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創業企業發展范文

2023-09-14

創業企業發展范文第1篇

2007年1月9號, 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中央“一號文件”《國務院關于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 首次系統的提出了建設新農村的指導性意見。在10月舉辦的十七大上, 更是提出了要在我國實行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按照合理布局、統籌城鄉、節約土地、完善功能、堅持以大帶小的原則, 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 以增強綜合承載能力為重點, 以特大城市為依托, 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 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目前國內對于新農村建設和失地農民創業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觀的政府調控的戰略層面上。新農村建設的重點主要集中在經濟水平的提升, 往往急功近利。政府對新農村建設的人力資源開發關注不夠, 人力資源發展方面還處于較低的水平。農村的勞動力低下, 大部分有能力的農民都去外出務工, 留下的只是一些文化、素養、技術、其它能力都不良好的農民。這種形勢對總體水平本就不高的農村勞動力素質來說更加嚴峻。研究認為在新農村建設中, 政府的導向能力是新農村建設的重點, 具有極其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政府是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主導。同時又部分學者通過研究美國人力資源策略提出了制定教育和職業培訓領域的人力資源投資的地位和作用;促進市場化和現代化的人力資源市場;加強政府的引導作用在人力資源開發、實施戰略管理的人力資本;政府創造高績效、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和協調機制;促進各利益相關者積極落實;從建立規范的評估和報告制度等方面入手進行失地農民創業扶持。

二、失地農民創業困難的原因

1. 教育投入少, 水平普遍較低

一直以來, 農村教育的經費明顯不足。目前我國公共教育經費僅占GDP的3%左右, 已經低于發展中國家4%的平均水平。在如此低的投入比例中, 能夠分給農村教育的經費更是少得可憐。據統計, 2006年, 西部欠發達地區勞動力的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占到51.7%。人口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在勞力資源僅占8.6%。其次, 我國農村職業教育辦學定位問題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 失地農民得不到創業培訓指導。目前, 國際社會一般把人力資源分為普通型、技能型和經營型三個類型, 在我國, 農村人力資源結構失衡比較嚴重, 普通人力資源、技能型人力資源、經營型人力資源所占比率為88%、9.8%、1.2%。能夠自主創業的技能型人才、經營性人才匱乏。

2. 組織管理滯后, 缺乏引導支持

當前失地農民技能型和經營型人才缺失的另一個原因是缺乏相應的人力資源管理服務設施, 缺乏農村人力的培訓與使用機制, 缺少經過系統培訓的管理服務人員。人力資源缺乏系統的培訓和管理, 服務相對城市滯后, 極大的影響了失地農民創業積極性。造成了農村優質人力資源外流。同時很多的地方政府對農民創業的支持和引導的重視程度不高, 還沒真正樹立起人才開發意識。農民本身自我發展的意識不夠強, 這些都制約著農民創業的進程。

三、構建城鄉統籌發展下失地農民創業培訓模式策略

1. 加大農村教育投資和扶持力度

要提高農民素質, 扶持農民創業首先要加強農村教育和科技培訓。調整農村教學網點布局, 避免產生失學兒童。進城務工子女就近入學, 享受和城市兒童平等的受教育權。同時要保障農村教育的軟硬件建設:加大農村教育資金投入, 提高農村師資隊伍水平和人才梯隊建設。積極組織省、市、縣三級學校對口支援, 送教下鄉活動。同時要大力發展農村繼續教育, 發揮網絡遠程教育優勢, 積極開展農村的成人職業技能教育[5]。對農民要免費進行職業技術培訓, 對于提高新農村建設中的人力資源素質都有非常大的意義。同時為優秀人才、返鄉農民創業打開綠色的通道, 加大政策扶植, 引導優秀人才回鄉創業。

2. 發展農村中等職業教育家和創業家

農村職業教育是職業教育的組成部分。農村職業教育既包括對農民本身文化水平和養殖生產技能的培養, 也包括對農村創業、鄉村干部科學文化素養的培養。農村職業教育與農村普通教育、農村繼續教育相輔相成, 能夠整體促進新農村建設中的人力資源開發, 加快農業生產科技進步, 為全面建設新農村經濟提供智力保障和人才保證。因此, 要在不斷引進新技術, 種植/養殖高新技術產業外, 要引入農村中等職業教育, 同時鼓勵鄉企合作辦廠, 不斷發展特色支柱產業。

摘要:中國是一個以農業人口為主的國家, 40%以上的總人口是農業人口, 位居世界首位。城鄉統籌發展是黨的十七大提出的重點城鄉發展戰略, 其發展重點是新農村建設和失地農民的創業問題。因此, 要在充分調研我國城鄉統籌發展現狀的基礎上, 研究新農村建設和失地農民的創業問題。從根本上改變思想觀念、加強農村教育和科技培訓, 提高農民素質、建立符合新農村建設管理體制及機制。

關鍵詞:城鄉統籌,失地農民,創業模式

參考文獻

[1]周梅妮.我們新農村建設的人力資源開發策略[J].科技廣場, 2009 (6) :161-162.

