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存貨審計論文范文

2023-05-21

存貨審計論文范文第1篇

一、熟悉企業存貨的內部控制制度

熟悉企業生產流程,了解企業對存貨的內部控制制度,這是確定企業存貨真實存在和準確計價的基礎。一般工業企業中資金運動都表現為“購買——生產——銷售——購買”,但多道工序的制造企業來說生產這一環節更為復雜。有些工業企業生產產品有多道生產工序、多個生產車間。幾乎每一個車間都有其產成品,而它又是下一道工序的原材料,由于生產工藝的連續性,作為下一道工序的原材料的產成品往往不入庫而直接被下一道工序直接領用,如果不知道企業的生產流程,那么將無法分出每一道工序生產產品的成本,筆者認為,審計存貨必須先熟悉該企業工藝流程,畫出每一重要工序的業務流程圖,這樣才能準確地確定成本的分配及轉銷,然后再對每道工序進行內部控制的分析,才能準確地對存貨進行計價。

存貨的內部控制制度貫穿于整個企業采購、運輸、驗收、出庫、儲存、付款、入賬各個環節,是事先經過制定的一套相互牽制、稽核、驗證的內部監控制度。通過對存貨內部控制制度的評審,一方面可以了解被審單位存貨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另一方面能確定存貨審計的重點,一般而言,內部控制制度薄弱環節,問題較多,應列作審計的重點。應注意的是評價內部控制制度,一定要與企業實際情況相結合,要熟悉企業的生產過程和工藝流程,不能脫離企業的實際情況空談。

二、采用分析性復核的方法把握存貨審計的重點

存貨項目包括的品種繁多,審計工作量很多,因此存貨在實質性測試上一定要采用重要性原則及成本效益原則,采用分析性復核法把握住存貨審計的重點。首先采用比較法,比較前后各期及本各個月份存貨余額及其構成,以評價期末存貨余額及其構成的總體合理性;比較前后各期待攤費用、預提費用及待處理流動資產損失,以評價其合規性;比較每月存貨成本差異率確定是否存在調節成本的現象;比較前后各期及本內各個月份生產成本總額及單位生產成本,以評價本期生產成本的正確性;比較前后各期及本內各個月份制造費用總額及其構成,以評價制造費用及其構成的適宜性;比較前后各期及本內各個月份主營業務成本總額及單位銷售成本,以評價主營業務成本的合法性;比較前后各期及本內各個月份直接材料成本,以評價直接材料成本合理性;將存貨余額與現有的訂單、資產負債表日后各期的銷售額和下一的預測銷售額進行比較,以評估存貨滯銷和跌價的可能性;比較存貨跌價損失準備與本存貨處理損失的金額,判斷被審計單位是否計提足額的跌價損失準備;其次,采用比率法,主要是存貨周轉率和毛利率。存貨周轉率的波動可能意味著被審計單位有意或無意地減少存貨儲備;存貨管理或控制程序發生變動;存貨成本項目發生變動;存貨核算方法發生較大變動;存貨跌價準備計提基礎或沖銷政策發生改變;銷售額發生大幅度增減。毛利率:反映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標,用以衡量成本控制及銷售價格的變化。毛利率的波動可能意味著被審計單位銷售價格發生變動;銷售產品總體結構發生變動;單位產品成本發生變動;固定制造費用比重較大時銷售數量發生變動。

三、重視與存貨對應的會計科目的異?,F象

由于存貨貫穿與企業的整個生產過程中,與其對應的會計科目相當的多。在存貨的采購過程對應的科目有往來款項及在途材料等;儲存發出環節對應的科目有委托發出材料等;銷售環節與其對應的科目是主營業務成本等。有些企業往往通過在其他應收款、在途材料、預付賬款等科目掛賬,其實質上已經消耗及價值形態已轉化為成本費用的存貨,以此達到虛增利潤。對此審計人員應根據企業的生產經營性質、產品的種類、消耗原材料的品種、原材料的耗用周期及頻率、產品的周期及時效性、及科目掛賬的原因,如是往來款項,應著重對其賬齡等多方面的綜合分析是否有異常,判定其實質是否已經到貨或已消耗為成本費用。

四、審查存貨計價的合理性

企業對存貨的價值進行舞弊,無非是通過對存貨的數量和金額來進行的。因此,審計人員應該把存貨審計的重點放在這兩個方面。

存貨計價正確與否,直接影響資產負債表存貨項目期末余額的真實性。因此,做好存貨計價方面的審查工作,對于存貨審計風險的防范至關重要。對于存貨計價的審查應側重與存貨的發出、攤銷及結轉等環節,并在審計抽樣的基礎上進行,由于存貨存在于生產循環過程的各環節,審計人員不可能對所有存貨進行詳查。抽查核對成了主要方法。抽查的關鍵是選擇樣本,將銷售價格反常、領用物品異常、投入產出非常的存貨作為樣本對象,也可以將樣本在存貨數量已經盤點、單價和總額已經記入存貨匯總表的結存存貨中選擇。對存貨余額較大、價格變動較為頻繁的存貨作為測試重點,測算期末存貨價值是否等于存貨的結存單價x結存數量,測試期末單價是否與采購成本、銷售單價相符、與企業會計制度規定相符、與企業實際情況相符。特別注意的是審計工作并不是對被審企業經濟業務的會計核算的重復,審計人員不應受企業的會計處理方法的干擾獨立按照適當的方法進行。(1)應審查相關種類的存貨采用的計價方法是否合理、適當,內有無任意改變計價方法的現象。(2)在加權平均法下,審查客戶是否在同一品種、同一規格型號的存貨范圍內進行計價,有無異類存貨混淆計價的現象。(3)對客戶存有單位價值貴重的存貨應審查是否采用個別計價法,有無混同于普通存貨加權平均計價的現象。(4)對存貨采用計劃成本核算的客戶,應重點審查成本差異率及差異額的計算是否正確,有無不按期結轉成本差異,或任意多轉、少轉、

