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漢語對英語學習的影響范文

2023-09-23

漢語對英語學習的影響范文第1篇

那么, 何謂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呢?人格是指個人相對穩定的心理特征的總和, 這些心理特征包括氣質、能力、性格、愛好和傾向等。魅力是非權利影響力, 是指成熟的能夠吸引人的力量。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就是班主任個人成熟的并能夠感染和教育學生的力量。如:行動魅力、學識魅力、語言魅力等。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 使我深刻認識到高尚的人格魅力是班主任工作制勝的法寶。班主任只有具備高尚的人格魅力, 才能換來學生的信賴和友誼, 才能在學生心目中樹立真正的威信。因此, 在平時的教學管理中, 班主任必須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 給學生樹立榜樣, 引領學生成長。在具體的實施中, 我做了如下一些嘗試:

一、以班主任的行動魅力規范學生的行為習慣

在所有教師中, 班主任是學生最親近的人, 往往成為學生最直接的榜樣。班主任的一言一行, 一舉一動都可能不自覺地使學生加以模仿??鬃釉?“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雖令不行。”這就要求班主任在班級的日常管理中率先垂范, 言行一致, 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育學生, 真正成為學生學習、效仿的楷模和表率。如果說學生是教師的模板, 是教師生命的延續, 那么一個班級就是班主任的模板, 是班主任個性的延續。因此, 班主任應加強自身修養, 注意自我約束, 不斷提升自己的行動魅力, 用自己良好的行為教育學生、激勵學生, 使學生的行為習慣逐漸趨于規范。

“身教重于言教。”班主任的行動魅力是直接影響和改變學生最好的“魔術棒”。因此, 班主任在平時的日常管理中要從小事做起, 從身邊做起, 從自己做起, 處處以身作則, 為人師表, 只有這樣, 教育才能達到春風化雨, 潤物無聲的境界。比如在維護班級環境衛生方面, 我總是嘗試著用自己的行動魅力去影響學生。我習慣走進教室后環顧教室四周, 檢查課桌是否排放整齊, 桌面是否堆放整齊;我會隨手把講臺上的粉筆盒擺放好, 把報刊、書籍和講臺里的雜物整理好;看見地上有紙團我會隨手撿起扔進垃圾袋, 并迅速把衛生角清理干凈。大到教育教學中的每個環節, 小到班級中各種場合下的言談舉止, 我都處處給學生以表率, 從而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 逐步規范學生的言行, 同時不斷增強學生的班集體責任意識。一個學期下來, 班級學生在遵守日常行為規范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不僅扣分現象逐步減少, 而且還出現了多次的加分, 使我班終于摘掉了全校最后一名的帽子, 得到學校領導和師生們的一致肯定和稱贊。

在班級的日常管理中, 班主任的勞動就是通過自身的行動魅力影響學生的過程。正是由于這種工作特性, 使得班主任的言行受到全體學生最廣泛的關注, 也最能夠產生強大的感染力。著名的教育學家馬卡連柯曾說過:“教育工作者和學生一樣, 需要說話的時候才說話, 需要說多少就說多少, 不能隨便靠在墻上和伏在桌上, 不躺在沙發上, 不能隨地吐痰, 不能拋擲煙頭, 更不能把煙灰抖在地板上……”他甚至認為, “從口袋里掏出揉皺了的臟手帕的老師, 已經失去了當老師的資格。”由此可以看出, 班主任應該比其他教師更注意自己言行舉止的規范化, 努力使自己的行為舉止更加高尚純潔, 語言更加盡善盡美。班主任行動魅力對學生長時間的影響, 表現在學生的外部行為上是親其師、信其道, 以師為范, 自我約束, 互相監督, 時間一長, 就會轉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

二、以班主任的學識魅力激勵學生學業的發展

孟子說:“資之深, 則取之左右逢其源。”這就要求班主任具有精深的專業知識、淵博的學術修養和高超的教學藝術。這樣, 班主任才能在三尺講臺之上, 以其自身的學識魅力吸引學生, 激勵學生學業的發展。作為班主任, 在自己的專業課上要具有較高的造詣, 要精通業務。班主任的學識越淵博, 教學藝術越高超, 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就越大, 教學效果就越好, 班主任在學生面前就更有威信, 說話更有分量, 從而推動班主任工作的開展。因為學生總是贊賞、尊重和推崇知識淵博、教學能力強、教學態度好、有創新精神的教師。如果班主任在自己的專業課上能讓學生折服, 將更好地塑造班主任的學識魅力, 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班主任必須具備良好的教學素質, 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和業務能力, 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學者型的教師。

“師者, 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在這樣一個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 班主任所面對的是一群生機勃發, 有著強烈求知欲的青年學生。他們思想解放, 視野開闊, 對于生活有著自己獨特的觀察能力和理解能力。當他們遇到問題, 解惑的重任自然就落到與他們朝夕相處的班主任身上。因此, 班主任不僅要精通所教學科, 還應掌握心理學、社會學、自然科學、文學和藝術等領域的相關知識。不論是國內外時事、要事, 還是生活中的瑣碎小事, 都應是自己知曉的范疇, 要盡可能多去學習, 多去了解, 多去認識。班主任必須做到學生知道的, 自己更知道;學生了解的, 自己更清楚;學生不懂的, 自己也理解。

班主任應培養自己多方面的興趣愛好, 如音樂、書法、繪畫、體育等, 使自身全方位引起學生強烈的共鳴與好感, 從而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起美好的形象和個人魅力, 使學生由對班主任的敬佩之情轉為自覺服從班主任教導的行動。比如在一年一度的校“紅五月”歌詠比賽中, 我利用自己的業余時間, 親自指導學生排練, 從挑選曲目、學唱歌曲、分析作品、處理作品到挑選領唱、朗誦人選, 還有服裝、化妝等, 我都積極參與其中, 同時還親自擔任合唱指揮, 使全班學生的情緒空前高漲, 平時排練一改以往拖拖拉拉的習慣, 許多學生更是經常提前到排練地點等候訓練。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 最后我班獲得了一等獎的好成績。通過參加這樣的活動, 激發了學生學習歌唱的熱情, 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 進一步樹立了班主任的威信。

