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心理健康范文

2023-09-08

心理健康范文第1篇

一、本書概況

從本書的前言中了解到,本書的編寫思路是:第一,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應強調預防;第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應著重促進;第三,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應具有系統性。根據編寫思路,劉文博士將該書分十章進行闡述,分別是第一章:緒論;第二章: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的因素;第三章:幼兒教師與幼兒心理健康;第四章:幼兒游戲發展與指導;第五章:幼兒認知能力發展與指導;第六章:幼兒情緒發展與培養;第七章:幼兒良好適應能力發展與指導;第八章:幼兒人際關系發展與指導;第九章:幼兒人格發展與促進;第十章:幼兒常見的問題行為及對策。劉文博士曾經擔任過幼兒園園長,她非常了解幼兒園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中所需要學習的知識,因此在書中她循序漸進,既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意義、原則、途徑等進行了理論性的闡述,又列舉了大量的案例,以讓一線幼教工作者在理論的支撐下進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嘗試。

二、收獲和體會

1. 明確了幼兒心理健康的概念

幼兒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發展達到相應年齡組幼兒的正常水平,情緒積極、性格開朗,無心理障礙,對環境有較快適應能力。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則是圍繞心理健康展開的教育活動,是為了使幼兒懂得保護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糾正其不良情緒和態度,形成有利于心理健康的行為習慣,預防和矯治心理障礙和行為異常,從而保證幼兒心理健康發展,提升其幸福感。

2. 懂得了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我們隨心所欲的,而是在采取教育的同時還要遵循必要的心理教育原則。即:一是整體性原則,在這個原則中應該把握:樹立幼兒全面發展的觀點,采用保教并重的方式,幼兒園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相一致;二是個性化原則。工作中應注意:了解每個孩子的氣質特點,了解幼兒的心理年齡特征,個性化與社會化相協調;三是活動性原則,其中我們應該注意:游戲是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導活動,自發活動與教師和家長的設計活動相結合,教師和家長的直接指導與間接指導相結合;四是全體性原則;五是發展性原則;六是保密性原則。

3. 思考了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中應注意的問題

通過學習,我對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如何有效地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特別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應該注意的問題作了思考。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點。

(1)注重修煉,調節自我,保持教師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質。

幼兒教師是幼兒身心發展的重要他人,教師蘊含于中、形之于外的良好心理素質和健全的人格始終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對幼兒的人格形成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加強自我的心理衛生保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樹立科學的兒童觀和教育觀,以健康的人格影響幼兒,以寬宏的胸懷愛護全體幼兒,而不只是愛幾個孩子。教師要善于設身處地地體驗孩子們的所作所為,耐心細致地觀察、了解幼兒的內心世界,以真誠、熱愛和關懷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幼兒,做到一視同仁。

(2)提高對幼兒心理健康的評價能力。

第一,應加強教師的理論知識學習。在工作中我們可以邀請幼兒教育專家來園講座、指導,使教師盡量多地掌握一些心理知識和技巧,為及時發現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和提高教師的評價能力,打下基礎;第二,為了使孩子在身心上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教師需要具有正確評價幼兒心理健康的能力,學會使用各種方式對幼兒的動作、認知、情緒、人際關系、自我意識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因此,平時可以開展案例分析、研討學習等活動來提高教師的能力。

4. 學會通過開展活動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

首先,游戲活動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游戲是幼兒的生命,一日活動中游戲是貫穿于始終的活動。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戲中,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游戲是養成合群性、培養獨立性的極好手段。因此,教師不僅要關注游戲本身的教育價值,而且要忘記通過游戲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其次,教學活動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幼兒園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動環節,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學活動,而是把教學活動內在的、潛在的因素挖掘出來,更好地發揮教學活動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教師要認識到每一位幼兒都應成為主動學習的探索者,而不應該以旁觀者的身份出現。在組織活動時,教師應努力做到面向全體幼兒,讓每一位幼兒都能以積極的態度投入活動,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指導中,教師要根據不同孩子的不同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讓每一位幼兒都能在自身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嘗到進步的甜頭,享受成功的喜悅。

最后,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日常生活中,兒童交往相對頻繁,心理品質會自然顯露。首先教師可以結合日常生活練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如照顧自己和周圍環境,以及文明禮貌訓練等,這種日常的練習可以滿足幼兒模仿成人的心理需求。其次,在一日生活的各種環境里都應該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利用幼兒生活活動,進行隨機教育。

5. 重視家庭和幼兒園同步教育

心理健康范文第2篇

一、心理健康概述

(一)健康和心理健康

什么是健康?

