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生態德育論文范文

2024-03-23

生態德育論文范文第1篇

5、小心“馬路殺手”

一、活動目標:

1、讓學生在交流活動中認識一些常見的交通標志。

2、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體驗交通規則的重要性,從而自覺地遵守交通規則。

二、活動準備:

1、

學生準備游戲活動所需的各種玩具車輛(自行車、汽車)。

2、

學生收集各種交通標志(照片或圖片)。

三、教學過程

(一)展開聯想,揭示活動主題

1、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要開展一次有意思的活動。我們將全班分為2個組進行比賽,你們有信心嗎?

2、在活動之前,請同學先看大屏幕。

課件出現:各種車輛的喧鬧聲,接著是緊急剎車的聲音,然后是人們的尖叫聲,屏幕由黑色逐漸變成鮮紅色。

3、師:剛才你們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1:我聽到了汽車的嗽叭聲,還聽到了剎車的聲音。

生2:我還聽見了一個人的尖叫聲,我看見了血流出來了。

生3:我好像看到了一場車禍,人被壓死在汽車下面。

4、 師:是啊!多么可怕的車禍,為了不讓這樣的事情再發生,我們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

(二)、游戲活動,在活動中體會交通規則的重要性

1、師:同學們,看看我們坐的隊形像什么?

生:我們坐的隊形像十字路口。

2、 師:十字路口的學問可多了,現在我們就在十字路口做個游戲。老師們要請出兩個司機,兩個騎車的以及三個行人。參加游戲活動的孩子聽到老師說完“開始”之后,立即向自己的對面出發。其他同學仔細觀察,看看會發生什么事情? (學生開始活動,車輛和行人任意穿梭)

3、 師:同學們,剛才你們看到了什么?你們想說什么?

生1:我看見走路的人和自行車撞在了一起。

生2:我看見自行車撞到了汽車,我想一定把他們碰疼了。

生3:我看見車子和行人擠在一起,誰也走不了,那樣一定很耽誤時間。

4、 師:是啊!如果生活中也是這樣可不行啊!為什么會發生這種情況呢?

生1:我覺得是他們不懂規矩。

生2:我認為是因為沒有人指揮他們,如果有人指揮他們怎么走,一定不會發生堵車的事情。 師:對啊!要是有人指揮就好了!

生:老師,我認為可以做一個標志來指揮人們什么時候可以走,什么時候不能走? 師:你們建議真棒!你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

生:老師,我知道這種標志,就是紅綠燈。紅燈亮了,車輛和行人就得停下來,綠燈亮了,人們就可以走了。

5、 教師拿出信號燈標志:是這個嗎?教師用兒歌來說說信號燈的作用。(將標志貼在黑板上)

紅燈停,綠燈行,黃燈請你等一等。

紅燈停,黃燈等,綠燈才能向前行。

6、 師:認識了紅綠燈,我們還要知道自己應該走哪條路,這就要知道每條路的名稱。同學們,看看這個十字路口,你認識這些道路嗎? 生:我知道畫了斑馬線的是人行道,是行人走的地方。 生:我知道馬路兩邊是自行車、三輪車道。

7、師:騎自行車的同學知道了嗎?這才是你們的道路,我們稱為非機動車道。 生:我還知道中間的是汽車道。

8、師:各位司機朋友,各位行人,還有騎車勇士們,現在你們知道自己應該走的位置了嗎?你們能在信號燈的指揮下給大家表演一下嗎?

9、師:現在,我們要請出兩位同學來指揮紅綠燈。 學生到位,指揮紅綠燈,學生們順利地經過了十字路口。

10、師:同學們,現在你們想說什么? 生1:這一次大家都很快到達了對面。 生2:紅綠燈的作用可真大啊!

生3:我又想到一句兒歌:紅燈停,綠燈行,斑馬線上可通行。

(三)、展示收集情況,初步了解常見交通標志的作用

1、師:在車輛穿梭的馬路上,除了信號燈這個交通標志外,還有很多交通標志,你們收集到了嗎?把你們課前收集到的交通標志在小組上交流一下,再向全班匯報。

2、生拿出收集的交通標志,在小組上熱烈地交流著,教師巡回傾聽學生的交流情況。

3、師:現在,我們請小組派代表展示你們收集的交通標志。

5、師:你們了解得真多,老師為你們喝彩,現在,我為你們每個組都送上兩顆五星。(貼五星)

(四)總結評價

反思:

《生命.生態.安全》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它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生與社會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它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在實踐中鍛煉各方面的能力?!缎⌒?ldquo;馬路殺手”》這課我精心布置了活動現場,讓學生有親臨公路現場的感覺。這樣就使《注意交通安全》這一活動真正落到了實處,而不是“紙上談兵”,學生的主體性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綜合實踐活動以活動為主要開展形式,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實踐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在設計《小心“馬路殺手”》這一活動時,強調學生的親身實踐。課前,讓學生收集交通標志,想辦法了解這些交通標志。然后,又讓孩子在課堂上展示收集的交通標志,加深了對這些交通標志的認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學生在活動中親自嘗試、體驗、感悟,從而自覺地遵守交通規則,提高了自我保護的意識。

在組織《小心“馬路殺手”》的活動中,我注意了讓孩子在活動中鍛煉自己,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比如,在游戲活動中,孩子既能鍛煉自己的勇氣,又能在活動中悟理,使活動真正收到實效。又如,展示活動中,孩子們通過課前的收集整理,在課堂上的展示,一系列的活動中培養孩子收集和利用資料的能力,在展示資料中又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這些都是孩子終生受益的。

在這次活動中,我看到了孩子們的無窮潛力,孩子們在課堂上表現得那么出色,我們真的看到了孩子在成長,我們也應該在活動中和孩子一起成長。

6、安全游泳防溺水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溺水事件及其發生的原因。

2、使學生學會珍愛生命,學會自救及搶救的方法。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大家聽一聽有關溺水事件的報道。

聽了這個故事,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學心里都不會感到輕松。你是否感嘆,是否惋惜,一個生命就這樣在世界上轉瞬消失?此刻,你在想什么?請同學談談你的看法。

小結:人,應該珍愛生命。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安全游泳防溺水”的安全教育。

二、探討溺水的原因

1、什么是溺水?

討論,歸納:溺水是常見的意外,溺水后可引起窒息缺氧,如果心跳停止的稱為“溺死”,如心跳未停止的則稱“近乎溺死”這一分類以病情和預后估計有重要意義,但救治原則基本相同,因此統稱為溺水。

引導:溺水已成為我們小學生的“頭號殺手”,隨著天氣逐漸變熱,溺水的危險將增加。

2、問:溺水原因主要有哪幾種?

討論,小結:不會游泳;游泳時間過長,疲勞過度;在水中突發病尤其是心臟病;盲目游入深水漩渦。

引導:在炎熱的夏季,許多人喜歡游泳,因為缺少游泳常識而溺水死亡者時有發生。據有些地區統計,溺水死亡率為意外死亡總數的10%。

3、如何保證游泳的健康和安全,避免溺水事件的發生? 我們外出游泳洗澡嚴格遵守“四不”:未經家長老師同意不去;沒有會游泳的成年人陪同不去;深水的地方不去;不熟悉的江溪池塘不去。

三、學習自救及搶救的方法

1、討論,講解自救及搶救的方法:

對水情不熟而貿然下水,極易造成生命危險。萬一不幸遇上了溺水事件,溺水者切莫慌張,應保持鎮靜,積極自救,對于溺水者,除了積極自救外,還要積極進行陸上搶救。

2、學習自救及搶救方法

四、怎樣珍惜每一天?