培根說:“知識是一種力量。”作為新世紀的班主任, 要不斷給自己充電, 更新自己的內存, 吸取最新、最先進、最科學的東西, 做知識的富有者。只有不斷學習, 才能提高班主任的學識魅力, 才能使學生產生對班主任的無限信賴, 產生對知識的無限尊重, 從而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使學生的學業得到長足的發展。

三、以班主任的語言魅力引導學生學真做人

俗話說得好“一句話讓人笑, 一句話讓人跳”。這句話告訴我們, 表達同樣的意思, 不同的人由于表達方式的不同, 產生的效果也就截然不同。有的人說話聽起來覺得刺耳, 會加劇聽者的逆反心理, 使人難以接受;有的人說話娓娓道來, 讓人信服, 樂于接受。所以在班級的日常管理中, 班主任要講究說話的藝術, 要學會運用自身的語言魅力征服學生, 讓學生信你、服你、愛你。班主任的語言要做到“四言”, 即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言之有信。言之有序是指班主任的講話要條理清晰, 環環相扣, 不要東拉西扯, 語無倫次;言之有理是指班主任的講話要有理有據, 用事實說話, 切忌空洞無據, 言而無實;言之有情是指班主任的講話要懂得閃爍其辭, 生動靈活, 幽默而不失大雅;言之有信是指班主任不夸夸其談, 不朝令夕改, 話一旦說出口就要兌現, 言出必行。

班主任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 班主任要善于運用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開展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語言表達要做到生動、活潑、形象、幽默, 具有邏輯性和鼓動性。比如在對待學生遲到的問題上, 班主任可以面帶微笑、輕言細語地問清學生遲到的原因, 并告訴學生學會合理安排時間, 爭取不再出現類似情況。之后, 班主任可以和學生家長取得聯系, 核實學生所說的情況是否屬實, 然后決定下一步該如何做。班主任遇到類似情況, 千萬不要一氣之下對學生大發雷霆, 嚴厲斥責學生, 這樣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其實學生犯錯后, 心里一定感到自責, 班主任要學會挖掘學生內心的那份自責與善。記得魏書生老師說過這樣的話:“走入學生的心靈世界中去, 就會發現一個廣闊而又迷人的新天地, 許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難題, 都會在那里找到答案。”由此可見, 班主任在開展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時, 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內心善的一面, 積極的一面, 使學生重新恢復自尊自信, 引導學生學做真人。

班主任要有較高的演講能力和與學生平等對話的能力。班主任妙語連珠、金聲玉振的演講更具感召力, 一次別開生面的即興講演, 學生更容易接受, 更具震撼力。為了達到以上效果, 班主任在集體講演、召開班會和個別教育前要做好充分的案頭工作, 以語言魅力真正感染學生。師范生思想獨立性強, 有較強的民主意識, 班主任要營造一個民主的班級氛圍, 就必須注意平等對話。比如班規的制定, 班干部的產生以及獎懲制度等都應在與學生平等對話的基礎上產生、實施。另外, 對于社會、學校的一些現象, 班主任可以通過主題班會的形式, 引導學生展開討論, 鼓勵學生用自己不同的眼光看問題, 辯證地分析問題, 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 班主任也參與其中談自身的感受, 而不是一味地采用“填鴨式”教育, 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學生。班主任通過這種長時間的滲透式求真教育, 逐步讓學生自己學會分析、學會批判、學會鞭策自己。

班主任的語言要以肯定、鼓勵為主。班主任給予學生的應該是正面的引導, 即使發現學生犯錯, 也不應采取訓斥、諷刺、挖苦的方法, 這樣只會損傷學生的自信心, 根本起不到激勵的作用。班主任應學會抓住任何一個時機, 表揚學生的點滴進步, 表揚他的一個好方法, 一個好點子, 一種好思路, 讓學生相信自己并不比別人差, 堅持努力、堅持積累就會成功。比如我班的Y同學, 家境十分貧寒, 入校時中考成績是全班最后一名, 入校后的幾次期末考試都不盡人意, 原本性格內向的她變得更加沉默寡言, 經常是獨來獨往, 不愿意和同學交流。我通過仔細觀察和了解后, 發現她特別喜愛音樂, 于是我就從談論音樂入手, 和她交朋友。我在肯定她擁有豐富的音樂知識的同時, 對她的情況客觀地加以分析, 讓她明白由于她原有的學習基礎較弱, 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個人的極限, 付出與收獲會不成正比。但是要相信“世上無難事, 只怕有心人”, 這“心”就是信心、決心和恒心。自信是成功的開始, 良好的受挫心理是成功的關鍵, 不怕困難、不怕挫折、始終如一、堅持不懈是成功的橋梁。讓她真正樹立不信天、不信地、不信神, 只信自己努力的思想, 這樣她在學習上的進步就有了心理和精神上的保障。幾年后, Y同學的成績已躍居全班中等。

漢語對英語學習的影響范文第2篇

帝國主義指的是一個社會或社會領域主宰另一個社會或社會領域的關系。根據Galtung的分類, 帝國主義可以分為六類:經濟的, 政治的, 軍事的, 交流的, 文化的, 社會的。[2]語言帝國主義屬于文化帝國主義的一種。語言帝國主義就是指利用強勢語言及其良好的配套設施 (包括政治、經濟、技術等方面) , 控制世界語言文化資源與市場, 在全球范圍內實行語言滲透, 力求建立有利于發展其政治經濟霸權的全球化。[8]就目前英語的實用情況看, 它已經成為事實上的世界通用語。這個問題引來了各國學者的討論, 其中影響最大的當屬丹麥語言學家R.Phillipson在上世紀80年代提出的英語帝國主義理論。Phillipson認為英語帝國主義就是英語的統治地位。這種統治地位的形成與保持建立在英語對其他語言所不斷產生的結構上和文化上的不平等的基礎之上的。所謂“結構上的”是指廣義上的物質屬性, 如機構, 資金分配等;“文化上的”是指非物質的或意識形態方面的屬性, 如態度, 教學原則等。[1]

