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鄉村振興匯報范文

2023-03-29

鄉村振興匯報范文第1篇

范文大全

(可編輯)

1

更多精彩范文點擊主頁搜索

鄉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匯報發言稿

鄉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匯報發言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

大家好!根據通知要求,現將我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貫徹落實情況匯報如下:

一、鄉村振興戰略工作開展情況

(一)農業產業效益不斷提升。過去的一年,我鎮“三農”發展問題平穩推進。一是農作物種植平穩發展。全年夏總產量797噸;秋收糧豆總產量0.76萬噸,水稻總產量0.17萬噸,大春玉米總產量0.59萬噸。二是農業科技推廣邁出新步伐。橡膠標準化撫育技術推廣450畝;設立國家級病蟲監測點一個、縣級病蟲監測點三個,開展農藥使用及病蟲害防治技術培訓;組織村委會干部群眾開展5期割膠技能培訓,累計參訓人員403人。三是經濟實現增收。在面對國內外橡膠價格大幅下滑的環境壓力下,我鎮配合縣委、政府及縣扶貧辦,大力實施生豬養殖和魔芋種植、林下養殖、茶葉種2

更多精彩范文點擊主頁搜索

植等產業發展項目建設,2017年預計農民人均純收入7831元,同比增長11.2%。

(二)農村基礎設施不斷筑牢。一是交通方面。XX高速公路半幅征地已順利通車,目前已征地2207.25畝,涉及金額1.23億元;XX鐵路征地1143.63畝,涉及兌補資金0.49億元;國道XX線XX至XX段改造工程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二是農田水利方面。XX村小組51.7萬元人畜飲水工程已通過驗收;XX村小組16.01萬元3400米飲水主管工程、取水壩1座已完成;XX村小組一臺6.5萬元凈水器安裝已完成。配合做好XXX水庫建設征地相關工作。三是其他方面。投入106萬元的XX邊境一線活動場所建設工程通過驗收;XX小學和XX村小組31盞太陽能路燈安裝完成;XX村小組老年活動場所、XX村小組人畜飲水工程陸續開工;集鎮區和XX山、XX、XX村委會公廁項目建設正有序推進。

(三)綠色發展理念不斷踐行。加強登革熱疫情防控機制,機關黨員干部和村委會常態化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推進村組“七改一清”行動、節能減排和非媒礦山轉型升級工作,全面實施河長制工作;珍貴用材林種植11.64萬株,涉及5個村委會37個村民小組386戶;加大對外來有害入侵生物XXX的防控力度,滅除面積280畝;安裝農戶茶葉殺青爐、液化氣300臺,超額完成260臺;調查出90余株古樹名木。

(四)社會事業短板不斷補齊。一是教育均衡發展。全鎮掃除青壯年文盲率100%;“兩基”成果、“兩免一補”3

更多精彩范文點擊主頁搜索

和“營養餐”政策得到鞏固和落實;中小學辦學十項指標已達標,順利通過國家級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驗收,教育均衡發展已基本體現。二是醫療衛生工作有序推進。2017年建立紙質居民健康檔案1.49萬人份,其中農村居民檔案1.44萬人,建檔率85.1%;7歲以下兒童1232人,建檔率100%,群眾看病難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三是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2017年全鎮參保率97%;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7946人,新增貧困人員215人,參保率99.82%;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信息調查“一人一表”登記工作,云南省農村勞動力專業就業平臺錄入率100%。四是積極開展民族文化工作。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建設力度,積極配合上級部門開展2017“文化惠民送戲下鄉”文藝演出;成功舉辦XX新年節、2018年XX節、三八婦女節和“七一”建黨節系列文藝晚會,群眾文化活動不斷活躍。

(五)精準脫貧成效不斷體現。鎮黨委、政府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一項政治任務來抓,成立精準扶貧工作領導小組,下設扶貧辦公室,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壓實工作責任,密切聯系掛包單位,協調掛包單位發揮幫扶力量。全面開展動態管理, 到2017年底已脫貧250戶931人,未脫貧220戶676人,2014-2016年脫貧戶清退補錄63戶197人。扎實開展第

一、

二、三批安全保障性住房工作,共涉及495戶1844人。精準脫貧項目總投資8056.96萬元,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已完成項目資金撥付633.48萬元。2017第

一、二批省級專項扶貧資金整村推進項目總投資4

更多精彩范文點擊主頁搜索

288.08元萬;2017第二季度涉農整合資金XX、XX、XX小組自然村整村推進項目投入資金58.83萬元,已撥付資金35.3萬元;2016年XX行政村整村推進項目投入資金100萬元,已完成鎮級驗收并交付使用。

(六)鄉村管理水平不斷提高。不斷深化平安建設,健全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優化服務管理,人民群眾安全感滿意度逐步提升。不斷建立完善矛盾糾紛排查預警和調處化解綜合機制,解決信訪和矛盾糾紛問題能力不斷提高。加強安全生產經營法規落實,主動開展“安全生產月”活動。積極探索搭建諸如民情懇談、村民代表大會等村民參政議政的民主協商平臺。

二、存在的不足和問題

我鎮鄉村振興雖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我們也清醒地看到,鄉村振興發展還存在一定困難和挑戰:道路交通、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依然薄弱;教育、醫療等社會事業依然滯后;社會WW工作壓力大;貧困面大,脫貧攻堅任務艱巨;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尚未得到有效解決。

三、下步“三農”工作方向

(一)扎實抓好現代農業促進增收。鞏固提升橡膠、茶葉等傳統產業發展,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加大對魔芋、蔬菜、芒果種植等新興產業和轄區專業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深入推進扶貧開發項目扶持力度,落實XX村小組豬舍建設、推進XX村小組蜜蜂養殖項目。拓寬思路,圍繞旅游和貿易合作兩個關鍵,引導群眾向5

更多精彩范文點擊主頁搜索

冰鮮水產品、肉類產品新業務和邊民互市貿易方向發展經濟。

(二)扎實抓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XX村小組體彩公益金項目實施。爭取XX、XX、XX、XX、XX、XX等村小組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立項。加快推進城鄉住房建設,繼續實施好農村舊危房改造和抗震民居工程,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配合做好XX高速公路征地、兌補等工作;抓好XX鐵路征地、XX高速改擴建收尾各項工作和加快XX高速公路的建設力度;抓好XX、XX小組各200萬省級示范村項目建設;抓好XX村小組舞臺、公廁和XX辦場自來水項目建設;積極爭取資金推進民族文化廣場建設征地及相關工作;積極爭取資金推進5個村委會集體經濟項目建設力度。

(三)扎實抓好美麗關累建設步伐。繼續鞏固國家級生態鄉鎮創建成果,著力推進旅游綜合設施和景區景點的改造升級工作,由觀光旅游向休閑、康體、養生旅游轉變,依托XX仙境景區、XX和XX美麗鄉村及芒果樹“四位一體”項目建設資源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優化管理,壯大生態旅游項目。做好對外來入侵物種的預警與防控工作;大力實施人居環境環境行動計劃,嚴格落實節能減排、環境和耕地保護、節約用地制度,全面落實“河長制”和退耕還林,讓青山更青,綠水更綠。

(四)扎實抓好民生保障體系建設。繼續大力宣傳、落實糧食直補、公益林補償等強農惠農政策;穩步推進醫療衛生、計生服務等工作;進一步擴大醫保、養老保險等各類保險的覆蓋6

更多精彩范文點擊主頁搜索

范圍;繼續落實城鄉低保、困難群眾突發性、臨時性生活困難救助和高齡補貼等工作,健全城鄉居民的生活保障體系;加強應急管理和防災減災體系,提高處置突發事件應急能力;依法依規、化解矛盾糾紛,加快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進度;全力以赴開展脫貧攻堅,努力實現2018與XX縣同步脫貧摘帽。

(五)創新構建鄉村振興治理體系。廣泛開展愛國主義和民族團結教育,全面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防范和處理邪教問題;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建設,完善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豐富民主建設內涵,完善村規民約,力促村級治理法規化、規范化;大力支持發展創業、優秀傳統文化產品創收等致富路。

鄉村振興匯報范文第2篇

黨課主題: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建設美麗良種場村 黨課目的:通過解讀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內涵,讓廣大黨員進一步提升對三農問題的認識和理解,與此同時結合良種場村的實際,暢想良種場村未來的發展方向,凝聚起建設美麗良種場村的強大力量,以奮斗者不懈的姿態打造新時代良種場村。

課 時:90分鐘 上課時間:5月中旬

黨課對象:全體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

第一部分: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簡介

近年來,農村發展問題受到黨和政府的日益重視,從過去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到現在的實現城鄉一體化,不同時期,國家對農業農村的發展都會做出相應的部署。而在如今,十九大報告中,針對農村的發展,又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就成為新時期指導農業農村發展的重要行動指南。

鄉村振興戰略是習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戰略。

2017年12月29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首次提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2018年2月4日,公布了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即《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

2018年2月5日,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提出的《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的初稿已基本形成,在按照程序進行報批。

2018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第二部分: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

鄉村戰略的實施對當前我國農村發展至關重要。這將成為解決好“三農”、激活農村活力、彌合城鄉差距的重要武器。

從我國農村和城市發展的固有軌跡來看,農村發展在很長一段時間處在邊緣地帶,停滯不前。隨著城鎮化的發展、現代化的推進,不少鄉村,尤其是邊遠偏僻的鄉村,逐漸沒落、慢慢消亡。以至于每次談及農村問題時,農村人口流失、農村空心化、留守問題等,不可避免。特別是當前我國在開啟現代化建設的征程中,農村所面臨問題必須解決。所以必須要實現農村振興,讓農村重新煥發出應有的活力。如果沒有農村的現代化,沒有農村的活力繁榮,就不可能有國家的現代化,更不可能實現現代化強國的目標。 第三部分: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義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十九大報告提出“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一)鄉村振興體現了歷史與現實的統一

