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科學教育范文

2023-09-06

科學教育范文第1篇

隨著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的發展與普及,中學將“計算機”課程改成“信息技術”課程,這不光是名稱的改變,其課程內涵與理念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更加強調信息技術中的人文素養?!缎畔⒓夹g課程標準》明確要求“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與人文素養培養相融合的課程目標”,“選修部分強調在必修模塊的基礎上關注技術能力與人文素養的雙重建構”,“關注技術文化與信息文化理念的表達”。由此,信息技術教學中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融合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

一、信息技術教學中的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

科學教育的工具性價值超過目的性價值,人文教育的目的性價值超過工具性價值??茖W教育強調技術、速度、效率、精確性和簡約性,注重掌握知識、技能和原理,并從中獲得一定的社會生產能力。人文教育強調素養、體驗、沉浸、生動性和豐富性,重在通過掌握人文知識,獲得處理人類自身內部關系的能力,以達到健全人的精神世界之目的。信息技術教學中的科學教育強調知識的迅速掌握,關注技能的有效訓練,注重知識的準確獲得,重視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提高,以適應信息社會的需要;信息技術教學中的人文教育強調知識體驗,關注學習情境,注重思想表達,重視人文信息素養的培養,以形成學生正確的信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可見,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各自既有合理的內核,也有片面強調某一層面而引起的自身缺陷,而互通有無成為彌補其不足的有效途徑。只有二者有機融合才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當前,信息技術在運用于社會實踐時所遇到的問題越來越突出,信息技術的發展,也使人類社會面臨一系列新的挑戰:如何防治網絡病毒,如何杜絕網絡犯罪,如何識別網絡文化殖民等等,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同樣,在新課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也十分強調人文性,表現在:“課程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而設置,既表現出基本的工具價值又表現出豐富的文化價值,既有恰當而充實的技術內涵,又體現科學精神,強化人文精神”。只有既懂得人文又有人文精神,又懂得科技且有科技能力和科學精神的人,才可能成為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才可能成為真正的創新人才。因此,信息技術教育必須改變重視科學知識傳授、輕視人文素質培養的做法,創造條件,更新觀念,推動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相互滲透與融合,為社會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二、信息技術教學中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徑

從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本質區別及其教育功能的不同體現等方面可以得出,信息技術教學注定要走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相融合的道路,那么,在實際的教學中如何實現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思考。

1.轉變信息技術教育觀念

轉變信息技術教育觀念是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融合的行動先導,推進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融合,首先要轉變思想觀念,改變重技術功能、輕人文精神的觀念。在今天,信息技術教育不再是技術教育的代名詞,而是把學生知識與技能的訓練與人格的完善結合起來。因此,中學信息技術教育必須依據新的課程標準和人才培養目標轉變教育觀念,指導教育活動。將長期的技術教育與人文教育分割的教學按照學科發展的規律進行適當的綜合和交叉,以實現橫跨技術教育和人文教育之間的互補和交融,并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建立起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融合的理念。

2.優化信息技術課程結構

優化信息技術課程結構是實現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融合的核心,課程結構體系的改革必須注重科學知識與人文知識的滲透。隨著社會信息化的發展,信息素養日益成為信息社會公民素養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信息技術教育已經超越了單純的計算機技術訓練階段,發展成為與信息社會人才需求相適應的信息素養教育。因此,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設計應體現如下三個特點:第一,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與人文素養培養相融合的課程目標;第二,符合學生身心發展需求的課程內容;第三,有利于所有學生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課程結構形式。

3.調整信息技術教學內容

要實現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融合統一,在“提升信息素養,培養信息時代的合格公民”的要求下,關鍵是要合理地調整信息技術教學內容。信息技術教學內容要展現信息技術發展、信息技術創新和信息技術應用中蘊藏的人文精神,要始終滲透有關社會責任感的培養,并有意識地設計相關的人文、社會教育主題,引導學生在信息技術應用過程中,不斷內化與信息技術應用相關的倫理道德觀念與法律法規意識,逐步養成負責、健康、安全的信息技術使用習慣。因此,信息技術教學內容中人文精神的滲透應多方面、多角度,有計劃、分步驟進行。

4.提高信息技術教師素養

提高信息技術教師素養是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融合的推動力,在中學階段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的融合需要教師作為主導力量推動,提高教師的素養已刻不容緩。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自然的而不是勉強的、豐富生動的而不是單調枯操的人文與科學教育,要求教師不僅要有高深的學術造詣,還要有前瞻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識,更要有高尚的人文品質。為此,一要靠自我教育,提高教師對加強自身修養必要性的認識,在信息技術教育中自覺、主動地滲透人文與科學精神;二要靠政策激勵,調動廣大教師在信息技術教育中進行人文與科學教育的積極性;三要靠管理督促,對教師的行為進行管理和約束,增強其工作責任心和敬業精神,惟有如此,才能使我們的中學信息技術教師成為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融合的體現者和教育者。

5.完善信息技術教學評價機制

完善信息技術教學評價機制在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融合中具有激勵與導向的作用。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理念,發揮教師在評價中的主導作用,創造條件實現評價形式的多樣化、評價內容的全面化以及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全面評估學生的信息素養。

(1)評價形式多樣化。評價形式多樣化,是指改變過去單純通過書面測驗和考試(終結性評價)來檢查學生對知識、技能掌握情況的做法。綜合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等方面的進步與變化,倡導運用前置評價、過程性評價、總結性評價等多種評價形式。

(2)評價內容全面化。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與生活、社會密不可分。對學生的評價不能只側重對知識與技能的評價,還要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學習能力、探究學習能力、實驗操作能力,以及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綜合考慮。另外,評價要結合具體的教學過程,通過適當的過程性評價方式隨時把握、及時引導。

