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我國生態環境問題現狀

2023-04-15

第一篇:我國生態環境問題現狀

我國環境問題現狀及對策

環境,《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將其定義為“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包括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遺跡、人文遺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環境問題則是由于人類活動作用于環境所引起的環境質量不利于人類生產、生活,甚至危及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的問題。環境資源問題繼續惡化,將嚴重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國家生態環境安全。我們應該認識到,防治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已成為十分緊迫的任務。下面是本人對我國環境資源問題作一些探討,并就如何改善我國環境資源狀況提出幾點建議。

一、我國環境問題的現狀

2012年6月的《2011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2011年的監測結果表明,全國環境質量狀況總體保持平穩,但形勢依然嚴峻,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

《公報》用一組組數據,展現了中國環境狀況和環保進展中的積極變化,也反映了中國環境和環保中存在的問題。

令人欣喜的是,“十一五”期間,在能源消費和國民經濟年均分別增長6.6%和11.2%,均超過規劃預期的情況下,二氧化硫排放量、城市和工業領域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分別下降14.29%和12.45%。2011年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為2499.9萬噸,比上年下降2.04%;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為2217.9萬噸,比上年下降2.21%。 看似微小的數據,卻有著重大的意義——這表明,我國局部地區環境質量持續好轉,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發展的作用逐步顯現。 與之相伴的有更多讓人欣喜的消息:全國城市聲環境質量總體較好。77.9%的城市區域噪聲總體水平為一級和二級,環境保護重點城市區域噪聲總體水平為一級和二級的占76.1%。 《公報》顯示,全國輻射環境質量總體良好。環境電離輻射水平保持穩定,核設施、核技術利用項目周圍環境電離輻射水平總體未見明顯變化;環境電磁輻射水平總體情況較好,電磁輻射發射設施周圍環境電磁輻射水平總體未見明顯變化。 同時,我國生態建設進展較好。截至2011年底,全國已建立各種類型、不同級別的自然保護區2640個,總面積約14971萬公頃,其中陸域面積14333萬公頃,占國土面積的14.9%。

喜中有憂,透過《公報》,我們清醒地看到,中國環境依然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全國地表水水質總體為輕度污染,湖泊富營養化問題突出。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遼河、浙閩片河流、西南諸河和內陸諸河等十大水系469個國家控斷面中,Ⅰ至Ⅲ類、Ⅳ至Ⅴ類和劣Ⅴ類水質的斷面比例分別為61%、25.3%和13.7%。 在監測的200個城市4727個地下水監測點位中,優良—良好—較好水質的監測點比例為45%,較差—極差水質的監測點比例為55%。農村環境問題日益顯現。2011年對全國364個村莊的監測試點結果表明,環境空氣質量達標的村莊占81.9%;農村地表水為輕度污染;農村土壤樣品超標率為21.5%,垃圾場周邊、農田、菜地和企業周邊土壤污染較重。

二、我國環境問題的原因分析

中國環保任重道遠,環境問題在我依舊嚴重,究其原因應該說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地理因素,亦有經濟、人文社會等因素,下面將分別進行一下具體的闡述。

(1)經濟因素

目前,我國經濟正處于從傳統的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時期,同時也是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時期,從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歷史來看,這個階段正是生態環境問題最嚴重的時期,因而我國在這一時期承受的生態環境壓力會更為沉重。

第一,經濟發展引起的環境問題惡化。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是對社會生產力的極大解放,這種解放刺激了國民經濟的高速增長,但與此同時,對資源開發利用規模和各行業污染物排放量也會隨之高速增加。然而,由于國民經濟尚處在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的轉型時期,人們只關注于經濟增長的數字,卻往往忽略了其背后所付出的沉重代價:對資源的掠奪式開發造成環境的極大破壞;我國近年來的生態環境問題呈幾何級數增長。

第二,經濟利益與環境保護的沖突。市場經濟發展所追求的是高額利潤,是相對少數人的利益,而環境保護則是多數人的利益,二者是對立狀態,法律對這種顯性沖突的社會關系,比較容易做出規范。而我國經濟是以公有制為主體,經濟利益的主體和環境利益的主體具有統一性。但近年來,我國農村環境惡化尤為明顯,一些鄉鎮企業的農民為“脫貧致富”,寧肯容忍環境污染對國家、所在集體和本人的損害。對此,國家不得不采取強制措施關閉“十五小”企業。但在一定意義上,政府既是沖突調解者,又常成為沖突的一方(地方利益),違法陣營龐大,法律執行的難度極大。

(2)人文社會因素

“生態學作為一門科學,從它誕生的那一天起,一直就與‘人類社會’結下了不解之緣,如果說前期的生態學更多地顯示了自然屬性的話,那么現代的生態學,則更強烈地顯示了它的社會屬性這一面。”

第一,我國人口眾多,環境的資源壓力大,環境問題與人口有著密切的互為因果的聯系。在一定社會發展階段,一定地理環境和生產力水平的條件下,人口增長應有一個適當比例,人口問題與環境問題是當代中國發展面臨的重大挑戰,龐大的人口數量及快的增長,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經濟問題,對環境造成了巨大的沖擊??梢赃@樣說,我國的人口問題是短時期內很難扭轉的最大社會問題之一,這是用不著忌諱的。人口問題導致了我國資源的絕對短缺,因而往往出現了對資源的無節制開發的現象,這種現象伴隨著驚人的浪費,給我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造成了極大的壓力。

第二,公眾環保意識普遍較差。“所謂環保意識,是指人們在認知環境狀況和了解環保規則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基本價值觀念而發生的參與環境保護的自覺性,它最終體現在有利于環境保護的行為上。”目前我們國家的大多數人對于