不可否認,現今我國鄉村面臨著凋敝和衰落的客觀事實,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旨在以此來激發鄉村發展活力,增強鄉村吸引力,構建新時代鄉村可持續發展機制。歷史上,鄉村的富庶是我國盛世歷史的標志,在城鎮賺錢后回鄉置業曾經也是事業成功的標志。新中國成立后,我們經歷了工業化進程,鄉村為工業和城市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今天重提鄉村振興是對鄉村地位和作用的肯定,也是用歷史的眼光看待鄉村的地位與作用,鄉村振興與復興也體現了我國農村在實現中國夢偉大征程中歷史與現實的統一。

(二)鄉村振興是建設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我國基本國情決定,即使在城鎮化成熟后,農村人口還在4億左右,因此沒有鄉村振興和現代化,就不會有國家的現代化。當前我國鄉村一方面存在著基礎設施供給不足、生活條件落后等現象,另一方面隨著城市和經濟發展,農民逐步上樓進社區,但是城市應有的相關服務又不能完全進入,鄉村發展又失去了原有的鄉土氣息和文化。當然我國也有一些鄉村,比如陜西咸陽袁家村、山東臨沂竹泉村等利用傳統鄉村資源,走出了一條振興之路,也說明了鄉村振興的內在潛力。

(三)鄉村振興是新時代鄉村發展新動力

新世紀以來,中央加大了對農村的扶持力度,從2003年開始連續15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聚焦于農業、農村、農民(即“三農”)問題,十七大和十八大也分別提出了城鄉統籌和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思路,對推動農村發展、增加農民收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從發展動力來看,政策重點側重于城市,使用的政策手段是城市和工業對農村的反哺和扶持,把農村放在了城市的從屬地位。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是把鄉村放在了與城市平等的地位上,立足于鄉村的產業、生態、文化等資源,注重發揮鄉村的主動性,來激發鄉村發展活力,建立更加可持續的內生增長機制。這是一種思路的根本轉變,確立了全新的城鄉關系。

(四)鄉村振興明確了鄉村發展的新任務

十九大報告提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發展總體要求,這五個方面是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提高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和發展能力,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根本之策、長遠之計。實現一二三產業聯動,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助力農村高質量脫貧,助推農民致富增收。

第四部分:良種場村如何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總的要求,一是要產業興旺,二是要生態宜居,三是要鄉風文明,四是要治理有效。如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個總體目標,我認為可通過以下幾點舉措落到實處。

一是要把承包地三權分置的改革落到實處。中央有文件,提到了承包地的承包權,集體所有權和經營權,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三權分置。我們村實際耕地面積有9500多畝,人均占有耕地面積7.1畝。 一部分人把自己僅有的土地流轉出去,賺取流轉費;一部分流轉別人的土地,去賺錢。尤其是在我們這個以種植苗木為主的村子,樹苗的種植必須保證土地流轉和使用期較長,實現三權分置是必須的,也是必要的。

二是要發展集體經濟。要對集體資產進行清理核資。要利用自身優勢,大力發展集體經濟,這是個難題。如何把有限的資金用于集體經濟發展,在資金的使用過程中如何保持清正廉潔等,這些都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只有大力發展好集體經濟,各項基礎設施才會如雨后春筍般建設起來,老百姓的腰包才會鼓起來,幸福感、獲得感才會進一步增強。

三是要優化基層管理。就是要把自治、法治、德治有機結合起來,來管理我們的基層社會。我想自治,實際上就是法治加德治。尤其要在研究村規民約這一德治上下功夫,我們也制定了良種場村規民約,違背了的村民暫時都停止享受國家政策,對父母不孝道,對子女不撫養的村民,納入黑名單,國家政策暫停享受。

四是要有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工作隊伍?,F在我們的村干部,懂農業,懂得不多,懂得不深,懂得不精,急需提升我們的能力,改善我們的群眾工作方法和技巧。我想要有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工作隊伍,我們的鄉村振興戰略才會有希望,才能真正接地氣。希望大家鼓勵自己的子女回村創業,村上、鎮上都給機會,各種優惠政策都有,在這里可以大展拳腳,施展才華。

五是實現現代林業產業化。我們把先進的科學技術廣泛應用于林業,不斷完善林業的基礎科研、應用科研及推廣體系,不斷提高科技對增產的貢獻率,從而提高農業產品產量、質量,降低生產成本,實現生產技術科學化。我們樹苗品種能否增加?我們樹苗能否保證賣出后1年成活2年不死?能否保證適應市場?能否保證樹苗的規格化發展?等等都是我們需要考慮,而不是等著政府,只有主動作為才可以轉敗為勝、轉賠為贏。

六是聚焦精準扶貧,加快提高農牧民收入水平。提高農民自主脫貧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堅持“扶貧先扶志”理念,提振貧困群眾精氣神,加強政策宣傳,搞好解惑釋疑,通過參觀成功典型等形式,幫助他們更新觀念、開闊視野,樹立信心。改進幫扶方法,探索在產業扶貧上盡量讓貧困戶分擔點成本的做法,通過有效參與和投入,提高貧困戶發展的積極性和責任心。完善政策設計,在政策支持上適當引入競爭性機制,通過“早干多支持,晚干少支持”的政策安排,激勵貧困群眾不等不靠,積極主動地干起來。我們村今年低保戶有12戶近30人。

第五、小結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必須要振興鄉村,使農業強大、農村美麗、農民富裕。這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環節,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客觀要求,也是新時代下回應農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鄉村振興匯報范文第3篇

鄉村振興工作匯報材料

.

年初以來,我們堅持鄉村振興工作主線,以產業興旺為核心,以生態宜居為關鍵,以鄉風文明為基礎,以治理有效為保障,以生活富裕為根本,集中精力、加大力度推動 XX 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一、扎實推進精準脫貧

我鎮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 788 戶 1399 人,現已脫貧 659 戶 1128 人,未脫貧 129 戶 271人。目前,全鎮 3 個省級貧困村、4 個朝陽市級貧困村全部脫貧銷號。

牢牢抓住產業扶貧這個關鍵,通過推進 XX 市主導的 1+4 宏發肉雞養殖產業扶貧,實現對全鎮一般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全覆蓋,每年每戶分紅 1500 元,連續扶持五年。積極推進 1+4產業扶貧模式向種植業拓展,與聯達公司合作推進種植業產業扶貧,實現對全鎮低保貧困戶的全覆蓋,每年每戶分紅 1000 元,連續扶持四年。同時鎮黨委要求各村結合實際,因村制宜,發展村級疊加式產業扶貧項目。其中海豐村建設 100 畝“扶貧微農場”,帶動全村 109 戶貧困戶,戶年均分紅 500 元以上,同時通過務工還可增加收入近千元,增加集體收入 10 萬元;小巴溝村“扶貧果園”帶動小巴溝村、炮手村、土洞子村貧困戶 153 戶,戶年均分紅 500 元以上;XX 營村“村社合一”流轉土地 500 畝,種植高產作物,帶動本村貧困戶 28 戶,戶年均分紅 500 元以上;XX 村溫氏養豬項目帶動貧困戶 30 戶,戶年均分紅 500 元;XX 村新建高標準化大棚 7 棟,帶動本村貧困戶 78 戶,每戶每年保底分紅 500 元,連續扶持 4 年,年可增加集體收入 20 萬元。目前,我鎮產業扶貧覆蓋率達到 100%、疊加率達到 70%,初步實現了村村有產業,戶戶有扶持。

同時,我們開展黨員干部拉手貧困戶、共產黨員家庭掛牌等活動促進黨員在助力脫貧攻堅中作出表率。實行鎮村干部包扶貧困戶責任制,實現所有貧困戶有人幫、有人扶、有人管。在全市創新建立了村民家庭檔案室和扶貧檔案室,將所有村民信息收納其中,實現了村民“一戶一檔”,貧困戶 “一戶一袋”,做到檔案內業的精細化管理。各村村屯主要路段道路實現了硬化全覆蓋,貧困戶危房維修或新建全部完工入住,貧困村村級衛生室、文化廣場全部建成達標投用。

二、及早準備分灶吃飯

我鎮于 2018 年 6 月向人民銀行提出了成立國庫的申請,6 月末正式建立 XXXX 人民政府國庫,自 7 月份開始正式運行,嚴格執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開始收納各項預算收入,及時辦理各項庫款劃分和留解。依據 XX 市改革完善鄉鎮財政管理體制有關文件及精神要求,結合

我鎮實際,制定了《XX 營鎮財政預算管理辦法》、《XX 營鎮國庫管理辦法》等 5 個文件,為改革工作扎實推進提供了制度保障,確保改革正常運行。

按照新體制規定,市財政將招商引資企業實現稅收地方凈所得部分十年內全額補助給引進鄉鎮,我鎮配齊了財政人員,成立鎮招商辦公室,招商工作初見成效。截至目前,已簽約落地 1 個項目,即 XX 有限公司投資的 XX 壹眾機械制造有限公司軋輥制造項目,主要從事軋鋼機械、設備、配件、冶金裝備、各種軋輥、鍛造軋輥制造與銷售。項目總投資 8 億元,占地 88 畝,分三期建設,年可實現產值 5 億元,納稅 1300 萬元,安置就業 300 人以上,目前已竣工投產。預計增加稅收收入 300-500 萬元。通過“走出去”和“請進來”,XX 有限公司和 XX 有限公司有意向到我市飛地園區投資建廠,現正在洽談中。

三、認真貫徹兩個條例

鎮黨委把學習好、貫徹好兩個《條例》作為重要的政治任務來抓,將《條例》作為黨員干部教育培訓必修課程,納入重點學習內容。理論中心組通過集中學習、自學、研討、專題講座等形式開展學習,要求班子成員通讀全文并撰寫心得體會,深化掌握兩個《條例》的主要內容和精神實質,進一步增強運用《條例》做好黨委工作的能力。對照《條例》和黨章黨規集中開展對照檢查,一條一條對標對表,一個支部一個支部“過篩子”,深入查找存在的突出問題。制定了實施方案,形成了問題清單、整改清單和責任清單。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作為工作重點,堅持邊學邊改,即知即改。加大對村級黨組織督查力度和考核力度,開展了2 次工作督查,并不定期隨機抽查,發現問題進行通報問責。

