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漢語熱論文范文

2023-04-06

漢語熱論文范文第1篇

3.個轉企:即個體工商戶由原來的個體工商戶的組織形式轉型升級為企業,轉型升級后的企業類型一般為有限責任公司,特殊情況下也可轉型升級為合伙企業、個人獨資企業。

4.家庭農場:即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規?;?、集約化、商品化生產經營,并以農業收入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5.民營經濟二次創業:即企業在取得高速增長之后,為了謀求進一步發展而進行的內部變革過程,其實質是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所進行的一次戰略轉型。

6.公共交通分擔率:即城市居民出行方式中選擇公共交通(包括常規公交和軌道交通)的出行量占總出行量的比率。

7.就地城鎮化:即農村人口不向城市遷移,而是在原有的居住地,通過發展生產和增加收入,完善基礎設施,發展社會事業,提高自身素質,改變生活方式,過上和城市人一樣的生活。

8.農村文化大禮堂:即在行政村建成集禮堂、講堂、文體活動場所于一體的村級文化陣地綜合體,組織開展節慶禮儀、鄉風文明、教育培訓、文體娛樂等各項活動,豐富農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9.一窗受理、三制聯動、六聯審批:即在一窗式受理服務的基礎上,完善項目全程代理、模擬審批和項目聯審三項服務制度,實施聯合踏勘、聯合評審、聯合辦證(章)、聯合審圖、聯合測繪和聯合驗收的“六聯審批”新機制。

10.五水共治:即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 11.四換三名:即騰籠換鳥、機器換人、空間換地、電商換市,名企、名品、名家。

13.城市(都市區)經濟:即以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為中心,帶動周圍農村,統一組織生產和流通,形成以城市為依托的各種規模和類型的經濟區。

14.綠色信貸:即環保部、人民銀行、銀監會三部門為了遏制高耗能高污染產業的盲目擴張,于2007年7月30日聯合提出的一項全新的信貸政策,旨在通過金融杠桿來實現環保調控。

15.產城融合:即產業與城市融合發展,以城市為基礎,承載產業空間和發展產業經濟,以產業為保障,推動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務配套,以達到產業、城市、人之間有活力、可持續發展的模式。

16:零碳街:即基于低碳文化的總體定位,通過引進北歐國家綠色低碳、慢生活的理念,賦予城市建筑和設施低碳環保、生態節能的核心功能,實現城市功能提升與有機更新。

17.模擬征遷:即參照正式征地拆遷程序,對擬征遷地塊在各工作環節充分征求模擬被征遷人意見,若在規定時間內達到規定指標的,再逐步推進,達到全部指標后最終轉為正式征地拆遷的一種征遷方式。

漢語熱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漢語師資,現狀,對策,俄羅斯

1 緒論

從2004年第一所海外孔子學院掛牌至今, 截至2009年11月, 全球已建立282所孔子學院和272個孔子課堂, 共計554所, 分布在88個國家 (地區) 。漢語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請進來”的基礎上, 已發展為漢語國際推廣“走出去”的新格局, 世界各地很多國家都掀起了學習漢語的新浪潮, 法國巴黎街頭的一則廣告這樣寫到:“學漢語吧, 那意味著你未來幾十年內的機會和財富。”美國大學理事會主席卡珀頓大聲高呼:“今天, 到了人們講漢語的時候了。”在印度尼西亞的一些地區, 處處回響著:“漢語學習要從娃娃抓起”的口號。在俄羅斯更是如此, 目前俄羅斯有100多所大中小學開設了漢語課程, 有25000人通過各種方式學習漢語。很多中小學把漢語當做第一外語來學習, 如伊爾庫茨克州赤塔四中從1966年就開設了漢語課程, 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歷史了, 學校要求從小學二年級開始學習漢語, 目前已有900名在校學生學習漢語。中國國家漢辦主任、孔子學院總部總干事許琳近日在沈陽舉行的第十屆國際漢語教學研討會上透露, 目前全球學習漢語的外國人數已超過4000萬;隨著世界范圍內“漢語熱”持續升溫, 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已成為全世界人們學習漢語的主要場所。在全球范圍內漢語可能正在逐漸躍升為僅次于英語的新的推廣語言, 其國際化的趨勢日益明顯。

2 俄羅斯漢語教學方興未艾, 上中文學校要走“后門”

“借著俄羅斯‘漢語年’的東風, 有更多的俄羅斯人了解了中國, 不僅了解了中國的歷史、文化、風俗習慣, 還了解了中國的改革開放、中國的發展前景、中國的困難和問題” (中國駐俄羅斯大使李輝在記者招待會上的發言) 。漢語在許多學校已經被列為必修外語課, 特別是中小學。在莫斯科, 有一所1948學校, 在全俄羅斯的漢語教學界赫赫有名。它是俄羅斯政府定點教授漢語的兩所學校之一,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2007年在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時, 曾參觀過這所學校, 并親自拿起教鞭, 教學生們唱了一首中國童謠。目前該校有1000多名學生, 65名教師, 其中漢語教師16人。學校所有的學生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學習漢語 (俄羅斯實行中小學一貫制教育, 共11年) , 1至4年級的學生每周有4小時漢語課程, 5至9年級的學生每周有5~9小時漢語課程。5年級開設中國國情學課程, 8年級開設中國旅游課程, 10年級開設漢俄翻譯基礎課程。由于是公立學校, 費用全免, 所以他們以接收附近的孩子為主。但每年報名的學生有300多人, 很多是住在離學校很遠的莫斯科市北部、東部的孩子, 他們寧愿每天在路上花兩個小時也要來這里上學, 這種情況在莫斯科很少見。而由于師資力量有限, 學校每年只能從幾百個報名者中遴選出幾十人。據不完全統計, 目前僅在莫斯科市就有10多所中小學開設了漢語課程, 學習漢語的中小學生達到2000多人, 但還是難以滿足家長們的需求。筆者的一位同事就曾被俄羅斯朋友“請托”, 問他可不可以“開后門”找中文學校的校長幫他的孩子上學。在俄羅斯西部的西伯利亞地區, 學漢語、用漢語也漸成風尚, 很多不會漢語的俄羅斯人都會說“你好, 中國!”這句讓人興奮且親切的話語。在伊爾庫茨克國立大學孔子學院, 學習漢語的學生年齡最小的只有七歲, 年齡最大的已經45歲了, 她們不僅喜歡學習漢語, 也喜愛中國功夫, 她們常常在各種漢語比賽中表演中國功夫, 贏得了許多贊譽和認可。