環境問題的客觀狀況缺乏一個清醒的認識,據調查,國民對于環境狀況的判斷大多是態度中庸,無敏感性,對許多根本性的環境問題缺少了解,甚至是根本不了解,而且還有相當一部分的社會公眾不愿意主動地去獲取環境知識。2000年“世界環境日”前后,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和教育部聯合進行的對全國公眾環境意識的調查報告得出的結果是,我國公眾的環境意識和知識水平還都處理較低的水平,環境道德較弱,我國公眾環境意識中具有很強的依賴政府型的特征,政府對于強化公眾環境意識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從這些大量的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到,我國的國民的環保意識是有多么的差。一國的國民的環保意識如此的差,可以想象這個國家的環境問題又是怎樣的一個狀況了。

第三,環境問題與貧困等其它的社會問題交叉在一起,又有形成惡性循環的趨勢。環境問題在當今世界各國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但是從總體上來看,我們可以歸納出這樣一點,富國的環境問題主要是與污染物相關的環境污染,而窮國環境問題主要是與自然資源相關的環境破壞,前者比較容易得到防治和恢復,而后者的防治和恢復則要困難的多。我國的環境問題也有類似情況,在平原、沿海及大城市等經濟發達的地區,環境問題主要以環境污染為主,如今經過不斷地治理正在不斷有所緩解;而西部相對貧困地區,環境破壞引起的生態環境惡化十分嚴重,且日益呈現出環境問題與貧困同步深化,形成惡性循環的趨勢。

三、加強環境保護的對策措施

加強環境保護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必須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環境保護工作,依靠科技進步,發展循環經濟,完善監督體制,建立長效機制,在發展中解決環境問題。

(1)完善立法,健全法律法規體系

隨著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 必然引起傳統的環境保護觀念的轉變。必須樹立可持續發展的價值理念, 在污染治理方面應當反對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 法律的制定要確立預防為主的理念, 在環境資源法律保護方面,應樹立整體環境資源觀, 用整體觀點去看待自然資源各個要素之間的關系。

在加強環境保護執法和司法的力度方面,要健全環境執法責任制,理順各個執法部門之間的關系, 明確各部門的執法責任和權限。對于法律有明確規定而執法不力的, 應該由有關機關予以監督。盡可能地防止行政權力缺位、越位現象的發生。做到執法必嚴, 違法必究。

(2)優化能源結構以提高能效

提高能效和開發利用清潔、可持續能源的根本在于科技進步,既要繼續擴大技術引進的力度,又要提高我國的技術創新水平。在環保事業蓬勃發展的今天,我國環??萍嫉陌l展與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發達國家的經驗證明,對循環經濟關鍵技術的投入,提高了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因此政府可以鼓勵開發和應用有普遍推廣意義的資源節約和替代技術,如潔凈煤、煤層氣利用,綠色照明、再制造等。

因此我們可以效仿,加強環??萍嫉耐度?,加速環保產業的發展,不僅得強化環??萍純热?,提出可操作的政策措施,還大力培養環??萍既瞬?,滿足對環保產業發展和執法隊伍人員的需求。

(3)增強全社會環境意識

在推進中國環境保護的法律制度政策等工作的同時,還需充分認識到公眾在解決環保問題上的力量。首先,要通過各種宣傳手段,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只有提高了意識,手法,間頓,環保,參與才能變成一種自覺的行動;其次,鼓勵公眾與新聞媒體輿論對政府、工業污染大戶等監督,施以壓力才能使環保政策切實。尤其要指出的是一些環保民間組織的興起開始影響到政府決策的形成與實施,并在引導環保節能社會風氣的形成中發揮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1989年12月

[2]《2011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2012年6月

[3] 《為什么要強調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經濟日報,2004年12月

[4] 《環境問題與環境意識》,華夏出版社,2002年

第二篇:我國環境資源問題現狀及其分析

我國環境資源問題現狀及其分析我國環境資源問題現狀及其分析我國環境資源問題現狀及其分析

資源的浪費與枯竭,環境的破化和惡化,使得資源環境問題成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最大困惑。為了更深刻地認識資源環境問題,尋求更好的破解資源環境難題的途徑,就必須首先認識資源環境問題。

我國能源資源總量雖然較多,但人均占有量少。人均淡水資源量僅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森林面積僅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五分之一;45種主要礦產資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近幾年,隨著經濟快速增長,對煤電油運和重要資源的需求量明顯增加,價格大幅度上漲,一些重要能源資源對外依存度大幅度上升,我國重要能源資源短缺對經濟發展的制約進一步加劇。今后,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推進,能源資源需求總量還會增加,經濟發展面臨的資源約束矛盾將長期存在。節約能源資源,大力促進能源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是緩解能源資源約束矛盾的根本出路。

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以煤為主,燃煤造成的二氧化硫和煙塵排放量均占其排放總量的80-90%。目前我國環境形勢嚴峻的狀況仍然沒有改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經超過環境承載能力,流經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許多城市空氣污染嚴重。生態破壞呈加劇之勢,水土流失量大面廣,草原退化,生物多樣性減少。大力節約能源資源,減輕能源資源消費增長給生態環境保護帶來的巨大壓力,關系到國家民族的生存與發展。

經濟全球化為我國廣泛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創造了條件,但面臨的競爭也更加激烈。節約能源資源,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從源頭上減少污染,使企業生產過程和產品的原料成分、能效、回收、廢棄和處置等都能夠符合環境標準,關系到增強企業國際競爭力和外貿可持續發展。