四、用力抓好環境整治

持續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下力量解決私搭亂建、亂擺亂放等頑疾,加強重點路段、河道、廣場環境衛生常態化管理,推進環境衛生整治向屯組延伸。創新開展“環境整治示范組”創建和“最美庭院”評選活動,充分調動廣大群眾參與環境整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自覺革除陋習,養成文明習慣。各村成立“綠色行動志愿服務隊”,組織農村“六大員”、鎮包村人員、村組干部、黨員代表、村民代表,每月結合主題“黨日”和“道德日”,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志愿服務活動,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示范引領作用。

進一步加大植樹綠化力度,沿 XX 河、大黑山旅游路兩側、主要街道和重點部位進行植樹綠化,計劃栽植各類樹木 16 萬株。實施三北造林 750 畝,退化修復造林 1400 畝,預計 4 月末完成栽植工作。4 月 2 日,鎮機關干部在旅游路旁開展了義務植樹活動,栽植楊樹 1600 株。

五、積極培育文明鄉風

大力培樹鄉賢典型、好人典型,引導村民向善向上、孝老愛親、重義守信、勤儉持家。嚴格執行村規民約,不斷提升村民道德素養和文明程度。進一步加大涉黑涉惡涉亂線索摸排、依法打擊、宣傳發動、深挖徹查工作力度,推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向縱深開展。創新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強力推進移風易俗,革除大操大辦、薄養厚葬、封建迷信、酗酒賭博等舊風陋習,讓文明新風落地生根。

以上是我鎮相關工作情況的簡要匯報,不妥之處,請陳書記及各位領導批評指正。在下步工作中,我鎮將按照省、朝陽市和 XX 市的部署要求,特別是以陳書記視察指導為契機,進一步理清思路,明確目標,強化措施,狠抓工作落實,確保全面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鄉村振興工作匯報材料

村基本情況。全村轄 1 個自然村 3 個村民小組,共有 187 戶 899 人,其中建檔立卡戶 14戶 32 人,目前已脫貧 6 戶 19 人,剩余貧困戶 8 戶 13 人。耕地面積 545 畝,林坡面積 106畝。村三委班子健全,有黨員 41 人。

近年來,**村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決貫徹落實鎮黨委、政府工作要求,圍繞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目標,不斷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積極貫徹落實“鄉村振興”發展戰略,扎實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農村綜合改革,大力發展農村生產力,著力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強化農村社會治理,保持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良好局面,各項工作有了新進展?,F具體匯報如下

一、統籌謀劃,產業發展取得新成效。

一是狠抓扶貧基地建設,積極發展扶貧產業。**鎮**村通過招商引資,引進浴鹽生產車間和防塵設備及配件車間,兩個企業發展趨勢良好,產值達一千萬余元??沙掷m吸納村內群眾就近務工,提高群眾收入的同時增加群眾勞動技能。二是因勢利導,規模發展傳統優勢產業。**村有養殖傳統,目前全村養羊 500 余只,養牛 20 余頭,養豬 100 余頭。下步計劃統籌整合,集中養殖,規模發展養殖產業。三是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發展農業產業化。利用坡地種植花椒 300 余畝,預計每畝可為群眾增收 3500 元;現正申報蔬菜大棚集體經濟項目。計劃流轉土地 35 畝,新建蔬菜大棚 30 余座??晌{務工群眾 150 余人,在增加集體經濟收入的同時,擴寬群眾增收渠道。

二、軟硬件齊配套,環境提升實現新跨越。

一是強化農村凈污水分離基礎設施建設。**村多年來一直使用自備淺井的地表水,每逢大旱用水就特別困難,平時水的質量也很差。2019 年,**村利用上級資金 135 萬元實施安全飲水項目,全村所有農戶都用上了干凈衛生的自來水,解決了群眾用水難的局面,方便了群眾生產生活。投資 220 萬元新建三級污水處理設施 4 處,實現污水管網全覆蓋。污水全部排入污水管網,改變了**村污水橫流的局面,方便群眾出行,獲得群眾交口稱贊,有群眾開玩笑“抱怨”說“新買的膠鞋也派不上用場了,出門全是水泥路,雨水直接排走,沒了泥濘土路,膠鞋也無用武之地了”;同時**村利用上級資金,積極推廣戶廁改造項目,目前改造農廁 172戶,改造率達到 99%,

二是積極推進村莊綠化項目。栽植雪松、櫻花、白皮松、法桐、大葉女貞等 4000 余棵,打造“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生態宜居環境;2019 年初,**村購買回收老式家用水缸 300余個,栽植小葉女貞造型樹,形成特色綠化,是遠近聞名的靚麗風景。

三是建立衛生長效保潔機制。配備垃圾清運車一輛、垃圾桶 40 個,聘用 3 名專職保潔員,1 名兼職保潔員。2019 年初,結合**鎮“紅紅火火過大年”行動要求,對常年堆積的垃圾進

行徹底清除,持續保持,徹底改變臟、亂、差現象,改善群眾生活環境,使村容村貌煥然一新,2019 年被評為市級文明村。

三、志智雙扶,家家戶戶樹立新風尚。

一是重先進評選,樹文明新風。積極開展“******”等系列評選活動,除物質獎勵外,大力進行公開宣傳,將“**”證書敲鑼打鼓送往娘家,發揮榜樣力量,助力文明鄉風;二是舉辦文化盛宴,弘揚優良傳統。舉行新春趣味運動會,通過賽跑、拔河、猜燈謎、下棋等活動,營造節日氣氛,凝聚人心;舉辦敬老孝心餃子宴+文化宴,讓村內 60 歲以上老人共同歡聚,吃餃子、看文化大戲,弘揚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

四、黨建引領,自治能力得到新提升。

一是加強組織。村組織機構健全,黨員干部踐行模范帶頭作用,壓實責任,提高了黨支部在群眾中的號召力和凝聚力。二是完善制度。制定**村村規民約,規范村民文明行為準則。通過“自治、法治、德治”相互結合,形成**村“善治”的農村治理形式。三是優化服務。設立便民服務大廳,為群眾提供日常生產生活、水電維修、惠民實事等便民服務;建設 125平方標準化衛生室,建立健全醫療衛生服務制度,開展遠程診療、簽約服務、專家義診等服務項目,通過提升服務水平,增強群眾幸福感。

新時代的**村將繼續凝心聚力、干事創業,以習近平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斷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強化軟硬件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打造“富裕、美麗、文明、和諧、生態”新**,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我們也相信,在各級領導的關懷和指導下,**村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鄉村振興工作匯報材料

按照通知要求,匯報我縣 2019 年上半年鄉村振興重點工作推進情況。

一、工作推進情況

我們先后召開 3 次縣委常委會議、3 次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鄉村振興工作,召開 2次全縣領導干部大會,安排部署相關工作,制發全縣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意見、實施方案和五年規劃,明確了鄉村振興戰略總體思路。

(一)產業振興方面

一是發展特色富民產業,促進群眾穩定增收。全縣雜糧種植面積達 100 萬畝,調減玉米種植面積 57 萬畝;新增設施農業 440 畝;新(改、擴)建畜禽養殖小區 48 個;新建標準化示范果園 15 個。

二是積極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引導農產品向精深加工轉移。鞏固和完善 1 個農產品加工園區、4 個現代農業產業園、20 個現代農業創業基地建設成果。目前園區內標房建設總面積達到 10 萬平方米,新增投資額達 63 億元。

三是壯大新型經營主體,激發農村發展活力。組建注冊并正常運營土地股份合作社 248個,成員總數達 11900 戶,入股土地 18 萬畝。新建農業綜合服務超市 3 家。

四是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助力鄉村振興。已爭取項目資金 6 億元。包括耕地輪作、農作物秸桿綜合利用等十幾個項目。

(二)人才振興方面

一是把“大學進園區進企業”工程緊緊抓在手上,突出抓好 34 個校企、院企項目對接與深度合作。已完成科技成果轉化 8 項;登記技術合同成交額 1950 萬元;引進高科技項目 4 項,新增注冊科技型中小企業 5 家,雙創基地入孵科技型小微企業 4 家,大學與企業新增簽約項目3 個;正在開展老企業轉型升級和對外合資合作項目 7 個,已完成投資 06 億元。

二是緊盯已經開展合作的重點項目,積極推動高校與園區、企業實現深度融合。南京農業大學研究的“秸稈炭化與炭基肥生產”技術,已完成與 XXX 興沃生物制新材料有限公司實質性對接。省農科院 8 名博士正在進行土壤改良、玉米種耐旱機理研究、作物超高產群體創建等實驗。

三是加強農村本土人才的培育,優化農業從業人員結構。穩步開展設施農業、果樹、農機、畜牧等相關技能培訓,按計劃完成了階段性任務。

(三)文化振興方面

一是突出文化引領,豐富百姓生活。在全縣 260 個行政村建設“大喇叭”工程,實現縣域全覆蓋。建設和完善文化廣場 280 個、文化墻 6 萬延長米、農家書屋 245 個、文化活動室289 個。

二是突出以德育人,培育文明民風。開設農村道德講堂,開展五好文明家庭、十星級文明戶、學雷鋒先進個人、XXX 好人等一系列評選活動,評選出道德模范 70 人,有 1 萬余戶家庭被評為“文明家庭”和 “十星級文明戶”。

(四)生態振興方面

圍繞“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鎮村組街(巷)戶”同步推進,新硬化村屯路面 1200 多公里,安裝路燈 6200 多盞,栽植樹木 500 萬株,栽植花草 60 萬平方米,建農村飲水工程 1227處,建成特色示范村 35 個、推進村 150 個。

(五)組織振興方面

一是選優配強村級組織帶頭人。通過清理退出一批、調整退出一批、選拔進入一批,將8 名受過刑事處罰的村干部全部清理;對 32 名年齡在 60 周歲以上的村黨組織書記,調整 21人;選拔 26 名選派干部、致富能手擔任村書記職務。

二是發展黨組織引領鄉村產業。新發展村黨組織領辦創辦經濟實體 26 個,黨員領辦創辦經濟實體 5 個。

三是發揮選派干部在鄉村一線作用。在向上爭取扶持、招商引資、發展“飛地經濟”、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促進鄉鎮財政增收、抓班子帶隊伍、壯大集體經濟、創新社會治理等工作上,今年省市縣選派干部共幫助派駐鄉村協調項目 294 個,協調資金 73 億元。

