷工業示范裝置成套技術開發和工業應用獲得積極進展。 十年來,公司共獲得國家、中國石化(省、部級)、行業協會各類獎項130多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6項。近年來,公司加大了形成專利、專有技術的工作力度,激勵技術人員積極申報專利、專有技術,公司專利專有技術數量有了顯著增長。公司目前擁有國家授權專利80余件、軟件著作權2件,另有120余件專利申請正在審查過程中。

十年來,公司年均新簽合同額和收入呈幾何級數增長,公司海外業務也取得重大突破,高新技術服務收入在企業年銷售收入中所占比例不斷提高,這些都說明技術開發和創新對公司收入的拉動效應持續顯現,帶動了公司整體跨越式發展。

三、努力拓展技術新領域,形成更多“拳頭產品” 隨著國際形勢發展和國內市場變化,工程技術領域的競爭日趨激烈,市場和人才競爭不斷加劇,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和技術儲備已成為工程公司發展的重中之重;創新和專有(利)技術工程化帶來的獨特優勢、高溢價和高附加值,促使創新實力強的企業蘊育更強競爭力,得到更大發展空間。面對新形勢,公司在全面總結以往發展經驗的基礎上,從加大創新投入、促進成果轉化、工程技術中心建設、人才培養、標準化管理、信息化建設等多個方面入手,進一步增強公司的創新實力。

1、保持傳統技術領域優勢,盡快形成新技術領域成果

保持在乙烯、苯乙烯、PTA、聚烯烴、苯酚丙酮、醫藥等公司傳統的技術領域的科技開發力度,鞏固技術優勢并做強做大。結合化工行業向綠色低碳、節能環保、資源綜合利用、能源結構多樣化的發展趨勢,公司科技開發領域正大力向煤化工、C4/C5綜合利用、環氧乙烷/乙二醇、環氧丙烷、丁辛醇、醋酸乙烯、天然氣化工及大型儲運、生物質能源等新領域拓展,盡快形成一批新技術領域的科研成果。

2、提高技術應用和成果轉化能力,擴大行業競爭優勢

以市場為導向開展技術創新工作,以“產、學、研”合作聯盟促進技術成果的首次應用,以技術的先進性、可靠性贏得用戶肯定,以積極地宣傳推介擴大技術市場份額,以不斷的技術優化升級進一步擴大競爭優勢,使更多具有SSEC特色的技術成果實現應用。

3、加強團隊建設和管理,形成更多領域工程技術中心

進一步鞏固和理順已有的乙烯、苯乙烯、PTA等9個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在更多技術領域組建企業工程技術中心;加強技術管理力度,新建的工程技術中心要做到組織機構清晰,目標任務明確,開發進程有序。同時,通過工程技術中心進一步強化工程研發隊伍的梯隊建設,提高公司自主創新能力和利用社會科技資源能力,推動公司技術創新體系的建設,探索科技與經濟結合的有效形式和途徑,促進公司持續有效發展。

4、推廣標準規范應用,延伸海外業務領域

“十一五”時期,共形成了2195項公司標準,標準化體系初具規模,在EPC、PMC運作中,基本形成了以標準支撐項目管理的局面。隨著公司的發展壯大,隨著業務領域向海外延伸,完善公司的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已十分緊迫。

要進一步梳理標準化體系,從EPC全過程和PMC管理的要求出發,補充完善各類標準,使之成為一個完整的、實用的、可操作性強的體系;用公司標準促進各項工作的有序開展,促進管理工作和工程項目的順利開展。同時,注重標準化成果的有效應用,切實加強執行力,使標準化建設真正成為公司發展的助推器。

5、完善培訓激勵機制,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高素質的科技人才隊伍是實現科技創新、技術進步目標的重要保障,要充分利用重大技術開發項目的平臺,大膽啟用青年科技人才,為他們提供實踐機會,促使青年科技人才快速成長。在實踐中培養青年技術骨干,努力打造一支多領域、多專業,年齡結構合理的高水平、高素質人才隊伍,使公司的科技創新工作不僅成果層出不窮,而且創新人才大量涌現,科技創新后繼有人。

6、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為科技創新加推助力 在設計數據集成的基礎上,實現對EPC各階段的數據和文檔集成;在公司開展應用Smartplant foundation平臺進行各專業設計協同的基礎上,通過加大軟件二次開發和推廣應用力度,全面實現數字化工廠設計交付。