[2]吳敬璉.當代中國經濟改革戰略與實施[M].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 1998.

[3]張紅梅, 俞菊生.都市型農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幾點思考[J].上海綜合經濟, 2002 (6) :123-124.

[4]劉麗霞.淺談新農村建設中農民素質問題[J].洛陽工業高等??茖W校學報, 2007 (4) :102-103.

創業企業發展范文第2篇

一、縣域企業創業基地發展現狀

創業基地能為入駐企業免收、減收租賃費用, 免費提供政策咨詢、創業輔導和人才技術的培訓, 提供金融、會計、法律等中介服務, 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搭建了服務平臺?;貎鹊牡缆?、供電、供排水、環保、綠化、消防、安保、通訊網絡等配套設施比較齊全, 具備為入駐企業提供生產加工的基本功能。另外基地周邊分布著各種餐飲、娛樂、商業網點機構, 充分滿足商務和生活需求。既有高檔的居住區域, 又提供各種面積和戶型的住宅, 滿足了不同階層人士的居住需求。

二、創業基地在發展及扶持中小企業中存在的問題

創業基地對促進中小企業轉型升級, 打造縣域經濟新的增長點發揮了巨大作用。但由于創業基地的運營剛起步, 處于成長期, 在其發展的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不容忽視。

1. 征地難, 成為創業基地建設發展中的一大“瓶頸”。

隨著人們對創業基地服務功能的認知, 越來越多的中小投資者和初創業者都紛紛入駐, 致使基地內車間場地不足。要擴大規模就必須再征用土地。而被征用的土地多為耕地, 征地手續非常復雜, 且近幾年由于征用耕地過程中賠償款不到位或土地用途被挪用的問題引發的村民上訪事件不斷, 致使政群關系緊張, 政府威信掃地。此種情況下征用土地的難度可想而知。

2. 融資難, 成為入駐企業發展的又一大“瓶頸”。

在對入駐中小企業調查中發現, 目前50%以上中小企業周轉資金不足, 一些商業銀行因其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而不愿涉足, 中小企業只能靠向農村信用社或縣郵儲銀行貸款、民間借貸等方式來解決周轉資金的不足。向信用社或郵儲銀行貸款往往因缺乏足夠的資產做抵押而難以獲得, 而通過民間借貸融資, 一是成本高, 二是穩定性差, 都會影響中小企業的經營效益和正常發展。同樣, 創業基地也面臨資金短缺的困境, 創業基地要想發展壯大, 為基地內企業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和全方位的服務, 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因此融資難已嚴重制約著創業基地及其中小企業的發展。

3. 專業化人才隊伍嚴重匱乏。

中小企業創業基地是對入駐企業進行專業化輔導的專門機構, 這種機構的運作依賴于專業管理團隊。這一管理團隊中要有一大批懂風險投資、財務管理、市場運作、政府運作、貿易往來、戰略運營、生產配送等方面知識的專門人才。然而, 實際情況是創業基地中大部分管理人員學歷不高、專業不精, 對企業運作的全過程缺乏明確認識, 直接弱化了中小企業的有效孵化和培育能力。高素質復合型管理人才嚴重不足, 制約了創業基地快速成長。

4. 產品科技含量低弱化企業抵御風險能力。

創業基地內的企業都是一般的傳統產業, 企業多為加工業, 科技含量低, 更談不上自主研發產品。再加上管理不規范導致產品質量問題、進入門坎低導致大量同質產品擠占市場份額問題、在產品銷售環節無定價權問題、在原料購買環節無議價權問題, 使得中小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弱。

5. 政府及其相關部門政策支持力度不夠。

調研顯示, 中小企業創業基地及入駐企業迫切需要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的支持。但由于地方政府熱衷于“抓大放小”, 對于影響政府GDP的大企業、關鍵企業關注較多, 而對于較為分散、力量不集中的中小企業則關注不夠。作為創業基地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大型企業所在的工業園區更容易獲得政府的扶持。這使得創業基地孵化能力明顯不足。