二、存在問題

“一村一品”產業沒有亮點,產業附加值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要是指合作社)運行不規范;農村人居環境較差;鄉村人才資源匱乏。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大力發展訂單農業,打造“一村一品”、“一鄉一業”新亮點。依托本地有實力的企業,大力發展特色產業訂單農業,發展商貿物流、雜糧種植加工、蔬菜種植銷售、生豬和肉驢養殖加工、生態觀光旅游等產業。

(二)穩步構建農業共營制體系,著力促進農民增收。抓好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規范化建設,整合涉農資金向土地股份合作社傾斜,力爭到 2019 年底實現村級土地股份合作社全覆蓋,規范達標土地股份合作社 150 個。

(三)不斷加強鄉村生態環境治理。積極推進農村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的綠色化、生態化。發展綠色產業,培育觀光休閑、農耕體驗、健康養生等“美麗經濟”。深入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農村“廁所革命”和農村污染治理,深入推進農藥化肥零增長行動,完善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制度。

鄉村振興匯報范文第4篇

**年 3 月 8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同步推進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大振興”。鄉村振興,文化為魂,鄉村文化振興為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目標”的實現提供著文化支撐。近年來,民進永川區委一直高度關注和助推永川鄉村教育、鄉村旅游、鄉村文化發展,近年來一直致力于深入調研“永川區鄉村文化振興”系列課題。為高質量完成本次調研,民進永川區委課題組今年深入區內多個鎮街和部門調研,6 月份舉行“尋找最美鄉愁”界別活動,還在 8 月赴**、**開展“企業與鄉村文化振興”專題調研,通過實地走訪、座談交流、案例研究、專家咨詢,最終形成本調研報告。

一、我區鄉村文化振興工作取得的進展 (一)鄉村文化振興的政策基礎已在我區得到夯實。在中央層面,中共中央、國務院**年 9 月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22 年)》,其中“第七篇 繁榮發展鄉村文化”分 3 章做了專門論述。在市級層面,今年先后出臺《重慶市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工作方案》《關于聚焦鄉村發展難題 精準落實“五個振興”的意見》《重慶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22 年)》等文件。在區級層面,《重慶市永川區實施鄉村振興行動計劃》《永川區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工作方案》分別在 5月、8 月通過區委常委會審議,明確了鄉村文化振興要以“五進農家”和“四大行動”為行動抓手,并與開展臨江河流域綜合治理、推動農村廁所革命、做好農村信教群眾思想引導、加快鄉賢評理堂建設等重點工作緊密結合。另據了解,《重慶市永川區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22 年)》編制的招標工作也已啟動。

(二)我區鄉村文化振興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一是領導機制與工作制度得以完善。各鎮街、各部門均能及時學習、傳達和貫徹最新的上級精神,研究、部署和推進所轄條塊的相關工作。二是鄉村文化供給不斷優化。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建設正在全區展開,鎮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村圖書室等鄉村文化服務設施逐步完善,“文化下鄉”的形式和內容有所創新。三是鄉村移風易俗工作初見成效。各個村兩委加強了對農村群眾的法治與德治教育,特別是讓移風易俗“十抵制十提倡”精神在鎮村基本做到了人人知曉,有效遏制了某些人情歪風和

不良風氣。

(三)“永川新鄉賢”成為鄉村振興戰略中的全國知名品牌。我區的新鄉賢建設在全國范圍內起步較早,主要工作經驗可概括為:一是“循名責實”,明確了新鄉賢的標準,賦于了“鄉賢”一詞新的時代內涵;二是“精挑細選”,新鄉賢的推選工作包括了七大嚴格步驟;三是“樹立標桿”,讓鄉賢事跡垂范鄉里,并引導群眾知鄉賢、敬鄉賢、爭當鄉賢;四是“以實正名”,引導新鄉賢在傳承傳統美德、踐行核心價值觀、化解鄉鄰糾紛、奉獻公益事業、反哺家鄉建設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二、我區鄉村文化振興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文化振興本身:公共文化待提升,傳統文化受冷落。一是公共文化硬件設施重“建”不重“管”。一些鎮文化中心、村農家書屋存在被擠占、挪用甚至廢棄的現象,農家書屋的圖書很多種類不齊、數量不足、更新緩慢,鎮村廣播維護不到位,體育健身器材損壞后長期無人維修。二是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曲高和寡”。以現階段農村公共文化建設主渠道之一的“送文化下鄉”為例,鄉村電影放映已不再受村民追捧,文藝演出、講座的內容又不對群眾“口味”,而受村民歡迎的原創性、群眾性、地方性的文藝作品卻因經費、人才短缺等原因而“千呼萬喚難出來”。三是傳統文化在鄉村明顯衰落。傳統的節慶、風俗、飲食文化正在我區農村失去傳承土壤,因經費保障不足,不少區域性非遺項目得不到及時挖掘與整理,部分傳承人無法依靠非遺技藝供養家庭,很多非遺項目后繼無人。

(二)助力生態振興、鄉風文明,文化振興還任重道遠。一方面,生態人居環境、村民衛生習慣都有待改善。除集鎮和新建的集中安置點外,農村建房缺少整體規劃,布局凌亂、色彩雜亂的磚混房屋影響著鄉村生態美感。農村環衛設施配備不足,加上部分村民習慣亂扔垃圾、亂倒污水、亂堆柴草,致使農村“室內現代化、室外臟亂差”現象突出。另一方面,鄉風出現異化苗頭,陳規陋習難以根除。部分村民的集體意識淡漠,責任意識淡化,價值取向、道德觀念錯位。比富擺闊、婚喪大辦、薄養厚葬、黃賭毒之風在農村還大行其道,封建迷信甚至邪教活動還很有市場。

(三)從組織振興追因:對鄉村文化振興重視和投入不足。一是對鄉村文化振興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夠。部分基層組織和干部將鄉村文化振興看成“軟指標”

而非“硬任務”,敷衍應付,導致鄉村文化振興在一些鎮村是“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二是財政和社會資本對公共文化服務投入不足。目前,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主要依靠中央和市級財政投入(上而下實施的文化惠民工程),我區多數鎮文化中心、村文化室的日常運行經費捉襟見肘。不僅如此,由于缺乏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農村公共文化建設的激勵機制,社會資本還處于觀望和缺位狀態。

(四)從人才振興溯源:主導、主體兩端均缺少人才支撐。一端,作為鄉村文化主導力量,文化專干隊伍力量不足。鎮文化中心在崗人員“不專業、不專干”的問題較為普遍。文藝專業畢業的只是專干隊伍的“少數派”,而且名義上的專干還要“混崗”兼顧其他崗位,甚至干脆被鎮政府其他部門“借調”或“借用”。而每個村文化中心至少應配置一個公益文化崗位的規定尚未在全區得到落實,很多還是由村干部兼任,他們顯然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抓文化工作。另一端,作為鄉村文化活動的主體,一村村民難以組建一支業余文藝隊。調研發現,農村人口中外出務工、經商的約占農村總人口的 36%以上,而未外出的婦女又約有 20%在集鎮、城區購(租)房陪讀,真正留守在農村的村民多為兒童、老人。農村嚴重的“空心化”,使鄉村文化活動缺少主要參與人群。

(五)從產業振興評價:文化與產業的融合度還亟待提升。在宏觀視角,政府對鄉村文化產業還缺少專門政策與規劃?,F有政策還散見于三產融合、鄉村旅游、鄉村振興等相關文件。以討論較多的“農文旅融合發展”為例,農業、文化、旅游產業在區級層面還是分行業規劃、分部門管理,部門之間充其量只能做到“配合”,很難做到“結合”,更談不上“融合”,導致各方面資源的聚合效應太弱,條塊分割導致鄉村文化及相關產業“有珍珠、沒項鏈”。在微觀層面,文化元素對鄉村各產業滲透、對企業的支持都不足。比如,因為與文化元素結合不夠,農村傳統手工藝品、土特產的創意、設計、工藝、品牌水平都很初級,農民的相關收入難以大幅提升。而對鄉土文化內涵挖掘不到位的鄉村旅游,則深陷業態單一、模式趨同、回頭率低、競爭力弱的窘境。

三、對我區鄉村文化振興工作的建議 (一)立足文化振興,不斷創新鄉村文化軟硬件建設思路。一方面,完善農村公共文化設施設備,創新運管制度。對現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設備使用效益進

行科學評估,進而整合乃至增添基層宣傳文化、黨員教育、科學普及、體育健身等設施。抓好鎮村文化服務中心、農家書屋、文化廣場、鄉風家風館、村史館等文化陣地建設與優化。建立圖書室互通、電子資源共享的區、鎮、村三級文化服務資源共享機制。建議開展“你選書,我買單”活動,征求鄉村群眾的閱讀需求,助推“全民閱讀”。鑒于文化設施目前還按照行政區劃布局,場館的服務半徑有限,建議試行村民跨村、跨鎮參與公共文化活動。另一方面,實現“送文化”和“種文化”有機結合,豐富鄉村文化活動內容。建議用“菜單式”的文化服務模式實現讓農民“自主點菜”,以增強“送文化”下鄉的精準度。諸如區人社局等的職業技能培訓也應送到村一級,助力新型農民的培養。同時,加大在鄉村“種文化”的力度,組建農民文化社團,開展城鄉文化社團的結對幫扶,扶持非遺傳承人、民間藝人,積極挖掘和保護具有永川特色的民間藝術,弘揚傳統文化,延續歷史文脈。利用傳統節日和農閑時節開展農民運動會、廣場舞比賽、鄉村旅游節、插秧比賽、山歌比賽等活動,真正讓農村群眾“唱主角”。