不轉成本差異的情況。

五、重視存貨的監盤

存貨的監盤是存貨審計的一大重要程序,近年從國內外證券市場上發生的一些重大財務欺詐案件分析,注冊會計師不重視對存貨的監盤,是導致審計失敗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應當按照獨立審計準則的要求實施對存貨的監盤,以獲取有關期末存貨數量和狀況的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1)存貨盤點小組應由熟悉客戶情況的注冊會計師領隊。風險越大,要求的經驗越高。(2)抽點的重點應放在高價值的項目上,并且抽查的數量不得小于存貨總量的10%.(3)如果不是每一個地點均列入監盤范圍不應事先或太早告訴客戶前往的地點。也不應該讓客戶熟悉選樣的模式。(4)對重大或不尋常的盤點差異,或客戶隨行人員格外關注和記錄審計人員抽點的項目,均應提高專業警覺性。對于發現抽查結果錯誤率過高應及時根據情況提高抽查比例。(5)應特別注意存貨的質量,注意觀察是否存在冷背殘次的存貨,對其提取適當的減值。對這一問題發現途徑一是通過實地盤點,另外可在審閱企業存貨會計賬薄時常年余額不動賬戶,其多為冷背殘次的積壓貨物。(6)特別注意企業對貨到單未到、貨發款未收、款收貨未發及來料加工、委托加工等情況是否作出記錄,截止期是否正確。對于這一問題的發現主要是通過購貨和銷售的截止測試來發現,有如下的方法:(1)抽查存貨盤點日前后的購貨發票、入庫單、及會計賬薄。如果12月底入賬的發票之后所附入庫單不是12月31日或在此之前的入庫單,而是1月份的入庫單,則貨物不應列入年底的實際盤點存貨中。反之,如果僅有入庫單而沒有購貨發票,則應認真審核每一入庫單是否加蓋暫估入庫印章,并以暫估記入當年存貨賬內。(2)抽查資產負債表日前后的銷售收入與退貨記錄。會計賬薄中的每張發票都應有相應的出庫單和貨運發票相對應,以檢查銷售業務的會計處理是否有跨現象,對虛列購貨單位可采用函證的方法來檢驗。(3)在對存貨進行抽盤時應先將財務賬與保管賬及出庫單存根聯核對,以便及時核尋財務賬與存貨實物是否相符。及時發現企業是否未及時記賬。

存貨審計風險識別及規避

存貨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為銷售或耗用而儲存的各種資產,包括原材料、輔助材料、低值易耗品、在制品和產成品等。存貨內容復雜、占用資金多、流動性大,特別是有些企業的在制品,很難清查其數量,這就意味著存貨存在較多審計風險。

識別存貨審計風險

存貨審計風險指企業的存貨有錯報、漏報、虛報、假報等情況存在,而審計人員未審出,導致發表錯誤的審計意見,造成審計失敗。要識別存貨審計風險就必須了解存貨審計風險的形式,存貨的錯弊表現,以及風險跡象。

一般來講,存貨審計風險的形式有:虛報數量、賬有實無;價值虛假,即有的存貨計價不正確,采用計劃價格核算的差異不處理;減值準備該提不提,或者不應該提的卻計提;存貨損失不處理,盤盈、盤虧不處理,長期掛賬充資產。 存貨的錯弊可以從4個方面來看:

取得時的錯弊 外購存貨成本不實,計價不準確;入庫存貨的價值虛增,擴大企業庫存;將賬外產品成本或委托加工產品的成本加入賬內產品;將代制或代銷存貨冒充自己所有;以次頂好,倉庫內盜。

發出時的錯弊 計價方法不合理,經常改變計價的核算方法;價值計算不正確,多計或少計成本;成本差異計算不正確,不按月分攤,不結轉或結轉方式不正確。

儲存中的錯弊 賬實不符、相互頂替、規格型號互串;盤盈、盤虧不按規定的程序處理;腐爛、變質、沒有使用價值的存貨仍保留在賬上;減值準備計提的不正確或計提無依據。

賬簿記錄中的錯弊 出入庫手續不完善,賬簿記錄不齊全;計量單位不統一,米尺不分,公斤市斤不注明;交接手續不清,保管責任不明;會計倉庫長期不對賬,賬賬不符,賬實不符。

存貨審計風險跡象主要表現在:存貨增長遠遠快于銷售增長,銷售成本及應付賬款的增長不成比例;存貨準備相對與庫存下降較多,存貨儲備不足以及夸大營運收入;突然改變存貨的計價方法,原用先進先出法改為后進先出法或其他方法;存貨與主營業務成本的變化比例明顯不匹配;存貨逐步增大,存貨周轉率越來越慢,以存貨作為抵押品越來越多;存貨呆滯,削價不合理或有大幅度變化;存貨清查盤點不清,存放地點不詳,盤點人員未簽字;存貨數量為零或正數而金額為負數或數量及金額均為負數;存貨減值準備賬戶變動較大等。

存貨審計的難點有:

存貨品種、規格、性能復雜,審計人員不熟悉難以核實;

存貨流動性大,特別是在制品正在加工生產,其形態與價值隨時在變,如生物制品、管道內產品等處在不斷地流動,過后無法核實;

難以計量的堆放材料,如灰、砂、煤、炭等,不便核實;

價值小數量多的材料,不好核實。

規避存貨審計風險 模清底數、編好計劃

模清底數就是要重點關注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執行的有效性,即調查出入庫手續、倉庫管理、會計記錄和實物存貨的分布狀況等情況。具體調查內容有:

存貨的出入庫手續是否齊全,部門領導人對領料憑證是否審核簽字,領料單是否連續編號、并按順序使用,材料發送是否根據生產指令確定數量和消耗定額;

倉庫人員是否按領料憑證批準的品種及數量發料,領料人是否簽字,倉庫人員與稽核人員是否定期核對賬目,抽查實物,抽查有無記錄;稽核員是否對領發材料憑證進行復核,對消耗定額執行情況是否核查;核查中發現問題是如何處理的。

會計主管如何與材料會計進行賬目核對,材料會計如何與倉庫核對賬目,是否抽查核對領料單及材料消耗定額的執行情況,材料價格差異計算是否正確,盤升、盤虧的處理是否合規,處理權限和手續是否完善合理;

企業的存貨處于何種狀態、存放在那些地方,周轉過程中的存貨是否有詳細記錄,誰負責保管、是否簽字,出入庫程序與會計銜接的狀況如何等。

在做好上述調查的基礎上,制定存貨審計計劃,并明確項目負責人、存貨清查分工、清查日期及進度、采用的方法等。

遵循程序、注重實物 注冊會計師執行審計業務時,必須明確目標、遵循程序、講求方法、抓住重點,應關注以下事項及做法:

一是審計目標。確定存貨是否存在,存貨是否歸被審計單位所有,確定存貨增減記錄是否完整,確定存貨的品質情況,存貨跌價準備計提是否合理,確定存貨的計價方法是否恰當,確定其存貨年末余額是否正確,確定存貨在會計報表上的披露是否恰當。 二是審計程序。賬賬、賬表核對,看余額是否相符,賬實核對、抽查期末存貨的實在性,未參加期末監盤應進行抽查,抽查應注意明確重點項目。即注意存貨堆放地點,有無存放他處,觀察存貨質量,有無殘次品、過保質期、滯銷積壓等。撿查存貨跌價損失計提依據是否可靠,計提、計算以及賬務處理是否正確。查閱資產負債表日前后若干天存貨的增減變動有無反?,F象,對重大項目應進行核查。授權處理及相關手續等是否完備。

三是審計方法。瀏覽賬表所列項目,選取重點項目,搜集相關資料,到現場進行抽查核實,編制存貨抽查核實明細表,做出審計結論。

四是關注事項。即關注實物的存在性、歸屬性及質量狀況;做好工作底稿記錄工作;現場及時復核、發現矛盾及時核對更正,防止事后發現問題時核對困難事項的發生。

重要項目,慎重從事 重要項目包括:期末庫存量較大、價格較高的存貨;進出庫頻繁的存貨;市場稀缺的存貨;長期積壓、呆滯不動的存貨;委托代銷、委托加工的存貨;計提跌價準備的存貨;盤盈、盤虧及報損的存貨及手續。對上述項目應持有充分的謹慎性,不要輕易放過。

賬務處理,不可忽視 存貨涉及面廣,賬務處理復雜,容易出現錯弊。應引起重視的項目有:材料和產品已入庫,發票未到、款未付,對此各企業處理不一樣,有些材料生產己全部領用,應注意賬上是如何反映的;期末在制品的完工程度,有些生產周期較長的產品或長期工程,如有的工程公司在建工程一度最長的達十幾年;分批計算產品成本,其中部分產品已完工,且發生對外銷售,應查清賬務處理是否正確;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是否堅持一致性,方法改變是否經過法定的程序;存貨跌價準備的賬務處理是否合規。

存貨審計論文范文第2篇

一、外貿企業存貨流轉模式特殊性分析

目前外貿企業一般都以自營核算,但是根據分析其業務性質,實質是一種代理業務,是用自營方式操作的代理業務,即“假自營、真代理”。在這一大前提下,會計賬面所反映的,很大程度上不是經濟業務的實質,很多財務分析指標已失去其真正意義。比如,外貿企業一般都不承擔生產環節,而是委托廠家生產,因此對于存貨而言,外貿企業通常是見票不見貨。此時再分析其存貨的生產效率沒有意義。即做代理的外貿企業,只是一個票據與款項的流轉中心,是一臺收匯機器、付款機器、退稅機器。筆者詳細分析和總結了外貿企業的業務流程以及存貨在外貿企業的流轉特征。

(一)外貿企業的業務流程

首先外貿企業接單,是由國外公司先支付一定的貨款(掛賬預收賬款);其次,業務員尋找合適的廠家進行生產,一般都需要支付一定的貨款(掛賬預付賬款);生產完成后直接由廠家報關出口,確認收入(掛賬應收賬款);再次,由廠家開具增值稅發票,掛賬應付賬款;最后辦理出口退稅、收匯或支付貨款。通過以上對其業務流程的分析可知,外貿企業實際上并沒有接觸存貨,沒有相關的生產過程,也沒有儲存存貨。因此,一般外貿企業基本沒有庫存,所有的數據都存在于紙面上。實物操作中都是貨物在工廠里包裝后裝箱,直接運到港口走海運或空運,因此外貿企業沒有庫存商品,理論上庫存商品科目的余額應該為零。但在實際中財務上庫存商品不是根據實物流轉做賬,而是根據發票入賬,因此往往庫存商品科目有余額。

(二)具體核算方式

(1)外貿企業在取得了生產企業開具的增值稅發票后,確認相關存貨,掛賬應付賬款:

(2)待取得出口報關單時,確認收入,掛賬應收賬款,并結轉成本,確認應收出口退稅:

由于在這個過程中,外貿企業實際并沒有接觸到存貨,僅僅是取得了廠家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以及報關單等,而取得這兩者之間往往存在時間差。如果企業只取得了廠家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卻沒有及時取得出口報關單和發票等原始憑證,或者生產企業未及時辦理出運手續,均會導致無法確認收入,從而導致期末外貿企業報表上存在著存貨項目。一般外貿企業的存貨金額都不大,但是如果上述的時間差比較嚴重,或是訂單數量較多,期末的存貨項目有可能會非常大。例如,在參與審計的A外貿企業,存貨期末凈額為20892699.52元,資產總額為196893406.24元,存貨占比在10%以上,存貨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將對報表產生一定的影響,此時就需要注冊會計師關注對存貨的審計。

二、外貿企業存貨審計要點

第一,首先進行穿行測試。所謂穿行測試,是指追蹤交易在財務報告信息系統中的處理過程。通過對公司業務流程的把握,分析業務發生的過程和收付款項的時間點,抽取其中的部分業務進行穿行測試,從承接業務到最后的結匯,關注每一個流程是否存在異常。執行穿行測試也能幫助注冊會計師了解風險點,從而對風險點給予更多的關注,制定針對性的審計策略。需要特別關注的是,在進行了解外貿公司業務流程的過程中,要關注公司業務員在整個業務流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因為一般在外貿企業中,業務員可能是引導整個業務從始至終的關鍵人物,從接受訂單、尋找適合的廠家、價格談判、監督商品的生產質量到報關出口、售后問題處理等等基本都是業務員在負責。根據經驗,在被審計的外貿企業中,公司的財務人員對具體業務的了解都要依賴業務員,業務員的配合程度直接影響到審計的效率和效果。比如,賬面上的某一批商品,當前時點是在海關還是在生產廠家,可能只有業務員知道。因此,應該關注業務員是否遵守了公司的內部控制制度,在審計工作開始之前,應該向管理層要求業務員在審計工作實施過程中進行充分的配合。