引導:同學們,珍愛我們的生命吧。珍愛生命就是珍惜每一天。請同學說說-------怎樣珍惜每一天?

討論,總結:

同學們,生命的全部意義在于無窮地探索尚未知道的東西,在無窮的探索里,你會看到光輝、燦爛的前景。讓我們珍愛生命 ,防止溺水。祝愿大家今天好,明天會更好!

7、提高警惕防拐騙

教育目標:

1通過安全教育活動,學習防拐騙的有關知識,掌握防拐騙的的自救本領,培養學生適應社會,學會生存。

2培養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1搜集學生被拐騙的資料. 2多媒體教學課件制作。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創設情景,引入主題)[板書] 多媒體播放《十六歲的花季》主題曲,一名學生上臺演唱,“„„外面的世界很寬闊,我什么都想知道。在這多彩的季節里,編首歌唱給自己,尋個夢感受心情。其實一切都是朦朧。。。。。。”

教師:聽著歡快的歌曲,感受十六歲的花季,正直人生的黃金時期。十六歲對人生充滿好奇,對未來充滿憧憬。然而,在這最美好的人生花季,由于學生人生價值觀的不成熟,社會原因等各種因素拐騙學生悲劇正在悄悄上演。就請同學們看多媒體大屏幕: (學生被拐騙案例展示)

※ 1998年12月3日,江津珞璜鎮14歲女學生小菊神秘失蹤,次年1月在川黔鐵路一涵洞里發現小菊的尸體。就在發現尸體的同時,嫌疑最大的珞璜鎮居民李某逃逸。經過8年的艱苦調查抓捕,今年8月18日,在貴州藏匿的犯罪嫌疑人李某

※2006年4月2日,湖南紹陽洞口縣龍崗區尹顯美、肖西春夫婦在中心廣場旁的一人高的草叢里找到了失蹤的尹小琳(化名)。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熟識的一名以拾荒為生的老鄉王某拐走了他的女兒,而年僅15的女兒在王某家待了整整11天。被捉,曾轟動一時的14歲女學生被奸殺拋尸案,8年后終于大白于天下。

※2004年9月8日,8名蕪湖女中生生因輕信網友被拐騙,拐騙她們的是5位少年網友。 ※2005年3月14日,徐州金山橋開發區中學初三女生孫菲的求助信,在信中,她說她被校園周邊的小團伙敲詐,逼迫她去上海賣淫,因為不愿意屈服,她幾乎天天挨打,姐妹倆都不敢上學了,父母也打算賣掉房子搬家躲災。

※2006年 6月19日晚10時許,蘄春兩名涉世未深的女學生輕信同學,被騙進麻城一洗腳城打工,被老板控制人身自由,目前兩名被拐女生已經回家,6月22日被成功解救。 教師:這些觸目驚心的事實,就發生在我們身邊,無疑給學生身心帶來巨大的傷害,那么,產生這些被拐騙的原因何在?(請同學們按學習小組討論。)

(二)學生各抒己見[板書] 學生甲:我認為從我們自身角度看,由于人生價值觀不成熟,涉世經驗太少,不了解防被拐騙的知識造成的。

學生乙:現在社會上的一些不法分子實在太猖狂了?!吨簟冯s志曾經載文:犯罪分子以狡猾、詭秘的手段博取涉獵對象的信任,在“善意”的請吃飯、喝飲料中,用酒灌醉或用藥迷昏受害人,在毫無知覺或未醒時,將其帶上汽車或火車拐到外地出賣。我們一定要提高警惕,反對不熟悉的人員進入校園。

學生丙:現在網戀對我們的侵蝕也很多,那些犯罪嫌疑人會用種種花言巧語誘使某些不知真相的女同學上當受騙。我們一定要防止網絡帶來的拐騙行為。

學生?。弘S便輕信他人也會讓我們走進被拐騙的圈子,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防騙上當。 。。。。。。

教師:評價學生發言從學生本身和社會兩個角度分析。(見大屏幕) {場景表演} 本班學生四人

周末晚上8:00,某咖啡廳的一角,西部牛仔酷男(25歲)(網名)與美麗俏佳人(17)歲(網名)見面了。二人一見如故,頗有相見恨晚的感覺。邊喝咖啡邊聊天,過了約半個小時,美麗俏佳人上洗手間。西部牛仔酷男趁機把美麗俏佳人的咖啡放入蒙汗藥。美麗俏佳人回來后仍然繼續喝咖啡。

一會兒,美麗俏佳人就暈倒了。這時,西部牛仔酷男扶起美麗俏佳人走出咖啡屋,正想叫出租車行拐騙時,被巡邏的警察發現?;艁y中,西部牛仔酷男乘車逃跑。警察查到美麗俏佳人家的電話號碼,家人將其接回家。

并由此讓學生體驗:我們應如何防拐騙并學會自救呢?(學生討論,師生一起歸納為)

(三)如何防拐騙[板書] 1)閑暇之余,上網聊天時,不要輕易將個人隱私暴露網友,一定要慎重網友的邀請。 2)不要輕易相信朋友在交際場合介紹給你認識的人。你的朋友可能很可靠,但他對這個人的了解或許并不比你多。 3)在外出乘車途中,不要隨便吃喝陌生人給的水果、飲料等食品。尤其是在娛樂場所,更不能輕信陌生人的甜言蜜語,貪圖小便宜,以免上當受騙。

4)接受陌生人的邀請,在公眾場合,如果暫時離開座位,要把杯中的飲料先喝完,或者回來后換一杯。

(5)遇事先和家長老師商量,不能認為自己什么都會解決,擅自做主往往會導致危險發生。教師緊接著引出: 正如小品《賣拐》中老實厚道的范偉被大忽悠趙本山花言巧語蒙騙一樣,生活中由于各種因素或者交友不慎,學生上當被拐騙,如果真的被拐騙,我們在自我解救中要采取哪些方式方法呢? (組織小組討論師生一起歸納)

(四)自我解救中要注意方式方法[板書] 1)沉著冷靜,注意觀察犯罪分子的人數、交談內容,從中摸清犯罪分子作案的意圖。在摸清對方的意圖后,要想方設法,在適當的時候,尋找借口逃跑如上廁所、裝病。不要與犯罪分子當面頂撞,以免受皮肉之苦。

2)一旦被軟禁,要裝作很順從的樣子來麻痹對方,使犯罪分子放松警惕。一有機會就接近窗戶、天窗、通氣孔等通向外界的地方,想辦法向鄰居、路人呼救,或者寫紙條、扔東西。紙條內容大概是“我被壞人關在××地方,請報警”,這不僅使自己免遭不幸,而且使犯罪分子很快落網。

3)如果已被人販子賣掉,要冷靜,想辦法拖延時間,可以說身體不適,或用溫柔的語言哄騙對方。抓住機會向你能夠接觸到的人求救,如向清潔工人求助。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大聲呼救。見到警察、機關單位等要想辦法靠近并求助。

4)打110電話求助。不論是哪個電話,都可打110,電話打通后,要講清楚自己所在的位置,以便警察及時查找。逃出來后,要迅速找到當地公安局派出所、婦聯等機關組織報警、尋求幫助。

(五)小結:

通過內容豐富的安全教育班會同學們學習了防拐騙的自我保護的方式方法,強化了安全意識,讓大家真實體驗安全的重要,也提高了大家的自我防護能力。真誠希望所有的同學牢記安全,遠離危險,健康成長。

(六)課外延伸:

我們學生身邊還隱藏著很多安全隱患,課后請同學們搜集有關資料。并寫出自己最關心的隱患事件的看法并試著找出解決的辦法,下次班會時請小組代表發言。

8、求救信號

教學目標:

1、 知道國際通用的求救信號有哪些種類,了解其使用方法。

2、 能根據具體困境選擇恰當的求救信號。

3、 培養孩子在困境中自救的能力。

重難點:識別求救信號, 能根據具體困境選擇恰當的求救信號進行自救。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問題引入

出示PPT“5.12”汶川大地震唐家山堰塞湖村民們求救成功的故事引入“求救信號”的學習。 想一想:村民們求救成功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發出求救信號)

二、安全小博士

1、 求救信號的種類和方法。

(1) SOS 國際通用的求救信號

(2) 火焰或濃煙信號。連續點燃三堆火,最好距離間隔一樣,白天可燃煙,晚上可放明火。

(3) 旗語信號

(4) 聲音信號。 在不很遠的距離內,發出聲音求救信號,可大聲呼喚,也可用敲打的方式或者隨時攜帶的物品(求救哨)。 (5) 燈光信號。利用回光發射信號,比如反光金屬片,眼鏡片等等,這也是有

效的辦法。

(6) 標志信號。 在比較開闊的地面上用樹枝、雜草等圍出求救標志,若是雪地可踩出求救信號與空中救援取得聯絡。

路標信息。(1)用碎石片擺成箭頭狀;(2)在地上放置分叉的樹枝指示方向; (3)在樹干上刻凹槽指示方向;(4)用交叉的木棍表示路不通;(5)用三塊石頭擺成堆表示危險信號。 留下信息。 如果能自己離開險地,要留下一些信號物,讓救援人員能夠發現,同時為自己留下路標。

(7) (8) 體語信號。練習“帶上我、需要醫療救護、需要藥品”等體語求救信號 國際民航統一規定的空地聯絡符。

SOS(求救)、SEND(送出)、DOCTOR(醫生)、HELP(幫助)、INJURY(受傷)、TRAPPED(發射)、LOST(迷失)、WATER(水)。

議一議:你還知道哪些求救信號?如何根據具體困境選擇恰當的求救信號?

三、安全小衛士

陷入困境時,先明確面臨的處境和所需的幫助,再充分利用周圍的條件,靈活機智的發出恰當的求救信號。

1、 一般情況下,求救動作至少重復三次。

2、 選擇容易被救援人員發現的地點(如制高點、開闊地)發出求救信號。 練一練:分小組演練發出和識別求救信號。 (材料:口哨、鏡子、小棒、紅領巾、火柴等)

四、安全小提示

1、 任何情況下都不要放棄自救。

2、 獲救后,如果不再需要,應毀掉留下的信號。

如果不幸陷入險境,努力開動腦筋,用你能想到的任何方式發出求救信號,這將有助于你走出險境。

生態德育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農田土壤被重金屬污染之后,其毒性很容易通過食物鏈在人體、動物及植物中沉積,從而給人體健康及生態環境等帶來很大威脅??萍嫉目焖侔l展帶動了化肥、農藥等的大范圍應用,這就更加劇了重金屬對農田土壤的污染程度。本文總結了農田土壤重金屬污染的現狀,并有針對性地分析了一些修復技術。

關鍵詞:農田土壤;重金屬;污染現狀;修復技術

隨著工業技術的迅猛發展,化肥及農藥在農業生產中得到了廣泛應用,這就使得重金屬可通過很多方式殘留到農田中,導致農田土壤被嚴重污染。重金屬污染物具有毒性大、不易降解等特點,因此極易在人體、動物、植物中沉積,從而給人體健康、食品安全及生態環境帶來嚴重威脅。因此,必須不斷探索與創新,努力研發出科學、環保、高效的修復技術,從而有效解決農田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

1 農田土壤重金屬污染的現狀問題

農業管理部門對我國多個城市的農田土壤進行了實驗與分析,實驗數據顯示,大多數城市的農田土壤中As、Hg、Cd、Ni、Zn、Ph、Cu、Cr的單位含量都大大超過了土壤原來的背景值。防治農產品污染的農業部實驗室對我國24個省市的農田土壤調查結果表明,有近330個重度的重金屬污染區,總面積大概57824平方米,農產品被重金屬污染的比重在被污染的農產品中占比高達80%。當前,我國很多城市郊區的農田均受到或輕或重的重金屬污染,比如江蘇南京的農田土壤受到了Hg、Cd、Pb污染,尤其Hg污染最為嚴重;2010年黃浦江沿岸地區農田土壤中Pb、Hg、Cd、Cr的含量依次超出土壤背景值的45%、68%、60%、67%;連續5年北京近郊農田土壤中的Pb、Cd、Hg含量都遠遠超過遠郊;2010年深圳農田土壤采樣點中有37%的Hg單位含量高于背景值,其中采樣點中6%的污染程度在中度以上。此外,香港、重慶、海南、江西、廣西、河北、福建、貴州等省市都存在一定程度的Ni、Zn、As、Cr、Pb、Cd、Hg污染。

2 修復農田土壤重金屬污染的技術

當前我國很多省市地區的農田土壤不同程度地受到了重金屬污染。而這些污染源都具有難以降解、毒性大、危害性大等特點。因此,必須勇于探索、大膽創新,努力尋找能高效、科學、環保的修復農田土壤重金屬污染的技術,從而有效解決或降低重金屬污染帶來的危害性。

2.1 植物穩定修復技術

生物修復技術,指的是借助特定的生物技術降解、清除、轉化、吸收農田土壤中的重金屬污染物,以達到恢復生態效應、凈化環境的目的。比如,植物穩定修復就是生物修復技術中的一種形式,其具有修復效果好、沒有二次污染、操作性強、成本較低等優點,因此值得大范圍推廣應用。植物穩定修復技術,是借助很強的耐重金屬的植物有效降低農田土壤中重金屬的移動能力,從而減少重金屬在食物鏈中富集的機會。植物穩定一般借助根部轉化、沉積、積累重金屬的方式,或者借助根部表面的吸附能力將重金屬固定下來,從而大大減小了重金屬擴散到周圍環境及下滲到地下水中的風險系數。植物根部產生的分泌物可有效改變周圍的環境,可改變As、Cr、Hg的形態與價態,減弱這些重金屬的毒性與移動性。有研究表明,黑麥草對土壤中的Cd、Mo、Zn、Cu等有很強的吸附能力,并且這些重金屬主要集中在黑麥草的根部,很少向葉與莖轉移;東方香蒲對農田土壤中的Pb、Cd、As的吸附位置也主要在根部,并且累積量高達87.12mg.kg-1、35.12mg.kg-1、31.69mg.kg-1,而葉與莖中只有20.18mg.kg-1、2.83mg.kg-1、2.06mg.kg-1。所以,可用東方香蒲修復被Pb、Cd、As污染的土壤。當前,用紅麻、薺菜、纖維大麻、五節芒、荻、蘆竹、蘆葦等經濟植物修復被重金屬污染的農田土壤,具有很大的環境效益與生態效益。