(二)著眼生態振興,外漲生態環境顏值,內升鄉風文明氣質。一是改善鄉村生態人居環境,要兼顧“鄉土”與“鄉愁”。按照筆者的理解:習總書記強調的“望得見的山、看得見的水”屬于鄉村文化外在的“形”,應包含于“鄉土”概念之中;而“記得住的鄉愁”則屬于鄉村文化內在的“韻”,集中表現為農耕文明、非物遺產、民風民俗。為此,我們既要保護好青山綠水、傳統村落、文物古跡等有形的“鄉土”風貌,防止“千村一面”。同時,也要支持民間藝術、民風民俗等文化資源的傳承發展,以保留“鄉愁”味道。最終的成果,則是讓農民更加看重“鄉土美”而留在農村,讓市民主要因為“鄉愁美”而紛至沓來。二是以進一步打造永川新鄉賢文化,推進鄉風文明、治理有效。我區應讓永川“新鄉賢”的名片更加響亮。下一步,建議相關部門幫助新鄉賢提升能力素質,搭建更多平臺,可在“鄉賢評理堂”基礎上建設“新鄉賢文化中心”。以村黨支部領導核心作用、村民委員會民主決策作用、鄉賢帶動引領作用的三結合,實現法治、德治、自治在鄉村的和諧統一。同時,村支兩委、村民、鄉賢三方圍繞家風家訓建設、村規民約修訂、紅白事操辦標準制定、“三亂”(亂扔、亂倒、亂吐)陋習根治、文明細胞(文明村鎮、文明院落、文明家庭)創建等熱點領域創新工作舉措,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摒棄封建糟粕,培育健康、清新、向上的新習

俗。

(三)關注組織振興,構建統一領導、齊抓共管的管理體制。第一步,高度重視鄉村文化振興工作,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建議成立以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鄉村文化振興領導小組,各相關部門及鎮街主要負責人為領導小組成員,每個鎮街配備 2~3 名文化專干,每個村確定至少 1 名文化管家(或文化志愿者),專職負責文化工作。完善目標考核機制,把鄉村文化振興工作目標任務細化、量化,并將考核結果作為年終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區文化委要加強對鎮、村公共文化機構的指導、督促、考核,防止設施空置化,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場所的內容建設,明確量化指標,確保農家書屋每周免費開放時間不低于 40 小時。第二步,強化財政保障,拓寬經費來源,加強經費管理。一是建議將鎮村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和農家書屋的運維經費、鄉鎮文化站活動經費、工作經費一并納入各級財政經常性預算,并預算新購置文體設備的專項經費。建議區財政每年為農村地區的非遺項目認定保護、鄉土特色文化挖掘和文化品牌打造預算一筆基金。二是通過鄉村自籌、單位幫扶、社會募捐等方式吸納民間資金參與。三是整合資源,加強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梢哉湘偨值奈幕?、衛生、教育、農業、黨建、綜治、體育等方面的宣傳文化經費,形成統一的宣傳文化經費管理和使用機制,并做到文化資金專戶、專賬、專人管理,從經費上保障農村文化陣地強起來、特色亮起來、人氣旺起來。

(四)立足人才振興,夯實專兼結合的鄉村文化人才隊伍。第一,建設一支穩定的基層文化服務中心專干隊伍。對有編無人的文化站,要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充實文化站專技力量。對“被混崗”的文化專干,鎮街應及時調整其工作,盡量做到專職,確保其將主要精力用在抓文化工作上。對文化工作任務重、文化站人員緊缺的,可采取向社會購買服務方式,臨聘民間文藝人才。同時,應充分發揮永川職教學生眾多的獨特優勢,采取“區聘鎮用”“鎮聘村用”的方式從中選聘專(兼)職文化志愿者,作為文化專干“影響“村里的得力助手。第二,打造本村本鄉的農民文化團體。通過開展活動、舉行比賽,發現農民群眾中的文化骨干、民間藝人、鄉土藝術家,充分發揮村小師生在文化活動中的特殊作用,確保每個村有 1 名志愿者、1 個文化中心戶、1 支民間文藝團隊。在此基礎上,每個鎮街應培育 1 支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業余文體團隊,擁有 1 個具備一定知名度的鄉村文

化品牌。第三,不斷提高專兼職鄉村文化人才的業務水平。區級層面應建立鄉村文化人才資源數據庫,針對各自特點開展不同的培訓。對于文化專干,應逐步提高該群體的專業人才比例,優化人員結構,并將文化專干培訓納入區委黨校、行政學院培訓規劃,切實提高其綜合能力和服務意識。對于農村文體團隊、文化骨干,除由文化專干下村進行指導和排練外,還可以邀請在永高校師生下村蹲點輔導,促使其多出文藝精品。

(五)著眼產業振興,以鄉村文化為產業振興提供持久動能。首先,促成鄉村文化與特色農產品、傳統手工藝品的“聯姻”。比如,可以深挖某些鎮街的歷史典故、民間傳說、神話故事,為“地理標志產品”賦予深厚文化內涵,讓產自該地的農產品、工藝品變得“背后有故事”。在產品設計、制作或包裝過程中植入鄉村文化元素,進行品牌營銷創新,形成較高商業附加值的區域特色文化品牌則指日可待。而重慶文理學院是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的重鎮,今后應在發掘文化底蘊、植入文化元素、開展文化活動等方面成為永川區的最佳合作伙伴。此外,也可以通過舉辦工業設計大賽等形式來提高我區農產品、手工藝品的文化性與檔次感。其次,用鄉村文化創意為農業和旅游業賦能,打造鄉村文化樂園。未來五年,重慶市將打造 100 個鄉村文化樂園,以實現鄉村旅游升級發展。我們永川已經有一家入選,這就需要我們深入挖掘鄉村文化,講好自然和人文故事,建設有溫度的美麗鄉村,書寫記得住的動人鄉愁,提升我區鄉村旅游的文化軟實力。最后,要為社會資本“來永”“下鄉”做好充分準備。比如,優化農村營商環境,穩定政策預期,引導好、服務好、保護好社會資本下鄉的積極性。完善農文旅融合發展的重點項目庫,打造一批農文旅融合集聚區。為擴大我區鄉村文化項目的知名度,還應創新營銷方式,借助大數據分析,提高營銷資源的精準投放度。

關于鄉村文化振興情況的調研報告

弘揚鄉土文化,助力鄉村振興,要注重基礎,筑牢鄉土文化的根基;注重傳承,提升鄉土文化的內涵;注重引領,用鄉土文化培育鄉風文明;注重人才,充實弘揚鄉土文化的力量。

按照省委開展“大學習大調研大抓落實”活動的部署,在省政協副主席 xx

的帶領下,省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組織部分省政協委員就“弘揚鄉土文化,助力鄉村振興”課題,先后到湖州、溫州、麗水等地調研,聽取有關市、縣、鄉鎮關于鄉土文化發展情況介紹以及相關意見建議,考察了當地街道社區、鄉鎮村莊等地方和單位,并就如何看待鄉土文化、弘揚鄉土文化、助力鄉村振興展開探討,集智建言,獻計獻策。

一、基本情況 鄉土文化在我國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內涵豐富。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一方文化熏陶一方人。“義利并重、工商皆本”是 xx 的“鄉土文化基因”,讓 xx人傳承了敢為人先、勇立潮頭的創業創新精神。改革開放以來,xx 的快速發展,特別是民營經濟的發展,應該說得益于 xx 大地有著深厚的鄉土文化底蘊,孕育出 xx 文化,形成 xx 精神。比如,“說盡千言萬語、走遍千山萬水、歷經千難萬險、吃盡千辛萬苦”的“四千四萬”精神。這種精神植根于 xx 大地、源自于歷史傳承、立足于群眾自發、契合于時代特征;正是 xx 人民在長期的鄉村勞作和生產中積累和孕育出來的優秀鄉土文化的生動體現,一直激勵著 xx 人民不斷創業創新發展。

近年來,我省各地積極挖掘、弘揚鄉土文化,鄉土文化建設取得了重要進展。城鄉一體化的公共服務體系日漸完善??h有文化館、圖書館、體育館、青少年文化活動中心,鎮有文化站,村有文化禮堂,基本形成了縣鎮村三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尤其是以整合、改建或新建等方式打造的特色鮮明的農村文化禮堂,成為一道亮麗的鄉村文化風景線。截至今年 9月,全省共建成 10000 家農村文化禮堂,一些有條件的村設立了村史館、農耕文化館以及特色館等。在特色文化的挖掘和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民間文史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大成績。各地依托鄉村自然和人文資源稟賦,挖掘與弘揚優秀傳統鄉土文化,在文化禮堂內設立勵志廊、村史廊、榮譽廊,創設開蒙禮、孝老禮等禮儀活動,積極開展紅色文化、農耕文化、孝德文化、戲曲文化、運河文化、漁俗文化等活動。一大批鄉賢回歸故里,積極參與家鄉建設,鄉風文明得以弘揚,敢為人先、勇立潮頭的創業創新精神得以傳承,不斷譜寫發展新篇章。

二、主要問題 一是鄉土文化保護意識淡薄。一些人對傳統鄉土文化了解不夠,保護意識越

來越淡薄,忽視了特色文化的重要性,不懂得傳承本地區或者本民族的特色文化,傳統文化正日漸被其他文化所同化。加之在城鎮化進程中存在著重物質、輕文化,重開發、輕保護的功利主義,導致許多傳統鄉土文化長期處于被忽視、被輕視的地位。

二是一些鄉土文化遺產保護不夠。許多鄉土文化遺產就在民眾當中,而民眾沒有直接廣泛參與到保護鄉土文化的行列中來,鄉土文化因為缺乏民眾的積極參與而逐漸衰落。有的村莊在建設中沒有很好保護古建筑;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不夠,一些傳統技藝受市場的影響瀕臨失傳。

三是舊習俗有所抬頭。受傳統思想等多重因素影響,一些舊習俗有所抬頭。比如,婚喪嫁娶大操大辦,迷信等陋習屢禁不止,人情消費愈演愈烈,等等。這些不良社會風氣嚴重影響了鄉村精神文明建設,廣大干部群眾對推進“移風易俗”工作呼聲強烈。

四是鄉土文化人才缺乏。從事、研究鄉土文化的專業人才缺乏是普遍現象??h級以下從事文化工作的干部,大多不是音樂、美術專業學校畢業,傳統文化知識薄弱。鄉土文化搜集、整理、調研和保護工作繁重辛苦,工作流程復雜,相關人員的工作熱情不是很高。