1、健康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基礎,是一個隨著時代的推移,在社會和文化因素影響下不斷演變的概念。即使在今天,對于健康還很難做出明確的界定。我們引用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憲章中所提出的健康的定義:健康是“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適應方面的一種完好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體弱而已”。

2、健康用中醫理論來說就是“身體上的健,心理上的康。”

什么是心理健康呢? 在第三屆國際心理衛生大會上,心理健康被定義為“在身體、智能以及情感上與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圍內,將個人心境發展成最佳的狀態”這個定義強調,如果一個人與其他人比較,符合同年齡階段大多數人的心理發展水平,那么這個人的心理就是健康的,反之就是不健康的。但是,由于國內外學者各自對心理健康的興趣和出發點不同,其定義也是各不相同,因此,迄今為止,對心理健康也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

(二)心理健康問題的普遍性

調查發現,各國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都是普遍存在的,只不過在數量、類型上有所差別。近幾年,我們經??梢詮母鞣N新聞媒體上看到或聽到,少數小學生因心理行為問題而導致“離家出走”、“拒絕上學”、“自殺”、“暴力行為”、“違法犯罪”等報道,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普遍引起了社會,特別是學校教育的重視。

(三)心理健康的特性:

1、心理健康的階段性:

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心理健康是一個與人終生相隨的人生課題,并且表現出很強的階段性。同一個人,在人生發展不同的時期或階段,其心理發展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會變得不健康。也就是說一個人一生中的心理健康狀態是隨時間發生動態變化的。

從差異的角度來看,人無法被截然劃分為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兩類。也就是說心理健康是我們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會面臨的問題,在每個人身上都會同時存在心理健康的和心理不健康的情況。

如何辨別心理健康還是不健康呢?如何對小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就要了解心理健康的標準。

二、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

心理是否健康,不能像軀體健康那樣,具有比較客觀的標準。人的心理怎樣才算健康,用什么標準加以測量,因其復雜性,其標準也比較難以確定。對此,至今尚無肯定的答案。

下面提供國內外的兩個標準供大家參考:

1、著名的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和麥特曼提出的心理健康十個標準:

(1)有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能對自己的能力作出恰當的估計;

(3)生活目標、理想切合實際;

(4)與現實環境保持良好的接觸;

(5)能保持個性的完整與和諧;

(6)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8)具有適度的情緒控制和表達;

(9)在不違背集體利益的前提下,有限度地發展個性; (10)在不違背道德規范的情況下,適當地滿足個人的基本需要。

2、我國學者陳家磷提出的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六大標準:

(1)能正確認識現實并對之做出有效的適應,思想高尚,有理想、講道德、守紀律;

(2)熱愛學習和工作,能在學習和工作中發揮自己的積極性和才能,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3)樂于同人交往,人際關系十分融洽;

(4)情緒樂觀穩定,善于避免憂愁、焦慮等消極情緒;

(5)有自知之明,能嚴格要求自己,自尊自制;

(6)具有正常的行為方式,包括行為方式應與年齡特點相一致,行為方式應與其社會角色相一致,反應強度應與刺激強度相一致等。

盡管在措詞和側重點上,國內外學者有所不同,但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即正常的認知水平,穩定愉快的情緒,同客觀現實保持積極平衡的意志行為與良好的個性特征。

3、我們認為可以把以下八個方面作為衡量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

1.認知功能正常,能客觀地看待問題;

2.情緒反應適當,有適度的受挫力;

心理健康的學生有健全的情緒生活,有從事各種活動的興趣、信心,熱愛生活,積極向上并能較好地控制、調節自己的情感,不使自己經常陷于情感上的困擾。

3.意志品質健全,有適度的耐受力;