過去20年間,中國因環境污染和生態退化造成的損失占GDP的7~20%。2005年,因環境污染引發的沖突達5.1萬起;2007年,40%的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排放;60%的大型湖泊因礦物質和有機物污染而出現富營養化;在監測的197條河流中,半數受到硝酸氨、過錳酸鹽和石油的嚴重污染;在監測的287個大中城市中,只有的空氣質量達到環境保護部的標準上述環境污染是表面上的,是以城市或工業地區密集人群為中心生態危機的。實際上,那些“遠在深山”的生態退化更加危險。環境污染了,國土還在,還有修復的可能。但一些致命的生態破壞則很難修復,如消失的物種不能“死而復生”,損失的土壤不能回到原位,干涸的濕地難以再現生機等等。中國生態危機主要表現在: (1)生態系統全面退化中國是世界上唯一囊括全球生態系統類型的國度。然而不幸的是,中國自然生態系統都處在不同程度的退化過程之中。青藏高原草地生產力由上世紀60年代的300公斤/畝下降到100公斤/畝以下;地下鼠量由過去的8~10增至30只/公頃;土地裸露率由不到10%增加到30%以上。全國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出現不同程度的退化,并以每年200萬公頃的速度遞增。紅樹林由歷史上最大面積25萬公頃,下降到目前不足1.5萬公頃。 (2)水土流失急劇中國水蝕、風蝕和凍融面積達356萬平方公里;全國沙化土地174萬平方公里,涉及全國30個省(區、市)。黃河流域年入河泥沙16億噸;長江流域每年土壤流失量24億噸。隨土壤流失的還有各種營養元素,僅黃河流域每年流失的泥沙中,就含有N、P、K三種元素總量約4000萬噸,超出了2003年全國的化肥需求量(3990萬噸)。 (3)瀕危物種增加聯合國《國際瀕危物種貿易公約》列出的740種世界性瀕危物種中,中國占189種。中國瀕?;驖u危高等植物4000~5000種,占中國高等植物總數的15~20%。棲息地環境改變、生境破碎化、以及大型水利工程是造成物種瀕?;驕缃^的重要原因。由于三峽工程實施和環境污染,長江上已難尋

覓白鰭豚的蹤跡,科學家承認該物種已功能性滅絕。 (4)天然濕地大量消失在北方,河北省過去50年來濕地消失了90%,即便僥幸存留的濕地,八成以上也變成了污水排泄場所;陜西關中一帶30多個縣,幾十年來消失上萬個“澇池”(池塘)。在南方,中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水域面積從最高4000平方公里減少到不足50平方公里。干旱、半干旱區濕地狀況更不容樂觀:內蒙古阿拉善盟,由于上游地區過度開發黑河水,進入綠洲的水量由9億立方米減少到目前的不足2億立方米,致使東西居延海干枯,數百處湖泊消失。濕地被譽“地球之腎”,“腎”萎縮大大降低了其調節氣候、調蓄洪水、凈化水體的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旱澇災害。 (5)人工林樹種單一幾十年來,大量發展人工純林的傳統不但未有改觀,反而愈演愈烈。以楊樹為例,原來的“南方杉家浜,北方楊家將”,現已發展成了“東西南北中,全是楊家兵”。如今,楊樹已經南下江南,接近了南嶺。整個大西北、華北平原,甚至江南一些地區,也以楊樹為主。高密度、單一樹種的人工純林對國土生態貽害無窮,單一樹種形成的種群實質上是一種生物多樣性極端下降的“綠色荒漠”。 (6)農業生態系統退化危及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基礎?,F代農業過分強調技術,用地而忽視養地。“化學化”盡管帶來了產量的快速提高,但土地出現退化,食品安全受到沖擊。大化肥、大農藥、除草劑、激素、添加劑、農膜,甚至反季節種植、轉基因技術濫用,使得土壤板結、環境污染、生物多樣性下降、病蟲害加劇、產量下降。中國生態危機現狀還包括生物入侵、全球變暖、海洋生產力下降等等。政府要像重視環境污染控制那樣高度警惕生態危機帶來的隱患,動員全社會的力量解決這個難題,還中國一個真正的藍天。只有生態退化遏制了,環境才能夠從根本上得以改善。近年來中國政府加大力投入巨資保護生態環境,取得了明顯效果,但是生態環境總體上惡化的趨勢還沒有得到有效的遏制。還應該在如下幾個方面加強。

1、進一步加強恢復生態系統工程。停止砍伐森林、全民植樹造林、退耕還林、退耕還草、退木還草、恢復濕地、禁捕禁獵、治理工業污染、生活污水實現全處理,保護和恢復生態環境與經濟建設是同等重要

2、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不斷提高全民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社會各界對生態保護的意識及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深入人心,是生態保護工作的必備群眾基礎。

3、加強生態監測。在中國單純的水環境、氣環境和工業污染監測已趨于成熟,并已經為環境保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生態環境還在起步階段,還沒有系統的監測技術和形成完整的監測網絡,生態環境方面的有關數據還是采取從各部門東拼西湊的方法獲得,其準確性和時效性均較差,已經制約了生態保護和恢復工作,必須建立和開展有效和系統的生態環境監測。 資源和環境關系到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需要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充足的自然資源作保證。資源相對不足,環境污染嚴重,已成為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緩解資源環境壓力、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要加快調整不合理的經濟結構,徹底轉變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使經濟發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資源、減少環境污染、注重質量效益的基礎上,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踐證明,傳統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長方式難以為繼,必須盡快加以扭轉。而能源消費增長超過經濟增長速度,形勢十分嚴峻。節約能源資源是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從根本上緩解資源約束、減輕環境壓力、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第三篇:探討我國農村環境問題現狀及對策分析

史超 222010318011057

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重慶,40071

5摘要: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城鎮化的全面推進,農村環境問題日漸突出。本文通過對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環境問題及原因分析,提出了科學施用農藥和化肥、推廣農村沼氣池建設、合理開發與利用資源、治理工業污染、建立健全環保工作體制機制等措施。 關鍵詞:農村,環境問題,環境保護,對策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提出了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奮斗目標。十七大報告進一步指出,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十八大報告中再次強調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而我國是一個農民人口占全國人口比例較高的農業大國。歷代黨的領導人都十分關注“三農”問題。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則必定離不開農村環境的建設。本文立足現實,通過分析我國農村環境問題現狀成因,從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1. 農村環境問題現狀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口的不斷增長,農村的生態環境問題也日益突出。近年來,化肥、農藥的不合理使用,畜禽糞便、農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排放造成的農業面源污染問題受到關注。同時,鄉鎮企業帶來的環境污染,礦產資源的不合理開發不斷加劇農村生態環境惡化,從而制約著我國全面建設農村小康社會的進程。