三、建議與對策 弘揚鄉土文化,對于促進鄉村文化建設,激發 xx 大地創業創新熱情,加快美麗鄉村建設具有現實意義。

(一)注重基礎,筑牢鄉土文化的根基 提高對鄉土文化保護的認識。正視鄉土文化危機,重塑鄉土文化情感。在美麗鄉村建設中,要通過教育、宣傳等多種形式來提高公眾和全社會對鄉土文化重視程度和傳承保護意識,培養公眾對鄉土文化認同,增強責任意識和保護意識,更好地發揮鄉土文化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

著力提升農民素質。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提高生產技能和經營管理水平,培養適應現代農業發展、扎根鄉村、有鄉土情懷的新農民。

建立并完善鄉土文化保護機制。對當地的自然生態保護進行長遠規劃,對古建筑實行保護并且完善配套設施,在實施合鄉并鎮并村時,組織專家對當地具有

歷史價值和文化內涵的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論證。加強相關立法,嚴懲破壞鄉土文化的行為。同時設置合理有效的專項資金,保證鄉土文化傳承和保護中的各項工作順利進行。

保護文化地標。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傳統村落的共生性保護模式,是實現“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有效途徑。收集有歷史意義和傳承價值的物器,傳承鄉村文脈。有條件的村可設立村志館、農耕文化館,編寫村志,通過生活實物,記錄下歷代村民生活的軌跡,用地方文物來反映厚重的歷史文化、打造文化地標。

(二)注重傳承,提升鄉土文化的內涵 發揮民俗文化作用。積極利用優秀傳統民俗文化的正能量,把傳統道德約束與村民自律、村組織管理有效結合起來,促進和諧穩定;使優秀民俗成為鄉村公共活動的平臺資源,在文化上有傳承,在發展中有凝聚和認同;在自覺傳承民風民俗的基礎上發展產業,使農民在家門口致富,使鄉村成為宜業宜居的新家園。

傳承各種傳統技藝,包括一些手工藝、民間文學藝術、雜技藝術等。國家規定小學生在畢業的時候都必須掌握一門本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統技能,目的就在于讓優秀鄉土文化代代相傳??稍谥行W加強鄉土歷史文化教育工作,開發鄉土歷史文化教材,建立中小學生社會實踐大課堂基地,開設當地鄉土文化以及傳統技藝課程,并把此項要求納入學??己梭w系,讓中小學生增強鄉土文化認同感。

深入挖掘優秀農耕文化遺產。建設一批農村非遺傳習基地(傳習所)、展示館,搭建保護傳承展示交流平臺,推進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推動農村傳統工藝項目納入傳統工藝振興目錄,培養鄉村特色非遺品牌,增強鄉村活力。推進非遺搶救性記錄,采錄農村瀕危非遺項目和代表性傳承人的檔案。

打造鄉土品牌。做好文化遺產的展演、展示活動,保護好文化遺產,著力培育具有影響力的地方鄉土文化品牌,把鄉土文化融入鄉村旅游之中,使鄉土文化以活態化的方式得到更好傳承和保護。

(三)注重引領,用鄉土文化培育鄉風文明 用好農村文化禮堂。充分發揮現有農村文化禮堂作用,以通俗易懂、為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廣泛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社會主義

核心價值觀,積極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和地方實踐。圍繞移風易俗、誠信建設,將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融入鄉村文化建設,不斷提升農民精神風貌,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

大力弘揚浙商精神和 xx 精神。把浙商精神和 xx 精神作為新時代鄉土文化和鄉風文明教育的重要內容,重塑農村人文、生態、宜耕宜讀的美好生活方式,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勇立潮頭、敢為人先的社會氛圍。

發揮黨員干部引領作用。“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黨員干部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擔當意識,帶頭培育和樹立良好的家風,自覺抵制不良風氣,帶頭移風易俗,反對鋪張浪費,爭當家庭文明建設的先行者,發揮旗幟引領作用,從而促進鄉風更文明。

發揮新鄉賢作用。培育新鄉賢文化,德高望重的退休還鄉官員、耕讀故土的賢人志士、農村的優秀基層干部、家鄉的道德模范和熱愛家鄉、反哺桑梓的企業家等都屬于“新鄉賢”范疇。要積極引導新鄉賢參與鄉村治理,搭建鄉賢議事平臺,建立鄉賢聯絡機制,暢通鄉賢與鄉村信息的互聯互通,激發鄉賢參與鄉村振興和新農村建設的內驅力。

(四)注重人才,充實弘揚鄉土文化的力量 加強鄉鎮綜合文化站隊伍建設,落實人員編制并專崗專職,選好配優文化站站長,充分發揮其在鄉村文化建設中的組織協調指導作用。加強村級文化協管員(文物保護員)隊伍建設,推進政府購買基層公益文化崗位試點,建立一支“留得住、用得上、能干事”的本土文化人才隊伍。加強鄉村非遺傳承人隊伍建設,通過實施傳統工藝振興工程、扶持開展傳習活動等,培養一批非遺傳承人、鄉村工匠。加強基層民營院團建設,進一步加大對民營院團的扶持力度,鼓勵通過送戲進萬村等,傳承發展戲曲藝術,促進鄉村文明。加強各類群眾文化團隊建設,鼓勵群眾自辦文化,支持成立各類文化團隊、協會,發揮鄉村文化熱心人、文化骨干的作用。加強鄉村文化志愿者隊伍建設,培育一批優秀文化志愿服務項目、團隊,引導群眾文化輔導員深入鄉村開展志愿服務。創新開展鄉土文化人才隊伍培訓,將其納入各級文化隊伍培訓計劃,加強考核和管理,選送優秀鄉土文化人才到文化藝術院校深造,提升隊伍整體素質。

關于鄉村文化振興情況的調研報告

為推進實施鄉村文化振興戰略,**市人大常委會組成調研專班,于 9 月 6 日至 25 日,對全市農村文化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組深入到市直相關文化部門和 10 個鎮(辦),走訪座談各地干部群眾和文化專兼職人員,實地查看農村文化設施建設,認真聽取各方面意見建議,對全市加強農村文化工作、推進鄉村文化振興進行了調查和思考?,F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市農村文化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時代的發展、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群眾對精神生活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對發展農村文化的要求越來越高,農村文化整體呈現出昂揚發展之勢。**市農村文化發展當前主要表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1、以廣場舞為引領的群眾文化活動自發興起。這幾年,廣場舞以其簡便易學、門檻低易組織、娛樂性和健身性兼而有之等特點,為廣大婦女所接受,迅速從城市傳向農村,成為我市農村群眾文化生活的一個最大亮點。目前,全市 227行政村(社區)村村都有跳廣場舞的。有的鎮(辦)每個群眾居住相對集中的地方都有。鄭集鎮初步統計,全鎮有 80 余支廣場舞隊伍。廣場舞的興起讓農村干部群眾看到了農村文化活動的魅力,也激發了農村群眾進一步開展文化體育活動的熱情和積極性。玩龍燈、舞獅子、踩高蹺、劃旱船等不少傳統節目也在群眾的期盼中走上了舞臺,健身器材開始遍布農村大小廣場,健身步道在經濟條件較好的鎮(辦)推出,農村(街區)公園建設也提上一些鎮(辦)村的工作日程。群眾文化生活不斷興起,地方順勢而為,形成了一個亟待蓬勃發展的局面。

2、文化體育活動設施建設不斷跟進。按照省有關文件要求,**市10個鎮(辦)文化站已全部更名為綜合文化服務中心,中心設有圖書閱覽室、教育培訓室、多功能活動廳,鎮(辦)政府所在地都建有文化活動廣場,面積一般都在 500 平米以上。227 行政村(社區)也按要求把村里原有的農家書屋改造成了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都設有圖書閱覽室,還增設了電子閱覽室、文化娛樂室。大多數行政村已經在村級辦公場所附近修建了村級文化活動廣場;有的鎮(辦)不僅實現了廣場的全履蓋,還在自然村落、人口相對集中的地方興建了廣場;有的鎮(辦)在修建村級文化活動廣場時,還在附近增設了文體設施、兒童娛樂設施,大大豐

富和方便了群眾的文化生活。

3、農村傳統文化的傳承和保護成為自覺。在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快速融入城市文明的今天,留住鄉愁、留下記憶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保護農耕文化、保護農村傳統文化的自覺在全市不斷增強。行動較快、影響較大的有,流水多次舉辦過民俗文化節,劉猴爭資千萬在胡坪村打造民俗博物館,流水歐集村正在籌建農耕文化展覽館等等。其他的,有的自發對傳統村落、古寨、古居及其他文化古跡進行清理和保護;有的主動對本地傳統文化劇目進行發掘和繼承;有的積極對本地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申報和傳承;更有不少地方始終在思考,如何把村名文化、村組地名文化、村里歷史人物、村里歷史事件等等這些特有的傳統文化,融入到當今農村社會生活中,去展示、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去涵養、教化人們。

4、農村文化產業逐步發展。文化作為一種產業來發展,一般需要與其他產業進行嫁接,以帶來更多的經濟價值。**市農村文化產業發展最早的是農家樂,是以農村飲食文化相結合的產業,其中,小河高康、南營萬洋、雷河鄂西等地較為有名。后來,又有現代農業與傳統農耕文化相結合,產生的采摘園、種植園等等。文化產業發展到現在,更多的則是與旅游休閑相結合。在這方面,我市最為典型、最有成效的是近兩年發展起來的醉美鶯河。其他,如鄢城宋玉墓,王集龐居洞,流水歐樂寨、馬頭寨、松林寺,劉猴紅軍堂子、尹氏宗祠,小河萊公山,板橋少數民族特色村等等,都還在規劃和建設中。而劉猴的石圣山,雷河的郭家臺,孔灣的夫子崖、萬壽寺等等,也走進了人們的視野,有待成為開發的對象。

二、全市農村文化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盡管**全市農村文化建設現在處在一個向上發展的重要階段,但實際上問題更多、困難更大、矛盾更突出,更需要解決問題,更需要正確引導。