二、英語帝國主義的現狀及成因

目前作為世界通用語, 英語帝國主義主要體現在使用人數多、傳播范圍廣、政治地位高三個方面。據統計在全世界60多億人口中, 3.8億人的母語是英語, 2.5億人的第二外語是英語, 10億人在學英語, 20億人在接觸英語。講英語的人口不斷增長, 到上世紀90年代后期止, 大約在12億到15億之間, 超過了講漢語的人口 (約11億) 。據預測, 到2050年, 世界一半人口的英語將達到熟練程度。

不僅使用英語的人口數量如此之多, 而且使用范圍之廣也已經超過了世界上其他任何一門語言。目前全世界的經濟貿易、商業文書、學術論文、旅游交通基本都用英語。在當今這個信息時代, 互聯網上85%的網頁都是英語網頁, 英語電子郵件占80%。

越來越多的國家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 把英語作為官方語言或賦予其官方地位。此外, 即使英語在一個國家不具有官方地位, 但在外語教學中占有優先地位?,F在世界上有100多個國家的外語教學首選英語作為教學語言, 國際社會組織和會議大多以英語為工作語言, 其中包括聯合國旗下機構和組織。英語已經成為國際交流的主導語言。

現在世界上有6700多種語言, 就其語言本身來說, 是完全平等的。但是不同的人在使用語言時把自己所處的歷史、政治、經濟、文化因素賦予了這種語言。一種語言要成為國際語言, 主要取決于講這種語言的人民的政治實力, 尤其是要靠軍事實力開道, 確立其國際語言的地位。一種語言要保證其國際語言的地位, 鞏固和擴大其影響, 則需要經濟實力。[1]英語在全世界范圍內的廣泛傳播首先是“日不落帝國”的興起, 英帝國主義把英語帶到了其殖民地。二戰以后隨著民族獨立運動的興起, 許多殖民地國家紛紛宣告獨立, 成為主權國家, 但始終沒有擺脫語言上的依賴。第一次工業革命促使英國成為全球第一工業大國, 進一步鞏固了它作為世界工廠的地位。20世紀以來, 二次世界大戰使歐洲經濟逐漸衰落, 美國本土由于遠離戰場免受戰火重創, 經濟迅速發展, 逐漸取代英國成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如果說是英國的殖民帝國把依你古語推向世界的話, 那么是美國的美元使英語在全球保持經久不衰的魅力。換言之, 經濟后盾是促進當今英語帝國主義泛濫的根本原因。因為語言規劃、識字教育、語言地位和語言群體的人口情況都與經濟息息相關。[7]

三、英語帝國主義對漢語的影響和沖擊

英語對漢語的語音、詞匯、語法等都產生了巨大影響。本文僅對英語對漢語詞匯的影響加以論述, 因為在漢語中詞匯是意義的最小單位。

1. 詞匯量增加

隨著國際交往的增加, 漢語中出現了許多反映外來文化的詞語。這些外來語頻繁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涉及經濟、科技、教育等多個方面。漢語外來語經歷了意譯到音譯到不譯 (英文單詞不經翻譯直接出現在漢語口語和書面語中) 。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有三:一是由于用英語單詞表達更為便捷;二是由于這些外來語頻繁出現在日常生活中, 已被人們接受;更重要的原因是有些外來語的意譯和音譯都不能準確表達原意, 因而在漢語口語甚至書面語中出現了很多的英文單詞。

例1:老板把公司美工裁成一個, 我沒有一分錢補貼, 利用業余時間幫公司畫了大量的POP畫。 (特別關注, 2008年第3期)

POP是英文point of purchase的縮寫, 意為“賣點廣告”, 其主要商業用途是刺激引導消費和活躍賣場氣氛。它的形式有戶外招牌, 展板, 櫥窗海報, 店內臺牌, 價目表, 吊旗, 甚至立體卡通模型, 等等。

2. 漢語用法混亂

漢語用法混亂體現為單復數使用混亂, 英漢雜和化現象和漢語詞匯的英語詞綴化現象。漢語里把沉醉于某一事務的人稱為迷, 如球迷, 戲迷, 影迷。隨著英語fans一詞的使用, 娛樂節目乃至媒體新聞中經常出現“某某明星的粉絲們”這一說法。粉絲fans是的音譯, fans本來就是復數形式, 翻譯過來后又加上了漢語中表示復數的詞綴“們”, 造成使用混亂?,F在還出現了許多與粉絲有關的詞, 如“玉米” (李宇春的粉絲) , “乙醚” (易中天的粉絲) , 等等。這些缺乏規范的新詞的出現給漢語造成了混亂。

漢語詞匯的英漢雜和化是指漢語的詞素與英語的詞素糅合在一起, 形成的新詞不中不洋, 造成理解上的困難。

例2:又到搶購乳液的季節啦!現在就來告訴你JMS都在用什么! (女刊, 2008年第6期)

JMS是姐妹們的意思, 其中JM是漢語姐妹的拼音首字母縮寫, S是英語中表示復數的詞綴。這種英漢雜和化現象在網絡語言中更普遍。

漢語本來就有詞綴化現象, 但英語的影響使漢語詞綴化趨勢加劇, 而且有異化的趨勢?,F在漢語中大量涌現帶有后綴“門”的詞組, 如“艷照門”, “伊朗門”, 等等。人們習慣性地把某個熱鬧事件稱之為“XX門”, 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眾所周知, “門”的使用最早是從美國的“水門”事件中來的。水門本是一棟大廈的名字, 英語叫“Watergate”。原本gate并不是作為詞綴出現的, 國內卻把其作為后綴加在一切丑聞的后面構成新的詞匯。