三、政策建議

1. 適度放寬用地政策, 為企業發展提供較為寬松的環境。

要發展縣域經濟, 肯定要涉及用地問題。一方面經濟必須發展,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用地計劃指標不足, 這就是一對矛盾。如何化解這一矛盾?筆者認為:一是適度放寬現有企業周邊的用地政策。在企業需要擴大廠房且涉及面積不大的情況下, 可以采取村民以土地入股分紅的形式幫助企業發展壯大。二是給中小企業創業基地每年一定的征地指標, 專項用于新辦企業或者基地的發展壯大。企業就能按照國家的土地管理法規征用土地, 用于新辦企業或者基地的發展壯大。三是土地主管部門要盤活閑置土地。土地主管部門建立土地利用動態巡查制度, 全面加強批后監管的力度, 重點解決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盡的問題。

2. 多措并舉滿足企業資金需求。

一是政府及其相關部門要積極協調金融部門或擔保公司幫助企業融資, 以消除企業在融資時的一些人為障礙。二是采取政府貼息的辦法, 幫助企業融資。對小企業創業基地內的有發展潛力的企業, 為該企業的貸款貼一部分利息。三是財政資金直接補助企業, 為其補充“血液”。對中小企業創業基地內的科技含量較高、為國家貢獻大的企業, 可以采取財政補貼的方式輸送“血液”。

3. 多方謀劃幫助企業引進人才。

一是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要積極搭建引進人才的“平臺”。根據企業對人才的需求, 經常舉辦專場招聘會, 為企業引進人才搭建“平臺”。二是要制定相關的企業人才方面優惠政策。如在企業人才的子女讀書方面可以制定一些優惠政策, 讓其安心為企業服務。三是建立獎勵機制。對中小企業創業基地內的、為企業的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人才, 要從政府的角度給予精神和物質上的獎勵, 并宣傳其先進事跡, 以激發員工工作的積極性。

4. 引進科技含量高的中小企業入駐基地。

要使創業基地健康長久地發展下去, 必須引進科技含量高的企業入駐創業基地。只有這樣, 企業才能有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實現企業健康發展, 中小企業創業基地才能夠“四季常青”, 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

5. 轉變“重大輕小”傳統觀念。

創業企業發展范文第3篇

一、創業投資分析

(一)創業投資概念

創業投資(Venture Capital)通常被稱為“風險投資”,即為人們主動承擔可能的創新風險而進行的有意義冒險創新活動或創業行為。創業投資的經營方針是在高風險中追求高回報,特別強調創業企業的高成長性。它的投資目的不是要控股,而是希望取得少部分股權,通過資金和管理等方面的援助,促進創業公司的發展,使資本增值。一旦公司發展起來,股票可以上市,創業資本家便通過在股票市場出售股票,獲取高額回報。創業投資項目選擇的核心標準是能否在未來的可預計期間內取得高額回報。

(二)創業投資特征

創業投資是一種投資活動,與一般的投資活動自然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但由于它是特定的“具有風險的投資”,因此,又具有一些與一般投資活動不同的特征,這主要表現在選擇投資對象、投資特性和增值服務上。

1. 投資對象的創新性強。

國際經合組織(OECD)在1983年召開的第二次“投資方式研討會”上明確指出:“凡是以高科技為基礎,生產和經營技術密集的創新產品和服務,都可視為創業投資。”創業投資不僅是高科技投資,突出高科技,而且是創新投資,突出創新。對投資對象,不僅要求科技含量高,而且要求創新性強。創業投資機制涵蓋金融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是個完整的創新資本化的過程。

2. 投資的高風險和高投資回報率。

由于高收益和高風險并存,創業投資多年來屢向世人展示奇跡,平均回報率高于30%,一旦投資成功,其回報率有時高達10倍以上,遠遠超過金融市場平均回報率。但高收益總是與一定的高風險相對應的。美國技術風險投資者公司的風險資本家彼特·麥克默茨曾在5年間對11家公司進行投資,結果5家失敗,5家良好,第11家的巨大成功使他的25萬美元的投資資金猛增到7 500萬美元。任何項目都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環境與市場等因素的變化是不可預測的,也是無法控制的,因此,創業投資失敗率極高。在創業投資行業中,成功率一般不到20%,完全失敗的比率在20%以上,另外60%左右不超過市場平均回報率。盡管如此,投資者能夠通過組合投資來分散風險,盡管單個投資有可能損失慘重,但組合收益卻由于某些投資高額回報而達到豐厚的投資回報率。

3. 資本流動性較小。

創業投資投入到企業盈利直至風險企業上市,再經過一段股權持有期,投資者才可以變現投資,收回資本,獲得資本增值收益。一般從投資一個項目到收回投資需要3—7年甚至10年,在這段時期內,由于投入資金變現退出困難,因而資本流動性較小。