3 合格漢語師資的匱乏成為漢推事業發展的瓶頸

2010年梅德韋杰夫在克林姆林宮號召俄羅斯人學習漢語, 同年9月26日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在參觀大連外國語學院俄語中心時說:“我們兩國之間的關系非常密切, 懂俄語的中國人越多, 懂漢語的俄羅斯人越多, 我們的交往就越是廣泛。”在漢語推廣事業欣欣向榮的同時, 對外漢語教學人才缺乏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 在俄羅斯有25000人學習漢語, 師資數量嚴重不足。根據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預測未來幾年內世界學習漢語總人數將達到1億之多, 全球范圍內至少需要500萬專門從事漢語教學的工作者, 派出500萬從事漢語教學的老師并不難, 但是培養500萬合格且優秀的漢語教師將是漢語推廣過程中的重中之重, 難中之難。根據國家漢辦的統計, 俄羅斯部分中小學專職漢語教師與學生的比例可達到1:60, 很多學校都沒有中文外教老師, 就俄羅斯伊爾庫茨克國立語言大學來說, 全校有200多學生學習漢語, 僅僅只有一名中文外教老師, 承擔了五、六年級本科班的所有口語課程, 每天上4 (俄羅斯每節課是1小時20分鐘, 相當于國內的兩節課) 節課的情況很正常, 每個漢語老師要帶4-6個不同的班級, 再加上批改作業, 課外活動等工作量非常大。在非國立學校一般只會聘請一到兩名漢語教師, 如西伯利亞經濟法律管理學院, 一個中文外教負責整個學校的漢語教學, 備課、管理、輔導, 每周四還要去安哥拉斯克分院做“中國國情學文化”的講座。這樣以來我們的漢語老師每天都要沉浸在繁重的教學任務當中而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反思和提高教學水平, 如此長期以來就會使教學水平停滯不前, 沒有創新和提高。

就目前情況來看俄羅斯的漢語師資在數量上遠遠不能滿足現在和未來的漢語學習者的需求。更令人擔憂的是, 其整體教學素質更是良莠不齊。目前俄羅斯境內的漢語師資主要有兩部分構成, 一部分是俄羅斯本土人受過漢語專業教育的漢語教師和長期定居在本地的華人及后裔;另一部分則是從中國經過培訓派遣過來的專職漢語教師和海外志愿者教師。從中國派來的專職漢語教師雖然在國內具有及其豐富的教學經驗, 但也有些老師在國內并不是從事語言學及相關專業教學的, 有些教學經驗不完全適用于俄羅斯的漢語教學課堂。俄羅斯學生的性格和學習態度與中國學生有很大的差別, 她們需要在短時間內贏得俄羅斯學生的認可和喜愛, 這樣才能站得住站得穩講臺, 做到這些是需要很多方法和技巧以及良好的適應能力。面對完全陌生的教學對象, 異國的教學環境、更重要的是不同的文化背景和風俗信仰, 我們的老師們需要一個逐漸適應和摸索的過程, 這個過程是艱辛而又痛苦的, 很多教師都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文化不適應性, 生活飲食不習慣, 精神不能達到最好狀態, 這樣以來多少會影響到教學效果。即使是這樣, 國家每年派往俄羅斯的漢語教師和海外志愿者教師的數量也是極其有限的。針對這種情況, 國家漢辦2009年啟動了“非英語語種海外培訓項目”, 向俄羅斯派出了50名年輕教師學習俄語, 一年之后將陸續派到俄羅斯各個城市教授漢語, 以解燃眉之急。

據筆者調查目前俄羅斯很多學校的漢語課程大部分還是由本土漢語師資承擔的。如赤塔四中, 所有漢語教師都是赤塔師范的漢語專業畢業生, 她們雖然系統的學習過漢語, 但是在漢字發音, 聲調上都存在很多的問題, 語法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傊? 大部分俄羅斯本土漢語師資都沒有受過專門的語言教學培訓, 缺乏相對專業的漢語教學知識和理論修養, 以及中華傳統文化知識的學習, 以至于教學質量難以得到保證。還有些學校的漢語老師是近年來我國在俄羅斯的留學生, 他們的漢語水平和教育學歷雖然很高, 但是缺乏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知識和經驗。此外, 俄羅斯漢語師資隊伍整體呈現一種相對不穩定性, 當一些本土漢語教師有更好的工作選擇時, 她們會離開教學崗位而另謀高就, 這也是俄羅斯人的工作特點之一。而外派過來的漢語教師因為家庭不在本地, 不能長期以往的留駐俄羅斯, 潛心研究漢語教學, 所以不能再漢語教學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和成績。這些都是目前俄羅斯漢語師資現狀及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4 俄羅斯學校漢語師資培訓的思考