四、反思及對策

維護母語的堅定立場首先是由語言感情決定的。一個語言共同體世世代代共同生活, 共同使用同一種交際工具, 對自己的共同語凝聚了深厚的感情, 那是一種難以割舍的強烈感情。法國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說《最后一課》, 就真切地表達了作者對母語的依戀與摯愛。語言不但反映了一個共同體的現實的心理、文化狀態, 而且反映了那個共同體共有的歷史經歷和文化, 使所有的成員形成一種強烈的文化認同, 并竭盡全力維護自己的母語和文化特性。在英語迅速全球化的背景下, 保持漢語在新世紀繼續健康發展成為一項刻不容緩的任務, 需要政府、社會等多方面的努力和支持。

首先, 國家政府應大力發展經濟, 提高漢語在國際上的地位, 因為一種語言在世界上有大量增長的需求, 表現了這個國家的綜合國力, 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各國對這個國家未來的預測。

其次, 大力推廣普通話, 推行中國語言文字規范標準。我國的語言政策體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關于語言使用的兩條規定中:1)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2) 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4]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自2004年6月開始, 對平面媒體、有聲媒體、網絡媒體、教育教材和海外華語等的語言狀況, 進行動態的采樣分析, 并編寫了《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 (2005) 》, 旨在引起人們對語言國情的重視, 積極引導語言生活向著健康和諧的方向發展, 并為政策指定和學術研究提供參考。[6]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李宇明教授提出了信息時代語言文字工作的兩項新任務:語言信息處理;健康網絡世界的語言生活 (三項傳統語言文字工作任務:推廣普通話, 整理現行漢字, 推行《漢語拼音方案》) 。[5]

再次, 教師和家長在教學和日常生活中要幫助學習者樹立正確的語言觀念, 因為觀念不同, 看待語言文字的視角便不同。語言文字也有標準, 語言也是國家的資源。

最后, 學習者應清楚地認識到, 母語與外語是根與用的關系, 只有學習好母語才能打下堅實的語言基礎, 才有可能學好外語。

摘要:由于21世紀經濟、技術全球化的推進, 英語帝國主義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強勁趨勢, 英語逐漸滲透到世界上其他語言中, 對其產生巨大影響。漢語也受到了英語的沖擊。本文從漢語詞匯出發, 論證英語對漢語詞匯的影響, 呼吁政府及有關單位行動起來規范漢語, 保護漢語的地位。

關鍵詞:語言帝國主義,詞匯,規范

參考文獻

[1]Crystal David.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2]Galtung J.The True Worlds:A Transnational Perspec-tive[M].New York:The Free Press, 1980.

[3]R.Phillipson.Linguistic Imperialism[M].London:OxfordUniversity Press, 1992.

[4]胡文仲.我國外語教育規劃的得與失.外語教學與研究, 2001, (4) .

[5]李宇明.信息時代的語言文字工作任務.修辭學習, 2004, (1) .

[6]李宇明.構建健康和諧的語言生活-序.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 (2005) .長江學術, 2007, (1) .

[7]徐世璇.廖喬婧.瀕危語言問題研究綜述.當代語言學, 2003, (2) .

漢語對英語學習的影響范文第3篇

關鍵詞:漢語思維,思維差異,英語教學,母語遷移,教學策略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必須對英漢思維模式的差異和成因有著清醒的認識,了解母語正負遷移對英語教學的影響,才能在教學中排除漢語思維的干擾,同時有效利用漢語思維在英語學習中的積極因素,優化課堂英語教學的環境和氛圍,引導和培養學生具備英語思維下的語言學習習慣,在充滿趣味性和邏輯性的教學中,不斷激發學生的語言學習興趣,將單純的語言知識學習,轉化成真正地學習語言,才能將英語教學化繁為簡,實現英語教學的目標和目的。

1 英漢思維差異及成因分析

1.1 英漢思維差異之表現

人類思維是共性和個性的并存,其中個性就是由地域性和民族性造成的。受地理、歷史、文化和社會體制等方面的影響,使用漢語的華夏兒女和講英文的英美國家人,在思維模式上存在著不小差異,主要體現在:一是整體性思維和個體性思維,中國人對待事物往往從整體和全局的角度出發,講求天人合一,將集體主義視作價值取向的核心。而英美人的思維模式更加關注于個體,物質和精神分離的思想早已深入進他們的血液中,他們遵循在特定程序下理解和分析問題,更加側重個人利益和個人力量的維護和發揮,是一種個人和人本主義的價值取向。二是螺旋型思維和直線型思維,這在漢英各自的語言和文字的表達上最為明顯,漢字本身就是一種螺旋型的文字,同時中國人在語言表達時遵循起承轉合的原則,對事情的闡述是以反復而又發展的螺旋形式進行的。英美人則是一種直線型思維,他們主張事物是始終向前發展的,因此在語言表達上,他們大多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并在直線流動語句中,對主題進行陳述,最終得出結論。在英語的文章中,我們能夠看到整個語篇是在各個部分直線的連接下,所形成的完整的統一體。

1.2 思維差異之成因分析

漢英思維差異的產生源于哲學觀、經濟制度和地理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中國的古代哲學受儒、道、墨三家流派的影響深遠,形成了自身完善的宇宙觀和社會倫理觀。而西方的哲學源于生活,是隨著物質發展而不斷地建立和完善的。因此,西方人對語言持高度信任態度,認為語言能夠解釋一切事物;在地理環境方面,中國是一個廣袤的內陸國家,自然條件優越,在相對平和穩定的生活中,形成了內向保守、忍讓寬容的思維模式。而西方很多國家靠海而居,他們長期處于與大自然抗爭的過程中,漂泊動蕩的生活造就了他們崇尚個人能力,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外向型思維模式。

2 母語遷移理論

20世紀50年代,在語言教學研究中引入了遷移理論,開始探討母語遷移對外語學習的影響。對比分析假說、標記理論和認知理論是遷移現象研究中最具影響的三大理論,它們被用來解釋外語學習中出現母語遷移現象的原因。母語遷移包括負遷移、促進、回避和過度使用等幾種表現形式,它們對外語學習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有些起到積極和促進作用,有助于新知識的習得;而有些則是消極和干擾的,對新知識的學習造成嚴重的阻礙和制約。因此,了解和掌握母語遷移的影響和作用,在教學中有針對性的解決母語負遷移現象,培養學生的語感和英語思維模式,同時合理利用母語正遷移的作用,將英語學習化繁為簡。對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有效化解非母語語言學習的困難和障礙,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3 漢語思維模式對英語教學的影響