4. 權益投資。

創業投資者看重的是高科技企業的成長性和潛在高收益性,一般并不要求風險企業在足夠長的期限之前分發股利或償還,而是追求新興企業成長期的高額利潤。同時,風險企業擁有的寶貴財產通常為智慧與技術,難以以傳統方式進行融資。創業投資正好彌補了這一資金缺口。它通常以權益資本或準權益資本的方式注入資金,從而使企業得以安心長期發展。

5. 階段性和循環性。

創業投資者通常根據風險企業成長過程的不同階段相應地把總投資資金分幾次投入,上一發展階段目標的實現成為下一階段資金投入的前提。創業投資采取“投入—增值—退出—再投入”的循環運作方式,一旦創業投資成功,在企業上市或成長時以出售股權的方式撤出變現,收回資本獲取高額利潤。之后將增值后的資本再投入到其他風險項目,如此循環往復,實現投資資本的快速擴張。

6. 增值服務。

創業投資不僅對風險企業投入資金,而且還向企業提供包括發展戰略、市場營銷、企業管理、資本運作等各方面的策劃、咨詢、中介等服務,使被投企業得以快速發展和壯大,從而提升其價值,為創業投資成功地增值撤出創造條件,這就是創業投資的增值服務。

二、航海企業

航海業是典型的資本密集型行業,資金投入量大、投資回收期長,傳統的融資模式已無法滿足企業發展壯大的資金需求。

(一)航海企業現狀分析

經濟復蘇以來,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出現一些新的情況,歐元債務危機影響逐步顯現,我國加大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力度,并制定實施了一系列相關政策措施進行宏觀調控,高耗能產業的發展有所放慢,大宗散貨的運輸需求也將有所下降。面臨新形勢、新要求,航海行業應搶抓機遇,應對挑戰,加快推進發展方式轉變,推進港口發展模式轉型,進一步做好結構調整、加強市場準入管理等各專項工作,促進航海持續發展。

(二)航海企業業務運作特點

1. 產業結構。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多產業的企業既有利于裂變式發展,也有利于保護自己,而單一產業的企業發展不如前者快,而且隨時可能出現危機。因此航運企業想要發展,應該有多個支柱產業,并且各產業間關聯度越小越安全。資本流動與重組是航海企業發展多產業的最佳方式。企業應將自己可分離的資產分為若干塊,每一塊單獨與其他企業的資產組成新產業并按新機制運行。這樣裂變成若干個新興的現代型企業,并迅速發展成為企業的多個頂梁柱。這種發展方式風險分散,速度較快。企業由單一產業向多產業發展的最佳時機是企業處于盈利時,這時既有一定的可用資金,又有賺錢產業支撐新開發項目。

2. 技術改造。

航海企業想要達到特、大、專和增后勁就必須不斷地進行技術改造。技術改造需要資金支持,會使企業堆積債務,造成暫時的資金不平衡分布。只有當這一階段技術改造完成之后提高企業盈利率,加快資金循環,才可以緩解債務危機。否則,技術改造不僅不會是企業資本增值的機遇,還有可能給企業造成財政危機。所以,航海企業在不斷投入、改造謀求發展的同時,必須有正確的資金營運決策,以最小的投入和真正能自我解脫債務為原則。每進行一項技術改造,就是一次資本運作的實踐檢驗,正確的決策和不超預算的操作是決定項目成敗的關鍵。

3. 負債經營。

市場要素在供求上的復雜多變使市場經濟成為風險經濟。由于這種復雜多變,企業的每一項決策都有可能導致失敗和虧損,經濟效益不定數。負債經營可以讓企業以小搏大,但當投資收益率低于債務費用率時,企業非但不能獲利發展,有可能導致更嚴重虧損。

4. 投資行為。

面對市場經濟大潮,為了適應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和瞬息萬變的市場狀況,企業應引進現代科技,投資目標偏向于科技含量高、適應市場需求的新型項目,在嚴密的科學論證基礎上,充分了解市場行情,把握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前景,力求在競爭中贏得主動,快速發展。

三、創業投資對航海企業發展的促進作用

(一)促進航海企業產業結構升級

前幾年,航海企業還在更多地利用價格優勢競爭,單一依靠船舶搞貨運,但現在情況已經改變,必須發展航海上下游產業,在資本市場博弈,不斷開拓新興市場。贏在市場,促進航運和資本互動,實現共贏,成為當今航海界最新的發展態勢。創業投資的參與,更進一步促進航海產業升級。