技術創新戰略范文第4篇

衡量營銷的成敗,要依據對企業發展前景的科學預測和正確判斷。市場營銷是以顧客或消費者的利益為核心來進行的。市場商品交易的活躍及消費需求的旺盛,要求從產品觀念、推銷觀念再到市場營銷觀念的不斷創新。市場營銷要立足于企業的長遠發展,與社會和諧共贏,把社會責任內化于企業的使命,貫穿于企業管理之中。關系營銷、服務營銷、綠色營銷、整合營銷等已成為企業開拓市場的有效方式,為企業開創了新的天地。同時,要求市場營銷必須以適當的方式和適當的價格向市場提供適當的產品,社會的供給能力和購買力必須保持動態平衡。企業市場營銷戰略創新路徑,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探索:

一、發掘市場潛在需求,確立消費者品牌歸屬感

營銷活動總是在一定環境下開展的,環境對營銷活動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市場營銷要制定企業的市場定位戰略,在市場定位戰略的指導下,制定產品策略和定價策略。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勝,就應該利用各種途徑樹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在產品的質量、銷售及售后服務等方面獲得社會對企業和產品的認同。從對消費者負責的角度,不斷開拓創新,向社會提供資源節約、安全便利的商品,滿足消費者需求。企業在產品經營過程中制定好營銷方案,是企業取勝市場的一個先決條件。企業應具有較強的適應力,能適應不同消費者的習慣和激烈的競爭。只有不斷更新觀念,改進經營方式和經營作風,企業才能在市場營銷中把品牌做強、做大,從而立于不敗之地。通過對產品或服務的提供過程,企業使消費者獲得最大限度的滿足,提高消費者滿意度。市場營銷必須有意識地、最大限度地以最好的方式來滿足消費者的現實和潛在的需要,通過產品、定價及促銷等活動,滿足市場需求,協調供給與需求雙方,使供求矛盾趨于平衡。企業市場營銷的創新過程是一個持續不斷的發展過程,不同企業的產品和市場狀況都有不同的特征,只有掌握這些特征并采用相應的營銷策略,才能取得較好的營銷效果。要深入了解消費者的心理與需求,發掘市場的潛在需求,有針對性地增加消費者的品牌歸屬感。

營銷觀念的變革要向重視消費者的方向發展。營銷創新是企業獲得利潤的保證,在營銷中創造名牌與擁有名牌,應建立科學的營銷組織框架,確立營銷觀念,使所有部門和員工都能緊密協作,樹立企業在未來產品和企業中的形象。市場營銷競爭戰略要求企業為適應環境和市場的變化,站在戰略的高度,從全局出發來策劃市場營銷,營銷計劃必須對此做出布局。為了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和不斷提升的消費需求,企業的營銷活動也不斷地發生著變化,市場營銷貫穿于市場調查、產品生產和售后服務整個過程中。產品的質量是企業賴以生存的前提,滿足顧客需求是企業營銷活動的出發點,能否滿足消費者需求,直接關系到企業的市場份額和盈利,從而影響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企業產品是文化價值觀的實體化,要通過市場營銷引導新的、健康的消費觀念和消費方式。

二、明確市場細分目標,樹立營銷新理念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狀況直接決定著企業的成敗,而市場營銷又對企業生存與發展起到直接的作用。在傳統營銷和網絡營銷的實踐中,建立富有挑戰性的激勵制度,幫助營銷人員將個人發展與企業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是一個企業生命力的重要標志?,F代企業市場營銷要求企業的市場營銷活動以實現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為終極目的。只有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塑造和展現有益于公眾和社會發展的良好形象,企業才能具有更強的競爭力。產品的市場需求量是一定時間、一定區域的市場容量,表現為產品總的市場購買力,由消費者的規模及其購買傾向等因素決定。企業之間的競爭不僅是產品本身的競爭,還包括產品所能提供的附加利益的競爭。企業生產產品,是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要有明確的市場營銷目標。產品的價格不是企業生產成本及利潤的綜合,而是消費者對該種產品的價值認定,或者是該產品能給消費者帶來的價值。市場營銷就是供給戰略,企業營銷的重點是要發揮整體營銷力量,從消費者的感覺、情感、行動等角度,在中長期目標下設計一系列的短期目標,使消費者方便購買和使用,不斷發掘消費者的新需求,重新建構營銷理念,設計營銷行為,增加消費者的忠誠度。在消費需求多樣化、個性化的今天,市場營銷是創立名牌、更新與消費者價值鏈關系的有效途徑,是商品發展到更高層次的表現,是市場競爭的更高層次。市場營銷涉及到社會的各個方面,包括政治、經濟、人口、資源、文化以及競爭對手、中間商、價格等等。價格是商品營銷的重要手段,產品的設計和價格都應以市場需求為出發點,在企業的文化環境和社會環境下采取適當的營銷策略,運用科學的營銷方式,順應市場的變化,滿足市場的需求,實現企業的社會價值。要著眼于營銷活動的結果,以達到營銷目標為前提,在對市場全局把握的基礎上,開展營銷活動和使用營銷工具,使整個市場營銷活動處于有序的狀態。營銷活動不可能脫離營銷環境而獨立存在,可以直接讓消費者參與產品的設計,開發出自有品牌,使消費者在參與產品的設計過程中了解企業的情況,不斷創新產品。