第二,獲取“以生產廠家一級明細單位、商品名稱為二級明細單位的”期末存貨明細表。從上述的業務流程中可知,外貿企業每一單業務都是一一對應的。需要提醒的是,外貿企業一般采用“運編號”作為核算的單位,運編號由外貿公司自己制定,按照順序,一個運編號表示一批貨,而不一定是對應業務員和客戶簽訂的一個訂單,一批貨里可能有好幾個訂單,一個訂單也可能分成好幾批出貨。所以,一個運編號下可能包含多個訂單,一個訂單也可能被安排在好幾個運編號下。在外貿企業,運編號的作用非常重要。比如,業務員承接了國外的一個訂單后,可能為這一個訂單制定不只一個運編號,那么后續的庫存商品、往來款項也都以該運編號作為明細進行記錄和核算。而一般內貿企業的核算是:存貨以產品名稱作為核算明細,往來款以客戶名稱作為核算明細。在外貿企業,從生產到銷售的整個過程都是以運編號貫穿始終的,這也就為注冊會計師審計外貿企業的外匯往來款和存貨制造了一定的障礙。由于外貿企業一般采用運編號進行整個交易的核算,賬面上所記錄的存貨明細一般也是以運編號為單位,取得的期末存貨明細表不能反映該存貨具體存放在哪個廠家。因此,應由被審計的外貿企業提供存貨以生產廠家為一級明細單位、商品名稱為二級明細單位的存貨明細表,并核對存貨明細表的金額與總賬和報表的期末余額是否相符。

第三,外貿企業實際上可能并沒有存貨,而是存放在生產企業,甚至可能在海關,到生產廠家執行監盤程序是可以實施的,而到海關去監盤是不可行的;另外,由于對存貨的具體存放地點存在不確定性,這些情況都可能導致對存貨至關重要的監盤程序無法實施。因此,當實施監盤程序不可行時,根據《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311號—對存貨、訴訟和索賠、分部信息等特定項目獲取審計證據的具體考慮》第八條規定:如果由第三方保管或控制的存貨對財務報表是重要的,注冊會計師應當實施下列一項或兩項審計程序,以獲取有關該存貨存在和狀況的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向持有被審計單位存貨的第三方函證存貨的數量和狀況;實施檢查或其他適合具體情況的審計程序。因此,可以根據第二條中提到的獲取存貨明細表,向廠家發放詢證函,對存貨的名稱、數量、金額等進行函證,以此獲取充分的審計證據。

第四,《〈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311號—對存貨、訴訟和索賠、分部信息等特定項目獲取審計證據的具體考慮〉應用指南》第16段進一步提及,根據具體情況(如獲取的信息使注冊會計師對第三方的誠信和客觀性產生疑慮),注冊會計師可能認為實施其他審計程序是適當的。其他審計程序可以作為函證的替代程序,也可以作為追加的審計程序。因此,當實施監盤以及向第三方函證均不可行時,可以實施替代程序,如檢查盤點日后報關出口盤點日之前取得或購買的存貨文件記錄,可能提供有關存貨的存在和狀況的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由于審計一般集中在2-3月份,外貿企業在正常經營的情況下,期末賬面的存貨大部分都會在這之前報關出口,即在期后確認收入,結轉成本,因此,實施該替代程序的可行性較高。具體實施方法如下:根據存貨期末的明細表(以運編號為單位的),從中選取一定比例(如70%)以上的運編號,對其期后的銷售情況進行核實,獲取相應的記賬憑證、銷售發票、報關單、提單等原始憑證。如果能夠證明大部分的運編號所對應的商品在期后實現了真實的出口銷售,那么該程序可能提供有關存貨的存在和狀況的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在對外貿企業的存貨進行審計時,應該考慮執行上述一項甚至多項的審計程序,以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審計中的困難、時間或成本等事項本身,不能作為注冊會計師省略不可替代的審計程序或滿足于說服力不足證據的正當理由。

綜上所述,外貿企業的存貨審計與一般制造業的存貨審計相比,審計難度高、審計風險大,這也就要求注冊會計師掌握系統的審計方法并保持高度的職業敏銳性。注冊會計師應關注外貿企業經營特點和結算方式,準確把握住業務實質、靈活運用各種審計方法,在審計過程中應更加理智、冷靜地制訂好存貨審計的實施方案,合理、謹慎地判斷應實施的方法和采取何種審計策略,充分完成對存貨存在和狀況的審計。

參考文獻

存貨審計論文范文第3篇

一、對存貨數量的審計

存貨數量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存貨計價的準確性, 存貨數量的正確性主要是靠注冊會計師在會計期末或臨近會計期末時參與企業對存貨的盤點或稱之為監盤來保證的。同時, 注冊會計師也可運用分析性復核的方法, 即將存貨的數量與企業的產量、產能和銷售量進行對比以驗證存貨數量是否合理。

注冊會計師在參與存貨監盤時, 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 對存貨進行定期盤點是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一部分, 企業有責任按照內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嚴格執行盤點程序。注冊會計師監盤并不是要親自對企業的存貨進行清點, 而是要通過詢問、觀察、抽查等來了解企業是如何組織、實施以及評價盤點程序的。因此, 監盤不僅可以作為實質性程序也可以作為控制測試的一種方式。如果存貨是由少數項目構成, 則注冊會計師可以采取以實質性程序為主的審計方式, 對于單位價值較高的存貨, 則應當全部實施實質性程序。第二, 在監盤時要特別注意存貨的移動狀況。注冊會計師實施監盤程序時, 要盡量要求企業停止存貨在不同場所之間的移動以備清點。但如果企業確實不能夠停止生產, 注冊會計師應當對存貨的移動情況加以特別關注, 既要防止存貨的重復盤點, 也要防止存貨的漏盤??梢愿鶕髽I的具體情況, 組織多個小組在存貨的不同存儲地點同時進行盤點, 也可以對已盤點的存貨加以特別標志或采用高空攝影等特殊盤點方法。第三, 對存貨進行恰當的截止測試。由于存貨的實際出入庫時間與會計人員作出相應會計記錄的時間可能存在一定的差異, 因此在實地盤點過程中, 注冊會計師應當記錄盤點日前后存貨收發截止信息, 并將這些信息與企業的會計記錄相核對, 以保證所有已收到的且被包括在實地盤點中的項目都已經包括在資產負債表的“存貨”賬戶中, 所有已發出且未被包括在實地盤點中的項目均未包括在“存貨”賬戶中。