首先外派的漢語教師要轉變理念, 在教學的同時更加著重配合學校開展師資培訓, 形成以點帶面的良好學習氛圍。國家可以在全國學校范圍內選拔一些具有語言教學經驗、教學能力強及文化適應性強的的優秀教師作為代表, 在提高自己教學能力的同時, 重點培養其的漢語師資培訓能力。這些優秀教師出國以后, 可以根據當地所在學校的具體情況, 有針對性有步驟有計劃的開展漢語師資培訓的工作, 為當地的漢語教學培養更多的合格的甚至優秀的漢語教師, 甚至可以說是培養更多的合格的漢語言“訓練師”, 針對不同年級不同水平的俄羅斯學生培養側重點不同的漢語教師。如教一年級的漢語老師需要加強學習語音和漢字知識方面的趣味教學法, 讓學生在興趣中入門。尤其是了解學生學習漢語的需求目的和自身學習習慣和特點, 并嘗試與當地其他外語教學制度接軌,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了解當地師資培訓的需求, 做到因地制宜, 因材施教, 在實質上提升當地的總體漢語教學水平。

其次, 強調當地漢語師資培訓內容的針對性和時效性。我們要著重培養俄羅斯漢語教師的職業意識、教學責任感, 文化傳播的使命感。必須加強漢語教師反思能力的培養, 我們不僅要傳授給他們漢語教學的理論和技巧, 更重要的是引導他們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 能夠巧妙的借鑒他人的漢語教學經驗,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合理的應用到自己的漢語教學體系當中, 并且有意識地主動學習漢語基礎知識, 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只有這樣才能不斷的適應教學狀況的新變化。當然具體到每個地區每個學校的教師培訓工作來說, 我們也要考慮漢語師資隊伍構成、師資背景等問題的復雜性、多樣性特點, 有針對性的分層次的進行培訓, 提高培訓效率, 關鍵是提高培訓質量。比如那些非師范專業出身, 未受過專業語言教學培訓的長期生活在俄羅斯的華裔漢語教師, 和在中國多年有一定漢語能力的俄羅斯本土人, 她們雖然能把漢語說得很好, 但從漢語知識結構和教學方法上都需要進行專業的培訓;有的因為在中國不同方言區學習的漢語, 所以說得漢語帶有方言口音, 這樣的本土漢語教師也需要加強普通話的訓練。而對于我國的俄羅斯留學生, 在本地擔任漢語教師的人員來說, 他們大多有著較高的學歷和漢語背景知識, 但是缺乏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理論知識、方法和經驗。中國漢辦外派到俄羅斯執教的公派漢語老師和漢語志愿者教師, 他們專業素質和業務知識相對較高, 但部分老師是不懂俄語的, 在這樣完全陌生的環境下從事教學, 仍然需要學習一些交際俄語, 以方便在生活過程中了解俄羅斯的文化, 更重要的需要進行跨文化交際與文化語言交際能力的培訓。

第三, 目前在俄羅斯已經建立了12所孔子學院和3所孔子課堂, 我們要充分利用孔子學院這一教學平臺, 協助國家漢辦逐步建立和完善各地區孔子學院的師資培訓體系。使漢語教師能在當地的孔子學院就能接受短期、長期甚至學歷培訓, 這樣以來就節省了培訓的時間和費用, 同時也擴大了培訓規模, 提高了培訓效率。根據漢語師資培訓的現狀推測, 今后俄羅斯漢語師資培訓的主戰場應該是各地的孔子學院及相關漢學研究中心。此外, 面對現在俄羅斯漢語師資的匱乏情況及師資質量問題, 我們必須尋求更加優質、快捷的師資培養途徑, 從而利用遠程教育的模式培養師資也是可以實施又具有可操作性的有效途徑。遠程教育培訓具有靈活性、自主性和開放性的特點, 更符合成年人學習特征。遠程學習者可以相對靈活地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和學習時間, 這對教學任務繁重, 平時抽不出整塊時間來學習的漢語教師來說提供了很便利學習機會和選擇空間。我們相信只要每個對外漢語教師都能夠轉變教學理念、不斷更新自身知識體系, 一起努力創新性的構建起以當地孔子學院培訓為主, 以來華短期培訓、遠程教育培訓為輔的現代化本土漢語師資培訓模式, 一定能克服漢語教學師資匱乏這一漢語推廣事業發展中的瓶頸, 從而確保俄羅斯漢語教學長期、有效、優質、可持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真.國際化背景下華文教育發展趨勢及影響研究[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 2007, 5 (2) .

[2]李凌艷.漢語國際推廣背景下海外漢語教學師資問題的分析與思考[J].語言文字應用, 2006 (7) .

[3]宋斌.法國中小學漢語教學方興未艾——法國漢語總督學白樂桑先生一席談[N].光明日報, 2007-02-22.

[4]黃鳴奮.美國AP項目:中文教學的跨層次銜接與跨文化交流[J].海外華文教育, 2005 (4) .

[5]周士宏.漢語國際傳播師資問題初論[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 (1) .