(3)評價主體多元化。教師應注重發揮在信息技術教學評價中的主導作用,同時充分利用學生的評價能力,適時引導學生通過自我反思和自我評價了解自己的優勢和不足;組織學生開展互評,在互評中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另外,教師根據評價目的和當地現狀創造條件組織家長、學校、外部考試機構、教育團體等有關機構和人員參與教學評價,以評價促進學習。

總之,在社會科學化和科學社會化的大環境下,信息技術教學中科學技術與人文精神的互補顯得尤為重要。信息技術教學必須要求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有機融合。只有這樣,我國的中學信息技術教育才能在科學技術與人文教育的統一中為社會培養出卓越的人才。

科學教育范文第2篇

摘 要:陶行知幼兒科學教育思想包括幼兒科學教育的意義、幼兒 科 學教育的目標、幼兒科學教育的內容、幼兒科學教育的方法等。陶行知幼兒科學教育思想具 有前瞻性、科學性、實踐性和民族性等特點,至今仍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關鍵詞:陶行知;幼兒科學教育思想;內容;意義

一、陶行知幼兒科學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

1.幼兒科學教育的意義

陶行知從生產力的提高、社會的發展、國家的富強、人民的富裕以及國家民族的獨立解 放等角度認識科學教育的重大意義。他說:“新舊文明的區別,即在科學。中國欲謀經濟、政治、國防各方面之發展,舍科 學無由?!保?]230“科學是工業文明的母親,是從農業文明過渡到工業文明的唯一橋梁,也是開向理想世界的特別快車?!保?2]114他強調,“在國難中,愈覺科學教育之重要”[2]247。從考察近代世界科學家的成長史中,陶行知得出兩個結論:一是科學要從 小教起,因為像富蘭克林、愛迪生等大科學家都是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的;二是對科學幼苗要像富蘭克林的父親和愛迪生的母親那樣愛護。 他反復強調,“科學教育要從兒童時代下手”,“最好是在幼稚園里”?!拔覀円炀鸵粋€科學的民族,必須要在民 族的嫩芽——兒童上去加工夫培植。有了科學的兒童,自然會產生科學的中國和科學的中華民族”[2]247。幼兒掌握科學 這一種工具,過上“科學的生活”,才能過上幸福生活,才能適應現代社會。

2.幼兒科學教育的目標

陶行知提出了全面的科學教育的目標。這些目標包括:1)幼兒科學教育重在促使其科學 興趣的萌發,“第一步是促使中國人個個都知道科學,都對科學感興趣”[3]577。2)培養科學應用能力和科 學創造力,就是在幼兒生活中進行培養并創造科學的生活。他說:“對于天然界,要使學生有利用它的能力。例如,我們要使光線入室不須空氣 的時候,就要用玻璃窗,照這樣把所有一切光、電、水、空氣等,都被我們操縱指揮?!保?]312要在這基礎上培養幼 兒的創造力,“使他們為自己創造,為社會創造,為國家創造,為民族創造”[3]599。3)到 大自然大社會中去獲取扎根在幼兒知識經驗基礎上的“真知識”。他說:“做一個現代人,必須懂得現代的知識,學會現代的技能…… 才能做一個長久的現代人?!保?]5404)要進行科學道德教育,從小教小孩子“養生”,不應教小孩子“殺生”。陶行知強調,這是 “提倡科學教育最緊要的一點”[3]586。針對當時社會科學成果只供少數人享受、人類科學文明被用于制造殺人武器的現實,他大聲呼吁:“ 科學要謀大眾幸福,要除大眾的痛苦??茖W要做保人的工具,而不是殺人的利器?!币敖绦『⒆訉W科學,不要教小孩子做少數 富人的奴隸,要做大眾的天使”[3]585。

3.幼兒科學教育的內容

陶行知指出,科學不是“很高深很精微的學問”,教育內容要貼近幼兒的生活。他認為 ,選擇幼兒科學教育的內容應考慮幼兒的知識經驗,應從幼兒熟悉的生活環境中去尋找豐富有趣的科學內容。應以宇宙為學校,以大自然為 科學園,尤其要注重“生物學”?!皟和钕矚g接近生物,以生物為中心教材,必能引起學生興趣,使其有求知之樂,而耐求知之 苦”[4]。日常生活現象和周圍環境,如地質、昆蟲、野獸、鳥雀、草藥、環境衛生、花草樹木、瓜果豆菜、日月星辰等各類事物 都可成為教育內容。陶行知還設計了一整套完整的科學課程體系,包括兒童的生物、兒童的物理、兒童的化學、兒童的天文 、兒童的氣象、兒童的地球、兒童的工藝、兒童的農藝、兒童的生理衛生、兒童的科學指導等[2]247。這些內容都圍繞 幼兒的生活、服務幼兒的生活來展開。

4.幼兒科學教育的方法

陶行知認為,幼兒科學教育的方法要“以做為中心”,要重視玩科學的把戲和做科學小實 驗。他列舉了科學家的成才歷程,說明他們都是在不斷地實驗、不斷地創造中產生科學發明的。愛迪生、富蘭克林從小就喜歡玩科學 的把戲?!翱茖W的小孩子就是從玩科學的把戲中產生出來的”。相反,中國往往是不讓孩子動手,因此他告誡人們,不要把 小孩子關在教室里死讀書,應手腦并用地去做,去行動。因為“不做無學,不學無術,科學實驗要在做上學, 在做上教。讀科學書籍,聽科學講演,而不親手做實驗,便是洋八股而非真科學”[3]269。他編寫了一套通俗易懂的 《兒童科學叢書》,以作為科學的孩子實驗、觀察、思想的指導。不僅如此,他還認為,科學教育要做到“六大解放”[5]524,即解 放兒童的頭腦、雙手、眼睛、嘴、空間、時間,使兒童能到大自然大社會中去觀察、去探索,能對他們感興趣的科學現象和科學問題進行思考, 進行創造性的活動。