對存貨的數量進行分析性復核是從總體上確定存貨數量合理性的一種有效手段。一般情況下, 注冊會計師可以將企業本期持有的存貨量與以前年度歷史數據、行業內同規模企業平均數據、企業期初的計劃數據以及會計報表相關科目內部結構的變化進行對比分析, 找出異常數據判斷企業是否有舞弊的跡象。對存貨數量進行分析性復核雖然不能取得表明存貨數量正確與否的直接證據, 卻能夠彌補細節測試“只見樹木, 不見森林”的缺陷。

要保證存貨數量正確, 在對存貨數量進行盤點的同時, 注冊會計師還應當關注可能與存貨數量相關的存貨舞弊。企業可能通過用購買來的發票虛增存貨, 也可能通過虛假銷售、合格品報廢等手法來虛減存貨。尤其是在實地盤存制下, 由于減少的存貨會全部倒計入成本、費用, 因而很可能誘使相關人員非法侵占、貪污挪用存貨, 注冊會計師需要特別注意。另外, 對于被審計單位因為債務擔保而作為質押物由其他單位保管的存貨, 注冊會計師應當向存貨的實際保管人和債權人進行函證, 必要時還應當對該存貨進行監盤或考慮利用其他注冊會計師的工作以核實存貨數量的準確性。

二、對單位存貨金額的審計

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 企業可使用的成本計算方法有先進先出法、個別計價法和加權平均法。雖然從理論上來說, 具體使用何種方法企業有自主選擇的權利, 但從會計實務角度來講, 每一種成本計算方法都有特定的適用范圍。例如, 假設企業存貨收發量特別巨大, 而單位成本相對穩定, 企業就應當選擇加權平均法計算該存貨的單位成本, 而不是其他兩種方法。如果企業對成本計價方法的選擇與常理不符, 注冊會計師應當深入了解企業選擇該種計價方法的原因以及對會計報表有何影響。對每個批次企業購入存貨的單價, 注冊會計師應當認真復核成本單價計算的準確性, 關注企業是否將與存貨采購不相關的費用計入采購成本, 采購成本是否大體與該材料的市場價值相一致等相關問題。對于銷售的存貨, 注冊會計師可以向企業索取價目表, 復核銷售發票與價目表是否一致, 并向企業索取銷售合同進行檢查驗證。

存貨單價審計的難點是企業自制存貨計價的審計。工業制造性企業生產工藝一般較為復雜, 會計期末時可能存在種類繁多的在產品和產成品, 這需要注冊會計師在測算各種形態的存貨價值時不僅要具有深厚的會計學知識, 還要熟悉行業特點。其中的難點主要在于, 第一, 不同種類產品共同承擔的制造費用應該如何分攤?第二, 企業采用何種方法對已完工產成品成本進行結轉?第三, 生產過程中領用的周轉材料企業采用何種方法進行攤銷?第四, 因生產產品而發生的借款費用企業是如何處理的?另外, 注冊會計師在對企業的生產過程進行審計時, 還應當關注企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原材料下腳料以及報廢產品是如何處理的, 防止企業將這部分資產變賣收入不作會計處理而形成小金庫。

三、對存貨質量的審計

注冊會計師在對存貨進行監盤時不僅要注意存貨的數量是否正確, 還應當關注存貨是否存在冷、備、殘、次等質量問題, 當存貨的質量存在問題時應當要求企業計提存貨跌價準備。企業存貨發現以下問題時, 表明存貨出現了減值跡象。第一, 存貨數量過剩, 在未來一段期間內使用不完, 那么該存貨很可能變質或過時;第二, 存貨在技術上已經被淘汰, 或者由于市場需求的改變, 已經無法銷售或者其售價要低于生產成本。如果發生這種情況, 該存貨及其相應的半成品、在產品和原材料都可能要提取減值準備;第三, 原材料成本太高, 導致用其生產的產成品是負利潤, 那么該原材料就要被提取減值準備。從細節上來說, 注冊會計師可以適當關注一下存貨的明細賬, 如果發現某種存貨的明細賬收發記錄很少, 或者在監盤時發現某些存貨存儲位置相對偏僻, 沒有被使用過的跡象, 都表明該存貨很可能已經過時, 應該計提減值準備。另一方面, 注冊會計師在對存貨的質量進行審計時, 應當認真分析企業有關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 該內部控制制度至少應當包括: (1) 在何種情況下對存貨計提跌價準備; (2) 存貨可變現凈值的計算標準是什么; (3) 審批權限是如何設定的。對于注冊會計師不熟悉的特殊存貨, 注冊會計師還應當聘請專業人士計算其可變現凈值。

存貨審計的正確與否不僅關系到存貨項目本身, 還牽涉到應付賬款、營業成本、營業收入等報表項目。雖然存貨審計工作繁瑣, 難度較大, 但只要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 嚴格按照《中國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 保持適當的職業懷疑態度, 充分了解被審計單位的行業特點、生產流程特點, 靈活組織審計程序等, 就能夠良好地完成審計工作。

摘要:存貨計算的正確與否, 既影響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也影響企業的利潤表。但由于存貨種類繁多, 會計核算復雜, 使得存貨審計成為審計工作的難點。注冊會計師在開展存貨審計時, 要綜合考慮各種相關因素, 確保審計任務的有效完成。

關鍵詞:存貨數量,單位存貨金額,存貨質量,審計

參考文獻

[1]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經濟科學出版社, 2006年第1版.

[2]財政部.中國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經濟科學出版社, 2006年第1版.