2.2 熱脫附修復技術

熱脫附修復技術,是指通過加熱被重金屬污染過的土壤,把具有揮發性能的重金屬從土壤內吸出來的一種修復技術,比如Se、As、Hg等都具有較大的揮發性。有人通過太陽能對被Hg污染過農田土壤進行修復。在實際操作中,熱脫銷設備是由中溫及低溫的太陽能爐兩部分組成的。實驗結果顯示,低溫與中溫狀態下,對Hg的處理率依次為5.1%~77%、41.5%~88%。溫度過高的話很可能使土壤的性質發生較大變化,并且還可能改變其他重金屬的形態。有研究人員對Hg污染物進行加熱時,當溫度升到550度時,其在土壤中的濃度快速從1320mg.kg-1減少到了6rag.kg-1,并且還發現在高溫情況下土壤內的鐵錳氧化物從結合狀態變成了殘渣態、酸溶解態等,這都會對土壤性質產生嚴重影響。熱脫附修復技術的優點是工藝簡單,缺點是費用高、能耗大。因此,主要用于修復被易揮發性重金屬污染的土壤。

生態德育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生態文明是后工業文明時代的文明類型,它是人類社會在反思傳統工業文明弊端的基礎上提出并且努力建設的一種文明形態。當前中國的快速發展遭遇了環境、資源和能源的巨大壓力和代價,因此。必須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建設生態文明。

【關鍵詞】生態文明;環境;資源

一、什么是生態文明

生態文明是指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取得的物質和精神成果,是指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社會的進步、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文化倫理形態。生態文明市一種高級形態的文明。生態文明不僅追求經濟、社會的進步,而且追求生態進步,它是一種人類與自然協同進化的文明。

二、我國當前發展面臨的生態危機

中國的快速發展遭遇了環境、資源和能源的巨大壓力和代價。

(一)生態環境問題

1、溫室效應

由于人類活動使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造成全球氣候變暖。應對“氣候變暖”已成為21世紀人類共同面臨的最大環境問題,成為全球當前乃至今后相當長時期內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核心任務,也是各國環境外交和政治斗爭的最重要的內容。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續增加,但我國政府已經采取行動,為減排做出貢獻。據估算,當全球氣溫升高1.5-4.5°C時,海平面將可能上升20-165厘米。海平面上導致低地被淹;海岸被侵蝕;地表水和地下水鹽分增加,影響城市供水;地下水位升高。此外,溫室效應會使高溫、熱浪、龍卷風等自然災害加重。極端高溫將成為下世紀人類健康困擾變得更加頻繁、更加普遍。

2、大氣污染嚴重

根據受監測城市的數據統計,我國有65%的城市處于中度或嚴重污染狀態一些大城市空氣中懸浮的微粒和硫含量是全世界最高的,大大超過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標準,超標達2-5倍。酸雨,被稱為“空中死神”,是大氣污染的一種表現。我國酸雨覆蓋四川、貴州、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蘇和青島等省市部分地區,面積達200多萬平方公里。它落到水里,水中的魚群就會斃命;它落到地上,土壤的肥力就要被淋濾;它落到植物上,嫩綠的葉子就會變得枯黃;它落到建筑物上,材料就要被腐蝕得千瘡百孔,銹跡斑斑;它進入人體,人就會漸漸衰弱不堪,嚴重者會導致死亡。

3、水體污染嚴重

水環境每況愈下,全國七大水系的408個地表水監測斷面中有26%為劣V類水質,基本喪失使用功能。重點流域40%以上的斷面水質沒有達到治理規劃的要求。流經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一些地區已經出現了“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現象,近岸海域赤潮和三峽庫區支流“水華”現象接連發生。

(二)資源問題

1、水資源枯竭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類生存須臾不可或缺的資源,是各種資源中不可替代的一種重要資源。21世紀水資源問題已成為舉世矚目的重要問題之一。有人預言,不久的將來,水價將超過油價,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將是人類的眼淚。

我國屬于缺水國之列,人均淡水資源僅為世界人均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中國已被列入全世界人均水資源13個貧水國家之一。而且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資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資源只有南方水資源的1/4。

目前已有1/2的城市缺水,1/3的城市嚴重缺水,1/10的城市面臨水危機,農村年缺水300億立方米.到2020年后,全國將出現缺水高峰,處缺水量可能達到500多億立方米。淡水具有不可替代的特點.所以聯合國已大聲呼吁:人類要開展一場用水革命。

2、土地荒漠化

全國水土流失面積土流失面積已達到367萬平方公里,占到國土面積的38%;沙漠化面積已經達到262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已達27%,而且呈擴展的態勢。有4億人口籠罩在荒漠化的陰影之中。同時隨著耕地面積的減少,土地利用強度加大,土地退化加劇,土壤肥力降低或喪失嚴重,導致地力衰竭。

3、能源礦產資源匱乏

我國資源稟賦較差,總量雖然較大,但人均占有量少。45種主要礦產資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特別是石油、天然氣、鐵礦石、銅和鋁土礦等關系國家經濟和安全的大宗資源將嚴重短缺。它們分別為世界人均水平的1/10、1/20、2/5、2/5和1/10。并且一些主要礦產資源的開采難度越來越大,開采成本增加,供給形勢相當嚴峻。

目前,我國單位產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與發達國家差距更大,分別是美國的4.3倍,日本的11.5倍。

4、生物物種也在加速滅絕。

中國是生物多樣性破壞較嚴重的國家。據保守估計,中國的植物物種中約15%-20%處于瀕危狀態,僅高等植物中瀕危種類就高達4000-5000種。近30年來的資料表明,白鰭豚、野象、大熊貓、東北虎等珍貴野生動物分布區顯著縮小,種群數量銳減。屬于中國特有的物種和國家規定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有312種,正式列入國家瀕危植物名錄的第一批植物有354種。近海的一些寶貴的生物資源也因失去良好的生存環境和營養供應地而難以得到應有的保護。

三、努力建設生態文明

建設生態文明必須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又好又快發展的思想,著力從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生態文明意識。在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把生態意識的形成作為一項基礎性、先導性工作,努力把生態文明意識變成全民共識,變成全社會的自覺行動。深入開展保護生態、愛護環境、節約資源的宣傳教育和知識普及,增強公眾的生態憂患意識、生態價值意識、生態道德意識,不斷提高公眾生態文明的認知度、生態知識的普及度和生態建設的參與度。

(二)依靠科技,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根據資源、地理、經濟、科技、人文基礎,科學規劃引導產業結構合理布局。依靠科技創新,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的附加值。附加值提高,也就意味著單位耗能和排放的降低。大力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產業、文化旅游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信息網絡產業和工業設計、創意產業,推進產業結構調整。

(三)推動發展模式創新。一方面拓展綠色經濟理論研究,形成綠色經濟理論體系。把綠色經濟作為內生變量,引入生產函數,納入經濟理論的研究和創新過程。構建包含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生態經濟概念的綠色經濟體系、綠色經濟發展模式,及綠色經濟評價指標體系,進而形成綠色經濟發展理論研究體系;另一方面加快綠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加大對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節能建筑等“綠色經濟”領域的投資,加快培育和發展清潔再生能源產業和環保產業,推動生產、流通、分配等各個領域的節能增效,促進產業結構生態化調整。通過深化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綠色發展的體制機制,構筑綠色產業體系,形成綠色發展模式。

(四)要完善法律法規,創新體制機制。要完善節能減排、保護生態環境的法律法規體系。制定并實施節能減排、保護生態環境的規劃、政策、制度。將能源資源的消耗和生態環境的損耗記入成本。建立健全科學民主的決策體制與機制。將節能減排、保護生態環境的績效納入干部考核任用指標。完善節能減排、保護生態環境的標準。依法完善科學監測、行政管理、民主監督機制。

參考文獻

[1]付治平.《生態文明建設》十八大報告等.