4.行為適度,有控制自我行為的能力;

心理健康的學生行為協調,反應適度。能以一定的社會行為規范約束自己的行為,使個人行為符合社會規范的要求,一旦發現自己的需要、行為與社會要求相沖突,即能放棄或修正自己的行動。

5.人際關系和諧,能友好與人相處; 6.社會適應良好,能及時調整好自我狀態;

心理健康的學生就是能面對現實、把握現實,并使自己的需要切合社會實際,能根據客觀環境的發展和變化,不斷調整自己對現實的期待和態度,作出相應的適應性變化,始終與不斷變化的生活取得協調一致。在適應中體現自己的良好心理狀況。體現自己行為的正確與協調,體現自己的意志與承受力。為社會作出積極的貢獻。

7.自我觀正確,能正確認識自我;

8.個性結構完整,能克服不良行為。

心理健康的學生具有完整的人格,為人誠實正直,襟懷坦白,富有同情心。并能保持個性的獨立性,保持認識、情感、意志行動的協調一致。

上述內容是相互聯系的,一個人心理不健康,不一定表現在所有方面,而是往往在

心理健康范文第3篇

自2005年《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理事會成立以來,理事會成員單位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與實踐進行了大量探索,積累了豐富經驗。為了挖掘理事單位的典型經驗和特色做法,了解理事單位的工作開展狀況,為理事會發展和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并為下一步開展工作提供指導,《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雜志社理事會啟動“理事單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發展狀況調研”課題研究。該課題是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于2008年12月委托《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雜志社(教基司函[2008]91號)就“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發展狀況調查”課題研究的子課題規劃。

1.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法,以問卷調查為主、輔以半結構式訪談和文獻分析法。

調查工具采用自編問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發展狀況調查課題校領導問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發展狀況調查課題心理教師問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發展狀況調查課題班主任問卷》,問卷由指導語、個人基本情況調查表、學?;厩闆r調查表、封閉式問卷和開放式問題組成。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分管領導負責供稿。

2.研究目的

摸清理事單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組織領導、機構建設、師資隊伍、教學工作、咨詢工作、宣傳與普及工作、研究工作等方面的開展狀況;了解理事學校校長、心理教師、班主任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態度和評價;探索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規律和途徑;挖掘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典型經驗和特色做法;總結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分析影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發展的原因。

3.研究對象

(1)理事單位學校領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調查。研究對象為主管全校工作的正校長或分管心理健康教育的副校長1人。

(2)理事單位心理教師的工作調查。研究對象為學校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1人,專職心理教師數量多于1人的,由學校指定主要的1人來回答;沒有專職教師的學校由負責主要工作的兼職教師1人填寫。沒有心理教師的學校不填寫心理教師卷。(注釋:心理專職1教師:在學校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擔任的主要工作是上心理健康課以及進行心理輔導為標志,并且不承擔其他學科教學的教師;心理兼職2教師:在校以承擔其他學科教學或工作為主,同時承擔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師。)

(3)理事單位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狀況調查。研究對象為學校班主任,由學校隨機指定1人即可。

所有填答問卷者均為自愿參加。

4.研究階段

第一階段:發放及回收問卷(2009年10月1日~10月30日)

(1)理事會秘書處將《校領導問卷》、《心理教師問卷》和《班主任問卷》寄至各理事單位(2009年9月25日前);

(2)回收問卷(2009年10月30日前)。

(3)問卷回收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西三環北路19號外研社大廈2512室,郵編:100089,陳虹收。

(4)理事單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經驗介紹,發送至:kmwangce@sina.com(2009年10月15日~2010年01月30日)。

第二階段:數據分析及匯總先進經驗(2009年11月01日~2010年01月30日)

匯總問卷數據;匯總理事單位先進經驗;選拔先進單位。

第三階段:公布理事單位先進學校名單及先進經驗(2010年1月~12月)

課題組:陳虹(《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雜志社常務副主編,課題組組長、理事會秘書長);舒娟(《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雜志社編輯,副組長);吳文慶、王策(《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理事會秘書處主任、副主任)。