1.1 面源污染

1.1.1 化肥、農藥和地膜的不合理使用帶來土壤污染?;?、農藥的施用成為提高土地產出水平的重要途徑,而這種“現代化”的農業生產是面源污染最為重要的來源?;誓晔褂昧?637萬噸,按播種面積計算,化肥使用量達40噸/km2,遠遠超過發達國家為防止化肥對土壤和水體造成危害而設置的22.5噸/km2的安

全上限。農藥年使用量約130萬噸,只有約1/3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大部分進入了水體、土壤及農產品中,使全國9.3萬km2耕地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并直接威脅到相關人群的健康。同時,農藥的大量試用還會使土壤的生態平衡失調,一些殺蟲劑會使青蛙、七星瓢蟲等一些農業害蟲的天敵直接被毒害,獲由于食用了毒死的害蟲而死亡,物種的多樣性減少,破壞了農村原本就脆弱的生態平衡。另外,農用地膜帶來的土壤污染和華北地區農村的秸稈和垃圾燃燒產生的污染也造成了相當程度的環境危害。近20年來,我國的地膜用量和覆蓋面積已居世界首位。2003年地膜用量超過60萬噸,在發達地區尤甚[1]。

土壤污染帶來的后果比較嚴重。據統計,我國每年因重金屬污染的糧食達l200萬t,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億元。并且土壤污染會造成有害物質在農作物中累積,并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引發各種疾病,最終危害人體健康。另外,20世紀90年代以來,因農藥殘留和重金屬含量超標,導致我國農產品出口被外方退貨、索賠和終止合同的事件時有發生,部分傳統大宗農產品也被迫退出國際市場,嚴重降低了我國農業產品貿易的國際競爭力[2]。

1.1.2 畜禽養殖廢棄物隨意排放帶來水體污染。部分農戶散養了豬牛羊雞等畜禽,其糞便沒有經過處理或有效堆肥就直接施入土壤或排入湖河或溝渠。未腐熟的堆肥施入土壤,不僅不能增加土壤的肥力,還會毒害植物的根系,影響其正常生長,并造成了地表水的污染。據統計,每年畜禽排放糞便總量達25億噸,全國已遭受污染的耕地面積為2000萬公頃,約占耕地總面積的1/6,目前仍有1.9億農民飲用水的水質不合格。

1.2 鄉鎮企業帶來的環境污染

近年來,鄉鎮企業異軍突起,為農村發展和國民經濟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同時,也成為了破壞農村生態環境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由于鄉鎮企業工藝陳舊、設備簡陋、技術落后,絕大部分企業沒有污染防治設施,使污染問題較為突出。有些企業雖有治污設施,但長期閑置,沒有正常運行,廢水不經處理,直接入河。有的企業甚至私設排口,偷排現象嚴重。這些鄉鎮企業的廢水、廢氣、廢渣等污染物的排放總量遠遠大于環境承載能力。目前[3],鄉鎮企業污染占整個工業污染的比重已由20世紀80年代的1l%增加到45%,一些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已接近或超過工業企業污染物排放量的一半以上。如果不能迅速規范,找出相應經濟條件

下的解決辦法,鄉鎮企業的污染不僅會延緩工業化進程,也會對環境安全乃至社會安全產生負面影響。

1.3 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利用

由于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利用,導致資源逐年減少。我國近10年的人均耕地占有量由0.09公頃下降到0.08公頃,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且耕地遞減的趨勢難以改變:全國草原“三化”(退化、沙化、堿化)面積逐年增加,約占草原總面積的1/3,并且每年還在以200公頃的速度增加[4];農業野生植物資源遭到嚴重破壞,一些我國獨有的物種正面臨滅絕的威脅。同時,隨著國際貿易的不斷擴大和全球旅游業的迅速發展,大量外來有害物種傳入我國,造成部分地區的生態破壞和生物污染,已經成為影響我國生物多樣性和農業生產安全的重要因素。

2. 農村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

2.1 粗放型的經濟增長

低效率、低產出、高能耗的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和粗放型掠奪式的傳統農業生產經營方式,是導致生態環境惡化和貧困惡性循環的經濟根源。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以高開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難循環和粗放經營為特征。消耗大量的資源取得暫時的經濟增長,這既是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根本原因,也是經濟效益低下,導致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可持續的關鍵因素。長期以來.人們片面追求經濟利益而忽視環境效益,重眼前利益而輕視長遠利益。另外,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低,生產方式落后,生產資料利用效率低,從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農業污染。

2.2 環境保護法制不完善

環境保護法規不健全,導致管理體制不順、機制不協調,環境保護沒有落到實處。我國環境法律法規雖已成體系,但綜觀我國環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有關法律,可以發現,我國不僅沒有一部關于農村環境保護方面的專門法律,而且在農村環境治理的具體事項上,還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立法缺失。一方面,在某些特定領域的環境污染治理上,如農村清潔生產、畜禽養殖污染、土壤污染、農村生活和農業污水污染、農村飲用水及飲用水源保護、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均沒有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在近幾年來發展較快的農村城鎮化給農村帶來的環境問題以及鄉鎮企業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等問題上,我國也存在立法空白點。另一方面,