存貨審計論文范文第4篇

一、審計意義

首先, 通過對中小學存貨審計, 找出學校在存貨管理中的薄弱環節, 提出改進意見, 有利于進一步加強管理, 節約經費, 提高教育經費的使用效益, 確保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其次, 利用審計過程中獲取的存貨采購價格、資金占用、學期耗用量等詳細信息, 通過不同年份的比較分析和定量計算, 找出存貨耗用的一般規律, 從而實現學校對存貨的預算從主觀估計向客觀量化轉變, 直接為制定年度財務預算服務。再次, 利用審計提供的信息, 找出影響存貨耗用的重要因素, 如班級數、學生數、市場價格、存貨質量等, 排除偶然因素, 為制定采購計劃和資金安排提供參考。另外, 針對不同年份同種存貨的耗用情況, 采用連環替代法分析價格變動與數量變動的影響金額, 還可用來評價采購人員的工作業績。

二、審計目標與審計范圍

1.審計目標。

中小學存貨審計目標包括:證實存貨是否存在;確定存貨是否為被審計單位所有;存貨增減變動記錄是否完整;計價方法是否恰當;期末余額是否正確, 在會計報表上列報是否恰當。

2.審計范圍。

審計范圍主要包括大宗辦公用品、實驗實習用材料、未達到固定資產標準的實驗儀器、日常使用工具等。與學校存貨審計有關的活動包括請購存貨、編制訂購單、采購存貨、驗收存貨、庫存保管、師生領用等。涉及的會計資料有請購單、訂購單、驗收單、賣方發票、領用單、存貨明細賬、其他應付款明細賬、其他應收款明細賬、事業支出明細賬和銀行存款日記賬及相關總賬。

三、存貨審計程序和內容

1.了解內部控制制度, 評估審計風險。

在風險基礎審計法下, 首先要調查了解內部控制制度, 評估審計風險, 確定審計重點。存貨的內部控制制度評審主要抓住以下幾點:

(1) 審查是否建立嚴格的授權審批程序。如購貨是否根據批準的請購單進行, 購貨能否按正確的級別批準, 購貨價格是否通過批準, 付款是否經過批準。

(2) 審查不相容職務是否分離。根據財政部2002年12月發布的《內部會計控制規范——采購與付款 (試行) 》中規定, 采購與付款業務不相容職位至少包括:①請購與付款;②詢價與確定供應商;③采購與驗收;④采購合同的訂立與審計;⑤采購、驗收與相關會計記錄;⑥付款審批與付款執行。因此應重點檢查存貨業務的各個環節是否由不同部門負責, 能否達到既相互牽制又緊密配合, 提高工作效率。

(3) 審查能否建立充分有效的保管核算體系。在會計集中核算模式下, 學校是否按存貨品種、類型、存放地點等設立數量、單價、金額三欄明細賬核算各類存貨的數量、價值的增減變動, 保管員是否分類登記實物明細賬, 會計核算中心是否開設總賬進行總括核算, 明細賬與總賬能否按期對賬并保證賬賬相符。

(4) 檢查有無定期盤點制度。各種存貨能否按學期進行盤點, 做到賬實相符, 賬賬相符, 發現差錯, 能否及時查找原因, 進行處理。

審計人員在采用詢問、觀察等方法對存貨內控制度做深入的調查了解之后, 如果認為執行情況較好, 準備予以信賴時, 應執行符合性測試, 對控制風險進行評價, 為確定實質性測試的性質、時間、范圍提供依據。

2.主要審計內容

(1) 檢查存貨的賬賬、賬實是否相符。采取的方法是獲取或編制有關存貨明細表, 復核統計是否正確, 并與總賬數、明細賬合計數核對是否相符, 同時抽查核對明細賬與庫存保管臺賬是否相符。

(2) 檢查存貨計價方法是否前后一致, 有無變更計價方法, 影響當期的事業支出。首先要檢查收入存貨的成本構成是否合理, 中小學購入存貨的成本包括買價、運雜費、正常損耗費、整理費、相關稅金等, 特別注意的是購買價應以含稅價為標準, 不能扣除增值稅。其次要檢查存貨領用的計價方法是否適當, 前后是否一致, 會計實務中常用的方法有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個別計價法, 學校在選定某種方法后, 盡量不要變更, 否則將影響當期的支出, 也會影響今后存貨決策的科學性。

(3) 現場觀察被審計單位的盤點情況。取得存貨盤點資料和盤盈盤虧報告, 選擇部分存貨做重點抽查, 并注意查明賬實不符原因, 是否經有關人員批準, 賬務處理是否正確, 一般盤盈時借記“材料”, 貸記“事業支出”, 盤虧時分兩種情況, 屬于正常損耗應借記“事業支出”, 貸記“材料”;屬于保管不善引起盤虧, 應由責任人賠償時借記“其他應收款——XXX”, 貸記“材料”。

(4) 對比本期末存貨余額與上期末存貨余額, 對大額異常項目進行調查, 解釋其具體原因。

(5) 審查存貨余額在報表上列示是否正確。主要檢查賬表是否相符, 賬實是否相符, 要求報表反映數與賬面數、庫存數一致。

四、審計中發現的主要問題及管理建議

1.存貨核算體系不健全, 學校與會計核算中心“信息不對稱”。

在會計集中核算模式下, 學校采購的存貨驗收后, 交于保管員保管, 報賬員憑領導簽字的發票到核算中心報銷, 沒有對存貨進行明細核算;核算中心在審核發票后, 直接借記“事業支出”, 貸記“銀行存款”, 沒有建立“材料”科目對存貨進行總賬核算。對于零星的隨買隨用的辦公用品可以這樣處理, 但是對于大宗辦公用品, 也這樣處理則顯得不合理, 因為一方面學校的存貨還在倉庫中尚未使用, 而另一方面核算中心已作支出入賬, 導致的結果是虛增了當期的事業支出。同時學校因有物無賬而不利于加強實物資產的管理, 也無法與核算中心進行賬賬、賬實核對。建議核算中心應設立“材料”科目進行總賬核算, 學校報賬員設置數量、單價、金額三欄式賬戶進行明細核算。收入存貨時核算中心憑發票借記“材料”, 貸記“銀行存款”, 學校報賬員根據采購清單及發票復印件做材料明細賬;領用時由領用人填寫一式三聯的領用單, 經單位領導審核后第一聯交會計核算中心作為核算材料減少的依據, 借記“事業支出”, 貸記“材料”, 第二聯交報賬員做存貨減少明細賬, 第三聯交給保管員做實物減少臺賬, 這樣核算能使學校與核算中心在存貨核算方面保持一致, 便于定期盤點, 確保賬實相符, 賬賬相符。