5.幼兒科學教育的教師

陶行知指出,合格的幼稚園教師要有“看護的身手、科學的頭腦、藝術的興趣”。針對 當時科學教師素質不高的情況,他強調,“任何教師都必須擅長一門自然科學,沒有自然科學訓練的,不配做現代的教師”?!拔?們要不愿做時代的落伍者,必須專攻一門自然科學”,而且“我們要取得自然科學上最新的知識與方法,還得精通一種外國文 ”[2]243。要指導科學教育,教師要變成小孩子,“加入幼兒的隊伍”玩“科學的把戲”??上葘⒖茖W的把戲玩給孩子看,“使他 有可用的工具”,鼓勵他們別出心裁、大膽創造。因為當時辦學經費奇缺,陶行知指出,開展幼兒科學教育的一條康莊大道,是 開辟新路徑,創造新材料。教師要引導兒童自制玩教具,利用和改造現有材料?!翱梢宰鲂┎换ㄥX的科學把戲”,要帶領幼兒到大 自然大社會中去觀察,獲取“真知識”??傊?,“幼稚園要重視科學的訓練”,教師要將“現有的故事、游戲、歌曲等”進行 “重新改造”[3]601。

二、陶行知幼兒科學教育思想的積極意義

1.它指出了我國幼兒科學教育的發展方向,具有前瞻性

陶行知讓科學走下圣殿,開創科學教育的新領域,把幼兒科學教育作為科學教育的起始 階段,這在當時是一個偉大的創舉。陶行知在幼兒科學教育的意義、目標、內容和方法等方面都有科學的、獨到的見解,對 幼兒科學教育教師的培養提出了殷切的要求,指明了當時科學教育發展的方向,豐富了我國科學教育理論。他當年超前探 索的許多問題,如幼兒科學教育的價值、科學道德教育和科學教師培養等,至今仍是我們當前科學教育實踐 中所面對的現實問題,甚至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陶行知的科學教育理論與實踐,不僅在20世紀的中國史上寫下了光輝 篇章,而且與當前的科學教育改革與發展也有內在、密切的邏輯關系?!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 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索欲望,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 際生活進行……”??梢哉f,這與陶行知的幼兒科學教育思想是一致的。陶行知幼兒科學教育思想的前瞻性,還表現在他 抓住了幼兒科學教育的關鍵——重視科學教師的培養上。陶行知把“科學的頭腦”作為培養合格教師的 重要目標,應當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

2.它將科學教育與生活教育、創造教育結合起來,具有科學性

陶行知創立生活教育理論,在生活教育中進行創造教育和科學教育,其創造教育思想與 科學教育思想是自成系統又密切相關的?!拔覀兊哪康膭t在于教育的普及、生活的提高、自覺性之啟發及創造力之培養” [5]540。這里,陶行知明確指出了三者之間的關系。以生活教育理論為指導開展科學教育是陶行知幼兒科學教育思想的重要特色。無論 在科學教育的意義、目標、內容和方法上都可看出其生活教育學說的痕跡。這表現在以下幾 個方面:其一,制定科學教育目標時要考慮到幼兒的生活經驗和特點;其二,以幼兒的生活為中心選擇科學教育內容;其三,以“教學做合一”為出發 點確定科學教育的方法;其四,教師要帶領幼兒到大自然大社會中去學習。陶行知指出,教育要培養幼兒的科學創造 力,要將創造教育理論貫穿于兒童學科學的整個過程,強調“六大解放”,以做為中心,玩科學的把戲,要“玩得別出心裁”,最終 實現“人人是創造之人”??傊?,“他的生活教育、科學教育和創造教育熔于一爐,目的是在短短的時間內,培養一批人才, 同時創造和探索出豐富的科學教育的原理和方法來”[6]。

3.它是對他的長期教育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具有實踐性

早在1925年,陶行知就指出:“兒童好奇,科學教育應從兒童時代下手,行知十年前 即懷此見解?!保?]114因為“我們要造就一個科學的民族,必要在民族的嫩芽——兒童上去加工夫培植。 有了科學的兒童,自然會產生科學的中國和科學的中華民族”[2]247。1926年春,陶行知創辦曉莊師 范,實行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主張在勞力上勞心,要求教師必須有“農夫的身手、科學的頭腦、改造社會的精神”[3]33。 在師范的科學教育試驗中,他將學生分成自然科學組、社會科學組和農藝科學組,進行科學教師的培養。20世紀30年代,陶行知發起“科學 下嫁”運動,提出要把科學下嫁給大眾,下嫁給兒童。他創辦“自然學園”和兒童科學通訊學校,撰寫《兒童科學教育》 一文,主持編輯“兒童科學叢書”,開展面向全社會的科學普及教育。1939年7月,陶行知創辦育才學校,明確提出創辦育才的 目的是“為了培養科學天才之幼苗”??梢?,陶行知的兒童科學教育思想不是在書齋中思辨產生的,而是他對自己長期 教育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

4.它是扎根在中華大地上的、符合當時的教育狀況和社會現實的,具有很強的民族 性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科學”、“民主”很快成為影響中國教育界的兩大思潮 。但是由于諸多原因,近代科學始終沒有成為全體國民的共同追求,科學教育只局限在高教領域。陶行知推行“科學下嫁”舉 的主張,開創科學教育的新領域,把幼兒科學教育作為科學教育的起始階段,順應了時代發展潮流。陶行知的關于窮國辦教育的方法, 其中有中國特色的、因地制宜地進行科學教育的許多做法都值得借鑒。如他說的“可以做些不花錢的科學把戲”,引導孩子觀天文、 看星宿、種花草、養動物及自制玩教具等,都是利用和改造現有的材料。我們現在正在不遠千里地從法國引進“做中學”的科學 教育項目。筆者無意反對該項目或主張閉關自守,只想呼吁:我們應當學習外國,但也不應該忘記我國的教育傳統,特別是教育傳統中一切有用 的理論與實踐經驗,陶行知的關于幼兒科學教育的思想和實踐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

盡管時代發生巨變,陶行知的根據社會實情、為解決當時實際問題而提出的許多思想 和方法不一定完全適用于我們當前的科學教育,但陶行知的關于幼兒科學教育的思想由于其前瞻性、科學性、實踐性和民族性, 至今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還有其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華中師范學院教科所.陶行知全集:第1卷[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 社,1985.