生態德育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德育生態課堂應樹立以人為本、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師生交流—辨認選擇—思考領受—體驗領悟—品質提升”的教學流程,從教學目標、內容、方法、手段、方式等方面進行實踐建構。

關鍵詞:學校德育;生態課堂;教學理念;教學流程;實踐建構

課堂是學校教學最主要的場所,也是學校德育的主陣地。思想理論的傳播,理想價值的灌輸,道德律條的教化,等等,主要是通過課堂上德育教師的言傳身教完成的。因此,應用生態學、教育生態學的原理與方法,對傳統德育課堂進行生態重建,積極探索德育生態課堂教學,是研究構建高校德育生態模式的根本要義和核心內容。什么是德育生態課堂?德育生態課堂的基本理念和主要特征是什么?德育生態課堂的基本流程是什么?如何建構德育生態課堂?本文初步探討如下。

一、什么是德育生態課堂

1932 年美國教育學者沃勒(Wallet.W)在《教學社會學》一書中提出“課堂生態學”這個概念。課堂生態指的是課堂內人與環境的相互關系,屬于微觀生態的范疇,存在于課堂中的生態因素包括人的因素、物質因素和精神因素,三者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呈多元互動的關系。[1]課堂生態實際上就是微觀的教育生態,是一種理想的課堂教學模式或狀態。課堂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特別是教師與學生間可以亦師亦友,平等對話,自由討論,形成多維互動,教師能夠充分展現其思想智慧,學生能夠自由發展其個性特長,人際和諧,氣氛活躍,生氣勃勃。課堂生態突出強調以生為本,以發展為本,尊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重視啟迪和引導,力圖實現人的全面、自由、和諧發展。

那么,什么是德育生態課堂呢?政治課堂生態化教學是指在政治課堂中用一種生態的和諧平衡、動態生成的思想,指導課堂教學中教學目標的設置、教學內容的選擇與編排、教學方式方法的選擇與適應、教學環境的創建等。它把政治課堂當作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繼而以課堂教學為落腳點,用生態的理念,力求營造一種充滿生命力的、可持續性的教授知識、學習知識和交流知識的課堂教學生態環境。[2]據此,我們認為,德育生態課堂或者德育課堂生態,就是把德育課堂看作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在生態和諧平衡思想的指導下,依據學生道德心理特點與需要,組織實施課堂教學活動,構造課堂教學生態環境,促進學生道德生態發展與提升的理想德育課堂。它是人際和諧、自由開放、個性張揚、活力四射的德育課堂,是學生道德成長與生命質量提升的精神樂園。德育生態課堂要求教學的目標、內容、方法、手段、環境等,都要有利于學生自主獲取道德知識,自愿領受道德使命,自由體驗道德情感,自覺內化道德信念,自動提升道德境界。

二、德育生態課堂的基本理念

俗話說:觀念一變天地寬。德育生態課堂作為一種理想的德育課堂,其先進理念主要表現在:

1. 以人為本的教育觀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教育要實現科學發展,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所謂以人為本,既包括以教師為本,更強調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而生本教育的生態課堂教學模式的宗旨是一切為了學生,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自由開放地獨立自主地學習,在課堂學習生活過程中學會感悟,體味生活,在與知識的“相遇”中,使知識融入生命。[3]即讓學生在良好的條件下自然地、和諧自由地生長發展。[4]它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樹立全面依靠學生的觀念,要相信學生具有學習的天性和無限的潛能,學生學習是有個性和獨立性的。一切從學生的好學出發,把全部的教育價值歸結到學生身上,這是現代人本教學倫理價值的根本體現,也是生態課堂教學模式的根本目標。[5]

因此,正如詩人特奧多爾·馮塔內所說,教育“旨在努力為毫無依靠的幼樹提供一根拐杖,從而使其能在純凈的空氣中自由自在地、無憂無慮地成長”,建構德育生態課堂,我們首先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堅持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道德發展為本,一切為了學生,一切為了發展,尊重學生的道德發展要求,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為學生的道德發展服務。

2. 完全平等的師生觀

師生關系是教育活動中的一對非常重要的關系,對教育效果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所謂師生關系,是指師生間在教育過程中發生的直接交往和聯系,它主要包括為完成教育任務而發生的工作關系,為滿足交往需要而形成的人際關系和以組織結構形式表現的組織關系。[6]在傳統觀念里,教師是絕對的權威,是領導者、灌輸者、控制者,學生處于絕對服從的地位,是被領導者和接受知識的“容器”。[7]他們被視為“真理的化身”“知識的權威”,學生只能跟著教師的指揮棒走,不能對教師的觀點有任何懷疑或者批判。然而,以課堂生態觀來看,師生關系不僅是和諧、信任的,而且應該是民主、平等、對話型的。師生在地位和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學中教師應尊重學生人格,把學生作為有獨立人格的個體和教育的主體來看待。同時,師生之間在學術交流上是平等的,因為只有在開放、平等的學術交流環境中才能夠讓學生充分發揮其學習的創造性和積極性。只有這樣的師生關系才有利于發揮師生的主體性、促進師生間良好的情感交流、達成教學目標。[8]在生態化的課堂里,教師充當的角色是文化信息的傳播者、學生潛能的開發者、學習活動的促進者、意義建構的組織者、人際關系的協調者、心理健康的保健者。[9]就是說,課堂生態觀下的教師在學生面前不再擁有絕對的權威,而只是“平等中的首席”。

因此,構建德育生態課堂,我們必須破除對教師的“知識權威”“真理化身”的錯誤認識,破除師道尊嚴,樹立師生完全平等的觀念。古人言: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師不必賢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權利和人格,尊重學生的心理感受,視學生為活動中的親密伙伴,與學生平等相處,真誠合作,共同完成教學的目標。

3. 和諧互動的教學觀

生態學認為,生物與生物之間不但是平等的,而且是相互作用的。德育生態課堂作為學生道德發展的理想課堂,應是師生人格互相吸引、心理互相包容、情感互相溝通的課堂,應是教與學、師與生、生與生、人與環境和諧互動的課堂。教師通過討論、對話、問答、辯論等活動,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變“一言堂”為“群言堂”,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踴躍發言,敞開心扉,坦陳己見,將教學過程變為師生積極主動交往、共同發展的過程。引導學生在交流、交往中認識個體與他人之間的關系,把握是非標準,掌握人際交往的技能,形成師生互動的活躍的課堂氛圍。另外,在交往中老師的興趣、愛好、情感、觀念等人格魅力充分展現出來,從而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促進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促進學生身心和諧、可持續發展。[10]