聯系電話:010-82563556,83724720,13581524145

聯系電郵:kmwangce@sina.com

投訴郵箱:chen.rainbow.hong@gmail.com

投訴電話:13911131061

心理健康范文第4篇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從起步到發展, 大約經歷了四十多年的時間, 隨著中高考壓力的不斷增加, 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產生的心理問題層出不窮, 心理矛盾日益凸顯。 因此, 為適應當前學生的心理發展需求, 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與教育, 積極心理應運而生。 中國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倡導者與推行者孟萬金教授指出: 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從積極角度出發看待和培養學生。 善于挖掘教育現象背后的積極意義, 用積極的心態引導學生, 從正面發展和培養個體的積極心理品質, 防治各種心理問題, 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 達到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 實現學生的積極人生。 這一觀念的提出, 為我國心理健康教育發展指明了一個新的方向。

二、積極心理視角下高職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 高職心理健康課程以理論講授為主, 忽略心理知識的實踐應用。

對于非心理專業的高職學生而言, 心理健康教育課存在的意義并非是了解并掌握心理學相關理論, 而是學校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平臺, 使學生系統、有效地了解心理學的常識, 讓學生學習之后能切實應用并操作起來, 解決自己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因此, 只重理論講授的心理健康課就會失去開設的意義。

(二) 高職心理健康咨詢以問題學生為主, 忽略大多數學生的積極心理導向作用。

為切實有效地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 高職院校紛紛開設了心理咨詢中心, 幫助解決學生遇到的各種心理問題。 但是, 經調查發現, 很多學校心理咨詢中心起到的效果是極其微弱的, 因為咨詢面對的都是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 這部分學生在學生總體中所占比重并不大。 因此, 心理咨詢室的存在意義越來越薄弱, 如果將咨詢室的職能作用擴大, 不僅能解決學生遇到的心理問題, 還能通過展開活動、開設講座等形式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心理品質, 心理咨詢將發揮積極導向作用。

(三) 高職心理健康教育以專職心理教師為主, 忽略教師聯動為學生帶來的積極影響。

對學生心理問題的關注, 不只是專職心理教師的責任, 還涉及班主任與學科教師的配合, 割裂心理健康教育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關系, 只會使學生對專職心理教師望而生畏, 使心理健康教育不能發揮作用。 只有各科教師聯動起了, 才能全方位、全過程地觀察與了解學生, 對學生產生更深入的了解, 使心理健康教育有的放矢。

三、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的高職心理健康體系的構建

(一) 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的高職心理健康課程設計。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心理健康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宣傳途徑, 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積極心理健康教育課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發育特點, 依據積極心理學的相關原理, 結合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課程性質與教育目標, 對課程進行有效設計。

1.以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為教學目標

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目標不僅是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 還應注重學生積極人格塑造, 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品質與心理機能。 因此, 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目標應該把挖掘學生的積極潛能作為出發點, 教會學生發現自我中的積極面, 體驗積極情緒狀態下的主觀感受, 學會用積極目光看待自身發展和周圍事物, 具備感受幸福感的能力。

2.以解決學生的心理需要為教學內容

“學以致用”是學習的根本意義, 因此, 將認識自我、情緒管理、應對壓力、人際交往、戀愛及性心理、完善人格、學習心理等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項目作為教學內容, 不僅提高了教育的有效性, 還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優化了學生的心理狀態。

3.以多樣化的教學形式為教學方法的自我

心理學優于其他學科的特別之處就在于可以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講授某一知識點, 如案例教學法可以使學生在思考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角色扮演教學法可以使學生在表演中學會換位思考; 拓展訓練教學法可以使學生在游戲中增強團隊合作能力; 實驗法可以使學生在操作中掌握知識點……總之, 多種教學法的綜合運用不僅能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積極能動性, 提高學生的領悟能力, 還能促進學生人格成長。