[2]華中師范學院教科所陶行知全集:第5卷[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 85.

[3]華中師范學院教科所.陶行知全集:第2卷[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 85.

[4]華中師范學院教科所.陶行知全集:第8卷[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 985:276.

[5]華中師范學院教科所.陶行知全集:第3卷[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 85.

[6]吳一德.陶行知的科學教育思想與科教興國[J].行知研究,1996(2).

〔責任編輯:楊唯真〕

科學教育范文第3篇

手工、 手工、學前專業手工及其教育

學習要點:了解學前專業手工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學習要求;了解學前專業手工的種類、 學習要點: 造型規律和常用工具、材料及其選用原則;掌握手工制品欣賞和評價的標準。 教學重點:學前專業手工的造型規律和評判標準。 教學重點 第一節 手工概述

手工是指以雙手為主或借助工具,按照一定的構思和工藝程序對物質材料進行加工改 造,創造出具有實用或觀賞價值的手工藝品的造型活動。如:紙藝、布藝、陶藝、玩 具、根雕、泥玩、刺繡、編織等。 第二節 學前專業手工與手工學習的基本要求

學前專業手工是專門研究學前手工制作特點、造型規律、表現媒材和學前手工教育的 一門學科。是師范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教育技能課程之一。

一、 ( 一) 學科特點 造型性

造型是內在意義和外在顯現的結合體,是手工的本質特征之一。即所要表現的一切內 容都必須通過外部形態來展現,并以固有、具體可感、可觸的形態訴諸于視知覺,呈 現出制作者內在的精神境界情緒情感、意愿和思想等,揭示客觀事實、現象,以及人 類的心理、生活狀態。 ( 二) 視覺性

兩個層面理解:一是直觀性,二是審美性。 ( 三) 表現媒介

手工制作常常致力于物質材料及其表現價值的發掘,以充分發揮和增強作品及材質的 感染力和表現力。

二、 造型規律

(一)學前專業手工的種類

1、從使用材料的物理性質劃分,有紙工、泥工、布工、竹木工、金石工、塑料工、廢 舊品工等。

2、從使用材料的形態劃分,有點狀材料成型、線狀材料成型、面狀材料成型和塊狀材 料成型。

3、從制作工藝上劃分,有編織、刺繡、縫紉、印染、雕刻、插接、模具、重構等。

4、從造型物的空間占有形態劃分,有平面和立體兩種。

5、從手工作品的用途劃分,有實用手工、玩賞手工和裝飾手工。 (二)學前專業手工的造型規律

1、構思與設計規律 構思與設計即制作前通過想象和思考在頭腦中形成關于造型物的用途、形象、結構、 材料選擇、制作條件、成品效果等心理操作的總和。 一般過程: (1)以用途為構思依據:是實用的、裝飾的、玩耍的 (2)確定造型物的藝術表現手法和具體形象:夸張、變形、寫實;并從造型、結構、 色彩等方面形成比較具體完善的內在加工形象。 (3)選擇造型材料,體現創作意圖并適合所塑形象,同時考慮材料經濟易得、便于加 工制作 (4)采用適合的加工方法,明確制作步驟,成品的裝飾手法和藝術效果要符合造型美 的規律。

2、材料選擇與使用規律 (1)因意選材:根據造型物的構思與主題,選擇使用能夠準確而充分表達造型物形象 的材料進行創作。如,制作皮毛類動物時,選擇毛絨類材料就比較適宜。 (2)因才施意:選擇材料自身所呈現的物理性質、材料特點及外在形狀、聯想到某一 具體事物,并穿鑿出該事物來。 遷想狀物:根據材料的外在形狀、紋理、色彩等非具象痕跡聯想到與某物相像。 借物造像:借助材料已有的非具象加工條件,將聯想到的形象塑造出來。

3、材料加工規律 (1)加一加:通過材料添加進行造型的方法。如,粘貼、接插、編織、纏繞、串聯、 釘鉚、鑲嵌等;

(2)減一減:消減或剔除材料中與形象塑造無關部分的造型方法。如,撕剪、雕刻、 削切、刮刨等; (3)變一變:加工材料形變量不變的造型方法。如,彎曲、沖壓、折疊、團涅、卷曲、 澆注等。

三、常用工具和材料

(一)常用工具:在手工實踐中,關鍵是要因地制宜,工具的選擇與使用要適用、便 利,也可自制。

1、剪。

2、刀。

3、鋸

4、烙具。

5、鉗子

6、榔頭

7、針、錐或鉆

8、夾子

9、尺

10、筆

11、其他。如圓規、泥蓖、泥工板、木銼、鋼銼、砂紙、糨糊、膠帶、訂書機、小盆、 水桶、毛巾、打孔機等。

(二)材料及其種類

1、材料分類 (1)從材料的形成方式分:天然材料(如石、木)和加工材料(如塑料、鐵皮)。 (2)從質地上可分為軟質材料(海綿、泥)和硬質(竹、石)材料。 (3)從透明度上可分為透明材料(玻璃、有機玻璃)、半透明材料(塑料、有色有機 板、薄紙)和不透明材料(木板、布)。 (4)從形狀上可分為點狀材料、線狀材料、面狀材料、塊狀材料。 (5)從材料的屬性上可分為紙、布、泥、竹、木、石、塑料等。