1. 創業投資資本支持,促進航海企業結構多元化發展。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開始盈利的航海企業需要更多資本進行新產業的開發,但相對薄弱的實力又制約其結構的擴展。創業投資可以為其提供長期穩定的資本保證。創業投資家根據項目的發展情況,將資金分期投入,最初投資額較少,隨著企業逐步走上正軌,創業資本不斷地跟進投入。在這個過程中一旦發現問題,則立即中止投資。通過這種策略把投資風險降到最低,也保證企業安全發展。最終新產業開發成功,多元結構相互促進的經營模式在鞏固企業本身的同時,也使投資者獲得高額的利潤,使產業鏈條得以延伸和擴展,催生出一系列新興產業,進而提高航海產業升級換代的能力。

2. 創業投資促進高科技產業發展,帶動航海產業結構調整。

盈利初期產業很難有開發高新產業的能力,高新產業相對于其他產業,所需成本更大,還有如何適應市場與經營管理的問題。創業投資不僅可以為高新技術產業提供資本支持,還能向企業提供包括發展戰略、市場營銷、企業管理、資本運作等各方面的策劃、咨詢等增值服務。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的推廣和應用,而高新技術產業的推廣和應用又可以滲透到相關產業中去,從而帶動整個產業的結構調整。

3. 促進傳統產業改造。

傳統的航海企業除了航運類的支柱產業,為了用好資產存量和解決冗員,開辟了副業經營,目前這些第三產業中部分已經喪失市場競爭力。但創業投資的增值服務,促使投資方介入企業運作管理。企業在投資方與市場的雙重壓力下,重組結構,將資源用于中心產業的開發,促進傳統企業結構改造。

(二)加快航海企業技術創新

航海企業技術創新是一項高風險性活動,因為技術創新過程中存在著技術的開發、技術與經濟的結合等不確定因素。創業投資可以解決高新技術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并提供增值服務。另外,技術創新往往要求在短時間內投入大量資金,再加上技術創新的風險性,傳統的融資工具并不合適。技術創新的高風險性可能會給風險承擔者造成經濟、時間以及機會等方面的損失,但也會給他帶來機會和收益,收益與風險正相關。航海企業具有極高的成長性和效益性,這滿足了創業投資企業投資的要求。

(三)加強企業投資能力

航海企業想要發展,融資方式之一是銀行貸款,但負債經營對企業是嚴峻考驗,資本運作出現問題有可能使企業面臨破產危機。創業投資是通過資金和管理等方面的援助,獲得企業部分股權,而且不存在負債問題,降低企業發展的風險系數,使企業擺脫負債經營的束縛,為企業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四)有利于產業集群化發展

產業集群是指某一產業領域相互關聯的企業及其支撐體系在一定區域內大量集聚、發展,形成具有持續競爭優勢的經濟群落。一般而言,因存在著高度不確定性以及研發與生產的日益分離,高新技術企業比傳統產業中的企業更傾向于集聚,形成產業集群。而作為技術進步和經濟增長的“助推器”,創業投資在驅動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形成和持續發展中的顯著作用,也為眾多國家和地區發展高新技術的實踐所證明。

摘要:受金融危機影響,全球航海市場低迷,航海企業間競爭加劇,這對企業是嚴峻的考驗。創業投資不僅能夠對企業投入資金,而且還可以向企業提供包括發展戰略、資本運作等各方面的策劃、咨詢等服務,使航海企業得以快速發展和壯大。

關鍵詞:創業投資,航海企業,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捷.金融體系對創業投資的作用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6,12(12):85-86.

[2]劉建香.公司創業投資的概念、內涵及模式[J].現代管理科學,2008,2(3)45-46.

[3]譚勇,矯艷春,沈瑞光.航運企業市場營銷戰略淺析[J].水運科學研究,2007,9(3):25-27.

[4]朱永勝.淺談航運企業資本運作[J].珠江水運,1995,7(13):18-22.

創業企業發展范文第4篇

2016年8月25日, 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林念修指出, 當前創業企業已經進入理性發展、自我完善、優勝劣汰的新階段。他說, 從市場基本面來看, 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的迅猛發展和普及應用, 為創業創新者提供了巨大空間和機遇。這些領域的項目也受到了投資人的高度關注, 這將使本輪創業特別是創新型創業的內生動力大大提升。

林念修表示, 今后國家發改委將建立科學客觀的統計監測指標體系, 構建“雙創”景氣指數等模型, 力爭用數據說話, 從“雙創”環境優化程度、創業創新的信息水平、各類創新創業項目發展狀況等方面來科學評估“雙創”的總體發展態勢, 為各類“雙創”參與主體提供更加準確的信息服務, 也為各級政府部門提供更加客觀的政策評估意見。