即使有立法,也由于相關法律在農村環境治理問題上的可操作性不強而被束之高閣。如《大氣污染防治標準》、《水污染防治標準》、《噪聲污染防治標準》的規定大多是針對城市的,在農村很難適用。加上地方保護主義,造成企業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環保執法成本高、環保治理成本更高的不良現象。而且沒有建立農業和農村自然資源核算制度,農村環境管理機構匱乏,環境職責權限分割不明確。

3. 改善農村環境的對策

3.1科學施用農藥和化肥

隨著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快,農村人口向城鎮集中轉移,農村種植業由高度分散,轉變為相對集中,這是科學發展種植業難得機遇。大力推廣農作物病蟲綜合防治技術,建立安全用藥制度,推廣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運用以蟲治蟲、以菌治菌等生物防治,采取誘殺等農業防治措施,盡量減少農藥使用量。大力推廣化肥的合理施用技術和緩控釋肥技術,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及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增加有機肥施用量,減少化肥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結合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積極發展生態農業,推廣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技術,加快建設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加強基地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化學農藥的使用次數和使用量,減輕和防止其對土壤、水體、大氣等環境的污染。

農藥和化肥的科學使用[5]是涉及農產品質量安全和廣大人民身心健康的一個重要環節,不論是從食品安全和環境保護的角度,還是從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農產品進人國際市場競爭的角度來講,科學使用農藥和化肥,保障農業生產、農產品質量和農業生態安全,都顯得尤為重要。

3.2 推廣農村沼氣池建設

利用生態農業物能循環防治畜禽養殖污染,推廣農村沼氣池建設。生態農業物能循環利用實質是生態經濟系統,其核心是物質能量多層分級利用。它包括對農業秸稈和畜禽糞便的多級利用,以及對沼氣、沼渣、沼液等分別利用。在畜禽養殖基地建設沼氣池,即在充分吸收傳統農業精華的同時利用現代農業技術,開辟了畜禽糞便資源化的新路子,綜合發展生態農業,把沼氣與生態、與畜牧業、與庭院經濟結合起來,其中“豬—沼—果”、“豬—沼—菜”、“豬—沼—魚”模式就是運用食物鏈原理及物質循環再生原理的典型例子[6]。除此之外,畜禽糞

便也是土壤肥力的重要來源,應堅持畜禽糞便與化肥并重的原則。通過畜禽糞便的多級利用和畜禽糞便還田的措施,達到發展生產和減少污染的目的。

3.3 治理工業污染

發展鄉鎮企業,首先要嚴控環保準入門檻,堅決不讓高能耗、重污染項目通過。所有新上項目都要堅持環境影響評價,都應向工業園區集中,集中控制污染。要堅持在開發中保護環境,加強項目治理,影響生態、破環環境的項目堅決淘汰。全面落實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嚴格要求企業的燃煤鍋爐實施脫硫除塵,并優化燃料結構,推廣煤氣、液化氣、天然氣等的使用。

3.4 合理開發與利用資源

土地是糧食之母,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根本,因此我們要十分珍惜我們的耕地資源,建立與完善農村基本農田保護區制度,加大耕地保護力度。水資源是農業的命脈,為此,我們要加快水土流失治理的步伐,重點搞好小流域治理、采取行之有效的生物措施,搞好封山造林,保護水土,涵養水源;采取工程措施,修建水庫、塘壩,搞好攔蓄截流,遏制水土流失;嚴格控制工業用水并通過環保設施,提高工業用水的利用次數,既能有效地控制工業用水,還可以減輕工業廢水污染,一舉多得。

3.5 建立健全環保工作體制機制

建立健全農村環保機制包括諸多方面,當前既要整體推進,又應突出如下重點。一是要實行嚴格的農村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將農村環保統籌納入地方政府和領導干部考核的重要內容,建立嚴格的工作目標管理考核制度,并實行環保問責制和獎懲制。二是要建立健全農村環保的法律制度。國家應加快制定出臺農村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各地應依據農村環保的迫切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規,盡快形成適應農村環保工作特點和實際需要的法律法規體系。同時,要加大農村環保的執法力度,嚴格依法查處污染和破壞環境的違法行為,有效解決“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問題,用法制增強環境保護的力量。三是應探索建立農村環保資金扶持機制。主要包括,探索建立農村重大環?;A設施建設資金扶持、有機肥加工生產企業扶持、養殖業污染治理資金扶持等機制。四是應探索建立農村環境資源補償機制。如建立農村排污收費制度.由各級環保部門依法足額征收、按規定使用和上交排污費;成立農村環境資源交易所,開展農村環境資源補償交易,運

用價格杠桿和市場手段,改變生態資源無償提供、無償保護,資源使用者低成本使用、無成本占用的現狀。

結語:

我國農村環境污染問題由于農村生產生活方式落后而造成的面源污染、粗放經營重復建設的鄉鎮企業造成的局部污染以及城市和工業污染向農村轉移而越來越突出。因此我們應當有針對性的根據農村環境問題的現狀,合理制定正確的應對措施,促進新農村建設,積極響應黨的號召,推進現代化建設。

參考文獻:

[1]陳喜紅,姚遠先,謝煜.我國農村環境問題的經濟分析及解決途徑[J].生態環境,2007,5:316-320.

[2]魯敏,趙麗婭,劉華吉. 武漢市農村環境污染現狀及保護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16):9804-9805.

[3]張偉文. 淺析農村環境保護的現狀及管理對策[J].現代企業文化,2010,6:127-128.

[4]蘇揚.應重視農村現代化進程中的三類環境問題[N].中國經濟時報,2004-02-02

[5]張會龍,劉克榮等. 關于科學使用農藥問題探討[J].陜西農業科學,2010,6:110-112.

[6]許廣惲. 普及農村沼氣池建設的對策和建議[J].科技傳播,2009,10:28-29.