漢語熱論文范文第3篇

繼2007年之后, “漲”再次獲選2010年度國內字。“漲”字多意, 人們感受最直接的自然是物價。除了“漲”字以外, 進入國內字前十名的還有炒、博、控、堵、拆、囧、被、房、災。專家點評說, 今年的“控”字產生了一種時髦的新用法, 就是××控, 如動漫控、微博控。

國內詞組的“給力”一詞, 在字詞推薦階段獲得59人次的推薦, 在投票階段也一路領跑。“給力”是2010年世界杯期間流行開來的網絡熱詞。2010年的11月10日, 《人民日報》頭版頭條標題《江蘇給力文化強省》, 引起強烈關注。

漢語熱論文范文第4篇

1 語言與文化的關系以及熱詞的定義

語言,從狹義上來講,特指人類的語言,是言語交際的一種方式,具有任意性、二層性、創造性以及移位性,兼具信息功能、人際功能、施為功能、感情功能、寒暄功能、娛樂功能、元語言功能。

文化與語言的關系十分密切。美國著名人類學家懷特曾在其《文化科學》一書中指出人類行為起源于符號的使用,正是語言符號才使我們的類人猿祖先轉變為人,并成為人類,文化才得以產生和流傳。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和表達符號,文化的傳承依賴著語言,而語言又深受文化的影響,語言隨文化的發展而變化,因此要推廣我們的文化就要從翻譯語言著手。詞是語言表達單位,布龍菲爾德認為詞是“最小的自由形式”,即詞是能夠獨立構成一個完整語句的最小單位,而熱詞緊跟時代發展,是當今語言最活躍的成分,最能反映社會熱點以及民生問題,也最能體現現時文化,因此我們要注意熱詞的翻譯。

那么什么是熱詞呢?熱詞按字面意思理解就是是熱門詞匯,廣泛而言包括詞、短語和短句。熱詞作為一種詞匯現象,反映了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在某一個時期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和事物。

2 文化影響下的漢語詞匯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中國文化博大厚重,幾千年的燦爛文明依靠著漢語來記載和傳承。語言是了解一個民族的窗口,通過它可以窺見一個民族的文化傳統,價值觀念,以及思維模式等。中國文化是七大古文化中唯一延續至今的文化,這得益于中國文化的同化力和融合力以及凝聚力。中國漢字、古埃及圣書體以及蘇美爾楔形文字一起并稱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而后兩種文字已被歷史長河所湮沒,唯有漢字留存至今,作為世界上唯一的表意文字繼續發展壯大。這些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延續性,也體現了漢語的發展能力。文化是不斷發展進步的,新事物層出不窮,只有不斷地豐富詞匯,才能更好地表述和反映文化。

漢語詞匯的基本特征是:詞語無詞形變化,雙音節詞占優勢,構詞法靈活多樣,主要構詞方式包括單音節語素的復合、重疊、附加、擬聲和兒化等。

漢語詞匯體現了中國人民的傳統思維方式,中國人善于形象思維,漢語詞匯具有形象性,如:獅子頭、喇叭花。漢語詞匯還體現了漢語的意合性,通常由兩個意義相近、相反、相關的兩個語素并列組合,構詞表意,如:愛好、污染;領袖、厲害;國家,質量。詞組的結構也反映這一點,如“吃餃子”和“吃館子”,語義關系各不相同。漢語詞匯中有許多詞匯體現了中國人民重視農業、飲食,注重親屬宗族、身份地位以及和諧觀念。另外佛教文化傳入中國,中外民族文化不斷融匯,漢語詞匯也深受影響,吸納或借用了不少詞匯。中國在各個歷史發展階段也形成了一些特別詞匯,如抗日戰爭、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的詞匯。不再一一贅述,總之,漢語詞匯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文化的發展不斷地豐富著自身。

3 漢語熱詞文化成因分析和特征分析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出現了許多新事物以及新現象。如果語言得不到發展,詞匯得不到擴充,我們將很難表達新事物。漢語表現出了很強的包容能力,不斷豐富和更新自己的詞匯,不斷吸收和融合其他語言的精華,作為自己的養分和補充,正是如此,漢語才能作為唯一的表意文字屹立于語言之林。在這個社會高速發展,文化交流頻繁的時代,熱詞應運而生,作為一種趣味十足的文化現象,滲透到了人們的生活中。

漢語熱詞具有怎樣的特征?為什么它們在短暫的時間內,得到了中國人民的高度認可和頻繁使用呢?

1)從形式上而言,熱詞多為詞組或短語、短句,結構緊湊,簡潔明了,形象生動,語義集中,表層含義淺顯易懂,文化內涵寓意深刻。如:宅男,富二代,過度引用,溫和腐敗,經濟適用房,我爸是李剛。

2)內容上體現了文化符號,民眾心態和責任感,同時也具有時代感。如“囧”字,實際上是“冏”的衍生字,本意為光明,明亮,由于該字很像一張沮喪的人臉,被賦予了郁悶、尷尬、無賴,困惑,無語等意思,指處境窘迫為難,該字頻繁用于網絡聊天、博客和論壇之中。又如“hold住”(指各種情況都要控制住,堅持從容應對一切的積極精神),而“傷不起”(指個體本身屢受傷害,已經無法再承受了,表達了人們不如意的情緒)等,這些詞都體現了國民的心態。而“地溝油”“謠鹽”分別反映了國民對健康的關注以及日本大地震后,中國民眾受謠言影響而導致的搶鹽風波。

3)從修辭手法上而言,種類較多,包括,諧音,比喻(包括暗喻和明喻),指代等,因此饒有趣味,朗朗上口,涵義深刻。利用諧音的如“謠鹽”“蒜你狠”“鴨梨”等。運用比喻的有“蟻族”“房奴”等。運用指代的有“藥家鑫”“郭美美”等。

4)從造詞方法上而言,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1)巧妙運用已本土化的舶來品。如:從美國“Watergate scandal”翻譯過來的“水門事件”中截取“門”字,當發生了有重大影響力或超強娛樂性事件時,冠以此詞。如:家樂福“價簽門”。