3.1 負遷移作用

聽、說、讀、寫是英語教學的四大法寶,但對于早已習慣了漢語思維模式的中國學生,在這四項學習中都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母語負遷移現象。在閱讀中我們會發現,相比起原汁原味的英文書報,學生更容易理解中國出版的英文版《中國日報》的內容。同樣在聽和說上,由于學生存在母語遷移心理,他們在口語表述中往往是用漢語思維思考說話內容,在逐字逐句的譯成英文,這導致的結果是盡管語法上看似沒有毛病,但母語是英語國家的人卻很難理解說話者的真正用意。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消除漢語思維的負面影響,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

3.2 正遷移作用

雖然漢語和英語存在極大差異,但語言作為全人類共有的屬性,它們之間是有一定共性存在的。英漢兩種語言都是由有限的離散語音,通過不同排列組合構成具有一定含義的詞匯或語句,而這些詞匯和語句可以是無限的。母語是一個人的第一語言,也是其思維形成重要工具,在母語思維下人們更容易理解母語和第二語言的差異,并通過對比分析,逐步學習和掌握外語。因此,充分地挖掘漢語思維在英語教學中的積極因素,能夠使學生對英語的結構和特點有更加深刻和全面的理解,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探究精神,有效提升英語教學的實際效果。

4 漢語思維影響下的英語教學策略選擇

4.1 漢語思維負遷移下的英語教學實踐和探索

既然漢語思維在英語教學中存在負遷移現象,那么在實踐教學中,就必須有針對性的采取相應策略,避免負遷移的發生。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在英語語句講解中,教師首先應當讓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語言特點和思維方式之間的關系,以及英語這種綜合分析型語言產生的原因。這可以通過漢英兩種不同文化的分析對比來實現,老師可以將英文原版的小說、報紙和雜志等作為課堂中的學習材料,對文本中所蘊含的極富英語思維和文化的內容進行解讀,這種方法能夠在學習語言知識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塑造學生的英語思維。當學生理解并認同英語思維的時候,他們自然也就不會對英語語句內部各成分的搭配組合,與漢語在表達方式上存在的巨大差異而感到陌生和難以接受,并最終找到從英語思維角度出發學習英語的有效辦法。

4.2 漢語思維積極作用影響下的英語教學策略

在英語教學中完全摒棄漢語思維是有悖于科學學習理論的,我們應當對漢語思維在英語教學中的積極因素加以合理利用。在英語語法知識和語言技能的講解中,可以通過對英漢兩種語言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進行比較分析,讓學生明白兩種語言的共性,借用其與漢語的共性使學生輕松掌握英語的知識點;同時重點分析兩種語言之間的差異,有效避免母語負遷移的發生。

5 結語

綜上所述,英語和漢語屬于不同語系,對國人而言,英語的語言規律和結構方式顯得相對復雜和難懂。英語學習的困難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英漢思維差異所造成的,因此,在英語教學實踐中,教師首先應當清楚地了解這種思維差異的存在,明白母語正遷移和負遷移對英語教學的促進和阻礙作用,才能基于此找到有效的解決辦法。從思維模式角度出發研究英語教學法,能夠使教師在教學中采取相應的策略,巧妙化解思維差異的存在,促進學生從更深層次掌握和理解英語語言,對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劉海萍.“整體性”漢語思維與“個體性”英語思維對比分析[J].蘭州學刊,2009(8):174-176.

[2]李紅.論漢語思維對高中英語教學的影響[D].東北師范大學,2005.

漢語對英語學習的影響范文第4篇

隨著中外經濟、交流的不斷加劇,語言溝通和語言接觸越趨頻繁。進入21世紀,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使上網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網絡語言也成為現代人的語言表達方式之一。在互聯網環境下,各個國家的各種語言之間不可避免地會互相接觸。作為人類語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網絡語言仍然處在一個發展的階段,并且經歷著深刻的變化,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發展而逐漸豐富,呈現出空前的活力。

2. 語言接觸和變異理論

Thomason和Kaufman (1988)把語言接觸定義為兩種語言系統接觸而產生變異,語言間的借用可能出現在語言的各個層面上。Weinreich (1953)和Haugen (1950a, 1950b)強調了從語言學和社會文化視角來研究語言接觸的重要性。他們都嘗試把語言分析與社會心理相結合來解釋語言接觸及其結果。Poplack (1993)在基于變異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語言接觸理論,她把語言接觸現象分為七類:語碼轉換、詞匯借用、不完全的第二語言習得、干擾、語法融合(convergence)、語體簡化和語言死亡。

變異是語言中的一種重要現象。美國語言學家Sapir, Bloomfield及Labov等人把語言放在社會環境中研究、具體地分析語言的變異,認為語言是一種有序異質的結構。語言變異理論認為,每個言語社團所說的語言可以分為若干個子系統,每個子系統都有自己的語音、詞匯和語法,受共現規則支配。由于一個人的語言能力中可以共存著幾個不同的子系統,因而各個子系統就有可能相互干擾,出現隨機的、無序的變異成分。如果某一變異成分在言語社團中被某一社會人群所接受,并開始傳播,那么無序的變異就進入有序的行列,也就意味著演變的開始。引起語言變異的因素主要來自語言和非語言兩個方面。語言的因素主要是指語言內部結構。外部因素主要有年齡、社會階級和職業、文化程度、種族、性別、交際場合、交談對象、交談話題、交談者之間的關系、語言載體、語言使用者心理等。

3. 英語對漢語網絡語言變異的影響

3.1 詞匯借用

詞匯借用是語言接觸的必然結果,是一種不可避免也不可缺少的語言現象。借詞能增加受惠語言(recipient language)的詞匯,提高其表達能力,是語言豐富和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