4. 讓我作主的學習觀

生態化課堂的一個顯著特征是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親手營建屬于他們自己的生活。在生態系統中,每一個生命個體都有其自主性,都對世界充滿了好奇、盼切,都有去認知、去追問、去探索、去體驗的沖動。生態化的課堂教學主張善待學生的生命自主性,力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空間,充分尊重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想法,讓學生自己去感悟、體驗,從中得到求知欲、創造欲的滿足,認識到自我存在的意義和自我價值的實現。[11]由此可見,德育生態課堂是高度重視學生道德學習的獨立自主性的。特別是高校德育的對象是大學生,他們身心趨向成熟,獨立意識、自主意識較強,“讓我作主”的呼聲較高,對教師的觀點、結論一般不會盲目地無原則地茍同,喜歡用自己的思考和體驗去理解領會。因此更應強調學生是課堂上的主體、學習中的主人,積極倡導“讓我作主”的道德學習觀,要求學生做道德修養的主人,主動學習,主動探索,在不斷感知環境、順應環境、適應環境的過程中發現自身道德的欠缺與不足,尋求道德進步動力,加強道德修養,完善道德人格,升華道德境界。

5. 生活即教育的教材觀

杜威有句名言:教育即生活。陶行知也說過:“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苯嫷掠鷳B課堂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讓課堂回歸自然,回歸生活,煥發出生命活力,樹立“生活即教育”的教材觀。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材被簡單地理解為教科書,錯誤地認為教科書是知識的全部,實踐中“以本為本”,教師教教材,學生學教材,教學過程實際上淪為嫁接和移植知識的單向認知活動。對教材認識上的片面性導致了師生成為教材(教科書)的附庸,教師唯唯諾諾教教材,學生戰戰兢兢學教材。這種“教材中心”的課堂關系使教學內容封閉、教學行為僵化,課堂環境也相應沉悶、程式化。[12]

教材是什么?教材就是教學內容的載體?!瓣P于教材最普遍、廣義的定義是‘教材’是教師在教授行為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它既包括了最標準的教科書,也包括了形形色色的圖書教材、視聽教材、電子教材等”。[13]烏申斯基說:“教師的完美人格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懲罰和獎勵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種教育力量?!?[14]可見,課堂教學的內容除了教科書(即傳統的教材)外,還應包括學生、教師、環境,甚至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事物都可以納入到教學中來。我們的課堂教學絕不能因為使用教科書而限制了自己的視域,影響了師生思維空間的拓展。

生態化政治課教學的理念就是引領學生走進火熱的生活,把知識的教學納入人的動態生成中,讓平面式的、沉寂的課堂教學轉化為立體式的、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15]因此,建構德育生態課堂,我們應當樹立“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巧妙地引導學生利用廣泛存在于學校、家庭、社會、自然、網絡中的多種資源進行學習,幫助學生不斷擴展對周圍世界的體驗,豐富學習經歷和人生體驗,從狹隘的知識領域走向寬闊的生活領域,使課堂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呈現出一幅生態圖景。

三、德育生態課堂的主要特征

1. 整體性

課堂生態是由彼此之間具有有機聯系的要素構成的統一整體,要素與要素之間具有內在統一性。這種整體性,首先表現在課堂生態主體和課堂生態環境是一個交互影響的有機整體。其次,表現在課堂生態主體之間通過彼此的交互作用,形成相互適應的有機整體。[16]教師和學生是課堂生態系統中最直接、最重要的主體,他們具有各自不同的生活背景、情感體驗、知識結構、認知水平,在整個課堂生態中的功能、地位也不盡相同,不可互相替代。課堂上,他們之間相互適應、彼此協調,影響課堂活動的順利進行和教學目標的完成。例如,探究性教學如果沒有為每個學生準備好足夠的實驗用具,或者是教師事先沒有準備好對突發性事件的解決策略,那么也會使整個生態系統出現缺口無法形成完整的形態而發揮作用。所以,實施德育生態課堂教學,一定要有整體性觀點,把課堂看作一個生態系統,注意協調好系統內各因素特別是一些關鍵因素的關系,最大限度地發揮系統的整體協同作用,確保課堂教學的生態效果。

2. 共生性

共生性是德育生態課堂的重要特征。共生是指動植物互相利用對方的特性和自己的特性一同生活相依為命的現象,是維持生態系統穩定的一種負反饋機制。共生關系包括:互利共生、偏利共生、偏害共生等。我們認為,在同一課堂生態中的教師和學生表現為一種共生關系,而且是一種互利共生關系。所謂互利共生,是指雙方的共生關系對彼此的存在和發展都有利。課堂教學既是師生雙方的生命活動,也是價值活動。對教師而言,這種活動價值的實現,部分地依賴于學生的發展。離開了學生的發展,教師生命活動的價值就難以實現;沒有學生的發展,這種活動的價值就失去了重要的依托。從某種程度上說,學生發展的程度體現了教師生命活動價值的實現程度?!澳阒杏形?,我中有你”,是師生之間互利共生關系的形象寫照,其實質是由師生自我認同在人際間的相互拓展而形成的自我部分融合一生態自我,是師生生命活動的價值在彼此間的凝結。這正是“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教學相長”“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生態意蘊。[17]

3. 開放性

生態系統是開放的系統。開放是生態系統維持自身物質、能量、信息交流,始終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前提條件和客觀要求。課堂生態系統的開放包括:教學內容的開放、教學時空的開放、師生心態的開放、學生個性的開放等。德育生態課堂的開放性,主要表現在:只要是師生共同感興趣、有利于學生道德發展的東西,都應成為課堂講授的對象;教師對課堂時間的把握和教室場景的布置要具有一定的生態靈活性,善于捕捉教育的時機,隨時隨地皆可為講堂,使道德教育在時間向度上延伸,在空間維度上拓展;課堂的一切活動都要有利于學生展現個性,張揚個性,發展個性,而不是扼殺個性或壓抑個性;師生心態要自由、平和、輕松、舒適,互相開放、互相交融。特別是師生心態的自由開放,對課堂教學的過程和結果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師生自由開放的心態可以使其情緒高漲,思維活躍,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機制得以形成,從而顯示出生態平衡的生機與活力。學生在課堂上自由開放的心態體現于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在學習中帶有強烈的興趣和自我選擇性,在交流中善于傾聽、長于合作,不斷有創新的火花迸發。教師自由開放的心態則體現為毫無功利色彩地奉獻于課堂,創造性地組織教學活動,以發展性的眼光、寬容的態度處理課堂上的每一件事,并從中得到自我價值體認的愉悅。[18]

4. 競爭性

從生態位的角度看,在一個群落中,每個種都有不同于其他種的時間、空間位置,也包括在生物群落中的功能地位。與生態位相關聯的是競爭排斥原理。在課堂教學生態中,學生由于所處層次(年齡層次或教階層次)相同,面臨的任務相同,在許多方面常常表現出激烈的競爭現象。但在非生態性的課堂中,學生的行為卻是最不活躍、最不主動的,他們懶于獨立思考,喜歡人云亦云,隨波逐流,盲目附和。[19]適度競爭是激發努力和抱負的強烈動機,是產生自信和自尊的根源,能發展學生自力更生、不屈不撓和勤奮刻苦的個性特征。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競爭是生態的基本特征之一,沒有競爭就沒有活力,就沒有生態。德育生態課堂應當積極營造師生間、生生間的競爭氛圍,讓學生在競爭中修養道德,提升品質,實現道德的生態發展。

5. 自由性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自由是生態和諧的重要特征。自由意味著承認差別,意味著尊重個性,意味著允許百家爭鳴,百花競放。在課堂教學生態中,一方面由于每個學生自身的知識、能力、性格、愛好、特長和自我效能感不同,另一方面由于家庭和社區環境、他人的引導和評價不同,造成了每個學生在教學系統中的生態位不同。教學生態位不同,這是一種客觀存在,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消除這種差異,相反應該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培養和完善學生的良好個性。[20]學生道德的差異性,表現為學生的道德認識有對有錯,道德意志有強有弱,道德覺悟有快有慢,道德品質有優有劣,道德水平有高有低。德育生態課堂的自由性要求我們正視學生的道德差異,允許學生有選擇學習內容、選擇修養方法、選擇修養方向的自由,有選擇君子與小人的自由。但是,道德自由并不意味著社會無序,也不意味著人們可以不要學習,不要道德修養,更不意味著為所欲為,胡作非為。否則,文明社會將不文明,人們也將無法立足社會、處世做人。