第四篇:我國生態環境現狀及治理措施

目錄

1 我國農村生態環境現狀 ........................................................................................................ 1

1.1 土壤污染 ............................................................................................................................ 1

1.2 農村生活垃圾污染 ............................................................................................................ 1 1.3 農村地表水污染 ................................................................................................................ 1 1.4 鄉鎮工業污染 .................................................................................................................... 2 1.5 生態破壞和生態退化 ........................................................................................................ 2

2 中國農村生態環境污染特點 ............................................................................................... 2

2.1污染來源及類型多 ............................................................................................................. 3 2.2 污染物種類復雜 ................................................................................................................ 3 2.3 污染途徑 ............................................................................................................................ 3 2.4 污染負荷大 ........................................................................................................................ 3 2.5污染范圍大 ......................................................................................................................... 3

3 中國農村生態環境污染的原因 ........................................................................................... 3

3.1 環境一直薄弱 .................................................................................................................... 3 3.2 缺乏科學的規劃布局 ........................................................................................................ 3 3.3 環保機制不完善 ................................................................................................................ 3

4 中國農村環境問題治理措施.................................................................................... 4

4.1 強化農業從業者的環境保護意識 .................................................................................... 4 4.2 確立環保法規,完善環保制度 ........................................................................................ 4 4.3 加大對農村環境污染治理的投入,多渠道融資 ............................................................ 5 4.4.加強環境污染治理技術革新,確保先進技術應用于污染治理 ..................................... 5

5 結語............................................................................................................................ 6 參考文獻........................................................................................................................ 6

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

我國生態環境現狀及治理措施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在國民經濟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農村生態環境的好壞,不僅直接影響村民的身心健康、生活質量及農村城鎮化的進程,更關系到食品安全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和農村的穩定[1~2]。濟發展中,由于農業生產方式的粗放,農村生活污染物的亂排亂放以及農業基礎設施的薄弱,農村環境污染形勢嚴峻。尤其是在一些工業化、城鎮化程度較高的農村,環境污染已經嚴重阻礙了農村的社會發展和農民的生活改善[3~4]。因此,加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顯得必要而迫切。

1 我國農村生態環境現狀

1.1 土壤污染

我國土壤污染主要表現為氮、磷肥過多,有機肥、微量元素缺少;其次塑料薄膜、購物袋等難降解白色垃圾及廢電池等有毒固廢隨意丟棄對土地也產生了較大危害[5]。呈現出多源、復合、量大、面廣、持久、有毒的現代環境污染特征,正從常量污染物轉向微量持久性毒害污染物,在經濟快速發展地區尤其如此。我國農村大約有1.5億畝耕地收到污染,其中2008年耕地面積凈減少1.93萬hm2。 1.2 農村生活垃圾污染

在新農村建設中,由于基礎設施及管理體制落后,生污染物一般直接排入周邊環境中,造成嚴重的“臟亂差”現象;我國每年約有1.2億t的農村生活垃圾露天堆放。沒有垃圾收集系統或裝置,隨意堆積垃圾于房前屋后;絕大多數農村廁所簡易,無化糞池,衛生狀況不佳,易生蚊蠅;獸禽多以散養為主,且人畜共屋,獸禽糞便未經處理,一部分流失于環境。隨著城鎮化的加快推進,一些過去只是在城市出現的生活垃圾也成為農村垃圾的主要組成部分,不可降解垃圾占比迅速增加。農村垃圾大都集中露天堆放,形成惡臭熏天、蚊蠅亂飛的“垃圾山”[6]。目前,我國農村約有6.5億常駐人口,每年產生生活垃圾約1.1億t,其中有0.7億t未做任何處理,相當于每年推出200多座百層“垃圾高樓”。農村生活垃圾已成為農村環境臟亂差的最突出表現。 1.3 農村地表水污染

受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獸禽養殖和農田徑流以及鄉鎮企業等方面的污染,

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

農村地區的水體污染十分嚴重,農村地表水大都呈惡化趨勢,不能作為農村飲用水源。以打井方式使用淺層地下水作為飲用水源較為普遍,由于受地表水水質的影響,淺層地下水水質不佳,簡易自來水又基本無消毒處理,直接威脅了農民的飲水安全。每年生產的超過2500萬t的農村生活污水幾乎全部直接排放,使農村居住點周圍的環境質量嚴重惡化。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積極采取措施,投入資金致力于農村飲水保障工作,累計解決了3億多農村居民飲水問題。但到2008年底,全國還有三分之一的鄉鎮缺乏符合標準的供水設施,致使約2億農村人口面臨飲水困難和飲水安全問題。 1.4 鄉鎮工業污染

新農村建設強調以工業化致富農民,以產業化提升農業。隨著中國農村現代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中的鄉鎮企業越來越多,加之產業梯級轉移和農村生產力布局調整的加速,越來越多的開發區、工業園區特別是化工園區在農村地區悄然興起,造成城鎮工業污染向農村地區轉移的趨勢進一步加劇。這些企業不僅占用和毀壞了大量農田,還污染和破壞了大量農田,且由于鄉鎮工業企業數量多、布局混亂、工藝陳舊、設備簡陋、技術落后、能源消耗高,絕大部分企業沒有污染防治設施,使污染危害變得非常突出,成為農村社會的最大污染源。隨著新農村建設進程的推進,鄉鎮企業的數量也在不斷地增加,排污量也會不斷地增加,生態壓力會隨之上升。 1.5 生態破壞和生態退化

在許多農村地區,人們對林木的亂砍濫伐導致植被破壞,環境自凈能力降低,水土流失,河道、溝渠淤塞,水寒災害頻發;亂采濫挖破壞了當地的生態,泥石流、塌方、地陷頻發,嚴重影響到當地人民的生命安全;過渡放牧、過渡開發導致沙漠化,草地荒漠化、鹽堿化進一步加劇。由于各種污染的蔓延,使當地農村的生態環境問題不斷加重,已成為環境問題的重災區,如果繼續忽視這些問題,必將影響到農村的可持續發展和農村的穩定,成為新農村建設的障礙。