3.1.1 直接引用

(1)借詞

借詞的形式和意義都是借用的。如Wi-fi(無線局域網),Java(一種程序設計語言)。網絡語言在借用英語時,常會發生詞類活用的變異現象。如形容詞happy在借用時常常當做動詞來用,意為樂一樂。google在漢語中也常做動詞來用,“google一下”意為用google搜索信息。另外,像LOL (laugh out loud,大笑),PK (player killer), sign(嘆息),SIM卡,E-mail, PDA掌上電腦,MSN, NBA, BBS等詞都直接被借用到網絡語言中,甚至逐漸進入到現實生活的日常交流中及傳統的媒體語言中。

(2)字母借詞

字母借詞以首字母縮略詞為典型,如DVD(數字視頻光盤);OL (office lady);BTW=By the way;PM=private message(論壇里的私信);BB (baby,寶貝);BF=boyfriend;GF=girlfriend;FT (faint);PS (Photoshop,一種電腦修圖軟件);THX (thanks)。

(3)音譯詞

也就是語音借用,指用漢語中與英語發音相同或相似的語音表示出來。如“拷貝”(copy),“黑客”(hacker)。

3.1.2 間接引用

(1)音譯+意譯

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因特網(Internet)。inter音譯成了英特而net卻是意譯。

(2)翻譯借詞(loan translation)

漢語的每個字或者詞都是用英語的語素或者單詞對等地翻譯過來的。如“網頁”(webpage),“在線”(online),“微軟”(microsoft),“白領”(White-collar),“黑莓”(blackberry),“鍵盤”(keyboard)。

(3)轉移借詞

意義是從英語中借用的,但是形式來自于漢語。如“當”字,意為下載,來自于英文中download;“酷”來自于cool,意為瀟灑、有個性、特立獨行;“吧”,可以指酒吧,網吧,泡吧,取自英文bar;聊天室=chat room;防火墻=firewall;拜拜=bye bye。

(4)混合借詞

混合借詞是借詞一部分來自漢語,一部分來自英語,但是意思都是從英語中借來的。如U盤、USB接口。另外一種混合借詞是英文字母和數字的組合。如3G (G指generation), 3D電影(D指dimension), B2B (business to business)。也有利用諧音的字母數字組合的混合借詞。如B4 (before)。

3.2 語碼轉換(code-switching)/語碼混合(code-mixing)

在網絡語言中經常會看到兩種語言在句子中或者句子間混用的現象。如“老虎不發威,你當我是hello kitty”;“這個你放心好了,小case(小事一樁)”;“我在計劃ing”;“有意者站內PM我”;“你out啦”等。

Poplack (1993:255)把這種符合兩種語言結構規則的語言并用現象定義為語碼轉換。她指出,語碼轉換會出現在語言的各個不同結構層次,如句間轉換(sentential)、句內轉換(intrasentential)、附加語轉換(tag)等。

3.2.1 語碼轉換的類型和特點

語碼轉換可以出現在從詞到短語到小句、段落的各個語言層面上。在漢語網絡語言中,語碼轉換現象更多地出現在句內轉換,主要體現在詞上,而詞又以名詞和形容詞、副詞為多。

專有名詞如人名、品牌等是語碼轉換中常常出現的一種類型。如電影The Devil Wears Prada和電視劇Grey’s Anatomy,網絡語言中一般稱為“穿Prada的惡魔”和“實習醫生Grey”。另外,網絡語言的載體是計算機,因此在網絡語言中也存在著大量的計算機語言,出現在網絡語言的語碼轉換中。如IT(信息技術)、E-時代,Win 7等。形容詞和副詞如ok, in, out, high, hot, cute, sexy等都是語碼轉換現象中出現頻率很高的詞。

4. 如何看待網絡語言的借詞和雙語現象

4.1 借詞和語碼轉換等雙語現象的動因分析

(1)社會是語言的外部意思,是客體世界中最重要的外部因素,因為語言是特殊的社會現象,它和社會諸因素有著千絲萬縷、息息相關的聯系。網絡語言中的雙語現象是社會發展的產物,體現了科技的交流、文化的融合,是科技文化發展的必然。

(2)主體世界的發展變化是推動語言變異的另一個重要動力。網民的主體是樂于接受新鮮事物的青少年和年輕人。他們擁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了解中西兩者文化,具備一定的雙語運用能力。漢語網絡語言中的雙語現象是中西兩種文化交融的反映。同時,網絡為網民提供了自我展現的廣闊空間,網民的個性張揚帶來個性的言語風格。網絡交際的高效快捷也帶來了用詞的隨意性。

(3)網絡語言的雙語現象反映了人們認識新事物的認知能力。如音譯體現了人們具有整體的認知方式的能力來接受新事物,而意譯則體現了人們用分解認知的方式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4)本國語言系統中詞匯缺失是雙語現象產生的語言內部原因之一。隨著新事物進入新的文化中,語言中原本不存在的概念就會隨著新事物與新的詞匯一同進入人們的文化生活。

4.2 對待網絡語言變異的態度

美國語言學家Sapir認為:除了不再發展的原始語言,世界上并沒有一種自給自足的語言,沒有一種絕對純潔的語言。借詞現象極大地豐富了民族語言的詞匯。語言是變化的、發展的,那些充滿活力的網絡雙語如果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約定俗成后會漸漸進入基本詞匯,成為語言核心部分的一員。網絡語言中的雙語現象是網絡時代直接的反映,豐富了社會語言,客觀反映現代人生活和思維狀態。從歷史的角度上看,人類的語言都是從混亂走向有序,因為語言具有自我組織、自我調節的能力,網絡語言中的積極的部分會靠社會的過濾吸收進全民語言中。

5. 結語

隨著網絡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不斷深入,網絡語言將會不斷變化,漢語在與英語長期而頻繁的接觸中,在語音、詞匯、句法、語義、語用等各個層面都會呈現新的變化。對待新興的網絡語言,我們應該要用客觀、發展、聯系的眼光來看到網絡語言的發展,從語言接觸和變異理論的視角無疑為我們提供了新的思路。