創業企業發展范文第5篇

2009年10月23日我國創業板市場正式啟動, 截止到2011年12月30日, 在創業板上市的企業達281家。其目的主要是扶持中小企業, 尤其是高成長性科技企業, 為風險投資和創投企業建立正常的退出機制, 為自主創新國家戰略提供融資平臺。這一資本市場的啟動為常德中小企業特別是中小高新技術企業帶來新的活力, 緩解了企業融資難的瓶頸。

一、創業板市場的特點、主體定位及監管

(一) 創業板市場特點和要求

創業板又稱二板市場, 即第二股票交易市場, 是指主板之外的專為暫時無法上市的中小企業和新興公司提供融資途徑和成長空間的證券交易市場, 是對主板市場的有效補給, 在資本市場中占據著重要位置。創業板市場最大的特點是低門檻進入, 嚴要求運作, 有助于有潛力的中小企業獲得融資機會。根據《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管理辦法》規定, 創業板發行上市條件之一為最近兩年連續盈利, 凈利潤累計不低于1000萬元, 且持續增長;或最近一年盈利, 凈利潤不少于500萬元, 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于5000萬元, 且最近兩年營業收入增長不低于30%。

(二) 創業板市場的主體定位

創業板市場設立的主要目的是為具有廣闊發展前景和巨大成長潛質的新興企業, 特別是高科技企業和民營企業, 提供籌集資金的渠道, 以協助其進行規模擴張和業務拓展。我國設立創業板市場的主體定位一般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 以增長型公司為目標。

創業板市場創建以來以“增長潛力”為定位主題, 不受發行人的行業及規模的限制, 其對象是各行各業中需要額外資金來進行擴張或發展的新興企業, 如電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醫藥、新材料、環保等等, 是為那些規模小、歷史短、成長空間廣闊、盈利前景好、發展潛力巨大的新興企業提供籌資途徑, 為其擴展業務提供契機。但創業板市場在所允許的所有行業的上市公司中, 更偏重于高科技企業, 因為它們與創業板市場的高增長主題及其發展戰略相一致, 另外, 創業板也允許創業資本將他們所投資的企業上市, 允許綜合類企業把它們的個別項目分拆上市。但這些上市公司或分拆上市項目都必須具有科技含量高或發展前景看好的顯著特點。

2. 適合專業投資者的高風險市場。

申請在主板市場上市的公司必須具備營業記錄和最低業績要求, 因此要求在主板市場上市的公司要有一定的基礎, 但在創業板市場上市一般基礎比較薄弱, 它們要在一些可能是未經證實可行的領域內發展, 失敗的風險較大。此外, 創業板市場的上市要求較低, 容易造成一些過分激進的發行人及公司發起人為一些成功機會不大或業績不佳的公司籌資。這兩項因素會使投資者投資于創業板市場所需承擔的整體風險大為增加。因此, 創業板市場上的股價變動性可能更大更頻繁, 股份的流通性可能偏低, 公司破產的可能性也較高, 所以, 應發展成純粹以熟悉投資技巧的投資者 (即專業投資者和充分了解市場的散戶投資者) 為對象的特定市場, 而不應成為向所有投資者開放的大眾市場。不鼓勵對投資于高風險公司缺乏一定認識或主要受傳言牽引的散戶投資者參與創業板市場。

(三) 創業板市場的上市機制與監管體系

目前我國主板市場采用的發行上市機制為核準制, 而國際創業板市場通常采用注冊制。在創業板市場設立初期, 會繼續實施核準制, 但隨著創業板市場逐漸發展成熟, 其上市機制將逐步過渡為標準制, 以促進資源的合理有效配置, 降低上市公司的經營風險和整個股票市場的系統性風險。從風險防范角度來看, 由于創業板市場的整體風險較高, 必然逐步健全相應的風險防范體系, 完善風險監控機制, 以實行有效的風險防范、控制、轉移和規避。鑒于創業板市場的公司規模小于主板市場的上市公司, 企業發展的不確定性和技術風險、市場風險及經營風險較大, 因此對創業板市場的嚴格監管顯得尤為必要。對于創業板市場將采用更為嚴格的財務標準, 而且需要強化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結構等方面的行為準則、運作標準和運作質量的監管, 提高創業板市場的透明度, 強化上市公司的信息公開披露制度, 以有效防范和化解市場的系統風險, 促進市場規范、穩健和高效運作。