(2)方言的擴大化運用。如:“給力”一詞本來是中國方言,現為精彩震撼的意思。“亞克西”一詞為新疆維吾爾族詞語,現在的意思為“好、優秀、棒”。“有木有”為陜西、山東、河南方言,就是“有沒有”的意思。

(3)套用已有詞匯。如套用了“北大荒”的“就業荒”“血荒”以及套用“白領”的“藍領”“金領”以及“富二代”中引申而來的“官二代”“星二代”等。

除此之外許多詞都是新創的,數量巨大,在此不再一一贅述,這些新詞體現了中國人民的智慧,語言運用能力以及創造能力。

4 漢語熱詞翻譯策略

4.1 直譯

直譯,即翻譯時在忠實原文的基礎上保留原文的形式,按照字面意思來翻譯,能較好的保留原文意義,體現原文風格。有些漢語熱詞結構簡單,表意明確,因此可以采用這種策略,以較好地保留漢語熱詞的愿意以及風格,有助于推廣我們的文化。

比如“剩女”,指現代女性由于種種原因,導致年齡較大還沒有結婚或者沒有結婚對象,根據字面意思就是被剩下的女人,因此我們可以直接將其譯為“leftover woman”。又如,房奴可譯為“house slave”,卡奴也可以對應地譯為“card slave”。又如微博上提到重慶市官員的休假式治療,“休假式治療”一詞,我們就可以根據字面意思,直接翻譯為“holiday-style medical treatment”。

4.2 意譯

部分漢語新詞形象生動,具有較深刻的內涵意義,通過字面意思翻譯往往會曲解其含義,或者翻譯出來讓外國人無法理解,產生誤會。因此,本著文化交流的目的,我們可以采用意譯的方法,或者在英語中選擇意思相近的對等語,或者根據漢語詞所要表達的大意來翻譯,達意即可。

如這一組詞匯“裸捐”、“裸考”、“裸婚”,它們都共同特點都有個“裸”字,但這個“裸”不完全就是裸露、赤裸的意思,三個詞都有各自的含義,指代了三種不同的現象,如果我們一概而論,全部譯為“naked”,就很難翻譯出它們真正的內涵,還會導致外國人誤解他們的含義。這時候可以根據它們所具體指代的現象來進行翻譯。例如“裸捐”,是指比爾·蓋茨、陳光標把指定范圍的個人資產全部捐出,那么我們在翻譯時考慮這一背景,就不難理解這個“裸”字的含義,由其基本含義“光”發展而來,就是完全捐出,也就是把自己的財產全部捐贈的意思,那么我們可以翻譯為“all-out donation”,這就比“naked donation”更能達意以及更生動形象。“裸考”一詞有兩層意思,一是指不經過任何復習和準備就去參加考試,翻譯時可以直接翻譯為“non-prepared exam”;另一層意思指沒有任何加分的,僅憑考試成績報考高一級學校的考試,這時可以對應翻譯為“non-extra-mark examination”。而“裸婚”一詞現在大多翻譯為“naked wedding”,我個人認為不夠妥當。裸婚指年輕人迫于生活壓力以及強調婚姻的自由和獨立,“不買房不買車,不買婚戒不辦婚禮”的一種結婚方式。我覺得可以相應地譯為“thrifty wedding”或者“wedding without house or car as the betrothal gift”。

4.3 直譯加解釋

由于漢語熱詞產生于中國獨特的語言和文化環境中,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以及社會和時代特征,因而簡單地采用直譯的方法不能完全表達其含。我們可以采用補充解釋的方法,這樣就能將詞的內涵更完整的提供給外國人。如“偷菜”一詞,本來是一種網絡游戲,如果我們僅按照字面意思翻譯為“steal vegetable”,外國人當然明白是偷菜的意思,但他們將無法明白一種道德敗壞的行徑為何風靡中國,但是我們要是補充說明“steal vegetable,an online game”,這樣外國人就不難理解了,也不至于曲解我們的社會文化。又如“富二代”,如果簡單將其處理為“rich second generation”,估計很難表現出他們在很多人眼中那種敗家子的形象,以及他們濫用金錢欺負貧民百姓遭人嫌惡的一面。因此在翻譯該詞后,我們可以簡單描述一下我們眼中“富二代”的特征,“they flaunt wealthy,drive at high speed,arouse public indignation”。

4.4 回譯法

各國文化不斷交流,有些漢語熱詞就是從他國借鑒而來的,而有些漢語詞自身就是巧妙利用了已經本土化的舶來語,那么在處理這些熱詞的時候,我們更多的是采用回譯的方法,也就是翻譯還原,將漢語熱詞還原成它譯入中國前的形式。如“達人”一詞,指在某一領域非常專業,出類拔萃的人,源自于英文“talent”一詞,因此在翻譯“達人”一詞的時候可以采用回譯策略。

4.5 創意法

魯迅先生曾說過,世上本無路,但走得人多了,便也成了路?,F在網民為“給力”一詞創造了一個新詞“gelivable”,看上去非常像英語單詞,實際上是一種中西合璧的造詞方法,“geli”是音譯中文“給力”一詞的拼音讀法,而“-able”是英語中典型的形容詞后綴;甚至還給“gelivable”加上否定前綴“un”,使其變為“ungelivable”,也就是“gelivable”的否定形式,即“不給力”的意思。當然,這算是一種“Chinglish”,外國人看不懂。不過“給力”一詞影響力如此巨大,甚至登上了《紐約時報》,外國人也能漸漸明白它的意思,該詞也極有可能被收入英語詞典。在這方面,是有先例的。如“long time no see”是中式英語,曾被外國人笑話,不過隨著使用越來越頻繁,現在已經成了標準英文詞組。每個國家的語言都有可能吸收來自別國的詞匯或者語言精華,像“gelivable”這樣比較符合英文造詞結構的詞語也是有可能被英語接受和包容的,這樣也可以不斷豐富他們的語言和文化。類似這樣的中式英語最典型的還有“niubility”,漢語詞為“牛”,本為北方方言,但現在也廣為使用,褒義的意思是“很棒”,含欽佩之意,體現了青年一代的狂野特質,貶義時為譏諷之意,指“過分,自大”等。這給我們的啟示是,英語和漢語拼音都使用了字母,他們是具有相似性的,具有可以融合的特點。