4.以深刻的反思體驗為品質升華

學會反思, 將學到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心理品質才能使學生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成長。 因此, 教學后反思引領, 包括小組討論、課外作業、時間運用等, 不僅教學生如何反省與思考, 更重要的是在分享過程中的情感升華和體驗整合, 將認識高度得以提升。

(二) 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的高職心理健康活動設計。

1.設計開展團體輔導活動

團體輔導是在團體情境下開展心理輔導的一種形式, 通過團體內成員間的相互交流、共同合作, 使成員更好地認識自我、探索自我。 團體輔導可以選擇情緒情感、社會交往、人際關系、入學適應等方面的主題開展, 既讓學生在活動中找到“知己”建立起社會支持系統, 又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心理力量。

2.設計開展心理劇表演活動

心理劇是一種將復雜的心理問題或生活中難以言說、解決的心理問題通過表演方式表達出來。 心理劇表演不僅可以展現出學生非凡的創造力、想象力、表演力, 還可以在表演中通過角色喚醒解決遇到的問題。 心理劇表演中, 演員的情感投入、情緒宣泄不僅可以消除內心壓力, 還可以在安全氛圍中釋放自己的內心, 達到內心的成長。

3.設計開展素質拓展訓練活動

素質拓展訓練是一種有針對性的心理“游戲”, 是課堂理論知識的課外延展。學生在專題素質拓展訓練中既可以提高某一專項方面的能力, 又可以在體驗中增強人際合作能力。 尤其是一些高難度的心理拓展訓練, 學生在相互配合中迅速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挖掘了內在的能力, 提高了調解能力與思維力, 使活動中展現出的積極希望感染每一名學生, 并愉悅心靈。

4.設計開展心理微電影拍攝活動

微電影是網絡時代的產物, 深受人們喜愛。 高職生是勇于嘗試的新一代, 微電影更能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 學生通過寫劇本、背臺詞、做道具、錄制剪輯等環節, 不僅學會了電影拍攝方面的技能技巧, 關鍵是在團隊合作中解決了平時無法解決的心理問題, 并體驗了實現的快樂。 另外, 微電影作為成型的影視作品, 可以作為典型的教學資料, 為以后心理健康課程提供教學素材。

摘要:積極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種新的教學理念, 為學校教育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本文以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為切入點, 分析我國當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 并提出如何在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下構建新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關鍵詞:積極心理健康教育,高職教育,體系構建

參考文獻

[1]薛香, 俞暄一.積極心理健康教育視角下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設計初探[J].教育與職業, 2011 (27) :129-131.

心理健康范文第5篇

[摘要] 網絡時代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處于青春期發育的學生群體更是互聯網的主要參與主體。近年來,中職學校在國家一系列鼓勵政策的支持下發展較快,但其心理健康教育處于被忽視的狀態,不容樂觀。網絡在給中職學生心理健康帶來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機遇,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為中職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模式。該文分析了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面臨的困境,結合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優勢,提出了構建中職學校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平臺的相關政策建議。

[關鍵詞] 互聯網 心理健康教育 中職學校

21世紀是個網絡時代,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網上信息量的急劇增加,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12年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國網民數量突破5億,達到5.13億,全年新增網民5580萬?;ヂ摼W普及率較上年底提升4個百分點,達到38.3%[1]。正處于青春發育期的學生群體,對互聯網表現出了極高的認同感和參與熱情。過去五年里,10~29歲群體互聯網使用率保持高速增長,目前普及率已接近高位,達72.9%[1]。網絡文化豐富了當代青年的學習生活,通過網絡,他們可以快捷地搜索信息,獲取知識。但由于青年學生尚未成熟的特殊心理特征,以及網絡環境的虛擬性和復雜性,給當代青年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中等職業教育是我國高中階段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國家采取了一系列鼓勵措施促進中職教育的發展。在過去幾年,中職教育規模已經和普通高中大體相當,實現了結構調整的戰略意圖。從整體來說,中職教育以培養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在生產、服務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為主要目標,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處于從屬或被忽略狀態。針對當前互聯網高度滲透青年學生的現狀,我們應該利用好網絡這把“雙刃劍”,揚長避短,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作用,實施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彌補傳統教育的不足,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覆蓋面。