三、整合營銷資源,實現市場優勢最大增值市場營銷需要企業的整體戰略決策作為支撐,以產品或服務為載體,以最低的營銷投入提升載體的價值,在創造或傳遞新價值的過程中,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在產品開發時要在消費者的觀念中樹立名牌意識,比競爭對手更有效、更有利地滿足目標市場所期望達到的東西。伴隨著企業之間競爭的加劇和消費者需求多元化發展趨勢,產品的使用日趨復雜,消費者隨著收入水平提高,對消費需求也發生變化,決定了市場營銷中企業品牌必須適時創新。營銷環境是企業賴以生存的基礎。企業必須仔細分析營銷環境,尋求恰當的機會和避開環境中的威脅因素。知識經濟時代,品牌是企業形象的標志,包含了豐富的內容,要不斷對品牌進行設計和更新,不斷強化各功能環節,爭創國際知名品牌。在營銷組合中,服務是產品的一個構成要素和組成部分,直接關系到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只有通過營銷渠道的整合,突破原有的營銷方式,主動面對市場,以有效的營銷理論為基礎,運用規范的營銷手段,才能對營銷資源進行重新安排,實現市場優勢和最大增值。無論何種市場營銷目標,都必須在制定營銷策略之初便明確化。企業應當根據市場的需要,建立銷售組織體系、市場信息體系和目標管理體系,明確銷售管理層次和工作流程,將市場目標、銷售人員和市場信息以最佳方式組織起來,充分發揮企業的整體能力,最大限度地占領市場,實現最佳的營銷目標。創造好的產品,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就能占領市場,市場營銷必須深層次地展現產品的價值。產品宣傳可在市場上塑造產品的名牌形象,讓消費者產生對產品的信任感,認識到產品是優質優價的。企業要通過運用各種營銷手段,使消費者將企業及其產品與自己的人生理想聯系起來。

這些因素從不同的時間、不同的角度對企業的市場營銷活動產生著影響。企業要樹立以市場和消費者為中心的現代營銷觀念,在企業內部建立并推廣消費者滿意工程,建立科學的營銷管理體系和營銷人員的分配與日常管理制度。對 于企業的市場營銷來說,如何提高推廣活動的專業性,決定了企業能否進一步拓展市場目標。營銷模式創新已經成為每個企業必須面對的問題。創新市場營銷理念,構建營銷決策管理體系,可以使企業在市場競爭

中獲得持續競爭優勢。企業既可以運用網絡進行常規的營銷推廣,也可通過搜索引擎、媒體輿論等方式,建立立體化的營銷體系。實現企業營銷目標的關鍵在于正確確定目標市場的需要。營銷不只是價格與產品之間的聯系,還存在著非營銷變量之間的關系,這些非營銷變量可以使企業降低成本,生產更優的產品。企業要從能生