另外,“混成法”(blending),也是常見的英語造詞法,即通過將兩個單詞中第一個詞的開頭部分和第二個詞的最后部分或連接兩個單詞的開頭部分混合成一個新的單詞。如smoke+fog結合而成smog(煙霧),breakfast+lunch結合成為brunch(早午餐),analog+computer合成anacom(模擬計算機),以及modulator+demodulator合成modem(調制解調器)。中國民眾創造詞時也使用了類似的方法,如“偷菜”一詞,“菜”的英文單詞為“vegetable”,“偷”的英文單詞為“steal”,合二為一成為“vegeteal”。又如將“smile”(微笑)和“silence”(沉默)結合在一起形成“smilence”,表達“笑而不語”。這些表達都非常生動形象,趣味十足。

當然在翻譯漢語熱詞時,最好還是使用前四種策略,因為當一個漢語詞匯影響力還不足夠大時,外國人是無法理解的。如果我們很想推薦創新的英語,可以在說完之后,用解釋的方法來補充說明它的意思,這樣能方便外國人理解,利于文化交流。像“給力”一詞,英文中也有表達類似意思的詞匯,如“awesome”“cool”等,而外國媒體在解釋時用了直譯的辦法,用了“giving power”這一表達。

熱詞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客觀地存在于我們的社會之中,以其獨特的方式反映著現代生活,也寄寓了人們豐富的社會情感,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表達方式。我們在翻譯熱詞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其文化因素,正確翻譯熱詞的內涵,以促進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摘要:中國近年來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不斷增大,與各國文化交流更加頻繁,漢語展示出它的魅力與吸引力,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關注和學習漢語。與此同時,許多漢語熱詞隨時代而生,它們生動形象,善用修辭,內容豐富,內涵深刻,具有翻譯價值,是中國社會與國民生活最直接的反映,為便于外國友人透過它們了解中國的社會文化,翻譯時要把握它們的文化特征,便于中西方交流。

關鍵詞:文化交流,漢語熱詞,翻譯策略

參考文獻

[1]陳德彰.新詞新語譯譚[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11.

[2]懷特.文化科學——人和文明的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3]胡壯麟.語言學教程[M].3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4]黃永存.巴斯奈特文化翻譯觀對漢語新詞英譯的啟示[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09(4).

[5]金其斌.談一些漢語新詞的英譯問題——評《新華新詞語詞典》部分詞條的譯文[J].中國翻譯,2003(6).

[6]郭錦桴.漢語與中國傳統文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漢語熱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離合詞是現代漢語中一種特殊的語法現象,是現代漢語語法學界討論的熱點,也是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的難點。通過逐一梳理各類觀點及方法,對半個多世紀的離合詞研究作一回顧。

關鍵詞:離合詞  綜述  對外漢語教學

離合詞是現代漢語中一種特殊的語法現象。我們通常所說的離合詞是指“由兩個字組合而成的合成詞,在有些情況下它可以作為一個詞合起來使用,在另外一種情況下它又可以作為兩個詞即一個短語來使用?!盵1]離合詞之所以特殊,在于它兼有詞和短語的雙重特征。

自1957年陸志韋在《漢語的構詞法》一書中首次提出“離合詞”的概念以來,現代漢語離合詞一直是眾多學者的研究熱點。從歷時角度看,離合詞的研究大致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20世紀50到70年代——從語言本體角度摸清離合詞的基本面貌,集中對離合詞的性質、標準進行界定;第二階段是20世紀80年代至今,外國留學生來華學習漢語的人數日益增加,離合詞運用的偏誤不斷出現,離合詞的教學成為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難點,這一階段主要從對外漢語教學角度對離合詞的教學進行探討。

本文擬從離合詞的本體研究和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離合詞研究兩個角度進行綜述。

一、離合詞的本體研究

離合詞的本體研究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離合詞的語法性質

明確離合詞的語法性質,就是明確詞和短語的劃界問題。離合詞究竟是詞還是短語,還是屬于“詞和短語之間的中間狀態成分”,一直是語法學界爭論的焦點。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三種觀點:

1.詞說。此說認為離合詞是詞或接近詞。持此類觀點的有劉澤先(1953,3)[2]、林漢達(1953)[3]、彭楚南(1954)[4]、胡附、文煉(1954)[5]、趙元任(1968)[6]、范曉(1981)[7]、洪篤仁(1984)[8]、張靜(1987)[9]。以上各家認為離合詞是詞的原因在于:第一,離合詞的兩個字合在一起表示一個意義;第二,離合詞的擴展是有限的。

2.詞組/短語說。此說將離合詞劃入詞組(短語)。王力認為“凡兩個字的中間還可以插得進別的字者,都是短語,否則就是一個單詞”[10],即以能否分離作為判斷的絕對標準。持此類觀點的代表學者還有鐘鋟(1954)[11]。