2.盲目采購, 浪費嚴重。

審計中發現這類問題有兩種情況:一是有些學校不考慮庫存情況, 人為擴大采購量, 造成資金占用, 存貨積壓;二是采購過程中舍近求遠、舍廉求貴, 舍優求劣, 私下拿回扣, 單位落損失。對于第一種情況建議學校以往年的學期需要量為參考, 并考慮當前的庫存量, 推導出當期的采購量;對于第二種情況, 可直接驗證所購物品的質量, 并與市價對比, 也可抽查部分發票與供貨單位聯系來查找原因。

3.沒有建立存貨內部控制制度, 管理混亂。

目前現狀是大多數學校沒有建立比較完善的存貨內控制度, 即使有也是散見于學校后勤管理制度中, 不健全、不成套, 不能起到良好的監督作用。如日常辦公用品的采購沒有專人負責, 庫存保管與明細賬由一人兼任等。建議學校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盡快按照不相容職務分離的原則建立健全存貨內部控制制度, 加強存貨管理。

4.利用存貨采購業務弄虛作假。

如在現金結算業務中, 采購人員與供貨方合謀, 供貨方在出具發票時, 存根聯和記賬聯按實填寫, 發票聯加大金額填寫, 采購人員報銷時獲取差價。再如采購過程中虛報價格, 對原始發票進行涂改、偽造等。為防范這類舞弊發生, 建議學校要加強票據審核, 定期與供貨方聯系, 將發票聯與存根聯核對, 檢查有無舞弊現象, 在采購業務中盡量采用轉賬結算, 避免現金結算。另外, 對采購員、驗收員、審批人等關鍵人員要定期實行崗位輪換, 防止形成“利益鏈”、“關系鏈”。

摘要:存貨是學校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必不可少的重要資產, 對于中小學而言, 其存貨有一定的特殊性。文中以會計委派制 (會計核算中心) 核算方式為背景, 從內部審計的角度, 對中小學存貨審計意義、審計目標與范圍、審計程序和審計內容、審計中發現的問題及改進建議方面進行闡述, 以期為加強學校存貨管理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小學,存貨,內部審計

參考文獻

[1]黃國成, 張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M].北京:新華出版社, 2010:256.257.

存貨審計論文范文第5篇

存貨與其他類型的資產相比,存貨具有下列三個方面的特點:①流動性強、周轉快;②存在形式經常發生變化,人們可通過盤點和計量確認其數量;③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某些存貨還會隨著工藝過程的深入而發生有規律的變化。在經濟活動中存貨包括實物流轉程序與價值流轉程序兩方面,實物流轉程序主要涉及采購、驗收、存儲、發貨、生產及發運等環節;價值流轉記錄主要由會計部門對生產過程中的成本進行核算和控制。存貨品種繁多,數量較大,生產環節多,在會計核算上,存貨對應的會計賬項很多,存貨項目的真實性與正確性,直接影響到其他會計賬項。由于存貨有上述的復雜性和表現手法的多樣性,審計范圍幾乎涉及到企業的全部生產經營過程。在有限的審計期間進行該項審計,要想事無巨細地審計清楚,是很難做到的。因此,明確存貨審計的重點環節,有針對性地實施審計,對提高審計工作效率,保證審計質量是十分必要的。下面談談存貨審計中,通常關注的幾大環節:

(一) 存貨采購環節。這一環節的會計核算復雜,涉及其他會計賬項多,并且物流和價值流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因此企業會計人員往往通過材料采購的方式,利用往來賬戶作弊,其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1、購貨時通過“預付賬款”賬戶掛賬,到貨時不沖銷該賬戶,但實物領用消耗,造成虛掛債權,虛增利潤。對于該現象,應了解企業的生產經營性質、為生產何種產品而預付的賬款、該種產品的生產周期、時效性等,檢查“預付賬款”賬戶時,還應注意付款合同,看付款的理由是否合理,付款的期限及金額是否正常,付款的授權是否符合規定等多方面綜合分析是否存有異常,判定其債權所反映的內容是否真實、合理、合法。如:

××企業財務賬:2001年12月31日,預付賬款—某公司,賬戶余額為30萬元,賬齡1年以內。經函證對方未回函。經檢查采購合同,合同簽定日期為2001年2月,其采購項目為計算機、配套軟件、零部件等,合同規定先期付款80%發貨,尾款20%產品無質量問題后付款。該企業付款記錄為2001年3月付款24萬元,2001年12月付款6萬元,全部貨款付完,預付賬款仍未銷賬。 經詢問該項采購實為施工項目的工程定貨,該工程已完工90%,且工期跨為:2001年9月1日至2002年1月30日(4個月),該企業已按完工進度確認了收入,并相應地根據工程生產成本結轉了主營業務成本。根據以上資料分析該企業的生產工期具有時效性和物料領用的特殊性,若無該項采購,企業不可能開工,完工進度也不能達到90%,同時根據付款記錄與采購合同付款條例可推斷定貨已運到該企業工程現場并領用消耗,從工程合同的工期可以懷疑預付賬款掛賬的合理性、真實性。經最后取證證實虛掛預付賬款,人為調劑利潤27萬元(30×90%)。

2、通過其他應收款(某某采購備用金)科目掛賬,購貨后不沖銷該賬戶,但實物領用消耗,造成虛掛債權,少列成本。對于該現象,應根據企業的生產經營性質、產品的種類、消耗原材料的品種、產品的生產周期及時效性、其他應收款掛賬理由及發生額的變動次數、其他應收款的賬齡、其他應收款掛賬采購的物料與生產產品的因果關系等多方面綜合分析是否存在不真實、不合法現象,利用“其他應收款”賬戶從事違法違紀活動。如:某集團財務報表2001年12月31日其他應收款(—張某)余額60萬元,賬齡1—2年。與年初余額20萬元相比明顯增加,占用期拖長,故做為檢查重點。