1 心理健康教育相關概念界定

要應用網絡對中職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必要對相關概念進行界定:

1.1 心理健康

對于什么是心理健康,“專家們就這個問題已經議論了半個多世紀,至今沒有取得一致意見?!盵2]綜合國內外學者對心理健康定義的共同點,本文認為,所謂心理健康,是指個體在與各種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在內外條件許可范圍內,主體能不斷調整自身心理結構,自覺保持心理上、社會上的正?;蛄己眠m應的一種持續而積極的心理功能狀態[3]。

1.2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據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特點,運用心理學等多種學科的理論與技術,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知識與技能的教育與訓練輔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整體素質提高的教育活動[4]。

1.3 網絡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來,學者們對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界定基本上都是從工具的視角開始的,即把網絡作為一種信息技術和信息交流平臺,以網絡為載體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但我們應該清楚認識到,網絡心理健康教育與現實心理健康教育的區別不僅在于是否應用網絡技術。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是一種動態的概念,是現實心理健康教育在網絡的拓展和延伸,是一種全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利用網絡對青少年進行心理素質培養、解決心理問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專業性教育手段和措施,包括網上心理培養、網上心理訓練、網上心理輔導、網上心理咨詢、網上心理測驗、網上心理診斷、網上心理治療等[5]。

2 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面臨的困境

2.1 中職學生心理問題較多

中職學生是青年學生中較為特殊的群體,在經歷中考失敗后,他們往往比其他群體的學生面臨著更多的心理困惑。在學習上,中職學生往往缺乏明確的目標,自信心不足,學習習慣差,學習焦慮現象比較普遍。在人際交往上,渴望與人交往,但自我保護意識較強造成人際沖突。在擇業上,中職學生往往擔心自己學歷低而存在擇業緊張、退縮、憂慮心理。目前中職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自卑、挫敗感強、厭倦學習、逆反沖動等心理問題。

2.2 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缺失

雖然近年來國家對中職教育采取了一系列的鼓勵政策,但主要是針對中職學生的補貼,在學校的師資建設上則投入較少?,F在的中職學校往往只注重學生的技能教育,對學生的思想及心理教育往往處于被忽視狀態。很多學校沒有配備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師,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采取簡單粗暴的方式加以壓制。配備專門心理咨詢室與專業心理咨詢教師的中職學校寥寥無幾,而且難以起到應有的效果。

對此,面對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我們必須尋找更為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3 實施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優勢分析

3.1 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資源的豐富和整合

互聯網具有開放的時空特征,開放的網絡環境使得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具有豐富性和及時性。網絡能將地理位置不同、具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連接起來,將許多優秀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連接起來。這突破了課題教學的時空限制,增強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即時性、選擇性,也能夠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傳播的效率,有利于整合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豐富和擴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空間。同時,網絡的表現形式生動形象,能夠逼真呈現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這突破了傳統的以言傳面授單一模式的局限性,極大地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徑和手段,具有更強的吸引力、影響力和滲透力。

3.2 有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

網絡世界具有特有優勢,教育工作者利用網絡開展工作,將會極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一是網絡的隱匿性增強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安全性。由于社會的偏見,尋求心理幫助的學生要承受較大的心理壓力。而網絡的隱蔽性使得學生可以消除顧慮,敞開心扉,能夠真實袒露自己的內心世界,從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二是網絡的虛擬性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對象的平等性。網絡的虛擬性明顯淡化了人們的身份標識,這樣能夠弱化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身份界限,可以使學生感受到與心理教師的平等關系,從而克服面對面交流的靦腆和害羞心理,增強中職學生的自信心和親切感,使心理溝通更順暢。三是網絡的交互性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主體參與的主動性。在網絡環境中,人與人的交往是多向的。中職學生可以根據需要和興趣自行獲取學習心理健康教育資源,這種自主學習的方式能更好地被受教育者接受。網絡的交互性充分體現了心理教育中自我教育的本質特征,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