2、常用材料 (1)紙。(2)布、線類。(3)泥類。(4)竹、木類。 (5)石。(6)金屬皮、絲。(7)塑料類。 (8)其他材料。自然物的葉、莖、干、根、花、果實;農作物主副產品,如籽粒、棉 花、蘿卜等;動物加工的副產品和邊角料,如角各種貝殼、毛、骨等;無毒無害的廢 舊物品,如包裝電視、冰箱、洗衣機、鞋子、成衣、牙膏、香皂、羽毛球難過的大大 小小的各種盒子、紙筒、紙袋等。

3、選材原則 要注意開發和選擇身邊的物品進行手工創作活動,所謂“身邊的物品”即周圍環境、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應根據區域特點就地取材。

三、

(一)

學習要求 總的要求

1、有目的的掌握常用、實用的手工知識和技能,具備較強舉一反三能力。如,制作數 量、質量上的舉一反三,材料選用上的舉一反三,造型裝飾上的舉一反三,色彩線條 上的舉一反三等。

2、掌握一定手工設計、制作規律和制作技能,具備一定造型實踐能力,養成并提高自 身的動手能力、審美能力和創造美的能力。

3、將學到的手工知識和技能廣泛運用到生活美化、環境美化和教育實踐中去。

(二)具體要求

1、認真學習手工知識和技能,熟練掌握和應用常用的手工制作方法和工具材料。

2、能夠獨立進行手工造型設計和制作,并能運用于學前兒童手工教育或其他領域的教 育實踐。

3、能夠正確組織和引導幼兒開展適宜的、形式多樣的手工活動。

4、能夠開發利用具有本地區特色的手工材料;結合民族文化、風俗習慣等地域特點, 汲取民族民間優秀的手工藝術精華并應用于造型實踐。

5、能夠合理分析和評價手工制作行為及其作品。 第三節 手工制品欣賞與評價

一、以慎重、科學、公正的態度和藝術美的規律為出發點

二、作品內容與形式要協調統一,內容的表現要積極向上、健康

三、主要從適用、經濟、美觀、創新幾個方面判斷

第二章 第二章 紙造型

學習要點:了解紙的平面造型、立體造型規律和表現形式,掌握剪撕紙裝飾畫 學習要點 和折紙的基本制作方法,具有紙造型的一般設計思路。 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剪撕紙裝飾畫和折紙的基本制作方法步驟。 紙造型是在充分發揮紙張可塑性能的基礎上,利用不同的加工手段,創造出豐富內 容的藝術品種。 第一節 紙的平面造型

一、剪紙,具有千刀不落、萬剪不斷的完整性、趣味性、實用性和裝飾性特點,工 具和材料包括剪刀、刻刀、紙張、襯板等。

(一)剪紙的表現形式

(二)常用的剪法及紋樣

(三)剪紙的方法步驟

1、起稿用單線畫草圖。

2、圖稿剪紙化。連接、加粗、紋樣美化

3、用深顏色把要剪去的部分圖畫出來。

4、剪刻。 剪刻的基本規律是:從小到大、從左到右、由內向外、由細到粗、由局部到整體。

(四)幾種折疊剪紙的方法步驟

1、紙簾剪法。

2、二方連續。

3、四方連續。

4、團花。

5、拉花。

二、染紙

(一)工具材料,吸水性強有韌性的紙,如生宣紙、餐巾紙;水性顏料,用時加入 適量水和酒精,如紅藍墨水、水彩顏料;調色盤、扎染線、夾板。

(二)方法步驟

1、構思

2、折疊

3、染制

4、剪裁修整

三、撕紙 方法步驟

1、折疊

2、起稿

3、撕紙,不要求紙邊緣均勻整齊

四、剪(撕)貼裝飾畫

1、剪(撕)貼裝飾畫是在裝飾畫的基礎上,將剪或撕出的形按主題和構圖規律粘貼 而成。在形象的處理上追求簡潔、概括;在手法上追求夸張、變形;在色彩上要求 和諧統一。

2、工具有剪刀、鑷子、膠水、雙面膠、乳膠、糨糊等;材料用各色卡紙、吹塑紙、 舊掛歷、廣告單等;底板材料可用泡沫板、白板紙、三合板等。

3、方法步驟 (1)起稿

2、色塊剪裁

3、粘貼 第二節

一、折紙

(一)九種基本折法

1、對折法

2、對角折

3、集中折

4、向中心折

5、雙正方形

6、雙三角形

7、單三角折菱形

8、單菱形

9、雙菱形

(二)五種紙工常用符號

1、剪切線:

2、折疊線:„„„„„„„„„

3、山線:﹎﹎﹎﹎﹎﹎﹎﹎﹎

4、谷線:﹍﹍﹍﹍﹍﹍﹍﹍﹍﹍

5、插接口:

(三)折紙舉例

1、桌子的制作

2、鸚鵡的制作

3、蝸牛的制作

4、馬的制作

二、面具制作 工具材料主要是白紙板、廢舊包裝盒、彩色卡紙、雙面膠、剪刀等。 方法步驟

1、設計形象,剪裁制作

2、組合完成

三、二十面體彩球制作 工具材料主要是各色卡紙、膠水、雙面膠、圓規、尺子、剪刀等。 方法步驟

1、用彩色卡紙剪而是個大小一樣色彩不同的小圓片,在圓片上畫出內接正三角形, 紙的立體造型

并沿三角形各邊向同一方向折疊。

2、把折好的圓紙片分三部分粘貼。球體上、下兩個部分各粘五個,中間十個粘成環 形,組合粘貼時要對齊粘牢。

3、把上、中、下三個部分對齊組裝。

四、紙花制作 工具材料主要是各色皺紋紙、細鐵絲、膠水、雙面膠、剪刀等。

(一)百合花制作

(二)玫瑰花制作

五、紙雕塑 工具材料主要是色卡紙、膠水、雙面膠、尺子、圓規、切圓器、剪刀等。 方法步驟

1、在底板上繪出平面效果圖,標明剪切線和折線的位置。

2、按照設計的圖樣剪切折疊。

3、加工整理。

六、擰紙制作 依據設計意圖、造型要求,用紙擰出線、面、體等進行形象塑造。為避免擰后造型 松散可用乳膠加以定型。干后,進行裝飾、上色會更好。

第三章

第一節 布造型概述

布造型

布藝是中國民間工藝美術中的瑰寶,布藝在先到環境裝飾中表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 第二節 布貼造型