二、常德高新技術企業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一) 常德高新技術企業的現狀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 常德高新技術產業已經初具規模。“十一五”以來, 我國高新技術產業按照“自主創新、規模發展、產業集聚、國際合作、著力應用”的原則, 在擴大產業規模、增強產業自主發展能力、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國際化水平等方面, 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進展。2011年, 常德高新技術制造業的銷售收入年均增長26.8%, 產品出口翻了兩番, 工業增加值比重達22.8%, 再創歷史新高。具體發展成就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 培育了一大批充滿活力的民營中小科技企業。

根據《常德民營科技企業發展報告 (2006-2010年) 》中數據顯示, 截至2010年底, 民營高科技企業總數已超過1000家以上, 從業人員已超過10萬人, 企業總資產和總收入已超過千億元。他們依靠“自愿組合, 自主經營, 自負盈虧, 自我約束”的良好運行機制, 為常德經濟發展帶來活力, 也為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

2. 成長起一批知名的高新技術大企業。

目前高新技術企業已成為常德市新經濟增長的引擎, 很多高新技術企業品牌已深人人心。如創元鋁業、恒安紙業、大漢起重等都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高新技術企業。

3. 建立了一批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基地。

目前常德市有桃源創元工業園, 鼎城的灌溪工業園, 武陵工業園, 三一重工常德工業園 (灌溪) , 中聯重科常德工業園 (灌溪) , 常德橋南工業園, 常德德山高新技術工業園, 石門海螺建材工業園, 武陵區東江工業園等, 常德市大部分中小企業集中在園區, 依托大中型企業形成了煙草、食品、鋁材、機電、紡織、電力、紙業、建材、鹽化工、醫藥等十大產業集群。這些產業有力支撐了寧德市國民經濟健康運行。

(二) 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目前, 雖然常德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很快, 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但與省外、國外相比, 還有一定差距, 主要體現在: (1) 企業的規模較小、資產信用不足。 (2) 企業的內部組織和管理制度不健全。 (3) 科技創新能力及科技競爭能力低。 (4) 科技成果轉化率低。 (5) 科研研究與開發投入總量不足, 結構不盡合理。 (6) 可供選擇的直接融資渠道單一。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資金投入嚴重不足。其資金投入遠低于東部沿海地區。二是融資結構不合理。三是高新技術企業的市場風險大。資金占用時間長, 商業銀行一般不愿承擔此類貸款風險。四是商業銀行對企業提供貸款需要嚴格的擔保程序。而高新技術企業在創業過程中, 往往資產質量不佳、負債率高, 難以提供合適有效的擔保方式。五是政府對高新技術企業融資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夠。政府為了支持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 先后出臺了一些支持高科技中小企業融資的政策, 但力度相當有限。

三、創業板對常德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影響

(一) 拓寬了高新技術企業直接融資渠道

長期以來, 由于高新技術企業自身具有高風險性、高成長性和信息的高度不對稱性等特性, 在抵押條件和信貸資質上的缺陷, 高科技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一直未能有效解決, 成為制約其發展的瓶頸。由于創業板上市門檻低于中小板, 它的推出主要為中小企業特別是高新技術企業 (占80%) 搭建了新的資本支持平臺, 改變了中小企業以往靠單一銀行貸款的融資模式, 有助于高成長性、發展潛力大的中小企業通過創業板上市, 實現資本市場直接融資。這種融資模式的改變, 也必將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 為其發展提供堅實的資金保障。

(二) 激發了高新技術企業創新能力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建設創新型國家, 是順應時代要求、事關我國經濟建設和發展全局的戰略選擇。落實這一國家核心戰略, 離不開科技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當前, 科技型中小企業是落實自主創新國家核心戰略的重要載體, 事實證明, 科技型中小企業一旦抓住市場機遇, 其所激發出的創新內在動力和活躍程度是無法比擬的。因此, 創業板的開設將幫助常德市一大批高成長型中小企業實現騰飛夢想, 并對這些企業所在行業的技術創新起到無可替代的推動作用。

(三) 促進高技術企業內部管理規范化

目前, 科技型企業數量龐大, 但成功率與“成活率”并不是很高, 根本原因在于企業管理不善, 公司治理水平不高。而創業板的推出, 將加速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經營模式向以契約關系為基礎的現代企業模式轉變, 由此給高新技術企業帶來的變化, 將遠遠超過資金本身的影響力?!秳摌I板上市規則》對中小企業的內部管理規范化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高新技術企業想要在創業板上市, 首先必須改組為股份有限公司。目前, 大多數高新技術企業存在產權關系不清、家族化管理等問題。這些企業會以爭取上市為契機, 按照相關法規, 進行企業上市前改制, 形成一種相互協調、相互制約的公司運行機制, 使其符合市場經濟規范要求, 從而促使中小企業完善公司內部治理結構, 提高企業競爭實力。