2 中國農村生態環境污染特點

由于我國不同地區經濟結構及經濟發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異,導致我國農村環境污染情況十分復雜,其主要污染有以下幾個方面[7]。

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

2.1污染來源及類型多

如農作物生產污染、農民聚集區生活污染和集約化獸禽養殖糞便污染等農村本地污染源;靠近農村的城市污染、城市周邊各類企業或工業開發區污染、道路污染及污染物高空遠程傳輸等異地污染源;扎根于農村的鄉鎮企業污染源。 2.2 污染物種類復雜

農村污染物的來源決定了農村環境中存在的污染物比城市更為復雜,按其基本屬性一般可分為生物類/無機類、有機類以及有毒類4類污染物。 2.3 污染途徑

形式多樣化。我國農村污染物途徑主要由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國體廢棄物污染3種基本途徑。 2.4 污染負荷大 2.5污染范圍大 2.6污染后果嚴重

每年因不合理施肥使得超過1000多萬t的氮流失到農田之外,直接經濟損失約300億元。全國每年就因重金屬污染而減產糧食1000多萬t,另外被重金屬污染的糧食每年也多達1200萬t,合計經濟損失至少200億元。

3 中國農村生態環境污染的原因

3.1 環境一直薄弱

目前,農民的文化素質相對較低,認識不到環境污染深層次的危害性和資源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加之長期傳統的生活習慣短期難以更改,也缺乏遏制環境污染的主觀能動性。還有一些基層的干部存在著重經濟。輕環保的意識,環保意識淡薄。 3.2 缺乏科學的規劃布局

在農村加快經濟發展和城市工業化向農村轉移的過程中,一些地方一味求發展,缺乏長遠的科學規劃,企業布局分散,生產和排污混亂無序,不利于環境污染的規?;?。 3.3 環保機制不完善

長期以來,污染治理資金幾乎全部投入到工業和城市,而環境污染在向農村

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

擴散,農村從財政渠道卻幾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環境管理能力建設資金,也難以申請到用于專項治理的資金。而鄉鎮和村一級行政組織普遍財源不夠,連應付生產性基礎建設都不夠,更難以建設污染治理基礎設施。這就造成了農村居住點污染日趨嚴重并將繼續嚴重下去。

4 中國農村環境問題治理措施

4.1 強化農業從業者的環境保護意識

第一,提升農業從業者的環境保護意識和法律觀念。從增強農業從業者的環境保護意識入手,加強對《環保法》相關條例的科普教育,充分利用好各種多媒體資源對農業第一線工作者進行宣傳教育,在宣傳教育的過程中應當充分體現當前嚴峻的環境形勢,還要著重突出環境保護的緊迫性,通過這些舉措幫助農民樹立環境資源的憂患觀念,加強對先進農業技術的推廣,強化農業管理:第二,提升農業從業者對農業環境保護知識、技術的認知,可以通過多種類型的教育宣傳協助群眾了解環境保護知識,運用先進的技術,避免對環境造成破壞;第三,改進工作方法。將環境保護納入日常的工作內容中,建立環保機制,定期實施環保監察,通過樹立優秀的環境保護榜樣、對未完成環境保護目標的相關責任人進行處罰[8~9]。加大對環境保護的投入力度,保證定期舉行會議探討相關環保問題。 4.2 確立環保法規,完善環保制度

第一,對河南豫東農村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查,依據調查結果制定相關環保政策。制定環境污染治理年度目標,有計劃、有層次地完成環境污染治理工作。強化治理污染相關組織隊伍的建設,各級應當有相應的環境監察人員,及時地對農村環境污染的情況進行監察,確立環境污染的治理辦法和環境污染的懲處制度等等,從法律的角度,把農村環境污染的治理落到實處。加大環境監察的執法力度,從而確保農村環境污染治理的法制化。第二,健全農村環境污染治理管理體系。要對農村的環境污染治理工作進行科學的規劃,確保管理體系健全完善。在城鄉發

展規劃中體現農村環境保護的相關內容,規劃既應當全面系統,也要做到科學實用,環境污染治理的相關規劃應當與農村的實際情況相適應。環境污染治理的相關規劃要具備一定的先行性,確保城鄉環境保護的互動,共同完成區域內環境保護的任務,形成城鄉一體化的環境污染治理模式。第三,建立明確的環境污染獎懲制度。一方面,確立環境污染治理相關責任考核體系,確保環境保護制度

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

的逐級落實,及時對污染環境的相關企業和個人進行處罰,及時對重度污染環境的企業進行查處。另一方面,對農村環境污染治理做出貢獻的企業或個人予以表彰,在政策上對落實環境保護的企業予以偏斜,以鼓勵農業企業參與到農村環境污染的治理之中。

4.3 加大對農村環境污染治理的投入,多渠道融資

第一,各級財政要加大對環境污染治理工作的補貼。一方面,不論是中央還是地方,都應當向農村環境保護項目傾斜。農村的財政資金往往分配于新農村的建設之中,導致了建設與資金的矛盾。要想緩解這一矛盾,保護農村的生態環境,就應當重視加大農業資金投入,完善相關環境污染治理的補貼政策。第二,要確保農村環境污染治理的收支平衡。通過拓展環境保護收入渠道,強化農村市場的生產資料建設,提高農業生產力,從而有利于農業環境保護收入的增加。對于充分落實環境保護工作要求的企業,降低相關稅收,從政策上對企業和個人進行引導,促進農業生態重點工程的建設。增加對生態農業企業的貸款支持,扶植重大農業環境保護工程的建設。第三,開展多渠道融資,發揮市場經濟的優越性。農村的環境污染治理涉及范圍較廣,開展環境污染治理需要農業、水利、工程、衛生等各個部門的合作。要從河南豫東農村的實際情況入手,整合個人、社會和國家的資源,多角度。多渠道地進行農業污染治理的資金募集。多渠道的資金募集方式主要包括群眾自己籌措的資金、外資、國營或民營企業籌措的資金、政府的財政補貼資金等等。政府要從政策上對環境污染治理的行為進行鼓勵,以促進社會各界人士投入于農村環境污染的治理之中,為農村環境污染治理貢獻知識和力量。