一、制作步驟

1、構思設計

2、印稿

3、加工布塊

4、粘貼

5、整修定型。

二、剪貼技法

1、并列粘貼

2、重疊粘貼 第三節 布的半立體造型

一、布嵌掛飾 布嵌掛飾是利用各種不同質地、顏色的碎布,依構成原理經拼嵌而成的布藝品種。 制作方法:

1、設計

2、印稿

3、選料

4、刻線

5、嵌布

6、裝框。

二、布包掛飾

1、并列式布包掛飾

2、浮雕式布包壁掛

第四章

結繩造型

第一節 結繩概述 結繩是一種古老而傳統的手工技藝,“繩”與“神”諧音,“結”表示了力量、諧和, 給人一種團結、親密、溫馨的美感;“結”與“吉”諧音,“吉”是人們的美好愿望。

一、主要工具:美工刀、剪刀、大頭針、泡沫板、針線、鑷子、打火機、粘合劑等。

二、主要材料 第二節 結繩方法

一、基本結

1、掛線結、

2、雙套結

3、平結

4、左右轉結

5、雙聯結

6、橫卷結

7、斜卷結

二、變化結:

1、十字結

2、藻井結

3、吉祥結

4、團錦結

5、盤長結

6、十全結

三、組合結

1、玫瑰花結

2、太陽花結

3、掛飾一

4、掛飾二

5、海星結

6、熱帶魚掛飾編結

第五章

泥造型

學習要點: 學習要點:了解泥造型和基本技法和表現形式,掌握浮塑、圓塑的基本制作方法。 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分解成型和整體成型的泥造型實踐。具有手捏成型的泥造型一般設計思路。 第一節 泥的選用與處理

一、泥的選用

二、泥的處理方法

三、泥的保存 第二節 泥造型的基本技法 團、指揉、搓、切、剪、劃、蹾、抹、壓、染。 第三節 泥造型實踐

一、浮塑,《雪人》制作示例;石膏板制法。

二、圓塑

(一)分解成型是依據造型物的外形特點和結構,將泥分解為若干大小不同的泥塊, 并將泥制成不同的形體加以組合,基本泥形大致可分成球、柱、面、錐、條等五種。

(二)整體成型亦即手捏成型。 《盆子》示例

第六章 自然物造型

學習要點: 學習要點:了解自然物采取和設計原則,掌握自然物造型方法與要點,具有自然物造 型設計的一般思路。 教學要點: 教學要點:自然物采取和設計原則,自然物造型方法與要點,自然物造型設計的一般 思路。 第一節 自然物的采取和利用

一、自然物是自然界中各種天然的、未經加工的物種。如,豐富多彩的貝殼,造型奇 特的小石頭,五彩繽紛的各類谷物(玉米、紅豆、小米、花生),新鮮可口的蔬菜水 果以及漂亮的花卉、昆蟲等等。

二、自然物采取的原則

(一)簡便易得原則

(二)自然環境保護原則

(三)自然物加工制作原則

1、利用自然物形態和色彩,突出表現天然品質

2、因才施藝,根據材料不同特點加工組合,使設計加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第二節 造型方法與要點

一、粘貼法 示例:《貓頭鷹》的制作材料和方法

二、標本法 示例:《蝴蝶》的標本制作

1、將采集到的蝴蝶整理好外形,用大頭針固定在木板上,待干燥。

2、將制成的標本用熱熔膠固定在藤編球體上或其他裝飾性物品上。

三、編制法

四、拼接法

第七章 廢舊材料造型

科學教育范文第4篇

前言

一、基本情況

三穗縣位于貴州省東部,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東北部,全縣轄5鎮4鄉,159個村、5個居民社區,總面積1035.8平方公里??側丝?1.22萬,其中農業人口19.11萬人,占總人口的90.06%;少數民族人口15.8萬人,占總人口的74.8%。

全縣有中小學95所,其中高中3所(其中職業高中1所,民辦高中1所),初級中學10所,普通小學57所,教學點25所,在校生28708人。

二、中小學教育管理基本現狀

我縣實施“兩基”工程以來,學校在硬件建設、軟件設施、教育教學管理、教學質量等方面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整體面貌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在學校的教育管理方面,取得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隨著教育形式的不斷發展,我縣中小學教育教學管理仍然存在著一定得困難和問題,有的還成為學校發展的障礙,通過調查、分析、綜合,我縣中小學的發展不容樂觀。

(一)“四制一目標”管理實施力度不強,存在一定失效性

1998年我縣從湖南學習引進“四制一目標”管理模式以來,對學校各方面的發展都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使我縣中小學教育走出了低谷,各項管理都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教育教學質量在全州的排名不斷提升,居于前茅水平;學校教育教學管理逐步制度化、程序化。全州的“四制一目標”管理現場會曾經在我縣召開。十多年來,我縣積累了一些經驗。然而,近幾年來,我縣的“四制一目標”管理模式的實施力度有所削弱,有的管理內容難以實行下去。

(二)學校管理科學缺乏規劃,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我縣有的學校沒有對學校未來的發展做出如實科學的規劃,即使有有野只不過是用作應付檢查的一張“護身符”,并沒有認真去實行。由于辦學目標模糊,導致學校的辦學水平不高,停滯不前;甚至于有極少數學校沒有一整套規范的管理方案,在管理上往往存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盲目應付現象,工作十分被動;更不要去談積淀學校厚重的文化底蘊了。