1、群眾文化活動單一,參與群體單一。當前,農村最活躍、最健康的群眾文化活動就是廣場舞。這個活動從自發興起到一枝獨秀,既有其自身優勢,也反映出農村留守婦女的需求,更說明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缺乏。婦女的廣場舞能夠興起因為開展起來很容易,而開展其他活動往往會因活動場地、活動器材以及安全、環境等方面因素而受到制約?,F在看,**市農村大多數人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其主要娛樂方式仍是抹牌賭博;年輕人農閑時主要靠看電視、上網打發時間,有

的追劇,有的上網玩游戲,有的手機玩微信、玩抖音;一些留守孩子更是沉溺手機,既耽誤學習又傷害身體。所以,總體上,全市農村群眾文化活動還是非常缺乏、非常單一的,迫切需要基層有組織、有目的地來加強群眾文化建設,占領農村思想文化陣地。

2、文化產品流于形式,文化服務需改進。文化部門送電影、送戲下鄉活動開展較為正常,但多由于影片質量不高、群眾需求不大、放映場地有限等,觀看人員始終十分稀少;農家書屋在改為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后,由于圖書不多、更新不及時、群眾讀書需求少、位置不便利、管理不到位等原因,絕大多數人都認為農家書屋基本處于閑置狀態;架設到村組的“村村響”群眾反映一年到頭也難得響一回。這些問題說明上級文化部門對群眾真正的文化需求了解不夠,提供的服務與日益興起的廣場舞等活動對接不夠,沒有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用到回應群眾需求上,用到改進服務方式上。在廣場建設上,有的部門對廣場位置、廣場面積、建設標準提出的要求不切實際,不利于把廣場建到人群相對集中的地方,不利于廣場小型化,不利于建設多個小廣場。還有的部門認為體育器材、文體設施應配給學校,對村級文體設施配套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導致一些村至今還沒有可供群眾娛樂的文體設施。

3、改革后的鎮、村文化服務部門功能缺失,指導管理缺位。鎮級文化站改為綜合文化體育服務中心后,定性為民辦非企業,經費缺乏,人員核減為 2—3人;工資除站長與綜改辦簽定合同達每年 2.8 萬元外,其余人員一般每年在1.5—2 萬元之間;不少同志還肩負有包村駐點等工作任務,平時難以集中精力抓好農村群眾文化工作,指導督促服務跟不上,落實上級文化政策沒有力度。村一級的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因實為農家書屋改建,原本少有人管,現在設立不久,大多數村對其職責、任務、分管領導、具體管理人員未予明確,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幾乎沒有運轉,同樣在農村群眾心目中沒有什么位置。

4、農村文化隊伍建設不夠,文化人才稀缺。由于經費缺乏、平時少有人重視,全市農村文化隊伍建設嚴重滯后,除個別鎮(辦)稍有組織外,其他根本沒有自己的宣傳隊伍。待到全市有大的宣傳任務和比賽活動時,大多鎮(辦)只得利用群眾自發創辦的廣場舞隊臨時培訓后拉出來上場。同時,農村文化人才也十分短缺,特別是一些專業人才急需要發掘和培養。調研了解到,近幾年,市里只

舉辦過一次太極拳培訓班,且時間太短,只有一個星期,僅學了點皮毛,回來后根本不能組織指導其他人學習。全市廣場舞的指導員大多也是自己先跟著電視、電腦學習,爾后再培訓隊伍的。王集龐居村拿出的傳統劇目二人轉、黃梅戲等等都是自學自編自演的。在一些農村傳統文化劇目的傳承上,急需要更多的年輕人來學習,但實際愿學的人非常少;有些村會的人都六七十歲了,再沒人學可能就要失傳。

5、農村文化政策在基層落實不夠,發展機遇沒抓住。主要是中央的一些文化政策在基層落實不夠好,農村文化發展的良好機遇沒有抓住。比如,前些年我市在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工作中,因未達到中央提出的“三館(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標準而錯失機遇,近年又提出了創建省級示范區,仍然因未達標而失去機遇。這兩年,在鎮文化站人員配備上,如按上級文件要求,應實行縣聘鄉用,每站不少于 2 人;現在只有鄢城落實到位。并且,政策還要求各地免費開放“三館一站”,財政納入預算進行補貼,其中撥給鄉鎮的每鎮(辦)國家補 2.5 萬元,地方配套 2.5 萬元。實際上**市從 xx 年才開始執行,且只把國家補貼的 2.5 萬元撥給了鄉鎮,作為專門文化費用;而大多數鎮(辦)并沒有把這筆費用撥給文化部門使用。

6、農村傳統文化傳承難,留住難。在農村文化工作被邊緣化的今天,尤其是慣有的文化意識的缺乏和工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農村傳統文化的傳承非常難。一是一些地方傳統文化劇目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多因耗費精力大、起不到養家糊口作用等而少有人學。如,劉猴鄧沖村的《麒麟送子》(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孔灣鐘崗村的《五馬破曹》(傳統劇目)等至今沒找到合適人選。二是群眾接受到的傳統民風民俗教育少、了解不多,農村多年活動開展少,經濟不活躍,外出打工多,對傳統文化的宣講更是缺少陣地、缺少平臺,農村有什么風俗、有什么習慣,不少年輕人完全不清楚。三是傳統村落保存少,原有建筑格局被打破,古建筑保留少,器物發現少,原汁原味的農耕文化得不到有效保護。劉猴云臺村有一地叫娘娘臺,臺前有一大片花櫟樹林,每天早上娘娘臺上就云霧繚繞,村子由此得名;后來由于沒有人保護,花櫟樹林被砍掉后,這一現象就一并消失了。四是因文物保護意識淡漠,保護措施不力,致使一些獨具特色的地方文化遺跡遭到破壞。如流水余棚村的古景“赤山夕照”損毀非常嚴重,歐集村的古跡“一碗

水”也被人為損壞。此類現象還多有存在。

7、農村文化產業打造難,扶持難。**市不少地方發展農村文化產業主要還是盯著文化旅游產業。但發展到現在,除了流水的醉美鶯河,還有些旅游休閑價值,還有些經濟效益,給群眾帶來了些好處。但我們了解到,鶯河的質量和檔次并不高,農耕文化元素東拼西湊的很多,景區規模小、占地面積小,但就是這樣一個景區,現投入在千萬元以上??梢?,要發展這樣的文化旅游產業,資金壓力會很大,規劃能力、設計水平、建設檔次還不一定跟得上來。這也是流水歐集、馬頭、劉猴錢灣等一些地方,雖然具有一定的資源卻一時難以發展起來的原因。但還是感到,這些產業始終沒有邁開步子或者沒有起步,既有其自身的原因,也與**市產業發展方向、旅游產業謀劃布局、領導戰略決策力和政策扶持力度等等有著較大的關系。

8、農村文化產業思路不開闊,創新意識不強。說到農村文化產業,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農村文化旅游產業,多數還是離不開傳統文化資源的利用;而實際上許多與農村生活息息相關的農家餐飲、農家庭院、農家房屋、農家器物、農耕用具、農村種養殖、農村典型人物、農村生活環境、農村傳統編制、農村特色產品制造等等,其實都是農村文化的一部分,都可以貼上文化標簽,都可以打造成農村文化產業。但是這些年來,除了梅緣農資今年舉辦過“十泉食美”稻香節、把稻米貼上了文化標簽外,其他的幾乎沒有這方面的創舉。這說明在大家思想當中還沒有這方面的概念,還沒有認真思考過,也沒有行動過??梢?,大家發展文化產業的眼界還不寬,思路還是狹隘的;要么說明大家缺乏積極作為的進取精神和創新意識,還在等著天上掉下餡餅。

三、全市實施鄉村文化振興戰略的幾點建議 結合調研了解到的**市文化建設的實際情況和存在的問題,主要就下一步市里如何高點定位、科學謀劃、有力推進鄉村文化振興戰略實施提幾點建議:

1、正確認識,科學決策。要充分認識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性。鄉村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是五大振興之一,必不可少,不可或缺。因為文化振興是振興的魂,只有有了魂,鄉村振興才能形神兼備,才有靈氣,才有內涵。否則就是單調的發展,不是真正的振興。作為決策者,不可只談發展,不談振興,必須思考振興之魂,必須融文化于發展。其次,要正確認識文化的性質和特點,

認真學習、研究、掌握鄉村文化建設的規律和特殊性。文化是多元的,文化是寬泛的,文化是獨特的,文化是包容的,文化又是系統的;如何把握,如何推進?對決策者來說,更是一個難題,但不是無解這題。決策者唯有據實而行,科學施策,精準發力,才可能取得突破,才可能有所成效。

2、總覽全局,統籌謀劃。長久做好鄉村文化振興工作,不僅要站在鄉村振興的高度去對待去推進,還應站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高度去謀劃去落實。既要綜合考慮農村文化與農村產業、農村人才、農村生態等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問題,還要考慮農村文化與農村教育、與農村人口、與農村經濟、與農村社會治理、與民族團結等其他工作如何銜接、如何照應的問題??傊?,是希望市級層面有一個考慮周全的、涉及方方面面的鄉村文化振興的總盤子;既有長期的、總體的、具有指導意義的規劃,又有近期的、可操作的實施辦法。同時,也建議每個鎮(辦)、每個村都研究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案或規劃。比如,鎮里、村里有什么文化資源,都一一擺出來,哪些需要發掘、哪些需要傳承、哪些需要作為文化元素、哪些需要展示、哪些需要打造成產業,要有所思考、有所打算;沒有文化資源的,有什么創新的點子、想做些什么文章,也要擺出來,也要進行謀劃。這也可以讓領導摸清大家的底子,摸清大家的思路,便于通盤考慮,科學謀劃,合理部署,統籌推進。

鄉村振興匯報范文第5篇

關鍵詞:鄉村振興;精準扶貧;村級扶貧專崗

我國經歷了快速轉型期,已經邁入經濟發展的新時代。在現代化轉型過程中,鄉村發展成為制約共同邁向小康社會的短板。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旨在把中國鄉村發展成“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家園。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首先是如何在農村全面消除貧困。改革開放 40 年來,根據不同時期的國家發展戰略和國家財政實力,黨和政府一直不同程度的在農村范圍內開展扶貧開發,先后走過了救濟式扶貧、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溫飽式扶貧、以“輸血”為主的扶貧、以“造血”為主的扶貧、綜合性扶貧開發(整縣→整鄉→整村推進)、精準到戶到人的扶貧等 6 個階段。在精準扶貧階段,如何完善扶貧開發的策略和幫扶方式,山東省德州市大膽改革勇于創新,提出并全面推行了“村級扶貧專崗”制度,成為精準扶貧的新模式。該模式為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重要的實踐經