4.4.加強環境污染治理技術革新,確保先進技術應用于污染治理

農村環境污染的治理要結合河南豫東農村的實際生態環境,由于各地的生態環境存在差異,當前在環境污染治理的技術還需要提高。要想解決當前農村生態中存在的各項問題,就需要具備科學的環境治理視野,了解出現環境污染問題的深層原因,才能提高農業的生態環境質量。一方面,要注重農業環境治理相關科技的創新,及時對先進、環保、科學的農業技術進行普及,以農業龍頭企業為榜樣,推廣各項農業知識和技術。鼓勵民營農業企業進行環??萍嫉膭撔?,在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同時,確保農業生態環保工作的落實。另一方面,加大對農業環??蒲袉挝坏姆龀至Χ?,不斷鉆研新的環保技術,研發和推廣環保農產品,從

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

而為農村的環境污染治理打下堅實的技術基礎。

5 結語

農村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已經嚴重影響到中國農產品的競爭力、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農民的生活質量、農村的穩定,農村環境在整個經濟建設中由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農村環境保護任重道遠。在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我們只有從新農村建設的大局出發,找出農村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的深層原因,進行綜合治理,才能再穩定農村、發展農村的前提下,從根本上減少農村污染,保護農村生態,建設整潔鄉村。努力做到“防”“管”“治”三管齊下,各個階層都積極行動起來,才能再達到農村生活寬裕的同時,保住農村的綠水青山。

參考文獻

[1]蔣知棟,位蓓蕾,李耀.我國農村環境污染問題及成因分析[J].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01). [2]崔連香. 我國農村生態環境問題的成因及其對策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 [3]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2008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2009. [4]李尚琨. 我國農村生態環境的合作治理研究[D].河南大學,2014. [5]王波,黃光偉. 我國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問題研究[J]. 生態經濟,2006,12:138-141. [6]張鐵亮,鄭向群,師榮光,蔡彥明,姚秀榮,王躍華. 農村生態環境現狀與保護對策探討[J]. 安徽農業科學,2009,28:3772-3774. [7]徐亦剛,俞飛,張孝飛,等.我國農村環境污染的主要特點與成因[J].農業環境與發展,2006(6):37-39. [8]王婷婷,蔣知棟,楊耀淇,余洋,喬志勇,林杉.農村生態文明建設中的環境污染問題與治理對策[J].貴州農業科學,2013(10). [9]張軼,陳凌. 對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問題的思考[J]. 農業環境與發展,2008,03:33-36.

第五篇:我國公安執法環境現狀

一、關于王鵬誹謗案的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 我國的法制建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法律制度逐步健全 人民的法律意識普遍提高 我國的執法環境較之以前也有了較大的改善 但是還應看到 由于各種原因 執法部門以及執法人員常常受到來自方方面面的干擾 我們可以將這些干擾因素總結為三點 即“權 錢 情” 正是由于這三方面的原因 干擾了正常的執法程序 從而導致公平與正義得不到應有的伸張 人民群眾的合法利益受不到應有的保護

王鵬案正是因為“權”的原因 干擾破壞了公安機關正常的辦案程序 最終促使利通區公安局跨省刑事拘留王鵬 導致錯案的發生

要改善執法環境:

1、仍然要堅持不懈的進行社會主義法制建設 完善各項法律法規 最大程度減少其中的漏洞 減小影響執法公正者的可乘之機

2、加快公安機關正規化建設 提高公安隊伍整體素質的同時提高公安機關在廣大人民群眾中的公信力 從而增強人民群眾對執法的支持減少執法阻力

3、要完善執法監督體制 加大追究對于破壞執法環境者的法律責任 讓敢于以身試法者受到更嚴厲的制裁 從而在根源上凈化執法環境

公安機關如何堅持執法公正:

1、加強公安隊伍正規化建設 堅持“依法治警從嚴治警”的方針 在政治上 思想上 紀律上 作風上 工作能力上加強教育和訓練 提高民警自身素質的同時在思想意識上也能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做好人民公仆和忠誠衛士

2、規范執法程序 公安機關要依照法定的職權和程序 在行政執法與刑事執法當中要嚴格執行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 公平公正的維護公民合法群益

3、加強執法監督與獎懲制度 嚴格執行公安機關內部執法監督與公安機關外部執法監督相結合 凈化執法環境 嚴格執行獎懲制度 加大力度對執法工作中秉公執法 清正廉潔 成績突出的同志進行獎勵 同時對執法工作中違法亂紀 以權謀私等行為進行嚴懲

二、關于實名曝光的分析

首先 宿遷交警部門這種加大交通違法執法力度的出發點是可以理解的 但實名曝光違法行為人個人詳細信息的這種方式有些欠妥 因為公安機關權力是公安機關在國家規定的職責范圍內依法可以行使的權威性措施和手段 是在法定職責范圍內行使的 并受相應的制約 而現有法律并沒有明確規定賦予公安機關隨意曝光違法行為人個人信息的執法權限 公安行政執法程序中也并沒有這一項內容

公安機關如何公正的行使權力

1、提高自身法律意識 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正確認識手中權力 做到“立警為公 執法為民”

2、嚴格遵行執法程序 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制度 不以權謀私 不濫用職權 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執法必嚴 違法必究”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文化傳媒廣告公司介紹下一篇:我服務你健康活動總結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