(三)學校規章制度的執行,存在一定得隨意性

常言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學校規章制度是一所學校實現既定目標的重要保障,是起著“組織”作用的“無形”領導,對學校師生有著共同的約束力。然而,由于有的學校制定的規章制度領導主觀愿望強、不公平、以偏概全,在執行的過程中,就不能體現全體師生的共同一致,造成很大的難度,在再加之執行過程的隨意性,管理者處理事務時存在“人凌駕于制度之上”等現象,許多制度長期處于“休眠”狀態,因此,不遵守規章制度的也沒有受到處理,大大刺傷了制度遵守者的心。

(四)學校的評價體系不夠健全,存在一定失衡性

學校的評價是對師生的工作、學習的一種正確引導,是調動師生積極性和創造性的重要手段。正確、客觀公正的評價可以激發師生超長的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工作熱情。但是,我縣有的學校制定的評價措施及評價過程往往出現一些失衡現象,挫傷了師生的信心和工作積極性。

(五)學校教師除了擔任繁重的教育教學任務外,還要承擔大量非教學方面的工作,導致教師教學工作時間少,精力不足,常常因為一些非教學方面的事情被攪得焦頭爛額,從而沖淡了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的專一性。

三、原因分析

(一)“四制一目標”管理方面。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教職工競聘上崗制、崗位責任制、結構工資制、目標管理,但是,在實施過程中,由于校長在人事調整、崗位調整、工資分配等方面都沒有實際的權力,因此,對于那些工作責任心不強,沒有進取心,工作不踏實,競聘落崗的教師無法處理,出現優秀教師體現不出優秀,落崗教師臉不紅心不跳,一旦調整其崗位,又不愿干,甚至與學校領導對著干的尷尬局面。把情況向上級領導反映后,領導最多也只能將其調換一個工作環境了事,這種現象在邊遠的中小學比較突出。

(二)在學校的沒有總體規劃方面,究其原因:

1、除了極少數學校領導存在管理無方,目標不明外,大部分學校都存在“規劃了,但難以實現”的想法,在上級主管部門的統一安排下,學校只能根據其要求開展工作。

2、學校工作的延續性不強,一旦學校領導班子調換后,前屆領導所規劃的東西在實施起來就得大打折扣。

(三)學校規章制度執行上,由于多數制度是學校少數管理者根據上級有關要求制定出來的,從一開始就帶有一定的等級色彩和管理者的主觀性,教師的共同意愿和心聲得不到采納或很少得到采納,作為被管理者的教師就成了“弱勢群體”,教師的權利得不到充分的保護,極大的挫傷了教師作為主人翁參與學校管理的積極性;在執行過程中,由于受到“制度制定要嚴,執行要活”的觀念影響,因而得不到公平公正的的執行,特別是一些管理者違反制度,往往會變通執行或不執行,這樣,就出現一定的隨意性和不公平性,極大的造成學校教師抵制學校規章制度的現象。再則,有的學校只注重一些顯性的制度執行,而對學校整體性的制度執行得甚少,這也是造成學校規章制度執行存在隨意性的原因之一。

(四)學校的評價制度不夠健全,對教師的評價有失偏頗。對教師工作的各個環節的全面評價不能做到公平公正,在評價的過程中,只注重教學成績的評價,而忽略其他方面的評價;只注重利益分配的評價,如評優選先、考核等,而忽視工作開展的具體基礎和起點,造成擔任好班級的教師工作永遠優秀,擔任容易做的工作的教師永遠優秀,從而打擊了一大批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出現了一些“反正怎么干,優秀都不會降臨到我們頭上,隨便一點吧”的言論。況且評價人員由于存在一些主觀上的原因,也導致在評價上出現一些失衡現象。

(五)由于各單位的高度重視,學校發展很快,但隨之而來的非教育教學方面的工作也在不斷的加重。使得學校領導和教師應接不暇,疲于處理、應付,因此,在專心考慮學校發展和搞好教育教學工作方面受到一些影響,分散了精力,沖淡了主題。

四、解決的建議

(一)不斷完善“四制一目標”管理的內涵,拓寬管理思路。

1、教育主管部門應加大“四制一目標”管理模式的研究力度,不斷豐富其在新形勢下教育管理的內容,不斷完善,充實,形成一套學校管理的特色。

2、教育主管部門應加大管理力度,真正將“四制一目標”管理落到實處,對于那些工作責任心不強,沒有進取心,工作不踏實,落聘的教師除了要加強教育和再上崗培訓外,還需要真正落實降級使用和解聘工作,以此作為反面教材教育其他教師,達到警示的目的。

3、適當放權給學校領導,使其在學校管理中有一定的主動性,特別是在學校的人事調配、資金調配等方面,真正做到“能者多勞、

多勞多酬、優勞優酬”。

(二)教育主管部門在學??傮w規劃上,要加強調研,統籌安排,因地制宜地優化整合教育資源,滿足各個階段的教育需求。同時要從資金和人力資源方面鼓勵學校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作好發展規劃,創造辦學特色,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做到一校一品,達到教育為當地經濟建設打基礎的目的。

在人事調配和培訓上,要注意強調加強學校工作的延續性,使學校的規劃得以充分的實現。

(三)教育主管部門除了對學校管理作出宏觀的要求外,還要努力為學校營造一個比較寬松的管理環境,拓寬學校的管理空間,經常性的教育學校領導在執行規章制度要以人為本,聽取教師的心聲,保護教師的權利,以身作則,嚴格執行,不搞特殊化。并將此項內容作為考核學校領導的標準之一。

(四)努力健全學校的評價體系,改變自上而下的評價方法。

1、按照科學、民主的原則,完善學校的工作評價體系,不但要完善學校教育教學質量、評優選先、考核等比較顯性的評價方案,而且要完善諸如后勤工作、教學常規過程和其他一些不容易被人發現的隱形工作評價體系,使整個工作評價體系全面而完整。