產產品到能夠創造市場,為企業把握市場提供新的視野

和思路,從為自己創造利潤到為消費者提供超值服務。

現代營銷中想像力是成功的關鍵。市場營銷的壓力既可

來源于行業內各個企業之間,也可來自產業外部。市場

營銷就是以市場為中心,以消費者為導向,通過協調各

種營銷方式使消費者滿意,從而實現企業目標。

四、轉換營銷模式,建立立體化營銷體系

營銷是有規律可循的,消費者心理及行為與企業的

市場營銷有著極為密切的內在聯系,二者相互影響,相

互作用。了解市場營銷規律,要求企業必須清楚市場有

多大、市場的增長率有多少以及市場趨勢的變化和競爭

者所占的市場份額等,做到心中有數。市場環境的不斷

變化,使得傳統的營銷模式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

企業需要根據自身和市場競爭形勢的發展變化,不斷調

整營銷模式。企業必須以充分滿足顧客的需求為中心,

以市場為中心和以消費者為導向,采取行之有效的營銷

策略去占領市場。

隨著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市場轉向買方市場,消費

者需求層次提高,并向多樣化方向發展。營銷也必須與

企業的其他要素進行整合與協調。市場營銷各變量不僅

互相之間有影響,而且與企業的非營銷變量之間相互也

有聯系。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無論在空間上還是在時

間上,都對傳統營銷模式提出了嚴峻的挑戰。要深化對

市場營銷本質的認識,加強市場營銷理論對企業市場營

銷實踐的指導。只有適應消費者的心理需求、購買動機

以及消費習慣,才能提高產品市場占有率,實現市場營

銷目標。企業營銷的運作水平與運用程度,也受到經濟、

文化、社會環境和營銷觀念的制約。企業之間的競爭不

僅是產品本身的競爭,而且是產品所能提供的附加利

益的競爭。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產品的消費者具有動態

性,消費者忠誠度是變化的,他們的忠誠度會轉移到其

他企業。市場營銷是經濟發展的促進劑。企業市場營銷

的活動過程及其規律性,是企業為滿足消費者現實和潛

在的需要所實施的以產品、定價和促銷為主要內容的市 場營銷活動過程及其客觀規律性。

在知識營銷時代,企業更加注重傳播新的消費方

式,注重強調企業產品的文化含量,將文化內涵和消費 者的需求相融合,創造需求或更新需求,獲得競爭優 勢。市場需求是在特定的地理范圍內,特定的消費者群 體可能購買的某一產品總量。市場營銷是以滿足消費者 需求為中心的。要以全球市場為視野,制定和選擇有利 于企業與外部環境相匹配的市場營銷戰略。在商品經濟 社會,市場營銷系統中各因素必然是相互聯系的。在營 銷溝通活動中,各因素之間通過雙向溝通的過程,達到 雙贏或多贏的結果。在企業進入市場之前或營銷過程 中,必須對所處的市場營銷環境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 掌握市場環境的特性。企業要獲得消費者的忠誠,就必 須使消費者認為其獲得的產品價值比實際支付的貨幣 價值大,感到實現了其購買行為的價值。企業的市場營 銷受企業文化的影響,企業文化反映企業的人文水平、 氛圍和外在形象。

企業市場營銷風格是在企業發展中長期沉淀所形

技術創新戰略范文第5篇

當前,我國經濟已進入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黨的十八大勾畫了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宏偉藍圖,中國資本市場正面臨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一系列重要改革創新相繼破題。近年來,尤其是2012年以來,我國證券行業創新進入了觀念轉變快速、思想動員廣泛、創新活動高漲的時期,形成了自上而下的行業松綁和自下而上的探索突破相結合的發展態勢。

大力推動資本市場的改革、創新和發展,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更好地服務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對國內證券公司打造在國際上有一定有競爭力綜合券商的提出了更高要求。

創新是一項系統工程。中國證券市場的創新和發展,需要全行業、全市場參與者的共同努力。近年來,全行業各參與者創新熱情高漲,創新產品和業務不斷涌現,行業規模穩步提升,取得了長足進步。

共同建設好基礎產品,共同開發更多適合不同投資者特點的金融工具,推出更多滿足不同投資者需要的差異化交易機制,營造更加健康的證券行業創新發展環境。 第一, 正確的行業定位決定了行業創新的發展方向。金融行業創新對于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落實國家自主創新戰略具有重要意義,證券行業作為金融領域的核心組成部分,應當充分發揮全行業的凝聚力和創造力,全力服務經濟結構戰略調整和創新型國家建設。證券公司應回歸資本中介本位,拓寬并購融資渠道,創新并購重組支付手段,為并購重組提供資產定價、資金融通等專業化綜合金融服務,推動市場化并購重組,促進加快行業整合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服務實體經濟建設大局。

第二, 制度的創新,給行業提供足夠大的發展空間。當前,證券市場創新步伐很快,但也存在配套法律法規相對滯后特別是上位法盲點問題。例如,《證券法》對“證券”這一核心概念,既沒有采用定義方式,也沒有采用列舉方式進行界定,而是以適用范圍作為替代且范圍狹窄,但隨著資產證券化、資管產品等創新產品的不斷涌現,證券的種類與范圍大量增加,這些均有必要納入《證券法》進行調整,凸顯頂層制度設計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同時,創新產品和業務的日趨復雜多元,對如何識別風險,建立有效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差異化的流動性服務機制等基礎制度也提出迫切的要求。建議進一步加快法制建設,藉《證券法》修訂契機,注重統籌規劃,以發展的眼光拓寬“證券”的范圍,為創新提供法律支持和拓展空間;盡快完善基礎性制度,研究制定行業統一的投資者分類和產品分級標準,完善產品發行、銷售、轉讓等規則體系,規范創新發展。