經了解該廠生產的品種為:鍍鋅板、鍍鋅卷等品種,都需消耗AA型大軋輥、熱板、金屬鋅及酸等;經詢問經辦人員及相關負責人解釋為借備用金采購AA型大軋輥2根以備用、貨未到且票也未到,到生產車間了解軋機上的AA型大軋輥在2001年已換了3次,并且換用的;日軋輥還在倉庫。同時根據生產工藝AA型大軋輥為生產板卷的大型易耗材、使用周期為3個月,同時查明2000年12月31日AA型大軋輥庫存為1根,其他應收款的付款期為1—2年且在2001年未見發生額變動等上述資料的疑點,進一步追查企業最后確認2根AA型大軋輥已耗用(發票已到),由于達不到上級的利潤指標故未轉賬,這樣造成2001年虛增利潤60×2/3=40萬元;虛掛債權而未列存貨。

3、貨款付出時,通過“材料采購”科目掛賬,待材料、結算憑證已到,會計人員不做賬,但實物已被領用消耗,造成少列成本,虛增利潤。對于這類舞弊現象,應根據企業的生產經營性質、產品的種類、消耗原材料的品種、原材料的耗用周期及頻率、產品的生產周期及時效性、采購的物料品種與產品的關系、材料采購掛賬的理由及賬齡等多方面綜合分析是否存有不真實、不合理現象。如:

某××機械廠財務報表列示2001年12月31日,“材料采購”賬戶余額110萬元,經分析歸類,其中包括1999年采購的未到貨在途料為50萬元,其中:A料30萬元,B料20萬元;2000年采購的未到貨在途料為60萬元,其中:A料30元,B料30元。經了解該廠A料的消耗周期為10個月,B料的消耗周期為13個月;A料用于生產AA型機器,B料用于生產AB型機器,且這兩種機型2001暢銷,預計2002年仍會暢銷;兩種機型2001年的產量比2000年大增,曾出現A、B兩種材料供不應求的現象。根據上述資料及疑問,要求企業作出合理解釋,最后企業供認A料已用50萬元、 B料已用30萬元,2001年少列成本80萬元。

(二)生產材料領用及費用歸集過程中,隨意調整費用、成本確認標準,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耗用材料的成本核算不正確,利用共同材料等費用的分攤,人為調節成本,達到調劑利潤的目的。如領用材料的用途隨意,歸集材料費用后,在暢銷、銷量一般及滯銷產品之間存在人為分配現象,并通過遞延結轉成本的方式,調劑利潤。對這類現象,應收集以下資料:①企業生產產品的原料構成及配比消耗情況的定額,②企業同類品種前幾期的材料消耗對比情況,③企業前幾期及近期固定資產投資、技術改造等對生產產品單耗的影響,④企業的暢銷、銷量一般及滯銷情況的資料,利用金屬平衡圖的原理抽樣測試暢銷、銷量一般及滯銷產品的材料消耗,⑤行業內同種產品的消耗定額等資料。利用這些資料相互聯系印證分析,以檢查材料分配標準是否合理,材料單位成本計價方法是否恰當,有無變更,并注意領料單是否經過授權批準等。對于異常情況要求企業提供有說服力的證據證明其材料領用、歸集及材料單耗費用的合理性與真實性,若不能提供,則應提出保留意見或測算其對當年凈利潤的影響額。

2、人工費用的成本計算不正確。人工費用歸集后,在暢銷、銷量一般及滯銷的產品及生產車間之間人為分配,通過遞延結轉成本調劑利潤。對于這類現象,應收集以下資料:①企業產品的工時定額或經驗耗費數據,②生產統計報表,③生產車間的工時統計記錄,④開工記錄日志或臺班記錄,⑤車間核算員的核算資料,⑥人力資源部關于人員分布、工種、職位及薪酬的原始記錄等。將上述資料相互印證、分析復核,以檢查直接人工成本的計算是否正確、分配是否合理適當,以判斷是否存有人為調劑成本情況。另外,審查其他費用的歸集與分配,與上述方法大體相同。

3、輔助材料已領用消耗,而費用未相應結轉。對于這類情況,應加強實物盤點,具體分析盤虧及盤盈的原因,并根據當年的產值及產量統計報表與生產產品的正常材料消耗定額、正常的經驗消耗數據進行比較分析;根據機器設備的全年或某時段的工作記錄推算其生產產品需耗用材料的數據,與企業的統計數據及財務數據進行比較分析,以確定是否存有已耗料而成本未列情況。

4、財務人員人為調劑不同產品的單位成本,在暢銷產品和銷量一般產品之間,任意調整生產成本(在產品)。對于這類情況,應關注賬上生產成本的借方紅字或貸方的非結轉到產成品的項目、生產成本(在產品)在工序之間與產量(產值)記錄是否配比,分析是否故意提高在產品的成本,達到調劑利潤的目的。如××制造廠2001年9月生產成本(A)借方-25萬元,檢查其憑證,摘要記錄:調整成本差錯,借:生產成本—A -250000 貸:生產成本—B –250000。經了解市場A產品暢銷,B產品銷量一般。于是要求企業提供其成本構成明細及物耗品種等詳細資料,分析其資料,發現提供的材料物資實為A產品消耗;同時盤點A產品與B產品的消耗物資,并與企業提供的調賬明細資料核對,發現企業在暢銷產品與銷量一般的產品之間調劑成本。

(三)產品銷售及存貨發出環節。產品成本計算和存貨發出計價有多種可選擇方法,因此造成結轉成本不實和材料發出計價不實的現象很多,在審計時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對已銷產品不做成本結轉,即只記收入不記成本,人為減少結轉產成品明細賬的貸方數量,從而達到少轉成本、調劑利潤的目的。這種情況多見于月末集中結轉成本的場合,到下期作產成品的盤虧處理。因此,審查收入與成本的配比不僅要重視金額配比,而且要關注成本結轉數量是否配比;同時注意對庫存進行盤點,收集相關的銷售、生產、出入庫等相關的原始資料,與統計報表相互印證、分析以判明是否真實、合法。如某鹽業公司2001年主營業務收入96萬元、主營業務成本72萬元。分析毛利率為25%,與行業毛利率23%基本一致。但經查該廠銷售精鹽數量為噸,而企業結轉成本的數量為噸,少轉成本數量90噸,從而調劑利潤萬元。

上一篇:上市公司內部審計論文下一篇:審計準則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