2、領導對下屬的評價要求實,要用發展的眼光來評價自己的下屬。

對于來自各方面的信息,領導要做出多方面的理性的綜合分析,不能草率的下結論,應兼聽各方面的意見,將多方面的信息進行整合,實事求是的作出評價,達到促進下屬充分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有助于下屬的發展成熟。

3、教師應成為評價學校領導的首席。單純由上級評價和認定學校領導,必然會導致學校領導講主要精力放在對上級領導負責上,卻很少對教師負責,對學生的發展負責,將學校領導的政績交由教師去評價和認定,有教師擔任學校領導政績的見證者和裁決者,就會促使學校領導把主要精力放在想教師所想,干學生所需上,這樣,學校的評價體系就會體現出一股濃濃的民主氣息。

(五)學校的主要任務是為不斷的社會培養出合格的人才,教師以教書育人為己任。其他各部門應為學校保駕護航,解決困難和問題,共同營造一個安寧的育人環境,而不應該將一些非教育方面的其他事務分派到學校,分散學校領導、教師的精力,沖淡教育主題。

總之,學校管理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我縣農村中小學的常規管理在不斷的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經驗,決策科學、管理民主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在教育發展的新形勢下,我們正在引領全縣的教職工在實踐中不斷挖掘管理潛力,推進農村中小學教育的可持續性發展。

科學教育范文第5篇

摘 要:現代社會,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科學在生活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不可取代的作用,對小學科學教育的重視程度,決定著社會科學未來的發展,因此,加強教師和學生的科學素養非常迫切。

關鍵詞:科學素養;現狀;態度;調查

小學科學以前的學名叫自然,這個新名字如果說起來很多人都不知道,即使知道的人也會把它忽略,認為它并不重要,在他們的心目中,語文、數學、外語才是正規的課程。由此可見,小學科學教育的地位很薄弱。

一、小學科學教育的現狀

相對于語文、數學、外語來說,小學科學可能根本沒有什么可比性,對于其他學科,如:美術、音樂、體育來說,它可能還要薄弱些,科學只是科學家的事情,與他們的生活關系不大,所以,學生的興趣就不大,我們教會學生的可能就是一些生活中常見的,比

如,鍋里的米飯燒開的時候冒白煙,在他們的記憶里那就是水蒸氣,通過上科學課讓學生知道,它是空氣里的水蒸氣遇冷凝結成的小水珠,而不是我們說的水蒸氣,雖然一堂課下來,學生的知識結構有所改變,但是過不了多久,他們又會恢復原有的記憶。認為冒的白氣就是水蒸氣,可見我們的科學教育任重而道遠。

二、各國對科學素養的態度

發達國家自20世紀80年代起就啟動國家級的科學教育推進計劃,把科學課程設置為義務教育階段的核心課程,定期進行公民科學素養調查。美國認為:“美國的未來越來越取決于能否向全體美國兒童提供有質量并具有本國特色的科學教育?!辈πW科學教育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制定了國家科學教育標準;韓國把培養兒童的科學研究能力作為基本措施來抓,制定了有關科技教育法規;英國在教育改革中采取了鮮明的科技取向策略,要求通過學校課程來強化小學科學教育;日本小學恢復了中斷多年的小學低年級科學課程,使基礎教育階段的科學教育得以有效地銜接和延續,建議“發展教育體系,在提倡創新精神和探究精神過程中確保對基礎知識的牢固掌握,促使有才能的年輕人從事工程技術職業……”可見,科學教育已成為世界發達國家基礎教育的基本內容和小學教育改革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反觀我們國家,雖然提倡了素質教育,但是應試教育仍然是主流,在學生和家長的心里,分數還是最主要的,畢竟現在的教育語文,數學,外語占了主流,素質教育只是浮于表面,如果讓你隨機地抽取學生,就能發現他們的科學素養有多差,有些學生連一些基本的科學常識都不清楚,讓人實在無話可說。

三、教師與學生的科學素養調查

1.教師的科學素養

我們對教師的科學素養現狀進行了調查,調查發現城鄉教師科學素養水平之間存在著顯著差異:市區學校整個教師隊伍中科學教師基本上是專職的,科學素養狀況良好,科學課的資源投入力度較大,同時課堂教學形式也活潑多樣。鄉村學校相對不太重視,學校往往重視語文、數學、外語等所謂的主課,輕視或忽視科學等“副科”,導致鄉村學校教師兼職者明顯偏多,專職教師稀少,從而導致教師的科學素養不過關,再加上課程資源短缺和授課時間不足,其學生科學素養勢必難以得到應有的發展。

2.學生的科學素養

科學興趣是一種積極的心理傾向,科學活動則是帶有實踐性質的科學行為。調查發現小學生的科學興趣是非常濃厚的;雖然他們的科學活動頻率大大超過了大人。但是,他們的科學興趣和科學活動頻率之間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差距,我們必須對學生目前所能參與的科學實踐進行反思。一方面,我們要認識到小學生在科學學習方面的巨大潛力,他們擁有興趣這位最好的老師;另一方面,我們要積極幫助學生把科學興趣轉化為科學活動,使學生能夠真正體會到科學所能賦予他們的力量以及科學所能帶給他們的歡樂。要不斷強化他們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和行動。農村學校在一些硬件設施方面比不上城市學校,但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開展科學活動,例如,可以帶領學生去田野里進行種植,這個對于城市里孩子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現在很多學生連西瓜長哪都不知道,這是件令人多么悲哀的事情!

學校教育要提高科學教育的地位,讓科學教育成為學校主流的教學學科,提高學校里科學教師的地位,讓教師對科學教育產生興趣,愿意去教授科學教育,這樣學校里就會有更多的專職科學教師,專業的科學教師團隊,這樣我們的科學教師隊伍就能長足地發展。有了專業素養比較高的科學教師團隊,對學生的科學教育就能更加專業化,對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就有了強有力的

保證。

(作者單位 江蘇省海門市三星小學)

上一篇:安全檢查方案下一篇:早期教育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