四、德育生態課堂的基本流程

朱開炎認為,生態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流程可以分“領受—領悟—提升”三階段來進行。[21]這為我們探索德育生態課堂教學的基本流程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和參考。我們認為,德育生態課堂教學的基本流程是“師生交流—辨認選擇—思考領受—體驗領悟—品質提升”,它們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有機整體。

1. 師生交流

交流是生態課堂教學的第一步。教師和學生是課堂教學中的兩個不同主體,二者互相依存、互相作用而構成課堂生態。課堂教學的實質是教師與學生在雙向互動中的信息交流活動。交流是選擇的前提,即只有通過師生交流,教師的教才能對學生的學發生作用,并進而影響學生的學習行為;只有通過師生交流,學生才能從教師那里獲得足夠的信息——可供選擇的現實材料,從而完成選擇的過程。同時,只有通過師生交流,學生的學才能反饋到教師那里,教師才能從中分析判斷自己的教學效果,進一步調整教學行為。由此可見,實施德育生態課堂教學,首先要重視師生交流,精心準備,充分交流,確保交流的質量和效果,為學生的道德品質提升打下堅實基礎。

2. 辨認選擇

交流的結束意味著選擇。選擇的過程是一個信息分流的過程。即學生需要對從教師那里獲得的大量豐富的信息,獨立自主地進行辨認和選擇。根據個人的道德理想和自我道德評判,并參照周圍人群的道德水平和社會的道德要求,確認各類信息的價值,保留有用或可能有用的信息,濾掉無關或無用的信息。

3. 思考領受

領受是學生獲得間接經驗的重要途徑。課堂上的講授因受到教師知識、閱歷、經驗、觀點、情感、情緒等影響,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內容、傳達的信息,可能正確可能錯誤,可能公正可能偏激。要求學生在辨認選擇后,進一步思考和領受。要求教師留給學生思考和領受的時間,并通過觀察、提問、小測驗等方式,檢查學生領受的程度。

4. 體驗領悟

領悟即領會、理解,是生態課堂教學的關鍵階段。學生的領悟有顯性水平和隱性水平兩個層次。顯性水平是學生對知識領悟透徹,既能意會又能言傳;隱性水平則處于領悟的朦朧狀態,只能意會不能言傳。[22]閱讀、討論和練習是幫助學生領悟知識的主要教學策略。但對于道德學習來說,僅有閱讀、討論和課堂練習是不夠的,還必須要有生活實踐的體驗。即生活是道德的源泉,體驗是道德領悟的基礎。因為任何道德說教只有通過自己在社會生活中的親身體驗和感受才能真正理解、領悟。所以,德育生態課堂教學要求學生要重視道德體驗和領悟,教師要想方設法為每個學生的道德體驗活動創造條件和機會,以便他們透徹領悟課堂上的道德說教。

5. 品質提升

品質提升是德育生態課堂教學的最高最后階段。它是學生在完成道德體驗領悟后內化社會道德要求的結果,是學生精神生命的質變和飛躍。學生的道德品質提升表現為學生在學習、生活和社會交往活動中的言行發生了正向改變,符合較高道德標準,受到社會的贊揚和推崇。學生道德品質的提升意味著德育教育的成果,顯示出德育活動的巨大價值。因此,在學生完成道德體驗領悟后,我們要及時鞏固領悟的成果,引導學生的道德品質提升,促進學生道德的生態發展,為社會文明的繁榮進步做出貢獻。

總之,“師生交流—辨認選擇—思考領受—體驗領悟—品質提升”的流程,符合道德生態發展要求和道德形成發展規律,應當成為德育生態課堂教學的邏輯順序。

五、德育生態課堂的實踐建構

德育生態課堂是道德生態養成、發展、繁榮的課堂教學模式,是對傳統德育課堂教學的辯證否定和根本質變。實踐中,建構德育生態課堂的要求是:

1. 教學目標應追求統一性與層次性并存

教學目標是課堂上師生活動共同指向的對象。目標定位準確與否,影響課堂的活動策略,影響師生的努力程度,影響任務的順利完成。在一個班級生態中,學生的知識背景、情感體驗、生活閱歷各不相同,學習能力有高有低,道德素質有優有劣,學習態度有勤有懶,呈現出較大的生態差異性。因此,我們在制訂課堂教學目標時,既要有統一一致的基本要求,又要體現出不同的層次性要求,充分考慮學生道德狀況的生態差異,允許賢能穎悟者先知先覺一步,頑劣愚鈍者落后慢行半步。

2. 教學內容應堅持自由開放性

課堂生態教學,要求“教學內容具有整體性、生長性和結構性”。[23]所謂生長性,指課堂教學的內容應是自由、開放的,具有一定的生態擴張性。從廣義上說,教材就是“教師在教授行為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它既包括了最標準的教科書,也包括了形形色色的圖書教材、視聽教材、電子教材等”。[24]建構德育生態課堂,我們應堅持教學內容的自由開放性,以教材為核心為基本依據,以學生學習生活中的道德問題為重點,以現實社會中的道德狀況為背景,以社會基本道德規范為要求,把一切有利于學生道德生態養成、發展的內容都納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

3. 教學方法應堅持生態多樣性

生態化的課堂教學,不但要求教學內容自由開放,而且要求教學方法具有生態多樣性。它堅決反對以本為本、照本宣科,反對“滿堂灌”“一言堂”。要求教師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開展研究性、探究性學習,積極開發學生思維,鼓勵學生探索創新。為此,我們在德育生態化課堂教學中,應綜合采用對話、討論、辯論、案例剖析、時事聚焦、道德評說、英模報告、道德實踐體驗等教學方法,努力體現方法的生態多樣性,并以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發現自身道德缺陷、差距,產生道德進步動力,不斷完善自己的道德人格。

4. 教學手段應具有綜合性與實效性

傳統課堂教學因為教學手段單一,方法生硬,許多學生開始厭學、逃學、棄學,這應當引起我們的足夠注意。德育課教學要使課堂富有生態,充滿生機和活力,必須改革教學手段,實現教學手段的生態化、現代化。我們要堅持傳統與現代、言教與身教、灌輸與疏導相結合,保證道德教育的實際效果。一是傳統與現代相結合?,F代教學手段具有很多的優點,但傳統教學手段仍有其生命力,我們不能完全丟了它。例如多媒體教學是現在課堂教學應用最廣的手段,但我們在使用多媒體課件教學時,仍然少不了黑板、粉筆、模具。學生可以復制保存教師的教案、課件,但仍有必要做些重要筆記。二是言教與身教相結合。說理誠然重要,但行動是無聲的力量,特別是對于道德教育而言,以身作則,身體力行更是法寶。我們只有把言教與身教結合起來,對學生既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又導之以行,才能收到較好的教育效果。三是灌輸與疏導相結合。一方面,灌輸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它能把社會的道德要求、教師的道德意志準確傳達到學生中去。另一方面,只有從道理、心理、情感等方面對學生進行疏通、引導,才能使我們的道德說教入耳入腦入心,在學生身上發生真正的影響。

5. 教學方式應以啟發引導為主

應以什么樣的方式來教學才是生態化的課堂教學?生態課堂教學的“根本目標是生態課堂主體——學生學習生態的建立”。 [25]它突出強調學生的獨立個性和探索創新精神,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它反對教師把現成的結論直接交給學生,特別反對教師違背學生的意愿為學生作出價值選擇。所以,德育生態課堂教學的方式,應是教師鼓勵學生獨立探索、自主發現、自我解決、創新求異的方式。它要求我們“授人以漁”而不是“授人以魚”,變“圈養”為“放養”,通過思想啟迪、情景暗示、環境陶冶、問題引導等方式,放手讓學生在有利的道德生態環境條件下獨立解決自身的道德問題,實現身心和諧發展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18]王延明.創新教育課堂教學環境的生態平衡論.中小學健康教育網www.njxljy.com/Article_20/200312232127073 …52K 2006-6-28- 百度快照.