3.3 有利于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預警功能

在傳統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由于社會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偏見及中職學生心理發展的閉鎖性,多數學生都不愿或不敢袒露自己的心理問題,教師難以及時、準確把握學生的內心世界。而網絡世界的虛擬性和隱匿性為中職學生提供了一個不良情感宣泄的新途徑,學生可以在網絡中盡情傾訴自己不為人知的內心苦悶,從而獲得心理上的釋放和平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網絡及時、準確了解和把握當前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對個別問題學生能夠及時跟進并給予心理健康指導,從而提高工作的靈敏性、準確性,增強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預警功能。

4 構建中職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平臺的有關建議

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面臨諸多困境,而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有其獨特的優勢及特點,使得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并且應當成為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中職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帶來新的途徑。然而,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并非簡單的建立網站,要想取得網上心理健康教育良好效果,管理者和教育者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4.1 加強構建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資金和技術投入

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是伴隨互聯網的興起而出現的新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其無論在理念層面還是技術及模式構建等方面,都處于摸索階段。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所需要的網絡平臺建設、心理健康教育者隊伍的培養和培訓等都需要相當的資金投入。網絡技術的支持是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基礎和前提,而專業心理健康教育師資的培養是其發展的保障。因此,這需要中職學校及國家相關部門加大資金投入和技術扶持,促進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健康持續發展。

4.2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校園網站,構筑網絡心理健康教育主陣地

網絡給心理健康教育帶來便利的同時也造成了負面的影響,我們應該開辟心理健康教育的校園網站,占領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首先,學??梢栽谛@網開辟心理健康教育專欄,包括趣味性強、參與性強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增強校園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通過鏈接內容健康、趣味性強的公共心理健康服務網站來共同構建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系統。其次,要重視網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建設與開發。中職學校應該在網上開辟專門的網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重視網絡心理健康教育課,引導學生通過網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學習,自我化解心理問題。最后,要利用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平臺宣傳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識。通過舉辦網絡心理健康講座、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征文、開辟網絡心理論壇來廣泛宣傳普及健康教育知識,培養中職學生正確的心理健康觀念。

4.3 建立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綜合系統

在中職學校開展網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構建綜合的教育系統,對學生中出現的心理問題,在網絡中能夠得以解決,恢復與社會環境的協調關系,更好地適應社會。構建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綜合系統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建立網絡心理咨詢在線系統。目前中職學校開展心理咨詢與輔導的主要途徑是通過咨詢中心咨詢,這很難滿足中職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根據中職學校的實際及網絡優勢,可通過電子郵件、網上論壇及網絡聊天咨詢等方式開辟網絡心理咨詢在線系統。學??梢怨_心理咨詢教師的郵箱、QQ號及聊天時間,以便學生心理問題得以及時有效解決。二是建立網絡會議的心理輔助治療。網絡電話會議的方式既有網上聊天的效果,心理輔導人員又可以通過觀察來訪學生的語音、面部表情等方面的變化收集學生的原始信息,以判斷學生心理健康的真實狀況。三是建立心理咨詢反饋系統。學生在網絡上暴露的心理問題,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員除了要通過網絡心理咨詢治療等方式加以解決外,還要建立學生的心理健康檔案,形成心理咨詢的反饋系統。對于個別心理問題嚴重的學生要重點關注并不斷跟蹤學生的心理狀況。

當前,中職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臨著諸多難題。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無疑為彌補傳統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足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模式和平臺。網絡在給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帶來一系列新問題和新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了新思路和新機遇。然而,我們應該看到的是,傳統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雖然容易受時空限制,也不能滿足大群體的心理教育需求,但傳統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交流深入連續等優勢,對于矯治較為嚴重心理障礙學生的優勢比較明顯。我們提倡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要全盤取代傳統心育模式,而是使其成為有力的補充和發展。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網絡心理健康教育與傳統心育有機結合,對中職學生開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 http://www.cnnic.net.cn/

[2]劉協和,劉志中.心理衛生大全[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0.

[3]葉一舵.現代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開明出版社,2003.

[4]鄭希付,等.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叢書[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5]傅榮.網絡教育、網絡心理教育與青少年心理健康[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 2001(4):75-77.

上一篇:心理測試下一篇: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