(四) 提高品牌知名度

在我國, 由于高科技發展時間較短, 大多數高新技術企業存在資金不足、專業技術落后、企業開發力量弱等特點, 實行品牌戰略可以說心有余而力不足。在科技高度發達、信息快速傳播的今天, 產品、技術及管理訣竅等容易被對手模仿, 難以成為核心專長, 而品牌一旦樹立, 則不但有價值并且不可模仿。實踐證明, 上市對于提高企業的品牌知名度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五) 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的一項長期任務。創業板的推出, 可以加快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一是引導社會經濟資源向具有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新興行業聚集, 促進高成長、高科技的自主創新型企業迅速發展壯大。二是推動國家自主創新戰略的實施, 完善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鏈條, 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 形成科技型中小企業、風險投資和資本市場良性互動的格局。

四、對擬上市的常德高新技術企業的建議

(一) 建立產權明晰、治理結構合理的現代企業制度

擬上市高新技術企業在進行公司化改造過程中, 應嚴格按照創業板市場、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規范運作, 建立產權明晰、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

(二) 建立符合現代企業標準的財務管理制度和內部監控制度

擬上市高新技術企業, 無論是準備上市還是上市成功后都有著嚴格的信息披露要求。因此, 擬上市高新技術企業可通過聘請財務顧問公司協助建立規范的財務管理制度, 規范企業的會計核算、預算管理、責任會計及相關的財務管理制度;并聘任一名全職的合格的會計師, 負責企業財務管理工作, 同時應成立以獨立非執行董事的審核委員會, 監督審查企業年度、半年度和季度財務報告。

(三) 建立一套良好的激勵和約束機制, 引入策略投資, 促進企業持續、快速增長

引入策略投資者能夠為企業帶來兩方面的策略價值:行業和領域價值;金融和財務價值。前者指策略投資者從企業所從事的行業或所處地域對企業的支持;后者指策略投資者將其所持有的風險資本注入企業。擬上市高新技術企業若能夠從著名的策略投資者那里獲得風險投資, 一方面有利于企業解決上市前的最低規模要求問題, 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企業上市的可能性, 有利于企業上市價格的制定和上市后市場價格的穩定。

(四) 認真委任保薦人, 為上市創造有利條件

擬上市高新技術企業應全面了解保薦人的職責和作用, 聘請保薦人的意義遠超出協助企業上市, 一個好的保薦人對于企業構建一個運作順暢的管理機制、制定長遠的發展規劃、并真正實現其成長和發展, 往往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 加強人力資本治理, 確保企業發展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對成長型高新技術企業而言, 人力資本治理得好, 會成為企業保持技術優勢、管理優勢等核心競爭力可持續增長的保證。因此, 成長型高新技術企業必須把人力資本治理作為一項根本性、長遠性工作, 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不斷改善人才發展環境, 確保企業發展持續穩定。具體可以股權激勵為基本手段, 采取兩種方式:一種是將部分股權以管理股和技術股的形式直接分配給企業的重要管理人員和核心技術人員, 使其成為企業所有者, 以增強其責任意識并充分調動其工作積極性;另一種是實施股票期權制度, 即規定人力資本所有者按某一約定以較低價格買進股票的權利, 讓人力資本所有者能分享企業長期發展之后的價值增值, 以克服其在管理、決策和技術創新中的短期行為, 促進企業的長遠發展。

(六) 加大科技創新力度, 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我國創業板市場面向所有有增長潛力的科技型中小企業, 這就給廣大中小企業創造了一個平等的融資機會。因此任何一個要在創業板市場上市的中小企業, 必須加大科技創新力度, 積極推動技術進步, 培養創新能力, 最終建立起符合市場規律的運行機制, 以提高企業整體素質。

(七) 全面了解創業板市場的相關知識, 為常德企業順利上市做好準備工作

擬上市高新技術企業要全面了解和熟悉創業板市場相關知識, 如掌握上市流程, 上市審批程序, 上市風險控制等等, 為企業成功上市、企業股票發行價位的制定、上市后企業的運作等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付毅飛, 楊純.創業板給科技中小企業帶來什么〔N〕科技日報, 2009-11-01.

[2]王浩宇, 暢俊清, 李洪泉.我國民營高科技企業運用創業板市場的對策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 2009 (08) .

[3]陳利敏.創業板與中小企業融資探討〔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 2010 (1) .

上一篇:中小企業發展下一篇:微型計算機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