驗,值得借鑒。

一、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探索精準扶貧新模式的意義

(一)全面解決鄉村貧困問題是實現鄉村振興的第一步

鄉村振興是新時代“三農”發展的戰略目標。實現該目標的過程應該是循序漸進的:首先要推進精準扶貧,達到農村全面脫貧目標,其次要進行鄉村重建,健全鄉村的社會經濟功能,最后才能實現鄉村社會全面現代化。只有鄉村社會全面脫貧,才能建成小康社會,實現鄉村振興。因此要實現鄉村振興,第一步必須全面解決鄉村的貧困問題。

(二)當前形勢下精準扶貧的現實意義

貧困問題是每一個國家都回避不開的社會問題。發達國家也有落后城市,繁華都市也有貧民窟。由于歷史原因,我國貧困問題在城市并不突出,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廣大農村地區,成為全面進入小康社會的瓶頸。目前,農村扶貧工作成效顯著,國民經濟也已發展到一定程度,國家有能力進行農村城鎮化建設,實現鄉村振興。以山東省德州市為例,脫貧攻堅三年來先后投入各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 9.5 億元,實施工業項目 1300 多個,使 96.8 萬人脫貧。貧困率從 2016 年初的2.88%降至 0.1%。全市 566 個省級重點扶貧開發村全部脫貧。原先的反貧困策略已不能滿足鄉村振興的需要,農村扶貧的宏觀政策要從扶貧開發模式向精準扶貧模式轉換。精準扶貧在當前形勢下具有特殊意義。一是隨著農村扶貧進入攻堅階段,扶貧對象發生了變化,預期的脫貧目標隨之改變,扶貧工作任務愈加艱巨,扶貧面臨最后的難題。必須探索更加精準、更加有效的扶貧模式,采取精準有效的扶貧措施,

才能滿足新形式的需要。二是只有精準扶貧才能提高扶貧的效率和效果。要確保扶貧攻堅的勝利成果,就必須提高工作效率,發揮更好的扶貧效果。精準扶貧不僅是扶貧途徑和方式的轉變,更意味扶貧政策更具合理性和適應性,能夠帶來更廣泛、更強勁的扶貧力量。

(三)探索精準扶貧新模式的必要性

精準扶貧的核心就是“精準”:扶貧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各地應結合自身貧困問題的具體情況,大膽創新,探索精準扶貧的新模式。山東省德州市提出并全面推行的“村級扶貧專崗”制度,就是精準扶貧新模式的典范。

二、山東省德州市“村級扶貧專崗”模式分析

(一)德州市“村級扶貧專崗”的制度設計

《德州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 2018 年工作要點》將村級扶貧專崗作為全市扶貧開發重點工作,出臺了《關于全面推行村級扶貧專崗實施意見》,制定了《精準扶貧村級扶貧專崗》山東地方標準。該項制度推動了開發性扶貧與保障性扶貧相融合,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通過全面落實村級扶貧專崗制度,德州市有信心在三年內,讓“能干活”的貧困人口都得到工作崗位,實現服務特困群體全覆蓋。

(二)德州市“村級扶貧專崗”的特點

德州市推行的“村級扶貧專崗”制度只要體現為五個特點,一是扶貧專崗的崗位具有公益性。崗位薪酬所需資金來源于政府出資或社會

籌資,這與企業設立的商業性崗位明顯不同。二是扶貧專崗就業人員具有特定性。只有符合政策的貧困戶人員才能在專崗就業,一方面要有勞動意愿,另一方面勞動能力較弱或因故不能外出務工的;同時被幫扶人員是老弱病殘等特困群體。三是具有互助性。上崗人員與被幫扶對象一般為本村或者鄰近村貧困人口,相互之間相對熟悉,雙方均能受益。四是具有社會參與的廣泛性。扶貧專崗的開發不是僅靠政府完成,而是由政府、企業、社會各方參與。五是制度設計的持續性。專崗設立是黨委、政府的制度設計安排,不是臨時性的,是保障性扶貧的長久舉措。

(三)德州市“村級扶貧專崗”的實施程序

德州市“村級扶貧專崗”制度的實施程序嚴格。堅持以貧困群眾需求為出發點和著力點,通過全面清點全市貧困人口的具體情況,精準摸排,重點排查,對“無業可扶、無力脫困”的特困群體,建立幫扶需求臺賬。同時,對有勞動意愿和一定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進行摸底排查,掌握上崗需求。經過詳細深入的調查,13 個縣市區登記在冊的有上崗需求的貧困人口 1183 人,有被幫扶需求的特困群體 2442 戶。專崗人員聘用必須嚴格遵守 6 道程序:1.符合條件且有意從事扶貧專崗的人員向村級扶貧專崗工作機構提出申請或幫扶責任人推薦。2.村級扶貧專崗工作機構應對申請人員的資料和體檢結果進行核實并提請召開民主評議會;民主評議無異議后,進行村級公示,并向所在鄉鎮(街道)扶貧專崗工作機構進行報告。3.鄉鎮(街道)扶貧專崗工作機構對報告進行審核。4.審核通過后辦理相關錄用手續。5.確定崗

位,簽訂聘用協議,集中崗前培訓。6.鄉鎮(街道)扶貧專崗工作機構完善檔案資料,并向縣級扶貧專崗工作機構備案。

(四)德州市“村級扶貧專崗”的資金來源

德州市“村級扶貧專崗”具有多元化的資金來源。堅持“財政撥一塊、集體投一塊、社會籌一塊”,市財政專門設立了扶貧專崗專項資金,整合就業扶貧資金、慈善捐助資金、社會捐助資金、村集體經營收入、扶貧項目收益資金及其他可用于支持扶貧專崗的資金,不足部分本級財政予以足額保障,明確資金的來源、實用程序、使用方式,形成了多元化、可持續的專項資金保障機制。發揮政府資金作用,以財政扶貧投入為先導,截至目前,全市已投入村級扶貧專崗資金 742.3萬元,推動扶貧成效成倍“放大”。其中德州市樂陵市發揮愛心企業、合作社等經濟組織示范帶動作用,開展“一對一”、“一對多”結對幫扶,57 家企業捐助資金73.8萬元,49家合作社為貧困戶提供扶貧專崗131個。

三、德州市“村級扶貧專崗”對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精準扶貧的的現實意義

村級扶貧專崗的意義不單單是為有一定能力的貧困戶落實了崗位,同時,讓鰥寡孤獨病幼殘等特困群體得到了基本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滿足了貧困群眾的生活所需,拓寬了保障性扶貧的新路徑。更重要的是有效帶動了鄉風文明,提高了村級治理能力和水平,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有效帶動了鄉風文明建設

相比物質上的貧困,脫貧攻堅中存在的“精神短板”問題更加不能

忽視。有些貧困戶“等靠要”思想嚴重。補齊脫貧攻堅的“精神短板”是習近平總書記扶貧思想的精髓,是對黨的扶貧理論的新發展。貧困,既包含物質層面的匱乏,同時也包括精神層面的窘困。既有衣食住行方面的物質貧乏,也不乏安于現狀、甘于貧困等方面的精神貧困。實施村級扶貧專崗可產生雙向激勵作用,既讓被幫扶的貧困群眾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和滿足感,同時也能有效地激發上崗人員的心氣和內生動力。

(二)拓寬了保障性扶貧的新路徑

脫貧攻堅初期,大量的扶貧資金投向見效快、收益高的扶貧產業項目,開發的就業扶貧崗位也大部分適用于勞動能力強、有技能的貧困人員。主要目的就是盡快打開扶貧工作局面,帶動盡可能多的貧困群眾增收致富。但是扶貧工作發展到保障性扶貧階段,關注的重點就必須要轉移到那些基本生活難自理、日常照料缺乏保障、生存條件長期惡劣的貧困戶,因為這些人才是扶貧工作最難啃的硬骨頭。村級扶貧專崗的做法來源于群眾,來源于實踐,從成本上、方便度上更加靈活,更加接地氣。村級扶貧專崗的設計與實施具有天時地利,恰逢其時。

(三)提高了村級治理能力

從實踐上看,村級扶貧專崗在提高村級治理能力方面作用重大,可謂一舉多得。一是引領貧困群眾有尊嚴地脫貧解困。開發村級扶貧專崗最直接的效果就是上崗人員可以實現穩定脫貧增收,解決了一批有意愿且“能干活”的人的脫貧問題。村級扶貧專崗不僅解決了一家一

戶一人的就業脫貧問題,還通過精準幫扶服務了更多的貧困家庭,解決了特困群體的解困難題。二是打造了治理有效的新農村。推行村級扶貧專崗的村莊,黨支部積極作為、主動服務意識明顯增強,得到了群眾認可和擁護,提升了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向心力、公信力。三是樹立了鄉風文明的新風尚。村級扶貧專崗的推行,增加了對貧困群眾的關注關懷,扶貧濟困、鄰里互助、孝善義舉、尊老愛幼等傳統美德得到傳承發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到弘揚,帶動了社會風氣的不斷改善。四是拓展了居家養老的新途徑。這種扶貧模式豐富了農村居家養老形式,為農村集中養老提供了現實勞動力,實現了老有所管、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參考文獻:

[1]黃祥祥,朱雅妮.鄉村振興:理念依托、規則確立與技術路徑———第三屆中國縣域治理高層論壇綜述[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01).

[2]成兆文.精神扶貧是精準扶貧的應有之義[J].社科縱橫,2017(09).

[3]張志勝.精準扶貧領域貧困農民主體性的缺失與重塑———基于精神扶貧視角[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2018(03).

[4]王曉毅.重建鄉村生活實現鄉村振興[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01).

上一篇:鄉村振興戰略下一篇:鄉村振興目標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