摘要:語言接觸是導致語言發生變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互聯網為研究雙語、語言接觸和變異問題提供了一個理想的場所。本文以語言接觸和變異理論為指導, 對漢語網絡語言中由于英漢語言接觸引起的借詞、語碼轉換/混用現象進行描述和歸納, 對變異的成因進行認知的分析, 以及探討如何來看待漢語網絡語言的變異問題。

漢語對英語學習的影響范文第5篇

一、漢字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重要性

文字是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 是最重要的輔助性交際工具。人類有了文字, 就突破了語言在時間上和空間上的限制, 擴大了語言的交際功能。留學生在學習漢語時脫離了文字, 只會聽、說, 這大大地縮小了語言傳播的范圍, 減少了表達能力。尤其是針對一些有了一定漢語基礎的留學生來說, 漢字就顯得更為重要, 只有認識漢字, 學寫漢字才能掌握更準確的漢語知識, 否則他們的交流永遠在“你好!謝謝!你今天吃了嗎?”這種簡單的句法結構上。另一方面, 因為有了文字, 才產生了書面語言, 有了書面語言, 就可以更好地對語言進行加工, 書面語比口語在表達上更嚴密、細致, 有條理。最后, “世界上的文字基本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表音文字, 一類是表意文字。漢字是表意體系的文字。”學習漢字有助于留學生更好地理解詞匯意思。

二、歐美學生學習漢字存在的問題

1、心理因素

歐美學生的母語大多屬于印歐語系, 而中文屬于漢藏語系。印歐語系的文字基本都屬于表音文字。中文是一種音義文字。漢字是筆畫文字, 而歐美留學生的語言屬于字母文字, 他們對漢字非常的陌生, 他們從小受到的教育背景是沒有筆畫文字的。所以當他們接觸到漢字時, 特別是繁瑣的筆畫時都會覺得困惑, 產生一種挫敗感, 對漢字產生畏懼, 而從心里排斥漢字。

2、重視程度不夠

很多歐美學生來華學習中文都是抱著能聽懂, 能口頭交流的目的來的。他們認為只要他們能聽會說就代表他們會漢語了。

3、漢字特有的結構形式

拉丁語言的構成結構主要是以橫向作為標準的, 如“對不起”這個詞語, 在英文中是sorry, 在法文中是Désolé, 德文是Traurig。這三種語言都屬于印歐語系, 從結構從上看它們都是從左到右, 沒有立體感, 而漢語中的“對不起”三個字體現了勻稱、均衡的美學原則, 對于寫慣了字母的歐美學生來說, 它們很難掌握、理解這種部件間的空間關系。

4、對形似字的問題

漢字中有很多的形似字, 如住、往;買、賣;烏、鳥;廠、廣;夾、來等等。通過筆者的教學實踐發現, 歐美學生在學習漢字時總是分不清楚這些形似字, 常?;煜@些字。這也成為他們學習漢字的一個難題。

三、策略

1、心里接受漢字

首先應該激發他們學習漢字的興趣。我國的漢字演變是由甲骨文開始的, 而據史料記載最早的甲骨文始于商代后期, 所以漢字有著幾千年的文化歷程。很多留學生不遠千里來到中國學習中文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想了解學習中國的歷史文化, 漢字記載著中國的歷史文化。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好好地利用學習者的學習心態, 讓學習者真正接受漢字, 不是畏懼漢字。

2、漢字的教學方法

(1) 圖片式

圖片是全世界的語言, 雖然每個國家的語言不同, 但是通過圖片能夠表達出說話者的意圖, 達到有效的目的。漢字是一種音、形、義結合的文字, 其中的形就像是一張圖片。比如:“休息”的“休”, 你可以想像成一個人坐在樹下, 靠在樹上休息。因為“休”是由左邊的“亻”字旁和“木”構成的, 左邊的“亻”字旁代表“人”, 右邊的“木”指樹。圖片的直觀感覺會使抽象的漢字變得形象化, 使歐美學生更容易接受, 從而加深他們對漢字的印象。當他們一遇到某個漢字時, 首先想到的是圖片。

(2) 空間結構感

上面我們討論到漢字的結構不是平行的, 是具有立體感的。首先漢字分為獨體字和合體字, 合體字又分為上下結構、左右結構、包圍結構、半包圍結構。“獨體字”是一個不易拆分、完整的、獨立的部分, 比如:也、中、書、年等等”。漢字的結構布局、構成空間的組成部分是漢字教學的重要講授內容。把一個漢字拆成若干個部分, 再將其組合起來。做到由繁到簡, 增強歐美學生認識漢字的自信心。

(3) 音、義結合地系統學習法

目前為止, 來華學習漢語的歐美學習者大多都是有著獨立思考能力, 懂得邏輯思維的成年者, 對于這樣的學習對象, 我們可以采取系統化的教學方法。比如:我們采用歸納式, 漢字中形聲字占了60%, 形聲字是由聲旁和形旁組成的, 一般來說聲旁表音, 形旁表義, 在教學中我們先學習代表聲旁的漢字, 如馬 (mǎ) , 與“馬”音有關系的漢字有“媽、罵、螞、碼”, 義旁“女、口、蟲、石”各表示與這個漢字有關系的義素。通過這種系統歸納法, 留學生可以學到5個漢字。此方法也有助于辨認形似字。比如:“買, 賣”這兩個漢字, “買”是人缺少這個東西, 需要將其買回來;“賣”是人已擁有這個東西, 而且不需要, 要將其賣給別人, 所以“賣”字上面的部首比“買”字多了一個“十”表示需要賣出的東西。

將這兩個漢字作為對比, 形成系統性、科學性的歸納, 使留學生記住這兩個漢字。

(4) 避免留學生學習繁體字

“漢字由于是一種意符音符文字, 具有結構復雜、異體眾多和容易發生訛變等特點。”因此從戰國時期政府就開始重視統一文字形體的工作, 直到1981年國家都在做漢字的整理和簡化工作。歐美留學生在學習漢字時應該避免學習繁復地繁體字, 以免造成繁體字與簡體字混亂的情況, 增強學生對漢字的抗拒感。