第三, 基礎產品豐富,結構合理是行業創新的基石。證券行業的業務創新,證券公司盈利模式的轉變,都建立在相對豐富和完備的產品結構上。各機構共同建設好基礎產品,共同開發更多適合不同投資者特點的金融工具,推出更多滿足不同投資者需要的差異化交易機制,營造更加健康的證券行業創新發展環境。 第四, 高效、安全的信息技術給行業創新提供保障?,F代證券行業高度依賴信息技術,行業創新發展離不開安全高效的技術保障。近年來,全行業持續優化技術基礎設施,先后在交易系統、通信系統、信息系統、監察系統等方面實現了一系列新的創新,推出了新一代交易系統上線、綜合業務處理平臺上線以及個股期權模擬交易等。目標是通過推進各交易平臺、交易系統的整合優化,在保障核心交易安全可靠的基礎上,對證券行業創新活動提供快速、靈活、高質量的支持服務。

第五, 獨立的、輕型化分支機構組織給行業發展帶來新活力。證監會于2013年3月發布了《證券公司分支機構監管規定》,取消了分支機構設立的主體資格、地域和數量的限制,不具體限定證券公司分支機構業務范圍。同時,加強了對證券公司內部管理和合規控制的要求,鼓勵證券公司結合自身特點,遵循市場機制,在競爭中打造核心競爭力。協會于2012年12月發布了修訂后的《證券公司證券營業部信息技術指引》,允許證券公司在符合規定的最低標準基礎上自主決定IT技術配置和營業部技術框架。2013年3月,協會發布了《證券公司開立客戶賬戶規范》,登記結算公司發布了《證券賬戶非現場開戶實施暫行辦法》,允許在符合開戶流程、投資者教育到位、客戶資料真實完整、客戶回訪制度有效落實的前提下,放寬客戶非現場開戶限制。目前,證券公司分支機構設立和非現場開戶工作已經平穩開展。各分支機構由于證券公司各業務部門在各地的靈敏觸角,全面協助業務部門的相關業務。

(二)

第一, 經紀業務由傳統低附加值的通道業務向財富管理轉型。2012年12月證監會發布《證券公司代銷金融產品管理暫行規定》,截至13 年3 月底,已有近40 家券商取得業務資格。目前券商可提供的金融產品涵蓋了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債券市場、實業、PE 和期貨等,已極大托管了居民財富增值渠道。證券公司代銷金融產品范圍的擴大,給券商向客戶提供全方面財富管理提供基本的起步條件。我國居民金融資產70%以上是現金和存款,將儲蓄資金轉化為投資是我國資本市場由間接融資轉向直接融資的關鍵。目前各大券商都在利用自身資源整合的能力,積極搭建各自財富管理平臺。主要通過整合公司內外資源,以投資顧問服務為主體開展綜合金融服務,以高效率的資金結算和便捷的支付功能為基礎,構筑集聚客戶資產的開放式資金通道,逐步形成以產品加咨詢驅動為主的收費模式,創新主要體現在“綜合”、“集成”和“支付。

第二, 中小企業私募債為中型地方券商提供發展新機遇。從目前中小企業私募債承銷情況來看,承銷總額排名前十位的主承銷商中,只有三名屬于大型券商(總資產、營業收入、凈利潤均排名前十),其余均為中型券商,尤其是地方性券商,在中小企業私募債中具有特別的優勢,如東吳證券、齊魯證券、浙商證券和華創證券等。

雖然目前中小企業私募債的規模較小,按照券商收取1%的傭金費率測算,僅可為券商提供1%左右的收入。但是長期來看,在政策推動下,中小企業私募債規模有望獲得爆發性增長,可以為中型地方性券商提供良好的發展空間,提高中型券商的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改變證券公司市場格局。