3.“離為短語,合為詞”說。持此類觀點的代表學者有張壽康(1957)[12]、陸志韋(1957)[13]、朱德熙(1982)[14]。這一觀點兼顧了離合詞兩方面的特征,認為離合詞以“離”的形式出現時是短語,以“合”的形式出現時是詞。

幾十年來,對離合詞的歸屬問題的討論一直沒有停息過,至今仍然沒有達成共識,分歧依然存在。我們認為對離合詞的歸屬問題的討論是不可能達成共識的?!霸~”本來就是一個舶來品,是印歐語系的產物,被漢語引進后出現許多“水土不服”的現象是正常的。離合詞的問題只是表現得比較突出的一個方面而已。如果我們受西方語法觀念的束縛,認為詞和短語是鐵板一塊、非此即彼,不承認中間狀態,那么對離合詞歸屬的討論是永遠沒有結果的。

(二)離合詞的界定標準

哪些詞是離合詞,這也是漢語語法界經常出現爭議的一個問題。有些詞在一些研究者看來是離合詞,但卻被另一些研究者排除出離合詞群體。因此對離合詞身份的鑒別,便存在一個標準的問題。不同學者采用的具體標準不相同,得出的離合詞的范圍及離合詞的數量也不盡相同。下面就前人使用過的界定標準作簡單介紹:

1.意義標準。對離合詞歸屬問題的討論中,意義成為一條重要甚至主要的依據。但這條標準具有很明顯的缺陷。一方面,意義與意義之間的界限因人而異。如果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便失去了科學的可操作性,最后的結果就是“得不出公認的結論”[13]。另一方面,如果以意義作為標準,意義的作用被擴大,語法上的區別就會被抹殺。因此,將意義作為劃分詞與短語的主要標準或者唯一標準是有失偏頗的。

2.擴展法。擴展法是用于區別詞與短語的有效方法,一些學者也將這一方法用來區別離合詞與短語。陸志韋(1957)[13]提出“自由擴展”和“受限擴展”兩個概念,認為“能夠插入很多別的成分的擴展式”是詞,而“只能插入‘得、不’的擴展式”是短語。這一鑒定方法在具體運用過程中同樣存在很大的缺陷。首先,“受限擴展”有一個“度”的問題,這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定數。其次,擴展形式的頻度。有的離合詞擴展式的使用頻度相當高,和短語相當,如“洗澡”“睡覺”之類的離合詞;而有的一般不擴展,只是出于口語表達的臨時需要才擴展。偶爾擴展到底算不算離合詞,如果不算,達到什么程度才算?這仍然是一個“度”的問題。

3.逆轉法。這種鑒別方法是趙金銘(1984)[15]提出的。他認為一般動賓短語結構松散,可打亂原次序,重新排列組合;而動賓離合詞卻嚴密得多,不可任意打亂,除了中間可以擴展外,一般不太容易變換格式。如“丟錢”可以變換成“錢丟了”,而“丟臉”卻不能變換成“臉丟了”。但這一標準也能舉出大量反駁其標準的例子。如“你的覺睡足了”“這個亂搗得不小”。

4.語素鑒定法。趙元任(1979)[6]、趙金銘(1984)[15]在對離合詞作鑒別時,采取了這一鑒別標準,認為如果組合成份中含有至少一個黏著語素,那就是離合詞。這一鑒定標準的缺陷在于當含有黏著語素的離合詞的擴展度和短語完全一樣時,離合詞與短語仍然區別不了。

除了上述所說的方法,還有其他標準和鑒別方法,如:插入法、同形替代法、兼類鑒定法等。但是沒有一種方法是可以絕對貫徹到底的,只能采取多個標準或方法互相補充的辦法。這歸根結底仍在于將漢語塞進印歐語系的模子里,任何方法和標準的解釋力都會大打折扣。

(三)離合詞離析動因研究

關于離合詞離析的原因,一些學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猜想。如:張理明(1982)[16]考察了動賓結構離析的原因,認為“離合詞是為了使意思表達更加具體、明確”,“當離合詞表示的動作影響到人,為把受影響的人表達出來,才將其加以擴展”。曹乃玲(1994)[17]認為:單音節詞向雙音節詞過渡過程中可以產生離合詞;詞語的縮略也可以產生離合詞。饒勤(1997)[18]認為以下三種情況下離合詞會出現離析:當離合詞的動語素涉及到人時;當說話人表示不滿、不屑或否定的語氣時;當想急于知道或讓對方表態時。王海峰(2002)[19]認為詞和短語的共通性是離合詞產生離析現象的基礎。蔡國妹(2002)[20]認為離合詞體現了詞與短語之間的中間狀態,是漢語由古代漢語向現代漢語發展過程中必然出現的一種現象。馬清華(2009)[21]認為離合詞的成因是多向多源的匯聚,有由離到合、由語到詞或由合到離、由詞到語的歷史演化關系,也有短語詞的自由變換關系,其形成原因各不相同。

二、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離合詞問題研究

離合詞的特殊性,使得離合詞成為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一大難題。正如周上之(2006)[1]所指出:長期以來,離合詞教學是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一個薄弱環節,甚至可以說,迄今為止,基本上還是一個空白點。饒勤(1997)[18]也指出:“造句之前,我問學生用這類詞造句要注意什么,大家異口同聲地說,這類動詞不能帶賓語。結果所造的句子基本上都避免帶賓語。但是沒有一個同學能把離合詞展開造句。這說明學生并沒有真正掌握離合詞的用法,至少他們對離合詞的了解還停留在初級階段。這也說明我們在中高級階段對離合詞的教學存在不足?!彼麄兊挠^點基本反映了對外漢語教學中離合詞的教學現狀。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來自對外漢語離合詞教學實踐的壓力是促進離合詞研究發展的推進力量,不少學者從對外漢語教學的角度對離合詞進行了深入地探討,主要從以下兩方面展開:

(一)離合詞的偏誤研究

20世紀80年代以后,學界對離合詞的關注主要來源于留學生的錯誤,從偏誤角度入手探討離合詞的文章比較多,如《留學生使用離合詞的情況調查及分析》(鄭海麗,2005)、《對外漢語離合詞的偏誤分析和教學》(陳瑋,2006)、《印尼學生漢語離合詞使用偏誤及原因分析》(蕭頻、李慧,2006)、《中級水平韓國學生習得漢語離合詞情況分析》(楊崢琳,2006)、《對維吾爾族預科學生的漢語離合詞教學研究》(張國云,2007)等。從研究內容看,主要圍繞離合詞偏誤類型及偏誤原因兩方面展開探討。

(二)離合詞的教學研究

針對學生使用離合詞時出現的偏誤及對偏誤類型、原因的分析,許多學者和對外漢語教師在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教學嘗試后,提出了不同的教學對策。

周上之(2000)[22]提出“循環遞進復式教學法”,在理論上是一種切實可行的辦法。周上之的教學法的基本思想是“將離合詞的教學一分為二,先以‘合’的形式出現,完成詞匯教學的內容,然后再以‘離’的形式出現,結合各個語法項目逐級反復展開對其擴展形式的教學?!盵22]這樣,可以降低初級階段離合詞的教學坡度,有助于緩解大部分常用程度高而擴展能力強的離合詞出現較早而產生的矛盾,克服離合詞教學先難后易帶來的困難。

劉春梅(2004)[23]針對以往教材對離合詞一貫回避的問題,著重從生詞表對離合詞的標注、離合詞的擴展介紹、課后練習的設計和適當引入有關離合詞的語法點等幾個方面,探討了如何通過教材編寫來改善離合詞的教與學的問題。

魯文霞(2005)[24]指出應按照一個離合詞的離析方式的多寡決定是按“離”教還是按“合”教。離析方式多的離合詞以“離”為主,離析方式少的離合詞以“合”來教。同時,她認為離析方式要與語法相結合。一方面,每學一個離合詞,要根據學過的語法點進行擴展,在語法項目未出現之前,相應的離析方式暫不要介紹;另一方面,在介紹新的語法項目時,穿插一些離合詞的相關擴展形式。

此外,還有部分學者提出結合語用來教離合詞的方法。這類觀點可見于饒勤的《離合詞的結構特點和語用分析》、韓明的《論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離合詞》以及曹保平、馮桂華的《離合詞的構成及離合規律》等文章中。

這些教學方法在“離”“合”講授方式的處理方面都做了有益的嘗試,給后來者以啟示。筆者認為周上之的“循環遞進復式教學法”是一種操作性很強且系統全面的離合詞教學方法。這種將離合詞“離”“合”分開,先合后離的方式這樣有助于解決大部分常用且擴展能力強的離合詞較早出現的矛盾。

三、結語

離合詞是現代漢語特殊的語言現象,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探討依然分歧重重,圍繞它的諸多爭議仍將長期困擾學術界。同時,我們也看到,離合詞的研究無論在理論探索上還是在漢語教學的實踐應用中都取得了很多成果。對外漢語界的離合詞研究具有鮮明的實踐性,為進一步深入研究離合詞提供了新思路。

參考文獻:

[1]周上之.漢語離合詞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2]劉澤先.用連寫來規定詞兒[J].中國語文, 1953,(3).

[3]林漢達.動詞連寫問題[J].中國語文,1953,(10).

[4]彭楚南.兩種詞兒和三個連寫標準[J].中國語文,1954,(4).

[5]范曉,文煉.詞的規范、功能、形態[J].中國語文, 1954,(2).

[6]趙元任.漢語口語語法[M].北京:商務印書館, 1968.

[7]范曉.怎么區別現代漢語的詞同短語[J].東岳論叢, 1981,(4).

[8]洪篤仁.詞是什么[M].上海:上海新知識出版社, 1984.

[9]張靜.漢語語法問題[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7.

[10]王力.漢語語法綱要[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46.

[11]鐘鋟.談怎么分別詞和語[J].中國語文, 1954,(12).

[12]張壽康.略論漢語構詞法[J].中國語文, 1957,(6).

[13]陸志韋.漢語的構詞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 1957.

[14]朱德熙.語法講義[M].北京:商務印書館, 1982.

[15]趙金銘.能擴展的“動+名”格式的探討[J].語言教學與研究,

1984,(2).

[16]張理明.論短語動詞[J].語文研究,1982,(1).

[17]曹乃玲.離合詞淺說[J].吳中學刊,1994,(2).

[18]饒勤.離合詞的結構特點和語用分析[J].漢語學習, 1997,(1).

[19]王海峰.現代漢語離合詞離析動因芻議[J].語文研究,2002,

(9).

[20]蔡國妹.離合詞探源[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02,(1).

[21]馬清華.錯綜關系下例外的形成——漢語離合詞成因再探[J].

語言科學,2009,(2).

[22]周上之.對外漢語離合詞循環遞進復式教學法[J].漢語學報,

2000,(1).

[23]劉春梅.通過教材編寫改善對外漢語的離合詞教學[J].云南師

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04,(6):9-12.

[24]魯文霞.談離合詞的界定與對外漢語教學[J].語文學刊,

2005,(5).

(堯春榮  廣東湛江 嶺南師范學院基礎教育學院中文系  524000)

上一篇:漢語言論文下一篇:大學漢語言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