[2]王曉陽.生態課堂——政治課教學的極致境界.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05,(9):26-27.

[3][5][21][22][25] 朱開炎.生本教育的生態課堂教學模式.課程·教材·教法,2004,(5).

[4][8]李幫瓊,馮維.課堂生態觀的研究進展.基礎教育,2007,(3):3-5.

[6]鮑聰.師生關系研究述評.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5,(6).

[7][9][14] 竇福良.生態化課堂中的教師角色.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7,(4):71-72.

[10] 歐艷梅.生態化教學:生物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思路.玉林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05,(5):98-101.

[11][15] 項先銀.生態課堂: 政治課教學的一種追求.教學月刊·(中學版下),2007,(3):37-39.

[12] 胡艷芝,李秀偉.生態化課堂教學觀的重構.小學教育科研論壇,2003,(2):7-8.

[13][24] 鐘啟泉,崔允都,張華.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212.

[16][17] 李森.論課堂的生態本質、特征及功能.教育研究,2005,(10).

[19] 汪霞.一種后現代課堂觀:關注課堂生態.全球教育展望,2001,(10).

[20] 吳舉宏.教育生態學對課堂教學的啟示.生物學教學,2004,(7).

[23] 于世華.教學內容的生態化設計.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06,(2).

生態德育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我們的生活中是種種的物品組成,這些物品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同時也和我們的生存環境有不可分割的關系,隨著經濟的發展同時隨著世道變換和技術的提高產品被淘汰率的也越來越高。這就造成了既浪費資源有污染環境,由于在產品設計過程中沒有考慮回收問題造成大部分的淘汰產品沒辦法被大自然吸收,至今仍然危害著我們的生存環境。產品的產生過程中設計師起到重大的作用,這就需要設計師提高自己的技能,創造更綠色的材料替代原有材料,減少對環境造成污染,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關鍵詞:設計;材質;可持續發展;社會責任感

一、生態文明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設計在人類的持續發展中扮演者雙刃劍角色,在促進社會文化進步的同時,也有可能是人類文明走向邊緣。作為設計師,在人類的文明發展中,可持續發展中起著不可代替的作用。設計師是產品生命的賦予者,涉及整個人類的可持續發展。一涉及產品材質的選用為例,產品的既定年限,和產品后期的循環利用等要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人的一切活動都會留下痕跡,生活垃圾包括生活工具,生活垃圾,生活廢氣,活動范圍等,這些都需要大自然來吸收消化。這些都和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種種產品有直接的聯系,我們的產品設計師就有著直接的責任。

二、中國產品設計面臨的問題

設計師社會責任的缺失,隨著社會發展的大眾化,多元化格局在設計的發展過程中表現得得越來越明顯?!霸O計的公共性”受到了設計師們廣泛的關注。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隨著物質條件的富裕以及錢權利益的誘惑不斷增加,設計師們應有的責任感趨于淡薄,隨之而來的價值取向問題也日益嚴重起來,主要表現在,在文化方面,設計師們在設計中摒棄中國與元素,從藝術主體標準到審美視角,對西方設計理念完全照搬。在生態方面,設計目的過于功利化,缺乏可持續發展性考慮,沒有本土文化的獨特性。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設計在發展過程中難免會受到世俗利益的沖擊和影響,一些設計師不顧職業道德,只看重眼前的利益,卻忽視了生態環境長遠未來。忽視了產品本身設計、綠色設計、功能設計、以及材料回收各個環節的可持續設計考慮。

三、產品設計對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途徑和方法

如果我們視可持續發展為一個過程,那么可持續設計業應該是以過程為導向的設計。在設計過程中,策劃、選材、制作、運輸、使用和回收各個環節的考慮都是必要的。確定產品最佳使用壽命。設計的創作過程是表現的過程,是設計意念的展現過程,是為人類貢獻的過程。因此在設計產品的使用壽命時,設計師要把產品的實際用途和對環境的影響結合起來,并作出全面的評估,最終確定產品的最佳使用壽命。

(一)一方面,對材料和能源的消耗越少,產品的使用壽命越長,環境收到的影響也就越小。另一方面,現階段科學技術的發展十分迅速,人們對產品的性能和外觀要求日新月異,這就造成了眾多產品被淘汰的速度也越來越快。這就要求設計師能夠把握好各方面的關系,確定出科學合理的產品使用壽命。

(二)選擇健康環保材料。再設計時,設計師不僅要考慮到產品的功能要求、審美要求以及技術要求,還要保證產品的環保性能。目前市場常見的材料有很多種,也同時有多種材料可以代替,設計師在設計時要充分了解不同材料的物理、化學性質,以及功能特點等。設計師在選擇材料時首先擴大材料的選擇范圍,實現材料的多樣性。其次,減少材料的耗用,盡量避免過量使用。再次,在滿足設計要求的基礎上,重點選擇可回收利用材料。

(三)降低產品耗能。設計師不僅要考慮到產品生產過程中的耗能,還要注意使用過程中的耗能。一家用電器為例,在設計時就要減少水電消耗放在首要考慮的位置。因此,在設計過程中,設計是要通過材料創新和技術創新,把產品的耗能降到最低。

(四)實現產品的回收利用。設計師在具體的設計中,應該全面考慮要從五個方面對產品進行考慮:分別是減少消耗、可替代、可循環利用、可再使用、易于維修。一個好的設計不但要考慮到產品使用期間對環境帶來的部分傷害,還要考慮到當他生命結束后是否能夠回歸大自然,甚至反饋大自然。

(五)做到為大眾設計,而不是為少數人設計的理念。最重要的就是從實際出發,以民生需求為設計點,政府和社會人士鼓勵設計師們走進民眾生活,把自己及的社會責任與大眾的生活需求緊密聯系起來。

四、結論

我們的健康乃至人類的生存都在受到環境和生態危機的威脅,因此,建立生態文明的社會不僅是改善目前環境狀況的要求,更是為了子孫后代創造更寬發展道路的要求。作為設計師,其社會責任就是在滿足社會需求的前提下,設計出環保,可循環利用的產品。作為優秀的設計師必須要將這一社會責任作為自己的從業道德,并以此作為設計活動的基本準則。設計師要對社會負責對人類未來負責。

作者簡介:李雪艷,女,江西南昌人,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在讀碩士生,藝術設計專業,研究方向:文化創意與品牌視覺設計。

上一篇:初中英語閱讀下一篇:校園網絡安全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