同時,中小企業私募債對證券公司內部結構梳理和業務拓展有較大的促進作用??v向——完善投行業務鏈:目前投行的主要業務仍是IPO 及企業債、公司債等,項目相對而言較大,成功率較低。而中小企業私募債雖然單個項目利率低,但是項目審批周期快,發行簡單,可以“以量抵價”,形成規模效應,提升券商投行業務的知名度。另外,對于優質企業,中小企業私募債還可以為券商提供發債——創業板或中小板上市——定向增發的產業鏈條,增強券商的競爭力。橫向——整合固定收益、投行、資管等一系列部門,形成集團化優勢:由于中小企業私募債高風險高收益的特性,一方面可以做為券商固定收益投資標的的良好補充,提升投資收益率,另一方面,有助于券商資管部門設計更具備風險收益配比多樣化的產品,體現投資業務的個性化和差異化。比如廣發證券推出的廣發金管家弘利債券,就是國內首款投資于中小企業私募債的理財產品。

此外,中小企業私募債還可能成為銀券合作的新“通道”,券商通過為銀行和中小企業之間的委托貸款提供通道服務,能夠有效地對“銀信合作”提供可替代產品;能增強券商在和信托競爭時的吸引力。

第三, 資產證券化為券商發展插上想象的翅膀。資產證券化是指以特定基礎資產或資產組合所產生的現金流為償付支持,通過結構化方式進行信用增級,在此基礎上發行資產支持證券的業務活動。以美國的經驗來看,1980-2010年,美國資產證券化產品存量規模由1108億美元增加到10萬億美元,其占美國同期信貸資產余額的比重也由5%上升至62%。2012年美國新發行資產證券化產品2.26 萬億美元,占GDP總額的14.5%;存量規模達9.86萬億美元,占債券市場總規模的25%,其中MBS(房地產貸款抵押支持證券)占比七成。在資產證券化從產品發展初期,年均符合增長率超過35%。

目前,中國資產證券化產品存量規模僅為242 億元(占同期存款金融機構80萬億信貸存量的0.03%),其中CDO193.7億,RMBS13.4億,ABS34.9億元。我們認為,一旦相關外部環境發生改變,我國資產證券化產品,特別是MBS和CDO,將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期。不考慮信貸資產存量的增長,若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占比規模達到1%,資產證券化產品的規??蛇_8000億;若達到5%時,資產規??蛇_4萬億。實際上,截止2012年底,統計口徑內的銀信合作規模2萬億,銀證合作規模接近2萬億,總規模已達4萬億。若通道業務通道控制之后,至少同等規模的信貸資產需要通過資產證券化的形式轉移出表,以緩解貸款比和資本充足率的壓力。若資產證券化規模達到4萬億,假設證券公司從中收取1%的承銷和通道費率,則收入可達400億元;若證券公司進一步通過做市,或發行定向資管產品、或創設權證方式購買專項資管產品,并收取2%的中介費的話,則可另外創造收入800億元。增量收入將推動證券行業收入翻番(2012 年全行業收入1280億元)。

實際上,參照美國資產證券化產品占信貸資產存量60%、占債券市場規模的25%的經驗來看,即使中國證券化率相對美國低,資產證券化產品存量達到十萬億以上仍是十分有可能的,尤其是今年3月15日證監會在前版征求意見稿的基礎上修訂發布了《證券公司資產證券化業務管理規定》。新規相比于2010 年的試點指引:

1、明確擴大了基礎資產的范圍,將信貸資產等納入其中。

2、降低了業務門檻,放寬對證券公司的業務限制。

3、強化了流動性安排。新規的實施,證券公司資產證券化業務的邊界將得到拓展,對原有信托公司的收益權類信托業務將形成較大的沖擊。因此,資產證券化業務未來的前景廣闊,將成為證券公司創新業務又一重要的收入來源。

第四, 場外市場是建設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必要條件。證監會主席肖鋼在2013年5月6日表示,“二十余年資本市場由小及大,正在加快形成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成為實現„中國夢?的重要載體。”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的目的之一就是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多層次的融資渠道,提升經濟中直接融資的比重。目前我國資本市場的層次性存在嚴重失衡,最突出的問題就是 “重場內市場、輕場外市場”。因此,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應該繼續擴大新三板試點范圍,引導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規范發展,鼓勵證券公司探索建立柜臺交易市場,為企業提供多樣化的融資服務。

良好的資本市場應有完整的市場層次體系和組織體系,頂層設計已成為當務之急。目前我國資本市場還在設計階段,資本市場內部主板、新三板、區域市場和柜臺市場沒有形成有機的聯系,而大宗商品市場、理財產品市場、債券市場、衍生品市場內部品種亟待豐富,更沒有形成統一的市場。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了2013 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提出擴大新三板試點和規范多種投融資方式。

上一篇:管理創新下一篇:創新無限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