四、小結

漢字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而且一直使用到現在的唯一的文字, 漢字對漢語的發展, 保存中國的文化遺產, 促進中國與其他國家的交往與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對外漢語教學中, 教師應該引導和督促學生學習漢字, 這有助于留學生對漢語詞匯的理解, 對語法結構的學習;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中國文化。漢語是由語音、漢字、詞匯和語法這四個部分組成的,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四者缺一不可。

摘要:歐美學生對漢語的學習一直重視聽、說而忽視了漢字, 這主要由于對漢字自身特點認識不足?!皾h字難”成為歐美學生學習的一大困惑。本文旨在三個方面來解決此問題。第一:指出漢字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重要性;第二:指出歐美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的困難;第三:為歐美學生解決“漢字難”問題。

漢語對英語學習的影響范文第6篇

關鍵詞:漢語作為外語教學,培養目標,教學理念

一 引 言

面向世界加強漢語作為外語教學的學科建設,是加快漢語教學、漢語學習和漢語應用國際化進程的一項核心工作。學科建設除了理論研究、標準制定以及教學規律的探索等學術建設以外,更為關鍵的是師資隊伍建設。沒有一支專業化、高水平的國際漢語教師隊伍,不僅漢語教學質量會直接受到影響,學科的學術建設以及漢語的國際化進程也必然會受到影響。因此,師資隊伍建設是學科建設的關鍵所在,是推進漢語國際化的一項根本任務。

中國政府有關部門高度關注漢語師資問題,充分認識到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近年些來,國家漢辦、國務院僑辦積極開展對海外專兼職漢語教師的培訓工作,派出一批又一批海外教師培訓團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更為可喜的是,國家有關部門在漢語教學師資培養方面積極開拓新渠道,為師資培養和隊伍建設做出了新的探索,設立“漢語國際教育碩士(MTCSOL)專業學位”教育即是一例。

2007年3月30日,國務院學位辦發布關于《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設置方案》的通知,并設立了24所試點院校招收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对O置方案》明確表示: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的設立是為了提高我國漢語國際推廣能力,加快漢語走向世界,改革和完善對外漢語教學專門人才培養體系,培養適應漢語國際推廣新形勢需要的國內外從事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外語教學和傳播中華文化的專門人才。趙金銘(2007)指出:“要特別強調具備深厚漢語知識的必要,沒有對所教語言的深切了解,就不能應對教學中出現的語言問題。母語為漢語的教師,尤其不能忽視對漢語的研習。”

“方法技巧的有效性和有限性”提示我們,在所有的知識中方法是最有用的知識,培養MTCSOL的漢語教學技能是我們堅定不移的信念,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和最終的目標。但是,最終的目標不一定要通過“直奔目標”的方式來實現,加強有關知識的教學恰能有助于方法的選擇和使用,有助于教學技能的培養。知識就是力量,一定意義上說也是能力。扎實而深厚的專業知識有助于教學能力的形成。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方法和技巧的有限性,而不能單純追求教學方法和技巧的傳授。教學方法和技巧的最大作用在于它的啟發和借鑒意義,其本身并不是靈丹妙藥,也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準。孫德坤(2008)轉引國外學者的研究指出:20世紀語言教學研究充滿了對有效方法的尋求,但結果表明“沒有一種方法可以適用于所有的教學對象或環境,過去沒有,今后恐怕也不會有”。我們認為,即使如此,教學方法仍然是語言教學研究的核心性和永恒性主題,教學方法的研究和探索不僅可以豐富教學理論,更可以推動教學實踐的深入,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要研究教學方法,探索教學方法,傳授教學方法,只是不要過于迷信方法,神化方法。

“海外漢語教學的復雜情況”提醒我們,不能把希望寄托在簡單地移植既有的教學方法和技巧,更不能生搬硬套他人的方法和技巧。而要把精力更多地用在培養MTCSOL依據漢語作為外語教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則,根據海外漢語教學的實際情況探索和嘗試適合于具體教學情況的方法和技巧,創造和積累適情對路的教學方法和技巧。孫德坤(2008)指出,“研究結果顯示,課堂活動和教學過程遠不如先前想象的那么簡單,而是非常復雜,有些甚至可以說是雜亂無章的”。因此,應加強漢語作為外語教學基本性質和特點、基本原則和模式,以及課堂教學與管理基本方法的教學,以應對海外多樣多變的教學需求和“雜亂無章”的課堂教學,正所謂以不變應萬變,這應該成為MTCSOL培養方案的一個實施策略。

四 小 結

就目前對MTCSOL的培養來說,本文主張應采取知識和方法并重的教學理念,即方案中的知識類課程和教學方法、教學技能訓練類課程并重,具體課程的教學實施也要知識和方法并重,這樣才可能更有利于教學技能的形成。大講、多講知識和理論的教學理念不足取,傳授知識和理論要考慮實用性問題。大講、多講方法和技巧的教學理念也不足取,傳授方法和訓練教學技能要針對海外漢語教學的實際情況。

知識的傳授應盡量全面系統,但應突出漢語漢字基礎知識和中華文化知識的教學。不要以為這兩方面知識是MTCSOL當然都熟知熟悉的,從未來工作的角度看這兩方面的知識可能是他們最欠缺的。而不論從事何種類型的漢語教學,不論在何處進行漢語教學,都離不開這兩項內容,因此它們當是知識教學的核心。

教學方法和技巧的傳授與訓練也應盡量全面系統,但應突出基于外語教學基本原理而設定的方法、課堂教學方法、課堂管理方法的培訓,突出自行設計或選配教材的方法以及教學手段、教學資源有效利用的培訓。這些是最基本的教學能力的體現,尤其是在海外進行漢語教學。至于具體的教學方法和技巧,當然可以傳授,但不要過多地寄希望于此。一個優秀的教師絕不應僅僅是他人經驗和方法的實踐者、應用者,而應是教學方法和技巧的探索者、創造者。就MTCSOL來講,可以不高估他們漢語漢字和中國文化方面的知識和素養,但不能低估他們在未來教學實踐中創造性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的潛能潛質。

[附 注]

上一篇:氧化還原反應難點解析范文下一篇:機關公文寫作基本要求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